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物质量分析报告

生物质量分析报告

生物质量分析报告
生物质量分析报告

生物质量分析报告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高三第一阶段考试试卷分析暨生物学科质量分析报告一、试题分析

本次生物考试试题由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组成,总分为90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2道,每道2分,共记44分。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6道,共记46分。考查范围为选修三专题一和专题二以及必修一第一章到第四章。选择题侧重考查必修一,难度整体不大,绝大多数题目侧重最基本的基础知识,少数侧重考查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第6题和第10题将“细胞结构”和“细胞代谢”两部分知识综合起来,试题难度较大。非选择题23,24侧重考查“细胞的基本结构”,25题侧重实验思想和实验能力的考查,难度较大。选修部分26题考查专题一“基因工程”的基础知识,27题考查专题二“细胞工程”中的“动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单克隆抗体的制备”,28题考查专题二“细胞工程”中的“植物细胞工程”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整体来说本次试题难度适中,主要侧重检测学生对一轮复习过程中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渗透体现了高考考试大纲中的“考试能力与要求”暨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四个方面。

二、成绩分析

1、整体情况(参考人数:262)

优秀人数:16人;优秀率:%。一班:5;二班:4;三班:1;四班:3;五班:3人。

合格人数:125;合格率:%。一班:29;二班:25;三班:15;四班:28;五班:29人。

人均成绩:51;一班:50;二班:52;三班:46;四班:53;五班:54。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无论是优秀人数,及格人数还是人均成绩三班与其他平行班级存在明显差距

2、各班对象生的成绩比较

各班一档10人成绩比较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一档学生选择题得分率平均是%,非选择题除实验题得分率%,其他题目得分率基本达到了70%以上,整体得分率较高。人均分最低的三班与最高的二班相差8分。试卷各部分得分各班差距不是很大。

各班二档15人成绩比较

从以上数据可知,各班二档的15人中,选择题平均得分率为%,非选择题除实验题得分率%较低以外,其他题目得分率均能达到60%以上。人均分最低的三班与最高的四班相差9分,其他班级基本持平。

另外,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相对较差的三班无论在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上都与其他四个平行班有一定的差距,主要体现在选修部分(26-28题),一档三班与最好的二班相差分。二档三班与最好的二班相差分。

优秀重合情况

最差的三班整体重合人数太低,一档与最好的四班相差4人,二档15人中仅重合5人,与最好的一班14人相差9人。

3、与甘沟中学的对比分析

应届班:225.

与甘中相比,人均成绩基本持平,优秀率略低于甘沟中学,及格率略好于甘沟中学。

三、存在问题

(一)卷面反应的问题

1.选择题

就本次试题的选择题而言,难度适中,但由于我校理科生的基础普遍较差,理解能力欠佳,因此得分普遍较低,据不完全统计平均分25分左右,最高44分,最低10分。失分最多的题目是第4题、第5题、第6题、第10题、第13题、第20题等。第6,10题考查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同时综合了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基本知识,综合性较强,大部分学生缺乏知识迁移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导致失分较为严重。另外,部分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较差,不会对题干中的核心信息进行分析解读,当题干情境稍微复杂些的时候,不知道本题考查的核心知识点是什么。

2.非选择题

第23题,考查动植物细胞中的细胞器,第24题考查分泌蛋白的合成及运输过程,这两道题都是课本的基础知识,但几乎没有学生拿到满分。究其原因:(1)有一部分学生审题不清,甚至都没认清细胞的基本结构(2)通过阅卷发现,学生不知道合成ATP的场所,尽管上课强调,平时训练,学生依然没有准确识记;(3)还有一部分同学不按题目要求答题,犯一些低级错误。

第25题考查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检测,这是必修一比较重要的内容之一,但此题平均分只有2分,究其原因,(1)审题过程中不理解此实验的目的,原理;(2)不会根据实验目的和原理设计实验,连实验试剂的选择都是错的;

(3)区分不清实验结果、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总的来说,考试大纲要求的“实验与探究能力”极为欠缺。

26-28题,学生存在的问题是对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没有理解到位,识记准确,读不懂基本技术所涉及的流程图,记不清教材中的专业术语,导致失分较多。

另外,部分学生卷面整洁度较差,看不清答案,部分学生的答案出现了错别字,导致失分。

(二)总的问题

基于以上卷面反应的问题,同时结合平时教学过程,发现学生主要存在以下的问题;

(1)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基本概念理解不透彻、记忆不准确,是制约成绩提高的最大障碍。

(2)相近的概念名词混淆,理解不准确。例如:不会区分几种常见酶的作用,“限制酶”、“DNA连接酶”、“DNA聚合酶”、“DNA水解酶”、“RNA聚合酶”、“解旋酶”、“逆转录酶”等。

(3)学生不能认真审题或审题能力较差。如:23题(6)能够合成ATP的“细胞器”是而不是“细胞结构”是;24题(4)结构②与结构③的“主要成分”是而不是“成分”是;27题(5)“含32P的细胞器是”而不是“含32P的细胞结构是”。

(4)学生缺乏答题的规范性和完整性。主要体现在实验题25题,部分学生对整道题分析较好,但就是不能形成规范的答案,有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

(5)书本重要插图学生不能完全掌握。如26,27,28题中的三个流程图学生分析不清晰,还有部分学生根本没有看教材插图的习惯,甚至个别学生一轮复习过程中不带教材、不看教材,只依赖参考资料。

(6)对实验题重视程度不够。体现在25题得分很低。

四、整改措施

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为更好的做好以后一轮复习工作,特采取以下改进措施。

1、从本试题来看,应该加强对生物学基础知识、核心知识和基本原理的教学,回归教材,注重基础,该记的留给学生一定时间背一背。

2、从答题情况可以看出,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引领学生练习并提高审题、分析问题、归纳结论的能力。

3、重视以提高实验探究能力为主的能力培养。

书本实验是生物科学的基础,教学中应该理解所学实验的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还要注重挖掘教材潜在的实验与探究因素。因此,借助我们的周末训练,渗透相关的实验题目,在复习教学中充分重视实验设计的基本原理、科学实验的设计思路和方法,使学生逐渐达到能用恰当的实验方法验证简单的生物学事实,并能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等多方面的能力要求。

4.重视图表类试题的解题方法。

纵观近几年高考试题,利用图表作为背景材料出题,占分比例较大。在复习教学中,凡是中学生物学教材中涉及的图表都要与教材文字对照,使其具体化

并辅以条理化,平时在练习中加大对图表题的训练,一般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引导学生读懂图、理解图,找出图中的隐含条件,明确图像和问题之间的联系及获取回答问题所需的知识;二是充分利用图表所给的条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出规律,通过知识迁移,对图所涉及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最后实现图像和问题的转换。

5、在平时的教学中还应注意规范化、标准化。在阅卷中发现,相当多的学生书写不规范,语言描述不准确,造成不应有的失分。生物科学有一整套规范的符号和习惯用语,如果连这些标准都没掌握,是不可能真正学好生物学的。教师在教的时候要教得规范,减少学生由于教师知识掌握不规范,造成学生不必要的丢分。

最后,相信通过我们不懈的努力,在下一阶段的复习中,学生的生物成绩会有所提高。

高三第一阶段考试试卷分析

暨生物学科质量分析报告

高三生物备课组

2016-9-2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