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高考语文新题型组合训练2 现代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原卷word版)

新高考语文新题型组合训练2 现代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原卷word版)

新高考语文新题型组合训练2 现代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原卷word版)
新高考语文新题型组合训练2 现代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原卷word版)

新高考语文新题型组合训练

组合02现代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作文

板块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历史,常常于无声处照亮未来。两千多年前,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拉开了中国同中亚各国友好交往的序幕,也开辟出一条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丝绸之路,自此“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今天,沿着茶马古道、沙漠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等故道,“一带一路”倡议正在编织出沿线国家深化交往的全新图景。历史与现实昭示人们,开放是民族成长的催化剂,文明更因交流互鉴而绽放异彩。

丝绸之路是各国人民的共同财富,“一带一路”追求的是百花齐放的大利,不是一枝独秀的小利。“一带一路”建设倡导的和平发展、共同发展理念,吸引了世界的关注和参与。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至今三年来,已有70多个国家、国际组织积极响应,30多个国家与中方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2015年,中国同“一带一路”参与国双边贸易额突破1万亿美元,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49个国家的直接投资额近150亿美元。“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基础设施建设,为相关国家和人民带来丰厚福利。

“欢迎大家搭乘中国发展的列车,搭快车也好,搭便车也好,我们都欢迎”。中国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目前,中国发起成立的“亚投行”正式运营,丝路基金、中国--欧亚经济合作基金等陆续组建;中泰铁路、土耳其东西高铁、匈塞铁路等一批重大项目正加快推进。仅以2016年上半年为例,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签承包工程合同额达514.5亿美元,同比增长37%。凡此种种,映照着中国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真诚落实,更彰显出相关合作的巨大潜力。

(摘自《人民日报?奏响“一带一路”的时代和声》,2016年7月27日)

材料二:

斯诺普科夫认为,“一带一路”战略不仅给白俄罗斯带来了发展机会,也带来了中国的发展理念和人文精神。

斯诺普科夫表示,中白工业园是目前中白两国最重要的合作项目,它集合了很多创新型的企业,对白俄罗斯经济的现代化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他说,中白工业园的政策不仅是面对中国的企业而且是面对全世界所有国家的企业。中白工业园的优惠政策是前十年免税,后十年的税减半。

(摘自央视新闻《斯诺普科夫:“一带一路”拉近欧亚大陆》,2015年7月26日)

材料三:

《2017“一带一路”能源资源投资政治风险评估报告》综合了包括经济基础、社会风险、政治风险、中国因素、能源因素和环境风险在内的六大维度上的37个具体指标,全面量化评估了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的能源资源投资政治风险的程度。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能源战略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旭在发布会上表示,与2016年的评估相比,2017年,

高风险和较高风险的国家均有增多,低风险和较低风险国家则有所减少。

从区域来看,较高风险的投资地区仍在南亚、西亚和北非,投资风险较明显提升的区域是中东欧和独联体国家。但是,从整体看,中东欧的投资风险仍然较低。

根据《报告》,这些变化主要归因至三个方面:一是欧元的大幅贬值对中东欧等国的汇率变化产生较大影响,二是欧美对俄罗斯采取的经济制裁产生各种后果,三是国际油价下跌打击了资源国家的经济。

(摘自中国证券网《人民大学评估报告:“一带一路”首重能源合作》)1.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介绍的是“一带一路”战略的历史渊源,指出中国以此与越来越多的国家建立了经济合作关系。B.材料二说明的是“一带一路”对白俄罗斯的现代化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可见他们对于中国的“一带一路”

战略是非常支持的。

C.材料三对《2017“一带一路”能源资源投资政治风险评估报告》进行了分析,该报告对2016、2017年投资风险进行了比较。

D.三则材料关注的都是“一带一路”战略,而且都认为该战略必将加强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中国应该加大与其他各国的经济合作力度。

2.下列对上述材料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则材料来源不一,时间不同,但都聚焦“一带一路”战略,说明最近几年我国政府对“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视。

B.材料一,记者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对“一带一路”进行了详细报道,为我们展现了国家战略。C.材料二,中白工业园作为目前中白两国最重要的合作项目,惠及中白两国,促进了中白两国经济的现代化进程。

D.材料三,《2017“一带一路”能源资源投资政治风险评估报告》出自知名学府中国人民大学的研究团队,带有预测性和前瞻性。

3.对于上述三则材料写法特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则材料的来源有纸质媒体,也有网络媒体,它们对“一带一路”报道的侧重有所不同,但对事件的报道都是客观真实的。

B.“材料一”属于新闻时评,阐述了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的合作、交流理念。字里行间既有热情的赞颂,又有准确的数字说明。

C.“材料二”属于新闻访谈或人物专访,引用斯诺普科夫的话,概括了“一带一路”给白俄罗斯带来了发展机会,语言形象、生动。

D.“材料三”属于新闻报告,运用对比手法,评估了2017年“一带一路”能源资源投资政治风险,表述严谨、有条理。

4.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概括两者在新闻材料选择上是如何做到详略得当的。(4分)

5.根据上述材料,请从不同的角度谈谈你对“一带一路”的认识。(6分)

板块二语言文字运用(共5个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11分)

在我看来,冬天是最不浪漫的季节,(①),它看不到北方的银装素裹,冰天雪地;也看不到西部的万里荒漠,悄无人声。南方的冬天永远都只是一片_________之色。天很冷很冷,却不带一丝湿润,浸入骨髓的冰凉仿佛要把身体的所有温暖都抽去,只留下如干絮般散漫的冷一团一团地塞在胸肺间。在这样的季节里,人的思维都会被冻住,什么情感、浪漫会在刹那间被抛之九霄云外。在这样的境况下,难以提起一丝好__________,哪怕偶尔有所愿望,也会很快被扔到记忆的角落里。

夏日里花叶田田的荷塘,此时都只剩下了根根枯管,片片残叶。早已没了衔露含珠的风韵。寒风轻摇,枯荷残叶,仿佛悄悄地诉说着昔日美艳,又仿佛轻轻暗泣着如今没落。(②),更催花落,倒符了李义山留得残荷听雨声的心境。是的,南方的冬天便只能用__________来形容,看不到一丝生命的动感。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萧条兴趣寂静

B.萧条兴致死寂

C.冷清兴趣寂静

D.冷清兴致死寂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身体的所有温度仿佛要被浸入骨髓的冰凉都抽去”,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的表达更好,为什么? (4分)

20.请在文中括号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

21.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分)

《校庆特刊》征稿启事

①为了庆祝我校80周年生日,学校计划出一期《校庆特刊》,②希望同学们踊跃投稿。具体要求:

③一、内容能表达我校每一位莘莘学子的爱校情怀、奋斗故事,体裁不限。

④二、大约500字左右,要用稿纸誊写清楚。

⑤三、有想法的请于1月16日前将稿件交给班级宣传委员。

校团委

2020年1月12日

22.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5分)7月12日,“美丽中国·诗意地名——中国地名诗词创作朗诵会”在京举行。朗诵会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诗人们,有诗坛名家,也有来自田间地头的田园诗人,大家在这里吟诵诗词,交流经验,谈文论道,旨

在通过对诗词的赏析和朗诵,品味诗意地名的情怀,普及地名文化知识。《光明日报》作为主流媒体,在此次诗词创作朗诵会中承担起了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担,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添砖加瓦。

板块三写作(共60分)

22.阅读下面的图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