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咳嗽与咳痰

咳嗽与咳痰

咳嗽与咳痰
咳嗽与咳痰

第二节咳嗽与咳痰

一、填空题

1.咳嗽是一种反射动作。

2.咳嗽是由于咳嗽中枢受刺激引起。

3.痰是呼吸道内分泌物。

4.痰的性质可分为、、、、等。

5.脓痰有恶臭气味者,提示有感染。

二、判断题

1.咳嗽是最常见呼吸道症状,并可见于胸膜疾病和心血管疾病。()

2.咳嗽既是一种保护性反射动作,亦属一种病理现象。()

3.当延髓功能损害功能丧失时,咳嗽反射消失。()

4.当某患者痰量骤然减少时,临床医师应予警惕和检查。()

5.在询问咳嗽与咳痰,务必询问有无咯血。()

三、名词解释

1.咳嗽。

2.咳痰。

四、选择题

A型题(1-2题)

1.咳嗽与咳痰疾病中,下列哪些疾病最常见。()

A.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B.呼吸道疾病;

C.胸膜疾病

D.心血管疾病

E.消化系统疾病

2.咳嗽与咳痰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咳嗽是一种保护性反射动作

B.咳嗽亦属一种病理现象

C.咳嗽控制中枢在延髓

D.咳痰是一种病态现象

E.胸膜疾病或心血管疾病不会出现咳嗽。

B型题(3~7题)

A.脓痰伴恶臭气味者;

B.黄绿色或翠绿色痰者;

C.痰液粘稠、牵拉成丝样者;

D.大量稀薄浆液痰中含粉皮样物者。

E.浆液泡沫样痰,量大者。

3.提示白色念珠菌感染者()

4.提示弥漫性肺泡癌者()

5.提示厌氧菌感染者()

6.提示铜绿假单胞菌(绿脓干菌)感染者()

7.提示包虫病(棘球蚴病)者()

B型题(8~14题)

A.咳嗽声音低微或无声者;

B.咳嗽声音嘶哑者;

C.金属音调咳嗽者;

D.陈发性连续剧咳伴有高调吸气回声(鸡鸣样咳嗽)者;

E.咳嗽、粉红色泡沫痰高度呼吸困难者。

8.极度衰弱或声带麻痹患者()

9.喉返神经麻痹者()

10.声带炎、喉炎者()

11.喉结核、喉癌者()

12.纵隔肿瘤或淋巴瘤、结节病者()

13.百日咳()

14.急性肺水肿()

C型题

问题(15~23)

A.发热

B.咯血

C.两者都有

D.两者都无

15.肺结核()

16.支气管扩张()

17.肺脓肿()

18.肺癌()

19.二尖瓣狭窄()

20.支气管哮喘()

21.肺水肿()

22.肺炎()

23.肺梗塞()

C型题

问题(24~28)

A.发热

B.大量脓痰

C.两者都有

D.两者都无

24.肺脓肿()

25.支气管扩张()

26.肺结核()

27.肺囊肿合并感染()

28.支气管胸膜瘘()

问题(29~31)

A.发热

B.呼吸困难

C.两者都有

D.两者都无

29.重症肺炎()

30.肺结核()

31.支气管异物()

问题(32~34)

A.大量脓痰

B.杵状指(趾)

C.两者都有

D.两者都无

32.支气管扩张()

33.慢性肺脓肿()

34.支气管胸膜瘘脓胸()

X型题

35.下列哪些疾病咳嗽与咳痰多见:()

A.肺炎

B.肺结核

C.支气管扩张

D.肺脓肿

E.肺癌

36.大量脓痰常见于哪些疾病?()

A.支气管扩张

B.肺脓肿

C.慢性支气管炎

D.肺囊肿合并感染

E.急性支气管炎

五、问答题

(一)咳嗽与咳痰的病因分类是怎样的?

(二)以咳嗽与咳痰为主诉的患者,您在病史询问时应包括哪内容(要点)?

【参考答案及题解】

一、填空题

1.保护性

2.延髓

3.病理性

4.粘液性、浆液性、粘液脓性、脓性、血性

5.厌氧菌

二、判断题

1.√

2. √

3. √

4. √

5. √

6. √

三、名词解释

1.咳嗽是一种保护性反射动作。

2.咳痰是通过咳嗽动作,将呼吸道内病理性分泌物排出口腔外的病态现象。

四、选择题

1.D

2.E

3.C

4.E

5.A

6.B

7.D

8.A

9.B

10.B 11.B 12.C 13.D 14.E 15.C 16.C 17.C 18.C

19.C 20.D 21.D 22.C 23.C 24.C 25.C 26.C 27.C

28.C 29.C 30.C 31.C 32.C 33.C 34.C

35.A、B、C、D 36.A、B、C、D

五、问答题:

(一)答:1.呼吸道疾病 2.胸膜疾病 3.心血管疾病 4.中枢神经因素(二)答:1.发病年龄、咳嗽病程、起病方式、与昼夜或季节气候关系

2.咳嗽程度、音色、连续性、发作性、单声咳嗽

3.是否伴有发热、胸痛、气喘

4.痰的性状、量、有何特殊气味,是否伴有血痰或咯血。

体位对咳痰有何影响等。

一 咳嗽 咳痰的护理

一咳嗽咳痰的护理 (一)定义 1 咳嗽(cough):呼吸道受到刺激后引发的紧跟在短暂吸气后的一种保护性反射动作。 2 咳痰(expectoration):借助咳嗽将呼吸道内过多的分泌物排出体外的动作。 (二)护理评估 1 评估咳嗽的发生时间,诱因,性质,节律,与体位的关系,伴随症状,睡眠等。 2 评估咳嗽的难易程度,观察痰液的颜色、性质、量、气味和有无肉眼可见的异常物质等。 3 必要时评估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心理状态等,评估有无发绀。 4 了解痰液直接涂片和染色镜检(细胞学、细菌学、寄生虫学检查)、痰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等检查结果。 (三)操作要点 1 提供整洁、舒适的环境,温湿度适宜,减少不良刺激。 2 保持舒适体位,咳嗽剧烈时应取半卧位,咳痰多的患者应取侧半卧位或经常交换体位,使痰易于咳出。避免诱因,注意保暖。 3 对于慢性咳嗽者,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足够热量的饮食,瞩患者多饮水,每日饮水一般在1500ml以上,保持呼吸道黏膜的湿润,利于痰液稀释和排出。 4 促进有效排痰,及时清除呼吸道的痰液,防止呼吸道堵塞而突发窒

息,包括深呼吸和有效咳嗽、湿化和雾化疗法、胸背部叩击与胸壁震荡、体位引流以及机械吸痰等。 5 记录痰液的颜色、性质、量,正确留取痰标本并送检。 6 按医嘱指导患者正确用药,观察药物疗效和副作用。 (四)指导要点 1 指导患者识别并避免诱因。 2 告知患者养成正确的饮食、饮水习惯。 3 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的咳嗽方法。 4 教会患者有效的咳痰方法。 5 指导患者正确配合雾化吸入或蒸汽吸入。 (五)注意事项 1 患儿、老年体弱者慎用强镇咳药。 2 患儿、老年体弱者取侧卧位,防止痰堵窒息。 3 保持口腔清洁,必要时行口腔护理。 4 有窒息危险的患者,备好吸痰物品,做好抢救准备。 5 对于过敏性咳嗽患者,避免接触过敏原。 二胸痛的护理 (一)定义 胸痛是指位于胸廓(颈与肋骨下缘之间)的疼痛。 (二)评估和观察要点

咳嗽的中医护理

咳嗽的中医护理方法 一、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咳嗽(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扩张病)患者。 二、概述 咳嗽是指肺气上逆作声,咯出痰液的病证。常见於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肺结核等疾病。中医将“有声无物”谓之咳:“有物无声”谓之嗽。而临床常为二者并见,故为咳嗽。三、病因病机 外感内伤导致脏腑功能失常,肺失宣发肃降则肺气上逆作咳;脾失运化,水湿内生,聚而成痰,随上逆肺气咯出,发为咳嗽。 1.外感六淫之邪:风寒、热、燥之邪乘人体正虚侵虚袭肺系,导致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冲出喉间作声,发为咳嗽。 2.内伤咳嗽:七情失调伤肝,郁而化火,气火上干犯肺;饮食不节、劳倦过度而伤脾,脾不健运,痰湿内生,上渍于肺;或久病伤肺,肺阴亏虚,虚火上炎,肺失濡润,功能失调发为咳嗽。 四、观察要点 1.风寒袭肺:咳嗽声重,痰清稀色白。舌苔薄白,脉浮紧。 2.风热犯肺:咳嗽频剧,咳痰不爽,痰黄粘稠。舌苔薄黄,脉浮数。 3.风燥伤肺:干咳无痰,或痰少粘稠,或痰中带血。舌红少津,苔薄黄,脉细数。 4.痰湿蕴肺:咳嗽痰多,尤以晨起咳甚,咳声重浊,痰白而粘。舌苔白腻,脉濡滑。 5.痰热郁肺:咳嗽、痰多质稠色黄,咳吐不爽,甚或痰中带血。舌苔黄腻,脉滑数。 6.肝火犯肺:气逆作咳阵作,咳时面赤,量少质粘或如絮条。舌苔薄黄少津,脉弦数。 7.肺阴亏耗:干咳、咳声短促,痰少粘白或痰中夹血,舌红少苔,脉细数

五、辨证施护 (一)一般护理: 1、观察咳嗽的时间、性质、咳声大小,有无吐痰,咳嗽时呼吸状况,以及伴随的全身症状。 2、观察咯痰多少,咯痰最多的时间,观察痰液性状、颜色、咯出难易,有无带血等。 3、痰液检查及时留取标本送验。 4、咳嗽患者最需要洁净新鲜空气,病室经常开窗通风,室内禁止吸烟,防止烟尘及特殊气味的刺激。 5、外出时戴口罩,避免外邪侵袭。注意保暖,戒烟酒。 6、准备好有刻度的痰俱,及时清理痰液和消毒痰具。 7、咳痰无力咯痰困难者要协助排痰,定时翻身拍背,体位引流排痰。必要时吸痰。 8、痰液粘稠难咯出者,可用超声雾化稀化痰液,便于排出。 9、咳嗽有痰者不能使用麻醉止咳剂,可予以化痰止咳剂,消炎化痰剂,痰出炎消咳自止。 10、针刺止咳:针肺俞、列缺、天突、丰隆穴。或耳针支气管、肺、神门穴;外感咳嗽加肾上腺穴;内伤咳嗽加脾、肾等穴。 11、年老久病,痰不易咳出,出现体温骤降、汗出、尿少、头晕、心悸、嗜睡、四肢不温等脱证表现时,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12、口服中药:口服中药时,应与西药间隔30min左右。静脉用药时,中药注射剂应单独使用,与西药注射剂合用时前后须有间隔液,注意配伍禁忌 13、运动:缓解期鼓励患者坚持锻炼,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以增强体质,改善卫外功能。 (二)并发症护理: 1.胸痛 (1)频繁咳嗽引起胸痛时,可以手按住胸部痛处,减轻胸廓活动度,减轻胸痛。 (2)指导采用放松术,如:缓慢呼吸、全身肌肉放松、听音乐等。

咳嗽

第一节咳嗽 概念:指外感或等因素,导致肺失宣肃,,冲击气道,发出咳声或伴为临床特征的一种病证。历代将有声无痰称为咳,有痰无声称为嗽,有痰有声谓之咳嗽。 溯源:《内经》对咳嗽的成因、症状及、证候及治疗等问题已作了较系统的论述,阐述了、影响及肺可以致咳嗽。《素问·咳论》更是一篇论述咳嗽的专篇,指出“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汉,所著不仅拟出了不少治疗咳嗽行之有效的方剂,还体现了对咳嗽进行的思想。 隋《诸病源候论·咳嗽候》在《内经》脏腑咳的基础上,又论述了、寒咳等不同咳嗽的临床证候。 唐宋时期,如《千金要方》《外台秘要》《和剂局方》等收集了许多治疗咳嗽的方剂。 明代,《景岳全书》将咳嗽分为外感、内伤两类,《明医杂著》指出咳嗽“治法须分新久虚实”,至此咳嗽的理论渐趋完善,切合临床实际。 对照:西医学的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等以咳嗽为主症者可参考本病证进行辨证论治,其他疾病兼见咳嗽者,可与本病证联系互参。 外感咳嗽----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 内伤咳嗽痰热郁肺----肺炎,支扩并感染 痰湿郁肺----慢支肺气肿 肝火犯肺----胸膜炎,肺炎 肺阴亏耗----支气管扩张 【病因病机】 邪壅气道肺失宣肃----气逆而咳 皮毛或口鼻肺失布津----津聚为痰外感咳嗽 六淫外邪肺卫 邪束卫表----寒热身痛----外感表证 饮食劳倦伤脾----脾失健运----湿聚为痰 情志刺激----肝郁化火----灼津为痰痰阻气逆(邪实) 久病劳损肺肾阴虚火旺灼津为痰内伤咳嗽 阳虚水泛为痰痰阻气逆(正虚) 肺不主气,肾不纳气 禀赋不足两虚----肃降无权 病位:肺。基本病机:内外邪气干肺,肺气不清,肺失宣肃,肺气上逆迫于气道而为咳。外感咳嗽病理因素为风、寒、暑、湿、燥、火,以风寒为多,可发生风寒化热,风热化燥,或肺热蒸液成痰等病理转化。 内伤咳嗽邪实与正虚并见,病理因素主要为“痰”与“火”,但痰有寒热之别,火有虚实之分,痰可郁而化火,火能炼液灼津为痰。 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可相互影响为病,病久则邪实转为正虚。 【临床表现】

咳嗽的中医护理常规

咳嗽中医护理常规 咳嗽指外感六淫,脏腑内伤,影响于肺所致有声有痰之证,病位在肺,涉及脾、肾。呼吸道感染、急性及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肺脓肿等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病因 外感咳嗽为六淫之邪,从口鼻或皮毛而入,侵袭肺系,或因吸入烟尘、异味气体,或起居不慎,或过度疲劳,以致在天气冷热失常,气候突变的情况下,外邪入客于肺导致咳嗽。 内伤咳嗽由脏腑功能失调、内邪肝肺所致,可分为其他脏腑病变涉及肺和肺脏自病。他脏及肺由于饮食不调,或过食肥甘辛辣,或嗜烟好酒,或平素脾运不健,或情志不遂。肺脏自病者,常因肺系疾病迁延不愈,阴伤气耗,肺的主气功能失常,以致素降无权,肺气上逆作咳。二临床表现 以咳嗽、咳痰为主要临床表现。 三护理评估 1、咳嗽的声音、时间、性质及伴随症状。 2、咳痰的量、性状、颜色和气味。 3、心理社会状况。 4、辩证:风寒束肺证、风热犯肺证、燥邪伤肺证、痰热臃肺证、肝火犯肺证、痰湿藴肺证、肺阴亏虚证、肺气亏虚证。 四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咳嗽严重者卧床休息,痰多者取侧卧位,经常变换体位,将痰排除,必要时协助翻身拍背。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注意观察咳嗽声音、时间、性质、节律和咳出痰的性状、颜色和气味等特征,以及有无恶寒发热、紫绀、汗出等伴随症状。 (2)胸痛气促、久咳、痰中带血,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3)痰呈黄绿色脓性痰,或大咳血时,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4)年老久病,痰不易咳出,出现体温骤降、汗出、尿少、头晕、心悸、嗜睡、四肢不温等脱证时,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3、给药护理 (1)中药汤剂一般温服。 (2)风寒、阳虚者中药宜热服,药后加盖衣被,以助微微汗出。

咳嗽的基本常识

咳嗽的基本常识 镇咳药常识及用药 咳嗽是一种保护性呼吸道反射,是呼吸道受到刺激(如炎症、异物)后,发出冲动传入延髓咳嗽中枢引起的一种生理反射,可以排出呼吸道分泌物或异物,保护呼吸道的清洁和通畅,因此,咳嗽一般是一种有益的动作,有时亦见于健康人体。在一般情况下,对轻度而不频繁的咳嗽,只要将痰液或异物排出,就可以自然缓解,无须应用镇咳药。但是,对那些无痰而剧烈的干咳,或有痰而过于频繁的剧咳,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影响休息和睡眠,增加体力消耗,甚至促进病症的发展,产生其他并发症,此时弊大于利。所以,应该适当地应用镇咳药,以缓解咳嗽。 咳嗽反射 咳嗽反射弧包括四个环节: (1)呼吸道神经末梢感受器,包括机械感受器、化学感觉器和肺牵张感受器。 (2)传入神经,为迷走神经纤维。 (3)延髓咳嗽中枢,位于延髓背侧部,邻近呼吸中枢。 (4)传出神经,包括迷走神经传出纤维、喉上神经和脑神经。它们协同完成咳嗽运动。 咳嗽是清除异物和保护下呼吸道的反射性防御机制。咳嗽动作实质上是猛烈有力地吸气,接着声门关闭,相继肋间肌和膈使劲收缩,可建立大约有40千帕的肺内压力。而后声门突然开放,膈迅速用力收缩,使肺内气体高速度冲出呼吸道,将呼吸道黏膜上粘附的物质喷出,形成咳嗽和咳痰。如此复杂协调的动作是由刺激神经末梢感受器,经传入神经兴奋延髓的呼吸中枢,再由呼吸中枢发出冲动,经传出神经作用于肋间肌、膈和声门等而暴发咳嗽及咳痰。 呼吸道黏膜上分布着机械感受器、化学感受器和肺牵张感受器,因而黏液、灰尘或异物的机械刺激,烟熏、毒气等的化学刺激,以及支气管痉挛引起肌张力增加,都可引起咳嗽。感受器冲动的传入咳嗽中枢和咳嗽中枢兴奋的传出主要通过迷走神经。由于迷走神经末梢除分布于咽喉、气管和支气管外,尚分布于胸膜、肺、内脏等处,所以除了胸部受刺激可引起咳嗽外,头、腹部病变亦可引起咳嗽。上述咳嗽反射弧的任何一个环节发生改变或功能失常,都会使咳嗽发生障碍。 镇咳药的作用 咳嗽反射可持续数天至数月,急性呼吸道感染所伴随的咳嗽约持续数天,在炎症控制后多可消失;而由慢性支气管炎、哮喘、吸烟等引起的咳嗽,常可持续3周以上,可以认为是慢性咳嗽。对于咳嗽,一般常要求应用某种药物来制止,因此镇咳药的使用易被人们认为有效的措施。 镇咳药的应用原则 (1)应当明确诊断,确定引起咳嗽的病因并积极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首先控制感染,口服抗感染药物,消除炎症;或对抗过敏原,配合对症治疗,才能使止咳祛痰药收到良好的效果。 (2)对一般咳嗽的治疗应以祛痰为主,不宜单纯使用镇咳药。只有因胸膜、心包膜等受刺激而引起的频繁剧咳,或者只有当痰液不多而频繁发作的刺激性干咳,影响病人休息和睡眠时,以及为防止剧咳导致合并症(如肺血管破裂、肺气肿、支气管扩张、咯血)时,才能短时间地使用镇咳药。对咳嗽伴有多痰者,应与祛痰剂(如氯化铵、溴已新、乙酰半胱氨酸)合用,以利于痰液排出和加强镇咳效果。 (3)对痰液特别多的湿性咳嗽如肺脓疡,应该审慎给药,以免痰液排出受阻而滞留于呼吸道内或加重感染。 (4)对持续1周以上的咳嗽,并伴有反复或伴有发热、皮疹、哮喘及肺脓肿症的持续性咳嗽,应及时去医院明确诊断或咨询医生。 (5)除用药外还应注意休息,注意保暖,忌吸烟,忌食刺激性食物。对睡眠不佳或情绪烦躁者可应用安定剂或镇静助眠药。 苯丙哌林BENPROPERINE [药物作用]

如何判断咳嗽类型及采用对应的治疗

呼吸道从上至下依次为:额窦炎、鼻窦炎、鼻炎、咽炎、喉炎、气管炎、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肺炎。按疾病谱分:有百日咳,百日咳综合征,感冒,流感,上感,过敏性咳嗽,支气管哮喘,心性咳嗽,还可按咳嗽类型分为外周性咳嗽,中枢性咳嗽,按照中医理论可分为:湿热咳嗽,寒喘咳嗽,发热咳嗽,伤风咳嗽等。要针对这些疾病加以治疗,咳嗽治疗是辅佐治疗,不能把止咳治疗的砝码重重加在止咳药上。 咳嗽由各种病毒、细菌及其他微生物感染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如果感染局限在环状软骨以上(咽部以上),就是上呼吸道感染,如果感染发展至环状软骨以下(咽部以下),就是下呼吸道感染,就是气管,支气管,毛细支气管,肺泡,肺间质感染,如果用大树做形象比喻,把大树倒过来,树根以上是上呼吸道,树根以下是下呼吸道。树干是气管,树枝是支气管,树叶梗是毛细支气管,树叶是肺泡,树叶间隙就是肺间质了。整个呼吸道都可遭受各种外来因素侵袭而发生病理变化,这些外来因素,并不单纯是病毒,细菌,还可以是各种微生物,也可以是各种理化因素,环境因素等,或者是由于病毒,细菌和各种因素导致呼吸道黏膜发生的病变,不能随着病毒,细菌和各种微生物的消亡而改善,导致呼吸道黏膜自身功能的损伤,就形成了经久不愈的咳嗽。因此,这就是即使使用很高级的抗菌素也难以治疗咳嗽的症结,必须改善呼吸道黏膜本身的功能。才能根治咳嗽。 1.上呼吸道感染:也就是感冒,是由于病毒经过鼻腔和咽喉进入到人体,引起上呼吸道黏膜发炎。小儿患上感冒时,一般都会出现咳嗽的症状。 上呼吸道感染约有70%-80%由病毒引起。主要有流感病毒(甲、乙、丙)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麻疹病毒、风疹病毒。细菌感染可直接或继病毒感染之后发生,以溶血性链球菌为多见,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球菌和葡萄球菌等。偶见革兰阴性杆菌。其感染的主要表现为鼻炎、咽喉炎或扁桃腺炎。当有受凉、淋雨、过度疲劳等诱发因素,使全身或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降低时,原已存在于上呼吸道或从外界侵入的病毒或细菌可迅速繁殖,引起发病,尤其是老幼体弱或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如鼻旁窦炎、扁桃体炎者,更易罹病。 2.支气管炎:大多是由于上呼吸道感染蔓延而来,发病较急,一开始多为干咳,随之逐渐出现咳嗽、咳痰等不适,严重时因呼吸困难而出现缺氧,嘴唇变为青紫色。 3.肺炎:2岁以内的小儿大多是支气管肺炎,多由上呼吸道感染 或支气管炎而引起。一般会有干咳,还会出现气促、口唇发绀、鼻翼扇动等现象。除了新生儿外,通常会发烧到39℃。

咳嗽与排痰

咳嗽与排痰 口粘液痰,并不一定是病理理象。但在更多的情况下,咳痰是病理性产物。 支气管任何部位的障碍都可引起,是呼吸道疾病的常见症状。 一、痰的特征不容忽视 氧菌的感染(如肺脓肿)。粉红色泡沫痰见于肺水肿。 “铁锈”痰是肺炎球菌性肺炎所特有。 痰多而分层是支气管扩张的特征。在突然改变体位时(如早晨起床时) 肺空洞或 支气管扩张的空腔内的痰液突然注入邻近的支气管时发生。 1、 粘液痰 无色或浅白色,常见于气管支气管炎及肺炎的初期、哮喘及肺结核病人。 2、 粘液脓性痰 淡黄色,含有粘液及脓液,多见于支气管或/及肺部有炎症时。 3、 脓性痰 黄色或黄绿色,多见于支气管或/及肺细菌化脓性感染时。绿浓痰多见于 绿脓杆菌感染。恶臭痰多见于厌氧菌感染。 4、 浆液性痰 痰液稀薄,常带有泡沫,如混有血液则呈粉红色,多见于肺郁血或肺水肿 病人。 5、 血痰 多见于肺结核、肺脓肿、支气管扩张、支气管肺癌。铁锈样痰多见于大叶性 肺炎。果酱状或巧克力样血痰多见于肺脓肿,肺阿米巴病。 6、 混合性痰 粘液浆液性痰,痰量较多,放置后分层。上层为粘液泡沫层,中层为中 样浆液层,下层为脓层,有脓液及肺组织残屑等。多见于肺脓肿、慢性化脓性支气管炎、支 气管扩张症及损坏型肺结核等。 7、 痰中混合物 肺结核病人,尤其是并发结核性淋巴支气管痿时,痰中常有干酷物质 咳出。慢性支气管炎、大咯血病人有时可咳出由纤维毒(蛋白)凝块构成的灰白色、褐然或 红色的树枝状的支气管铸型。肺结核病人可见钙化灶脱落而咳出。 二、 咳嗽、咳痰应做什么检查 1、 X 线检查 胸部X 线、CT 等以早期发现病因。 2、 化验室检查 血象、痰液检查,支气管镜检查。 三、 咳痰的治疗及处理 1、病因治疗 针对引起咳嗽咳痰的疾病进行治疗是治本疗法。因此必须查明病因,积 极进行治疗。 2、 镇咳药 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大多数的镇咳药是作用于咳嗽中枢,可抑制咳嗽 而致痰液难以咳出和抑制呼吸,故痰量多,排痰不畅的病人以及有呼吸衰竭的病人不宜使用。 3、 祛痰药 是较为安全而有效的药物。主要通过刺激胃迷走神经,反射性引起呼吸道粘 膜分泌增咳痰是人体的一种防御反射和清扫机制, 借以排出呼吸道内分泌物。 健康人每天咳吐数 从口咽部到终末 粘液样痰见于气管支气管炎和哮喘。 黄色或带绿色痰提示细菌感染。 恶臭气味痰提示厌 产生大量的痰,可在

咳嗽咳痰的护理常规

咳嗽咳痰护理常规 【病情观察】 1 评估咳嗽的发生时间,诱因,性质,节律,与体位的关系,伴随症状,睡眠等。 2 评估咳嗽的难易程度,观察痰液的颜色、性质、量、气味和有无肉眼可见的异常物质等。 3 必要时评估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心理状态等,评估有无发绀。 【护理要点】 1环境提供整洁、舒适的环境,维持适宜的温度(18~20℃)与湿度(50%~60%),减少不良刺激。 2 休息与体位保持舒适体位,咳嗽剧烈时应取半卧位,咳痰多的患者应取侧半卧位或经常交换体位,使痰易于咳出。避免诱因,注意保暖。 3 饮食对于慢性咳嗽者,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足够热量的饮食,避免油腻、辛辣刺激,瞩患者多饮水,如无心、肺、肾功能受限,每日饮水一般在1500ml 以上,保持呼吸道黏膜的湿润,利于痰液稀释和排出。 4有效排痰及时清除呼吸道的痰液,防止呼吸道堵塞而突发窒息。 1)深呼吸和有效咳嗽:指导病人掌握有效咳嗽德正确方法。病人尽可能采取 坐位,双脚着地,身体稍前倾,双手环抱一个枕头,进行数次深而缓慢的腹式呼吸,深吸气未屏气,然后缩唇(撅嘴),缓慢呼气,在深吸一口气后屏气3~5秒,身体前倾,从胸腔进行2~3次短促有力咳嗽,张口咳出痰液,咳嗽时收缩腹肌,或用自己的手按压上腹部,帮助咳嗽。 2)湿化和雾化:湿化气道、稀释痰液,适于痰液黏稠和排痰困难者。 3)有效拍背:病人座位或侧卧位,操作者手指指腹并拢,使掌侧呈杯状,以 手腕力量,从肺底自下而上、由外向内、迅速而有节律地扣击胸壁,每次扣击5~15分钟为宜,应安排在餐后2小时至餐前30分钟完成。操作中观察病人的反应,操作后指导病人漱口。 4)体位引流 ①引流前准备:向病人说明体位引流的目的及操作过程,以消除顾虑, 取得病人的合作。痰液粘稠不易咳出者,可先用生理盐水超声雾化吸

小儿咳嗽中医理论辩证论治

小儿咳嗽中医理论辩证论治 咳嗽是怎样产生的? 咳嗽是小儿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它是怎样产生的呢? 形成咳嗽的器官,有呼吸道、肺脏、呼吸肌、神经系统。咳嗽中枢位于延脑,当咳嗽中枢受到刺激时,便可产生咳嗽动作。呼吸道炎症,如病毒、细菌和某些寄生虫侵入呼吸道后引起的发炎,可刺激粘膜而引起咳嗽;其次,多种物理性和化学性因素能刺激呼吸道粘膜,或压迫支气管,通过神经而刺激咳嗽中枢。其中,在儿童时期,最易遇到的是因呼吸道有异物而引起咳嗽:当小儿在哭、笑或喊叫时,可将口内的食物或其他东西吸入呼吸道。此外,有些体质过敏的小儿,闻到油漆气味或吸入花粉、香烟、烟雾等也可引起咳嗽。咳嗽时,第一步是吸气肌收缩使胸腔增大,胸腔压力降低,大量空气进入肺泡;第二步是声门关闭,呼吸肌、肋间内肌、膈肌、腹肌等同时迅速收缩,使胸腔内压力突然升高;最后,声门打开,此时肺内的气体在压力下迸发而出,并在喉头产生咳声。中医是怎样认识咳嗽的,询问痰的情况有什么意义? 中医认为,在外感或内伤所致的多种急慢性病证中,都可有

咳嗽的症状出现。“咳”谓无痰而有声,“嗽”谓无声而有痰,“咳嗽”谓有痰而有声。咳嗽的发生,或因外邪犯肺,或因脏腑内伤而涉及于肺,故有“咳嗽不止于肺,而不离乎肺”之说。治疗原则上,外感者以祛邪宣肺为主,内伤者以调理脏腑为主。咳嗽的分类,以病邪分,有伤风咳嗽、风寒咳嗽、风热咳嗽、伤燥咳嗽、燥热咳嗽、痰饮咳嗽、寒嗽、热嗽、湿咳、暑咳、火咳、食咳、瘀血咳、时行咳嗽等;从脏腑分,有肺咳、心咳、肝咳、脾咳、肾咳、大肠咳、小肠咳、胃咳、膀胱咳、三焦咳、胆咳等;从咳嗽的时间和咳的特点分,有久咳、五更咳、五更嗽、干咳嗽、夜嗽、顿嗽等。 临床上,询问患儿是否有痰,痰的量、色,对指导诊断、治疗有直接关系。如:有声无痰者责之于肺,多属阴虚肺燥;有痰无声者,责之于脾,多属脾虚不运,湿邪内阻,痰浊上干于肺;有声有痰者,肺气初伤,继动脾湿,属肺脾两脏同病。所以,辨痰之有无,可以辨别病变部位。 痰白有泡沫者,多属风寒;痰黄稠浊者,多属肺热;痰白质稠量多者,多为脾湿;痰白清稀冷唾者,多为肺寒;痰质胶固,稠粘量少,不利咯出者,多为肺燥。 总之,炼液为痰者,痰多黄稠,多因邪火;聚湿为痰者,痰

咳嗽健康教育

咳嗽健康教育 一、不要轻视咳嗽 咳嗽是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的症状,从现代 医学的角度讲咳嗽是人体清除呼吸道内的分 泌物或异物的保护性呼吸反射动作。虽然有其 有利的一面,但长期剧烈咳嗽不仅影响正常的 工作、生活,而且可损伤肺脏本身。所以对长期无法自愈的咳嗽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中医认为,咳嗽本身是指肺气上逆作声以及咯吐痰液的表现,并阐述为有声无痰谓之咳,有痰无声谓之嗽,实际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遇到干咳无痰,或咯痰而不咳的患者,这种区分更有利于针对不同症状患者的治疗。咳嗽的病变主脏在肺,与肝、脾有关,久则及肾。中医经典著作《素问·咳论》指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说明了五脏六腑功能的失调都能引起咳嗽。例如心、肾功能的不全的患者由于继发肺部的循环障碍也可出现咳嗽,咯痰的症状。所以,针对病因的治疗才是终结咳嗽的根本方法,而不是简单的镇咳。后世著名医家张

景岳将咳嗽的原因,分为外感和内伤两大类,认为由于感受外邪所致,皆归为外感咳嗽;因脏腑功能失调波及肺脏所致的,皆归为内伤咳嗽。这种辩证分类原则有效实用,至今仍为广大中医所遵循。 二、咳嗽的易患人群 1、有慢性鼻、咽炎、扁桃体炎等上呼吸道慢性炎症者; 2、有吸烟史者; 3、烟雾、粉尘职业暴露者; 4、过敏体质者; 5、老年人及儿童; 6、有“中风”后遗症导致反复进食呛咳者; 7、神志异常者; 8、营养不良、体弱者。 当上述人群出现较明显的连续咳嗽,及长期不愈的咳嗽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及时治疗。

三、咳嗽是不是吃止咳药就可以了? 咳嗽是一种自我保护反射,能帮助排除气管内的痰液或粉尘异物,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和清洁,所以不能“见咳止咳”。 出现咳嗽症状,应尽可能的请专业医师进行判断,针对病因进行治疗。许多人咳嗽的自我感觉并不准确。 剧烈咳嗽但不伴有咯痰,可以在医师指导下使用镇咳药物,减轻咳嗽症状。如咳嗽痰多,粘稠难咳,则要慎用止咳药物,因为多痰往往是呼吸系统急性炎症渗出的表现。此时应使用祛痰、化痰的药物帮助化痰排痰。 四、咳嗽不应剧烈运动 有些患者有长期运动的习惯,生病后也想坚持运动,认为运动可以提高免疫力,帮助疾病康复。其实,咳嗽时气管-支气管粘膜炎症所致,运动可以加大气管-肺的通气量,加大对粘膜的刺激,不利于炎症的愈合。若急性咳嗽已缓解,

咳嗽中医诊疗方案

咳嗽(急性支气管炎)诊疗方案 (2014年) 病名:咳嗽 中医病名:咳嗽病 西医病名:急性支气管炎 急性支气管炎是由生物、物理、化学刺激或过敏等因素引起的急性气管-支气管黏膜炎症。多为散发,无流行倾向,年老体弱者易感。临床症状主要为咳嗽和咳痰。常发生于寒冷季节或气候突变时。也可由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迁延不愈所致。 急性支气管炎属于中医“咳嗽病”范畴。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 、中医诊断: (1)咳逆有声,或伴咽痒咳痰。 (2)外感咳嗽,起病急,可伴有寒热等表证。 (3)内伤咳嗽,每因外感反复发作,病程较长,可咳而伴喘。 2、西医诊断: (1)发病急,常于上呼吸道感染后出现刺激性干咳,或有少量粘液痰,伴胸骨后不适感或钝痛,有细菌感染时可有粘液脓性痰。支气管痉挛时有气喘,全身症状有轻度畏寒、发烧,体温38℃左右。 (2)肺部体征阴性或两肺呼吸音粗糙,或可闻散在的干、湿罗音。 (3)血液白细胞数大多正常,细菌感染时增高。 (4)胸部X线检查正常,或有肺纹理增粗。 (5)病程一般为自限性,全身症状3~5天消退,咳嗽咯痰症状有时可延续2~3周才消失。

(6)应排除百日咳、肺炎、支气管肺炎、支气管肺癌、肺结核等。 (二)证候诊断 (1)风寒袭肺:咳嗽声重,咯痰稀薄色白,恶寒,或有发热,无汗。舌苔薄白,脉浮紧。 (2)风热犯肺:咳嗽气粗,咯痰粘白或黄,咽痛或咳声嘶哑,或有发热,微恶风寒,口微渴。舌尖红,苔薄白或黄,脉浮数。 (3)风燥伤肺:干咳少痰,咯痰不爽,鼻咽干燥,口干。舌尖红,苔薄黄少津,脉细数。 (4)痰热郁肺:咳嗽气粗,痰多稠黄,烦热口干。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5)肝火犯肺:咳呛气逆阵作,咳时胸胁引痛,甚则咯血,舌红,苔薄黄少津,脉弦数。 (6)痰湿蕴肺:咳声重浊,痰多色白,晨起为甚,胸闷脘痞,纳少。舌苔白腻,脉滑。 (7)肺阴亏虚:咳久痰少,咯吐不爽,痰粘或夹血丝,咽干口燥,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二、诊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风寒袭肺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处方: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止嗽散中桔甘前,荆陈紫菀百部研,诸般咳嗽凭加减,姜汤调下约三钱。)麻黄10克、杏仁10克、荆芥10克、白前10克、桔梗10克、陈皮12克、紫菀10克、百部12克、枳壳12克、甘草6克。 2.风热犯肺

有效深呼吸咳嗽咳痰叩背

有效深呼吸、咳嗽咳痰、叩背 一、保持呼吸道通畅是开胸手术患者护理过程中至关重要的内容之一,正确协助患者进行有效深呼吸咳 嗽对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肺通气、预防术后肺部并发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效深呼吸咳嗽训练是在入院后、手术前就开始进行的,让患者认识到它的重要性,调动主动性和参与性,并掌握其方法、技巧,为术后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具体的操作方法 1、深呼吸的方法:大多数患者认为深呼吸就是自然呼吸的速度慢一点儿而已,这样呼吸的深度和 潮气量都远远达不到要求。有效的深呼吸是由鼻深吸气直到无法吸入为止,稍摒息3s,缩唇,如吹口哨那样,由口缓慢呼出,吐气时完全排空,吸呼比为1:2。每天6~8次,每次10min。 2、深呼吸训练时配合做咳嗽训练。 3、正确有效的咳嗽及排痰方法:即在排痰前,先轻轻咳几次,使痰松动,再用口深吸一口气,摒 气,稍停片刻,短绌用力的咳嗽一两次,排出痰液。有效咳嗽是在深呼吸尽量吸足空气后,关闭声门,之后胸腹部肌肉同时骤然收缩使胸腔内压力增高,声门突然开放,产生高速爆发式呼气,将气道内分泌物咳出。咳嗽时应短促有力,但并不需要剧烈咳嗽,如咳嗽时气体不是突然冲出,或在喉头发出假声都不是有效的咳嗽。应避免连续无效的咳嗽,既增加患者的疲劳,消耗体力,又达不到目的。 4、我们对不能有效咳痰的患者进行叩背,促进痰液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叩背排痰是通过胸壁 震动气道,使附着在肺、支气管内的分泌物脱落,通过体位引流,使分泌物到达细支气管,通过病人咳嗽排出体外。叩背前先用听诊器听诊,听诊肺部有无异常呼吸音。了解痰鸣音或干湿啰音的部位与性质,增加局部叩背时的力度和时间。 5、叩背方法:协助患者取坐位。叩击者手指弯曲并拢,呈背隆掌空状,以手腕力量,从肺底起自 下而上、由外向内、由轻到重,有节律地叩击(背部从第十肋间隙,胸部从第六肋间隙),注意避开肋骨上下、脊柱、切口、乳房、心前区,力度适宜。每次叩击时间以5-15分钟为宜,频率:每分钟120-180次,叩击时发出一种空而深的拍击音则表明手法正确。叩背后嘱患者咳嗽咳痰,观察痰液的颜色、性质和量。叩背前后做听诊比较。确认排痰效果。叩背宜安排在餐后2h至餐前30min完成。雾化后叩背效果最佳。 三、注意事项 1、指导有效咳嗽时,如患者胸部有伤口,可用双手轻压伤口两侧,以免咳嗽时胸廓扩展牵拉伤口而 引起疼痛。也可遵医嘱给予止痛剂。 2、叩背时要有单衣保护,不可直接叩击皮肤,避免患者受凉、皮肤发红或软组织损伤。 3、叩击时避开衣服拉链和纽扣。 四、叩背禁忌 脑出血急性期、颅内动脉瘤或动静脉畸形、咯血、肺大泡、低血压、肺水肿、心血管疾病不稳定期、近期有急性心肌梗死、心绞痛史、未引流的气胸、近期肋骨骨折或有严重骨质疏松、近期脊柱损伤、胸壁疼痛剧烈、肿瘤部位、肺栓塞、任何疾病所致患者生命体征不稳定者。 五、最后总结 确保有效深呼吸、咳嗽排痰三要素:足够的能量+合理的镇痛+正确的方法。

咳嗽咳痰的护理常规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 咳嗽咳痰护理常规 【病情观察】 1评估咳嗽的发生时间,诱因,性质,节律,与体位的关系,伴随症状,睡眠等。2评估咳嗽的难易程度,观察痰液的颜色、性质、量、气味和有无肉眼可见的异常物质等。 3必要时评估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心理状态等,评估有无发绀。 【护理要点】 1环境提供整洁、舒适的环境,维持适宜的温度(18~20C)与湿度(50%~60% 减少不良刺激。 2休息与体位保持舒适体位,咳嗽剧烈时应取半卧位,咳痰多的患者应取侧半卧位或经常交换体位,使痰易于咳出。避免诱因,注意保暖。 3饮食对于慢性咳嗽者,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足够热量的饮食,避免油腻、辛辣刺激,瞩患者多饮水,如无心、肺、肾功能受限,每日饮水一般在1500ml 以上,保持呼吸道黏膜的湿润,利于痰液稀释和排出。 4有效排痰及时清除呼吸道的痰液,防止呼吸道堵塞而突发窒息。 1)深呼吸和有效咳嗽:指导病人掌握有效咳嗽德正确方法。病人尽可能采取坐位,双脚着地,身体稍前倾,双手环抱一个枕头,进行数次深而缓慢的腹式呼吸,深吸气未屏气,然后缩唇(撅嘴),缓慢呼气,在深吸一口气后屏气3?5秒,身体前倾,从胸腔进行2?3次短促有力咳嗽,张口咳出痰液,咳嗽时收缩腹肌,或用自己的手按压上腹部,帮助咳嗽。 2)湿化和雾化:湿化气道、稀释痰液,适于痰液黏稠和排痰困难者。 3)有效拍背:病人座位或侧卧位,操作者手指指腹并拢,使掌侧呈杯状,以手腕力量,从肺底自下而上、由外向内、迅速而有节律地扣击胸壁,每次扣击5 ?15分钟为宜,应安排在餐后2小时至餐前30分钟完成。操作中 观察病人的反应,操作后指导病人漱口

如何判断咳嗽类型及采用对应的治疗

如何判断咳嗽类型及采用对应的治疗 呼吸道从上至下依次为: 额窦炎、鼻窦炎、鼻炎、咽炎、喉炎、气管炎、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肺炎。按疾病谱分: 有百日咳,百日咳综合征,感冒,流感,上感,过敏性咳嗽,支气管哮喘,心性咳嗽,还可按咳嗽类型分为外周性咳嗽,中枢性咳嗽,按照中医理论可分为: 湿热咳嗽,寒喘咳嗽,发热咳嗽,伤风咳嗽等。要针对这些疾病加以治疗,咳嗽治疗是辅佐治疗,不能把止咳治疗的砝码重重加在止咳药上。 咳嗽由各种病毒、细菌及其他微生物感染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如果感染局限在环状软骨以上(咽部以上),就是上呼吸道感染,如果感染发展至环状软骨以下(咽部以下),就是下呼吸道感染,就是气管,支气管,毛细支气管,肺泡,肺间质感染,如果用大树做形象比喻,把大树倒过来,树根以上是上呼吸道,树根以下是下呼吸道。树干是气管,树枝是支气管,树叶梗是毛细支气管,树叶是肺泡,树叶间隙就是肺间质了。整个呼吸道都可遭受各种外来因素侵袭而发生病理变化,这些外来因素,并不单纯是病毒,细菌,还可以是各种微生物,也可以是各种理化因素,环境因素等,或者是由于病毒,细菌和各种因素导致呼吸道黏膜发生的病变,不能随着病毒,细菌和各种微生物的消亡而改善,导致呼吸道黏膜自身功能的损伤,就形成了经久不愈的咳嗽。因此,这就是即使使用很高级的抗菌素也难以治疗咳嗽的症结,必须改善呼吸道黏膜本身的功能。才能根治咳嗽。 1.上呼吸道感染: 也就是感冒,是由于病毒经过鼻腔和咽喉进入到人体,引起上呼吸道黏膜发炎。小儿患上感冒时,一般都会出现咳嗽的症状。 上呼吸道感染约有70%-80%由病毒引起。主要有流感病毒(甲、乙、丙)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麻疹病毒、风疹病毒。细菌感染可直接或继病毒感染之后发生,以溶血性链球菌

第一节 咳嗽

第一节咳嗽 概念:指外感或内伤等因素,导致肺失宣肃,肺气上逆,冲击气道,发出咳声或伴咯痰为临床特征的一种病证。历代将有声无痰称为咳,有痰无声称为嗽,有痰有声谓之咳嗽。 溯源:《内经》对咳嗽的成因、症状及证候分类、证候转归及治疗等问题已作了较系统的论述,阐述了气候变化、六气影响及肺可以致咳嗽。《素问·咳论》更是一篇论述咳嗽的专篇,指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汉,张仲景所著《伤寒论》《金匮要略》不仅拟出了不少治疗咳嗽行之有效的方剂,还体现了对咳嗽进行辨证论治的思想。 隋《诸病源候论·咳嗽候》在《内经》脏腑咳的基础上,又论述了风咳、寒咳等不同咳嗽的临床证候。 唐宋时期,如《千金要方》《外台秘要》《和剂局方》等收集了许多治疗咳嗽的方剂。 明代,《景岳全书》将咳嗽分为外感、内伤两类,《明医杂著》指出咳嗽“治法须分新久虚实”,至此咳嗽的理论渐趋完善,切合临床实际。 对照:西医学的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等以咳嗽为主症者可参考本病证进行辨证论治,其他疾病兼见咳嗽者,可与本病证联系互参。 外感咳嗽----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 内伤咳嗽痰热郁肺----肺炎,支扩并感染 痰湿郁肺----慢支肺气肿 肝火犯肺----胸膜炎,肺炎 肺阴亏耗----支气管扩张 【病因病机】 邪壅气道肺失宣肃----气逆而咳 皮毛或口鼻肺失布津----津聚为痰外感咳嗽 六淫外邪肺卫 邪束卫表----寒热身痛----外感表证 饮食劳倦伤脾----脾失健运----湿聚为痰 情志刺激----肝郁化火----灼津为痰痰阻气逆(邪实) 久病劳损肺肾阴虚火旺灼津为痰内伤咳嗽 阳虚水泛为痰痰阻气逆(正虚) 肺不主气,肾不纳气 禀赋不足两虚----肃降无权 病位:肺。基本病机:内外邪气干肺,肺气不清,肺失宣肃,肺气上逆迫于气道而为咳。外感咳嗽病理因素为风、寒、暑、湿、燥、火,以风寒为多,可发生风寒化热,风热化燥,或肺热蒸液成痰等病理转化。 内伤咳嗽邪实与正虚并见,病理因素主要为“痰”与“火”,但痰有寒热之别,火有虚实之分,痰可郁而化火,火能炼液灼津为痰。 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可相互影响为病,病久则邪实转为正虚。 【临床表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