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等工程热力学》2014复习题

《高等工程热力学》2014复习题

《高等工程热力学》2014复习题
《高等工程热力学》2014复习题

《高等工程热力学》2014复习题

1、有一橡皮球,当其内部气体的压力和大气压力相同为 0.1MPa时呈自由状态,体积为 0.3m3。气球受火焰照射而受热,其体积膨胀一倍,压力上升为 0.15MPa,设气球的压力升高与体积成正比。试求:( 1 )该过程中气体作的功;( 2 )用于克服橡皮气球弹力所作的功,若初始时气体温度为 17 ℃,求球内气体的吸热量。已知该气体常数 R g =287 J/(kg·K),其热力学能{u}J/(kg·K)=0.72{T}K。

2、将 m=0.36kg 的一根金属棒投入 m w =9kg 的水中,初始时金属棒的温度 Tm,i==1060K ,质量热容 c m =0.42kJ/(kg.K) ,水的初始温度 T w =295K ,质量热容 c w =4.187kJ/(kg.K) ,求终温度 T

f 和金属棒、水、以及孤立系的熵变。设容器为绝热。

3、空气等熵流经一缩放喷管,进口截面上的压力和温度分别为0.58MPa、440K,出口截面上的压力p2=0.14MPa。已知喷管进口截面面积为2.6×10-3m2,空气的质量流量为1.5kg/s,试求喷管喉部及出口截面的面积和出口流速。空气的比热容c p=1.005kJ/(kg·K)。

4、一玩具火箭内充满空气,其参数为p=13.8MPa、t=43.3℃,空气经一缩放喷管排向大气产生推力。已知喷管喉部截面面积为1mm2,出口截面压力与喉部压力之比为1:10,试求启动初始火箭的净推力。

5、某狄塞尔循环的压缩比是17:1,压缩起始时工质状态为p1=95kPa、t1=10℃。若循环最高温度1900K,气体比热容为定值,且c p=1.005kJ/(kgK),k=1.4。试确定(1)循环中各点的温度、压力和比体积;(2)预胀比;(3)循环热效率。

6、一刚性绝热容器,容积为V = 0.028m3,原先装有压力为0.1MPa 、温度为21℃的空气。现将与此容器连接的输气管道阀门打开,向容器充气。设输气管道内气体的状态参数保持不变,p = 0.7MPa,t = 21℃。当容器中压力达到0.2MPa 时,阀门关闭。求容器内气体到平衡时的温度(设空气可视为理想气体,其热力学能与温度的关系为{ u }kJ/kg= 0.72{T}K;焓与温度的关系为{ h }kJ/kg =1.005{T}K )。

7、如图所示,在恒温度热源T1、T0之间工作的热机作出的循环净

功W net,正好带动工作于T H、T O之间

的热泵,热泵的供热量Q H用于谷物烘

干,已知T1 =1000K、T H = 360K 、T0 =

290K、Q1 =100kJ 。①若热机效率ηt =

40%,热泵供暖系数ε′= 3.5,求Q H;

②设 E 和P 都以可逆机代替,求这时

Q H。

8、进入出口截面积 A 2 =10 cm 2

的渐缩喷管的空气初参数为 p 1 = 2×106Pa 、t 1 = 27o C ,初速度很小可忽略不计。求空气经喷管射出时的速度,流量以及出口截面处空气的状态参数v 2、t 2 。设空气取定值比热容,c p =1005 J/(kg.K)、κ=1.4 ,喷管的背压力 p b =1MPa 。(20分)

9、医用氧气袋中空时是扁平状态,内部容积为零。接在压力为 14MPa ,温度为 17℃的钢质氧气瓶上充气。充气后氧气袋隆起,体积为0.008m 3 ,压力为0.15MPa 。由于充气过程很快,氧气袋与大气换热可以忽略不计,同时因充入氧气袋内气体质量与钢瓶气体内质量相比甚少,故可以认为钢瓶内氧气参数不变。设氧气可作为理想气体,其热力学能和焓可表示为{u}kJ/kg = 0.657{T}K ,{h}kJ/kg = 0.917{T}K ,理想气体服从 pV = mRgT 。求充入氧气袋内氧气有多少 kg ?

10、试证明理想气体的体积膨胀系数 1V T

α=。

11、证明遵守范德瓦尔方程 2g m m

R T

a p V

b V =-- 的气体其最大转达回温度和最小转回温度分别为 22,9g g a a R b R b ,其中R g 为气体常数,a 、b 分别为该气体的范德瓦尔常数。

生态学复习题

普通生态学复习大纲 第一部分 第一章生物与环境 1.环境、生态因子的概念 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周围一切的总和,包括空间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各种因素。 生态因子:是指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如光照、温度、水分、氧气、二氧化碳、食物和其他生物等。 2. . 生态因子的分类和作用规律。 1、生态因子的分类 1属性; 非生物因子:温度、光、水、pH、氧等理化因子。 生物因子:同种和异种生物个体及其生物过程。 2性质; 气候因子:包括光、温度、水、空气等。 土壤因子:包括土壤结构、理化性质、肥力等 地形因子:地面的起伏、坡度、坡向等。 生物因子:如捕食、寄生、竞争等 人为因子:人类活动。 3作用 密度制约因子:受密度制约的因子。 非密度制约因子:不受密度制约的因子。 二.作用规律:1综合作用。生态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生态环境中各种生态因子都是在其他因子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中发挥作用,任何一个单因子的变化,都必将引起其他因子不同程度的变化及其反作用。2主导因子作用。在对生物起作用的诸多因子中,其中必有一个或两个是对生物起决定性作用的生态因子,称为主导因子。主导因子发生变化会引起其他因子也发生变化。 3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环境中的一些生态因子对生物产生间接作用,如地形因子;另外一些因子如光照、温度、水分状况则对生物起直接的作用。 4阶段性作用。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具有阶段性,这种阶段性是由生态环境的规律性变化所造成的。 5生态因子不可代替性和补偿作用。环境中各种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虽然不尽相同,但都各具有重要性,不可缺少;但是某一个因子的数量不足,有时可以靠另外一个因子的加强而得到调剂和补偿。 6生态因子限制性作用。生物的生存和繁殖依赖于各种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其中限制生物生存和繁殖的关键性因子就是限制因子。 3什么是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限制因子定律、谢尔福德耐受性定律? 利比希在1840年提出“植物的生长取决于那些处于最少量状态的营养元素”。其基本内容是:低于某种生物需要的最小量的任何特定因子,是决定该种生物生存与分布的根本因素,这就是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 限制因子定律:在外界光、温度、营养等因子数量改变的状态下,探讨的生理现象(如同化过程、呼吸、生长等)的变化,通常可将其归纳为3个主要点:生态因子低于最低状态时,生理现象全部停止;在最适状态下,

花卉学试题1[1]

花卉学》试题库 花卉学试卷一 一、名词解释(18分,每题3分) 长日性花卉: 球根花卉:地下部分的茎和根发生变态,肥大呈球状和块状等 阳性植物 温床 盆栽花卉 插花 二、填空(20分,每题1分) 1.花卉依主要观赏部位分类可分为观果、观叶、观花、观芽。 2.花卉对光照强度的要求可分为阳生花卉、中性花卉、阴生花卉三类。 3.根据温度分类,温室可分为高温温室、低温温室、中温温室、冷室。 4.塑料大棚立柱防腐有、、等方法。 5.荫棚的种类和形式大致分为永久性和临时性两种。 6.灌水的方式有漫灌、、、喷灌、滴灌。 7.追肥施用的时期和次数受花卉、和的影响。 8.施肥方法有全圃施肥、、施肥与灌溉结合进行、。 9.修剪对剪口芽的刺激效应是。 10.列举出两种促进诱导成花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如吲哚乙酸、多效措。 11.盆栽花卉中,根据盆花组成分类,可分为、、。 12.温室设计时,为便于施工和吸收太阳辐射热,玻璃屋面倾斜角一般以光线投射角不小于度为宜。 13.插花的构图原则是、、、。

14.花卉的经营方式有和。 15.一年生花卉依其对温度的要求分为3种类型:耐寒性、半耐寒性、不耐寒性。16.瓜叶菊的繁殖以播种为主,也可扦插。 17.秋菊大花型的五类瓣型是:平瓣类、勺瓣类、管瓣类、桂瓣类和畸瓣类。18.唐菖蒲按花型分为、、和。 19.列举出三种鳞茎类花卉水仙、风信子、郁金香、朱顶红。 20.列举出三种造型艺菊龙菊、悬崖菊、大立菊。 三、选择题(20分,每题1分) 1.一般每天的光照短于12~14h,花芽才能正常分化与发育的花卉是(A ) A. 短日性花卉 B. 长日性花卉 C. 中日性花卉 2.下列哪一种花卉栽培基质的有效含水量和吸收能力较差(A ) A. 蛭石 B. 珍珠岩 C. 泥炭 D. 锯末木屑与稻壳 3.从下选项中,哪一项不是按用途分类的温室(D ) A. 生产性温室 B. 观赏性温室 C. 试验研究温室 D. 加温温室 4.下列不属于塑料大棚优点的一项是(C) A. 建造简单耐用 B. 保温透光 C. 透气性好 D. 成本低廉 5.下列选项中属于大量元素的是(B ) A. Cu B. C C. B D. Zn 6.下列哪一种栽培容器的排水透气性最好(C ) A. 陶瓷盆 B. 紫砂盆 C. 素烧泥盆 D. 塑料盆 7.覆盖对土壤所具有的作用有(C )。 A. 提高土壤酸度 B. 提高土壤碱度 C. 防止水土流失 D. 保温

生态学试题与答案(最后)

生态学单选 1.生态学按其性质一般分为(D) A.理论生态学 B.草原生态学 C.环境生态学 D.理论生态学与应用于生态学 2.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B) A.特种结构、时空结构 B.特种结构环境结构 C.特种结构、时空结构、营养结构 D.营养结构、生物结构 3.种群波动的密度调节主要为(A) A.种间调节、食物调节 B.种内调节、食物调节 C.种间调节、种内调节 D.环境调节、食物调节 4.群落演替换主要原因是:(B) A.原生演替、次生演替 B.外因演替、内因演替 C.外因演替、原生演替 D.内因演替、次生演替 5.就植物来说,其生态型包括(A) A.气候生态型、土壤生态型、生物生态型 B.养分生态型、温度生态型 C.植物生态型、生物生态型、微生物生态型 D.环境生态型、生物生态型 6.从整个生物圈的观点出发,生物化学循环可分为:(D) A.地质大循环、生物小循环 B.生物小循环、沉积型循环 C.气象型循环、地质大循环 D.沉积型循环、气象型循环 7.根据污染的环境,可分为的类型是:(D) A.化学污染、物理污染、生物污染 B.大气污染、水域污染、重金属污染 C.重金属污染、土壤污染、生物污染 D.大气污染、水域污染、土壤污染 8.根据物质循环的范围不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可分为(B) A.生物小循环和气相型循环 B.微生物小循环和地质大循环 C.气相型循环和沉积型循环 D.气相型循环和地质大循环 9.下列关于生活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B) A.是种以上的分类 B.是生理生态特征不同的基因型类群 C.长期生活在不同自然条件下 D.郑重从形态外貌上进行区分 10.生物各个生长发育期或某一阶段内,高于生物学最低温度值以上的昼夜温度总和,称为某生物或某发育阶段的(A) A.活动积温 B.有效积温 C.积温 D.热量 11.在全日照下生长,但也能忍受适度的荫蔽,这种植物称为(C) A.阴性植物 B.阳性植物 C.耐阴植物 D.中日照植物 12.自然环境中,对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因子称为(B) A.生态因子 B.生存因子 C.资源因子 D.气候因子 13.根据起始基质的性质演替可分为(A) A.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B.发生演替、内因发生演替和外因生态演替 C.快速演替、长期演替和世纪演替 D.自养性演替和异养型演替 14.生物生态适应对策中,r-对策者(C) A.生活期长 B.个体大 C.通常占据临时性生境 D.生殖耗费少 15.生物种所具有的繁殖后代、延续种族的能力称为(B) A.遗传力 B.繁殖力 C.配合力 D.增长力 16.种群在实际条件下,出生率随种群大小、组成和生存条件不同而变化,称为(B) A.生理出生率 B.生态出生率 C.最大出生率 D.绝对出生率 17.人工栽培生物种群在空间分布多属于(C)

2014食品安全学复习题及答案

食品安全卫生学总复习题 食物中毒部分 一.单选题 1.下列哪种属食物中毒的范畴( C ) A.伤寒 B.甲性肝炎 C.肉毒中毒 D.暴饮暴食性胃肠炎 E.禽流感 2.以下食物中毒最为常见的是( B ) A.化学性食物中毒 B.细菌性食物中毒 C.真菌性食物中毒 D.有毒动物中毒 E.有毒植物中毒 3.沙门菌食物中毒的主要食物来源是( A ) A.家畜、家禽 B.海产品 C.人化脓性伤口 D.苍蝇 E.尘埃 4.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食物中毒的临床表现为( C ) A.高烧+腹泻 B.高烧+呕吐 C.呕吐+腹泻 D.不吐不泻 E.呼吸困难 5.副溶血性弧菌属食物中毒的中毒食品主要是( D ) A.奶类 B.畜禽肉类 C.蛋类 D.海产品 E.粮豆类 6.据统计,我国肉毒梭菌食物发病率最高的地区是( D ) A.山东 B.湖北 C.浙江 D.新疆 E.广西 7.河豚鱼含毒素最多的部位是( C ) A.鱼肉 B.血液和皮肤 C.卵巢和肝 D.肾和眼睛 E.胃肠 8.毒覃中毒的常见原因是( D ) A.加热不彻底 B.未加碱破坏有毒成分 C.贮存不当 D.误食 E.被有害化学物质污染 9.亚硝酸盐中毒时,应用( B )解毒 A.EDTA—Na2Ca B.美蓝 C.阿托品 D.巯基解毒剂 E.抗生素 10.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主要毒作用机制为( A )

A.抑制胆碱酯酶活性 B.抑制己糖激酶活性 C.抑制琥珀酸脱氢酶活性 D.抑制枸橼酸合成酶活性 E.抑制异枸橼酸脱氢酶活性。 二.多选题 1.食源性疾病的基本要素包括(ACE ) A.传播媒介——食物 B.传染源——患病的人或动物 C.食源性疾病的致病因子——食物中的病原体 D.宿主——个体的抵抗力 E.临床特征——急性中毒性或感染性表现 2.下列属于食源性疾病范畴的是(ABCDE) A.食物中毒 B.食源性肠道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C.食物中有毒有害污染物所引起的急、慢性中毒性疾病 D.食物营养不平衡造成的某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E.食物过敏。 3.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病原因为( ABD ) A.食物在生产、运输、贮藏、销售等过程中受到致病菌的污染 B.被致病菌污染的食物存放不当,致病菌大量繁殖或产生毒素 C.使用镀锌容器存放食物 D.食用前未经彻底加热 E.用苦井水煮饭菜 4.引起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中毒的食品多为(BC ) A.禽蛋 B.奶油蛋糕 C.剩饭 D.还带 E.植物性食物 5.下列属感染性食物中毒的有(ACD) A.沙门菌食物中毒 B.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 C.李斯特菌食物中毒 D.志贺菌食物中毒 E.肉毒梭菌食物中毒 6.大肠埃希菌食物中毒症状主要有下列类型(ABE) A.急性胃肠炎型 B.急性菌痢型 C. 败血症型 D.神经、精神型 E.出血性肠炎型

2014生态学复习题

1. Allen 规律17.Bergman规律 18.Bergman规律 19.Chitty学说 学说Christian20.假说 21.Gause法则https://www.doczj.com/doc/f311713054.html,ck23.Liebig 最小因子定律24.Logistic增长曲线有何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种竞争结局Lotka-V olterra模型及其425. 学说26.Nicholson27.r选择和K选择;r—策略者;K—策略者28.r-选择者的主要特征 耐性定律29.Shelford30.Wynne-Edwards的学说 伴生种31.32. 北极狐身体大、而尾、耳、鼻端却小。这是对什么环境的适应?33.被动扩散34.比较种群指数增长模型和逻辑斯谛增长模型,举例说明指数增长模型在人口预测上的应用价 值。 35.比较主要种群调节假说的优缺点 边缘效应36.37.变温与温周期现象在生产实践中的意义? 波动的特点与波动的原因?38. 39.捕食食物链 40.捕食者只是对猎物产生危害吗?41.捕食作用及其生态意义 草食作用的特点42.43.草原弃耕地上的演替按照时间划分是属于世纪演替还是快速演替?44.草原植被以旱生多年生禾草占绝对优势,多年生杂类草及半灌木也或多或少起显著作用。此话是否正确? 45.测定初级生产量的方法有哪些?46.层片及其特征 47.层片与层的区别1 48.长日照植物 49.常绿阔叶林分布区域超顶极50.51.朝着一个方向,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连续变化过程叫做波动还是演替? 52.沉积型循环 成群分布53. 初级生产54. 55.初级生产力56.初级生产量的限制因素 57.初级消费者 垂直地带性58. 59.次级生产60.次级消费者61.次级种群参数次生裸地62. 63.次生演替64.从赤道往两极,物种数目是增加还是减少;在水分受到限制的干旱、半干旱地区,生物多样性随干旱程度的增加是增加还是减少? 65.从种群数量变动的角度来看,沿海的“赤潮”现象,属于周期性波动还是种群爆发? 66.大气中的氮素必须经过各种固氮作用才能进入生态系统,请列举具有固氮作用的自然现象? 67.单体生物和构件生物 68.单优种群落与共优种群落69.单元顶级 70.当两个物种利用同一种资源和空间时产生种间竞争现象。两个物种越相似,它们的生态位重叠就越多,竞争就越激烈。此话是否正确? 岛屿生物地理学原理71. 72.地球生态系统可以分为哪些不同类型?73.第一性生产 74.顶极群落75.动态生命表76.动物保卫领域的方式 77.动物的领域面积随领域占有者的体重而变化,体重大者,领域面积常常大于那些体重轻者。此 2 话是否正确?

《花卉学》考试试题库(附答案)

花卉学试题 一、花卉植物拉丁名: 牡丹(Peaonia suffruticosa)芍药(Paeonia lactiflora)月季(Rosa chinensis)菊花(Chrysanthemum morifolium)翠菊(Callistephus chinensis)鸡冠花(Celosia cristata)一串红(Salvia splendens)三色堇(Viola tricolor)百日草(Zinnia elegans)万寿菊(Tagetes erecta)孔雀草(Tagetes patula)石竹(Dianthus chinensis)须苞石竹(Dianthus barbatus)美女樱(Verbena x hybrida)波斯菊(Cosmos bipinnatus)霞草(Gypsophlia elegans)金鱼草(Antirrhinum majus)金盏菊(Calendula officinalis)雏菊(Bellis perennis)花菱草(Eschscholzia californica)茑萝(Quamoclit spp.)虞美人(Papaver rhoeas)矢车菊(Centaurea app.)萱草属(Hemerocallis spp.)鸢尾(Iris tectorum)德国鸢尾(Iris germannica)银苞鸢尾(Iris pallida)荷包牡丹(Dicentra spectabilis)漏斗菜属(Aquilegia spp.)美国紫菀(Aster novae-angliae)荷兰菊(Aster novi-belgii)蜀葵(Althaea rosea)大丽花(Dahlia hybrids)百合(Lilium brownii)山丹(Lilium concolor)卷丹(Lilium lancifolium)麝香百合(Lilium longiflorum)水仙(Narcissus tazetta var.chinensis)喇叭水仙(Narcissus pseudo-narcissus)美人蕉(Canna indica)大花美人蕉(Canna generalis)郁金香(Tulipa hybrids)风信子(Hyacinthus orientalis)葱兰(Zephyranthes candida)仙客来(Cyclamen persicum)大岩桐(Sinningia hybrida)马蹄莲(Zantedeschia aethiopica)报春花属(Primula app.)瓜叶菊(Senecio cruentus)大花君子兰(Clivia miniata)垂笑君子兰(Clivia nobilis)四季海棠(Begonia semperflorens)非洲菊(Gerbera jamesonii)春兰(Cymbidium goeringii)蕙兰(Cymbidium foberi)建兰(Cymbidium ensifolium)卡特兰(Cattleya)石斛(Dendrobium)荷花(Nelumbo nucifera)睡莲属(Nymphaep)千屈菜(Lythrum salicaria)王莲(Victoria amazonica)芡实(Euryale ferox)香石竹(Dianthus caryophyllus)天竺葵(Pelargonium x hortorum)一品红(Euphorbia pulcherrima)龟背竹(Monstera deliciosa)变叶木(Codiaeum variegatum var.pictum)扶桑(Hibiscus rosa-sinensis)仙人掌(Opumtia dillenii)金琥(Echinocactus grusonii)昙花(Epiphyllum oxypetalum)令箭荷花(Nopalxochia ackermannii) 二、名词解释: 1、露地花卉:在当地的自然环境条件下能完成其全部的生长发育过程而不需要其他的保护措施。 水生花卉:在水中或沼泽地生长的花卉,包括湿生、沼生和两栖植物。 旱生花卉:这类花卉耐旱性强,能忍受较长期空气或土壤的干燥而继续生长。 湿生花卉:该类花卉抗旱性弱,生长期间要求经常有大量水分存在或有饱和水的土壤和空气,它们的根茎叶内多有通气组织的气腔与外界相互通气,吸收氧气以供给根系需要。 岩生花卉:指耐旱性强,适合在岩石园栽培的花卉。 春播花卉:在一个生长季内完成生活史的植物。 秋播花卉:又叫二年生花卉,指在两个生长季内完成生活史的植物。 春植球根花卉:春季种植,春夏开花,秋冬地上部分枯死,地下根茎为球星或块状的多年生花卉,喜较高的温度,不耐寒冷。 秋植球根花卉:秋季栽植,春季开花,夏季休眠度过高温,地下根茎变态成为球形或块状的多年生花卉,较耐寒冷。 宿根花卉:地下部分的形态正常,不发生变态的多年生花卉。 温室花卉:在当地需要在温室中栽培,提供保护方能完成整个生长发育过程的花卉。 2、春化作用:某些植物个体发育过程中要求必须通过一个低温周期,才能获得成花的能力,这个低

生态学试题及答案知识分享

题型 名词解释:5*2 填空:20*0.5 选择:10*1(单项);5*2(多项) 简答:5题,分值不等 论述:1题,15分 个体生态学 一、名词解释(填空及部分选择) 监测植物是指利用对环境中的有害气体特别敏感的植物的受害症状来检测有害气体的浓度和种类,并指示环境被污染的程度,该类植物称为监测植物。 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的有害物质过多,超过大气及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破坏了生物和生态系统的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生物和环境造成危害的现象。 滞尘效应园林植物对空气中的颗粒有吸收、阻滞、过滤等作用,使空气中的灰尘含量下降,从而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二、填空、选择、简答 1、城市用水面临两个严峻的问题是什么? 水源缺乏、水污染严重 2、壤质土类是大多数植物生长良好的土壤;团粒结构是较好一种土壤结构 3、根据植物对土壤酸碱度的适应范围和要求分为酸性土植物、中性土植物和碱性土植物。 4、根据盐土植物对过量盐类的适应特点,可分为聚盐性植物、泌盐性植物、不透盐性植物。 5、园林植物对大气污染的监测作用的优点? (1)植物监测方法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廉,适合大面积推广。 (2)反映大气污染类型和各污染物的复合效应. (3)植物监测具有长期、连续监测的特点。 (4)可记录该地区的污染历史和污染造成的累积受害等情况。 6、园林植物对大气污染的净化作用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1)维持碳氧平衡 (2)吸收有害气体 (3)滞尘作用 (4)减菌效应 (5)减噪效应 (6)增加负离子效应 (7)对室内空气污染的净化作用 7、减噪效应的原理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噪声遇到重叠的叶片,改变直射方向,形成乱反射,仅使一部分透过枝叶的空隙达到减弱噪声;噪声作为一种波在遇到植物的叶片、枝条等时,会引起振荡而消耗一部分能量,从而减弱噪声。 8、常见的防风林结构有3种:紧密(不透风)结构。稀疏(疏透)结构。透风(通风)结构 9、根据大气污染物的性质划分:还原型大气污染和氧化型大气污染;根据燃料性质和大气污染物的组成划分:煤烟型污染、石油型污染、混合型污染和特殊型污染。 10、园林植物大气污染抗性确定方法:污染区调查;定点栽培对比法;人工熏气法 11、简答滞尘效应原理。 ①减少出现和移动; ②通过降低风速,使大颗粒灰尘下降到地面或叶片上;

食品安全学复习资料

1.1安全食品:指生产者所生产的产品符合消费者的对食品安全的需要,并经权威部门认定,在食用方式合理和正常食用量的情况下不会导致对健康损害的食品 1.2常规食品:在一般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下生产和加工的产品,经县级以上卫生防疫或质检部门检验,达到了国家的食品卫生标准的食品 1.3无公害食品:在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下,生产过程符合一定的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生产的产品不受农药、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污染,或将有毒、有害物质控制在安全允许范围内所加工的产品 1.4绿色食品:在生态环境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产地,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任何有害化学合成物质,或在生产过程中限定使用允许的化学合成物质,按特定的生产操作规程生产、加工,产品质量及包装经检测符合特定标准的产品。分为A级和AA级 1.5有机食品:根据有机农业和一定的生产加工标准而生产加工出来的产品 2.1食品腐败的营养成分: 如肉、鱼等富含蛋白质的食品,容易受到对蛋白质分解能力很强的变形杆菌、青霉等微生物的污染而发生腐败; 米饭等含糖类较高的食品,易受到曲霉属、根霉属、乳酸菌、啤酒酵母等对碳水化合物分解能力强的微生物的污染而变质; 脂肪含量较高的食品,易受到黄曲霉和假单孢杆菌等分解脂肪能力很强的微生物的污染而发生酸败变质。 2.2牛奶乳酸菌、大肠菌群、腐败微生物(嗜冷微生物)、病原微生物 2.3肉类变质现象和原因 ①发粘微生物在肉表面大量繁殖后,使肉体表面有粘状物质产生,这是微生物繁殖后所形成的菌落,以及微生物分解蛋白质的产物。这主要是由革兰氏阴性细菌、乳酸菌和酵母菌所产生。当肉的表面有发粘、拉丝现象时,其表面含菌数一般为107cfu/平方厘米。 ②变色肉类腐败变质,常在肉的表面出现各种颜色变化。最常见的是绿色,这是由于蛋白质分解产生的硫化氢与肉质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后形成的硫化氢血红蛋白(H2S-Hb)造成的,这种化合物积蓄在肌肉和脂肪表面,即显示暗绿色。另外,粘质赛氏杆菌在肉表面所产生红色斑点,深兰色假单胞杆菌能产生兰色,黄杆菌能产生黄色。有些酵母菌能产生白色、粉红色、灰色等斑点。 ③霉斑肉体表面有霉菌生长时,往往形成霉斑。特别是一些干腌制肉制品,更为多见。如美丽枝霉和刺枝霉在肉表面产生羽毛状菌丝;白色侧孢霉和白地霉产生白色霉斑;草酸青霉产生绿色霉斑;蜡叶芽枝霉在冷冻肉上产生黑色斑点。 ④气味肉体腐烂变质,除上述肉眼观察到的变化外,通常还伴随一些不正常或难闻的气味,如微生物分解蛋白质产生恶臭味;乳酸菌和酵母菌的作用下产生挥发性有机酸的酸味;霉菌生长繁殖产生的霉味等。 2.4气调保藏: 作用:降低果蔬的呼吸强度;降低果蔬对乙烯作用的敏感性;延长叶绿素的寿命;减慢果胶的变化;减轻果蔬组织在冷害温度下积累乙醛、醇等有毒物质,从而减轻冷害;抑制食品微生物的活动;防止虫害;抑制或延缓其它不良变化。因此,气调保藏特别适合于鲜肉、果蔬的保鲜,另外还可用于谷物、鸡蛋、肉类、鱼产品等的保鲜或保藏。 方法:MA(Modified atmosphere):用改良的气体建立气调系统,在以后贮藏期间不再调整 CA(Controlled atmosphere):在贮藏期间,气体的浓度一直控制在某一恒定的值或范围内,这种方法效果更为确切。要想控制食品的贮藏气体环境,则必须将食品封闭在一定的容器或包装内。如气调库、气调车、气调垛、气调袋(即CAP,或MAP)、涂膜保鲜、

基础生态学复习题

绪论 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及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1. 简述生态学研究对象的主要层次。 四个组织层次,即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 2. 生态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哪些? 野外(田间)研究、实验研究、数学模型研究(理论)、模拟实验生态网络及综合分析 3. 介绍几位著名的国内外生态学家。 ①英国生态学家埃尔顿(Elton 1927)在《动物生态学》中,把生态学定义为“科学的自然历史”(Scientific Natural History)。 ②前苏联的生态学家克什卡洛夫(Kaшкapoв1945)认为,生态学研究“生物的形态、生理和行为的适应性”,即达尔文的生存斗争学说的各种适应性。 ③澳大利亚生态学家安德列沃斯(Andrewartha 1954)认为,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的分布和多度的科学”。他的著作“动物的分布与多度”。 ④植物生态学家Warming(1909)提出植物生态学研究“影响植物生活的外在因子及其对植物……的影响;地球上所出现的植物群落……及其决定因子……”。 ⑤法国的Braun-Blanquet(1932)则把植物生态学称为植物社会学,认为它是一门研究植物群落的科学。 ⑥美国生态学家Odum(1953,1959,1971,1983)的定义是“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科学”。 ⑦我国著名生态学家马世骏(1980)认为,生态学是“研究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相互关系的科学”。 1 生物与环境 一、名词解释 1.生态环境(ecological environment):所有生态因子综合作用构成生物的生态环境。 2.生境(habitat):具体的生物个体或群体生活区域的生态环境与生物影响下的次生环境。 3.生态幅: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其耐受的上限和下限,上下限之间是生物对这种生态 因子的耐受范围,称为生态幅或生态价。 4.限制因子:生物的生存和繁殖依赖于各种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其中限制生物的生存和繁 殖的关键性因子。 5.趋同适应:不同种类的生物,由于长期生存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条件下,常形成相同或相 似的适应方式和途径。 趋异适应:亲缘关系相近的生物有机体,由于分布地区的间隔,长期生活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因而形成了不同的适应方式和途径。 6.生活型:趋同适应的生物,具有类似的形态、生理和生态特性的物种类群称为生活型。生态型:趋异适应的生物,分化形成的形态、生理和生态特性不同的基因型类群称为生态型。 二、问答题 1.生态学研究更加注重生物的生境与小环境,为什么? 答:大气候一般不能控制,但小气候可以改变。 大环境不仅直接影响小环境,而且对生物体也有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小环境直接地影响着生物的生存,生物也直接影响小环境。如蜂鸟巢内的卵33.3℃→鸟体表12.4℃→空气和树枝3.5℃→天空→-20.7℃。所以,我们要特别重视在小环境层次上对气候因子进行研究。 2.简述环境因子、生态因子及生存因子之间的关系。 环境因子:是指生物有机体以外的所有环境要素。

花卉学题库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4小题,共计12分) 1.园林花卉:本教材中介绍的园林花卉主要是指:适用于园林和环境绿化、美化的观赏草本植物。 2.露地花卉:在自然条件下完成其全部生长过程的花卉。 3.温室花卉:原产于热带、亚热带及南方温暖地区,在北方寒冷地区栽培必须在温室内培养或冬季需在温室内保护越冬的花卉。或需要在温室中才能高质高产的花卉。 4.宿根花卉:指可以生活几年到多年而没有木质茎(常见基部木质化)的植物。地下根系正常无变异。 5.球根花卉:多年生草花中地下器官变态(包括根和地下茎),膨大成块状、根状、球状的花卉。 6.水生花卉:指生长于水体中、沼泽地、湿地上的花卉。 7.岩生花卉:外形低矮,常成垫状;生长缓慢;耐旱耐贫瘠,抗性强,适于岩石园栽种的花卉。 8.温度三基点:指花卉生长、发育正常的最高温度值、最低温度值和最适合花卉生发育的温度值。 9.冻害:主要指树木因温度过低,植物体内或体外结冰造成组织和细胞受损的现象。 10.阴性花卉:指在较弱的光照条件下(约50~80%的蔽荫度条件)要比在强光下生长得好的植物。 11.光照长度:白昼光照的持续时间,又称日长、昼长。 12.长日照花卉:是指在较长日照条件下促进开花的植物,日照短于一定长度便不能开花或推迟开花时间。 13.有性繁殖:也称种子繁殖,,就是用种子培育成新植株(实生苗)的方法。大部分花卉采用种子繁殖。 14.营养繁殖:也称营养繁殖,是利用植物细胞的全能性进行繁殖新植株的方法。通常包括分生、扦插、嫁接和压条等繁殖方法。 15.种子的寿命:种子从完全成熟到丧失生活力所经历的时间,被称为种子的寿命。 16.组织培养:将植物的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一部分,在无菌条件下,接种到一定的培养基上,在培养容器内进行培养,从而形成新植株的方法,称为组织培养。 17.干燥贮藏法:耐干燥的一、二年生草花种子,在充分干燥后,放进纸袋或纸箱中保存。 18.保护地:花卉栽培设施和设备所创造的环境,称为保护地。 19.风障:冬季设在苗圃盛行风上风向起防风保温作用的屏障。 20.花期控制:在花卉栽培中,采用人为措施,控制花卉开花时间的技术,称为花期控制。 二、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10小题,共计10分) 1.根据景观特点及所使用的花卉材料不同,将花卉立体景观分为()两大类。B A垂直绿化和花卉垂直装饰 B垂直绿化和花卉立体装饰 C平面绿化和花卉立体装饰D垂直花卉和绿化立体装饰2.一年生花卉又称为()C A短期花卉B秋播花卉C春播花卉D夏播花卉 3.以下哪一种花卉不是一年生花卉( )D A雁来红B凤仙花C茑萝D金鱼草 4.()是多年生花卉,生产中常作为二年生花卉栽培C A虞美人B珊瑚藤C紫罗兰D毛地黄 5.郁金香的地下部分属于()A A鳞茎B球茎C块根D块茎 6.木薯的地下部分属于()C A鳞茎B球茎C块根D块茎 7.以下哪一项是对根茎的描述()B A茎极度短缩,成为盘状的鳞茎盘 B茎明显膨大,成根状,稍成蔓性水平状 C大部分叶片变成肥厚多肉的鳞片 D茎短缩肥厚近球状,从此处萌发不定根 8.以下哪些植物的地下部分属于球茎()B A水仙、郁金香、风信子、朱顶红 B唐菖蒲、小苍兰、荸荠、慈姑 C仙客来、马铃薯、淮山、犁头尖 D美人蕉、姜、荷花、鸢尾 9.请选出主产地中海气候区的代表花卉类型()A A秋植球根花卉B宿根花卉 C多年生草本花卉D春植球根花卉 10.欧洲气候区冬季气候温暖,夏季温度不高,一般不超过()D A10~15℃ B25~30℃ C10~20℃ D15~17℃ 11.在欧洲气候型花卉(大陆西岸气候型花卉)的栽培过程中,最忌()D A春季气温反复B夏季潮湿多雨 C秋季干燥高热D夏季高温多湿 12.中国气候型花卉又称为()B A大陆东北岸气候型花卉B大陆东岸气候型花卉 C大陆西北岸气候型花卉D大陆西岸气候型花卉 13.按植物学定义,只要和地表接近,生长高度在()60公分以下的草本植物均属于地被。C A40公分B50公分C60公分D70公分 14.长日照花卉通常需要()以上的光照才能开花。C A10h B12h C14h D16h 15.一般植物的最适光量为()的全光照。D A30-40% B30-50% C40-60% D50-70% 16.在较短日照条件下促进开花,日照超过一定长度时便不开花或明显推迟开花的花卉,称为()B A长日照花卉B短日照花卉C中日照花卉D日中性花卉17.()可以促进植物体内碳水化合物的合成。A A红橙光B蓝光C紫外光D蓝紫光、紫外光 18.根据花卉对水分需求量多少可分为()三类。C A阳性花卉、阴性花卉、中性花卉 B水生花卉、岩生花卉、耐旱花卉 C旱生花卉、湿生花卉、中性花卉 D多浆花卉、陆生花卉、水生花卉 19.花卉生长缓慢,茎杆细、易倒伏,植株叶片易干尖,

普通生态学期末考试六套试题和答案解析

WORD格式.整理版 一、解释下例术语(本题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 参考答案: 1、Ecological Amplitude:生态幅,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耐受一个范围,其范 围就称为生态辐。 2、Dominant Species:优势种,指群落中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 物种。 3、Niche:生态位,指生物在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是物种所有生态特征的总和。 4、Biodiversity: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生命有机体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综合体的多 样性和变异性。生物多样性可以从三个层次上描述,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与景观多样性。 5、Biosphere:生物圈;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和一切适合生物栖息的场所,包括岩石圈的上层、全部水圈和大气圈的下层。 评分标准: (1)英文需翻译成规范的中文名词,不能正确给出的扣1分; (2)要求给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只简单给出概念本义而未能扩展的扣1分。 二、比较分析以下各组术语(本题3小题,每题5分,共10分) 参考答案 1、趋同适应与趋异适应 趋同适应:不同物种在相似的大环境条件下,可能在生理、行为和形态等方面会表现出相似性。这样导致了不同物种相同的生活型。 趋异适效应:指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同一个物种面对不同的生态压力和选择压力,在生理、行为和形态等方面会有不同的调节,这导致了生态型。 趋同适应与趋异适应都是物种为适应环境条件的而表现出的特性。 2、层片与层次 层片:每一层片均由相同生活型和相似生态要求的不同植物所构成的机能群落。 层片作为群落的结构单元,是在群落产生和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层片具有如下特征: ⑴属于同一层片的植物是同一个生活型类别。 ⑵每一个层片在群落中都具有一定的小环境,不同层片的小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构成了群落 环境。 ⑶层片的时空变化形成了植物群落不同的结构特征。 层次:群落中植物按高度(或深度)的垂直配置,就形成了群落的层次,强调群落的空间 结构。群落的成层性保证了植物群落在单位空间中更充分地利用自然环境条件。陆生群落的优质.参考.资料

食品安全学复习题

复习题 第一章绪论 1.简述安全食品、常规食品、无公害食品和有机食品。 2.什么是绿色食品?A级绿色食品和AA级绿色食品有什么区别? 3.中国食品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1 1)常规食品:在一般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下生产和加工的产品,经县级以上卫生防疫或质检部门检验,达到了国家食品卫生标准的食品,是目前最基本的安全食品。 2)无公害食品:指在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下,生产过程符合一定的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生产的产品不受农药、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污染,或将有毒、有害物质控制在安全允许范围内所加工的产品。 4)有机食品:指根据有机农业和一定的生产加工标准而生产加工出来的产品。是最高级的安全食品。 3) 安全食品:指生产者所生产的产品符合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需要,在合理食用方式和正常食用量的情况下不会导致对健康损害的食品。 2 绿色食品:在生态环境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产地,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任何有害化学合成物质,在生产过程中限定使用允许的化学合成物质,按特定的生产操作规程生产、加工,产品质量及包装经检测符合特定标准的产品。 3 ?微生物污染的食源性疾病问题突出 ?种植业、养殖业的源头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威胁 ?违法生产经营食品问题严重 ?新原料、新工艺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关键检测技术、控制技术不完善 ?危害性分析技术应用不广 ?食品安全技术标准体系与国际不接轨 ?监管部门工作有待提高 第二章食品的腐败 1 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因素有哪些? 2 微生物引起食品腐败的条件是什么? 3 引起各类食品腐败的主要微生物是什么? 4 论述控制微生物的主要方法及其原理。 1 微生物 昆虫和啮齿动物 食品本身的组成和性质 环境因素:温度、湿度、氧、光和时间等

生态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复习题(作业)参考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 生态学(ecology):是研究生物与其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2. 农业生态学(agricultural ecology, agroecology):是运用生态学和系统论的原理和方法,把农业生物与其自然和社会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其中的相互联系、协同演变、调节控制和持续发展规律的学科。它是生态学在农业领域的分支。 3. 系统: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定义) 4. 生态系统(ecosystem):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通过物质交换、能量转化和信息传递,成为占据一定空间、具有一定结构、执行一定功能的动态平衡整体。简言之,是在一定空间内的全部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体。 5. 生产者(producers):是指自养生物,主要指绿色植物,也包括一些化能合成细菌。 6. 大型消费者(macroconsumers):是指以初级生产的产品为最初十五来源的大型异养生物,主要是指动物。 7. 小型消费者(microconsumers):又称分解者,是指利用动植物残体及其他有机物为食的小型异养生物,主要是指细菌、真菌、放线菌等微生物。 8. 农业生态系统(agroecosystem):是指以农业生物为主要组分、受人类调控、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目标的生态系统。 二、问答题 1 生态学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主要事件有哪些? 答:生态学100多年的发展经历了5个阶段: (1)生态学知识累积阶段(1866年前); 主要事件有:在中国长期的农业社会中就累积了像二十四节气这种实质反映气候与生物关系的知识,而且广为流传,成为指导农业生产的重要依据。 (2)个体生态学与群落生态学阶段(1866--1935); 主要事件有:1866年,德国动物学家海克尔定义了生态学,这就标志着生态学的产生。生态学产生以后便分化出植物生态学、动物生态学等学科分支。 (3)生态系统生态学阶段(1935—1962); 主要事件有:1935年,植物生态学的英美学派代表人物,英国植物生态学家坦斯列第一次提出了生态系统的概念,他把生物与其环境看成是一个动态整体。1941年,美国科学家林德曼,发表了《一个老年湖泊内的食物链动态》的论文。她用确切的研究数据揭示了在食物链顺序转移中生物的数量关系。美国生态学家奥德姆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研究了遗弃农田的次生演替及生态系统的能流与物流。1952年,他出版了《生态学基础》一书,确立了生态系统生态学的地位。(4)生态学向调控与工程方向发展阶段(1962--); 主要事件有:1962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卡逊写的《寂静的春天》,她的书是人类生态环境意识觉醒的标志。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于1964年开展以生态系统定量研究为重点的“国际生物学研究计划”之后,又于1971年组织了“人与生物圈”

花卉学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格1分,共30分) 1、花卉栽培的方式是指__生产栽培观赏栽培标本栽培__。 2、花卉生产水平最先进的三个国家是____、____、____。 3、花卉分类的方法通常有8种,分别为_依生态习性分依园林用途的分类依经济用途分类依自然分布的分类依栽培方式分类依观赏部位分类 依开花季节分类依据Miller等划分花卉原产地的分类_。 4、中国传统十大名花是指__梅花牡丹菊花兰花月季杜鹃花 山茶桂花荷花水仙 5、花在开放过程中会变色的有金银花使君子鸳鸯茉莉_等, 它们分别属于_忍冬科使君子科茄科_。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花卉中都属于二年生花卉的是( c )。 A、虞美人、万寿菊 B、一串红、鸡冠花 C、金盏菊、雏菊 D、三色堇、百日草 2、下列花卉中属于阴性花卉的是(a )。 A、肾蕨 B、景天 C、石莲花 D、仙人掌 3、下列花卉栽培时要求碱性土的是( a )。 A、非洲菊 B、鸳鸯茉莉 C、杜鹃 D、龙船花 4、下列花卉中常采用匍匐茎繁殖的是( c )。 A、大丽花 B、吊兰 C、蟛蜞菊 D、万寿菊 5、兰花中耐寒性最弱的为( a )。 A、建兰 B、寒兰 C、惠兰 D、春兰 6、下列花卉中属于短日照花卉的是(d )。 A、蒲包花 B、一串红 C、雏菊 D、一品红 7、要让一品红提前开花,最好的方法是( b )。 A、每日给予14小时的光照 B、每日给予10小时的光照 C、每日给予16小时的光照 D、每日给予12小时的光照 8、虾衣花、矮牵牛在植物分类学上分别隶属于( c )。

C、爵床科、茄科 D、千屈菜科、茄科 9、以下花卉中不属于室内观叶植物的是( a )。 A、鸢尾 B、竹芋 C、万年青 D、绿萝 10、下列花卉中哪些是不宜摘心的( a )。 A、鸡冠花、美女樱 B、万寿菊、一串红 C、千日红、矮牵牛 D、金鱼草、长春花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 1、简述花境与花带的概念与二者的区别。 花境——以树丛、树群、绿篱、矮墙或建筑物作背景的带状自然仕式花卉布置。又称为境边花坛。(1分)花带——是外形呈带状的花卉配置应用方式。宽度一般在1米左右,长度大于宽度三倍以上,又称为带状花坛。(1分) 二者的区别: 1)布置的位置不同。花境多布置于林缘、墙基、草坪边缘、路边坡地、挡土墙垣等,常用以装饰边缘。花带除了可以装饰边缘以外,还可以设于道路中央或草坪、广场等中央做装饰。(1分) 2)所用的花卉不同。花境以耐寒的可在当地越冬的宿根花卉为主,间有一些灌木、耐寒的球根花卉,或少量的一二年生草花。花带则以色彩鲜艳、装饰性较强的一二年生草花为主。(1分) 3)景观效果不同。花境强调模拟自然的效果。而花带更强调装饰性。(1分) 2、草坪的类型有哪些?并列举几种各种草坪常用的植物。 1)观赏草坪,这类草坪主要供装饰美化,不供入内游憩。如羊胡子草、异穗苔及朝鲜芝草等。(1分) 2)游憩草坪,一般面积较大,分布于大片的平坦或缓坡起伏的地段及树丛树群间,主要供人们散步游憩及小活动量的体育运动或游戏。如野牛草、结缕草、狗牙根、假俭草等。(1分) 3)体育运动草坪,主要是指供足球、网球及棒球等球类正规练习及比赛的球场所用的草坪。如结缕草、假俭草、野牛草等。(1分) 4)固土护坡草坪,要求适应性强,根系深广,固土能力高的种类。如百喜草、大剪股颖、野苜蓿及白车轴草等。(1分) 3、简述露地花卉分类的方法。 1)一年生花卉(1分) 2)二年生花卉(1分) 3)多年生花卉(1分)

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生态学试题及答案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题型 名词解释:5*2 填空:20*0.5 选择:10*1(单项);5*2(多项) 简答:5题,分值不等 论述:1题,15分 个体生态学 一、名词解释(填空及部分选择) 监测植物是指利用对环境中的有害气体特别敏感的植物的受害症状来检测有害气体的浓度和种类,并指示环境被污染的程度,该类植物称为监测植物。 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的有害物质过多,超过大气及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破坏了生物和生态系统的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生物和环境造成危害的现象。 滞尘效应园林植物对空气中的颗粒有吸收、阻滞、过滤等作用,使空气中的灰尘含量下降,从而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二、填空、选择、简答 1、城市用水面临两个严峻的问题是什么 水源缺乏、水污染严重 2、壤质土类是大多数植物生长良好的土壤;团粒结构是较好一种土壤结构

3、根据植物对土壤酸碱度的适应范围和要求分为酸性土植物、中性土植物和碱性土植物。 4、根据盐土植物对过量盐类的适应特点,可分为聚盐性植物、泌盐性植物、不透盐性植物。 5、园林植物对大气污染的监测作用的优点 (1)植物监测方法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廉,适合大面积推广。(2)反映大气污染类型和各污染物的复合效应. (3)植物监测具有长期、连续监测的特点。 (4)可记录该地区的污染历史和污染造成的累积受害等情况。 6、园林植物对大气污染的净化作用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1)维持碳氧平衡 (2)吸收有害气体 (3)滞尘作用 (4)减菌效应 (5)减噪效应 (6)增加负离子效应 (7)对室内空气污染的净化作用 7、减噪效应的原理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噪声遇到重叠的叶片,改变直射方向,形成乱反射,仅使一部分透过枝叶的空隙达到减弱噪声;噪声作为一种波在遇到植物的叶片、枝条等时,会引起振荡而消耗一部分能量,从而减弱噪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