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法外文参考书目

国际法外文参考书目

国际法外文参考书目
国际法外文参考书目

国际公法原理与案例研究

Principles and Case Study of Public International Law

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参考文献目录

Hunan University

School of Law

by Professor Nie, Zilu (聂资鲁)

一、英文原版书籍

1. Dixon, Textbook on International Law(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7, 6th edition)

2. Boyle and Chinkin, The Making of International Law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7)

3. Malcolm Evans,International law(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6,ed.).

4. Cassese, Antonio, International law(Oxford, New Y 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5).

5. Aust, Anthony. Handbook of international law(Cambridge, UK; New Y 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5).

6. Cassese, International Law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4)

7. Shaw, Malcom N., International Law(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3, 5th ed.).

8. Evans (ed), International law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3)

9. Brownlie, Ian, Principles of Public International Law(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3, 6th Ed.).

10. Malanczuk, Peter, Akehurst's modern introduction to international law(London: Routledge, 1997, 7th rev. ed.).

11. Bowring, The Degrada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Legal Order? The Rehabilitation of Law and the Possibility of Politics (Glasshouse, 2008)

12. Anghie, Imperialism, Sovereignty and the Making of International Law(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7)

13. Bartholomew, Empire’s Law: The American Imperial Project and the ‘War to Remake the World’(Pluto Press, 2006)

14. Orford, International Law and its Other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6)

15. Buss and Manji,International Law: Modern Feminist Approaches(Oxford and Portland: Hart Publishing, 2005)

16.Koskenniemi, From Apology to Utopia The Structure of International Legal Argument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5)

17. Simpson, Great Powers and Outlaw States: Unequal Sovereigns in the International

Legal Order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4)

18. Byers & Nolte (eds), United States Hegemony and the Foundations of International Law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3)

19. Rajagopal, International Law from Below: Development, Social Movements and Third World Resistanc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3)

20. Knop, Diversity and Self-Determination in International Law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2)

21. Byers, The Role of Law in International Politic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1)

22. Charlesworth and Chinkin, The Boundaries of International Law: A feminist analysis (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 2000)

23. Marks, The riddle of all constitutions: international law, democracy and the critique of ideolog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24. Goodwin-Gill and Talmon, The Reality of International Law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25. Franck, Fairness in International Law and Institutions(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26. Higgins, Problems and Process International Law and How We Use It(Clarendon Press, 1996)

27. Lawson, Edward, and Mary Lou Bertucci, Encyclopedia of human rights(Taylor & Francis, 1996, 2nd ed.).

28. Osmanczyk, Edmund, The encyclopedia of the United Nations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Taylor & Francis, 1990).

二、中文书籍

1.王铁崖主编:《国际法》,法律出版社1995年8月第一版

2.邵津主编:《国际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

3.程晓霞主编:《国际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11月第一版

4.[英]TIM HILLIER著:《国际公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3月第一版

5.[英]伊恩〃布朗利:《国际公法原理》,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6.[英]奥本海著,詹宁斯、瓦茨修订:《奥本海国际法》,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年版;

7.[奥]阿〃菲德罗斯等:《国际法》(李浩培译),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8.[美]汉斯〃凯尔森:《国际法原理》(王铁崖译),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

9.[英]J.G.斯塔克:《国际法导论》(赵维田译),法律出版社1984年版。

10.[英]M.阿库斯特:《现代国际法概论》(汪暄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

11.[韩]柳炳华著:《国际法》上、下卷(朴国哲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2.寺泽一等主编:《国际法基础》(朱奇武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

国际法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国际法:国际法是在国际交往中形成的,主要用以调整国家间关系的,具有 法律约束力的各种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称。 2.国际法的渊源国际法的原则和规则第一次出现的地方和使国际法的规范具有合法性的 法律形式。它的渊源有国际条约、国际习惯、一般法律原则以及国际组织的决定和决议。其中国际条约和国际习惯是国际法的主要渊源,一般法律原则是补充渊源。还有司法判例、权威公法学家的学说是辅助性资料。国际组织的决定和决议是重要渊源。3.国际法的编纂是指国际法的法典化,即把国际法的规则以类似法典的形式使之明确化 和系统化。严格来说,是指对现有的国际法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明确化和系统化;广义上说,还包括对正在形成中的国际法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明确化和系统化,即国际法的逐渐发展。 4.国际法的主体:即国际法律关系的主体,一般指能独立参加国际法律关系并依国际法直 接享受国际法上的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行为者 5.国际法基本原则国际社会公认,具有普遍意义,适用于国际法各个领域的并构成国际 法的基础的法律原则。 6.国际法基本原则:国际社会公认,具有普遍意义,适用于国际法各个领域并构成国际法 基础的法律原则。 7.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这是现在国际法的基本原则 8.独立权:是指国家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外理本国事务而不受外来控制和干涉的权利。 9.平等权:国家在国际法上的地位平等,而不问其大小强弱,也不问其社会制度的性质和 发展水平如何 10.自卫权:是指国家以武力反击外来武力攻击的权利。 11.管辖权:是指国家国家依据国家,对其领域内一切人、物和所发生的事件,以及对其在 领域外的本国人行使管辖权的权利。 12.单一国:又称单一制国家,是指具有统一主权的国家。单一国拥有统一代表国家处理 对内对外事务的中央机关和在该中央机关领导下行使地方性职权的地方机关。在单一制形式下,国家只有一部宪法,公民有统一的国籍,它在国际交往中是单一的主体。国家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表现为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13.联邦是由两个以上的成员邦(国或州)组成的国家,即联邦国 14.国家承认:是指一个既存国家确认特定领土范围内居民已组成一个国家并具有国际法上 的人格,同时表示愿意与其交往。 15.国家豁免:又称国家主权豁免、国家管辖豁免或国家司法豁免,通常指国家及其财产不 受他国管辖的特权。 16.国家继承:是指一国丧失其国际法律资格或者丧失一部分领土时,它在国际法上的权利 和义务转移给他国(一国或数国)的情况。 17.政府继承:是指因革命或者政导致政权更迭,旧政府在国际法上的权利、义务由新政 府取代。与国家继承政府承认:只是对既存国家内部通过政变或革命所产生的新政府的承认。 18.对交战团体的承认:是指其他国家将一国内战中反抗政府的一方承认为享有 国际法上交战者资格的叛乱团体的行为。 19.对叛乱团体的承认:是指其他国家将一国内反抗政府的叛乱者承认为叛乱团 体的行为。 20.明示承认:是一种直接的、明文表示的承认。

第四章 海洋中的声传播理论

第四章 海洋中的声传播理论 水声传播常用的方法: 波动理论(简正波方法)——研究声信号的振幅和相位在声场中的变化; 射线理论(射线声学)——研究声场中声强随射线束的变化,它是近似处理方法,且适用于高频, 但它能有效、清晰地解决海洋中地声场问题。 4.1 波动方程和定解条件 1、波动方程 当介质声学特性是空间坐标的函数,则可得小振幅波的运动方程、连续性方程和状态方程: p t u -?=?? ρ 0=??+??u t ρρ ρd c dp 2= 状态方程可写为: t c t p ??=??ρ 2 由状态方程和连续性方程可得: 012 =??+??u t p c ρ 利用运动方程从上式中消去u 可得 01 12222 =???-??-?ρρp t p c p 当介质密度是空间坐标的函数时,波动方程的形式和密度均匀介质中波动方程的形式不同。 引入新的从变量:ρ ?p = ,则可得 0432********=??? ????????? ???-?+??-?ρρρρ? ?t c 对于简谐波,222ω-=??t ,则上式可写为: ()0,,22=+???z y x K 式中,2 22 4321??? ? ???-?+=ρρρρk K 。 ?不是声场势函数,K 也不是波数。 在海水中,与声速相比密度变化很小,可将其视为常数,则()z y x k K ,,ω==,于是 ()0,,22=+???z y x k ()0,,22=+?p z y x k p

如果介质中有外力作用F ,例如有声源情况,则有 ()ρ ??F z y x K ??= +?,,22 在密度等于常数时,有 ()ρ ??F z y x k ??= +?,,2 2 ()F p z y x k p ??=+?,,2 2 上述赫姆霍茨方程是变系数的偏微分方程——泛定方程。 2、定解条件 满足物理问题的具体条件——定解条件。 物理量在介质边界上必须满足的条件。 (1)绝对软边界 绝对软边界条件:声压为零 界面方程表示为()t y x z ,,η=,()()0,,,,,==t y x z t y x p ηη——不平整海面 也称为第一类齐次边界条件 如果已知边界面上的压力分布,则()()s t y x z p t y x p ==,,,,,ηη,称为第一类非齐次边界条件。 (2)绝对硬边界 绝对硬边界条件:法向质点振速为零 00 =??=z z p ——平整硬质海底 界面方程为表示()t y x z ,,η=,则硬边界条件为: ()0=+??+??= ?z y x u u y u x u n η ηη ——不平整硬质海底 也称为第二类齐次边界条件 如果已知边界面上质点振速分布,则s z y x u u u y u x =+??+??η η,称为第二类非齐次边界条件。 (3)混合边界条件 混合边界条件:压力和振速线性组合 ()s f ap n p s =??? ??+??——阻抗型海底

国际海洋法的重点

国际海洋法 海洋法是现代国际法中一个重要分支,是本课程学习的重点部分海洋法调整和平时期的海洋法律关系,包括航行、捕鱼、资源开发、环境保护、海洋科学研究,以及所有海洋活动所发生的法律关系海洋法的内容主要是:各海域的性质、法律地位和法律制度,以及在海洋上从事各种活动所应遵循的国际法原则、规则和制度。 21世纪是开发海洋的世纪,海洋法将显得特别重要, 海洋法的编纂,在国际法上是比较晚的。海洋上适用的规则,大部分是习惯国际法规则。1958年在联合国第一次海洋法会议制定的四个《日内瓦公约》对这些规则作了初步的编纂并加以发展。 1982年在联合国第三次海洋法会议签订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以下简称为《公约》)是一部最完全的海洋法法典。此公约已为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加入,《公约》所定的规则已为大多数国家接受并已在广泛适用了。本章内容是根据《公约》规定的原则、规则和制度编写的学习时应该注意:(1)联系历史上形成的习惯规则进行对比研究从中认识海洋法的发展和现状; (2)注意《公约》规定的规则在实践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认识《公约》在各国海洋实践中的作用; (3)根据我国的有关立法,把我国的立法的海洋法结合起来研究,把海洋法的规则运用到我国的海洋实践中去。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有漫长的海岸线,沿岸面对黄海、东海和南海三个半闭海,有连绵不断的沿岸岛屿和远洋群岛,有丰富的生物和非生物资源,由于与相向或相邻国家的海上边界尚未完全划定,学习本章时应尽量联系我国的实际情况,加强本学科的实践性。 本章主要内容: 介绍海洋法的概念,历史发展和编纂情况,对海洋法的产生、演变和现状作了系统的说明,其中着重介绍联合国第三次海洋法会议的召开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签订情况,对《公约》生效后的情况作了简要的说明。这是学习海洋法所不可缺少的知识。介绍各海域的名称和分布,有助于读者对海洋法的内容有初步的了解。介绍各海域的性质、法律地位和法律制度。这是本章的主体部分,文内几乎全部是海洋法的基本知识,必须认真学习、领会和熟记。因受篇幅所限,文内未能更多地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为了加深了解,读者有必要选读报刊上的有关文章或其他有关参考书,联系实际,加深了解。对国际海底区域的介绍,主要是根据《公约》第十一部分的内容编写的。《关于执行1982年12月10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十一部分的协定》的签订和生效后,这部分的内容有了较大的改变。文内有了简单的说明,读者学习这部分时应特别细心领会。 本章的基本概念: 1.海域;2.内水;3.海峡;4.海湾;5.历史性海湾;6.领海;7.毗连区;8.专属经济区;9.大陆架;10.公海; 11.国际海底区域;12.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13.群岛水域;14。群岛国;15.专属渔区;16.基线;17.正常基线与直线基线;18,领水;19.闭海;20.半闭海;21.陆锁国;22.地理不利国;23.沿岸贸易权;24.无害通过权;25.过境通行权;26.群岛海道通过权; 27.自然延伸原则;28.渔业可捕量;29.捕捞能力;30.剩余可捕量;31.传统捕鱼权;32.单一开发制;33.平行开发制;34.公海自由;35.海洋自由论;36。人类共同继承财产原则;37.海洋划界; 38.等距离/中间线原则;39.海洋划界的公平原则;40.考虑一切有关情况原则。 本章的基本理论: 1.海洋自由论;2.领海的法律性质、法律地位和法律制度;3.毗连区的性质和法律地位;4.专属经济区的性质、法律地位;5.大陆架的法律概念和范围;6.沿海国在专属经

国际法名词解释

第一章导论 ★1、国际法:是与国内法相对应的法律体系,主要高速国家间关系的有拘束力的原则、规则和规章、制度的总体。 ★2、国际习惯:国家在国际交往中的实践逐渐形成惯例,惯例经过一段时期的前后一致的反复实践,被各国认为具有拘束力,即成为国际习惯。 6、一般法制原则:指各个法律体系所共同采用的原则。如时效、善意等。 ★10、国际法的效力根据:国际法的效力根据应是国家之间的协议。 ★11、契约性条约:专为缔约国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条约。 ★12、造法性条约:专为确立或修改国际法原则、规则和规章制度的条约。 第二章国际法的基本原则 ★1、国际法的基本原则:是指那些各国公认的,具有普遍意义,适用于国际法的一切效力范围,构成国际法基础并具有强行法性质的法律原则。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各平共处。是中国与印度、缅甸共同倡导的。 ★3、国家主权:是国家最重要的属性。也是国家本身所固有的属性。具有神圣不可侵犯的性质,是不可侵害的、不可让与的,是国家统治的权力,它具体体现为国家对内的最高权和对外的独立权 ★4、不得使用威胁或武力侵害任何国家原则 ★5、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原则 ★6、不干涉内政原则 ★7、国际合作原则 ★8、民族自决原则 ★9、善意履行国际义务原则 第三章国际法的主体 ★1、国际法主体:指具有享受国际法上的权利和承担国际法上的义务能力的国际法律关系的参加者。 2、国家:是国际法的基本主体,是指国家在国际法律关系中处于一种主要的基本的地位。 ★12、国家的独立权 ★13、国家的平等权 ★14、国家的自卫权 ★15、管辖权 ★16、领域管辖:又称属地管辖,指国家对其领域内的一切人、物和所发生的事件有权行使管辖。 ★17、国籍管辖:又称属人优越权,指国家对一切在国内和国外的本国人,有行使管辖的权利。 ★18、保护性管辖:指国家对于外国人在该国领域之外,侵害该国的国家和公民的重大利益的犯罪行为,有行使管辖的权利。 ★19、普遍管辖:指根据国际法的规定,对普遍地危害国际和平与安全,以及人类的利益的某些特定的国际犯罪行为,各国均有权实行管辖。如贩毒、奴隶贩买等。 ★20、承认:是指既存国家以一定的方式对新的国家或政策出现这一事实的确认,并表明愿意与之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的国家行为。 21、承认的宣告说:认为承认只是对新国家这一既成事实的宣告,并不具有创设国际不主体的作用。该说现已获普遍支持,其代表人物有里维尔、布赖尔利等。 22、承认的构成说:认为新国家只有经过承认,才能成为国际法的主体。此说盛行于19世纪的欧洲,代表人物有奥本海,斯特鲁普等。 ★23、国家承认,是对新国家的承认,分为四种,即合并、分离、分立、独立 ★25、政府承认:指对新政府的承认,即承认新政府为国家的正式代表,并表明愿意同它发生或继续保护正常关系。 ★26、有效统治原则:指新政府必须能在其控制下的领土上有效地行使权力的条件下,各国才能予以承认。★28、法律上的承认:又称正式承认,指承认国给予新国家或新政府以一种完全的、永久的正式承认。这种承认表示承认者愿意与被承认者建立全面的正式关系,而且是永久的、不可撤销的。 ★29、国际法上的继承:指国际法上的权利和义务由一个承受者转移到另一个承爱者所发生的法律关系。★30、国家继承:指由于领土变更的事实而引起一国的权利和义务转移给另一国家的法律关系。 ★36、政府继承:指由于革命或政变而引起的政权更迭,旧政权的权利和义务为新政权所取代。 第四章国际法上的居民

南开大学数学分析考研试卷答案

南开大学年数学分析考研试卷答案 一、 设),,(x y x y x f w -+= 其中),,(z y x f 有二阶连续偏导数,求xy w . 解:令u =x +y ,v =x -y ,z =x ,则z v u x f f f w ++=; )1()1()1(-++-++-+=zv zu vv vu uv uu xy f f f f f f w 二、 设数列}{n a 非负单增且a a n n =∞ →lim ,证明 a a a a n n n n n n =+++∞ →1 21][lim . 解:因为a n 非负单增,故有n n n n n n n n n na a a a a 11 21)(][≤+++≤ . 由a a n n =∞ →lim ;据两边夹定理有极限成立。 三、 设? ??≤>+=0 ,00),1ln()(2 x x x x x f α,试确定α的取值范围,使f (x )分别满足: (1) 极限)(lim 0x f x + →存在 (2) f (x )在x=0连续 (3) f (x )在x=0可导 解:(1)因为 )(lim 0x f x + →=)1ln(lim 2 0x x x ++ →α=)]()1(2[lim 221420n n n x x o n x x x x +-++- -→+ α极限存在,则 2+α0≥知α2-≥. (2)因为)(lim 0 x f x - →=0=f(0)所以要使f(x)在0连续则2->α . (3)0)0(='- f 所以要使f(x)在0可导则1->α. 四、设f (x )在R 连续,证明积分ydy xdx y x f l ++?)(22与积分路径无关. 解;令U =22 y x +,则ydy xdx y x f l ++?)(22=2 1du u f l )(?又f (x )在R 上连续,故存 在F (u )使d F (u )=f (u )du=ydy xdx y x f ++)(22. 所以积分与路径无关。

第四章 海洋经济学概述(课堂讲义)

第四章海洋资源 第一节海洋产业及其分类 一、产业与海洋产业 产业,是国民经济中以社会分工为基础.在产品和劳务的生产经营上具有某些相同特征的企业或单位及其活动的集合,是居于微观经济的细胞(企业和家庭)与宏观经济单位(国民经济)之间的一个“集合概念”。 海洋产业是指人类开发利用海洋空间和海洋资源所形成的生产门类。 海洋产业发展既是海洋经济发展历史的一个主要标志.也是目前世界海洋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在近几十年中.我国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正在形成一个不断扩大的海洋产业群。海洋渔业、海洋盐业和海洋交通运输业等传统海洋产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新兴海洋产业,包括海洋油气业和海洋旅游业等,正在迅速崛起.逐步上升为海洋支柱产业。海水淡化和海水直接利用、海洋能利用和海洋药物等未来的海洋产业正在努力开发.在21世纪初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以高新技术为支撑的深海采矿和海洋生物利用等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海洋产业体系的出现、建立和发展,不仅是我国海洋经济发展历史的一个重要标志,同时也是世界产业革命的一个重要标志。 1. 海洋产业的出现使国民经济的产业构成内容发生了变化 在海洋产业体系未形成之前,国民经济的产业构成只有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和商业服务业,海洋经济活动分散在国民经济的各个产业部门之中。海洋产业的发展和独立化,使之成为国民经济中一个新的产业部门,并在其中占有一席之地。2000年,海洋产业增加值2297.04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6%。世界发达国家海洋产业增加值巳占国内生产总值10%以上。 2. 海洋产业的发展使产业的技术素质发生了变化 由于海洋产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海洋自然环境的特殊性,使之在其产业中聚集了很多高新技术,如海洋农牧化技术、海洋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技术、海洋生物技术、深海采矿和冶炼技术以及海洋环境监测预报技术等,不仅提高了海洋产业的技术水平,也改变了整个产业的素质面貌。 3. 海洋产业的发展使产业组织结构发生了变化 海洋产业中除了海水养殖业等少数几个产业适宜家庭小规模经营外,大部分产业都必须具有一定的经营规模,才能有效地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和抵御海上风险,从而产生了一批大型的甚至巨型的产业组织。例如,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和中船工业集团就是这样的大型组织,它们的产值分别占该行业的86.24%和46.49%。 4. 海洋产业的发展使产业布局发生了变化 在海洋产业体系未形成之前,产业布局仅限于陆地,即使传统海洋产业也仍以陆域布局为主。现代海洋产业的发展,使各种产业广泛分布在海岸带、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和大洋及海底,扩大了产业布局的空间,也改变了陆域产业布局密度过高和空间拥挤的局面。 5. 海洋产业的出现使国民经济增长理论和增长方式发生了变化 海洋经济的增长速度一般高于同期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我国“八五”期间和“九五”期间海洋经济增长速度分别比同期国民经济增长速度高出约10多个百分点。海洋产业是国民经济增长重要的支持领域,也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支持领域。 随着人类和海洋认识的逐步加深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还将有越来越多的新兴海洋产业出现。积极推动海洋产业发展,改善和优化海洋产业结构,海洋就可以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国际法名词解释

国际法名词解释汇总 一、国际公法名词解释 1.Archipelagic sea lane passage群岛海道通过 baseline直线基线 economic zone专署经济区 clause 5.jus cogens强行法 7.neutralized states中立国 p.77/ sector principle扇形原则 9.attaches附属国/添附 10.natural prolongation principles自然延长原则 11.pacta sunt servanda约定必须遵守批 of effectiveness有效原则 13.par in parem non habet jurisdictionem平等者之间无管辖权 14.accretion添附 sanguinis血统主义 sic stantibus 17.retortion报复 18.extra territorial asylum领事庇护、域外庇护 19.a delict jure genetium 20.treaty-contracts 21.international comity国际法院 22.Drago Doctrine 23.trust territories 24.cession割让 26.signature ad referendum暂签 shelf大陆架 Congress维斯特法利亚国会/立法会 29.Diplomatic Corps外交团 legation premises使馆(外交人员的经营场所) 31.nuncios 32.the peaceful co-existence principle和平共处原则 34.Full Power全权证书 35.change's daffaires 36.exequatur 37.letter of Credence国书 ;LiHaopei;ShiJiuyong;He Qizhi;Zhaolihai 39.Caonnally https://www.doczj.com/doc/f318416307.html,w-making contract造法性条约 41.Super-national Law超国法 42.the right of collective self-defence集体自卫权 43.jus non scriptum 44.the nation's penal obligation国家刑事责任 Usage/ International Custom国际习惯/国际惯例 46.Instant International Customary Law

2015年数学考研数学分析各名校考研真题及答案

2015年考研数学分析真题集 目录 南开大学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浙江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2014年浙江大学数学分析试题答案 一、,,0N ?>?ε当N n >时,ε<->>?m n a a N n N m ,, 证明:该数列一定是有界数列,有界数列必有收敛子列 }{k n a ,a a k n k =∞ →lim , 所以, ε2<-+-≤-a a a a a a k k n n n n 二 、,,0N ?>?ε当N x >时,ε<-)()(x g x f ,,0,01>?>?δε当1'''δ<-x x 时, ε<-)''()'(x f x f 对上述,0>ε当N x x >'','时,且1'''δ<-x x ε3)''()'()''()''()'()'()''()'(<-+-+-≤-x f x f x f x g x g x f x g x g 当N x x <'','时,由闭区间上的连续函数一定一致收敛,所以,0,02>?>?δε2'''δ<-x x 时 ε<-)''()'(x g x g ,当'''x N x <<时,由闭区间上的连续函数一定一致收敛,在 ],['','22δδ+-∈N N x x 时,ε<-)''()'(x g x g ,取},min{21δδδ=即可。 三、由,0)('',0)('<>x f a f 得,0)('a f ,所以 )(x f 必有零点,又)(x f 递减,所以有且仅有一个零点。 四、? ?==1 0,)(1)()(x dt t f x dt xt f x ?2 )()()('x dt t f x x f x x ? - =?, 2 2)(lim )(lim ) (lim )0('0 2 A x x f x dt t f x x x x x x ====→→→???, 2)(lim )(lim )() (lim )('lim 20 0020 00A x dt t f x x f x dt t f x x f x x x x x x x =-=-=?? →→→→?,)('x ?在0=x 连续。 五、当k m ≠时,不妨设k m <, ? ?--+--= 1 1 11 )(2)(2])1[(])1[(!!21 )()(dx x x k m dx x P x P k k m m k m k m = --? -dx x x k k m m 1 1 )(2)(2])1[(])1[(dx x x x x m m k k k k m m ?-+--------1 1 )1(2)1(211 ) 1(2 ) (2 ])1[(])1[(] )1[(])1[(=

国际法名词解释

By 俞振翰 几点说明: 1.本资料综合金哲老师课件、师兄师姐往年的复习资料等整理而成,是目前国际法名词解释中最完整的版本。 2.本资料覆盖率高达99.5%,个别过于简单的条目没有涵盖在里面。但至少在突击的时候翻过一遍书或上课听过课的同学不会有问题。 3.加粗体字部分是金哲老师课件中没有的或者不完善的名词解释,至于其中人权和国际刑法的部分看看就好,应该不会考。。。 4.纯为攒RP而发,祝各位好运。 国际法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概述 国际法:国际法主要是调整国家之间关系的具有法律拘束力的规则、原则和制度的总体。除了国家以外,政府间国际组织和争取独立的民族也是国际法的主体,而个人在某些领域内、一定条件下可以享有国际法所给予的权利和承担义务 第二节国际法的形成与发展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该和约是近代国际法17世纪从欧洲发展起来的一个重要标志并为结束“三十年战争”所签订。初步确立了领土主权和主权平等的原则,对近代国际法学的建立和发展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国际联盟:第一个普遍的国际政治组织。基本宗旨是解决国际争端、维护世界和平。 《巴黎非战公约》:1928年签订。第一次在法律上明确地废弃了战争的合法性。 第三节国际法的主体 国际法主体:即国际人格者,是指国际法上的法律关系的当事者,即直接拥有国际法上的权利和义务的法律人格者。国家是国际法的主要主体,政府间国际组织和争取独立的民族也是国际法的主体,而个人在某些领域内、一定条件下可以成为主体。 第四节国际法的渊源 国际法的渊源:国际法的原则、规则和制度产生、出现、得以确立并获得法律效力的地方或事实。而其历史渊源是国际法第一次出现的地方或事实。国际法渊源包括条约、国际习惯及文明各国所承认的一般法律原则。 国际条约:两个或两个以上国际法主体根据国际法签订的书面协议。

国际法名词解释

International Custom国际习惯 指经接受成为法律的一般实践、惯例或做法。由两个因素构成: ①客观因素:是各国的重复类似行为,是“常例”; ②主观因素:是被各国认为有法律约束力,是“法律确信”。 Opinio Juris法律确信 是惯例形成习惯的一种心理因素,指各国认为该惯例是国际法所必要的,因而相约共同接受其约束,承认其具有法律拘束力。 Jus Gentium, the law of nation万民法★★★ 2002 ①古代罗马法有市民法和万民法之分。市民法(jus civile)适用于罗马市民之间,而万民法即“各民族的法”,是罗马帝国时期调整罗马市民和外国人之间以及外国人之间的关系的法律,是现代国际法和国际私法的早期渊源; ②万民法并不是国际法,只是有涉外因素,即涉及外国人的罗马法律,而且属于私法性质;③但是,后来万民法被理解为所有与罗马有交往关系的国家所一致同意的正义原则,与以自然为依据的自然法相区别; ④格老秀斯继续维持了市民法和万民法的分类,1625年,在其著作《战争与和平法》中他所称的万民法是指其拘束力来自所有或许多国家的意志的法律,此时的万民法已不是原来罗马国内法意义上的万民法,而是国际法。 The Peace of Westphalia威斯特伐利亚和会2004,2008 是1643-1648年间为结束17世纪欧洲三十年战争所召开的威斯特伐利亚和会以及签订的一系列和约的总称。主要调整了哈布斯堡王室和法国、瑞典及神圣罗马帝国内等诸侯邦国之间的关系,确立了法国欧洲霸主地位。《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是国际关系史上一个划时代的事件,标志着国际法发展的新阶段,为近代国际法形成奠定了基础。意义: ①威斯特伐利亚公会承认罗马帝国统治下的许多邦国为独立主权国家,罗马帝国所体现“世界国家”观念被主权国家观念替代,国际法与神权脱离; ②和约开创了以多边会议方式解决争端的国际先例,要求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③确立了国家主权平等、领土与独立原则和国际法上的承认制度; ④规定了和约必须遵守原则,由此奠定了初步的国际法强制力,外交关系法和武力自卫原则也由此开始。

国际法 名词解释

国际法名词解释: 1、主权:主权是指对内的最高权利,对外独立自主的权利,是不受其他任何国家控 制的。 2、国家承认:一般指既存国家表示对新国家产生的事实给予确认,接受由此产生的 法律后果和愿意与新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政治和法律行为。 3、国际法上的继承:是指由于某种具有国际法律意义的事实或情势出现,使国际法 上有关的权利和义务从一个承受者转移给另一个承受者所引起的法律关系的改变。 4、自卫权:自卫权是指当国家遭到外来的武力攻击时,有权实施单独的或集体武装 自己以打击侵略者,保卫国家。 5、管辖权:指各国对行使主权,治理自己国家所涉及的事项,在国际法许可的范围 内,由本国的国家机关按照本国法律进行管理或处理的权利。 6、国家豁免:泛指一国的行为和财产不受另一国立法、司法和行政方面的管辖,但 通常是指一国的国家行为和财产不受另一国的司法管辖。 7、最惠国待遇:就个人待遇而言最惠国待遇是指一国给予某外国的国民待遇不低于 它现在或将来给予任何第三国国民的待遇。 8、引渡:引渡是指国家根据条约或基于其他理由把在其境内而被别国指控或判定犯 罪的人,应该国的请求,移交该国审判或处罚的行为。 9、庇护:国际法上的庇护一般是指对于因政治或科学研究原因,被追溯或受迫害而 请求避难的外国人,准其入境、居留给予保护的行为。 10、共管:共管即国际共管,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对某一领土共同行使主权。这被 认为是有关国家对领土的主权的相互限制。 11、先占:指国家占有无主地并取得对它的领土主权 12、航班飞行:国际航班飞行,非经一缔约国特准或给予其他许可并可遵守此项特准 或许可的条件不得在该国领土上空飞行或飞入该国领土。 13、低潮高地:是指在海平面低潮时四面环水,但在高潮时没入水中的自然形成 的陆地。 14、领海:领海是指沿海国陆地领土和内水以外邻接的,处于其主权之下的一带海域; 对于群岛国而言,是指群岛水域以外邻接的,处于群岛国主权之下的一带海域。 15、正常基线:领海基线,是测算领海宽度的起始线,在早期的国际实践中,一般都

数学分析各校考研试题与答案

2003南开大学年数学分析 一、设),,(x y x y x f w -+=其中),,(z y x f 有二阶连续偏导数,求xy w 解:令u=x+y,v=x-y,z=x 则z v u x f f f w ++=; )1()1()1(-++-++-+=zv zu vv vu uv uu xy f f f f f f w 二、设数列}{n a 非负单增且a a n n =∞ →lim ,证明a a a a n n n n n n =+++∞ →1 21 ] [lim 解:因为an 非负单增,故有n n n n n n n n n na a a a a 1 1 21)(][≤ +++≤ 由 a a n n =∞ →lim ;据两边夹定理有极限成立。 三、设? ? ?≤>+=0 ,00),1ln()(2 x x x x x f α试确定α的取值围,使f(x)分别满足: (1) 极限)(lim 0x f x + →存在 (2) f(x)在x=0连续 (3) f(x)在x=0可导 解:(1)因为 )(lim 0x f x + →=)1ln(lim 20x x x ++ →α=)]()1(2[lim 221420n n n x x o n x x x x +-++--→+ α极限存在则2+α0≥知α2-≥ (2)因为)(lim 0 x f x - →=0=f(0)所以要使f(x)在0连续则2->α (3)0)0(='- f 所以要使f(x)在0可导则1->α 四、设f(x)在R 连续,证明积分ydy xdx y x f l ++?)(22与积分路径无关 解;令U=22 y x +则ydy xdx y x f l ++?)(22=2 1du u f l )(?又f(x)在R 上连续故存在F (u ) 使dF(u)=f(u)du=ydy xdx y x f ++)(22 所以积分与路径无关。 (此题应感小毒物提供思路) 五、 设 f(x)在[a,b]上可导, 0)2 (=+b a f 且 M x f ≤')(,证明 2) (4)(a b M dx x f b a -≤?

国际公法英文名解汇总纲目版

国际公法英文名解汇总纲目版 第一章国际法导论 International law 国际法 Jus civile 市民法 Jus gentium 万民法 Jus inter gentes = law of nations 万国法/万国公法 Positive morality 实在道德 International comity 国际礼让 Treaty on European Union = Treaty of Maastricht 《欧洲联盟条约》/《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Naturalists 自然法学派 Solidarists 社会连带法学派 Normativists 规范法学派 Positivists 实在法学派 Sources of law = sources du droit = fontes juris 法律渊源 Monism 一元论 Dualism 二元论 第二章国际法基本原则 Jus cogens 强行法/强制法/绝对法 Sovereignty 主权 The Right of People to Self-determination 民族自决权 第三章国际法主体 Single State 单一国 Federation 联邦 Confederation 邦联 Protected State 被保护国 Permanent Ueutralized State 永久中立国Fundamental Right 基本权利 Secondary Rights 派生权利Right of Independence 独立权 Right of Equality 平等权 Right of Self-preservation 自保权 Right of Jurisdiction 国家管辖权 Territorial Jurisdiction 属地管辖权/属地优越权 Personal Jurisdiction = nationality jurisdiction = active personality principle 属人管辖权/国籍管辖/积极国籍管辖 Protective Jurisdiction = passive personality principle 保护性管辖权/消极国籍管辖 Universal Jurisdiction 普遍性管辖权 Judicial immunities 外国国家的司法豁免权Recognition 国际法上的承认 Effective control 有效统治 Succession 国际法上的继承 第四章国际法上的居民 Nationality 国籍 Inhabitant 居民 Original nationality 原始国籍/出生国籍 Jus sanguinis 血统主义 Jus soli 出生地主义 Acquired nationality 因加入而取得国籍Naturalization 入籍/归化 Release 放弃(国籍) Deprive 剥夺(国籍) Dual nationality 双重国籍 Active conflicts 国籍的积极抵触 Stateless person 无国籍人 Passive conflicts 国籍的消极抵触 Alien 外国人 Deportation 驱逐出境

国际法名词解释

国际法知识整理 1、主权: 即国家主权,是指国家拥有的独立自主地处理其对内对外事务的权力。主权具体表现为对内的最高权和对外的独立权。 2、国家承认: 指既存国家以一定方式确认某一地区的居民已组成了新国家,并表明愿意与其正常交往的政治法律行为。 3、国际法上的继承: 指国际法上的权利和义务由一个承受者转移给另一个承受者所发生的法律关系。 4、自卫权: 指国家为保卫自己的生存和独立发展,进行国防建设以自卫的权利。 5、管辖权: 指各国对行使主权、治理自己国家所涉及的事项,在国际法许可范围内,由本国的国家机关按照本国法律进行管理或处理的权利。 6、国家豁免: 指国家不接受他国管辖的特权。即一国的国家行为和国家财产不受另一国的立法、司法和行政等方面的管辖。 7、最惠国待遇: 指在国际条约的基础上,施惠国给予受惠国公民或法人的待遇不低于现时或将来给予第三国公民或法人的待遇。 8、引渡: 指一国应外国的请求,把在其境内被外国指控为犯罪或判刑的人,移交给请求国审理或处罚的一种国际司法协助行为。 9、庇护: 也称领土庇护,指国家对于遭受追诉或迫害而来避难的外国人,准其入境和居留,给以保护,并拒绝将他引渡给另一国的行为。 10、共管: 即国际共管,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对某一特定领土共同行使主权。 11、领空先占: 是指一个国家有意识地占据不属于任何国家主权所有的空间范围,将其作为自己领土的一部分的国家法律行为。(先占的客体必须是无主空间,即指不属于任何国家主权管辖之下的空间。先占必须是实行有效的占领,即必须对占有空间进行实际控制和实施管理。)

12、领海: 指沿海国的主权及于其陆地领土及其内水以外邻接的一带海域。 13、正常基线: 低潮线,即海水退潮时退到距离海岸最远的那条线。 14、无害通过权: 指无论其为沿海国或内陆国,它的船舶均享有无害通过他国领海的权利。 15、专属经济区: 领海以外并邻接领海、自领海基线量起宽度不超过200海里的海洋区域。 16、领土主权: 国家对其领土本身及领土内的人、物和事所具有的最高权力。包括领土所有权和领土管辖权。 17、毗连区: 领海以外邻接领海,沿海国在其中对特定事项行使必要管制的一带海域,其宽度从领海基线量起,不得超过24海里。 18、领事关系: 指一国根据与他国达成的协议,相互在对方一定地区设立领事馆和执行领事职务所形成的国家间的关系。 19、国际组织: 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或其政府、人民、民间团体基于特定目的,以一定协议形式而建立的各种机构。 20、国际习惯: 各国在国际反复实践中形成的,具有法律拘束力的不成文的行为规则。 21、互不侵犯原则: 也称禁止使用武力相威胁或使用武力原则,是指各国在其国际关系上不得以任何借口进行侵略,不得以违反国际法的任何其他办法,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胁,侵犯另一国的主权、独立或领土完整,不得以战争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 22、内政: 是国家行使主权的具体表现,是一国在不违反国际法及其承担的国际义务的条件下所从事的、本质上属于国家主权管辖范围内的一切对内和对外事项。 23、民族自决权: 各民族自由决定其政治地位并追求其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权利。

国际法简答题名词解释

名称解释 1.国际法的概念:国际法,或称国际公法,是指调整国际法主体之间、主要是国家之间 关系的,有法律拘束力的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体。 2.国际法的编纂(广义和狭义):狭义一般是指把现有的国际法规则,特别是习惯法 规则,加以准确表述和条文化、系统化;广义则一般还包括修订、补充原有规则或提出新的规则,将它们编成条款草案,有一个有权确定的机构,通常是外交会以,予以认可,并通过一定的程序,形成国际公约。现在的编纂通常用于广义。 3.主权:是指对内的最高权力,包括属地最高权和属人最高权;对外独立自主的权利, 是不受任何其他国家控制的,即国家有权独立自主地处理其内部和外部事物,而不受任何国家和其他权利的干涉。 4.干涉:狭义上来说是指是指一个国家对另一个国家的事物的强制或专横的干预,旨 在对该另一个国家强加某种行为或后果。相对宽泛的解释认为如果把干涉局限于胁迫性措施,结果就会将干涉的适用主要地限制在一些例外情况,那显然不可能是原来的用意。 5.属地管辖权:也称领土管辖权,是国家领土主权的重要内容。以领土内的一切属于领 土之规则,国家对其领土内的一切人、物(包括领土本身)和事有管理和支配的权利。 6.属人管辖权:也称国籍管辖权,一般是指国家对具有本国国籍的人的管辖, 不论本国人的行为发生在何处。 7.保护性管辖权:般是指国家为了保护其安全、独立和利益(包括本国人的饿 生命、财产和利益),而对外国人在该国领域之外对该国国家或国民之犯罪行为实行的管辖。 8.普遍管辖权:是指所有国家有权对国际法上规定的严重危害国际社会普遍利 益的行为实行管辖,而不论罪行发生在何处。 9.国家豁免:泛指一国在外国的行为和财产不受另一国的立法、司法和行政方 面的管辖,但通常是指不受另一国的司法管辖,即非经一国同意,该国的行为和财产不受另一国的法院的审判和强制措施的支配。 10.国家的承认:是指既存国家对新产生的国家给予的认可并接受由此产生的法 律后果,与新国家建立关系的行为。 11.国家继承:是指一国对领土的国际关系所负的责任,由别国取代。也就是说, 由于出现了国家领土变更的事实,而使与变更的领土相关的国际法上的权利和义务从被继承国转移给继承国。 12.国籍:表示个人(自然人)具有某个国家公民或国民资格或身份,与该国保 持着长久的法律联系,处于其属人优越权之下。 13.国民待遇:是指国家在相同条件下和特定范围内给予外国人与本国人相同的 待遇。这就意味着在在相同条件下,外国人可享有不低于所在国国民的待遇,而外国人也不应要求高于国民的特权。 14.最惠国待遇:是指在相同条件下和特定范围内,一国给予另一国国民的的待 遇不低于它现在或将来给予任何第三国国民的待遇,包括特权、优惠、免除、不禁止或不限制等。 15.外交保护:是指国家对其在外国的国民(包括法人)之合法权益遭到所在国 家违反国际法的侵害而得不到救济时,采取外交或其他方法向加害国求偿的行为。 16.引渡:是指国家把当时在其境内被别国指控为犯罪或判罪的人,应有关国家 请求,移交给请求国进行审判或处罚,包括诉讼引渡和执行引渡。

南开大学数学分析考研试题

南开大学2008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 一.计算题 1.求极限2 1lim[ln(1)]x x x x →∞ -+ 。 2.求和()() ∑∞ =-+-1121n n n n 。 3.已知()()() 1f x x f x ''-=-,求()x f ? 4 .设 2ln 2 6 x π = ? ,则x =? 5.设区域()[][]{} 1,1,2,0,-∈∈=y x y x D ,求D 。 二.设61-≥x 61+= +n n x x ,(1,2,)n =,证明数列{}n x 收敛,并求其极限。 三.设()[]b a C x f ,∈,并且[]b a x ,∈?,[]b a y ,∈?,使()()x f y f 2 1 ≤, 证明[]b a ,∈?ξ,使得()0=ξf . 四.设()x f 在[)+∞,a 一致连续,且广义积分 ()a f x dx +∞ ? 收敛,求证()0lim =+∞ →x f x 。 五.设()x f 在(,)-∞+∞上可微,对任意(,)x ∈-∞+∞,()0f x >, ()()f x mf x '≤, 其中1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