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现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现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现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现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2010-10-02)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2017年一级建造师《公路工程管理与实务》真题及答案

2017年一级建造师《公路工程实务》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时,在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前,对纵、横缝进行处理的主要目的是防止产生() A.断板 B.反射裂缝 C.错台 D.唧泥 2.验算桥梁支架及拱架的刚度时,要求其受载后挠曲杆件的弹性挠度不得超过相应结构跨度的() A.1/250 B.1/300 C.1/400 D.1/500 3.判断新建高速公路路基干湿类型宜采用的指标是() A.分界相对含水量 B.分界稠度 C.路基临界高度 D.路基土干密度 4.用中等膨胀土填筑路堤时,宜采用的边坡防护类型是() A.种草 B.浆砌片石骨架植草 C.浆砌片石全封闭护坡 D.干砌石石护坡 5.路面施工中需要使用矿粉的是() A.沥青表面处治路面 B.沥青碎石路面 C.沥青混凝土路面 D.沥青贯入式路面 6.关于隧道爆破作业安全技术要求的说法,错误的是() A.爆破必须由经过专业培训且持有爆破操作合格证的专业人员进行 B.爆破加工房应设在洞口30m以外的安全地点 C.爆破时,所有人员应撤离现场,并满足安全距离 D.应使用木质炮棍装药

7.关于交通标志施工安装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在挖方路段的门架式标志基础与主体相关设施冲突时,只能调整标志设置的方案 B.在加工标志的支撑结构时,应保证钻孔、焊接等加工在钢材镀锌前完成 C.标志支撑结构的架设应在基础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后进行 D.门架标志结构整个安装过程应以高空吊车为工具,不允许施工人员在门架的横梁上作业8.为确保路面工程施工安全,需详细划分施工区域,施工区域按施工推进方向应先设置 () A.缓冲区 B.警告区 C.作业区 D.上游过渡区 9.根据交通运输部《关于建立公路建设市场信用体系的指导意见》,现阶段对施工单位守法评价的主体是() A.建设单位 B.监理单位 C.各级交通主管部门 D.质量监督机构 10.公路工程竣工验收的主要目的是综合评价() A.工程建设成果 B.施工合同履行情况 C.投资落实情况 D.技术标准执行情况 11.山岭隧道浅埋段施工中,严禁采用的施工方法是() A.全断面开挖法 B.单侧壁导坑法 C.多台阶开挖法 D.双侧壁导坑法 12.钻爆法开挖和钢木构件支撑的施工方法应采用() A.新奥法 B.传统的矿山法 C.盾构法 D.盖挖法 13.()主要适用于围岩压力来得快、来得大,用于对围岩变形及下沉有较严格限制要求的软弱破碎围岩隧道中。如土砂质地层、强膨胀性地层、强流变性地层、裂隙发育的岩体、浅埋有显著偏压等围岩的隧道中。 A.超前锚杆 B.超前小导管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目次 5 桥涵 5.0.1一般规定 1桥梁应根据公路功能、等级、通行能力及抗洪防灾要求,结合水文、地质、通航、 环境等条件进行综合设计。 2特大、大桥桥位应选择河道顺直稳定、河床地质良好、河槽能通过大部分设计流 量的河段,不宜选择在断层、岩溶、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地带。 3桥梁设计应遵循安全、适用、经济、美观和有利环保的原则,并考虑因地制宜、 便于施工、就地取材和养护等因素。 4桥涵的设置应结合农田基本建设考虑排灌的需要。 5特殊大桥宜进行景观设计;上跨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桥梁,应与自然环境和景 观相协调。 6桥梁结构应考虑桥面铺装进行综合设计。桥面铺装应有完善的桥面防水、排水 系统。 7采用标准化跨径的桥涵宜采用装配式结构,机械化和工厂化施工。 5.0.2桥涵分类规定如表5.0.2。 5.0.2桥涵分类 注:①单孔跨径系指标准跨径, ②梁式桥、板式桥的多孔跨径总长为多孔标准跨径的总长;拱式桥为两岸桥台内 起拱线间的距离,其他形式桥梁为桥面系车道长度; ③管涵及箱涵不论管径或跨径大小、孔数多少,均称为涵洞; ④标准跨径:梁式桥、板式桥以两桥墩中线间距离或桥墩中线与台背前缘间距为 准;拱式桥和涵洞以净跨径为准。

5.0.3桥梁全长:有桥台的桥梁应为两岸桥台侧墙或八字墙尾端间的距离;无桥台的桥梁应为桥面系长度。 桥涵的跨径小于或等于50m时,宜采用标准化跨径。 桥涵标准化跨径规定如下: 0.75m、1.0m、1.25m、1.5m、2.0m、2.5m、3.0m、4.0m、5.0m、6.0m、 8.0m、10m、13m、16m、20m、25m、30m、35m、40m、45m、50m。 5.0.4 桥涵设计洪水频率应符合表5.0.4规定。 l二级公路的特大桥以及三级、四级公路的大桥,在水势猛急、河床易于冲刷的情 况下,可提高一级设计洪水频率验算基础冲刷深度。 2 沿河纵向高架桥和桥头引道的设计洪水频率应符合本标准第4.0.2条路基设计洪 水频率的规定。 5.0.5 桥面净空应符合本标准第2.0.7条公路建筑限界的规定,并应符合以下要求: 1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特殊大桥为整体式上部结构时,其中央分隔带和路肩的 宽度可适当减小,但减窄后的宽度不应小于本标准表3.0.4和表3.0.5—1规定的“最 小值”。 2桥上设置的各种管线等设施不得侵入公路建筑限界。 5.0.6桥下净空应符合以下规定: 1通航或流放木筏的河流,桥下净空应符合通航标准及流放木筏的要求。 2跨线桥桥下净空,应符合被交叉公路、铁路、其他道路等建筑限界的规定。 3桥下净空还应考虑排洪、流冰、漂流物、冰塞以及河床冲淤等情况。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条文

1 总则 1.0.1 制定本标准是为统一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为突出与简化主要技术指标,本次修订在《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以前历次发布的《标准》则用附注年号方式表示,如《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001—97)用《标准》(97)表示,下同]中只列出同控制公路工程建设规模和技术标准有关的技术指标,其他相关技术指标均移至相应设计规范。 1.0.2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工程和改(扩)建工程,并对改建工程中的利用现有公路路段的技术指标、维持通车路段的服务水平等作了规定。 由于城市道路、厂矿道路等专用公路的功能、使用任务等各不相同,所以不包括在本标准的适用范围之内。 1.0.3 1. 公路分级 本次修订对公路等级强调功能、路网规划与交通量,还注入了服务水平、通行能力等概念,并贯穿始终。 一级公路按“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定义。根据我国现况,存在两种功能,当作为集散公路时,纵横向干扰较大,为保证供汽车分道、分向行驶,可设慢车道供非汽车交通行驶,作为干线公路时,为保证运行速度、交通安全和服务水平,应根据需要采取控制出入措施。 二级公路为“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公路”,为保证汽车的行驶速度和交通安全,在混合交通量大的路段,可设置慢车道供非汽车交通行驶。 三、四级公路为“主要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公路”,是指主要技术指标按供汽车行驶的要求设计,但同时也允许拖拉机、畜力车、人力车等非汽车交通使用车道,其混合交通特征明显,设计速度应在40km/h以下。 以上规定都隐含着公路的功能,因此,应将确定公路等级与相关章节的内容联系起来理解,如等级选用、设计速度、路基宽度、路线交叉以及交通工程设施(控制出入)等都与选定公路的功能有关。 2. 各级公路的服务水平 用于公路规划和设计的各级公路服务水平规定如表1-1、表1-2和表1-3。 表1-1高速公路服务水平分级 注:V/C是在理想条件下,最大服务交通量与基本通行能力之比,基本通行能力是四级服务水平上半部的最大交通量。 表1-2 一级公路服务水平分级

解读新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2014.11

解读新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经过将近4年的努力,《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简称“新标准”)已于2014年9月30日正式签发,并将于2015年1月1日起施行。现行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简称“03版标准”)自2004年3月1日施行以来,适应了当时和其后一个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和公路建设的需要,对指导全国公路工程建设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公路事业的快速发展,全国各地在公路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许多新的科研成果和新的技术。“新标准”在“03版标准”9章107个条文的基础上,调整为10章135个条文,主要在12个方面进行了修订和完善,以满足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公路建设和管理的需要。 1.理念转变:公路功能决定技术等级的选用 一直以来,在确定公路技术等级的诸多考虑因素中,由于交通量是唯一可以明确量化的指标,各地往往都以交通量作为技术等级选用的决定性要素,造成路网等级结构不合理,功能与需要脱节。 “新标准”打破了传统观念,明确公路功能作为确定技术等级和主要技术指标的主要依据。要求在公路建设时,首先要根据项目的地区特点、交通特性、路网结构,分析拟建项目在路网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公路功能及类别;然后以功能为主,结合交通量、地形条件选用技术等级;再以技术等级为主,结合地形条件选用设计速度,并由设计速度控制路线平纵设计;最后,根据公路功能、等级、设计速度,结合交通量、地形条件、通行能力等因素综合考虑选用车道数、横断面各组成部分的尺寸、各类构造物的技术指标或参数、各类设施的配置水平等。这项调整将对路网结构的形成产生深远影响。 2.显著提升:调整设计车辆和车辆折算系数 大型化是载重车辆发展的方向之一,依据《公路设计车型与车辆折算系数研究》的最新研究成果,“新标准”细化了设计车辆类型,增加了设计车辆总体尺寸。在“03版标准”的基础上,新增大型客车、铰接客车两种车型,车辆类型由三类调增至五类;最大总长铰接列车为18.1米,较“03版标准”增长4.1米,最大总宽由2.5米增至2.55米。 另外,针对近年来各地普遍反映车辆折算系数偏小的问题,“新标准”将大型车折算系数由2.0增至2.5,新增的汽车列车折算系数为4.0。该项调整将提高公路的经济评价水平,提前最佳投资时机,延迟升级改造时机。 3.着眼基础:服务水平分级进一步细化优化 公路设计交通量是基于服务水平的基础确定的。“新标准”采用v/C值来衡量拥挤程度,并作为评价服务水平的主要指标,同时采用限速值与自由流速度之差作为次要评价指标。修订后,服务水平由原四级调整为六级,主要变化为:将原二级划分为两个等级,即现二级与三级服务水平;将原四级服务水平上半段和下半段分为两级,即现五级与六级服务水平。“新标准”仍维持技术等级决定设计服务水平,但增加了公路功能因素考虑设计服务水平的调整,总体来讲,功能类别高的公路应该选用较高的服务水平,功能级别低的公路应选用较低的设计服务水平。 4.千锤百炼:应用运行速度检验与安全评价 运行速度综合考虑了驾驶行为、心理、视觉需求、汽车性能特征、线形几何要素,显著提升路线协调性、一致性和安全性,在欧美发达国家得到广泛应用。我国经过十余年的持续研究和实践应用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因此,本次修订明确了路线设计应采用运行速度检验的规定。在安全评价方面,“新标准”规定“二级及二级以上的干线公路应在设计时进行交通安全评价,其他公路在有条件时也可进行交通安全评价”,另外,对特殊困难地段的隧道洞口线形以及纵坡值的确定,都提出了进行交通安全性评价的要求。 5.摒弃“一刀切”:功能主导横断面组成及指标

2018年一建公路工程实务亲手笔记总结必考点

2018一建公路实务重点 第一章公路工程技术 第一节路基工程 一.基本知识 1.公路分级 P480按照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 2.路基类型: P1路基在最不利季节的干湿状态,划分为:干燥、中湿、潮湿和过湿四类。 原有公路路基的干湿类型可根据路基的:分界相对含水量或分界稠度划分 新建公路的干湿类型可根据路基的:临界高度判别 高速公路应使路基处于:干燥或中湿状态。 3.路基相关技术要求 在软土路基上修建路堤时,容易产生:路堤失稳和沉降过大等问题。 岩溶地区路基对路基的危害:1、溶洞顶板坍塌引起的路基下沉破坏2、岩溶地面坍塌对路基稳定性的破坏3、反复泉和间接泉侵泡路基基底,引起路基沉陷坍塌或帽浆4、突然性的地下涌水冲毁路基 盐渍地区路基,盐渍土中的氯盐、硫酸盐受水侵泡时易溶解,可形成:雨沟、洞穴、湿陷等病害。冬季冻胀、盐胀形成:鼓包、开裂。夏季形成:溶蚀、翻浆 多年冻土:土温等于或低于0度,且含有冰的土称为冻土。这种状态保持3年或3年以上为多年冻土 ★★二.一般路基施工技术 1.常见质量控制关键点: P253土方路基工程施工中常见质量控制关键点 (1)施工放样与断面测量。——是关于挖方的,而以下四条是关于填方的。 (2)路基原地面处理,按施工技术合同或规范规定处理,并认真整平压实。 (3)使用适宜材料,必须采用设计和规范规定的适用材料,保证原材料合格,正确确定土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这里易出错 (4)每层的松铺厚度,横坡。(因为只有厚度和横坡是关键) (5)分层压实,控制填土的含水量,确保压实度达到设计要求。 测定最佳含水量的方法:轻型、重型击实试验、振动台法、表面振动击实仪 压实度的计算:现场干密度和室内最大干密度的比值。测定方法:核子密度湿度仪、灌砂法、环刀法 2.测量法和工作要求 P34公路高程测量应采用水准测量。 1.控制测量 2.高程测量: 3.中线放样 (1)传统法放样:切线支距法(曲线起终点为直角坐标原点)、偏角法(曲线起终点为极坐标原点)、坐标法放样(根据设计单位布设的导线点和设计单位提供的逐桩坐标表进行放样)(2)GPS-RTK技术放样(用于控制测量、边桩和中桩放样,并达到厘米级精度) 分为静态和动态 静态:通过接收到的卫星信息,确定地面某点的三维坐标 动态:通过卫星系统,把已知的三维坐标点位,实地放样地面上。 自动安平水准仪:粗平—照准—读数 经纬仪:对中—整平—照准—读数 测量仪器使用方法 公路工程施工常用的测量仪器有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全球定位系统(GPS)等3.原地基处理要求P2 砍——填——除——换——压——挖(按照案例去掌握) 1)路基用地范围内的树木、灌木丛等均应在施工前砍伐或移植清理,砍伐的树木应移置于路基用地之外,进行妥善处理。 2)路堤修筑范围内,原地面的坑、洞、墓穴等,应用合格填料回填,并按规定进行压实。压实度不小于90% 3)原地基为耕地或松土时,应先清除有机土、种植土、草皮等,清除深度应达到设计要求,一般不小于15cm,平整后按规定要求压实。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范

公路工程技术规范标准 1总则 1.0.1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和改建公路。 新建公路,必须按本标准执行。 改建公路,当利用现有公路的局部路段受条件限制时,对本标准规定的个别技术指标,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可作合理变动;对于改线路段,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 1.0.2公路分级 公路根据使用任务、功能和适用的交通量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五个等级。 高速公路为专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全部控制出入的干线公路。 四车道高速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远景设计年限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25000~55000辆; 六车道高速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远景设计年限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45000~80000辆; 八车道高速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远景设计年限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60000~100000辆。 其它公路为除高速公路以外的干线公路、集散公路、地方公路,分四个等级。 一级公路为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的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远景设计年限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15000~30000辆。

二级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车辆折合成中型载重汽车的远景设计年限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3000~7500辆。 三级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车辆折合成中型载重汽车的远景设计年限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1000~4000辆。 四级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车辆折合成中型载重汽车的远景设计年限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双车道1500车以下;单车道200辆以下。 1.0.3公路等级的选用 公路等级应根据公路网的规划,从全局出发,按照公路的使用任务、功能和远景交通量综合确定。 一条公路,可根据交通量等情况分段采用不同的车道数或不同的公路等级。 各级公路远景设计年限: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为20年;二级公路为15年;三级公路为10年;四级公路一般为1 0年,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 对于不符合本标准规定的已有公路,应根据需要与可能的原则,按照公路网发展规划,有计划地进行改建,提高通行能力及使用质量,以达到相关等级公路标准的规定。 采用分期修建和公路,必须进行总体设计,使前其工程在后期仍能充分利用。 1.0.4环境保护 公路建设必须重视环境保护。修建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以及其它有特殊要求的公路时,应做出环境影响评价及环境保护设计。 2一般规定 2.0.1设计车辆 公路设计所采用的各种设计车辆外廓尺寸,应符合表2.0.1的规定。 表2.0.1设计车辆外廓尺寸(单位:m)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范

公路工程技术规范标准 1 总则 1.0.1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和改建公路。 新建公路,必须按本标准执行。 改建公路,当利用现有公路的局部路段受条件限制时,对本标准规定的个别技术指标,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可作合理变动;对于改线路段,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 1.0.2 公路分级 公路根据使用任务、功能和适用的交通量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五个等级。 高速公路为专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全部控制出入的干线公路。 四车道高速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远景设计年限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25000~55000辆; 六车道高速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远景设计年限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45000~80000辆; 八车道高速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远景设计年限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60000~100000辆。 其它公路为除高速公路以外的干线公路、集散公路、地方公路,分四个等级。 一级公路为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的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远景设计年限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15000~30000辆。 二级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车辆折合成中型载重汽车的远景设计年限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3000~7500辆。 三级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车辆折合成中型载重汽车的远景设计年限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1000~4000辆。 四级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车辆折合成中型载重汽车的远景设计年限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双车道1500车以下;单车道200辆以下。 1.0.3 公路等级的选用 公路等级应根据公路网的规划,从全局出发,按照公路的使用任务、功能和远景交通量综合确定。 一条公路,可根据交通量等情况分段采用不同的车道数或不同的公路等级。

2015年二建公路工程管理与实务真题(完整版)

2015年二建公路实务真题答案与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某三级公路的一个控制点的标示为BM5,根据《公路勘测细则》(JTG/TC10-2007),该控制点是()。 A.水准点 B.平面控制点 C.曲线主点 D.爆破边界控制点 【答案】A 【解析】超纲题目。《公路勘测细则》(JTG/TC10-2007)规定,BM是水准控制点。 2、石方填筑路堤的工艺流程中包括:①分层填筑;②检测签认;③振动碾压;④路基整修;⑤路基成型;⑥摊铺平整。其中正确的顺序是()。 A.②①③⑥④⑤ B.①⑥③②⑤④ C.①⑥③④⑤② D.④①⑥③②⑤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填石路基施工技术。石方填筑路堤八道工艺流程是:施工准备、填料装运、分层填筑、摊铺平整、振动碾压、检测签认、路基成型、路基整修。考点见教材【2B311013 填方路基施工】P7。 3、软土地区路地填筑时,在软土层顶面铺砂垫层的主要作用是()。 A.浅层水平排水 B.扩散应力分布 C.减少沉降量 D.防冻胀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软土地基处治施工技术。在软土层顶面铺砂垫层,主要起浅层水平排水作用。考点见教材【2B311021 软土路基施工】。 4、下列水泥混凝土路面填缝料中,属于加热施工式填缝料的是()。 A.沥青橡胶类 B.聚氯乙烯胶泥类 C.硅树脂类 D.氯丁橡胶类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填缝料。常温施工式填缝料主要有聚(氨)酯、硅树脂类,氯丁橡胶泥类、沥青橡胶类等。考点见教材【2B312023 水泥棍凝土路面施工】P85。 5、沥青路面透层施工中,透层油洒布后待充分渗透,一般不少于()后才能摊铺上层。 A.12h B.24h C.36h D.48h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沥青路面透层施工技术。透层油洒布后待充分渗透,一般不少于

2017年一建公路工程管理与实务真题(完整版)

2017一级建造师《公路工程》考试真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 1.单层横向全宽挖掘法适用于挖掘()。的土质路堑。 A.浅且短 B.深且短 C.长且一侧型壁较薄 D.深且长 【答案】:A 【解析】:参见教材参见教材【1B411013 挖方路基施工】P5。 单层横向全宽挖掘法:从开挖路堑的一端或两端按断面全宽一次性挖到设计标高,逐渐向纵深挖掘,挖出的土方一般都是向两侧运送。该方法适用于挖掘浅且短的路堑。 2.骨架植物防护类型不包括()。 A.浆砌片石骨架植草 B.水泥混凝土空心块护坡 C.窗孔式护面墙 D.锚杆混疑土框架植草 【答案】:C 【解析】:参见【1B411031 防护工程类型和适用条件】P35。 骨架植物防护:浆砌片石(或混凝土)骨架植草、水泥混凝土空心块护坡、锚杆混凝土框架植草。 3.GPS-RTK技术用于道路中线施工放样时,应先计算出线路上里程桩的()。 A.方位标 B.坐标 C.距离 D.象限角 【答案】:B 【解析】:参见教材【1B411051 公路工程施工测量方法和工作要求】P45。 在进行道路中线施工放样之前,首先要计算出线路上里程桩的坐标,然后才能用GPS-RTK 的放样功能解算放样点的平面位置。 4.下列路面结构层中,属于柔性基层的是()。 A.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B.贯入式沥青碎石基层 C.二灰碎石基层 D.石灰稳定土基层 【答案】:B 【解析】:参见教材【1B412013 路面沥青稳定基层(底基层)施工】P64。 沥青稳定基层(底基层)又称柔性基层(底基层) ,包括热拌沥青碎石、贯入式沥青碎石、乳化沥青碎石混合料基层(底基层)等。 5.按矿料级配分类,属于开级配沥青混合料的是()。。 A.SMA B.AM C.AC-16 D.OGFC 【答案】:D 【解析】:参见教材【1lB412021 沥青路面结构及类型】P81。 开级配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主要由粗集料组成,细集料和填料较少,采用高粘度沥青结合料粘结形成,压实后空隙率大于15% 的开式沥青混合料。 代表类型有排水式沥青磨耗层混合料,以OGFC 表示;另有排水式沥青稳定碎石基层,以ATPCZB 表示。 6.培土路肩的施工流程正确的是()。。 A备料→平整→静压→推平→切边→平整→碾压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 新条文应用要点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新条文应用要点新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已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为便于设计人员全面把握新标准及其变化,技术质量部组织召开了新标准应用研讨会,现将2014版标准中新条文应用要点总结如下: 1、公路建设中对环境保护新增“保护优先”原则()。 2、高速公路、一、二级公路和有特殊要求的公路建设项目应做环境影响评价和水土保持方案评价()。 3、为节约工程建设资源,公路改扩建项目应充分利用公路废旧材料(;)。 4、明确高速公路分离式断面可采用分幅分期修建()。 5、公路改扩建的时机应根据实际服务水平论证确定;沙漠、戈壁、草原等小交通量地区的高速公路分离式断面路段利用现有二级公路改建为一幅时,其设计洪水频率可维持原标准不变,设计速度不宜大于80Km/h ()。 6、在非机动车、行人密集路段可根据具体情况设置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 7、二级及以上干线公路应在设计时进行交通安全评价()。 8、公路设计车辆外廓尺寸加大(),相应圆曲线加宽值等应进行调整。 9、公路限制速度作为公路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应根据设计速度、运行速度及路侧干扰与环境等因素综合论证确定()。

10、中央分隔带宽度应根据公路项目中央分隔带功能定位和项目区域建设条件确定,不再指定推荐值();为满足大型货车临时停靠要求,硬路肩宽度有所变化();取消对路基总宽度的指标规定(),只规定公路路基断面中各部分宽度,以便因地制宜选用横断面布置形式和宽度。 11、连续长、陡下坡路段,应结合交通安全评价论证设置避险车道()。 12、为加强安全性,互通式立交、服务区、停车区、公共汽车停靠站等各类出、入口应满足识别视距要求(),设计中需进行视距验算。 13、取消原标准中最小坡长限制及关于长、陡纵坡中间设置缓和坡段的规定(新标准);要求对于连续长、陡纵坡路段应进行安全性评价()。 14、明确提出应进行路基表土综合利用方案设计(),公路改扩建项目应对路面材料再生循环利用进行论证(),以充分利用资源。 15、公路改扩建项目应加强路基、路面拼接设计()。 16、城市周边地区的公路路基设计洪水频率应结合城市防洪标准,考虑救灾通道、排洪、泄洪需求综合确定()。 17、对特重与极重交通荷载等级条件,提高了路基下路床和路堤部分等位置的路基压实度标准(),以适应重载交通不断发展的变化趋势。 18、重载交通条件下可灵活选择路面设计轴载标准,采用分向、分道方式进行路面结构设计()。

2017年二建公路工程管理与实务真题(完整版)

2017 年二级建造师《公路工程管理与实务》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0 题,每题1 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 个最符合题意) 1、路基填料的强度指标是() A.压实度 B.CBR 值 C.稳定度 D.塑性指数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路基填料的选择。强度要求是按CBR值确定。参见教材【28311012原 地基处理要求】P2。 2.填石路基采用强力夯实施工时,填补夯坑的填料应选用() A.碎石土 B.砂性土 C.软质石料 D.与路基同类型石质填料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填石路基施工技术。每一分层连续挤密式夯击,夯后形成夯坑,夯坑以同类型石质填料填补。参见教材【28311013 填方路基施工】P7。 3.岩石挖方路段不宜选用的挡土墙是() A .重力式挡土墙 B .加筋挡土墙 C .锚杆挡土墙 D. 锚定板式挡土墙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挡土墙。加筋土挡土墙由填料、在填料中布置的拉筋以及墙面板三部分组成。一般应用于地形较为平坦且宽敞的填方路段上,在挖方路段或地形陡峭的山坡,由于不利于布置拉筋,一般不宜使用。参见教材【2B311032 防护与支挡工程的适用条件与功能】P31。 4.关于填隙碎石施工的说法,错误的是() A.单层填隙碎石的压实厚度宜为公称最大粒径的 1.5~2.0倍 B.填隙料应干燥 C.填隙碎石施工,应采用胶轮压路机 D.填隙碎石碾压后,表面集料间的空隙应填满,但表面应看得见集料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填隙碎石施工。选项C 应为“宜采用振动压路机碾压” 。参见教材 【2B312011 粒料基层(底基层)施工】P43。 5.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组成设计流程正确的是() A.施工参数确定T生产配合比设计T目标配合比设计T原材料检验

公路工程管理与实务真题及答案

公路工程管理与实务真题及答案 2006年度全国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试卷 专业工程管理与实务 (公路工程) 一、单项选择题(共20 题,每题1 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 个最符合题意) 1.沿河路堤河岸冲刷防护工程中,属于间接防护的是()。 A.石笼 B.挡土墙 C.砌石 D.顺坝 2.当路基附近的地面水和浅层地下水无法排除,影响路基稳定时,可设置()来排除。 A.边沟 B.渗沟 C.渗井 D.截水沟 3.预裂爆破的主要目的是()。 A.为了节省炸x88x药 B.为了加强岩石的破碎效果 C.形成光滑平整的边坡 D.形成隔震减震带

4.级配砾石或者满足要求的天然砂砾做为路面基层时,应控制其()。 A.压实度和含水量 B.CBR 值和含水量 C.压实度和弯拉应力 D.压实度和CBR 值 5.沥青路面施工中,对级配砂砾基层应浇洒的沥青层是()。 A.粘层 B.封层 C.透层 D.防水层 6.为保证碎石沥青混凝土的运输质量、防止离析现象发生,在装车时应()。 A.从车头到车尾顺序装料 B.从车尾到车头顺序装料 C.先车头后车尾然后中间顺序装料 D.只在车的中部装料,让料自流到两端 7.桥梁两端两个桥台的侧墙或八字墙后端点之间的距离称为()。 A.桥梁全长 B.桥梁孔径 C.计算跨径 D.总跨径

8.不良地质地段的隧道开挖施工时,应采取的施工措施是()。 A.快衬砌 B.强爆破 C.长开挖 D.弱支撑 9.长隧道通风控制系统通过检测到的环境数据、交通量信息等,可以起到控制风机运行以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提高能见度,(),保证行车安全等作用。 A.控制风机的震动 B.火灾排烟处理 C.控制隧道内的环境温度 D.保持洞内的湿度 10.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TC)主要由车载单元、()单元、数据处理单元组成。 A.路侧广播 B.有线通信 C.路侧通信 D.视频通信 。 11.在沥青混凝土面层平整度检查中,为计算σ和IRI 值,应全线每车道()。 A.连续检查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 B01—2014 VII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 B01—2014 VII 5路基路面 5.0.1 一般规定 1 路基路面应根据公路功能、技术等级、交通量,结合沿线地形、地质及路用材料、气候等自然条件进行设计,保证其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路面面层应满足平整和抗滑的要求. 2 路基应设置排水设施与防护设施,取土、弃土应进行专门设计,防止水土流失、堵塞河道和诱发路基病害;应进行路基表土综合利用方案设计,充分利用资源。 3 应因地制宜、统筹考虑安全、环境、土地、经济等因素,选择合理的路基断面形式。 4 通过特殊地质和水文条件的路段,必须查明其规模及其对公路的危害程度,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增强公路防灾、抗灾能力。 5 路基路面结构应遵循整体化设计原则。路基设计应根据可用填料、施工条件和当地成功经验,提出路基结构的设计要求与设计指标;路面结构设计应结合路基结构设计要求与设计指标进行综合设计,以满足路面结构耐久性要求。 6 公路改扩建项目的新建路面和原路面利用均应按现行标准进行设计,并应加强路基、路面的拼接设计;应对路面材料再生循环利用进行论证,充分利用废旧材料。 5.0.2 路基设计洪水频率应符合下列规定: 11 路基设计洪水频率应符合表5.0.2的规定。

2 城市周边地区的公路路基设计洪水频率应结合城市防洪标准,考虑救灾通道、排洪和泄洪需求综合确定。 5.0.3 路基高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路基高度设计应使路肩边缘高出路基两侧地面积水高度,同时考虑地下水、毛细水和冰冻的作用,不使其影响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 2 沿河及受水浸淹的路基边缘高程,应高出表5.0.2规定设计洪水!位加壅水高、波很侵袭高和0.5m的安全高度。 5.0.4 路基技术要求和原地面处理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路堤基底应清理和压实。基底强度、稳定性不足时,应进行处理,以保证路基稳定,减少工后沉降。 2 路基压实度应根据公路技术等级、填挖深度、交通荷载等级和填料特点等因素铆定,开应符合表5.0.4的规定。

2020年公路工程管理与实务-专项突破—核心题2(含解析)

公路工程管理与实务专项突破—核心题2

专项突破路面工程 路面工程 粒料基层无机结合料稳 定基层 沥青路面 路面分类功能层施工路面改造 面层施工水泥路面 附属工程 拌合站设置滑模摊铺纵横缝设置 中央分隔带路肩施工机械配置 质量检验路面基层

1. 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时,在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前,对纵、横缝 进行处理的主要目的是防止产生( )。 A. 断板 B. 反射裂缝 C. 错台 D. 唧泥3 【答案】B 措施 作用 新旧路基连接处铺设土工布或土工格栅加强路基的整体强度和板体作用水泥路面改造 对纵横缝进行处理加铺一层特殊沥青材料 的过渡层 吸收或抵抗纵横缝向上扩展的能量 反射裂缝的预防:

2. 滑模摊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时,应采用()。 A. 单向坡双线基准线 B. 单向坡单线基准线 C. 双向坡双线基准线 D. 双向坡单线基准线 【答案】A 【解析】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单向坡双线基准线(横向连接:另一侧 设置单线基准线); 二级公路的双向坡路面:双线基准线(底板设置为路拱形状)。

3. 下列有关水泥混凝土路面纵缝说法错误的是()。 A. 当一次铺筑宽度小于路面和硬路肩总宽度时应设纵向施工缝 B. 当一次铺筑宽度大于4.5m时应设纵向施工缝 C. 当一次铺筑宽度大于4.5m时应采用假缝拉杆型纵缝 D. 当所摊铺的面板厚度大于260mm时可采用插拉杆的企口型纵向施工缝 【答案】B

纵向设置情形纵缝类型拉杆插入方法 施工缝一次铺筑宽度小于路面宽度设拉杆平缝型 (1)侧向拉杆装置(2)预留孔中手工插入 缩缝一次铺筑宽度大于4.5m设拉杆假缝型专用的拉杆插入装置横向设置情形横缝类型传力杆插入方法 施工缝(1)每日施工结束 (2)临时原因中断 (1)设传力杆平缝型(缩缝处) (2)设拉杆企口缝型(缩缝间)前置钢筋支架法、 传力杆插入装置 (DBI)法 缩缝等间距布置(1)设传力杆假缝型(交通荷载大)(2)不设传力杆假缝型 胀缝(1)邻近桥梁或其他 固定构造物 (2)与其他道路相交 设传力杆 (或补强钢筋支架、胀缝板) 前置钢筋支架法

(完整word版)公路现行标准规范大全

公路规范大全 一、基础规范: 1、公路工程标准体系JTG A01-2001 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3、公路工程名词术语JTJ 002-87 4、公路自然区划标准JTJ 003-86 5、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 004-89 6、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指南JTG/T B05-2004 7、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J/T 006-98 8、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JTG B03-2006 9、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 10、公路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283-99 11、道路工程制图标准OBJ50162-92 12、《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 二、路线、路基、路面设计类: 1、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 2、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3、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03 4、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 5、公路加筋土工程设计规范JTJ 015-91(作废) 6、公路粉煤灰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 016-93(作废) 7、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 017-96(作废)

8、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J 018-96 9、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J/T 019-98 三、桥梁、隧道类: 1、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2、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5 3、公路钢筋混凝土与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4、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 024-85 5、公路桥涵钢结构及木结构设计规范JTJ 025-86 6、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 7、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JTJ 026.1-1999 8、公路斜拉桥设计规范JTJ 027-96 9、公路桥梁抗风设计规范JTG/T D60-01-2004 10、公路隧道交通工程设计规范JTG/T D71-2004 11、公路桥梁板式橡胶支座JTT 4-2004 四、施工类: 1、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03 2、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3、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4、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2000 5、公路加筋土工程施工技术规范JTJ 035-91 6、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滑模施工技术规范JTJ 037.1-2000

公路工程管理与实务笔记

公路工程管理与实务(1) 1、路基的干湿类型表示路基在最不利季节的干湿状态,一般路基干湿类型可划分为干燥、中湿、潮湿、_ ___ 过湿四类。原有公路路基的干湿类型,可根据路基的分界相对含水量或分界绸度划分,新建公路路基的干 湿类型可用路基临界高度来判别,高速公路应使路基处于干燥或中湿状态。P1 2、滑坡是指在一定的地形地质条件下,由于各种自然的和人为的因素影响,山坡的不稳定土(岩)体在 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带)作整体、缓慢、间歇性的滑动变形现象。P1 3、岩坍是岩崩与坍塌的统称,包括错落、坍塌、落石、危岩。岩堆则是陡峻山坡___________ 搬运在山坡脚或平缓山坡上堆积的松散堆积体。P1 4、原地基处理原则:1)原地基处理应按照设计要求精心施工,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原则下,因地制宜,合 ________ 理利用当地材料和工业废料;2)原地基处理除执行施工技术规范的规定外,还应符合国家和部颁有关标 准、规范规定,遵守国家有关法规;3)原地基处理应节约用地,保护耕地和农田水利设施,保护生态环 境。P4 5、原地基处理要求:1)路基用地范围内的树木、灌木丛等应在施工前砍伐或移植清理,砍伐的树木应移________ 置于路基用地之外,进行妥善处理; 2 )路基修筑范围内,原地面的坑、洞、墓穴等,应用原地土或砂性 土回填,并按规定进行压实;3)原地基为耕地或松土时,应先清除有机土、种植土、草皮等,清除深度 应达到设计要求,一般不小于15cm,平整后按规定要求压实;4)基底原状土的强度不符合要求时,应进 行换填,换填深度不小于30cm,并予于分层压实到规定要求;5)基底应在填筑前进行压实。高速公路、 一级公路、二级公路路堤基底的压实度应符合原设计要求,当路堤填土高度小于路床厚度(80cm )时,基底的压实度不宜小于路床的压实标准;6)当路堤基底横坡陡于1: 5时,基底坡面应挖成台阶,台阶宽度 不小于1m,并予于夯实。P5 6、用于公路路基的填料要求挖取方便,压实容易,强度高,水稳定性好。P5 7、黄土、盐渍土、膨胀土等特殊土体不得已必须用作路基填料时,应严格按其特殊的施工要求进行施工。 淤泥、沼泽土、冻土、有机土、含草皮土、生活垃圾、树根和含腐殖物质的土不得用作路基填料。P5 8、十方路堤填筑常用推十机、铲运机、平地机、挖掘机、装载机等机械按以下几种方法作业: 1)水平分层作业法:填筑时按照横断面全宽分成水平层次,逐层向上填筑,是路基填筑的常用方法;2)纵向分层填筑法:依路线纵坡方向分层,逐层向上填筑。常用于地面纵坡大于12%的用推土机从路堑取料填筑距离 较短的路堤。缺点是不易碾压密实;3)横向填筑法:从路基一端或两端按横断面全高逐步推进填筑,填 土过厚,不易压实,仅用于无法自下而上填筑的深谷、陡坡、断岩、泥沼等机械无法进场的路堤; 4 )联合填筑法:路堤下层用横向填筑而上层用水平分层填筑。适用于因地形限制或填筑堤身较高,不宜采用水__________ 平分层或横向填筑法自始至终进行填筑的情况。单机或多机作业均可,一般沿线路分段进行,每段距离以 20-40m为宜,多在地势平坦,或两侧有可利用的山地土场的场合采用。P6 9、填石路基的石料来源主要是路堑和隧道爆破后的石料,其强度(饱水试件极限抗压强度)要求不小于_________ 15MPa,风化程度应符合规定,最大粒径不宜大于层厚的2/3。在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填石路堤路床顶面 以下50cm范围内,填料粒径不得大于10cm,其他等级公路填石路堤路床顶面以下30cm范围内,填料粒 径不得大于15cm。P6 10、土质路堑有三种挖掘方法:横向挖掘法、纵向挖掘法、混合式挖掘法。P7 11、横向挖掘法可分为单层横向全宽挖掘法和多层横向全宽挖掘法,前者适用于挖掘浅且短的路堑,后者 适用于挖掘深且短的路堑。P7 12、纵向挖掘法分为分层纵挖法、通道纵挖法、分段纵挖法。其中分层纵挖法是指沿路线全宽,以深度不 大的纵向分层进行挖掘,适用于较长的路堑开挖;通道纵挖法适用于较长、较深、两端地面纵坡较小的路堑开挖:分段纵挖法适用于过长,弃土运距过远,一侧堑壁较薄的傍山路堑开挖。P7 13、 混合式挖掘法是指多层横向全宽挖掘法和通道纵挖法混合使用。先沿路线纵向挖通道,然后沿横向___________ 面挖掘,以增加开挖面。该方法适用于路线纵长和挖深都很大的路堑开挖。P8

精编【技术规范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技术规范标准】公路工程 技术标准 xxxx年xx月xx日 xxxxxxxx集团企业有限公司 Please enter your company's name and contentv

关于发布《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O TG BO1-2003)的公告 第1号 现发布《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自2004年3月1日起施行,原《公路工 程技术标准》( JTJ 001-97)同时废止。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仃G BO1-2003)由交通部公路司和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公路工程委员会共同编制。标准的管理权和解释权归交通部,日常解释及管理工作由交 通部公路司负责。 请各有关单位在实践中注意积累资料,总结经验,及时将发现的问题和修改意见函告部公路司(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11号,邮政编码:100736;联系电话:010一65292718),以便 修订时参考。 特此公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 -00四年一月二十九日 月」舀 为适应公路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交通部以厅公路发「2002136号文决定对1998年I 月 I日实施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 001-97)进行修订。修汀r.作由交通部公路司和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公路工程委员会负责,且得到了各省(市、自治区)交通厅的支持和配合。

(标准》的修汀工作全面总结了1997年以来我国公路建设的经验,在12项关键技术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和吸收了国外的相关标准和先进技术〕修订后的《标准》进一步明确了各级公路的功能和相应的技术指标,突出体现了公路工程建设中安全、环保以及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和建设理念,科学、实用、易于掌握,对加快我国公路建设步伐,促进公路交通事业健康、协调、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标准》修订后分为九章,分别是:1总则、2控制要素、3路线、4路基路面、5桥涵,6汽 车及人群荷载、7隧道、8路线交叉、9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本次修订的公路分级仍为高速公路、一级、二级、三级、四级等五个等级,但纳人了公路功能、通行能力、服务水平等内 容;将“小客车”定为各级公路交通量换算和通行能力分析的标准车型;调整了各级公路的 设计速度、路基压实度值、特大和大桥的分类、中和短隧道的分类;对公路交叉设计的主要技术指标、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的分级和安全指标以及设施配置等进行了修汀;在设计和 管理思想上引人了运行速度和安全性评价的概念。 请各有关单位在执行过程中,将发现的问题和意见,函告交通部公路司(地址: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I1号,邮编:100736,电话:010一65292718,E-mail:shc @ https://www.doczj.com/doc/f316428693.html,),以便下 次修订时参考〕 主编单位:交通部公路司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公路工程委员会 主要起草人:杨盛福(顾问) 陈永耀成平周荣贵葛起华黄颂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