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及其对西欧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及其对西欧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及其对西欧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及其对西欧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对西欧资本主义兴起的影响

一、宗教改革的背景

14至16世纪,西欧社会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新兴的资本主义萌芽破土成长,封建生产方式开始瓦解;资产阶级与新贵族开始形成,反对封建贵族的特权与分裂割据。英国推行重商主义,奖励文化创造,有力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发展。但在意大利、德意志还存在着分裂割据,迫切需要政治统一;人文主义者批判中世纪教会的蒙昧、禁欲说教与封建的等级权制度,鼓吹个人的自由、平等与欲望,提倡竞争进取精神与科学求知的理论,极大地推动了思想解放与观念更新,构成了对天主教神权的巨大冲击。

首先,政治上:民族主义观念的兴起,要求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打破天主教的控制。然后,经济上: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新兴的资产阶级成长起来,要求打破天主教神学的精神束缚,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障碍。其次,文化上:文艺复兴的推动作用:宣传个人自由平等欲望,提倡竞争进取和科学求知,为人们挑战天主教会提供理论思想依据。再次,宗教上:天主教会在四分五裂的德意志势力很大。不仅在精神上统治着德意志,还从德意志掠取了大量财富。最后,社会上:黑死病的蔓延

二、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基本内容

路德提出: 首先,德意志贵族联合起来,反对教皇、解放祖国。,以挽枚民族危难,实现自主和独立。其次,世俗仅力应高于教会权力。教皇垄断的解释、召集宗教会议之权必须摧毁,“教会阶级”和“世俗阶级”的等级区分应予以推翻。“保护善弱、惩治奸邪的宝剑和鞭子,应紧紧掌握在世俗权力的手中”。路德的宣传鼓动,大大激发了各阶层人民的革命热情,。他的宗教改革的主要改革有三:重视信徒的属灵恩赐、反对修道主义的灵修模式、反对教会在信仰上的压倒性地位。这三点都具划时代的重要性。宗教改革强调信徒的属灵恩赐。他们重新肯定信徒的地位,赋予他们与传道人完全平等的神圣地位,即所谓信徒皆祭司。当然,身分与使命是无法分割的,信徒若拥有与传道人同等的神圣身分,那在福音广传的使命上,他们亦应当与传道人肩负同等的责任了。宗教改革者反对修道主义那种抽离世界的灵修模式。他们不是要将修道主义精神全盘推翻,而是主张一切属灵的追求,都得处在这个尘世中,并且不能是纯粹示范式或独善其身式,却须连著福音使命履践出来。有人说加尔文反对修道院,因为他看整个世界为一家修道院,他要信徒实践在世而不属世的精神。事实上,更正教并没有放弃修道精神,只是反对出世的主张,而相信基督徒要在俗世中作圣徒,要成为俗世圣徒。在道德或信仰的要求上,更正教并没有作任何删减,改变的只是实践信仰的场景而已。从此,圣俗不能从外在的世界划分,只能在信仰、行为及心态上区别。正如马丁路德精辟的说法:一个世俗的人,即使在教会工作,也可以继续世俗下去,相反一个圣洁的人,在再世俗的环境中,也同样可以活得与众不同;关键处不在於环境与工作,而在於工作的心态与方式。一个基督徒绝对可以在竞争剧烈的商业世界中,活出美好的信徒样式来。

三、马丁路德的贡献

当时封建制度下的西欧,社会危机和教会危机激化。当他为解除自己“心灵

之痛苦”寻找“蒙神赦罪而得救赎”之路时,认识到传统教会要求人们履行的礼仪和神功,并无助于人们解除这种深沉的内心苦闷,经院神学亦只能引领人的心灵走入死胡同。他对中世纪一些具有改革思想的人物如维廉·奥康、J.胡斯等虽有所向往,并受到人文主义者如 D.伊拉斯谟等的影响,但尚无意反对传统教会和教皇体制。后人多认为,在这段时期内,他已形成因信称义命题的基本内涵。这一命题的主旨为:灵魂得到拯救的人在上帝面前被称为义,不在于本人自己善行所积下的功德,而在于上帝的恩典和人对上帝的笃诚信仰。当时教会宣称,教皇哄骗信徒们说购买了赎罪券无论犯了多大的罪,可以得到上帝的宽恕。路德的因信称义命题,正是针对这种说法的神学依据加以抨击。作为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他有力的抨击了天主教的统治,促进了新思想的进步。

四、对马丁路德的评价

对于他的积极评价,宗教改革这项工作不仅具有重大的意义,也是德国语言史和文学史上重要的里程碑。建立了新的信条, 即适合君主专制的宗教。给了欧洲封建制度巨大的国际中心—罗马教廷一次沉重的打击, 改变了德意志大部分地区受教皇政治控制、经济压榨特别是精神独裁的历史。有力的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客观上,马丁路德仅承认传统教会所认定七件圣事中的洗礼和圣餐两项,当时曾遭英王亨利八世的反对。以后路德在这方面的见解也趋于保守,主要表现于他主持制定的礼仪改革中,仍保留了一些古老传统。这说明马丁路德作为新兴阶级的代表,仍然具有旧的阶级的属性,改革不完善,造成了一系列的问题。同样也使西欧资本主义的兴起带来一定的困难

姓名:金照地

学号:11041135

班级:经济学1班

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测试题

第一章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14、15世纪,促使欧洲社会分工扩大的主要原因是A.手工业的发展 B.三大发明的传播 C.生产技术的进步 D.商品经济的发展 2.中国的火药传入欧洲后,除了在军事上发挥作用外,还直接促进了() A.造船业的发展B.冶金业的发展 C.工业区的形成D.新航路的开辟 3.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是() A私有制B雇佣关系C商品经济D手工工场4.下列各项,按照因果关系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①社会分工的扩大②生产技术的发展③商品经济的发展④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④①②D.④③①②5.15世纪上半期,欧洲文化知识传播的主要工具是()A.纸张印刷的书籍B.绢帛书写品 C.羊皮纸手写稿D.木板刻品 6.最早的资产阶级分子和无产者产生于() A.中世纪的城市B.中世纪的农村 C.中世纪的城堡D.中世纪的庄园 7.欧洲人探索新航路的客观条件是 ①西欧生产力发展②西欧航海、造船技术发达③西欧天文、地理知识进步④奥斯曼帝国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通商要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8.15世纪中期欧洲出现商业危机的直接原因是()A.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发展。 B.奥斯曼帝国控制东西方通商要 C.航海技术的发展D《马可波罗行纪》在欧洲的流传9.恩格斯说:“葡萄牙人……寻找的是黄金,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所要的第一件东西。”这表明西班牙、葡萄牙开辟新航路的根本目的是( ) A.加强东西方贸易B.掠夺财富 C.开辟国外市场D.丰富地理知识 10.下列有关“价格革命”表述中错误的是()A.它是资本原始积累的手段之一 B.封建主势力因其所获地租的贬值而衰落 C.它阻碍了资本主义的成长 D.它使劳动人民日益贫困化 11.16世纪掌握由印度洋通往大西洋交通咽喉的是()A.葡萄牙B.西班牙C.荷兰D.英国 12.15世纪,欧洲人探寻新航路最根本的原因是 A.欧洲人富于冒险精神 B.欧洲人的贪欲特别旺盛 C.欧洲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 D.欧洲的手工业和农业进一步分离 13.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的是() A.但丁B.乔托C.彼特拉克D.薄伽丘 14.世界上最宏伟的艺术作品是() A.《蒙娜·丽莎》B.《大卫》 C.《雅典学派》D.梵蒂冈西斯廷教堂屋顶壁画15.西班牙的殖民侵略以哪里为主:

马丁_路德与现代德语

第28卷第2期2006年6月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UN I V ERSI TY OF SHANGHA I FOR SC I ENCE AND TECHNOLOGY Vol 128No 12 Jun 12006 马丁?路德与现代德语 侯素琴 (上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上海200093) 摘 要:152221545年,马丁?路德为推动宗教改革,致力于《圣经》的翻译工作。他的《圣经》德译本同时揭开了德语发展史上新的一页,马丁?路德也因此被称为伟大的翻译家。在《圣经》翻译中他汇聚丰富的德语词汇,尽可能排除方言土语的影响,切实可行地树立了一种统一、普遍而稳定的通行全德的民族共同书写语言,为日后现代德语的形成提供了最重要的前提条件。 关键词:马丁?路德;《圣经》;翻译;德语统一;现代德语 作者简介:侯素琴,讲师. 目前在中国已有相当多的德语学习爱好者,他们对德语在中国的推广起到的不可估量的作用,无论是学术论著,期刊,还是网络,都可以看到有关德语学习、德国文化和国情的文字。随着中德经济文化交流的不断升温,德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那么,现代德语是如何形成的,它经历了怎样的演变过程,是值得每一位德语学习爱好者思考和理解的问题。 众所周知,任何一个民族的语言都不是与生俱来的,它产生于人类社会早期,并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而发展。德语也不例外,它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一、氏族语言(公元前),词汇少,用词简单;二、部落语言(纪元开始后),由一种或多种氏族语言发展而成,地区上分为东日尔曼语———哥特语和西日耳曼语;三、部落语言,形成于4-5世纪的民族大迁徙时期。在几个部落发展成部落联盟,政治上形成集团的基础上产生,但不统一;四、统一的民族语言,它从发展到形成经历了漫长的时期。在德语的这个演变阶段中,出生于15世纪的马丁?路德 (M atin Luther )通过翻译《圣经》对德语的统一起了 决定性的推动作用。 路德之前的日耳曼语言主要受古罗马文化,基督教文化影响,以拉丁语为主,各个地区在各自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的官方语言和方言。文艺复兴时期,虽然日耳曼语言受到意大利语和法语的冲击,逐步在固定的社会阶层形成相对固定的语言形式,但拉丁语仍然占统治地位,例如中世纪非常盛行的骑 士文化作品① 大部分都是由拉丁语写成,以文学散文和诗歌的形式在宫廷中传播,语言优美,深得上层社会喜爱,但是这种语言仅限于统治阶层使用,根本无法传播到大众中去,生活在社会中下层的平民和农民仍使用各个地区差别很大的方言,这对各地区之间的交流造成了很大障碍。但是无论人们之间的语言有多大的差别,基督教却是他们共同的信仰,《圣经》作为基督教的文字载体也因此由神职人员以口述或其他形式传播于广大民众。同时,随着地区间的商业活动日益频繁,欧洲的资产阶级于14世纪萌芽并开始寻求自己的发展空间,并与当时的欧洲教会产生了很大的分歧。贪得无厌的罗马教廷利用人们对《圣经》,对上帝的信奉,麻痹人们,出售“赎罪券”,宣称人生来有罪,只有花大笔款项购买赎罪券才能得救,大肆盘剥各地区的老百姓,骗取钱财。在这种情况下,德国威尔丁堡大学神学教授马丁?路德于1517年发表了《95条论纲》,驳斥教皇的作法,揭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宗教改革以罗马教会为打击对象,抨击教会种种恶劣行径,路德指出,神职人员任意解释《圣经》,是出于愚弄人民和统治人们的需要,而不是真正地传播基督教,因此他认为每个普通教徒都应该自己阅读《圣经》,直接跟“上帝”对话。在路德之前已有各种《圣经》译本,但多为希腊语和拉丁语,虽然也有一些德语译本,但是由于理解或表达上的缺陷,包含很多曲解的内容。因此路德决心给广大教徒提供一本准确统一的普通语言的《圣经》德语译本,从而使生活在中下层的老

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江苏 【高频考点】 一、资本主义的兴起 1.西欧城市的兴起。 10世纪开始,意大利、法国、英国等开始出现作为手工业和商业中心的城市。随着城市的发展,一些城市的市民,以法国琅城为代表,掀起了争取城市自治权的斗争,使城市的发展摆脱了教会和封建势力的束缚。 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级形成了。它进一步分化出手工业者和商人、银行家等等,富裕商人和银行家发展成早期资产阶级。他们的出现,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2.文艺复兴。 14世纪前后,意大利的很多城市商业发达,手工工场也发展起来,开始产生新兴的资产阶级。他们不满教会对精神世界的控制,要求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他们打着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反对教会宣扬的陈腐说教,人们把这场运动称为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

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3.新航路的开辟。 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是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导致了人们对黄金需求的增加,同时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的迫切要求,也促使他们探寻通往东方的新航路,实现财富的梦想。《马可·波罗行纪》的诱惑、造船技术的进步、地圆学说的流行、指南针的广泛应用等也是重要原因。 葡萄牙王室资助的迪亚士、达·伽马,西班牙王室资助的哥伦布、麦哲伦,在新航路开辟中成就巨大。 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4.“三角贸易”和殖民掠夺。 “三角贸易”:新航路开辟以后,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接着是英、法等国都走上了殖民扩张和掠夺的道路。西方殖民者在非洲虏获黑人后,把黑奴运到美洲卖掉,从美洲购回金银和工业原料等。最先进行奴隶贸易的是葡萄牙人,英国后来居上,成为主要的经营者。“三角贸易”使非洲喪失了近亿的精壮劳力,奴隶贩子却大发横财,利润高达百分之几百。很多人发财后,回到欧洲,把从黑奴身上赚来的血腥钱投资于工商业,促进了当地资本主义的发展。 殖民掠夺:17世纪以后,英国走上了殖民掠夺的道路,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思想介绍.doc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思想介绍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思想简介 历史上著名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的出生地是罗马帝国(今德国),他当时打破了教皇至高无上的权力, 终结了基督教一统整个欧洲的局面,帮助当时的人民实现了信仰自由,并且在他的带领下新教几乎可以与天主教相抗衡。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核心思想是因信称义。他是神学家奥古斯丁的拥趸, 在继承了其原罪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因信称义说,并作了相对系统的诠释。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核心思想更加侧重于强调信仰的作用,这种信仰体系有利于培养精神自由和个人主义,他提倡通过虔诚的信仰来救赎灵魂,所以人类可以摆脱各种毫无意义的教规和繁琐无比的仪式,从教条主义中把人解救出来,使精神自由不再只是一句口号。 其次,因信称义思想着重指出信众可以不借助中介而与上帝进行沟通。只要坚持信仰,就可以与上帝进行直接的交流,不需要第三者教诲与限制,所以,上帝面前,人与人都是平等的,无有高低贵贱,信众无需通过教会,基于此,路德提出了人人皆僧侣的说法,强调人们在信仰上的平等地位。 最后,这是从根本上肯定和提升人的价值,不同于与中世纪所宣扬的人是卑微的、低下的,人的作用受到了肯定,人的地位大幅提升,由此高扬了人文主义精神。所以,因信称义虽然是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核心思想,但其中既有人文主义的因素,又同文艺复兴运动不可分割。 马丁路德和加尔文宗教改革的异同 来自日耳曼的马丁路德和来自法国的加尔文都是欧洲宗教改革的积极推进者,对宗教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加尔文的思想来自于马丁路德,但与其又有很大的不同。那么,马丁路德和加尔文宗教改革的异同究竟是什么呢? 在基督教的改革发展史上,这两个人都是无法被忽略的。

川教版历史九年级上第12课《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检测试卷(含答案)-word文档

《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检测试卷 1.14世纪中叶以后,一些富裕农民成为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的推动者。下列关于富裕农民的活动表述有误的是() A.他们可以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 B.他们可以转租、购买其他佃户的地产 C.他们建立了租地农场 D.他们雇佣少地或者无地的领主耕种 2.下列不属于手工工场特点的是() A.出现了雇佣劳动,工场主是生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 B.工人多分工合作 C.与手工作坊相比生产规模大、产量高 D.机器大生产 3.手工工场的出现被喻为工业文明的“曙光”,这是因为() A.手工工场比手工作坊的规模大 B.西欧各国君主大力发展工商业C.随着手工工场的发展,逐渐形成了新的社会阶层 D.工人之间分工合作4.“中世纪晚期,西欧少数商人占据着生产资料,他们向乡村手工业者提供原料,甚至生产工具,并预付部分工资,最后收回制成的产品,并投放到市场出售。”材料反映了()A.人文主义的传播 B.手工工场的产生 C.新航路的开辟 D.工厂制度的确立 5.14世纪,欧洲农村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改变,有一部分人发展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这部分人包括() ①贵族②富裕农民③骑士④乡绅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手工工场出现后,出现了新的阶层。下列属于新阶层的是() A.地主与农民 B.商人与工人 C.贵族与农民 D.资本家与工人 7.11世纪以后,随着法律的规范,在西欧越来越多的地区,劳役量被固定在一个特定的范围。农奴不再为领主提供劳役的合法途径是() A.逃离庄园 B.用货币购买劳役豁免权 C.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 D.自发垦殖成为新的领主 8.西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出现的本质特征是 ( ) A.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B.社会分工的扩大 C.雇佣关系的形成 D.社会经济的发展 9.下面是一幅与14一16世纪西欧手工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图片。从这幅图中可以得出的最准确信息是() A.资本主义萌芽必然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 B.手工工场推动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C.商品经济的发展是手工工场产生的前提 D.动力技术的进步是由于社会分工的扩大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教课标版高中历史选修1教案:5.2《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Word版含答案

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 第2课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一、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 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1915年,马丁·路德发表了“九十五条论纲”,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因信称义”是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理论基础;1524年德国爆发了闵采尔领导的农民起义;“教随国定”的原则通过后,路德教取得合法地位; (2)通过对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社会背景的分析,理解其必要性; (3)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冲击和动摇了天主教会的统治地位,影响巨大; 2、过程与方法: (1)问题探究:指导学生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规律分析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实质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运动; (2)历史比较:辅导学生查找资料,分析比较马丁·路德思想同天主教会说教的不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 (2)通过对马丁·路德大无畏、勇为天下者先的战斗精神和品质的学习,培养学生勇于追求和捍卫真理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马丁·路德改革的背景和实质。 难点:马丁·路德改革的内容和实质。 【教学建议】 本课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16世纪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改革的社会背景、主要内容和对天主教会统治的冲击。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是德意志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是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一场政治运动,他的改革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由于本课涉及的宗教问题理论性较强,对学生而言理解起来有很大的难度,建议教师精讲一些概念,如赎罪券、“因信称义”、“教随国定”、新教等,并组织学生讨论、分析,逐步深入探究宗教改革的实质,为下一课理解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打下基础。 二、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法来导入: 师:中世纪西欧天主教的地位如何? 生:凌驾于王权之上。 师:早期宗教改革发生在哪些国家? 生1:英国,如威克里夫的“异端”学说。 生2:捷克,如胡司对教会的批评。 教师总结说明:中世纪西欧的罗马天主教会是封建主阶级的精神统治工具,也是西欧各国最有势力的封建主,政治上凌驾于王权之上,是西欧各国实现政治统一的障碍;经济上,教会的专横、腐败、对人民的搜刮,激起了社会各阶层的不满,各国都要求摆脱天主教会的控制,改革天主教。 师:宗教改革开始于哪个国家呢?为什么? 由此进入新课的学习。 ★讲授新课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完美版

第14课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导学案新人教版选修1 1、课前导学 课标要求 1、认识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发表的意义 2、知道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张 3、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4、通过马丁.路德改革理解其给德意志乃至欧洲带来的重大影响 一、“九十五条论纲” 1、根本原因:16世纪初, _________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2、主要原因:是德意志最大的封建主,即干预德意志政治,又通过各种方式 __________。 3、主观原因:马丁.路德受思想影响。 4、导火线:年,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兜售 _____。 5、表现:1517年10月, ______发表“ ______”,批判教皇的无耻行为。 6、影响:揭开了 ________的序幕。 二、主要内容 1、因信称义:是改革的理论基础。主张只有 ______才能获得上的的拯救。 2、教义:坚持《 _____________》是人们唯一信仰的圣神权威,人人在上帝与《圣经》面前都是 __________的。 3、宗教仪式:简化 _____, _______也可以结婚生子。 4、世俗权力:强调的权力应高于并支配;德意志应当建立 _______。 三、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影响 1、引发了_________领导的农民起义;掀起了反对________的风潮。 2、把《圣经》译成德文有利于________的拓展,也促进了德意志___________的发展。 3、1555年,确立了”教随国定”的原则,_____________取得了合法地位. 4、对欧洲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宗教改革开辟了道路. 2、课堂识真 1、有关中世纪天主教会在欧洲所处地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欧洲占据支配地位 B、王权凌驾于教权之上 C、在社会生活方面其影响无处不 D、是欧洲最大的封建主 2、中世纪天主教会的落后性表现在() ①禁锢人性的教义教规②教会的腐化、堕落③利用宗教裁判所迫害宗教“异端”④宣扬信仰得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3、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A、欧洲民族国家的成长 B、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C、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 D、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4、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导火线是() A、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反对教皇出售赎罪券 B、德国的分裂割据阻碍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C、马丁?路德立志改革天主教 D、天主教会阻挠德国统一

近代以来西欧的现代化历程及资本主义出现的条件

近代以来西欧的现代化历程及资本主义出现的条件 1.文艺复兴 2.宗教改革 3.经济增长和国家建设 4.西方现代化历程对现实的启迪 序言:中世纪后期,欧亚世界有了一个不寻常的重大发展,一方面,中东的伊斯兰帝国和东方的中国闭关自守,越来越僵化。另一方面,在亚欧大陆的西端却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前所未有的变革,西欧人的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在发生着深远的变化,这便是现代化,并随之应运而生了一种新的,充满活力与扩张力的新型文明——现代文明。西欧世界现代化历程始于文艺复兴,到宗教改革,再走向经济的扩张与增长,最终形成了资本主义所产生的一系列必要条件,使资本主义应运而生。 现代文明与亚欧大陆的其他地区的传统的,以农业为基础的文明有着本质区别,从而开始了我们的现代化进程,便一直持续至今,对世界的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主要讨论西欧从十五世纪到十七世纪资本主义的萌芽阶段,以及西欧为资本主义出现所做出的原始资本积累以及思想,文化积淀。 一、文艺复兴 1.文艺复兴的历程 “文艺复兴”这个词语寓意着新生或再生,它由15世纪的知识分子创造,因为他们相信,他们的时代代表了继“黑暗时代”——即他们所称的中世纪后的古典文化尤其是指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再生。 文艺复兴起源于意大利,反映了当时意大利社会的情况和价值观。意大利处于地中

海沿岸,以繁荣的工业和西欧与富裕的拜占庭即伊斯兰帝国之间的利润丰厚的贸易为基础,意大利人是这一贸易的中间人,并由此繁荣起来。 经济的空前繁荣为文化艺术的发展创造了必要条件,意大利的很多城市由大商人家族控制,他们的需求兴趣和口味渲染了文艺复兴时期文化的复兴——这也是文艺复兴时期现世主义和人文主义存在的原因——文艺复兴关心的是今世的繁华而非来世,以人为中心成为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个前所未有的思想。 然而,在辉煌了两个世纪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开始衰弱,首先是因为法国的入侵,其次则是达伽玛在印度加尔各答港的登陆使意大利遭受经济重创。文艺复兴的经济基础便不负存在了。 2.文艺复兴的意义 首先是对于知识,文艺的传播。大量印刷品的出现引起了大众对政治和宗教问题的焦虑,在很大程度上引发了宗教改革和随后爆发的宗教和王朝战争。 最重要的一点是文艺复兴中对人的重新强调和对人所能取得的成就的重新强调显然比之前的中世纪的观点更能教诲人,也更易导致海外扩张。文艺复兴时期的新人认为人是自身命运的塑造者,而不是超自然力量的玩物。正如阿尔贝蒂写到“人们只要想做,没有什么做不到。”因此文艺复兴也是欧洲文化开放的一个标志,为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二、宗教改革 1.宗教改革历程 一般来说,宗教改革可以解释为对教会某些弊病做出的反应,如许多传教士的文盲状况,有些牧师包括教皇的放荡生活,出售宗教场所,特许和豁免(如出售赎罪券等)。然而,这些只是表面的原因,我们有必要透过这些弊病去考察某些建立数世

论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海南大学 西方政治思想史论文 题目:论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学号: 20090704310053 姓名:张丽荣 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年级: 2009级 系别:行政管理系 专业:行政管理 指导教师:王欣 完成日期: 2012年12月27日

论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摘要】马丁·路德是16 世纪伟大的宗教改革家, 他破除了罗马教皇至高无上的权力, 结束了基督教一统欧洲的局面,实现了信仰自由及新教与天主教平等的地位。马丁·路德所处时代的德国四分五裂, 没有统一的中央集权, 教廷腐朽不堪,贪恋世俗权力。然而正是这个时代赋予了马丁·路德改革的力量, 尽管他一路走来经历无数生死劫难, 最终却取得了改革的成功。 关键词:路德宗教改革因信称义 一、宗教改革运动的背景 (一)阶级背景 15世纪到16世纪, 新兴市民资产阶级(或者说是从事商业活动的市民阶层) 经济力量不断增长,成为王侯政权所承认的合法集团, 并提出了改革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封建生产关系的初步要求: 第一, 结束封建割据的分裂局面。当时德国封建割据状况十分严重, 由无数的小邦、公国、大公国、最大公国、伯爵领地、男爵领地和帝国自由市场等组成。这种分裂状况导致王权衰落, 无力抵制罗马教会,任由教皇剥削。第二, 传播资产阶级思想和生活方式。当时的基督教神学和天主教会具有无上的权威, 把追求利润的商业活动斥为罪恶, 主张遏止商业;另一方面, 在中世纪, 人的肉体欲望, 甚至人的肉体存在本身都被视为是有罪的, 认为只有严格禁欲, 人才能以全身心侍奉上帝。薄伽丘在他的《十日谈》中对这种违背人的本性的做法进行了辛辣的讽刺, 他说: 世上有多少男女, 头脑都是那么简单,以为女孩儿家只要前额罩上一重白面纱, 脑后扯着一块黑头巾, 就再也不是一个女人了, 再也不会思春了, 仿佛她一做了修女, 就变成了一块石头似的。正是因为中世纪的蒙昧主义和禁欲主义,人们才将之称为黑暗的中世纪。 (二)宗教背景 罗马天主教会一方面宣扬禁欲主义, 另一方面又利用手中的种种特权, 巧立名目攫取金钱。教会的奢侈豪华, 挥霍无度, 对新兴的市民资产阶级形成了一种沉重负担。西班牙著名讽刺作家爱拉斯谟这样评价当时的教皇和主教, 他说这些披着神圣外衣的教皇主教, 并不执行拯救教徒灵魂的使命,而是把教徒交给基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第2课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学习目标】 1、识记:1915年,马丁·路德发表了“九十五条论纲”,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 2、理解:通过对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社会背景的分析,理解其必要性;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冲击和动摇了天主教会的统治地位,影响巨大。 3、运用: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规律分析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实质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运动;分析比较马丁·路德思想同天主教会说教的不同。 【学习重点】马丁·路德改革的背景和实质 【学习难点】马丁·路德改革的内容和实质 【学习建议】 1、结合课后“解析与探究”分析马丁·路德宗教“因信称义”的内涵和影响,并通过与天主教会的区别增强对新教内涵的认识。 2、结合资本主义发展的背景和宗教改革的具体主张,引导学生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学前思考】1517年10月,马丁·路德以惊人的勇气发表了著名的“九十五条论纲”,交它张贴在维登堡的教堂门口。德意志成为宗教改革风暴的生源地。 “九十五条论纲”发表的背景是怎样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有哪些?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产生了哪些重要的历史影响? 【知识梳理】 一、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原因: 1、根本原因:16世纪初,四分五裂的局面严重阻碍了德国经济的发展; 2、主要原因:罗马教廷对德意志的政治控制和经济搜刮; 3、主观原因:马丁·路德深受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立志改革; 4、直接原因:1517年,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教皇利奥十世); 二、目的:摆脱罗马教廷的桎梏,建立促进民族复兴的本国教会。 三、经过: 1、开始:1517年10月“九十五条论纲”的发表 ①内容:教皇无权免罪,他只能宣示和确证上帝对罪行的赦免实行;当钱落入钱箱丁当一响,贪婪和爱财的欲念就会增加;基督教徒凡诚心忏悔者,不用免罪符也可以赦罪免罚。 ②意义:A、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激起了德意志民族反对罗马教廷的风潮。B、否定了教皇和教会的权威。 2、1520年,马丁·路德发表了《致德意志的基督教贵族书》等,提出其改革主张。

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欧确立以来

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欧确立以来,已走过300 多年的发展历程,经过了若干历史发展阶段。二战之后,20 世纪下半叶以来,资本主义社会通过改革与调适,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显现出了新的发展活力,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在现代的新发展和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马克思、列宁当年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固有矛盾和弊端的结论,关于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结论是过时了,还是仍然具有现实的指导价值?对资本主义命运的认识和对社会主义命运的认识,是直接相关的两个问题,或者说是“一体两面”的问题。今天,迫切需要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给予冷静的、科学的分析与回答,引出符合社会生活实际的新结论、新认识。 一、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科学分析现代资本主义的新发展、新情况,仍然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唯物史观和理论经济学的基本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下述三个重要的然而过去往往被人们忽视的科学理论和方法,值得重视、掌握和运用。 首先,是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和方法。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等著作中,提出了著名的世界历史理论,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正是社会化大生产和世界市场,使历史演变为真正的世界历史。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和方法的要点

是:从资本主义开始,经济生产呈现全球化态势和趋势,各民族在经济上处于全面的相互交往和相互依赖状态,观察社会的生产方式、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必须用世界眼光,以世界而不是以民族和国家为分析单元;全球化和真正的世界历史,其经济基础乃是社会化大生产(大工业)所造成的国际生产分工体系和近代商品经济扩张所形成的世界市场;世界市场加上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形成和加剧了国际范围内的两极分化,即发达的宗主国和贫穷的殖民地、附属国二者的分化,造成了国际范围内的“城市”和“乡村”的对立,世界范围内的生产力和交往方式的矛盾运动;因此,工人阶级是世界历史存在的阶级,共产主义革命是世界历史性的运动;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革命在世界范围内处于极其不平衡发展的状态。用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和方法观察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应当关注国际分工体系和世界市场的发展对资本主义的影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地区同广大不发达国家和地区贫富两极分化状态,即世界范围内的“城乡差别”状态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以及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世界发展的巨大的不平衡性和对立、互补的关系。 其次,是马克思的社会改革开放的理论和方法。 马克思在关注社会革命问题的同时,重视以世界历史的眼光思考社会的改革和开放问题,提出了科学的社会改革开放观。同样以《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共产党宣言》为基本标志,他提出了社会改革开放观的一系列重要见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也是在改革和开放中演进的历史;资本主义的出现,开创了社会改革开放的时代,资本主义以

2019年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五单元 资本主义的兴起 第12课《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基础练习 川教版

《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基础练习 1.14至16世纪的西欧,取代人力、畜力成为新的生产动力的是()A ①风力②水力③电力④地热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14至16世纪,在西欧机械和半机械装置在纺织、冶炼、采矿等行业中开始使用,这一重大变革是指()B A.社会分工 B.生产工具 C.生产关系 D.生产方式 3.大约在14世纪末,西欧出现了手工工场,在工场内出现了新的生产关系和采用了新的生产方式。这两种新的变化标志着()A A.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B.西欧封建制度崩溃 C.西欧天主教专制灭亡 D.西欧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4.15至16世纪,英国、法国、尼德兰等西欧国家和地区的农村也出现了新的经营方式——租地农场,这种经营方式的性质是()B A.农奴制 B.资本主义 C.封建庄园 D.国家经营 5.15至16世纪,英、法等西欧国家的农村也出现了新的经营方式,大地主把获取的土地出租给富裕农民或农业家,形成()D A.封建庄园 B.武士庄园 C.种植园 D.租地农场 6.我国近代思想家魏源曾对西方机械动力技术赞叹不已,说:“今西洋器械,借风力、水力、火力,夺造化,通神明。”西欧动力技术发生重大变革之前,人们主要使用的是() ①人力③风力②电力④畜力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7.14一16世纪,西欧社会分工不断扩大,各式各样的手工行业不断出现,地区间则出现了许多手工业中心和为之服务的地区。这种状况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生产动力技术的进步 B.四大发明的传播 C.手工业的发展 D.商品经济的繁荣 8.14一16世纪,西欧生产力进步显著,磨粉、纺织、采矿、冶金等行业都得到了较大发展。伴随这种发展的有() ①自然力的普遍利用②机械、半机械装置开始使用③行业的分工更细④地区性分工扩大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 9.手工工场是资本主义生产发展早期阶段劳动社会化的一种基本形式,它的出现,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最早出现手工工场的国家是() A.意大利 B.英国 C.埃及 D.印度 10.以下哪一事件最能体现近代早期西欧社会经济的变化() A.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形成 B.西欧城市的兴起 C.基督教会的权力受到挑战 D.手工工场的产生

马丁路德及其思想

马丁.路德思想 马丁路德尽管并不是一个自由主义者,甚至在他的晚年还一再的表现出反自由的强烈意识。然而,在他的宗教改革中,因信称义被人们真正的接受起来。所谓因信称义就是内心真诚,外在不论,只要内心信仰上帝,无论具体的外在特征都可以得到上帝的救赎。在内心真诚的基础上,西方政治思想开始进入自由主义时代。不追究不考量不评判的外在特征,使得人们的创新活力大大激发,基于欲望,认识和开拓世界的进取精神彰显开来,在对自由边际的追逐中,人类实现了物质财富和精神世界的极大发展。而自由主义基于宗教改革的思想,或许才是路德改革的最重要也是最为深远的意义。 路德并不是一位完人。传记作家罗兰·培登说1546年路德逝世时,已经是一个“脾气暴躁,容易发怒,放纵自己,有时还有点粗鄙的老人。”路德荣登《时代周刊》封面人物(1967年)这一位由德国东部小城出来的中世纪修士,最后成为整个基督教会的表征。那么,他在今天象征些什么? 首先,他象征着改教对基督教运动的重要性。改教并不是几百年前所发生的一件事,一举完成,以致我们可以高枕无忧了。第二,教会应该完全依靠上帝的话语,路德说:“教会的全部生命和本质就是上帝的话语。”这话语就是基督耶稣。如果缺少了上帝话语全备而丰富的内涵,教会只不过是一个会所、一间博物馆或是一座音乐厅而已。第三,一位圣徒就是一个因信靠耶稣基督,蒙他的恩典,得到他拯救的罪人。教会是圣洁的,因为教会的元首基督是圣洁的。虽然是圣洁

的,但这身体中的肢体仍然是罪人,不断需要赦免和领受新的力量。因此路德希望教会是一个具有包容性的教会。在那里生病的人可以得医治,贫穷的人得饱足,伤心的人得安慰,缺乏知识的人得到教导,罪人得蒙拯救。 幸运的是,这位年迈的反抗者的个人缺点并没有对他崇高的成就造成任何影响。他最终不仅改变了基督教,也改变了整个西方文明,尽管这一切的工作并非仅仅是他一个人做的。路德对历史做出的最大贡献不在政治方面,而是宗教上。他就像是一个起点,一道曙光!从他开始,基督教的信仰的根基开始回到圣经当中,不在是教会的公会议。他对“人如何得救”、“宗教权威性何在”、“何为教会”、“基督徒生活的真谛是什么”这四个基本问题,给予了鼓舞人心的崭新答案。而这些具有深远意义的答案均是他从圣经中所找到的。因此,他的勇敢,为后世新教的发展,以及对圣经原则正确阐释和坚持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直至今日,新教的任何经典描述都必定是这些核心真理的回声。

5-2《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教案02

第2课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一、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 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1915年,马丁·路德发表了“九十五条论纲”,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因信称义”是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理论基础;1524年德国爆发了闵采尔领导的农民起义;“教随国定”的原则通过后,路德教取得合法地位; (2)通过对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社会背景的分析,理解其必要性; (3)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冲击和动摇了天主教会的统治地位,影响巨大; 2、过程与方法: (1)问题探究:指导学生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规律分析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实质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运动; (2)历史比较:辅导学生查找资料,分析比较马丁·路德思想同天主教会说教的不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 (2)通过对马丁·路德大无畏、勇为天下者先的战斗精神和品质的学习,培养学生勇于追求和捍卫真理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马丁·路德改革的背景和实质。 难点:马丁·路德改革的内容和实质。 【教学建议】 本课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16世纪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改革的社会背景、主要内容和对天主教会统治的冲击。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是德意志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是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一场政治运动,他的改革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由于本课涉及的宗教问题理论性较强,对学生而言理解起来有很大的难度,建议教师精讲一些概念,如赎罪券、“因信称义”、“教随国定”、新教等,并组织学生讨论、分析,逐步深入探究宗教改革的实质,为下一课理解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打下基础。

第12课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

第12课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 一、课表要求: 从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产生,初步理解近代早期西欧社会经济的重要变化。 二、预习新知: 1.力技术的进步和社会分工扩大 ⑴力技术的进步:世纪,西欧动力技术出现重大变革,风力、水力 等自然力取代人力和畜力成为新的生产动力。的重大变革,使西欧社会有了显著进步。 ⑵社会分工扩大:动力技术的变革促进了生产的专门化趋势,导 致,包括行业性分工扩大和分工扩大。社会分工的扩大加强了地区间的经济交流,进一步促进了西欧经济的发展,为 提供了物质基础。 ⒉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出现 ⑴工工场的产生:约在14世纪末,意大利的和等城市出 现了手工工场。16世纪,迅速发展,在西欧各国流行,英国成为手工工场最兴盛的地区。手工工场主进行商品生产,出现了新的生产关系。工场内采用新的生产方式。新的生的出现,是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重要标志。 ⑵租地农场的出现:15~16世纪,英国、法国、尼德兰等西欧国家和地区的农村出现了租地农场。租地农场主雇人进行商品化种植或养殖生产,使农场的经营具有了的性质。 ⒊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产生 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西欧社会产生了两个新兴的阶 级: 。 特点: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统治,要求发展资本主义,是新的生产关系的代表者。新兴无产阶级既反抗封建贵族的奴役统治,又反对资产阶级的剥削压迫,是近代无产阶级的前身。 三、思维导图: 动力技术进步 生产力手工工厂 社会分工扩大生产形式变化雇佣生产 租地农场资本主义萌芽

观察思维导图结合课本知识思考问题: 1、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根原是什么? 2、14世纪后欧洲社会生产动力技术进步表现在哪些方面? 3、社会分工表现在哪些方面?社会分工扩大产生了什么影响? 4、新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给社会阶层关系带来怎样变动? 四、历史感知,材料解读: 一首描绘英国纺织手工工场的歌谣 机间宽又长,织机二百张。又有一大厅,五十修建工。 织工二百人,排列成长行,施展好手艺,天衣全无缝。 旁有一大屋,女工共百人。再有八十人,选呢更浆呢。 附近又一室,二百小姑娘。染工又八十,呢绒着颜色。 外面一间屋,童工一百五。二十擀制匠,整呢折成匹。 并坐检细毛,不敢怨劳苦。都是穷苦人,终日不休息。 1、古代传统的手工业有哪些?怎样生产的? 2、阅读材料,从歌谣中找出手工工厂生产的特点或新变化;资本主义萌芽的重要标志是什么? 3、结合课本p84阅读总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还出现在哪些产业? 五、总结与作业 作业链接:历史填充图册P29

马丁路德金演讲 中文翻译

马丁路德金演讲- 我们向何处去 南方基督教领袖会议 亚特兰大,佐治亚 1967年8月16日 现在为了回答“我们向何处去”这一问题,也是我们的主题,我们必须首先明确我们的现状。当初拟定宪法时,一个不可思议的公式规定黑人在纳税和选举权方面只是一个完整人的60﹪。如今又一个匪夷所思的公式规定黑人是一个完整人的50%。对于生活中的好事,黑人大约只享有白人所享受的一半;而生活中的不愉快,黑人却要承受白人所面对的两倍。因此,所有黑人中有一半人住着低标准的住房。而且黑人的收入只是白人的一半。每当我们审视生活中的负面经历时,黑人总是占着双倍的分额。黑人失业者是白人的两倍。黑人婴儿的死亡率是白人的两倍,从黑人所占的总人口比率上看,在越南死亡的黑人是白人的两倍。 其他领域也有同样惊人的数字。在小学,黑人比白人落后一至三年,并且在他们种族隔离的学校,学生人均所得到的补贴比白人的学校少得多。20个上大学的学生中,只有一个是

黑人。在职的黑人中,75﹪的人从事的是粗活。 这就是我们的现状。我们的出路在哪里?首先,我们必须维护自己的尊严和价值。我们必须要在一个仍然压迫着我们的体制中站起来,形成牢不可破且有威严的价值感。我们再不能因为自己是黑人而感到羞耻。要在几百年来灌输黑人是卑微的、无足轻重的人民心中唤起他们做人的尊严绝非易事。 黑色的描述和黑人的贡献 甚至语义学似乎也合谋把黑色的说成是丑陋和卑劣的。罗杰特分类词典中与黑色相关的同义词有120个,其中至少60个微词匿影藏行,例如,肮脏、煤烟、狰狞的、魔鬼的和令人作呕的。而与白色相关的同义词约有134个,他们却毫无例外都褒奖洋溢,诸如纯洁、洁净、贞洁和纯真此类词等。白色的(善意的)谎言总比黑色的(恶意的)谎言要好。家庭中最为人所不齿的成员被称为“黑羊”(既败家子)。奥西。戴维斯曾建议或许应重造英语语言,从而教师将不再迫不得已因教黑人孩子60种方式蔑视自己使他们延续不断怀有不应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及其对西欧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及其对西欧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 科目名称:世界经济史 题目: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及其对西欧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姓名:沈国旭 学号:11041067 任课老师:王斌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及其对西欧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 摘要:马丁·路德领导的德意志宗教改革,结束了罗马天主教会对人们心灵的至高无上的统治。他所提出的“因信称义”说,指出教徒获救的唯一途径就是对上帝的信仰,客观上促进了西欧中世纪社会的世俗化进程,大大削弱了罗马天主教会的影响。 关键词:马丁.路德宗教改革资本主义发展 在16世纪,德意志的马丁?路德以反对罗马天主教会为发端,在欧洲推动了一场规模巨大的宗教改革运动。向天主教会宣战的号角,得到了欧洲各国纷纷响应。30年代中,当路德教被封建诸侯利用,逐渐衰落之际,加尔文接过宗教改革的大旗,将这场伟大运动推向新的高潮。从文化视角看,宗教改革对西方文化的作用和意义是巨大而深远的。这场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教会轰轰烈烈的政治运动,不仅打击了天主教教会势力为主的西欧封建势力,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而且,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传播了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促进了西欧各民族思想的解放,推进了欧洲乃至世界文明的进程。宗教改革的背景 宗教改革之前,德国虽然是个四分五裂的邦联制国家,但是经济发展水平远高于欧洲其他国家,他的中介商会和行会手工业占有突出地位。以北部著名的汉萨同盟为例: 这个商务组织控制着几乎半个欧洲的贸易,其加盟城市一度达到160 多个。不同于南部的地中海地区的商品交易,经常受到奥斯曼帝国的侵略的影响,稳定的政治环境让德国的商业长期免于战争的困扰。手工业方面,德国人精湛的手艺和上乘的质量让德国商品在欧洲首屈一指。再加上德国丰富的矿藏资源,这一切让德国稳居欧洲经济的首位。 但是此时的德国仍是一个四分五裂的邦联制国家,君主四立,关税林立的现状严重阻止了商品的正常流通。同时,教皇的势力像一座无形的大山压在人民的身上,出了沉重的什一税外,教皇为了解决自己的债务危机,还炮制出“赎罪券”这一敛财工具,声称购买“赎罪券”的人可以得到上帝的宽恕,并命令教士四处兜售这些赎罪券,这些赎罪券每年从德意志地区搜刮的财产居然超过了奥地利国王一年的税收收入,这严重阻碍了资本的在积累,引起了底层人民和资产阶级的强烈不满。 可见, 铲除封建割据、完成国家统一是德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任务; 但是驱逐罗马教皇势力却是行将来临的革命的当务之急, 也为资产阶级借以掀起波澜壮阔的群众运动提供了可能。 中世纪末期减市的繁荣是培育资产阶级的温床, 而“异端”神学却是当时反封建斗争极为普遍的理论武器。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证明: “对封建制度发生的一切攻击, 必然首先就是讨教会的攻击, 而一切革命的社会理论大体上必然同时扰是神学异端。为要触犯当时的社会制度, 就必须从制度身上剥去那一层神圣外衣。” 马丁·路德于148 3年生于艾斯勒本一个农民家庭, 其父后来迁居曼斯菲尔德当了矿工,不久因队借领主三座炼铁炉发家, 成了企业主。父亲本指望池大学毕业后成为律师, 然而路德却潜心神学研究, 并取得博士学位。在风云激荡、社会矛盾极为尖锐的革命前夕, 他正担任维登堡大学教授, 还身兼十多所修道院的区牧。由于家庭出身在他的思想上深深地打着农民和城市中等阶级的烙印, 面对德意志民族苦难沟现实, 他毅然走上了探求解放祖国的道路。 1517年10月31日, 马丁·路德在维登堡城市大教堂的公布栏上公开钉出了他对赎罪券质疑的《九十五条论纲》。结合时代的新特点路德提出了“因信得救”的思想并以此来批判教皇的赎罪券的丑恶罪行。这一论断得到了德意志地区人民的强烈追捧,各地的民众纷纷发起运动来反对教皇的统治。革命的星星之火已被点燃,一场席卷德意志的革命已无法阻挡。宗教改革的发展 在论纲中,路德并没有直接与教皇决裂,他只是对部分教义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看法,并且单纯的将罪行引致兜售赎罪券的教士身上,但是,路德低估了底层人民对教会的憎恨,事情的发展很快超出了路德的本意,反教会的运动风起云涌,由此揭开了德国宗教改革的序幕。群众的抗议引起了教廷的注意,这不但影响了教廷的收入,并深刻打击了教廷的统治基础,教廷立马提出召见路德的诏书,要求路德在60天内到罗马面见教皇并接受教会法庭的审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