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北民族大学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期末考试重点

西北民族大学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期末考试重点

西北民族大学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期末考试重点
西北民族大学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期末考试重点

西北民族大学

预防医学

期末考试重点汇总

(仅包含公共卫生和流行病学)

制作人:Energy&影洛王子

西北民族大学

医学院

临床医学

公共卫生

第十一章合理营养指导

合理营养(balanced nutrition):通过合理的膳食和科学的烹调加工,向机体提

供足够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素,并保持各种营养素之间的平衡,以满足人体的正常生理需要,维持人体健康的营养。

营养素(nutrient):指食物中含有的可给人体提供能量、构成机体成分和组织修复、维持生理调节功能的化学成分。

限制氨基酸:如果食物蛋白质中某一种或几种必需氨基酸含量过低,导致其他必需氨基酸在体内不能被充分利用,使其蛋白质营养价值降低,这些含量相对较低的必需氨基酸称~ 蛋白质互补作用(complementary action):由于各种食物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

模式不同,通常将富含某种必需氨基酸的食物与缺乏该种必需氨基酸的食物互相搭配混合食用,混合后食物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模式更接近理想模式,从而提高膳食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这种作用称为蛋白质互补作用。

氨基酸评分(amino acid score ,AAS):指被测食物蛋白质的必需氨基酸评分模式与推荐的理想模式或参考蛋白模式比较来反映蛋白质构成和利用率的关系。

膳食纤维(dietaryfiber):指不能被人体利用的多糖,即不能被人胃肠道中消化酶所

消化的且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的多糖,主要来自植物细胞壁的复合碳水化合物,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和亲水胶体物质及木质素等。

生理功能:①增强胃肠功能,利于粪便排出;②控制体重和减肥;③可降低血糖和血胆固醇;

④预防结肠癌。

生物价(Biological value , BV):反应食物蛋白质消化吸收后机体利用程度的指标。

蛋白质净利用率(net protein utilization,NPU):是反映食物蛋白质被利用程度的指标。维生素A

缺乏与过量:缺乏导致暗适应能力下降,严重致夜盲症;结膜干燥角化可形成眼干燥症(干眼病),严重致失明,皮肤干燥;儿童发育迟缓,易感染;血红蛋白合成代谢障碍,免疫功能低下。过量可引起急慢性及致畸毒性,大量摄入类胡萝卜素可出现高胡萝卜素血症。

维生素D

缺乏与过量:缺乏对于婴儿、儿童可引起佝偻病,成年可发生骨质软化症和骨质疏松。过量引起维D中毒。

维生素C

缺乏与过量:严重缺乏引起坏血病,临床症状为牙龈肿胀出血、结膜出血、毛囊角化、皮下瘀斑、紫癫和关节疼痛等。

食物来源及推荐入量:富含维C的食物是新鲜蔬菜和水果,特别是柿子椒、番茄、菜花及各类深色叶菜、水果中柑橘柠檬、青枣、山楂、猕猴桃等维C含量也十分丰富。成年人膳食维C的RNI为100mg/d。

膳食指南基本原则共八条:

①食物多样,谷类为主;②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③每天吃奶类、豆类或其制品;

④常吃适量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⑤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保持适宜体重;⑥吃清淡少盐膳食;⑧饮酒应适量;⑧吃清洁卫生、不变质的食物

脂类包括脂肪和类脂

生理功能:①供能和贮能;②维持正常体温;③保护机体、内分泌作用;④构成生物膜;

⑤增加饱腹感和食物美味;⑥促进脂溶性维生素吸收鸡蛋蛋白质氨基模式与人体最接近,常以它作为参考蛋白

第十三章环境卫生

环境污染(environment pollution):由于人为或自然的原因,各种污染物进入环境,使环境的组成与性质发生改变,扰乱了生态平衡,对人类健康造成了直接的或间接地或潜在的有害影响。

烟煤型烟雾事件:这类烟雾事件是由于烟煤和工业废气大量排入大气且得不到充分扩散而引起的。

特点:⑴污染物来源煤炭的燃烧产物及工业生产过程的污染物;⑵气象条件为气温低、气压高、风速很低,湿度大,有雾,有逆温产生;⑶多发生在寒冷季节;⑷河谷、盆地易发生;

⑸受害者以呼吸道刺激症状最早出现,死亡原因多为气管炎、支气管炎、心脏病等。

光化学型烟雾事件:这类烟雾事件主要是由于汽车尾气在紫外线的光化学作用下,经过转化,生成具有强烈刺激作用的光化学烟雾。

二次污染物(secondary pollutant):是指排入到环境的一次污染物在环境物理、化学生物因素作用下本身发生变化,或在环境中与其他化学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物理性质与一次污染物不同的新污染物,如酸雨等。

水体污染:是指人类排放的污染物进入水体,其数量超过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水和水体体质的理化特性和水环境中的生物特性、组成等发生改变,从而影响水的使用价值,造成水质恶化,乃至危害人体健康或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

水体自净:指水体受污染后,污染物在水体的物理、化学、生物学作用下,使污染成分不断稀释、扩散、分散、破坏或沉入水底,水中污染物浓度逐渐降低,水质最终又恢复到污染前的状况。

生物标志物(Biological marker):是指机体由于接触污染物而产生可在生物介质中测定到的细胞、生物化学和生物分子的改变。分为接触生物标志物、效应生物标志物、易感性生物标志物。

环境自净:污染物在环境中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的作用,最终使污染物的浓度或总量降到最低,达到自然净化使生态系统不至于遭到破坏的过程,称为环境自净。

第十四章食品安全与食源性疾病

食物中毒(food poisoning):指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把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当作食品摄入后所出现的非传染性急性、亚急性疾病。

食物中毒按病原物质可分为5类:

①细菌性食物中毒

②真菌及其毒素食物中毒

③动物性食物中毒

④有毒植物中毒

⑤化学性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的发病特点:

①季节性;

②爆发性

③相相似性

④非传染性

预防与急救措施:

①加强对食品的卫生监督、食品加工过程的规范化管理,食品相关工作人员的定期体检,

个人良好卫生习惯;

②及时抢救病人,催吐洗胃及时排出毒物

河豚鱼特征:①肚大尾小②背部有花纹③牙为门齿

毒蕈的特征:①颜色鲜艳②有疣③有环④有托⑤不被虫咬

第十五章职业卫生服务与职业病管理

职业性有害因素(occupational hazards):是指生产劳动过程及环境中生产和(或)存在的,在职业人群的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可能造成不良影响的一切要素或条件的总称。

分类:物理性有害因素;化学性有害因素;生物性有害因素;不良生理性、心理性因素

热适应(heat acclimatization):人体在热环境中工作一段时间后对热负荷产生适应或耐受的现象。此时从事同等强度的劳动,汗量增加,心率下降、皮肤和中心体温先后降低。

中暑(heat stroke):在高温环境下机体因热平衡和(或)水盐代谢紊乱所致以中枢神经系统和(或)心血管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分为热射病、热痉挛、热衰竭

听觉适应(audiyory adaptation):短时间暴露于强烈噪声,听觉器官的敏感性下降,听阈可上升10~15dB,脱离环境后数分钟即可恢复,是一种生理保护现象。

听觉疲劳(audiyory fatigue):较长时间暴露于强烈噪声,听觉器官的敏感性下降,听阈可上升15~30dB,脱离环境需数小时甚至数十小时听力才能恢复,是病理前状态,也称暂时性听阈上移。

电光性眼炎:吸收过量波长为250~320nm的紫外线可大量被角膜和结膜上皮吸收,引起急性角膜结膜炎。一种法定的职业病,多见于无防护的电焊操作工或辅助工。

雪盲症:在阳光照射的冰雪环境下作业时,大量反射的紫外线可引起结膜、角膜损伤。

尘肺:肺尘埃沉着病,是长期吸收生产性粉尘而引起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是危害接尘作业人群健康的最主要疾病。

职业病(occupational disease):当职业有害因素作用与人体的强度与时间超于机体的代偿机能,造成机体功能性或气质型改变,并出现相应的临床征象,影响劳动能力者

工作相关疾病:是指由于生产环境和(或)劳动过程中某些不良因素造成的职业人群常见发病率增高,潜伏的疾病发作或现患病情加重的一类疾病。

预防原则:革——改革生产工艺;水——湿式作业;密——密封尘源;

风——通风除尘;护——个人防护;管——加强管理;教——健康教育;查——健康检查实施职业卫生服务原则:

①保护和预防原则

②适应原则

③健康促进原则

④治疗与康复原则

⑤全面的初级卫生保健原则

职业卫生服务的核心内容:

①工作场所的健康需求评估

②职业人群健康监护

③健康危险度评估

④危害告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

⑤职业病和工伤的诊断、治疗和康复服务

⑥实施与作业者健康有关的其他初级卫生保健内容

⑦职业场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救援

职业人群健康监护目的:

①检索和发现职业危害易感人群;及时发现健康损害,掌握健康为的程度;及时发现、诊

断职业病;

②评价健康变化与职业有害因素的关系,鉴定新的职业危害、职业性有害因素;

③监视职业病及工作有关疾病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在不同工业及不同地区间的分布及其随

时间的变化;

④评价暴露防护和控制以及其他干预措施效果

职业病:当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与时间超过机体所能代偿的限度时,其所造成的功能性或器质性病理改变,并出现相应的临床征象,影响劳动能力,这类疾病通称职业病。职业病特点:

①病因明确

②存在接触水平(剂量)——效应(反应)关系

③群体发病

④早期诊断、及时合理处理,预后、康复效果较好

⑤重在预防

工作相关疾病:由于生产环境和(或)劳动过程中某些不良因素造成的职业人群常见病病发率增高,潜伏的疾病发作或现患病情加重的一类疾病。

职业性外伤:指工人在从事生产劳动过程中,由于操作者缺乏安全操作知识,缺乏必要的防护措施或违反操作规程而导致机体组织的突发性意外伤害。

第十七章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

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环节:

传染源:病人、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

传播途径:经空气传播、经水传播、经食物传播、接触传播、经媒介节肢动物传播、经土壤传播、医源性传播、围生期传播;

易感人群:

影响人群易感性升高的主要因素:①新生儿增加;②易感人口迁入;③免疫人口免疫力自然消退;④免疫人口死亡。

影响人群易感性降低的主要因素:①计划免疫;②传染病流行。

免疫屏障:当人群中的免疫个体足够多时,尽管此时尚有相当比例的易感者存在,但免疫个体构成的“屏障”使感染者(传染源)“接触”易感个体的几率较小,进而新感染者发生的概率降至很低,从而可阻断传染病的流行,这种现象称为“免疫屏障”现象

“接种四苗,预防六病”:卡介苗、脊髓灰质炎三价疫苗、百白破混合制剂、麻疹疫苗

潜伏期:是指病原体侵入机体到最早临床症状出现这一段时间。

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

根据潜伏期判断受害者感染时间,用于追踪传染源,查找传播途径

根据潜伏期确定接触者的留验、检疫和医学观察期

根据潜伏期确定免疫接种时间

根据潜伏期评价预防效果措施

潜伏期长短还可以影响疾病的流行特征

经饮水传播,其流行特征:

①病例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有饮用同一水源史

②在水源经常受到污染处病例终年不断

③除哺乳婴儿外,发病无年龄、性别、职业差别

④停用污染水源或采取消毒、净化措施后,爆发或流行即可平息、

经食物传播,其流行特征:

①病人有进食某一食物史,不食者不发病

②一次大污染可致暴发

③停止供应污染食物后,爆发可平息

留验:即隔离观察。甲类传染病接触者应留验,即在指定场所进行观察,限制活动范围,实施诊察、检验和治疗。

医学观察:乙类和丙类传染病接触者可正常工作、学习,但需接受体检、测量体温、病原学检查和必要的卫生处理等医学观察。

第十八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ublic health emergency):是突然发生的,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受损的重大传染病病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严重影响公共健康的事件。

流行病学

1、流行病学(epidemiology ):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定义的解释:

1.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群。

2.流行病学关注的事件包括疾病与健康状况。

3.流行病学主要研究内容是:①揭示现象;②找出原因;③提供措施;④评价效果。

4.流行病学研究和实践的目的是防治疾病、促进健康。

2、发病率(incidence rate ,morbidity ):指在一定期间内(一般为1年)、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发病率=同时期暴露人口数

某病新病例数某期间(年)某人群中×k 意义:

1. 用于病程较短的疾病

2. 反映疾病流行趋势的预测

3. 可用作描述疾病的分布,反映疾病发生的频率

3、患病率(prevalence rate ):也称现患率,指某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现患某病者(包括新、旧病例)所占的比例。

患病率=同期的平均人口数

数中现患某病的新旧病例某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k 意义:

1. 用于描述病程长的慢性病的发生或流行情况

2. 衡量疾病带来的社会负担

4、死亡率(mortality rate ):指在一定期间(通常为1年)内,某人群中死于某病(或死于所有原因)的频率。死亡率是测量人群死亡危险最常用的指标。 死亡率=同期平均人口数

总数某时期内某人群中死亡×k 意义:衡量某时期某人群死亡危险性大小的一个指标

5、疾病分布的形式(三间分布)

指疾病在时间、空间和人间的存在方式及其发展规律。

影响三间分布的因素:时间、空间、人群

研究三间分布的目的:帮助建立关于病因的假设

⑴空间分布(Place ):

预防医学期末考试重点

环境卫生(绪论、第一—二章、第六章)考点 1、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 环境因素、行为与生活方式、医疗卫生服务、生物遗传因素 2、三级预防措施是什么(懂得区分一级预防、二级预防、三级预防)(认真看课本举的例子)第一次公共卫生革命:以控制传染病为主的公共卫生措施 第二次公共卫生革命:以干预个人不良生活行为方式来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健康促进第三次公共卫生革命:以生态学模型为指导的综合干预措施,来延长人群健康寿命和提高生活质量。第一级预防:防止疾病发生,降低发病率,促进健康第二级预防:防止疾病发展,降低病死率,保护健康第三级预防:防止病残及康复,提高生存率,恢复健康3、环境因素的种类 生物性、化学性、物理性和社会因素。 4、环境污染源的种类? 生产性污染、生活性污染、交通运输性污染、其他污染 5、环境污染物的种类? 化学性污染物、物理性污染物、生物性污染物 6、环境污染对健康危害的种类? 急性危害作用、慢性危害作用:非特异性危害作用、慢性疾患、持续性积蓄危害 7、环境污染的特殊危害? 致癌作用、致畸作用、致突发作用、免疫毒性作用 8、环境污染对健康危害的特征? 广泛性、复杂性、多样性、长期性 9、环境污染对健康危害的影响因素(污染物因素、污染物的作用剂量、机体因素)?污染物的理化性质:污染物的理化性质对污染物在环境中的稳定性、进入机体的机会以及在体内的生物运转和生物转化过程均具影响,它决定其对健康危害的程度、性质与部位。污染物的化学结构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污染物的作用剂量: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程度,主要取决于污染物进入人体体内的量或人体暴露的浓度或强度。作用剂量与健康危害程度的关系有以下两种评价方法:1)剂量—效应法;)2)剂量—反应关系;3)污染物的作用时间 机体因素:常见影响污染物健康危害的机体因素有:健康状况、生理状况、遗传因素、营养条件。 10、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危害(直接危害、间接危害)?直接危害: 1)急性中毒 2)慢性炎症 3)变态反应 4)非特异性疾病多发间接危害: 1)温室效应 2)形成酸雨 3)破环平流层的臭氧层 11、介水传染病的流行特点? 特点:A、水源一次大量污染后可出现暴发流行,绝大多数病例的发病日期集中在该病最短和最长潜伏期之间;b、病例的分布于供水范围一直,绝大多数患者都有饮用同一水源水的历史;c、对污染源采取治理措施,加强饮用水的净化和消毒后,疾病的流行能迅速得到控制。 12、室内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危害? 引起中毒性疾病、诱发癌症、引起变态反应性疾病、感染疾病、导致变态建筑综合征(注意八大症状)、导致空调综合征。 13、居住环境噪声对健康的影响?

社会工作行政期末复习训练题

社会工作行政期末复习训练题 关于社会工作行政期末考试的说明 (一)考试方式: 终结性考试采用半开卷、笔试考试的方式,允许考生携带一张A4纸入场(纸张由各地方电大统一发放,可于纸张正反面上记录知识要点)。 试卷分值为100分,比例占总成绩的70%,考试时间为90分钟。 (二)试题类型: 1.名词解释题(4道题,每题5分) 2.单项选择题(8道题,每题1分) 3.多项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正确答案,且选项中必有一个错误选项,多选或错选均不得分,少选每个选项得1分。每题3分,共4道题) 4.简答题(3道题,每题10分) 5.案例分析题(1道题,30分) 一、名词解释 1 .社会工作行政P5第一段第三行开始2.正式沟通P122第二段3.志愿者P262第三、四段 4. 目标管理是一种将工作转化为目标,以目标为中心,以人为中心的系统的管理方式。5?横向沟通 P123第五段第一句6.激励P165第二段前两句 7.社会服务机构由政府、社会团体或个人兴办的,通过社会福利从业人员,为特定、有需要的服务 对象提供专门服务的非营利性社会福利组织。8 .社会工作督导P268第一段9 .非正式沟通P122第三 段第一句 10 .正强化P174第三段11. SWOT分析是指把对机构的优势和劣势、机会和威胁的分析结合在一起,以便发现机构重要的战略机遇,它是综合考虑机构内外部环境变量,以此来选择机构战略。 12 .社会服务机构行政计划P78中间一段倒数第三行 13 .使命P27是社会服务机构存在的理由,是社会服务机构在社会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应当担当的角色及履行的责任。 14 .需求评估P304第三段15 .负强化P174第四段16 .冲突控制P190最后一段

西北民族大学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

西北民族大学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保证学位授予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细则。第二条学校授予学位分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校依法设立西北民族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根据国务院学位行政管理部门批准的权限按学科专业门类授予相应学位。 第三条凡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遵守学校相关规章制度,遵守学术规范,品行端正,达到相应学位规定的学术水平者,均可以按照本细则的规定依程序申请相应学位。 第四条学位授予工作要遵循程序合法、标准严格、全面考核、公正合理的原则。第二章学位评定委员会的组成 第五条西北民族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由25人组成,成员主要由各学院、研究院、研究所等培养单位从副高职以上的教学科研人员中推荐,其中正高职专家应占半数以上。学位评定委员会每届任期3年,设主席1人,副主席2人。 学位评定委员会的组成人员经校长办公会议审核同意,由主管部门批准后,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备案。 学位评定委员会下设办公室,下称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处理学位评定的日常事务工作。 第四条学位授予工作要遵循程序合法、标准严格、全面考核、公正合理的原则。第二章学位评定委员会的组成 第五条西北民族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由25人组成,成员主要由各学院、研究院、研究所等培养单位从副高职以上的教学科研人员中推荐,其中正高职专家应占半数以上。学位评定委员会每届任期3年,设主席1人,副主席2人。 学位评定委员会的组成人员经校长办公会议审核同意,由主管部门批准后,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备案。 学位评定委员会下设办公室,下称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处理学位评定的日常事务工作。 第六条学位评定委员会下设分委员会。分委员会按培养单位设立,由7至15人组成,每届任期3年。分委员会成员由培养单位从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学、科研、管理人员中遴选产生,全体委员选举或推荐主席1名,并报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审核,校长办公会议批准。

预防医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预防医学模拟卷 一、名词解释 1.环境:以人为主体的所有外部环境,包括围绕着人群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整体。广义的环境除自然因素外还应包括社会因素 2.职业病:指与工作有关并直接与职业性有害因素有因果关系的疾病。即当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与时间超过机体所能代偿的限度时,其造成的功能性或器质性病理改变。 3.均数抽样误差:因各样本包含的个体不同,所得的各个样本均数也不一定相等,这种由抽样而造成的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之差异或各样本均数之差异为均数抽样误差。 4.总体与样本:总体是根据研究目的而确定的同质的个体之全部,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个体作为样本,用样本信息来推断总体特征 5.数值变量: 6.病例对照研究:指选择患有或未患有某特定疾病的人群分别作为病例组和对照组,调查各组人群过去暴露于某种或某些可疑危险因素的比例或水平,通过比较各组之间暴露比例或水平的差异,判断暴露因素是否与研究的疾病有关联及其关联程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7.传播途径: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侵入新的易感宿主前,在环境中所经历的全部过程。 8.普查:在特定时间或时期,特定范围内的全部人群均为研究对象的调查。 9.氮平衡:指氮的摄入量与排出量之间的平衡状态。 二、填空 1.第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 2.长期接触强噪声,听阈不能恢复到原来正常水平,听力下降呈永久性改变,又称(听阈)位移。 3.对于正态分布资料,可用(x +-1.96S )估计95%的正常值范围。 4.写出率的计算公式:率= (某种现象实际发生的数/可能发生某种想象得数*100% ) 5.在同一正态总体中以固定n 随机抽样,理论上有95%的样本均数在(同3题)范围内。 6.究方法可分为观察法、实验法和数理法。 7.报告传染病有三类,共 35 种。 8.钙丰富的食品有:乳制品,豆类,芝麻,核桃,海带。 9.引起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食品主要有:海产品和海渍产品:鱼虾蟹贝咸肉咸菜凉拌菜等。 三、问答题 1.环境污染对健康影响的特点是: 答:1.大气污染对健康的危害:①空气污染物在短时间内大量进入人体,会导致急性危害。②慢性危害:长期生活在低浓度污染的空气环境中,机体可受到慢性潜在性危害,使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增高。如吸烟引发肺癌、石棉引起石棉肺等。③致癌作用:空气污染物的致癌作用是慢性危害的又一表现,是现代肺癌发病率增高、死亡率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中最突出的是多环芳烃化合物。2.水体污染对健康的危害:如果外界许多物质被混入天然水源,降低了水质。当排入水中的物质量超过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水质物理与化学性质发生改变,水质变坏,降低了水的使用价值,称之为水体污染。3.土壤污染对健康的危害:①引起中毒②诱发癌症③传播疾病。4.噪声对健康的影响:①工业噪声②交通噪声③生活噪声声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可体现在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消化系统几方面,但对神经系统的作用最直接。长期接触噪声对人体神经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2.职业病的特点是什么? 答:1.病因明确。在控制了相应病因或作用条件后,发病可以减少或消除。2..所接触的病因大多数可以检测和识别,一般需接触到一定程度才发病,因此存在接触水平(剂量)-反映关系。3.在接触同样有害因素人群中,长有一定发病率,很少会出现个别病人。4.如能早期发现并能及时合理处理,愈后较好,恢复也较容易。5.大多数职业病目前尚无特殊治疗方法。发现越晚,疗效也越差。所以防治职业病关键在于全面执行三级预防。 3.试述现况调查的概念及目的。

预防医学期末复习重点

预防医学重点 一、名词解释 1、感染谱:指宿主感染病原体后,轻重程度不同的感染表现形式。 2、生物富集:污染物经生物体吸收后可在其体内蓄积,并通过食物链进一步富集,使得生物体内该污染物的含量明显高于环境中该物质的含量,并在生物体内逐级提高的这种现象称为生物富集。 3、病例对照研究:是选择患有和未患有某特定疾病的人群分别作为病例组和对照组,调查并比较两组人群过去是否暴露于某种或某些可疑因素及暴露的强度,通过比较各组之间暴露比例和水平的差异,判断暴露因素与研究的疾病有无关联或关联程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4、队列研究:是将人群按是否暴露于某可疑因素及其暴露程度分为不同的亚组,追踪各组的结局并比较其差异,从而判定暴露因素与结局之间有无关联及关联程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5、推荐的营养素摄入量(RNI):作为个体每日摄入该营养素的目标值,可以满足某一群体中绝大多数(97%-98%)个体需要的摄入水平。 6、适宜摄入量(AI):是通过观察或实验获得的健康人群某种营养素的摄入量。 7、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8、疫源地消毒:为了杀灭传染源排出的病原体,对现有或曾经有传染源存在的场所和物品进行的消毒,属防疫措施。 9、矽肺:矽肺是由于长期吸入高浓度游离二氧化硅的生产性粉尘而引起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疾病。 10、混杂偏倚:由于混杂因素的存在,且这些因素在病例组和对照组分布不均,则会掩盖或夸大了研究因素和疾病的真实联系。 11、相对危险度:是反映暴露与发病关联强度的指标,也叫危险比或率比,是暴露组发病率与非暴露组发病率的比值,简称RR。 12、短期波动:疾病在一集体或固定人群中,短时间内发病数突然增多的现象。短期波动的含义与爆发相近,只是区别在于爆发常用于少量人群,而短期波动常用于较大数量的人群。 13、盲法:在从事实验流行病学研究工作的过程中,由于受研究对象和研究者主观因素的影响,在设计、资料收集或分析阶段容易出现信息偏倚,为避免这种偏倚在设计时可采用盲法,使研究者或研究对象不明确干预措施的分配,研究结果更加真实、可靠。分为单盲、双盲、三盲。 1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15、患病率:又称患率,指某特定时间内某特定人群中患某病者所占的比例。 16、发病率:发病率表示一定时期内,某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17、职业病:职业病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职业人群在生产劳动等职业活动中由职业性有害因素直接引起的特定疾病统称为职业病,即医学上广义的职业病。凡由政府主管部门用法令的形式明文规定的职业病,称为法定职业病,即立法意义上的狭义职业病。 18、人工主动免疫:是将免疫原性物质接种人体,使人体自行产生特异性免疫。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初级--测试题及答案

《社会工作者综合能力》测试 1、关于社会工作的内涵,下列选项中理解错误的是() A、是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B、坚持“助人自助”的宗旨 C、是一种和志愿者活动相同的慈善活动 D、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 正确答案为、C 2、关于社会工作的功能,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服务于困难群体 B、促进社会和谐 C、营利 D、促进人与社会环境相适应 正确答案为、C 3、下列关于社会工作目标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具有服务对象和服务社会两个层面的目标 B、在服务对象层面上,社会工作的目标是提供物质帮助、给予心理支持和促进能力发展 C、在社会层面上,社会工作的目标是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进步 D、社会工作的目标分为服务机构的目标和社会服务的目标 正确答案为、D 4、关于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下列描述中错误的是() A、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群体 B、可以分为基本对象和扩大的对象 C、只是那些在物质方面遇到困难的个人 D、随着社会发展而扩大 正确答案为、C 5、下列关于社会工作者角色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社会工作者只扮演为服务对象提供服务的角色 B、社会工作者的基本角色牙要是服务提供者、支持者和倡导者 C、从间接服务的层面来看,其主要角色包括管理者、资源争取者、政策影响者和研究者 D、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包括提供直接服务的基本角色和间接服务的角色 正确答案为、A 多项选择 1、社会工作的特点主要有() A、是一种职业性助人活动 B、注重专业价值观 C、强调专业方法 D、营利性 E、多方协同 正确答案为、A,B,C,E 2、对整个社会而言,社会工作的功能主要有() A、维持社会秩序 B、促进社会和谐 C、推动社会革命 D、建立新的社会制度 E、促进社会公正 正确答案为、A,B,E 3、关于社会工作者,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A、是助人行动的主体 B、是接受一定的专业教育或培训,从事职业化社会服务的人 C、不只是一个个体概念,也是一个群体概念 D、只是指单个的社会工作者 E、他们的素质、能力和经验直接影响工作成效 正确答案为、A,B,C,E 4、社会工作者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其中主要包括() A、理论方面的知识 B、政策方面的知识 C、技术方面的知识 D、文化方面的知识 E、上述ABCD四个选项中不全是社会工作知识基础的构成部分

西北民族大学关于加强学生学风建设的意见

西北民族大学关于加强学生学风建设的意见(修订) 加强学风建设,树立优良的学风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优良的学风对学生具有较强的约束、激励、引导和凝聚作用,是优良校风的根本体现,也是培养和造就合格人才的重要保证。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优化育人环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结合学校实际,现就加强学风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高认识,不断增强抓好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感 学风,即求学、治学之风,是普通高等学校教师的治学态度和学生的学习、生活、纪律等多种综合风貌的集中体现,是高等学校办学思路、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环节。优良的学风,要求学生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正确的学习态度、勤奋刻苦的学习精神和独立思考、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加强学风建设,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贯彻以人为本办学思想的内在要求;是履行学校职能,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迫切需要;是构建和谐校园,激发学校创造活力的着力抓手;是实现学校发展目标,创造性完成教学、科研、人才培养任务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重要保证和紧迫要求。 近年来,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学风建设,把学风建设作为校风建设的中心环节,狠抓落实,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国家科教兴国战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以及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校办学质量的高低已成为学校今后改革与发展、实现既定办学目标的决定因素。而学风的好坏,已成为学校办学上质量、上层次、上水平的关键因素。新的发展形势和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对学风建设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在学风建设方面,无论是在思想认识层面和体制、机制、制度层面,还是教师的教风、学生的学风等都存在着需要加强和改进的地方:一是对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加强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还不到位,“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有待强化;二是部分教师教书育人的主导意识不强,部分管理和服务人员的育人意识有待强化,全员育人的氛围有待优化;三是部分学生专业成才和精神成才意识不强、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有待提高等;四是社会不良风气给学风建设带来负面影响的任务还比较艰巨。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全校师生员工对学风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学风建设在学校教育管理中的地位作用认识不足,重视不够。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全校上下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不断增强抓好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感。要将学风建设当作关系学校改革、发展、稳定的中心工作,当作事关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大事,齐心协力,花大力气,下苦功夫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健康生活预防癌症 期末答案

一、单选题 (共50.00分) 1. 癌症是世界上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下列关于癌症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从癌细胞发展到癌症需要很长的时间 B. 癌症就是绝症 C. 癌细胞可不受机体的控制迅速生长,形成肿块 D. 癌症就是恶性肿瘤 满分:2.00 分 得分:2.00分 你的答案: B 正确答案: B 教师评语: 暂无 2. 肿瘤发生率最高的是 A. 增生最活跃的组织 B. 增生不活跃的组织 C. 不增生的组织 D. 牙齿 E. 头发 满分:2.00 分 得分:2.00分 你的答案: A 正确答案: A 教师评语: 暂无 3. 同样的生活环境下,有人患癌症最可能的原因 A. 受到二次突变打击

因为体质弱 C. 不吃早点 D. 肥胖 E. 经常饮酒 满分:2.00分 得分:2.00分 你的答案: A 正确答案: A 教师评语: 暂无 4. 原位癌的概念是 A. 尚未发生转移的癌 B. 光镜下才能见到的微小癌 C. 无症状和体征的癌 D. 局限于上皮内的癌,未突破基底膜E. 早期浸润癌 满分:2.00分 得分:2.00分 你的答案: D 正确答案: D 教师评语: 暂无 5. 下列哪种不属于癌前病变或疾病A. 口腔或外阴粘膜白斑 B. 结肠、直肠腺瘤性息肉病 C. 慢性乙型肝炎

葡萄胎 E. 乳腺增生性纤维囊性变 满分:2.00 分 得分:2.00分 你的答案: D 正确答案: D 教师评语: 暂无 6. 某女,40岁,因阴道不规则流血就诊,病理诊断为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即CINⅢ级),以下解释正确是 A. 指非典型增生细胞累及子宫颈上皮层下1/3 B. 指非典型增生细胞累及子宫颈上皮层下1/3至2/3 C. 指非典型增生细胞超过子宫颈上皮层下2/3,或已累及上皮全层(即原位癌) D. 指癌细胞突破基底膜 E. 指宫颈癌已发生转移 满分:2.00 分 得分:2.00分 你的答案: C 正确答案: C 教师评语: 暂无 7. 某女,45岁,体检时做B超发现右侧卵巢有一个直径8厘米的包块,抽血检测肿瘤标志物,以下哪项明显升高,提示包块可能是卵巢癌 A. CA125 B. CA199 C. CEA D. PSA

《预防医学》试题库及答案

《预防医学》试题库及答案 第一部分基本理论 一、填空题(每空一分,共20分) 1.整体健康具有、、的特征。2.影响健康的四大因素是、、、。3.生物医学模式的三要素是、、。4.健康教育传播的基本要素有、、、、。5.预防工作可分为、、、、五个层次。 二、名词解释(每个2分,共10分) 1.医学模式 2.预防医学 3.secondary prevention 4.整体健康 5.健康促进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3分) ()1.新时期的卫生方针特别提出“动员全社会参与”。 ()2.健康教育包含健康促进。 ()3.疾病是一种生物学尺度,病患是一种行动尺度。 ()4.健康效应谱第二个谱级属于生理效应。 ()5.医学模式是医学观的一种高度的哲学概括。 ()6.一级预防亦称临床前期预防。 ()7.预防医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 ()8.生物医学模式过分强调了人类的自然属性和生物学属性。 ()9.无病就是健康。 ()10.社区预防及第四层次预防。 ()11.健康教育的传播过程中有四个基本要素。 ()12.对病程不可逆转的一些疾病要加强一级预防。 ()13.整体健康观强调人的多维属性。

四、选择题(1-10每题1分,11-16每题2分,共22分) 1.预防医学的对象() A.个体 B.病人 C.健康人 D.确定的群体 E.个体和确定的群体 2.预防医学是() A.独立于医学以外的学科 B.医学的基础学科 C.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 D.又综合又独立的学科 E.预防系列为主的学科 3.生态健康模式是() A.环境-健康 B.环境-人群 C.环境-生物 D.环境-人群-健康 E.环境-生物-健康 4.预防医学经历了() A.个体医学—群体—预防医学的阶段 B.个体—群体—生态大众健康的阶段 C.个体—群体—社区医学阶段 D.群体—大卫生—社会医学阶段 E.个体—群体—社会医学阶段 5.在疾病三级预防中,健康促进的重点在() A.第一级预防甚至更早阶段 B.第二级预防 C.第三级预防 D.第二和第三级预防 E.第一和第二级预防 6.以下哪一项不是预防医学有别于临床医学的特点() A.具有临床医学更大的人群健康效益 B.预防医学更具有积极的人群健康效益 C.预防医学研究重点为环境的特点 D.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和群体 E.研究方法上注重微观和宏观结合 7.第一次卫生革命的主要任务是预防() A.传染病 B.急性病 C.常见病 D.慢性病 E.血吸虫病

农村社会工作期末考试题

农村社会工作定义:就是专业社会工作者和实际社会工作者(政府或准政府农村社会工作者)合作,以村庄为基础,持守社会公正,社会关怀和真诚小女人的伦理情怀,以重建政府与农民信任关系和农民的自信心、自尊和权利意识为根本宗旨,通过与村民的同行、广泛参与和增能,倡导政府的社会政策改变或使政策更符合农民的真实需求,减少社会冲突,维护农村社会稳定;通过费正规教育和医疗保健等项目的推行,以使村民获得与其生活相关的知识,提高他们应对社会变迁的能力;通过对村民提供个人、家庭、小组等直接支持服务,改善他们的人际关系沟通能力,以适应社区重建的需要,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目标。 特征:一、以特定的农村社区为基础:一项制度功能的发挥,必须以系统为基础,与系统形成良好有效的沟通,农村社会工作的有效介入与功能发挥,必须以农村社区为基础,依据农村社区的历史环境、文化传统、社区结构等,掌握你们的思维及行动方式,在此基础上与社会工作的抓也理念结合,发展出一套因地制宜的方法与技术,这是其首要特征。二、服务对象的特殊性:与市民相比,你们自身的特殊性是想而易见的。发展上的不平衡性,致使农村由传统向现代迈进的过程中,传统的社会文化因素对农民的影响很大。三、方法的系统整合性:由于农村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农村社区的差异性,在开展具体实务工作时,不是简单的将个案、小组、社区工作方法移植到农村社会中,而要注意各种方法的整合。四、发展的不平衡性:在中国农村现代化进程中,存在着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城乡差别等,决定了农村社会工作发展的不平衡性。从文化多元主义的角度而言,指不同地区的文化传统差异。另外,还指不同地区的国家---社会关系及干群关系差异性很大。 功能:一、解决社会问题,恢复农村社会功能:通过农村社会工作,对已经产生的社会问题进行事后补救,消除问题产生的个人及社会环境因素,恢复其社会功能。二、配置社会资源,协调农村社会关系:包括配置农村社会工作本身的资源;调节社会资源的分配,使之得到充分的利用。三、预防农村社会问题的发生。农村社会工作者一是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出预警,提高农民应对现实问题的能力。二是强化社会支持网络建设,健全社会福利制度。四、促进农民潜能的提升。农村社会工作者相信农民的潜能,致力于通过提升他们的能力,使农民摆脱困境。五、促进农村社会的动态稳定。农村社会工作者在化解社会矛盾中,常常扮演调和及疏导者的角色

《预防医学》试题库及答案(包括全部章节)

《预防医学》试题库及答案(包括全书六个章节) 第一部分基本理论 一、填空题 1.整体健康具有多维性、连续性、健康描述的功能性的特征。2.影响健康的四大因素是环境因素、生物因素、行为和生活方式、卫生服务。 3.生物医学模式的三要素是病因、宿主、环境。 4.健康教育传播的基本要素有传播者、信息、传播途径、受传播者、传播效果。 5.预防工作可分为个人、家庭、社区、国家、国际五个层次。三、判断题 (√)1.新时期的卫生方针特别提出“动员全社会参与”。 (×)2.健康教育包含健康促进。 (×)3.疾病是一种生物学尺度,病患是一种行动尺度。 (√)4.健康效应谱第二个谱级属于生理效应。 (√)5.医学模式是医学观的一种高度的哲学概括。 (×)6.一级预防亦称临床前期预防。 (√)7.预防医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 (√)8.生物医学模式过分强调了人类的自然属性和生物学属性。(×)9.无病就是健康。 (×)10.社区预防及第四层次预防。 (×)11.健康教育的传播过程中有四个基本要素。 (√)12.对病程不可逆转的一些疾病要加强一级预防。 (×)13.整体健康观强调人的多维属性。 四、选择题 1.预防医学的对象:D.确定的群体 2.预防医学是:C.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 3.生态健康模式是(E) E.环境-生物-健康 4.预防医学经历了(C ) C.个体—群体—社区医学阶段 5.在疾病三级预防中,健康促进的重点在(A ) A.第一级预防甚至更早阶段 6.以下哪一项不是预防医学有别于临床医学的特点(A )A.具有临床医学更大的人群健康效益 7.第一次卫生革命的主要任务是预防(A ) A.传染病 8.个体的免疫接种(A ) A.仅起到保护个体的作用 9.以下各项中不适合采取第一级预防的是( C ) C.病因不明,难以觉察预料的疾病 10.健康促进的核心策略是(C ) C.强化社区行动 11.以下哪些属于公共卫生措施(ABCD ) A.预防性卫生服务 B.疾病的预防和控制 C.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 D.社区建设 12.生物医学模式的特点(ABCE) A.承认人的生物属性 B.承认其社会属性 C.重视机体的生理活动 E.致力于寻找疾病的生理病理变化 13.现代医学模式的特点是(ACE) A.强调了人类疾病与生物因素的关系 C.提示医生诊疗模式的需调整 E.预防为主方针能得到更好的贯彻 14.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为(BCDE) B.社会经济、教育、文化等 C.各种有害健康的行为 D.卫生服务 E.生物遗传 15.我国新时期工作方针是(ABCDE) A.预防为主 B.中西医并重 C.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 D.大力发展城市医院 E.加强农村工作 16.公共卫生的使命包括(ABCE ) A.预防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B.正确处理疑难病症 C.促进和鼓励健康行为 D.保证卫生服务的有效性和可及性 E.对灾难做出应急反应,并帮助社会从灾难中恢复 二、名词解释 1.医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阶段,人们对于生命过程、健康和疾病的特点和本质的认识及概括,使人们观察、分析和处理医学问题的基本思想和主要方法。 2.预防医学:预防医学是研究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疾病的分布规律,以及制定防治疾病、提高生命质量、延长寿命的对策和措施的一门学科。 3.secondary prevention:二级预防,是临床前期预防,即在 疾病的临床前期及时采取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三早〞预防措施。 4.整体健康: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而且是一种躯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 5.健康促进:是指通过各种社会保健措施,增强人们控制影响健康的因素,改善自身健康的能力的过程。 五、简答题 1.试述三级预防的应用原则。 答:一般对疾病采用一级预防有效果的就用一级预防;一级预防效果不明显的,可采用二级预防或三级预防。如对预防某些传染病,预防接种是一级预防的主要策略和措施。对确定其他疾病在三级预防中应以哪一级为重点,一般可依据两点: 病因:病因明确且是人为所致的,只要主动地采取一级或二级预防措施,就可以较容易地控制这一类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对某些病因不清楚的恶性肿瘤防治,则采用二级和三级预防,特别是以二级预防为重点;也有一些疾病无发病预兆,则只有采用三级预防方法。 疾病的可逆性:对病程可逆的疾病,如大多数常见疾病,以一级和二级预防为主;对病程不可逆转的一些疾病,如矽肺,更要加强一级预防。 2.健康教育的基本要素。 答:传播者:传播者的声誉在传播过程中构成特殊的心理定势。传播者要对所传播的信息进行选择、取舍、加工制作,将科学知识转化为易于理解的信息,以提高传播效果。 信息:健康教育在传播疾病预防信息时,从传播心理分析,受传播者一般对危害性信息比对保健知识更感兴趣。但是,一般在宣传中对正反论证要合理安排。 传播途径:传播的途径可分为个体传播、团体传播和大众传播三大类。 受传播者:择或接受某一信息是受心理因素支配的,针对受传播者中共同的心理因素,选择传播内容更易为受传播者接受。 传播效果:传播效果可分为以下四个层次:健康信息知晓;健康信念认同;健康态度转变;健康行为采纳。 3.我国新时期的卫生方针。 答:以农村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并重;依靠科技与进步;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4.试述预防医学的特点及与临床医学的区别。 答:(1)工作贯穿于疾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但侧重于疾病的预防和健康促进。(2)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和群体病人和健康人,但侧重于健康人群。 (3)研究重点为人群健康与环境的关系,注意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研究方法。(4)卫生部门起骨干作用,更需要全社会参与和多个部门协调工作。 第二部分环境与健康 一、填空题 1.大气的自净作用有扩散作用、沉降作用、氧化作用、中和作用、植物的吸收作用。 2.天然水资源可以分为降水、地面水、地下水三大类。 3.影响氯化消毒效果的因素有加氯量和接触时间、水的ph值、水温、水的混浊度、水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4.土壤污染的主要来源有生活污染、工业和交通污染、农业污染。 5.目前人们十分关心注的的全球性环境问题有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 6.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基本特征有广泛性、多样性、复杂性、长期性。 三、选择题(每题1分,共21分) 1.除(C)外,是人类生活环境中的四大要素 A.空气 B.水 C.森林 D.土壤 E.食物 2.化学污染物在人体内的蓄积是产生那种类型毒作用的前提(A)A.慢性中毒 3.环境因素的联合作用最常见的是(A )A.相加作用 4.光化学烟雾事件的主要污染物是(D)D.臭氧和氧酰基硝酸酯5.飘尘的直径在(C )C. 5微米以下 6.大气污染物的自净作用的方式不包括(C )C.转移 7.SO2的主要作用部位(B)B.上呼吸道

中级社会工作者考试综合能力真题及答案

2010中级社会工作者考试综合能力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60题,每题l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西方社会工作是在慈善救助活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慈善组织会社和睦邻组织运动的发展为社会工作的产生创造了条件。社会工作职业化进程开始的重要标志是( )。 A.友善访问员的出现 B.社区睦邻员的出现 C.受薪社会服务者的出现 D.志愿服务者的出现 2.社会工作是随着工业化、现代化、社会问题的日益复杂化和社会进步而不断发展的。下列属于社会工作早期服务对象的是( )。 A.无家可归的流浪乞讨人员 B.患职业病的员工 C.极度贫困的农村社区 D.遭受工业污染的社区 3.某地遭遇洪水袭击,很多房屋被冲毁。有关部门决定将部分无家可归的受灾群众暂时安排到其他地区生活。社会工作者发现这些群众不习惯新居住地生活,也听不懂当地的方言。这说明在开展服务时应着重考虑( )。 A.为服务对象提供生活照顾 B.为服务对象争取更多资源 C.做好服务对象的思想工作 D.评估服务对象需要 4.老王失业在家,家庭生活陷入困境。由于长期找不到工作,妻子和儿子对他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老王感到无脸见人,待在家里不愿出门,和妻子、儿子也时常发生冲突。社会工作者小李在家庭走访时,发现老王为人踏实,身体状况良好,对家庭也很有责任心。小李与辖区内的一个超市主管多次联系并争取,为老王安排了一份临时工作。在上述过程中,社会工作者的角色是( )。 A.行政管理者 B.资源争取者

C.服务研究者 D.政策影响者 5.下列关于社会工作价值观说法正确的是( )。 A.社会工作者应将资源投放给有潜能的人 B.社会工作者的目标是让人们适应社会,而不是改变社会 C.社会工作者应用统一的标准同等对待不同的群体 D.个人应发挥潜能以实现社会功能,从而完成自我实现 6.助人自助是社会工作的重要目标。助人自助的含义是( )。 A.社会工作者在协助服务对象的同时也帮助自己 B.社会工作者协助服务对象解决问题,促进自立 C.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互相帮助共同成长 D.服务对象也有潜能反过来帮助社会工作者 7.社会工作者陈某在采用精神分析技术为服务对象提供心理治疗的过程中,突然发现服务对象是自己儿子所在单位的主管。面对这种情况,陈某应该( )。 A.利用此机会接近服务对象,建立起信任的工作关系 B.终止提供服务 C.征得服务对象同意后,将其转介给其他同事 D.与儿子核实服务对象的相关信息 8.金融危机导致经济下滑,出口贸易下降,许多工厂倒闭。失业民工纷纷回到家乡谋生。负责农村社会工作的周某,把募捐来的有限物品分发给生活难以维持的民工。村子里原来的贫困户对此不满,觉得回乡的民工获得了优先服务的机会。周某便召开大会,向所有村民解释。上述过程中周某体现了社会工作伦理中的( )原则。 A.公义与正义 B.差别平等 C.改善生活质量 D.真诚开放

西北民族大学学生违纪处理办法

Nnnnnnnnnnnnnnnnn in iiNn 西北民族大学学生违纪处理办法 民大发〔2013〕125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 树立良好的校风、学风,保障学校和学生的合法权益,促进 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 学生管理规定》、《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学位论文 作假行为处理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具有西北民族大学学籍的全日制 本科生和研究生,其他各类学生可参照执行。 第三条学校对违纪学生进行纪律处分应遵循严格管理 与以人为本相统一、违纪情节与处分等级相适应、教育与惩 戒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做到程序正当、证据充足、依据明确、 定性准确、处分恰当。 第四条学校对违纪学生实施纪律处分时,应保障学生 的合法权利,为学生维护自身的权益提供有效的申诉途径。 学生对于学校给予的纪律处分,享有知情权、申辩权、申诉 权。对纪律处分有异议的,可按照有关规定向学校或上级教 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

第二章处分的种类与适用 第五条学校对违纪学生应根据情节轻重和认错态度,给予批评教育或纪律处分。纪律处分的种类分为:(一)警告; (二)严重警告; (三)记过; (四)留校察看; (五)开除学籍。 留校察看以一年为期。学生在毕业前最后一学年不给予留校察看处分,可视其情节轻重给予记过或开除学籍处分。 在留校察看期间,有明显进步表现者,可按期解除察看;有突出表现者,可提前解除察看;在察看期间经教育不改或有新的违纪行为的,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第六条学生因心理疾病(精神病),经权威机构鉴定完全丧失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能力而违纪的,劝其退学;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能力而违纪的,可以减轻处分,劝其退学或休学治疗。 第七条学生违纪行为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从轻处分:(一)违纪情节及后果较轻微的; (二)主动承认错误并及时改正的; (三)主动采取措施,有效避免或挽回损失的; (四)受他人胁迫或诱骗而违纪的;

2019年全科医学概论期末考试试卷.doc

2019 年全科医学概论期末考试 所有答案请作答到“答题卡” ,否则无效! 一、选择题(单选, 1 分 / 题,共计30 分) 1.下列哪项是目前常用的心理咨询方法和技巧( ) A.强调病人自己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B.不用药物治疗 C. 社会支持治疗 D.倾听、解释,支持,心理和药物治疗并用2.以下哪项是综合性医院医学心理咨询应注意转诊或住院治疗的( ) A.学习障碍 B.性心理障碍 C.精神分裂症急性期 D.抑郁性障碍 3.以下哪项不属于医学心理咨询应遵循的原则( ) ... A.耐心倾听 B.严守秘密 C.解决问题 D.先入为主 4.下列哪项不是第一次会谈中要涉及的结构和内容( ) .. A.消除戒心 B.进入正题 C.探索问题 D.评估效果 5.社区预防坚持以人为本,以下列哪项为中心( ) A. 疾病 B.医生 C.病人 D.健康 6.社区干预试验研究对象的基本范围是( ) A. 社区中个体 B.社区中患者 C.社区人群 D.社区老年人 7.一种新疗法可延长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存活期,但不能治愈该病,此时将出现下哪种情况 ( ) A.发病率将上升 B .患病率将上升 C .发病率将下降 D .患病率将下降 8.全科医疗的基本特征不包括下列哪项 ( ) A 、为社区居民提供连续性服务 B 、提供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 C 、提供以社区为基础的服务 D 、提供以家庭病床为主的基层医疗服务9.全科医学的基本原则不包括下列哪项 ( ) A 以门诊为主体的照顾 B 为个体提供从生到死的全过程照顾 C 为服务对象协调各种医疗资源 D 提供以急诊室和家庭病床为主的服务10.以下何种属性不是全科医疗与专科医疗的区别 ( ) A 对服务对象责任的持续性与间断性 B 处理疾病的轻重、常见与少见 C 对服务对象的责任心 D 是否使用高新昂贵的医疗技术 11.全科医生的工作方式不包括下列哪项 ( ) A. 以人为中心提供照顾 B. 以家庭为单位提供照顾 C.提供机会性预防服务 D. 主要提供急诊和住院服务 12.高科技引入临床后误诊率没有下降反而升高,原因是( ) A. 外语不过关 B.基本功削弱 C.理化知识少 D.不会仪器操作 13. 为了确证或排除某个诊断而选择诊断试验检查项目时,不必考虑( ) A. 方法是否最新 B.可靠性、真实性 C.安全性 D.成本 14.全科医生的诊疗模式是 ( ) A. 以疾病为中心 B. 以家庭为中心 C. 以社区为中心 D. 以病人为中心15.通常来讲,以下哪类家庭的关系最复杂( ) A.核心家庭 B .单亲家庭 C .主干家庭 D .联合家庭 16.一般而言,哪类家庭对儿童成长最不利( ) A.核心家庭 B .单亲家庭 C .主干家庭 D .联合家庭 17.某家庭历来都由男性掌握家政大权,这个家庭属于下列哪种权力结构A.工具权威型B.感情权威型C.分享权威型D.传统权18. 决定家庭成员的就医、遵医行为和生活方式形成等的是下列哪项( ) A.家庭评估B.家庭照顾C.家庭功能 D .家庭健康观19.下列哪项不是家庭的基本功能( ) A.抚养或赡养功能 B .满足情感需要 C .社会化 D .预防疾病20.家庭对健康与疾病的影响不包括下列哪项( ) A.疾病遗传方面 B .儿童发育方面 C .血液类型方面 D .疾病传21.有调查显示,父亲吸烟的家庭其孩子吸烟的比例高于父亲不吸烟的家庭,这影响 ( ) A.遗传方面 B .疾病传播方面 C .成人发病与死亡方面 D .生活 22.不属于家庭生活周期发展阶段的是 ( ) A. 新婚期 B.学龄期 C.恋爱期 D.退休期 23.以下哪项不是青少年期的特点( ) A.第二性征明显 B .身高、体重快速增加 C.开始追求独立、自我认同 D .因上学与父母分离而产生焦虑 24.家人对家庭成员的关怀及关爱,属于( ) A.经济支持B.维护支持C.医疗支持D.精神的支持25.慢性病或行为受限的病人提供定期持续性的家访是属于下列哪项家访A.评估性家访 B .随机性家访 C .照顾性家访 D .急诊性家访26.实施 COPC的核心是下列哪项( ) A.社区诊断 B .社区参与 C .制订 COPC计划 D .权利增长27.社区资源是指( ) A.组织机构资源B.人力资源C.物质资源D.以上都是28.关于筛检,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 A.早期发现病人 B .及时发现高危人群C.对象是患病人群D.可为研29.以下哪项不是全科医疗服务关注的健康结局指标( ) A. 医疗花费 B.死亡率 C.复发率 D.遵医嘱情况30.以问题为导向的诊疗模式中,下列哪项不是所指的主要问题( ) A. 病人所患的疾病 B.病人的就业问题 C.病人的主诉与症状D 二、名词解释( 5 分/ 题,共计30 分) 1.全科医学 2. 全科医生 3. 全科医学使命 4. 健康问题 5. 四项任务 6. 社区: 三、问答题( 20 分 / 题,共计40 分) 1.简述社区常见健康问题的诊断策略: 2.简述医疗事故的特征和分级:

预防医学考试重点完整最新版

预 防 医 学 医学统计学 第一章医学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 1医学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 3选1 变异:由众多的、偶然的、次要的因素造成的个体之间的差异称为变异。 总体:总体(population)指特定研究对象中所有观察单位的测量值。可分为有限总体和无限总 体。总体中的所有单位都能够标识者为有限总体,反之为无限总体。 样本:从总体中随机抽取部分观察单位,其测量结果的集合称为样本(sample)。样本应具有代 表性。所谓有代表性的样本,是指用随机抽样方法获得的样本。 样本特性代表性随机性可靠性可比性 3选1 小概率事件:我们把概率很接近于0(即在大量中出现的频率非常低)的事件称为小概率事件。 P值:结果的统计学意义是结果真实程度(能够代表总体)的一种估计方法。p值是将观察结果认为有效即具有总体代表性的犯错概率。一般结果≤0.05被认为是有统计学意义。 小概率原理:一个事件如果发生的概率很小的话,那么可认为它在一次实验中是不会发生的,数学上称之小概率原理。统计学中,一般认为等于或小于0.05或0.01的概率为小概率。

资料的类型(3选1) (1)计量资料:对每个观察单位用定量的方法测定某项指标量的大小,所得的资料称为 计量资料(measurement data)。计量资料亦称定量资料、测量资料。.其变量值是定量的,表 现为数值大小,一般有度量衡单位。如某一患者的身高(cm)、体重(kg)、红细胞计数(1012/L)、 脉搏(次/分)、血压(KPa)等。 (2)计数资料:将观察单位按某种属性或类别分组,所得的观察单位数称为计数资料 (count data)。计数资料亦称定性资料或分类资料。其观察值是定性的,表现为互不相容的 类别或属性。如调查某地某时的男、女性人口数;治疗一批患者,其治疗效果为有效、无效 的人数;调查一批少数民族居民的A、B、AB、O 四种血型的人数等。 (3)等级资料:将观察单位按测量结果的某种属性的不同程度分组,所得各组的观察 单位数,称为等级资料(ordinal data)。等级资料又称有序变量。如患者的治疗结果可分为治 愈、好转、有效、无效或死亡,各种结果既是分类结果,又有顺序和等级差别,但这种差别 却不能准确测量;一批肾病患者尿蛋白含量的测定结果分为+、++、+++等。 等级资料与计数资料不同:属性分组有程度差别,各组按大小顺序排列。 等级资料与计量资料不同:每个观察单位未确切定量,故亦称为半计量资料。 3选1 抽样误差(sampling error )是指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的差别。在总体确定的情 况下,总体参数是固定的常数,统计量是在总体参数附近波动的随机变量。 系统误差:由于测量仪器结构本身的问题、刻度不准确或测量环境改变等原因,在多次测量时所产生的,总是偏大或总是偏小的误差,称为系统误差。它带有规律性,经过校正和处理,通常可以减少或消除。 随机测量误差:在收集原始资料时,仪器由于各种偶然因素造成同一对象多次测定的结果不一致。 统计的步骤(考填空题,四个空) 医学统计工作的内容 1.实验设计:设计内容包括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全过程总的设想和安排。设计是整个研 究中最关键的一环,是今后工作应遵循的依据。 2.收集资料:应采取措施使能取得准确可靠的原始数据。 3.整理资料:简化数据,使其系统化、条理化,便于进一步分析计算。 4.分析资料:计算有关指标,反映事物的综合特征,阐明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分 析资料包括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 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考填空题,三个空) 随机化原则、对照的原则(对照的类型,对照的设置)、重复的原则。 对照的类型空白对照实验对照标准对照 自身对照相互对照历史对照安慰剂对照 2选1 参数:参数(paramater)是指总体的统计指标,如总体均数、总体率等。总体参数 是固定的常数。多数情况下,总体参数是不易知道的,但可通过随机抽样抽取有代表性的样 本,用算得的样本统计量估计未知的总体参数。 统计量:统计量(statistic)是指样本的统计指标,如样本均数、样本率等。样本 统计量可用来估计总体参数。总体参数是固定的常数,统计量是在总体参数附近波动的随机 变量。 完全随机设计常用的几种实验设计方法:配对设计和完全随机设计(名解2选1) 完全随机设计:完全随机设计仅涉及一个处理因素(但可为多水平),故又称单因素(one-way)设计。它是将受试对象按随机化的方法分配到各个处理组中,观察实验效应,临床试验中的随机对照试验也属于此类设计。 配对设计:是将受试对象按一定条件配成对子,再随机分配每对中的两个受试对象到不同处理组。配对的因素是影响实验效应的主要非处理凶素。 第二章集中趋势的统计描述 频数表的制作步骤以及频数分布表的用途(问答题) 频数分布表的编制步骤: 例:某市1982年50名7岁男童的身高(cm)资料如下,试编制频数表。 114.4117.2122.7124.0114.0110.8118.2116.7118.9118.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