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信息技术基础理论知识要点

信息技术基础理论知识要点

信息技术基础理论知识要点
信息技术基础理论知识要点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要点

第一部分信息获取

一、理解信息的基本概念

○信息论的奠基人之一香农从通信工程的角度,认为信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指的是有新内容或新知识的消息。

○控制论的奠基人维纳则提出“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它是区别于物质与能量的第三类资源。

○我国信息论学者钟义信教授认为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也就是事物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的状态和方式”。

概括地说,信息是对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的表征,它能够消除认识上的不确定性。

二、信息的基本特征

1.传递性。信息的传递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2.共享性。信息作为一种资源,通过交流可以在不同个体或群体间共享。

3.依附性(载体性)。各种信息必须依附一定的载体才能够表现出来,为人们所接收。

4.可处理性。信息如果经过人的分析和处理,往往会产生新的信息,使信息得到增值。

5.时效性。信息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它会随着客观事物的变化而变化。信息如果不能反映事物的最新变化状态,它的效用就会降低,一旦超过其“生命周期”,信息就失去原有效用,成为历史记录。

6.真伪性。人们接收的信息,并非所有都是对事物的真实反映,因此信息具有真伪性。

7.价值性(价值相对性)。信息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具有相应的使用价值,它能够满足人们某些方面的需要。但信息使用价值的大小是相对的,它取决于接收信息者的需要及其对信息的理解、认识和利用的能力。

三、什么是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指有关信息的收集、识别、提取、变换、存储、处理、检索、检测、分析和利用等的技术。

○信息技术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手段获取、传递、存储、处理、显示信息和分配信息的技术。

简单地说,信息技术是指研究信息如何产生、获取、传输、变换、识别和应用的科学技术。

信息技术包括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传感技术等。形象地说,计算机技术延伸了人们的思维器官进行信息处理和决策的功能;通信技术延伸了人的神经系统传递信息的功能;传感技术延伸了人的感觉器官收集信息的功能;微电子技术帮助实现使人的信息功能得以延伸的各种元器件的构建和集成,不断满足人们对信息产品高性能、小体积、低价格的需求。

四、信息技术的发展

1.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

第一次是语言的产生和应用。

第二次是文字的发明和使用。

第三次是印刷术和造纸术的发明和应用。

第四次是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等电信技术的发明和应用。

第五次是计算机一现代通信技术的应用。

2.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1)多元化。(2)网络化。(3)多媒体化。(4)智能化。(5)虚拟化。

五、信息采集与保存

1.信息采集的方法

信息来源有三个方面,其一事物本身;其二他人;其三媒体。根据不同的信息来源有不同的采集方法。

(1)通过检索媒体采集信息。

(2)通过与他人交流采集信息。

(3)通过亲自探究事物本身获取信息。

2.采集信息的工具

除了传统的笔和纸,采集信息的工具越来越丰富。常用的获取信息的工具有扫描仪、照相机、摄像机、录音设备等。

3.保存信息

把采集到的信息输入计算机中保存起来是目前普遍采用的保存信息的方法。计算机一般以文件的形式存储信息,不同的文件格式存储不同类型的信息,包括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

在计算机中,文件可以使用操作系统(如WindowsXP)提供的资源管理器(我的电脑)进行管理,它对不同类型的文件或不同用途的文件分类存储。也可以通过建立数据库对采集的大量同类信息进行有

六、获取网络信息的策略与技巧

常用的搜索引擎方法有两类:其一是目录类型搜索引擎,按目录检索。例如,雅虎、搜狐、新浪等;其二是全文搜索引擎,将不断收集到的网上网页及网址信息以数据库的形式组织存储。例如,谷歌、百

度、搜狗等。

搜索引擎可以看作是一个为你提供信息检索服务的工具平台,它使用某些程序把因特网上的网站信息进行收集和归类,以帮助人们搜寻所需要的信息。搜索引擎提供给用户搜索信息的方法主要有按目录索引搜索和按关键词搜索。

用好关键词,掌握搜索引擎使用技巧:

(1)简单查询

在搜索引擎中输入关键词,然后点击“搜索”就行了,系统很快会返回查询结果,这是最简单的查询方法,使用方便,但是查询的结果却不准确,可能包含着许多无用的信息。

(2)使用双引号强制搜索(" ")

给要查询的关键词加上双引号(半角,以下要加的其它符号同此),可以实现精确的查询,这种方法要求查询结果要精确匹配,不包括演变形式。例如在搜索引擎的文字框中输入“电传”,它就会返回网页中有“电传”这个关键字的网址,而不会返回诸如“电话传真”之类网页。

(3)使用加号(+)

在关键词的前面使用加号,也就等于告诉搜索引擎该单词必须出现在搜索结果中的网页上,例如,在搜索引擎中输入“+电脑+电话+传真”就表示要查找的内容必须要同时包含“电脑、电话、传真”这三个关键词。

(4)使用减号(-)

在关键词的前面使用减号,也就意味着在查询结果中不能出现该关键词,例如,在搜索引擎中输入“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它就表示最后的查询结果中一定不包含“中央电视台”。但在减号前必须有一个空格。

(5)文档类型搜索——filetype:文档格式。例如“高中信息技术教案filetype:doc”搜索Word文档形式的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七、信息的鉴别与评价

在信息时代,信息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但各类信息纷繁,鱼龙混杂,真伪难辨,特别是随着信息产业、电子产业的迅速崛起,它使信息传播的途径、速度、范围、数量发生了巨大变化,各种信息目不暇接,扑朔迷离。如何对获得的信息的价值进行鉴别和评价呢?我们可以从信息的来源、信息的价值取向和信息的时效性三个方面来进行。

1.从信息的来源进行判断

(1)通过查看信息来源,判断各项要素是否齐全,运用逻辑推理资料和查阅的方法进行考证和进行深入调查,来判断信息中涉及的事物是否客观存在、构成信息的各个要素是否真实。

(2)通过把获取的信息与同类信息作相互比较,考察信息来源是否具有权威性,考察其研究方法是否科学,研究此信息是否具有代表性、普遍性。

鉴别该信息所反映的问题是否发生,该事物是否存在,数据是否准确无误;鉴别该信息所反映的情况是否有偏颇之处,确证其不仅在局部是正确的,而且在全局也是正确的;鉴别该信息所反映的情况在具体时间范围内的真实性。

2.从信息的价值取向进行判断

一个人不可能接受所有的信息,他只关心与自己有关的信息,因为这些信息对他来说才是有价值的。社会角色的不同也决定了信息的价值取向的多样性。

3.从信息的时效性进行判断

某些信息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如天气预报,我们在获取这类信息时,通过判定其时效来确定信息的价值。判断信息的时效性的方法可以归结为:对突发性或跃进性的事实,在第一时间里做的报道,具有很强的时效性;渐进式的事实,应在事实变动中找到一个最新、最近的时间点来判断时效性;过去发生的事实,新近才发现或披露出来的,它可以通过说明自己得到信息的最新时间和来源的办法加以弥补。

信息网络既是信息的万花筒,也是信息的垃圾场。如果人们不具备相应的审视和判断能力,就会被一大堆信息垃圾所湮没。因此对获取的信息需要进行辩证分析,通过价值判断,剔除糟粕。对有用信息进行深层挖掘,寻找其中隐含的价值和意义,来满足需求。分析和判断的过程就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这个过程我们可以参照以下几方面来进行:

(1)信息是否真实可靠。(2)信息来源是否具有权威性。(3)信息是否可用。

(4)信息是否具有时效限制。(5)信息包含哪种情感成分。(6)信息是否具有实用性。

练习:(一)信息的特征

1.“一人计短,二人计长”、“三个臭皮匠,顶上个诸葛亮”——信息的共享性和信息可处理性。突出人多,交流多,信息多,智慧多。

2.“孙膑‘减灶退敌’、诸葛亮‘空城计’吓退司马懿”——信息的真伪性。真假难辩,说明信息的干扰性问题。

3.“老黄历看不得”、“找路时,使用旧的交通地图往往会误事”——信息的时效性。

4.“一传十,十传百”、“天宫一号发射成功的消息在寻常百姓中已广为人知”——信息的传递性。时间上、空间上的存储与传递。

5.“玉不琢,不成器”、“诗词字斟句酌,反复推敲”——信息的可处理性,可增值。

6.“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信息的相对性。产生信息需求的多样性和价值观偏差问题。

(二)如何鉴别信息

鉴别信息就是判断信息的真伪,其目的是将第二手材料变为第一手材料。鉴别可采用以下四种方法。

1.溯源法。对收集到的信息所涉及到的有关问题进行审核查对,首先要溯本求源。

2.比较法。比较就是对照事物,勘正材料。有些信息由于主客观条件所限是难以溯源的,这时可采用比较的方法,即比较各人的材料、各种时间的材料和其他各方面的材料,在某一事实上,说法、结论是否一致。

3.佐证法。任何事物都是在一定条件下、环境下发生和发展的,某一事物与其他事物都有一定的相关性与制约性,找到这些相关和制约的因素,便可以为某一事物的真实与否提供证据。

4.逻辑法。在核实中,严密地运用逻辑进行判断是绝不可少的。光凭外界材料,而不经过逻辑推理也容易出错。有些基本差错,比如叙述事实前后矛盾,表述夸大其词,有悖情理,以及某些情节虚构,通过逻辑释义就会发现其中的问题。

第二部分信息加工与表达

一、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

1.日常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

在日常学习、工作中常常需要加工各种各样的文本,如标语、广告、通知、信函、报告、文章等。目前大多数常用工具软件对文本信息的加工处理方法大体相似,下面以Word字处理软件为例,归纳出日常文本信息的加工要点。

(1)设置版面规格

方法:通过点击“文件→页面设置”,确定纸张规格大小、上下左右的页边距离、每页行数和每行字数等。

(2)确定文本正文主体样式

方法:选中文本,通过“格式→段落/字体”设置行距、段距、字距、字体、字形、字号等,也可通过样式表进行设置。

(3)对需要强调的文本内容添加相应的显示效果,如各级标题字的设定等。

方法:通过“格式”菜单对文字大小、字形、字体、颜色等进行设置。

(4)配合主题表达的需要,添加辅助图片、图案、背景等修饰,增强文本的表现力。

方法:通过“插入→图片”,可插入剪贴画、来自文件的图片、自选图形、艺术字等;通过“格式→背景”可插入填充颜色、填充效果(包括过渡、纹理、图案、图片等)、水印效果(图片水印和文字水印)等。

(5)对多页文本添加页面提示信息

方法:通过“插入→页码”设置页码形式;通过“视图→页眉和页脚”设置页眉与页脚内容。

(6)输出文本。加工好的文本通常打印成纸质文稿,供人阅读,或输出为演示文稿格式,以便在屏幕上展示。还要以存为网页格式在IE浏览器中浏览。

方法:通过“文件→打印”,设置打印范围、打印方式、打印人数和打印质量等;通过“文件→发送→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可输出为PPT格式的演示文稿;通过“文件→另存为‘网页’”可输出为网页格式。

2.报刊类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

为了表达更丰富的信息,我们经常把文本信息组合加工成图文并茂的电子报刊作品形式。加工制作

过程通常都经过五个阶段:

确定主题→收集与选择素材→设计版面→制作作品→评价修改。

(1)确定主题

电子报刊是信息的一种呈现形式,它应该主题明确,内容健康。选题时还要开阔视野,树立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良好意识。

(2)收集与选择素材

要围绕着主题内容收集和选择素材,素材类型包括文本、图片等。

(3)设计版面

电子报刊的版面是指对构成版面的各元素进行编排所形成的整体布局,形成一定的风格特色,配合突出主题。版面中各个元素(如文字、图片、图案、色彩等)的合理搭配,能令人赏心悦目,留下深刻印象。设计时要注意形式和内容的和谐统一,这样可以使作品具有艺术性、思想性和创造性。

(4)制作作品

①艺术字的使用。标题是版面的眼睛,通过艺术字与图形的组合加工,使标题形状、大小和位置有所变化,增加版面的美感。

②文本框的使用。在编排报刊类文档时,经常用到能在版面中灵活放置文本的工具——文本框。它可实现横排或竖排,通过与空格键的结合使用,可以排出不同形状效果。

③图形对象的组合。排版时通常需要把若干的图形对象、艺术字、文本框等组合成一个大的对象,以方便整体的移动等排版操作。操作方法是按住上档键不放,单击要组合的各个对象,单击鼠标右键,最后单击“组合”按钮。

④设置图形对象的移动步长。排版时通常会碰到把图形对象移到适当的地方却移动不到位的情况,这时可以通过打开“视图→工具栏”里的“绘图”工具,修改“绘图网络”对话框里“水平间距”与“垂直间距”的参数,设置精确的移动步长。

(5)评价修改。一个作品做下来不可能一步到位,需要反复地进行自我评价或同伴讨论交流,找出存在的问题,反复修改完善。

二、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

表格信息的加工和表达过程:明确任务→建立表格→分析数据→形成报告。

1. 求和与求均值函数

(1)求和函数Sum(范围)。

(2)求算术平均数的函数Average(范围),对数据进行算术平均数的计算。

制作多媒体作品的基本过程:需求分析→规划与设计→素材采集与加工→作品集成→发布与评价。

需求分析是根据主题确定作品要达到的目标,并分析其必要性和可行性。规划与设计是根据需求分析,以形成一个清晰可行的设计方案。然后根据设计方案的具体需求,采集所需要的素材(如文本、图片、动画、声音和视频等),并对各种素材进行加工和创作。接着再利用多媒体集成工具软件把处理过的素材集成为一个多媒体作品。最后把多媒体作品发布,通过与别人的交流和评价,不断改进和完善作品。

素材加工工具:

文字处理——Word;图片处理——Photoshop;声音处理——超级解霸/QQ影音;视频处理——超级解霸/QQ影音。

多媒体集成工具:PowerPoint。

四、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与过程

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过程: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调试运行→检测结果。

五、网络中发布信息的规范和基本方法

1.发布信息的过程中,我们必须遵守一定的道德规范,才能够使信息的有效性、时效性和真实性得到保证。

(1)未经授权不得随意转载别人的文章或资料,侵犯别人的知识产权。

(2)不得发布攻击、谩骂别人的言论。

(3)不得发布有黄、赌、毒方面的信息。

(4)不得向别人发送垃圾邮件、携带病毒的邮件,不要因为自己一时的好奇而给别人制造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

(5)不得发布有损国家形象的信息,不得泄露国家机密。

2.因特网上信息发布的常见方式

(1)在因特网上发布自己的网页。

(2)论坛公告板(BBS)。

(3)电子邮件。

(4)网络技术论坛。

(5)新闻组服务。可以离线浏览的BBS。

(6)网络调查。

(7)用QQ、MSN、网络会议。在线交流。

(8)聊天室。

(9)个人博客(微博)。

第三部分信息资源管理

一、.网上信息资源的组织方式

(1)主题树方式。指将所有获得的信息资源按照某种事先确定的体系结构,分门别类地加以组织,用户通过浏览的方式逐层进行选择,层层遍历,直至找到所需信息资源(如搜索引擎的分类目录检索方式)。

(2)数据库方式。指将所有获得的信息资源按照固定的记录格式存储,用户通过关键词及其组配查询,就可以查找所需信息线索。这是当前普遍使用的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方式(如搜索引擎的关键词检索方式)。

(3)文件方式。指以文件系统为单位对信息资源进行组织和检索。这种方式当信息结构较为复杂时,文件系统难以实现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只能作为网络信息资源的补充形式。

(4)超媒体方式。指超级链接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以组织利用网上信息资源的方式。

这四种方式各有优缺点,一般来说网络资源的最佳组织方式是数据库方式和超媒体方式相结合,这也是网络信息资源组织方式的发展趋势。

二、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工作过程

(1)组织和存储信息,即将收集到的信息按内容或载体进行合理的分类组织,将其存储在物理介质上,使信息能够被长期地保存。

(2)维护和备份信息,即根据需要随时进行增加、修改和删除信息等操作,同时要注意定期备份保存信息,以便出现安全问题的时候能够及时恢复,防止不必要的损失。

(3)提供信息查询和统计功能,以便快速、准确地获取需要的信息,满足各种使用要求。我们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利用各种搜索工具(包括信息系统的搜索功能、搜索引擎或者智能搜索工具等)来选择恰当的搜索策略和提高搜索技巧,并经过统计分析之后,得到所需要的信息或产生新的知识。

(4)开发新的信息资源。经过分类和整理之后,我们还可以对信息进行新的组合或提炼,包括对信息的综合、比较、分析、研究等系列操作,开发出更为宝贵的信息资源,发挥信息资源的价值,形成新的知识或创造更大的效益。

三、使用数据库管理信息的优势

(1)能够存储大量数据,且占用空间少。

(2)管理操作方便、快捷,数据维护简单、安全。使用数据库管理信息资源,可以进行添加、修改、插入、删除等操作,而且方便、快捷。

(3)检索统计准确、迅速、高效。数据库应用系统的使用,可以按关键词对数据进行各种分类,而且关键词还可以作各样的组合,使得数据的检索、统计等操作形式多样,结果准确;又由于几乎所有的数据库都采用了索引技术,使得检索数据速度快,效率高。

(4)数据应用共享性能好。由于对数据进行集中管理,可以通过网络等各种技术,使得数据的应用能够共享,并且数据应用的效率也高。

手工方式对数据管理的缺陷是显而易见的:无法处理大量的数据,速度慢,易出错,效率极低。虽然文件系统管理方式比手工管理方式有了很大的改进,但依然存在安全性差、数据冗余度大、缺乏数据独立性、数据无集中管理等不足。而使用数据库系统管理数据,可以①减少了数据冗余,②数据实现了结构化,③数据具有独立性。

第四部分信息技术与社会

一、信息系统安全及维护

对于信息系统的使用者来说,维护信息安全的措施主要包括保障计算机及网络系统的安全、预防计算机病毒、预防计算机犯罪等方面的内容。

物理安全:环境维护、防盗、防火、防静电、防雷击、防电磁泄漏。

逻辑安全:访问控制、信息加密。

信息安全产品,目前比较常见的主要有下面几种:

(1)网络防病毒产品。防止计算机病毒通过网络进行传播和扩散,以实现对信息资源和网络设备的保护。

(2)防火墙产品。是一个或一组系统,它用来在两个或多个网络间加强访问控制。

(3)信息安保产品。包括信息加密产品(主要对信息的传输和存储过程提供安全保护)和数字签名产品(主要提供信息的完整性校验功能)。

(4)网络入侵检测产品。通过网络运行进行实时监控,并对各种网络事件进行分析、检测,以便堵塞系统设置中的安全漏洞。

(5)网络安全产品。如扫描工具、审计及检测工具、网络监听工具、检测和分析工具等。

二、计算机病毒防治

计算机病毒是能够引起计算机故障、破坏计算机资料,并能自我复制、传播的程序。计算机病毒也被称为“有害代码”。我国在1994年2月28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的第二十八条中,对计算机病毒作了明确的定义:计算机病毒,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毁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计算机病毒具有非授权可执行性、隐蔽性、传染性、潜伏性、破坏性、表现性、可触发性。

在日常信息活动中,我们应注意做到下面几点:

(1)认识计算机病毒的破坏性及危害性,不要随便复制和使用盗版及来历不明的软件,以杜绝计算机病毒交叉感染的可能。

(2)定期对计算机系统进行病毒检查。可利用计算机病毒检测程序进行检测。

(3)对数据文件进行备份。

(4)当发现计算机系统受到计算机病毒侵害时,应采取有效措施,清除病毒,对计算机系统进行修复。

(5)关注各种媒体如报纸、电视台、防病毒网站提供的最新病毒报告和病毒发作预告,及时做好预防病毒的工作。

三、网上道德规范

为了维护信息安全,网上活动的参与者即创造、使用信息的人都要加强网络道德和素养,自觉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具体来说切实做到下面几点:

(1)未经允许,不进入他人计算机信息网络或者使用他人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

(2)未经允许,不对计算机信息网络功能进行删除、修改或增加。

(3)未经允许,不对计算机信息网络中存储、处理或者传输的数据和应用程序进行删除、修改或者增加。

(4)不故意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程序。

(5)不做危害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的其他事。

初中信息技术考试知识点总结-基础知识上

基础知识单元(上) 基础知识单元复习两节课,这是第一节。蓝色、下划线字为考纲上原文。 《考试说明》及详细知识点 (1)认识信息的基本特征。 1.信息:载体所包含的意义,抽象概念,无实体。载体:承载信息的媒介物,如声音、文字、影像等,实体、可感知。区别:电视是载体,电视的内容是信息。 2.信息在计算机内使用二进制的形式表达。国内外使用最普遍的字符编码是ASCII码。(2)了解信息技术应用及发展趋势。 3.计算机发展趋势:多媒体化、网络化、智能化、巨型化、微型化。 (3)了解计算机在信息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4.电子计算机的历史按元件不同分为四代,按时间顺序为:(1)电子管;(2)晶体管;(3)中小规模集成电路;(4)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目前所用)。 5.第一台电子计算机:194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ENIACC,、速度为每秒5000次加法。 6.电子计算机的特点:(1)运算速度快;(2)计算精度高;(3)超强记忆力、逻辑判断力;(4)实现自动控制;(5)可靠性高。 7.电子计算机的应用分类:(1)科学计算;(2)数据处理;(3)过程控制(4)计算机辅助系统(5)人工智能。(要求能分类;比如:计算卫星轨迹、天气预报属于科学计算;学生成绩管理、预订机票属于数据处理;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属于辅助系统;导弹、卫星发射属于过程控制;电脑下棋属于人工智能); (4)理解应用软件、操作系统、硬件的关系,掌握计算机的系统组成、认识计算机的主要硬件并了解其作用。 8.计算机系统组成:硬件+软件。硬件按功能分为5大类: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软件分为系统软件(如windows)和应用软件(如:word)。 9.输入设备:将信息输入电脑的元件,如键盘、鼠标、麦克风、扫描仪、摄像头。输出设备:将信息从电脑输出的元件,如显示器、打印机、音箱。 10.信息存储的基本单位:字节,Byte,简写为B,为8个二进制位。存储一个英文字符使用一个字节空间;存储一个汉字使用2个字节。 11.存储单位换算:1Byte=8bit(比特,二进制位);1GB=1024MB;1MB=1024KB;1KB=1024B。 12.中央处理器,CPU,是计算最核心的部件,集成了运算、控制两大功能。我们经常说:pentiumⅣ2.0Ghz;其中pentiumⅣ(奔四)是CPU的型号;2.0Ghz 是主频。 13.存储器包括内存(主存)和外存(辅存。内存主要指内存条,存储速度快,但内容在断电后会丢失。外存有:硬盘、软盘、光盘、优盘等,存储速度慢,但可以长期保存数据。(5)树立信息安全意识,学会病毒防范、信息保护的基本方法,自觉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 14.计算机病毒:人为编写的起破坏作用的程序。特征:潜伏性、传染性、破坏性。

小学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归纳

小学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归纳 (2007-06-10 22:16:11) 转载▼ 一、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 (一)信息 我们身边充满各种各样的信息,并且每天都要接收大量的信息。如:读书、听广播、看电视、、与家长、老师、同学谈话使我们获得了大量的信息。此外,用口尝,用鼻闻,用手摸也能获得一些信息。 (二)信息处理 我们随时在接受(输入)信息、处理信息和输出信息。 例如老师读:“wo shi ge wen ming de xiao xue sheng ”,同学们通过耳朵,输入这些声音信息,从大脑的记忆中,知道这是“我是个文明的小学生”九个字,把这九个字写(输出)在纸上。这就是一个信息的“输入——处理——输出”的过程。 (三)电脑是信息处理机 物质、能量和信息是三种重要资源。 轧钢机、缝纫机等是加工物质材料的机器; 蒸汽机、发电机是转换能量的机器; 电脑是处理信息的机器。 我们给电脑输入各种数据,经过电脑的处理,输出各种有用的信息。 (四)各种各样的计算机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于1946年2月诞生,它的名字叫埃尼亚克(ENIAC),学名是“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它由18000多支电子管组成,重达30多吨。它的运算速度是每秒5000次。 我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于1958年,运算速度是每秒3千次。现在我们使用的电子计算机,体积小巧,运算速度却比埃尼亚克快了成千上万倍。 电子计算机有很多种,根据它的外观,可以分成微型机、便携式计算机和大型计算机等;根据计算机的用途可以分为专用计算机和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一般用来处理一种数据;超级市场用的收款机,记考勤用的打卡机,以及比较流行的游戏机、学习机等都属于专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只能做一件或几件工作,而办公和家庭用的计算机基本都属于通用计算机。目前家庭最常用的是多媒体通用计算机,它除了具备普通计算机具有的文字处理、数据计算等功能外,还能够听音乐、看影碟、玩游戏和漫游网络等。随着科技的进步,多媒体电脑的作用将越来越大。 (五)电脑的组成 计算机系统由硬件和软件组成。硬件是构成计算机的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设备。软件是计算机工作时需要的各种程序和数据。 从外观上看,一台计算机主要由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打印机、存储设备等组成。

高一信息技术基础期末复习(全面)

高一信息技术基础复习 (操作题还不太熟悉的同学们请把总结的操作题画出来着重复习) 第一章 1、信息的基本概念: “信息”一词通常是指数据、消息所包含的容和意义。 信息的表现形式有多种,如:图片、声音、动作、表情、文字 2、信息的基本特征:(结合具体实例分析判断) 载体依附性、价值性、时效性、共享性、真伪性 3、信息、物质和能量是构成人类社会资源的三大支柱。 4、信息的基本容量单位是字节( Byte ) (bit)位即二进制位。 8bit=1B 1024B=1KB 1024KB=1MB 1024MB=1GB 5、信息技术:简称IT ①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都称之为信息技术。 ②传感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微电子技术是信息技术的四大基本技术,其中现代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是信息技术的两大支柱. 6、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上发生过五次信息技术革命) 第一次、语言的使用是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 第二次、文字的创造使信息的存储和传递首次超越了时间和地域的局限 第三次、印刷术的发明为知识的积累和传播提供了更为可靠的保证 第四次、电报、、广播、电视的发明普及进一步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第五次、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应用使人类进入到了数字化的信息时代 7、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1)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GUI鼠标/图形用户界面) ①虚拟现实技术 ②语音技术 关键技术有自动语音识别技术(ASR)和语音合成技术(TTS) ③智能代理技术 主动根据人的需要完成某些特定的任务。在教育、娱乐、办公自动化、电子商务等诸多方面得到应用(2)越来越个性化的功能设计 (3)越来越高的性能价格比 第二章 1、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第一章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1.1 重点知识 一、信息与信息技术 (一)信息技术及其主要特征 1.有关信息的定义和解释 几种影响较大的对信息的定义和解释: (1)信息是可以减少或消除不确定性的容。 (2)信息是控制系统进行调节活动时,与外界相互作用、相互交换的容。 (3)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状态变化的方式。 从系统科学角度看,信息是物质系统中事物的存在方式或运动状态,以及对这种方式或状态的直接或间接的表述。通俗地说:信息是人们对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的反映,是通过物质载体所发出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信号中所包含的一切可传递和交换的知识容。 2. 信息的主要特征 社会性、传载性、不灭性、共享性、时效性、能动性。 3. 信息的分类 对信息进行分类的常见的8 种方法:容上、存在形式上、状态上、外化结果上、符号上、信息流通方式上、信息论方法上、价值观念上。 (二)信息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简要掌握信息在现代中的5 点作用:认知作用、管理作用、控制作用、交流作用、娱乐作用。 (三)信息技术 1.信息技术的概念 信息技术就是能够提高或扩展人类信息能力的方法和手段的总称。这些方法和手段主要是指完成信息产生、获取、检索、识别、变换、处理、控制、分析、显示及利用的技术。 2. 信息技术的三个发展时期 ⑴以人工为主要特征的古代信息技术;⑵以电信为主要特征的近代信息技术;⑶以网络为主要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 3.信息技术的体系信息技术是一个由若干单元技术相互联系而构成的整体,又是一个多 层次、多侧面的复 杂技术体系。信息技术大致可归纳为以下三个相互区别又相互关联的层次。 ⑴主体层次:是信息技术的核心部分。①信息存储技术;②信息处理技术;③信息传输技术; ④信息控制技术。 ⑵应用层次:是信息技术的延伸部分。 ⑶外围层次:是信息技术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4.信息技术的特点

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

信息技术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 1.1 信息及其特征 信息无处不在 1.物质、能源和信息(information)是人类社会的三大要素。P2 2.相同的信息,可以用多种不同的载体来表示和传播。不存在没有载体的信息。P3 信息的五个特征 1.信息的表示、传播、储存必须依附于某种载体,载体就是承载信息的事物。P3 2.信息是可以加工和处理的。信息也可以从一种形态转换成另一种形态。P3 3.信息可以脱离它所反映的事物被存储和保留和传播。 P3 4.信息是可以传递和共享的。信息可以被重复使用而不会像物质和能源那样产生损耗。P3 5.信息具有时效性。P3 1.2 信息的编码 1.信息的代码:把用来表示信息的符号组合叫做信息的代码。 2.计算机只能识别和处理由“0”、“1”两个符号组成的数字代码。或称计算机只能识别机器语言。 3.?诺依曼经典性建议:数据和程序都应采用二进制代码表示。 4.基本单位:字节,Byte简写“B”;最小单位:位,bit简写“b”。 5.1B=8b;1KB=1024Be;1MB=1024KB;1GB=1024MB。 6..进位制标识:二进制(B),十进制(D),十六进制(H) 7.二进制转换为十进制:按权展开。如(110101)2=1*25+1*24+1*22+1*20=53 8.十进制转换为二进制:除2取余法。如26=(1101)2 1.2.2字符编码: 1.计算机的英文字符编码采用ASCII码,即美国国家信息交换标准码(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该编码使用一个字节(byte)中的后7位二进制数,最左用“0填充”,可以表示27=128种编码。2.具体请见书本P6页。其中控制字符有34个,编码0-32和127;图形字符包括26个大写英文字母65-90、26个小写字母97-122、10个数字符号、32个标点及其他常用符号。 3.如(1)已知“A”的ASCII值为65,问“C”的ASCII值为多少? 答:“C”的ASCII值为65+2=67。 1.2.3汉字编码 1.汉字编码:汉字与西文字符一样,也是一种字符,在计算机也是以二进制代码形式表示的,这些代码称为汉字编码。2.汉字输入码:将汉字输入计算机的编码称为输入码,又称外码。 3.常用的输入码:音码、形码、音形码、形音码。 4.1个汉字占2字节,2字节=2*8位=16位;能提供216=65536个代码。1个字符(包括英文字符)占1字节。 5.汉字的编码按照GB2312-80标准,使用2字节编码。 6.会观察码:如用16进制显示了“PC个人电脑”这几个字的码:50 43 B8 F6 C8 CB B5 E7 C4 D4,问“个”字码是什么? 答:因为英文占1字节,中文占2字节,所以“PC个人电脑”占10字节,1字节=8位,所以总共80位,每4位二进制转换成1位十六进制,所以对应的“个”字码是:B8F6 1.2.4多媒体信息编码 1.声音信号是通过采样和量化实现模拟量的数字化。这个过程称“模数转换(A/D转换)”,承担转换任务的电路或芯片称为“模数转换器”简称ADC。 2.数模转换(D/A转换):即将数字化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 3.采样:就是按一定的频率,即每隔一小段时间,测得模拟信号的模拟量值。如CD采用的采样频率为44.1KHZ,即每秒钟要采样44100次。 4.采样频率越高,量化的分辨率越高,所得数字化声音的保真程度也越好,数据量也越大。 5.像素(pixel):图像数字化的基本思想是把一幅图像看成由许多彩色或各种级别灰度的点组成的,这些点按纵横排

高中信息技术知识点最全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知识点 1、1信息及其特征 一、信息的概念 信息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状态变化的方式。 信息与信息载体的概念与区别 ①信息:指以声音、语言、文字、图像、动画、气味等方式所表示的实际内容如:书本上的知识、报刊上的新闻内容 ②信息载体:声音、语言、文字、图像、动画、气味等(只是东西不表示内容)如:书本、图片、存有数据的U盘 ☆信息与载体密不可分,没有无载体的信息,没有载体便没有信息,信息必须通过载体才能显示出来。 二、信息的一般特征 1、载体依附性 信息不能独立存在,必须依附于一定的载体,而且,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 信息按载体不同可分为(文字、图形(图象)、声音、动画、视频)。 信息的载体依附性使信息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可转换的特点。 2、价值性 ☆信息是有价值的,人类离不开信息。物质、能量和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 ☆信息与物质、能量不同,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它可以满足人们精神领域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 GPS:全球定位系统 ☆另外,信息又是可以增殖的。 ☆信息只有被人们利用才能体现出其价值,而有些信息的价值则可能尚未被我们发现。 3、时效性 信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如交通信息,天气预报等。时效性与价值性紧密相连,信息如果没有价值也就无所谓时效了。 4、共享性----信息不同于物质、能量的主要方面 信息共享一般不会造成信息的丢失,也不会改变信息的内容。 除了一般特征外,信息还具有以下的特征:普遍性、可存储性、可传递性、可转换性、可增值性 1、2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 一、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 信息技术(IT:Information Technology)是指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 2、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 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使用,是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 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是文字的创造,使信息的存储和传递首次超越了时间和地域的局限; 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是印刷术的发明,为知识的积累和传播提供了更可靠的保证;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

信息技术基础(必修)复习资料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知识点 1、1信息及其特征 一、信息的概念 信息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状态变化的方式。 ☆信息与载体密不可分,没有无载体的信息,没有载体便没有信息,信息必须通过载体才能显示出来。 二、信息的一般特征 1、载体依附性 信息不能独立存在,必须依附于一定的载体,而且,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 信息按载体不同可分为(文字、图形(图象)、声音、动画、视频)。 信息的载体依附性使信息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可转换的特点。 2、价值性 ☆信息是有价值的,人类离不开信息。物质、能量和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 ☆信息与物质、能量不同,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它可以满足人们精神领域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 GPS:全球定位系统 ☆另外,信息又是可以增值的。 ☆信息只有被人们利用才能体现出其价值,而有些信息的价值则可能尚未被我们发现。 3、时效性 信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如交通信息,天气预报等。时效性与价值性紧密相连,信息如果没有价值也就无所谓时效了。 4、共享性----信息不同于物质、能量的主要方面 信息共享一般不会造成信息的丢失,也不会改变信息的内容。 1、2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 一、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 信息技术(IT:Information Technology)是指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 2、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 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使用,是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 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是印刷术的发明,为知识的积累和传播提供了更可靠的保证; 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出现和普及?,进一步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信息技术在不断更新,但一些古老的信息技术仍在使用,不能因为出现了新的信息技术就抛弃以前的信息技术。 二、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是(人性化)和(大众化),其中人性化是大众化的基础,大众化的最根本原因在于(人性化)。. 1、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 图形用户界面使显示在计算机屏幕上的内容在可视性和操控性方面大大改善。 (1)、虚拟现实技术:3D游戏等。 (2)、语音技术:语音识别技术(ASR)和语音合成技术(TTS)。 (3)、智能代理技术: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如Office助手、电子商务(EC)等。 GUI:图形用户界DOS:磁盘操作系统CPU:中央处理器EC:电子商务 2、越来越个性化的功能设计

信息技术基础复习要点

《信息技术基础》复习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 §1.1信息及其特征 一、信息的概念 信息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状态变化的方式。 信息与载体密不可分,没有无载体的信息 ..............。 ........,信息必须通过载体才能显示出来 1、下列属于信息的是______B___ A、报纸 B、电视节目中的体育新闻 C、收音机 D、课本 2、下列不属于信息的是( D ) A、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 B、过马路看到了红灯 C、菊花的形状和颜色 D、地球仪 二、信息的一般特征 1、载体依附性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 B、信息可以转换成不同的载体形式而被存储和传播 C、信息可以被多个信息接受者接受并且多次使用 D、同一个信息不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 6、关于信息的说法,错误的是() A.信息是声音、语言、文字、图像、动画等所表示的实际内容 B.信息必须通过人脑才能处理C.信息可以无损使用、公平共享 D.信息技术革命推动了人类文明进步的进程 7、现代社会中,人们把()视为人类不可或缺的资源。 A、物质 B、能量 C、知识 D、信息 8、全球定位系统反映了信息的什么特性? A、共享性 B、真伪性 C、价值性 D、时效性 9、关于信息,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需要依附于载体而存在 B、两个人进行交谈或讨论也是在互相传递信息

C、传递和获得信息的途径可以有很多种 D、信息必须通过载体传播,载体所传达的信息与载体种类也存在必然联系。 10、时效性与信息的联系在一起 A、独立存在性 B、价值性 C、共享性 D、时效性 11、对于信息,下列说话错误的是______ A、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一定的载体,说明信息是客观存在的 B、信息往往反映的是事物某一特定时刻的状态,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的 C、信息的时效性与价值性是联系在一起的,若信息失去了价值,也无所谓时效了 D、信息往往能直接满足人们物质生活方面的需要,而不能直接满足人们精神方面的需要 12、下列叙述你认为正确的是() A、广播、电视、因特网给我们带来了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都是可信的,可以直接使用。 B、在因特网上,可以利用搜索引擎查找到我们所需要的一切信息。 C D 13 ☆ 2 GPS 1、 9、 1 2 (1 (2 常用的有URL、UNC、本机路径和FTP等。 URL: UNC: FTP: (3)内容 3、文件的类型 从最终使用目的来看,文件分为①和②。 ①的内容主要是一条一条可以被计算机理解和执行的指令,它可以指挥计算机完成各种复杂的任务,这种文件主要是一些,通常以作为文件的扩展名。 ②包含的则是可以被计算机加工处理展示的各种数字化信息,如文本、图形、声音等,常见的有,其中被称为“流媒体”。 比较典型的压缩文件类型有和。 4、常见的文件扩展名: 可执行文件(操作时只要双击具有这些扩展名的文件即可)exe(可执行文件)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要点

必修信息技术基础 主题1 信息的获取 一、信息及其特征 1、信息的基本概念 “信息”一词通常是指数据、信号、消息所包含的内容和意义。 2、信息的基本特征 a)载体依附性:信息不能独立存在,必须依附于一定的载体。 信息的表现载体:图片、声音、动作、表情、文字等 信息的实物载体:CD、U盘、硬盘、纸张等 b)信息是可加工处理的 c)信息可以脱离它所反映的事物被存储、保存和传播 d)价值性:信息是有价值的,而且可以增值 e)时效性:信息反映事物某一特定时刻的状态 f)共享性:信息可被多个信息接受者接收且多次使用 1.下列情形可能引起信息丢失的………………………………………() (A)载体的损坏(B)共享范围扩大(C)获知人数增加(D)有效期限延长 2.李斌发现按照车上的GPS导航仪规划的路线驾驶经常出错,他更新了导航软件的地图文件后, 出现错误的概率大大降低,该事例反映出信息具有……………() (A)载体依附性(B)时效性(C)共享性(D)传递性 二、信息技术及其发展简史 1、信息技术:简称IT 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都称之为信息技术。 传感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是信息技术的四大基本技术,其中现代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是信息技术的两大支柱 2、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量子计算机、生物计算机、机器人、数字地球、虚拟现实、云技术、物联网等。 (1)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 虚拟现实技术 语音技术 ?关键技术有自动语音识别技术(ASR)和语音合成技术(TTS) 智能代理技术 (2)越来越个性化的功能设计 信息技术产品走向了个性化和集成化的发展方向 (3)越来越高的性能价格比 成本的降低和性能的提高 知道电脑的主要性能参数:cpu(频率越大运算速度越快)、硬盘(存储空间)、内存、显示器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 信息与信息技术知识点 【知识梳理】 二、信息的基本特征 1.传递性;2.共享性;3.依附性和可处理性;4.价值相对性;5.时效性;6.真伪性。 [自学探究] 1.什么是信息技术 ● 信息技术是指有关信息的收集、识别、提取、变换、存储、处理、检索、检测、分析和利用等的 技术。 ● 信息技术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手段获取、传递、存储、处理、显示信息和分配信息的 技术。 ● 我国有些专家学者认为,信息技术是指研究信息如何产生、获取、传输、变换、识别和应用的科 学技术。 2 3 4.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1.多元化;2.网络化;3.多媒体化;4.智能化;5.虚拟化 5.信息技术的影响 (1)信息技术产生的积极影响。 ①对社会发展的影响;②对科技进步的影响;③对人们生活与学习的影响。 (2)信息技术可能带来的一些消极影响。 ①信息泛滥;②信息污染;③信息犯罪;④对身心健康带来的不良影响 6.迎接信息社会的挑战 (1)培养良好的信息意识;(2)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信息处理能力;(3)养成健康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4)遵守信息法规。 知识补充: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由硬件和软件组成) 硬件组成: 运算器 控制器 存储器ROM 、RAM 、软盘、 硬盘、光盘 输入设备键盘、鼠标、扫描仪、手写笔、触摸屏 CPU (中央处理器)

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音箱 软件系统: 第二章信息获取知识点 【知识梳理】 1.获取信息的基本过程(P18) 2.信息来源示例(P20):亲自探究事物本身、与他人交流、检索媒体 3.采集信息的方法(P20):亲自探究事物本身、与他人交流、检索媒体 4.采集信息的工具(P20):扫描仪、照相机、摄像机、录音设备、计算机 文字.txt Windows系统自带 .doc 使用WORD创建的格式化文本,用于一般的图文排版 .html 用超文本标记语言编写生成的文件格式,用于网页制作 .pdf 便携式文档格式,由ADOBE公司开发用于电子文档、出版等方面 图形图象.jpg 静态图象压缩的国际标准(JPEG) .gif 支持透明背景图象,文件很小,主要应用在网络上.bmp 文件几乎不压缩,占用空间大 动画.gif 主要用于网络 .swf FLASH制作的动画,缩放不失真、文件体积小,广泛应用于网络 音频.wav 该格式记录声音的波形,质量非常高 .mp3 音频压缩的国际标准,声音失真小、文件小,网络下载歌曲多采用此格式 .midi 数字音乐/电子合成乐器的统一国际标准 视频.avi 用来保存电影、电视等各种影象信息.mpg 运动图象压缩算法的国际标准 .mov 用于保存音频和视频信息 .rm 一种流式音频、视频文件格式 6.常用下载工具(P29):网际快车(flashget)、web迅雷、网络蚂蚁、cuteftp、影音传送带等。 7.网络信息检索的方法(P25 表2-7):直接访问网页、使用搜索引擎、查询在线数据库 8.目录类搜索引擎和全文搜索引擎的区别(P26): 确定信息需求确定信息来源采集信息保存信息

初中信息技术考试知识点(含答案)

《初中信息技术与网络》基础知识与练习(一) 一、信息与信息技术 1、信息 信息是包含人类感官能感知的一切有意义的东西,它是事物存在的方式以及这种方式的直接或间接的表述。(七下P2) 信息:载体所包含的意义,抽象概念,无实体。载体:承载信息的媒介物,如声音、文字、影像等,实体、可感知。区别:电视是载体,电视的内容是信息。 用语言、文字、符号、情景、图像、声音等所表示的内容统称为信息。 注意:信息与信息载体的区分,上述中声音、文字、语言、图像、动画、气味是信息。 信息经过加工处理后是人类社会的有价值的资源。信息和信息载体的关系:声波、纸张、电磁波等并不是信息,而是信息的载体,它们负载的内容(如语言、文字、图像等)才是信息。 2、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 信息技术是实现信息的获取、传递、存储、加工等的技术,是包括传感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在内的综合性技术,其中计算机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和支柱(七下P7)。 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七下P7): 1、语言的使用,是人类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 2、文字的创造,使信息的存储和传递首次摆脱了时间和地域的局限。 3、印刷术的发明,为信息的积累和传播提供了更可先靠的保证。 4、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进一步突破了信息传递的时间和空间的限 制。 5、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将人类社会推进到了数字化信息时代。 6、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和信息网络的普及。其中目前正在经历的信息革命是第六种。 信息技术的特点: ⑴数字化;⑵网络化;⑶高速化;⑷智能化;⑸个人化。 人性化、大众化、个性化和集成化(七下P8) 信息技术应用及发展趋势: 计算机发展趋势:多媒体化、网络化、智能化、巨型化、微型化。 信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信息、物质、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三大基本资源。 信息技术的功能 ⑴辅人功能;⑵开发功能;⑶协同功能;⑷增效功能;⑸先导功能。 3、计算机在信息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计算机的产生: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于1946年诞生于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州,叫ENIAC(埃尼阿克);有18000多个电子管组成,每秒钟能进行5000次加法运算。 二、计算机的应用领域: ①科学计算、②数据处理、③过程控制、④计算机辅助设计(CAD)与计算机辅助教学(CAI)、⑤计算机网络与通信、⑥人工智能、⑦多媒体技术。

浙教版《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汇总

浙教版《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 1.1 信息及其特征 ★信息无处不在 1.物质、能源和信息(information)是人类社会的三大要素。 2.信息指数据(data)、信号、消息中所包含的意义。 3.信息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和关于事物运动状态的描述。 4.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在不停地运动、变化,万事万物里都有信息。 5.信息是指对消息接受者来说是预先不知道的东西,所以具有“不确定性”。 ★信息的载体和形态 1.信息本身不是实体,必须通过载体才能体现,但不随载体的物理形式而变化。 2.语言、文字、声音、图像和视频等是信息的载体,也是信息的常见表现形态。 3.纸张可以承载文字和图像,磁带可以承载声音,电视可以承载语言、文字、声音、图像和视频,所以也把纸张、磁带、广播、电视、光盘、磁盘等称为信息的载体。 4.相同的信息,可以用多种不同的载体来表示和传播。 5.不存在没有载体的信息。 ★信息的六个特征 1.信息的表示、传播、储存必须依附于某种载体,载体就是承载信息的事物。 2.信息是可以加工和处理的。信息也可以从一种形态转换成另一种形态。 3.信息具有真伪性。 4.信息是可以传递和共享的。信息可以被重复使用而不会像物质和能源那样产生损耗。 5.信息具有时效性。 1.2 信息的编码 1.信息的代码:把用来表示信息的符号组合叫做信息的代码。 2.计算机只能识别和处理由“0”、“1”两个符号组成的数字代码。或称计算机只能识别机器语言。 3.冯·诺依曼:数据和程序都应采用二进制代码表示。 4.基本单位:字节,Byte简写“B”;最小单位:位,bit简写“b”。 5. 1B=8b;1KB=1024B;1MB=1024KB;1GB=1024MB。 6. n位能最多表示2n个数,能表示的最大十进制数是2n-1。 7.进位制标识:二进制(B),十进制(D),十六进制(H) 8.二进制进位规则:逢二进一。 9.十六进制转换为二进制时,每一位十六进制数对应4位二进制数,反之相同。 如7F H=0111 1111 B。其中H和B是进制标识符。 10.二进制——十进制:按权展开。如(110101)2=1*25+1*24+1*22+1*20=53 11.十进制——二进制:除2取余法。如26=( 11010 )2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题(新I)参考答案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题(新I)参考答案 1. 信息处理指的是与信息的收集、加工、存储、传递和施用等内容相关的行为和活动。以下属于信息加工内容的行为和活动的是______。 A.信息的检索 B.信息的测量 C.信息的控制 D.信息的识别 2. 将计算机用于自然语言理解,自动翻译,这属于计算机在____方面的应用. A. 人工智能 B. 管理和决策 C. 自动控制 D. 办公自动化 3. 当前使用的微型计算机,其主要电子元器件是由____构成. A.大规模或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B. 集成电路 C. 晶体管 D. 电子管 4. 在表示存储器的存储容量时,1MB的准确含义是____. A. 1024字节 B. 10242字节 C. 10243字节 D. 10244字节 5. 根据ISO的定义,在信息技术领域中"信息"与"数据"的关系是____. A. 信息包含数据 B. 信息仅指加工后的数值数据 C.信息是指对人们有用的数据 D.数据是指对人们有用的信息 6. 在信息处理领域,下面关于数据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____. A. 数据可以是数字、文字、图画、声音、活动图象 B. 数据可以是数值型数据和非数值型数据 C.数据就是数值 D. 数据是对事实、概念或指令的一种特殊表达形式 7.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对数据所下的定义是: 数据是对____、概念或指令的一种特殊表达形式. A. 物质 B. 信息 C.事实 D. 意识 8. 根据ISO对数据所下的定义,可认为____。 A. 数值、图片、声音、活动图像都是数据 B. 仅数值和文字是数据 C. 仅声音和图像是数据 D. 仅数值、图片和文字是数据 9. 计算机中的所有信息以二进制数表示的主要理由是____. A. 信息处理方便 B. 运算速度快 C. 降低能耗 D.物理器件性能所致 10.微型计算机系统采用总线结构对CPU、存储器和外部设备进行连接.总线通常由三部分 组成,它们是____. A.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 B. 数据总线、信息总线和传输总线 C. 地址总线、运算总线和逻辑总线 D. 逻辑总线、传输总线和通信总线 11.微型计算机内存储器是按____进行编址. A.二进制位 B. 字节 C. 字长 D. CPU型号 12.微机的硬件系统是由____组成的. A. 内存和输入输出设备 B. CPU和输入输出设备 C.主机和外设 D. 主机、键盘、鼠标和显示器 13.微型计算机中的内存储器的功能是____. A.存储数据 B. 输入数据 C. 进行运算和控制 D. 输出数据 14.微型计算机的微处理器主要由____组成. A. 运算器和主存 B. 控制器和主存 C.运算器、控制器和寄存器 D. 运算器、控制器和主存

初中信息技术会考复习知识点汇总

初中信息技术会考复习知识点汇总 ?能描述信息的主要特征及信息技术包含的基本内容。 1、什么是信息 信息、物质和能量是构成人类社会资源的三大支柱。 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它的基本功能是消除对客观事物认识上的不确定性。 2、信息的基本特征 普遍性、共享性、传递性、依附性、时效性、价值相对性。 3、什么是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指与获取、加工、存储、传输、表示和应用信息有关的技术。 4、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包括文化素养、信息意识和信息技能三个层面。 信息素养表现在: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方法;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化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1、信息技术的历史 人类在发展中,经历了五次信息革命,它们是: 1语言的形成,2文字的产生,3造纸与印刷术的发明,4电报、电话、无线广播、电视的发明,5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 2、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多元化,网络化,多媒体化,智能化,虚拟化 ?了解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其实际意义。

1、有效获取信息的一般过程为: 确定信息需求T确定信息来源T多渠道获取信息T保存信息 2、信息来源的多样性 (1)通过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获取信息 ⑵通过媒体(书籍、报刊、广播、电视、影视资料、电子读物、网络等)获取信息 (3)通过事物本身获取信息 3、常用的信息采集工具 扫描仪、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录音机、计算机(利用多种软件工具,把来自光盘、网络、数码设备等多种类型的信息采集到计算机中) 4、保存信息 计算机一般以文件的形式存储信息,不同的文件格式存储不同类型的信息。 常用的文件格式及其特点

必修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汇总

必修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汇总 主题1 信息的获取 一、信息及其特征 1、信息的基本概念 “信息”一词通常是指数据、消息所包含的内容和意义。信息的表现形式有多种,如:图片、声音、动作、表情、文字。信息、物质、能量人类生存三大资源,信息≠物质(例:书不是信息) 2、信息的基本特征 载体依附性:信息不能独立存在,必须依附于一定的载体 价值性:信息是有价值的,而且可以增值 时效性:信息反映事物某一特定时刻的状态传递性:信息可打破时空限制 共享性:信息可被多个信息接受者接收且多次使用 真伪性:信息有真有假可处理性:看上去没用的信息处理后变得有用 二、信息技术及其发展简史 1、信息技术:简称IT 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都称之为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主要包括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传感技术,其中现代计算机技术(核心)和通信技术是信息技术的两大支柱 2、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 第一次、语言的使用第二次、文字的创造第三次、印刷术的发明 第四次、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普及 第五次、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应用 3、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多元化、网络化、智能化、多媒体化、虚似化 (1)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 虚拟现实技术 语音技术 ?关键技术有自动语音识别技术(ASR)和语音合成技术(TTS) ?语音识别技术(Automatic Speech Recognition)是指将人说话的语音信号转换为可被计算机识别 的文字信息,从而识别说话人的语音指令以及文字内容的技术。 ?语音合成技术(Text to Speech)是指将文字信息转变为语音数据,以语音的方式播放出来的技术。 智能代理技术 (2)越来越个性化的功能设计 (3)越来越高的性能价格比 三、信息的获取过程 1、信息来源的主要途径 (1)直接获取信息:通过事物本身。 (2)间接获取信息:借助他人与媒体。 2、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信息技术基础复习资料

信息技术基础(必修)复习资料 主题一信息技术与社会 相关知识点 (一)信息及其特征 1、信息、物质和能量是构成人类社会资源的三大支柱。 2、信息的一般特征:载体依附性、价值性、时效性、共享性、可转换性、可增值性 3、信息的基本容量单位是字节( Byte ) (二)信息技术与社会 1、信息技术的定义: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都可以称 为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又称为“IT(Information Technology)”。 2、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上发生过五次信息技术革命: 第一次语言的使用 第二次文字的创造 第三次印刷术的发明 第四次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 第五次计算机技术及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与应用 3、神奇的计算机技术:虚拟现实(VR)、语音技术、智能代理技术、中国的超级计算机 例:虚拟现实:虚拟现实技术融合了数字图像处理、计算机图形学、多媒体技术、三维动画技术等多个信息技术分支。如,电子宠物等(没有三维技术时可以选传感器技术) 语音技术:包括语音识别(语音到文字的转换)和语音合成(文字到语音的转换) 智能代理技术:Office小助手、搜索引擎中的“蜘蛛”程序 4、丰富多彩的因特网:建立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目标是数据通信和资源共享。因特网是基于TCP/IP (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Transport Control Protocal/Internet Protocal)) 5、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 ●越来越个性化的功能设计 ●越来越高的性能价格比 6、几个常用技术名词:“地球村”、E-mail、移动电话、PDA(个人数字助理)、3G无线通信 7、良莠并存的信息世界 莠:垃圾邮件、网络病毒、电脑黑客、网络诈骗等 病毒是一段人为编写的程序,其基本特征:传染性、潜伏性、隐蔽性、破坏性、可触发性 计算机黑客:指利用不正当手段窃取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口令和密码的人 8、SONY C21CH 配置单为: 酷睿2双核T5500 1.6G / 512M / 80G / 13.3WXGA / 52×/ 10-100M CPU主频内存硬盘显示屏光驱网卡 小知识: 一、如何为自己的计算机系统设置了安全防范措施? ●定期访问Windows Update网站,下载并安装操作系统补丁程序 ●购买正版杀毒软件,安装并定时升级 ●安装软件防火墙

初中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要点

初中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要点 1、信息、物质、能源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 2、信息技术包括信息的采集(获取)、传递、存储、处理(加工)、发布、交流等技术。 3、信息技术的五次技术革命:①语言的使用;②文字的使用;③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应用; ④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应用;⑤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应用。 4、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已成为信息社会的重要技术支柱。 5、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名叫埃尼阿克(ENIAC),它于1946年诞生于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 6、按所使用的主要元器件划分,计算机经历了①电子管②晶体管③集成电路④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四代。 7、“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简称PC机)。 8、计算机由原来的单纯的数值计算发展成同时具有文字、绘图、表格、音像处理以及数据通讯等多种功能。多媒体计算机的诞生,各种形式的信息都能由计算机进行处理。 9、计算机今后发展的总趋势是网络化、多媒体化、智能化。新一代的计算机将是智能化的多媒体计算机。 10、计算机的主要特点:①运算速度快②运算精度高③具有存储记忆能力④具有逻辑判断能力⑤具有自动控制能力。 11、计算机的应用主要领域有:①数值计算②数据处理③自动控制④计算机辅助设计⑤计算机辅助教育⑥人工智能⑦计算机网络。 12、信息包括文字、数字、声音、图像、图表等。 13、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简称CAD; 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ssissted Instrction)简称CAI;

计算机管理教学(Computer Managed Ins trction)简称CMI。 14、人工智能主要包括专家系统、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以及机器人等。 15、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资源共享、数据通信。 16、当今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能否有效、迅速地获取并处理信息,已成为判断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及其国际竞争能力的重要标志。未来的“信息高速公路”将成为整个世界的巨大的神经中枢。 17、从外观看,计算机主要由显示器、主机、键盘和鼠标组成。 18、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它们共同决定了计算机的工作能力。 19、计算机硬件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分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部分组成。 20、运算器、控制器和外存储器是构成主机的核心部件。主机以外的其他部件通常被称为计算机的外设。 21、中央处理器(又称中央处理单元),英文缩写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主要由控制器和运算器组成。它是计算机的核心,通常CPU的型号决定了整机的型号和基本性能。中央处理器时钟频率称为计算机的主频率。主频率通常以兆赫兹(MHZ)为单位,是衡量计算机运算速度的重要指标。目前常用的CPU的型号有Pentium(奔腾)Ⅱ、Pentium(奔腾)Ⅲ、Pentium(奔腾)Ⅳ。 22、内存储器简称内存,主要用于存储计算机当前工作中正在运行的程序、数据等,相当于计算机内部的存储中心。内存按其功能可以分为随机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 23、随机存储器(RAM),主要用来随时存储计算机正在进行处理的数据,这些数据不仅允许被读取,还允许被修改。重新启动计算机后,RAM中的信息将全部丢失。我们平常所说的内存容量,指的就是RAM的容量。

信息技术基础部分复习重点.doc

信息技术基础部分复习重点 第一章绪言 (重要) 1、信息的定义: ?信息学奠基人香农:信息是用來消除不确定的东西。 ?控制论奠基人维纲认为:信息是区别于物质与能量的第三类资源。 ?我国信息论专家钟义信提出,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与方式。 2、信息的主要特征 ?普遍性 ?依附性:信息不能单独存在,必须依附于信息载体,常见的载体如文字、语音、图形、音频、视频等。 ?共享性:信息共享后,信息本身不会损失。 ?价值性 ?时效性:如通知、新闻、天气预报等都是具有时效性的信息。 ?真伪性:如“增兵减灶”、“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都说明了信息具有真伪性的特征。 3、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 是指在信息的获取、整理、加式、存储、传递和利用过程屮所采用的技术和方法。其作用是延伸人的信息功能。 现代信息技术是以电子技术(尤其是微电子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以通信技术为支柱,以信息技术应用为口的科学技术群。信息获取技术(如传感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信息传递技术、信息控制技术、存储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内容。 3、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第一次革命一语言的产生第二次革命一文字的发明第三次革命一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展第四次革命一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通应用第五次革命一电子计算机的普通使用和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结合 第二章信息获取 1、获取信息的步骤:信息需求的确定、信息來源的确定、获取信息。 2、信息需求的确定主耍确定两点:确定信息内容,确定信息的类型。 3、信息来源可以分为四大类:纸质媒介、电子媒介、人、事物。如事件发生现场、做实验 等都是事物类信息来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