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英语教师资格证笔试复习资料

初中英语教师资格证笔试复习资料

初中英语教师资格证笔试复习资料
初中英语教师资格证笔试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语言知识与能力

1 ?掌握英语语言的基础知识,了解语言研究中与英语教学相关的基本概念和知识,并能在课堂教学中加以运用。

2 ?具有良好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包括用英语进行书面表达、获取教学资源和信息、表达思想情感和与学生良好沟通的能力;能够筛选并改编适合初中学生英语水平的语言材料。

3 ?能够在语篇中理解英语国家的语言、历史和文学等相关的社会文化知识。

第一章英语语言基础知识

1. 根据发音时是否受到发音器官的阻碍及阻碍程度,将26个英文字母分为三类:元音字母,

半元音字母和辅音字母。元音字母有5个:a,e,i,o,u。半元音字母有:w,y。

2. 音素(phoneme)是音的最小单位,有区分语言意义的作用。英语中有48个音素,分为元音

音素和辅音音素两大类。其中元音音素20个,辅音音素28个。

3. 音标是记录音素的符号,是音素的标写符号。一个音素只用一个音标表示,而一个音标并不知表示一个音素。

标音法:用音标标记语音的方法。宽式标音法和严式标音法两种。宽式标音法是用一个符号来表示一个语音的标音方式。严式标音法是一种使用变音符号的标音方式,旨在记录同一个音在不同的语音环境下所发生的细微的变化。

国际音标,音标,音标。

4. 音节的类型:单音节,双音节,三音节,多音节,成音节。重读音节的四大类型:开音节,闭音节,-r音节,-re 音节。

5音节的划分:

(1)一个音节至少有一个元音字母

(2 )当两个元音字母中间只有一个辅音字母时,而且左边的元音又是按重读开音节规则发音,

这个辅音字母通常划入右边的音节。

(3)两个元音之间只有一个辅音字母或辅音字母组合,左边的元音按重读闭音节规则发音,那么这个辅音字母或辅音字母组合通常划入左边的音节。(4 )如果两个元音字母中间有两个辅音

字母,通常这两个辅音字母分别划入左右两个音节。

(5 )如果两个元音字母中间有两个辅音字母,第一个是r,这两个辅音字母分别划入左右两

个音节。

(6 )如果两个元音或元音和半元音字母组合发的是一个元音或双元音,划分音节时,不能将其从中分开,要划在一起。

(7 )有些辅音字母经常在一起,只发一个辅音,或者联系很紧密。。划分音节时也不能将其分开。

(8 )辅音字母组合构成发音的辅音连缀,划分音节时,也不能将其分开。

(9 )如果一个单词是以字母-le结尾,并且辅音-le前面还有一个辅音字母,那么这个辅音字母通常划分在右边这个音节里。

(10 )加前缀时,前缀单词单独划为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音节。

(11 )加后缀时,后缀不影响其他音节的划分。

(12 )如果后缀-ed加在以-t或-d结尾的单词后面,发/id/ ,构成一个音节,拼写时可单独划分为一个音节;反之,其他情况下不算一个独立的音节。 5.根据发音时舌活动的范围,英语元

音可分为前元音,中元音,后元音。发音时元音声带振动,叫浊音。20个元音中,单元音12个,

双元音8个。元音之间的区别主要有四方面:舌头抬起的高度,舌头最高部分的位置,元音的长度或紧度,唇的圆展度。

发辅音时声带振动的是浊辅音,声带不振动的是清辅音。28个辅音中,清辅音11个,浊辅音17个。

6. 音的连读(liaison )( 1)"辅音+元音”型连读(2)" r/re+元音”型连读(3)"辅

音+半元音”型连读(4 )“元音+元音” 型连读

7. 失去爆破

爆破音(plosive ):[p],[b],[t],[d],[k],回(1)“爆破音+ 爆破音”型

(2 )“爆破音+摩擦音/破擦音”型

(3)“破擦音/t,d/+ 鼻音/m,n/ ”型

(4)“爆破音/t,d/+ 舌边音/l/ ”型

8. 音的同化(assimilation )

(1)后进同化

(2)前进同化

(3)前音与相邻后音互相影响

9. 多音节词的重读(word stress)

(1)多音节词一般倾向于倒数第三个音节重读。

(2 )以-ic , -ish , -ive , -cian , -sian ,- cial , -tial等结尾的多音节词,一般是倒数第二个音节重读。

(3 )以-ee,-eer,-ese,-ette,-oon 等后缀结尾的词,不论是双音节还是多音节,一般均是最后

一个音节重读。

(4 )以-。0门,de-,ex-,i n-,re-,pre-,pro- 等为前缀的双音节词,在作名词用时,重音在第一个

音节,作动词用时重音在第二个音节上。

10. 可数名词的复数变化规则:

zoos,radios,photos,gulfs,roofs,chiefs,serfs,bliefs,proofs,ha ndkerchiefs. Wome n doctors, boy stude nts, Germa ns

11. 不定冠词a/an,定冠词the,零冠词

12. 动词的时态

(1 )一般现在时(2 )一般过去时(3)一般将来时(4 )现在进行时(5 )过去进行时

(6 )将来进行式(7 )现在完成时(8 )过去完成时(9)将来完成时10 )现在完成进行时(11 )

过去完成进行时(12 )将来完成进行时

13. 非谓语动词:动词不定式,动名词,分词

14. 反义疑问句

15. 感叹句

16. 复合句

(1 )定语从句(2 )状语从句(3 )主语从句(4 )宾语从句(5 )表语从句(6 )同位语从句17.倒装

18. 强调

19. 虚拟语气

20. 主谓一致

(1 )语法一致(2 )意义一致

(3 )就近原则:谓语动词的人称和数常常与最近作主语的词语保持一致,常出现在这类句子

中的连词有:or,either..or.., n either.. nor..., not onl y..but also..,there be...

第二章语言学与英语教学

1. 语言学的主要分支包括:语音学(pho netics )、音位学(pho no logy)、形态学(morphology)、句法学(syntax)、语义学(semantics)、语用学(pragmatics)、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

2. 普通语言学(general linguistics )与应用语言学(applied linguistics)

3. 规定语言学与描写语言学

4. 历时语言学(diachronic linguistics )与共时语言学(synchronic linguistics)

5. 语言可以有两个方面:语言和言语

6. 语言能力(compete nee )指的是所有说本族语的人可以理解并且说出从来没有听过的句子的能录

语言行为(performanee )指的是上述代码在使用语言的实际情况中的实现,即指话语本身。

7. 对比分析(contrastive analysis )的作用:认定语言间的异同、降低学习的难度、决定教学重点、预测错误的发生

8. 错误分析(error analysis ):我国外语学习者的错误通常有下列类型:负迁移,过度类推

或概括错误,语用错误

9. 语言学有关的外语教学理论

(1 )习得一学得假说the acquisiti on-lear ning hypothesis

(2 )监测假说the monitor hypothesis

(3)输入、输出假说the in put/output hypothesis (4)自然顺序假说the n atural order hypothesis (5)情感过滤假说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

displaceme nt

11. 语言的功能:信息功能、人际功能、施为功能、情感功能、寒暄功能(phatic)、娱乐性功能、元语言功能(metali ngual function )

12. 共时研究(synchronic )以某个特定时期的语言为研究对象,比如现代汉语研究,莎士比

亚时代语言研究都属于此类。历时研究(diachro nic)则研究语言各个阶段的发展变化,研究语言的

历史发展规律。

13. 最小对比对minimal pair :辨别音位最强有力的工具。

14. 涵义关系:

同义关系synonymy 、

反义关系antonymy 、

上下义关系hyponymy 、

语句之间的涵义关系(同义关系、矛盾、蕴含、预设、自相矛盾、语义反常)

15. 会话含义理论the theory of conversational implication

合作原则:数量准则quantity、质量准则、关联准则relation、方式准则manner

含义的特征:可推导性calculability 、可消除性can cellability/ 可废除性defeasibility 、不

可分离性non-detachability 、非常规性non-conventionality

16. 修辞学

明喻simile、

隐喻/暗喻metaphor 、

转喻/借代metonymy 、

提喻、拟人personification 、

类比analogy 、

委婉euphemism 、

夸张hyperbole 、

对偶/对仗an tithesis 、

矛盾修饰、反语irony、

层递、拟声、头韵、双关pun、讽刺.

17. 词的形成:复合词compound 、派生词derivation

18. 词汇变化(lexical change): 混成法blending、首字母缩写acronym、逆构词法

back-formation 、缩写语abbreviation 、类推造词analogical creation 、借词borrowing

18. 语素的类型:

(1 )自由语素(free morpheme) 禾口粘着语素(bound morpheme)

(2)词根root、词缀affix和词干stem

(3 )曲折词缀inflectional affix 和派生词缀derivational affix

19. 辅音根据发音部位分成:双唇音bilabial、唇齿音labiode ntal 、齿音den tai、齿龈音

alveolar、齿龈后音palatal-alveolar 、硬腭音palatal、软腭音velar、声门音glottal.

辅音根据发音方式分成:塞音stop、擦音fricative 、塞擦音affricate、鼻音nasal、边音lateral、

近音approximant

元音分为8个双元音diphthong 、12个单元音simple monophthong 20. 超音段suprasegme ntal

音节syllable、重音stress、语调intonation 、声调tone

第二部分语言教学知识与能力

1 .了解外语教学基本理论,理解语言观、语言学习观、语言教学观等对初中英语教学的指导作用。

2 ?理解《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2011年版)》的目标内容(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

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以及课程标准的其他相关知识,并能在教学设计与实施中运用。

3 ?掌握英语语言知识(语音、词汇、语法、语篇等)的教学基本原则、讲解和练习方法。

4 ?掌握英语语言技能(听、说、读、写)的教学原则和训练方法。

5 ?能结合中外社会文化语境,设计并实施英语知识和技能的教学与训练。

1. 语言是人类用以交际的具有任意性的语音符号的系统。

2. 语言学角度的语言观

(1 )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下的结构主义语言观

(2 )认知心理学理论下的转换生成语言观

(3 )社会学理论下的功能主义语言观

3. 语言学习观就是指人们对语言学习理论,目的,模式,规律,方法和策略的认识,看法和观点。

4. 语言学习的要素:(1 )外语学习的认识和态度(2 )外语学习的目的和目标

5. 外语学习的策略

(1)采取语言学习观的折中认知策略

(2)采取正确的结构一功能交际策略

(3)采取多元文化的包容策略

(4)采取低过滤,少监测的心理策略

6. 外语学习的方法:

(1)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

(2 )为自己选定长远的学习目标和短期目标,并不断地改进学习,以适应自己的生活

(3)不抑制自己,乐于学习目的语

(4 )具有克服学习困难的语言知识和学习语言的实践技能,克服困难以推动学习的方法,学习中国能以容易着手,知道该把注意力集中在什么地方

(5 )善于以新联旧,将孤立的成分组成有规律的系统,不断地组织和完善学习到的语言知识、

技能,并根据重新组织、完善的要求,安排自己的学习。

(6 )兼重语言的形式和内容,全面探索目的语的含义。

(7 )长期自觉自愿地练习。(8)愿意在实际交际中运用目的语

(9)经常自我检测,督促,在运用中检测自己的能力和欠缺。

(10 )优生能训练自己逐渐排斥母语,而凭直觉去掌握所学语言,以致用外语思维。

中学教师资格证英语真题

I.语言知识与能力 1.单项选择题(语言知识) (1)It was very ________ of him to wait for us. A.considerable B.considering C.considerate D.considered (2)________ from the top of the hill, the town looks beautiful. A.Seeing B.Having seen C.Seen D.To see 2.单项选择题(阅读理解) Every year hundreds of thousands of visitors to New York City go to see the United Nations Headquarters in midtown Manhattan. The 18-acre site includes four buildings - the Secretariat, the General Assembly, the Conference building, and the Dag Hammarskjold Library. The United Nations (UN) currently has 192 members, and the flags of those nations line the plaza in front of the General Assembly Hall and Secretariat. The row of flags, displayed in English alphabetical order, from Afghanistan to Zimbabwe, stretches from 48th Street to 42nd Street. The decision to locate United Nations Headquarters in the United States was made in 1946 by the UN General Assembly, then meeting in London. Several U.S. locations were considered, but a donation of 8.5 million dollars from philanthropist John D. Rockefeller, Jr. secured the purchase of land at the present site. And the City of New York provided a gift of additional land. The UN complex was designed by an international team of prominent architects. American Wallace K. Harrison was named chief architect, and ten other countries each nominated an architect to the Board of Design Consultants. The 11 architects began the project in early 1947. The U.S. government provided an interest-free loan to the United Nations for the cost of construction, which began in 1949. The Secretariat Building, which houses the UN administrative offices, was completed in 1950, and United Nations Headquarters officially opened in 1951. The

教师资格证考试-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1.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1.1.教育的含义 1.1.1.“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孙子. 尽心上》 1.1. 2.概念: 广:泛指一切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动。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1.2.教育的基本要素 a)教育者(主导) b)受教育者(主体) c)教育影响(桥梁、中介) 1.3.教育的属性 1.3.1.本质属性 教育是有目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区别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 1.3. 2.社会属性 a)永恒性 b)历史性 c)相对独立性 历史继承性 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影响 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1.4.教育功能 1.4.1.作用对象 a)个体发展功能(本体) b)社会发展功能(派生) 1.4. 2.性质 a)正向功能

b)负向功能 1.4.3.呈现形式 a)显性功能 b)隐性功能 1.5.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1.5.1.起源 a)神话说--教育是神创造的(最古老的) b)生物起源说--教育起源于动物界的生存本能--利托尔诺、沛西·能--(本能生利 息) c)心理起源说--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孟禄--(心理仿梦露) d)劳动起源说--教育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 一--米丁斯基、凯洛夫--米凯爱劳动 1.5. 2.发展 1.5. 2.1.原始社会 a)无阶级性、公平性 b)教育和生产劳动紧密结合 c)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1.5. 2.2.古代社会 1.5. 2.2.1.奴隶社会 ●中国 夏、商、西周:庠、序、校( 国学、乡学);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政教合一,学在官府。 春秋:私学兴起--自由 ●外国 古埃及: 文士学校--文字、书写、执政能力--以僧为师以吏为师 古希腊: 斯巴达--军事体育 雅典--政治、哲学、文学、艺术等

2020年教师资格证《初中英语》试题及答案(卷二)

2020年教师资格证《初中英语》试题及答案(卷二)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We’ve had a good start, but next, more work needs _____ to achieve the final success. A. being done B. do C. to be done D. to do 2. Don’t worry. The hard work that you do now _____ later in life. A. will be repaid B. was being repaid C. has been repaid D. was repaid 3. Time, _____ correctly, is money in the bank. A. to use B. used C. using D. use 4. Bicycling is good exercise; _____, it does not pollute the air. A. nevertheless B. besides C. otherwise D. therefore 5. Close the door of fear behind you, and you _____ the door of faith open before you. A. saw B. have seen C. will see D. are seeing 6. The place we live in is called house in English but 房子in Chinese. This shows the ______ of language. A. arbitrariness B. duality C. creativity D. displacement 7. In Chinese if someone breaks a bowl or a plate the host or the people present are likely to say sui sui ping an. This language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教育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产生于人类的生产劳动节,是传承社会文化节、传递生产经验收报告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教育主要批学校教育工作者,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它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 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是个体在社会的生存需要。 2、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3、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4、在教育这种培养人的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矛盾活动。 教育的社会属性: 1、教育具有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 2、教育具有历史性。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每个时期的教育具有自己的特点。 3、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教育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制约,但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又具有相对独立性。,教育的独立性主要表现在:第一,教育具有继承性;第二,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第三,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0世纪以后的教育的新特点: 第一,教育终身化;第二,教育的全民化;第三,教育的民主化;第四,教育的多元化;第五,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 第一,关于教学原则:他提出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的原则 第二,关于教学制度:他最早提出并系统论述班级授课制以及教学的原则、方法; 第三,关于教学思想:他提出要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经普通人的“泛智教育” 第四,关于教学内容:他规定了百科全书式的课程 第五,关于教学原则:他首次提出并论证了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和自觉性等一系列教学原则。 他发表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赫尔马特教育思想: 第一,他将伦理学和心理学的理论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 第二,他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形成了传统教育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三中心论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合集

科二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育基础知识 1.《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著作。 2. 《学记》教育原则:教学相长、及时而教、不陵节而施、长善救失、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不躐( liè)等、藏息相辅等。 3. 苏格拉底在教育理论上的最大贡献是“产婆术”。(问答法) . 4. 柏拉图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代表作《理想国》。 5.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 6. 昆体良是西方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代表作《雄辩术原理》是西方第一本教育专著,也是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班级授课制的萌芽。 7. 培根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提出来。康德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 { 8.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被称为“教育学之父”,其著作《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最主要的教育观点是:提出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提出“泛智”教育,提出教育应适应自然的思想首次从理论上论述班级授课制。 9. 卢梭是法国教育家,代表作《爱弥儿》提出自然主义教育,儿童本位思想。

10. 裴斯泰洛奇是瑞士教育家,教育史上小学各科奠基人,在其代表作《林哈德与葛笃德》中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倡导自然主义教育,提倡情感教育、爱的教育。 11. 洛克是英国教育家,代表作《教育漫话》,提出“绅士教育”和“白板说”。 ! 12. 第斯多惠是德国教育家,被称为“德国教师的教师”,代表作《德国教师教育指南》。 13. 斯宾塞是英国教育家,最早提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代表作《教学论》,提出“教育是为幸福生活做准备”。 14. 乌申斯基是苏联教育家,代表作《人是教育的对象》,将教育学称作艺术。 15.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其代表作《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提出了教育性原则(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和四段教学法(明了、联想、系统、方法),提倡传统教育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 16. 美国教育家杜威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主张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主张教育无目的论,倡导“新三中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和“在做中学”。 17. 苏联教育家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被公认为世界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 18. 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则是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教师资格证-初中英语简答题(历年真题)汇总

简答题知识点梳理 作答要求 1.标注序号 2. 要点先行,再解释或举例 3. 4-5点(按要求) 4. 字迹工整,尽量不空 常考要点 一、语言知识教学 @ 二、语言技能教学 三、教学实施 四、教学评价 五、教学法 六、课程标准 (一)语音教学 1.句子重读的教学过程: # (1)学生先听录音,后看书面材料,引导学生思考为何某些单词和句子需要重读。 (2)学生了解何时重读之后,进行重读训练 (3)通过重读训练,教师引导学生知道重读可以表达重要信息(总结) 2. 语音教学的原则 (1)准确性原则 (2)针对性原则 ?

(3)趣味性原则 (4)交际性原则 (5)综合性原则 (6)长期性原则 (二)词汇教学 ?词汇呈现与讲解的方式 (1)借助辅助工具,如:实物、手势、动作表演,利用图片、图表、简笔画、投影仪等直观教具和声光电多媒体。 (2)借助已学知识来呈现和讲解新词,常见的具体方法包括构词法、同义词法等。 } 2. 词汇记忆策略 (1)语境中记忆 (2)联想记忆 (3)词典辅助记忆 (4)谐音记忆法 (5)repeat记忆法 】 (6)搭配法 (7)归类法(词根词缀记忆法) 3. 词汇教学的原则 ?直观性与情境性

?机械记忆与理解记忆相结合 ?文化性与交际性 ?/ ?循序渐进、逐步扩展 ?音形义相结合;词不离句;加强复习,巩固记忆。 (三)语法教学 1. 语法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演绎法 教师首先直接讲解语法规则并举例说明,然后让学生进行各种替换练习、句子练习等训练。 (2) 归纳法 。 教师让学生首先接触含有语法规则的语境,然后根据上下文的信息归纳出语法规则。 2.语法的练习方法 (1)机械型练习 强调语法的准确性。 常见练习形式:替换操练(简单的单个单词替换、多个单词替换)、转换操练(把主动语态换成被动语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整理完整版(全)

三、教学 1. 教学的概念 1)教学的含义教学是教育目的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教学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特殊的认识活动。 2)教学的内涵:教学是学校教育的核心 A. 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 B. 教学由教和学两方面活动组成 C. 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2. 教学的意义:教学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 1)教学是严密组织起来的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 2)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 3)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 3. 教学的任务①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②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③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 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④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4. 教学过程的本质 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教学任务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和体力,形成科学世界观,培养道德品质,发展个性的过程。 4. 教学过程的本质特征: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简答) A. 交往性: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交往活动过程 B. 认识性:教学过程是学生的认识过程 C. 发展性:教学过程是学生的认识过程,但又不仅仅局限于认识过程,教学过程也是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的过程。 D. 教育性:教学过程的教育性在任何时代、任何历史条件下都是一个不容否认的客观事实。 第二节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简答五点) 1. 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 1)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 2)学习简介经验必须要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间接经验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3)防止忽视系统知识传授或直接经验积累的偏向(间接经验要与直接基础相结合) 2.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 2)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辨析)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并不完全表明其智力的高低。 3. 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 1)教学具有教育性,这是由赫尔巴特率先明确提岀的观点。 4.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材料题)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作为学习主题的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3)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 5. 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这是教学的重要规律 1)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 2)良好的思想品德是学习的推动力 3)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必须有机结合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1. 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包括备课、上课、布置和检查作业、课外辅导和学生成绩的检查与评定而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 环节。(单选) 2. 备课是教师根据备课是教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法和顺序, 以保证学生有效地学习。备课是上课的前提

(完整版)教师资格证考试完整的教学设计(初中英语学科知识与教学)

完整的教学设计: 一、分析教材和学生 1. 分析教材: (1)懂:懂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 (2)透:透彻教材构成结构,重难点以及掌握知识的逻辑 (3)化:教师的思想感情要与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融在一起 2. 分析学生 (1)学生原有的知识和技能质量 (2)学生的兴趣和思想状况 (3)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4)基于以上三点,预测学习新知识时,会出现哪些困难问题,需要采取什么措施来预防或解决(这一点经常用于教案设计中的difficult points) 二、确定教学目标(这一部分内容用于教案设计中的teaching objectives) 1. 知识目标:(1)语音、(2)词汇、(3)语法,(4)话题(具体看表格中要求) 2. 技能目标:(1)听(2)说(3)读(4)写 3. 学习策略: (1)认知策略:完成具体学习任务而做的行为和采用的方法 (2)调控策略: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估,调整,采用新办法的策略 (3)交际策略:增加交际机会,提高交际有效度的策略 (4)资源策略:采用多方资源的策略 4. 情感态度:提升学生兴趣,合作能力,和坚持学习的态度 5. 文化意识:了解国外的文化,比如表示礼貌的用语,用餐习惯等等。 敲黑板:::在完成设计教案teaching objects的时候,这五个方向不一定同时出现,基本分为: 范例一;teaching objectives (1)knowledge and skill objectives A. ……. B. ……… (2)process objectives (3)emotion objectives

范例二:teaching objectives (1)knowledge objectives A. ……. B. ……… (2)skill objectives A. ……. B. ……… (3)emotion objectives 三、设计教学策略(教学方法) (这一部分内容用于第五部分教案设计中的activities and justification) (这一部分内容有可能用于第四部分教案评估中,用于判断所给教案采用的是什么教学方法,特点是什么,优缺点是什么,并提出修改方案) 四、设计教学过程:warming up-main part-summary and homework warming up(lead in) 1. 目的: (1)指向作用:是学生集中注意,明确学习任务和课程话题 (2)激发作用:激发求知,启发思维,产生兴趣 (3)铺垫作用:联系旧知,以做铺垫。 (4)沟通师生情感:良好的导课是接通师生信息的桥梁 2. 方法: (1)利用多媒体方式:图片,音乐,视频等+书面记录或口头讨论 例一:Show students some pictures of sb or about sth: …………………… 例二:a. Play the Jurassic Park VCR, let the students have intuitive impressions on the dinosars b. Lead in the topic of describing people and objects by filling the chart below(后面附有表格)

教师资格证考试必考知识点归纳

一.教师职业道德 1、如何理解道德内涵? 1)、由一定社会的关系决定; 2)、以善恶为评价标准; 3)、依靠人们的行为习惯、社会舆论、及内心信念来发挥调节作用;(多选) 4)、调节个人与人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2、在阶级社会中,道德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3、道德的功能:认识功能、教育功能、调节功能。 4、职业道德的特征:稳定性、具体性、适用性。 5、教师职业规范是一般社会道德在教师职业中的特殊体现。(判断) 6、良好的职业道德是一个教师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先决条件,是教师本人不断进取、赢得成功的力量所在。(判断) 7、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鲜明的继承性(孔子提出有教无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强烈的责任性,独特的示范性(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身不正,虽令不从),严格的标准性。 8、我国在1997年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明确规范教师应:热爱学生、严谨治学、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和为人师表。 9、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10、朱熹强调要把修身、接物作为教师道德修养的准绳。 11、明代王守仁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要求教师通过教书育人来启发人的良知。 12、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是衡量和判断教师行为善恶的最高道德标准。(判断) 13、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是我国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判断) 14、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作用:指导作用、统帅作用、裁决作用。 15、教师的知识结构包括四个方面: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一般知识。 16、依法执教是调整教师劳动与法律制度之间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17、依法执教的必要性:是社会稳定的必然要求;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强化教育社会功能的必然要求;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然要求。 18、教师如何依法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案例分析) 1)教师要认真贯彻执行教育方针,遵守各种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2)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关于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以及法制教育。 3)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保证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4)教师要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19、廉洁是教师立身立教的根本。(判断) 20、廉洁从教的具体表现:安贫乐道,无私奉献;坚持操守,为师清廉。 21、教师的欢乐来自于:创造性的教育活动;师生间美好的情谊;学生长大成才。 22、廉洁从教的道德要求:公正从教,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坚守大义,发扬奉献精神;廉洁自律,自觉抵制各种非正当利益的诱惑。 23、教师礼仪的特点:率先性、示范性、整体性、影响的深远性。 24、在人与人关系层面上,社会公德的内容包括:举止文明、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自尊与尊重他人、诚实守信。

教师资格证中学综合素质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知识点汇总]

教师资格证中学综合素质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知识点汇总]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知识点汇总一、职业理念㈠教育观素质教育观是与应试教育观相对的一种教育观,是把教育活动目的指向“素质”——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观。 素质教育观认为,教育活动应当指向人的整体的、全面的素质发展,使人的整体品质、全面素质得到提升,即先天的生理素质及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 内涵:1 、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㈡学生观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的思想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以人为本”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属性,坚持以人为本,最坚实的落脚点在于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落实在教育教学过程之中。 内涵:1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是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⑴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⑵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⑶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

的需求和责权 2、学生是发展的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⑴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①顺序性-循序渐进②阶段性-不能“一刀切”③不平衡性-抓住发展关键期④互补性-扬长避短⑤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⑵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 3、学生是具有个性与差异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具有自身的独特性)⑴人的全面发展使以承认学生的差异和个性发展为基础⑵学生的个性与差异要求切实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㈢教师观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观: 1 、现代教师角色的转换: (1 )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①首先,教师再也不能以传授知识作为自己的主要职责和目的,而应该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组织管理和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作为自己工作的主要目标②其次,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播知识和社会规范,更要关注学生人格的健康成长与个性发展,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⑵教师从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⑶教师要从“教书匠”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⑷教师要从学校的教师转变为社区开放的教师 2、教师行为的转变⑴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①首先,“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②其次,尊重学生意味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资知识点梳理总结

. 第一部分教育基础 (8) 1. 教育与教育学 (8) 01. 近代教育的特点有哪些? (8) 02. 行动研究的步骤是什么? (8) 03. 实验研究的基本步骤都有哪些? (8) 04. 遗传对人的发展的作用 (8) 05. 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 (9) 06. 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的独特功能有哪些? (9) 07. 个体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都有哪些? (9) 2. 教育目的 (9) 08. 简述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9) 09. 简述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 (9) 10. 简述个人本位论的基本观点。 (10) 11. 简述社会本位论的基本观点。 (10) 12. 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10) 13. 新课改教师角色的转变 (10) 14. 教师职业素养包括哪些? (11) 15. 教师劳动的特点有哪些? (11) 16. 教师的知识素养包括哪些內容? (11) 17. 简述福勒和布朗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 (11) 18. 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12) 19. 简述教师反思的步骤 (12)

3. 课程 (12) 20. 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2) 21. 简述知识中心课程论的主要观点 (12) 22. 简述学习者中心课程论的主要观点 (12) 23. 简述课程的三种文本表现形式都有哪 (13) 24. 简述课程计划都有哪些部分构成? (13) 25. 简述课程实施的结构 (13) 4. 教育与社会发展 (14) 26. 简述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14) 27. 简述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4) 28. 简述教育对政治经济的影响都表现在哪些方面? (14) 29. 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 (14) 第二部分学生指导 (15) 5. 美育 (15) 30. 简述美育的容 (15) 31. 简述美育的任务 (15) 32. 简述美育的策略和方法 (15) 6. 知基础 (15) 33. 简述注意的功能 (15) 34. 简述注意的品质 (15) 35. 简述记忆的品质 (15) 36. 简述影响遗忘的因素 (15) 37. 简述遗忘的理论解释 (15) 38. 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16)

【真题】2017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英语》真题及答案

2017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英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 (初级中学) ◇本卷共分为4大题33小题,作答时间为120分钟,总分150分,90分及格。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单选题]Themaindifferencebetween/m/and/n/liesin_________. A.mannerofarticulation B.placeofarticulation C.voicing D.length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 考查英语音素。在发音方式上,二者都是鼻音;按照带声性,二者都带声,都是浊辅音;在发音部位上,/m/是双唇音,/n/是齿龈音。故选B。length指音的长度,是元音的特征。 2[单选题]_________isthemainrhymingpatterninthesentence"Alice′sauntate applesandacornsaroundAugust." A.Reverserhyme B.Endrhyme C.Assonance D.Alliteration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考查押韵。“Alice’saunt ateapplesandacorns aroundAugust.”该句中每一个单词都以a开头,英语中一组词、一句话或是一行诗中重复出现开头音相同的词,这种修辞手法称为押头韵,主要包括词首元音的重复、词首辅音的重复和辅音连缀的重复三种形式。押头韵在英语里叫alliteration.又叫initial rhyme或headrhyme。如firstandforemost,Becky’sbeaglebarkedand bayed,becomingbothersomeforBilly.故选D。reserverhyme是反韵,end rhyme是尾韵,assonance是类韵/半谐音。 3[单选题]Tomissnobbish,always_________theinfluentialpeople." A.makingoutfor B.makingup C.makingupto D.makingupfor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 考查动词短语辨析。句意为“汤姆很势利,经常_________有影响力的人”。make sth.out“理解,辨认”,makeup“编造,整理,化妆,弥补,和解”,makeupto“巴结,奉

上半初中英语教师资格考试真题试卷完美word版

2016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真题试卷 《英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满分1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____ a . A. B. C. D. 2. ____;,. A. B. C. D. 3. ’s____,. A. B. C. D. 4. ____, ’t. A. B. C. D. 5. ________. A. ; B. ; C.; D. ; 6. a ,____. A. B. C. D. 7. ? A. ??. B. ??. C. ??. D. ????.

8. “____”. A. B. C. D. 9. “____”. A. B. C. D. 10. “”, ____. A. B. C. D. 11. ____. A. B. C. D. 12.“” a ____. A. B. C. D. 13. a ? A. . B. . C. . D. . 14. a ,____. A. B. C. D. 15. ? A. . B. . C. . D.. 16. “?”, ____. A. B. C. D. 17. ? A. . B. .

C. . D. . 18. a ? A. A . B. . C. . D. A . 19. ____. A. B. C. D. 20. , ____. A. B. C. D. 阅读1,完成第21~25小题。 1 , a . a, , . a , Ⅱ, , , , , . 1998, . , a .“I , , I ,”, 82, “.”, a . , a , . 1993, . 2010, , . , a , . ’s. :, . A , a a . , . . “,” a . , a 500 . “,”. .“. ,”. . 21. a ? A. . B. . C. . D. . 22. “”? A. . B. . C. . D. . 23. a ? A. ’t.

2020年教师资格证笔试20个必考知识点

2020年教师资格证笔试20个必考知识点精编 目录 考点1教育的含义 考点2教育的基本要素和属性 考点3教育的起源 考点4国内外教育家代表作及其教育思想 考点5教育的基本功能 考点6义务教育制度 考点7教育目的的不同理论 考点8课程的类型 考点9课程评价与课程开发 考点10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考点11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考点12我国中学常用的教学原则 考点13我国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考点14常见的教学组织形式 考点15感觉和知觉的特性 考点16注意的分类 考点17注意的品质及影响因素 考点18遗忘的规律和原因 考点19创造性思维的特征 考点20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考点1教育的含义 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 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需要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 律,在受教育者积极参与下,对受教育者施以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其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在我国,“教育” 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考点2 教育的基本要素和属性 教育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教育措施)。 教育的本质属性: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阶级性、相对独立性(历史继习性、与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考点3 教育的起源 1.神话起源说 神话起源说是人类关于教育起源的最古老的观点,所有的宗教都持这种观点。

2.生物起源说 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把教育的起源归于动物的本能行为,否认人与动物的区别,否认教育的社会性。代表人物:法国利托尔诺、英国沛西?能。 3.心理起源说 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代表人物:美国孟禄。 4.劳动起源说 教育起源于劳动,代表人物:苏联米丁斯基和凯洛夫。 考点4 国内外教育家代表作及其教育思想 (一)中国古代 1.孔子 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原则的人。 2.孟子 持“性善论”,提出教育目的主要是培养“明人伦”的“治人”的“劳心者”。 3.墨子 首先,他指出教与学是不可分的统一体。其次,他指出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再次,他提出“量力所能至”的自然原则。墨子是中外第一个提出量力性原则的人。最后,他强调学以致用。 4.荀子 持“性恶论”,教育的作用是“化性起伪”,学习过程为“ 5.韩愈 (1)提出善于识别人才、培养人才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2)提倡勤奋刻苦、独立思考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3)重视师道和学无常师 韩愈的《师说》是中国教育史上的宝贵遗产。它阐述了师道的重要性:“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6.朱熹 南宋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 (1)重视家庭教育与小学教育 (2)重视教学与读书方法 8.《学记》 《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文献,提出“教学相长,及时而教” “不陵节而施”“长善救失”“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等理论。 (二)西方古代 1.苏格拉底

最新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英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Those robots can walk like__________. A.human B.humans C.humen D.humens 2.She with her friends__________to visit their teacher every week. A.go B.going C.goes D.went 3.I don’t think the poor__________always poor.Working hard__________very important.A.is;is B.are;are C.are;is D.is;are 4.Would you mind__________the window? A.I closing B.my closing C.me closing D.me close 5.It has been__________since we went out to play last time. A.some time B.sometime C.sometimes D.some times 6.Mr.Green works in a__________building. A.thirty stories high B.thirty-stories high C.thirty-stories-high D.thirty-story high 7.Many children would__________watch TV than do sports. A.rather B.1ike C.want D.love 8.It’S very nice__________you__________my parents your best wishes. A.of;sending B.of;to send C.for;to send D.for;sending 9.If you want to go to the movie tonight,S__________I. A.do B.am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知识点归纳

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研究对象) 2、教育心理学研究范围: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包括五要素:学生(学习主体)、教师(指导地位)、教学内容(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教学媒体(载体,表现形式)、教学环境(物质和社会)三过程:学习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3、作用: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4、发展状况: 初创时期(20 世纪20 年代以前)桑代克《教育心理学》: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后又发展为《教育心理大纲》:奠定了教心发展的基础,西方教心的名称和体系确立。 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 年代末)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成熟时期(20 世纪60 年代到70 年代末)正在形成 完善时期(20 世纪80 年代以后)廖世承《教育心理学》:我国第一本、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1、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四个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2、阶段特征 少年期(11、12 岁到14、15岁)初中阶段,半成熟、半幼稚。 青年期(14、15 岁到17、18岁)高中阶段 3、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4、关键期:2岁—口头语言发展;4岁- 形状知觉形成;4-5 岁- 学习书面语言 5、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皮亚杰) 感知运动阶段(0-2 岁):感觉和动作分化前运算阶段(2-7 ):语言出现和发展 具体运算阶段(7-11):抽象概念,逻辑推理 形式运算阶段(11-15):命题之间关系,假设- 演绎推理,抽象逻辑思维,可逆与补偿,思维的灵活性。 5、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关于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现有水平和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过渡状态) 6、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7、人格发展理论:埃里克森 8、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家庭教养模式(专制型、放纵型、民主型);学校教育;同辈群体 9、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是让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 10、自我意识的发展:生理自我(最原始,3 岁);社会自我(少年期);心理自我 11、认知过程:是指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 12、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 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差异表现:场独立(自己内部参照,不易受外来的因素影响和干扰)与场依存(外部参照)沉思型与冲动型(反应时间与精确性)辐合型(辐合思维,唯一正解)与发散型(发散思维,非唯一正解) 13、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斯坦福- 比纳量表(S-B 量表)比纳,西蒙,推孟 14、韦克斯勒量表 15、智力:个体先天禀赋和后天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