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西财经大学10-11学期法学通论参考答案

江西财经大学10-11学期法学通论参考答案

江西财经大学10-11学期法学通论参考答案
江西财经大学10-11学期法学通论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案例分析报告

案例一:

一、案例简介:

同在风景区的李某爬在山顶发现一女子有轻生的倾向,当女子正在跳崖时,情急下就下了该女子,最终女子获救。导致李某2000元相机摔坏,手臂擦伤,用去医药费20元;女子衣服被撕破,且头部受伤,李某为其支付医药费500元,因此身无分文,向医院招待所服务人员借款100元,支付食宿费。

二、法律争议与适用:

争议焦点:1、李某与该女子存在何种法律关系?

2、李某照相机摔坏以及手臂受伤所花医药费女子是否需要偿付?

3、李某为女子支付的医药费能否请求女子偿付?

4、李某向服务员借的钱应当有谁给付?

5、李某能否请求该女子给予一定报酬?

6、李某应否偿付女子衣服损失?

法律适用:无因管理,是没有法定或者约定义务,为避免造成损失(损失即包括自己也包括他人,或者仅为他人),主动管理他人事务或为他人提供服务的行为。管理他人事务的人,为管理人;事务被管理的人,为本人。无因管理之债发生后,管理人享有请求本人偿还因管理事务而支出的必要费用的债权,本人负有偿还该项费用的债务。无因管理是一种法律事实,为债的发生根据之一。无因管理之债的产生是基于法律规定,而非当事人意思。

三、评析与结论(可加附页):

李某与该女子的法律关系符合无因管理关系。李某没有理由去救助该女子而实行了救助行为。符合无因管理构成要件。因此适用该法律关系的法律条款。因此就本案来说李某为女子支付的治疗费用可以请求女子偿还,向服务员借的钱应由女子支付,甚至还可以请求女子支付一定的报酬。李某不必赔偿女子衣服的损失。

案例二:

一、案例简介:

某日,李某与朋友一起饮酒,其间李某与张某发生争执并且有互相推拉的行为。被众人劝开后,不久张某拿起砸碎的空酒瓶将李某面部扎伤。之后,李某将张某摔倒在地,导致张某被自恃的酒瓶扎伤,因失血性休克抢救无效。

二、法律争议与适用:

争议焦点:李某的行为能否成立正当防卫?

法律适用:正当防卫有五个条件,分别是:必须有不法行为的发生;不法行为必须正在进行;防是为了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和其他财产权利卫行为必须针对不法侵害人本人;必须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其中有一个是必须是在当时防卫,不能事后防卫,事后防卫是防卫不适时。

三、评析与结论(可加附页):

被告人李某出于防卫目的制止他人不法侵害的行为属正当防卫。

本案的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即争执阶段。此时,双方相互争执,行为性质属于互殴。第二阶段即争执结束后的阶段。经人劝解,李某和张某分开,互殴结束。但张某却抄起空酒瓶,向李某面部扎去,李某受伤。这属于互殴停止后,一方又进行突然袭击的情形。此时,因互殴已经停止,李某属于被迫进行防卫,而张某属于不法侵害人。面对不法侵害,李某有正当防卫的权利。从实际情况来看,李某在意识到不法侵害正在发生后,为制止不法侵害,采取了抱住张某后腰将其摔倒的防卫方法。李某出于防卫目的而实施的制止张某不法侵害的行为,具备法律规定的正当防卫的条件,而且防卫手段、强度亦未超过必要的限度。张某被自己手持的碎酒瓶扎伤致死是李某本人意料不到的。

综上,李某在互殴停止后制止张某突然袭击的行为系正当防卫。对防卫行为造成的后果,李某不负刑事责任,亦不承担民事责任。

案例三:

一、案例简介:

张某某工厂工人,因赌博欠债,难以偿还,便在某日晚九点许,撬开财务室的房门,将无法打开的保险柜偷出,并藏在厂内仓库旁的小实验室里,想等待机会撬开并窃取现金。第二天被厂里的李会计发现并报案公安局人员经查找发现了柜内现金原封未动的保险柜。

二、法律争议与适用:

法律争议:张某的行为是盗窃未遂还是既遂?

法律适用: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窃取他人占有的数额较大的财物,或者多次盗窃的行为。是最古老的侵犯财产犯罪。盗窃既遂与未遂区分标准有许多,但一般认为盗窃罪是结果犯,表现为财务所有人或持有人失去对被盗

财物的控制作为既遂的标准。

三、评析与结论(可加附页):

盗窃未遂,犯罪的完成形态即犯罪既遂的标准,从根本上说是行为人故意实施的行为具备了某种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因盗窃罪属于结果犯,结果犯是以法定的结果出现为既遂。张某虽然将保险柜搬离,但是因主观意志以外的原因,即客观原因,保险柜太难开的原因而未能窃取财物,在窃取财物之前被发现,因此属于盗窃罪的未遂,比照盗窃罪的法定刑从轻或减轻处罚。

第二部分课程小论文

案例四

2002年4月15日,陕西佳县刘国具乡第十五届人大代表会议依法选举产生了该乡的新一任乡长刘张雄。没有想到的是,2002年8月9日,刘收到了县委组织部的一纸“免职”通知,随后,县委组织部任命的新乡长很快上任,两位乡长都按照各自的计划忙着自己的工作,谁都不愿意离开。“一乡两乡长”的怪事在该乡存在一年多,至今仍然没有得到解决。

单纯从程序的角度来思考这个事件,并没有多大的深层含义。根据中国的选举制度,中国共产党的组织机关只有提名的权力,而没有直接任免乡长的权力。当地组织部门直接免去乡长职务,任命新的乡长显然没有法律依据。这说明当地共产党的领导机关还没有学会在宪法和法律的框架内履行执政

党职责。但是,在中国,作为执政党的共产党未经法定程序直接否决权力机关作出的决定并不鲜见。在个别地区,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刚刚选出的市长被调任,而组织部门委派的市长却长期主持工作。这种现象的存在反映出在个别地区执政党缺乏程序意识,不善于利用现行的规则来体现自己的意志。

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党组织的意愿就是人民群众的意愿,所以,否决党所选择的候选人,就是否决党的领导。在政治压倒一切的时代,这样的政治错误有可能带来灾难性后果。陕西佳县刘国具乡“一乡两乡长”事件,是当地的组织部门错把提名的权力当作任免的权力,违反了组织原则,破坏了国家的法制。因此,应当由组织部门和国家的权力机关及时加以纠正。

从中分析,在中国的政治机构中,尤其是在乡一级组织结构中,存在着什么样的深层次问题?

乡级政权的构建遇到的阻碍

在中国的宪法中,政权结构分为中央、省、县、乡四级(宪法第30条)。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了副省级和地区级行政机构。但是,无论如何变动,乡一级组织机关没有根本性转变。在民主改革的进程中,乡政府直接面对的是拥有自治权利的村一级组织。由于村民依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行村民自治,所以,乡一级政权机构其实处在自治与民主选举之间。乡一级政权机构的发展,要么是自治制度的延伸,要么维持传统的政权架构模式,通过人民代表大会直接选出乡一级的领导班子。

如果进一步扩大自治的范围,譬如在乡一级实行直接选举,并且赋予乡

一级组织机构更多的自治权利,那么,固然有利于维护当地的稳定,但是,也有可能造成政令不能及时传达,党的政策不能得到落实的局面。组织部门越权免去乡长的职务,其实是在两难的困境中,不得以作出的选择。这种选择尽管有违法制的精神,但在保证政令畅通、党的政策及时落实的前提下,也是一种断然地选择。可以说,中国的民主自治,从一开始就遭遇到了水土不服的问题。

在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权治理结构中,政府的管制长期停留在县一级,县政府下面往往实行乡村自治。由于县级政府掌管国家的法律,对乡村民众发号施令,因此,中国的农村长期实行的是“虚实结合”的二元治理模式。“官府不下乡”成为中国政权治理结构中的常态。建国以后,设立乡一级治理机构,虽然便于组织群众、发动群众,但在客观上压缩了乡村的自治空间,增加了农民的负担,加剧了村民与政府机关干部之间的矛盾,从根本上削弱了宪法上所规定的自治制度,侵犯了村民基本的政治权利和经济权利。

行政改革观念有必要转变

“官府不下乡”既是中国历史的常态,也是中国未来政权改革的必然趋势。乡镇撤并只是中国政权改革的第一步,在未来的行政改革中,应当将精简政府机构与完善自治组织并重,在充分发挥村民自我管理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的同时,逐步减少国家政权机构的层次,以自治组织成立的协会来充当自治组织与政权机关之间的纽带,缓解自治组织与政权机关之间的紧张关系。中央应当实行扁平化的管理,将政权的中心逐步地转移到省、自治区、直辖市一级,中央主管国防、外交和宪法规定地方性法规,实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县一级政权机关作为省一级政权机关的执行机关享有充分的行政权力和司法权力。

其实,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中国的政权机构改革提供了非常大的空间。当前的主要问题是,人民代表大会作为权力机关的职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而行政主导的政权模式在许多方面出现了侵犯公民合法利益的现象。甚至在个别地区,作为执政党的机构,组织部门超越法律的规定,直接行使政权机关才有的权力。这就使得中国的宪法体制在极个别地区无法落实。

在通讯手段极不发达的过去,行政信息一般通过行政系统内部传送,因此,在行政机构的设置上往往强调上下对口。在现代社会里,信息的传送有多种渠道,在法律制度非常透明的情况下,许多信息完全可以通过外部的社会渠道进行传播。所以,在行政机构的设置上,并不需要上下对口。只要在宪法和法律中明确各行政机关的事权,完善有关的选举程序,行政机关设置的多样性并不会破坏主权的统一,降低行政的效率。

中国的行政改革首先需要转变观念。宪法所确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当务之急就是要在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同时,积极尝试建立更加亲民高效的政府。机构的裁减可以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自治的空间,但是,如果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不是通过民主选举产生,行政架构的设置极不合理,那么,村民的自治制度便无法落到实处,“一乡两乡长”的怪事还会不断地出现。所以,我们应该透过“一乡两乡长”这件事情,看到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紧迫性,冷静地思考中国近年来政治体制改革的得与失。当每一项制度都是为了减轻农民负担、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但每一项制度都出现了严重变形的时候,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各项制度之间的兼容性问题。当村民委员会自治制度与现行的行政制度发生碰撞的时候,我们必须找出其中的症结所在,设计新的制度,找出系统之间的匹配通道。

简单地说,“一乡两乡长”事件的发生,说明中国的农村自治制度与国家的行政制度之间出现了缝隙,中国的乡镇行政体制需要改革,而中国的自治制度也需要谨慎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正视各地生产力发展不均衡的特点,允许不同地区选择不同的行政机构模式。

江西财经大学语文期末复习之东门行

东门行 汉乐府 《东门行》是一首汉乐府诗歌,出自宋朝郭茂倩编著的《乐府诗集》。《东门行》描写的是一个为穷困所迫的下层平民拔剑而起,走上反抗道路的故事,戏剧冲突十分强烈,历来为人称道。 出东门,不顾归;来入门,怅欲悲。盎中无斗米储,还视架上无悬衣。拔剑东门去,舍中儿母牵衣啼:“他家但愿富贵,贱妾与君共餔〔b ù〕糜。上用仓浪天故,下当用此黄口儿,今非!”“咄!行,吾去为迟!白发时下难久居。” 译文:刚才出东门的时候,就不想着再回来了。回到家进门惆怅悲愁。米罐里没有多少粮食,回过头看衣架上没有衣服。拔剑出东门,孩子的母亲牵着衣服哭泣说:“别人家只希望富贵,我情愿和你吃粥。在上有青天。在下有年幼的孩子。你现在这样做不对!”丈夫说:“你不要管!我去了!我已走得太晚了!白发老翁现在也不能安心活下去了!” 作品通过环境的描写和令人揪心的对话,形象地揭示了走投无路的人们起来反抗的过程。男主人公打算铤而走险,但一时拿不定主意,因此“出东门”而复归。当他看到家里无衣无食、一贫如洗的情景时,便最后下定决心“拔剑东门去”。 一、关于乐府诗 两汉所谓乐府指音乐机关。它除了将文人歌功颂德的诗制成曲谱并制作, 演奏新的歌舞外, 又收集民间的歌辞入乐。魏晋六朝时, 乐府乃由机关的名称变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继《诗经》《楚辞》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叫做“乐府”。唐代指批判现实的讽刺诗。宋元以后也称词,曲为乐府。 二、作品的思想意义 《东门行》描写了一个穷汉子为穷困所迫, 铤而走险, 起来造反的过程。反映游子漂泊他乡、游子在外的生活艰苦, 不易还乡。作品多慷慨激烈之音, 表现强烈的悲痛。 这些对话精练传神,完全是口语,活现出人物急切悲愤的神态。对话一结束,全诗也完篇,如同剧终幕落,留下一片黑暗、一片宁静,让读者面对着急落的幕布去猜测主人公未来的命运。此诗以质朴古拙为特色。不假雕琢,挥洒自如,行所当行,止所当止,其音调疾徐相继,读起来朗朗上口,自有一种天然气韵。 三、作品的艺术特色 1.语言朴实自然 汉乐府民歌多用生动的口语, 亲切朴素, 叙事同抒情结合, 感情真摰动人。 诗句句式长短不一, 二至八言都有,有句式整齐的齐言诗, 也有错综参差的杂言诗。汉乐府民歌没有固定的章法和句法, 长短随意, 整散不拘, 灵活自由。

江西财经大学2014-2015第一学期法学通论期末考试试卷

江西财经大学 2014-2015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试卷代码:37012A 授课课时:32课时考试用时:110分钟 课程名称:法学通论(非主干课程)适用对象:本科挂牌班 试卷命题人谢红星试卷审核人阙占文 第一部分案例分析 案例一(20分) 案情: 被告人李某于2009年7月2日,为防止他人在自己饲养的鱼塘内偷鱼,就在鱼塘的四周架设了电网,并写上“偷鱼者防电”字样。夜晚,李某离开鱼棚到家中睡觉。当日夜晚,王某携带偷鱼工具到李某鱼塘内偷鱼,手刚一触到电网,当即倒地身亡。次日晨,李某听说王某触电后,即先到鱼棚内切断电源,而后对王某进行了人工呼吸,但无效果。为掩盖自己的罪责,李某将鱼棚四周的电网全部拆除,而后伪造了王某自己用电偷鱼不慎死亡的现场。 问:被告人李某为防止盗窃私设电网的行为是否属于正当防卫? 请针对上述问题,制作一份分析报告(指出案例争议焦点及其法律适用,并从案例所涉及的法学理论的角度进行分析)。 案例二 (20分) 案情: 2009年10月14日晚上7时许,浦东新区闸航路、召泰路路口附近,一名年约20岁的年轻人站在路中央拦车。此时,上海庞源建筑机械工程有限公司的司机孙中界正驾驶一辆面包车路过。看到这名年轻人无公交车、出租车可搭乘后,他顺道开车将其送到了1.5公里外的目的地。然而,孙中界的行为却被浦东新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认定为“非法营运”,其驾驶的车辆被执法部门暂扣。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年仅18岁的孙中界竟然用刀砍下左手小指。经调查查明,14日当晚孙中界在上海闸航路上搭载的男子陈某某并非普通乘客:在当天整治非法营运的行动前,原南汇区交通行政执法大队一名负责人就将执法的时间和地点通过另一名社会人员蒋某某告知了陈某某。 问:该案中执法部门的执法行为是否妥当? 请针对上述问题,制作一份分析报告(指出案例争议焦点及其法律适用,并从案例所涉及的法学理论的角度进行分析)。

江西财经大学131大学语文试卷C

江西财经大学 13―14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试卷代码:08052C授课课时:36 考试用时:110分钟 课程名称:大学语文(为部分专业主干课程)适用对象:13级本科班 试卷命题人江枰试卷审核人龚贤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诗经》原来通称“诗”、,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周初至约五百年间的诗歌篇。 2.行宫见月伤心色,。 3.“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出自所作《》。 4. ,春掩残香漠漠苔。自去何郎无好咏,? 5. ,胸中万卷;,此事何难? 二、翻译题(每题2分,共10分) 1.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 2.勿逞忿以报横逆,勿非礼以害物命。 3.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4.从容指顾,立定大计。 5.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试分析《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一词的“登临意”。 2.曹丕《论文》将文体分为哪几种? 3.宝玉挨打后希望黛玉来探望吗?看清是黛玉后,宝玉有何反应?这凸显了宝玉黛玉二人的什么关系? 4.试分析《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的写作手法。 四、阅读分析(阅读作品回答下列问题,每题10分,计20分) 1.阅读苏轼《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请回答: ①作者在这首词里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②这首词抒写的线索是什么?按照什么顺序展开? ③“小轩窗”两句艺术地再现了什么情景? 2.阅读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中这段文字: 那晚月儿已瘦削了两三分。她晚妆才罢,盈盈的上了柳梢头。天是蓝得可爱,仿佛一汪水似的;月儿便更出落得精神了。岸上原有三株两株的垂杨树,淡淡的影子,在水里摇曳着。它们那柔细的枝条浴着月光,就象一支支美人的臂膊,交互的缠着,挽着,又象是月儿披着的发。而月儿偶然也从它们交叉处偷偷看我们,大有小姑娘怕羞的样子。岸上另有几株不知

法学通论试题

江西财经大学 2012-2013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试卷代码:37012A 授课课时:32课时考试用时:110分钟 课程名称:法学通论适用对象:本科挂牌班 试卷命题人陈军试卷审核人易有禄 第一部分案例分析 案例一(20分) 案情:镇长黄某负责某重点工程项目占地前期的拆迁和评估工作。黄某和村民李某勾结,由李某出面向某村租赁可能被占用的荒山20亩植树,以骗取补偿款。但村长不同意出租荒山。黄某打电话给村长施压,并安排李某给村长送去1万元现金后,村长才同意签订租赁合同。李某出资1万元购买小树苗5000棵,雇人种在荒山上。 副县长赵某带队前来开展拆迁、评估工作的验收。李某给赵某的父亲(原县民政局局长,已退休)送去1万元现金,请其帮忙说话。赵某得知父亲收钱后答应关照李某,令人将邻近山坡的树苗都算到李某名下。 后李某获得补偿款50万元,分给黄某30万元。黄某认为自己应分得40万元,二人发生争执,李某无奈又给黄某10万元。 李某非常恼火,回家与妻子陈某诉说。陈某说:“这种人太贪心,咱可把钱偷回来。”李某深夜到黄家伺机作案,但未能发现机会,便将黄某的汽车玻璃(价值1万元)砸坏。 黄某认定是李某作案,决意报复李某,深夜对其租赁的山坡放火(李某住在山坡上)。 树苗刚起火时,被路过的村民邢某发现。邢某明知法律规定发现火情时,任何人都有报警的义务,但因与李某素有矛盾,便悄然离去。 大火烧毁山坡上的全部树苗,烧伤了李某,并延烧至村民范某家。范某被火势惊醒逃至屋外,想起卧室有5000元现金,即返身取钱,被烧断的房梁砸死。 问题: 1.对村长收受黄某、李某现金1万元一节,应如何定罪?为什么? 2.对赵某父亲收受1万元一节,对赵某父亲及赵某应如何定罪?为什么? 3.对黄某、李某取得补偿款的行为,应如何定性?二人的犯罪数额应如何认定? 4.对陈某让李某盗窃及汽车玻璃被砸坏一节,对二人应如何定罪?为什么? 5.村民邢某是否构成不作为的放火罪?为什么? 6.如认定黄某放火与范某被砸死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可能有哪些理由?如否定黄某放火与范某被砸死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可能有哪些理由 请针对上述问题,制作一份案例分析报告(指出案例争议焦点及其法律适用,并从案例所涉及的法学理论的角度进行分析)。

江西财经大学统计学试题(卷)有答案解析

1 江西财经大学 11-12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试卷代码:06003B 授课课时:48 课程名称:统计学 适用对象:挂牌 试卷命题人 试卷审核人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处。答案错选或未选者,该题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1.已知两个同类企业职工工资的标准差分别是50元和60元,则两个企业 职工平均工资的代表性( )。 A.乙大于甲 B.甲大于乙 C.甲乙相等 D .无法判断 2. 根据算术平均数的性质,下列表达式正确的是 ( )。 A .0)(=∑-f x x B .0=-∑f x x C .0)(2=-∑f x x D. min )(=-∑f x x 3. 某地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007年比2002年增长45%,每增降1%的绝对 值为135元,则( )。 A .五年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共增6075元 B .五年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共增1350元 C .五年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每年递增9% D .五年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每年递增10% 4. 用各组的组中值代表其实际数据计算算术平均数时,通常假定( )。 A .各组数据在组内是均匀分布的 B .各组次数相等 C .各组数据之间没有差异 D. 各组数据次数不等

5.在分组时,凡遇到某一变量值刚好等于相邻两组上下限数值时,一般是( )。 A.将此值归入上限所在组 B.将此值归入下限所在组 C.此值归入两组均可 D.该值不需归入任何一组 6. 一组数25,27,29,30,32,34的中位数值是 ( )。 A .29 B .29.5 C .30 D.不存在 7. 某次人口普查的标准时点为11月1日零点,今有甲,乙、丙、丁四人情况是:甲10月31日夜10点出生,乙10月31日夜11点去世,丙10月31日夜12 点半出生,丁11月1日1点去世。调查员登记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甲登记、乙不登记 B .甲不登记、丁登记 C .甲登记、丙登记 D .乙登记、丁不登记 8.有效性是指( )。 A .抽样指标的平均数等于被估计的总体指标 B .当样本容量n 充分大时,样本指标充分靠近总体指标 C .随着n 的无限增大,样本指标与未知的总体指标之间的离差任意小的可能性趋于实际必然性 D .作为估计量的方差比其他估计量的方差小 9. 根据月度资料计算的季节指数之和为( )。 A .400% B .100% C .1200% D .800% 10.如果11p q 、分别代表报告期的商品价格、销售量;00p q 、分别代表基期的商品价格、销售量,运用公式1101 p p q k p q = ∑∑编制的指数称为 ( )。 A .拉氏价格指数 B .拉氏销售量指数 C .帕氏价格指数 D .帕氏销售量指数 二、判断题(请在答题纸上写明题号后,在正确的命题后打√,在错误的命题后打×。判断错误者,该题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1.权数对算术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只表现为各组出现次数的多少,与各组次数占总次数的比重无关。( ) 2.凡是反映现象总规模、总水平和工作总量的统计指标称为质量指标。( )

江西财经大学语文期末复习资料之蒹葭 (1)

第一课:蒹葭 《诗经·秦风》 《诗经》简介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又称“诗”或“诗三百”,据说为孔子所编订。从汉代起被奉为儒家经典,尊称为《诗经》。诗经“六艺”指的是“风、雅、颂”和“赋、比、兴”,前者是将其内容按音乐性质划分,后者是指其艺术表现手法。在表现形式上,《诗经》以四言为主,多重章叠句,反复咏唱,语言朴素自然,讲究节奏韵律。 主要内容 一、伤乱抒愤、讽谕怨刺的诗歌。 二、关于战争和徭役的诗歌。 三、关于恋爱、婚姻、家庭的诗歌。 艺术成就 1、《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2、大量运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丰富的比拟和联想成为我国历代诗歌创作的思维形式与表现手法。 3、结构形式与语言特点的重章叠句、反复回唱,是我国民歌的重要特色。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译文:芦苇茂密水边长,深秋白露结成霜。我心思念的那人,就在河水那一方。逆流而上去追寻,道路崎岖又漫长。顺流而下去追寻,仿佛就在水中央。芦苇茂盛水边长,太阳初升露未干。我心思念的那人,就在河水那岸边。逆流而上去追寻,道路险峻难攀登。顺流而下去追寻,仿佛就在沙洲间。芦苇茂密水边长,太阳初升露珠滴。我心思念的那人,就在河水岸边立。逆流而上去追寻,道路弯曲难走通。顺流而下去追寻,仿佛就在沙洲边。

法学通论试卷A及答案资料

精品文档 江西财经大学 2013-2014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A 试卷代码:37012A 授课课时:32课时考试用时:110分钟 课程名称:法学通论适用对象:本科挂牌班 试卷命题人试卷审核人 案例分析第一部分 ) 分案例一(20 案情:日,甲与乙经朋友介绍后双方口头约定,甲承租乙的一套位于城郊的别月12010年1墅,租期为五年,租金一次付清,交付租金后即可入住。洽谈时,乙告诉甲该别墅屋顶有漏水现象,但不是很严重,对基本居住没有影响。为了尽快与女友丙结婚共同生活,甲当时对此未置可否,一次性付清租金后,甲与丙就入住了,并办理了结婚登记。入住后不久,别墅屋顶果然漏水,甲认为严重影响居住,于是甲要求乙进行维修,乙认为在订立合同时已对漏水问题提前作了告知,甲当时并无异议,仍同意承租,故现在乙不应承担维修义务。于是,丁公司派工人更换了漏水的旧瓦片,甲自购了一批瓦片,找到朋友开的丁装修公司免费维修。装修则用了一天时间,10同时按照甲的意思对别墅进行了较大装修。其中更换瓦片大约花了月,由6个月,乙不知情。在更换瓦片时,一名工人不慎摔伤,花去医药费数千元。2010年月,42011年于新换瓦片质量问题,别墅屋顶出现大面积漏水,造成甲一万余元财产损失。12年甲遇车祸去世,丙回娘家居住。半年后丙返回别墅,发现戊已占用别墅。原来,2010借条中承诺在不能还 款时该别墅由戊使用。在戊10万元,并亲笔写了借条,月甲曾向戊借款向乙出示了甲的亲笔承诺后,乙同意戊使用该别墅,将房屋的备用钥匙交付于戊。问题:甲乙之间租赁合同的期限如何确定?理由是什么?如乙欲解除与甲的租赁合同,应如1. 何行使权利?别墅维修及费用负担问题应如何处理?理由是什么? 2.甲丁之间存有什么法律关系?其内容和适用规则如何?摔伤工人的医药费用、损失应 3. 如何处理?理由是什么?别墅装修问题应如何处理?理由是什么? 4. 月屋顶漏水所受损失?理由是什么?年甲是否有权请求乙赔偿因 5.20106精 品文档. 精品文档 6.丙可否行使对别墅的承租使用权?理由是什么? 7.丙应如何向戊主张自己的权利?理由是什么? 参考答案: 1.为不定期租赁。租赁期限六个月以上,当事人未采取书面形式的,视为不定期租赁。乙可以随时解除合同,但应当在合理期限前通知承租人。 2.(1)甲有权要求乙在合理期限内维修。乙未履行维修义务,甲可以自行维修,维修费用由乙负担。

2021优秀共青团员事迹材料【三篇】

2021优秀共青团员事迹材料【三篇】 篇一 章XX,女,汉族,1995年7月出生,现就读于XX职业学院会计二系会计(注册会计师方向)专业,现任江西财经职业学院学生会执行主席兼组织部部长。 作为一名共青团员,她时时刻刻以一名优秀共青团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从20xx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以来,她一直用实际行动来证明团员的价值、团员的先锋作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用团性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在实际行动上,积极参加团的各项活动,勤奋学习,刻苦专研,开拓创新,热爱志愿服务活动。从入学以来,积极参与各项学院各项大小赛事以及志愿者活动,曾在20xx年荣获XX市铁运五春运志愿者,XX市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个人先进。具体事迹如下: 思想方面 她注重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思想。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在思想和行动上严格要求自身,在不断加强学习的同时,做好各项工作,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并积极向党组织,团组织靠拢,在20xx年4月参加江西财经职业学院第六十八期初级党课培训以及20xx年11月参加江西财经职业学院第七十一期高级党课培训,学习结业并正式批准成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尽管结业,可是她仍然时刻提醒自己,努力做好模范带头作用,使自己不仅在思想上积极入党,行动上更是应该向党组

织靠拢,时刻心系人民心系党,踏踏实实的为党和人名奉献。她非常注重加强个人品德修养,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始终保持创新,与时俱进的思想和理念,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以实际行动发挥着模范带头的作用。 学习方面 她学习学习态度严肃认真,成绩优异,不逃课,不迟到早退,学习目的明确,态度端正,在学好专业课程的同时,也不放松其他的专业课程学习,多方面的涉猎各类知识,培养自己广泛的兴趣,扩展视野,丰富自身知识储备,提高综合素质和文化修养。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她的专业知识以及各方面技能都有了突破,在成功取得了英语等级、计算机等级、会计电算化、珠算等级等专业性证书的同时,在20xx-20xx年度获得院级“三等优秀学生奖学金”。并且参与院团委主办的“财院之星”,成为第六期与第七期大学生骨干培养班的成员,并且荣幸担任第十期大学生骨干培养班的班导助理,在学习方面,她多角度的展现了一名共青团员该有的风采。 工作方面 学习的刻苦并没有妨碍她在工作上的积极。工作上她扎实肯干,认真负责,积极参加各类团组织活动及社会实践活动,一直以饱满的热情去对待每一项任务,在整个团的工作中,她总是尽心尽责的完成每一项细致而又复杂的工作。虽然没有在班级中担任职务,但是她一直忙碌于各项团的工作以及各类志愿服务。在

江西财经大学统计学院《统计学》模拟试题三 含答案

江西财经大学统计学院《统计学》模拟试题三 [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性别、年龄这样的概念,可以用来( )。 A.表示个体的特征 B.作为指标来使用 C.表示总体的特征 D.作为变量来使用 2.下列各项指标中,属于强度相对数的是( )。 A.商品流转次数 B.产品合格率 C.发展速度 D.工人劳动生产率 3.在抽样单位数相同的情况下,整群抽样和其他抽样方法比较抽样误差( )。 A.较大 B.较小 C.相等 D.相反 4.已知一时期数列有30年的数据,采用移动平均法测定原时间数列的长期趋势,若采用5年移动平均,修匀后的时间数列有多少年的数据( )。 A. 30 B. 28 C. 26 D. 25 5.某镇1997年社会商品零售额为12000万元,2001年增至15600万元,这四年中物价上涨了4%,则商品零售量指数为( )。 A.130% B.104% C.80% D.125% 6.假设你在做一个总体比率的区间估计,总体资料未知,比率的总体方差没有以往的数据,也不能根据样本资料计算出来,这时,此方差应取( )。 A.30% B.25% C.40% D.50% 7.下列直线回归方程中,肯定错误的是( )。 A.x y 32?+= r=0.88 B.x y 54?+= r=0.55 C.x y 510?+-= r=-0.90 D.x y 90.0100?--= r=-0.83 8.估计标准误差是反映了( )。 A.平均数代表性的指标 B.相关关系的指标 C.回归直线的代表性指标 D.序时平均数的代表性指标 9.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 )。 A.做好统计资料的整理工作 B.正确地选择分组标志与划分各组界限 C.注意统计资料的准确性与科学性 D.应抓住事物的本质与规律 10.按地理区域划片进行的区域抽样,其抽样方法属于( )。 A.纯随机抽样 B.等距抽样 C.类型抽样 D.整群抽样 11.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产生于20世纪( )年代。 A.20 B.30 C.40 D.50 12.移动平均法可以用来测定时间数列的长期趋势,有时时间数列水平可能会呈现一定程度的周期波动。通常移动的项数为( )。 A.三项 B.是周期的整数倍 C.五项 D.四项 *13.商品流转次数指数和商品流转天数指数之间的关系表现为两者相乘之积( )。 A.大于1 B.小于1 C.等于1 D.等于0 *14.小样本情况下,查t 分布表概率表必须依下式确定相应的自由度:( )。

江西财经大学现代经济管理学院大学语文复习题

复习题 一、填空(0.5分) 1、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是___《诗经》________。 2、风、雅、颂、赋、比、兴合称“诗经六义”。采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蒹葭》与屈原的《湘夫人》共享千古伤心之祖的美誉。 4、被王国维评为“最得风人深致”的作品是。 5、陶渊明一生两大喜好,一好,二好。陶渊明的饮酒诗共首,其实与饮酒无关,而是兴之所至。陶渊明是我国诗歌流派的开拓者。 6、李煜为南唐后主,前期词多写宫廷享乐生活,后期词感情真挚,意境深远,真切反映了亡国之痛。 7、《虞美人》艺术特点在擅长用手法,自问自答,一层深似一层。 8、辛弃疾,南宋时期著名词人,他继承了苏轼的豪放风格,进而扩展到以文为词,形成了艺术上擅长用典的写法。 9、辛弃疾,字___幼安________,号____稼轩_______,____豪放_______派代表诗人,与________苏轼___并称“苏辛”。 10、孔子是我国春秋时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创立的儒家学说,成为我国两千多年传统文化的主流。 11、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即“爱人”。 12、孔子在政治上维护礼治,提倡德政和教化,反对武力征伐和以力服人。 13、《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14、《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的,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15、________《史记》___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16、________《史记》____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17、庄子主张顺应自然,提倡______无为而无不为_____。 18、李斯不仅是中国封建社会早期的政治家,也是秦代唯一的作家。 19、鲁迅先生曾评价李斯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 20、《谏丞客书》表达了李斯不分地域,任人唯贤的政治见解。 21、柳宗元是中唐著名散文家、诗人,与韩愈一起倡导了一场古文运动。曾参与王叔文改革新政治集团,史称永贞革新。 22、柳宗元的寓言、人物传记和山水游记三类散文文学成就大为突出。 23、柳宗元被贬永州十年,游记散文名著后人称《永州八记》。 24、梁启超,近代著名政治家、学者。 25、《论毅力》的中心论点是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突出的论证方法是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引用论证。 26、梁实秋的散文,集文人散文与学者散文的特点于一体,追求文调雅致与感情渗入的有机结合。 27、梁实秋笔下的国文老师,是个貌丑性凶但却敬业爱生的独特的老师形象。 28、梁启超晚年任清华大学教授,与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为当时四大国学大师。 29/《红楼梦》描写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和核心人物贾

江财选课超详细介绍

Ⅰ.基础系列课程: 1.大学体育:跆拳道平均而言给分应该是最高的,而且MM最多,想看美女的男生的必修课。考试为实战对打 2.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吴通福:7分 个人认为吴通福老师很牛,敢于正视历史,不过不推荐一般人去选,因为给分超低,而且脾气不好,口音有点重,建议旁听,毕竟敢于讲真话的老师也不多了嘛不是 3.计算机应用基础,财经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等 易彤:9分 没上过他的课,注意是“他”哦,江财老师有个特点就是从名字上看男女不分,囧。但是普遍反映是所有微机老师中最好的,给分也高,全80以上 黄寒燕:8分 人很好,基本上不苛求啥,讲课很详细也很有耐心,但是没想到的是财经信息管理系统才给了我70多分,怨念啊 彭接招:8分 彭接招老奶奶挺和蔼搞笑的一个人,平时可能会装做很严厉的样子,但其实是刀子嘴豆腐心,平时作业较多,给分80以上 4.微积分,概率论,线性代数,计量经济学等 徐晔:10分 性别女,巨幽默的一个人,上课时总是穿插自己生活中的一些有趣的事,让你想打瞌睡都不成。至于点到的话,以前从来没点过,不过被点到也没关系,照样八九十以上。选他的课很轻松,作业只要轮流交的,一学期也不用交几次。 杨淑玲:9分 讲课不如徐晔,黄丽娟等老师,但是她班上挂科率是最少的,传说中两只笔改试卷的人,对于不喜欢数学的人强烈推荐 黄丽娟:9分 讲课不错,不点到,为人很好 PS:想转专业的童鞋一定要好好学习微积分呐,转专业考试必考科目。此外就是靠英语了 5.涉外系大学英语,英语听说 王南:9分 美女哦,而且很high哦,不过已经结婚生子了。上课很喜欢聊,也就是扯,很轻松就是啦,给分纯靠你个人水平 此外:张建丽(也很喜欢扯),徐惠莲,胡蓉(外形是小loli),孙斐斐都超赞的,给分也是看个人水准的 6.非涉外系大学英语 肖锐:8分 俺们非涉外大英只上过他的课,感觉超对不起他,一学期只去过几次,最后还给了我80多,惭愧啊 7.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此课程完全没必要听,有句话说的好:欲练此功,必先自宫。大家凑合凑合上完了就行了。不过在此推荐一个老师,江水法。 江水法:10分

大学语文课程08052《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8052 制定单位:人文学院 制定人(执笔人):骆兵、江枰 审核人:龚贤 修订时间:2009年9月2日 江西财经大学教务处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总述

二、教学时数分配 三、单元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和内容设置 第一部分诗歌部分文史知识介绍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古诗发展线索,每发展阶段的时代背景、代表作家、代表作品等文史常识 【重点难点】中国古代诗歌繁荣的原因,如何欣赏古诗。 【教学内容】 文史知识介绍

一、古诗发展线索:上古歌谣→诗经→离骚→陶渊明→唐诗→宋词→元曲→清诗 二、中国古代诗歌体裁种类的划分 三、中国古代诗歌繁荣的原因 四、如何欣赏中国古代诗歌 第一精讲篇目《蒹葭》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诗经》概况,掌握本诗主旨,了解对本诗几种不同的认识,本诗艺术表现手法及作用 【重点难点】本诗空灵朦胧的意境,本诗结构特点及作用。 【教学内容】 《蒹葭》 一、介绍《诗经》概况 二、分析本诗主旨:全诗围绕伊人之美,觅求之难,赞美了“恋情之深,求索之坚”的精神 三、分析本诗空灵朦胧的意境 四、分析本诗结构特点及作用 五、分析本诗虚实结合,物我对比的艺术手法 六、要求背诵本诗 第二精讲篇目《东门行》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本诗所反映的社会背景,并通过对本诗特色的欣赏和领会,归纳汉乐府诗歌叙事性的主要特色。 【重点难点】本诗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和人物性格特征。 【教学内容】 《东门行》 一、介绍汉乐府诗歌的本质和来源 二、分析本诗中男女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并找出体现其性格特征的典型细节 三、讨论本诗的语言特色、独特的叙事手法和可能的前因后果 四、补充汉乐府的其他作品 五、背诵本诗 第三精讲篇目《饮酒》(其五)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作家的生平、作品、创作风格及其在文学史中的地位,本诗创作背景,掌握本诗主旨,本诗艺术表现手法。 【重点难点】本诗名句、佳句的内蕴及其与主旨的关系,把握“见”的妙用。 【教学内容】 《饮酒》(其五) 一、了解作家的生平、作品、创作风格及其在历史中的地位,本诗创作背景及主旨 二、把握“心远地自偏”的内涵及其与主旨的关系 三、分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思想意蕴,把握“见”字的妙处,理解诗人蕴于其 中的情感 四、分析“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内蕴 五、分析本诗叙述、描写、议论相结合的艺术手法 六、要求背诵本诗

江财统计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三套)

江西财经大学 08-09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试卷代码:06003A 授课课时:48 课程名称:统计学适用对象:挂牌 试卷命题人试卷审核人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处。答案错选或未选者,该题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1.要了解某市国有工业企业生产设备情况,则统计总体是( ) A、该市国有的全部工业企业 B、该市国有的每一个工业企业 C、该市国有的某一台设备 D、该市国有工业企业的全部生产设备 2.抽样调查和重点调查的主要区别是() A、获取调查单位的方式不同 B、调查的目的不同 C、调查的单位不同 D、两种调查没有本质区别 3.三个班上学期统计学考试平均成绩分别是83、87和90分,且一、二班人数分别占总人数的25%和37%,则三个班统计学的总平均成绩是() A、数据不全,无法计算 B、87.14分 C、86.67分 D、90.21分 4.下列等式中,不正确的是() A、发展速度=增长速度+1 B、定基发展速度=相应各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 C、定基增长速度=相应各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 D、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 5.某种产品报告期与基期比较产量增长26%,单位成本下降32%,则生产费用支出总额为基期的( ) A、166.32% B、85.68% C、185% D、54% 6.在简单随机重复抽样条件下,如果允许误差缩小为原来的一半,则样本容

量就要增加到原来的() A、5倍 B、4倍 C、3倍 D、4.5倍 7.2 ?) y- ∑是指() (y A、残差平方和 B、回归平方和 C、总离差平方和 D、解释变差 8.标准差系数抽象了() A、总体指标数值大小的影响 B、总体单位数多少的影响 C、标志变异的影响 D、平均水平高低对离散分析的影响 9.综合指数变形为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其权数为() A、该综合指数的分子 B、该综合指数的分母 C、固定权数 D、视具体情况而定 10.简单算术平均数和加权算术平均数的计算结果相同是因为() A、权数不等 B、权数相等 C、不存在权数作用 D、变量值的作用 二、判断题(请在答题纸上写明题号后,在正确的命题后打√,在错误的命题后打×。判断错误者,该题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1.在平均指标指数中,如果将组平均数固定,单独反映结构变动的指数,称为结构影响指数() 2.统计资料显示,2008年某国净增加人口100万人,这是逐期增长量指标() 3.已知某厂2000~2008年的产值水平,求平均发展速度应该采用算术平均数计算() 4.标准差与平均差的共同点是对正负离差综合平均的方法相同() 5.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一样,所分析的两个变量均为随机变量() 6.某现象发展变化的平均速度是增长的,则该指标的增长量必定年年增加() 7.为了观察现象长期趋势变动,必须对时间序列进行修匀,方法包括时距扩大法、移动平均法、最小平方法、趋势剔除法和季节比率法()8.指数体系中,数量指标指数采取报告期的质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

江西财经大学12-13第二学期大学语文试题(A)

江西财经大学 12-1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课程代码:08052 A 授课课时:32课时考试时间:110分钟 课程名称:大学语文适用对象:12级本科班 一、文学常识与名篇名句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诗经》按乐曲性质的不同分成 __ _ 三大类。 2. 汉代乐府诗流传至今,大多收录在宋代人郭茂倩所编的 __ ___中。 3. 一般认为,《红楼梦》后40回的作者是 __ 。 4.《国学丛刊序》的作者是 __ _。 5. 汤显祖的主要作品有“临川四梦”,即 __ 、《紫钗记》、《邯 郸记》、《南柯记》。 6.雪满山中高士卧, __ 。 7. 玉容寂寞泪阑干, __ ___。 8. __ ,;致君尧舜,此事何难! 9. __ ,水随天去秋无际。 10. 江间波浪兼天涌, _ _ 。 二、词句解释(每题2分,共计10分) 1.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 2.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3.如公器质之深厚,智识之高远,而辅学术之精微。 4.勿称忿而报横逆,勿非礼而害物命。 5.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 1.简述梁启超《说希望》的主旨。 2.胡适在《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中为大学毕业生开出哪三个方子? 3. 鲁迅在《风波》中刻画了哪些人物,揭示出什么深刻意蕴?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10分) 1. 论述朱熹《家训》的思想内涵。 五、阅读分析题(每题15分,共15分) 1.《读山海经》其一:“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第1页,共2页】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江西财经大学法学通论试卷及答案

江西财经大学 10-11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试卷代码:37012A 授课课时:32课时考试用时:110分钟 课程名称:法学通论适用对象:本科挂牌班 试卷命题人王柱国试卷审核人易有禄 第一部分案例分析 案例一(20分) 原告王XX的公公郭X于1957年在集宁桥西建国四路自建平房一间半。现该房屋登记在第三人李XX名下,房产证号为18610号。原告王XX系郭X的四儿媳(其夫郭X已去世),第三人李XX系郭X的孙女(其父已去世)。 原告诉称郭X去世前将该房屋房契交给原告丈夫郭X,并由原告一家和原告的婆婆一起居住。在此期间,第三人母亲黄XX以没房为由抢占此房居住,后又租给他人。2010年该片区域房屋开始拆迁,原告持房契手续申请房屋补偿款时,发现第三人竟擅自将房产证办在自己名下。被告未对该房产进行实地调查,在第三人手续不全的情况下为其颁发了18610号房屋产权证书。被告的颁证行为依法不当,侵害了原告的合法权益,请求撤销给第三人颁发的房屋所有权证。 XX区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原告提供的证据不能佐证其是本案争议房屋的所有人,被告为第三人颁发房屋所有权证未侵犯原告的合法权益,原告主体资格不适格,裁定驳回原告起诉。原告王XX不服,上诉于乌兰察布市中级人民法院。乌兰察布市中级人民法院认为,王XX可以作为郭X的近亲属提起诉讼,原审认为原告主体资格不适格错误,判决撤销集宁区人民法院(2010)集行初字第20号行政判决,本案由集宁区人民法院继续审理。 请问:王XX是否具有原告主体资格?为什么? 请针对上述案例,制作一份案例分析报告(包括简述案例,指出案例争议焦点及其法律适用,并从案例所涉及的法学理论的角度进行分析)。 案例二(20分) 李某乘车到县城看病时将自己20000元的定期邮政储蓄存折与个人身份证一起丢失,当天中午李某到某镇邮政储蓄所挂失,但该款已被人提取。经公安机关侦查,该日上午,出租车驾驶员刘某在县人民医院门前经过时,有两人称其父住院急需用钱,要求刘某驾车到镇邮政储蓄所取款,因储蓄所要求另提供一份身份证明方能取款,两人以自己没带身份证为由,请

全国高校分布图.pdf

北京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航 人民大学北理工北科大 北师大北京交大北林 中国农大对外经贸北邮 北京化工传媒大学中国政法 中国地大(北京).. 北语中科院 北方工业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中国公安大学.. 中央财经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华北电力 中央民族( 首经贸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科技职业学院.. 北外首师大 北二外北京工商大学.. 中国矿大(北京).. 北京印刷学院.. 中华女院北服 北京体育大学.. 中青政北京中医药 北京吉利大学.. 北京联大北京电子科技学院.. 首都医科大北京物资中央美院 北影北京城市学院.. 首体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外交学院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装甲兵工程学院.. 国际关系学院.. 上海 上海交大同济大学复旦大学 华东理工华东师大上海财经 东华大学上海大学上外 华东政法上海师大上海理工 上海海事上海电力上海体院 上海水产第二军医大学.. 黑龙江 哈工大哈工程黑大 东北农大大庆石油哈理工 哈师大东北林大哈尔滨商大 八一农垦哈尔滨医科大.. 黑龙江科院 黑工程佳木斯大学大庆师范学院.. 齐齐哈尔大学.. 牡丹江师范哈尔滨学院 牡丹江医学院.. 黑龙江中医药.. 黑河学院 东方学院哈尔滨体院绥化学院 齐齐哈尔医学院.. 吉林 吉林大学东北师大长春理工

长春税务北华大学吉林师范 长春工大吉林建筑东北电力 长春大学吉林农大吉林化工 延边大学长春师范学院.. 长春工程学院.. 吉林艺术学院.. 通化师范白城师范学院.. 吉林工程师范.. 吉林华侨外语.. 吉林医药学院.. 东北师范大学人文. 长春中医药吉林农科院 辽宁 大连理工东北大学辽宁大学 东北财经沈阳师范辽宁师大 沈阳建筑大连海事大连大学 辽宁石化大连交大沈阳理工 沈阳工大中国刑警学院.. 大外 沈阳农大沈阳大学大连轻工 大连民族大连东软信息学院.. 辽宁科技大学.. 渤海大学辽宁工学院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沈阳化工沈阳航空学院.. 大连水产 中国医科大辽宁警官高等专科.. 沈阳药科 沈阳工程辽宁工大辽宁外经贸 大连医大鞍山科大鞍山师大 锦州医学院辽宁中医药沈阳体院 鲁迅美院辽东学院沈阳音乐学院.. 渤海大学文理学院.. 辽宁科技学院.. 沈阳医学院 大连职业技术学院.. 辽宁交通高等专科.. 天津 天津大学南开大学 河北工大天津工大天津理工天津师大天津科大天津财经天津商学院天外天津建院天津医大天津工程师范.. 天津农院天津体院天津中医药 安徽 中国科大安徽大学合肥工大 安徽财经安徽理工安徽师大 安徽农大安徽建工安徽工程科技.. 安徽工业安徽医科大皖南医学院

统计学考研前100院校

统计学考研前100院校 统计学 专业代码:020208 学科大类:经济学 一级学科:应用经济学 统计学专业院校排名 第一档:天津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 第二档:上海财经大学、厦门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暨南大学、西安交通 学、中央财经大学 第三档:湖南大学、安徽财经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北京大学、山西财经大学、东北财经大学、西安财经学院 学、河北经贸大学、天津大学、兰州商学院、云南财经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福建农林大学、重庆工商大学、 第四档:西北工业大学、江苏大学、河北大学、西北师范大学、贵州财经学院、长沙理工大学、广东商学院、 州电子科技大学、新疆财经学院、内蒙古财经学院、长春税务学院、河南财经学院、福州大学、山东财政学院、中 学。 统计学国家级重点学科单位 统计学一级国家重点学科:天津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 统计学二级国家重点学科:清华大学、吉林大学、华侨大学、国防大

学、军事经济学院 需要说明的是,这份统计学考研院校排名是根据教育部学位中心2013年11月授权发布《2012年学科评估结果》 猜想,之所有第一梯队是这两位,跟建校建系的时间有关。如西南财经大学统计学院的前身统计系,是1952年和1 系调整成立四川财经学院时首批组建的五个系之一,也是全国财经院校中最早招收统计学专业本科生的院系之一。 这里还有一份统计学专业的高校排名,可能这个比上面的容易被接受,也不是我编的,也是教育部考试中心发 学校代码及名称学科整体水平得分 10002 中国人民大学90 10001 北京大学88 10384 厦门大学85 10055 南开大学83 10200东北师范大学 10269 华东师范大学 10272 上海财经大学 10353 浙江工商大学 1035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78 10422 山东大学 下面还有一份财经类统计学专业名校盘点—— 1. 中央财经大学(国家重点学科合计11个)一个国家重点学科:

江西财经大学 语文C

江西财经大学08―09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试卷代码: 08052C 授课课时:32 课程名称:大学语文适用对象:公共必修课 试卷命题人李旭试卷审核人江枰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诗经》原来通称“诗”、,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周初至约五百年间的诗歌篇。 2.山气日夕佳,。 3.“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出自所作《》。 4. ,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 5. ,何妨吟啸且徐行。,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二、翻译题(每题2分,共10分) 1.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 2.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 3.徒取容充位如此。 4.从容指顾,立定大计。 5.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慄。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试分析《水龙吟?登健康赏心亭》一词的情感构成。 2.姜夔《踏莎行》一词从对方落笔来写自己的相思,试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3.试分析《雨巷》中象征性意象的用法。 4.试分析《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的写作手法。 四、阅读分析(阅读作品回答下列问题,共2题,计20分) 1. 阅读苏轼《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请回答: ① 作者在这首词里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② 这首词抒写的线索是什么?按照什么顺序展开? ③ “小轩窗”两句艺术地再现了什么情景? 2.阅读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中的一段文字: 那晚月儿已瘦削了两三分。她晚妆才罢,盈盈的上了柳梢头。天是蓝得可爱,仿佛一汪水似的;月儿便更出落得精神了。岸上原有三株两株的垂杨树,淡淡的影子,在水里摇曳着。它们那柔细的枝条浴着月光,就象一支支美人的臂膊,交互的缠着,挽着,又象是月儿披着的发。而月儿偶然也从它们交叉处偷偷看我们,大有小姑娘怕羞的样子。岸上另有几株不知名的老树,光光的立着;在月光里照起来,却又俨然是精神矍铄的老人。 请回答: ① 这段描写突出了什么景色? ② 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③ 在语言上,与李清照的《声声慢》有何共同特点? 五、赏析题(就所录作品写一篇赏析文章,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40分)

江西财经大学2011-2012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江西财经大学 2011-2012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试卷代码:37012A 授课课时:32课时考试用时:110分钟 课程名称:法学通论(非主干课程)适用对象:本科挂牌班 试卷命题人吴德昌试卷审核人易有禄 第一部分案例分析 案例一(20分) 被告人甲某,女 30 岁,某县幼儿教师。 1997 年 10 月 2 日上午 10 时,被告带领幼儿 5 名外出游玩,走在最后面的一个幼儿李某 ( 男, 6 岁 ) 失足坠入路旁粪池。甲某见状惊慌失措,但不肯跳入粪池中救人,只向行人大声呼救。此时,有一中学生乙某 ( 男,17 岁 ) 路过此处,闻声后立刻跑到粪池边观看,并同甲某在附近找一小竹竿,探测粪池深浅,测得水深大约为 80 公分,但甲某、乙某二人均不肯跳入粪池内救幼儿,只是一起高呼求救。最后有一农民某丙闻声赶来跳下粪池抢救,但为时已晚,当幼儿被救上来时,已经停止呼吸。 问: (1) 对甲某是否应追究刑事责任?为什么? (2) 对乙某应如何处理?为什么 请针对上述问题,制作一份案例分析报告(包括简述案例,指出案例争议焦点及其法律适用,并从案例所涉及的法学理论的角度进行分析)。 案例二(20分) 张某于 1976 年 7 岁时,被刘利铜、朱文秀夫妇收养,改名刘非。 1980 年,刘利钢与朱文秀生一子,取名刘冰。刘利钢、朱文秀对刘非,刘冰都非常疼爱,全家四口子互相体贴,关系和睦。1990 年,刘非得知张金宝是自己的生父后,与刘利钢、朱文秀关系疏远。 1994 年朱文秀病故,1996 年刘利钢因病致残,其收入仅够勉强维持个人生活,无力抚养子女。此时,张金宝生活困难,刘冰正在读书,刘非经营个体餐馆,收人较多。张金宝要求刘非赡养,刘冰要求刘非抚养,均遭其拒绝。 问: (1) 刘非对张金宝有无赡养义务?为什么? (2) 刘非对刘冰有无抚养义务?为什么? 请针对上述案例,制作一份案例分析报告(包括简述案例,指出案例争议焦点及其法律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