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期末考试试卷

一、单选题

1.已知正比例函数y=3x 的图象经过点(1,m ),则m 的值为( ) A .

1

3

B .3

C .﹣

13

D .﹣3

2.下列二次根式中,属于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

A B C D

3.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 A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B .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C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 D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4.△ABC 中,AB =13,AC =15,高AD =12,则BC 的长为( ) A .14

B .4

C .14或4

D .以上都不对

5.将分式2x y

x y

-中的x ,y 的值同时扩大为原来的3倍,则分式的值( )

A .扩大3倍

B .扩大6倍

C .不变

D .扩大9倍

6.在“爱我永州”中学生演讲比赛中,五位评委分别给甲、乙两位选手的评分如下: 甲:8、7、9、8、8 乙:7、9、6、9、9 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甲、乙得分的平均数都是8

B .甲得分的众数是8,乙得分的众数是9

C .甲得分的中位数是9,乙得分的中位数是6

D .甲得分的方差比乙得分的方差小

7.如图,矩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交于点O .若60,8AOB BD ∠==o ,则AB 的长为( )

A.3B.4C.D.5

8.如图,广场中心的菱形花坛ABCD的周长是40米,∠A=60°,则A,C两点之间的距离为()

A.5米B.C.10米D.

9.自驾游是当今社会一种重要的旅游方式,五一放假期间小明一家人自驾去灵山游玩,下图描述了小明爸爸驾驶的汽车在一段时间内路程s(千米)与时间t(小时)的函数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汽车在0~1小时的速度是60千米/时

B.汽车在2~3小时的速度比0~0.5小时的速度快

C.汽车从0.5小时到1.5小时的速度是80千米/时

D.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60千米/时

10.如图所示,点A是反比例函数y=k

x

的图象上的一点,过点A作AB⊥x轴,垂足为B,

点C为y轴上的一点,连接AC、BC.若△ABC的面积为5,则k的值为( )

A .5

B .﹣5

C .10

D .﹣10

二、填空题

11有意义,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 12.(3+2√2)(3﹣2√2)=_____.

13.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点P (﹣2,0),与点Q (0,3)之间的距离是_____. 14.方程

12

23

x x =+的解为__________. 15.甲、乙两名射击手的50次测试的平均成绩都是8环,方差分别是22

S 0.4S 1.2==甲乙,,

则成绩比较稳定的是 (填“甲”或“乙”)

16.在矩形ABCD 中,再增加条件_____(只需填一个)可使矩形ABCD 成为正方形. 17.如图中的螺旋由一系列直角三角形组成,则第2019个三角形的面积为_______.

18.观察下列式子:

当n =2时,a =2×2=4,b =22﹣1=3,c =22+1=5 n =3时,a =2×3=6,b =32﹣1=8,c =32+1=10 n =4时,a =2×4=8,b =42﹣1=15,c =42+1=17…

根据上述发现的规律,用含n (n ≥2的整数)的代数式表示上述特点的勾股数a =_____,b =_____,c =_____.

19.如图所示,工人师傅做一个矩形铝合金窗框分下面三个步骤进行

先截出两对符合规格的铝合金窗料(如图①所示),使AB=CD,EF=GH.

(1)摆放成如图②的四边形,则这时窗框的形状是平行四边形,它的依据是.(2)将直尺紧靠窗框的一个角(如图③),调整窗框的边框,当直角尺的两条直角边与窗框无缝隙时(如图④,说明窗框合格,这时窗框是矩形,它的依据是.

三、解答题

20.化简求值:

524

2

23

m

m

m m

-

??

++?

?

--

??

,其中1

m=-;

21.已知反比例函数y=k

x

的图象经过点(-1,-2).

(1)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

(2)若点(2,n)在这个图象上,求n的值.

22.如图,在△ABC中,∠ACB=90°,D是BC的中点,DE⊥BC,CE∥AD.

(1)求证:四边形ACED是平行四边形;

(2)若AC=2,CE=4,求四边形ACEB的周长.

23.申思同学最近在网上看到如下信息: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示,要重点打造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在河北适合地段规划建设一座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的现代新型城区.雄安新区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新区,其定位是

重点承接北京疏解出的与去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无关的城市功能,包括行政事业单位、总部企业、金融机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右图是北京、天津、保定和雄安新区的大致交通图,其中保定、天津和雄安新区可近似看作在一条直线上.申思同学想根据图中信息求出北京和保定之间的大致距离.

他先画出如图示意图,其中AC=AB=BC=100,点C在线段BD上,他把CD近似当作40,来求AD的长.

请帮申思同学解决这个问题.

24.某学习小组10名学生的某次数学测验成绩统计表如下:

(1)填空:x =;此学习小组10名学生成绩的众数是;

(2)求此学习小组的数学平均成绩.

25.“最美女教师”张丽莉,为抢救两名学生,以致双腿高位截肢,社会各界纷纷为她捐款,我市某中学九年级一班全体同学参加了捐款活动,该班同学捐款情况的部分统计图如图所示:

(1)求该班的总人数;

(2)将条形图补充完整,并写出捐款总额的众数;

(3)该班平均每人捐款多少元?

26.问题:探究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小华根据学习函数的经验,对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进行了探究.下面是小华的探究过程,请补充完整:在函数y=|x|﹣2中,自变量x可以是任意实数;

Ⅰ如表是y与x的几组对应值.

①m=;

②若A(n,8),B(10,8)为该函数图象上不同的两点,则n=;

Ⅱ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描出以上表中各对对应值为坐标的点.并根据描出的点,画出该函数的图象;根据函数图象可得:

①该函数的最小值为;

②该函数的另一条性质是.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解:把点(1,m)代入y=3x,

可得:m=3

故选B

2.C

【解析】

满足下列两个条件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1)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2)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

【详解】

A A 不是;

B 10

,故B 不是;

C

D =D 不是. 故选C 【点睛】

考查了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熟练掌握最简二次根式所需要满足的条件是解题的关键. 3.A 【解析】

逐一对选项进行分析即可. 【详解】

A.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故该选项正确;

B. 对角线相等且平分的四边形是矩形,故该选项错误;

C. 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故该选项错误;

D. 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正方形,故该选项错误. 故选:A.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真假命题,掌握特殊四边形的判定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4.C 【解析】 【分析】

分两种情况:△ABC 是锐角三角形和△ABC 是钝角三角形,都需要先求出BD,CD 的长度,在锐角三角形中,利用BC BD CD =+求解;在钝角三角形中,利用BC CD BD =-求解. 【详解】

(1)若△ABC 是锐角三角形,

在Rt ABD △中, ∵13,12AB AD ==

由勾股定理得5BD = 在Rt ACD V 中, ∵15,12AC AD ==

由勾股定理得9CD =

==

∴5914BC BD CD =+=+= (2)若△ABC 是钝角三角形,

在Rt ABD △中, ∵13,12AB AD ==

由勾股定理得5BD = 在Rt ACD V 中, ∵15,12AC AD ==

由勾股定理得9CD =

==

∴954BC CD BD =-=-=

综上所述,BC 的长为14或4 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勾股定理,掌握勾股定理并分情况讨论是解题的关键. 5.D 【解析】 【详解】

把分式2x y

x y

-中的x 、y 同时扩大为原来的3倍后得:

()()

222(3)339?33x y x y x y

x y x y x y ?==---, 即分式的值扩大9倍, 故选D . 6.C 【解析】 【分析】

分别求出甲、乙的平均数、众数、中位数及方差可逐一判断. 【详解】

选项A ,由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可得甲、乙得分的平均数都是8,此选项正确;

选项B ,甲得分次数最多是8分,即众数为8,乙得分最多的是9分,即众数为9故此选项正确;

选项C ,甲得分从小到大排列为:7、8、8、8、9,可得甲的中位数是8分;乙得分从小到大排列为:6、7、9、9、9,可得乙的中位数是9分;此选项错误; 选项D ,2

1

5S ≡=

×[(8﹣8)2+(7﹣8)2+(9﹣8)2+(8﹣8)2+(8﹣8)2]=15

×2=0.4,=15×[(7﹣8)2+(9﹣8)2+(6﹣8)2+(9﹣8)2+(9﹣8)2]= 15

×8=1.6,所以22

S S <甲乙,故D 正确; 故答案选C .

考点: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 7.B

【解析】

【分析】

由四边形ABCD为矩形,根据矩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可得OA=OB=4,又∠AOB=60°,根据有一个角为60°的等腰三角形为等边三角形可得三角形AOB为等边三角形,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每一个角都相等都为60°可得出∠BAO为60°,据此即可求得AB长.

【详解】

∵在矩形ABCD中,BD=8,

∴AO=1

2AC,BO=

1

2

BD=4,AC=BD,

∴AO=BO,

又∵∠AOB=60°,

∴△AOB是等边三角形,

∴AB=OB=4,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矩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是解本题的关键.

8.D

【解析】

【详解】

设AC与BD交于点O.

∵四边形ABCD为菱形,

∴AC⊥BD,OA=OC,OB=OD,AB=BC=CD=AD=40÷4=10米

∵∠BAD=60°,

∴△ABD为等边三角形,

∴BD=AB=10米,OD=OB=5米

在Rt△AOB中,根据勾股定理得:米

米. 故选D. 9.C 【解析】

由图像可得:0到0.5小时行驶路程为30千米,所以速度为60km/h;0.5到1.5小时行驶路程为90千米,所以速度为80km/h ;之后休息了0.5小时;2到3小时行驶路程为40千米,所以速度为40km/h ;路程为150千米,用时3小时,所以平均速度为50km/h;故A 、B 、D 选项是错误的,C 选项正确. 故选C.

10.D 【解析】 【分析】

连结OA ,如图,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得到OAB ABC S S 5==V V ,再根据反比例函数的比例系数k 的几何意义得到1

k 52

=,然后去绝对值即可得到满足条件的k 的值. 【详解】

解:连结OA ,如图,

AB x Q ⊥轴,

OC//AB ∴,

OAB ABC S S 5∴==V V ,

而OAB 1

S k 2

=

V , 1

k 52

=, k 0

故选D .

【点睛】

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的比例系数k 的几何意义:在反比例函数k

y x

=

图象中任取一点,过这一个点向x 轴和y 轴分别作垂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的面积是定值k . 11.1a ≥-且2a ≠ 【解析】

分析:直接利用二次根式的定义:被开方数大于等于零,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母不为零,分析得出答案.

详解:式子

2

a -有意义, 则a +1≥0,且a -2≠0, 解得:a ≥-1且a ≠2. 故答案:1a ≥-且2a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及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12.7 【解析】 【分析】

运用平方差公式求解即可. 【详解】

原式=32﹣(√2)2 =9﹣2 =7. 故答案为7. 【点睛】

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熟练运用公式是解题的关键.

13【解析】 【分析】

依题意得OP=2,OQ=3,在直角三角形OPQ 中,由勾股定理得 【详解】

解:在直角坐标系中设原点为O ,三角形OPQ 为直角三角形,则OP=2,OQ=3,

14.1x = 【解析】 【分析】

两边同时乘2(3)x x +,得到整式方程,解整式方程后进行检验即可. 【详解】

解:两边同时乘2(3)x x +,得

34x x +=,

解得1x =,

检验:当1x =时,2(3)x x +≠0, 所以x=1是原分式方程的根, 故答案为:x=1. 【点睛】

本题考查了解分式方程,熟练掌握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以及注意事项是解题的关键. 15.甲 【解析】

试题分析:方差就是和中心偏离的程度,用来衡量一批数据的波动大小(即这批数据偏离平均数的大小)在样本容量相同的情况下,方差越小,说明数据的波动越小,越稳定.因此,

∵22

S

16.AB=BC

分析:根据领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即可判定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 详解:∵ AB=BC , ∴ 矩形ABCD 是正方形. 故答案为AB=BC

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判定方法,熟练掌握正方形的判定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17 【解析】 【分析】

根据勾股定理逐一进行计算,从中找到规律,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 第一个三角形中,

2111

11,112

OA S =+=??

第二个三角形中,

2

2212111111,1122

OA OA S =+=++==

第三个三角形中,

22

3231111111,1122

OA OA S =+=+++==

第n 个三角形中,

1

12

n S =

当2019n =时,20191

12S =

=

.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勾股定理及三角形面积公式,掌握勾股定理,找到规律是解题的关键. 18.2n ,n 2﹣1,n 2+1.

【分析】

由n=2时,a=2×2=4,b=22﹣1=3,c=22+1=5;n=3时,a=2×3=6,b=32﹣1=8,c=32+1=10;n=4时,a=2×4=8,b=42﹣1=15,c=42+1=17…得出a=2n,b=n2﹣1,c=n2+1,满足勾股数.

【详解】

解:∵当n=2时,a=2×2=4,b=22﹣1=3,c=22+1=5

n=3时,a=2×3=6,b=32﹣1=8,c=32+1=10

n=4时,a=2×4=8,b=42﹣1=15,c=42+1=17…

∴勾股数a=2n,b=n2﹣1,c=n2+1.

故答案为2n,n2﹣1,n2+1.

考点:勾股数.

19.【答题空1】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答题空2】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解析】

【详解】

(1)∵AB=CD,EF=GH,

∴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2)由(2)知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C为直角,

∴四边形为矩形.(一个角为直角的平行四边形为矩形)

【点睛】

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即可得出②的结论,当把一个角变为直角时,根据一个角为直角的平行四边形为矩形即可得出③的结论.20.62m

--,-4

【解析】

【分析】

首先通过约分和通分来达到简化分式的目的,然后将1

m=-代入即可.

【详解】

原式

()()()

2222

5

223

m m m

m m m ??

-+-=+?

??

---

??

()222923m m m m --=?-- ()()()332223m m m m

m

+--=

?--

62m =--

当1m =-时 原式()621=--?-

62=-+ 4=-.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分式的化简求值,熟练掌握,即可解题. 21.(1)y=2

x

.(2)n=1. 【解析】 【分析】

(1)直接把点(﹣1,﹣2)代入反比例函数y=k

x

即可得出结论. (2)把(2,n )代入强大的解析式即可求得. 【详解】

解:(1)∵反比例函数y=k

x

的图象经过(﹣1,﹣2), ∴﹣2=

k

1

-,解得k=2. ∴这个函数的解析式为y=

2x

. (2)把(2,n )代入y=2

x

得n=22=1.

22.(1)详见解析;(2) 【解析】 【分析】

(1)先根据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得AC ∥DE ,又CE ∥AD ,所以四边形ACED 是平行四边形;

(2)四边形ACED 是平行四边形,可得DE=AC=2.由勾股定理和中线的定义可求AB 和EB 的长,从而求出四边形ACEB 的周长. 【详解】

(1)∵∠ACB=90°,DE ⊥BC , ∴AC ∥DE 又∵CE ∥AD

∴四边形ACED 是平行四边形; (2)∵四边形ACED 是平行四边形. ∴DE=AC=2.

在Rt △CDE 中,由勾股定理得= ∵D 是BC 的中点, ∴

在△ABC 中,∠ACB=90°,由勾股定理得=

∵D 是BC 的中点,DE ⊥BC , ∴EB=EC=4,

∴四边形ACEB 的周长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勾股定理,注意寻找求AB 和EB 的长的方法和途径是解题的关键. 23.见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作AE DB ⊥,构造直角三角形,先求出DE 和AE 的长度,再根据勾股定理求得AD 的长度. 试题解析: 作AE DB ⊥.

∵100AC AB BC ===,

∴ABC V 为等边三角形. ∵AE CB ⊥,

∴50CB BE ==,1230∠=∠=?, ∴40DC =, ∴90DE =. ∵Rt ACE V 中,

222CE AE AC += 27500AE =.

∵0AE >, ∴

AE =. ∵Rt ADE V 中,

222AE DE AD +=,

215600AD =.

∵0AD >, ∴AD =.

24.(1)2,90;(2)79分 【解析】 【分析】

(1)①用总人数减去得60分、70分、90分的人数,即可求出x 的值; ②根据众数的定义即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即可得出答案; (2)根据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分别进行计算即可. 【详解】

解:(1)①∵共有10名学生, ∴x=10-1-3-4=2;

②∵90出现了4次,出现的次数最多,

∴此学习小组10名学生成绩的众数是90;

故答案为2,90;

(2)此学习小组的数学平均成绩是:

1

x=+?+?+?=(分)

(60370280490)79

10

【点睛】

此题考查了众数和平均数,掌握众数和平均数的概念及公式是本题的关键,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

25.(1)该班的总人数为50(人);

(2)捐款10元的人数16人,图见解析;

(3)该班平均每人捐款13.1元.

【解析】

【分析】

(1)根据频数、频率和总量的关系,用捐款15元的人数14除以所占的百分比28%,计算即可得解.

(2)用该班总人数减去其它四种捐款额的人数,计算即可求出捐款10元的人数,然后补全条形统计图,根据众数的定义,人数最多即为捐款总额的众数.

(3)根据加权平均数的求解方法列式计算即可得解.

【详解】

解:(1)该班的总人数为14÷28%=50(人).

(2)捐款10元的人数:50﹣9﹣14﹣7﹣4=50﹣34=16.

图形补充如下图所示,众数是1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