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药登记残留试准则(中国)

农药登记残留试准则(中国)

农药登记残留试准则(中国)
农药登记残留试准则(中国)

农药登记残留试验准则(中国)

一、田间试验原则

1.田间残留试验必须在使用该农药的两个有代表性的地区进行两年试验,该两地区作物的生长条件各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试验地不一定必须有防治对象存在)。2.试验作物品种、栽培方法、农药施用历史及气象条件都应该明确。

3.试验小区的面积随作物种类而异,其面积必须保证能多次重复取得有代表性的样本,各小区之间设保护行,小区面积一般为30平方米(根据不同作物可适当增减),果树不少于2棵。每个处理设3个以上重复小区。

4.必须设不施药对照区,必要时在对照区可选用对试验农药无干扰的药剂。5.试验用药必须是拟登记产品,按照推荐的剂量和方法施药。试验用药至少应该有两种剂量,其一是推荐的最大剂量,另一剂量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如果不发生药害,可使用推荐剂量(或常用量)的1.5~2倍的剂量。施药次数应依据推荐次数和高于推荐的次数进行施药。

6.应该采用当地农业生产上常用的药械和推荐的施药方式施药。

二、田间试验设计

1.设计的试验应按施药量、施药次数、施药时期随机排列的方法设试验小区,以明确与作物中残留量的关系,并能制订安全使用标准。

2.为了明确农药残留消解趋势,测定半衰期,应做残留消解动态试验。

(1)对水稻、小麦、果树等同一时期收获的作物,应设不同时期多次施药的处理。

(2)对不同时期收获的作物(如黄瓜、茶叶、烟草等)应设一次施药分期采样

的试验。

(3)如果施药多次,在最后一次施药雾滴干后应立即采样测定,以后再按不同间隔期采样,至少测定五次。通常最后一次在残留量消解>90%时采样。

三、采样

试样采集标准化是获得准确数据的基础。由于田间实际使用农药时不可能撒布均匀,要求采样必须是随机的和有代表性的,并且必须采足够的数量,否则,即使最精确的测定亦无实际意义。应避免采集有病的、过小的或未成熟的作物样本,并包装好,拴上标签后,立即送到残留实验室。

1.各类作物取样量

(1)禾本科作物,如:稻、麦、杂谷类等。

籽粒样本在每一试验小区随机多点(不少于10个点)采摘而得,脱下籽粒,采粗样5~10公斤,再取1~2公斤作为试样。茎杆等样本必须在离地10厘米处切断,每个试验小区抽样点5~10个,取样约1~2公斤(视作物定)。

(2)蔬菜类

根茎、块茎、鳞茎类蔬菜(如萝卜、马铃薯、洋葱等),随机多点取样2~5公斤,大的菜类不少于5棵,清除附着泥土,不能洗涤(甜菜取样量与之相同)。

叶荣、茎莱、果菜类,随机多点取样2~5公斤。

豆菜类(连豆荚),采样2~3公斤。

(3)水果类

苹果、梨、桃等大果实,果实采自全株,注意从上部、下部、内侧、外侧、阳面、阴面均匀采摘5公斤。

葡萄、草萄等小果实,采样2公斤。

(4)核果类及种子

核桃、栗子,采样1~2公斤。

棉籽,收获时采样约1公斤,并除去棉绒。

芝麻、蚕豆、葵花籽、花生等均在1~2公斤。

(5)茶叶、烟草采样1公斤。

(6)对照区采样时,必须避免被所测农药污染。

(7)试样数量的缩减

一般样本均可连续采用四分法,舍弃三个等分,直到获得数量合适的试样。对于苹果、柑桔、大白菜、西瓜等较大的个体,可将全部试样交实验室。

2.水样:根据需要采适量,一般每个小区随机多点取样,混合过滤后取1000毫升。

3.土样:根据农药移动性能,一般在每个小区耕作层(0~15厘米)取5~10个点,每个点1公斤左右,最后每个小区缩分成一个样(对有的农药还要分层采土样)。

四、样本的预处理

1.采集的试样,对性质不稳定的农药(易分解),应当立即进行测定。有的暂时不能测定时,按原状存放在0~一5 0C下保存。如果贮藏较长时间时,必须在一20 0C下冷冻保存,由于冷冻试样的细胞已经破坏,解冻后的样本必须立即分析。

2.样本不同部位的残留量是有差别的,因此,要统一分析部位,否则会造成混乱。原则上以可食和用作饲料的部位及土壤为对象,分析前需对样本进行预处理(用于水田的农药,还要测定水中的残留量)。

以下列样本为例:

(1)稻谷,磨成糙米再粉碎到40目左右,残留量较高的试样还应测精白米。

豆、麦、粉碎到40目(粉碎时应加干冰,以防农药分解和损失)。

稻草、稻壳、麦杆和鼓皮粉碎到40目(青稻草、麦杆,剪成1~2厘米长短)。(2)苹果、梨。桃、柿子、樱桃等,去蒂及内芯或核,不削皮。

番茄、草毒、茄子、辣椒等,去蒂。

柑桔类,果肉和果皮分别进行测定。

西瓜、香瓜,瓜皮和瓜肉分别测定。

香蕉,去掉果皮。

(3)甘蓝、白菜、葛芭等,去掉外层老叶。

洋葱、大葱,去掉老皮和须根。

萝卜、芜青、甜菜、胡萝卜、人参、薯、芋等,除去附着泥土、但不用水洗。黄瓜,去掉柄;南瓜,去蒂;菠菜,去掉须根(留红色部分)。

(4)其它如花生,去掉外皮;啤酒花,干花;茶,成茶;烟叶,经烘烤或晾晒。

五、分析

1.一般只分析农药的有效成分,某些已明确有毒的降解或转化产物、代谢物和杂质等亦要测定。

2.灵敏度和回收率

(1)方法灵敏度,以样本检测极限(最小检知浓度ppm)表示。

要求检测极限至少比允许残留量低一个数量级。

变异系数要求:

l~10ppm ±10%

0.1~1ppm ±20%

0.01~0.1ppm ±50%

0.001~0.0lppm ±100~200%

(2)方法回收率

一般以允许残留量、低于和高于允许残留量的浓度做添加回收率,回收率范围应为70~110%,一般平均在80%以上。

六、结果整理

(1)测定结果一般不应减掉对照样本测定值,也不得按回收率进行校正。(2)保留的有效数字要一致(同一报告)。

(3)测定值未达到检出极限时,应以“<检出极限”“痕量”或“未检出”表示。(4)残留试验总结报告应包括田间试验设计、分析方法、灵敏度、回收率实验、测定结果及色谱图(色谱法)等。

(5)残留试验总结报告必须由工程师(或同等职称)以上人员签字,试验单位盖章。

农业化学物质产品行政保护条例

《农业化学物质产品行政保护条例》已经国务院批准,现

予发布,自1993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扩大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对外国农业化学物质产品独

占权人的合法权益给予行政保护,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农业化学物质产品,是指用于农业生产的化学合成农

药,即用化学合成方法生产的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灭鼠剂、植物生长调节剂。

第三条凡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有关农业化学物质产品行政保护双边条约或者协定的国家、地区的企业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人,都可以依照本条例申请农业化学物质产品行政保护。

第四条国务院化学工业行政主管部门受理和审查农业化学物质产品行政保护的申请,对符合本条例规定的农业化学物质产品给予保护,对申请人颁发农业化学物质产品行政保护证书。

第二章行政保护的申请

第五条申请行政保护的农业化学物质产品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1993年1月1日前依照中国专利法的规定其独占权不受保护的;

(二)1986年1月1日至1993年1月1日期间,获得禁止他人在申请人所在国制造、使用或者销售的独占权的;

(三)提出行政保护申请日前尚未在中国销售的。

第六条农业化学物质产品行政保护的申请权属于该产品的独占权人。第七条外国农业化学物质产品独占权人申请行政保护,应当委托国务院化学工业行政主管部门指定的代理机构办理。

第八条申请人应当报送下列文件的中文、外文对照本:

(一)农业化学物质产品行政保护申请书;

(二)申请人所在国有关主管部门颁发的证明申请人享有该农业化学物质产品独占权的文件副本;

(三)申请人所在国有关主管部门颁发的准许制造或者销售该农业化学物质产品的文件副本;

(四)申请人与中国企业法人(包括外资企业、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正式签订的在中国境内制造或者销售该产品的合同副本。第九条外国农业化学物质产品独占权人在申请农业化学物质产品行政保护之前或者之后,应当依照中国有关法律、法规向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登记手续。

第三章行政保护的审查和批准

第十条国务院化学工业行政主管部门自收到行政保护申请文件之日起十五日内,进行初步审查,并分别情况作出以下处理:

(一)申请文件符合本条例第八条规定的,发给受理通知书,并予以公告。

(二)申请文件不符合本条例第八条规定的,要求申请人限期补正;过期不补正的,视为未申请。

第十一条国务院化学工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文件之日起,或者依照本条例第十条第(二)项的规定,自收到补正文件之日起,六个月内审查完毕。因特殊情况不能在六个月内审查完毕的,国务院化学工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通知申请人,并告之理由,适当延长审查时间。

经审查,符合本条例规定的,给予行政保护;不符合本条例规定的,不给予行政保护,并告之理由。

第十二条国务院化学工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给予农业化学物质产品行政保护的,颁发农业化学物质产品行政保护证书,并予以公告。

第四章行政保护的期限、终止、撤销和效力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2013版 第1101号—内部审计基本准则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2013版第1101号——内部审计基本准则 法规文号:发文时间:2013-08-26 发文单位:中国内部审计协会【打印】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内部审计工作,保证内部审计质量,明确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的责任,根据《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所称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它通过运用系统、规范的方法,审查和评价组织的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适当性和有效性,以促进组织完善治理、增加价值和实现目标。 第三条本准则适用于各类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人员及其从事的内部审计活动。其他组织或者人员接受委托、聘用,承办或者参与内部审计业务,也应当遵守本准则。 第二章一般准则 第四条组织应当设置与其目标、性质、规模、治理结构等相适应的内部审计机构,并配备具有相应资格的内部审计人员。 第五条内部审计的目标、职责和权限等内容应当在组织的内部审计章程中明确规定。 第六条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应当保持独立性和客观性,不得负责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决策与执行。 第七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在实施内部审计业务时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 第八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胜任能力,并通过后续教育加以保持和提高。 第九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履行保密义务,对于实施内部审计业务中所获取的信息保密。 第三章作业准则 第十条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全面关注组织风险,以风险为基础组织实施内部审计业务。 第十一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充分运用重要性原则,考虑差异或者缺陷的性质、数量等因素,合理确定重要性水平。 第十二条内部审计机构应当根据组织的风险状况、管理需要及审计资源的配置情况,编制年度审计计划。

除草剂田间药效试验

除草剂田间小区药效试验施药技术探讨 田间药效试验是我国农药登记管理工作重要内容之一,是制定农药产品标签的重要技术依据。除草剂田间小区药效试验对施药技术的要求相对较高,这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对喷雾设备的要求、施药技术人员的操作水平、施药时的天气状况等。小区药效试验的技术关键是施药方式方法,因为不同的施药方法在作物上的药液沉积量和药剂分布状况有很大差异,必然会对药效产生重大影响,从而会使药效的评估发生明显偏差(屠豫钦,1993)。 除草剂田间小区药效试验施药技术的问题 1施药设备不完善 田间小区药效试验主要采用背负式手动喷雾器,这也是目前我国占绝对地位的喷雾机械。据统计,1996年,我国共有喷药器械484.7万架,其中80%以上是小型背负式喷雾器(傅泽田,祁力钧,王秀,2002)。受国内对喷雾器生产和开发情况的影响,手动喷雾器几十年来一直变化不大,主要是以工农-16型为主,尤其是雾化部件也只有一种切向涡流芯喷头,这种情况造成了许多问题(袁会珠,齐淑华,杨代斌,1998;屠豫钦,2004)使用者面临最普遍的问题是喷雾器的质量不过关,使用中存在着跑冒滴漏的现象,另外喷嘴型号不全。最近两年,北京、山东、河北都有新型的手动背负式喷雾器问世,在加工质量和选材方面有所改善,但可供选择的喷嘴类型仍然较少。此外,这些改进后的背负式手动喷雾器普遍不具有压力表和稳压器,只能通过手动摇杆来控制喷雾压力,这样不能把压力很好的控制在某一具体的数值,使得输出的流量不稳定。 2喷嘴的选择不当 国内手动背负式喷雾器大都配有空心或实心锥雾喷嘴,也有配扇形喷嘴的。但问题是可供选择的喷嘴型号范围较小,而有些使用者对农药应用技术的了解有限,往往是不论针对作物的何种生长时期,用何种除草剂,自始至终就用同一个喷嘴。喷洒苗前除草剂为尽量避免飘移,可选择流量大一点的喷嘴,苗后除草剂的喷洒要考虑药液的均匀度和沉积率,可选择流量小的喷嘴。 3不重视施药时的气象条件 药剂能否很好的沉积,与施药时的天气情况密不可分,包括施药时的温度、湿度和风速等。当施药时温度超过27℃时,易引起药害或造成飘移、挥发而降低药效,温度低于15℃时也易产生药害(王险峰,关成宏,2001)。白天有太阳直射时,湿度较低,笔者曾在施药季节于哈尔滨市郊做过测试,在上午9点30分和下午4点时田间实际相对湿度只有20%左右,特别不利于除草剂的喷洒。风速过大容易产生雾滴飘移,既不能保证正在喷洒小区的药效,而且飘移的药液有可能落到邻近的小区内,这对小区试验药效评价尤为不利。 4行走速度和喷液量的控制不严格 小区试验是要求将少量甚至微量的农药准确无误地施用到单位面积小区上。人们通常在施药前计算好了单位面积小区所需的药量和喷液量,但对行走速度没有在田间进行实际测量(且每次施药前都必须重新测量,即使是长期的同一施药者),造成了药液的剩余或缺少,这些都影响药效的评估。也有施药者为了能使得药液分布均匀,放慢了行走速度,这样喷液量也就加大了。而过去传统的大容量喷雾往往往往造成了药液滴淌(draining)和滚落(running off),沉积率较差(屠豫钦,1993;袁会珠,1999)。喷液量并非越大越好,每公顷200L即可满足农艺要求(袁会珠,1999;王险峰,2002),加大喷液量也不可能解决干旱的问题。施药技术规范化 “硬件”的选择 小区药效试验要尽量选择质量好、精确度高的喷雾器,最好具有稳压装置或带有压力表,压力可调最好,而要避免选择那些在药液少量的情况下压力不足、喷不彻底的手动喷雾

内部审计准则及手册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及指南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序言 内部审计差不多准则 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 1 号——审计打算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 2 号——审计通知书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 3 号——审计证据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 4 号——审计工作底稿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 5 号——内部操纵审计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 6 号——舞弊的预防、检查与报告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 7 号——审计报告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 8 号——后续审计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 9 号——内部审计督导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 10 号—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协调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1号--结果沟通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2号──遵循性审计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3号──评价外部审计工作质量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4号──利用外部专家服务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5号──分析性复核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6号——风险治理审计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7号――重要性与审计风险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8号——审计抽样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9号――内部审计质量操纵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0号──人际关系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1号──内部审计的操纵自我评估法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2号──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与客观性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3号──内部审计机构与董事会或最高治理层的关系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4号──内部审计机构的治理 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1号――建设项目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2号――物资采购审计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序言 本序言旨在讲明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的制定依据、目标、体系、约束力、适用范围、制定与公布程序、修订和解释权。 一、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的制定依据与目标 (一)中国内部审计准则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 (二)制定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的目标: l.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实现内部审计的制度化、规范化和职业化。

农药残留分析

名词解释 农药残留:由于农药的应用而残存于生物体、农产品和环境中的农药亲体及其具有毒理学意义的杂质、代谢转化产物和反应物等所有衍生物的总称。(P1) 农药残留毒性:因摄入或长时间重复暴露农药残留而对人、畜以及有益生物产生急性或慢性中毒。(P2) 可提取残留:可提取残留是农药残留分析的对象。(P1) 残留半衰期:农药初始残留量至消失降解一半所需的时间。(P2) 固相萃取(SPE):指液体样品中的分析物通过吸着作用被保留在吸着剂上,然后用一定的溶剂洗脱的过程。(P27) 衍生化:一种利用化学变换把化合物转化成类似化学结构的物质。 最大残留限制(MRLs):指由食品营养标准委员会推荐的,食品或动物饲料中允许的农药残留物的最大浓度(mg/kg)(P3) 可接受的日摄入量(ADI):指在一生中,对消费者健康没有可感知危险的日摄入量。单位为:mg/kg/day。溶剂萃取:根据溶解性差异,选用对残留农药溶解度大的溶剂,将分析物从样品基质中提取出来的方法。(P23) 净化(纯化):是指通过物理的或化学的方法除去提取物中对测定有干扰作用的杂质的过程。(P38) 实验室样品:从群体采集的送达残留分析实验室的样品材料 测定:把通过参照比较农药标准品的量(外标法和内标法)测算出试样中农药残留的量(P5) 结合残留:农药亲体或代谢产物与土壤中的腐殖质、植物的木质素、纤维素通过化学键或物理结合作用,牢固结合形成的残留物。(P2) 检测样品:实验室样品经过缩分减量或经过精制后的样品。 固相微萃取法:它实际是利用固相提取的方式实现对样品的分离和净化,但所用的固相材料及其分离机制不同。(P44) 单残留方法:是定量测定样品中一种农药的残留量的方法。 农药残留动态:农药残留动态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表现:农药本身物理化学性质,使用方法,施药时期,作物、土壤的类型和性质及环境条件.(P10) 多残留方法:是在一次分析中同时测定一种以上农药残留的方法。 浓缩:通过减少样品溶液中的溶剂或水分而使组分的浓度升高。 富集:利用液-固萃取的方法浓缩某种组分。 填空 1、气相色谱的特点:分析速度快、分离效率高、选择性高、适用范围广 2、固相萃取的操作程序:活化吸附剂、上样(吸附)、洗涤(去除杂质)、洗脱和收集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2号──遵循性审计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实施遵循性审计的行为,明确相关责任,保证遵循性审计工作质量,根据《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所称遵循性审计,是指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审查组织在经营过程中遵守相关法规、政策、计划、预算、程序、合同等遵循性标准的情况并作出相应评价的审计活动。 第三条本准则适用于各类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人员及其从事的内部审计活动。 第二章一般原则 第四条组织管理层负责确定、制定并执行遵循性标准。为保障遵循性标准的执行,组织管理层应建立适当、合法、有效的内部控制。 第五条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负责审查、评价组织执行有关遵循性标准的情况。 第六条遵循性审计是内部控制审计的基本内容之一,是实施内部审计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第七条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应当做好遵循性审计中的保密 工作。 第三章遵循性审计的内容和方法 第八条遵循性审计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一)国家相关法规的遵循情况; (二)行业、部门政策的遵循情况; (三)组织经营计划和财务计划的遵循情况; (四)组织经营预算和财务预算的遵循情况; (五)组织所定各种程序标准的遵循情况; (六)组织签定的各类合同的遵循情况; (七)其它标准的遵循情况。 第九条在确定审计目标时,内部审计人员应考虑向以下方面询问相关遵循性标准:(一)组织经营、财务等相关方面负责人; (二)组织的法律顾问; (三)投资人、合同方; (四)政府及其他主管机构; (五)外部审计人员; (六)其他。 第十条内部审计人员在实施遵循性审计时,应当充分关注组织的以下情况: (一)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调查或处罚; (二)重要的法律诉讼; (三)异常的交易或事项; (四)计划、预算执行结果严重偏离标准; (五)信息严重失真或资料不完整;

田间药效试验设计方案

田间药效试验设计方案 进行农药田间药效试验之前,必须制定试验计划和方案,明确试验的目的、要求、方法以及各项技术措施的规格要求,以便试验的各项工作按计划进行,也便于在进行过程中检查执行情况,保证试验任务的完成。田间试验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减少试验误差,提高试验的精确度,使试验人员能从试验结果中获得无偏差的处理平均值及试验误差的估计值,从而能进行正确而有效的比较。在药效试验中要减少试验误差,就必须对试验误差来源,通过试验设计加以克服。在试验过程中如何减少试验误差应注意以下几个方而: 1?试验地的选择 选择有代表性的试验地是使土壤差异减少至最少限度的一个重要措施,对提高试验准确度有很大作用。 选择试验地要考虑到: 1.1、试验地的地势应平坦,肥力水平均匀一致。 2.2、试验地的作物生长整齐、树势一致,而且防治对象常年发生较重且为害程度比较均匀,且每小区的害虫虫口密度和病害的发病情况大致相同。特别是杀菌剂试验,要选择高度感染供试对象病害的品种进行试验。 2.3、试验地的田间管理水平相对一致,并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 1.4、试验地应选择离房屋、道路、水塘稍远的开阔农田,以保证人、畜安全和免受外来因素的偶然影响。 2.5、试验地周围最好种植相同的作物,以免试验地孤立而易遭受其它因素为害。 2 ?试验药剂处理 供试农药和对照农药的剂型和含量要合乎规格,无变质、失效现象,并有详细的标签和说明书,标明生产厂家、出厂日期等。评价一种农药产品不同剂量的药效试验,至少要有供试产品的3个浓度梯度、1个常规标准农药的常用浓度和2个空白对照等5个处理。如供试的农药产

品是混配制剂,而且各个单剂己登记过,除设混剂本身3个浓度梯度和1个空白对照外,还应设混剂中各个单剂的常规处理浓度,共6个处理。 3?设置重复次数 试验设置重复次数越多,试验误差越少。但在实际应用中,并不是重复次数越多就越好。因为多于一定的重复次数,误差的减少很慢,而人力、物力的花费也大大增加,是不值得的。 重复次数的多少,一般应根据试验所要求的精确度、试验地土壤差异的大小、供试作物的数量、试验地而积、小区的大小等具体决定。对试验精确度要求高、 试验地土壤差异大、小区面积小的试验,重复次数可多些,否则可少些。通常情况下,要求把试验误差的自由度控制在10以上,即(处理数-2)* (重复数-2)>10o 一般每个处理的重复次数以3-5次为宜。大区试验和大面积示范可不设重复。 4?釆用随机区组排列 为使各种偶然因素作用于每小区机会均等,那么在每重复内设置的各种处理只有用“随机排列”才能符合这种要求,反映实际误差。例如某种药剂药效好坏究竟是由于其所在小区病、虫密度不均匀,还是药剂木身的原因,就不容易判别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将试验地按重复次数划分为数量相同的区组(即重复),再将每一区组按处理数目划分小区(包含药剂处理和对照区),然后将每种药剂在区组中随机排列,即每种药剂在区组中仅出现一次。用随机区组和重复组合,试验就能提供无偏的试验误差估计值。 5 ?小区面积与形状 小区面积的大小和形状对于减少土壤差异的影响和提高试验的精确度是相当重要的。小区面积的大小,应根据土壤条件、作物种类、病虫草害的生物学特性和试验目的而定。一般要求: 5.2、差异较大的田块,小区面积宜大一些。 5.2、凡植株高大、株行距较大的作物,单位面积上株数较少的作物,种植密度小的作物小区而积可大些,反之可小些。 5.3、活动性强的害虫,小区面积宜大些;活动性较差的如蜗虫

中国内部审计具体准则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 1 号——审计计划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内部审计人员编制审计计划,保证及时、有效地执行审计业务,提高审计效率,根据《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所称审计计划,是指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为完成审计业务,达到预期的审计目的,对一段时期的审计工作任务或具体审计项目作出的事先规划。 第三条本准则适用于各类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人员及其从事的内部审计活动。 第二章一般原则 第四条审计计划一般包括年度审计计划、项目审计计划和审计方案三个层次: (一) 年度审计计划是对年度的审计任务所作的事先规划,是组织年度工作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 项目审计计划是对具体审计项目实施的全过程所作的综合安排; (三) 审计方案是对具体审计项目的审计程序及其时间等所作出的详细安排。 内部审计机构可以根据组织的性质、规模、审计业务的复杂程度等因素决定审计计划层次的繁简。 第五条年度审计计划应在下年度开始前编制完成,并报组织适当管理层批准,以指导内部审计机构下年度的工作;项目审计计划和审计方案应在审计实施前编制完成,并经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批准。 第六条内部审计机构应当根据批准后的审计计划组织实施内部审计活动。在计划执行过程中,若有必要,应按规定的程序对计划进行修改和补充。 第七条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应定期检查审计计划的执行情况。 第三章年度审计计划 第八条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负责年度审计计划的制定工作。 第九条年度审计计划应当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一)内部审计年度工作目标; (二)需要执行的具体审计项目及其先后顺序; (三)各审计项目所分配的审计资源; (四)后续审计的必要安排。 第十条在制定年度审计计划时,应当考虑组织风险、管理需要和审计资源,以确定具体审计项目。 第十一条在制定年度审计计划前,应了解以下情况,以评价各审计项目的风险程度: (一)组织的发展目标及年度工作重点;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及指南(doc 121页)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及指南(doc 121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 内 部 审 计 准 则 https://www.doczj.com/doc/f2114740.html,

字体:黑体/宋体字号:初号/一号/三号/小四行距:1.5倍行距编辑请保持叶序不变(编者按:DOC版 ms-word阅读最佳,PDF版 adobe reader8,acrobat9cn或foxit reader3最佳) 内部审计准则 004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序言 006 内部审计基本准则 008 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 009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 号——审计计划 012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 号——审计通知书 013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3 号——审计证据 015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4 号——审计工作底稿 015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5 号——内部控制审计 022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6 号——舞弊的预防、检查与报告 026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7 号——审计报告 028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8 号——后续审计 030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9 号——内部审计督导 031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0 号—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协调 033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1号--结果沟通 034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2号──遵循性审计 037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3号──评价外部审计工作质量 039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4号──利用外部专家服务 042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5号──分析性复核 045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6号——风险管理审计 048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7号――重要性与审计风险 051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8号——审计抽样

055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9号――内部审计质量控制 020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0号──人际关系 063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1号──内部审计的控制自我评估法 065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2号──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与客观性 069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3号──内部审计机构与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层的关系072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4号──内部审计机构的管理 076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5号——经济性审计 080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6号——效果性审计 084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7号——效率性审计 089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8号—信息系统审计 096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9 号——内部审计人员后续教育 …2009年后增补…

柑橘残留田间试验操作实例

Institute of Quality and Standard for Agricultural Products, ZAAS 柑桔残留田间试验 操作实例 浙江省农科院质标所:李振 1

Institute of Quality and Standard for Agricultural Products, ZAAS 实例 ?以80%克菌丹水分散粒剂在 柑桔上的残留试验为例 2

Institute of Quality and Standard for Agricultural Products, ZAAS 第一步,查询相关背景资料 ü克菌丹纯品为无色晶体,熔点178℃,蒸汽压<1.3mPa(25℃),密度1.74,溶解度水中3.3mg/L(25℃),二甲苯20g/L,氯仿 70g/L,丙酮21g/L,环已酮23g/L,苯21g/L,甲苯6.9g/L,异丙 醇1.7g/L,乙醇2.9g/L,乙醚2.5g/L(26℃),不溶于石油,中性溶 液中缓慢水解,碱性环境中水解迅速。 ü防治对象:可防治果树、蔬菜、作物上的多种病害,也可作为种子处理剂或灌根防治茎枯病、立枯病、黑斑病。对苹果和梨的某 些品种有药害,对莴苣、芹菜、蕃茄种子有影响。 ü作用机理:克菌丹属于广谱保护性杀菌剂,对真菌和细菌都有毒杀作物。主要作用机制是①影响丙酮酸的脱羧作用,使之不能进 入三羧循环。②抑制α-酮戊二酸脱氢酶系的活性,阻断三羧酸循 环。 3

Institute of Quality and Standard for Agricultural Products, ZAAS ?推荐MRL:未查到克菌丹在柑桔中的MRL值。?克菌丹在其它作物中的MRL值如下: ?中国:15mg/L(梨果类水果) ?CAC :25mg/kg(梨),15mg/kg(桃), 3mg/kg(油桃) ?ADI:0.1mg/kg体重(1995年),资料来源于GB 2763-2005。 4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报告

田间试验批准证书号: 协议备案号: 试验样品封样编号: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报告 ([单击此处键入试验年度]) 农药类别:杀虫剂 试验名称: 委托单位: 承担单位: 试验地点: 总负责人:[签名] 技术负责人:[签名] 参加人员: 报告完成日期: 地址: 电话: 传真: 邮编: E-mail:

田间药效试验报告摘要 试验名称: 试验作物: 防治对象: 供试药剂: 施药方法及用水量(拌土量): 试验结果: 适宜施药时期和用量: 使用方法: 安全性:

[单击此处键入试验名称] 田间药效试验报告 1 试验目的 [单击此处键入试验目的] 2 试验条件 2.1 试验对象、作物和品种的选择 [单击此处键入试验对象和拉丁名] [单击此处键入试验作物,品种名称] 2.2 环境或设施栽培条件 [单击此处键入小区耕作、环境条件或设施栽培条件] 3 试验设计和安排 3.1 药剂 3.1.1 试验药剂 [单击此处键入试验药剂通用名称、含量、剂型、生产厂家] 3.1.2 对照药剂 [单击此处键入对照药剂商品名、通用名称、含量、剂型、生产厂家]3.1.3 药剂用量与编号 3.2 小区安排 3.2.1 小区排列 [单击此处键入小区排列方法(田间小区分布图或表)] 3.2.2 小区面积和重复 小区面积或植株数:[单击此处键入小区面积或小区植株株数] 重复次数:[单击此处键入重复次数]

3.3 施药方法 3.3.1 使用方法 [单击此处键入详细使用方法,应与当地农业生产实践相适应] 3.3.2 施药器械 [单击此处键入施药器械类型、操作条件] 3.3.3 施药时间和次数 [单击此处键入施药次数、施药时期或作物生育期及虫害发生阶段] 3.3.4 使用容量 [单击此处键入实际公顷用药液量或用药倍数] 3.3.5 防治其他病虫害的药剂资料 [单击此处键入防治其它病虫害药剂施用准确数据] 4 调查、记录和测量方法 4.1 气象及土壤资料 4.1.1 气象资料 [单击此处键入施药当日及试验期间气象资料概要(详见气象资料表)]4.1.2 土壤资料 [单击此处键入土壤资料] 4.2 调查方法、时间和次数 4.2.1 调查时间和次数 [单击此处键入调查时间和次数] 4.2.2 调查方法 [依据《准则》的调查方法,单击此处键入具体调查方法及分级标准] 4.2.3 药效计算方法 [依据《准则》,单击此处键入具体药效计算方法或公式] 4.3 对作物的直接影响 [单击此处键入是否有药害,如有记录药害类型和程度,或对作物有益影响]4.4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根据试验协议要求,键入调查方法及结果(每小区产量以kg/hm2表示)]4.5 对其他生物影响 4.5.1 对其他病虫害的影响 [单击此处键入对其它病虫害有益或无益影响] 4.5.2 对其他非靶标生物的影响 [单击此处键入对非靶标生物的影响] 5 结果与分析

{财务管理内部审计}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的体系

{财务管理内部审计}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的体系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的适用范围 (一)中国内部审计准则适用于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进行内部审计的全过程。(二)中国内部审计准则适用于各类组织。无论组织是否以盈利为目的,也无论组织规模大小和组织形式如何,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在进行内部审计时,都应遵循内部审计准则。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的制定程序 (一)内部审计准则由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制定。协会下设准则委员会负责内部审计准则的起草、修改和论证工作。 (二)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的制定程序: l.选定项目。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准则委员会提出内部审计准则备选项目,经专家咨询论证,征求有关方面意见后,由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审批立项。 2.拟定初稿。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准则委员会根据确定的项目,进行调查研究,起草初稿。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征询专家和有关方面意见,由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准则委员会修订后提交征求意见稿。 3.征求意见。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发布征求意见稿,广泛征求各有关方面的意见。 4.修改定稿。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准则委员会根据各方面意见修改征求意见稿,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征询专家及有关方面意见后定稿。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的发布、修订与解释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由中国内部审计协会负责发布、修订与解释。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规定的内部审计准则框架IIA的职业实务框架(PPF)于1999年6月经IIA董事会正式批准。PPF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强制性指南、实务咨询和发展与实务支持。 1.强制性指南,是指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不同的环境下,内部审计人员都必须使用的准则,它包括内部审计定义、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内部审计职业实务准则。这是内部审计的职业基础。 2.实务咨询,是内部审计准则的第二个层次,为内部审计人员提供一个建设性的条款,目的是对新准则的解释和运用提供详细的建议;同时还包括一些新的信息,像IIA发布的内部审计准则公告(SIAS)和新近流行的职业道德规范的关注项目、风险管理的细则、咨询性服务准则、信息的安全性服务准则等。 3.发展与实务支持,是指那些最近发展的实务,IIA往往以专题报告、研究报告、参考书籍、研讨会文集、教育培训项目等方式来推荐这些参考性意见。 在IIA所设计的PPF中,强制性指南属于第一层次,具有法定约束力。而在这一层次中,职业道德规范又居于最高地位;实务咨询为第二层次,具有指导性作用;发展与实务支持则是第三层次,仅供参考。 内部审计准则之比较[1]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2019版)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 (2019版) 2019年6月1日

目录 第1101号——内部审计基本准则 (1) 第1201号——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 (5) 第2101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审计计划 (9) 第2102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审计通知书 (13) 第2103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审计证据 (15) 第2104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审计工作底稿 (18) 第2105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结果沟通 (21) 第2106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审计报告 (23) 第2107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后续审计 (26) 第2108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审计抽样 (28) 第2109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分析程序 (33) 第2201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控制审计 (37) 第2202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绩效审计 (43) 第2203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信息系统审计 (48) 第2204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对舞弊行为进行检查和报告 (56) 第2301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审计机构的管理 (61) 第2302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与董事会或者最高管理层的关系.67 第2303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协调 (71) 第2304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利用外部专家服务 (73) 第2305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人际关系 (76) 第2306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审计质量控制 (80) 第2307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评价外部审计工作质量 (84) 第2308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审计档案工作 (88) 第2309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审计业务外包管理 (95)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柑桔贮藏病害是柑桔采收后存放期的主要病害,经常需用杀菌剂进行防治。为了确定防治柑桔贮藏期病害药剂的最佳使用浓度,测试药剂对柑桔贮藏病害的效果及对柑桔品质的影响,为杀菌剂登记的药效评价和安全、合理使用技术提供依据。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乃炽、吴新平、顾宝根、朱庆华。 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杀菌剂防治柑桔贮藏病害:青霉病(Penicillium italicum),绿霉病(Penicillium digitatum),黑色蒂腐病( Diplodia natalensis),褐色蒂腐病(Phomopiscitri )药效试验的方法和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柑桔仓库贮藏期杀菌剂防治柑桔贮藏病害登记用药效试验及药效评价,其它药效试验参照本标准执行。 2 试验条件 2.1 试验对象、作物和品种的选择试验对象为柑桔贮藏期病害。试验作物为柑桔采收后的果实。选择贮藏期易感染病害的柑桔品种,记录品种名称。 2.2环境条件试验用果来源必须相同,果的大小及品种的特性必须是相似的,清除带有病疤的果和机械损伤的果,把供试果洗净,待处理。试验期间,试验用果的贮藏条件必须一致;在冷贮藏情况下,要考虑品种的特点,使贮藏条件保持最适宜状态。 试验可以在不同地区及不同季节进行(秋天、冬天、夏天),也可在不同年份对多品种进行试验。试验时,不同处理的果要分开存放。 3 试验设计和安排 3.1 药剂 3.1.1 试验药剂注明药剂商品名/代号、中文名、通用名、剂型含量和生产厂家。试验药剂处理不少于三个剂量或依据协议(试验委托方与试验承担方签定的试验协议)规定的用药剂量。 3.1.2 对照药剂对照药剂须是已登记注册的并在实践中证明有较好药 效的产品。对照药剂的类型和作用方式应同试验药剂相近并使用常用剂量,特殊情况可视试验目的而定。 3.2 试验安排试验药剂,对照药剂、空白对照处理于仓库随机排列。每一处理,常温贮藏为100―200果,冷藏为400―500果,重复4―5次。 3.3 施药方式 3.3.1 使用方法按协议要求及标签说明进行。一般是浸渍、熏蒸及喷淋处理后单果和大包装隔离贮存。 3.3.2使用器械若喷淋,选用生产中常用的器械,记录所用器械的类型和操作条件(操作压力、喷孔口径)的全部资料。施药应保证药量准确,分布均

农药登记残留试验报告编写格式要求

1. 试验声明 本试验是按照《农药登记残留试验准则》(NY/T788-2004)的规定,由我单位完成,报告内容是对原始试验数据真实准确的反映,试验行为和试验记录符合《农药登记残留试验单位认证管理办法》(农农发[2002]10号)。试验结果仅对委托方提供的封样号为××××××的试验样品负责。 参加试验人员:×××、×××、×××、××× 报告编写人:(签字)年月日 技术负责人:(签字)年月日 单位负责人:(签字)年月日 (单位签章) 地址:邮编: 电话:传真:

2. 委托单位及样品信息 委托单位:××××××××××××× 试验样品名称:50%伊克马威?汉倍磷可湿性粉剂 封样号:×××××××× 产品信息:关于产品开发、登记、使用等方面的信息摘要或综述,施药背景调查和试验样品质量检测报告等。

3. 实验进度安排及说明 为确保伊克马威和汉倍磷的安全使用,评价其在辣椒上的消解趋势、残留水平以及对环境的污染情况,受×××××××××有限公司委托,经农业部农药所审批,××××-××××年由××××××××承担了50%伊克马威?汉倍磷WP在辣椒上的残留动态及最终残留水平的两年三地残留试验,实验地点分别是陕西省汉中市×××乡、四川省巴中市×××乡、湖南省长沙市×××镇,具体进度安排见试验实施方案。

4. 有效成分简介 4.1 伊克马威 中文通用名:伊克马威 英文通用名: 化学名称: 化学结构式: 化学分子式: 分子量: 理化性质:应包括外观、熔点、闪点、相对密度或比重、蒸气压、溶解度、水及有机溶剂、辛醇-水分配系数(Kow)、酸(碱)稳定性、光和热稳定性等。4.2 汉倍磷 中文通用名:汉倍磷 英文通用名: 化学名称: 化学结构式: 化学分子式: 分子量: 理化性质:应包括外观、熔点、闪点、相对密度或比重、蒸气压、溶解度、水及有机溶剂、辛醇-水分配系数(Kow)、酸(碱)稳定性、光和热稳定性等。 5. 田间试验 5.1 试验时间: 试验时间应该具体到日期。 5.2 试验地点: 试验地点应该具体到乡镇级。 5.3 试验农药: 样品的组成、含量(混剂应分别标明)和剂型等信息 5.4 试验作物: 具体到每一个试验的品种,作物名称应该遵照农业部公告的《用于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制定的作物分类》的规定。 5.5 试验方法

农药残留分析复习题

名词解释: 1.农药残留:是指由于农药的应用而残存于生物体、农产品和环境中的农药亲体及其具有毒理学意义的杂质、代谢转化产物和反应物等所有衍生物的总称。 2.初始残留量:在农药施用结束或暴露停止时发生的农药残留程度称为初始残留量。 3.残留半衰期:即农药初始残留量至降解一半所需的时间来表示。 4.农药残留毒性:因摄入或长时间重复暴露农药残留而对人、畜以及有益生物产生急性中毒或慢性毒害。 5.最大残留限量:最大残留限量是指农畜产品中农药残留的法定最大允许量,其单位是mg/kg。 6.提取:指通过溶解、吸着或挥发等方式将样品中的残留农药分离出来的操作步骤,也常称为萃取。 7.超临界流体的定义:物质处于其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以上状态时,向该状态气体加压,气体不会液化,只是密度增大,具有类似液态性质,同时,还保留气体性能,这种状态的流体称为超临界流体。 8.净化:是指通过物理的或化学的方法除去提取物中对测定有干扰作用的杂质的过程。 9.标准物质:具有一种或多种足够均匀和很好确定了的特性值,用以校准设备,评价测量方法或给材料赋值的材料或物 质。 10.有证标准物质:附有证书的标准物质。标准物质一般分为两级:一级标准物质、二级标准物质。 11.农药纯品:是指目前对农药提纯和鉴定技术最高水平所能达到的条件下,纯化出的能够真正反映农药化合物本身特性的高纯度物质。 12.吸附容量:指单位质量吸附剂所能吸附有机化合物的总质量。 13.穿透体积:指在固相提取时化合物随样品溶液的加入而不被自行洗脱下来所能流过的最大液样体积。 14.分配系数K:分配系数是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分配达到平衡时的浓度之比值。 15.分配比k:分配比又称容量因子,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组分在两相间分配达平衡时,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组分的质量比。 16.检测限:检测器能产生2倍于噪声的信号时,组分随载气进入检测器的量为检测器的检测限。 17.全扫描离子检测:对在离子源室产生的在记录槛值以上的离子检测的一种方式。适用于定性分析 18.选择离子检测:选择离子检测技术是对混合物进行定量分析的一种常用方法。选择能够表征该成分的一个或几个质谱峰进行检测。这种方法的灵敏度高于常规方法,相当于气相色谱的选择性检测器,多用于痕量成分的测定 19.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的原理:在测定过程中,样品提取液中的农药与已知数量的酶联剂竞争有限数量的抗体吸附位点。 20.抗体:动物机体某些活性细胞在某些物质(抗原)刺激下产生,并能与这些物质特异性结合的一类活性物质。 21.生物传感器:指由一种生物敏感部件与转换器紧密配合,对特定种类物质或生物活性物质具有选择性和可逆响应的分析装置。 22.每日允许摄入量:是根据对一种化合物已有数据的评价,消费者一生之中每天摄入这种化合物不会对身体健廉造成可见风险的量。 23.再残留限量:是指一些残留持久性农药过去曾经在农业上使用,现已禁用,但已构成了对环境的污染。来自环境中累积的这些持久性农药残留物,再次造成对农产品的污染,在农产品和饲料中形成的残留。 24.活体生物测定法:利用指示动、植物来测定基质中农药残留量的方法。 25.风险性评价的构成:危害鉴定、剂量一反应评价、人群暴露评价、风险性特征 填空: 1.农药残留分析方法:单残留方法和多残留方法。 2.多残留方法:选择性多残留方法和多类多残留方法。 3.农药残留的分类(根据使用有机溶剂和常规提取方法能否从基质中提取出来):可提取残留和不可提取残留。 4.不可提取残留:结合残留和轭合残留。 5.农药残留的来源:直接来源、间接来源 6.气相色谱法的特点:分析速度快、分离效率高、灵敏度高、选择性高、适用范围广。 7.残留农药常用的提取方法:溶剂提取法、固相提取法及强制挥发提取法 8.高效液相色谱法的特点:高效、高速、高灵敏度、高度自动化。

农药残留与分析考试复习题

农药残留复习题 1.农药残留:是指由于农药的应用而残存于生物体、农产品和环境中的农药亲 体及其具有毒理学意义的杂质、代谢转化产物和反应物等所有衍生物的总称。 2.初始残留量:在农药施用结束或暴露停止时发生的农药残留程度称为初始残 留量。 3.残留半衰期:即农药初始残留量至降解一半所需的时间来表示。 4.农药残留毒性:因摄入或长时间重复暴露农药残留而对人、畜以及有益生物 产生急性中毒或慢性毒害。 5.最大残留限量:最大残留限量是指农畜产品中农药残留的法定最大允许量, 其单位是mg/kg。 6.提取:指通过溶解、吸着或挥发等方式将样品中的残留农药分离出来的操作 步骤,也常称为萃取。 7.超临界流体的定义:物质处于其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以上状态时,向该状态 气体加压,气体不会液化,只是密度增大,具有类似液态性质,同时,还保留 气体性能,这种状态的流体称为超临界流体。 8.净化:是指通过物理的或化学的方法除去提取物中对测定有干扰作用的杂质 的过程。 9.标准物质:具有一种或多种足够均匀和很好确定了的特性值,用以校准设备,评价测量方法或给材料赋值的材料或物质。 10.有证标准物质:附有证书的标准物质。标准物质一般分为两级:一级标准物质、二级标准物质。 11.农药纯品:是指目前对农药提纯和鉴定技术最高水平所能达到的条件下,纯化出的能够真正反映农药化合物本身特性的高纯度物质。 12.吸附容量:指单位质量吸附剂所能吸附有机化合物的总质量。 13.穿透体积:指在固相提取时化合物随样品溶液的加入而不被自行洗脱下来所能流过的最大液样体积。 14.分配系数K:分配系数是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分 配达到平衡时的浓度之比值。 15.分配比k:分配比又称容量因子,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组分在两相间分 配达平衡时,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组分的质量比。 16.检测限:检测器能产生2倍于噪声的信号时,组分随载气进入检测器的量为检测器的检测限。

内部审计-内部审计准则完整版-中国内部审计准则体系(doc78页)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体系 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 第一条内部审计人员在履行职责时,应当严格遵守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及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制定的其他规定。 第二条内部审计人员不得从事损害国家利益、组织利益和内部审计职业荣誉的活动。 第三条内部审计人员在履行职责时,应当做到独立、客观、正直和勤勉。 第四条内部审计人员在履行职责时,应当保持廉洁,不得从被审计单位获得任何可能有损职业判断的利 第五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并合理使用职业判断。 第六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保持和提高专业胜任能力,必要时可聘请有关专家协助。 第七条内部审计人员应诚实地为组织服务,不做任何违反诚信原则的事情。 第八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遵循保密性原则,按规定使用其在履行职责时所获取的资料。 第九条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报告中应客观地披露所了解的全部重要事项。 第十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技能,妥善处理好与组织内外相关机构和人士的关系。 第十一条内部审计人员应不断接受后续教育,提高服务质量。 内部审计基本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内部审计工作,明确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所称内部审计,是指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 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第三条本准则适用于各类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人员及其从事的内部审计活动。 第二章一般准则 第四条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应考虑组织的性质、规模、内部治理结构及相关规定,并配备一定数量具有执业 资格的内部审计人员。 第五条内部审计机构应建立有效的质量控制制度,并积极了解、参与组织的内部控制建设。 第六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具备必要的学识及业务能力,熟悉本组织的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并不断通过后续教 育来保持和提高专业胜任能力。 第七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遵循职业道德规范,并以应有的职业谨慎态度执行内部审计业务。 第八条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应保持独立性和客观性,不得负责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的决策与执行。

第2101号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审计计划

第2101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审计计划 2013-08-26 09:51:46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审计计划的编制与执行,保证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审计业务,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根据《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所称审计计划,是指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为完成审计业务,达到预期的审计目的,对审计工作或者具体审计项目作出的安排。 第三条本准则适用于各类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人员及其从事的内部审计活动。其他组织或者人员接受委托、聘用,承办或者参与内部审计业务,也应当遵守本准则。 第二章一般原则 第四条审计计划一般包括年度审计计划和项目审计方案。 年度审计计划是对年度预期要完成的审计任务所作的工作安排,是组织年度工作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项目审计方案是对实施具体审计项目所需要的审计内容、审计程序、人员分工、审计时间等作出的安排。 第五条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在本年度编制下年度审计计划,并报经组织董事会或者最高管理层批准;审计项目负责人应当在审计项目实施前编制项目审计方案,并报经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批准。 第六条内部审计机构应当根据批准后的审计计划组织开展内 部审计活动。在审计计划执行过程中,如有必要,应当按照规定的程序对审计计划进行调整。

第七条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应当定期检查审计计划的执行情况。 第三章年度审计计划 第八条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负责年度审计计划的编制工作。 第九条编制年度审计计划应当结合内部审计中长期规划,在对组织风险进行评估的基础上,根据组织的风险状况、管理需要和审计资源的配置情况,确定具体审计项目及时间安排。 第十条年度审计计划应当包括下列基本内容: (一)年度审计工作目标; (二)具体审计项目及实施时间; (三)各审计项目需要的审计资源; (四)后续审计安排。 第十一条内部审计机构在编制年度审计计划前,应当重点调查了解下列情况,以评价具体审计项目的风险: (一)组织的战略目标、年度目标及业务活动重点; (二)对相关业务活动有重大影响的法律、法规、政策、计划和合同; (三)相关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风险管理水平; (四)相关业务活动的复杂性及其近期变化; (五)相关人员的能力及其岗位的近期变动; (六)其他与项目有关的重要情况。 第十二条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应当根据具体审计项目的性质、复杂程度及时间要求,合理安排审计资源。 第四章项目审计方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