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无机非金属重要知识点

无机非金属重要知识点

无机非金属重要知识点
无机非金属重要知识点

绪论

传统上的无机非金属材料主要有陶瓷、玻璃、水泥和耐火材料四种,其主要化学组成均为硅酸盐类。

无机非金属材料是一门多学科相互交叉的新兴科学,主要研究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成分和制备工艺、组织结构、材料性能和使用性能四个要素。

第一章玻璃的结构与性质

玻璃态物质具有下列主要特征:

1、各向同性

2、介稳性

3、无固定熔点

4、性质变化的连续性和可逆性

玻璃特点:可以认为短程有序和长程无序是玻璃物质结构的特点

为什么氧化钙比氧化钠好:

在碱硅二元玻璃中加入CaO,可使玻璃的结构和性质发生明显的改善。由于半径与Na+相近,而电荷比Na+大一倍的Ca2+离子,场强比Na+大的多,当它处于网穴中时具有显著的强化玻璃结构和限制Na+活动的作用。由此得到具有优良性能的钠钙硅玻璃。

网络生成体氧化物应满足以下条件:

1)每个氧离子应与不超过两个阳离子相联。

2)在中心阳离子周围的氧离子配位数必须小于或等于4。

3)氧多面体相互共角而不共棱或共面。

4)每个多面体至少有三个顶角是共用的。

均匀成核:

均匀成核是指在宏观均匀的玻璃中,在没有外来物参与下与相界、结构缺陷等无关的成核过程,又称本征成核或自发成核。

非均匀成核:

非均匀成核是依靠相界、晶界或基质的结构缺陷等不均匀部位而成核的过程,又称为非本征成核。

填空题:粘度随温度变化的快慢是一个很重要的玻璃生产指标,常称其为玻璃的料性,粘度随温度变化快的玻璃称为短性玻璃,反之称为长性玻璃。

计算粘度(15页)。

判断题(14,21,23,24)

第二章玻璃原料及配合料制备

凡能被用于制造玻璃的矿物原料、化工原料、碎玻璃等统称为玻璃原料。为了熔制具有某种组成的玻璃所采用的,具有一定配比的各种玻璃原料的混合物叫做配合料。

玻璃原料通常按其用量和作用的不同而分为主要原料和辅助原料。

主要原料是指向玻璃中引入各种组成氧化物的原料,如石英砂、石灰石、纯碱等。辅助原料是指为使玻璃获得某些必要的性质和加速熔制过程的原料,如澄清剂,着色剂,脱色剂,氧化剂和还原剂,乳浊剂等。这种原料用量少,但它们的作用往往是不可代替的。

配合料的制备过程是:

计算出玻璃配合料的料方,根据料方称取各种原料,

再用混合机混合均匀即制得了玻璃配合料。

选择原料的原则应遵循以下原则:

1)原料的质量应符合玻璃制品的技术要求,其中包括化学成分稳定、含水量稳定、颗粒组成稳定,有害杂质(主要指三氧化二铁)少等。

2)便于日常生产中调整成分。

3)适于熔化与澄清,挥发与分解的气体无毒性。

4)对耐火材料的侵蚀要小。

5)原料应易加工、矿藏量大、运输方便、价格低等。

设计玻璃组成的原则:

1)根据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使设计的玻璃能满足预定的性能要求。

2)根据玻璃的形成图和相图,使设计的组成能够形成玻璃析晶倾向小。

3)根据生产条件使设计的玻璃能适应熔点、成型、加工等工序的实际要求。4)所设计的玻璃应当价格低廉,原料易于获得。

配合料的制备:

1)对配合料的质量要求(1、具有正确性和稳定性2、具有一定的水分3、具有一定的气体率4、混合均匀)

2)配合料的混合

3)配合料的质量检验

第三章玻璃的熔制及成型

玻璃的熔制过程:

合格的配合料经高温加热形成均匀的、无缺陷的并符合成型要求的玻璃液的过程,称为玻璃的熔制过程。

玻璃熔制过程中不同变化而分为五个阶段:

1)硅酸盐形成阶段

2)玻璃形成阶段

3)玻璃液的澄清阶段

4)玻璃液的均化阶段

5)玻璃液的冷却阶段

解释玻璃炸裂原因:

当玻璃液存在化学不均匀体时,主体玻璃与不均匀体的性质也不同,这对玻璃制造产生不利的影响。例如,两者热膨胀系数不同,则在两者界面上将产生结构应力,这个往往就是玻璃制品产生炸裂的重要原因;两者光学常数不同,则使光学玻璃产生光畸变;两者的粘度不同,是窗用玻璃产生波筋、条纹的原因之一。产生二次气泡的主要情况有:

1)硫酸盐的热分解

2)物理溶解的气体析出

3)玻璃中某些组分易产生二次气泡。

为什么配合料中加水份:

配合料的润湿能改善配合料的均匀性,因为配合料中保持一定的水分,能使配合料中的芒硝和纯碱等助溶剂覆盖粘附于石英砂颗粒表面,提高了内摩擦系数,并使配合料颗粒的位置相互巩固,减少分层倾向,提高配合料的反应能力及减轻飞料现象。

加料方式(44页)

玻璃的熔制制度:主要的是温度制度,压力制度和气氛制度。

沿窑长的温度曲线上,玻璃澄清时的最高温度点(热点)和成型时的最低温度点

是具有决定意义的两点。

玻璃熔制的工艺制度除温度制度之外,还有压力制度、气氛制度、泡界线制度及

玻璃液面制度,通常把他们称为玻璃的五大工艺制度。

浮法是指熔窑熔融的玻璃液流入锡槽后在熔融金属锡液的表面上成型平板玻璃

的方法。

玻璃的拉薄:分为高温拉薄和低温拉薄两种方法,低温拉薄比高温拉薄更有利;

低温拉薄可以分为两种,即低温急冷法和低温徐冷法。

第四章 玻璃的退火和淬火

玻璃中的应力一般分为三类:热应力、结构应力及机械应力。

玻璃中由于存在的温度差而产生的应力,称为热应力,按其存在的特点,分为暂

时应力和永久应力。

当玻璃内外温度相等时所残留的热应力称为永久应力。(60页)

第五章 玻璃的缺陷

怎么造成析晶结石:

玻璃体的析晶结石,是由于玻璃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本身的析晶所造成的,这种

析晶作用在生产中通常称为“失透”,是影响玻璃质量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防止产生析晶结石的主要措施有:

1)选择析晶倾向小的玻璃成分,降低析晶氧化物的含量。

2)尽量减小玻璃液在窑炉的易析晶区的停留时间。

3)尽量减少窑炉结构中使玻璃液滞留的死角。

第六章 建筑玻璃及其深加工

微晶玻璃:把加有晶核剂(或不加晶核剂)的特定组成的玻璃在有控条件下进行

晶化热处理,使原单一的玻璃相形成了有微晶和玻璃相均匀分布的复合材料,称

之为微晶玻璃。

第七章 陶瓷原料 陶瓷类原料:粘土 、石英、长石

石英在陶瓷生产中的作用:

1)是瘠性料,可降低可塑性,减少收缩变形,加快干燥。

2)在高温时可部分溶于长石玻璃中,增加液相粘度,减少高温时的坯体变形。

3)未熔石英与莫来石一起可构成坯体骨架,增加强度。

4)在釉料中增加石英含量可提高釉的熔融温度和粘度,提高釉的耐磨性和抗化

学腐蚀性。

莫来石分子式:(3Al 2O 3·2SiO 2—2Al 2O 3·2SiO 2)

陶瓷基本原料的各个作用:

粘土提供了可塑性,以保证成型的工艺要求;石英是耐熔的骨架成分;长石则是

助溶剂,促使烧结时玻璃相的形成。

第八章配料计算及坯料制备

坯料配方的确定:

1)充分了解相关信息,2)初步确定配方,3)试制确定正式配方。

陶瓷坯料的定义:

坯料是指将陶瓷原料经拣选、破碎等工序后,进行配料,再经混合、细磨等工序后得到的具有成形性能的多组分混合物。

混合制备:1、细粉碎2、泥浆的脱水3、造粒4、陈腐5、练泥及真空处理。

第九章成型

成型的三种方法:可塑成型,注浆成型,压制成型。

成型就是将坯料制成具有一定形状、强度的坯体(生坯),其过程取决于坯料的成型性能及工艺方法。

可塑成型是指对具有一定可塑能力的泥料,如可塑坯体,进行加工成型的工艺过程。

泥料会出现触变性的的原因被认为是什么:

粘土片状颗粒的表面尚残留少量电荷未被完全中和,以至形成局部的边-边或边-面结合,构成了空间网络结构。这时,泥浆中大量的自由水被分隔和封闭在网络的空隙中,使静置的整个粘土-水系统形成一种好似水分已减少,粘度增加的变稠和固化状态。但这种网络结构是疏松和不稳定的,稍有剪切力作用或振动时,就能破坏这种网络结构,使被分隔或封闭在空隙中的自由水又解脱出来,整个系统又变成一水分充足、粘度降低,流动性增加的状态。在放置一段时间后,上述网状结构又会重新建立,重新又出现变稠现象,此亦叫触变厚化现象。

注浆成型操作注意事项:

1)新制成的泥浆至少需存放一天以上再使用,用前须搅拌5~10min。

2)浇注泥浆温度不宜太低,否则会影响泥浆的流动性。

3)石膏模应按顺序轮换使用,使模型湿度保持一致。

4)注入泥浆时,为使模内的空气充分逸出,应沿漏斗徐徐不断地一次注满;最好将模子至于转盘上,一面注一面用手使之回转,好借助离心力的作用,促使泥层均匀,减少坯内气泡,减小烧成变形。对于实心注浆,在泥浆注入后,可将模型稍微振动,促使泥浆充分流动将各处填满,并有利泥浆内的气泡散逸。

5)石膏模内壁在注浆前最好喷一层薄釉或撒一层滑石粉,以防粘模。

6)从空心注浆倒出的余浆和修整后的剩余废浆,在回收使用时,要先加水搅拌,洗去从模上混入的硫酸钙等可溶性的盐类,再过筛压滤后与浆料配用。

7)注浆坯体脱模后需轻拿轻放,放平放稳防止振动。特殊形状的坯体最好放在托板上。

压制成型是指在坯料中加入少量的水分或塑化剂,然后再在金属模具中经较高压力被压制成型的工艺过程。

第十章釉料制备及施釉

釉的配方的总原则:

是釉料必须适应于坯料。酸性强的坯配酸性弱的釉,酸性弱的坯配偏碱性的釉,

含SiO

2高的坯配长石釉,含Al

2

O

3

高的坯配石灰釉。

坯釉中间层的形成:

由于坯釉化学组成上的差异,烧釉时釉的某些成分渗透到坯体的表层中,坯体某些成分也会扩散到釉中,熔解到釉中。通过熔解与扩散的作用,使接触带的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质介于坯体与釉层之间,结果形成中间层。具体的说,该层吸收了

坯体中的Al

2O

3

、SiO

2

等成分,又吸收釉料中的碱性氧化物及B

2

O

3

等。它对调整

坯釉之间的差别、缓和釉层中应力、改善坯釉的结合性能起一定的作用。

坯和釉的适应性:

坯釉适应性是指熔融性能良好的釉熔体,冷却后与坯体紧密结合成完美的整体,不开裂不剥脱的能力。影响坯、釉适应性的因素主要有四个方面:

1)热膨胀系数对坯、釉适应性的影响

2)中间层对坯、釉的适应性的影响

3)釉的弹性、抗张强度对坯、釉适应性的影响

4)釉层厚度对坯、釉适应性的影响。

第十一章干燥

物料中水分的类型:自由水、吸附水、化学结合水。

干燥缺陷产生原因及解决措施(十分题)(139页)

1.原料制备方面

1)坯料配方中塑性粘土用量太多或太少,并且分布不均匀,原料颗粒大小相差过大,混合不均匀等,在干燥中易产生开裂。

2)坯体含水量太大或水分分布不均匀,在干燥中易产生开裂。

2.成型方面

1)成型时受压力不均,以致坯体各部位紧密程度不同;或压制操作不正确,坯体中气体不能很好排除,有暗裂等。

2)练泥或成型时坯体所产生的应力未能完全消除,在干燥时有可能发生变形。3)泥料在练泥机处理时,已发生层裂,而又未能消除,则坯体干燥后易发生开裂。

4)注浆时石膏模过干或模型构造有缺点;脱模过早,坯体在精修、镶接时操作不当,或石膏模各部位干湿程度不一致,吸水不同,造成密度不一致。

3.干燥方面

1)干燥速度过快,使坯体表面收缩过大易造成开裂。

2)坯体各部位在干燥时受热不均,或气流流动不均,使收缩不匀而造成开裂。3)坯体放置时不平稳或放置方法不适当,由于坯体本身重量作用的关系也可能变形。

4)坯体本身传热传质的条件不同,边角处升温、干燥快,特别是大件产品,边缘及棱角处与中心部位干湿差较大,易出现开裂缺陷。

5)干燥时气流中的水气凝在冷坯上,再干燥时易使坯体开裂。

解决措施

处理干燥缺陷,应具体分析产生缺陷原因,得出较切合实际的结论,然后采取必要的措施来解决。

1)坯料配方应稳定,粒度级配应合理,并注意混合均匀。

2)严格控制成型水分,水分应均匀一致。

3)成型应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加强检查以防止有微细裂纹和层裂的坯体进入干燥器。

4)器型设计要合理,避免厚薄相差过大。

5)为防止边缘部位干燥过快,可在边缘部位作隔湿处理,即涂上油脂类物质,

以降低边缘部位的干燥速度,减少干燥应力。

6)设法变单面干燥为双面干燥,有利于增大水分扩散面积,减少干燥应力。

7)严格控制干燥过程,使外扩散与内扩散趋向平衡。

8)加强干燥制度和干燥质量的检测,并根据不同的产品,制定合理的干燥制度。

第十二章 烧成

烧成定义:

将陶瓷坯体加热至高温,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然后冷却至室温,坯体的矿

物组成与显微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外形尺寸得以固定,强度得以提高,最终获得

某种特定使用性能的陶瓷制品,这一工艺过程称为烧成。

烧成就是加热坯体使之发生质变成瓷的过程。

第十四章 气硬性胶凝材料

石膏浆体硬化并形成具有强度的人造石,一般认为其结构变化经过了两个阶段,

即凝聚结构形成阶段和结晶结构网的形成和发展阶段。

与其他胶凝材料不同,镁质胶凝材料在使用是不用水调和,必须用一定浓度的

氯化镁溶液或其他盐类溶液来调和的原因:

实验证明经一般煅烧温度(600℃—800℃)所得的MgO ,在常温下水化时,其

水化产物Mg(OH)2的最大浓度可达0.8—1.0g/L,而Mg(OH)2在常温下的平衡溶解

度为0.01g/L ,所以溶液中Mg(OH)2的相对过饱和度很大(为80—100),过大

的过饱和度会产生大的结晶压力,使硬化过程中形成的结晶结构网遭到破坏。因

此,镁质胶凝材料不用水调和。

第十五章 硅酸盐水泥

硅酸盐水泥即是以硅酸钙为主要成分的熟料所制得水泥的总称,又是专指一种水

泥品种。

凡由硅酸盐水泥熟料,0%—5%石灰石或粒化高炉矿渣、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

硬性胶凝材料称为硅酸盐水泥,亦称波特兰水泥。

硅酸盐水泥的主要技术要求为: 细度、 凝结时间、 体积安定性、强度等级。

生产硅酸盐水泥的主要原料是石灰质原料、粘土质原料和铁质校正原料。

硅酸盐水泥的生产主要经过三个阶段,即生料制备、熟料煅烧与水泥粉磨。

湿法回转窑内熟料形成过程的六个带:1)干燥带2)预热带3)碳酸盐分解带4)

放热反应带5)烧成带6)冷却带

矿化剂是指能加速结晶化合物的形成,使水泥生料易烧,提高熟料质量的少量外

加物。

阿利特—(C 3S 固溶体) 贝利特—(β—C 2S ) 才利特——(C 4AF )

水石榴石:(C 3AH 6) 水化硅酸钙:(C —S —H )

钙矾石: (3CaO ·Al 2O 3·3CaSO 4·32H 2O)

莫来石:(3Al 2O 3·2SiO 2—2Al 2O 3·2SiO 2)

一般总是铝酸三钙水化最快,硅酸三钙和铁铝酸钙次之,而硅酸二钙最慢。

熟料经过粉磨,并在粉磨过程中加入少量石膏,达到一定细度,才成为水泥。

中间相:填充在阿利特、贝利特之间的铝酸盐、铁酸盐、组成不定的玻璃体和含碱化合物等称为中间相。

游离氧化钙和方镁石不稳定,不是良好水泥所需要的:

水泥熟料中,常常还含有少量的没有与其他矿物结合的以游离状态存在的氧化钙,称为游离氧化钙,又称游离石灰(f—CaO)。因多呈死烧状态,因此水化速度极慢,常常在水泥硬化以后,游离氧化钙的水化才开始进行,生成氢氧化钙,体积增大,在水泥石内部产生内应力,使抗拉、抗折强度有所降低,严重时甚至引起安全性不良。熟料煅烧时,氧化镁有一部分和熟料矿物结合成固溶体以及溶于液相中,多余的氧化镁即结晶出来呈游离状态的方镁石存在,并对水泥安定性有不良的影响。

熟料的率值(194页)

硅率:表示熟料中SiO

2与Al

2

O

3

、Fe

3

O

4

之和的质量比值,以SM或n表示。

铝率:又称铁率,表示熟料中Al

2O

3

和Fe

2

O

3

含量的质量比,以IM或p表示。

石灰饱和系数:在水泥熟料中,氧化钙总是与两性氧化物 Al

2O

3

,碱性氧化物Fe

2

O

3

饱和生成C

3A,C

4

AF,在生成上述矿物后,所余下的CaO与使SiO

2

饱和形成C3S

所需的CaO的比值称为石灰饱和系数,以KH表示,他表示SiO

2

与CaO饱和形

成C

3

S的程度。

什么是硬化水泥浆体:

硬化水泥浆体是一非匀质的多相体系,由各种水化产物和残存熟料所构成的固相以及存在于孔隙中的水和空气所组成,所以是固—液—气三相多孔体。

水泥硬化浆体中的水有不同的存在形式,分别是:结晶水、吸附水、自由水。初凝、终凝

在水化的诱导期,水泥浆的可塑性基本不变;然后逐渐失去流动能力,开始凝结,到达初凝。接着就进入凝结阶段,继续变硬,待完全失去可塑性,有一定结构强度,即为终凝。

假凝现象:

假凝是指水泥的一种不正常的早期固化或过早变硬现象。与很多因素有关,除熟

料的C

3

A含量偏高、石膏掺量较多等条件外,一般认为主要还由于水泥在粉磨时受到高温,使二水石膏脱水成半水石膏的缘故。当水泥调水后半水石膏迅速溶于水,溶解度亦大,部分又重新水化为二水石膏析出,形成针状结晶网络结构,从而引起浆体固化。

对于某些含碱量较高的水泥,所含的硫酸钾会依下式反应

K

2SO

4

+CaSO

4

·2H

2

O=K

2

SO

4

·CaSO

4

·H

2

O+H

2

O

所生成的钾石膏结晶迅速长大,也会是造成假凝的原因。

抗渗性就是抵抗各种有害介质进入内部的能力。

抗冻性是指在冻融循环作用下,保持原有性质,抵抗破坏的能力。

第十六章掺混合材料的水泥

活性混合材料:

凡是天然的或人工的矿物质材料磨成细粉,加水后本身不硬化,但与激发剂混合,加水拌和后,不但能在空气中硬化,而且能在水中继续硬化者,称为活性混合材料或称为水硬性混合材料。

常用的激发剂有两类,碱性激发剂(石灰或水化时能析出氢氧化钙的硅酸盐水泥熟料)和硫酸盐激发剂(二水石膏、半水石膏、无水石膏或以硫酸铜为主要成分的化工废渣,如磷石膏、氟石膏等)。

非活性混合材料:

凡是天然或人工的矿物质材料,磨成细粉与石灰混合,加水拌和后,不能或很少生成具有胶凝性的水化产物,参入水泥中仅起降低强度和增强水泥产量作用者,称为非活性混合材料或称为非水硬性混合材料。

粉煤灰又称飞灰,发电厂锅炉以煤粉为原料从烟道气体中收集下来的灰渣。

标记有R的为早强型水泥。

快硬硅酸盐水泥:

凡以适当成分的生料,烧至部分熔融,所得以硅酸钙为主要成分的硅酸盐水泥熟料,加入适量石膏,磨细制成具有早期强度增进率较高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称为快硬硅酸盐水泥,简称快硬水泥。

第十八章耐火材料

解释带层状结构:

单侧加热时由于发生烧结、热毛细现象和扩散现象,与腐蚀体之间的反应,以及某些情况下发生多晶型现象,就会形成带层结构。形成带层结构的必备条件就是温度梯度。当与外部介质无质量交换时,则耐火材料本身的液相将会参与带层状结构的形成。带层状结构由工作层、过渡层和微变层组成,工作层中的化学成分及矿物组成均发生变化,过渡层只是结构发生变化,而微变层中一般保持原有的成分和结构。

耐火度:表示材料抵抗高温作用而不熔化的性能叫耐火度。

荷重软化温度:耐火制品在承受高温和恒定压负荷的条件下,产生一定变形时的温度叫荷重软化温度。

重烧线变化:耐火制品加热至一定温度,冷却后制品长度不可逆地增加或减少叫重烧线变化,以“%”表示。

抗热震性:耐火材料对于急热急冷式的温度变动的抵抗能力叫抗热震性。

陶瓷结合:主晶相间低熔点的硅酸盐非晶质和晶质联结在一起而形成的结合叫陶瓷结合。

化学结合:化学结合指耐火制品中由化学结合剂形成的结合,即加入少量结合物质,在低于烧结温度的条件下,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使制品硬化而形成的结合。直接结合:由耐火主晶相直接接触所产生的一种结合法式称之为直接结合。它既是不同于化学结合,也不属于陶瓷结合。

考研无机化学_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物质存在的状态………………………………………………………………2 一、气体 .......................................................................................................... 2 二、液体 .......................................................................................................... 3 ①溶液与蒸汽压 ................................................................................................ 3 ②溶液的沸点升高和凝固点的下降 ................................................................... 3 ③渗透压 .......................................................................................................... 4 ④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 .............................................................................. 4 三、胶体 .......................................................................................................... 4 第二章 化学动力学初步……………………………………………………………5 一、化学反应速率 ............................................................................................ 5 二、化学反应速率理论 ..................................................................................... 6 三、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 6 2、温度 ............................................................................................................ 7 第三章 化学热力学初步……………………………………………………………8 一、热力学定律及基本定律 .............................................................................. 8 二、化学热力学四个重要的状态函数 ................................................................ 9 4、自由能 ....................................................................................................... 10 ①吉布斯自由能 .............................................................................................. 10 ②自由能G ——反应自发性的判据 .................................................................. 11 ③标准摩尔生成自由能θ m f G ? (11)

无机推断题的解题思路与技巧

突破无机推断题 一、无机推断题得特点 1.它集元素化合物知识、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知识为一体。具有考查知识面广、综合性强、思考容量大得特点。这种题型不但综合性考查学生在中学阶段所学得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以及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电解质溶液、化学平衡、氧化还原反应、化学用语等知识,而且更重要得就是它能突出考查学生得综合分析判断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且结构紧凑、文字表述少,包含信息多,思维能力要求高。 2.无机推断题与双基知识、有机、实验、计算均可联系,出题比较容易。在少题量得情况下,可考多个知识点,多方面得能力,从而更好地突出学科内综合,这就受到了理综卷得青睐。 3.无机推断题层次明显,区分度高,有一步推错,整题失分得可能,很容易拉分。具有很高得区分度与很好得选拔功能。 尽管它考得内容广,能力全面,层次高,但它还就是离不开大纲与考纲。知识点必须就是高中阶段强调掌握得基础知识与主干知识。 例题1 已知A、B、C、D为气体,E、F为固体,G就是氯化钙,它们之间得转换关系如下图所示: ⑴ D得化学式(分子式)就是 ,E得化学式(分子式)就是。 ⑵ A与B反应生成C得化学方程式就是。 ⑶ E与F反应生成D、H与G得化学方程式就是。 解析:由E(固)+F(固) → D(气) + H + G (CaCl2),容易联系到实验室用NH4Cl与Ca(OH)2制NH3得反应,这样可推断出D为NH3,H为H2O,E与F一个为NH4Cl、一个为Ca(OH)2。由D(NH3)+C(气)→E,可确定E 为NH4Cl,C为HCl,则A、B一个为H2、一个为Cl2。A与B生成C得化学方程式为H2+Cl2===2HCl。E与F生成D、H与G得化学方程式为2NH4Cl+Ca(OH)2NH3↑+2H2O+CaCl2。 二、无机推断题得解题思路与技巧 1.基础知识得梳理 (1)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与物质结构 熟悉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电子排布与周期表得关系,化合价与最外层电子数、元素所在得族序数得关系(包括数得奇偶性),微粒得半径大小与元素周期表得关系,非金属氢化物得稳定性、酸性与元素周期表得关系)。熟悉常见得分子或单质、化合物得物质结构(水、氨气、二氧化碳、金刚石、二氧化硅得结 构特点,相同电子数得微粒(10电子微粒:OH、NH 4+、H 3 O+等;18电子微粒:H 2 O 2 与 H 2S、 C 2 H 4 、F 2 、CH 3 OH等)。 (2)元素化合物得性质 这里包括物理性质(颜色、状态、密度)与化学性质,因此要熟记一些典型 (特殊)物质得性质、反应得条件与现象。掌握一些常见得反应形式:化合物→单质,化合物+化合物→化合物+单质,化合物→3种气体等;重要得反应:铝热反应、过氧化钠性质、Mg+CO 2 →、Fe3+→Fe2+、漂白粉性质、常见气体得实验室制法、电解熔融氧化铝、电解饱与食盐水、化工上得反应(硅酸盐工业、石油化工、硫酸工业、硝酸工业)。 2.无机推断题得一般解题思路

无机化学知识点归纳(高教版)

无机化学知识点归纳(高教版) 注:加黑字体为知识点,加下划线为补充内容。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 1 第一节:物质的聚集状态 1 第二节: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和能量关系 2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3 第二节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3 第三节化学平衡 3 第四节化学平衡的移动4 第五节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综合利用4 第三章电解质溶液和离子平衡 4 第一节强电解质溶液 4 第二节水的解离和溶液的ph 4 第三节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 5 第四节同离子效应和缓冲溶液 5 第五节盐类的水解 5 第六节沉淀-溶解平衡 6 第七节溶度积规则及其应用 6 第四章氧化和还原 6 第一节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6

第二节氧化还原反应与原电池7 第三节电极电势7 第四节电极电势的应用7 第五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7 第六章分子结构与晶体结构8 第一节共价健理论 8 第三节分子间力与分子晶体8 第四节离子键与离子晶体8 第五节离子极化8 第六节其他类型晶体9 第七章配位化合物 9 第一节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9 第二节配位化合物的结构9 第三节配位化合物在水溶液中的状况9 第四节熬合物10 第八章主族金属元素(一)碱金属和碱土金属10 第一节化学元素的自然资源10 第二节碱金属11 第三节碱土金属11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物质的聚集状态 1、气体具有两个基本特性:扩散性和可压缩性。主要表现在:

⑴气体没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⑵不同的气体能以任意比例相互均匀的混合。⑶气体是最容易被压缩的一种聚集状态。 2、理想气体方程: 为气体摩尔常数,数值为8.314 3、只有在高温低压条件下气体才能近似看成理想气体。 气体混合物 1、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气体在同一容器中混合时,每一种气体称为该混合气体的组分气体。 2、混合气体中某组分气体对器壁所施加的压力叫做该组分气体的分压。 3、对于理想气体来说,某组分气体的分压力等于相同温度下该组分气体单独占有与混合气体相同体积时所产生的压力。 4、(Dlton)分压定律:混合气体的总压等于混合气体中各组分气体的分压之和。 5、流体 6、固体 第二节: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和能量关系 1、系统是人们将其作为研究对象的那部分物质世界,即被研究的物质和它们所占有的空间。系统的边界可以是实际的界面也可以是人为确定的用来划定研究对象的空间范围。划定范围的目的是便于研究。 2、环境是系统边界之外与之相关的物质世界。 系统与环境之间可能会有物质和能量的传递。按传递情况不同,将系统分为: ⑴封闭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只有能量传递没有物质传递。系统质量守恒。 ⑵敞开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有能量传递〔以热或功的形式进行〕又有物

无机及分析化学答案全

第8章习题答案 1.命名下列配合物: (1)K2[Ni(CN)4] (2)(NH4)2[FeCl5(H2O)] (3)[Ir(ONO)(NH3)5]Cl2 (4)Na2[Cr(CO)5] 解:(1)四氰根合镍(Ⅱ)酸钾 (2)五氯?一水合铁(III)酸铵 (3)二氯化亚硝酸根?五氨合铱(III) (4)五羰基合铬(-Ⅱ)酸钠(参考P172) 2.写出下列配合物(配离子)的化学式? (1)硫酸四氨合铜(Ⅱ) (2)四硫氰?二氨合铬(III)酸铵 (3)二羟基?四水合铝(III)离子(4)二苯合铬(0) 解:(1)[Cu(NH3)4]SO4 (2)(NH4)[Cr(NH3)2(SCN)4] (3)[Al(H2O)4(OH-)2]+ (4)[Cr(C6H6)2] 6.试用价键理论说明下列配离子的键型(内轨型或外轨型)、几何构型和磁性大小。 (1)[Co(NH3)6]2+ (2)[Co(CN)6]3- 解:(1)Co最外层价电子排布为:27Co:3d74s2 Co2+的最外层价电子排布为:27Co2+:3d74s0 [ ][ ][ ][ ][ ] [ ] [ ][ ][ ] [ ][ ][ ][ ][ ] 3d7 4S0 4P0 4d0 [ ][ ][ ][ ][ ] [ ][ ][ ][ ][ ][ ] [ ][ ][ ] SP3d2杂化、成键,形成[Co(NH3)6]2+ 因为:形成[Co(NH3)6]2+时用的是Co2+最外层4S、4P、4d空轨道以SP3d2杂化、成键,而且中心离子Co2+形成配离子的前后单电子数没变,所以:该[Co(NH3)6]2+配合离子是外轨型,SP3d2杂化,几何构型为正八面体。 因为:以SP3d2杂化、成键形成[Co(NH3)6]2+后,具有3个单电子,所以:[Co(NH3)6]2+的磁矩为:,因为具有单电子分子是顺磁性分子,无单电子分子是抗磁性分子,所以形成[Co(NH3)6]2+后,具有3个单电子,[Co(NH3)6]2+是顺磁性分子。 (2) Co最外层价电子排布为:27Co:3d74s2 Co3+的最外层价电子排布为:27Co3+:3d64s0 [ ][ ][ ][ ][ ] [ ] [ ][ ][ ] 3d6 4S0 4P0 [ ][ ][ ] [ ][ ][ ][ ][ ][ ] d2SP3杂化、成键,形成[Co(CN)6]3- 因为:形成[Co(CN)6]3-时用的是Co3+内层d轨道,即(n-1)层d轨道与nS、nP空轨道以d2SP3杂化、成键,而且中心离子Co3+形成配合离子前有4个单电子,形成配合离子后没有单电子,中心离子Co3+形成配合离子前、后内层电子发生了重新排布,所以:该[Co(CN)6]3-配合离子是内轨型,d2SP3杂化,几何构型为正八面体。 因为:以d2SP3杂化、成键形成[Co(CN)6]3-后,没有单电子,所以:[Co(CN)6]3-的磁矩为:,因为具有单电子分子是顺磁性分子,无单电子分子是抗磁性分子,所以形成[Co(CN)6]3-后,没有单电子,[Co(CN)6]3-是抗磁性分子。 7.有两个化合物A和B具有同一化学式:Co(NH3)3(H2O)2ClBr2.在一干燥器中,1molA很快失去1molH2O,但在同样条件下,B不失去H2O。当AgNO3加入A中时,1molA沉淀出1molAgBr,而1molB 沉淀出2molAgBr。试写出A和B的化学式。 解:∵在干燥器中,1molA很快失去1molH2O,但在同样条件下,B不失去H2O知,说明A中的H2O 是外配位体,而B中的水是内配位体。当AgNO3加入A溶液中时,1molA沉淀出1molAgBr,而1molB 沉淀出2molAgBr,说明1molA中外配体为1mol Br-,而1mol B中外配体为2 mol Br-。因此它们

无机化学重点笔记

无机化学重点笔记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第一章 物质的状态 理想气体:是设定气体分子本身不占空间、分子间也没有相互作用力的假想情况下的气体。 实际气体:处于高温(高于273 K )、低压(低于数百千帕)的条件下,由于气体分子间距离相当大,使得气体分子自身的体积与气体体积相比可以忽略不计,且分子间作用力非常小,可近似地将实际气体看成是理想气体。 pV = nRT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 R 称为比例常数,也称为摩尔气体常数。 R = Pa·m3·mol-1·K-1 = kPa·L·mol-1·K-1 = ·mol-1·K-1(Pa·m3=N·m-2·m3=N·m = J ) 道尔顿理想气体分压定律 式中 xi 为某组分气体的摩尔分数。理想气体混合物中某组分气体的分压等于该组分气体的摩尔分数与总压力的乘积。 分体积定律 当几种气体混合时,起初每一种气体在各处的密度是不同的,气体总是从密度大的地方向密度小的地方迁移,直至密度达到完全相同的状态,这种现象称为扩散。 相同温度、相同压力下,某种气体的扩散速度与其密度的平方根成反比,这就是气体扩散定律。用u i 表示扩散速度,ρi 表示密度,则有: 式中u A 、u B 分别表示A 、B 两种气体的扩散速度,ρA 、ρB 分别表示A 、B 两种气体的密度。 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ρ)与其摩尔质量(M )成正比,据此可以表示为:i i RT RT p p n n V V =∑=∑=i u A B u u A B u u

对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进行修正 对n = 1 mol实际气体,其状态方程为: 气体分子运动论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假设: (1)气体由不停地作无规则运动的分子所组成; (2)气体分子本身不占体积,视为数学上的一个质点; (3)气体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很小,可忽略; (4)气体分子之间及分子对容器壁的碰撞视为弹性碰撞,气体的压力是由于气体分子同容器壁产生碰撞的结果; (5)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与气体的温度成正比。 通常把蒸气压大的物质称为易挥发的物质,蒸气压小的物质称为难挥发的物质。 对同一液体来说,若温度高,则液体中动能大的分子数多,从液体中逸出的分子数就相应的多些,蒸气压就高;若温度低,则液体中动能大的分子数少,从液体中逸出的分子数就相应的少些,蒸气压就低。 克劳修斯-克拉贝龙(Clansius-Clapeyron)方程 沸点是指液体的饱和蒸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时的温度。在此温度下,气化在整个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在低于该温度时气化仅在液体的表面上进行),称之为液体的沸腾。三氯甲烷、乙醇、水和醋酸的正常沸点依次分别为61.3℃, 78.4℃, 100℃和118.5℃。减压蒸馏的方法正是利用减压时液体沸点会降低的这一特征去实现分离和提纯物质的目的。这种方法适用于分离提纯沸点较高的物质以及那些在正常沸点易分解或易被空气氧化的物质。

高三化学无机推断题专项练习

高三化学无机推断题专项练习 高三化学无机推断题专项练习为黑色已知B~H都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1.A溶液中为红色固体,HD为红色固体单质,F固体,的溶质是一种盐.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

请填写下列空白: 第于位素元的I质单成组,中表周期在)1(、E 、B 的化学式为F和E、B物质)1(族。F ; ___________________周期在反应⑦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程学的)(2反应①化方式),其反应类型 ___________________。为: )在②、③、⑥、⑨中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非( 3。为 .2下图是无机物__________氧化还原反应的是MA~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关系(部(填序号)是离④反(4)应的子是由第三周期。其中,分产物及反应条件未列出)I方程式。是一种红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K元素组成的单质中熔点最高的金属,可制得一种“绿与将化合物)DKNO共融,KOH色气体。、5(3,同时还生(高铁酸钾)FeOK色”环保高效净水剂42化应反该OH和KNO成。的学是式方程22页12共页4第◎页12共页3第

分别A、B、C、AD四种短周期元素现有4.(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 且甲、, D结合生成甲、乙、丙三种化合物C与B、123.(分)以下均为中学化学常见物质,存在如下、结合生、D为气体单质,CG分子中含相同数目的质子数,乙、丙3C 部分产物已省略转化关系()。通常成化合物丁。有关元素的单质和甲、乙、丙、丁四在为紫黑色固体单质。实验室中,常用固体EB 的。种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如下图:H催化下加热制取气体单质 式反应程方→(1)写出B+乙甲+C的化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元素、D)根据以上条件可以确定(2A、B、C 中的三种G,不能被 确定的第四种元素是_______的电子式。的化学式( ;填F)(1(2)反应②的离子方程

无机化学知识点归纳

无机化学知识点归纳 一、常见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1、常见分子(或物质)的形状及键角 (1)形状:V型:H2O、H2S 直线型:CO2、CS2 、C2H2平面三角型:BF3、SO3 三角锥型:NH3正四面体型:CH4、CCl4、白磷、NH4+ 平面结构:C2H4、C6H6 (2)键角:H2O:104.5°;BF3、C2H4、C6H6、石墨:120°白磷:60° NH3:107°18′CH4、CCl4、NH4+、金刚石:109°28′ CO2、CS2、C2H2:180° 2、常见粒子的饱和结构: ①具有氦结构的粒子(2):H-、He、Li+、Be2+; ②具有氖结构的粒子(2、8):N3-、O2-、F-、Ne、Na+、Mg2+、Al3+; ③具有氩结构的粒子(2、8、8):S2-、Cl-、Ar、K+、Ca2+; ④核外电子总数为10的粒子: 阳离子:Na+、Mg2+、Al3+、NH4+、H3O+; 阴离子:N3-、O2-、F-、OH-、NH2-; 分子:Ne、HF、H2O、NH3、CH4 ⑤核外电子总数为18的粒子: 阳离子:K+、Ca 2+; 阴离子:P3-、S2-、HS-、Cl-; 分子:Ar、HCl、H2S、PH3、SiH4、F2、H2O2、C2H6、CH3OH、N2H4。 3、常见物质的构型: AB2型的化合物(化合价一般为+2、-1或+4、-2):CO2、NO2、SO2、SiO2、CS2、ClO2、CaC2、MgX2、CaX2、BeCl2、BaX2、KO2等 A2B2型的化合物:H2O2、Na2O2、C2H2等 A2B型的化合物:H2O、H2S、Na2O、Na2S、Li2O等 AB型的化合物:CO、NO、HX、NaX、MgO、CaO、MgS、CaS、SiC等 能形成A2B和A2B2型化合物的元素:H、Na与O,其中属于共价化合物(液体)的是H 和O[H2O和H2O2];属于离子化合物(固体)的是Na和O[Na2O和Na2O2]。 4、常见分子的极性: 常见的非极性分子:CO2、CS2、BF3、CH4、CCl4、、SF6、C2H4、C2H2、C6H6等 常见的极性分子:双原子化合物分子、H2O、H2S、NH3、H2O2、CH3Cl、CH2Cl2、CHCl3等5、一些物质的组成特征: (1)不含金属元素的离子化合物:铵盐 (2)含有金属元素的阴离子:MnO4-、AlO2-、Cr2O72- (3)只含阳离子不含阴离子的物质:金属晶体 二、物质的溶解性规律 1、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规律:(限于中学常见范围内,不全面) ①酸:只有硅酸(H2SiO3或原硅酸H4SiO4)难溶,其他均可溶; ②碱:只有NaOH、KOH、Ba(OH)2可溶,Ca(OH)2微溶,其它均难溶。 ③盐:钠盐、钾盐、铵盐、硝酸盐均可溶; 硫酸盐:仅硫酸钡、硫酸铅难溶、硫酸钙、硫酸银微溶,其它均可溶;

无机化学_知识点总结

无机化学(上) 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物质存在的状态 一、气体 1、气体分子运动论的基本理论 ①气体由分子组成,分子之间的距离>>分子直径; ②气体分子处于永恒无规则运动状态; ③气体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可忽略,除相互碰撞时; ④气体分子相互碰撞或对器壁的碰撞都是弹性碰撞。碰撞时总动能保持不变,没有能量损失。 ⑤分子的平均动能与热力学温度成正比。 2、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①假定前提:a 、分子不占体积;b 、分子间作用力忽略 ②表达式:pV=nRT ;R ≈8.314kPa 2L 2mol 1-2K 1- ③适用条件:温度较高、压力较低使得稀薄气体 ④具体应用:a 、已知三个量,可求第四个; b 、测量气体的分子量:pV=M W RT (n=M W ) c 、已知气体的状态求其密度ρ:pV=M W RT →p=MV WRT →ρMV RT =p 3、混合气体的分压定律 ①混合气体的四个概念 a 、分压:相同温度下,某组分气体与混合气体具有相同体积时的压力; b 、分体积:相同温度下,某组分气体与混合气体具有相同压力时的体积 c 、体积分数:φ= 2 1 v v d 、摩尔分数:xi= 总 n n i ②混合气体的分压定律 a 、定律:混合气体总压力等于组分气体压力之和; 某组分气体压力的大小和它在混合气体中体积分数或摩尔数成正比 b 、适用范围:理想气体及可以看作理想气体的实际气体 c 、应用:已知分压求总压或由总压和体积分数或摩尔分数求分压、 4、气体扩散定律 ①定律:T 、p 相同时,各种不同气体的扩散速率与气体密度的平方根成反比: 2 1 u u =21p p =2 1 M M (p 表示密度) ②用途:a 、测定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b 、同位素分离 二、液体

高中化学无机推断题带答案

1、(14分)常温下,A是双原子分子气态单质,其密度为3.17g/L(标准标况下),B、C、D都是含A元素的化合物,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1)分别写出A、B、C、D的化学式: A B C D (2)试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A→B D→A 。 2、(4分)沈括《梦溪笔谈》中提到信州(今江西省)铅山县有一苦泉,将苦泉水煎熬,得到一种蓝色晶体.此晶体常用作游泳池或浴池杀菌消毒剂.试回答: ①此晶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 ②煎熬苦泉水的铁锅用久了就会在其表面析出一层红色物质,其原因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分)现有金属单质A、B和气体甲、乙、丙及物质C、D、E、F它们之间能发生如下反应(图中有 些反应的产物和反应的条件没有全部标出)。 黄绿色气体乙水 ② ①金属 B ③ 水黄绿色气体乙 ④ ⑤ 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⑴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 、丙 ⑵写出下列反应化学方程式: 反应① 反应⑤ 4、(13分)A、B、C、D、E、F六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和部分产物未标出) (1)若A为短周期金属单质,D为短周期非金属单质,且所含元素的原子序数A是D的2倍,所含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D是A的2倍,F的浓溶液与A、D反应都有红棕色气体生成,则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A为常见的金属单质,D、F是气态单质,反应①在水溶液中进行,则反应②(在水溶液中进行) 金属A (焰色为黄) 气体甲气体丙物质D 物质C 物质E 物质F 红褐色沉淀

无机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共10页

无机化学知识点总结 1、知道典型的溶解性特征 ①加入过量硝酸从溶液中析出的白色沉淀:AgCl,原来溶液是Ag(NH3)2Cl;后者是硅酸沉淀,原来的溶液 是可溶解的硅酸盐溶液。生成淡黄的沉淀,原来的溶液中可能含有S2-,或者是S2O32- ②加入过量的硝酸不能观察到沉淀溶解的有AgCl,BaSO4;BaSO3由于转化成为BaSO4而不能观察到沉淀的溶 解。AgBr,AgI,也不溶解,但是沉淀的颜色是黄色。 ③能够和盐反应生成强酸和沉淀的极有可能是H2S气体和铅、银、铜、汞的盐溶液反应。: ④沉淀先生成后溶解的:CO2和Ca(OH)2;Al3+和氢氧化钠;AlO2-和盐酸;,氨水和硝酸银。 2、操作不同现象不同的反应: Na2CO3和盐酸;AlCl3和NaOH,NaAlO2和盐酸;AgNO3和氨水;FeCl3和Na2S;H3PO4 和Ca(OH)2反应。 3、先沉淀后澄清的反应: AlCl3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生成沉淀,继续滴加沉淀溶解: AgNO3溶液中滴加稀氨水,先沉淀后澄清: NaAlO2溶液中滴加盐酸,也是先沉淀后澄清: 澄清石灰水通入二氧化碳,先沉淀后澄清:; 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先沉淀后澄清:; KAl(SO4)2与NaOH溶液:; 4、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最终能生成沉淀的物质:苯酚钠溶液、硅酸钠溶液、偏铝酸钠溶液(这三种都可以与 少量硝酸反应产生沉淀)、饱和碳酸钠溶液。 苯酚钠溶液:; 硅酸钠溶液:; 饱和碳酸钠溶液:; 偏铝酸钠溶液:; 5、能生成两种气体的反应: HNO3的分解:; Mg与NH4Cl溶液的反应:; 电解饱和食盐水:; C与浓HNO3加热时反应:;

无机物质推断常见题型

无机物质推断常见题型 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二中马金荣 无机推断可谓高考中的“常青树”,是每年必考题,试题涉及了大纲要求的全部重要 知识点,综合考查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无机推断题的特点 无机框图推断题作为高考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热点题型,主要特点有: 1.结构紧凑、文字表述少2.包含信息多、综合性强,思维能力要求高 3.具有很高的区分度和很好 的选拔功能。它不仅考查考生对元素及其化合物主干知识掌握的情况,更能考查考生思维 的敏捷性、发散性、严密性和分析推理综合应用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能力。 二、无机推断题的一般解题思路 1. 无机推断题的一般解题思路 ⑴审清题意,从题干迅速浏览、整体扫描、产生印象,尽量在框图中把相关信息表示出 来,明确求解要求。 ⑵找“题眼”即找到解题的突破口,此步非常关键。 ⑶从题眼出发,联系新信息及所学的旧知识,依物质的特性或转移特征来确定“突破口”,大胆猜测,顺藤摸瓜,进行综合分析、推理,初步得出结论。 ⑷验证确认将结果放入原题检验,完全符合才算正确。 ⑸按题目的要求写出答案。 2. 解题的基本思维方法 ⑴正向思维:根据题设条件,结合有关的化学知识,依题目的意思,按一定的层次结构逐步推理,从而得出结论。 ⑵逆向推理:以最终产物(或题中某一明显特征)为起点,层层逆推,以求得结论。 ⑶猜想论证:先根据题意凭直觉猜想初步得出结论然后将结论代入到题中去验证,若与题中所给条件、题意吻合,即为答案。 ⑷综合分析:根据题设条件、过程产物、最终产物的特征、反应规律、数据等进行综合分析,逐步得出结论。 三、无机物质推断常见题型 (一)、文字叙述型 例1. X、Y、Z和W代表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它们满足以下条件:

大学无机化学知识点总结.

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 无机化学 元素化学、无机合成化学、无机高分子化学、无机固体化学、配位化学(即络合物化学)、同位素化学、生物无机化学、金属有机化学、金属酶化学等。 有机化学 普通有机化学、有机合成化学、金属和非金属有机化学、物理有机化学、生物有机化学、有机分析化学。 物理化学 结构化学、热化学、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电化学、溶液理论、界面化学、胶体化学、量子化学、催化作用及其理论等。 分析化学 化学分析、仪器和新技术分析。包括性能测定、监控、各种光谱和光化学分析、各种电化学分析方法、质谱分析法、各种电镜、成像和形貌分析方法,在线分析、活性分析、实时分析等,各种物理化学性能和生理活性的检测方法,萃取、离子交换、色谱、质谱等分离方法,分离分析联用、合成分离分析三联用等。

无机化学 第一章:气体 第一节:理想气态方程 1、气体具有两个基本特性:扩散性和可压缩性。主要表现在: ⑴气体没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⑵不同的气体能以任意比例相互均匀的混合。⑶气体是最容易被压缩的一种聚集状态。 2、理想气体方程:nRT PV = R 为气体摩尔常数,数值为R =8.31411--??K mol J 3、只有在高温低压条件下气体才能近似看成理想气体。 第二节:气体混合物 1、对于理想气体来说,某组分气体的分压力等于相同温度下该组分气体单独占有与混合气体相同体积时所产生的压力。 2、Dlton 分压定律:混合气体的总压等于混合气体中各组分气体的分压之和。 3、(0℃=273.15K STP 下压强为101.325KPa = 760mmHg = 76cmHg) 第二章:热化学 第一节:热力学术语和基本概念 1、 系统与环境之间可能会有物质和能量的传递。按传递情况不同,将系统分为: ⑴封闭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只有能量传递没有物质传递。系统质量守恒。 ⑵敞开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有能量传递〔以热或功的形式进行〕又有物质传递。 ⑶隔离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没有能量传递也没有物质传递。 2、 状态是系统中所有宏观性质的综合表现。描述系统状态的物理量称为状态函数。状态函 数的变化量只与始终态有关,与系统状态的变化途径无关。 3、 系统中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而与其他部分有明确界面分隔开来的任何均匀部 分叫做相。相可以由纯物质或均匀混合物组成,可以是气、液、固等不同的聚集状态。 4、 化学计量数()ν对于反应物为负,对于生成物为正。 5、反应进度νξ0 )·(n n sai k e t -==化学计量数 反应前反应后-,单位:mol 第二节:热力学第一定律 0、 系统与环境之间由于温度差而引起的能量传递称为热。热能自动的由高温物体传向低温 物体。系统的热能变化量用Q 表示。若环境向系统传递能量,系统吸热,则Q>0;若系统向环境放热,则Q<0。 1、 系统与环境之间除热以外其他的能量传递形式,称为功,用W 表示。环境对系统做功, W>O ;系统对环境做功,W<0。 2、 体积功:由于系统体积变化而与环境交换的功称为体积功。 非体积功:体积功以外的所有其他形式的功称为非体积功。 3、 热力学能:在不考虑系统整体动能和势能的情况下,系统内所有微观粒子的全部能量之 和称为热力学能,又叫内能。 4、 气体的标准状态—纯理想气体的标准状态是指其处于标准压力θ P 下的状态,混合气体 中某组分气体的标准状态是该组分气体的分压为θP 且单独存在时的状态。 液体(固体)的标准状态—纯液体(或固体)的标准状态时指温度为T ,压力为θP 时的状态。

高中化学推断题必备知识点梳理

高中化学推断题—必备知识点梳理 一、位置与结构 1、Li是周期序数等于族序数2倍的元素。 2、S是最高正价等于最低负价绝对值3倍的元素。 3、Be、Mg是最外层电子数与最内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 4、Li、Na是最外层电子数是最内电子数的1/2的元素; 5、最外层电子数是最内层电子数的2倍的是C、Si;3倍的是O、S;4倍的是Ne、Ar。 6、Be、Ar是次外层电子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的元素; 6、Mg是次外层电子数等于最外层电数4倍的元素; 7、Na是次外层电子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8倍的元素。 8、H、He、Al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核外电子层数相等。 9、He、Ne各电子层上的电子数都满足2n2的元素。 10、H、He、Al是族序数与周期数相同的元素。 11、Mg是原子的最外层上的电子数等于电子总数的1/6的元素; 12、最外层上的电子数等于电子总数的1/3的是Li、P;1/2的有Be;相等的是H、He。 13、C、S是族序数是周期数2倍的元素。 14、O是族序数是周期数3倍的元素。 15、C、Si是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代数和为零的短周期元素。 16、O、F是最高正价不等于族序数的元素。 17、子核内无中子的原子氢(H) 18、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碳 19、地壳中含量前三位的元素O、Si、Al 20、大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N 21、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2倍的元素(或次外层电子数为最外层1/2的元素)C 22、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3倍的元素(或次外层电子数为最外层1/3的元素)O 23、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4倍的元素(或次外层电子数为最外层1/4的元素)Ne 24、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电子数1/2的元素Li、Si 25、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电子数1/4的元素Mg 25、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3个的元素N 26、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5个的元素F 27、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少3个的元素P 28、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5个的元素Al 29、核外电子总数与其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3:2的元素C 30、内层电子总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有Li、P 31、电子层数跟最外层电子数数相等的原子有H、Be、Al 32、核外电子总数与其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4:3的元素O 33、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2倍的原子有关He、C、S 34、最外层电子数跟次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原子有Be、Ar 35、X、Y两元素可形成X2Y和X2Y2两种化合物(或形成原子个数比2:1与1:1的化合物Na2O、Na2O2、H2O、H2O2 二、含量与物理性质 1、O是地壳中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Si次之,Al是地壳中质量分数最大的金属元素。 2、H是最轻的非金属元素;Li是最轻的金属元素。 3、Na是焰色反应为黄色的元素;K是焰色反应为紫色(透过蓝色的钴玻璃观察)的元素。

高中有机化学推断题相关知识点全总结

有机化学推断题解题技巧和相关知识点全总结 一、常见有机物物理性质归纳 1.有机物的溶解性 (1)难溶于水的有:各类烃、卤代烃、硝基化合物、酯、绝大多数高聚物、高级的(指分子中碳原子数目较多的,下同)醇、醛、羧酸等。 (2)易溶于水的有:低级的[一般指N?≤4]醇、(醚)、醛、(酮)、羧酸及盐、氨基酸及盐、单糖、二糖。(它们都能与水形成氢键)。 (3)具有特殊溶解性的: ①乙醇是一种很好的溶剂,既能溶解许多无机物,又能溶解许多有机物,所以常用乙醇来溶解植物 色素或其中的药用成分,也常用乙醇作为反应的溶剂,使参加反应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均能溶解,增大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例如,在油脂的皂化反应中,加入乙醇既能溶解NaOH,又能溶解油脂,让它们在均相(同一溶剂的溶液)中充分接触,加快反应速率,提高反应限度。 ② 苯酚: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是9.3g(属可溶),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当温度高于65℃时, 能与水混溶,冷却后分层,上层为苯酚的水溶液,下层为水的苯酚溶液,振荡后形成乳浊液。苯酚易溶于碱溶液和纯碱溶液,这是因为生成了易溶性的钠盐。 ③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更加难溶,同时饱和碳酸钠溶液还能通过反应吸收挥发出的乙酸, 溶解吸收挥发出的乙醇,便于闻到乙酸乙酯的香味。 ④有的淀粉、蛋白质可溶于水形成胶体 ..。蛋白质在浓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溶解度减小,会析出(即盐析,皂化反应中也有此操作)。但在稀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蛋白质的溶解度反而增大。 ⑤线型和部分支链型高聚物可溶于某些有机溶剂,而体型则难溶于有机溶剂。 ⑥氢氧化铜悬浊液可溶于多羟基化合物的溶液中,如甘油、葡萄糖溶液等,形成绛蓝色溶液。 【高中化学中各种颜色所包含的物质】{方便推断时猜测} 1.红色:铜、Cu2O、品红溶液、酚酞在碱性溶液中、石蕊在酸性溶液中、液溴(深棕红)、红磷(暗红)、苯酚被空气氧化、Fe2O3、(FeSCN)2+(血红) 2.橙色:、溴水及溴的有机溶液(视浓度,黄—橙) 3.黄色(1)淡黄色:硫单质、过氧化钠、溴化银、TNT、实验制得的不纯硝基苯、 (2)黄色:碘化银、黄铁矿(FeS2)、*磷酸银(Ag3PO4)工业盐酸(含Fe3+)、久置的浓硝酸(含NO2)(3)棕黄:FeCl3溶液、碘水(黄棕→褐色) 4.棕色:固体FeCl3、CuCl2(铜与氯气生成棕色烟)、NO2气(红棕)、溴蒸气(红棕) 5.褐色:碘酒、氢氧化铁(红褐色)、刚制得的溴苯(溶有Br2) 6.绿色:氯化铜溶液、碱式碳酸铜、硫酸亚铁溶液或绿矾晶体(浅绿)、氯气或氯水(黄绿色)、氟气(淡黄绿色) 7.蓝色:胆矾、氢氧化铜沉淀(淡蓝)、淀粉遇碘、石蕊遇碱性溶液、硫酸铜溶液 8.紫色:高锰酸钾溶液(紫红)、碘(紫黑)、碘的四氯化碳溶液(紫红)、碘蒸气

无机化学知识点归纳

无机化学知识点归纳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第一篇:化学反应原理 第一章:气体 第一节:理想气态方程 1、气体具有两个基本特性:扩散性和可压缩性。主要表现在: ⑴气体没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⑵不同的气体能以任意比例相互均匀的混合。⑶气体是最容易被压缩的一种聚集状态。 2、理想气体方程:nRT PV = R 为气体摩尔常数,数值为R =11--??K mol J 3、只有在高温低压条件下气体才能近似看成理想气体。 第二节:气体混合物 1、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气体在同一容器中混合时,每一种气体称为该混合气体的组分气体。 2、混合气体中某组分气体对器壁所施加的压力叫做该组分气体的分压。 3、对于理想气体来说,某组分气体的分压力等于相同温度下该组分气体单独占有与混合气体相同 体积时所产生的压力。 4、Dlton 分压定律:混合气体的总压等于混合气体中各组分气体的分压之和。 第三节:气体分子动理论 1、气体分子动理论基本观点: ⑴气体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很小的微粒,彼此间距离比分子直径大许多,分子体积与气体体积相比可以忽略不计。 ⑵气体分子以不同的速度在各个方向上处于永恒的无规则运动之中。 ⑶除了在相互碰撞时,气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是很弱的,甚至是可以忽略的。 ⑷气体分子相互碰撞和对器壁的碰撞都是弹性碰撞。碰撞时总动能保持不变,没有能量损失。 ⑸分子平均动能与气体的热力学温度成正比。

2、在一定温度下,每种气体分子速度的分布是一定的。除少数分子的速度很大或很小外,多数分 子的速度都接近于方均根速度rms V 。当温度升高时,速度分布曲线变宽,方均根速度增大。 M RT V rms 3= 。 3、分子量越大扩散越慢。 第二章:热化学 第一节:热力学术语和基本概念 1、系统是人们将其作为研究对象的那部分物质世界,即被研究的物质和它们所占有的空间。系统 的边界可以是实际的界面也可以是人为确定的用来划定研究对象的空间范围。划定范围的目的是便于研究。 2、环境是系统边界之外与之相关的物质世界。 3、系统与环境之间可能会有物质和能量的传递。按传递情况不同,将系统分为: ⑴封闭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只有能量传递没有物质传递。系统质量守恒。 ⑵敞开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有能量传递〔以热或功的形式进行〕又有物质传递。 ⑶隔离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没有能量传递也没有物质传递。 4、状态是系统中所有宏观性质的综合表现。描述系统状态的物理量称为状态函数。状态函数的变 化量与系统状态的变化途径无关。 5、当系统的某些性质发生变化时,这种改变称为过程。系统由始态到终态所经历的过程总和被称 为途径。 6、⑴定温过程:始态和终态温度相等且变化程中始终保持这个温度。 定温变化:始态和终态温度相等但对变化过程中的温度不作要求。 ⑵定压过程:始态和终态压力相等且变化过程中始终保持这个压力。 定压变化:始态和终态压力相等但对变化过程中的压力不作要求。 ⑶定容过程:始态和终态体积相等且变化过程中始终保持这个体积。 ⑷循环过程:系统由始态开始经过一系列的变化有回到原来的状态。 7、系统中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而与其他部分有明确界面分隔开来的任何均匀部分叫做 相。相可以由纯物质或均匀混合物组成,可以是气、液、固等不同的聚集状态。 8、只含有一个相的系统叫做均相系统或单相系统。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相系统叫做非均相系统或 多相系统。 9、化学计量数()ν对于反应物为负,对于生成物为正。 0、反应进度ν ξ0n n t -= 第二节:热力学第一定律 1、系统与环境之间由于温度差而引起的能量传递称为热。热能自动的由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系统的热能变化量用Q 表示。若环境向系统传递能量,系统吸热,则Q>0;若系统向环境放热,则Q<0。 2、系统与环境之间除热以外其他的能量传递形式,称为功,用W 表示。环境对系统做功,W>O ; 系统对环境做功,W<0。 3、体积功:由于系统体积变化而与环境交换的功称为体积功。 非体积功:体积功以外的所有其他形式的功称为非体积功。 4、热力学能:在不考虑系统整体动能和势能的情况下,系统内所有微观粒子的全部能量之和称为 热力学能,又叫内能。

2013高考化学常见难题大盘点:无机推断题

2013高考化学常见难题大盘点:无机推断题 1、常温下,A 是双原子分子气态单质,其密度为3.17g/L (标准标况下),B 、C 、D 都是含A 元素的化合物,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1)分别写出A 、B 、C 、D 的化学式: A B C D (2) 试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A →B D →A 。 2、现有金属单质A 、B 和气体甲、乙、丙及物质C 、D 、E 、F 它们之间能发生如下反应(图 中有些反应的产物和反应的条件没有全部标出)。 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⑴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 、 丙 ⑵写出下列反应化学方程式: 反应① 反应⑤ 3、A 、B 、C 、D 、E 、F 六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和部分产物未标出) (1)若A 为短周期金属单质,D 为短周期非金属单质,且所含元素的原子序数A 是D 的2倍, 所含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D 是A 的2倍,F 的浓溶液与A 、D 反应都有红棕色气体 生成,则A 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 _____,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__________. (2)若A 为常见的金属单质,D 、F 是气态单质,反应①在水溶液中进行,则反应②(在水溶液中进行)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已知常温下1g D 与F 反应生成B(气态)时放出92.3kJ 热量,写出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 _____.

(3)若A 、D 、F 都是短周期非金属元素单质,且A 、D 所含元素同主族,A 、F 所含元素同周期,则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___________,B 固体属于__________晶体. 4.短周期常见元素形成的纯净物A 、B 、C 、D 、E 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物质A 与物质B 之间的反应不在溶液中进行(E 可能..与A 、B 两种物质中的某种相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C 是离子化合物,D 是一种强碱,写出C 的化学式 。 (2)若C 与水发生复分解反应,E 的水溶液呈弱酸性,D 是既能溶于强酸、又能溶于强碱的化合物。 ①用电离方程式解释D 既能溶于强酸,又能溶于强碱的原因(仅写出电离方程式即可)。 。 ②用等式表示E 与NaOH 溶液反应生成的正盐溶液中所有离子..浓度之间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C 是一种气体,D 是一种强酸。 ①C 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有人认为“浓H 2SO 4可以干燥气体C”。某同学 为了验证该观点是否正确,用右图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过程中,浓H 2SO 4中未发现有气体逸出,且变为红棕色,则你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已知A 、B 均是由两种短周期元素组成的化合物,A 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5%,C 、J 是同周期元素的气态氢化物,X 为无色液体,D 具有两性。反应生成的水均已略去。它们有如下图所示的关系。 (1)写出化学式:A . ,B . ,C . 。 (2)反应③中每生成lmolF ,转移电子的数目为: 。 (3)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写出离子方程式分别为:反应② ; 反应⑤ 。 (5)反应①中,每1.00g C 与足量的F 作用,恢复到25℃放出55.6kJ 热量,写出反应①的热化学方程式。 。 6、下图是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其中,A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4,反应①中生成C 、D 物质的量之比为3 :1,D 是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除反应③⑤外其它反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