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9课 对外开放 【教学设计】

第9课 对外开放 【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9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1、了解深圳特区的发展;

2、认识邓小平对改革开放所起的重要作用;

3、从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了解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教材分析】

《对外开放》是人教版2018年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的内容。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强国之路,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动力,是建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的重要途径和保障,对中国经济发展有深远影响。本课共有三部分内容: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三部分内容呈递进关系:时间关系上的递进、开放领域的递进、开放成效的递进。

【教材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知道经济特区的建立和发展,了解我国对外开放领域逐步扩大的过程,认识对外开放的巨大作用;

2、理解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

3、了解认识历史的多种途径和方式,提高观察地图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分析和评价历史,在了解对外开放史实的基础上,理解对外开放对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

2、在运用地图了解对外开放进程的过程中,掌握观察和分析地图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

2、认识开放的重要性,培养面向世界的意识。

【学习重点】经济特区的建立。

【学习难点】从区域角度来展现了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入发展。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

3、学生课前查阅有关对外开放的历史资料。

【教学思路】

分四部分:80深圳——边陲小镇的快速蜕变; 90上海——十里洋场的华丽转身;

01世贸——开放中国的艰难加入;今天——我国对外开放道路将如何走下去。

※设计意图:通过我国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我国发生的巨大变化,引导学生认识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进而突破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观看视频《辉煌中国》(片段),学生感受改革开放40年以来,祖国在经济、科技、国防、生活水平等方方面面的发展成果。

教师提问:看完视频,谈谈你们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学生回答:略

教师提问:我国取得这些伟大的成就,主要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实行改革开放。

教师提问: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多少周年?

学生回答:40周年

教师进而引入本课内容:对外开放。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让学生感受改革开放40年以来,祖国在经济、科技、国防、生活水平等方方面面的发展成果。激发学生对国家日益强大的自豪感,进而引起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兴趣。

讲授新课

活动探究一:80深圳——边陲小镇的快速蜕变

一、深圳快速蜕变的主要原因

教师展示有关深圳成立经济特区前、后的照片,展现深圳建立特区后的巨大变化。

教师提问:深圳发生蜕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深圳建立经济特区。

教师提问:中国设立经济特区,开始于哪一年?设立了哪几个经济特区?

学生回答: 1980年;广东省深圳、珠海、汕头;福建省厦门。

二、在深圳建立经济特区的主要原因

学生观看视频,分析材料一:经济特区位置图。

教师提问:结合视频、地图,分析归纳:在深圳建立经济特区的

主要原因是什么?

学生结合材料,讨论交流后回答。(答案略)

教师总结归纳:①地处沿海,交通便利。

②临近港澳台,靠近国际市场。

③海外华侨众多,有利于吸引侨资。

※设计意图:通过地图、史料分析得出结论,培养学生时空观念、史料史证核心素养。

三、经济特区,“特”在哪里?

学生分析材料二:还是叫特区好,陕甘宁开始就叫特区嘛!中央没有钱,可以给些政策,你们自己搞,杀出一条血路来。——邓小平

教师提问:经济特区,“特”在哪里?

学生回答: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

教师介绍:这个特殊性体现在哪里?我们通过两个小故事了解一下。

故事1:柴火点煤;

有人说特区在开发之初国家给了特殊的政策,现在这些政策没有了,它们还能顺利发展吗?你见过煤

炉吗?开始点燃的时候,煤是不着的,要拿纸和木柴把煤球烧着,这些财税优惠政策就是纸和木柴。在初期我们需要带头羊,要给他们支持与鼓励。当有了良好的商业环境和工业环境,新的投资不再有新区初建时的困难和风险了,新投到这个大炉子中的“煤”很容易燃烧了,大家都是炉中燃烧的煤,熊熊之火会越烧越旺,“纸盒木柴”就不重要了。(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吸引外资)

故事2:深圳青菜涨价。

1983年深圳人口增长到30万人,吃菜成了难题。汕头市委派了5000名菜农去深圳,5000人跑了,怎么办?汕头的人不行就去广州找,后来广州的5000菜农又跑了。为什么菜农总跑?国家规定青菜菜价——每斤0.05元,深圳种青菜成本——每斤0.3元。在当时计划经济体制下,一盒火柴提价两分钱,都要到省委常委会讨论决定。深圳市委得到广东省委同意后,突破了旧体制,放开青菜价格,让市场去决定。

青菜很快涨到1.2元。人们开始怨声载道,很快市场调节回落至0.4元。但尽管是这样,经济特区就像一个伟大的支点,借助它,撬动中国旧体制的巨石,打开对外开放的大门。(实行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经济特区“特”在哪里?学生正确理解经济特区这个概念,培养学生历史解释、史料史证核心素养。

四、经济特区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

学生阅读分析材料三:“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

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识。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

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

——邓小平教师提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归纳:经济特区起到怎样的作用?

学生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

1、设立经济特区,引进了外资,学习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2、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

3、对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教师强调:经济特区引进了外资、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了经济发展;在发展过程中,经济特区积累了经验,培养了大批人才,为全国其他地区的改革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大大促进了中国的经

济发展,同时经济特区也是对外的窗口,有助于世界了解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所以经济特区

的关键词就是:——引进来

五、我身边的历史——谈谈我与深圳的故事!

教师提问:结合深圳的巨大变化,让我们分享一下自己与深圳的故事吧!(提醒:可以谈谈长辈或你们自己看到、感受到的变化。)

学生展示:结合深圳特区的变化,谈谈改革开放以来自己家庭生活的变化。(略)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己身边的变化,感受到改革开放对我们的影响。让学生对国家、对深圳有高度的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是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具体体现。突破深圳经济特区的

建立这一教学重点。是课标:了解深圳特区的发展的具体落实。

探究二:90上海——十里洋场的华丽转身

教师简单介绍旧上海、改革开放之初上海的发展情况。

一、上海华丽转身的背景: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

教师介绍:邓小平1984年视察深圳时充分肯定了深圳经济特区的建设,决定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领域。

展示我国对外开放示意图。

学生展示:结合地图,指出我国对外开放的步骤过程。

教师总结:我国对外开放领域:由经济特区到沿海城市再到沿海经济开放区最后到内地。

二、我国形成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我国形成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学生回答:中国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教师提问:如何理解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特点?

(教师展示连线题)

学生思考后作答:指出三个特点一一对应的内容。

教师总结:从沿海到内陆,从省会到普通城市,从东部到中西部,我国的对外开放是有计划、有步骤地展开,对外开放格局是逐步形成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结合地图归纳我国对外开放领域扩大的过程。培养学生识图能力、时空观念核心素养,突破从区域角度来展现了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入发展这一教学难点。

三、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的原因是什么?

教师展示:材料四:上海是我们的王牌,把上海搞起来是一条捷径。……浦东面对的是太平洋,是欧美,是全世界。——邓小平材料五:把上海建设成面向国际的经济城市,是党中央的战略决策,党的十四大提出:“以上海浦东开发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

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

学生分析材料,回答:1、把上海建成建成国际大都市;

2、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发展。

四、华丽转身的影响

教师展示上海浦东1900年、1990年、2018年的照片。

学生结合图片和所学知识,概括:1、上海浦东已成为国际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

2、并极大地推动了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设立经济特区、开放浦东等史料,培养学生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同时,也是课标:认识邓小平对改革开放所起的重要作用的具体落实。

探究三:01世贸——开放中国的艰难加入

一、世界贸易组织概况

教师展示材料、图片,简单介绍世界贸易组织。

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教师提问:中国何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学生回答:2001年.

教师通过讲故事,简单概括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原因。

故事3: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中国入世首席代表龙永图这样形容中国入世:一位手提一篮青菜的小贩可以不遵守农贸市场的规定,看到工商干部来了就跑;但如果你要在农贸市场占有一个固定铺位,卖更多的蔬菜,那么你就必须遵守农贸市场的规定。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的规模,已经无法再在世界经济中扮演小贩的角色,只能在遵守市场游戏规则的前提下,换取更大的铺位。不加入到全球经济竞争的队伍当中去,中国企业感受不到外来的压力,就只能老是在低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