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word版)高中化学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练习题(附答案).doc

(完整word版)高中化学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练习题(附答案).doc

(完整word版)高中化学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练习题(附答案).doc
(完整word版)高中化学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练习题(附答案).doc

高中化学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练习题

一、单选题

1.25 C°时, H2 CO3,的 K al =4. 2 10-7 , K a2 =5. 6 10-11。室温下向 10 mL0. 1 mol L-1 Na 2 CO3中逐

滴加入 0. 1 mol L-1 HCl 。图是溶液中含 C 微粒物质的量分数随 pH 降低而变化的图像( CO2因有

逸出未画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 点溶液的pH<11

B.B点溶液: c Na+ =c HCO3- +c CO32- +c H2 CO3

C.A →B的过程中,离子反应方程式为:CO23-H +HCO 3

D.分步加入酚酞和甲基橙,用中和滴定法可测定Na 2CO 3,与 NaHCO 3,混合物组成

- 1- 1

2.实验测得0.5mol ·L CH 3COONa 溶液、 0.5mol L· CuSO4溶液以及 H 2O 的 pH 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随温度升高,纯水中c(H +)>c(OH - )

B.随温度升高, CH3COONa 溶液的 c(OH - )减小

C.随温度升高, CuSO4溶液的 pH 变化是 K w改变与水解平衡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

D.随温度升高, CH3COONa 溶液和 CuSO4溶液的 pH 均降低,是因为 CH 3COO -、 Cu 2+水解平衡移动

方向不同

3.25 C°时,改变0. 1 mol/L弱酸RCOOH溶液的pH,溶液中RCOOH 分子的物质的量分

数δRCOOH 随之改变 [ 已知δ(RCOOH )=

c(RCOOH )

- ] ,甲酸(HCOOH) 与丙酸c(RCOOH )+c( RCOO )

(CH 3CH 2COOH ) 溶液中 δRCOOH 与 pH 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图中 M 、 N 两点对应溶液中的

c(OH - ) 比较:前者 >后者

B.丙酸的电离常数 K= 10

4.88

C.等浓度的 HCOONa 和 CH 3 CH 2 COONa 两种榕液的

pH 比较:前者 > 后者

D. 将 0. 1 mol/L 的 HCOOH 溶液与 0. 1 mol/L 的 HCOO-Na 溶 液 等 体 积 混 合 , 所 得 溶 液

中 :

c Na >c HCOOH >c HCOO - >c OH -

>c H +

4.常温下 ,Ksp(CaF 2)=4 × 10 -9

,K sp (CaSO 4 )=9.1×10 -6

。取一定量的 CaF

固体溶于水 ,溶液中离子浓度

2 的变化与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

( )

A.M 点表示 CaF 2 的不饱和溶液

2

-

) = 10 -3

mol/L B.常温下 ,CaF 的饱和溶液中 ,c(F

C.温度不变, t 时刻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向溶液中加了

KF 固体 , CaF 2 的 K sp 增大

D.常温下 ,向 100 mL CaF 2 的饱和溶液中加入 100 mL 0.2 mol/L Na 2 SO 4 溶液 ,平衡后溶液中的

c(Ca 2+)

约为 9. 1×10-5 mol/L

5.常温下将 NaOH 溶液滴加到己二酸( H 2 X )溶液中,混合溶液的

pH 与离子浓度变化的关系如图

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K a2 H 2 X 的数量级为 10-6

c HX

的变化关系

B.曲线 N 表示 pH 与 lg

c H 2X

C.NaHX 溶液中c H>c OH

D.当混合溶液呈中性时, c Na >c HX >c X 2->c OH =c H

6.常温下,钠盐( Na2XO 3)溶液中微粒浓度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pOH=-lg c ( OH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c H 2 XO 3

与 pOH 的变化关系

A. 曲线 N 表示 1g c HXO3

B.常温下, K a2( H 2XO 3)=10 -10

C.当 pOH=2 时; NaHXO 3溶液中:c H 2 XO 3

=10 -8

2

c XO 3

D.向 Na2XO 3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中性时,溶液中:c( Na+) =2c( HXO3 )+2c( XO32 )

7.常温下,向 20 mL 0. 1 mol ?L -1 氨水中滴加一定浓度的稀盐酸,溶液中由水电离的氢离子浓度随加入盐酸体积的变化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常温下, 0.1 mol ? L-1氨水中 NH 3 ? H 2O 的电离常数 K 约为 1× 10-5

B.a、 b 之间的点一定满足: c( NH + )> c(Cl - )>c(OH - )>c(H + )

4

C.c 点溶液中c( NH +4 )= c(Cl - )

D.d 点代表两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8.根据下列各图曲线表征的信息。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 图 1 表示常温下向体积为10 mL 0.1 mol ?L -1

NaOH 溶液中逐滴加入 0.1 mol ?L

-1 3

CH COOH 溶液后

溶液的 pH 变化曲线,则 b 点处有: c(CH 3COOH)+c(H +) c(OH -)

B.图 2 表示用水稀释 pH 相同的盐酸和 NH 4Cl 溶液时,溶液的pH 变化曲线,其中Ⅰ表示盐酸,Ⅱ表示 NH 4Cl 溶液,且溶液导电性:b>c>a

C.图 3 表示的是 Al 3+与 OH -反应时含铝微粒浓度变化曲线,图中 a 点溶液中大量存在Al 3+

D.由图

2 4 3

溶液中的 Cu

2+,可采用向溶液中加入适量Fe

2 3

4 得出若除去 Fe (SO ) O ,调节溶液的 pH 至

4 左右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h=1 的 NaHSO 4溶液 : c H+<c SO24+c OH

B.室温下, Ph=3 的 CH 3COOH 溶液与 pH=11 的 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后,因生成的CH 3COONa 水解,所以由水电离出的 c H+>10-3 mol L-1

C.已知常温下K a CH 3COOH > K a HCN,则等体积等浓度的NaCN 和 CH 3COONa 溶液中,

CH3COONa 溶液所含的离子数比NaCN 溶液多

D.室温下, pH=11 和 pH=13 的 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后,则混合后的溶液中

c H +

10 11 10 13 -1

= 2 mol L

10.已知 H3 PO4是一种三元中强酸。25 °C 时,向某浓度 H 3 PO4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 溶液,滴加

过程中各种含磷微粒的物质的量分数随溶液pH 的变化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曲线 2 和曲线 4 分别表示δ(HPO24- ) 和 s δ(PO34- ) 变化

51

B.25 ℃时, H 3 PO4的电离常数K 1:K 2 =10

C.pH = 7. 2 时,浴液屮由水电离出的 c H+ =10-7.2mol/L

D.PH = 12. 3 时,2c(Na+)+5c HPO24-+5c(PO34-)

11.常温下,分别向NaA 溶液和 MCl 溶液中加入盐酸和NaOH 溶液,混合溶液的pH 与离子浓度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曲线 L 1表示 lg c(M + ) 与 pH 的变化关系

c(MOH)

B. K a HA =1 10 -5.5

C.a 点时两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

D.0.01 mol L -1 MA 溶液中存在:c M+>c( A-)>c(OH-)>c H+

12.固体界面上强酸的吸附和离解是多相化学在环境、催化、材料科学等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下

图为少量 HCl 气体分子在253K 冰表面吸附和溶解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冰表面第一层中,HCl 以分子形式存在

B.冰表面第二层中,H+浓度为5 10 3 mol L 1 ( 设冰的密度为

3 0.9g cm )

C.冰表面第三层中,冰的氢键网络结构保持不变

D.冰表面各层之间,均存在可逆反应

垐? + HCl 噲? H +Cl

13.根据下列图示所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 图甲是 CO g +H 2 O g =CO 2g +H 2 g 的平衡常数与反应温度的关系曲线,说明该反应的

H 0

B.图乙是室温 H2 O2催化分解放出氧气的反应中c(H 2O2 ) 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 ,说明随着反应的进行 H 2O2分解速率逐渐减小

-1 -1

C.图丙是室温下用 0.1000mol L· NaOH 溶液滴定 20.00mL0.1000mol L·某一元酸 HX 的滴定曲线 , 说明 HX 是一元强酸

D.图丁是室温下用 Na 2 SO4除去溶液中 Ba 2+达到沉淀溶解平衡时 ,溶液中 c(Ba2+ ) 与 c(SO42- ) 的关系曲线,说明溶液中 c(SO42- ) 越大 c(Ba 2+ ) 越小

二、实验题

14.pH 相等的 NaOH 溶液与 CH 3COONa 溶液,分别加热到相同的温度后CH3 COONa 溶液的 pH NaOH 溶液的 pH (填“>”“=”或“<”)。

(2)将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盐酸与氨水混合后,溶液中的 c NH 4 =c Cl ,则盐酸的体积

氨水的体积(填“>”“=”或“<”)。

(3)将 0.2mol L-1溶液与 0.1mol l-1 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混合后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测得混合溶液中 c Na >c A ,则:

①混合溶液中, c A c HA (填“>”<”或“=”,下同)。

②混合溶液中, c HA +c A 0.1mol

-1 L

(4)常温时,取0.1mol -1 溶液与 0.1mol L 1 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测得混合溶液的pH = 8

L

①混合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 c OH 与 0.1mol L-1 NaOH 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 c OH 之比为

②已知 NH 4 X 溶液呈中性,又知将HX 溶液加入 Na 2CO3溶液中有气体放出,试推断NH 4 2 CO3溶液的 Ph 7(填“>”“<”或“=”)。

15.砷As 是一些工厂和矿山废水中的污染元素,使用吸附剂是去除水中砷的有效措施之一。

(1)将硫酸锰、硝酸钇与氢氧化钠溶液按一定比例混合,搅拌使其充分反应,可获得一种砷的高效吸附

剂 X ,吸附剂 X 中含有CO32-,其中原因是________ .

( 2)H3AsO3和H3AsO4水溶液中含砷的各物种的分布分数(平衡时某物种的浓度占各物种浓度

之和的分数)与pH 的关系分别如图-1 和图 -2 所示。

①以酚酞为指示剂 (变色范围pH 8.0~10.0),将NaOH溶液逐滴加入到H 3AsO 3溶液中,当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时停止滴加。该过程中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② H 3AsO 4第一步电离方程式 H 3AsO 4 H 2 AsO -4 +H +的电离常数为 K al,则

pK al = _______pK al=-1gK al.

(3)溶液的pH对吸附剂 X 表面所带电荷有影响.pH=7.1时,吸附剂 X 表面不带电荷;pH>7.1时带负电荷 , pH越高 ,表面所带负电荷越多 ; pH<7.1时带正电荷 , pH越低 ,表面所带正电荷越多 . pH

不同时吸附剂X 对三价砷和五价砷的平衡吸附量(吸附达平衡时单位质量吸附剂X 吸附砷的质量) 如图 -3 所示 .

①在pH 7~9 之间 ,吸附剂X 对五价砷的平衡吸附量随pH 升高而迅速下降,其原因是_____.

②在pH 4~7 之间 ,吸附剂X 对水中三价砷的去除能力远比五价砷的弱,这是因为_____。提高吸附剂X 对三价砷去除效果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 B

2-

c(H )

解析: A.A

点 c HCO 3-

c CO 32-

c CO 3

5.6 10

11

,所以

,所以 K a2

c HCO 3-

c(H )

5.6 10 11 mol L -1 , pH

10mL 0.1mol L -1 1

Na 2CO 3 中

逐滴加入 0.1mol L -1 HCl , B 点溶液中钠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备碳粒子浓度的

2 倍,即

c Na

2c HCO 3- 2c CO 32- 2c H 2 CO 3 ,选项 B 错误; C. A → B 的过程中, CO 32- 逐渐减

小, HCO 3- 逐渐增加,所以发生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CO 32- H +

HCO 3- ,选项 C 正确;

D. Na 2 CO 3 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用酚酞作指示剂,滴定产物是碳酸氢钠,用甲基橙作指示剂滴定时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产物时碳酸,所以分布加入酚酞和甲基橙,用滴定法可测定

Na 2CO 3 与混合物 组成,选项 D 正确。

2.答案: C

解析: A. 水的电离为吸热过程,升高温度,平和向着电离方向移动,水中

c(H +).c(OH -)=Kw 减小,

故 pH 减小,但 c(H +)=c(OH -),故 A 不符合题意;

B.水的电离为吸热过程,升高温度,进水的电离,所以

c(OH -)增大,醋酸根水解为吸热过程,

3

-2

O 3

- -

)增大,故 B 不符合题

CH COOH +H CH COOH+OH ,升高温度促进盐类水解,所以c(OH

意;

C.升高温度,促进水的电离,故

c(H + )增大;升高温度,促进铜离子水解

Cu 2++2H 2O=Cu(OH) 2

+2H + ,故 c(H + )增大,两者共同作用使 pH 发生变化,故 C 符合题意; D.盐类水解为吸热过程,升高温度促进盐类水解,故 D 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本题应选 C 。

3.答案: B

解析: A.M 点的 pH 小于 N 点的 pH 值,即 M 点 c(H ) 大于 N 点 c(H ) ,所以溶液中的 c(OH -

) 应

该是 M 点小于 N 点,故 A 错误; B. pH=4.88

时,丙酸 的 酸 分 子 的 物 质 的 量 分 数 为

-

垐 ?

-

+

) ,针对 c(CH 3CH 2COOH) 噲

5 0 % , 即 c(CH 3CH 2COOH )=c(CH 3CH 2COO ? c(CH 3 CH 2 COO )+H 电离过程可知, lgK = lgc (H + )=-4.88 ,即丙酸的电离常数

K = 10 4.88 ,故 B 正确; C.由图中信息可

知,相同 pH 时,丙酸的酸分子的物质的量分数大,说明电离程度小,故其酸性比甲酸弱,即

HCOO - 的水解程度小于 CH 3CH 2 COO - 的水解程度,等浓度的 HCOONa 和 CH 3CH 2COONa 两种溶

液的 pH 比较应是 pH (HCOONa )

CH 3CH 2COONa ,故 C 错误; C.将 0.1 md/L 的 HCOOH 溶液

与 0.1 mol/L 的 HCOONa 溶液等体积混合,电离过程大于水解过程,所得溶液呈酸性,即 c(OH - ) c(H ) , D 错误;故选 B 。

4.答案: D

解析:由图可知,一定量的

CaF 2固体溶于水达到溶解平衡后,

t 时刻增大溶液中 c ( F -), c ( Ca 2+)

减小,但温度不变, CaF 2的溶度积 K sp 不变。 A. 由图可知, M 点时 c ( F -)不变,为 CaF 2的饱和溶 液,故 A 错误; B.CaF 2的饱和溶液中, K sp (CaF 2)=c 2( F -)c ( Ca 2+), c ( F -) =2c ( Ca 2+),则 c

(F -) = 2 3

4 10

9

=2×10-3 mol/L ,故 B 错误; C.向溶液中加入 KF 固体,增大溶液中 c ( F - ), c

4

(Ca 2+)减小,但温度不变, CaF

2的溶度积 K sp 不变,故 C

错误, D.

向 100 mLCaF 2的饱和溶液中加入 100 ml 0.2 mol/LNa 2SO ,溶液, Q c >K sp ,产生 CaSO 4沉淀, c

(Ca 2+ K sp CaSO 4 9.1 10 6

) =

=9.1 ×10-5 mol/L ,故 D 正确。

c SO 42

0.1

5.答案: D

解析:本题以酸碱中和滴定为载体,考查学生的数据处理和识图能力。因二酸是二元弱酸,其一

c X 2-

c HX -

与 pH 的关系,曲线 N 表示 lg

级电离程度较大,故曲线

M 表示 lg

与 pH 的关系 ,B

c HX

c H 2 X

c H c X 2-

c X 2

= lg

K a2 =1 项正确;已二酸的二级电离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为

K a2=

,则 lg

c HX

c HX

c H

c X 2-

即 lg

= 0 时, pH

5.37 , K a2=1 10 5.37 , A 项正确;根据图像取点( 0.6, 5.0),

c HX

-

c HX

c H

c HX = 10

0.6

, c H = 10 5.0

mol L -1

10 5.0 = 10 4.4 ,所以 HX

lg

,代入 K a1 =

= 100.6 c H 2X

c H 2 X

14

的水解常数为

10

4.4 = 10 9.6<K a2 = 10

5.37 ,则 NaHX 溶液显酸性,即 c H

>c OH , C 项正确;

10

2

溶液呈中性时, c OH =c H

c X

>c HX ,D 项错误。

, lg

> 0 ,即 c X

2

c HX

6.答案: B

解析: A.Na ? XO 3 为强碱弱酸盐, XO 32

水解使溶液显碱性,分 2 步水解:

XO 32 +H 2O

HXO 3 +OH -, HXO 3 +H 2O

H 2XO 3+OH -。两步水解中,水解第一步程度较

c HXO 3

c H 2 XO 3

的变化关系,

大,因此 pOH 相同时, lg 的值大,所以实线 M 表示 pOH 与

c XO 32

c HXO 3

A 项错误; B. 根据图象可知,当

c HXO 3 =-4

pOH=0 时,即 c ( OH -) =1 mol/L 时, lg

c XO 32

c HXO 3

=10 -4,根据电离方程式:HXO 3 H ++ XO32 ;得c XO 32

c(H ) gc XO 32 c(H ) 10 14

K a2=

HXO 3 10 14

10

4 =10 -10, B 项正确; C. 当 pOH=2 时,根据图象可知,此时

c

c H 2 XO 3 c HXO 3 c H 2XO 3

-7 c HXO 3

-2 ,二者相乘得

1g

c HXO 3 =-7, lg c XO 32 =-2 ,所以有 c HXO 3 =10 , c XO 32 =10

c H 2XO 3 -9

,C 项错误;D.向 Na2 3

c XO 32 =10 XO 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中性时,据溶液中电荷守恒有:

c(Na+)+c(H +)= c HXO3 + 2c XO32 +c(OH - )+c(Cl -),又因中性而有 c(H + )=c(OH -),所以有

c(Na+)= c HXO3 + 2c XO32 + c(Cl -)。

7.答案: A

解析: A. 常温下, 0. 1 mol/L -1 的氨水溶液中c(H + )=10 - 1 1 mol/L 则

K a= c(NH 4+ )c(OH - ) = 10 3 10 3 mol/L=1 10-5mol/L ,所以 A 选项是正确的; B.a 、 b 之间的任意c(NH 3 gH 2O) 0.1

一点,溶液都呈碱性,则c(H + ) 10 - 7 mol/L , c(OH )<10 - 7mol/L ,溶液呈酸性,结合电荷守恒得:

+

- ) ,故 C 错误; D. 根据图像推断,d 点溶液中c(H +)=10 - 7 mol/L ,常温下c(H +) ?c c( NH 4 )

(OH -) =K W =10 - 1 4,所以c(H+ )= c (OH -) ,溶液呈中性,如果氨水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铵,氯化铵为强酸弱碱盐,其溶液显酸性,故 D 错误。

8.答案: A

解析:体积 10 mL 0.1mol ·L - 1 - 1 3 溶液后,所得的溶液是

NaOH 溶液中逐滴加入 0.1 mol L· CH COOH

醋酸钠溶液,存在质子守恒c(CH 3COOH)+ c(H + )=c(OH -), A 正确。用水稀释pH 相同的盐酸和

NH 4Cl ,盐酸的 pH 变化较大, NH4 Cl 的 pH 变化小,溶液的导电能力取决于自由移动离子的浓度

的大小,即其中Ⅰ表示盐酸,Ⅱ表示NH 4Cl ,且溶液导电性:a>b>c, B 错误; Al 3+与 OH-反应

时,先生成氢氧化铝沉淀,而后沉淀溶解生成偏铝酸根, a 点对应的碱性较强,铝元素应以偏铝酸

根的形式存在, C 错误;若除去Fe2(SO4)3溶液中的Cu2+,加入适量Fe2O3,调节溶液的pH 至 4 左右,此时会生成氢氧化铁沉淀,不能除去Cu 2+,反而把 Fe3+除去, D 错误。答案选 A 。

9.答案: C

解析: NaHSO 4溶液中,c Na++c H= 2c so24+c OH,c Na= c SO24,故

c H=c SO24+c OH-,A不正确;CH3COOH为弱酸,pH=3的CH3COOH溶液与pH=11的

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后,CH 3COOH 大量剩余,溶液显酸性,水的电离受抑制,所以水电离出的

H 浓度不可能大于 10-3 mol L -1 , B 不正确;等体积等浓度的

NaCN 和 CH 3COONa 溶液中分别存在

c Na + +c H + =c CN

+c OH

, c Na

+c H = c CH 3COO c OH

两种溶液中 c Na

相同,由于酸性 CH 3 COOH > HCN ,所以水解程度 CH 3 COONa < NaCN 溶液中 c H 较大,故

CH 3CONa 溶液中 c Na

+c H 大于 NaCN 溶液中 c Na +c H

,所以 CH 3COONa 溶液中所

含的离子数比 NaCN 溶液多, C 正确;两种强碱溶液混合后应先求混合后溶液中

c OH ,再根据

c H

=

K W 求 c H + , D 不正确。

c OH -

10.答案: B

解析: A. 起始时段附近浓度较高的为 H 3 PO 4 随 pH 缓 慢 增 大 , 溶 液 中 H 3PO 4 浓 度 降 低 ,

HPO 42 浓 度增大,然后 HPO 42 浓度降低, HPO 42 浓度增大,然 后 HPO 42 浓度降低, PO 43 浓度

增大,所以曲线

1 表示 δH 3 PO 4 ,曲线

2 表示 δH 2PO 4 ,曲线

3 表示 δ HPO 42 ,曲线

4 表示

δPO 3 ,故 A 错误。 B. 根据图 象 , 溶 液 中 c(H 3PO 4 )=c(H 2PO 4- ) 时,即 δH 3 PO

δH PO

4

4

2

4

时,溶液的 PH = 2. 1 ,则 H 3 PO 4 的 电 离 常 数 K 1 c(H ) c(H 2 PO -

4 ) = c( H )=10 2.1 ; pH = 7. 2

c(H 3 PO 4 ) 时,溶液中 δH 2 PO 4

δHPO 42 ,则 c H 2PO 4

c HPO 42 ,

c(H ) c HPO 42

c(H ) 10 7.2 ;则 K 1:K 2

10 2.1 :10 7.2 105.1

K 2

c(H 2 PO 4- )

故 B 正确 C. pH = 7. 2

时 .溶 液中 δH 2PO 4

δHPO 42 ,则 c H 2 PO 4 c HPO 42 ,溶液呈碱

性,说明以水解为主,促进了水的电离,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来自水的电离,则水电离

c(H ) 10 6.8

mol/L ,故 C 错误; D. pH=12. 3

时,溶液中

HPO 42 δPO 43 ,则

c HPO 24- =c PO 34- ,即 c Na 3PO 4 =c Na 2 HPO 4 ,根据物料守恒可得:

5c(Na + )=2c(H 2 PO 4- )+2c HPO 42- +2c PO 43- +2c(H 3 PO 4 ) ,故 D 错误。

11.答案: C

解析: C 解析: A. MCl 溶液中加入 NaOH 溶液,溶液

pH 逐渐增大 M + 离子逐渐减小, MOH

c M

+

c M

+

与 pH 的变化关系,故 A 正确; B.

的浓度逐渐增大,则

l g

,则曲线 L 1 表示 lg

c MOH

c MOH

曲线 L 2

c A -

与 pH 的关系, lg

c A -

=0 时, lg

c A -

表示 lg

c HA

= 1 ,此时 pH = 5.5 , c(H )

c HA

c HA

5.5

-1

c(H + ) c A -

5.5

,故 B 正确; C. a 点溶液的 pH>7, 对于曲

= 1 10

mol L ,则 K a HA = 1 10 c HA

线 L 2 ,由于 A 离子水解导致溶液呈碱性,促进了水的电离;而对于曲线L 1, MCl 溶液呈酸性, a 点时呈碱性,说明MOH 的电离程度大于M+离子水解程度,抑制水的电离,所以两溶

液中水的电离程度不同,故 C 错误; D ,曲线 L 1中, lg

c M + c M +

=l ,

=0 时, l g

c MOH c MOH

K b MOH =c OH- 1 10 5 1 10 5.5,根据K h= K W ,可知,电离平衡常数越大,对应

K a 或 K b

离子的水解程度越小,则水解程度 A > VI +,则 MA 溶液呈碱性,则

c(OH- ) >c(H + )、c M + c A- ,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为: c M + c A- c(OH- ) c(H ) ,故D 正确。

12.答案: D

解析: A 对 ,由图示可知 ,第一层中 ,HCl 以分子形式存在。 B 对 ,第二层中 ,已知

Cl:H 2O=10 -4:1 , HCl=H + +Cl - , H+和 Cl -的物质的量是相同的,设 H 2O 的物质的量为1mol,则

n H+ 10 4 mol

,V H 2 O 1mol 18g/mol 3 故

c H

10 4 mol 3 1 。

0.9g cm 3 20cm 0.02L , 0.02L 5 10 mol L

C 对 ,第三层中 ,只有 H 2 O 分子存在 ,所以冰的氢键网络结构保持不变。

D 错 ,由 A 项、 C 项分析可知 ,

第一层和第三层中的物质均以分子形式存在,故均不存在可逆反应垐 ?

+

+Cl - 。

HCl 噲 ? H

13.答案: C

解析:图甲中,升高温度,lgK 减小,即 K 减小,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逆反应为吸热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该反应的H 0 ,A项正确;图乙中,随着反应的进行,H 2O2 分解速率逐渐减小, B 项正确;图丙中,没有滴入NaOH 溶液时, 0.1000mol/LHX 溶液的 pH> 1,HX 为一元弱酸, C 项错误;图丁中,横坐标越小,纵坐标越大,即-lg c( SO42- ) 越小, -lgc(Ba2+ )越大,说明 c( SO42- ) 越大 c(Ba 2+)越小, D 项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

14.答案:( 1)>( 2)<( 3)①<②=(4)① 107 :1 ②>

解析:( 1) pH 相等的 NaOH 溶液与 CH3 COONa 溶液中c OH 相等,分别加热到相同的温度

后, NaOH 溶液中c OH 不变,而 CH 3COONa 溶液中 CH 3COO 的水解平衡正向移动, c OH 增大,则 CH 3COONa 溶液中c OH 大于 NaOH 溶液中c OH ,故 CH3 COONa 溶液的 pH 大。(2)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盐酸与氨水混合后,溶液中的 c NH4 = c Cl-,据电荷守恒可得

c NH4+c H = c Cl +c OH ,则有 c H = c OH ,此时溶液呈中性;若两溶液恰好完全

反应则生成 NH 4Cl ,所得溶液呈酸性,要使溶液呈中性,则有V(盐酸)< V(氨水)( 3)

-1 -1

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二者充分反应后得到等浓度的HA 和① 0.2mol L HA 溶液与0.1mol L

NaA 混合液,据电荷守恒可得 c Na +c H =c A +c OH ,测得混合溶液中

c Na+>c A ,则有 c H <c OH ,溶液呈碱性,说明 A -的水解程度大于HA的电离程度,故溶液中 c A <c HA 。②据物料守恒可得,混合溶液中 c HA + c A = 0.1mol L-1。

(4) 0.1mol L 1 -1

NaX ,测得HX 溶液与 1mol L 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混合溶液的 pH =8,说明X 发生了水解反应,则 HX 为一元弱酸。①混合溶液中NaX 发生水解反

应,促进了水的电离,则由水电离出的 c OH =10 6 mol L-1; 0.1mol

-1

溶液中 OH 抑制了水的电L

离,则由水电离出的 c OH = 10 6 mol L-1,故两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 c OH 之比为107:1 .②HX 为弱酸, NH 4X 溶液呈中性,说明 NH 4 和 X 的水解程度相同;将HX溶液加入Na2CO3溶液中有气体放出,说明HX 的酸性强于 H 2 CO3 ,根据盐类“越弱越水解”的规律可知, CO 32的水解程度大于 X ,从而推知NH4 2 CO3溶液中 CO32 的水解程度大于NH 4,故该溶液呈碱性,即pH> 7.

15.答案:( 1)酸性溶液吸收了空气中的CO2

(2)①OH-+H3AsO3 H 2 AsO3- +H 2 O

②2.2

(3)①在pH 7~9 之间 ,随pH升高H2AsO-4转变为HAsO24- ,吸附剂 X 表面所带负电荷增多 ,静电斥力增加 ;

②在 pH 4~7之间,吸附剂X表面带正电,五价砷主要以 H 2 AsO -4和 HAsO 24-阴离子存在,静电引力较

大; 而三价砷主要以H3AsO3分子存在 ,与吸附剂X表面产生的静电引力小 ;加入氧化剂 ,将三价砷转

化为五价砷 ;

解析:( 1)碱性溶液易吸收空气中的CO2 ,CO2与碱发生反应CO2+2OH -=CO 32-+H 2O,故吸附剂X 中含有 CO32-

(2)①观察图 1 知 ,在 pH 为 8~10 之间 ,H 3AsO 3 的分布分数逐渐减小,H2AsO 3-的分布分数逐渐增大 ,

故该过程中 ,NaOH 与 H 33

反应生成2 3

和水 ,离子方程式为

- 332 3

-

2

AsO NaH AsO OH +H AsO =H AsO +H O

②由 H 3 AsO4的第一步电离方程式知

c H c H 2 AsO4

,观察图 2 知 ,当 pH=2.2, 即, K a c H

3 AsO4

c H 10 2.2 mol / L 时, H 3 AsO4的分布分数和H 2 AsO4的分布分数相等,即 K a 10 22 ,故

pK a

2.2

2.2 lgK a1lg10

(3) ①吸附剂 X 表面所带负电荷增多,静电斥力越大 ,在 pH7 ~9 之间 ,随 pH 升高H2AsO-4转变为HAsO 42-,吸附剂X表面所带负电荷增多,静电斥力增加,导致在pH7~9 之间,吸附剂X 对五价砷的平衡吸附量随pH 升高而迅速下降,

故答案为:在pH7~9 之间 ,随 pH 升高H2AsO4-转变为HAsO42-,吸附剂 X 表面所带负电荷增多,

静电斥力增加;

②在 pH4~7 之间 ,吸附剂 X 表面带正电 ,五价砷主要以H2AsO-4和HAsO24-阴离子存在 ,pH<7.1 时带正电荷 ,pH 越低 ,表面所带正电荷越多 ,所以静电引力较大 ;而三价砷主要以 H3AsO3 分子存在,与吸

附剂 X 表面产生的静电引力小,所以在 pH4~7 之间,吸附剂 X 对水中三价砷的去除能力远比五价砷的

弱;

在pH4 ~7 之间,吸附剂 X 对水中三价砷的去除能力远比五价砷的弱,如果能将三价砷转化为五价

砷,能有效的去除三价砷,所以采取的措施是加入氧化剂,将三价砷转化为五价砷,

故答案为:在 pH4~7 之间 ,吸附剂 X 表面带正电 ,五价砷主要以H2AsO-4和HAsO42- 阴离子存在 ,静电引力较大 ;而三价砷主要以H3AsO3 分子存在,与吸附剂X 表面产生的静电引力小;加入氧化

剂,将三价砷转化为五价砷。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离子共存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离子共存 一.“无色透明”条件型 若题目限定溶液“无色”,则不含有色离子,即Fe2+(浅绿色)、Fe3+(*)、Cu2+(蓝色)、MnO4-(紫色)等离子。若“透明”,则溶液不形成混浊或沉淀(与溶液有无颜色无关)。如Ag+与Cl-、Br-、 I-、SO42-;Ca2+与CO32-、SO42-;Ba2+与CO32-、SO32-、SO42-等在水溶液中会发生反应,有混浊或明显的沉淀生成,它们不能大量共存。 例1.某无色透明的溶液中,下列各组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A.H+、Cl-、Ba2+、CO32- B.Ag+、I-、K+、NO3- C.K+、OH-、Cl-、Na+ D.Fe3+、Cl-、NO3-、Na+ 解析:正确选项应满足无色透明和能大量共存两个条件。答案为C项。 二.“酸性”条件型 常见的叙述有强酸性溶液、PH=1的溶液、能使PH试纸变红的溶液、紫色石蕊试液呈红色的溶液、*橙呈红色的溶液、加入镁粉能放出氢气的溶液等。 若题目中限定溶液呈酸性,则溶液中有H+存在,其中不能大量含有OH-、弱酸根离子(如CO32-、SO32-、 S2-、F-、ClO-、CH3COO-、PO43-、AlO2-、SiO32-等)以及弱酸的酸式根离子(如HCO3-、HSO3-、HS-、HPO42-、H2PO4-等)。 例2.在pH=1的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是 A.K+、Na+、SO42-、SO32- B.NH4+、Mg2+、SO42-、Cl- C.Na+、K+、HCO3-、Cl-

D.K+、Na+、AlO2-、NO3- 解析:正确选项应满足pH=1(有大量H+存在)和可以大量共存两个条件。答案为B项。 三.“碱性”条件型 常见的叙述有强碱性溶液、PH=14的溶液、能使PH试纸变蓝的溶液、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溶液、酚酞呈红色的溶液、*橙呈*的溶液、加入铝粉反应后生成AlO2-的溶液、既能溶解Al(OH)3又能溶解H2SiO3的溶液等。 若题目中限定溶液呈碱性,则溶液中有OH-存在,其中不能大量含有H+、弱碱的阳离子(如NH4+、Mg2+、Ag+、Al3+、Cu2+、Fe2+、Fe3+等)以及弱酸的酸式根离子(如HCO3-、HSO3-、HS-、HPO42-、H2PO4-等)。 例3.某溶液既能溶解Al(OH)3又能溶解H2SiO3的溶液,在该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K+、Na+、HCO3-、NO3- B.Na+、SO42-、Cl-、ClO- C.H+、Mg2+、SO42-、NO3- D.Ag+、K+、NO3-、Na+ 解析:正确选项应满足溶液既能溶解Al(OH)3又能溶解H2SiO3的溶液(有OH-存在)、可以大量共存两个条件,只有B项符合题意。 四.“酸性或碱性”条件型 常见的叙述有能使Al反应放出H2的溶液等。 若题目中出现这样的条件,则溶液中可能有H+存在,也可能有OH-存在,分析时要注意题目要求回答的是一定能大量共存(满足无论是与H+还是与OH-都不会反应)还是可能大量共存(只要满足与H+、OH-中的一种不会反应就可以)。 例4.若溶液能与Al反应放出H2,满足此条件的溶液中一定可以大量共存的

初中化学离子共存练习题.doc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溶液中阴阳离子共存、电荷守恒专题 一、有关离子共存问题 解题的关键是:离子之间不能相互结合成难电离的物质,包括:水、气体、沉淀或微溶于水的物质。 要注意的是:阳离子与阳离子之间和阴离子与阴离子之间基本上是可以大量共存的,我们只要考虑阳离子与阴离子之间能否共存即可。 解题资料: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有: (依据部分酸、碱、盐溶解性表 ) H +— OH - NH 4+—OH - H +—CO 32-、HCO 3-、S 2-、HS - Ag +—Cl - Ba 2+、Ca 2+、Ag +— SO 4 2- (HCO 3 -、HS -—OH -) Ca 2+、 Mg 2+、Al 3+、Zn 2+、 Fe 2+、Fe 3+、 Cu 2+、Ag +—OH - Ba 2+、Ca 2+、Mg 2+、 Al 3+、Zn 2+、Fe 2+、Fe 3+、Cu 2+、Ag +—CO 32-、 PO 43- 例 1.下列各组离子能共存的是 ( ) 2+ 、 K + - 2- 、H + + - 、Mg 2+ - 、H + A. Ba 、NO 3 、CO 3 B. K 、Cl 、NO 3 C. Fe 3+、SO 42-、OH -、Na +、Cu 2+ D. Ag +、Ba 2+、Cl -、NO 3-、 K + 练习:下列各组离子能共存的是 ( ) A. Ba 2+、 K +、OH -、 Cl - B. Na +、 Zn 2+、OH -、 SO 42- C. K +、Cu 2+、OH -、 HSO 3 - D. Mg 2+、Al 3+、H +、OH - 例 2.在强碱性溶液中 ,下列各组离子能共存的是 ( ) A. Na +、Cu 2+、SO 42-、Cl - B. Na +、H +、 Fe 2+、Cl - + 3+ - - D. Na + 2+ - - C. K 、Al 、Br 、NO 3 、Ba 、Cl 、NO 3 ★常见习题: 1.下列离子能在同一溶液中大量共存,并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 ) A. Mg 2+、Cl -、 Na +、OH - B. K +、Ba 2+、 Cl -、 NO 3 - C. K +、Na +、OH -、H + D. Zn 2+、Cu 2+、 Cl -、SO 4 2- 2.下列离子可在同一溶液中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一组是 ( ) A. K +、 Na +、OH -、Cl - 2- B. Ba 2+、Cu 2+、 NO 3-、 Cl - C. Mg 2+ + 、OH - + 、Ba 2+ - - 、 Na 、 SO 4 D. H 、NO 3 、OH 3.下列各组离子 ,在水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 ) ①Ag +、 NO 3 -、 Cl - ②Ba 2+、 OH -、NO 3- ③ Ca 2+、Cl -、CO 32- ④Cu 2+ - - 2+ - 2- 、NO 3 、OH ⑤ Fe 、Cl 、SO 4 A. ①③④ B. ①③ C. ④⑤ D. ②③④ 5. 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不能同时大量共存的是 ( ) A. NO 3 -、Na +、SO 4 2-、 Cu 2+ B. Mg 2+、CO 3 2-、 K +、 OH - C. Ba 2+、 NO 3-、 SO 4 2-、Al 3+ D. K +、NO 3 -、Na + 、 SO 4 2- 6. 在强酸性和强碱性溶液中都能大量存在的离子是 ( ) A. CO 32- B. K + C. NH 4+ D. NO 3- 11、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 Ca 2+ Cl - Na + CO 32- B 、H + K + NO 3 - OH - C 、 H + Na + SO 42- CO 32- D 、K + Na + NO 3- SO 42- 12、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 Cu 2+ NO 3 - Na + OH - B 、 OH - Na + CO 3 2- H +

高二化学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专题

高二化学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专题(用) 一、相关知识点梳理: 1、电解质的电离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是完全电离的,在溶液中不存在电解质分子。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 是少部分发生电离的。多元弱酸如H 2CO 3 还要考虑分步电离: H 2CO 3 H++HCO 3 -;HCO 3 -H++CO 3 2-。 2、水的电离 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它能微弱地电离, H 2 O H++OH-。水电离出的[H+]=[OH-] 在一定温度下,纯水中[H+]与[OH-]的乘积是一个常数:水的离子积Kw=[H+]·[OH-],在25℃时,Kw=1×10-14。 在纯水中加入酸或碱,抑制了水的电离,使水的电离度变小,在纯水中加入弱酸强碱盐、弱碱强酸盐,促进了水的电离,使水的电离度变大。 3、盐类水解 在溶液中盐的离子跟水所电离出的H+或OH-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叫做盐类的水解。关于盐的水解有这么一个顺口溜“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 多元弱酸盐还要考虑分步水解,如CO 32-+H 2 O HCO 3 -+OH-、HCO 3 -+H 2 O H 2 CO 3 +OH-。 4、电解质溶液中的守恒关系 电荷守恒:电解质溶液中所有阳离子所带有的正电荷数与所有的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数相等。 如Na 2CO 3 溶液中:[Na+]+[H+]=[HCO 3 -]+2[CO 3 2-]+[OH-] 物料守恒:电解质溶液中由于电离或水解因素,离子会发生变化变成其它离子或分子等,但离子或分子中某种特定元素的原子的总数是不会改变的。 如Na 2CO 3 溶液中n(Na+):n(c)=2:1,推出: c(Na+)=2c(HCO 3 -)+2c(CO 3 2-)+2c(H 2 CO 3 ) 水的电离守恒(也称质子守恒):是指在强碱弱酸盐或强酸弱碱盐溶液中,由水所电离的H+与OH-量相等。 如在0.1mol·L-1的Na 2S溶液中:c(OH-)=c(H+)+c(HS-)+2c(H 2 S)。 质子守恒:电解质溶液中分子或离子得到或失去质子(H+)的物质的量应相等。例如在NH 4 HCO溶液中H O+、H CO为得到质子后的产物;NH、OH-、CO2-为失去质子后的产物,故有以下关系: c(H 3O+)+c(H 2 CO 3 )=c(NH 3 )+c(OH-)+c(CO 3 2-)。 列守恒关系式要注意以下三点: ①要善于通过离子发生的变化,找出溶液中所有离子和分子,不能遗漏。 ②电荷守恒要注意离子浓度前面的系数;物料守恒要弄清发生变化的元素各离子的浓 度与未发生变化的元素之间的关系;质子守恒要找出所有能得失质子的微粒,不能遗漏。 ③某些关系式既不是电荷守恒也不是物料守恒通常是两种守恒关系式通过某种变式 而得。 解题指导 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问题,是高考的“热点”之一。多年以来全国高考化

高一化学离子方程式离子共存练习题(附答案)

高一化学离子方程式离子共存练习题 一、单选题 1.下列两种物质的溶液混合后不能发生离子反应的是( ) A.3HNO 和23Na CO B.NaCl 和3AgNO C.24K SO 和2BaCl D.3HNO 和2BaCl 2.下列反应不能用离子方程式2244Ba +SO BaSO +- =↓表示的是( ) A .氢氧化钡与硫酸 B .氯化钡与硫酸钠 C .硝酸钡与硫酸钾 D .氢氧化钡与硫酸钠 3.下列各选项中的反应①与反应②不能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 序号 反应① 反应② A 向3AgNO 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3AgNO 溶液与食盐水混合 B 过量2CO 通入NaOH 溶液中 过量2CO 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C 向烧碱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向24H SO 溶液中滴加KOH 溶液 D 向2BaCl 溶液中滴加稀硫酸 向2Ba(OH)溶液中滴加 4CuSO 溶液 4.下列化学反应,能用离子方程式32CO H +22CO H O ↑+来表示的是( ) A.稀硝酸和碳酸钡的反应 B.稀硝酸和碳酸钾溶液的反应 C.石灰石和盐酸的反应 D.盐酸和NaHCO 3溶液的反应 5.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碳酸钾与盐酸反应: 3CO - +2H + CO 2+H 2O B.硫酸和氯化钡溶液反应:Ba 2+ +24SO - BaSO 4↓ C.铜插入硝酸银溶液中:Cu+Ag + Ag+Cu 2+ D.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2Fe+3Cu 2+ 2Fe 3+ +3Cu 6.下列各组的两种物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可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 A.氢氧化钠与盐酸;氢氧化钠与碳酸 B.石灰石与硝酸;石灰石与盐酸 C.BaCl 2溶液与Na 2SO 4溶液;Ba(OH)2溶液与NaHSO 4溶液 D.Na 2CO 3溶液与硝酸溶液;CaCO 3溶液与硝酸溶液 7.下列有关CuSO 4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溶液中Na +、4NH + 、3NO - 、Mg 2+可以大量共存 B.通入CO 2气体产生蓝色沉淀 C.与H 2S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u 2++S 2-CuS↓ D.与过量浓氨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32Cu +2NH H O ?()+42Cu OH +2NH ↓ 8.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高中化学离子浓度大小比较专练

.离子浓度大小比较专练 1(07年山东理综·14)氯气溶于水达到平衡后,若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某一条件,下列 叙述正确的是 A .在通入少量氯气,) ()(-+ClO c H c 减小 B .通入少量SO 2,溶液的漂白性增强 C .加入少量固体NaOH ,一定有c(Na +)=c(Cl -)+c(ClO -) D .加入少量水,水的电离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解析:在氯水中存在如下平衡:Cl 2+H 2O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HCl +HClO 、H 2O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H ++OH -、HClO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H ++ClO - 。A 中在通入少量氯气,平衡右移,生成的次氯酸和盐酸增多,氢离子浓度增大有两个方面原因,次氯酸浓度增大和盐酸完全电离,而次氯酸根的增大只受次氯酸浓度增大的影响,故该值增大,错误;B 中通入二氧化硫,其与氯气反应生成无漂白性的盐酸和硫酸,漂白性减弱,错误;C 中加入少量固体氢氧化钠反应后的溶液仍是电中性的,但酸碱性不为中性,应为弱酸性。溶液中阴阳离子所带正负电荷总数相等,故存在 c(H +)+c(Na +)=c(OH -)+c(Cl -)+c(ClO -),但是c(H +)应该大于c(OH -),故此等式不成立,错误;D 中加水,即稀释氯水溶液的酸性减弱,即c(H +)减小,所以水的电离平衡向正向移动,正确。答案:D 2.(07年广东化学·15)下列各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 .0.1mol·L -1 Na 2CO 3溶液:c (OH -)=c (HCO 3-)+c (H + )+2c (H 2CO 3) B .0.1mol·L -1NH 4Cl 溶液:c (NH 4+)=c (Cl -) C .向醋酸钠溶液中加入适量醋酸,得到的酸性混合溶液: c (Na +)>c (CH 3COO -)>c (H +)>c (OH -) D .向硝酸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得到的pH =5的混合溶液: C (Na +)=c (NO 3-)

(完整版)初中化学离子共存专题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下列各组离子可在同一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H+、SO42﹣、K+、CO32﹣B.Mg2+、Cl﹣、OH﹣、Na+ C.Fe3+、SO42﹣、H+、Cl﹣D.Na+、Ba2+、NO3﹣、SO42﹣ 2.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Cu2+、NH4+、NO3﹣、OH﹣B.H+、Na+、HCO3﹣、Cl﹣ C.Ba2+、Ag+、Cl﹣、CO32﹣D.K+、Mg2+、NO3﹣、SO42﹣ 3.在某无色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K+、Cu2+、NO3﹣、SO42﹣B.Na+、H+、CO32﹣、NO3﹣ C.Ba2+、NH4+、OH﹣、SO42﹣D.Ba2+、K+、NO3﹣、OH﹣ 4.下列离子组在强酸性和强碱性溶液中都能大量共存的是()A.Ca2+、Cu2+、NO3﹣、Cl﹣B.Na+、Mg2+、SO42﹣、Cl﹣、C.Na+、K+、CO32﹣、SO42﹣D.Na+、Ba2+、Cl﹣、NO3﹣ 5.下列离子能在pH=2的水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Cl﹣、NO3﹣、K+、Na+B.SO42﹣、NO3﹣、K+、OH﹣C.CO32﹣、SO42﹣、Mg2+D.NH4+、Cl﹣、OH﹣、K+ 6.下列离子能在pH=11的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K+、NO3﹣、Na+、OH﹣B.CO32﹣、K+、Cl﹣、Ca2+ C.H+、Ba2+、Cl﹣、SO42﹣D.K+、OH﹣、SO42﹣、Cu2+ 7.下列各组物质在pH=11的无色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NaCl、稀HCl、KOH B.CuSO4、KNO3、BaCl2 C.FeCl3、NaOH、HNO3D.NH3?H2O、Na2CO3、KCl

高中化学离子共存练习题(可编辑修改word版)

4 3 3 4 4 4 4 3 3 4 4 4 3 3 4 4 4 4 3 3 2 3 3 2 3 4 3 4 3 4 4 2 3 4 3 4 3 3 4 3 3 2 4 3 3 3 4 4 4 3 4 4 4 3 3 3 4 3 4 4 4 3 4 4 3 4 2 3 3 3 6 5 3 4 3 4 4 4 离子共存练习题(7 月 20 日) 1. 某无色透明的溶液,在 pH =0 和 pH =14 的条件下都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Fe 2+、K +、SO 2-、NO - B .Mg 2+ 、NH +、SO 2-、Cl - C .Na +、K +、SO 2-、NO - D .Ba 2+ 、Na + 、MnO - 、SO 2- 2. 下列澄清透明的溶液中,可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 .[Ag(NH 3)2]+、K +、OH -、NO - B .Fe 3+、NH +、Cl -、I - C .H +、Al 3+、SO 2-、F - D .NH +、Na +、Cu 2+、Cl - 3. 下列离子在溶液中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 ) A .H 3O +、NO -、Fe 2+、Na + B .Ag +、NO -、Cl -、K + C .K +、Ba 2+、OH -、SO 2- D .Cu 2+、NH +、Br -、OH - 4. 某溶液中加入铝粉有氢气产生,该溶液中一定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 .Na +、NO -、Cl -、SO 2- B .Na + 、 K + 、 Ba 2+ 、 HCO - C .Fe 3+、H +、SO 2-、Cl - D .Na +、K +、Cl -、SO 2- 5. 常温下,由水电离生成的 c (H +)=10-12 mol ·L -1 的某溶液中,一定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 Na +、Fe 3+、NO -、SO 2- B .K +、AlO -、CO 2-、Cl - C .Na +、K +、Cl -、HSO - D .Na +、CH COO -、C H O -、OH - 6. 在室温下,某无色透明溶液中由水电离出来的 H +和 OH -浓度的乘积为 1×10-24,则此溶液中可能大量 共存的离子组为 A .HCO -、Al 3+、Na +、SO 2- B .I -、NO -、K +、NH + C .Cu 2+、Cl -、SO 2- 、K + D .SiO 2-、SO 2-、Na +、Cl - 7. 室温下,在强酸性和强碱性溶液中都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 .NH +、Cu 2+、Cl -、NO - B .K +、Na +、SO 2-、S 2- C .K +、Na +、AlO -、SO 2- D .Ba 2+、Fe 2+、NO -、Br - 8. 下列各组离子在碱性条件下可以大量共存,而在强酸性条件下不能大量其存的是 A .Ca 2+、Fe 3+、NO -、Cl - B .K + 、 Mg 2+ 、 HCO - 、 SO 2- C .Na +、K +、S 2-、SO 2- D .Ba 2+、Na +、I 一、NO - 9. 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在含大量 Fe 3+的溶液中:NH +、Na +、Cl —、SCN — B .在强碱溶液中:Na +、K +、AlO —、CO 2— C .在 c (H +)=10—13 mol/L 的溶液中:NH +、Al 3+、SO 2—、NO — D .在 pH =1 的溶液中:K +、Fe 2+、Cl —、NO — 10. 下列各组无色溶液的离子组在 pH=l 时能大量共存的是 A .NH +、C1-、Mg 2+、SO 2- B .A13+、Cu 2+、SO 2-、C1- C .Ba 2+、K +、NO -、OH - D .Ca 2+、Na +、C1-、A1O - 11. 下列各种情况下,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的离子组是 A .使 pH 试纸呈红色的溶液中:I -、Cl -、NO -、Na + B .澄清透明的无色溶液中:K +、Mg 2+、NO -、MnO - C .在 c (H +)/c (OH -)=1×1013 的溶液中:NH +、Ca 2+、C1-、K + D .含有较多的 Al 3+的溶液中:K +、Ca 2+、ClO -、Cl - 12.在给定的四种溶液中,各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A. 滴加石蕊试液显红色的溶液: Fe 3+、NH +、Cl -、I - B. 能使 pH 试纸变为蓝色的溶液: Na +、CO 2-、NO -、SO 2- C. 含有大量 H +的无色溶液: Na +、Fe 3+、NO -、MnO - D. 所含溶质为 NaNO 3 的溶液: K +、HSO -、C1-、S 2- 13. 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环境下能大量共存的是 A .pH =l 的溶液中:Na +、K +、SO 2-、MnO - B. pH =7 的溶液中:Na +、A13+、Cl -、SO 2- C. pH >12 的溶液中:Na +、K +、SO 2-、AlO - D. pH =0 的溶液中: Na +、K +、NO -、ClO - 14. 某无色溶液与 NH 4HCO 3 作用能产生气体(可加热),此溶液中可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 Mg 2+、H +、Zn 2+、SO 2£- C .MnO £- 、K +、H +、SO 2£- B .Na +、Ba 2+、OH £- 、SO 2£- D .K +、NO £- 、OH -、Na + 4 4 3

高中化学《离子浓度大小比较》专题讲解及例题分析

离子浓度大小比较专题 一、电离理论和水解理论 1.电离理论: ⑴弱电解质的电离是微弱的,电离消耗的电解质及产生的微粒都是少量的,同时注意考虑水的电离的存在;例如NH3·H2O溶液中微粒浓度大小关系。 【分析】由于在NH3·H2O溶液中存在下列电离平衡:NH3·H2O NH4++OH-, H2O H++OH-,所以溶液中微粒浓度关系为:c(NH3·H2O)>c(OH-)> c(NH4+)>c(H+)。 ⑵多元弱酸的电离是分步的,主要以第一步电离为主;例如H2S溶液中微粒浓度大小关系。 【分析】由于H2S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H2S HS-+H+,HS-S2-+H+, H2O H++OH-,所以溶液中微粒浓度关系为:c(H2S)>c(H+)>c(HS-)> c(OH-)。 2.水解理论: ⑴弱酸的阴离子和弱碱的阳离子因水解而损耗;如NaHCO3溶液中有:c(Na+)>c(HCO3-)。 ⑵弱酸的阴离子和弱碱的阳离子的水解是微量的(双水解除外),因此水解生成的弱电解质及产生H+的(或OH-)也是微量,但由于水的电离平衡和盐类水解平衡的存在,所以水解后的酸性溶液中c(H+)(或碱性溶液中的c(OH-))总是大于水解产生的弱电解质的浓度;例如(NH4)2SO4溶液中微粒浓度关系。【分析】因溶液中存在下列关系:(NH4)2SO4=2NH4++SO42-, + 2H2O 2OH-+2H+, 2NH3·H2O,由于水电离产生的c(H+)水=c(OH-)水,而水电离产生的一部分OH-与NH4+结合产生NH3·H2O,另一部分OH-仍存在于溶液中,所以溶液中微粒浓度关系为:c(NH4+)>c(SO42-)>c(H+)>c(NH3·H2O)>c(OH-)。 ⑶一般来说“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如水解呈酸性的溶液中c(H+)> c(OH-),水解呈碱性的溶液中c(OH-)>c(H+); ⑷多元弱酸的酸根离子的水解是分步进行的,主要以第一步水解为主。例如 Na2CO3溶液中微粒浓度关系。

初三化学专题复习离子共存

初三化学专题复习:离子共存 离子共存问题 [基础知识]: 一、离子间不能共存的条件: 两种离子相互作用如果有水、气体或沉淀等物质生成,则这两种离子不能共存于同一溶液中。 初中化学阶段常见的不能共存的离子如下: 1、H+与OH-、CO32-、HCO3-、不能大量共存。其反应如下: ⑴H++OH-→H2O;⑵H++CO32-→H2O+CO2↑;⑶H++HCO32-→H2O+CO2↑。 2、OH- 与NH4+、Mg2+、Al3+、Cu2+、Fe2+、Fe3+、Zn2+、Ag+不能大量共存。其反应如下: ⑴NH4++OH-→H2O+NH3↑;⑵Mg2++OH-→Mg(OH)2;⑶ Al3++OH-→Al(OH)3↓; ⑷Cu2++OH-→Cu(OH)2↓;⑸Fe2++OH-→Fe(OH)2↓;⑹Fe3++OH-→Fe(OH)3↓等 3、Cl-与Ag+ 不能大量共存。其反应如下:Ag++ Cl-→AgCl ↓ 4、CO32- 与Ca2+、Ba2+ 不能大量共存。其反应如下: Ca2+ + CO32-→CaCO3 ↓;Ba2+ + CO32-→BaCO3 ↓; 5、SO42- 与Ba2+ 不能大量共存。其反应如下: Ba2+ + SO42-→BaSO4 ↓ 附:溶液中常见的有色离子如下: Cu2+(蓝色)、Fe2+(淡绿色)、Fe3+(黄色)、MnO4-(紫色)。 注:溶解性表要背好 盐的溶解性规律: 钾钠铵盐均可溶,硝酸盐入水影无踪;盐酸盐不溶氯化银,硫酸盐不溶硫酸钡; 碳酸盐除三沉水中。 碱的溶解性规律: 钾钠钡碱、氨水溶 [知识应用]──考题例析 例1.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A. Na2CO3NaCl HCl B. NaOH KCl Ba(NO3)2 C. AgNO3NaCl HNO3 D. H2SO4 NaOH FeCl3 例2.在pH=1的无色透明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的一组是() A、K+ Na+ NO3- CO32- B、Mg2+ NH4+ NO3-Cl- C、Na+ Ba2+Cl- SO42- D、Cu2+ Na+ NO3- SO42- 例3.某校初中化课外活动兴趣小组的学生,将一些可溶性化合物溶于水,配成甲、乙两瓶溶液,共含有H+、K+、Ag+、Ba2+、OH-、Cl-、CO32-、NO3-八种离子,每瓶溶液里含有四种离子各不相同。已知向甲瓶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后,溶液变成蓝色,据此推知乙瓶溶液中的离子应该是___ 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中考链接】 1 / 3

高中化学离子共存专题练习试题

离子共存专题练习 1、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①I-、ClO-、NO3-、H+;②K+、NH4+、HCO3-、OH-; ③SO32-、SO42-、Cl-、OH-;④Fe3+、Cu2+、SO42-、Cl- ⑤H+、K+、AlO2-、HSO3-⑥Ca2+、Na+、SO42-、CO32-, (A)①⑥(B)③④(C)②⑤(D)①④ 2、下列各组离子在强碱性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是( ) (A)K+、Na+、HSO3-、Cl- (B)Na+、Ba2+、AlO2-、NO3- (C)NH4+、K+、Cl-、NO3- (D)K+、Na+、ClO-、S2- 3、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Na+、HS-、Cu2+、Cl- (B)HS-、Na+、OH-、K+ (C)K+、CO32-、Br-、AlO2- (D)H+、Cl-、Na+、SO32- 4、某无色透明的强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Mg2+、K+、Br-、HCO3- (B) Fe3+、Na+、Cl-、SO42- (C)NH4+、Na+、NO3-、Cl-(D)Cu2+、K+、NO3-、I- 5、在由水电离提供的C(H+)为10-14mol/L的溶液中,一定能 大量共存的离子组为( ) (A)NH4+、NO3-、Na+、AlO2- (B)K+、Cl-、HSO3-、CO32- (C)Na+、K+、NO3-、SO42- (D)Na+、ClO-、Mg2+、Fe2+ 6、下列各组离子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 ) (A)Al3+、Na+、Cl-、AlO2-(B)Fe2+、H+、Cl-、NO3- (C)Ca2+、K+、HCO3-、OH- (D) K+、OH-、S2-、 7、某溶液中含有大量的铝离子与亚铁离子,下列各离子组 能在上述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NH4+、K+、AlO2-、Cl- (B)Na+、H+、NO3-、SO42- (C)K+、OH-、NO3-、Cl-(D)Mg2+、Ba2+、Cl-、Br- 8、含下列各组离子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溴化亚铁晶体时, 有两种离子浓度明显减小的是( ) (A)K+、OH-、SO42- (B)Na+、Ag+、NO3- (C)K+、 SO42-、S2-(D) H+、Cu2+、NO3- 9、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条件下能大量共存的是( ) (A)在碱性溶液中:Na+、NH4+、Cl-、NO3- (B)pH=0的无色溶液中:Na+、Mn2+、Cl-、SO42- (C)水电离的C(H+)为1×10-10mol/L的溶液中:H+、NH4+、 HCO3-、Cl- (D)中性溶液中:Fe3+、Cs+、NO3-、Cl- 10、某溶液能溶解氢氧化铝,则在其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 (A)Na+、Br-、SO42-、Cl-(B)Na+、Fe3+、Mg2+、I- (C)K+、Na+、CO32-、NO3-(D)NH4+、K+、NO3-、AlO2- 11、在能使pH试纸显红色的的溶液中,下列各组离子因发 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 (A)Ag+、Ca2+、Cl-、CO32- (B) SO42-、K+、Na+ (C)Fe3+、NO3-、K+(D)I-、MnO4-、SO42- 12、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 (A)无色溶液:K+、Cl-、Na+、HPO43-、H2PO4- (B)水电离提供的C(H+)=10-12mol/L的溶液中: ClO-、HCO3-、NO3-、NH4+、S2O32- (C)加入镁能放出氢气的溶液:Mg2+、NH4+、Cl-、Na+、SO42- (D)使甲基橙变红的溶液中:MnO4-、NO3-、SO42-、Na+、Fe3+ 13、能大量共存于同一溶液中,但当溶液pH=0时会放出气 体,当pH=14时会产生白色沉淀的是( ) (A)Fe3+、Ba2+、K+、SCN-、I-、HSO3- (B)Fe3+、Na+、NH4+、MnO4-、NO3-、Cl- (C)Ba2+、Al3+、K+、Cl-、HCO3-、NO3- (D)Mg2+、Na+、Cs+、SO42+、Br-、HSO3- 14、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但用盐酸酸化后, 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 (A)Fe3+、K+、NO3-、SO42+(B)Al3+、Na+、HCO3-、SO42+ 1

高中化学《离子浓度大小比较》专题讲解及例题分析

离子浓度大小比较专题 一、电离理论和水解理论 1.电离理论: ⑴弱电解质的电离是微弱的,电离消耗的电解质及产生的微粒都是少量的,同时注意考虑水的 电离的存在;例如 NH3·H2O 溶液中微粒浓度大小关系。b5E2RGbCAP 【分析】 由于在 NH3· H2O 溶液中存在下列电离平衡: NH3· H2O NH4++OH-, H2O
H++OH-,所以溶液中微粒浓度关系为:c(NH3·H2O)>c(OH-)>c(NH4+)>c(H+)。p1EanqFDPw ⑵多元弱酸的电离是分步的,主要以第一步电离为主;例如 H2S 溶液中微粒浓度大小关系。 【分析】由于 H2S 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H2S HS-+H+,HSS2-+H+,H2O
H++OH-,所以溶液中微粒浓度关系为:c(H2S )>c(H+)>c(HS-)>c(OH-)。DXDiTa9E3d 2.水解理论: ⑴弱酸的阴离子和弱碱的阳离子因水解而损耗;如 NaHCO3 溶液中有:c(Na+)>c(HCO3-)。 ⑵弱酸的阴离子和弱碱的阳离子的水解是微量的(双水解除外),因此水解生成的弱电解质及 产生 H+的(或 OH-)也是微量,但由于水的电离平衡和盐类水解平衡的存在,所以水解后的 酸性溶液中 c(H+) (或碱性溶液中的 c(OH-)) 总是大于水解产生的弱电解质的浓度; 例如 (NH4) 2SO4 溶液中微粒浓度关系。RTCrpUDGiT 【分析】因溶液中存在下列关系:(NH4)2SO4=2NH4++SO42-, + 2H2O 2OH-+2H+,
2 NH3·H2O,由于水电离产生的 c(H+)水=c(OH-)水,而水电离产生的一部分 OH-与 NH4+结合产生 NH3·H2O,另一部分 OH-仍存在于溶液中,所以溶液中微粒浓度关系为:c(NH4+)>c(SO42-) >c(H+)>c(NH3·H2O)>c(OH-)。5PCzVD7HxA ⑶一般来说“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如水解呈酸性的溶液中 c(H+)>c(OH-),水解呈碱 性的溶液中 c(OH-)>c(H+);jLBHrnAILg ⑷多元弱酸的酸根离子的水解是分步进行的,主要以第一步水解为主。例如 Na2CO3 溶液中微 粒浓度关系。 【分析】 因碳酸钠溶液水解平衡为: CO32-+H2O HCO3-+OH-, H2O+HCO3H2CO3+OH-,
xHAQX74J0X
所以溶液中部分微粒浓度的关系为:c(CO32-)>c(HCO3-)>c(OH-)。 二、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 1.电荷守恒:

高中化学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练习题(附答案)

高中化学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练习题 一、单选题 -7 -11 -1 1.25 C° 时,H2CO3 ,的K al =4. 2 10-7,K a2=5. 6 10-11。室温下向10 mL0. 1 mol L-1 Na2CO3 中逐滴加入0. 1 mol L-1HCl 。图是溶液中含 C 微粒物质的量分数随pH 降低而变化的图像( CO2 因有逸出未画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A 点溶液的pH<11 B. B 点溶液:c Na+=c HCO3-+c CO32-+c H2CO3 2- + C. A →B 的过程中,离子反应方程式为:CO23-H+HCO 3 D. 分步加入酚酞和甲基橙,用中和滴定法可测定 Na2CO 3 ,与NaHCO 3 ,混合物组成 - 1 -1 2.实验测得0.5mol L·- 1CH 3COONa 溶液、0.5mol L·-1 CuSO4 溶液以及H2O 的pH 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随温度升高,纯水中c(H+)>c(OH - )

c R( COOH ) c(RCOOH)+c(RCOO -) CH 3CH 2COOH)溶液中 δRCOOH 与 pH 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图中 M 、N 两点对应溶液中的 c(OH )比较:前者 >后者 B. 丙酸的电离常数 K= 10 4.88 C. 等浓度的 HCOONa 和CH 3CH 2 COONa 两种榕液的 pH 比较:前者 > 后者 D. 将 0. 1 mol/L 的 HCOOH 溶液与 0. 1 mol/L 的 HCOO-Na 溶 液 等 体 积 混 合 , 所 得 溶 液 中 : c Na >c H COOH >c H - COOH - >cc HO + 4. 常温下 ,Ksp(CaF 2)=4×10-9,Ksp (CaSO 4)=9.1×10-6。取一定量的 CaF 2固体溶于水 ,溶液中离子浓度 的 变化与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 ( ) A. M 点表示 CaF 2 的不饱和溶液 B. 常温下 ,CaF 2的饱和溶液中 ,c(F -) = 10-3 mol/L C. 温度不变, t 时刻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向溶液中加 了 KF 固体, CaF 2的 K sp 增大 D. 常温下 ,向 100 mL CaF 2的饱和溶液中加入 100 mL 0.2 mol/L Na 2SO 4溶液,平衡后溶液中的 c(Ca 2+) 约为 9. 1× 10-5 mol/L 5. 常温下将 NaOH 溶液滴加到己二酸( H 2X )溶液中,混合溶液的 pH 与离子浓度变化的关系如图 所 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B. 随温度升 高, CH 3COONa 溶液的 c(OH )减小 C. 随温度升高, CuSO 4 溶液的 pH 变化是 K w 改变与水解平衡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 D. 随温度升高, 动方向不 CH 3COONa 溶液和 CuSO 4 溶液的 pH 均降低,是因为 CH 3COO - 、 Cu 2+水解平衡 移 3.25 C °时,改变 0. 1 mol/L 弱酸 RCOOH 溶液的 pH ,溶液中 RCOOH 分 子 的 物 质 的 量 分 数 δRCOOH 随 之 改 变 [ 已 知 δ(RCOOH )= ] ,甲酸 (HCOOH) 与丙酸

初三化学中考专题-离子共存

离子共存专题 [基础知识]: 一、离子间不能共存的条件: 两种离子相互作用如果有水、气体或沉淀等物质生成,则这两种离子不能共存于同一溶液中。(一)初中化学阶段常见的不能共存的离子如下: 1、H+与OH-、CO32-、HCO3-、不能大量共存。其反应如下: ⑴H++OH-→H2O;⑵H++CO32-→H2O+CO2↑;⑶H++HCO3-→H2O+CO2↑。 2、OH- 与NH4+、Mg2+、Al3+、Cu2+、Fe2+、Fe3+、Zn2+、不能大量共存。其反应如下: ⑴NH4++OH-→H2O+NH3↑;⑵Mg2++OH-→Mg(OH)2;⑶ Al3++OH-→Al(OH)3↓; ⑷Cu2++OH-→Cu(OH)2↓;⑸Fe2++OH-→Fe(OH)2↓;⑹Fe3++OH-→Fe(OH)3↓等 3、Cl-与Ag+ 不能大量共存。其反应如下:Ag++ Cl-→AgCl ↓ 4、CO32- 与Ca2+、Ba2+ 不能大量共存。其反应如下: Ca2+ + CO32-→CaCO3 ↓;Ba2+ + CO32-→BaCO3 ↓; 5、SO42- 与Ba2+ 不能大量共存。其反应如下: Ba2+ + SO42-→BaSO4 ↓ (二)溶液中常见的有色离子如下: Cu2+(蓝色)、Fe2+(淡绿色)、Fe3+(黄色)、MnO4-(紫色)。 (三)(1)酸、碱、盐溶解性之歌 钾钠铵硝溶酸水间;碱溶钾钠钡钙铵;氯化物不溶氯化银; 硫酸盐不溶钡和铅;碳酸盐大多是沉淀,但都溶于酸。 [知识应用]──考题例析 例1.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A. Na2CO3NaCl HCl B. NaOH KCl Ba(NO3)2 C. AgNO3NaCl HNO3 D. H2SO4 NaOH FeCl3 例2.在pH=1的无色透明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的一组是() A、K+ Na+ NO3- CO32- B、Mg2+ NH4+ NO3-Cl- C、Na+ Ba2+Cl- SO42- D、Cu2+ Na+ NO3- SO42- 例3.某校初中化课外活动兴趣小组的学生,将一些可溶性化合物溶于水,配成甲、乙两瓶溶液,共含有H+、K+、Ag+、Ba2+、OH-、Cl-、CO32-、NO3-八种离子,每瓶溶液里含有四种离子各不相同。已知向甲瓶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后,溶液变成蓝色,据此推知乙瓶溶液中的离子应该是___ 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达标练习一] 1、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A. NaOH HNO3BaCl2 B. Na2SO4MgCl2KOH C. NaHCO3K2SO4HCl D. H2SO4NaCl Cu(NO3)2 2、下列各组内的离子,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A. H+Cl-Ba2+NO3- B. Na+H+NO3-CO32- C. NH4+K+NO3-OH- D. K+Na+Mg2+SO42-

离子反应与离子共存练习题及答案

离子反应与离子共存习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 A .向烧碱溶液中滴加少量氯化铝溶液O 2H AlO 4OH Al 223+=+--+ B .物质的量相等的溴化亚铁跟氯气反应-+-+ ++=++4Cl Br 2Fe 2Cl 2Br 2Fe 2322 C .硫化钾晶体溶于水O 2H S 22+- S H 2OH 2+- D .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过量的稀硫酸O H CO 2H CO 2223+↑=++ - 2.某无色透明的溶液,在pH =0和pH =14的条件下都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2Fe +K -24SO - 3NO B .+ 2Mg +4NH - 24SO -Cl C .+Na +K - 24SO - 3NO D .+2Ba +Na - 4MnO - 24SO 3.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等物质的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 --+++↓=++232332CO O 2H CaCO 2OH 2HCO Ca B .碳酸钠溶液中加入等物质的量的乙酸 - -++↑=+COO 2CH O H CO COOH 2CH CO 322323 C .2)Ca(ClO 溶液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硫气体2HClO CaSO SO O H 2ClO Ca 3222+↑=+++-+ D .用碳棒作电极电解氯化钠饱和溶液 4.下列离子反应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小苏打溶液中加入过量石灰水 O 2H CO CaCO 2OH Ca 2HCO 223323++↓=++- -+- B .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 + ++↓=+?432333NH Al(OH)O H 3NH Al C .氯化亚铁溶液中通入氯气 -++ +=+2Cl Fe Cl Fe 322 D .苛性钾溶液中加入稀醋酸 O H OH H 2=+- + 5.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金属钠跟水反应: ↑+++-+22H 2OH Na O 2H Na B .向偏铝酸钠溶液中加入少量硫酸氢钠溶液 ↓=+++ -322)Al(OH O H H AlO C .澄清石灰水中滴入少量的NaHCO 3溶液O 2H CO CaCO 2HCO 2OH Ca 223332++↓=++- --+ D .浓盐酸跟二氧化锰混合共热 ↑+++++-+22222Cl O 2H Mn Δ 4Cl 4H MnO 二、选择题:每小题有一个或二个选项符合题意. 6.下列各组离子,在所给条件下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 A .pH =0的溶液中,+3Fe 、+ 2Mg 、-Cl 、- 24SO B .水电离出的18 L m ol 101][H --+ ??=的溶液中,+ K 、-3HCO 、-Cl 、-2S C .使pH 试纸显深蓝色的溶液中,+ 2Cu 、+3Fe 、-3NO 、- 24SO D .在3AlCl 溶液中+ Na 、-2AlO 、- 24SO 、- 3NO 7.下列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是( ) A .过量二氧化碳通入偏铝酸钠溶液中: - -+↓=++33222HCO Al(OH)AlO O 2H CO B .在溶液中亚硫酸氢铵与等物质的量氢氧化钠混合 O 2H NH SO 2OH HSO NH 232334+↑+=++- --+ C .氯气通入冷的烧碱溶液中: O H ClO 3Cl 2OH 2Cl 22++=+--- D .硫酸氢钠溶液中加入碳酸氢钠溶液:O H CO HCO H 223+↑=+-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