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物工程毕业设计

生物工程毕业设计

生物工程毕业设计
生物工程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

设计题目:年产300吨L-缬氨酸工厂工艺设计

Absdract

The design is mainly carried 300 tons of L-valine plant design.

After the status of domestic production of L-valine were analyzed, intends to invest

L-valine production plant in Yichang Three Gorges Economic Area. First Production L-valine optimized design, using materials batch fermentation methods added to improve the yield of L-valine, and then based on the yield and production process developed by the workshop and material balance the main production equipment selection. Made a preliminary design.

The whole design fully consider the current economic situation and future development needs, select the device starting from the energy point of view. Production processes to maximize the mechanization and automation levels, while seeking advanced technology, reliable quality, reasonable layout, specification.

Keywords: L-valine Brevibacterium flavum material balance heat balance equipment design and selection

摘要

本设计主要是进行年产300吨L-缬氨酸工厂设计。

在对L-缬氨酸国内外生产现状作了分析后,拟在宜昌市三峡经济区投资L-缬氨酸生产工厂。首先对L-缬氨酸的生产工艺作了优化设计,采用辅料分批添加发酵的方法,提高L-缬氨酸的产量,然后依据拟定的产量与工艺流程对生产车间进行了物料衡算与主要生产设备的选型。作了一个初步的设计方案。

整个设计充分考虑了目前的经济状况和今后发展的需要,从节能的角度出发选择设备。生产流程尽量提高机械化、自动化水平,同时力求技术上先进,质量上可靠,布局上合理、规范。

关键词:L-缬氨酸黄色短杆菌物料衡算热量衡算设备设计和选型

目录

1 前言 ................................................................................................................. - 1 -

1.1 L-缬氨酸的性质 .................................................................................... - 1 -

1.2 立题的背景与意义 .............................................................................. - 1 -

1.3设计拟定的工作内容 ........................................................................... - 2 -

1.4厂址的选择 ........................................................................................... - 2 -

1.5 产品方案 .............................................................................................. - 2 -

1.6 班产量的确定 ...................................................................................... - 2 -

2 工艺流程及论证 ............................................................................................. -

3 -

2.1 L-缬氨酸的生产方法 ............................................................................ - 3 -

2.2发酵菌种与培养基原料 ....................................................................... - 3 -

2.2.1 发酵菌种与发酵周期 ............................................................... - 3 -

2.2.2 种子培养和发酵培养基 ........................................................... - 3 -

2.3 工艺流程 .............................................................................................. - 4 -

2.4 工艺流程论证 ...................................................................................... - 5 -

2.4.1 发酵的控制 ............................................................................... - 5 -

2.4.2 提取工艺 ................................................................................... - 6 -

2.4.3整个提取过程收率 .................................................................... - 7 -

3 发酵车间物料衡算 ......................................................................................... - 7 -

3.1 L-缬氨酸发酵工艺技术指标 ........................................................... - 7 -

3.2 发酵车间物料衡算 .............................................................................. - 8 -

4 发酵车间设备选型.........................................................................................- 3 -

4.1 发酵罐的选型 ...................................................................................... - 9 -

4.2 发酵罐个数的确定 .............................................................................. - 9 -

4.3主要尺寸的计算 ................................................................................. - 10 -

4.3.1罐径与罐体高度 ...................................................................... - 10 -

4.3.2搅拌器的设计 .......................................................................... - 11 -

4.3.3搅拌功率的计算 ...................................................................... - 12 -

4.3.4冷却装置设计 .......................................................................... - 13 -

4.3.5接管设计 .................................................................................. - 16 -

4.3.6设备材料的选择 ...................................................................... - 17 -

4.4 种子罐的选型与设计 ........................................................................ - 19 -

4.4.1二级种子罐容积和数量的确定 .............................................. - 19 -

4.4.2主要尺寸的确定 ...................................................................... - 20 -

4.5 空气分过滤器 .................................................................................... - 23 -

4.5.1 种子罐分过滤器 ..................................................................... - 23 -

4.5.2发酵罐分过滤器 ...................................................................... - 24 -

4.6发酵车间设备一览表 ......................................................................... - 24 -

5 发酵车间热量衡算 ....................................................................................... - 25 -

5.1培养基灭菌升温阶段 ......................................................................... - 25 -

5.2培养基灭菌保温阶段蒸汽量 ............................................................. - 26 -

5.3减压浓缩蒸汽用量 ............................................................................. - 26 -

6 发酵的水平衡计算 ..................................................................................... - 26 -

6.1培养基用水 ......................................................................................... - 26 -

6.2发酵罐培养基灭菌后的冷却用水估算 ............................................. - 27 -

6.3 发酵罐冷却用水 ................................................................................ - 27 -

6.4发酵罐清洗用水 ................................................................................. - 28 -

6.5生产总用水量: ................................................................................. - 28 -

7 提取、精制车间物料衡算.....................................- 26 -

7.1提取工艺流程图 ................................................................................. - 28 -

7.2工艺流程基本要求 ............................................................................. - 28 -

7.2.1 发酵液的预处理 ..................................................................... - 28 -

7.2.2 树脂的预处理 ......................................................................... - 28 -

7.2.3 阳离子树脂交换分离提取过程 ............................................. - 29 -

7.2.4 洗脱 ......................................................................................... - 29 -

7.2.5结晶过程 .................................................................................. - 29 -

7.3 工艺分离与物料衡算 ........................................................................ - 29 -

7.3.1 物料衡算 ............................................................................... - 30 -

7.3.2离子交换罐 .............................................................................. - 30 -

7.3.3浓缩罐 ...................................................................................... - 30 -

7.3.4离心机 ...................................................................................... - 30 -

7.4热量衡算 ............................................................................................. - 30 -

7 .4.1浓缩罐 ..................................................................................... - 31 -

7.4.2冷却器的冷却水用量 .............................................................. - 31 - 8提取车间主要设备的计算 ......................................................................... - 32 -

8.1离子交换罐设计 ................................................................................. - 32 -

8.2浓缩罐设计 ......................................................................................... - 32 -

8.3冷却器 ................................................................................................. - 32 -

8.4离心机 ................................................................................................. - 33 -

8.5储罐 .................................................................................................... - 33 -

8.5.1高位槽 ...................................................................................... - 33 -

8.5.2废液储罐 .................................................................................. - 34 -

9 全厂与车间布置设计 ................................................................................... - 35 -

9.1全厂平面布置设计 ............................................................................. - 35 -

9.2 生产车间(发酵、提取车间)平面布置 ........................................ - 35 -

1 前言

1.1 L-缬氨酸的性质

缬氨酸分子式:

缬氨酸(英文名:Valine)为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在水中溶解,在乙醇中几乎不溶。是一种营养增补剂,是必需氨基酸之一。无色至白色片状晶体或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微甜而后苦。本品在水中溶解,在乙醇中几乎不溶。比旋度取本品,精密称定,加6mol/L盐酸溶液溶解并释稀成每1ml 中含80mg的溶液,依法测定(附录Ⅵ E),比旋度为+26.5°至+29.0°。

1.2 立题的背景与意义

鉴于国内外对此产品需求量增大,市场供应也相当紧张,且价格不断上扬。因此,开发缬氨酸,市场前景好,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更为显著。本设计即是针对我国缬氨酸发展现状,对缬氨酸的生产进行了更为优化的设计,设计了年产300吨缬氨酸的生产工厂,在工艺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物料衡算、设备选型,提取工艺并对生产工厂进行了合理的布局。同时,设计过程中,也注意环境保护,及时有效的处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三废问题。

1.3设计拟定的工作内容

本设计拟定的工作内容包括工厂设计的基本内容,解决工厂设计所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如厂址的选择,产品方案,生产工艺的论证,车间平面设计,全厂平面设计,物料与能量的衡算等,此外还包括设备选型,公用系统,三废处理等。

1.4厂址的选择

宜昌市高新技术开发区符合L-缬氨酸工厂的建厂要求,所以本设计的工厂建立在宜昌市高新技术开发区。设计占10000平方米。

1.5 产品方案

到目前为止,国家在氨基酸生产行业还缺失行业标准,这也是制约我国氨基酸健康发展的一大因素。本设计的产品方案参照国外标准、日本氨基酸生产企业味之素的企业标准和中国药典里的标准。对于药用L-缬氨酸中国药典里的标准是性状: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成品中L-缬氨酸的含量≥98.5%,透光率≥98%,pH5.5—7.0,比旋光率(20℃)+26.9o-27.9o,蛋白质检测:取1克样品溶解于10ml水当中,加20%三氯醋酸溶液5滴,不得生成沉淀。本设计按药典的标准生产药用级的L-缬氨酸。

1.6 班产量的确定

依据:年产300吨L-缬氨酸

按年生产天数300天算,则日生产量为300/300=1吨/天。实行三班制,班产量为1/3=0.33吨/班,见下表1-1

表1-1产品方案及班产量

产品名称年产量/吨日产量/吨班产量/吨 L-缬氨酸300 1 0.33

2 工艺流程及论证 2.1 L-缬氨酸的生产方法

缬氨酸制备:由于缬氨酸具有旋光性,而生物所能利用的只有左旋(L )型,恰好微生物发酵法所得的全部为L 型,因此利用微生物发酵法生产缬氨酸是最重要的方法。微生物发酵法的原理是发酵法是借助微生物具有合成自身所需氨基酸的能力,通过对菌株的诱变等处理,选育出各种营养缺陷型及氨基酸结构类似代谢调节中的反馈抑制与阻遏,达到过量合成L-氨基酸的目,工艺过程简单,产量高,是目前国际是生产L-缬氨酸的主要方法。

2.2发酵菌种与培养基原料

2.2.1 发酵菌种与发酵周期

本设计以黄色短杆菌为发酵菌种,其发酵周期为80小时,加上发酵罐清洗、灭菌、进出物料等辅助操作时间,生产周期按96小时计,也就是四天为一个生产周期。

2.2.2 种子培养和发酵培养基

种子培养和发酵培养基以葡萄糖为主要碳源。 一、二级种子培养基(g/L):

葡萄糖30.0,辅料:玉米浆(CSL )20.0、424)(SO NH 5.0、

尿素1.0、42PO KH 0.5、O H HPO K 2423? 1.5、O H MgSO 247?0.4、维生素H25L ug /、pH5.5~7.0。

发酵培养基(g/L):

葡萄糖125.0,辅料:玉米浆(CSL )10.0、尿素1.0、42PO KH 1.5、

424)(SO NH 30.0、O H HPO K 2423?0.5、维生素H50L ug /、维生素B 1?HCl1mg 、pH7.0~7.2。

2.3 工艺流程

菌种

斜面培养

斜面扩大培养

一级种子罐扩大培养

原料

预处理

双酶法糖化

辅料

淀粉水解糖

灭菌

发酵

空气

空气压缩机

冷却

气液分离

过滤除菌

陶滤

发酵清液

强酸性阳离子

高流分

驱氨2mol/L氨水洗脱

上清液

活性炭脱色

超滤(截留分子量6000)强碱性阴离子

纯化液

离心

二级种子罐扩大培养

板框过滤浓菌浆

絮凝剂

湿菌块

干燥

饲料

降膜预浓缩

单效减压浓缩

结晶锅冷却结晶

干燥

成品L-缬氨酸母液

2.4 工艺流程论证

本设计的产品的标准为成品含量≥98.5%,透光率≥98.0%,对下游的提取过程要求较高,具体过程如下:

2.4.1 发酵的控制

将斜面培养的菌种接种到摇瓶当中,在30℃,120r/min的条件下培养18个小时,然后接入一级和二级种子罐,在30℃,pH5.5~7.0,供氧的条件下,培养7~10个小时,使活菌浓度达到1.08~1.09×108个/ml,以满足发酵用菌。种子扩大培养的培养基与发酵培养基基本相同,以缩短种子对新环境的适应时间,减少延滞期时间,缩短发酵周期。

发酵的控制:L-缬氨酸的发酵条件的控制包括温度、pH、菌龄及接种量、通风及搅拌、氧的传递、泡沫等。用发酵条件来控制发酵过程中各种生化反应的方向和速度,以达到高产的目的。

黄色短杆菌适合的生长温度在30~35℃,但菌体生长与产酸时的主要酶不同,因酶的活力所温度影响,所以最佳生长温度与最佳产酸温度有差别,在发酵前期温度控制在30℃,以利于菌体的生产,后期控制在32℃,利于

L-缬氨酸的产生积累。

pH也是影响酶的主要因素之一,黄色短杆菌的生长pH在7.0,发酵过程控制在此pH值。

接种量:按照10%的接种量接种,以缩短菌体的生长期,缩短生产周期。

溶氧:因为L-缬氨酸发酵是好氧发酵,溶氧是发酵必需的,溶氧不足就会抑制菌体的生长和产酸量,所以发酵液中的溶氧应控制≥15%饱和氧浓度,通风比为0.2wm。

泡沫的控制:发酵上消除泡沫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机械消泡,二是化学消泡剂消泡,常见的消泡剂有植物油(豆油、花生油等)、矿物油(石蜡油)、合成消泡(泡敌)。

辅料分批添加:通过在发酵过程中补加一定量的玉米浆可有效解决以上问题,因此12h 后每8h 按发酵液体积补加0.3%玉米浆,硫酸铵直接用于发酵罐结果影响前期菌体的生长,延长发酵周期。因此,发酵罐上采取低初

始浓度,后续补加的方法:12h 后每6h 按发酵液体积补加0.3%的硫酸铵更有利于发酵产酸。

发酵终了时,发酵液中L-缬氨酸含量在5.5%左右。

L-缬氨酸的生物合成部方程式为:

C 6H

12

O

6

+HN

3

+O

2

→C

2

H

11

NO

2

+CO

2

+H

2

O

葡萄糖的理论转化率为:(3×117.5)÷(3×180)=65%

发酵液中含L-缬氨酸5.5%,以1L发酵液计算,则糖酸转化率为:(1000 ×5.5%)÷125=44%

2.4.2 提取工艺

陶滤:发酵结束后,发酵液当中包含了大量的菌体,通过陶滤可以将大量菌体与发酵液分开,高压通量加低压通量稳定在5m3/h,L-缬氨酸存在于陶滤后的上清液当中,浓菌将再用水洗,浓菌浆体积为发酵液放罐体积的20%,浓缩了5倍,得到浓菌浆7-8m3。L-缬氨酸收率98%。

强酸性阳离子交换吸附洗脱:L-缬氨酸是中性氨基酸,选用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吸附洗脱。可采用D155树脂,上柱液pH5.5~7.0,中性氨基酸不被吸附,随过流液除去。用2mol/L氨水洗脱,高流分含L-缬氨酸1.5%~2.5%,透光率30%~50%,收率96%。

驱氨:洗脱液当中含有大量的氨,可以用三效降膜浓缩器进行驱氨,进料量在7m3/h,经三效浓缩即可完成驱氨任务,收率在92%~95%。

脱色,除杂:经弱酸性阳树脂交换后的L-缬氨酸液显淡黄色,透光率只有30%~50%,还达不到L-缬氨酸透光率≥98%的要求,所以还要进一步的脱色和除杂,为了节约投资,选用活性碳、和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结合方法,驱氨后调pH9.5~10.0,用活性碳767在40℃下脱色,透光率可达90%以上,再经强碱性阳离子交换树脂711[OH-]进一步的脱色除杂,L-缬氨酸不挂柱,这一步可除去全部的阴离子和一些可溶性蛋白质杂质,L-缬氨酸的收率可达98%。

超滤:要生产L-缬氨酸,采用超滤除热源蛋白质等大分子杂质。蛋白质检测:取1克样品溶解于10ml水当中,加20%三氯醋酸溶液5滴,不得生成

沉淀,所以必需严格控制蛋白质的含量,超滤是控制蛋白质的必需步骤。收率98%。

单效减压浓缩结晶:经过已上的提取步骤后,要得到纯品,还必需经过浓缩结晶工序。减压浓缩:在强制内循环浓缩锅内,加热面积20m2,初定容4m3,温度小于50℃,浓缩终容在1.5~2m3,L-缬氨酸终浓度45%~50%,时间3小时。浓缩液输入结晶锅,温度控制在46~50℃,进行结晶,,结晶过程中不断地补料使结晶过饱和析出,并不断析出。

2.4.3整个提取过程收率

整个提取过程收率为:陶率98%×弱酸性阳离子交换96%×驱氨92%×脱色除杂98%×超滤98%×减压浓缩90%×结晶83%=62%

3 发酵车间物料衡算

3.1 L-缬氨酸发酵工艺技术指标

指标名称单位指标数

生产规模吨/年300

生产方法黄色短杆菌发酵,离子交换法提取

年生产天数天/年300

产品日产量吨/天0.33

产品质量纯度% ≥99

倒灌率% 0.5

发酵周期h 80

发酵初糖Kg/m3125

淀粉糖转化率% 98

糖酸转化率% 65

L-缬氨酸提取率% 44

3.2 发酵车间物料衡算

首先计算生产1000kg纯度为≥99%的药用级L-缬氨酸需耗用的原辅材料及其他物料量。

(1)发酵液量V

1

V

1

=1000÷(125×44%×99.5%×65%)≈28(m3)

式中 125——发酵培养基初糖浓度(kg/m3)

44%——糖酸转化率

99.5%——除去倒灌率0.5%后的发酵成功率

65%——L-缬氨酸提取收率

(2)发酵液配制需水解糖量G

1

以纯糖算,G

1=V

1

×125=3504(Kg)

式中 125—发酵液初糖含量(kg/m3)(3)一二级种子液量

二级种子液量 V

2液量 V

2液量

=10%V

1

=2.8(m3)

一级种子液量V

1液量V

1液量

=10%V

2液量

0.28()3m

(4)一二级种子培养液所需水解糖量 G

2

G 2=30(V

1液量

+V

2液量

)=92.4(Kg)

式中 30为一二级种液含糖量(kg/m3)

(5)生产1000kgL-缬氨酸需水解糖总量G为: G=G

1+G

2

=3596.4(Kg)

(6)耗用淀粉原料量

理论上,100kg淀粉转化生成葡萄糖量为111kg,

故理论上耗用的淀粉量G

淀粉

为:

G

淀粉

=3596.4÷(86%×98%×111%)≈3364.5(Kg) 式中 86%——淀粉原料含纯淀粉量

98%——淀粉糖转化率

发酵车间的物料衡算结果列表

由上述生产1000kgL-缬氨酸(≥99%纯度)的物料衡算结果,可求得300吨/年L-缬氨酸发酵车间的物料衡算结果。具体计算结果如下表:

表3-2 300吨/年L-缬氨酸发酵车间物料衡算结果

物料名称 生产1000kg (1吨)L-缬

氨酸(纯度≥99%)的物料用量 生产300吨L-缬氨酸(纯度≥99%)的物料用量 一二级种子发酵液(m 3

) 3.19 957 发酵液(m 3)

29

8700 水解糖总量(kg ) 3596.4 1.08×106

淀粉(kg)

3364.5

1.01×105

4 发酵车间设备选型

4.1 发酵罐的选型

当前,我国谷氨酸发酵占统治地位的发酵罐仍是机械涡轮搅拌通风发酵罐,即大家常说的通用罐,L-缬氨酸的发酵生产是好氧发酵,需要提供足够的溶氧才能保证发酵的正常进行,因此选用机械涡轮搅拌通风发酵罐,选用这种发酵罐的原因主要有:历史悠久,资料齐全,在比拟放大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的成功经验,成功率高。

4.2 发酵罐个数的确定

年产300吨L-缬氨酸,全年的生产天数为300天,则每天产300/300=1吨,需要发酵液的体积为:

28×1=28(m 3)

发酵罐的填充系数υ=70%;则每天总共有发酵罐的体积为V 0:

407.0287.00==v 发酵周期为80小时,生产周期为96小时,即四天。

发酵罐个数的确定:现选取公称体积为20m 3的发酵罐,总体积为22.6 m 3

()个υτ总07.724

7.022.696

2824V 01=???=?=

V N

取公称体积20m 3 发酵罐9个,其中一个留作备用。 实际产量验算:

()年吨/3394

300

8%65%5.57.06.22=?

???? 富裕量 %

13300300

339=-

能够满足生产需要。

4.3主要尺寸的计算

公称容积,是指罐的圆柱部分和底封头容积之和。并圆整为整数:上封头因无法装液,一般不计入容积。

罐的全容积,是指罐的圆柱部分和两封头容积之和。

4.3.1罐径与罐体高度

现在按公称容积20m3,全罐的体积为:22.6m3,取高径比为H :D=2[11],高径比小,有利于发酵罐的溶氧,封头与圆柱罐体的焊接处的直边高度不纳入体积,则:

封筒全3

22.6m 2=+=V V V

根据圆柱体体积与椭圆的体积计算公式有:

()

3226.2224

1

4314m D D H D V =????+??=ππ全 ()

33

26.2224

2785.0m D D D V =+?=π全 解方程得: ()

33

36.2224

57.1m D D =+π ()m D 37.213

24

6.223

=??=π

直径计算出来,应将其值圆整到接近的公称直径系数,查吴思方的《生物工程工厂设计概论》2007年版,附表25(281)通用式发酵罐系列尺寸表,则D 取2.3m ,

H=2D=2×2.3=4.6(m)

查阅文献,当公称直径D 为2.3m 时,标准椭圆封头的曲面高度H 为D/4,即0.575m ,焊接处的直边高度h 为0.04m ,

则总深度为: ()m h H 615.004.0575.0=+=+ 封头容积 : V 封()

3

32.33.224

m =?=

π

圆柱部分容积: V 筒()

321.193.223.24

m =???=

π

两者之和为全容积全

V ' ()

3m 22.32=+='封筒全

V V V 全全

V V ≈' 则设计的发酵罐其尺寸符合要求,能够满足生产工艺的需要。

4.3.2搅拌器的设计

机械搅拌通风发酵罐的搅拌涡轮有三种形式,由于L-缬氨酸发酵过程有中间补料操作,对混合要求较高,因此采用六弯叶涡轮搅拌器。六弯叶涡轮式搅拌器已标准化,称为标准型搅拌器;搅动液体的循环量大,搅拌功率消耗也大,根据搅拌器型式及主要参数HG/T2123-1991标准,知20m 3发酵罐采用6-6-6弯叶式搅拌叶,搅拌器:六弯叶涡轮搅拌器,D i :d i :L:B=20:15:5:4,搅拌器直径:D i =D/3 搅拌器直径:D i =()

m D 77.033

.23== 叶宽:B=()m D i 154.077.02.02.0=?=? 弧长=()m D l i 289.077.0375.0375.0=?== 底距()m D C i 77.00.1== 盘径()m D d i i 578.077.075.075.0=?== 叶距Y=D=0.77(m) 叶弦长L=0.25D i =0.25×0.77=0.193(m) 弯叶板厚δ=14(mm)

相邻搅拌叶轮间距S=2D i =1.54(m)

取两档搅拌,转速以50立方米罐的现有数据比例求得,已有数据:搅拌直径D 11.05m,转速N 1110r/min,以P 0/V 为基准求得

()min /13577.005.11103

/23

/22112r D D N N =?

?

? ??=?

??

?

??=

4.3.3搅拌功率的计算

L-缬氨酸的发酵液为低浓度醪液,可视为牛顿液体,依据化工工艺设计手册用修正的迈凯尔公式求得。 设计参数:醪液密度ρ=1050kg/m 3

醪液粘度μ=1.3×10-3N ·s/m 2

搅拌器直径D=0.77m

搅拌器转速N=135/60=2.25(r/s) (1)计算Re

4

63

22101008.110

3.1105025.277.0Re >?=???==-μρN D m 可见把L-缬氨酸发酵液视为牛顿液体是正确的,为湍流,则搅拌功率准数Np=

4.7

(2)由Np 可以算出不通气时发酵罐搅拌轴功率P 0:

(

)()kw W D N N P P 2.15102.15105077.025.27.43

53530=?=???==ρ 因为搅拌轴有两档搅拌叶,所以搅拌轴总功率P 为2P 0=30.4(kw) (3)通风时的轴功率Pg

()kW Q ND P P g 39

.008.03

2031025.2?

??

? ????=-

式中 P 0——不通风时搅拌轴功率(kW ) N ——轴转速,N=135r/min

D ——搅拌器直径(cm ),D 3=0.773×106=4.6×105

Q ——通风量(ml/min ),设通风比为0.11~0.18,取低限,如通风量变大,Pg 会小,为安全。现取0.11;

则Q=15.82×0.11×106=1.74×106(ml/min )

()

16.31074.108

.06

08.0=?=Q

代入上式:

()

kW P g 5.2216.3106.41354.301025.239

.0523

=???

? ???????=-

(4) 电动机的功率

采用三角带传动η1=0.92;滚动轴承η2=0.99,滑动轴承η3=0.98;端面密封增加功率为1%[7];代入公式数值得 ()kw P 5.2501.198

.099.092.05

.2201.1P 3

21g

=???=

?=

ηηη电

查手册选取电机30kw 一台。

4.3.4冷却装置设计

20m3发酵罐的体积比较大,比表面积小,夹套蛇管等形成的冷却面积已无法满足生产要求,于是使用内置的列管装置,以水作冷却介质。

设计参数:

L-缬氨酸发酵产热4.18×6000kJ/(m3·h)。 设计发酵罐装料系数:取70%

换热器传热系数K 取经验值:K=4.18×500 kJ/(m3·h ·℃) 发酵罐装料液体积:

()3

82.157.06.22m V =?=?=装液系数全罐体积液

(1)最高热负荷下的耗水量:

(总

12p T T C -Q

式中:Q 总——每1m 3醪液在发酵最旺盛时,1h 的发热量与醪液总体积的乘积: Q 总=4.18×6000×15.82=4.0×105KJ

C p ——冷却水的比热容,4.18KJ/(Kg.K) T 2——冷却水终温,27℃ T 1——冷却水初温,20℃ 将各值代入上式,

()()()s kg h kg Q W /8.3/13671

202718.4100.4T T C 5

12p ==-??=-=)(总 (2) 冷却管冷却面积的计算

按发酵生成热量高峰、一年中最热的半个月的气温下,冷却水可能达到最高温度的恶劣条件下,设计冷却面积。

平均温差△t m : △t m =212

1t t ln t t ???-?

32℃→32℃ 20℃→27℃

12

5

代入 △t m =

5

12ln 5

12-=8℃ 换热面积:m t k Q ??=总F =8

50018.4100.45

???=24㎡

(3)冷却管总截面积

冷却水的流量为3.8kg/s,,取冷却水在竖直蛇管中流速1m/s ,根据流体力学方程式,冷却管总截面积S 总为:

v w =

总S 式中,w ——冷却水体积流量,w=3.8×103

-m 3/s V ——冷却水流速,v=1m/s 代入上式,S 总=3.8×103

-(㎡)

进水总管直径()m S d 07.0785.0108.3785.03

=?==-总总

(4) 冷却管组数和管径

设管径为d 0,组数为n,则冷却管的总表面积S 总

2

785.0S d n ??=总 根据本罐情况,取n=8,求管径,由上式得:

()m 0246

.0785.08108.3n 785.0S d 3

0=??==-总

查国家标准:锅炉、热交换器用不锈钢无缝钢管(GB13296-91),选取Ф27×1.2无缝管,d 内=24.6mm ,d 平均=25.8mm 。

现取竖蛇管圈端部u 型弯管曲径为250mm ,则两直管距离为500mm ,两端弯管总长度l 0

)(mm 157050014.3D l 0=?=?=π (5) 冷却管总长度L 计算:

根据II 的计算结果可知,冷却管总的热交换面积F=24㎡,以无缝钢管Ф27×1.2作为冷却用管,需要的总长度为:

每米长冷却面积为F 0=3.14×0.0258×1=0.081(m 2) 需要的总长度L=F/F 0=296.3(m)

冷却管在发酵罐内占用的体积为:V=0.785×0.0272×177.8=0.17(m3) (6) 每组管长l 0和管组高度

()m 3783

.296n L l 0===

另需连接管8m :l 实际=L+8=304.3(m )

可排竖直列管的高度,设为静液面高度,下部不伸入封头。 设发酵罐内附件占有体积为0.5m 3,则:

()

3m 49.165.017.082.15V V V V =++=++=附件管液总 由此可以算出发酵罐内的液面高度为:

()m S V V 59.33.2785.0

2.32449.162

3=??-

=

截面

上封头

竖式蛇管总高H 管=3.59(m),取管间间距为0.5m ,又两端弯管总长1.57m ,两边弯管总高0.5m ,

则可算出直管部分高度H 为:3.59-0.5=3.09m 则一圈管长为:

()m H L 75.757.12=+= 每组管子圈数:

()圈575

.7370===

L L n L 实=7.75×5×8+4×8=342(m)>296.3(m)

管间距为2.5D 外=2.5×0.027=0.0675(m),竖直列管与罐壁的最小距离为0.15m ,则可计算出与搅拌器的距离为: ()()mm 2105027.040675.015.02

3

.2=?+?+- 在允许范围内(不小于200mm ), 核实布置后冷却管的实际传热面积为:

S 实=πd ×L 实=3.14×0.0285×342=27.7(m 3)>24(m 3) 能满足实际生产的需要,设计符合需要。

4.3.5接管设计

(1)接管的长度h 设计:

各接管的长度h 根据直径大小和有无保温层,一般取100~200mm 。 (2)接管直径的确定:

按排料管计算:该罐实装醪量15.82m 3,设0.5h 之内排空,则物料体积流量

()

s m Q /0088.05

.0360082

.153=?=

发酵醪流速取v=1m/s;则排料管截面积为F 物。

()20088.01

0088.0m v Q F ===物

2785.0d F =物

取无缝管Ф108x4mm ,认为合适。 设计每个发酵罐有一个空气除菌系统, 通风量按溶氧量计算:

压缩空气在0.4MPa 下,支管气速为20~25m/s , 通风比为 0.2wm 20℃,0.1Mpa 下,Q=15.82x0.2=3.164m 3/min=0.053m 3/s 计算到0.4Mpa ,32℃状态下,

s /m 014.020

273322734.01.0053.0Q 3F =++??

=

纺织工程就业前景(详解5篇)

纺织工程就业前景(详解5篇) 纺织工程就业前景详解(一): 1.纺织工程专业就业方向有哪些 纺织工程专业的毕业生有广阔的发展前途,可在纺织企业、科研机构从事纺织品设计开发、纺织工艺设计、纺织生产质量控制、生产技术改造及经营管理等工作,也能在高校从事教学与科研。 2.纺织工程专业就业前景 纺织工程在迅速发展的工程领域,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纤维资源不断被开发利用,各种高性能和功能性的化学纤维不断问世,新的纤维制品加工方法不断出现,纤维制品的加工设备日益高效化、精密化、自动化和智能化,从而使纺织制品也日趋多样化和功能化,其应用领域尤其是在重要产业部门的应用不断拓宽,纺织制品与人体工程、环境保护及社会文化的关系日益密切,从而使纺织工程内涵大为扩展,与其它工程领域的交叉渗透也大为加强,新的学科增长点正在不断构成。 3.纺织工程专业需要掌握哪些本事 1、掌握纺织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纺织品生产技术; 3、具有纺织品设计和纺织工艺设计的基本技能;

4、熟悉与纺织工业有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纺织科技的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本事。 纺织工程专业就业方向有很多,就业前景也比较广阔,但大家还是要在专业上努力学习,争取学习地更深入。 纺织工程专业就业形势分析 纺织工程专业就业方向:纺织工程专业的毕业生一般能够在纺织企业的技术和业务管理部门从事工艺设计、生产管理、产品开发等工作,到经营和外贸等部门从事经营管理和专业外贸等工作,也能够在科研单位、纺织学校从事科研、教学工作。 同时,由于专业调整,毕业生就业面更广,越来越多的毕业生进入其他行业大型公司就业,不少毕业生被合资、独资企业录用,部分毕业生被国外企业录用,直接到境外就业。纺织工程专业毕业生从事的岗位主要有:销售工程师、面料辅料采购、专业咨询技术人员、机械工程师、风机销售、机电产品招标与进口业务经理、销售经理、储备干部、纺织助剂销售工程师、面料开发、产品检验工程师验货员、研发工程师等。 纺织工程专业就业前景:纺织工业是一个传统的工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前景比较暗淡。可是纺织工业“十

数学(本科)毕业论文题目汇总

数学毕业(学位)论文题目汇总 一、数学理论 1.试论导函数、原函数的一些性质。 2.有界闭区域中连续函数的性质讨论及一些推广。 3.数学中一些有用的不等式及推广。 4.函数的概念及推广。 5.构造函数证明问题的妙想。 6.对指数函数的认识。 7.泰勒公式及其在解题中的应用。 8.导数的作用。 9.Hilbert空间的一些性质。 10.Banach空间的一些性质。 11.线性空间上的距离的讨论及推广。 12.凸集与不动点定理。 13.Hilbert空间的同构。 14.最佳逼近问题。 15.线性函数的概念及推广。 16.一类椭圆型方程的解。 17.泛函分析中的不变子空间。 18.线性赋范空间上的模等价。 19.范数的概念及性质。 20.正交与正交基的概念。 21.压缩映像原理及其应用。 22.隐函数存在定理的再证明。 23.线性空间的等距同构。 24.列紧集的概念及相关推广。 25.Lebesgue控制收敛定理及应用。 26.Lebesgue积分与Riemann积分的关系。 27.重积分与累次积分的关系。 28.可积函数与连续函数的关系。 29.有界变差函数的概念及其相关概念。 30.绝对连续函数的性质。 31.Lebesgue测度的相关概念。 32.可测函数与连续函数的关系。 33.可测函数的定义及其性质。 34.分部积分公式的推广。 35.Fatou引理的重要作用。 36.不定积分的微分的计算。 37.绝对连续函数与微积分基本定理的关系。 38.Schwartz不等式及推广。 39.阶梯函数的概念及其作用。 40.Fourier级数及推广。

41.完全正交系的概念及其作用。 42.Banach空间与Hilbert空间的关系。 43.函数的各种收敛性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44.数学分析中的构造法证题术, 45.用微积分理论证明不等式的方法 46.数学分析中的化归法 47.微积分与辩证法 48. 积分学中一类公式的证明 49.在上有界闭域的D中连续函数的性质 50.二次曲线中点弦的性质 51.用射影的观点指导中学初等几何内容 52.用近代公理分析中学几何中的公理系统 53.球上Hardy空间上的加权复合算子 54.多圆盘上不同Bergman空间上的加权复合复合算子 55.从加权Bergman空间到Bloch空间的加权复合算子 56.从加权Bergman空间到加权Bloch空间的加权复合算子 57.刻画I[x] ,K[x,y](进而R[x],R为Pid)中的素理想,其中I为整数环,K为域。 58.给出求方程X2+Y2=Z2 的所有整数解的三种不同方法。 59.对于每个n≥2,找出对称群Sn 在Mn(Z) 中的一个表示(模型),其中Mn(Z)为整数环Z上的n 阶矩阵环. 60.给出Euler定理(若(a,m)=1,则) 的三种不同证明。 61.试论矩阵环(代数)Mn(K)的基本结构性质,其中以为域,n≥2. 62.试述函数在数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63.阐明函数理论在高等数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64. 浅谈微分学(或积分学)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65.论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66.初等几何变换在中学数学(代数、几何、三角)中的应用 67.从随机方法(概率方法)处理非随机数学问题看数学的统一性。 68.构造函数证题的妙想与思维方法的特点 69.数学知识的分类及其教学策略 70.数学知识的分类测量与评价 71.关于导函数性态的讨论与研究 72.泰勒公式及其应用 73.概率方法在讨论其它数学问题中的一些应用 74.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密度及其求法 75.用微积分理论证明不等式的方法 76.数学分析中的化归法 77.微积分与辩证法 78.刻画I[x] ,K[x,y](进而R[x],R为Pid)中的素理想,其中I为整数环,K为域。 79.给出求方程X2+Y2=Z2 的所有整数解的三种不同方法。 80.对于每个n≥2,找出对称群Sn 在Mn(Z) 中的一个表示(模型),其中Mn(Z)为整数环Z上的n 阶矩阵环. 81.给出Euler定理(若(a,m)=1,则) 的三种不同证明。 82.试论矩阵环(代数)Mn(K)的基本结构性质,其中以为域,n≥2.

纺织工程毕业设计

第1章绪论 1.1 概述 我们撰写毕业论文的目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我们的知识相能力进行一次全面的考核。二是对我们进行科学研究基本功的训练,培养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撰写专业学术论文打下良好的基础。撰写毕业论文是在校大学生最后一次知识的全面检验,是对学生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与提高程度的一次总测试,这是撰写毕业论文的第一个目的。我们在学习期间,已经按照教学计划的规定,学完了公共课、基础课、专业课以及选修课等,每门课程也都经过了考试或考查。学习期间的这种考核是单科进行,主要是考查我们对本门学科所学知识的记忆程度和理解程度。但毕业论文则不同,它不是单一地对我们进行某一学科已学知识的考核,而是着重考查我们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一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的能力。写好一篇毕业论文,既要系统地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还要有较宽的知识面并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写作功底。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又要有深厚的基础课和公共课知识。生发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有针对性地克服缺点。 毕业设计是我们高校毕业生离开校园前的最后一堂专业课,会为我们以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为大学四年写上自己理想的篇章。 为此,我会竭尽全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毕业设计中来,设计出符合专业要求和社会时代发展要求,做出让老师满意的设计出来。希望我的毕业设计可以为我大学四年来的学业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也能为我的以后的人生打下坚实而牢固的基础。 我国是纺织品的进出口大国,拥有着庞大的市场,因此对这方面的研究也颇深,涤棉混纺拥有了涤棉的优越性能,提高了织物的服务性能并扩大其服装的适用性。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纺织工业抓住了重要战略机遇期,更加充分地发挥中国人力资源优势和产业体系完整、结构不断调整优势,大规模吸引先进技术、资金和先进管理经验,同时积极提高企业研发创新能力,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局面。细布是采用平纹组织织制,系用细特棉纱、粘纤纱、棉粘纱、涤棉纱等织制。其特点是布身细洁柔软,质地轻薄紧密,布面杂质少。市销的细布主要用作同中平布。细布大多用作漂布、色布、花布的坯布。加工后用作内衣、裤子、夏季外衣、罩衫等面料。目前,细布的工艺已经比较成熟,但是对此纱线号数还有待研究。

计算机软件课程设计

《计算机软件课程设计》课程设计 <一>目的要求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根据选定的课题,综合运用所学程序设计的知识,完成问题分析、模块设计、代码编写、程序调试和运行等训练任务。 通过课程设计,初步锻炼运用所学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软件开发的基本过程和基本方法以及良好的编程风格,培养在软件开发中相互合作的团队意识。 <二>设计报告 (1)课题及其要求 题目10:小学生数学测试软件 1)可选择题型(+,-,×); 2)两个数随机产生,若选择加减运算,则产生两位数,且被减数大于减数,若选择 乘法运算,则产生一位数; 3)每次在输入答案后应判断对错,若答案错误,应给出正确答案; 4)最后给出评分。 (2)系统设计与分析 初步判断,该系统应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随机数的产生(包括两位数和三位数);二是算式的表达与判断;三是分数的统计及结果的输出。随机数可用rand函数的求余来生成;由于需要面对三种运算,故可以采用switch...case...语句进行运算符号的判断;初步拟定为10题,每题10分,满分100分,用for循环来重复运算过程。 (3)功能模块图 随机数产生模块 运算法则数据输入模块 判断运算法则模块 题目显示模块 答案数据输入模块 答案正确性判断模块 计分模块 分数输出模块

(4)程序流程图 I++ 回答正确 给出正确答案 提示正确答案f++ J

(5)工作原理 用c语言产生随机数的方法 在C语言中,rand()函数可以用来产生随机数,但是这不是真真意义上的随机数,是一个伪随机数,是根据一个数,我们可以称它为种子,为基准以某个递推公式推算出来的一系数,当这系列数很大的时候,就符合正态公布,从而相当于产生了随机数,但这不是真正的随机数,当计算机正常开机后,这个种子的值是定了的,除非你破坏了系统,为了改变这个种子的值,C提供了srand()函数,它的原形是void srand( int a)。 可能大家都知道C语言中的随机函数random,可是random函数并不是ANSI C标准,所以说,random 函数不能在gcc,vc等编译器下编译通过。 rand()会返回一随机数值,范围在0至RAND_MAX 间。返回0至RAND_MAX之间的随机数值,RAND_MAX定义在stdlib.h,(其值至少为32767)我运算的结果是一个不定的数,要看你定义的变量类型,int整形的话就是32767。在调用此函数产生随机数前,必须先利用srand()设好随机数种子,如果未设随机数种子,rand()在调用时会自动设随机数种子为1。一般用for语句来设置种子的个数。具体见下面的例子。 一如何产生不可预见的随机序列呢 利用srand((unsigned int)(time(NULL))是一种方法,因为每一次运行程序的时间是不同的。 在C语言里所提供的随机数发生器的用法:现在的C编译器都提供了一个基于ANSI标准的伪随机数发生器函数,用来生成随机数。它们就是rand()和srand()函数。这二个函数的工作过程如下: 1) 首先给srand()提供一个种子,它是一个unsigned int类型,其取值范围从0~65535; 2) 然后调用rand(),它会根据提供给srand()的种子值返回一个随机数(在0到32767之间) 3) 根据需要多次调用rand(),从而不间断地得到新的随机数; 4) 无论什么时候,都可以给srand()提供一个新的种子,从而进一步“随机化”rand()的输出结果。 下面是0~32767之间的随机数程序: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使用当前时钟做种子 void main( void ) {int i; srand( (unsigned)time( NULL ) ); //初始化随机数 for( i = 0; i < 10;i++ ) //打印出10个随机数

毕业设计成果要求

河海大学文天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基本规范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对已进行的各教学环节的综合、深化和扩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按照基本规范认真完成毕业设计(论文)作业。 一、基本规范的内容 1、论文内容基本要求: (1)概念准确,层次清楚,内容正确,格式规范; (2)字体工整,字迹清楚,行文流畅,无错别字; (3)学生在做论文过程中要查阅一定数量的期刊和报告等文献资料,外文译文必须是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相关的内容,并在论文中参考引用; (4)参考文献在论文中一定要引注,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要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GB7714-87)。 2、图纸、图表要求: (1)图表布局合理,图面整洁,线条粗细均匀,尺寸标注规范,文字注释准确,使用工程字书写,要统一为SI制; (2)图纸必须按国家规定标准或工程要求绘制; (3)工程图纸作为论文的附件资料,可另册装订与毕业设计(论文)一起存档。 3、软件课题要附学生参与编制的软件开发有关文档、软硬件资料(如设计说明书、使用说明书、测试分析报告等)和有效的程序软盘,并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的资料,同论文、毕业设计(论文)手册、译文一起存档;硬件课题对于仪器所测得的曲线等要有必要的曲线图或照片。 4、译文要求: 用词恰当,准确表达原意,行文流畅;中文译文用毕业设计(论文)用纸书写,译文和外文原文装订成册,与毕业设计(论文)一起上交,作为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考核的一部分。 5、论文书写和字数要求: 论文用A4纸打印,论文不少于1.5万字。

(1)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2)中文摘要(不少于400字); (3)外文摘要; (4)目录; (5)正文; (6)参考文献; (7)附图、附录。 7 二、基本规范的执行 1、各系应在答辩前对学生论文是否符合基本规范进行审查,经审查合

纺织厂实习报告【三篇】-1

纺织厂实习报告【三篇】 纺织厂实习报告【一】从网上投简历到面试,每一步我都认认真真的对待。接到龙呈绣品有限公司的上岗通知后,我于XXXX年11月15日 ——XX 年3 月1 日在公司销售部出口组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实习。 一、公司简介山西龙呈工艺绣品有限公司是经山西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成立的一家集工艺品设计、研发、生产、包装、销售为一体的综合型工艺刺绣公司,公司位于山西省长治襄垣县。成立于XX 年6月,注册资金120万,现有员工300余人,其中硕士研究生、本科以上学历者32 人,专业设计师18人,年产绣品10万余件, 产值1 000万元,利税300万元。 公司产品主要有手绣产品、手工台布、抽纱刺绣品、手工缝制品、机绣工艺品等八大类上千个品种,分高、中、低三个档次,可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产品远销美国、法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目前,公司已与加拿大(中国)商业投资集团签订了包销及引资合同。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我公司总投资亿元,征地170亩,实施年产40万件的刺绣工艺品项目,现已完成立项、环保、土地等前期审批手续,XX 年11 月份整个工程竣工;项目建成后,新增产值2 亿元,利税4500 万,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XX —3000 余人,形成华北地区的刺绣生产工业园区。

公司发扬团结奋进、务实敬业、时刻创新、精诚合作、荣辱与共、携手发展的精神,争创刺绣领域先锋,争创世界品牌;秉承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开创农民致富新路、树立强企兴国形象的宗旨;贯彻人才是企业之根本、质量是企业之生命、信誉是企业之灵魂、品牌是企业之财富、文化是企业之源泉的经营理念;实施超前半步、精品意识、针针线线,唯善唯美、靠高素质且有能力的员工、在设计开发和生产工艺上、在管理和信息跟踪能力上、在品牌开拓和营销渠道上的发展战略。 二、实习经历 (一)体验一线生活,了解技术工艺做销售和业务需要对自己的产品有非常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为了让我们直观的了解生产产品的技术,领导安排我们去一线工厂进行实习。和工人一起干活,但是劳动强度要相对低很多。为期一周的一线工作中,我们感受到了工人的辛苦,对于刚刚迈出校园的我们来说,也算是一次很好的历练。虽然时间短,但是我们非常认真的了解和认识了生产工艺。 龙呈公司产品的工艺技术均采用苏州手绣、机绣与山西传统手工缝制相结合的方法,将手绣的精美性、机绣的快速性、手工缝制的传统性有机融合,采用先进的电脑制图技术与原始的人工制版相结合方法制版,产销均实行公司统一设计样品、统一进料、农户分散制作,统一包装销售的生产销售方针。每一件产品都要经过设计、制版、裁剪、印花、操作工制作、检验、洗熨、挖孔、检验、包装10 道严格的把关生产,方可入库销售。因为龙呈人生产的每一件产品都代表

对纺织专业的认识资料讲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对纺织工程专业的认识 纺织工程是为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为人类生活提供必备物质、反映社会文明水准的重要工程领域,应用非常广泛。它既是古老而又传统的工程领域,自人类出现以来,就与人类的活动密切相关。 纺织工程是迅速发展的工程领域,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纤维资源不断被开发利用,各种高性能和功能性的化学纤维不断问世,新的纤维制品加工方法不断出现,纤维制品的加工设备日益高效化、精密化、自动化和智能化,从而使纺织制品也日趋多样化和功能化,其应用领域尤其是在重要产业部门的应用不断拓宽,纺织制品与人体工程、环境保护及社会文化的关系日益密切,从而使纺织工程内涵大为扩展,与其它工程领域的交叉渗透也大为加强,新的学科增长点正在不断形成。 纺织工程领域涉及纤维与纺织制品的加工与制备以及有关性能的研究,主要是纺织制品的纺、织加工工艺、纤维及其制品的性能研究、生产与产品的检测和控制等,并与材料工程、电子与信息工程、控制工程、机械工程、生物工程、计算机技术以及化学、力学和物理等工程领域或学科密切相关。 纺织工程专业根据纺织品三大领域发展趋势和现代纺织人才市场的需求,按照新型纺织产业链的结构布局共设置五个专业方向:纺织科学与技术方向、纺织品设计与应用方向、纺织与服装贸易方向、纺织品商务与检验方向、针织与针织服装方向。 纺织科学与技术方向:注重纺织基础知识与工程实践教学的同时,加强与纺织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相关的其它学科的教学与实践。旨在培养了解和掌握现代纺织最新技术、工艺和先进设备,从事现代纺织技术开发、工艺设计和技术管理的高级专业人才。开设的主要专业方向课程有:现代纺纱技术、现代织造技术、纺织质量控制、新型纺织机械机电一体化、纺织复合材料等。本专业方向学生毕业后主要面向纺织生产、科研和管理部门等从事纺织工程领域的技术和产品开发、工艺设计和管理等工作,也可在“纺织工程”和“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等学科继续读研深造。 纺织品设计与应用方向:在注重纺织基础知识与工程实践教学的同时,强化综合运用新工艺、新材料进行纺织品的组织结构、图案、色彩等方面的创新设计能力的培养。旨在培养具有“工艺设计与艺术设计”相结合的从事纺织产品开发和设计的高级专门人才。开设的主要专业方向课程有:织物结构与设计、服用纺织品设计、装饰用纺织品设计、产业用纺织品设计、纺织品艺术设计、织物色彩及应用、设计素描等。本专业方向的学生毕业后主要面向纺织品设计、生产和流通部门等从事纺织产品设计、开发和工艺管理等工作,也可在“纺织工程”和“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等学科继续读研深造。 纺织与服装贸易方向:侧重纺织与经济学科的交叉,强调学生对各种纤维材料及其制品的结构与性能等知识的掌握,加强学生在纺织品国际贸易与商务方面能力的培养。旨在培养具有较高水平的外语应用能力,能适应纺织品营销及对外贸易工作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开设的主要专业方向课程有:国际贸易与实务、国际商法、国际营销、商品学、纺织品检验学、纺织与服装外贸、纺织电子商务、外贸案例分析、商务谈判、外经贸会话、外贸函电、外贸英语同声传译、纺织品进出口操作实务等。本专业方向学生毕业后主要面向纺织品生产、开发和流通部门等从事工艺管理、产品分析、对外贸易等工作,也可在“纺织工程”、“纺织

毕业设计选题范围及要求

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专业教学的重要环节,毕业实习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成为正式员工的前奏,是综合运用学校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实际工作的过程;毕业设计是学生运用在校学习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去分析、解决一两个实际问题的实践锻炼过程,也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学习成果的综合性总结,是整个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为顺利完成这一环节,现将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及答辩工作的有关事宜安排如下: 一、要求 (1)学生应认真对待毕业实习,在毕业实习培养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并通过实习结合实际对知识进行归纳和提高。 (2)学生应在实事求是、深入实际基础上,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写出具有一定质量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应观点明确、材料翔实,结构合理严谨、语言通顺。 (3)毕业论文选题应在所学专业范围以内,其形式应是应用型论文或设计方案。 (4)毕业论文要求卷面整洁、字迹工整,字数不少于4000字,正文前必须附有摘要和关键词。 毕业设计选题范围及要求: 1)设计类:根据产品(指导老师和学生自行确定)要求完成设计计算,绘制总装配图,零件图等技术资料;也可对现有产品进行改进设计。 2)制造类:研究、分析一套产品(指导老师和学生自行确定)的制造工艺,编制科学合理工艺文件;或对机械产品建模、编程、数控加工。 3)产品设计类:根据用户要求对机电产品进行外观及结构设计,并有分析计算过程和制造工艺分析。 4)机电技术应用类:机电设备的缺陷研究及设备改造;机电设备故障分析和排除; 5) 对带式传送机的传动设计,面包切片机的设计,糖果包装机的设计等机构设计。 6)对玩具结构的研究及加工模拟仿真等 7)对小型机电类产品的制作分析及调试等。

(完整版)纺织厂的印染废水处理站的毕业课程设计

前言 随着城市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发展较为迅速,近年来经济稳步发展,城区的规模不断扩大,人口也不断的增加,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城区内新建了许多的工企业,致使城市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量也逐年增加,如果这些污水未经处理而直接排入城市周围的水体,会导致严重的水体污染、水质恶化。水污染不仅会威胁到城市居民的身体健康,还会破坏城市的整体环境,影响城市的投资环境,阻碍城市的经济发展。 建设污水处理厂是控制水污染的有效手段,也是城市基础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一目标的实现与否,不仅直接影响该市各项功能的发挥,也标志着城市基础建设的完善程度,成为衡量城市现代化的标准之一,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不仅反映城市的经济实力、人口素质和社会文明水平,也可以通过污水的集中处理,降低企业和社区污水处理的费用,减少企业的生产成本,从而增加对内资和外资的吸引力。良好的城市环境也会加快该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增加该地区的市民收入和财政收入。 为了不断改善城市的环境状况,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适应对外开发,加速发展的要求,建设污水处理厂、完善污水处理系统已成为当务之急,该项目的实施,必将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设计的目的及要求。 1.1设计的目的 1.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根据国家的方针政策,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达到总结、巩固、扩大、深化所学的知识的目的。 2.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 3.同时使学生更多的阅读参考资料,使用规范、设计手册,标准设计图纸,产品目录,进一步培养的学生的计算和绘图的能力,编写说明书的技能。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毕业设计受到一次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的训练,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阅读参考文献,收集、运用设计原始资料的方法以及如何使用规范、手册、产品目录、选用标准图的技能,从而提高设计计算及绘图能力。 1.2设计要求 通过收集资料,根据水处理厂设计规范与原则,按指定的水质指标,确定污水处理程度,并进行几种不同的处理方案的比较与选择;选定方案后,进行单元构筑物的设计计算,并绘制出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图和污水处理厂总平面布置图,最后编写设计说明书和计算书。 二.设计资料。

纺织工程实习报告2000字

纺织工程实习报告2000字 通过实习,对我个人来说有一个很大的提升和认识。一个社会的复杂程度不是一本本书就能描写的完的,只有身在其中才能一点一滴地感受。而一个企业的文化内涵也不是我们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习过程就能够达到的高度。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几篇纺织工程实习报告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纺织工程实习报告1 学校: 河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 系别: 纺织工程系 班级: 商检0701班 时间: 20__年-__月-__日---20__年-__月-__日 姓名: __ 学号: 24104124 实习单位: 项城市纺织有限公司(原棉实验室) 单位评语:该生在调查过程中,深入实际,深入基层,勇于一线,发现问题,并积极调动脑力,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踏实求效,勤奋自律。

人人都说大学是步入社会的最后一个加油站,为了充实自己,更好的了解社会,以便更好的为社会服务,在大学的第一个社会实践实习里,我走出校门,调查了纺织方面的情况,作此报告。 公司把我安排到了原棉实验室实习, 和他们交流学习中发 现我国棉花检验的方法是:以感官检验为主,仪器测试为辅。品级、长度、异性纤维和棉结以感官检验为准,马克隆值、回潮率、杂质和短纤维率以仪器测试为准。检验的顺序是:取样—检回潮率—检含杂率—检品级—检长度—检马克隆值—检异性纤维—检棉结—检短纤维率。 接着我由指导员带着深入第一线,了解纱线的生产过程,流水线.由此我总结之: 几种常见的功能性纺织品的加工整理方法 1、抗静电织物 获得抗静电织物的方法主要有嵌织导电纤维法和织物表面 整理法。采用嵌织导电纤维(与金属丝共织)的方法可增强织物的抗静电性,而且效果持久,同时还能改善织物的吸湿性以及防污性等; 织物表面整理法是对合成纤维织物进行抗静电树脂整理,这些抗静电剂覆盖在织物表面,通过吸湿增加纤维的导电性能。 2、防水透湿织物

毕业设计选题及要求

设计与传播系视觉传达设计教研室 2016届毕业论文(设计)教学工作计划 一、目的: 毕业论文(设计)是本科教学的最重要环节,它通常具有一个客观标准,可以通过专家评审、而其中艺术类部分又可以呈现,可以接受检测的,它体现一个学校教育质量,体现毕业生能力与水平。本届毕业生为本系第四届本科毕业生,我们希望通过毕业论文(作品)达到以下目的: 1、由学生独立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在完成过程中,得到一次综合性训练,并达到该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标准, 2、在论文撰写或是设计作品创作上,希望突破框架,体现创新精神。要求本专业学生不仅要具备一定的创新思维和设计表达能力,还可以关注接触社会现实,注重民生,关爱大众,以人为本。同时能够把作品创新性、应用性与展现个人风格与创作主题、突出未来趋势相结合,运用最新技术手法,展现个人技能,设计说明是对作品设计的一个文字说明,要展现大学生应有的文字功底。 我们希望以高标准严要求,让学生通过毕业论文(作品),不仅顺利毕业,也为今后进入人才市场、投入社会竞争获得一个优势平台。 二、组织结构: 分为总组和专业组。总组应全面规划、领导本系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包括开题报告审批、中期检查、答辩、成绩审定、优秀毕业论文评定。组长:吴祝元。副组长:刘鑫; 本专业组具体负责艺术设计(展示艺术设计)的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开题报告初审、管理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具体指导、工作进度、中期后期检查、毕业作品展、专业组答辩、成绩评定、专业组总结、归档等工作。成员为教研室专职教师。 三、选题范围和要求: 1、平面广告设计(以主题作品为主,12-14件); 2、包装设计(以系列实物作品为主,12-15件); 3、VI设计(VI手册一本,A4大小,不少于35个P,其中VI设计的基础

最新纺织厂生产设计

最新纺织厂生产设计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纺织品应用面的扩展,人们对纺织品的需求飞速增长。我国人口众多,纺织品需求量更大,纺织行业成为朝阳行业。作为纺织专业的大学生,也有了更大的用武之地,在这个知识是第一生产率的时代里,掌握扎实的纺织专业知识已成为重中之重。 本着检验自我和更一步巩固相关专业知识的目的,我选择纺织厂设计作为毕业设计内容。织厂设计要求对纺织厂的各个工艺流程,各种机器性能,各工序的适用环境等都有充分的了解,,同时又要考虑到其经济性,适用性,操作便利性诸多的因素,是一门非常好的全面提高巩固专业知识的科目,对以后走上工作岗位也会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本设计内容以论述纺织工厂的工艺设计为主,包括工艺流程选择,设备选型,与配备,车间布置与机器排列等。另外也介绍了有关基本建设程序,厂址选择,总平面布置等。由于本人的知识有限,加上时间仓促,不妥和错误之处难免,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总论 1.1 建厂背景…………………………………………………………………………… 1.2 设计规模…………………………………………………………………………… 1.3 厂址选择…………………………………………………………………………… 1.4 厂房形式…………………………………………………………………………… 1.5 变电、配电、通讯形式 1.6 空调、冷源锅炉 1.7 除尘、消防、防水 第2章工艺流程和机器选择 2.1概述 第3章织部设计计算 3.1 织机数量的配备 3.2机器数量配备计算 3.3织部各机器配备台数 第4章纺部设计计算 4.1 JT/C65/3513×2股线设计计算 4.2 JT/C65/3526纱设计计算

毕业论文题目汇总

好的论文题目既是研究的方向,也是一个新的学习领域。你会像一叶小舟,尽情游弋在知识的海洋中。 确定选题 写论文,首先要有选题。我们要从当前英语教学实践中亟待解决的和对英语教学改革实践起指导作用的问题中确定选题。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应该让读者一看题目就能洞察出文章的内容范围。感受深则写之顺,驾轻就熟,容易出成果。 (1)选题要新颖 创新是论文的生命线。尽量写别人未总结过的东西,要有创造性、新颖性,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以爆“冷门”,增强发表的命中率。选题要新颖,就要把握时代的脉搏,关注学科教学改革的动态。捕捉、探讨本学科的信息,以科学性为前提,言他人所未言,发他人所未见,示读者所未知,不是一味地标新立异。 新颖性还指选题的写作角度新、立意新,别人写过的老题目,如兴趣教学、课文教学等,我们可以从新的角度去写,另辟蹊径,写出自己新的经验、观点,写出自己的真知灼见,只要能予人以新的启示,同样能取胜。 (2)从小处着眼 大题目的论文并非不能写,但题目过大,会不着边际,捉襟见肘,往往要说的东西太多,结果是什么也讲不深道不透,两、三千字无法包容其内涵。从小处着眼,把题域缩小一些,使题目变得具体、实在,有利于作者更集中、深入地搜集材料、出示论据,写起来得心应手,做到“小题大作”,从而给读者更多有益的东西。 在取得一定的写作经验之后,一旦有大的选题而且有迫切的写作欲望,我们同样可以着手撰写。 以下是从网络上搜集到的题目,供大家参考: Some basic consideration of style English by Newspaper English Personal Pronouns: a Preliminary Textual Analysis 语言教学类 如何有效地进行初中/高中阅读教学 合作学习在中学英语学习中的应用

MATLAB课程设计报告(绝对完整)

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生姓名:董航专业班级:电信1006班 指导教师:阙大顺,李景松工作单位:信息工程学院 课程设计名称:Matlab应用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题目:Matlab运算与应用设计5 初始条件: 1.Matlab6.5以上版本软件; 2.课程设计辅导资料:“Matlab语言基础及使用入门”、“Matlab及在电子信息课程中的应 用”、线性代数及相关书籍等; 3.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电路、Matlab应用实践及信号处理类相关课程等。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包括课程设计工作量及其技术要求,以及说明书撰写等具体要求) 1.课程设计内容:根据指导老师给定的7套题目,按规定选择其中1套完成; 2.本课程设计统一技术要求:研读辅导资料对应章节,对选定的设计题目进行理论分析, 针对具体设计部分的原理分析、建模、必要的推导和可行性分析,画出程序设计框图,编写程序代码(含注释),上机调试运行程序,记录实验结果(含计算结果和图表),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具体设计要求包括: ①初步了解Matlab、熟悉Matlab界面、进行简单操作; ②MA TLAB的数值计算:创建矩阵矩阵运算、多项式运算、线性方程组、数值统计; ③基本绘图函数:plot, plot3, mesh, surf等,要求掌握以上绘图函数的用法、简单图形 标注、简单颜色设定等; ④使用文本编辑器编辑m文件,函数调用; ⑤能进行简单的信号处理Matlab编程; ⑥按要求参加课程设计实验演示和答辩等。 3.课程设计说明书按学校“课程设计工作规范”中的“统一书写格式”撰写,具体包括: ①目录; ②与设计题目相关的理论分析、归纳和总结; ③与设计内容相关的原理分析、建模、推导、可行性分析; ④程序设计框图、程序代码(含注释)、程序运行结果和图表、实验结果分析和总结; ⑤课程设计的心得体会(至少500字); ⑥参考文献(不少于5篇); ⑦其它必要内容等。 时间安排:1.5周(分散进行) 参考文献: [1](美)穆尔,高会生,刘童娜,李聪聪.MA TLAB实用教程(第二版) . 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2]王正林,刘明.精通MA TLAB(升级版) .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3]陈杰. MA TLAB宝典(第3版) . 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4]刘保柱,苏彦华,张宏林. MA TLAB 7.0从入门到精通(修订版) . 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 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年月日

纺织厂空调设计_毕业设计

西安工程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前言 在纺织工业生产过程中,空气调节起着重大作用,它提供了工艺需要的温湿度、清洁度和气流速度等条件,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的同时提高了产品的质量,也提高了生产效率。随着纺织新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工艺新设备对纺织空调工程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世界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如能源短缺、淡水减少、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沙尘暴等,都给纺织空调提出了新的问题。面对水资源匮乏,我们采用新的喷淋方法,提高热湿交换效率或采用空调用水的一水多用及废水回用以节省喷淋用水量;面对能源短缺我们采用变风量调节技术和变频变流等设备,以提高风机和水泵的生产效率;常常采用新的环保制冷剂代替氯氟烃以保护日益稀薄的臭氧层;使用吸收式制冷机和热泵;深井冬灌夏用,夏灌冬用;采用冰蓄冷技术、间接蒸发冷却技术和天然冷源等,以节约用水和保护环境,使传统的纺织空调技术,发展成为绿色空调、节能空调和智能空调。本次设计通过对细纱车间的负荷计算、系统选型、水力计算及经济技术分析,最终确定合理的空气调节方案。

第1章设计资料和参数选取 1.1设计原始资料 1.设计地区:南昌 2.建筑及工艺资料:该棉纺厂细纱车间为锯齿形厂房结构,工艺区面积约5700平方米;细纱机126台,共约有5.4万纱锭。其中513型细纱机75台,502型细纱机24台,1506型细纱机27台; 运转每班90人,常日班80人;照明总功率86.4kw 。提供的图纸:细纱车间工艺平面布置图一张。 3.气象资料:查《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 维护结构资料:参数《高层建筑空调计》中表2-4、2-5及《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陕西省实施细则》选择墙体及其传热系数,同时参考《纺织厂空气调节》。 4.动力资料: (1)电源:220/380伏交流电。 (2)热源:本工程设有集中锅炉房,供给0.6Mpa的蒸气。 (3)冷源:自行设计冷源系统,水源为城市自来水。

本科毕业论文题目汇总表

西安财经学院2011届本科毕业论文题目汇总表 二级学院:文法学院外语系 序号姓名学生学号专业及班级论文题目论文来源 论文性质 (理论性/ 应用性) 指导教 师姓名 职称研究方向01 张小希0703090124英本0701 On Pragmatic Failure in Translation of Public Sig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sian Games 自选应用性郭英副教授 语言学、英 语教学02 张磊0703090406英本0704 The Features of Interlanguage And English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 自选应用性郭英副教授 语言学、英 语教学 03 吕菲0703090212英本0702 A Comparative Study on Face Theory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自选应用性郭英副教授 语言学、英 语教学04 王梦佳0703090423英本0704 A Study on Chinglish based on Asian Games 自选应用性郭英副教授 语言学、英 语教学05 窦妍0703090416英本0704On Different views of female mate choice 自选应用性郭英副教授 语言学、英 语教学06 延彩娥0703090418英本0704On Translation of Brand Names 自选应用性郭英副教授 语言学、英 语教学07 蒋晶晶0703090318英本0703 On French Revolution in the Perspective of the Novel of Tale of Two Cities 自选应用性郭英副教授 语言学、英 语教学08 张菲菲0703090415英本0704On the Symbolism in Harry Portter and the Goblet of Fire 自选应用性鞠宁副教授 英美文学、 英语教学09 陈伯阳0703090401英本0704Bridge between writer and reader---------Analysis of 自选应用性鞠宁副教授英美文学、

(完整版)数据库毕业课程设计题目汇总

网络数据库技术及应用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要求 (1)培养学生运用所学课程《网络数据库技术》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深入理解《网络数据库技术》课程相关的理论知识,学会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掌握用《网络数据库技术》的知识设计计算机应用课题的思想和方法。 (3)培养学生调查研究、查阅技术文献、资料、手册以及编写技术文献的能力。 (4)通过课程课程设计的训练,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大作业要求的相关内容,包括: ①通过调查研究和运用Internet,收集和调查有关资料、最新技术信息。 ②基本掌握撰写小论文的基本步骤和写作方法。 ③根据课题的要求基本理解和掌握E-R图的设计方法和关系模式的转换。 二、课程设计题目 要求: (1)每个学生从下面50个题目中任选一个作为课程设计,调查分析一个具体的或模拟的实例。同一个班中的同学不允许选择相同的题目。选好题目后发给班长或学习汇总,产生选题冲突时,由班长委员协调解决; (2)描述该实例的业务信息和管理工作的要求; (3)列出实体、联系; (4)指出实体和联系的属性; (5)画出E-R图; (6)将E-R图转换成关系模式,并注明主码和外码;

(7)建立数据字典; (8)创建数据库; (9)根据题目的要求写查询、存储过程、触发器等。 题目: (1)学校图书借阅管理系统 功能要求: ●实现图书信息、类别、出版社等信息的管理; ●实现读者信息、借阅证信息的管理; ●实现图书的借阅、续借、归还管理; ●实现超期罚款管理、收款管理; ●创建触发器,分别实现借书和还书时自动更新图书信息的在册数 量; ●创建视图查询各种图书的书号、书名、总数和在册数; ●创建存储过程查询指定读者借阅图书的情况; ●建立数据库相关表之间的参照完整性约束。 (2)高校学籍管理系统 功能要求: ●实现学生信息、班级、院系、专业等的管理; ●实现课程、学生成绩信息管理; ●实现学生的奖惩信息管理; ●创建规则用于限制性别项只能输入“男”或“女”; ●创建视图查询各个学生的学号、姓名、班级、专业、院系; ●创建存储过程查询指定学生的成绩单; ●创建触发器当增加、删除学生和修改学生班级信息时自动修改相 应班级学生人数;

毕业论文的选题要求

附件1 毕业论文的选题 一、毕业论文的类型及选题 1、毕业类型 依论文的性质不同大致可分为理论型研究论文和应用型研究论文两大类 理论性论文:根据已有的研究基础来建构理论,或对已有的理论进行分析,指出其不足之处,比较说明各理论之间的优劣,并提出新的理论,这类文章称为理论性论文 应用型研究论文:指以实际应用为目的,探讨已有的知识在实践中应用的可能性,或运用已有的科研成果探索应用的新途径。应用型研究必须与具体实习工作、学习和社会相结合。应用型研究的重点在于如何运用现有的知识提出、分析、论证或解决在实践中出现的各种新问题,做出有参考或应用价值的结论 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实际,使学生学到的知识与现代生产、管理实际工作更加接近,使学生毕业后缩短不适应期,为学生今后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财经类专业学生毕业论文以实践型、应用型为主。 2、毕业论文选题 毕业论文选题主要以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型为主。学生通过实习实践,寻求选题,通过此种毕业论文形式有效地提高了财经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管理创新能力,避免了在论文写作中的抄袭现象。论文选题主要有企业诊断、调查研究报告,案例研究、管理设计或专题研究等形式, 选择毕业论文题目的过程,就是初步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选择一个好的题目,需要经过作者多方思索、互相比较,反复推敲和精心策划。题目一经选定,也就表明作者头脑里已经大致形成了论证文的轮廓。 下面是选题常用的题目形式: ●某企业成本控制研究●某企业融资现状及对策研究●某企业资本结构及其优化研究●某企业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量本利分析法在某单位财务中的运用●×××制度设计●×××的管理模式研究●×××管理优化研究●×××的处理方法研究●×××企业营销策略研究●×××组织结构设计研究●×××企业文化建设研究●×××企业组织变革问题研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