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教版数学低年级新旧教材对比研究

苏教版数学低年级新旧教材对比研究

苏教版数学低年级新旧教材对比研究

摘要:新课标2011版苏教小学数学低年级教材与实验教材相比,最重要的三点特征表现为:内容增删移动完善了教学内容的过程性;加强了直观和操作活动,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与策略意识;启发学生探索数学规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关键词:苏教版;小学数学;低年级;教材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28-0061-01

新课改以来,江苏省教学部门先后编写发行了多套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目前应用的是课标2011版数学教材,它凝结了众多专家学者和一线教育工作者的心血,相比传统教材,无论在教学理念或是内容、形式上均具有更显著的优越性。在汇集一线教师实践、感悟的基础上,现摄取新、旧二套教材一至三年级教学内容进行比较研究。

一、完善教学内容的过程性,内容增删移动更加合理

课标2011版苏教小学数学教材调整最直观的一点变化就是:开本大了,单元少了,体例变了,内容结构发生了变化。当然,教师更应当注意其中发生的隐性变化,主要表现为教学内容更具连贯性,内容编排更加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等。在课程内容编排方面,更加注重突出知识点实

质,比如统计图取消箭头,几何部分知识点按照体、面、线、点的结构顺序进行编排,等等。课标2011版苏教教材更加尊重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在教学内容表述以及教学方式上有了更多改变,比如“平行”概念中“在同一平面内”的表述改变为“像这样”、选择并丰富适合低年级学生的素材(童话、情境图等)以引发学生动机。其中,课标2011版教材在“你知道吗”专栏,为学生们讲解了很多数学应用的背景材料和数学史料。例如二下教学单元中,讲解时间单位时,学生们从中了解历史长河中计时工具的演变发展;认识方向时,学会基础的方向判断知识;等等。学习难度也有所降低,比如实验教材三年级部分的“观察物体”整合后移至四年级上册,“运动与身体变化(统计)”移动到四年级上册,“24时计时法”“年月日”合并到三下集中学习等。

二、加强直观和操作活动,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与策略意识

1. 增强教学内容弹性,设置丰富的“动手”专栏内容

为了增强教学内容弹性,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从教学中取得进步,新课标2011版教材设置并不断丰富了专栏内容,如“动手做”“思考题”“综合与实践”等栏目就是其中的典型。教材修订的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精心选择调整“综合与实践”活动的教学内容,使数学活动的基本线

索更加贴近儿童的生活、所知所感,启发学生从中进行有条理、有深度的思考,活跃氛围,进而有效促进教与学方式的改善。其中,二年级上册安排的两次“综合与实践”活动,包括“有趣的七巧板”“我们身体上的‘尺’”。前者在实验教材的基础上有所变动,进一步关注学生操作的自主性。至于后者则安排在“厘米和米”单元后进行教学,通过引导学生认识身体“尺”的概念,经历身体“尺”量常见物体等过程之后,使学生获得长度测量的应用经验,进而培养对测量活动的兴趣。

2. 设置数据收集和整理知识单元,培养学生数学逻辑思维

关注与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是苏教版教材编排的特色之一。新课标2011版教材在“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这一方面,其特点有四:(1)经历标准分类的过程。分类是数据整理的基本方法,在一年级上册初步接触简单分类方法的基础上,该单元单独安排例题教学分类标准,使学生从数据整理的体验切身体会到分类标准与结果之间的联系。(2)经历收集数据的过程。新教材知识点更加关注数学应用问题的解决,教学内容提出了诸多方法帮助学生了解不同数据统计方法。比如,最喜欢的体育活动的统计、汇总课程表中各学科出现频次等。这些涉及调查、实验、资料查阅的简单数据整理活动,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