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美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教案

高中美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教案

高中美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教案
高中美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教案

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教材分析:本课是出自人民美术出版社,高中美术《艺术欣赏》第一册第三课,有

关美术欣赏基础知识教学,是关于美术作品创作的最重要和最基本的问题。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使学生理解美术语言的含义,初步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特征及其在美术语言表达中的作用,认识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在使用艺术语言上的不同方式,美术作品也由此呈现出千变万化的形式特征和审美意韵。

2能力问题 :掌握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在使用艺术语言上的不同方式,做到举一反三。

3情感态度: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观察、分析、探求的学习激情、强化学生参与意识及主体作用。

教学重点:美术语言整体与构成成分的辩证关系;几种基本美术语言的特征及其运用。(一个有效完成教学目标的标准,对学生今后鉴赏美术作品有重要的帮助作用。)

知识难点:不同的艺术语言在美术作品中的运用及其作用。(美术语言既是具体的、可分类的,又是包含在整体美术作品之中的,学生理解会有很大的难度。)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搜集学生易于接受的各类图片、幻灯片或音像资料。

教法 :根据教学内容及教学特点的需要,本课我将采用讲授法和演示法,运用教学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本节课的教学。

学法 :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学是中心,会学是目的。因此在教学中要不断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增加了学生自主参与,合作交流的机会,教给了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思考问题的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了教学的主体;只有这样做,才能使学生“学”有新“思”,“思”有新“得”,“练”有新“获”,学生也才会逐步感受到美术之美,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也只有这样做,课堂教学才富有时代特色,才能适应素质教育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

引入新课(5分钟) 通过简单的介绍,直接导入课题。

我们的物质世界里的每一个物体都有其特殊的语言,只是我们能不能懂的问题。艺术作品也是一样,如果不了解艺术语言,不懂得艺术传达的符号,我们就看不懂艺术作品,所以了解艺术语言,对于我们创作美术作品和欣赏艺术作品就显得十分重要了。艺术的门类很多,它们传达信息的符号,使用的语言也就各不相同。如音乐(节奏、旋律、和声等)、舞蹈(音乐、肢体、服装等)、戏剧(文学、音乐、人物动作、唱腔、对话等),那么美术又使用什么样的语言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开始本节课的学习。

讲授新课(30分钟)

1、美术语言的概念和认识

PPT展示:

艺术语言的概念:美术家创造美术形象并通过它来传达一定的意识和审美理想,需要运用各种合适的造型艺术表现手段和手法来实现。在这种交流美的信息的方式中,这些手段和手法起着与语言作为理论思维的符号系统相近似的作用,所以我们把它们叫做美术语言。

如何认识艺术语言:我们学的中文,是由一个一个的字组成的,英语也是由字母组成单词,由单词组成句子的。那么我们也可以把美术语言分解成一个一个的单词来看,可以把常用的美术语言归类为一些基本的语言符号。

2、美术语言分析

结合中西方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来进行分析基本的美术语言符号。

a、形体

展示图片:《女人像》、《曼陀铃和吉他》,提出问题:分析两幅作品在形象塑造上运用了那些类型的艺术语言形式

学生回答,总结出两幅作品都运用了点、线、面、体。

问题总结:点、线、面、体在美术作品中,都是作为美术语汇存在的,它们在美术作品中是和形象结合在一起的,通过这些语言来表现物象的轮廓和结构。

b、明暗

展示图片:《蒙娜丽莎》,提出问题: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主要是通过什么艺术语言形式来达到的

问题总结:明暗造型法是表现立体感的一种主要的虚拟语言

c、色彩

教师讲述:色彩是最具有感染力的美术语言。分为固有色、条件色、表现性色彩和装饰性色彩等不同的类型。

让学生根据我所讲解的内容,欣赏《草垛》、《果熟来禽图》,提出问题:这些作品分别体现了哪种色彩类型

从具体作品入手对色彩的各个类型进行总结阐述:

固有色:就是物体本身所具有的色彩。(传统中国画“随类赋彩”)条件色:是指物体周围环境对物体的色彩影响。

表现性色彩:通过作者对色彩的独特感受和概括,在作品中大胆的运用色彩来表现主题。

装饰性色彩:主要运用于工艺美术和建筑作品中,另外在商业美术、工业美术等很多方面都有应用。

d、空间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作品《圣亚布拉恩教堂》和《寒江独钓图》,体会作品的空间感。

教师总结:美术中的空间是以视觉感觉为特征的。建筑、雕塑和环境艺术都以空间排列体现不同的美感。

e、材质、肌理

教师总结:结合作品,材质,是指材料本身的质地;肌理,是指材料表面的纹理。不同物质材料本身就具有不同的美感。这种材质美也是一种美术语言。无论中外美术家创造艺术形象都与使用的物质材料有关。如西方传统绘画离不开画布和油彩的表现力,如《民间画家》,中国画也一样离不开笔墨和宣纸的性能,如《露气》。

3、美术语言与文学语言的区别

教师讲授:刚才我们给大家分析了在美术作品中常见的几种美术语言,但这里要请大家注意,美术作品和文学作品中使用的语言是不同的。在文学作品中每个语词都有独立的词义,而美术语言就不同了,在美术作品中,这些基本的美术语言是不能独立存在的。如果我们把一幅绘画作品中的一根线或一块颜色分解出来它就毫无意义了,也不会被人理解。因此,美术家只有把美术语言和整体形象融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按照一定的创造法则,构造出一个全新的创造物,才能被欣赏者所理解,才能表达出某种意义。

课堂小结 (5分钟)

通过今天的作品欣赏,使大家进一步的认识到美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是通过美术语言创造的,我们只有了解了艺术语言才能更好的欣赏艺术作品。只有学会运用艺术语言才能创造艺术形象,传达社会意识,表现审美理想。

布置作业 (5分钟)

中西绘画中美术语言有什么不同

板书设计

1、美术语言的概念和认识

2、美术语言分析

3、美术语言与文学语言的区别

教学理念

教学是教与学的结合,“教”是为了“学”,“教”应服务于“学”。因此,我在实践中努力遵循“以学为主”的教学理念。备课时我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在课堂上做到“互讲互听”、“互启互发”,我的目标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不仅要做到美育、做到智育,而且还要做到素质教育中德育为先的原则。

《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2课 《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学校:铜仁二中说课教师:胡红英 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手段和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 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语言有一个简单而完整的了解,这是美术鉴赏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在使用艺术语言上的不同方式,美术作品也由此呈现出千变万化的形式特征和审美意韵。 2、重点: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的概念、内容、形态分类。 (理由:一个是这是有效完成教学目标的标准,对学生今后鉴赏美术作品有重要的帮助作用。) 3、难点:美术语言既是具体的、可分类的,又是包含在整体美术作品之中的,学生理解会有很大的难度,因此,必须结合具体的美术作品并调动学生既往的美术知识来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手段:课件展示、讲授、讨论、练习、 三、教学过程 1、探究导入课题 (1)教师活动:创设情景,导入探究课题 设置情景: 由艺术家罗曼·罗兰的名句“艺术的伟大意义,基本上在于它能显示人的真正感情、内心生活的奥秘和热情的世界。”巧妙的引出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然后, 提出问题:A、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B、在美术作品中美术家是如何进行表达的?

(2)学生活动: A、感受名句信息,领会本课的意图,轻松的接受课题。 B、思考老师设置的问题,进入求知准备状态。 2、投放目标:教师活动:立足学生实际,投放学习目标。 学生活动:了解学习目标,以良好的状态投入新课的学习。 3、新知探究 (一)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1)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的概念:美术所专美使用的,具有视觉传达功能的形象和形式就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其特征就是具体性和形象性。 教师活动:大屏幕展示美术语言的概念 学生活动:自由发表意见; (2)美术语言的内容: 基本语言元素(点、线、面、色) 教师活动:A、展示吴冠中绘画作品。 B、提出问题:同学们看见了什么? 学生活动:A、欣赏绘画作品,给同学们时间思考讨论探究老师提出的问题。 B、踊跃回答问题,总结出三件作品都运用了点、线、面、色。 根据同学们的回答,师生共同总结出美术语言的内容。 美术的语言表达手段: 教师活动:A:展示:董希文绘画作品《开国大典》。分析,欣赏作品,原照对比。 展示:达维特《荷拉斯兄弟宣誓》,分析,欣赏作品。 B:展示梁楷《泼墨仙人图》、《太白行吟》。分析,欣赏作品。 学生活动:A、欣赏绘画作品,给同学们时间思考讨论探究老师提出的问题。 B、踊跃回答问题,总结出作品中 西方绘画美术语言手段:明暗、空间、透视、构成、肌理等。 中国画美术语言手段:笔墨、章法、皴法、布白等。 (二)在美术作品中,艺术家是如何运用艺术语言的 (1)、具象艺术:目的在于真实的再现现实 教师活动:

什么是美术作品教案

第一课什么是美术作品 授课对象:高一年级授课人:向雪姣 一、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审美观念\形式法则的产生和一般规律,以及美术作品的基本含义;培养用审美的眼光去对待美术作品乃至日常生活中各种物品的意识。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美的观念和形式法则是如何产生的? 美术作品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难点:如何从生活中去发现美?结合实例明确如何鉴赏美术作品(重要意义)。三、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三个层面: 1、审美观念是如何形成的。 2、美术作品的基本含义。 3、美术鉴赏的重要意义。 四、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主要鼓励学生参与形式美评判的活动中,感受形式美的法则,从形式美的法则入手,提高鉴赏美术作品的能力。 五、课时:一课时 六、新课教学:导入新课: 教师:各位同学好,很高兴本学期将由我来带领大家一起学习《美术欣赏》这门课程。在此先简单的做下自我介绍-----姓名、毕业学校、从事专业、下面我们开始进入正题

1.提问:大家初中的时候学过美术吗?或者有多少人了解美术这门学科?没有 的话,那么本学期我们就来让更多的人了解美术这门学科。下面请大家欣赏几张图片,并思考你为什么觉得它们美以及你对美的定义? 展示图片;中国的四大美女、罗丹雕塑、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美是有意味的形式)美本质上就是事物的一种关系属性,对象特性因吻合了人们喜好的意向极致而形成。所以说爱美是人的天性,审美可以产生欣喜愉悦的心情。我们生活中不是缺乏美,而是需要一颗趋美的心,看待事物的时候改变一下习惯的焦距和角度,你必然有新奇的发现。 1、审美观念的形成过程 提问:欣赏完了几张图片后,大家对美有了一点概念,但有谁知道审美观念是如何形成的呢?同时出示画面 a.人面鱼纹彩陶盆-----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 b.鹳鱼石斧彩陶翁-----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 c.雷文三足鼎---------商青铜器 d.兽纹鬲-----商青铜器 学生讨论回答 (在这个问题上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表达自己的观点,往往是那些另类的甚至反面的观点才能更好的衬托出正确的观点,避免了简单的说教,易于学生接受。所以教师对于这个问题自己一定要弄清楚,才能正确引导学生。) 教师分析;1,实用性比较强,均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用来炊煮、盛放事物等 2、美观性其次,上面的文案大多来源于人们对大自然的初步认识。3、有一定的形式法则重心平稳、左右匀称 教师总结:1美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源于人们的生活实践。2、美的观念与相应形式法则的产生是长期的历史积淀的结果。

《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说课稿

《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 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语言有一个简单而完整的了解这是美术鉴赏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在使用艺术语言上的不同方式美术作品也由此呈现出千变万化的形式特征和审美意韵 2、重点: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的概念、内容、形态分类 3、难点:美术语言既是具体的、可分类的又是包含在整体美术作品之中的学生理解会有很大的难度因此必须结合具体的美术作品并调动学生既往的美术知识来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手段:课件展示、讲授、练习、 三、教学过程 1、探究导入课题 (1)教师活动:展示相关图片并引出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然后提出问题:A、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B、在美术作品中美术家是如何进行表达的? (2)学生活动:A、感受图片信息领会本课的意图轻松的接受课题 B、思考老师设置的问题进入求知准备状态 2、投放目标:教师活动:立足学生实际投放学习目标 学生活动:了解学习目标以良好的状态投入新课的学习

3、新知探究 (一)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1)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的概念:美术所专门使用的具有视觉传达功能的形象和形式就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其特征就是具体性和形象性 教师活动:大屏幕展示美术语言的概念 学生活动:标记知识点 (2)美术语言的内容:基本语言元素(点、线、面、色) 语言表现手段:西方绘画:明暗、空间、透视、构图、肌理 中国画:笔墨、章法、皴法 教师活动:A、展示中国工笔画《捣练图》、中国写意画《泼墨仙人图》及油画《1954》三幅表现形式不同的绘画作品 B、提出问题:分析三件作品在形象塑造上运用了那些类型的艺术语言形式 学生活动:A、欣赏绘画作品并用一分钟的时间思考讨论探究老师提出的问题B、踊跃回答问题总结出三件作品都运用了点、线、面、色 根据同学们的回答师生共同总结出美术语言的内容 (3)美术语言的形态分类:具象艺术、意想艺术和抽象艺术 教师活动:A、再次展示中国工笔画《捣练图》、中国写意画《泼墨仙人图》及油画《1954》三幅表现形式不同的绘画作品B、提出问

高中美术教案《美术家是如何进行表达的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高中美术教案 《美术家是如何进行表达的——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高中人美版《美术鉴赏》教材中的第二课,主要介绍了美术美术作品的语言、构成要素及不同类型美术作品不同的语言表达,目的是让学生装对美术作品的语言有一个简单而完整的了解,这是开始进入美术鉴赏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再进一步认识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在使用美术的语言上有着不同的方式,美术作品由此呈现出千变万化的形式特征和审美意韵。 在教材设计中,本课内容结构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以中国古代画家吴道子和李思训为例,说明美术家在美术语言的运用上是有差异的。 第二部分“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首先从三件具体的美术作品——工笔重彩人画、写意人物、抽象的油画开始直接的语言辨析,然后进入概念和知识的解释,说明什么是美术语言、美术语言所包含的内容以及三种基本的美术语言形态。 第三部分“美术家是如何运用艺术语言的”,着重对具象艺术、意象艺术和抽象世术进行具体的辨析,以使学生对这三种基本的美术语言形态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由于本课知识容量大、理论性强,学生接受有一定难度,所以本

课分为两课时进行。 总之,做为美术鉴赏的基础,本课在整个教材中对帮助学生学习美术鉴赏具有指导性作用。 二、学情分析 本课知识容量大,理论性强,教学难度较大。由于我们的学生非专业班的学 生,绝大部分没有系统的学习过美术专业知识,几乎没有艺术实践过,所以学生对于理解美术作品的语言手段方面上具有较大难度,而如何既能使学生轻松理解和掌握本课教学重点,又使课堂和谐、轻松、愉快,成为我的教学设计难点,所以我摒弃了大量的理论性语言描述,而是用优秀的美术作品说服、感染学生,从而达到本人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 言及其构成要素和表达的手段、方式。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引起学生关注、探讨、理解美术作 品的艺术语言。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启发学生运用专业角度和眼光去感受艺 术作品,并关注中国传统艺术,理解世界多元艺术,激发学生的

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一。教学目标: 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语言有一个简单而完整的了解,这是美术鉴赏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 认识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在使用艺术语言上的不同方式, 美术作品也由此呈现出千变万化的形式特征和审美意 韵。 二教学重点: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的概念、内容、形态分类。 (理由:一个是这是有效完成教学目标的标准,对学生今后鉴赏美术作品有重要的帮助作用。) 三教学难点:美术语言既是具体的、可分类的,又是包含在整体美术作品之中的,学生理解会有很大的难度, 因此,必须结合具体的美术作品并调动学生既往的美术知识来认识和理解。 四、教学方法:课件展示、讲授、练习、 五、教学过程: 1教师活动:创设情景,导入探究课题 设臵情景:由苏轼的名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说明这些事物传递的信息是代表春天的语言 符号,同时伴随展示相关图片,并巧妙的引出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然后,提出问题: A、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B、在美术作品中美术家是如何进行表达的? 2学生活动: A、感受名句及图片信息,领会本课的意图,轻松的接受课题。 B、思考老师设臵的问题,进入求知准备状态。 2、新知探究 (一)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1)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的概念:美术所使用的,具有视觉传达功能的形象和形式就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其特征就是具体性和形象性。

教师活动:大屏幕展示美术语言的概念 学生活动:一同朗读 (2)美术语言的内容:基本语言元素(点、线、面、色)语言表现手段: 教师活动: A、展示中国工笔画《捣练图》、中国写意画《泼墨仙人图》及油画《1954》三幅表现形式不同的绘画作品。 B、提出问题:分析三件作品在形象塑造上运用了那些类型的艺术语言形式学生活动: A、欣赏绘画作品,并用一分钟的时间思考讨论探究老师提出的问题。 B、踊跃回答问题,总结出三件作品都运用了点、线、面、色。 根据同学们的回答,师生共同总结出美术语言的内容。 (3)美术语言的形态分类:具象艺术、意想艺术和抽象艺术 (4 ) 教师活动: A、再次展示中国工笔画《捣练图》、中国写意画《泼墨仙人图》及油画《1954》三幅表现形式不同的绘画作品。 B、提出问题:从作品写实的程度的角度去对比分析三件绘画作品在表现形式上的差异。 学生活动: A、欣赏作品,并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踊跃回答问题,《捣练图》中的人物、环境、道具真实具体,《泼墨仙人图》看上去似一个人,但又不是十分的 具体准确,只是大笔概括。《 1954》让人看不出什么具体的现实形象。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生共同总结出美术语言的形态分类。 (二)在美术作品中,艺术家是如何运用艺术语言的 (1)、具象艺术:目的在于真实的再现现实 教师活动: A、展示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并以一幅工笔花卉为例演示其绘画技法。 B、提出问题:结合工笔画的绘画技法,总结《韩熙载夜宴图》图中是如何运用艺术语言的。学生活动: A、结合图示分析工笔画的绘画技法。 B、根据工笔画的技法,总结出《韩熙载夜宴图》运用了线条勾勒、随类赋彩的语言表现方

人教版美术 九年级下册 第2课 各具特色的欧美美术作品 教案设计

第2课各具特色的欧美美术作品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了解欧美美术发展的简单脉络,认识欧美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式与风格特点,培养学生对外国美术作品的鉴赏力。 2.通过欣赏各具特色的欧洲美术作品,形成综合审美感知体验,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知识,增进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与对话。 3.通过赏析外国名作,使学生深刻体会世界文化的多元化,认识到各国优秀的美术作品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从而培养他们热爱艺术作品的高尚情操,树立健康的审美观。 二.教学重难点 了解欧美美术发展的简单脉络,认识欧美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式与风格特点。 认识欧美美术作品的艺术成就,了解艺术的世界性。 三.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各具特色的欧美美术作品 一、课前准备 收集欧美美术发展的相关历史资料和自己喜爱的欧美画家及其代表的美术作品,了解欧美美术作品产生的历史背景及艺术成就。 二、新课导入(播放相关古典音乐) 世界的四大文明古国,开世界科学之先河,希腊的古文化,创世界之奇迹。发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欧洲美术更是影响了20世纪的世界美术发展,今天就请我们一起来欣赏欧美古代先民们智慧的结晶:《各

具特色的欧美美术作品》 三、新课传授 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至19世纪,欧美美术的发展概况: 四、作品欣赏 古希腊雕塑代表作品:《萨莫德拉克的胜利女神》 1.作品简介: 又称胜利女神之翼,是前3世纪古希腊胜利女神的一件巨型大理石雕塑作品,高5.57米,重32吨,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雕塑之一。2.表现内容: 该雕塑表现的是一位希腊神话中的胜利女神。她伸展着双翼,高高站立在船头上,在海风吹拂下,翅膀的羽毛微微颤动,柔软的裙裾贴在身体上并向身后飘扬。 3.创作背景: 雕塑制作于公元前2世纪初的希腊化时期,是人们为了纪念一次海战胜利,在萨摩色雷斯岛的胜利女神庙内树立起来的。 4.艺术风格: 参照人体的形象塑造神话人物,并赋予其更为理想和完美的艺术形式,体现对和谐、理想、美的追求及情感。 5.古希腊人体雕塑产生的背景: 政治条件、创作源泉、现实条件。 五、合作探究 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杰出代表:达·芬奇

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美术欣赏:《红色中的和谐》

美术欣赏:《红色中的和谐》 活动目标: 1、欣赏名画,感受作品中冷暖对比色的运用和直线、曲线的动静对比。 2、欣赏画家的画,了解画家的画风特点。 3、增加幼儿对色调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孩子运用色调进行表现的兴趣和能力。 活动准备: 1、欣赏用的名画。 2、幼儿作画工具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出示马蒂斯的《红色中的和谐》,师生共同欣赏。 师:有一个国家叫法国,那儿有一个大画家名字叫马蒂斯,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的一幅画。 二、通过赏析,引发感受和体验。 1.这张纸上画了些什么?(有人站在桌边,桌上有花瓶,桌旁有椅子,很好看的墙纸……) 2.这张画画的是什么地方?(家,从打开的窗户还可以看到外面的风景……)3、这张 画画了室内和室外两个地方,室内有那些东西?室外有哪些东西?(室内:人、桌、桌上有花瓶和水果,桌旁有椅子,很好看的墙纸。室外:粉红色的房子、树和草地、天空、花朵。) 三、分析与解释 1、这张画中什么颜色最多?(红色)哪些地方是红色的?(桌布、墙布) [在画下方贴红色颜料纸,红色颜料画的桌布、墙布等] 2、画上用了很多红色,给你什么感觉?(很暖和、烫、热闹、喜洋洋的……)引导幼 儿用动作和表情表示自己的体会 3、如果画中全用红色是否好看?(不好看)那么画面除了用红色还用了什么颜色?(蓝色)[在画下方红色颜料纸旁贴上蓝色]因为红色和蓝色给人不同的感觉,我们称它们为对比色,画中哪些地方用了对比色?(窗外——冷色,室内——暖色;人的衣服——冷色,人的身后——暖色;墙布的花纹——冷色,墙布的底色——暖色)[用简笔画的形式列出各种对比色,分别放在蓝色纸和红色纸的下方] 4、画面中哪些地方用直线?哪些地方用曲线?(桌、椅、窗框用直线,花纹、窗外的树、人、花瓶用曲线)看曲线和直线你的感觉有什么不同?(直线——硬邦邦的,像树干一样,不动的……曲线——像蛇在扭,有翻跟头的感觉,像在动……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示自己的体会) 四、启发与讨论

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教案

《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教案 课题 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重点 美术语言整体和构成成分之间的辩证关系;几种基本美术语言的特征及其运用。 难点 不同的艺术语言在美术作品中的运用及其作用 教法:讲授课 教学内容 【组织教学】 按美术常规教学进行,稳定情绪。 【引入新课】 我们常听到这样一句话:“人有人言,兽有兽语”,这说明人和动物各有自己传达信息的符号。语言是人们用来进行交流的一种手段。其实从我们呱呱落地开始,我们都在进行语言的学习和交流。语言从狭义上理解,那就是我们通常用来交流的语音和文字;从广义上讲,可以说我们的物质世界里的每一个物体都有其特殊的语言,只是看我们能不能懂的问题。那么,我们的艺术作品也是一样,如果我们不了解艺术语言,不懂得艺术传达出的符号,我们就看不懂艺术作品,所以了解艺术语言,对于我们创作艺术作品和欣赏艺术作品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在家知道艺术的门类很多,它们传达信息的符号,使用的语言也就各不相同。如:音乐(节奏、旋律、和声、速度等)、舞蹈(音乐、肢体、服装等)、戏剧(文学、舞美、音乐、人物动作、唱腔、对话等),哪么美术又使用什么样的语言呢?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来共同研究的问题。 【讲授新课】 (板书)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一、什么是美术作品中的艺术语言 美术家创造美术形象并通过它来传达一定的意识和审美理想,需要运用各种合适的造型艺术表现手段和手法来实现。在这种交流美的信息的方式中,这些手段和手法起着与语言作为理论思维的符号系统相近似的作用,所以我们把它们叫做艺术语言。 那么如何来认识美术作品中的艺术语言呢?我们不妨借鉴我们学习其它语言形式的方法来看我们的美术语言。我们学的中文,是由一个一个的字组成的,英语也是同字母组成单词,由单词组成句子的。那么我们也可以把美术语言分解成一个一个的单词来看,我们可以把我们常用的美术语言归类为一些基本的语言符号。 二、基本的美术语言符号: 1、形体: 几何学抽象出的基本概念点、线、面、体,(点、线、面、体的关系)在美术作品中,都是作为美术语汇存在的,它们在美术作品中是和形象结合在一起的,通过这些语言来表现

【新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美术下册《各具特色的欧美美术作品》【创新教案】

《各具特色的欧美美术作品》创新教案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初步了解欧美美术发展的简单脉络,认识欧美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式与风格特点,培养学生对外国美术作品的鉴赏力。 2.通过欣赏各具特色的欧洲美术作品,形成综合审美感知体验,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知识,增进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与对话。 3.通过赏析外国名作,使学生深刻体会世界文化的多元化,认识到各国优秀的美术作品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从而培养他们热爱艺术作品的高尚情操,树立健康的审美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欧美美术发展的简单脉络,认识欧美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式与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认识欧美美术作品的艺术成就,了解艺术的世界性。 课前准备: 收集欧美美术发展的相关历史资料和自己喜爱的欧美画家及其代表的美术作品,了解欧美美术作品产生的历史背景及艺术成就。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播放相关古典音乐) 世界的四大文明古国,开世界科学之先河,希腊的古文化,创世界之奇迹。发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欧洲美术更是影响了20世纪的世界美术发展,今天就请我们一起来欣赏欧美古代先民们智慧的结晶:《各具特色的欧美美术作品》。 【设计说明】解说导入,对学生课前预习和已有知识进行简单巩固,使学生明确本课的教学内容。 二、新课传授 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至19世纪,欧美美术的发展概况: 古希腊雕塑代表作品:《萨莫德拉克的胜利女神》 1.作品简介: 胜利女神之翼,是前3世纪古希腊胜利女神的一件巨型大理石雕塑作品,高

5.57米,重32吨,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雕塑之一。 2.表现内容: 该雕塑表现的是一位希腊神话中的胜利女神。她伸展着双翼,高高站立在船头上,在海风吹拂下,翅膀的羽毛微微颤动,柔软的裙裾贴在身体上并向身后飘扬。 3.创作背景: 雕塑制作于公元前2世纪初的希腊化时期,是人们为了纪念一次海战胜利,在萨摩色雷斯岛的胜利女神庙内树立起来的。 4.艺术风格: 参照人体的形象塑造神话人物,并赋予其更为理想和完美的艺术形式,体现对和谐、理想、美的追求及情感。 5.古希腊人体雕塑产生的背景: 政治条件、创作源泉、现实条件。 【设计说明】赏析作品,诠释美术作品的所传达的思想与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 三、合作探究 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杰出代表:达·芬奇,代表作品:油画《岩间圣母》。 1.作品及作者简介: 此画创作于1483―1490年间,为油画,尺寸为198×123厘米,现藏巴黎卢浮宫。作者达·芬奇是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也是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他是一位多才多艺的画家、寓言家、雕塑家、发明家、哲学家、音乐家、医学家、生物学家、地理学家、建筑工程师和军事工程师。 2.表现内容: 此画以圣母居图中央,她右手扶婴孩圣约翰,左手下坐婴孩耶稣,一天使在耶稣身后,构成三角形构图,并以手势彼此响应,背景则是一片幽深岩窟,花草点缀其间,洞窟通透露光。画中人物与景色搭配和谐,给人以安宁祥和的感觉。 3.创作背景: 此画是达·芬奇应一宗教团体之请而为米兰的圣弗朗切斯科教堂的一间礼拜堂作的祭坛画。

美术教案: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美术教案: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课题: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授课教师:孙莹 年级:高二学年 时间:九月 课型:欣赏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形象,明确艺术形象的基本特征。 能力目标:使学生知道美术作品中的形象有哪些特点。 德育目标:使学生懂得美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是怎样塑造的,为什么需要塑造某个形象。 本课知识概况: 每一种艺术门类都具有各自所要表达的艺术形象,不光文学作品、音乐作品有,美术作品中也有,所以,要使学生理解美术就必须了解美术中的艺术形象。美术家借用美术形象来表现一定的构思,体现自

己的思想感情和审美理想,美术作品的艺术形象既是指作品中某一个别的艺术形象,又包括各个艺术形象所构成的整体形象,它是看得见,有形状,有颜色,静止的形象,能使我们感受到它的存在,如果没有艺术形象也就没有美术作品的存在。 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美术作品中艺术形象的艺术美和现实美的关系,弄清什么是艺术典型。 教学难点:艺术形象有哪些类型,每种类型具有什么样的艺术特点。 教学方法:提问法、讨论法、比较法 教学工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复 习旧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 (播放多媒体) 提问: 1、以下美术作品是属于哪个门类以及各门类的艺术特点? 2、品评《蒙娜丽莎》。

绘画是美术中出现最早的艺术形式,是在二维空间中进行创作的,最主要的特点是平面性。 加深学生对美术的认识和理解,使学生知道如何欣赏一件美术作品。 展示: 〈蒙娜丽莎〉。 雕塑是雕、刻、塑三种制作方法的总称,一般分圆雕、浮雕两大类。〈大卫〉是圆雕,是米开朗基罗的代表作。 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是一幅油画,画面描绘的是一位端庄典雅的女性,人物刻画细致,动态表情自然,这幅画画于文艺复兴时期。 让学生独立分析作品,使学生掌握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 讲授新课 总结 后记 导入新课: 欣赏音乐《春江花月夜》、诗《静夜思》、油画《星夜》后,思考在这写艺术作品中描绘和表达的是什么内容? 静夜思

第二课 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说课稿

第二课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2课《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手段和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加以闸述。 一、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语言有一个简单而完整的了解,这是美术鉴赏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在使用艺术语言上的不同方式,美术作品也由此呈现出千变万化的形式特征和审美意韵。 2、重点: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的概念、内容、形态分类。 3、难点:美术语言既是具体的、可分类的,又是包含在整体美术作品之中的,学生理解会有很大的难度,因此,必须结合具体的美术作品并调动学生既往的美术知识来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手段:课件展示、讲授、练习 三、教学过程 1、探究导入课题 (1)教师活动:展示相关图片,并引出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然后提出问题:A、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B、在美术作品中美术家是如何进行表达的? (2)学生活动:A、感受图片信息,领会本课的意图,轻松的接受课题 B、思考老师设置的问题,进入求知准备状态 2、投放目标:教师活动:立足学生实际,投放学习目标 学生活动:了解学习目标,以良好的状态投入新课的学习。 3、新知探究(一)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1)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的概念:美术所专门使用的,具有视觉传达功能的形象和形式就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其特征就是具体性和形象性。 教师活动:大屏幕展示美术语言的概念 学生活动:标记知识点 (2)美术语言的内容:基本语言元素(点、线、面、色) 语言表现手段:西方绘画:明暗、空间、透视、构图、肌理 中国画:笔墨、章法、皴法 教师活动:A、展示中国工笔画《捣练图》、中国写意画《泼墨仙人图》及油画《1954》三幅表现形式不同的绘画作品。 B、提出问题:分析三件作品在形象塑造上运用了那些类型的艺术语言形式 学生活动:A、欣赏绘画作品,并用一分钟的时间思考讨论探究老师提出的问题。B.踊跃回答问题,总结出三件作品都运用了点、线、面、色。 根据同学们的回答,师生共同总结出美术语言的内容 (3)美术语言的形态分类:具象艺术、意想艺术和抽象艺术 教师活动:A、再次展示中国工笔画《捣练图》、中国写意画《泼墨仙人图》及油画《1954》三幅表现形式不同的绘画作品。B、提出问题:从作品写实的程度的角度去对比分析三件绘画作品在表现形式上的差异 学生活动:A.欣赏作品,并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踊跃回答问题,《捣练图》中的人物、环境、道具真实具体,《泼墨仙人图》看上去似一个人,但又不是十分的具体准确,只是大笔概括。《1954》让人看不出什么具体的现实形象。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生共同总结出美术语言的形态分类。

六年级美术上册《有特点的人脸》教案 人美版

有特点的人脸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研究人类面部肌肉和五官的变化而产生的各种特征。 2、能力目标:尝试运用各种工具、材料、方法进行创作,利用欣赏艺术大师们的各类作品,感受对人类各种面部表情进行艺术创作的快乐。 3、情感目标:通过讨论、交流,相互启发,用语言或文字描述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欣赏各种脸部的的特征,观察、研究、交流,讨论了解人类脸部肌肉和五官的变化和各种表情之间的描绘。 教学难点:突出人物的五官和表情特点。 设计意图:学生都比较喜欢中国画。我认为在教学中不应该单调的为教技法而教技法,更不能按成人画法,依葫芦画瓢。传统不应是一种“模式”,而是一种精神,一种能量。我在本课教学设计上努力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的人本、自由、多元和个性,突破传统美术教学以示范、临摹为主的方式,全方位地解放学生,授之以渔,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自由思考、自由交流、自由想象、自由创造,学生心灵自由、思维自主、行为自决,具有了充分的自主权,学得主动、愉快、有创造。 教学准备: 镜子,运用各种工具材料及不同的绘画方法创作的绘画作品,各种有特点脸的照片。学生准备中国画的绘画工具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稳定学生情绪 二、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出示镜子,请一学生上讲台,看看镜子里有什么?每个人的脸一样吗? 揭示课题: 板书:有特点的人脸 三、欣赏感悟: 师生共同欣赏艺术大师和一些学生创作的与人类脸部有关的绘画作品,如:《齐白石像》《阿Q像》等,分析其作品的艺术风格和特点,体会其中最富有艺术感染力的表现形式。了解水墨画的表现方法,学习用笔用墨的方法。 二、学习人物五官的基本知识 每张面孔都有自己的特点,或丰满,或清瘦,或慈祥,或甜美,或严历……有特点的人脸,常给我们留下难忘的印象。只有认真观察了,我们才能表现好人脸的特征。 小组研究: 1.课本中人物的脸分别属于什么基本形? 2.他们的五官都有哪些特点? 3.请你用一个词形容他们的表情,如果你来画你应该怎么表现? 小组研究后全班讨论。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欣赏各种脸部的的特征,观察、研究、交流,讨论了解人类脸部肌肉和五官的变化和表情的特点。 三、水墨人物的画法和步骤 1.用中锋蘸淡墨勾出人物轮廓和五官 2.用侧锋重墨画出人物的头发

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值得拥有的资料 是来自平时学习积累总结的 有问题的地方肯定有的 还请大家批评指正! 美术家是如何进行表达的 --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郑州市第四十七中学曹青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高中人美版《美术鉴赏》教材中的第二课 主要介绍了美术美术作品的语言、构成要素及不同类型美术作品不同的语言表达 目的是让学生装对美术作品的语言有一个简单而完整的了解 这是开始进入美术鉴赏的基础 在这个基础上再进一步认识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在使用美术的语言上有着不同的方式 美术作品由此呈现出千变万化的形式特征和审美意韵 在教材设计中 本课内容结构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以中国古代画家吴道子和李思训为例 说明美术家在美术语言的运用上是有差异的 第二部分"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首先从三件具体的美术作品--工笔重彩人画、写意人物、抽象的油画开始直接的语言辨析 然后进入概念和知识的解释 说明什么是美术语言、美术语言所包含的内容以及三种基本的美术语言形态 第三部分"美术家是如何运用艺术语言的" 着重对具象艺术、意象艺术和抽象世术进行具体的辨析 以使学生对这三种基本的美术语言形态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由于本课知识容量大、理论性强 学生接受有一定难度 所以本课分为两课时进行 总之 做为美术鉴赏的基础 本课在整个教材中对帮助学生学习美术鉴赏具有指导性作用

二、学情分析 本课知识容量大 理论性强 教学难度较大 由于我们的学生非专业班的学 生 绝大部分没有系统的学习过美术专业知识 几乎没有艺术实践过 所以学生对于理解美术作品的语言手段方面上具有较大难度而如何既能使学生轻松理解和掌握本课教学重点 又使课堂和谐、轻松、愉快 成为我的教学设计难点 所以我摒弃了大量的理论性语言描述 而是用优秀的美术作品说服、感染学生 从而达到本人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对本课的学习 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 言及其构成要素和表达的手段、方式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

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美术家是如何进行表达的 ——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分析,让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语言有一个简单而完整的了解,从而奠定一定美术鉴赏的基础。 2.过程与方法:结合多媒体教学,使学生欣赏美术作品的同时,进一步认识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在使用美术语言上的不同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开阔美术鉴赏视野,增强学生对美术作品形式特征和审美意韵的认识,提高学生鉴赏美术作品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本课教学的重点在于认识美术的语言,其中包括美术语言的概念、内容及其形态分类。 三教学难点: 本课教学难点主要在于美术语言既是具体的、可分类的,又包含在整个美术作品之中,因而势必增加学生理解的难度,所以必须结合具体作品,调动学生以往的美术知识,通过多样的美术作品来认识和讲解。 四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学习能力较强,综合素质较高,对美术鉴赏课程兴趣较大,但美术理论知识和美术鉴赏能力还是相对薄弱,对美术专业知识的了解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教学 六课时:1课时 七新课讲授 (一)组织教学(略) (二)新课导入 1.(1)师:吴道子和李思训同为盛唐时期著名画家,两人同为唐玄宗画嘉陵江山水画,但吴道子只用了一天的时间就把嘉陵江300里风光表现得淋漓尽致,而李思训却画了几个月。(2)组织学生思考 师:“为什么不同的艺术家面对相同对象时,所画时间相差甚远?” 学生作答,教师结合课堂示范补充:“不同的艺术家他们有各自的作画技法,也就是说他们运用了不同的艺术语言。” 课件板书:艺术语言的定义,以及教师的个人见解。 (3)导入数幅宋人小品中国工笔画和吴昌硕的写意画。从绘画方法上说明中国工笔画和写意画的差别,进一步说明中国绘画的两种不同艺术语言。 2.(1)师:“那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去欣赏下面几张绘画作品。” (2) 《韩熙载夜宴图》全图。 (3)师:“全图共画5个部分,分别是听乐、观 舞、休息、清吹、宴散。请问课本的局部图是表

《各具特色的欧美美术作品》教案02

《各具特色的欧美美术作品》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对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美术,十七、十八世纪的欧洲绘画美术,十九世纪欧洲美术三部分的欣赏。 2.过程与方法:初步了解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美术,十七、十八世纪的欧洲绘画美术,十九世纪欧洲美术的概况及表现形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开阔视野,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对美术的欣赏能力,以及对世界艺术多元化的理解。 教学重点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美术,十七、十八世纪的欧洲绘画美术,十九世纪欧洲美术时期的美术作品。 教学难点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美术,十七、十八世纪的欧洲绘画美术,十九世纪欧洲美术的艺术特点及内涵。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通过提问,学生回忆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并导入新课内容:十九世纪欧洲美术。二、讲授新课 (一)结合教材中的介绍和学生收集的材料,分别欣赏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的绘画。 (二)教师重点介绍凡高的艺术成就,启发学生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不断进取和探索的精神,发展自己勇于创新的精神。 (三)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按照时间的排列或部分的按照分类,共同欣赏。学生思考并回答: 1.举例说明十九世纪现实主义绘画的主要特点。 2.试分析席里柯的《梅杜萨之筏》和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 3.《日出印象》的作者及其艺术风格? 4.凡高的艺术成就及代表作品?

三、小结 1.请学生谈一谈本课的学习收获。 2.说说自己最喜欢谁?哪件作品?为什么? 3.教师对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美术,十七、十八世纪的欧洲绘画美术,十九世纪欧洲美术三部分的欣赏内容,作简要总结,以引导学生进行健康、丰富的审美实践活动。 四、课堂总结 时代在发展,艺术观念也不断随之更新,各种流派此起彼伏、层出不穷。 这些流派的绘画,既有可供借鉴的经验或给人以有益的启示,也有明显消极的一面,对它们应当坚持具体作品具体分析的实事求实的态度。

高中美术鉴赏《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优秀说课稿模板

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教材 美术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说课稿 / 高中说课稿 / 高中说课稿范文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高中美术鉴赏《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优秀说课稿模板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学习美术有利于发展记忆和想象力,想象力得到扩展和深化,可以使学生的消极心理负担得到卸除,获得心理平衡保障心理健康,本说课稿资料适用于高中美术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一、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 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语言有一个简单而完整的了解,这是美术鉴赏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在使用艺术语言上的不同方式,美术作品也由此呈现出千变万化的形式特征和审美意韵。 2、重点: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的概念、内容、形态分类。 3、难点:美术语言既是具体的、可分类的,又是包含在整体美术作品之中的,学生理解会有很大的难度,因此,必须结合具体的美术作品并调动学生既往的美术知识来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手段:课件展示、讲授、练习、 三、教学过程 1、探究导入课题 (1)教师活动:展示相关图片,并引出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然后提出问题:a、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b、在美术作品中美术家是如何进行表达的? (2)学生活动:a、感受图片信息,领会本课的意图,轻松的接受课题。 b、思考老师设置的问题,进入求知准备状态。 2、投放目标:教师活动:立足学生实际,投放学习目标。 学生活动:了解学习目标,以良好的状态投入新课的学习。 3、新知探究 (一)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1)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的概念:美术所专门使用的,具有视觉传达功能的形象和形式就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其特征就是具体性和形象性。 教师活动:大屏幕展示美术语言的概念 学生活动:标记知识点 (2)美术语言的内容:基本语言元素(点、线、面、色) 语言表现手段:西方绘画:明暗、空间、透视、构图、肌理 中国画:笔墨、章法、皴法 教师活动:a、展示中国工笔画《捣练图》、中国写意画《泼墨仙人图》及油画《1954》

高中美术鉴赏(人美版)-1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试讲稿)

1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PS:(本试讲稿以口述为主,考生请有效记忆或背诵,本人亲自整理编写,亲测已过,试讲需要考生自问自答,一个人表演出有学生的课堂氛围,脱稿、丰富个人肢体语言。预祝考生马到成功 导入——世界上有很多种的语言。有我们比较熟知的英语,还有法语、德语、意大利语、日语等。我们中国不仅汉语,还有些地方语言,比如:粤语、闽南语、客家话等等。所以语言是我们在交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美术作品也有自己的特有的语言,那就是美术的艺术语言。美术的艺术语言又是什么呢?就让我们一同进入今天的美术新课——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2.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七页——《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并且思考一个问题——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呢? (学生回答之后) 嗯这位同学回答的不错。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就是——美术所专门使用的,具有视觉传达功能的形象和形式就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其特征就是具体性和形象性。 3.同学们都学习过化学,知道世间万物都是由基本元素构成的。那当然我们的美术语言也是由元素构成的,不过我们这边说的不是化学元素,美术基本语言元素是:点、线、面、色这四个基本元素。 4.那接下来就请同学们欣赏书本的《1954》、《韩熙载夜宴图》、《泼墨仙人图》这三幅表现形式不同的绘画作品。并分析三件作品在形象塑造上运用了那些类型的艺术语言元素,请这位同学回答下这三幅作品分别运用了那些艺术的语言元素。 (同学们回答都运用了点、线、面、色)是的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准确。所以美术作品的语言元素都是由点、线、面、色这四点构成。 5.其实这三幅作品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去欣赏,比如从作品写实的程度的角度去欣赏。然后对比分析三件绘画作品在表现形式上的差异。 (学生活动:A、欣赏作品,并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踊跃回答问题,《1954》让人看不出什么具体的现实形象。《韩熙载夜宴图》中的人物、环境、道具真实具体,《泼墨仙人图》看上去似一个人,但又不是十分的具体准确,只是大笔概括。)这三幅作品就带表了不同的美术类型,《1954》所代表的美术类型是——抽象艺术,《韩熙载夜宴图》所代表的美术类型是——具象艺术,而《泼墨仙人图》则是代表了意象艺术的美术类型。 在请同学们欣赏下书本第七、第八页上半部分的小图看看它们分别是那种的美术类型。(加深学生对美术类型的理解) 嗯从同学们的这些分析,看来同学们对于美术类型都有了一定的理解了! 二、我们已经对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有了一定的了解了,那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美术家

《民间美术的功能与特点》教案

《民间美术的功能与特点》教案 【学习领域】综合·探索 【课时建议】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生能认识民间美术的使用、审美功能及精神寄托功能,并能够举例分析说明;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自己的调查与知识,分析概括出民间美术的造型、色彩特点,认识民间美术的形式美感;能够临摹或是复制一件民间美术作品,掌握一种民间美术作品的基本制作方法,或学生选择方面的材料制作一件民间美术风格的作品。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赏析、交流、讨论、展示等方法分析体会民间美术的社会功能及其清新简朴的艺术风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了解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及其在民俗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喜爱民间美术,从而培养热爱本土文化,包容多元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 学生能认识民间美术的实用、审美功能及精神寄托功能,并能够举例分析说明;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自己的调查与知识,分析概括民间美术的艺术特点,认识民间美术的形式美感。 【教学难点】 能够临摹或是复制一件民间美术作品,掌握一种民间美术的基本制作方法,或学生选择方便的材料制作一件民间美术风格作品。 【教学准备】 教具:部分民间美术工艺品、有关录像、多媒体课件。 学具:自己家中部分民间美术工艺品一二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出示扎染时尚服装照片,导入新课。 导入课题《民间美术的功能与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出示扎染时尚服装照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二、新课讲授 (一)教师讲解民间美术的功能与特点。 教师播放过春节的有关录像。 师:你在这段视频中发现了民间美术的种类了吗?有哪些?

生:发现了,有剪纸、年画、风筝、对联、灯笼。 师:这些民间美术与我们的生活有联系吗? 生:有,增添了过年的喜庆、热闹的节日气氛。 师:你能想象如果新年不贴对联,不挂灯笼,不贴窗花,不……会是什么样子吗? 学生讨论,各抒己见。 教师总结:民间美术能够美化我们的生活,增添节日气氛,反应民俗风貌。 以剪纸作品为例,让学生观察其造型、颜色,并体会其寓意。感受民间美术的魅力。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展示搜集的资料来观察分析,民间美术的艺术特点,与生活有怎样的联系。 (出示有关图片) 欣赏桃花坞木版画。 此年画产地是苏州桃花坞。苏州桃花坞是我国南方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种民间木刻画。自明代形成风格至清代雍正、乾隆年间为盛期时称“姑苏版”当时与天津杨柳青一起成为全国木版画的南北中心。桃花坞年画受传统木版书籍插图的影响颇大。 学生讨论: 1.画面表现的是什么情景? 2.这幅画是运用什么样的表现手法刻画人物和环境的? 3.这幅画的寓意的思想内容是什么? 4.概括一下这幅画的艺术特点。 答:1.这是一幅清朝末年民国初期上海火车站情景的风俗画,画面围绕着火车站这一特定的环境,展示了不同身份人物的各种活动。 2. 这幅画中的人物活动明确、场面热闹,人物的衣着浓重鲜明。背景不着颜色,但借用 树木、洋伞、人物、点明了夏日炎热的热闹气氛。 3.这幅画通过表现热闹、新颖的火车站以在当时十分新鲜的事物为内容。表达了人们在 辞旧迎新之时,除了求吉利之外,也多喜换新画样、新内容,向往新事物,歌颂新事物的心理。 4.整个画面采用散布的构图手法产生一种平铺直叙的观赏效果。在表现手法上运用了变形(火车)。增加了趣味性、装饰性。 小结:桃花坞年画线条清秀、用色淡雅、构图饱满、形象鲜明、风格秀丽。 欣赏《十美放风筝》。 该作品属天津杨柳青木版画,画面描绘的是初春时节。12位美丽的女子放风筝的场面,人物表情有别,姿态各异。 请学生仔细观察一下:这些女子的五官造型有什么特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