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釜式反应器各类换热装置

釜式反应器各类换热装置

釜式反应器各类换热装置
釜式反应器各类换热装置

釜式反应器的换热装置

换热装置是用来加热或冷却反应物料,使之符合工艺要求的温度条件的设备。其结构型式主要有夹套式、蛇管式、列管式、外部循环式等,也可用直接火焰或电感加热。

(一)夹套式换热器

是套在反应器筒体外面能形成密封空间的容器,既简单又方便。夹套的高度取决于传热面积,而传热面积由工艺要求确定。夹套高度一般应高于料液的高度,应比釜内液面高出50-100mm左右,以保证传热。夹套内通蒸汽时,其蒸汽压力一般不超过0.6MPa。当反应器的直径大或者加热蒸汽压力较高时,夹套必须采取加强措施。分支撑短管加强的“蜂窝夹套”,冲压式蜂窝夹套,角钢焊在釜的外壁上夹套。

(二)蛇管式换热器

当工艺需要的传热面积大,单靠夹套传热不能满足要求时,或者是反应器内壁衬有橡胶、瓷砖等非金属材料时,可采用蛇管、插入套管、插入D形管等传热。

蛇管浸没在物料中,热量损失少,且由于蛇管内传热介质流速高,它的给热系数比夹套大很多。对于含有固体颗粒的物料及粘稠的物料,容易引起物料堆积和挂料,影响传热效果。可分为水平蛇管和直立式蛇管列管式对于大型反应釜。

需高速传热时,可在釜内安装列管式换热器。适用于反应物料容易在传热壁上结垢的场合,检修、除垢较容易进行。可分为垂直管束、指型管和D型管。当反应器的夹套和蛇管传热面积仍不能满足工艺要求,或由于工艺的特殊要求无法在反应器内安装蛇管而夹套的传热面积又不能满足工艺要求时,可以通过泵将反应器内的料液抽出,经过外部换热器换热后再循环回反应器内。反应在沸腾下进行或蒸发量大的场合,使反应器内产生的蒸汽通过外部的冷凝器加以冷凝。冷凝液返回反应中。

第三章 釜式反应器

3 釜式反应器 3.1在等温间歇反应器中进行乙酸乙酯皂化反应: 325325+→+CH COOC H NaOH CH COONa C H OH 该反应对乙酸乙酯及氢氧化钠均为一级。反应开始时乙酸乙酯及氢氧化钠的浓度均为0.02mol/l ,反应速率常数等于5.6l/mol.min 。要求最终转化率达到95%。试问: (1) (1) 当反应器的反应体积为1m 3时,需要多长的反应时间? (2) (2) 若反应器的反应体积为2m 3,,所需的反应时间又是多少? 解:(1)002220 00001()(1)110.95169.6min(2.83) 5.60.0210.95 ===?---= ?=?-??Af Af X X A A A A A A A A A A A dX dX X t C C R k C X kC X h (2) 因为间歇反应器的反应时间与反应器的大小无关,所以反应时间仍为2.83h 。 3.2拟在等温间歇反应器中进行氯乙醇的皂化反应: 223222+→++CH ClCH OH NaHCO CH OHCH OH NaCl CO 以生产乙二醇,产量为20㎏/h ,使用15%(重量)的NaHCO 3水溶液及30%(重量)的氯乙醇水溶液作原料,反应器装料中氯乙醇和碳酸氢钠的摩尔比为1:1,混合液的比重为1.02。该反应对氯乙醇和碳酸氢钠均为一级,在反应温度下反应速率常数等于5.2l/mol.h ,要求转化率达到95%。 (1) (1) 若辅助时间为0.5h ,试计算反应器的有效体积; (2) (2) 若装填系数取0.75,试计算反应器的实际体积。 解:氯乙醇,碳酸氢钠,和乙二醇的分子量分别为80.5,84 和 62kg/kmol,每小时产乙二醇:20/62=0.3226 kmol/h 每小时需氯乙醇:0.326680.5 91.11/0.9530%?=?kg h 每小时需碳酸氢钠:0.326684 190.2/0.9515%?=?kg h 原料体积流量:091.11190.2275.8/1.02+==Q l h 氯乙醇初始浓度:00.32661000 1.231/0.95275.8?==?A C mol l 反应时间: 02000110.95 2.968(1) 5.2 1.23110.95===?=-?-??Af Af X X A A A A B A A dX dX t C h kC C kC X 反应体积:0(')275.8(2.9680.5)956.5=+=?+=r V Q t t l (2) (2) 反应器的实际体积:956.512750.75= ==r V V l f 3.3丙酸钠与盐酸的反应: 2525+?+C H COONa HCl C H COOH NaCl 为二级可逆反应(对丙酸钠和盐酸均为一级),在实验室中用间歇反应器于50℃等温下进行该 反应的实验。反应开始时两反应物的摩尔比为1,为了确定反应进行的程度,在不同的反应时间下取出10ml 反应液用0.515N 的NaOH 溶液滴定,以确定未反应盐酸浓度。不同反应时间下,NaOH 溶液用量如下表所示:

釜式反应器的应用

釜式反应器的应用、技术进展 什么是釜式反应器?一种低高径比的圆筒形反应器,用于实现液相单相反应过程和液液、气液、液固、气液固等多相反应过程。器内常设有搅拌(机械搅拌、气流搅拌等)装置。在高径比较大时,可用多层搅拌桨叶。在反应过程中物料需加热或冷却时,可在反应器壁处设置夹套,或在器内设置换热面,也可通过外循环进行换热。 工业应用,釜式反应器按操作方式可分为:①间歇釜式反应器,或称间歇釜。操作灵活,易于适应不同操作条件和产品品种,适用于小批量、多品种、反应时间较长的产品生产。间歇釜的缺点是:需有装料和卸料等辅助操作,产品质量也不易稳定。但有些反应过程,如一些发酵反应和聚合反应,实现连续生产尚有困难,至今还采用间歇釜。②连续釜式反应器,或称连续釜。可避免间歇釜的缺点,但搅拌作用会造成釜内流体的返混。在搅拌剧烈、液体粘度较低或平均停留时间较长的场合,釜内物料流型可视作全混流,反应釜相应地称作全混釜。在要求转化率高或有串联副反应的场合,釜式反应器中的返混现象是不利因素。此时可采用多釜串联反应器,以减小返混的不利影响,并可分釜控制反应条件。③半连续釜式反应器。指一种原料一次加入,另一种原料连续加入的反应器,其特性介于间歇釜和连续釜之间。间歇式反应器操作灵活,易于适应不同操作条件和产品品种,适用于小批量、多品种、反应时间较长的产品生产。间歇釜的缺点是:需有装料和卸料等辅助操作,产品质量也不易稳定。但有些反应过程,如一些发酵反应和聚合反应,实现连续生产尚有困难,至今还采用间歇釜。 有搅拌器的釜式设备是化学工业中广泛采用的反应器之一,它可用来进行液液均相反应,也可用于非均相反应,如非均相液相、液固相、气液相、气液固相等。普遍应用于石油化工、橡胶、农药、染料、医药等工业,用来完成磺化、硝化、氢化、烃化、聚合、缩合等工艺过程,以及有机染料和医药中间体的许多其他工艺过程的反应设备。聚合反应过程约90%采用搅拌釜式反应器,如聚氯乙烯,在美国70%以上用悬浮法生产,采用10~1503m 的搅拌反应器:德国氯乙烯悬浮聚合采用的是2003m 的大型搅拌釜式反应器:中国生产聚氯乙烯,大多采用13.53m 、333m 不锈钢或复合钢板的聚合釜式反应器,以及73m 、143m 的搪瓷釜式反应器。又如涤纶树脂的生产采用本体熔融缩聚,聚合反应也使用釜式反应器。在精细化工的生产中,几乎所有的单元操作都可以在釜式反应器中进行。 釜式反应器的技术进展 1、大容积化,这是增加产量、减少批量生产之间的质量误差、降低产品成本的有效途径和发展趋势。染料生产用反应釜国内多为6000L 以下,其它行业有的达30m3;国外在染料行业有20000~40000L ,而其它行业可达120m3。 2、反应釜的搅拌器,已由单一搅拌器发展到用双搅拌器或外加泵强制循环。反应釜发展趋势除了装有搅拌器外,尚使釜体沿水平线旋转,从而提高反应速度。 3、以生产自动化和连续化代替笨重的间隙手工操作,如采用程序控制,既可保证稳定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增加收益,减轻体力劳动,又可消除对环境的污染。 4、合理地利用热能,选择最佳的工艺操作条件,加强保温措施,提高传热效率,使热损失降至最低限度,余热或反应后产生的热能充分地综合利用。热管技术的应用,将是今后反应釜发展趋势。>

(完整版)釜式反应器-教案

釜式反应器 Tank Reactor 釜式反应器的学习任务 1、了解釜式反应器的基本结构、特点及工业应用。 2、掌握各类釜式反应器的计算。 3、了解釜式反应器的热稳定性。 4、掌握釜式反应器的操作技能。 项目一釜式反应器的结构 釜式反应器又称: 槽型反应器或锅式反应器一种低高径比的圆筒形反应器,用于实现液相单相反应过程和液液、气液、液固、气液固等多相反应过程。 反应器内常设有搅拌(机械搅拌、气流搅拌等)装置。在高径比较大时,可用多层搅拌桨叶。在反应过程中物料需加热或冷却时,可在反应器壁处设置夹套,或在器内设置换热面,也可通过外循环进行换热。 操作时温度、浓度容易控制,产品质量均一。在化工生产中,既可适用于间歇操作过程,又可用于连续操作过程;可单釜操作,也可多釜串联使用;但若应用在需要较高转化率的工艺要求时,有需要较大容积的缺点。通常在操作条件比较缓和的情况下,如常压、温度较低且低于物料沸点时,釜式反应器的应用最为普遍。 一、釜式反应器基本结构 釜式反应器的基本结构主要包括: 反应器壳体、搅拌装置、密封装置、换热装置、传动装置。 壳体结构:一般为碳钢材料,筒体皆为圆筒型。釜式反应器壳体部分的结构包括筒体、底、盖(或称封头)、手孔或人孔、视镜、安全装置及各种工艺接管口等。封头;反应釜的顶盖,为了满足拆卸方便以及维护检修。 平面形:适用于常压或压力不高时; 碟形:应用较广。 球形:适用于高压场合; 椭圆形:应用较广。 锥形:适用于反应后物料需要分层处理的场合。 手孔、人孔:为了检查内部空间以及安装和拆卸设备内部构件。 视镜: 观察设备内部物料的反应情况,也作液面指示用。 工艺接管: 用于进、出物料及安装温度、压力的测定装置。

任务一-间歇操作釜式反应器设计

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教案首页

任务一间歇操作釜式反应器设计 工作任务:根据化工产品的生产条件和工艺要求进行间歇操作釜式反应器的工艺设计预备知识:

一、反应器流动模型 (一)理想流动模型 1、理想置换流动模型 也称为平推流模型或活塞流模型。指在任一截面的物料如同活塞一样在反应器中移动,垂直于流动方向的任一横截面上所有的物料质点的年龄相同,是一种返混量为零的极限流动模型。其特点是在定态情况下,沿着物料流动方向物料的参数会发生变化,而垂直于流动方向上的任一截面的所有参数都相同,如浓度、压力、流速等。 2、理想混合流动模型 称为全混流模型。由于强烈搅拌,反应器内物料质点返混无穷大,所有空间位置物料的各种参数完全一致 3、返混及其对反应的影响 指不同时刻进入反应器的物料之间的混合,是逆向的混合,或者说是不同年龄质点之间的混合。间歇操作反应器不存在返混。其带来的最大影响是反应器进口处反应物高浓度去的消失或减低。 a 返混改变了反应器内的浓度分布,是反应器内反应物的浓度下降,反应产物的浓度上升 b 返混的结果将产生停留时间分布,并改变反应器内浓度分布。 c 不但对反应过程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对反应器的工程放大所产生的问题 d 降低返混程度的主要措施是分割,通常有横向分割和纵向分割两种 (二)非理想流动 实际反应器中流动状况偏离理想流动状况的原因课归纳为下列几个方面 a 滞留去的存在也称死区、死角,是指反应器中流体流动极慢导致几乎不流动的区域。 b 存在沟流与短路 c 循环流 d 流体流速分布不均匀 e 扩散 二、均相反应动力学基础 工业反应器中,化学反应过程与质量、热量和动量传递过程同时进行,这种化学反应与物理变化过程的综合称为宏观反应过程。研究宏观反应过程的动力学称为宏观反应动力学。排除了一切物理传递过程的影响得到的反应动力学称为化学动力学或本征动力学。 (一)化学反应速率及反应动力学方程

化工原理习题及答案 釜式反应器

化工原理习题及答案釜式反应器

3 釜式反应器 3.1在等温间歇反应器中进行乙酸乙酯皂化反应: 325325+→+CH COOC H NaOH CH COONa C H OH 该反应对乙酸乙酯及氢氧化钠均为一级。反应开始时乙酸乙酯及氢氧化钠的浓度均为0.02mol/l ,反应速率常数等于5.6l/mol.min 。要求最终转化率达到95%。试问: (1) (1) 当反应器的反应体积为1m 3时,需要多长的反应时间? (2) (2) 若反应器的反应体积为2m 3, ,所需的反应时间又是多少? 解:(1)00222000001()(1) 110.95 169.6min(2.83) 5.60.0210.95===?---= ?=?-??Af Af X X A A A A A A A A A A A dX dX X t C C R k C X kC X h (2) 因为间歇反应器的反应时间与反应器的大小无关,所以反应时间仍为2.83h 。 3.2拟在等温间歇反应器中进行氯乙醇的皂化反应: 223222+→++CH ClCH OH NaHCO CH OHCH OH NaCl CO 以生产乙二醇,产量为20㎏/h ,使用15%(重量)的NaHCO 3水溶液及30%(重量)的氯乙醇水溶液作原料,反应器装料中氯乙醇和碳酸氢钠的摩尔比为1:1,混合液的比重为1.02。该反应对氯乙醇和碳酸氢钠均为一级,在反应温度下反应速率常数等于 5.2l/mol.h ,要求转化率达到95%。 (1) (1) 若辅助时间为0.5h ,试计算反应器的有效体积; (2) (2) 若装填系数取0.75,试计算反应器的实际体积。 解:氯乙醇,碳酸氢钠,和乙二醇的分子量分别为80.5,84 和 62kg/kmol,每小时产乙二醇:20/62=0.3226 kmol/h 每小时需氯乙醇:0.326680.5 91.11/0.9530%?=?kg h 每小时需碳酸氢钠:0.326684 190.2/0.9515%?=?kg h 原料体积流量:091.11190.2275.8/1.02+==Q l h 氯乙醇初始浓度:00.32661000 1.231/0.95275.8?==?A C mol l 反应时间:

釜式反应器设计说明书123

一概述 1.1醋酸乙酯生产工艺的现状和特点 醋酸乙酯分子式C4H8O2,又名:乙酸乙酯,英文名称:acetic ester;ethyl acetate,简称EA。醋酸乙酯是醋酸工业重要的下游产品,也是一种重要的绿色有机溶剂,溶解能力及快干性能均属上乘,主要用做涂料(油漆和瓷漆)、油墨和粘合剂配方中的活性溶剂,也可用做制药和有机化学合成的工艺溶剂。 EA可用于制造乙酰胺、乙酰醋酸酯、甲基庚烯酮等,并在香料、油漆、医药、火胶棉、硝化纤维、人造革、染料等行业中广泛应用,还可用作萃取剂和脱水剂,亦可用于食品工业。还可用于硝酸纤维、乙基纤维、氯化橡胶和乙烯树脂、乙酸纤维素脂、纤维素乙酸丁酯和合成橡胶等的生产过程;也可用于复印机的液体硝基纤维墨水。在纺织工业中用作清洗剂;在食品工业中作为特殊改性酒精的香味萃取剂;在香料工业中是重要的香料添加剂,可作为调香剂的组份。同时醋酸乙酯本身也是制造染料、香料和药物的原料。在高级油墨、油漆及制鞋用胶生产过程中,对醋酸乙酯的质量要求较高。 当前全球醋酸乙酯的市场状况是:欧美等发达国家醋酸乙酯的市场发展比较成熟,产量和消费量的增长都比较缓慢,亚洲尤其是中国成为醋酸乙酯生产和消费增长最为快速的国家和地区。由于中国国内快速发展的市场,尤其是建筑、汽车等行业的强劲发展,推动国内醋酸乙酯的需求,但是同时,醋酸乙酯生产能力的增长也非常快速,市场未来发展充满了机遇与挑战。 醋酸乙酯消费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它取代了污染空气环境的用于表面涂层和油墨

配方的甲乙酮和甲基异丁基酮。醋酸乙酯作为优良溶剂,正逐步替代一些低档溶剂,发展潜力较大。 受消费拉动,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醋酸乙酯生产发展迅速。“八五”期间,产量年均增长率为13.0%;1995-2000年,年均增长率达到20.5%;2000-2002年,年均增长率高达30.5%。目前我国有醋酸乙酯生产企业30多家,年产能力为57.2万吨。其中,万吨级以上规模的企业有14家,年产能力为47万吨。2001年5月,山东金沂蒙集团将醋酸乙酯产能增至8万吨/年,2003年6月又扩能至16万吨/年;2001年,上海石化采用黑龙江省石化研究院技术,建成2万吨/年乙醛缩合法生产醋酸乙酯装置;2002年5月,中英合资BP--扬子江乙酰化工有限公司8万吨/年醋酸乙酯装置投产,采用BP 切换式醋酸乙酯技术生产醋酸乙酯和醋酸丁酯,工艺技术国内领先;2001年,江西南昌赣江溶剂厂将醋酸乙酯年产能力从2万吨扩至8万吨;2003年,江门谦信化工发展有限公司将产能从1.5万吨/年扩至3.5万吨/年。近2-3年内,国内新增醋酸乙酯年产能力达31万吨。 虽然我国醋酸乙酯市场仍有潜力,但由于扩能速度太快,近两年已出现开工率不足的现象。据了解,2002年国内装置平均开工率约77%,预计2003年平均开工率将为66%。目前市场已经饱和,产品价格呈走软趋势,利润已渐微薄。而在建和拟建醋酸乙酯项目尚有20万吨/年产能。如果这些项目到2005年如期投产,我国醋酸乙酯供应将平衡有余。随着国内新增能力陆续投产,近两年我国醋酸乙酯进口量有所下降。2001年进口5.35万吨,2002年进口4.8万吨,2003年上半年进口2.45万吨。 醋酸乙酯制备方法主要有醋酸酯化法、乙醛缩合法、乙醇脱氢法和乙烯加成法。 用醋酸和乙醇酯化制醋酸乙酯是开发较早,工艺成熟,且为目前主要采用的方法。反应在酸催化剂(如硫酸)存在下进行液相酯化,分为间歇法和连续法。间歇法使用釜式反

化工反应工程答案 第三章

3 釜式反应器 3.1在等温间歇反应器中进行乙酸乙酯皂化反应: 325325+→+C H C O O C H N aO H C H C O O N a C H O H 该反应对乙酸乙酯及氢氧化钠均为一级。反应开始时乙酸乙酯及氢氧化钠的浓度均为0.02mol/l ,反应速率常数等于5.6l/mol.min 。要求最终转化率达到95%。试问: (1) (1) 当反应器的反应体积为1m 3时,需要多长的反应时间? (2) (2) 若反应器的反应体积为2m 3, ,所需的反应时间又是多少? 解:(1)00222000001()(1)11 0.95 169.6m in(2.83) 5.60.0210.95===?---= ? =?-??A f A f X X A A A A A A A A A A A dX dX X t C C R k C X kC X h (2) 因为间歇反应器的反应时间与反应器的大小无关,所以反应时间仍为2.83h 。 3.2拟在等温间歇反应器中进行氯乙醇的皂化反应: 223222+→++C H C lC H O H N aH C O C H O H C H O H N aC l C O 以生产乙二醇,产量为20㎏/h ,使用15%(重量)的NaHCO 3水溶液及30%(重量)的氯乙醇水溶液作原料,反应器装料中氯乙醇和碳酸氢钠的摩尔比为1:1,混合液的比重为1.02。该反应对氯乙醇和碳酸氢钠均为一级,在反应温度下反应速率常数等于5.2l/mol.h ,要求转化率达到95%。 (1) (1) 若辅助时间为0.5h ,试计算反应器的有效体积; (2) (2) 若装填系数取0.75,试计算反应器的实际体积。 解:氯乙醇,碳酸氢钠,和乙二醇的分子量分别为80.5,84 和 62kg/kmol,每小时产乙二醇:20/62=0.3226 kmol/h 每小时需氯乙醇:0.326680.5 91.11/0.9530%?=?kg h 每小时需碳酸氢钠:0.326684 190.2/0.9515%?=?kg h 原料体积流量:091.11190.2275.8/1.02+==Q l h 氯乙醇初始浓度:00.32661000 1.231/0.95275.8?==?A C m ol l 反应时间: 02000110.95 2.968(1) 5.2 1.23110.95===?=-?-??Af Af X X A A A A B A A dX dX t C h kC C kC X 反应体积:0(')275.8(2.9680.5)956.5=+=?+=r V Q t t l

实验1连续搅拌釜式反应器停留时间分布的测定

实验一 连续搅拌釜式反应器停留时间分布的测定 一、 实验目的 (1) 加深对停留时间分布概念的理解; (2) 掌握测定液相停留时间分布的方法; (3) 了解停留时间分布曲线的应用。 (4)了解停留时间分布于多釜串联模型的关系,了解模型参数N 的物理意义及计算方法。 (5) 了解物料流速及搅拌转速对停留时间分布的影响。 二、 实验原理 (1)停留时间分布 当物料连续流经反应器时,停留时间及停留时间分布是重要概念。停留时间分布和流动模型密切相关。流动模型分平推流,全混流与非理想流动三种类型。 对于平推流,流体各质点在反应器内的停留时间均相等,对于全混流,流体各质点在反应器内的停留时间是不一的,在0~∞范围内变化。对于非理想流动,流体各质点在反应器内的停留时间分布情况介乎于以上两种理想状态之间,总之,无论流动类型如何,都存在停留时间分布与停留时间分布的定量描述问题。 (2)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函数E (t ) 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函数E (t )的定义: 当物料以稳定流速流入设备(但不发生化学变化)时,在时间t =0时,于瞬时间dt 进入设备的N 个流体微元中,具有停留时间为t 到(t +dt )之间的流体微元量dN 占当初流入量N 的分率为E (t )dt ,即 ()=dN E t dt N (1) E (t )定义为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函数。 由于讨论的前提是稳定流动系统,因此,在不同瞬间同时进入系统的各批N 个流体微元均具有相同的停留时间分布密度,显然,流过系统的全部流体,物料停留时间分布密度为同一个E (t )所确定。根据E (t )定义,它必然具有归一化性质:

()1∞ =? E t dt (2) 不同流动类型的E (t )曲线形状如图1所示。根据E (t )曲线形状,可以定性分析物料在反应器(设备)内停留时间分布。 平推流 全混流 非理想流动 图1 各种流动的E (t )~t 关系曲线图 (3)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函数E (t )的测定 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函数E (t )的测定,常用的方法是脉冲法。此法采用的示踪剂,既不与被测流体发生化学反应,又不影响流体流动特性,也就是说,示踪物在反应器(设备)内的停留时间分布与被测流体的停留时间分布相同。所以,当注入一定量Q 的示踪物时,经过t →(t +dt )时间间隔流出的示踪物量占示踪物注入总量Q 的分率就是与示踪物注入同时进入系统的物料中,停留时间为t →(t +dt )的那部分流体物料占总流体的物料的分率, 即: 亦即: ()()??=V C t dt E t dt Q 或 () ()?= V C t E t Q (3) V ——流体体积流量,(ml/s) Q ——加入的示踪物总量,(mg) C (t )——示踪物的出口浓度,(mg/ml)

任务一 间歇操作釜式反应器设计

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教案首页本学期授课次序授课班级15化工01班课题名称任务一间歇操作釜式反应器设计 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理想流动模型及返混对反应的影响 2、掌握化学反应速率及反应动力学方程 3、掌握均相反应速率表示方式 4、掌握均相反应动力学 教学重点及难点 均相反应速率的表示方式、均相反应动力学 教学程序设计次序内容计划时间(min)1 2 3 4 5 6 点名、回顾上节课内容 反应器流动模型 化学反应速率及反应动力学方程 均相反应速率 均相反应动力学 小结 5 25 20 15 20 5 作业:小结:

任务一间歇操作釜式反应器设计 工作任务:根据化工产品的生产条件和工艺要求进行间歇操作釜式反应器的工艺设计 预备知识: 一、反应器流动模型 (一)理想流动模型 1、理想置换流动模型 也称为平推流模型或活塞流模型。指在任一截面的物料如同活塞一样在反应器中移动,垂直于流动方向的任一横截面上所有的物料质点的年龄相同,是一种返混量为零的极限流动模型。其特点是在定态情况下,沿着物料流动方向物料的参数会发生变化,而垂直于流动方向上的任一截面的所有参数都相同,如浓度、压力、流速等。 2、理想混合流动模型 称为全混流模型。由于强烈搅拌,反应器内物料质点返混无穷大,所有空间位置物料的各种参数完全一致 3、返混及其对反应的影响 指不同时刻进入反应器的物料之间的混合,是逆向的混合,或者说是不同年龄质点之间的混合。间歇操作反应器不存在返混。其带来的最大影响是反应器进口处反应物高浓度去的消失或减低。 a 返混改变了反应器内的浓度分布,是反应器内反应物的浓度下降,反应产物的浓度上升 b 返混的结果将产生停留时间分布,并改变反应器内浓度分布。 c 不但对反应过程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对反应器的工程放大所产生的问题 d 降低返混程度的主要措施是分割,通常有横向分割和纵向分割两种 (二)非理想流动 实际反应器中流动状况偏离理想流动状况的原因课归纳为下列几个方面 a 滞留去的存在也称死区、死角,是指反应器中流体流动极慢导致几乎不流动的区域。 b 存在沟流与短路 c 循环流 d 流体流速分布不均匀 e 扩散 二、均相反应动力学基础 工业反应器中,化学反应过程与质量、热量和动量传递过程同时进行,这种化学反应与

计算机控制釜式反应器返混性能测定实验说明书

计算机控制多釜串联返混性能测定实验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通过单釜与三釜反应器中停留时间分布的测定,将数据计算结果用多釜串联模型来定量返混程度,从而认识限制返混的措施。 1.通过实验了解停留时间分布测定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2.掌握停留时间分布的统计特征值的计算方法。 3.学会用理想反应器的串联模型来描述实验系统的流动特性 (二)实验原理 在连续流动的反应器内,不同停留时间的物料之间的混合称为返棍。返混程度的大小,一般很难直接测定,通常是利用物料停留时间分布的测定来研究。然而测定不同状态的反应器内停留时间分布时,我们可以发现,相同的停留时间分布可以有不同的返混情况,即返混与停留时间分布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因此不能用停留时间分布的实验测定数据直接表示返混程度,而要借助于反应器数学模型来间接表达。 物料在反应器内的停留时间完全是一个随机过程,须用概率分布方法来定量描述。所用的概率分布函数为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函数f(t)和停留时间分布函数F(t)。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函数f(t)的物理意义是:同时进入的N 个流体粒子中,停留时间介于t 到t+dt 间的流体粒子所占的分率dN/N 为f(t)dt 。停留时间分布函数F(t)的物理意义是:流过系统的物料中停留时间小于t 的物料的分率。 停留时间分布的测定方法有脉冲法,阶跃法等,常用的是脉冲法。当系统达到稳定后,在系统的入口处瞬间注入一定量Q 的示踪物料,同时开始在出口流体中检测示踪物料的浓度变化。 由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函数的物理含义,可知 ()()/f t dt V c t dt Q =? ()0Q Vc t dt ∞ =? ()() () () ()0 Vc t c t f t Vc tdt c t dt ∞ ∞ = = ? ? 由此可见f(t)与示踪剂浓度c(t)成正比。因此,本实验中用水作为连续流动

釜式反应器的研究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停留时间分布的测定及其数据处理方法; 2、对反应器进行模拟计算及其结果的检验; 3、熟悉根据停留时间分布测定结果判定釜式反应器混合状况和改进反应器的方法; 4、了解单釜反应器、串联釜式反应器对化学反应的影响规律,学会釜式反应器的配置方法。 二、实验内容 1、测定单釜反应器和串联反应釜的停留时间分布; 2、将停留时间测试数据的处理结果与全混反应器和平推流反应器相比较,分析单釜和串联反应器的返混情况; 3、根据停留时间测试数据的处理结果和蔗糖水解的化学反应速度方程式计算反应器出口浓度和反应转化率,与全混反应器单釜和三釜串联的计算结果加以比较; 4、在单釜和三釜串联的实验装置上进行蔗糖水解实验,测定出口反应产物的旋光度,将出口浓度和反应转化率与上述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及分析讨论。 三、实验原理 在连续流动的反应器内,不同停留时间的物料之间的混合称为返混。连续操作的理想反应器有2种,即平推流反应器和全混反应器。平推流反应器完全没有返混,而全混反应器则达到完全返混。二者分别描述了连续式反应器的两种极端情况,而实际反应器的返混状况介于二者之间。但实际的管式反应器的混合状况更接近于平推流反应器,实际的釜式反应器更接近于全混反应器。 返混程度的大小,一般很难直接测定,通常是利用物料停留时间分布的测定来研究。然而测定不同状态的反应器内停留时间分布时,我们可以发现,相同的停留时间

分布可以有不同的返混情况,即返混与停留时间分布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因此不能用停留时间分布的实验测定数据直接表示返混程度,而要借助于反应器数学模型来间接表达。 停留时间分布的表示方法有两种,一种称为分布函数F(t),其物理意义是停留时间小于t 的粒子所占的分率;另—种称为时间分布密度因数E(t),其物理意义是停留时间为t 的粒子的概率。两个函数的关系为: E(t)=dF(t)/dt ﹙1﹚ 蔗糖在酸催化下水解转化为果糖和葡萄糖的化学反应是一个典型的液相催化反应,其化学反应式如下: C 12H 22O 11(蔗糖)+H 2O —→C 6H 12O 6(果糖)+C 6H 12O 6(葡萄糖) 水解反应可视为一级反应,其速率方程为: A A kC dt dC =- ﹙2﹚ 积分上式得 kt C C A =0 ln ﹙3﹚ 式中C A 为t 时蔗糖的浓度;k 为反应速度常数。 蔗糖及其水解产物都为旋光物质,其比旋光度分别是;蔗糖D 20][α为66.65°,葡萄糖 D 20][α为52.5°,果糖D 20][α为-91.9°。D 表示所用光波为钠黄光,其波长为589nm ;正值 表示右旋(使偏振面顺时针偏转),负值表示左旋(偏振面逆时针偏转)。由于果糖的左旋性大于葡萄糖的右旋性,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产物的浓度逐渐增大,溶液的右旋性逐渐减少,以至经过0°角后转变为左旋。所以可用溶液的旋光度变化来度量反应的程度。 溶液的旋光度为溶液中各组分旋光度之和。溶液的浓度可分别表示为

反应器结构及工作原理图解

反应器结构及工作原理图解 小7: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下常用的反应器设备,主要有以下类型:①管式反应器。由长径比较大的空管或填充管构成,可用于实现气相反应和液相反应。②釜式反应器。由长径比较小的圆筒形容器构成,常装有机械搅拌或气流搅拌装置,可用于液相单相反应过程和液液相、气液相、气液固相等多相反应过程。用于气液相反应过程的称为鼓泡搅拌釜(见鼓泡反应器);用于气液固相反应过程的称为搅拌釜式浆态反应器。③有固体颗粒床层的反应器。气体或(和)液体通过固定的或运动的固体颗粒床层以实现多相反应过程,包括固定床反应器、流化床反应器、移动床反应器、涓流床反应器等。④塔式反应器。用于实现气液相或液液相反应过程的塔式设备,包括填充塔、板式塔、鼓泡塔等(见彩图)。 一、管式反应器 一种呈管状、长径比很大的连续操作反应器。这种反应器可以很长,如丙烯二聚的反应器管长以公里计。反应器的结构可以是单管,也可以是多管并联;可以是空管,如管式裂解炉,也可以是在管内填充颗粒状催化剂的填充管,以进行多相催化反应,如列管式固定床反应器。通常,反应物流处于湍流状态时,空管的长径比大于50;填充段长与粒径之比大于100(气体)或200(液体),物料的流动可近似地视为平推流。

分类: 1、水平管式反应器 由无缝钢管与U形管连接而成。这种结构易于加工制造和检修。高压反应管道的连接采用标准槽对焊钢法兰,可承受1600-10000kPa压力。如用透镜面钢法兰,承受压力可达10000-20000kPa。

2、立管式反应器 立管式反应器被应用于液相氨化反应、液相加氢反应、液相氧化反应等工艺中。

3、盘管式反应器 将管式反应器做成盘管的形式,设备紧凑,节省空间。但检修和清刷管道比较困难。

间歇操作釜式反应器测试

理论部分 一、是非题 1、釜式反应器可用来进行均相反应,也可用于以液相为主的非均相反应。 2、釜式反应器的所有人孔、手孔、视镜和工艺接管口,除出料口外,一律都开在顶盖上。 3、对于低粘度液体,应选用大直径、低转速搅拌器,如锚式、框式和桨式。 4、釜式反应器的夹套高度一般应高于料液的高度,以保证充分传热。 5、含有固体颗粒的物料及粘稠的物料,不宜采用蛇管式换热器。 6、当反应在沸腾温度下进行且反应热效应很大时,可采用回流冷凝法进行换热。 7、计算反应釜理论传热面积时应以反应开始阶段的放热速率为依据。 二、填空题 1、釜式反应器的基本结构主要包括、____ 、、。 2、搅拌的根本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3、搅拌器的选型主要根据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_____的性能特征来进 行。 4、轴封是指搅拌釜封头和间的密封。 分为_________密封和密封。 5、采用有机载热体作为高温热源的突出优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选择题 1、对于非均相液-液分散过程,应优先选择__ _搅拌器。 A 锚式 B 涡轮式 C 桨式 D 推进式 2、对低粘度均相液体混合,应优先选择__ __ 搅拌器。 A 螺带式 B 涡轮式 C 桨式 D 推进式 3、对于以传热为主的搅拌操作,可选用__ _ 搅拌器。 A 锚式 B 涡轮式 C 桨式 D 推进式 4、反应釜内壁有非金属衬里且物料易结垢时,应选用 __ __传热。 A 夹套 B列管式换热器 C 蛇管换热器 D 插入式传热构件 E 回流冷凝器 5、为维持200℃的反应温度,工业生产上常用__ _作载热体。

釜式反应器的研究预习报告

釜式反应器的研究预习报告

釜式反应器的研究预习报告 一、实验原理 反应工程基础: 1、全混流反应器 在流体流动方向上停留时间不同的流体例子之间的混合成为返混,也成为逆向混合。在全混流反应器中,要使物料的返混达到最大值。实际的釜式反应器更接近全混流反应器。 本实验中的反应可视作一级反应: C 12H 22 O 11 (蔗糖)+H 2 O—→C 6 H 12 O 6 (果 糖)+C 6H 12 O 6 (葡萄糖) 在全混流反应器中,反应速率:A A kC dt dC = - 返混程度的大小,一般很难直接测定,通常是利用物料停留时间分布的测定来研究。然而测定不同状态的反应器内停留时间分布时,我们可以发现,相同的停留时间分布可以有不同的返混情况,即返混与停留时间分布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因此不能用停留时间分布的实验测定数据直接表示返混程度,而要借助于反应器数学模型来间接表达。

(-)-2-丁醇表示左旋。所有旋光性化合物[不是右旋,就是左旋。 根据旋光度测溶液浓度:蔗糖及其水解产物都为旋光物质,其比旋光度分别是;蔗糖D20][α为66.65°,葡萄糖D20][α为52.5°,果糖D20][α为-91.9°。D表示所用光波为钠黄光,其波长为589nm;正值表示右旋(使偏振面顺时针偏转),负值表示左旋(偏振面逆时针偏转)。由于果糖的左旋性大于葡萄糖的右旋性,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产物的浓度逐渐增大,溶液的右旋性逐渐减少,以至经过0°角后转变为左旋。所以可用溶液的旋光度变化来度量反应的程度。 溶液的旋光度为溶液中各组分旋光度之和。溶液的浓度可分别表示为 C A 0=F(α -α ∞ ) ﹙4﹚ C A =F(α t -α ∞ ) (5) 式中α 0、α t 、α ∞ 分别表示反应时间为0、t、 ∞时溶液的旋光度,对于给定的条件,α ∞ 为常 数;C A 为溶液的浓度;F为常数。可将(5)式改写为

理想间歇操作釜式反应器的计算

理想间歇操作釜式反应器的计算 王丽婷 13化工二班 1303022011 间歇釜式反应器的特征 特点:1、由于剧烈搅拌,反应器内物料浓度达到分子尺度上的均匀,且反应器内 浓度处处相等,因而排除了物质传递对反应的影响; 2、具有足够强的传热条件,温度始终相等,无需考虑器内的热量传递问题; 3、物料同时加入并同时停止反应,所有物料具有相同的反应时间。 优点:操作灵活,适用于小批量、多品种、反应时间较长的产品生产,精细化工产品、制药、染料、涂料生产。 缺点:装料、卸料等辅助操作时间长,产品质量不稳定。 一、基础方程式 单位时间进入反应器的物料A 的量-单位时间流出反应器的物料A 的量-单位时间内反应掉的物料A 的量=单位时间内在反应器内物料A 的积累量 )_1(0A A A X n n = R A A A V r dx n dt )(_0= 二、反应时间的计算 n A0 ----在t=0时反应器中物料A 的摩尔数 n A ----在 t 时反应器中物料A 的摩尔数 -r A ----组分 A 在操作条件下的反应速率(消失速率) A x ----在 t 时反应器中物料A 的转化率 上式是间歇反应器计算的基本方程式,表达了在一定操作条件下为达到所需求的转化率A x 所需要的反应时间t ,适用于任何间歇反应过程,均相或多相,等温或

非等温的,可以直接积分求解,也可以用图解法。如果是非等温过程,反应速度常数随温度变化,而温度又随转化率变化,则需联立解方程 恒温、恒容不可逆时 间歇操作釜式反应器中物料达到一定出口转化率所需时间t 取决于反应速度,与处理量无关,所以可用于直接放大。 零级反应k r A )( 一级反应 二级反应 当动力学方程解析式相当复杂或不能做数值积分时,可用图解法。

搅拌釜式反应器课程设计书

大连民族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化工设备课程设计 题目:搅拌反应釜课程设计 姓名:王睿 学号:2014034113 系部:化学工程系 专业班级:化工142 指导教师:赵明举 时间:2016.11.21至2016.11.28

搅拌釜式反应器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内容安排 1. 釜式反应器的结构设计 包括:设备结构、人孔数量及位置,仪表接管选择、工艺接管管径计算等。 2. 设备壁厚计算及其强度、稳定性校核 3. 筒体和裙座水压试验应力校核 4. 编写设计计算书一份 5. 绘制装配图一张(电子版) 二、设计条件 三、设计要求 1.学生要按照任务书要求,独立完成塔设备的机械设计; 2.根据设计计算书、图纸及平时表现综合评分。 四、设计说明书的内容 1.符号说明 2.前言 (1)设计条件; (2)设计依据; (3)设备结构形式概述。 3.材料选择 (1)选择材料的原则; (2)确定各零、部件的材质; (3)确定焊接材料。

4.绘制结构草图 (1)按照工艺要求,绘制工艺结构草图; (2)确定裙座、接管、人孔、控制点接口及附件、内部主要零部件的轴向及 环向位置,以单线图表示; (3)标注形位尺寸。 5.标准化零、部件选择及补强计算: (1)接管及法兰选择:根据结构草图统一编制表格。内容包括:代号,PN,DN, 法兰密封面形式,法兰标记,用途)。补强计算。 (2)人孔选择:PN,DN,标记或代号。补强计算。 (3)其它标准件选择。 6.结束语:对自己所做的设计进行小结与评价,经验与收获。 7.主要参考资料。

目录 搅拌釜式反应器设计条件 (1) 1 确定筒体的直径和高度 (2) 2. 确定夹套的直径和高度 (2) 3. 确定夹套的材料和壁厚 (3) 4. 确定内筒的材料和壁厚 (3) 5. 水压试验及其强度校核 (5) 6. 选择釜体法兰 (6) 7. 选择搅拌器、搅拌轴和联轴器 (6) 8. 选择搅拌传动装置和密封装置 (7) 9. 校核L1/ B和L1/d (8) 10. 容器支座的选用计算 (8) 11. 选用手孔、视镜、温度计和工艺接管 (9) 12 参考资料 (10) 13 设计感想 (11)

连续搅拌釜式反应器(CTRS)控制系统设计

河南工业大学 开放实验室实验项目设计报告连续搅拌釜式反应器(CTRS)控制系统设计 学校:河南工业大学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姓名:冷会昌 学号:20074050602

目录 1 前言 (2) 2 工艺过程简介 (2) 2、1 过程变量说明 (3) 2、2 操作变量说明 (3) 3 反应过程特性 (3) 4 实验内容 (5) 5 反应过程开车及正常运行 (6) 6 开车步骤顺序控制 (7) 7 思考题 (8) 8 心得体会 (9)

连续搅拌釜式反应器(CTRS)控制系统设计 1、前言 本连续反应过程是工业常见的典型的带搅拌的釜式反应器(CSTR)系统,同时又是高分子聚合反应。本实验是当前全实物实验根本无法进行的复杂、高危险性实验,又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反应动力学实验和反应系统控制实验内容。此外,全实物实验还面临物料消耗、能量消耗、反应产物的处理、废气废液的处理和环境污染问题,以上各项问题比间歇反应更严重,因为连续反应的处理量大大超过间歇过程。现有的连续反应实验系统实际上都是水位及流量系统,根本没有反应现象。在本连续反应实验系统上除了进行常规控制系统实验外,还可以进行模糊控制、优化控制、深层知识专家系统(例如SDG法)故障诊断等高级控制实验。 2、工艺过程简介 连续反应实验系统以液态丙烯为单体、以液态已烷为溶剂,在催化剂与活化剂的作用下,在反应温度70 1.0℃下进行悬浮聚合反应,得到聚丙烯产品。 在工业生产中为了提高产量,常用两釜或多釜串联流程。由于在每一个反应釜中的动态过程内容相似,为了提高实验效率、节省实验时间,特将多釜反应器简化为单反应器连续操作系统。 丙烯聚合反应是在己烷溶剂中进行的,采用了高效、高定向性催化剂。己烷溶剂是反应生成物聚丙烯的载体,不参与反应,反应生成的聚丙烯不溶于单体丙烯和溶剂,反应器内的物料为淤浆状,故称此反应为溶剂淤浆法聚合。 见图1-1所示,连续反应实验系统包括:带搅拌器的釜式反应器。反应器为标准盆头釜,为了缩短实验时间,必须减小时间常数,亦即缩小反应器容积,缩小后的反应器尺寸为:直径1000 mm,釜底到上端盖法兰高度1376 mm,反应器总容积1.037 m3 ,反应釜液位量程选定为0-1300 mm (0-100%)。反应器耐压约2.5MPa,为了安全,要求反应器在系统开、停车全过程中压力不超过1.5 MPa。反应器压力报警上限组态值为1.2 MPa。 丙烯聚合反应过程主要有三种连续性进料(控制聚丙烯分子量的氢气在实验中不考虑),第一种是常温液态丙烯,F4为丙烯进料流量、V4是丙烯进料双效阀;第二种是常温液态己烷,F5己烷进料流量、V5己烷进料阀;第三种是来自催化剂与活化剂配制单元的常温催化剂与活化剂的混合液,F6为催化剂混合液进料流量、V6催化剂混合液进料阀。催化剂可以用三氯化钛(TiCl3),活化剂可以用一氯二乙基铝(Al(C2H5)2Cl),两种化合物用己烷溶剂稀释成混合液,催化剂浓度4%,活化剂与催化剂克分子浓度之比为2∶1。由于催化剂量小,常用计量泵控制,在本实验中用精小型控制阀代替。 反应器内主产物聚丙烯重量百分比浓度为A,反应温度为T1,液位为L4。反应器出口浆液流量F9,出口双效阀V9,出口泵,出口泵开关S5(开关),反应器夹套第一冷却水入口流量F7,双效阀V7,反应器夹套第二冷却水入口流量F8,双效阀V8,反应器夹套加热热水阀S6(开关),反应器搅拌电机开关S8。 2、1 过程变量说明 连续反应实验系统在盘面所涉及的传感器输出变量、变量正常工况的数据、计量单位如

实验二 连续搅拌釜式反应器液相反应的动力学参数测定

实验二 连续搅拌釜式反应器液相反应的动力学参数测定 一、实验目的 连续流动搅拌釜式反应器与管式反应器相比较,就生产强度或溶剂效率而论,搅拌釜式反应器不如管式反应器,但搅拌釜式反应器具有其独特性能,在某些场合下,比如对于反应速度较慢的液相反应,选用连续流动的搅拌釜式反应器就更为有利,因此,在工业上, 这类反应器有着特殊的效用。 对于液相反应动力学研究来说,间歇操作的搅拌釜式反应器和连续流动的管式反应器都不能直接测得反应速度,而连续操作的搅拌釜式反应器却能直接测得反应速度。但连续流动搅拌釜式反应器的性能显著地受液体的流动特性的影响。当连续流动搅拌釜式反应器的流动状况达到全混流时,即为理想流动反应器——全混流反应器,否则为非理想流动反应器。在全混流反应器中,物料的组成和反应温度不随时间和空间而变化,即浓度和温度达到无梯度,流出液的组成等于釜内液的组成。对于偏离全混流的非理想流动搅拌釜式反应器,则上述状况不复存在。因此,用理想的连续搅拌釜式反应器(全混流反应器)可以 直接测得本征的反应速度,否则,测得的为表观反应速度。 用连续流动搅拌釜式反应器进行液相反应动力学,通常有三种实验方法:连续输入法、脉冲输入法和阶跃输入法。本实验采用连续输入的方法,在定常流动下,实验测定乙酸乙酯皂化反应的反应速度和反应常数。同时,根据实验测得不同温度下的反应速度常数,求取乙酸乙酯皂化反应的活化能,进而建立反应速度常数与温度关系式(Arrhenius formula )的具体表达式。通过实验练习初步掌握一种液相反应动力学的实验研究方法。并进而加深对连续流动反应器的流动特性和模型的了解;加深对液相反应动力学和反应器原理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 1.反应速度 连续流动搅拌釜式反应器的摩尔衡算基本方程: dt dn dV r F F A v A A AO = -- -? )(0 (1) 对于定常流动下的全混流反应器,上式可简化为 0)(=---V r F F A A AO (2) 或可表达为 V F F r A AO A -= -)( (3) 式中;AO F ——流入反应器的着眼反应物A 的摩尔流率, 1 -?s mol ; A F ——流出反应器的着眼反应物A 的摩尔流率, 1 -?s mol ; )(A r -——以着眼反应物A 的消耗速度来表达的反应速度,1 3 --??s m mol ;由全 混流模型假设得知反应速度在反应器内一定为定值。 V ——反应器的有效容积,3 -m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