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色彩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色彩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色彩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色彩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色彩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在高中美术专业学习中,色彩的学习是尤为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严格的训练,可使学生学会观察、掌握规律、提高审美能力与动手能力,从而为进一步深造或学习相关专业打下较牢固的基础。然而,在教学辅导过程中,我发现不少学生由于对色彩不理解,观察上简单化,写生训练粗浅,致使在学习上停滞不前。我们面对客观物象复杂多变而又丰富多彩,如不深入研究、理解,就无法表现色彩生动真实的面貌,在教学中,我们常说到“色彩凭感觉”,但要强调的是,色彩感觉一定是在更改认识上的感觉,而不是盲目的单凭主观认识上的感觉。

一、指导学生理解物体与色彩的关系

要画一张好的色彩静物,必须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色彩感觉能力,因为只有感觉到的东西才能被准确地表现出来。在评价一幅色彩作品的好坏时,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某某同学的这幅画色彩感觉很好”;或者说“某某同学的这幅画色彩感觉不是很好,但素描不错”。这两句话,其实是指色彩以感性为主,而素描以理性为主的道理。众所周知色彩感觉的好坏有先天、后天培养之分。有的学生先天就对色彩特别敏感,看任何物体色彩都很丰富,有的则对物体的色彩变

化反应较弱,看来看去只有固有色。当然,很好的色彩感觉完全可以通过后天的培养来达到。第一次画水粉静物时,看到的往往只有固有色,只有素描观念,通常会用纯颜色加黑来作画,结果画面缺少色彩关系,物体不生动,不典型,物体间孤立,缺乏联系,得到的是死板单调的画面。要培养色彩感觉必须要理解色彩原理,在懂得原理的基础上,在光色相对稳定的画室里进行写生练习,仔细观察各种光影现象和色彩关系,研究各种不同物体的固有色,在不同情况下的光源色、环境色的变化。每当光源色起变化时物体的环境色变会跟着起变化。比如,当光源色偏冷时,处在物体暗部的色彩变会偏暖;相反,当光源色偏暖时,处在物体暗部的色彩变会偏冷。所以说,塑造物体的质感主要是通过色彩关系及其变化规律来表现的。什么是色彩关系及其变化规律呢?在自然界中任何有色物体都存在于一定的空间之内,它们的色彩与周围的物体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一定的关系,这就是色彩关系。它的变化规律就是固有色与环境色的对立统一规律。在色彩写生中,常常看到有的学生过分强调环境色对物体的影响,使物体看不出固有色的存在,画出来的物体给人感觉很脏、很花。

在色彩写生中要求对观察的对象进行分析,只靠感觉作画,但感觉又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客观对象是十分复杂的,这就需要正确运用色彩关系及其变化规律去锻炼并培养准

确判断色彩的能力。其实在此讲的这种感觉是加入更改的感觉,也就是感性――理性――感性的认识过程,使我们作画时更加得心应手,画出色彩更加绚丽、形象更加逼真的画来。

二、指导学生理解色彩的来源及其相互关系

物体的色彩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即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

固有色是人们看到物体上占主导地位的色彩,也是最直观的色彩。固有色在柔和的光线下较为明显,在强烈的光线照射下,固有色特征即减退,弱光下固有色亦减弱。固有色与物体质地有很大关系。

光源色是指自然光、灯光、火光等不同的光源颜色照射在物体上而引起的色彩变化。光源色愈强对固有色的影响也愈大。如在很强的光照下,周围环境中所有物体的固有色都冲淡了,只看到光源颜色,这时淘汰色占主导地位。在一般情况下,光源色对物体的受光面影响较大。

环境色即物体周围环境的色彩,由于光的反射而影响到物体上的颜色,这种影响变化尤以物体暗部最为明显,光线愈强,环境色的映射愈强;光线减弱,环境色的映射也相应减弱。

一个物体上同时存在着冷暖色调,这是符合事物对立统一基本规律的,冷暖色是相比较而言的,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而且有一定的条件,从许多实例的分析中,我们可以

概括出以下色彩变化的规律:

第一,物体受光面的色调,是光源色与固有色的综合。受光面色调的冷暖,以光源色冷暖为转移。光源色的色感强,物体亮面的色调就倾向光源色;光源色的色感弱,物体明部固有色就起主要作用(物体的不同,反映强弱也不同)。

第二,中间色调所受的光主要是侧光,同时也受到一些环境光的反射,色调关系上比亮面复杂。它的色调是光源色、固有色和环境色的不同程度的混合,如淘汰色和环境色的作用较弱,其色调以固有色为主。

第三,物体暗面色调主要是环境色(环境色反射)与固有色的混合。暗面色调的冷暖,以环境色的冷暖转移。如环境色强,物体暗部的色彩依环境色而变化;环境色弱,物体暗部固有色就起主要作用。

第四,受光部位的高光则是光源色反射。一身光洁度较高的物体(陶瓷、金属、釉罐),高光才比较明显。

第五,明暗交界线部分的色调,明度最暗,色感也较弱。

第六,反光部分的色调,是固有色和环境色的混合,环境色的影响较大。

第七,投影部分的色调是固有色加暗,亦受到环境色的影响。

我们学习认识色彩,辨别色性是研究、掌握、运用色彩的主要课题,尤其是大量复杂的颜色,都要比较其冷暖色性,

才能找到适当的颜色。

我们在观察物体时,不仅要注意色彩的区别,同时应注意到色彩的明度。光线的强弱有明显的差别,而且光线照射到物体上,又有直射、斜射、背光等差别。由于这些差别,带来物体明暗色彩相应的变化。物体由明至暗的变化,不能只看作是单一色彩深浅的变化,而要看到色彩在明暗推移的过程中,会由某种色逐渐演变为另一种色。例如,一只淡绿色的瓷瓶,它的亮部不能单纯的看作淡绿色,最亮处可能接近白色,或带有天光反射,暗部也会受到环境色的影响而变成某种颜色。必须明确,在观察色彩中色彩与明暗是紧密结合的,色彩的冷暖和色度的变化,都直接受到明暗的制约。

对色彩的学习、认识、运用及掌握是色彩学习的重要课题,只有平时多画、多观察、多思考,才能不断深化自己的认识和修正自己的表现方法,循环反复,由低到高,就一定能有较大的进步。

浅谈高中美术教学改革

浅谈高中美术教学改革 在高中美术教育教学中,我们教师应该主动地学习、探索、实践,走出过去美术教学的传统模式,探究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手段,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还需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抓住每个学生的闪光点,激励、唤醒学生潜在的能力,使每一个学生都散发出独特的光芒。 如今,素质教育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审美能力也成为人文素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美育的地位也随之上升。但是,我国高中美术教学一直没有发挥出它本身具有的重要教育功能,究其原因主要还是美术教学受传统的习惯影响。怎样才能摆脱传统习惯的束缚,充分地发挥出美术教学的教育作用呢? 一、改革美术教学的指导思想 我认为我们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手段应该是丰富、生动、多样的。因此,每当我走进教室,总是面带笑容,让学生们把教师当成他们的朋友。教师除了要注意自身的外表美之外,更应注意表情要丰富,语言要亲切,说话声调要有高低变化。受过传统的、成人化的、模仿性的美术教学训练的美术教师,接受新的美术教学改革的理念,摆脱传统的、成人化的、模仿性教学的常规,需要经过一个从理论到实践的认识过程。 1、上课要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高中美术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对全体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感受美、欣赏美、鉴别美的能力,而我们作为美术教师,要承认学生中存在的个体差异,允许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允许学生兴趣的不同发展方向,并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来消化和掌握知识,同时营造一个愉快、宽松又充满艺术情趣的学习环境,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参与美术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把美术教学的范画与步骤图当作和其他学科的挂图一样的“直观教具”使用,范图代替了实物,成为学生模仿的样板。写生、记忆与想象教学都依赖范画样本和近几年流行的“简笔画资料”,完全上成了临摹课。总体来说,美术教师不重视视觉“直观性”的教学训练,忽视了美术是视觉艺术的特点。因此,教师要改变这种观念,加强对学生的直观教学,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掌握绘画技巧。 二、美术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把美术作为教育手段,用艺术的表现方法培养学生艺术素养以来,一直沿用的都是临摹传习的方法。临摹教学在封建社會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起到了学承古人、教习后人的重要作用。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临摹教学越来越不能适应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对客观认知发展的需要,于是出现了改革美术教学方法的思潮。为了改变美术教学落后的现状,适应教学改革的要求,适应培养具有改革与创造才能的开拓型人才的需要,我国高中美术教学需要选择能够一步跨跃两个教

关于高中美术教学反思

关于高中美术教学反思 每个班的学生绘画水平参差不齐,优秀的可以作为较差的老师。年级差别产生的差距 也很大,如年岁、个性等方面都要因其特点加以控制、掌握,去耐心引导、调动其潜意识 及思维的积极性,努力使横向、纵向所造成的差距缩短,提高每个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 高中美术教学以欣赏为主线,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它的这一特点决定了 艺术课堂教学说采用的方法有别于其他学科。高中的学生已经形成较独立的个性,有自己 的主张,而艺术课也不是高考项目,学生对艺术课的学习态度大部分取决于教师。“亲其师,信其道”所以作为教师,上课要先抓住学生的心,学生接受我了,自然也就接受了我 的课。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会再接再厉,确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激发和维持学生的 兴趣为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为核心,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美术”,让学生因为有 “美术”而快乐。 2做为教师的我,没有能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培养他们的综合思维能力,知 识没能做太多的延展,只是在自己的美术领域里传输知识,所以以后我要增加自己的各方 面知识, 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十分重要。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注重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让他们 在学习中学会主动发展,同时还要让学生认识到不论是绘画还是工艺,不论是具体还是抽 象都是美术家精心的构思并结合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感受,按照自己和时代审美理想创 造出来的;同时,美术家创作一件美术作品除了通过完美的外在形式提示某一特定的主题 之外,往往还有更深层的内涵和更隐敝的意蕴是一种文化精神层面要求和体现美术作品的 最高价值所在,也是时代、社会、民族精神的写照。如:青铜器和秦俑所体现中华民族精神;古希腊艺术所体现崇高理想与科学的精神;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品中的人文主义理想;中 国山水画中的意境和神宗意识等,使学生对作品产生深刻理解,达到审美情感的升华。 语文是语言。因此,除了课堂效果之外,还需要让学生多读,多讲,多练。为此,在 早读时,我坚持下班了解早读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课后发现学生作业问题也及时解决,及时讲清楚,让学生即时消化。另外,对部分不自觉的同学还采取强硬背诵等方式, 提高他们的能力。 艺术课是最让人心动的一门学科,它让学生在接受艺术熏陶的同时也轻松地接收一些 本学科外的知识。可是艺术课尤其是美术,单一的欣赏内容,过分的知识化、理性化,学 生的热情不会坚持很久,部分学生或者浮躁,或者我行我素。于是,一堂艺术课就成了尴 尬的自习课或休闲课。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那单一的,枯燥的美术教学已远远不能适 应当前的学生。作为美术教师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根据学生自己的需要来

高中美术教师工作总结个人

高中美术教师工作总结个人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快速发展,高中美术课程管理问题越来越成为很多学术研究者关注的焦点。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当前高中美术课程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今天我给大家整理了高中美术教师工作总结个人,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美术教师工作总结个人篇一 本学期在校领导的安排下,我担任高二十四个班的美术教学工作,并在教学之余努力地承担学校的各项宣传任务、策划学校美术班活动、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迎元旦学生美术作品展、并加入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为进一步提高自己,积极地外出听课,组织并带领同学参加各类画展。深信,只要付出必有收获!不求最好,但求更好。在教学中,把握原则,积极地为学生创造美术学习的氛围,除了在课堂教学以外,组织号召并带领高二学生参观画展,进行直观教学,赢得了广大学生的普遍叫好。组织学生参加现场美术作品比赛,取得了第一名、第二名的成绩。扩大宣传力度,使每周四晚5:40-9:20的全校美术兴趣活动更有特色,并确立高考班,利用一三五晚7:00-10:00对其进行专人辅导。在学习中,与学生共同成长,在第二届福建省美术教师优秀作品展中,水彩作品《欧式古居》荣获一等奖。艺无止境,学无止境。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在艺术的道路上,坎坷与希望并存,挑战与机遇并存。20XX年是不寻常的一年,展望20XX,生活将会更加充满希望。相信,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校领导的正确引导,我们平山中学定会迎来艺术的春天。 本学期的各项工作已近尾声,除了感叹时光的飞逝,还真的有必要给自己这半学期的美术教学工作做一个总结。一个学期的时光中,在校领导和同事们的关怀帮助下,较为顺利地完成了本学期学校交付自己的各项工作。回顾这一学期,虽然个人在教学上和业务上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还是有许多值得总结和反思的地方。现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借以促进提高。 一、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思想业务素质。 一个学期的实践教学中,我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学海无涯,教无止境",只有不断充电,才能维持教学的青春和活力。所以,一直以来我都积极学习。一学期来,我认真参加本校及进修学校组织的各项培训活动。另外,我还利用书籍、

最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美术教育随笔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美术教育随笔 导语:每一节美术教学课堂中,那些有趣生动的形象是引起学生直接兴趣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促使他们形象思维发展的主要意象。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美术教育随笔》,欢迎阅读。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美术教育随笔【第一篇】:给孩子想象的空间 三年级的画图教学已接近尾声,学生对于画图软件的工具和菜单命令的使用比较熟练,他们对电脑绘画兴趣很高。《组合图形》这课,要求学生不光能灵活运用以前的画图知识,还要结合自己的创意来完成作品。课堂上我创设了富有乐趣的学习氛围,激活了学生的创意思维,课堂教学效果较好。 一、给学生创意的主题 在课堂教学中,有的学生思维较活跃,想法很多,但大部分学生的思维较为局限,加上平时不注意观察,因此想不出创作的内容。课上我先让学生随意说,打开他们的话匣,再逐步把创作的范围缩小,使学生能围绕一个点进行创作,这样难度小了,但创作的空间却很大。 二、给一些基本的素材 本课是让学生把几幅图画里的内容进行组合,成为一幅全新的图画。因此基本的素材要提供给学生。课前我帮学生收集整理了一些主题素材,内容很广泛,这样便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创意要

求来自主选择,给学生思维的广度。从教学效果看,学生都非常积极主动,课堂氛围很活跃。 三、给学生欣赏比较的机会 互相交流才会不断提高。课堂中我充分组织欣赏交流活动,有小组互相欣赏的,有随机展示的,有自我推荐等,学生在交流过程中不断被一些创意作品发出赞叹,不时问自己:我怎么没想到这样做?还有的学生说:啊,我还想到……。最后再让学生来修改和完善自己的作品。这样一来学生的思路进一步打开了,创作的劲头更大了,课结束时学生的作品质量较好。 这节课给了我许多思考,教师只有把课前功夫做实,课堂才能呈现精彩。只有给学生想象的空间,才能创作出有质量的作品。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美术教育随笔【第二篇】:小学美术教育随笔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小学美术教学中必须重视的要素。在整个小学教学阶段,这时学生的兴趣还不够稳定,认识兴趣以一定的情境性为特征,只有掌握学生年龄特点基础上,才能了解小学生由于在感知、意识、理解、能力上的高低悬殊,所表现的兴趣上不一样。低年级学生,虽然课堂回答问题积极,课堂气氛活跃但是自觉性弱。高年级已经有了一定的自觉性。 在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各个年级学生有着不同的认知能力,应该根据年龄特点提出相应要求,在教学美术绘画课中,那些有趣生动的形象是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的重要原因之一,是

高中美术鉴赏《人间生活》教学设计

高中美术鉴赏《人间生活》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版本:湘美版普通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模块:《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4课《人间生活》(中国部分) 教材内容: 结合上节美术课《心灵的慰藉》的教学使得学生懂得了佛教艺术在中国真正的盛行是魏晋南北朝时期,这阶段盛行的原因是因为战乱—“五胡乱华”。人在面临巨大的灾难面前非常容易信仰宗教,因为佛教所提出的“无常”观念去领悟人生中“苦”的真谛。 追根溯源,本课《人间生活》中大量美术作品对现实生活描绘自然是大时代大环境中的人们生活的安定所导致。生活中的“乐”的场景描绘相较于佛教教义对“苦”的领悟在现今高中生的生活经验中更为容易让他们理解和把握。 本课教学内容通过地下艺术的画像砖、画像石亦或是陶俑对生活场景的描绘,让学生体会到汉朝墓葬艺术中人们希望把生活中的“乐”继续带入到另一个世界;作为对现实生活的真实记录的描绘,在绘画文本上将生活的“乐”作了进一步的发挥,典型为侍女画题材的盛行,代表作《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簪花仕女图》等;五代顾闳中描绘韩熙载夜半歌舞狂欢之景的《韩熙载夜宴图》;另有风俗画的代表作《清明上河图》等。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高二学生基于前几节课对美术作品政治、宗教功能性的了解,从美术作品文化宣化功能的强调到这堂课进入“人间生活”这一主题,单就绘画内容而言,因其接近生活常态学生能够更有体会性;但是对于绘画的形式感而言,本节课中所涉及的多幅叙事性的绘画文本,多采用长卷形式。学生对于中国所独有的长卷绘画形式的陌生;对于古代文人与学生现今阅读习惯的不同;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从长卷形式的陌生感着手去看世俗的绘画内容,去品古代世俗生活的意趣,去悟长卷的形式构图同绘画内容的散点透视设置的统一。试图一改学生用惯用的西方的焦点透视去地辨认绘画人物的叙事性。我认为后者情况---学生习惯性“看图说话”的方式去“鉴赏”美术作品具有极大的普遍性。这样的习惯使得学生在鉴赏形式感很强的绘画作品时带有极大的困惑乃至存在“失语”的现象。 三、教学准备:PPT课件;尺幅相仿的白纸长卷等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仕女画及风俗画的代表作及代表画家;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形式和内容的鉴赏能力和评价能力。 过程与方法:运用观察、模拟、交流诸多方法,体会并理解美术作品是如何形式与内容结合创作的。

浅谈高中美术教学

浅谈高中美术教学 发表时间:2014-04-02T13:19:21.280Z 来源:《新疆教育》2013年第4期供稿作者:郜美燕 [导读] 在绘画类的所有基础学科中,素描是一门最被看重的学科,因为它的简便,容易操作。 河北省成安县第一中学郜美燕 在绘画类的所有基础学科中,素描是一门最被看重的学科,因为它的简便,容易操作,效果明显,考核能力全面等特征,使得素描在历年来所有美术高考的科目里占分最大,最被考官看中。而艺术类的考生,特别是初学者和“半路出家”的艺术生,更应该注重素描。因此,如何圆满完成这门课的教学任务,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美术奠定良好的基础,是每一位美术教师所必须解决的。 高中美术素描教学素描被称为“艺术中的艺术”,亦可称为“艺术前的艺术”,它是一种最为简易直白的绘画形态,也是一种最具学术品格的艺术样式。作为艺术创作的必然要件,素描与艺术发展的历史紧密扣合,历经巴洛克、罗可可时代以及古典、浪漫、现实、印象、表现、超现实主义等各种风潮的洗礼,先后诞生了数不清的大师与杰作,其间所展现出来的迷人风采,既活跃了绘画的艺术面貌,又丰富了人类的视觉历史。因之也走出了一条特具个性风格的艺术道路。在美术教学中,素描教学一直是教学基础课的重中之重,如何圆满完成这门课的教学任务,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美术奠定良好的基础,是每一位美术教师所必须解决的。 1 在素描基础教学上应抓住两个主要环节,保证学生不脱离严格训练的轨道这两个环节是:轮廓准确和注意整体。要求轮廓准确是克服造型似是而非的主要办法,造型似是而非是初学者最普遍的毛病,要求轮廓准确,可以培养学生在学习上严格的作风和求实的态度。这里所说的轮廓准确并不是说要在素描的第一阶段就细抠轮廓。我认为第一阶段打轮廓时能做到构图恰当,比例准确,要点鲜明,形象明了,就应该说是轮廓准确了。在素描训练过程中,应当要求学生在每一阶段都不断使轮廓更精确,特别是要求学生不要迁就轮廓的错误,那种明知有错而凑合了事的态度是非常有害的。如果在基础训练中老是犯轮廓不准的毛病,就不能获得物象结构的知识,就会造成不善于敏锐准确地表现物象特征的缺陷。 注意整体是观察物象和处理画面的一种方法,这个方法掌握得是否恰当直接影响作品的质量。因此,教师在向学生传授技法时,更要重视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观察物象的方法,它与学习成绩的优劣和进度的快慢有着直接的联系。整体观察是造型艺术的根本法则,它的实质是便于比较。学生能否把所要刻画的物象整个地控制在自己的视域之内,在处理局部时能否考虑到整体,是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不断提示和强调的重要方面,要让学生养成自觉地进行整体观察的习惯。 2 素描教学是基础教学,应以培养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和技能为目的不管什么风格的基础素描,它的基本要求是一致的,只是对素描造型诸要素各有不同的侧重而已。我认为在基础素描教学中应本着现实主义的原则,要求用写实的手法表现对物象的真实感受。作品应以客观物象为依据,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根据对物象的认识和感受,艺术地表现一定环境与光影下的具体物象。学生的主观感受应依据客现物象并受制于客观物象,所谓“艺术地表现”是指概括、取舍、加强、减弱等艺术处理。素描教学训练要以培养学生对物象的认识能力、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为目的,即要达到基础训练所必须具备的各项要求,掌握好基础知识和技能。同时,又应指导学生以客观物象为依据,表现物象的真实,以写实的手法表现对物象的真实感受。 3 应本着“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素描训练不仅要有长远的总目标,而且要有分段实现的具体目标和要求。 在不断循序渐进和适当重复的过程中,才能牢固掌握造型规律及其有关知识和技能,才能得心应手地表现各种环境下的复杂事物。为了打好坚实的基础,习作应以长期作业为主,这样便于领会教师的指导,便于深入理解,反复校正和进行探索。教学上的严格要求也主要体现在长期作业中。教师要向学生说明长期作业的重要性,对各种不良倾向要及时加以纠正。同时,也要布置一些短期作业作为辅助,使写生与构图相结合,记忆、想象和速写相结合,以避免学生在长期作业中容易出现的观察力迟钝以及画面板、腻的缺点。习作的优劣还取决于观察事物的深度和知识面的广度,取决于艺术修养和技术水平的高低。因此,教师对学生的“画外功夫”要正确引导,鼓励学生多掌握一些课外知识,如:文学、美学、历史等方面的知识,使他们多了解不同素描流派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以及它们的主张和特点。这样能够使学生扩大知识面,开扩眼界,有助于提高绘画水平。 4 在教学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善始善终有的学生开始画的时候积极性很高,新鲜感强,观察力也比较敏锐,但经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力多少有些迟钝,不能保持一种清醒和整体的感觉来检查画面的表现效果。有些学生则急于求成,时间一长就有种画烦了的感觉。这时,教师应及时提醒学生,不要轻易地把调整修改这一步看做是作业结束时的修饰,而应认真对待,感到有不妥当的地方,一定要找出原因,下决心把它修改过来。调整修改应本着整体的原则,反复分析研究,反复比较,理解形与神的关系。要用第一眼看到物象时那种新鲜强烈的感觉来检查画面效果,找出画面与物象之间的差距,检查物象与物象之间的组织结构、形体比例是否准确,质量、空间关系是否恰当,主次虚实是否有序。这些因素的调整,主要是想通过反复的校对和比较,能够更深入地研究对象和表现对象。 5 注意学生个性的培养学生进行素描训练,不仅是描摹现象,而且是艺术地再现。所画的那部分不仅是物象的一部分,也是构成画面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由于同一班的学生受教师的影响比较大,要求他们做到风格多样是不可能的。所以,教师不要要求学生的风格必须和自己一样,而应正确地引导、培养那些个性不同的学生,要跟他们共同探讨适合于他们自身的表现方法以及发展的方向。同时,也要提醒他们,在基础未打好时,就过分地热衷于“个性”会给自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偏食”的坏习惯,不利于今后的发展。 总之,美术教学是一个立体的教学过程,中间很多内容和经验都要靠平时去积累去总结和反思,以上几点是我的一些浅见,尚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有待提高。

高一美术教学反思800字

高一美术教学反思800字 针对我校高一美术新课程模块教学的一些现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的反思如下: 首先,新课改对高中美术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教师是美术教学活动的主体,扮演的是文化传递者的角色,其条件是“闻道在先”,“术业有专攻”。国家普通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中,为了实现美术课程各模块的教学要求,对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提出了相应的更高要求,要求在高中担任教学任务的教师必须具备能开设3个或3个以上模块的知识结构和教学能力。因此,作为美术教师就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广泛的了解和接纳来自不同时代、不同社会、不同艺术流派的美术作品,形成一种建立于世界文化基础上的审美文化态度。为了丰富教学内容,必须多种渠道接受美术信息。 其次,新课改对美术课堂的要求。 为了激发学生对美术欣赏课的兴趣,调动课堂气氛,使学生尽快地投入到艺术作品中去,我认为,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应有所突破,切忌千篇一律、作品分析避免面面俱到。如果每件作品都是“形象造型生动、构图均衡稳定、色彩层次丰富”之类的老套数,学生们便会感到枯燥乏味,这样的

讲解不但达不到教学目的,甚至可能会适得其反,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当然也就没有任何欣赏的意义了,更激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鉴赏模块中,常常要作一些诸如作者介绍、时代背景、作品意义的阐述。这还不够,还需要进行较深入的艺术分析,包括形式美要素和技艺处理方面的知识,只有学生感受和鉴赏美的能力得到实实在在的增强,才有可能更深刻的认识作品的内涵,只有使学生真正掌握了分析作品的方法才有可能从中受到启发获得感悟。应该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使他们在参与中从体验出发,运用比较的方法,积极开展对作品的评论,在活动中增强能力。 美术欣赏教育是以视觉欣赏为主,欣赏教学所需的范图和音像质量要精美,缺少必要的设备设施和辅助材料、资料,势必使美术欣赏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我具体做法是:利用学校的幻灯机、投影仪、等现代化手段,通过对图像的欣赏,比较(横向比、竖向比),提示、议论、提问,最后总结归纳。有的内容还可配放音乐。,如抽象画蒙特里安“百老汇的爵士乐”的欣赏等等。视听结合,如临其境,再辅以历史背景,作者生平及创作指导思想的介绍,加深对作品内涵的理解和作品效果的体验。 在雕塑模块的教学中,我结合具体情况开设了石膏雕塑,将教师讲解、示范、启发、引导和学生动手实践、思维拓展结合起来,开课过程中,我和学生之间有了很好的互动,

高中美术教师个人工作总结(精选3篇)

高中美术教师个人工作总结(精选3篇) 【第1篇】高中美术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本着做一个让学生、家长、学校都满意的老师的信念,尽职尽责,力争完成学校任务。作为一名教师,我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政治学习,处处以“师德”规范自己的言行,遵纪守法,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自身业务学习以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鉴赏能力、创作能力。阅读报刊杂志,学习教育理论,把握教育动态,了解教育信息、总结点滴经验。回顾这一阶段的工作,虽有酸甜苦辣,付出了许多许多,但值得欣慰的是,学生在思想和学习上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一、课堂教学方面。 课堂是教与学的主要场所。我踏实钻研教材,设计好教案,采用各种适合高中生心理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的观察、思维、鉴赏能力有所提高。具体体现: 1、以兴趣为主线,优化课堂教学。如:我采用音乐感染法、故事诱导法、展示画面法、直观演示法等多种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充分激发学生主动、持久的学习兴趣。 2、以媒体为中介,强化课堂教学。紧跟时代步伐,我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媒体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至使美术课堂上学生学习

情趣高张、思维活跃,教学质量有了提高。 3、以评价为宗旨,深化课堂教学。采用多种形式进行作业展评。如我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了说画、写画的作业形式驾起美术课与语文课相联系的桥梁,丰富教学内容,以画、话、文为基点,激发学生审美情趣,调整学生绘画心态,开拓学生创造思维,使学生形成爱绘画的内驱力。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促进学生发展。为了让新学生尽快适应新的环境,接受新的老师,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及时加以引导,是十分必要的。 4、以反思为手段,促进个人成长。本学期我积极撰写论文、反思并发表在校园网和县课改网上。 二、特长培养,坚持不懈。 我除了认真上好一周11节的家常课外,还开展了高中美术社团课的教学工作。课外美术社团辅导,学生特长培养,投入的工作量是没有底的。有位教育家说得好,你没有给予学生什么,那就别想从学生那里提取什么。为了让学生的思维活跃,创作水平得到提高,我又时时刻刻地做着有心人,关心周围的事物,留意身边的书籍,让学生利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事物,进行创作或是写生,学生在县各类比赛中取得不俗的成绩。 “不畏劳苦才能到达理想的顶峰”,今后我将以此为起点,努力工作,虚心好学,去迎接更加灿烂的明天。 【第2篇】高中美术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小学美术教师业务学习笔记.doc

小学美术教师业务学习笔记 虽然美术不是考试课,但是小学的美术是孩子们建立兴趣爱好的关键,作为老师一定要重视,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美术教师业务学习笔记”,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美术教师业务学习笔记(一)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生长点是“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的核心是“探究性学习”。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即由被动接受性学习向主动探究性学习转变。要实现这一转变,除了教学评价方式的转变外,还必须推动教师角色的转变。从传统中走出来,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应该引导教师逐步实现下列转变: 1、由“权威”向“非权威”转变 我们应该允许在某些知识领域有不懂的问题而不是绝对的权威。教师可以向学生学习,可以向学生承认自己不懂的问题,可以请学生帮助老师解决教学中的疑难,让学生消除学习的“神秘感”。教师不应该以“知识的权威”自居,而应该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平等的交流,是一种享受,是一种生命的呼唤。 2、由“指导者”向“促进者”转变 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而不仅仅是指导者,要变“牵着学生走”为“推着学生走”,要变“给学生压力”为“给学生动力”用鞭策、激励、赏识等手段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3、由“导师”向“学友”转变 我们倡导专家型教师,但不提倡教师站在专家的高度去要求学生。教师要有甘当小学生的勇气,与学生共建课堂,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快乐一起分享、一起成长。教师不仅要成为学生的良师,更要成为学生的学友。

4、由“灵魂工程师”向“精神教练”转变 长期以来,人们把教师比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实教师不应该作学生灵魂的设计者,而应该作学生灵魂的铸造者、净化者。教师要成为学生“心智的激励唤醒者”而不是“灵魂的预设者”,要成为学生的“精神教练”。 5、由“信息源”向“信息平台”转变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成为学生取之不尽的“知识源泉”。缺乏师生互动,更缺乏生生互动。在新课程中,教师不仅要输出信息,而且要交换信息,更要接受学生输出的信息。教师要促成课堂中信息的双向或多向交流,因而教师要成为课堂中信息交换的平台。 6、由“一桶水”向“生生不息的奔河”转变 我们曾经认可教师要教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必须要有一桶水的观点,然而随着时代的变化,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教师原来的一桶水可能已经过时,这就需要教师的知识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的更新,需要教师成为“生生不息的奔河”,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挖泉”即挖掘探寻,以寻到知识的甘泉。 7、由“挑战者”向“应战者”转变 新的课堂中不能仅仅是教师向学生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解决问题。它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去提出问题,因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生向教师提出问题,便是对教师的挑战。开放的课堂中教师随时可能接受学生的挑战,而成为应战者。 8、由“蜡烛”向“果树”转变 中国的传统文化把教师比作“春蚕”、“蜡烛”,不管是春蚕还是蜡烛总是在奉献给客体的同时而毁灭掉主体。新时代的教师不能再作“春蚕”或“蜡烛”而应该在向社会奉献的同时不断的补充营养,成为常青的“果树”,而不是在照亮了世界或吐尽了芳丝后就毁灭掉自己。 9、由“统治者”向“平等的首席”转变

在美术教学中的最困惑的美术教学问题

在美术教学中的最困惑的美术教学问题: 对于一个乡镇小学,美术科目形同虚设,村小就更是如此,大家一直津津乐道的“素质教育”,到底是指什么,我还真的很模糊。社会,学校,学生,家长一直都不是很重视。真的重视是在高中,一些成绩不好的学生----选择升大学的一条捷径。所以给美术老师带来了诸多方面的问题,我是以美术专业考入教师队伍的新老师,可我主教的却是语文,兼班主任。刚开始那一个学期,对于自己的专业还是很有热情,很认真负责的去上,可随时间的推移,我开始敷衍这门课程,或被其他老师要了去,或要求同学们自习,或要求同学们随意画张画随意给个分结课。 究其原因,我想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重视成绩,轻视美育。大家都在乎成绩,学校把压力给老师,老师把压力给学生,学生被动承压于书本,对于杂课相对就没多少兴趣去重视了。我曾试着用多种激励制手段去提起学生的兴趣,兴趣是上去了,可最后还是由于多方原因,削弱了,比如,学具不齐全,作业完不成,课堂逐渐单一,兴趣就弱了。 2、学生不准备学具。美术课学具不比其他课,每节课的内容不同,学具也不同,种类繁多,携带不方便,久而久之,带的人少了。有些美术工具比较贵,备置起来,数量达不到,课堂实施就有困难。部分学生重视度很差,最基本的

比如彩笔、彩笔之类的学具也补准备,导致课上完后,课堂实施效果,达不到预期目的。 3、硬件设备不齐全。学生美术资料少,有时连最基本的教材也没有,循环教材还是有弊端的,本来就补重视,现在连教材也常是2个同学共一本,怎么去学,就别说,美术欣赏那大容量的作品欣赏课资源了。 就此我提点自己的一些见解: 口头重视到落实重视,加大美术教学的投资。只有大家都重视美术课,美术老师才能身心愉悦,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学校要准备一间画室,投资一些可循环使用的画具,订阅一或两种美术杂志,便于老师和同学及时更新信息。当然,这是一种理想状态,美术课我们还是要及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尽量让美术课上的有声有色。

浅谈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创作教学 王鑫

浅谈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创作教学王鑫 摘要:教学工作发现,很多学生在绘画时作品缺乏新意,脱离生活,技法陈旧,没有创造性,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笔者经由多年的美术教学认为,在美术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生活,走进生活,创设情景,发挥想象,在创作中发挥自己的个性,采用灵活多变的方式积极参与到美术创作活动中来,是美术改革的重要方向。 关键词:高中美术、生活、想象、创造力、美术教学 美术创作教学是美术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造型能力是很好途径,特别是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并通过美术的形式去表现生活的意识,起到积极的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中小学美术创作教学虽然呈现出可喜的结果。但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深入还显得稚嫩,还缺少从自己与自然、与现实生活的体验中积累感性经验和创作素材,触及到创作画,不少学生以重复性的卡通形象和简笔式的图解的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生活是的源泉,任何一个艺术家,如果离开生活这个宽阔的海洋,那他们的艺术之源便会干涸。元代画家黄公望“终日只在荒山乱石丛木中生,意态忽忽,人不测为何,乐而忘返。”唐代画家王默“扁舟泛海,”以尽览“海中之水”为趣。美国作家杰克?伦敦早年当过工人、水手、淘金者,广泛的游历人生…这些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人们以丰富的人生告诉酷爱艺术的年轻一代应该学习自然,走进生活。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学生学习的体验,得出如下体验: 一、认识生活,体验生活 艺术作品的创作离不开艺术家深厚的生活基础和丰富的学问知识,古今中外优秀的艺术家都非常重视生活对创作的作用。大诗人歌德主张依靠体验,认为现实比天才更富于天才。鲁迅先生也说:“作者写出作品来,对于其中的事情,虽然不必亲历过,最好是经历过。”诚然,每个中学生不一定都成为艺术家,但是培养创作的意识是非常关键的,它能诱导学生潜在的想象力,表现力,让一个人的才情得到淋漓尽致地发挥。生活是丰富多彩、千变万化、其乐无穷的,但让学生真正走进大自然,去反映生活,表现生活,就会感到茫然,无从下手,这是因为学生还停留在盲目的无意识状态中,作为教师就要引导他们体验生活,认识生活,捕捉生活中最动人的一瞬间。善于从平淡的表面去表现其不平常的美。我要求学生做到三点:1,做一个有心人,仔细留意身边的人和事;2,努力挖掘其中美好的东西;3,找出其中的新,奇,趣。平时上课只要有可能,我都尽量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生活。我们学校地处郊区,田园风光优美。曾经,观察回来后,有一位同学描绘了几位农民在麦田里割麦的情景,他们的脸上是陶醉的笑容,他们的眼里流淌着幸福,画面以大片的麦田为背景,没有任何点缀的东西,表面上看显得“意犹未尽”,其实不然,这位同学独具匠心,画面让人浮想联翩,寓意深刻,连笔者都叹为观止,试想,如果不能让他们走进生活,体验生活,去挖掘生活中的动人之出,他们能创作出如此精彩的作品吗? 二、创设情景,发挥想象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而想象则是开启创作的钥匙。将感受与艺术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德国家黑格尔有句名言:“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法国象征主义诗人波德莱尔也指出“没有想象力,一切功能,无论多么健康敏锐,都等于乌有。”“灵通八极,心接万物,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的想象力以其幻想、联想等方式出现。”我们中学生应该从小就要培养这种神思的力,这样对于他将来的艺术创作将有着神奇的不可低估的力量。“俄国画家苏里科夫偶尔看到一只黑色的乌鸦停驻在白色的雪地上,后来竟成了创作名画《女贵族莫洛卓娃》的意象。古埃及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全套教案含教学反思(精品推荐看)

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 一、教学目标 本课作为高中整个美术鉴赏教学的开篇,对后面的教学具有指导意义。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以及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由此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 二、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送审美的眼睛,让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认识美术鉴赏对于个人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理由:审美应是一种主动地行为,因为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只有具备了一双审美的眼睛,才能会看和主动。) 三、教学难点 如何结合实例讲清美术的主要分类方法、美术鉴赏的概念和美术鉴赏一般过程或方法。 四、教学设计 (一)、引入新课 请同学们回忆:在我们的身边有哪些值得骄傲的建筑或是艺术作品? 可见,艺术美就在我们身边,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要学会鉴赏身边的艺术作品。 (二)、讲授新课 1、美术鉴赏的概念 2、美术的分类 播放幻灯片同学们请你们研究以下的作品,从美术分类的角度,可以把它们分为几种类型?你的分类标准是什么?按照其他角度又能如何划分? 绘画,雕塑,建筑,工艺设计,书法篆刻,摄影六大类 3、鉴赏美术作品的步骤 感受、归类、分析和判断→体验、想象和评价 a.下面以《捣练图》和《拾穗》为例,相同题材对比分析欣赏这两幅作品前提:题材相同,同是描绘妇女劳动的场面,

分组: 第一组:从社会背景、画家本身进行分析,对作品进行价值判断。 第二组:从作品的艺术形式入手,对作品进行价值判断 请同学们表述讨论结果: 形式上对比分析: 《捣练图》:中国传统绘画,绢本设色,37厘米*147厘米,长卷,展现宫中妇女的完整的捣练劳动过程,具有连环画性质,人物造型工细,线条劲键,用色富丽华贵,明确传达盛唐的审美观和审美趣味。 《拾穗》油画83.5厘米*111厘米画面质朴真诚,人物造型结实,展现真实的生活气息。 社会背景、画家本身进行分析: 《捣练图》:作者张萱,圣唐时期著名人物画家,宫廷画师所画人物雍容华贵,丰颊肥体,突破了中国人物画主要描绘“烈女”“孝子”传统题材,开始表现现实中的人物形象,在美术史上产生深远影响。 《拾穗》:作者米勒(法国)站在同情农村贫穷妇女的立场上暗示阶级对立,歌颂劳动者质朴勤劳的美德。 总结:两幅作品国度不同,形式不同,两幅作品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也不同。 b.《黄山日出》这幅摄影作品所表达的意境和绘画作品的意境是否相同?摄影的工具是否最重要的? 教师引导: 第一,摄影属于美术的范畴,摄影的意境和绘画的意境有共同的追求。 第二,摄影和绘画还是有一定区别的,摄影所受时间、空间、工具的限制比较大,比较多的反映现实社会。绘画相对来说限制较小,画家的思想和情感,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形式可以更加自由。 第三,摄影工具非常重要,但作品的主题和反映的内容才是最重要的,她和绘画作品一样,最终是要和观众进行交流。 结论: 1,美术作品最直接的反映是视觉形象。艺术家总是通过视觉形象与欣赏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而交流的内容则是艺术家的情感世界和世界观、艺术观等等。 2,不同时代,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艺术家由于受到政治、经济、宗教、

高中美术教师工作心得范文5篇

高中美术教师工作心得范文5篇 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各方面取得优异成绩。学生在参加市二届中小学生艺术节获得人数达18人,获奖质量和人数均居重点中学之首。自己也被教局评为最佳指导老师。希望今后继续努力,在教学教研方面加大研究的力度,有更大的突破,勇创佳绩,成为一名更出色的名师。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高中美术教师工作心得,欢迎大家参阅。 高中美术教师工作心得1 时光飞逝,教学工作转眼间又一个学期了。这个学期我担任高一级20个班的硬笔书法教学工作。同时,还担任高二(15)班美术生以及学校美术兴趣小组的课程。各方面工作能认真负责地圆满完成。现就我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情况作一个简单的总结。 一、在思想上,我能爱国爱党,遵纪守法,热爱教育事业,坚持正确的教育思想。时刻以一个党员教师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在学生当中树立优秀形象,深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在这学期,我严格遵守职业道德,服从学校安排,及时出色的完成各项任务。 二、在教学能力上,我认真钻研教育、教材,探索新教法。上好高一级20个班的书法教学。班数之多,反复的授课,并没有影响上课的激情,反而更加熟练生动。风趣、幽默的语言氛围

中带给学生一份快乐。成为各学科的紧张学习的一个更好调节。美术课也成为学生的最爱。一学期下来,学生的字体有更大的改观,进步明显。除了上好高一的课外,还抓好高二美术生及兴趣小组的课程。为他们打下坚实的基础。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渗透良好的思想教育。利用好节假日及课余活动时间,做到坚持辅导。并常常带领学生到附近的村镇写生,做到安全有保证,方法指导到位,学生收到良好的效果。在学校举行的全市开放周期间,被推荐承担了公开课,能做到认真对待,严谨落实。制作好课件,生动的讲授受到听课教师及学生的一致好评。 三、工作中我严格遵守各项制度,工作认真负责。做好备课、听课、学生辅导工作。还被安排带领两名肇庆学院实习生,给予精心的指导及相互学习交流。辅导学生参加市第二届中小学生艺术节的节目,举办好元旦书法作品展等。此外,还加强自身素质的学习及提高,探索教学教法,坚持理论与创作相结合。自己创作的油画风景《老街》、《晨》参加了市第一回油画沙龙展。美术教师在学校工作中均是多面手,写啊画啊、文艺宣传都离不开。任务的烦琐,部门的工作之多,各项均认真完成。 四、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各方面取得优异成绩。学生在参加市二届中小学生艺术节获得人数达18人,获奖质量和人数均居重点中学之首。自己也被教局评为最佳指导老师。希望今后继续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随笔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随笔 经过这一段时间对艺术课的学习和探索,使我收益匪浅。我想该是静下心来回头审视一下艺术教育的时候了。边想,我边陷入了沉思之中,我的心得体会如下: 1 .按照不同年龄特点,进行不同的教学。 我觉得各个年级有着不同的特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小学艺术教育中必须重视的要素,在整个小学教学阶段,这时学生的兴趣还不够稳定,认识兴趣以一定的情境性为特征,只有掌握学生年龄特点基础上,才能了解小学生由于在感知、意识、理解、能力上的高低悬殊,所表现的兴趣上不一样。低年级学生有学前期进入学龄初期由于从松散的家庭生活或者从欢乐的幼儿园生活进入正规的学校生活,这不同的生活环境,与前迥异的作息制度,有组织纪律的行为规范。高年级已经有了一定的自觉性。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各个年级学生有着不同的认知能力,应该根据年龄特点提出相应要求。 2. 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在教学美术绘画课中,那些有趣生动的形象是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促使他们形象思维发展的主要意象。学生作画只凭头脑中记忆的表象作画,往往大略地看了事物对象后,有个大概的记忆,就开始作画。针对学生喜欢观赏一事一物,我在日常的美术教学中特别注意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观察,如:形状、颜色、结构、姿态等,并注重在观察中使学生运用多种感官,更好地认识客观事物。色彩方面则多凭主观映像。因此,指导儿童观察和向儿童指出观察任务时,首先让其观察形状,当纸面上画出形状再考虑着色。观察能力的提高在于锻炼,经常有目的、有意识的观察,其观察能力自然会得到提高。 3 .培养兴趣勤学多练。 常言道:眼明手快、心灵手巧,这说明技能与感知、观察、记忆、思维等关系密切。要想低年级学生积极开展美术活动需调动他们学习、练习的主观能动性,其积极性在于兴趣的驱使,兴趣的浓厚必然勤练,表现能力自然而然地提高,又带动兴趣递增,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当然培养小学生的绘画表现能力,不能操之过急,应依据学生年龄心理特点施教。好比一株树苗,使这株树比其他的树的生长得更高大,秘诀就在于每个年龄应具备经验常识,在每个年龄必须完成起年轮的正常发育,然后由下一个年轮延续。所以以往传统美术教育所采取填鸭式方法来督促他们,只会忽略当年所应具备的经验常识,事后再想弥补已使年轮变形,无异于拔苗助长。 4. 创造新型的师生双边活动 作为一个小学美术教师,我在课堂上,实施了愉快教育这一教学新方法,又针对低段学生见异思迁、喜新厌旧、缺少韧性心理特征,并根据儿童心理特点和教材的不同内容,采取了适合儿童特点的一些教学方法。所以在上小学美术课时,我千方百计的为学生创造产生兴趣的条件。上课时,利用导入语(常用编故事、编儿歌、猜谜语,做游戏、竞赛性活动)直观教具和直观演示等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高涨的情绪和作画的强烈欲望,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5. 丰富学生的创造想象力 如何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创造更新、更奇的绘画作品?作为美术专职教师我尽可能地给他们提供丰富的形象资源。在教学中鼓励和引导学生想象,运用形象化的声情画意,设置情境等手段,激发学生打开广阔的想象思维空间。在创

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困惑

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困惑 一、备课的“尴尬” 很多教师都有这样的感慨:每次年终总结或做下一年计划的时候,都会三番五次地被提醒要“认真备课”;但实际上我们摆在桌面上的备课,又有多少是真正为上课而准备?更多的时候是为了应付学校的检查而写,按部就班,条理清晰,可是也仅仅是看起来很“美”而已,并没有多少实际的可操作性。就象刘静老师在《备课的故事》中提到的一样,严格按照导入、新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小结来预设,上课能派上用场的却少之又少。 高中美术教师的备课更是“样子工程”,一个老师上十多个班的课,开始还有激情,可是重复几遍之后,激情也如同缺氧的火苗一样,越来越微弱直到奄奄一息,讲课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平心而论,一句话重复十多遍,任何正常人都会感觉味同嚼蜡,何况还要把蜡嚼出滋味。而在其他教师看来,美术老师的课太轻松了,一个周或两个周备一节课就行了,且没有作业,重要的是学生还喜欢的不得了,但是只有美术教师自己才知道里面的苦衷。同样的备课放在不同的班级来进行,好比一群体型不一的人硬要穿同一件衣服一样…… 另外不同的班,学生的思维、认识程度不一样,备课不可能同时适合所有的班。所以备课或集体备课在这里显得那么“尴尬”却又无可奈何。 二、互动学习流于形式 新课标要求“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我们的教师在课堂中就有意识

的让学生“合作”,无论问题大或小,大手一挥,四人一组讨论,既没有给学生适当的引导、点拨,也没教给学生如何进行思考就草率的进行“讨论”。 学生呢,一听老师让讨论,要么一言堂,要么讲闲话,要么无精打采保持沉默,各行其道,这样直接导致的后果是课堂秩序一片混乱。交流的时候,学生所发表的依然是个人的见解而非集体的智慧,合作交流没有任何效果,有和没有一个样。教师则依然执着地执行着自己的教学思路,按部就班地往下进行,惟恐漏掉自己精心设计的各个环节。案例1: ……这是一堂观摩课,精彩的讲解之后,教师让学生讨论:《呐喊》这幅作品美不美呀?学生讨论后说:不美……教师:继续讨论,仔细观察一下,它的颜色、构图……学生讨论后仍然坚持说:不美;教师于是再次不厌其烦的让学生讨论,不讨论出自己要的答案誓不罢休。艺术来源于生活,美的作品无处不在;但是学生也有他们的审美需求,为什么就不能让学生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说说《呐喊》为什么不美…… 当课堂上生成的东西与自己的教学预设发生碰撞时,我们为什么不能大胆地给学生发表观点的自由,让学生说出他的观点;也许这样会完成不了教学任务,但是却足以激起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认识美的能力和热情,遗憾的是,我们缺少这种机智的教学调控。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读者在解读作品的时候都有自己的想法;引导学生怎样去欣赏,怎样去体会作者的意图才是我们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