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不能不知道的中国古建筑基本知识

不能不知道的中国古建筑基本知识

不能不知道的中国古建筑基本知识
不能不知道的中国古建筑基本知识

为配合“小城故事”旅行计划——《太行山下,汾水河边,中国古建》的主题,我思量再三,决定撰写一篇介绍中国古建筑的日志。我深知,国内很多知名建筑学学者已经撰写并出版了很多这方面的经典著作;且此等鸿篇巨制非我这浅薄的知识所能完成,可还是想借此机会对中国古建筑能有较为深刻的学习和理解,故斗胆整理了一些自认为在很重要的内容。在成文过程中,翻阅众多关于中国古建筑的书籍,其中包括梁思成、林徽因夫妇这两位中国近代伟大建筑学家的传世之作,也不乏楼庆西、王小回等当代建筑学大师的沥血之篇。文章不成体系,介绍也很肤浅,仅希望能以此增加大家对中国古建筑的一点了解,并唤起人们的保护祖国建筑遗产的意识。

正文

1934年1月,林徽因在为梁思成所著《清式营造则例》一书所写的第一章绪论开头便说,“中国建筑为东方独立系统,数千年来,继承演变,流布极广大的区域。虽然在思想及生活上,中国曾多次受外来异族的影响,发生多少变异,而中国建筑,直至成熟繁衍的后代,竟仍然完整的保存着它固有的结构方法及布置规模;始终没有失掉它原始面目,形成一个极特殊,极长寿,极体面的建筑体系。故这系统建筑的特征,足以加以注意的,显然不单是这特殊的形式,而是产生这特殊形式的基本结构方法,和这结构法在这数千年中单纯顺序的演进”。正是这种基本结构赋予了中国建筑神秘奇妙的个性特色,形成了中国建筑体系所特有的建筑语汇。

所谓原始面目,即是我国所有建筑,由农舍以至宫殿,均由若干单个独立的建筑物集合而成;而这单个建筑物,由最古代简陋的胎形,到最近代穷奢极巧的殿宇,均始终保留着三个基本要素:台基部分,柱梁或木造部分,屋顶

部分。在外形上,三者之中,最庄严美丽,迥然殊异于他系建筑,为中国建筑博得最大荣誉的,自是屋顶部分。但在技艺上,经过最艰巨的努力,最繁复的演变,登峰造极,在科学美学两层条件下最成功的,却是支撑那屋顶的柱梁部分,也就是那全部木造的构架。这全部木造的机构法,也便是研究中国建筑的关键所在。

所以本文将从屋顶、屋身、台基三个主要部分,另外略微涉平面布局,总共分四个部分展开。

一、屋顶

1. 飞檐翘脚的大屋顶

中国古代建筑在建筑形态上最显着的特征就是中国建筑所特有的飞檐翘角的大屋顶。这种大屋顶不但体型硕大,而且还是曲面形的,屋顶四面的屋檐也是两头高于中间,整个屋檐形成一条曲线,这也是中国建筑特有的。古代文人将这样的大屋顶形容为“如鸟斯革,如翚(hui)斯飞”。那么为什么采用这种独特的形式呢?梁思成先生是这样解释的:为了解决雨水和光线的问题,于是有了屋顶的曲线和飞檐的发明。屋顶向下微曲成斜坡,越上越峻峭,越下越和缓,配合翼角翘起的深远出檐,即可阻碍光线,有利于遮阳纳阴;又可以使雨水顺势急流而溜远,有利于排水迅速,以保护木质构造、夯土墙造的建筑本体的使用寿命。李约瑟对于中国建筑的这一特征,曾有这样一句话:向上翘起的檐口显然有着尽量多容纳一些冬日和减少夏日的实用上的作用。

2. 屋顶样式

中国古建筑的屋顶像是有坡顶、平顶、攒尖顶、盝顶,其中最常见的自然是坡顶了。

人字形坡顶是介于天地之间人的象征,分为以下几种造型:

⑴庑殿顶。庑殿顶总共有五条屋脊,其中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五条屋脊把屋顶分成四面斜坡,宋时俗称四阿顶,代表中南西北中,象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天下万物汇聚中央。庑殿顶等级最高,形式也最为显赫。故宫的太和殿、午门,还有泰山岱庙主殿采用的就是重檐庑殿顶。

庑殿顶太和殿——重檐庑殿顶

⑵歇山顶。歇山顶共有九条屋脊,俗称九脊式,其中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在四条垂脊下端又向外对折出四条戗脊,左右两面露上部“山花”。等级较庑殿顶低一等,只有在帝王宫殿,宗教寺观主要殿堂,园林中重要房屋才能使用。天安门、故宫保和殿采用的均是歇山顶。

歇山顶明显陵宝成楼——重檐歇山顶

⑶悬山顶和卷棚式。悬山顶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卷棚式同悬山顶,只是房顶正脊处砌成弧形。多用在宫殿寺观园林一般建筑和上等居民建筑中,一般只用于小型的殿、亭、楼阁和塔顶等。故宫的中和殿、交泰殿是方形攒尖,天坛祈年殿是圆形攒尖。

悬山顶

⑷硬山顶。硬山顶主要同悬山顶,只是房檐像四面墙外伸出较短,多为一般民居采用。

硬山顶

攒尖顶和坡顶不同,是房顶汇聚顶尖一处,有圆形、方形、四角攒尖、六角攒尖、八角攒尖。

天坛——圆形攒尖顶荆州玄妙观——四角攒尖顶

当然,还有一些像重檐、复合式等较为复杂的屋顶样式,如北京故宫的角楼、滕王阁等,但基本上都是以这几种屋顶样式为基础做的一些叠加或改进。

2

3

3.屋顶装饰

古建筑的各种装饰,就其原来产生的过程来看,这些装饰都只是房屋各部位构件的加工,它们都不是凭空产生的,都不是硬加到建筑上去的,不是离开建筑构件而独立存在的,它们只是一种构件的外部形式,是一种经过艺术加工,能够起到装饰作用的建筑构件。这是建筑装饰的基本特点。但是,建筑装饰的这种基本特点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淡化了,古建筑上不少装饰构件慢慢失去了它们原来的结构作用而变为纯粹的、附加的装饰了。

屋顶装饰也不例外。屋顶装饰主要有螭吻、钉帽、走兽等。

⑴螭吻和宝顶。两个屋面相交而成屋脊,为了使屋面交接稳妥而不致漏水,在脊口上需要用砖、瓦封口,高出屋面的屋脊做出各种线脚就成了一种自然的装饰。“蚩尾,水之精,能避火灾”,于是把它做成脊饰象征可以制止火灾,于是成为正脊两端的吻兽。汉代的脊饰为凤凰形状,称蚩尾;南北朝至隋唐

做成鸱鸟的尾状,放在屋脊上,鸱尾转向屋脊中央,称鸱尾,又称鸱吻;明清时代,鸱尾改为向外转曲,酷似龙形,又称螭吻或正吻。螭吻背部有一柄剑插在屋脊上,防止其擅离职守。若是攒尖顶,多条屋脊相交集中的结点,将结点进行美化或做成几何形状,称为宝顶。

螭吻宝顶

⑵钉帽。为了防止瓦面下滑,挤下屋面,最下面的一块筒瓦往往都要用铁钉钉在瓦地下的木构件起铆钉固定的作用。为了防止雨水顺钉眼漏下腐蚀木结构,便在每一个钉孔上套一个琉璃构件,这就是排列在檐口的一串琉璃钉帽。

屋檐上那一长串圆的凸起即为钉帽

⑶走兽。在垂脊、戗脊上的琉璃钉帽到后来另以装饰,成为仙人骑凤、数量不等的走兽和垂兽。走兽有一、三、五、七、九不同数量,用多少依建筑物等级而定,但一定是单数,即阳数。仙人骑凤和垂首在一头一尾,中间为走兽,走兽的顺序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狎鱼(xia)、狻猊(suanni)、獬豸(xiezhi)、斗牛和行什(hangshi,不是兽,而是一个人,在走兽的行列中,他扮演的是压队的角色,仅在太和殿上有,这样既不破坏九的最高数,又比其他殿高出一级)。走兽数量的减少是从最后一只依次往前减少的。

仙人骑凤和各走兽的寓意分别如下:

仙人骑凤:仙人又称真人或冥王,据说是齐闵王的化身,仙人骑凤有绝处逢生、逢凶化吉的含义;

龙:最喜欢眺望,长饰于屋檐上;

凤:比喻圣德之人,“凤凰不与燕雀为群”,它是一种仁鸟,是祥瑞的象征,它的出现预兆天下太平,人民生活幸福美满;

狮子:在佛教中为护法王,是勇猛威严的象征;

天马、海马:前者追风逐日,凌空照地,后者入海入渊,逢凶化吉,都是忠勇之兽;

狎鱼:海中异兽,传说和狻猊都是兴云作雨,灭火防灾的神;

狻猊:形状像狮子,它头披长长的鬃毛,因此又名“披头”,凶猛残暴,吃虎;獬豸:能辨曲直,有神羊之称,它是勇猛、公正的象征;

斗牛:一种除火灭灾的吉祥雨镇物;

行什:造型像只猴子,但背有双翼,手持金刚杵有降魔功效,又因其形状像传说中的雷公,放在屋顶,是为了防雷。

武当山金殿走兽

二、屋身

屋身是中国古建筑中最具特色的部分,也是技艺上最为登峰造极部分。主要体现在柱梁架构和斗拱两个部分。

1.柱梁架构

中国木造结构方法,最主要的就在架构之应用。有句谚语“墙倒而屋不塌”,正是这结构原则的一种表征。立柱四根,上施梁枋,牵制成为一“间”,前后纵木为梁,左右横木为枋。建筑物上部的一切重量均由构架负担,承重者是主柱与其梁柱,建筑物种所有墙壁,无论其为砖石或木板,均为“隔断墙”,只起维护之用,非负重之部分,固有“墙倒而屋不塌”的特点。

2.斗拱

斗拱是中国建筑上最富有特色的构件,它在某种程度上成了中国古代建筑的象征。

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重要的支撑构件,它置于柱与梁枋和其他部件的交接处。斗为方形木块,拱为弓形木块,斗垫在拱与拱之间,这种用斗和拱构成的综合构件叫做“斗拱”。中国古建筑的大屋顶样式使得檐部出挑很深,但由于土木

材料的力度有限,无法达到这一要求。于是,斗拱应运而生。斗拱从柱头处往上,一层不够再加一层,一层一层向外伸出一些,既连接梁柱,又承托起宽宽的屋檐,并将房檐重量渐次集中下来,最终转纳于下部立柱上,使出挑的檐部有了依托。

后来,斗拱的原始作用逐渐弱化,装饰作用逐渐增强。到明清时期,缩小斗拱的尺寸,斗拱的承重结构作用完全消失,成为屋顶与房梁之间的垫层,用于一种过渡性装饰,使得中国建筑的外形更加优美。

各种式样的斗拱

三、台基

中国建筑外部造型的另一重要特征就是崇尚台基的衬托,与崇峻屋瓦上下呼应。崇尚台基的衬托,根本作用在于防潮,并因此而衬托得主体建筑更显宏大、稳定,也避免大屋顶下的建筑头重脚轻,从而也更富美感。除此之外,更能占得阳光,于是台基的衬托就渐渐定格为建筑美的要素,甚而演化为身份地位的象征,越是重要的建筑台基基座就越是高大宽敞。

1.台基构成。

台基主要由四部分构成:

台明:台基的主体

台阶:台基的踏步

栏杆:台基的栏杆——台基较高时设勾栏

月台:台明的延伸——高等级的建筑才有

2.台基等级。

台基的等级决定了台基之上建筑物的等级,也说明了主人的身份地位的高低。

⑴普通台基。用素土、灰土或碎砖三合土夯筑而成,约高一尺,常用于小式建筑。如上图上部分。

⑵较高级台基。较普通台基高,用材以砖为主,也有的配以条石,常在台基建汉白玉栏杆,用于大式建筑或宫殿中的次要建筑。如上图下部分。

⑶更高级台基——须弥座。又名金刚座。一般用汉白玉雕饰而成,其四周底壁有凹凸的线脚和纹饰,台上建有汉白玉栏杆,多用作佛像或神龛的台基,也常用于宫殿和著名寺院中的主要殿堂建筑。

⑷最高级台基。由几个须弥座相叠而成,有几层雕栏,常用于最高级建筑,如故宫三大殿和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

明显陵祾恩殿遗址台基(注:图片中那一串凸起为残缺的螭首)

3.台基装饰。

和屋顶、屋身一样,台基往往也有实用与美感相统一的装饰,特别是在高级别的台基上,装饰更为精致。在台基四周多有栏杆相围,栏杆上有栏板、望柱、和望柱下的排水口,经过加工后,栏板和望柱上附加了浮雕装饰,望柱柱头做成各种动植物活着几何形体,排水口雕成为动物形的螭首,使整座台基富有生气而不显笨拙。

明显陵祾恩殿遗址台基上的望柱和螭首

四、平面布局

1.单一建筑物平面布置

单一建筑物的平面布置,虽然种类似乎种类不等,但归根结底均是以四柱牵制成一间的原则为主体的。

面阔进深图

2.群体布局

就单体建筑来看,无论高度抑或是装饰的豪华及繁复程度,与西方建筑比较都逊色一筹。但就整体建筑群得结构布局、制约配合来看,却创造出一种结构方正、逶迤交错,井井有条的整体雄浑气势。在这里,非常简单的基本单位却组合成复杂的群体效应,形成在严格对称中有变化,在多样变化中又保持统一的风貌。

其中,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中轴线与均奇对称之美。老北京的群体布局就是这种美的完美体现。

鸟瞰北京中轴线

后记

谈中国古建筑,不得不谈梁思成。梁思成先生是我国伟大的建筑学家、建筑教育学家,从上个世纪20年代开始就以毕生精力从事中国建筑历史理论与文物建筑保护的研究,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他是中国古建筑学的创始人和奠基者,对中国建筑,他孜孜不倦、功不可没,为我们留下了保固的学术财富和精神财富。今年恰逢梁思成先生诞辰110周年,谨以此怀念我们的一代宗师梁思成,并向为祖国建筑遗产保护做出贡献的人们致敬。

(注:文中实体图片多数为本人自拍。)

翼角

辐射椽翼角

中国古代建筑屋檐的转角部分,因向上翘起,舒展如鸟翼而得名,主要用在屋顶相邻两坡屋檐之间。

中国古代房屋多有深远的出檐。《诗经》就有“如晕斯飞”的句子赞美建筑物,可知西周大屋顶已引人注目,但不知有无翼角。出土的战国铜屋、铜阙和铜器上镂刻的建筑图象都是直屋面和挑出很远的直屋檐,无翼角。现存最早的屋角做法表现在东汉石阙上,檐口是直的,在45°线上有斜置的角梁。角椽的排列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角椽同正身椽平行,愈至角则椽愈短,椽尾插入梁侧;一种是角椽逐根加大斜度,向角梁倾斜,如鸟翼上的羽毛,椽尾也插入角梁侧,椽长虽也逐根缩短,由于倾斜,所以长度大于前一种。这两种做法沿用到唐代,翼角的具体形象最早见于南北朝石刻中。最早的实物是五台县南禅寺大殿的翼角,它的角椽排列方法属于第二种。

水戗发戗

屋角处的角梁断面高度为椽高的三倍左右,椽和角梁的下端都搭在檐檩上。为使角椽上皮逐渐抬高到与角梁上皮相平,以便铺望板,在屋角处正侧两面的檩上各垫一根三角形木条,宋代称“生头木”(清代称“枕头木”)。这样屋檐至角处就出现平缓的上翘(清代称为“起翘”)。这做法约始于南北朝后期。中国古代建筑翼角上翘的特点,至此形成。

约在唐代中期或晚期,出现了第三种角椽的排列方式,角椽自梢间下平暗(清代称下金桁)起,逐根呈辐射状展开,向角梁靠拢,最末一根与角梁相并。

这和第二种做法不同处是椽近似于从一个中心辐射出去(由于制做上的困难,实际上不能做成从同一点射出),故角椽和前两种方式不同,不是逐根缩短,而是在开始时逐根加长,只是最后几根椽尾出于构造的原因,并入角梁侧椽槽内,才开始缩短。第三种做法的最早实例是五台县唐代建筑佛光寺大殿。此后,这种翼角椽排列方式被普遍采用。至清代,第一种排列方式只在南方个别建筑上使用,第二种则已绝迹。

嫩戗发戗

宋代以前,屋角的水平投影都是直角。北宋开始,角梁向外加长,角椽也随之逐根加长,屋角的水平投影呈尖角状,宋《营造法式》中称为“生出”,清代称为“出翘”或“冲”。出翘加强了翼角翘起的效果。元代以前,大角梁的后尾搭在下平暗的交点上,是斜放的简支梁。子角梁后尾抹斜,压在大角梁上,形如加粗的飞椽。元代开始,老角梁后尾有的移到下平暗交点之下;到明代,成为普遍做法。明清的子角梁后尾又加长到与老角梁后尾等长,二者上下相叠,各在后尾上开一半圆槽,合成一个圆孔,抱住正侧面下金檩的交点。由于老角梁尾由檩上移至檩下,角梁外端就比原来翘得更高,檐口曲线至角处的起翘也较前加大而显得急骤。这种角梁做法的变化,反映在建筑外观上就是宋代以前檐口呈曲线、翘角平缓挺劲和明代以后檐口平直、翘角急骤的差异,形成明显不同的风格。

导游基础 中国古代建筑测试题精华版

导游基础中国古代建筑测试题

第八章中国古代建筑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40分) 1、下列关于隋唐建筑风格说法正确的是()。 A、豪放朴拙 B、雄浑壮丽 C、精细富缛 D、柔美华丽 2、下列现存古建筑为元代所建的是( )。 A、太原晋祠圣母殿 B、宁波保国寺 C、蓟县独压寺 D、芮城永乐宫 3、长沙马王堆的西汉墓墓室结构是( )。 A、土穴墓 B、木椁墓 C、砖石墓 D、悬棺 4、北京正阳门属于( )。 A、军事防御性楼阁 B、报时性楼阁 C、观景性楼阁 D、戏楼 5、我国现存最大型的、保存完整的古城墙是( )。 A、南京城墙 B、西安城墙 C、平遥城墙 D、丽江古城 6、秦朝长城的起止点是( )。 A、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B、东起辽东,西迄罗布泊 C、西起嘉峪关,东到鸭绿江 D、西起嘉峪关,东到山海关 7、中国古代水利工程都江堰建于( )。 A、战国 B、汉朝 C、唐朝 D、春秋 8、中国江南三大名楼黄鹤楼、滕王阁、岳阳楼分别位于( ) A、浙江、江西、湖南 B、湖北、江西、湖南 C、广西、福建、湖南 D、湖南、广东、江苏 9、( )是万里长城上构筑最复杂、楼台最密集的一段。 A、八达岭长城 B、金山岭长城 C、司马台长城 D、黄崖关长城 10、我国现存最大的坛庙建筑是( )。 A、北京故宫 B、天坛 C、太庙 D、历代帝王庙 11、中国历代帝王举行封禅大典的地方在( )。 A、北京天坛 B、山东岱盾 C、山东孔庙 D、北京历代帝王庙 12、“寻根朝敬之旅”可拜祭炎帝、黄帝、孔子,岳飞墓地,它们依次在() A、湖南、陕西、山东、浙江 B、湖北、山西、山东、河南 c、陕西、山西、山东、河南 D、湖南、山西、山东、浙江 13、中国古代最大的一座帝王陵墓是( )。 A、秦始皇陵 B、汉茂陵 C、唐昭陵 D、明孝陵 14、汉武帝的茂陵是西汉帝王陵墓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它位于( )。 A、陕西临潼 B、陕西兴平 C、陕西乾县 D、河南巩义 15、我国现存修建年代最早、保存最为完好的私家藏书楼是()。 A、天一阁 B、天禄阁 C、文渊阁 D、石渠阁 16、下列与孙髯有关的观景性楼阁( )。 A、大观楼 B、岳阳楼 C、鹤雀楼 D、滕王阁 17、我国现存陵墓建筑中规模最宏大、建筑体系最完整的皇家陵寝是( )。 A、北京明十三陵 B、清东陵 C、清西陵 D、陕西临潼秦始皇陵 18、唐乾陵作为帝王陵园,是以( )为主要标志的典型代表。 A、方上 B、以山为陵 C、宝城宝项 D、深埋地下 19、孔庙的核心建筑是( )。

导游基础知识(中国古代建筑)

导游基础知识:中国古代建筑专题 一、填空题 1.经过夏商周三代的发展,到_________时期,中国建筑体系已经形成。 2.隋唐时期,是中国古建筑体系的_________时期。 3.隋唐建筑_________尤为精美,是中国封建社会前期建筑艺术的高峰。 4.宋朝,是中国古建筑体系的大转变时期,出现了总结这些经验的建筑文献_________。 5.元朝的元大都按照汉民族传统都城的布局建造,是自唐_________以来又一个规模巨大、规划完整的都城。 6.明清时期官式建筑已经高度_________化,_________化。 7.到辽代,为了扩大室内使用面积,在一些建筑平面中创造了_________,梁架结构也随之发生了一些变化。 8.辽代建筑特征接近于_________代的风格。 9.普通台基用素土和灰土或碎砖三合土夯筑而成,_________,常用于小式建筑。 10.更高级台基即须弥座,又名_________。 11.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中有一种支承构件叫_________,一般处于柱顶、额枋与屋顶之间。 12.中国古代建筑七种屋顶中,以_________为级别最高,其次为_________。 13.中国传统建筑中天花板上有一种装饰名为“藻井”,含有五行一_________,预防火灾之意。 14.悬山顶屋面双坡,两侧伸出山墙之外。屋面上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又称_________。 15.中国古代木结构有抬梁、_________、井干三种不同的结构方式。 16.中国古代的宫殿、寺庙、住宅等,无论单体建筑规模大小,其外观、轮廓均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组成。 17.中国古代建筑的平面布局,民居及风景园林一般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__的灵活布局方式。18.隋唐时期的都城,如长安城,宫城皇城以外为里坊区,由_________条南北向大街和_________条东西向大街将其划分为棋盘式的格局,其间布列_________坊及东西两市。 19.明朝的北京城,皇城位于内城的中心偏南,呈不规则的方形。城四向开门,南面的门就是_________。20.中国有北京、西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杭州六座古都,还有山西平遥及_________等地方名城。 21.中国古代建设城市一般要选择_________的地形,以免受旱涝之害,节省开渠引水和筑堤防涝的费用。22.中国古代城内商业交易在宋代以前都将商铺集中设在一两个小城中,定时开放,有专职管理,称_________。 23.到北宋时期,封闭的_________由于城市经济的发展而被取消。 24.北宋开封城将道路和商业结合起来,_________,形成繁华的商业街。 25.中国古代城市采用_________的平面布局,反映了统治阶级严格的等级观念和_________。 26.中国古代城市规划,重视_________的利用和城市的绿化。 27.明南京城,原名_________,城墙建于元至正一_________至明洪武_________。 28.南京城垣用巨大的条石砌基,用巨砖砌成,以_________做黏合剂,十分坚固。 29.最早修筑长城的是_________。战国时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四国相继兴筑。30.秦始皇灭六国完成统一后,为了防御北方匈奴贵族的南侵,于公元前_________年将秦、赵、燕长城连接起来,西起临洮,北傍阴山,东至_________,俗称“万里长城”。 31.汉长城东起_________,西迄_________,长10000公里。 32.明代为了防御鞑靼、瓦剌族的侵扰,曾多次修筑长城,西起_________,东至_________,全长7 000公里以上。 33.明长城的主体是城墙,城墙高约_________,顶宽在4至6米之间。 34.烽堠是报警的墩台建筑,都建在山岭最高处,相距约_________。

中国古建筑基础知识

中国古建筑基础知识- 古建保护与修复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 1.建筑外形上的特征:具有屋顶,屋身与台基三部分。 2.建筑结构的特征:木构架结构(木构架:屋顶与屋身部分的骨架)。 基本做法:以立柱与横梁组成构架,四根柱子组成一间,一栋房子有几个间组成。 3.建筑群体布局的特征:组合原则:以院子为中心,四面布置建筑物,每个建筑物的正面都面向院子,并在这一面设门窗。规模较大的建筑由若干个院子组成。 有显著的中轴线,线上布置主要的建筑物,两侧的次要建筑多作对称的布置。 4.建筑装饰及色彩的特征 装饰细部:梁枋,斗拱,檩椽等结构构建经艺术加工发挥装饰作用。 色彩:古代建筑中最显著特征之一。宫殿庙宇中黄色琉璃瓦顶,朱红色屋身,檐下阴影里用蓝绿色略加点金,在衬以白色石台基,轮廓鲜明富丽堂皇。一般住宅中用青灰色的砖墙瓦顶,或用粉墙瓦檐,木柱,梁枋门窗等多用黑色,褐色或本色木面。 彩画:建筑装饰中的重要部分。做在檐下及室市内的梁,枋,斗拱,天花及柱头上。构图密切结合构件本身的形式,色彩丰富。明清时期常用的有与玺彩画,旋子彩画与苏式彩画。 藻井:中国传统建筑中天花板上的一种装饰。名为“藻井”, 含有五行以水克火,预防火灾之义。一般都在寺庙佛座上或宫殿的宝座上方。就是平顶的凹进部分,有方格形、六角形、八角形或圆形,上有雕刻或彩绘,常见的有“双龙戏珠”。 屋顶 中国古典建筑的外观特征极为明显,都由屋顶、屋身、台基三部分组成,史称“三段式”。三段式之中以大屋顶最为典型。中国古代建筑,在形态上的显著特征就是大屋顶。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被称为中国建筑之冠冕,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屋顶的流畅的曲线与飞檐,最初的功能就是为了快速排泄屋顶的积水,后来逐步发展成等级的象征。从汉代初得雏形至明清规格化,屋顶形式经历了漫长的演变历程,形成了完整的体系。中国古代建筑造型优美,尤其以屋顶造型最为突出,主要有庑殿、

中国古代建筑练习题(有答案)

单元自测题 ----- 《导游基础》笫七章中国古代建筑 一、单选题 1、我国古代建筑发展成熟的阶段是(B ) 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 C、原始社会 D、现代社会 2、我国目前已知最早的宫殿遗址是(D ) A、岐山凤雏西周遗址 B、头山遗址 C、楼兰古城 D、偃师二里头遗址 3、西周建筑上出现与使用了选项中的何种结构,解决了屋顶防水问题,是中国古建筑的一个重要进步是(B ) A、制砖技术 B、瓦 C、琉璃瓦 D、屋顶 4、我国目前已知最早最严谨的四合院是(A ) A、岐山凤雏西周遗址 B、荆州古城 C、汉故城遗址 D、齐国故城、 5、我国古代的城市和建筑有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城市的规模、道路的宽度以及建筑物必须按等级来定是(B )时期,。 A、商朝 B、西周 C、汉 D、隋唐 6、晋南北朝时期的建筑除宫殿、住宅、园林继续发展外,乂出现了新的建筑类型是(C ) A、皇家建筑 B、私家园林建筑 C、建筑 D、寺观建筑 7、中国古代建筑体系的成熟时期是在(C ) A、宋朝 B、元朝 C、隋唐 D、汉 8、中国古代建筑作为一个独特体系,是在 _____ 时期基本形成的。(A ) A、汉 B、隋唐 C、明清 D、春秋

9、中国历史上一次民族大融合时期,也是中国古建筑体系的发展时期是在(D) A、隋唐 B、明清 C、春秋 D、晋南北朝 10、系高出地面的建筑物底座称为(A ) A、台基 B、斗拱 C、普通台基 D、最高级台基 11、经常用于宫殿和著名寺院中的主要败堂建筑的台基是(C ) A、普通台基 B、较高级台基 C、更高级台基 D、最高级台基 12、彩画原为防潮、防腐、防蛀功能,后来突出其装饰性,其中等级最高的彩画

中国古建筑术语解释及结构图样演示教学

中国古建筑术语解释及结构图样

中国古建筑术语解释及结构图样 斗拱: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上特有的构件,是由方形的斗、升、拱、翘、昂组成。它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从两千多年前战国时代采桑猎壶上的建筑花纹图案,以及汉代保存下来的墓阙、壁画上,都可以看到早期斗拱的形象。按使用部位分,它可以分为内檐斗拱、外檐斗拱、平座斗拱。外檐斗拱中,又可分为柱头科斗拱(用于柱头位置上的斗拱)、角科斗拱(用于殿堂角上的斗拱)和平身科头拱。斗拱在中国古建筑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它位于柱与梁之间,由屋面和上层构架传下来的荷载,要通过斗拱传给柱子,再由柱传到基础,因此,它起着承上启下,传递荷载的作用。 二、它向外出挑,可把最外层的桁檀挑出一定距离,使建筑物出檐更加深远,造形更加优美、壮观。三、它构造精巧,造形美观,如盆景,似花兰,又是很好的装饰性构件。举架:中国古代建筑中确定屋顶曲面曲度的方法。古代建筑梁架层叠加高时,用举架方法使屋顶的坡度越往上越陡,呈凹曲面,以利于屋面排水和檐下采光。在北方宫式建筑中,规定各种大小建筑的檐步架都是五架(即步架举高和步架长度之比等于5∶10),飞椽为三五举,其余

各步架之间的举高,取决于房屋的大小和檩数的多少。采用举架方法建造的屋顶在古代建筑中独树一帜。 庑殿: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一种形式,是中国古代建筑中至高无上的建筑形式。在封建社会,庑殿建筑实际上已经成为皇家建筑之外,其它官府、衙属、商埠、民宅等等,是绝不允许采用庑殿这种建筑形式的。庑殿建筑的这种特殊政治地位决定了它用材硕大、体量雄伟、装饰华贵富丽,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庑殿建筑屋面有四大坡,前后坡屋面相交形成一条正脊,两山屋面与前后屋面相交形成四条垂脊,故庑殿又称四阿殿、五脊殿。唐代以前,正脊短小,四面坡深,明代以后正脊加长。悬山:屋面两坡五脊,一条正脊,四条垂脊。正脊两端伸出山墙,与脊头平齐顺垂脊修造外沿以保护檀头不受风雨的侵蚀。(屋面双坡,两侧伸出山墙之外。屋面上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又称挑山顶。) 歇山式:是紧随其后的高级的屋顶形式。这样的屋顶也好辨认,从侧面看,向下的两条脊好像是在半路上歇了一下,然后就改变了方向,折向另一个方向延伸出去了,所以侧面的上半部形成了一个类似三角形的样子。歇山式的

中国古建筑基础知识

中国古建筑基础知识 - 古建保护与修复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 1.建筑外形上的特征:具有屋顶,屋身和台基三部分。 2.建筑结构的特征:木构架结构(木构架:屋顶和屋身部分的骨架)。 基本做法:以立柱和横梁组成构架,四根柱子组成一间,一栋房子有几个间组成。 3.建筑群体布局的特征:组合原则:以院子为中心,四面布置建筑物,每个建筑物的正面都面向院子,并在这一面设门窗。规模较大的建筑由若干个院子组成。有显著的中轴线,线上布置主要的建筑物,两侧的次要建筑多作对称的布置。 4.建筑装饰及色彩的特征 装饰细部:梁枋,斗拱,檩椽等结构构建经艺术加工发挥装饰作用。 色彩:古代建筑中最显著特征之一。宫殿庙宇中黄色琉璃瓦顶,朱红色屋身,檐下阴影里用蓝绿色略加点金,在衬以白色石台基,轮廓鲜明富丽堂皇。一般住宅中用青灰色的砖墙瓦顶,或用粉墙瓦檐,木柱,梁枋门窗等多用黑色,褐色或本色木面。 彩画:建筑装饰中的重要部分。做在檐下及室市的梁,枋,斗拱,天花及柱头上。构图密切结合构件本身的形式,色彩丰富。明清时期常用的有和玺彩画,旋子彩画和式彩画。 藻井:中国传统建筑中天花板上的一种装饰。名为“藻井”,含有五行以水克火,预防火灾之义。一般都在寺庙佛座上或宫殿的宝座上方。是平顶的凹进部分,有方格形、六角形、八角形或圆形,上有雕刻或彩绘,常见的有“双龙戏珠”。 屋顶 中国古典建筑的外观特征极为明显,都由屋顶、屋身、台基三部分组成,史称“三段式”。三段式之中以大屋顶最为典型。中国古代建筑,在形态上的显著特征是大屋顶。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被称为中国建筑之冠冕,最显著的特征是屋顶的流畅的曲线和飞檐,最初的功能是为了快速排泄屋顶的积水,后来逐步发展

园林建筑基本知识

园林建筑基本知识 1.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与构架形式。 中国古代建筑的差不多结构形式有:1)抬梁式构架中国古代建筑木构架的要紧形式。这种构架的特点是在柱顶或柱网上架梁,梁层间垫短柱或木块,梁中间立小柱或三角撑,形成三角形屋架。2)穿斗式构架中国古代建筑木构架的一种形式,穿斗式构架的特点是沿房屋的进深方向按檩数立一排柱,每柱上架一檩,檩上布椽,屋面荷载直截了当由檩传至柱,不用梁。 3)井干式一种不用立柱和大梁的房屋结构。这种结构以圆木或矩形、六角形木料平行向上层层叠置,在转角处木料端部交叉咬合,形成房屋四壁,形如古代井上的木围栏,再在左右两侧壁上立矮柱承脊檩构成房屋。 2.中国建筑的屋顶形式: 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形式及等级高低排列为庑殿、歇山、录顶、悬山、硬山、攒尖等形式,屋顶是等级的一大标志,犹如封建时代的冠冕和服饰。一样房屋只能做歇山顶、硬山顶、挑山顶等形式,唯有宫殿、庙宇才能用庞殿顶。 3.园林建筑设计的方法和技巧是什么?并论述在园林中的意义。 要点: 园林建筑设计的方法和技巧是立意、选址、布局、借景、尺度与比例、色彩与质感。 (1)立意:依照功能需要,艺术要求,环境条件等因素,通过综合考虑所产生出来的总的设计意图。在园林中,建筑的立意,有二个最差不多的因素是建筑功能和自然环境,二者紧密结合;另外环境也专门重要。 (2)选址:园林建筑设计从景观方面讲,是制造某种和大自然相谐调并具有某种典型景效的空间塑造。“相发合宜,构园得体”是进行园林建筑空间布局的一项重要准则。园林建筑选址,在环境条件上既要注意大的方面,也要注意细微的因素。 (3)布局:布局是园林建筑设计方法和技巧的中心咨询题。几个比较重要的布局咨询题:①空间组合形式;②对比、渗透与层次;③空间序列; (4)借景:其目的是把各种在形、声、色、香上能增加艺术乐趣,丰富画面构图的外界因素,引入到本景空间中,使景色更具有特色和变化。方法有“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 (5)尺度与比例:园林建筑是供人们休憩、游乐、赏景的所在,一样应该轻松爽朗、富于乐趣和使人不尽回味的艺术气氛,因此尺度必须亲切宜人,给人心亲切的感受。

第五章 中国古代建筑

2011年河南省(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导游基础》练习卷 第五章中国古代建筑 一、判断题 (判断下列各题的说法是否正确。并在括号内打“√”或“×”。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中国古代建筑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三个历史阶段,其中封建社会是形成我国古代建筑的主要阶段。() 2、秦汉时期,中国建筑体已经形成。斗拱在秦代已经普遍使用。() 3、斗拱一般使用在高级的官式建筑中,出挑层数越多,表示级别越低。() 4、“减柱法”使用最早的时期是宋朝。这个时期宗教建筑异常兴盛。() 5、树立在陵寝神道两旁的石人和石马统称作石像生,陈列石人主要是作为侍从和警卫,又称“翁仲”。() 6、歇山顶是庑殿顶和悬山顶的结合,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和四条戧脊组成,顾又称为九脊殿。() 7、在古建筑中,建筑的迎面间数一般称为“开间”,建筑的纵深间数称为“进深”。() 8、安济桥坐落在北京的永定河上。() 9、唐乾陵是唐代第三个皇帝高宗李治和女皇武则天的合葬墓。() 10、明长陵为朱棣之陵,位于北京昌平。() 11、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长城是秦长城。() 12、故宫博物院成立于1935年。() 13、万安桥位于泉州市东。() 14、宫殿建筑指专供皇帝处理政务和日常生活的建筑群,一般情况下皇帝生活起居之处称“殿”。() 15、宋八陵的陵体结构采用的是方上形式。() 16、彩画是中国古建筑上的一种重要装饰,和玺彩画是级别最高的彩画。() 17、牌坊又称牌楼,最早起源于我国早期城市中的里坊制度。() 18、大型的中国雕塑主要有两部分组成: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 19、避暑山庄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皇家宫苑。() 20、隋唐时期是我国古建筑体系的高潮时期,其建筑在布局和造型上都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并且出现了“无梁殿”。() 二、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分,共20分) 1、我国现存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孔庙是在哪里?()A、山西B、河南C、山东D、陕西 2、霍去病墓是哪座陵墓的陪葬墓?() A 、唐乾陵 B 、秦始皇陵 C、清东陵 D 、汉茂陵 3、规格最高的一种彩画,以各种姿态的龙、凤和草形图案组合而成,只有皇家宫殿和显要寺庙才能使用的是? CC ()A 和玺彩画 B 旋子彩画 C 苏式彩画 4、古代标准量器,放置在宫殿前,表帝王秉公办事的是? () A 华表 B 嘉量 C 日晷 D 吉祥缸 5、我国最古老的一座桥,也是世界上第一座敞肩式拱桥的是? () A 卢沟桥 B 赵州桥 C 洛阳桥 D 湘子桥 6、中国佛塔可分为楼阁式、密檐式、覆钵式和金刚宝座式等类型,应县木塔属于哪一种类型的塔。() A、楼阁式 B、密檐式 C、覆缽式 D、金刚座式 7、屋面双坡,屋檐悬伸在山墙之外,又叫挑山顶的屋顶是,屋面双坡,屋檐在山墙内封住,不悬出山墙的屋顶是。()A、硬山顶、悬山顶 B、悬山顶、歇山顶 C、悬山顶、硬山顶 D、庑殿顶、硬山顶 8、中国的古代建筑按屋顶的建筑形式区分等级,以下从高到底排列正确的是?() A、重檐庑殿顶,重檐攒尖顶,悬山顶,硬山顶 B、单檐庑殿顶,重檐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 C、重檐攒尖顶,单檐歇山顶,硬山顶,悬山顶 D、单檐庑殿顶,单檐歇山顶,硬山顶,悬山顶 9、以下关于宫殿外陈设的叙述,错误的是?() A、石狮摆放一般为左雌右雄 B、嘉量象征着国家的统一和强盛 C、日晷是用来显示时间的工具 D、华表起源于诽谤木 10、北京妙应寺塔与真觉寺塔分别属于?() A、楼阁式塔、密檐式塔 B、密檐式塔、楼阁式塔 C、金刚宝座塔、覆钵式塔 D 、覆钵式塔、金刚宝座塔 11、洛阳桥是北宋郡守蔡襄主持修建的,位于?() A、福建省 B、河北省 C、河南省 D、广东省 12北京故宫的主体建筑是什么,它是皇帝举行重大国典的地方。() A、太和殿 B、交泰殿 C、中和殿 D、保和殿 13、为了使桥基与桥墩胶结牢固,采用“养蛎固基法”的是?() A、河北赵州桥 B、北京卢沟桥 C、江苏宝带桥 D、福建洛阳桥 14、下列属于宫殿中宫内陈设的一组是?() A、太平有象、甪端仙鹤、盘龙香筒、如意 B、华表、石狮、铜角鹤 C、嘉量、日晷 D、香炉、铜路灯、江山社稷亭 15、长城是一处特殊的防御工程。历史上很多朝代都修筑过长城。在下列朝代中没有修筑过长城的是? () A、汉朝 B、北周 C、清朝 D、秦朝 16、江西南昌滕王阁为我国江南三大名楼之一,曾经哪位诗人为其作的名文更使它名传千古? ( ) A、崔颢 B、王勃 C、范仲淹 D、李白

建筑设计基础

天津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建筑设计基础课程代码:0991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本课程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工业设计专业(专科)所开设的专业课之一,它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应用性较强的课程。本课程讲述建筑设计的原理方法。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设置本课程,为了是考生能够基本掌握建筑设计的一般知识及设计基本原理、方法及实践过程。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建筑初步》是工业设计专业大学专科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它与工业设计专业的一些其他课程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室内设计》等课程。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建筑概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建筑设计的概念与特点、构成要素、建筑空间、建筑与环境以及学习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认识建筑(一般) 识记:对建筑形成基本概念 (二)建筑的基本构成要素(重点) 理解:建筑构成要素 建筑设计的基本概念 (三)建筑空间(重点) 理解:建筑功能的集中表现 建筑空间的处理手法 (四)建筑与环境(次重点) 理解:建筑与环境关系 有关环境各要素 有关学科发展知识 (五)建筑设计的学习方法(一般) 识记:学习建筑设计的方法 第二章建筑基本知识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建筑历史、包括中国古建筑基本知识、西方古典建筑基本知识、及西方近代建筑基本知识。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中国古典建筑基本知识(重点) 理解:中国古代建筑概述 中国古代建筑基本特征 清式建筑做法名称 (二)西方古典建筑基本知识(重点) 理解:西方古典建筑概述 西方古典建筑柱式及柱式组合 (三)西方现代建筑简介(重点) 理解:现代主义建筑产生 现代主义建筑代表人物及其理论 现代建筑的多样发展 第三章表现技法初步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建筑基本设计表现技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线条图(一般) (二)水墨渲染图(一般) (三)水彩渲染图(一般) (四)钢笔徒手图(一般) (五)模型制作(一般) 第四章建筑方案设计方法入门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建筑设计的学习特点、分析调研方法及方案设计的基本过程。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认识建筑设计(一般) (二)方案设计的任务分析(次重点) (三)方案的构思与选择(次重点) (四)方案的调整与深入(一般) (五)方案设计的表达(一般) (六)方案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一般) 第五章形态构成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形态构成基本概念、基本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形的基本要素及特征(一般) (二)基本形和形与形的基本关系(一般) (三)形态构成的基本方法(一般) (四)形态构成中的心理和审美(重点) (五)学习方法和实例分析(一般)

2019导游基础知识第六章知识点:中国古代建筑概述

2019导游基础知识第六章知识点:中国古代 建筑概述 一、中圈古代建筑的历史沿革 从原始社会至汉代是中国古建筑体系的形成时期。在原始社会早期,原始人群曾利用天然崖洞作为居住处所,或构木为巢。到了原始社会晚期,在北方,我们的祖先在利用黄土层为壁体的土穴上,用木架和草泥建造简单的穴居或浅穴居,以后逐步发展到地面上。南方出现了干栏式木构建筑。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在商代,已经有了较成熟的夯土技术,建造了规模相当大的官室和陵墓。西周及春秋时期,统治阶级营造很多以官市为中心的城市。原来简单的木构架,经商周以来的不断改进,已成为中国建筑的主要结构方式。瓦的出现与使用,解决了屋顶防水问题,是中国古建筑的一个重要进步。战国时期,城市规模比以前扩大,高台建筑更为发达,并出现了砖和彩画。秦汉时期,木构架结构技术已日渐完善,其主要结构方法抬梁式和穿斗式已发展成熟,高台建筑仍然盛行,多层建筑逐步增加。石料的使用逐步增多,东汉时出现了全部石造的建筑物,如石祠、石阙和石墓。秦汉时期还修建了空前规模的宫殿、陵墓、万里长城,驰道和水利工程。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建筑体系的发展时期。在建筑材料方面,砖瓦的产量和质量有所提高,金属材料被用作装饰。在技术方面,大量木塔的建造,显示了木结构技术的提高;砖结构被大

规模地应用到地面建筑,河南登封嵩岳寺塔的建造标志着石结构技术的巨大进步;石工的雕琢技术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大量兴建佛教建筑,出现了许多寺、塔、石窟和精美的雕塑与壁画。 隋唐时期是中国古建筑体系的成熟时期。隋朝建造了规划严整的大兴城,开凿了南北大运河,修建了世界上最早的敞肩券大石桥——安济桥。唐朝的城市布局和建筑风格规模宏大,气魄雄浑。其长安城在隋大兴城的基础上继续经营,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城市。在建筑材料方面,砖的应用逐步增多,砖墓、砖塔的数量增加;琉璃的烧制比南北朝进步,使用范围也更为广泛。在建筑技术方面,也取得很大进展,木构架的做法已经相当正确地运用了材料性能,出现了以“材”为木构架设计的标准,从而使构件的比例形式逐步趋向定型化,并出现了专门掌握绳墨绘制图样和施工的都料匠。建筑与雕刻装饰进一步融合、提高,创造出了统一和谐的风格。唐朝的住宅,根据主人不同的等级,其门厅的大小、间数、架数以及装饰,色彩等都有严格的规定,体现了中国封建社会严格的等级制度。这一时期遗存下来的殿堂、陵墓、石窟、塔、桥及城市宫殿的遗址,无论布局或造型都具有较高的艺术和技术水平,雕塑和壁画尤为精美,是中国封建社会前期建筑的高峰。我国现存最早的木结构建筑的实物仅有唐代的五台山南禅寺和佛光寺部分建筑。其建筑特点是,单体建筑的屋顶坡度平缓,出檐深远,斗拱比例较大,柱子较粗壮,多用板门和直棂窗,风格庄重朴实。 宋朝是中国古建筑体系的大转变时期。宋朝建筑的规模一般比唐朝小,但比唐朝建筑更为秀丽、绚烂而富于变化,出现了各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中国古建筑文化概述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中国古建筑文化概述 学习资料单 中国古建筑文化概述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人类文明发展的漫长历史进程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建筑艺术。中国古代建筑以其独特的取材、巧妙的结构和别具风格的造型艺术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称为“凝固的诗,立体的画”。 中国的建筑艺术在原始社会已经开始萌芽,到封建社会已经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并形成了一个风格独特的建筑体系。 一、中国古建筑发展简史 中国古建筑的发展历史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早期,原始人利用天然崖洞或构木为巢作为居所。到了原始社会晚期,我们北方的祖先利用黄土层为壁体修建土穴,并用木架和草泥建造简单的穴居或浅穴居,南方则出现了干栏式木构建筑。 在商代,已经有了较成熟的夯土技术,建造了规模相当大的宫室和陵幕。西周及春秋时期,营造了很多以宫市为中心的城市。原来简单的木构架,经商周以来的不断改进,已成为中国建筑的主要结构方式。瓦的出现与使用,解决了屋顶防水问题,是中国古建筑的一次重大进步。战国时期,城市规模比以前扩大,高台建筑更为发达,并出现了砖和彩画。 秦汉时期,木构架结构技术已日渐完善,其主要结构方法抬梁式和穿斗式已发展成熟。石料的使用逐步增多,东汉时出现了全部石造的建筑物,如石祠、石阙和石墓。秦汉时期还修建了空前规模的宫殿、陵墓、万里长城、驰道和水利工程。 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建筑材料方面,砖瓦的产量和质量有所提高,金属材料被用作装饰。在技术方面,大量木塔的建造,显示了木结构技术的提高;砖结构被大规模地应用到地面建筑,河南登封嵩岳寺塔的建造标志着石结构技术的巨大进步;石工的雕琢技术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大量兴建佛教建筑,出现了许多寺、塔、石窟和精美的雕塑与壁画。 隋唐时期,隋朝建造了规划严整的大兴城,开凿了南北大运河,修建了世界上最早的敞肩石拱桥-赵州桥。唐朝的城市布局和建筑风格规模宏大,气魄雄浑,长安城在隋大兴城的基础上继续经营,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在建筑材料方面,砖的应用逐步增多,砖墓、砖塔的数量增加;琉璃的烧制比南北朝进步,使用范围也更为广泛。在建筑技术方面,出现了木构架设计的标准,木构件的比例形式逐步趋向定型化,并出现了专门掌握绳墨绘制图样和施工的都料匠。建筑与雕刻装饰进一步融合,创造出了统一和谱的风格。唐朝的住宅,根据主人不同的等级,其门厅的大小、间数、架数以及装饰、色彩等都有严格的规定,体现了中国封建社会严格的等级制度。这一时期遗存下来的殿堂、陵墓、石窟、塔、桥及城市宫殿的遗址,无论布局或造型都具有较高的艺术和技术水平,雕塑和壁画

中国古建筑之特征.doc

中国古建筑之特征 第一节中国建筑之特征 建筑之始,产生于实际需要,受制于自然物理,非着意创制形式,更无所谓派别。其结构之系统,及形式之派别,乃其材料环境所形成。古代原始建筑,如埃及、巴比伦、伊琴、美洲、及中国诸系,莫不各自在其环境中产生,先而胚胎,粗具规模,继而长成,转增繁缛。其活动乃赓续的依其时其地之气候,物产材料之供给;随其国其俗,思想制度,政治经济之趋向;更同其时代之艺文,技巧,知识发明之进退,而不自觉。建筑之规模,形体,工程、艺术之嬗递演变,乃其民族特殊文化兴衰潮汐之映影;一国一族之建筑适反鉴其物质精神,继往开来之面貌。今日之治古史者,常赖其建筑之遗迹或记载以测其文化,其故因此。盖建筑活动与民族文化之动向实相牵连,互为因果者也。 中国建筑乃一独立之结构系统,历史悠长,散布区域辽阔。在军事,政治及思想方面,中国虽常与他族接触,但建筑之基本结构及部署之原则,仅有和缓之变迁,顺序之进展,直至最近半世纪,未受其它建筑之影响。数千年来无遽变之迹,渗杂之象,一贯以其独特纯粹之木构系统,随我民族足迹所至,树立文化表志,都会边疆,无论其为一郡之雄,或一村之僻,其大小建置,或为我国人民居处之所托,或为我政治、宗教、国防、经济之所系,上自文化精神之重,下至服饰、车马、工艺、器用之细,无不与之息息相关。中国建筑之个性乃即我民族之性格,即我艺术及思想特殊之一部,非但在其结构本身之材质方法而已。 建筑显著特征之所以形成,有两因素:有属于实物结构技术上之取法及发展者,有缘于环境思想之趋向者。对此种种特征,治建筑史者必先事把握,加以理解,始不至淆乱一系建筑自身优劣之准绳,不惑于他时他族建筑与我之异同。治中国建筑史者对此着意,对中国建筑物始能有正确之观点,不作偏激之毁誉。 今略举中国建筑之主要特征:

导游基础知识-中国的古代建筑(四)

导游基础知识-中国的古代建筑(四) (总分:208.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简答题 (总题数:52,分数:208.00) 1.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沿革经历了哪六个时期? (分数:4.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沿革经历了六个时期:(1)原始社会至汉朝为形成时期;(2)魏晋南北朝为发展时期;(3)隋唐为成熟时期;(4)宋朝为大转变时期;(5)元朝为又一发展时期;(6)明清为最后一个高峰时期。) 解析: 2.北宋政府颁布建筑文献《营造法式》的时间、目的和规范内容? (分数:4.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北宋崇宁二年(1103年);目的是为了管理宫室、坛庙、官署、府第等建筑工程;规范内容为各种建筑的设计、结构、用料和施工。) 解析: 3.明末出现的一部总结造园经验的著作是什么? (分数:4.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园治》。) 解析: 4.清朝前期,编修了哪一部建筑营造著作?其作用是什么? (分数:4.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清工部《工程做法》74卷;其作用是统一了官式建筑的模数和用料标准,简化了构造方法。) 解析: 5.唐代与宋代古建筑各有什么特点? (分数:4.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唐代建筑的特点是单体建筑的屋顶坡度平缓、出檐深远,斗拱比例较大,柱子较粗壮,多用板门和直棂窗,风格庄重朴实;宋代建筑的特点是屋顶坡度增大,出檐不如前代深远,重要建筑门窗多采用菱花格窗,建筑风格渐趋柔和。) 解析:

中国古建筑基础知识.doc

中国古建筑基础知识?古建保护与修复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 1.建筑外形上的特征:具有屋顶,屋身和台基三部分。 2.建筑结构的特征:木构架结构(木构架:屋顶和屋身部分的骨架)。 基本做法:以立柱和横梁组成构架,四根柱子组成一间,一栋房子有儿个间组成。 3.建筑群体布局的特征:组合原则:以院子为中心,四面布置建筑物,每个建筑物的正面都面向院子,并在这一而设门窗。规模较大的建筑由若干个院子组成。有显著的中轴线,线上布置主要的建筑物,两侧的次要建筑多作对称的布置。 4.建筑装饰及色彩的特征 装饰细部:梁栋,斗拱,楝椽等结构构建经艺术加工发挥装饰作用。 色彩:古代建筑中最显著特征之一。宫殿庙宇中黄色琉璃瓦顶,朱红色屋身,檐下阴影里用蓝绿色略加点金,在衬以白色石台基,轮廓鲜明富丽堂皇。一般住宅中用青灰色的砖墙瓦顶,或用粉墙瓦檐,木柱,梁杭门窗等多用黑色,褐色或本色木面。 彩画:建筑装饰中的重要部分。做在檐下及室市内的梁,杭,斗拱,天花及柱头上。构图密切结合构件本身的形式,色彩丰富。明清时期常用的有和玺彩画, 旋子彩画和苏式彩画。 藻井:中国传统建筑中天花板上的一种装饰。名为“藻井”,含有五行以水克火,预防火灾之义。一般都在寺庙佛座上或宫殿的宝座上方。是平顶的凹进部分, 有方格形、六角形、八角形或圆形,上有雕刻或彩绘,常见的有“双龙戏珠”。 屋顶 中国古典建筑的外观特征极为明显,都由屋顶、屋身、台基三部分组成,史称“三段式”。三段式之中以大屋顶最为典型。中国古代建筑,在形态上的显著特征是大屋顶。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被称为中国建筑之冠冕,最显著的特征是屋顶的流畅的曲线和飞檐,最初的功能是为了快速排泄屋顶的积水,后来逐步发展成等级的象征。从汉代初得雏形至明清规格化,屋顶形式经历了漫长的演变历程,形成了完整的体系。中国古代建筑造型优美,尤其以屋顶造型最为突出,主要有院殿、歇山、悬山、硬山、攒尖、盈顶、卷棚顶等形式。屋顶使建筑物显得稳重协调,而且还增添了建筑物飞动轻快的美感。

最新导游基础知识第六章知识点:中国古代城市规划

导游基础知识第六章知识点:中国古代城市规划 一、城市规划沿革 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一些聚落遗址已经出现规模较小的城堡。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统治集团政治上的需要,在商代早期这种城堡发展成为有防御设施的都城。根据考古发掘,可以确认的有河南偃师尸乡沟商城、郑州商城和安阳殷墟。西周的都城有陕西岐山与扶风的周原遗址和西安的丰镐遗址。商周时期的都城规模不大,城内有富城,宫城内有宫殿,现已发现建筑基址。 东周列国都城的面积增大,一般为10~20平方千米。列国都城均分为宫城和郭城两部分。宫城和郭城都有各自的城垣,每边城垣均有数目不等的城门,与城内的街道相接。宫城内都有高大的建筑群。 秦汉都城,其设计除适应作为大城市的经济生活上的需要以外,还充分显示了政治上和礼制上的规格。根据调查发掘证明,汉长安城的形制、布局基本上与《周礼?考工记》的规制相符合。城的平面形状大体近于方形,城的四面各有3个城门,每个城门有3个门道,经由城门的主要大街都分成平行的三股。长乐官和未央宫在城南部,东市和西市在城北部。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城址,多利用东汉旧城改建而成,改建重点在于集中富苑衙署和加强西北隅的军事据点,扩大并规整居民区,调整并对称地安排工商业区。如北魏洛阳都城,其规划布局原则在汉末邺城的传统上逐步推进,作为都城中心的皇宫,其位置偏向北移,构成以宫室为中心的南北轴线,并在城外设立东西两市。

隋唐时期的都城如长安城结构严谨,区划整齐,其平面呈长方形,宫城置于郭城北部正中,北连禁苑,南接皇城。宫城皇城以外为里坊区,由1l条南北向大街和14条东西向大街将其划分为棋盘式的格局,其间布列110坊及东西两市。 北宋后拆除坊墙,居民区由原坊内小街发展成横列的巷(胡同),商业沿城市大街布置,一直延续至清代。元大都和明清北京城是较典型的代表。 明朝的北京城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改建和扩建而成的,由皇城、内城和外城三部分组成。皇城位于内城的中心偏南,呈不规则的方形。城四向开门,南面的门就是*。皇城内的主要建筑是宫苑、庙社、寺观、衙署、宅第等。皇城中的宫城,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四面都有高大的城门。城的四角建有角楼。宫城内是明清两朝皇帝听政和居住的宫室。内城呈长方形,南面三门,东、北、西各两座门。这些城门都有瓮城,建有城楼和箭楼。内城的东南和西南两个城角上建有角楼。内城主要有亲王府、佛寺、道观等建筑。内城的街巷,大体沿用元大都的规划,分布在皇宫衙署的两侧。有两条南北大干道,胡同则分布在干道两旁。在胡同与胡同之间再配以南北向或东西向的次要干道,从平面上看形成相互垂直的方格形。大、小干道旁散布着各种各样的商店和作坊。胡同小巷则是市民居住区。明代由于经费紧张,只在南边修了外城。外城区主要是手工业区和商业区及天坛和先农坛。 二、现存古代城市建筑介绍

南京大学_中国古代建筑史_知识点总结

中国古代建筑历史 ——前言及绪论 中国建筑历史沿革 1、早期: 萌芽期:夏、商、西周 成型期:东周、秦汉 2、中期: 交融期:魏晋南北朝 成熟期:隋唐、五代、辽、宋、金、元 3、晚期:明、清 4、近现代时期:19世纪中~1949年 (1)祭祀建筑: (2)坛庙形制: (3)宫殿与坛庙的关系: (4)陵寝形制: 建筑形式的多样性 南方气候炎热而潮湿的山区有架空的竹、木建筑——“干阑” 北方游牧民族有便于迁徙的轻木骨架覆以毛毡的毡包式居室 新疆维吾尔族居住的干旱少雨地区有土墙平顶或土坯拱顶的房屋(密肋平顶),清真寺则用穹窿顶 黄河中上游利用黄土断崖挖出横穴作居室,称之为窑洞 东北与西南大森林中有利用原木垒成墙体的“井干”式建筑 木构架承重的建筑,这种建筑广泛分布于汉、满、朝鲜、回、侗、白等民族地区,是中国使用面最广、数量最多的一种建筑类型。 木构架建筑特点 取材方便,易于加工。 适应性强,使用灵活。 抗震性能优越,结构体系成熟。承重结构与维护结构分开。 施工简便,速度快、周期短。 便于修缮,易于拆迁。 经济适用,造型优美。 木构架建筑根本缺陷 砍伐林木,破坏自然 受潮虫朽,屡遭火灾 简支梁架,空间不大 穿斗式木构架的特色 穿斗式(或称“串逗”式)特点是:用穿枋把柱子串联起来,形成一榀榀房架;檩条直接搁置在柱头上;沿檩条方向,再用斗枋把柱子串联起来。由此形成了一个整体框架。 这种木构架方式,广泛应用于江西、湖南、四川等南方地区。 穿斗式木构架示意图

抬梁式木构架的特点 特点是:柱上搁置梁头,梁头上搁置檩条,梁上再用矮柱支起较短的梁,如此层叠而上,梁的总数可达3~5根(当柱上采用斗拱时,则梁头搁置于斗拱上)。 这种木构架多用于南北各地宫殿、庙宇、厅堂等规模较大的建筑物。 抬梁式木构架示意图 中国古代建筑历史 ——前言及绪论 穿斗式与抬梁式木构架比较 相比之下,穿斗式木构架用料小,整体性强,但柱子排列密,只有当室内空间尺度不大时才能使用(如居室、杂屋) ;而抬梁式木构架可采用跨度较大的梁,以减少柱子的数量,取得室内较大的空间,所以适用于宫殿、庙宇等建筑。 南北方的一些庙宇、厅堂中,多混合使用二者 单体建筑构成 喻浩:“凡屋三分。自梁以上为上分,地以上为中分,阶为下分。”宋沈括《梦溪笔谈·技艺·木经》。现代说法:台基、墙身、屋顶。 平面以“间”为单位。“间”由相邻两榀屋架构成(四柱为间),由此建筑物的平面轮廓与结构布置简洁明确,只需观察柱网,就可大体知道建筑室内空间及其上部结构的基本情况。 平面、结构、造型三位一体。 结构形式抬梁式、穿斗式、混合式、井干式、拱券式、密肋平顶等。 建筑群组合 院落是中国古代建筑群体布局的灵魂。 院落是由屋宇、围墙、走廊围合而成的内向性封闭空间 北方有开阔的前院,以求冬天充足的阳光。南方为减少夏日曝晒之苦,庭院常做得很小,称“天井”,还可增强室内的通风效果。 山地建筑,往往无规整、开阔的庭院布置 公共建筑,因大规模活动场面而要求宽宏的院落。 庭院围合方式:1.主房与院门间用墙围合。2.主房与院门间用廊围合,称为“廊院”。 3.主房前东西两侧相对建厢房,前设院墙与院门,称“三合院”。如将前院墙改建为房屋(“门屋”或“倒座”),则为“四合院”。 建筑与环境 相土尝水、卜宅择基 巧于因借、因地制宜 整治环境、诗情画意 趋吉避凶、藏风聚气 建筑类型 穴居、巢居、地面 建筑分类 居住建筑

最新全国导游基础第六章考点:中国古代建筑概述

全国导游基础第六章考点:中国古代建筑概述第6章中国的古代建筑 第一节中国古代建筑概述 一、中圈古代建筑的历史沿革 从原始社会至汉代是中国古建筑体系的形成时期。在原始社会早期,原始人群曾利用天然崖洞作为居住处所,或构木为巢。到了原始社会晚期,在北方,我们的祖先在利用黄土层为壁体的土*上,用木架和草泥建造简单的*居或浅*居,以后逐步发展到地面上。南方出现了干栏式木构建筑。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在商代,已经有了较成熟的夯土技术,建造了规模相当大的官室和陵墓。西周及春秋时期,统治阶级营造很多以官市为中心的城市。原来简单的木构架,经商周以来的不断改进,已成为中国建筑的主要结构方式。瓦的出现与使用,解决了屋顶防水问题,是中国古建筑的一个重要进步。战国时期,城市规模比以前扩大,高台建筑更为发达,并出现了砖和彩画。秦汉时期,木构架结构技术已日渐完善,其主要结构方法抬梁式和穿斗式已发展成熟,高台建筑仍然盛行,多层建筑逐步增加。石料的使用逐步增多,东汉时出现了全部石造的建筑物,如石祠、石阙和石墓。秦汉时期还修建了空前规模的宫殿、陵墓、万里长城,驰道和水利工程。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建筑体系的发展时期。在建筑材料方面,砖瓦的产量和质量有所提高,金属材料被用作装饰。在技术方面,大量木塔的建造,显示了木结构技术的提高;砖结构被大规模地应用到地面建筑,河南登封嵩岳寺塔的建造标志着石结构技术的巨大进步;

石工的雕琢技术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大量兴建佛教建筑,出现了许多寺、塔、石窟和精美的雕塑与壁画。 隋唐时期是中国古建筑体系的成熟时期。隋朝建造了规划严整的大兴城,开凿了南北大运河,修建了世界上最早的敞肩券大石桥——安济桥。唐朝的城市布局和建筑风格规模宏大,气魄雄浑。其长安城在隋大兴城的基础上继续经营,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城市。在建筑材料方面,砖的应用逐步增多,砖墓、砖塔的数量增加;琉璃的烧制比南北朝进步,使用范围也更为广泛。在建筑技术方面,也取得很大进展,木构架的做法已经相当正确地运用了材料性能,出现了以“材”为木构架设计的标准,从而使构件的比例形式逐步趋向定型化,并出现了专门掌握绳墨绘制图样和施工的都料匠。建筑与雕刻装饰进一步融合、提高,创造出了统一和谐的风格。唐朝的住宅,根据主人不同的等级,其门厅的大小、间数、架数以及装饰,色彩等都有严格的规定,体现了中国封建社会严格的等级制度。这一时期遗存下来的殿堂、陵墓、石窟、塔、桥及城市宫殿的遗址,无论布局或造型都具有较高的艺术和技术水平,雕塑和壁画尤为精美,是中国封建社会前期建筑的高峰。我国现存最早的木结构建筑的实物仅有唐代的五台山南禅寺和佛光寺部分建筑。其建筑特点是,单体建筑的屋顶坡度平缓,出檐深远,斗拱比例较大,柱子较粗壮,多用板门和直棂窗,风格庄重朴实。 宋朝是中国古建筑体系的大转变时期。宋朝建筑的规模一般比唐朝小,但比唐朝建筑更为秀丽、绚烂而富于变化,出现了各种复杂形式的殿阁楼台。建筑装饰绚丽而多彩。流行仿木构建筑形式的砖石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