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历年油价变化一览表

历年油价变化一览表

历年油价变化一览表
历年油价变化一览表

近年来油价调整一览表

国内成品油价格近期历次调整一览 2012年02月07日21:15 新浪汽车综合字号:大中小 新浪汽车讯发改委决定明日零时起,将国内汽、柴油价格每吨均上调300元。以下为历次调整情况一览表:

2006年5月24日上调汽、柴、航空煤油每吨500元; 2006年3月26日上调汽油出厂价格每吨300元;上调柴油出厂价格每吨200元;上调航空煤油出 厂价每吨300元; 2005年7月23日上调汽油出厂价格每吨300元;上调柴油出厂价格每吨250元;上调航空煤油出 厂价格每吨300元; 2005年6月25日上调汽油出厂价格每吨200元;上调柴油出厂价格每吨150元;上调航空煤油出 厂价格每吨300元; 2005年5月23日降低汽油出厂价格每吨150元; 2005年5月10日上调柴油出厂价格每吨150元; 2005年3月23日上调汽油出厂价格每吨300元; 国内历次成品油调价一览 (新浪汽车制表) 发改委:8日零时起汽柴油价格每吨上 涨300元 2012年02月07日 21:02 人民网微博 人民网北京2月7日电 (记者魏倩) 国家发展改革委今日晚间发出通知,决定自2月8日零时起将汽、柴油价格每吨提高300元,测算到零售价格90号汽油和0号柴油(全国平均)每升分别提高0.22元和0.26元。

相关通知如下: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物价局,中国石油 (10.15,0.06,0.59%)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根据现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结合近一段时间国际市场油价变化情况,决定提高成品油价格。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 (一)成品油生产经营企业供军队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家储备用汽、柴油(标准品,下同)供应价格每吨均提高300元,调整后的汽、柴油供应价格分别为每吨8580元和7730元。其他成品油价格相应调整。调整后的成品油标准品价格见附表一。非标准品价格由成品油生产经营企业按照国家规定的品质比率确定。 (二)供交通、民航等专项用户汽、柴油最高供应价格等额提高。调整后的汽、柴油标准品最高供应价格每吨分别为8980元和8130元。非标准品最高供应价格由成品油生产经营企业按照国家规定的品质比率确定。其中,供铁道、渔业、林业、农垦用汽、柴油价格暂按供军队用油价格执行。 对符合资质的民营批发企业最高供应价格,按最高零售价格扣减400元确定。当市场零售价格降低时,对民营批发企业的供应价格也要相应降低,保持价差不小于400元。 具体供应价格可在不超过最高供应价格的前提下,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三)各地汽、柴油最高零售价格等额提高。调整后各省(区、市)和中心城市汽、柴油最高零售价格水平见附表二。各省(区、市)价格主管部门按规定的品质比率调整汽、柴油非标准品最高零售价格。 成品油零售企业可在不超过最高零售价格的前提下,自主制定具体零售价格。 (四)汽、柴油最高批发价格等额提高。合同约定由供方配送到零售企业的,最高批发价格按最高零售价格倒扣300元确定;合同未约定配送的,最高批发价格由各省(区、市)价格主管部门在300元的基础上,再考虑运杂费因素确定。当市场零售价格降低时,批发价格也要相应降低,保持批零价差不小于300元。各省(区、市)价格主管部门按规定的品质比率制定非标准品最高批发价格。 成品油批发企业可在不超过最高批发价格的前提下,与零售企业协商确定具体批发价格。 (五)液化气最高出厂价格按照与供军队等部门用90号汽油供应价格保持0.92:1的比价关系确定,供需双方可在不超过最高出厂价格的前提下协商确定具体价格。 (六)调整后的价格自2012年2月8日零时起执行。

原油价格历史回顾与现状分析

原油价格历史回顾及现状分析 尽管新能源的发展步伐在加速,但不可否认,在近期石油仍将主导能源市场,石油供需关系的变化仍将牵动全球主要国家的神经。因此,未来全球经济发展以及地缘政治因素依然会导致原油价格的波动,提供可能的投资机会。 近期主要政治经济事件,如伊拉克骚乱、中国经济放缓、美联储加息以及中美第六次战略对话,将如何影响原油价格走势? 为更好的把握原油市场,我们在这份报告中将回顾原油价格的历史变化及其主要诱因,结合当前原油进出口现状及市场预期,根据即将出现的政治经济事件对原油价格的走势进行判断。 1.回顾:石油价格的历史 1.1 原油价格的三个主要阶段 20世纪工业化发展不断推动全球对能源的需求,其中石油一直占据主导地位;石油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必需品。而经济能力及其支撑的军事力量是每个国家在国际政治中话语权的决定因素,因此,各国均密切关注原油的产出及其波动情况。 所以,原油价格的波动,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之间、中东西非等石油输出国之间以及主要经济体与石油输出国之间,在政治经济层面互相博弈的最终体现。基于此,我们得以通过原油价格的历史波动来窥探相应历史时期的政治和经济概貌,以期更好的把握原油价格的未来走势。

图1展示了1983年以来纽约商品期货交易所原油价格的历史走势。长期看来,油价走势可分为三个阶段:(1)1983年-2002年,原油价格在20美元左右波动;(2)2003年-2010年,剧烈大幅波动;(3)2011年至今,在100美元左右波动。 前文中提到,原油价格是石油输出国和消费国政治经济博弈中不同力量的最终表现;因此,价格的三个阶段体现了决定性力量之间相互抵消或相互促进的关系。具体来说,第一阶段(1983年-2002年),原油价格在20美元左右波动,其主要原因有两个:(1)经历了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石油输出国和消费国都更加理性(欧佩克部协调更加成熟,对原油产出的调控能力增强;欧美日等主要消费取措施降低对欧佩克的依赖);(2)虽然突发事件发生时,油价涨跌幅都很大,但主要事件发生的时间独立且持续时间较短,需求和供应多有时间调整,因此油价始终保持在10-40美元区间。 第二阶段(2003年-2010年),这个阶段是国际油价最具有戏剧性变化的时期:6年,由20美元涨至145美元,然后半年(2008年7月-12月)由145美元跌至34美元。期间,油价上涨的决定性因素是:美国、亚洲及其他新兴市场经济发展迅猛,石油需求量大增,推高油价。与此同时,该时期其他政治经济事件均推动油价上涨,而没有力量对高油价施压,如2002年委瑞拉军事政变导致该国石油产量暴跌;随后2003年3月英美联军攻打伊拉克,作为欧佩克第二大产油国的伊拉克产油几近于零;美国及其他OECD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很低以及美元对其他主要货币贬值等。诸多因素合力将油价逐渐推高,导致各产油国均全力输出。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主要经济体受重创,石油需求大幅减少,导致石油产量严重过剩,油价由145美元暴跌至34美元。 第三阶段(2011年至今),油价在100美元左右波动。油价经历过2003年-2010年的疯狂持续上涨及随后短期暴跌,目前进入较平稳态势。与第一阶段(1983年-2002年)相似,当前国际政治经济事件中没有一股强劲力量(如第二阶段中全球经济高速发展)推升或者压低油价,且不同事件发生相对独立,不同油价影响因素之间相互抵消;因此,油价保持相对平稳。 1.2原油价格变化及同期世界相关事件 进一步,我们总结了1948年-2014年原油价格短期变化及相应时期的主要政治经济事件(表1)。正是这些事件的力量的相互加强或相互制约,最终决定了油价的变化。对这些事件的深入了解,将增强我们对于油价变化的洞察力和预见性。

原油价格的历史变化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原油价格的历史变化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摘要:石油是现代工业的血液,当今世界最主要的能源之一,对国民经济发展意义 重大。历史表明世界原油价格的每一次大幅度波动,都给世界经济带来巨大影响,以美国为代表的主要发达国家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所经历的几乎所有的经济衰退都与国际原油价 格的大幅上涨有关。这种关联性使研究原油价格变化和影响十分必要。 关键词:原油价格波动世界经济 1历史变化 1.1灯油时代 1782年,法国人发明了煤油灯,标志着灯油时代的开始。从美国早期的灯油时代的石油发展历史可以看出这个阶段的石油价格主要决定因素是石油的生产成本和运输成本,生产成本取决于生产技术水平和资源分布情况,而运输成本取决于铁路运输成本和铁路运输的垄断情况。 1.2动力时代 20世纪20年代世界进入汽车时代,原油用于提炼动力燃油。人类的生活、生产方式开始逐渐依赖石油动力,高强度开采石油在该时期是普遍现象。动力时代的原油价格的决定因素主要是垄断,包括石油工业的上游业务勘探、开发、运输、原油贸易以及中游加工、提炼以及下游的销售业务,这是由世界经济发展程度的巨大差异和动荡的政治格局所决定的。 一方面资源国民主和独立的进程尚未完成,资源国国家主权相关利益无法实现;另一方面,由于世界原油的消费市场集中在发达的欧美国家,石油垄断企业通过对石油的垄断和资本、技术优势,将油价控制在最低价水平,保障了发达国家的能源安全。 1.3OPEC控制时期 随着中东国家民主和独立进程的完成,中东石油资源国加强了对石油的控制。OPEC成立于1960年,通过对产量的控制,使石油资源国的收入稳定。从而打破了西方的石油公司对石油资源的控制。OPEC控制时期石油资源的所有权成为油价的决定因素。

石油价格的变化的原因以及对世界各国的经济影响

进入新千年来,石油价格暴涨成了新的热点。试查询相关资料,分析世界市场石油价格的变化的原因以及对世界各国的经济影响,尤其是对我国经济的影响程度,对此我们应该采取什么对策? 油价走势:本世纪初以来,世界原油市场价格一路飚升(虽然)。自2003年初以来,国际油价从20多美元/桶骤然攀升到2005年的70多美元/桶;2007年10月达到98美元、2008年6月逼近140美元、 2005年9月一度跌破60美元、2008年8月初回落到最低120美元附近。5年来,油价最高时比5年前翻了7倍多。截止到2008年7月中期石油期货价格已超过每桶140美元。在此期间油价屡创新高,虽然在7月16号呈下降趋势,但在未来极有可能再创度刷新纪录。有专家预测到2030年将升至每桶186美元。 推动国际油价上升的主要因素 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的强劲复苏,全球原油需求增长大大超出人们的预期,恐怖袭击、罢工、产油国政局动荡等不确定因素频频发生,加上投机商乘机炒作,国际油价不断攀升,引发各界严重关注。我国经济增长提速导致对原油需求不断增加,对石油进口依赖越来越大,国内石油供求矛盾异常突出。 一般而言,决定国际原油价格的因素有以下几点:第一,世界经济对原油的依赖性(不可或缺和难以替代)与原油储量和产量的限制,使原油价格对影响供求两方面的因素十分敏感,且波动性较大。第二,原油供求结构的失衡使原油的供求关系趋于紧张,从储量、生产、运输、炼油到销售的每一个环节都十分重要,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因素发生变化都会影响到原油价格的波动。第三,尽管原油供求大致相当,但供给和需求方面的任何一个变量或影响到供给和需求方面的相关变量,往往在一定时间内决定着价格的走势。如战争、恐怖袭击、石油工人罢工以及其他突发事件等不确定性因素严重影响甚至左右油价走势。第四,在经济复苏和繁荣阶段,原油库存的增加对油价有平抑作用,但原油库存下降则会极大地支撑油价上涨。而在经济复苏,原油需求增加,油价上升时,增产对平抑油价上涨作用有限,减产则会明显加剧价格上涨。第五,原油市场的投机与市场预期往往加大了原油价格的波动,国际原油市场中投机因素对原油价格有着10%-20%的影响力。 从近期国际油价大幅攀升的情况分析,主要是以下六个因素作用的结果: 1、石油枯竭论从2002年起,油价开始有往上走的趋势。“物以稀为贵”,这似乎被普遍认为是石油价格居高不下的根本原因。2007年11月末,石油矿业联盟发布了预告“世界上能够生产的石油将在68年后枯竭”;日本社团法人石油学会的有贺正夫认为,“在来型(传统燃料)原油还有60年可开采,而算上非在来型(新型燃料)的oil sand(含原油的砂岩)和oil shell(含原油的堆积岩)等,还能用上200多年。” 不管石油枯竭的一天离现实还有多远,今年国际油价在短期内大幅飙升,这引发了新一轮能源恐慌,不少国家纷纷囤油,从根本上进一步推高了油价。 2、全球经济复苏不断拉动石油需求增加是基本诱因。全球经济快速增长,对原油的需求超出国际权威机构事先的预计,尤其是世界前两大原油消费国美国、中国经济增势强劲,第三大原油消费国日本的经济形势也明显好转。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最新预计,2004年全球每日原油需求增量为每日260万桶,增长3.3%,而今年上半年的全球需求增幅更高达3.9%;全年全球市场每日需求总量为8220万桶(见图2)。而2002年全球石油需求增幅仅为0.78%,2003年则上涨至2.2%。因此,近两年全球经济持续转好,导致石油需求量大增逼近其最大供给能力,使供需处于一种脆弱的平衡关系,是引发此波油价持续走高的基本因素。 3、欧佩克产能所剩无几是辅因。根据美国能源情报署(EIA)的预计,2004年全球每日原油供给量为8270万桶,增长4.2%。其中,欧佩克原油供给量为每日2880万桶,同比增长6.3%。因此,从供求关系来看,今年全球原油供给略大于需求,但是,主要发达国家商业库存处于历史较低水平,使得全球供给比较紧张,特别是目前欧佩克国家剩余产能十分有限,仅存约每天100-150万桶,除了沙特之外,其他成员国早已满

2020年油价调整时间表

2020年油价调整时间表 2020年油价调整时间表2020年油价调整时间表2020年9月油价调整时间2020年9月3日、2020年9月17日、2020年9月30日2020年10月油价调整时间2020年10月19日2020年11月油价调整时间2020年11月2日、2020年11月16日、2020年11月30日2020年12月油价调整时间2020年12月14日、2020年12月28日第二篇晒美国油价昆明油价超洛杉矶晒美国油价昆明油价超洛杉矶作者乔长红来源都市时报93号油价破"7"每升涨2角8追踪成品油在兔年的首度涨价,让93号汽油突破了7元大关,此事引起了不少网友的高度关注。昨天上午10点15分,中国著名音乐人高晓松发表微博称,相当于国内93号汽油的89号油在美国的售价为3.49美元/加仑,折合成人民币仅为6元/升。而在昆明,93号汽油的价格为7.19元/升,昆明油价比美国洛杉矶高出了1.19元/升。 高晓松发表微博的原文大致如下。 "听说今日国内93号汽油涨至7块多。图为洛杉矶我家门口的油价,中间那个是89号油,相当于国内的93号汽油(美国汽油标号都比中国低,最高才91号,相当于国内的97号)。美国的体积单位1加仑,相当于国内的3.8升。这样折合下来,相当于93号汽油的89号汽油在美国的零售价仅为6元/升。 "一石激起千层浪。此微博立即被广大网友转发、评论。

一名微博取名为"洪爷的围脖"的网友评论道"中国油价涨到10元已经不是梦了。 "网友"雪寂影"则称"口口声声油价和国际接轨,可人家的高速公路是免费的,这怎么不和国际接轨了。 "尽管网友对此事的讨论从几年前已经开始,但是国家发改委等部门一直未对此事出面做过解释。 昨天,记者走访了市内多家加油站发现,虽然大多数加油站都按照国家发改委的最高限价销售,但在少数民营加油站仍有优惠,其中93号汽油的优惠幅度最高可达0.2元/升。 昨天,位于人民西路的锦华加油站(民营)的董女士介绍说,该加油站93号汽油的售价为7.09元/升,相比国家最高限价要优惠0.1元/升,其它油品暂未优惠。西昌路联银加油站(民营)的工作人员也介绍,该油站销售的93号汽油也比国家最高限价优惠0.09元/升。 强林石化的负责人透露,该公司旗下的部分新建加油站,其汽油的零售价均比国家最高限价优惠0.2元/升,而老的加油站则按照国家最高限价销售。 1市民杨女士说,一般私家车月耗油量大约在80升120升之间,"按照中间量100升和93号汽油上涨0.28元/升来计算,每个月的油钱只不过多了28元,勉强能接受。 "的哥刘先生算了一笔账按照每天25升汽油耗油量计算,一辆出租车1个月的耗油量在750升左右,每月支出增加约210

原油期货投机与油价变动的关系

原油期货投机与油价变动的关系 一、引言近几年,国际原油市场跌宕起伏,名义油价屡创新高。供需等传统因素对此很难作出完美的解释,而投机因素越来越被认为是造成油价大幅波动的罪魁祸首。有分析家甚至估计,投机因素造成的原油溢价高达20~25美元/桶。本文试图通过定量分析来研究期货投机与油价之间的变动关系。 纽约商品期货交易所(NYMEX)是国际原油期货投机操作的主要场所之一,其轻质低硫原油期货合约交易量巨大,对世界各地原油价格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力。NYMEX管理规范,成本较低,要求1000桶原油的初始保证金仅为2025美元(一般规定保证金为交易总额的5%),是典型的以小搏大,杠杆效应明显。 对期货投机交易或非投机交易的区分,一般是根据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的报告,如每周一次的CFTC出版物“Commitment of Traders”(交易者持仓报告,简称COT)。持有期货头寸的交易者被要求填写报告,以描述他们的商业性质,CFTC据此数据区分商业交易商(commercial traders)和非商业交易商(non-commercial traders)。商业交易商需要实际使用该交易商品,从而主要是利用期货市场进行对冲以控制风险;非商业交易商则包括其他所有的交易者。一般所说,能源期货市场上的投机者(speculator)是指非商业交易商,其投机又可大体分为两类:头寸①交易(position trading)和价差交易(spread trading)。头寸交易包含直接的或多头或空头的期货合约头寸,价差交易既包括多头头寸,也包括空头头寸,存在于相似或相联系商品的

不同期货合约当中②。 Bessmbinder和Seguin在1993年的研究中认为,金融市场中价格波动与交易量之间的关系可能依赖于交易者的类型。Daigler和Wiley(1999)利用流通数据银行(Liquidity Data Bank,简称LDB,主要提供芝加哥期货交易所交易资料) 的资料来检验信息效应,LDB将交易者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做市商(market makers):此处是指在一定监管体系下,持有某些标准化期货合约并维持这些合约的双向买卖交易的交易商。 场内交易商(floor traders):是在交易场所内专为其他需要交换的会员进行交易的交易所成员。 石油-[飞诺网https://www.doczj.com/doc/f315687350.html,] 清算会员(clearing members):场内交易商按是否直接与清算机构(由清算会员设立并拥有的机构,其职能在于保证交易履行并负责结算)交易,又可分为清算会员和非清算会员,前者能直接与清算机构交易,后者只能在清算会员那里设立交易账户,并通过清算会员结算。 一般公众(general public):这里指个人投机者、管理基金和小型对冲者。 作者的经验研究表明,由于不同类型的交易者对于信息数量的获取是不同的,清算会员拥有大量的信息,而一般公众却没有这样的条件,结果是一般公众的交易产生了价格波动和交易量之间的正向的关系,即此类型交易的交易量越大,期货价格的波动也越大;与此相反,

油价调整机制

石油价格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完善我国石油价格形成机制,规范价格行为,根据《国务院关于实施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的通知》(国发[2008]37号)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石油包括原油以及由原油炼制的汽油、柴油、航空煤油和航空汽油等成品油。 第三条在我国从事石油生产、批发和零售的企业,应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原油价格由企业参照国际市场价格自主制定。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石化)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石油)之间互供原油价格由购销双方按国产陆上原油运达炼厂的成本与国际市场进口原油到厂成本相当的原则协商确定。中石化、中石油供地方炼厂的原油价格参照两个集团公司之间互供价格制定。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及其他企业生产的原油价格参照国际市场价格由企业自主制定。 第五条成品油价格区别情况,实行政府指导价或政府定价。 (一)汽、柴油零售价格和批发价格,以及供应社会批发企业、铁路、交通等专项用户汽、柴油供应价格实行政府指导价; (二)国家储备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用汽、柴油供应价格,以及航空汽油、航空煤油出厂价格实行政府定价。 第六条当国际市场原油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时,可相应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 第七条当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低于每桶80美元时,按正常加工利润率计算成品油价格。高于每桶80美元时,开始扣减加工利润率,直至按加工零利润计算成品油价格。高于每桶130美元时,按照兼顾生产者、消费者利益,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原则,采取适当财税政策保证成品油生产和供应,汽、柴油价格原则上不提或少提。 第八条国家发展改革委制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或中心城市汽、柴油最高零售价格。汽、柴油最高零售价格以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为基础,考虑国内平均加工成本、税金、合理流通环节费用和适当利润确定。国家发展改革委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有关成本费用参数。已实行全省统一价格的地区,执行国家发展改革委制定的全省统一最高零售价格。暂未实行全省统一价格的地区,由省级价格主管部门以国家发展改革委制定的中心城市最高零售价格为基础,考虑运杂费增减因素合理安排省内非中心城市最高零售价格。省内划分的价区原则上不超过3个,价区之间的价差原则上每吨不大于100元。省际之间价差较大的应适当衔接。省级价格主管部门要将省内价区具体安排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备案。 成品油零售企业可在不超过政府规定的汽、柴油最高零售价格的前提下,自主制定具体零售价格。 第九条国家发展改革委制定汽、柴油吨升折算原则。省级价格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依据国家确定的折算原则制定当地汽、柴油吨升折算系数。在此基础上,省级价格主管部门制定当地以升为单位的汽、柴油最高零售价格。 第十条成品油批发企业销售给零售企业的汽、柴油最高批发价格,合同约定由供方配送到零售企业的,由省级价格主管部门按最高零售价格每吨扣减300元确定;合同未约定配送的,最高批发价格由省级价格主管部门在扣减300元的基础上,再考虑运杂费因素确定。成品油批发企业可在不超过汽、柴油最高批发价格的前提下,与零售企业协商确定具体批发价格。当市场零售价格降低时,批发价格也要相应降低,合同约定配送的,保持批零价差每吨不小于300元;合同未约定配送的,扣除运杂费后,保持批零价差每吨不小于300元。凡合同约定配送的,不得另外收取运杂费;未约定配送的,不得强制配送。 成品油生产经营企业供给符合国家规定资质的社会批发企业汽、柴油最高供应价格,按最高

基于X-12-ARIMA方法的迪拜原油价格季节性波动分析

第2组数量经济理论与方法(二)(数理经济学等):7千字基于X-12-ARIMA方法的迪拜原油价格季节性波动分析* 王书平郑维吴振信 (北方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144) 【摘要】油价时间序列往往受众多因素的影响,从而可以分解成各种成分。本文运用X-12-ARIMA方法分析迪拜原油价格的季节性波动,探讨油价运动规律,结果表明季节调整的整体效果较好,季节因素对中质高硫原油价格具有显著影响,夏、秋季推动油价上升,而春、冬季节使油价下跌,同时发现原油价格的短期变化主要由不规则事件和季节因素决定,而长期变化由趋势因素决定。 关键词迪拜原油X-12-ARIMA 季节性波动 中图分类号F064.1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季节因素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影响油价,其需求影响可能更大。恶劣的天气会限制石油运输能力、破坏炼油厂和石油设施,从而减少原油、成品油的供给,进而推动油价上涨;相反,温和的天气会加速石油的运输,提高炼油能力,从而维持油价稳定,甚至使油价下跌。同时,季节因素还通过影响成品油的需求进而影响原油的需求,由于季节因素对各成品油的影响有较大差异,从而季节因素对原油价格的影响是一种综合作用。 研究季节因素对油价的影响程度和影响模式,可以利用季节调整方法。第一个被广泛应用的季节调整方法是由美国普查局Shiskin等人于1965年开发的X-11方法,后来逐步完善,形成标准X-11方法[1],其思想是用滑动平均来估计趋势成分和季节成分。然而,X-11在估计趋势成分和季节成分时,在序列的两端无法使用对称权重,只能用非对称权重,一方面,非对称权重可以导致成分估计不准,另一方面,当新数据来临而重新估计时,初始的各成分估计在序列尾部可能会发生较大变动,变动的成分估计会降低X-11方法的可信度。为此,加拿大统计局于1980年在X-11方法基础上开发了X-11-ARIMA[2],1988年又进行了修改和加强[3],此方法用Box和Jenkins(1976)的ARIMA模型来延长序列,较好地解决了对称权重问题[4]。为了进一步提高季节调整方法的调整效果,美国普查局于1995年对X-11-ARIMA 方法进行了改进,引入了RegARIMA模型(即具有ARIMA误差的回归模型),此模型可使用户在季节调整之前对序列中存在的异常值和历法效应作预调整。后来经过一些实践和修改,1998年美国普查局正式推出了X-12-ARIMA方法及配套程序[5],这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季节调整方法。季节调整方法中,除X-11家族(包括标准X-11,X-11-ARIMA和X-12-ARIMA)外,比较流行的方法还有TRAMO/SEATS[6]。TRAMO/SEATS是TRAMO和SEATS这两个过程的组合,TRAMO是具有ARIMA噪声、缺省观测值和异常值的时间序列回归技术(Time Series Regression with ARIMA Noise, Missing Observation and Outliers),而SEATS是ARIMA时间序列中的信号提取技术(Signal Extraction in ARIMA Time Series)。TRAMO/SEATS方法首先用TRAMO过程对时间序列进行预调整,然后将结果传给SEATS 过程获得各种成分估计。TRAMO/SEATS与X-12-ARIMA存在较大差别,因而季节调整结果也稍有不同。Findley and Hood[7]比较了这两种方法,得出结论认为X-12-ARIMA在许多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08JC790004),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项目(20071D0500200137),北方工业大学重点研究计划项目,北方工业大学青年重点研究基金项目。 作者简介:王书平(1977-),男(汉族),湖南涟源人,北方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计量经济、能源经济分析。E-mail: dwangshuping@https://www.doczj.com/doc/f315687350.html,。通信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北方工业大学经管学院经济研究所,邮编:100144。

国际油价变动对中国贸易结构影响

国际油价变动对中国贸易结构影响 一、问题的提出及文献综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化进程持续加快、对外贸易持续扩大,中国 经济进入高速增长阶段,以高能耗产业为主导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 迫使中国的能源需求与日俱增。石油作为世界主要能源之一,是工业 制成品生产的重要原料。2013年中国石油消费量已达4.98亿吨,居 世界第2位。与巨大的石油消费量相对的却是国内石油生产供应的不足。当前我国的石油需求缺口绝大多数依赖于进口,自1993年起,中 国就已成为石油净进口国。来自海关总署网站的数据显示,2013年中 国累计进口原油总量为2.82亿吨,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达到58.1%。 巨大的能源消耗和高度的能源对外依存度使得国际石油价格变动对中 国高能耗的贸易结构产生一定影响(张涛,2012)。那么,国际石油价 格的变动是通过何种途径对中国进出口贸易产生影响的?这种影响对于 不同种类进出口产品有怎样的不同?当前国际石油价格的变动又会对中 国贸易结构的变化带来怎样的影响? 学术界现有研究表明,国际石油价格上涨会对石油输出国和石油输入 国带来不同的影响。石油价格上涨会直接导致石油及相关产品价格的 提升,增加石油输出国利润,减少石油输入国利润,从而改善石油净 出口国的贸易条件,恶化石油净进口国的贸易条件(Elekdagetal,2008)。Jimenez-rodriguez等(2005)的研究结果表明,国际石油价格上涨会增加石油进口国的外汇支出,而石油出口国在油价上涨中的收 益大于损失。对于中国来说,高度的石油对外依存度和巨大的石油进 口量使得其国内经济更易受到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带来的负面影响。国 内已有很多学者探讨了油价冲击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张斌等,2010;陈宇峰等,2011;李治国等,2013),其中相关贸易受油价波动影响的 研究主要集中于石油价格变动对进出口总量的影响上。杨建辉等(2008)的实证结果表明,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对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影响不明显,但我国出口贸易额会受到严重阻滞。唐丽(2010)利用状态空间和协整 检验的方法实行研究,结果表明,国际油价与中国进出口总额间不存

1世界石油价格的历史变化情况回顾

1世界石油价格的历史变化情况回顾 1.1 1973年以前的低油价阶段 1960年OPEC成立以前,石油的生产和需求受西方国家控制,油价处于1.5~1.8美元/桶的垄断低水平。1960年9月,OPEC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成立,成立后围绕着石油的生产权和定价权不断与西方跨国公司进行斗争。从OPEC成立到1970年,原油价格一直保持在1.8~2美元/桶的水平上,可见在整个20世纪60年代OPEC在国际石油市场上控制油价的能力微不足道。1970—1973年,随着OPEC在一系列谈判中的胜利,原油价格的决定权主体开始发生变化,原油标价出现上升迹象,到1973年10月油价接近3美元/桶。 1.2 1973年10月—1978年,油价上升与第一次石油危机期 这一时期,OPEC国家在实现石油资源国有化的基础上,进而联合起来,夺取了国际石油定价权,并以石油为武器打击欧美发达国家,维护民族利益。1973年10月爆发了第四次中东战争,油价急剧上涨,从10月的接近3美元/桶涨到1974年1月的11.65美元/桶,造成西方国家第一次能源危机。1974年2月尼克松建议召开了第一次石油消费国会议,成立了国际能源机构(IEA),能源问题成为国际政治外交中的重要议题,OPEC的国际地位迅速上升。1974—1978年原油价格稳定维持在10~12美元/桶的水平。 1.3 1979—1986年第二次石油危机及其消化阶段 1979—1981年第二次能源危机时,布伦特油价狂涨到36.83美元/桶。借助两次石油危机,OPEC从国际石油垄断资本手中完全夺回了石油定价权。1981—1986年为OPEC实行原油产量配额制的较高油价时期,布伦特油价从36.83美元/桶缓慢降到27.51美元/桶。随着非OPEC产油国原油产量的增长以及节能和替代能源的发展,OPEC对油价的控制能力不断下降,原油价格也开始不断回落。1986年,油价急剧下跌到13美元/桶左右。 1.4 1986—1997年,实现市场定价的较低油价时期 此时期,由于石油勘探开发技术的进步,石油成本不断下降,产量增加,国际油价的决定主体从OPEC单方面决定,转向由OPEC、石油需求和国际石油资本共同决定的局面,国际油价基本实现市场定价。布伦特原油均价在 14.3~20美元/桶的水平上徘徊波动,(1990—1991年的海湾战争时油价出现短期大的涨落除外)。 1.5 1997年以来,国际油价短暂下跌后的大幅度上升,直至2008年急剧跌落的阶段 受亚洲金融危机、需求下降以及OPEC不适时宜的增产,布伦特原油价格从1997年1月的24.53美元/桶下降到1998年12月的9.25美元/桶的最低价。然后从1999年3月开始反弹并一路攀升,2000年8月突破30美元/桶,2000年9月7日最高时达到37.81美元/桶,短短18个月涨幅达3倍之多,创“海湾战争”以来的油价新高。2003年之后,油价更是一路持续上涨,终于在2008年7月创下接近150美元/桶的历史最高纪录,并在5个月之后的2008年底戏剧性地下挫到40美元以下。 2009年至今快速回升高位震荡阶段 油价在2008触底之后,伴随着世界经济的回升,油价也相应进入了回升阶段。并于2011年达到115美元之后在高位宽幅度震荡。 2国际石油价格变化的历史解读 在国际石油市场的发展过程中,1960年9月OPEC成立以前,原油价格在美国和跨国公司的垄断控制下,为垄断价格;OPEC成立至1973年处于成长时期,它对国际石油市场上的影响力很小。我们在这里着重从1973年以后石油逐步市场化以后的历史演变进行解读(图2)。 2.11973—1974年阿拉伯石油禁运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随之卷入了战火,尼克松总

近年来石油价格走势及影响分析

近年来石油价格走势及影响分析 石油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能源之一,素有经济血液、经济命 脉之称。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石油消费日益扩大。到1993年,我国由石油自给转变为石油净进口国,并由此而引发了石油价格形成机制的逐步变革。1998年6月1日,我国实现了国内原油价格与国际原油价格接轨,并因此引起石油价格的一系列波动。石油和石油化工生产在我市工业中占有相当份额,价格的大幅波动必然会影响这些行业乃至全市经济的发展。 一、近年来我市石油价格变动趋势。 1、石油价格虽有起落但一路走高。 从1997年到2001年,我市石油出厂价格一路走高,每吨由1997年的866元上升到2000年的1713元,2001年回落到1474元;以1997年为100的价格指数,1998年至2001年分别为106·64、126·89、209·91和185·52。几年来石油价格虽小有起伏但保持上升趋势不变,尤其是2000年石油价格暴涨,当年指数为165·43,涨幅超过65个百分点;2001年,石油价格在经过前一年的高位震荡后有所回落,但实际价格已经远高于三年前。 2、下游产品价格波动频繁。 石油价格变动自然会带动石油加工产品价格波动。其中,首当其冲是成品油。1997年以来,我市汽油、柴油价格起落较频繁:1998年、1999年及2001年指数较低,2000年指数相对较高。总体来说,成品油价格指数走势呈波浪型。 其它石油加工产品,在我市主要有:石油液化气、纯苯、乙烯、涤纶短纤维、涤纶长丝等等,这些产品均或多或少的受到原油价格波动的影响。 3、石油价格变动对我市工业产品出厂价格总水平变动影响较大。 几年来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下文简称总指数)始终在低位线上徘徊。1997年-2001年分别为98·32、94·71、96·37、102·76、95·87。1999年石油价格指数为118·99;同年,全市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指数比上一年增长1·66个百分点,其中,由石油拉动0·69个百分点。2000年,石油价格再创新高,指数高达165·43,拉动全市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指数上升2·64个百分点。2001年石油价格指数下滑到88·38,拉动全市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指数下降2·85个百分点。见以下数据及图表。(以上年价格为100)二、石油价格变动对我市相关行业的影响。 石油作为基础产业,与国民经济各部门间的产业关联度是较高的。目前我市的产业结构和技术水平决定了对石油工业的依赖度在一个较高水平。因此,石油价格持续大幅度增长、波动必然影响我市整个经济的进程,对某些直接相关的部门,更是左右了

原油价格历史回顾及现状分析

尽管新能源的发展步伐在加速,但不可否认,在近期内石油仍将主导能源市场,石油供需关系的变化仍将牵动全球主要国家的神经。因此,未来全球经济发展以及地缘政治因素依然会导致原油价格的波动,提供可能的投资机会。 近期主要政治经济事件,如伊拉克骚乱、中国经济放缓、美联储加息以及中美第六次战略对话,将如何影响原油价格走势? 为更好的把握原油市场,我们在这份报告中将回顾原油价格的历史变化及其主要诱因,结合当前原油进出口现状及市场预期,根据即将出现的政治经济事件对原油价格的走势进行判断。 1.回顾:石油价格的历史 1.1 原油价格的三个主要阶段 20世纪工业化发展不断推动全球对能源的需求,其中石油一直占据主导地位;石油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必需品。而经济能力及其支撑的军事力量是每个国家在国际政治中话语权的决定因素,因此,各国均密切关注原油的产出及其波动情况。 所以,原油价格的波动,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之间、中东西非等石油输出国之间以及主要经济体与石油输出国之间,在政治经济层面互相博弈的最终体现。基于此,我们得以通过原油价格的历史波动来窥探相应历史时期的政治和经济概貌,以期更好的把握原油价格的未来走势。

图1展示了1983年以来纽约商品期货交易所原油价格的历史走势。长期看来,油价走势可分为三个阶段:(1)1983年-2002年,原油价格在20美元左右波动;(2)2003年-2010年,剧烈大幅波动;(3)2011年至今,在100美元左右波动。 前文中提到,原油价格是石油输出国和消费国政治经济博弈中不同力量的最终表现;因此,价格的三个阶段体现了决定性力量之间相互抵消或相互促进的关系。具体来说,第一阶段(1983年-2002年),原油价格在20美元左右波动,其主要原因有两个:(1)经历了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石油输出国和消费国都更加理性(欧佩克内部协调更加成熟,对原油产出的调控能力增强;欧美日等主要消费国采取措施降低对欧佩克的依赖);(2)虽然突发事件发生时,油价涨跌幅都很大,但主要事件发生的时间独立且持续时间较短,需求和供应多有时间调整,因此油价始终保持在10-40美元区间内。 第二阶段(2003年-2010年),这个阶段是国际油价最具有戏剧性变化的时期:6年内,由20美元涨至145美元,然后半年内(2008年7月-12月)由145美元跌至34美元。期间,油价上涨的决定性因素是:美国、亚洲及其他新兴市场经济发展迅猛,石油需求量大增,推高油价。与此同时,该时期内其他政治经济事件均推动油价上涨,而没有力量对高油价施压,如2002年委内瑞拉军事政变导致该国石油产量暴跌;随后2003年3月英美联军攻打伊拉克,作为欧佩克第二大产油国的伊拉克产油几近于零;美国及其他OECD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很低以及美元对其他主要货币贬值等。诸多因素合力将油价逐渐推高,导致各产油国均全力输出。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主要经济体受重创,石油需求大幅减少,导致石油产量严重过剩,油价由145美元暴跌至34美元。 第三阶段(2011年至今),油价在100美元左右波动。油价经历过2003年-2010年的疯狂持续上涨及随后短期内暴跌,目前进入较平稳态势。与第一阶段(1983年-2002年)相似,当前国际政治经济事件中没有一股强劲力量(如第二阶段中全球经济高速发展)推升或者压低油价,且不同事件发生相对独立,不同油价影响因素之间相互抵消;因此,油价保持相对平稳。 1.2原油价格变化及同期世界相关事件 进一步,我们总结了1948年-2014年原油价格短期内变化及相应时期内的主要政治经济事件(表1)。正是这些事件的力量的相互加强或相互制约,最终决定了油价的变化。对这些事件的深入了解,将增强我们对于油价变化的洞察力和预见性。

中国成品油价格近年历次调整一览

中国成品油价格近年历次调整一览 时间 调整详情 2013年2月25日 自2月25日零时起上调国内成品油价格,其中汽油上涨300元/吨,柴油上涨290元/吨。这是2013年度国内成品油价第一次调整。 2012年11月16日 发改委将于11月16日凌晨下调汽、柴油零售价310和300元/吨,折合0.22和0.26元/升。这是成品油年内第八次调价。调整后,北京地区92#汽油重回“7时代”。 2012年9月11日 发改委于9月11日凌晨起上调国内汽柴油零售价,汽油涨550元/吨,柴油涨540元/吨。折算后分别为,90#汽油上涨0.41元/升,0#柴油上涨0.46元/升。 2012年8月10日 国家发改委8月10日起将汽柴油价每吨分别上调390元和370元,折合零售价90号汽油和0号柴油每升分别提高0.29元和0.31元。 2012年7月11日 7月11日零时起,将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降低420元和400元,测算到零售价格90号汽油和0号柴油每升分别降低0.31元和0.34元,90号汽油全国平均价格降到6.45元,0号柴油降至6.76,成品油价格重回6元时代。 2012年6月9日 6月9日发改委下调成品油最高零售限价,其中汽油下调530元/吨,折合90#汽油0.38元/升,93#汽油约0.39元/升;柴油下调510元/吨,折合0.44元/升。 2012年5月10日

将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降低330元和310元,测算到零售价格90号汽油和0号柴油(全国平均)每升分别降低0.24元和0.26元。 2012年3月20日 全国汽、柴油价每吨分别提高600元,折合零售价90号汽油和0号柴油每升分别提高0.44元和0.51元。折合成93号汽油,价格将提高0.48元。调价后,93号汽油将从目前的7.85元上调到8.33元。 2012年2月8日 全国汽、柴油价格每吨提高300元,相当于90号汽油和0号柴油零售价平均每升分别提高0.22元和0.26元。 2011年10月9日 汽油、柴油价格每吨降低300元,全国平均93号汽油每升降0.22元,0号柴油每升降0.26元。北京93号汽油调为7.61元/升。 2011年4月7日 汽柴油价格每吨上调500元和400元,全国平均93号汽油每升涨0.39元,0号柴油每升涨0.34元。北京97号汽油首破8元。 2011年2月20日 汽油、柴油价格每吨提高350元,全国平均90号汽油和0号柴油每升分别上涨0.26元和0.3元。 2010年12月22日 汽油、柴油价格分别提高每吨310元、300元,90号汽油全国平均零售价上调0.23元,0号柴油上调0.26元。 2010年10月26日

最近石油价格变动的原因分析

最近石油价格变动的原因分析 国内成品油价本周有望迎来年内首次下调。受美国不景气经济数据影响,5月份国际油价暴跌,上周纽约原油期货价格跌破100美元/桶关口。照现行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的“22日+4%”法则,调价窗口已打开,22日均价较上次调价的4%变动幅度也即将达到。有机构称,国内油价最快将在本周下调成品油价,下调幅度约300元/吨,合每升超0.2元。 进入2011年,国际油价在利多利空因素交替作用下震荡走高。受全球货币流动性、埃及骚乱、美国原油库存高涨、中东北非局势持续升级、突尼斯和埃及政府倒台、利比亚内战到北约与美国的轰炸、日本大地震与海啸等众多因素影响,市场一度失去方向,持仓量减少,而油价的波动率大幅提高。1季度WTI和布伦特平均油价分别为94.07美元/桶和105.20美元/桶,同比分别上涨19.6%和36.2%,环比分别上涨10.4%和20.5%。进入4月份,地缘政治风险推动原油价格持续走高,WTI油价4月8日上涨至112.79美元/桶,与2010年同期相比上涨了32%,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上涨至126.36美元/桶。国际油价如何在多重因素影响下震荡走高,以及其未来走势如何,都是人们十分关心的问题。 1 国际油价大幅度上扬的原因分析 2011年3月,布伦特原油平均价格(指伦敦市场布伦特油首月期货结算价,下同)为114.67美元/桶,同比上涨34.74美元/桶(43.5%),环比上涨10.64美元/桶(10.2%)。1季度布伦特原油平均价格为105.20美元/桶,同比和环比分别上涨27.96美元/桶和17.88美元/桶。 4月初,利比亚内战僵持使该国石油供应继续中断,而中东多个国家局势动荡,是推涨油价的关键因素;欧洲央行提高利率,欧元对美元汇率上升到14个月来高点,美元疲弱也支撑油价上涨,WTI和布伦特油价分别于4月7日和4月4日突破110美元/桶和120美元/桶的关口。2010年10月以来国际油价的走势见图1。 中东北非政局动乱自2011年1月份以来持续升级,促使北海布伦特油价超过110美元/桶。进入4月份,随着利比亚局势的恶化,利比亚石油产量已从动乱前的160万桶/日减少到了25-30万桶/日,出口几乎完全停顿。日本大地震后核电受到重创,发电用油增加,再次促使期货市场推高国际油价至120美元/桶,创下2008年9月和8月以来的收盘新高。从表1可以看出,利比亚原油年产量一般为7700-850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