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MATLAB-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

MATLAB-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

MATLAB-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
MATLAB-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

MATLAB:经典控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

9.3.1 基本操作及命令

1. 访问和退出MATLAB

在大多数系统中,一旦安装了MATLAB,在调用时,应执行命令MATLAB。退出MATLAB应执行命令exit或quit。

2. 如何应用MATLAB

通常以命令驱动方式应用MATLAB。当输入单个命令时,MATLAB会立即对其进行处理,并且显示处理结果。MATLAB 也能够执行存储在文件中的命令序列。

通过键盘输入的命令,应用向上箭头键可以被存取。通过输入某个最新命令和调用特定的命令行,可以使屏幕内容向上滚动。

3. MATLAB的变量

MATLAB的一个特点是变量在应用之前不必是维数确定的。在MATLAB中,变量一旦被采用,会自动产生(如果必要,变量的维数以后还可以改变)。在命令exit或quit输入之前,这些变量将保留在存储器中。

为了得到工作空间内的变量清单,可以通过键盘输入命令who,当前存放在工作空间内的所有变量便会显示在屏幕上。

命令clear能从工作空间中清除所有非永久性变量。如果只需要从工作空间中清除某个特定变量,比如“x”,则应输入命令clear x。

4. 以“%”开始的程序行

在本书中,许多MATLAB程序在编写时附有注解和说明,这些注解和说明阐明了发生在程序中的具体进程。在MATLAB 中以“%”开始的程序行,表示注解和说明。符号“%”类似于BASIC中“REM”。以“%”开始的行,用来存储程序的注解或说明,这些注解和说明是不执行的。这就是说,在MATLAB程序行中,出现在“%”以后的一切内容都是可以忽略的。如果注解或说明需要一行以上程序行,则每一行均需以“%”为起始。

5. 应用分号操作符

分号用来取消打印。如果语句的最后一个符号是分号,则打印被取消,但是命令仍在执行,而结果不再显示。这是一个有益的特性,因为打印中间结果可能不必要。此外,在输入矩阵时,除非最后一行,分号用来指示一行的结束。

6. 应用冒号操作符

冒号操作符在MATLAB中起着重要作用。该操作符用来建立向量,赋予矩阵下标和规定叠代。例如,j:k表示[j j+1 … k],A(:,j)表示矩阵A的第j列,A(i,:)表示矩阵A的第i行。

7. 输入超过一行的长语句

一个语句通常以回车键或输入键终结。如果输入的语句太长,超出了一行,则回车键后面应跟随由3个或3个以上圆点组成的省略号(…),以表明语句将延续到下一行。下面是一个例子:

x = 1.234+2.345+3.456+4.567+5.678+6.789…

+7.890+8.901-9.012

符号=、+和-前后的空白间隔可以任选。这种间隔通常可以起到改善语句清晰度的效果。

8. 在一行内输入数个语句

如果在一行内可以把数个语句用逗号或分号隔开,则可以把这数个语句放在一行内。

例如

plo t(x,y,’o’), text(1,20,’System 1’), text(1,15,’System 2’)

plot(x,y,’o’);text(1,20,’System 1’);text(1,15,’System 2’)

9. 选择输出格式

MATLAB中的所有计算都是以双精度方式完成的,但是显示输出可以是具有4个小数位的定点输出。例如,对于向量

x = [1/3 0.00002]

MATLAB有下列输出:

x=

0.3333 0.0000

如果在矩阵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是严格的整数,则有4种可能的输出格式。显示的输出量可以利用下列命令加以控制:

format short

format long

format short e

format long e

一旦调用了某种格式,则这种被选用的格式将保持,直到对格式进行了改变为止。

在控制系统分析中,format short和format long是经常采用的格式。一旦调用了MATLAB,即使没有输入格式命令,MATLAB也将以format short格式显示数值结果。如果矩阵或向量的所有元素都是严格的整数,则format short和format long的结果是相同的。

10. 退出MATLAB时如何保存变量

当键入“exit”或“quit”时,MATLAB中的所有变量将消失。如果在退出以前输入命令save,则所有的变量被保存在磁盘文件matlab.mat中。当再次进入MATLAB时,命令load将使工作空间恢复到以前的状态。

9.3.2 MATLAB函数

在当前的MATLAB5.0及以上版本中,MATLAB函数的调用格式和其它编程语言是不同的,其典型的调用格式为

[返回变量列表] = func_name(输入变量列表)

其中等号左边的变量为返回变量,等号右边的变量为输入变量。MATLAB允许在函数调用时同时返回多个变量。而一个函数又可以由多种格式进行调用,例如bode( )函数可以由下面的格式调用

[mag, phase] = bode(num, den, w)

其中bode( )函数用来求取或绘制系统的Bode图,而系统在这里由传递函数分子num和分母den表示,还可以用下面的格式调用此函数

[mag, phase] = bode(A,B,C,D,w)

其中(A,B,C,D)为系统的状态方程模型。尽管两种调用格式是完全不同的,MATLAB函数还是会自动识别到底是用哪种格式调用该函数的,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在当前版本的控制系统工具箱中还允许用线性模型对象变量G来描述系统,例如

[mag, phase] = bode(G, w)

MATLAB函数在返回变量的格式上可以不同,例如若上面的语句中若没有返回变量,则将自动地绘制系统的Bode图,否则将返回计算结果数据。

9.3.3 绘制响应曲线

MATLAB具有丰富的获取图形输出的程序集。命令plot可以产生线性x-y图形(用命令loglog、semilogx、semilogy或polar取代plot,可以产生对数坐标图和极坐标图)。所有这些命令的应用方式都是相同的,它们只对如何对坐标轴进行分度和如何显示数据产生影响。

1. x-y图

如果x和y是同一长度的向量,则命令

plot(x, y)

将画出y值对于x值的关系图。

为了在一幅图上画出多条曲线,采用具有多个自变量的plot命令:

plot(X1, Y1, X2, Y2, … , Xn, Yn)

变量X1, Y1, X2, Y2等等是一些向量对。每一个x-y对都可以图解表示出来,因而在一幅图上形成多条曲线。多重变量的优点是它允许不同长度的向量在同一幅图上显示出来。每一对向量采用不同的线型。

在一幅图上画一条以上的曲线时,也可以利用命令hold。hold命令可以保持当前的图形,并且防止删除和修改比例尺。因此,随后的一条曲线将会重叠地画在原曲线图上。再次输入命令hold,会使当前的图形复原。

3. 加进网格线、图形标题、x轴标记和y轴标记

一旦在屏幕上显示出图形,就可以画出网格线,定出图形标题,并且标定x轴标记和y轴标记。MATLAB中关于网格线、标题、x轴标记和y轴标记的命令如下:

grid(网格线)

title(图形标题)

xlabel(x轴标记)

ylabel(y轴标记)

应当指出,一旦恢复命令display,通过依次输入相应的命令,就可以将网格线、图形标题、x轴标记和y轴标记叠加在图形上。

4. 在图形屏幕上书写文本

为了在图形屏幕的点(x,y)上书写文本,采用命令:

text(X, Y, ’text’)

例如,利用语句

text(3, 0.45, ’sin t’)

将从点(3, 0.45)开始,水平地写出sin t。另外,下列语句:

plot(x1, y1, x2, y2), text(x1, y1, ’1’), text(x2, y2, ’2’)

标记出两条曲线,使它们很容易地区分开来。

5. 图形类型

下列语句:

将利用标记符号x画出一个点状图,而语句:

plot(X1, Y1, ’:’, X2, Y2, ’+’)

将用虚线画出第一曲线,用加法符号(+)画出第二条曲线。MATLAB能够提供的线和点的类型如下:

6. 颜色

下列语句

plot(X, Y, ’r’)

plot(X, Y, ’+g’)

表明,第一幅图采用红线,第二幅图采用绿色“+”号标记。MATLAB提供的颜色如下:

7. 自动绘图算法

在MATLAB 中,图形是自动定标的。在另一幅图形画出之前,这幅图形作为现行图将保持不变,但是在另一幅图形画出后,原图形将被删除,坐标轴自动地重新定标。关于暂态响应曲线、根轨迹、伯德图、奈魁斯特图等的自动绘图算法已经设计出来,它们对于各类系统具有广泛的适用性,但是并非总是理想的。因此,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放弃绘图命令中的自动坐标轴定标特性,改用手工选择绘图范围。

8. 手工坐标轴定标

如果需要在下列语句指定的范围内绘制曲线:

v = [x-min x-max y-min y-max]

则应输入命令axis(v),式中v是一个四元向量。axis(v)把坐标轴定标建立在规定的范围内。对于对数坐标图,v的元素应为最小值和最大值的常用对数。

执行axis(v)会把当前的坐标轴定标保持到后面的图中,再次键入axis恢复自动定标。

axis(‘square’)把图形的范围设定在方形范围内。对于方形长宽比,斜率为1的直线恰位于45o上,它不会因屏幕的不规则形状而变形。axis(‘normal’)将使长宽比恢复到正常状态。

9.3.4 MATLAB语言的联机帮助功能

本书中将广泛应用MATLAB语言和其控制系统工具箱作为辅助工具,并将介绍相关函数的使用。但是以当前的篇幅想全面介绍MATLAB和控制系统工具箱是不可能的,不妨使用MATLAB的联机帮助功能。

MATLAB的联机帮助既可以由help命令来直接获得,又可以由MATLAB图形界面下的Help菜单来查询。例如,可以由help lyap命令得出lyap()函数的联机帮助信息如下:

》help lyap

LYAP Lyapunov equation.

X = LYAP(A,C) solves the special form of the Lyapunov matrix equation:

A*X + X*A’ = -C

X = LYAP(A,B,C) solves the general form of the Lyapunov matrix equation:

A*X + X*B = -C

See also DLYAP.

可见,由这种方法得出的帮助信息包括该函数的解释,函数的调用格式和相关函数名等等,进一步的帮助内容可以查阅MATLAB或相应工具箱手册。

还可以用lookfor命令在MATLAB路径下查询有关的关键词,例如若想查询关键词‘Hankel’,则可以由下面的命令完成:

》lookfor hankel

HANKEL Hankel matrix.

BHRDEMO Demo of model reduction techniques (Hankel, Balanced, BST).

HKSV Hankel singular values and grammians P, Q.

OHKAPP Optimal Hankel norm approximation (stable plant).

OHKDEMO Demo of optimal Hankel model reduction technique.

OHKLMR Optimal Hankel norm approximation (unstable plant).

9.4.1 控制系统模型

1)传递函数模型:

在MATLAB中,直接用分子/分母的系数表示,即

num=[b1,b2,…,bm+1];

den=[a1,a2,…,an+1];

而printsys命令则用于显示传递函数,例如:

num=[1 1];den=[1 5 9]

printsys(num,den)

执行后,其结果为:

num/den=

2)零极点增益模型

在MATLAB中,用[z,p,k]矢量表示,即

z=[b1,b2,…,bm];

p=[b1,b2,…,bm];

k=[k];

3)状态空间模型

在MATLAB中,系统可用(a,b,c,d)矩阵组表示。

说明:在本书中将不涉及状态方程。

4)模型之间的转换

同一个系统可用三种不同的模型表示,为分析系统的特性,有必要在三种模型之间进行转换。MATLAB的信号处理和控制系统工具箱中,都提供了模型变换的函数:ss2tf, ss2zp, tf2ss, tf2zp, zp2ss, zp2tf, 它们的作用可用图9-1来表示。

图9-1 三种模型之间的转换

图9-1 三种模型之间的转换

5)系统建模

对简单系统的建模可直接采用三种基本模型:传递函数、零极点增益、状态空间模型。但实际中经常遇到几个简单系统组合成一个复杂系统。常见形式有:并联、串联、闭环及反馈等连接。

l 并联:将两个系统按并联方式连接,在MATLAB中可用parallel函数实现。

l 串联:将两个系统按串联方式连接,在MATLAB中可用series函数实现。

l 闭环:将系统通过正负反馈连接成闭环系统,在MATLAB中可用cloop函数实现。

l 反馈:将两个系统按反馈方式连接成闭环系统,在MATLAB中可用feedback函数实现。

9.4.2 时域分析

控制系统最常用的时域分析方法是,当输入信号为单位阶跃和单位脉冲函数时,求出系统的输出响应,分别称为单位阶跃响应和单位脉冲响应。在MATLAB中,提供了求取连续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函数step,单位脉冲响应函数impulse,零输入响应函数initial及任意输入下的仿真函数lsim。

1)step命令

功能:求阶跃响应

格式:[y,x]=step(num,den,t)

2)impluse命令

功能:求脉冲响应

格式:[y,x]=impluse(num,den,t)

3)lsim命令

功能:对任意输入的连续系统进行仿真

格式:[y,x]=lsim(num,den,u,t)

其中输入信号为矢量u。输入信号u的行数决定了计算的输出点数。对于单输入系统,u是一个列矢量。对于多输入系统,u的列数等于输入变量数。例如:计算斜坡响应,t为输入矢量。可以输入如下命令

》ramp=t; y=lsim(num,den,rmp,t)

4)initial命令

功能:求连续系统的零输入响应

格式:[y,x,t]=initial(a,b,c,d,x0)

功能:[y,x,t]=initial(a,b,c,d,x0,t)

initial函数可计算出连续时间线性系统由于初始状态所引起的响应(故而称零输入响应)。当不带输出变量引用函数时,initial函数在当前图形窗口中直接绘制出系统的零输入响应。

9.4.3 根轨迹

根轨迹法是分析和设计线性定常控制系统的图解方法,使用十分简便。特别是适用于多回路系统的研究,应用根轨迹比其它方法更为方便。

通常来说,要绘制出系统的根轨迹是很繁琐很难的事,因此在教科书中经常以简单系统的图示解法得到。但在现代计算机技术和软件平台的支持下,绘制系统的根轨迹变得轻松自如了。在MATLAB中,专门提供了绘制根轨迹有关的函数:rlocus,rlocfind,pzmap等。

1)pzmap命令

功能:绘制线性连续系统的零极点图

格式:[p,z]=pzmap(num,den)

用"x"号表示极点,用"o"号表示零点

2)rlocus命令

功能:绘制根轨迹

格式:[r,k]=rlocus(num,den)

[r,k]=rlocus(num,den,k)

3)rlocfind命令

功能:找出给定的一组根对应的根轨迹增益

格式:[k,poles]=rlocfind(num,den)

[k,poles]=rlocfind(num,den,p)

K为选点处的根轨迹增益;Pole为此点处的闭环特征根。

4)sgrid命令

功能:在连续系统根轨迹图和零极点图中绘制出阻尼系数和自然频率栅格。

格式:sgrid或sgrid('new')或sgrid(Z,Wn)

9.4.4 频域分析

频域分析法是应用频率特性研究控制系统的一种经典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可直观地表达出系统的频率特性,分析方法比较简单,物理概念比较明确,对于诸如防止结构谐振、抑制噪声、改善系统稳定性和暂态性能等问题,都可以从系统的频率特性上明确地看出其物理实质和解决途径。

频率分析法主要包括三种方法:bode图(幅频/相频特性曲线)、nyquist曲线、nichols图。

1)bode命令

功能:绘制波特图

格式:[mag,phase,w]=bode(num,den)

[mag,phase,w]=bode(num,den,w)

2)nyquist命令

功能:绘制乃奎斯特图

格式:[re,im,w]=nyquist(num,den)

[re,im,w]=nyquist(num,den,w)

3)nichols命令

功能:绘制尼科尔斯图

格式:[M,P]=nichols(num,den)

4)margin命令

功能:求幅值和相角裕量及幅值和相位交界频率

格式:[GM,PM,wcg,wcp]=margin(M,P)

单纯的课本内容,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通过补充,达到内容的完善

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

Matlab结构图控制系统仿真

图5. 利用 SIMULINK仿

4. 建立如图11-54所示的仿真模型,其中PID控 制器采用Simulink子系统封装形式,其内部 结构如图11-31(a)所示。试设置正弦波信号 幅值为5、偏差为0、频率为10πHz\始终相位 为0,PID控制器的参数为Kp=10.75、 Ki=1.2、Kd=5,采用变步长的ode23t算法、 仿真时间为2s,对模型进行仿真。 (6)观察仿真结果。系统放着结束后,双击仿真模型中的示波器模块,得到仿真结果。单击示波器窗口工具栏上的Autoscale按钮,可以自动调整坐标来 使波形刚好完整显示,这时的波形如图所示。 图3 2. 题操作步骤如下: (1) 打开一个模型编辑窗口。 (2) 将所需模块添加到模型中。在模块库浏览器中单击Sources,将 Clock(时钟)拖到模型编辑窗口。同样,在User-Defined Functions(用户定义模块库)中把Fcn(函数模块)拖到模型编辑窗口,在Continuous(连续系统模块库)中把 Integrator(积分模块)拖到模型编辑窗口,在Sinks中把Display模块编辑窗口。 (3) 设置模块参数并连接各个模块组成仿真模型。双击Fcn模块,打开Function Block operations中把Add模块拖到模型编辑窗口,在Sinks中把Scope模块拖到模型编辑窗口。 (3) 设置模块参数并连接各个模块组成仿真模型。先双击各个正弦源,打开其Block Parameters对话框,分别设置Frequency(频率)为2*pi、 6*pi、10*pi、 14*pi、18*pi,设置Amplitude(幅值)为1、1/3、1/5、1/7和1/9,其余参数不改变。对于求和模块,將符号列表List of signs设置为 +++++。 (4) 设置系统仿真参数。单击模型

控制系统MATLAB仿真基础

系统仿真 § 4.1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1、传递函数模型(tranfer function) 2、零极点增益模型(zero-pole-gain) 3、状态空间模型(state-space) 4、动态结构图(Simulink结构图) 一、传递函数模型(transfer fcn-----tf) 1、传递函数模型的形式 传函定义:在零初始条件下,系统输出量的拉氏变换C(S)与输入量的拉氏变换R(S)之比。 C(S) b1S m+b2S m-1+…+b m G(S)=----------- =- -------------------------------- R(S) a1S n + a2S n-1 +…+ a n num(S) = ------------ den(S) 2、在MATLAB命令中的输入形式 在MATLAB环境中,可直接用分子分母多项式系数构成的两个向量num、den表示系统: num = [b1, b2, ..., b m]; den = [a1, a2, ..., a n]; 注:1)将系统的分子分母多项式的系数按降幂的方式以向量的形式输入两个变量,中间缺项的用0补齐,不能遗漏。 2)num、den是任意两个变量名,用户可以用其他任意的变量名来输入系数向量。 3)当系统种含有几个传函时,输入MATLAB命令状态下可用n1,d1;n2,d2…….。 4)给变量num,den赋值时用的是方括号;方括号内每个系数分隔开用空格或逗号;num,den方括号间用的是分号。 3、函数命令tf( ) 在MATLAB中,用函数命令tf( )来建立控制系统的传函模型,或者将零极点增益模型、状态空间模型转换为传函模型。 tf( )函数命令的调用格式为: 圆括号中的逗号不能用空格来代替 sys = tf ( num, den ) [G= tf ( num, den )]

《ACM算法与数据结构设计》大作业

《ACM算法与数据结构设计》课程大作业报告 题目:五位以内的对称素数 学生姓名 班级学号 学生学院计算机软件学院 学生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联系电话 电子邮 指导教师 指导单位计算机学院软件工程系 日期2011.5.24

注意事项 (1)课程大作业从《ACM算法与数据结构设计》课程实验二(2011年4月19日)或实验三(2011年5月10日)中任选一个课题完成。(2)课程大作业内容包括课题名称、课题内容和要求、课题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测试数据及其结果分析、调试过程中的问题、参考资料列表、课程小结等。 (3)课程报告可以打印,也可以手写,但前面两页内容、大作业撰写纲要、课程小结不可遗漏和更换。 (4)课程小结给出ACM程序设计过程的收获、遇到的问题,遇到问题解决问题过程的思考、程序调试能力的思考等,需要手写签字。(5)课程大作业提交时间为2011年5月24日(第14周星期二)晚19:00~20:00,地点:计算中心A机房。

一、课题名称: 五位以内的对称素数 二、课题内容和要求: 题目:判断一个数是否为对称且不大于五位数的素数。 要求:判断输入的一组数据(正整数)是否是五位以内的对称素数,逐个判断并输出“yes”或“no” 三、课题分析: 定义两个函数分别判断数据是否为素数(bool isprime(int n)),是否是对称数(bool issym(int n));在main()函数中利用if()语句来判断该数据是否是五位以内的数。只有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才能判断一个数据是五位以内的对称素数,输出“yes”;否则输出“no”。 输入输出方案: 输入: 输入数据含有不多于50个的正整数(0

matlab控制系统仿真.

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PID控制器应用 课程名称控制系统仿真院部名称龙蟠学院 专业自动化 班级M10自动化 学生姓名 学号 课程设计地点 C208 课程设计学时一周 指导教师应明峰 金陵科技学院教务处制成绩

一、课程设计应达到的目的 应用所学的自动控制基本知识与工程设计方法,结合生产实际,确定系统的性能指标与实现方案,进行控制系统的初步设计。 应用计算机仿真技术,通过在MATLAB软件上建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对控制系统进行性能仿真研究,掌握系统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二、课程设计题目及要求 1.单回路控制系统的设计及仿真。 2.串级控制系统的设计及仿真。 3.反馈前馈控制系统的设计及仿真。 4.采用Smith 补偿器克服纯滞后的控制系统的设计及仿真。 三、课程设计的内容与步骤 (1).单回路控制系统的设计及仿真。 (a)已知被控对象传函W(s) = 1 / (s2 +20s + 1)。 (b)画出单回路控制系统的方框图。 (c)用MatLab的Simulink画出该系统。

(d)选PID调节器的参数使系统的控制性能较好,并画出相应的单位阶约响应曲线。注明所用PID调节器公式。PID调节器公式Wc(s)=50(5s+1)/(3s+1) 给定值为单位阶跃响应幅值为3。 有积分作用单回路控制系统PID控制器取参数分别为:50 2 5 有积分作用单回路控制系统PID控制器取参数分别为:50 0 5

大比例作用单回路控制系统PID控制器取参数分别为:50 0 0 (e)修改调节器的参数,观察系统的稳定性或单位阶约响应曲线,理解控制器参数对系统的稳定性及控制性能的影响? 答:由上图分别可以看出无积分作用和大比例积分作用下的系数响应曲线,这两个PID调节的响应曲线均不如前面的理想。增大比例系数将加快系统的响应,但是过大的比例系数会使系统有比较大的超调,并产生振荡,使稳定性变坏;

控制系统的MATLAB仿真与设计课后答案

控制系统的MATLAB仿真与设计课后答案

>>z=-4*sqrt(2)*sin(t); >>plot3(x,y,z,'p'); >>title('Line in 3-D Space'); >>text(0,0,0,'origin'); >>xlabel('X'),ylable('Y'),zlable('Z');grid; 4>>theta=0:0.01:2*pi; >>rho=sin(2*theta).*cos(2*theta); >>polar(theta,rho,'k'); 5>>[x,y,z]=sphere(20); >>z1=z; >>z1(:,1:4)=NaN; >>c1=ones(size(z1)); >>surf(3*x,3*y,3*z1,c1); >>hold on >>z2=z; >>c2=2*ones(size(z2)); >>c2(:,1:4)=3*ones(size(c2(:,1:4))); >>surf(1.5*x,1.5*y,1.5*z2,c2); >>colormap([0,1,0;0.5,0,0;1,0,0]); >>grid on >>hold off 第四章 1>>for m=100:999 m1=fix(m/100); m2=rem(fix(m/10),10); m3=rem(m,10); if m==m1*m1*m1+m2*m2*m2+m3*m3*m3 disp(m) end end 2M文件:function[s,p]=fcircle(r) s=pi*r*r; p=2*pi*r; 主程序: [s,p]=fcircle(10) 3>>y=0;n=100; for i=1:n y=y+1/i/i; end >>y

算法设计与分析第2版 王红梅 胡明 习题答案

精品文档习题胡明-版)-王红梅-算法设计与分析(第2答案 1 习题)—1783Leonhard Euler,17071.图论诞生于七桥问题。出生于瑞士的伟大数学家欧拉(提 出并解决了该问题。七桥问题是这样描述的:北区一个人是否能在一次步行中穿越哥尼斯堡(现东区在叫加里宁格勒,在波罗的海南岸)城中全部岛区的七座桥后回到起点,且每座桥只经过一次,南区是这条河以及河上的两个岛和七座桥的图1.7 1.7 七桥问题图草图。请将该问题的数据模型抽象出来,并判断此问题是否有解。 七桥问题属于一笔画问题。 输入:一个起点 输出:相同的点一次步行1,经过七座桥,且每次只经历过一次2,回到起点3,该问题无解:能一笔画的图形只有两类:一类是所有的点都是偶点。另一类是只有二个奇点的图形。)用的不是除法而是减最初的欧几里德算法2.在欧几里德提出的欧几里德算法中(即法。请用伪代码描述这个版本的欧几里德算法 1.r=m-n r=0 循环直到2.m=n 2.1 n=r 2.2 r=m-n 2.3 m 输出3 .设计算法求数组中相差最小的两个元素(称为最接近数)的差。要求分别给出伪代3++描述。C码和 采用分治法// //对数组先进行快速排序在依次比较相邻的差//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partions(int b[],int low,int high) { int prvotkey=b[low]; b[0]=b[low]; while (low=prvotkey)

MatLab与控制系统仿真(重点编程)

第 4 章 MatLab 的程序设计 MatLab 是一个工具、开发平台,同时它也是一门编程语言。与在命令窗口用交互的方式工作相比,通过程序运行来解决实际问题,其效率更高,因此,凡是复杂的、大型的应用都是以程序的方式执行。相对其它高级语言, MatLab 更简单、编程的效率更高、调试过程也更容易。 MatLab 中的程序文件是以 m 为后缀,所以通常将 MatLab 的程序文件称为 m 文件。MatLab提供了两种形式的m文件,即:脚本(Script)式m文件(就简称m文件)、函数型 m 文件。在 MatLab 中已经嵌入了一个功能强大的集成开发环境—— m 文件编辑器,用它来进行程序的编辑、修改、调试、运行等,完成应用开发工作。 4.1 MatLab 程序设计基础 通过前面内容的学习,大家对 MatLab 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和印象,到目前为止,我们都是在“命令”窗口中,以交互的方式运行,完成我们的工作。实际上简单的m 文件,就是一个批处理程序,它是若干条命令的集合。 例: 4.1.1 M 文件规则和属性 函数 M 文件必须遵循一些特定的规则。除此之外,它们有许多的重要属性,这其中包括: 1. 函数名和文件名必须相同。例如,函数 fliplr 存储在名为 fliplr.m 文件中。 2. MATLAB 头一次执行一函数个 M 文件时,它打开相应的文本文件并将命令编辑成存储器的内部表示,以加速执行以后所有的调用。如果函数包含了对其它函 数 M 文件的引用,它们也同样被编译到存储器。普通的脚本 M 文件不被编译,即使它们是从函数 M 文件内调用;打开脚本 M 文件,调用一次就逐行进行注释。 3. 在函数 M 文件中,到第一个非注释行为止的注释行是帮助文本。当需要帮助时,返回该文本。例如, ? help fliplr 返回上述前八行注释。 4. 第一行帮助行,名为 H1 行,是由 lookfor 命令搜索的行。 5. 函数可以有零个或更多个输入参量。函数可以有零个或更多个输出参量。

《程序设计与算法综合实践》期末大作业题目及评分标准

2017级《程序设计与算法综合实践》 期末大作业题目及评分标准 有如下情况之一者,为不及格。 (1)未能完成所选题目评分标准的最低要求。 (2)抄袭他人成果。 (3)大作业检查时不带电脑,或电脑没有C语言开发环境。 (4)出勤次数、课堂表现等不符合学校相关教学文件规定等其他情况。 备选题目目录 1.图书购买系统...............................................................................................................- 2 - 2.物流信息管理系统 ....................................................................................................- 3 - 3.PM2.5实时信息管理系统 ............................................................ - 5 - 4.电影评论系统 ............................................................................... - 6 - 5.游戏角色属性分析........................................................................ - 8 - 6.KTV点歌系统 ................................................................................ - 9 - 7.英语词斩系统 ............................................................................. - 11 - 8.校运动会成绩管理系统.............................................................. - 14 - 9.通讯录管理系统 ......................................................................... - 15 - 10.机票购买系统 ............................................................................. - 16 - 11.车辆销售管理系统...................................................................... - 17 - 12.饮品自动贩卖机系统.................................................................. - 18 -

算法设计与分析第2版 王红梅 胡明 习题答案

习题1 1. 图论诞生于七桥问题。出生于瑞士的伟大数学家欧拉(Le on har d Eul er,1707 —1783)提出并解决了该问题。七桥问题就是这样描述的:一个人就是否能在一次步行中穿越哥尼斯堡(现在叫加里宁格勒,在波罗的海南岸)城中全部的七座桥后回到起点,且每座桥只经 过一次,图1、7就是这条河以及河上的两个岛 与七座桥的草图。请将该问题的数据模型抽象 出来,并判断此问题就是否有解。 七桥问题属于一笔画问题。 输入:一个起点 输出:相同的点 1, 一次步行 2, 经过七座桥,且每次只经历过一次 3, 回到起点 该问题无解:能一笔画的图形只有两类:一类就是所有的点都就是偶点。另一类就是只有二个奇点的图形。 2、在欧几里德提出的欧几里德算法中(即最初的欧几里德算法)用的不就是除法而就是减法。请用伪代码描述这个版本的欧几里德算法 1、r=m-n 2、循环直到r=0?2、1 m =n 2、2 n=r 2、3 r=m-n ?3 输出m 3.设计算法求数组中相差最小的两个元素(称为最接近数)的差。要求分别给出伪代码与C ++描述。 //采用分治法 //对数组先进行快速排序 //在依次比较相邻的差 #inc lud e <iostream> usin g n ames pac e std; in t pa rtion s(int b[],int l ow,int hi gh) { int pr votkey=b[lo w]; b [0]=b[lo w]; 图1、7 七桥问题

while (low<high) { while(low=prvotkey) --high; b[low]=b[high]; while (low

MATLAB控制系统各种仿真例题(包括simulink解法)

一、 控制系统的模型与转换 1. 请将下面的传递函数模型输入到matlab 环境。 ]52)1)[(2(24)(322 33++++++=s s s s s s s G ) 99.02.0)(1(568 .0)(22+--+=z z z z z H ,T=0.1s >> s=tf('s'); G=(s^3+4*s+2)/(s^3*(s^2+2)*((s^2+1)^3+2*s+5)); G Transfer function: s^3 + 4 s + 2 ------------------------------------------------------ s^11 + 5 s^9 + 9 s^7 + 2 s^6 + 12 s^5 + 4 s^4 + 12 s^3 >> num=[1 0 0.56]; den=conv([1 -1],[1 -0.2 0.99]); H=tf(num,den,'Ts',0.1) Transfer function: z^2 + 0.56 ----------------------------- z^3 - 1.2 z^2 + 1.19 z - 0.99 2. 请将下面的零极点模型输入到matlab 环境。请求出上述模型的零极点,并绘制其位置。 )1)(6)(5()1)(1(8)(22 +++-+++=s s s s j s j s s G ) 2.8() 6.2)(2.3()(1 511-++=----z z z z z H ,T=0.05s >>z=[-1-j -1+j]; p=[0 0 -5 -6 -j j]; G=zpk(z,p,8) Zero/pole/gain: 8 (s^2 + 2s + 2) -------------------------- s^2 (s+5) (s+6) (s^2 + 1) >>pzmap(G)

软件系统分析与设计大作业

《软件系统分析与设计》 期末大作业 选题名称:游戏平台管理系统设计人:徐文豪刘青海 赖超宇甘智宏 班级:软工143班 南昌大学软件学院 2016.6.1

目录 一、整体描述 (2) 二、需求分析 (3) 三、系统功能概况 (4) 四、类的属性与方法 (5) 五、系统界面界限 (11) 六、设计模型 (13) 七、设计原则 (17) 八、设计模式······················

一、整体描述 随着移动通讯的发展,手机应用也越来越多,其中,游戏应用占据了很大的比重,游戏平台管理系统是整合了大量游戏应用,以及玩家线上交流的平台。 主要受众群:拥有移动端或电脑端的人群。 应用前景:移动互联的发展为游戏平台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生存空间,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盈利方式:向平台中游戏的开发商收取一定的费用,游戏玩家向游戏中注入资金时,收取一定比例的游戏收入。 面临的困难:游戏平台前期的推广,提高游戏平台本身对开发商和游戏玩家的吸引力,游戏平台能否适应大部分游戏玩家的要求。 玩家首先要注册账号,然后就可以在上面下载游戏应用,上传自己的游戏资源。同时,根据玩家的活跃程度获取相应积分,用积分可以兑换游戏礼包,也会根据玩家等级在游戏装备上给与相应的优惠和等级奖励。玩家在每一款游戏的评论区都可以交流游戏经验,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便游戏及时更新,弥补相应不足。玩家也可以建立游戏工会,不同游戏的玩家都可以加入,分享自己的游戏心得或者转赠游戏装备或积分。

二、需求分析 时间when:游戏厂商:随时;注册用户:随时;管理人员:正常工作时间。 地点Where:游戏厂商,管理人员:工作地点;注册用户:随地 人员who:游戏厂商,管理人员,注册用户, What:游戏厂商:推广游戏,管理人员:扩大服务,盈利;注册人员:玩游戏。 Why:游戏厂商:推广力度不大,效果不好,管理人员:方便管理,注册用户:良好的游戏环境。 性能Performance:系统提供服务的效率,响应时间快,由于是手机端的APP吞吐量不需要太大。 成本Cost:实现系统需要付出的代价,耗费****元 时间Time:2016年6月3日 可靠性Reliability: 需要系统长时间正确运行的能力 安全性Security: 由于该平台会涉及资金的流动,所以需要对信息安全的保护能力。 合规性Compliance: 需要符合各种行业的标准,法律法规,规范。技术性Technology:要求基于安卓平台开发。 兼容性Compatibility:需要与一些支付平台进行兼容能力。还有对游戏的兼容性。

算法设计与分析第2版王红梅胡明习题答案

算法设计与分析(第2版)-王红梅-胡明-习题 答案 习题1 1. 图论诞生于七桥问题。出生于瑞士的伟大数学家欧拉(Leonhard Euler ,1707—1783) 提出并解决了该问题。七桥问题是这样描述的:一个人是否能在一次步行中穿越哥尼斯堡(现在叫加里宁格勒,在波罗的海南岸)城中全部的七座桥后回到起点,且每座桥只经过一次, 图 1.7是这条河以及河上的两个岛和七座桥的 草图。请将该问题的数据模型抽象出来,并判 断此问题是否有解。 七桥问题属于一笔画问题。 输入:一个起点 输出:相同的点 1, 一次步行 2, 经过七座桥,且每次只经历过一次 3, 回到起点 该问题无解:能一笔画的图形只有两类:一类是所有的点都是偶点。另一类是只有二个奇点的图形。 2.在欧几里德提出的欧几里德算法中(即最初的欧几里德算法)用的不是除法而是减法。请用伪代码描述这个版本的欧几里德算法 1.r=m-n 2.循环直到r=0 2.1 m=n 2.2 n=r 2.3 r=m-n 3 输出m 3.设计算法求数组中相差最小的两个元素(称为最接近数)的差。要求分别给出伪代码和C ++描述。 //采用分治法 //对数组先进行快速排序 //在依次比较相邻的差 图1.7 七桥问题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partions(int b[],int low,int high) { int prvotkey=b[low]; b[0]=b[low]; while (low=prvotkey) --high; b[low]=b[high]; while (low

《MATLAB与控制系统。。仿真》实验报告剖析

《MATLAB与控制系统仿真》 实验报告 班级: 学号: 姓名: 时间:2013 年 6 月

目录实验一 MATLAB环境的熟悉与基本运算(一)实验二 MATLAB环境的熟悉与基本运算(二)实验三 MATLAB语言的程序设计 实验四 MATLAB的图形绘制 实验五基于SIMULINK的系统仿真 实验六控制系统的频域与时域分析 实验七控制系统PID校正器设计法 实验八线性方程组求解及函数求极值

实验一 MATLAB环境的熟悉与基本运算(一) 一、实验目的 1.熟悉MATLAB开发环境 2.掌握矩阵、变量、表达式的各种基本运算 二、实验基本原理 1.熟悉MATLAB环境: MATLAB桌面和命令窗口、命令历史窗口、帮助信息浏览器、工作空间浏览器、文件和搜索路径浏览器。 2.掌握MA TLAB常用命令 表1 MA TLAB常用命令 3.MATLAB变量与运算符 3.1变量命名规则 3.2 MATLAB的各种常用运算符 表3 MATLAB关系运算符 表4 MATLAB逻辑运算符

| Or 逻辑或 ~ Not 逻辑非 Xor 逻辑异或 符号功能说明示例符号功能说明示例 :1:1:4;1:2:11 . ;分隔行.. ,分隔列… ()% 注释 [] 构成向量、矩阵!调用操作系统命令 {} 构成单元数组= 用于赋值 4.MATLAB的一维、二维数组的寻访 表6 子数组访问与赋值常用的相关指令格式 三、主要仪器设备及耗材 计算机 四.实验程序及结果 1、新建一个文件夹(自己的名字命名,在机器的最后一个盘符) 2、启动MATLAB,将该文件夹添加到MATLAB路径管理器中。 3、学习使用help命令。

算法分析大作业动态规划方法解乘法表问题和汽车加油行驶问题#精选.

算法分析大作业 动态规划方法解 乘法表问题和汽车加油行驶问题目录 1.动态规划解乘法表问题 1.1问题描述------ 1.2算法设计思想------ 1.3设计方法------ 1.4源代码------ 1.5最终结果------ 2.动态规划解汽车加油行驶问题 2.1问题描述------ 2.2算法设计思想------ 2.3设计方法------ 2.4源代码------ 2.5最终结果------ 3.总结

1.动态规划解决乘法表问题 1.1问题描述 定义于字母表∑{a,b,c)上的乘法表如表所示: 依此乘法表,对任一定义于∑上的字符串,适当加括号表达式后得到一个表达式。 例如,对于字符串x=bbbba,它的一个加括号表达式为(b(bb))(ba)。依乘法表,该表达式的值为a。 试设计一个动态规划算法,对任一定义于∑上的字符串x=x1x2…xn,计算有多少种不同的加括号方式,使由x导出的加括号表达式的值为a。 1.2算法设计思想 设常量a,b,c 分别为 1, 2 ,3 。n 为字符串的长度。 设字符串的第 i 到第 j 位乘积为 a 的加括号法有result[i][j][a] 种, 字符串的第 i 到第 j 位乘积为 b 的加括号法有result[i][j][b] 种, 字符串的第 i 到第 j 位乘积为 c 的加括号法有 result[i][j][c] 种。 则原问题的解是:result[i][n][a] 。 设 k 为 i 到 j 中的某一个字符,则对于 k 从 i 到 j :result[i][j][a] += result[i][k][a] * result[k + 1][j][c] + result[i][k][b] * result[k + 1][j][c] + result[i][k][c] * result[k + 1][j][a]; result[i][j][b] += result[i][k][a] * result[k + 1][j][a] + result[i][k][a] * result[k + 1][j][b] + result[i][k][b] * result[k + 1][j][b]; result[i][j][c] += result[i][k][b] * result[k + 1][j][a] + result[i][k][c] * result[k + 1][j][b] + result[i][k][c] * result[k + 1][j][c];

算法设计与分析C++语言描述(陈慧南版)课后答案

第一章 15P 1-3. 最大公约数为1。快1414倍。 主要考虑循环次数,程序1-2的while 循环体做了10次,程序1-3的while 循环体做了14141次(14142-2循环) 若考虑其他语句,则没有这么多,可能就601倍。 第二章 32P 2-8.(1)画线语句的执行次数为 log n ????。(log )n O 。划线语句的执行次数应该理解为一格整体。 (2)画线语句的执行次数为 111 (1)(2) 16 j n i i j k n n n ===++= ∑∑∑。3()n O 。 (3 )画线语句的执行次数为 。O 。 (4)当n 为奇数时画线语句的执行次数为 (1)(3) 4 n n ++, 当n 为偶数时画线语句的执行次数为2 (2)4 n +。2()n O 。 2-10.(1)当1n ≥时,225825n n n -+≤,所以,可选5c =,01n =。 对于0n n ≥,22 ()5825f n n n n =-+≤,所以,22 582()n n n -+=O 。 (2)当8n ≥时,2222 582524n n n n n -+≥-+≥,所以,可选4c =,08n =。对于0n n ≥, 22()5824f n n n n =-+≥,所以,22582()n n n -+=Ω。 (3)由(1)、(2)可知,取14c =,25c =,08n =,当0n n ≥时,有22212582c n n n c n ≤-+≤,所以 22582()n n n -+=Θ。 2-11. (1) 当3n ≥时,3 log log n n n <<,所以()20log 21f n n n n =+<,3 ()log 2g n n n n =+>。可选21 2 c = ,03n =。对于0n n ≥,()()f n cg n ≤,即()(())f n g n =O 。注意:是f (n )和g (n )的关系。 (2)当4n ≥时,2 log log n n n <<,所以2 2 ()/log f n n n n =<,2 2 ()log g n n n n =≥。可选1c =,04n =。对于0n n ≥,2 ()()f n n cg n <≤,即()(())f n g n =O 。 (3)因为log log(log )()(log ) n n f n n n ==,()/log log 2n g n n n n ==。当4n ≥时,log(log )()n f n n n =≥,

MATLAB控制系统与仿真设计

MATLAB控制系统与仿真 课 程 设 计 报 告 院(系):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测控技术与仪器1301班 姓名:吴凯 学号:1306070127

指导教师:杨洁昝宏洋 基于MATLAB的PID恒温控制器 本论文以温度控制系统为研究对象设计一个PID控制器。PID控制是迄今为止最通用的控制方法,大多数反馈回路用该方法或其较小的变形来控制。PID控制器(亦称调节器)及其改进型因此成为工业过程控制中最常见的控制器(至今在全世界过程控制中用的84%仍是纯PID调节器,若改进型包含在内则超过90%)。在PID控制器的设计中,参数整定是最为重要的,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对PID参数的整定大多借助于一些先进的软件,例如目前得到广泛应用的MATLAB仿真系统。本设计就是借助此软件主要运用Relay-feedback法,线上综合法和系统辨识法来研究PID控制器的设计方法,设计一个温控系统的PID控制器,并通过MATLAB中的虚拟示波器观察系统完善后在阶跃信号下的输出波形。 关键词:PID参数整定;PID控制器;MATLAB仿真。 Design of PID Controller based on MATLAB Abstract This paper regards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o design a pid controller. Pid control is the most common control method up until now; the great majority feedback loop is controlled by this method or its small deformation. Pid controller (claim regulator also) and its second generation so become the most common controllers in the industry process control (so far, about 84% of the controller being used is the pure pid controller, it’ll exceed 90% if the second generation included). Pid parameter setting is most important in pid controller designing, and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computer technology, it mostly recurs to some advanced software, for example, mat lab simulation software widely used now. this design is to apply that soft mainly use Relay feedback law and synthetic method on the line to study pid

对并行算法的介绍和展望——学期大作业

《计算机系统结构》大作业 对并行算法的介绍和展望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级 111 学号 111425020133 姓名完颜杨威 日期 2014年4月17日 河南科技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对并行算法的介绍和展望 我们知道,算法是求解问题的方法和步骤。而并行算法就是用多台处理机联合求解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其执行过程是将给定的问题首先分解成若干个尽量相互独立的子问题,然后使用多台计算机同时求解它,从而最终求得原问题的解。并行算法的研究涉及到理论、设计、实现、应用等多个方面,要保持并行算法研究的持续性和完整性,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理论-设计-实现-应用”的学科体系,也就是所谓的并行算法研究的生态环境。其中,并行算法理论是并行算法研究的理论基础,包含并行计算模型和并行计算复杂性等;并行算法的设计与分析是并行算法研究的核心内容;并行算法的实现是并行算法研究的应用基础,包含并行算法实现的硬件平台和软件支撑技术等;并行应用是并行算法研究的发展动力,除了包含传统的科学工程计算应用外,还有新兴的与社会相关的社会服务型计算应用等。 并行算法主要分为数值计算问题的并行算法和非数值计算问题的并行算法。而并行算法的研究主要分为并行计算理论、并行算法的设计与分析、和并行算法的实现三个层次。现在,并行算法之所以受到极大的重视,是为了提高计算速度、提高计算精度,以及满足实时计算需要等。然而,相对于串行计算,并行计算又可以划分成时间并行和空间并行。时间并行即流水线技术,空间并行使用多个处理器执行并发计算,当前研究的主要是空间的并行问题。并行算法是一门还没有发展成熟的学科,虽然人们已经总结出了相当多的经验,但是远远不及串行算法那样丰富。并行算法设计中最常用的的方法是PCAM方法,即划分,通信,组合,映射。首先划分,就是将一个问题平均划分成若干份,并让各个处理器去同时执行;通信阶段,就是要分析执行过程中所要交换的数据和任务的协调情况,而组合则是要求将较小的问题组合到一起以提高性能和减少任务开销,映射则是要将任务分配到每一个处理器上。任何一个并行算法必须在一个科学的计算模型中进行设计。我们知道,任何算法必须有计算模型。任何并行计算模型必须要有为数不多、有明确定义的、可以定量计算的或者可以实际测量的参数,这些参数可以构成相应函数。并行计算模型是算法设计者与体系结构研究者之间的一个桥梁,是并行算法设计和分析的基础。它屏蔽了并行机之间的差异,从并行机中抽取若干个能反映计算特性的可计算或可测量的参数,并按照模型所定义的计算行为构造成本函数,以此进行算法的复杂度分析。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在并行算法的研究上也取得了显著进展,并行计算的应用已遍布天气预报、石油勘探、航空航天、核能利用、生物工程等领域,理论研究与应用普及均取得了很大发展。随着高性价比可扩展集群并行系统的逐步成熟和应用,大规模电力系统潮流并行计算和分布式仿真成为可能。目前,并行算法在地震数据处理中应用已较为成熟,近年来向更实用的基于PC机群的并行技术发展.然而,在非地震方法中,并行算法应用较少见文献报道,研究尚处于初级研究阶段。在大地电磁的二维和三维正、反演问题上,并行计算技术逐渐得到越来越多关注和重视.随着资源和能源需求的增长,地球物理勘探向深度和广度快速发展,大幅增长的数据量使得高性能并行计算机和高效的并行算法在勘探地球物理学中的发展和应用将占据愈来愈重要的地位。计算机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已经广泛应用,实践证明,并行算法在生物医学工程的各个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能有效提高作业效率。随着电子科学技术的发展,电磁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为了在有限的计算机资源条件下求解大规模复杂电磁问题,许电磁学家已

算法设计与分析(第2版)王红梅胡明习题答案

习题1 1. 图论诞生于七桥问题。出生于瑞士的伟大数学家欧拉(Leonhard Euler ,1707—1783)提出并解决了该问题。七桥问题是这样描述的:一个人是否能在一次步行中穿越哥尼斯堡(现 在叫加里宁格勒,在波罗的海南岸)城中全部的七座桥后回到起点,且每座桥只经过一次, 图是这条河以及河上的两个岛和七座桥的草 图。请将该问题的数据模型抽象出来,并判断此问题是否有解。 七桥问题属于一笔画问题。 输入:一个起点 输出:相同的点 1, 一次步行 2, 经过七座桥,且每次只经历过一次 3, 回到起点 该问题无解:能一笔画的图形只有两类:一类是所有的点都是偶点。另一类是只有二个奇点的图形。 2.在欧几里德提出的欧几里德算法中(即最初的欧几里德算法)用的不是除法而是减法。请用伪代码描述这个版本的欧几里德算法 =m-n 2.循环直到r=0 m=n n=r r=m-n 3输出m 3.设计算法求数组中相差最小的两个元素(称为最接近数)的差。要求分别给出伪代码和C++描述。 编写程序,求n 至少为多大时,n 个“1”组成的整数能被2013整除。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double value=0; 图 七桥问题

for(int n=1;n<=10000 ;++n) { value=value*10+1; if(value%2013==0) { cout<<"n至少为:"<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 double a,b; double arctan(double x);圣经上说:神6天创造天地万有,第7日安歇。为什么是6天呢任何一个自然数的因数中都有1和它本身,所有小于它本身的因数称为这个数的真因数,如果一个自然数的真因数之和等于它本身,这个自然数称为完美数。例如,6=1+2+3,因此6是完美数。神6天创造世界,暗示着该创造是完美的。设计算法,判断给定的自然数是否是完美数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int value, k=1; cin>>value; for (int i = 2;i!=value;++i) { while (value % i == 0 ) { k+=i;有4个人打算过桥,这个桥每次最多只能有两个人同时通过。他们都在桥的某一端,并且是在晚上,过桥需要一只手电筒,而他们只有一只手电筒。这就意味着两个人过桥后必须有一个人将手电筒带回来。每个人走路的速度是不同的:甲过桥要用1分钟,乙过桥要用2分钟,丙过桥要用5分钟,丁过桥要用10分钟,显然,两个人走路的速度等于其中较慢那个人的速度,问题是他们全部过桥最少要用多长时间 由于甲过桥时间最短,那么每次传递手电的工作应有甲完成 甲每次分别带着乙丙丁过桥 例如: 第一趟:甲,乙过桥且甲回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