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课后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课后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课后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课后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2.分别区分“通用塑料”和“工程塑料”,“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简单组分高分子材料”和“复杂组分高分子材料”,并请各举2~3例。

答:通用塑料:一般指产量大、用途广、成型性好、价廉的塑料。通用塑料有:PE,PP,PVC,PS等;

工程塑料:是指拉伸强度大于50MPa,冲击强度大于6kJ/m2 ,长期耐热温度超过100℃的,刚性好、蠕变小、自

润滑、电绝缘、耐腐蚀等,可代替金属用作结构件的塑料。工程塑料有:PA,PET,PBT,POM等;

工程塑料是指被用做工业零件或外壳材料的工业用塑料,是强度、耐冲击性、耐热性、硬度及抗老化性均优的塑料。日本业界将它定义为“可以做为构造用及机械零件用的高性能塑料,耐热性在100℃以上,主要运用在工业上”。

热塑性塑料:加热时变软以至流动,冷却变硬,这种过程是可逆的,可以反复进行。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甲醛、聚砜、聚苯醚,氯化聚醚等都是热塑性塑料。(热塑性塑料中树脂分子链都是线型或带支链的结构,分子链之间无化学键产生,加热时软化流动、冷却变硬的过程是物理变化;) 热固性塑料:第一次加热时可以软化流动,加热到一定温度,产生化学反应一交链固化而变硬,这种变化是不可逆的,此后,再次加热时,已不能再变软流动了。正是借助这种特性进行成型加工,利用第一次加热时的塑化流动,在压力下充满型腔,进而固化成为确定形状和尺寸的制品。这种材料称为热固性塑料。(热固性塑料的树脂固化前是线型或带支链的,固化后分子链之间形成化学键,成为三维的网状结构,不仅不能再熔触,在溶剂中也不能溶解。)酚醛、脲醛、三聚氰胺甲醛、不饱和聚酯、有机硅等塑料,都是热固性塑料。

简单组分高分子材料:主要由高聚物组成(含量很高,可达95%以上),加入少量(或不加入)抗氧剂、润滑剂、着色剂等添加剂。如:PE、PP、PTFE。

复杂组分高分子材料:复杂组分塑料则是由合成树脂与多种起不同作用的配合剂组成,如填充剂、增塑剂、稳定剂等组成。如:PF、SPVC。

(

用天然或合成的聚合物为原料,经过人工加工制造的纤维状物质。可以分类两类

1)人造纤维:又称再生纤维,以天然聚合物为原料,经过人工加工而改性制得。如:粘胶纤维、醋酸纤维、蛋白质纤维等

2)合成纤维:以石油、天然气等为原料,通过人工合成和纺丝的方法制成。如:涤纶、尼龙、腈纶、丙纶、氨纶、维纶等

3.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的定义和实质。

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是将聚合物(有时还加入各种添加剂、助剂或改性材料等)转变成实用材料或制品的一种工程技术。

大多数情况下,聚合物加工通常包括两个过程:首先使原材料产生变形或流动,并取得所需要的形状,然后设法保持取得的形状(即硬化),流动-硬化是聚合物工过程的基本程序。

高分子材料加工的本质就是一个定构的过程,也就是使聚合物结构确定,并获得一定性能的过程。

第一章习题与思考题

-

2.请说出晶态与非晶态聚合物的熔融加工温度范围,并讨论两者作为材料的耐热性好坏。

答:晶态聚合物:Tm~Td;非晶态聚合物:Tf~Td。

对于作为塑料使用的高聚物来说,在不结晶或结晶度低时,最高使用温度是Tg,当结晶度达到40%以上时,晶区互相连接,形成贯穿整个材料的连续相,因此在Tg以上仍不会软化,其最高使用温度可提高到结晶熔点。熔点(Tm):是晶态高聚物熔融时的温度。表征晶态高聚物耐热性的好坏。

3.为什么聚合物的结晶温度范围是Tg~Tm

答:T>Tm 分子热运动自由能大于内能,难以形成有序结构

T

7.要使聚合物在加工中通过拉伸获得取向结构,应在该聚合物的什么温度下拉伸

答:应该在聚合物的玻璃化温度和熔点之间进行,因为分子在高于Tg时才具有足够的活动,这样在拉应力的作用下,分子才能从无规线团中被拉伸应力拉开、拉直和在分子彼此之间发生移动。

门尼黏度(Mooney viscosity) :在一定温度下(通常100℃)和一定的转子速度下,测定未硫化的橡胶对转子转动的阻力。

门尼黏度又称转动(门尼) 黏度,是用门尼黏度计测定的数值,基本上可以反映合成橡胶的聚合度与分子量。按照GB 1232标准规定,转动(门尼)黏度以符号Z100℃ 1+4 表示。其中Z——转动黏度值;1——预热时间为1min;4——转动时间为4min;100℃——试验温度为100℃,习惯上常以ML100℃ 1+4 表示门尼黏度。

熔体流动速率(MFR)测定高分子熔体在一定温度和负荷下,单位时间内从标准毛细管中流出的重量。

熔体流动速率是表示热塑性树脂流动特性最典型的方法。比相对平均分子量方便、快捷,表示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等各种成型材料的流动性。在其加热料筒中放入定量的样品,按树脂品种规定其加热温度与负荷条件。其结果是从加热料筒底部的细孔挤出熔融的树脂并通过标准口模的质量(g/10min),以此定义为熔体流动速率,以前我国曾用过熔融指数、熔体指数为标准术语,欧洲等国家也有用熔融流动指数(简称MFI 或MI),作为评定材料流动特性的标准。

落球黏度:

一个半径为R ,密度为ρs 的小球,在密度为ρb 的液体中以恒定速率ν下落,可用斯托克斯方程求出液体介质的黏度,记作斯托克斯黏度ηs

用落球黏度计测得的黏度是牛顿区的黏度值,对剪切速率无依赖性,是零切黏度。

滴点温度:在规定的加热条件下,当从仪器的脂杯中滴出第一滴流体时的温度,叫作润滑脂的滴点。滴点示出润滑脂达到一定流动性的温度

第四章习题与思考题

3.何谓表观黏度试述大部分聚合物熔体为假塑性流体的理由。

答:对于非牛顿流体

它只是对流动性好坏作一个相对的大致比较。真正的黏度应当是不可逆的黏性流动的一部分,而表观黏度还包括了可逆的高弹性变形那一部分,所以表观黏度一般小于真正黏度。

对聚合物熔体来说,造成黏度下降的原因在于其中大分子彼此之间的缠结。当缠结的大分子承受应力时,其缠结点就会被解开,同时还沿着流动的方向规则排列,因此就降低了黏度。缠结点被解开和大分子规则排列的程度是随应力的增加而加大的。显然,这种大分子缠结的学说,也可用以说明聚合物熔体黏度随剪切应力增加而降低的原因。

7.聚合物熔体在剪切流动过程中有哪些弹性表现形式在成型过程中可采取哪些措施来减少弹性表现对制品质量的不良影响

@

答:聚合物流动过程最常见的弹性行为是端末效应和不稳定流动。

提高温度,减少剪切应力,增加高温下的流动时间,均化塑料结构,降低其流动的非牛顿性。

第五章习题与思考题

3.为什么在评定固体物料的混合状态时不仅要比较取样中各组分的比率与总体比率的差异大小而且还要考察混合料的分散程度

答:衡量混合效果需从物料的均匀程度和组分的分散程度两方面来考虑。均匀程度指混入物所占物料的比率与理论或总体比率的差异。但就是相同比率的混合情况也是十分复杂的。在取样分析组成时,若一次抽取的试样的量足够多,或者,一次取样量虽不多,但取样的次数足够多,虽然每次抽取的试样分析结果有所出入,但(取多个试样分析结果的平均值时,)仍可得出混合情况相同的结论。然而从混合料中各组分的分散程度来看,则可能相差甚远。因此,在判定物料的混合状态时,还必须考虑各组分的分散程度。

6.何谓橡胶的混炼用开炼机和密炼机分别进行混炼时应控制的工艺条件有哪些有何影响

答:混炼就是将各种配合剂与可塑度合乎要求的生胶或塑炼胶在机械作用下混合均匀,制成混炼胶的过程。

开炼机混炼时应控制的工艺条件有(1)装胶容量(2)辊距(3)混炼温度(4)混炼时间(5)辊速和速比(6)加料顺序

@

密炼机分别进行混炼时应控制的工艺条件有(1)装胶容量(2)上顶栓压力(3)转子转速和混炼时间(4)混炼温度(5)加料顺序

7.何谓胶料混炼过程中产生的结合橡胶(炭黑凝胶)

答:橡胶与炭黑混炼时,由于炭黑表面具有一定的活性,因而与混炼时产生的R?生成一定数量的化学形式和物理形式的结合体,形成一种不溶于橡胶溶剂的产物,称结合橡胶(炭黑凝胶)。

9.什么叫塑料的混合和塑化,其主要区别在哪里

答:塑料的混合:这是物料的初混合,是一种简单混合,在低于流动温度和较为缓和的剪切速率下进行的一种混合。混合后,物料各组份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无变化。只是增加各组份颗粒的无规则排列程度,没有改变颗粒的尺寸。设备:捏合机、高速混合机。

或Tm)和较强烈的剪切速率下进行。混合后,塑料的塑化:再混合,是高一级的混合,在高于流动温度(T

f

物料各组份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有所变化。塑化的目的是使物料在一定温度和剪切力下熔融,驱出其中的水份和挥发物。使各组份的分散更趋均匀,得到具有一定可塑性的均匀物料。设备:密炼机、开炼机、挤出机。11.塑料的塑化与橡胶的塑炼二者的目的和原理有何异同

答:塑化:再混合,是高一级的混合。在高于流动温度(Tf或Tm)和较强烈的剪切速率下进行。混合后,塑料各组份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有所变化。其目的是使物料在一定温度和剪切力下熔融,驱出其中的水份和挥发物。使各组份的分散更趋均匀,得到具有一定可塑性的均匀物料。

&

塑炼:使生胶由强韧的弹性转变为柔软的便于加工的塑性状态的过程。目的是使生胶获得一定的可塑性,使之适合于混炼、压延、压出、成型等工艺操作;使生胶的可塑性均匀化,以便得到质量均匀的胶料。(目的是降低弹性,增加可塑性,获得流动性;混炼时配合剂易于分散均匀,便于操作;使生胶分子量分布变窄,胶料质量均匀一致。)

12.什么是“生胶的塑炼”,什么是“塑料的塑炼”,为什么要分别对生胶和塑料进行塑炼两者分别可采取哪些措施,提高塑炼效果

答:生胶的塑炼:使生胶由强韧的弹性转变为柔软的便于加工的塑性状态的过程。目的是使生胶获得一定的可塑性,使之适合于混炼、压延、压出、成型等工艺操作;使生胶的可塑性均匀化,以便得到质量均匀的胶料。(目的是降低弹性,增加可塑性,获得流动性;混炼时配合剂易于分散均匀,便于操作;使生胶分子量分布变窄,胶料质量均匀一致。)

塑料的塑炼:再混合,是高一级的混合。在高于流动温度(Tf或Tm)和较强烈的剪切速率下进行。混合后,塑料各组份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有所变化。其目的是使物料在一定温度和剪切力下熔融,驱出其中的水份和挥发物。使各组份的分散更趋均匀,得到具有一定可塑性的均匀物料。

16.橡胶塑炼的目的,比较低温塑炼和高温塑炼。

答:使生胶由强韧的弹性转变为柔软的便于加工的塑性状态的过程。目的是使生胶获得一定的可塑性,使之适合于混炼、压延、压出、成型等工艺操作;使生胶的可塑性均匀化,以便得到质量均匀的胶料。

低温塑炼——开炼机塑炼

?薄通塑炼?包辊塑炼?一次塑炼?分段塑炼

高温塑炼——密炼机塑炼

称量→投料→放下上顶栓加压塑炼→打开下顶栓排胶→压片机捣合→压片→冷却下片→存放高温连续塑炼——螺杆塑炼机塑炼

第六章习题与思考题

1.何谓热固性塑料的固化速度试述其影响因素。

答:这是热固性塑料成型时特有的也是最重要的工艺性能,它是衡量热固性塑料成型时化学反应的速度。它是以热固性塑料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压制标准试样时,使制品的物理机械性能达到最佳值所需的时间与试件的厚度的比值(s/mm厚度)来表示,此值愈小,固化速率愈大。

固化速率主要由热固性塑料的交联反应性质决定,并受成型前的预压、预热条件以及成型工艺条件如温度和压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2.简述热固性塑料模压成型的工艺步骤。

?

答:热固性塑料模压成型工艺过程通常由成型物料的准备、成型和制品后处理三个阶段组成,工艺步骤如下:1、计量;2、预压;3、预热;4、嵌件安放;5、加料;6、闭模;7、排气;8、保压固化;9、脱模冷却;10制品后处理

工艺过程见图所示。

3.试分析模温的高低对模压成型工艺的影响。

答:模压温度是指成型时所规定的模具温度,对塑料的熔融、流动和树脂的交联反应速度有决定性的影响。

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模温升高、物料流动性提高,充模顺利,交联固化速度增加,模压周期缩短,生产效率高。但过高的模压温度会使塑料的交联反应过早开始和固化速度太快而使塑料的熔融黏度增加,流动性下降,造成充模不全。另外一方面,由于塑料是热的不良导体,模温高,固化速度快,会造成模腔内物料内外层固化不一,表层先行硬化,内层固化时交联反应产生的低分子物难以向外挥发,会使制品发生肿胀、开裂和翘曲变形,而且内层固化完成时,制品表面可能已过热,引起树脂和有机填料等分解,会降低制品的机械性能。因此模压形状复杂、壁薄、深度大的制品,不宜选用高模温,但经过预热的塑料进行模压时,由于内外层温度较均匀,流动性好,可选用较高模温。

模压温度过低时,不仅物料流动性差,而且固化速度慢,交联反应难以充分进行,会造成制品强度低,无光泽,甚至制品表面出现肿胀,这是由于低温下固化不完全的表层承受不住内部低分子物挥发而产生的压力的缘故。

\

4.在热固性塑料模压成型中,提高模温应相应地降低还是升高模压压力才对模压成型工艺有利为什么

答:在热固性塑料模压成型中,提高模温一般应相应地升高模压压力才对模压成型工艺有利。

在一定范围内模温提高能增加塑料的流动性,模压压力可降低;但模温提高也会使塑料的交联反应速度加速,从而导致熔融物料的粘度迅速增高,因而需更高的模压压力。综合以上因素,提高模温一般应相应地提高模压压力。

5.热固性塑料模压成型中物料的预热温度对模压压力有何影响为什么

答:进行预热可以使物料熔化速度加快,黏度下降,流动性提高,模压压力降低;但如果预热温度过高会使塑料在预热过程中有部分固化,会抵消预热增大流动性效果,模压时需更高的压力来保证物料充满型腔。在预热时软化倾向>交联倾向,一般经过预热的物料可使用较低的模压压力。

6.在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中,哪些地方要求交联交联能赋予高聚物制品哪些性能

答:未硫化的橡胶Tg在室温以下,常温下发黏,强度很低,基本无使用价值。通过硫化(交联),才能使用。

酚醛树脂、氨基树脂、环氧树脂、不饱和聚酯等是具有活性官能团的低分子量的齐聚物,也只有通过交联,才能充分发挥它们的特性。

$

在聚乙烯、聚氯乙烯、聚氨酯等泡沫塑料生产中,交联也是极为重要的工艺技术,交联有助于提高泡孔壁的强度。

交联后的性能取决于交联密度。交联密度高,相邻交联点之间相对分子质量小,链段活动性受到限制,Tg随之增高。交联改善了高分子材料的力学性能、耐热性能、化学稳定性能和使用性能。

7.试述天然橡胶以硫磺硫化后的制品大分子结构特征。

答:硫化后,橡胶大分子结构中各部位已程度不同地形成了网状结构,大分子链之间有主价键力的作用,使大分子链的相对运动受到一定的限制,在外力作用下,不易发生较大的位移,变形减小,强度增大,失去可溶性,只能有限溶胀。

8.试述橡胶硫化后的物理性能的变化,并解释之。

答:天然橡胶在硫化过程中,随着线型大分子逐渐变为网状结构,可塑性减小,拉伸强度、定伸强度、硬度、弹性增加,而伸长率、永久变形、疲劳生热等相应减小,但若继续硫化,则出现拉伸强度、弹性逐渐下降,伸长率、永久变形反而会上升的现象。

这些现象都是线形大分子转变为网状结构的特征。

9.生胶和硫化胶在分子结构及性能上有何不同

[

答:硫化前:

结构:线性大分子,分子与分子之间无价键力;

性能:可塑性大,伸长率高,具可溶性。

硫化后:

结构:1)化学键;2)交联键的位置;3)交联程度;4)交联

性能:1)力学性能(定伸强度、硬度、拉伸强度、伸长率、弹性);

2)物理性能;3)化学稳定性

10.橡胶的硫化历程分为几个阶段各阶段的实质和意义是什么

!

答:(1)焦烧期-硫化起步阶段,是指橡胶在硫化开始前的延迟作用时间,在此阶段胶料尚未开始交联,胶料在模型内有良好的流动性。(对于模型硫化制品,胶料的流动、充模必须在此阶段完成,否则就发生焦烧.出现制品花纹不清,缺胶等缺陷。)

意义:焦烧期的长短决定了胶料的焦烧性及操作安全性。这一阶段的长短取决于配合剂的种类和数量。

(2)欠硫期-预硫阶段,焦烧期以后橡胶开始交联的阶段。在此阶段,随着交联反应的进行,橡胶的交联程度逐渐增加,并形成网状结构.橡胶的物理机械性能逐渐上升,但尚未达到预期的水平.但有些性能如抗撕裂性、耐磨性等却优于正硫化阶段时的胶料。

意义:预硫时间的长短反映了硫化反应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配方)。

(3)正硫期-正硫化阶段,正硫化是胶料的各项性能在一个阶段基本上保持恒定或变化很少,也称硫化平坦期。

意义:这个阶段橡胶的综合性能最好,是选取正硫化时间的范围。(硫化平坦期的宽窄取决于:配方、温度等)

(4)过硫期-过硫阶段,橡胶的交联反应达到一定的程度,此时的各项物理机械性能均达到或接近最佳值,其综合性能最佳。此时交联键发生重排、裂解等反应。

意义:过硫阶段的性能变化情况反映了硫化平坦期的长短,不仅表明了胶料热稳定性的高低,而且对硫化工艺的安全性及制品硫化质量有直接影响。

;

11.橡胶制品生产过程中,残余焦烧时间的长短与橡胶制品的类型有什么关系

答:不同的硫化方法和制品,对焦烧时间的长短亦有不同要求。在硫化模压制品时,总是希望有较长的焦烧期,使胶料有充分时间在模型内进行流动,而不致使制品出现花纹不清晰或缺胶等缺陷。在非模型硫化中,则应要求硫化起步应尽可能早一些,因为胶料起步快而迅速变硬,有利于防止制品因受热变软而发生变形。不过在大多数情况下,仍希望有较长的焦烧时间以保证操作的安全性。

12.何谓返原性胶料和非返原性胶料

答:天然橡胶等主链为线形大分子结构,在过硫阶段中断链多于交联,机械性能下降,这种胶料称为返原性胶料;

大部分合成橡胶,如丁苯、丁腈橡胶,在过硫阶段中易产生氧化支化反应和环化结构,胶料的物理机械性能变化很小,甚至保持恒定,这种胶料称为非返原性胶料。

13.何谓硫化三要素对硫化三要素控制不当会造成什么后果

答:硫化三要素是指硫化的压力、温度和时间。

模型硫化时必须施以压力。压力过低,胶料流动性差,不能充满模腔,制品容易产生泡,胶料不够致密,机械性能下降;但过高压力对橡胶的性能也不利,高压会对橡胶分子链的热降解有加速作用;对于含纤维织物的胶料,高压会使织物材料的结构被破坏,导致耐屈挠性能下降。

#

硫化温度是橡胶发生成化反应的基本条件,它直接影响硫化速度和产品质量。硫化温度太高,硫化速度太快,胶料刚受热即交联而流动性下降,得不到所需要的产品,且高温易引起橡胶分子链裂解,乃至发生硫化返原现象,结果导致强伸性能下降;反之,硫化温度低,硫化速度慢,生产效率低,直至不硫化。

在一定的硫化温度和压力下,橡胶有一最适宜的硫化时间,时间太长则过硫,时间太短则欠硫,对产品性能都不利。

14.何谓正硫化和正硫化时间正硫化时间的测定方法有哪几种各有何特点

答:正硫化是胶料的各项性能在一个阶段基本上保持恒定或变化很少,也称硫化平坦期。

理论正硫化:从硫化反应动力学原理来说,正硫化应是胶料达到最大交联密度时的硫化状态,正硫化时间应由胶料达到最大交联密度所需的时间来确定比较合理。

工艺正硫化:橡胶处在正硫化时,其物理机械性能或综合性能达到最佳值,预硫或过硫阶段胶料性能均

不好。达到正硫化所需的时间为正硫化时间,而正硫化是一个阶段。在实际应用中是根据某些主要性能指标(与交联密度成正比)来选择最佳点,确定正硫化时间。

(1)物理机械法麻烦,不经济;

(2)化学法简单、方便,但误差较大,适应性不广,有一定限制,不适于非硫黄硫化的胶料;

$

(3)专用仪器法不仅具有方便、精确、经济、快速和重现性好等优点,并且能够连续测定与加工性能和硫化性能等有关的参数而且只需进行一次试验即可得到完整的硫化曲线。

15.某一胶料的硫化温度系数为2,当硫化温度为137℃时,测出其硫化时间为80min,若将硫化温度提高到143℃,求该胶料达正硫化所需要的时间上述胶料的硫化温度时间缩短到60min时,求所选取的硫化温度是多少

解:,即,解得t

2

= 211102TTtKt?=?==

同理,即,解得T

3

=141℃ 311103TTtKt?=260T?=

16.某胶料的硫化温度系数为2,在实验室中用试片测定,当硫化温度为143℃时,硫化平坦时间为20~80min,该胶料在140℃下于模型中硫化了70min,问是否达到正硫化

解:E

20′

= It= K(T-100)/100 ×t=2(143-100)/10 ×20=

E

80′

= 2(143-100)/10 ×80=

E

70′

= 2(140-100)/10 ×70=1120

#

∵ E

20′< E

70′

< E

80′

∴该部位的胶料已达正硫化。

17.绘出增强热固性塑料层压板成型时热压过程五个时期的温度和压力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并说明各时期的温度和压力在成型中的作用。

答:压制的温度控制一般分为五个阶段

预热阶段:板坯的温度由室温升至树脂开始交联反应的温度,使树脂开始熔化,并进一步渗入增强材料中,同时排出部分挥发物。此时的压力=最高压力的1/3~1/2。

中间保温阶段:树脂在较低的反应速度下进行交联固化反应,直至溢料不能拉成丝,然后开始升温升压。

升温阶段:将温度和压力升至最高,加快交联反应。(此时树脂的流动性已下降,高温高压不会造成胶料流失)

热压保温阶段:在规定的温度和压力下,保持一定时间,使树脂充分交联固化。

冷却阶段:树脂在充分交联后,使温度逐渐降低,进行降温冷却。

第七章习题与思考题

1.挤出机螺杆在结构上为何分段分段的根据是什么

答:根据物料在螺杆中的温度、压力、黏度等的变化特征,可将螺杆分为加料段、压缩段、压缩段三段。

2.挤出螺杆一般分为哪几段每段各有什么作用对于晶态塑料的挤出成型,应选择何种螺杆其L2的长度有何特征,为什么

答:加料段---对料斗送来的塑料进行加热,同时输送到压缩段。塑料在该段始终保持固体状态。

压缩段---对加料段来的料起挤压和剪切作用,同时使物料继续受热,由固体逐渐转变为熔融体,赶走塑料中的空气及其他挥发成分,增大塑料的密度,塑料通过压缩段后,应该成为完全塑化的黏流状态。

[

均化段---使熔融物料在均化段螺杆和机头回压作用进一步搅拌塑化均匀,并定量定压地通过机头口模挤出成型。

结晶型聚合物,熔化温度范围很窄,因而压缩段很短,应选择突变型螺杆。

3.什么叫压缩比挤出机螺杆设计中的压缩比根据什么来确定

答:螺杆的压缩比是指螺杆加料段第一个螺槽的容积与均化段最后一个螺槽的容积之比,它表示塑料通过螺杆的全过程被压缩的程度。

压缩比的大小取决于挤出塑料的种类和形态,粉状塑料的相对密度小,夹带空气多,其压缩比应大于粒状塑料。另外挤出薄壁制品时,压缩比应比厚壁制品的大。

4.什么是挤出机螺杆的长径比长径比的大小对塑料挤出成型有什么影响长径比太大又会造成什么后果

答:挤出机螺杆的长径比是指螺杆工作部分的有效长度L与直径Ds之比。

L/Ds大,能发送塑料的温度分布,混合更均匀,并可减少挤出时的逆流和漏流,提高挤出机的生产能力。L/Ds过小,对塑料的混合和塑化都不利。

\

L/Ds太大,对热敏性塑料会因受热时间太长而易分解,同时螺杆的自重增加,自由端挠曲下垂,容易引起料筒和螺杆擦伤,制造和安装都困难,也增大了挤出机的功率消耗。

5.渐变型和突变型螺杆有何区别它们各适合哪类塑料的挤出为什么

答:渐变型螺杆的压缩段较长,为螺杆全长的55%~65%,PVC挤出成型用螺杆压缩段甚至达到100%。渐变型螺杆适合无定型塑料的生产,因为无定型塑料的熔融温度范围宽。突变型螺杆的压缩段较短,为3~5Ds,PA 的挤出成型用螺杆压缩段甚至仅为一个螺距的长度。突变型螺杆适合结晶型塑料的生产,因为结晶型塑料的熔融温度范围很窄。

(所谓渐变型螺杆是指由加料段较深螺槽向均化段较浅螺槽的过渡,是在一个较长的螺杆轴向距离内完成的:而所谓突变型螺杆的上述过渡是在较短的螺杆轴向距离内完成的。)

6.提高挤出机加料段固体输送能力,应对设备采取什么措施指出其理论依据。

答案要点:

结构角度:1增加螺槽深度; 2降低物料与螺杆的摩擦系数; 3增加物料与料筒的摩擦系数; 4选择适当的螺旋角。

工艺角度:1增加料筒温度(fb↑);②降低螺杆温度(fs↓)。

7.塑料在挤出机中的熔化长度的意义是什么

答:挤出机中从熔化开始到固体床的宽度降到零的总长度称为熔化长度,熔化长度的大小反映了固体的熔化速度,一般熔化速度越高则熔化长度越短。

第八章习题与思考题

2.塑料挤出机的螺杆与移动螺杆式注射机的螺杆在结构特点和各自的成型作用上有何异同答:挤出螺杆:

输送、塑化、计量。

均化段槽深h

3

浅、长径比L/D大、压缩比ε大。

加料段L

1短,均化段长L

3

长。

/

平动+转动(前移)。

螺杆头部形状多样。

物料熔融是一个稳态的连续过程。

注射螺杆:

预塑化、注射。

均化段槽深h

3

深、长径比L/D小、压缩比ε小。

加料段L

1长,均化段长L

3

短。

平动+转动(前移+注射)。

螺杆头部为尖锥形。

物料熔融是一个非稳态的间歇过程。

3.请从加热效率出发,分析柱塞式注射机上必须使用分流梭的原因。

答:使用分流梭加快了热传导,有利于减少或避免塑料过热而引起的热分解现象。塑料熔体分流后,在分流梭与料筒间隙中流速增加,剪切速度增大,从而产生较大的摩擦热,料温升高,黏度下降,是塑料得到进一步的混合塑化,有效提高注塞式注射机的生产量及制品质量。

4.注射机的喷嘴有哪几种类型各适合何种聚合物材料的注射成型

5.以柱塞式注射机成型聚丙烯制品时,注射机料筒的加热效率为,如果聚丙烯预热温度50℃,注射料温230℃,注射机的料筒最高温度应控制几度

答:,T

=50℃,T=230,E=,代入得Tw=275℃ 00WTTETT?=?

6.试分析注射成型中物料温度和注射压力之间的关系,并绘制成型区域示意图。

~

答:注射压力与料温是相互制约的,料温高时,注射压力减小;反之,所需注射压力加大。

7.保压在热塑性塑料注射成型过程中的作用是什么保压应有多少时间何谓凝封

答:当注射成型塑料熔体充满模腔后,模具中熔体冷却收缩,继续保持施压状态的柱塞或螺杆,迫使浇口和喷嘴附近的熔体不断补充入模中(补塑),使模腔中的塑料能形成形状完整而致密的制品(压实);保压适当的时间,可防止螺杆或柱塞退还时,因模具主流道处塑料尚未冷却凝固而发生模内熔融塑料倒流现象(防倒流)。

保压时间一般约20-100s,大型和厚制品可达2-5min。

塑料注射充模保压时,浇注系统的熔体先行冷却硬化的现象叫“凝封”,凝封可防止模腔内尚未冷却的熔体向喷嘴方向倒流。

9.聚丙烯和聚苯乙烯注射成型时,考虑到产品的性能和生产效率,它们的模具温度应分别控制在哪个温度范围最适宜为什么(PP:Tg=-10℃左右,PS:Tg=80℃左右)

答:聚丙烯的结晶能力较强,提高模具温度有助于改善熔体在模内的流动性,减小内应力和分子的定向作用,增强制件的密度和结晶度甚至能够提前脱模;但制件的冷却时间、收缩率和脱模后的翘曲变形将增大。制品结晶度的增加,制件的表面粗糙度值也会随之减小。

综合考虑PP模具温度Tc>Tg,生产上常用温度为40-90℃

?

无定形塑料注射充模后无相转变,故模温高低主要影响充模时间长短,较低的模温,冷却快,生产效率提高。PS熔融黏度较低,采用偏低的模温Tc

11.试分析注射成型过程中快速充模和慢速充模各有什么利弊。

答:充模速度↑,物料受剪切↑,生热↑,T ↑,黏度下降,充模压力↑,充模顺利,能提高制品的熔接缝强度,生产周期缩短;

但速度↑↑,料流为湍流,严重时引起喷射作用,卷入空气,可引起塑料局部烧伤及分解,使制品不均匀,内应力较大,表面常有裂纹。

慢速充模时,熔体以层流状态流动,顺利将模腔内的空气排出,制品质量较均匀;

但充模过慢,会使熔体在流道中冷却降温,引起黏度提高,流动性下降,引起充模不全,并出现分层和结合不好的熔接痕,影响制品强度和表面质量。

第九章习题与思考题

2.压延时,压延机的辊筒为什么会产生挠度,对压延质量有何影响说明对挠度有何补偿方法,并比较其优缺点

1)中高度法,将辊筒设计和加工成略带腰鼓形。辊筒加工要求高,且辊筒的弹性弯曲受物料的性质及压延工艺条件等诸多因素,所以固定不变的中高度补偿法有很大的局限性。

2)轴交叉法,调整两辊筒的轴,使其交叉一定角度。该法的优点是可以随产品的品种、规格和工艺条件不同进行调节轴交叉角度,从而扩大了压延机的工作范围。轴交叉装置补偿的挠度差有三高二低特征。轴交叉

补偿的挠度量是有限定的,因为轴线偏转角度大了就不能正常工作

从理论上讲,无论何种二次曲线都不可能完全与四次曲线的挠度曲线相吻合,因此中高度法和轴交叉法都不能完全补偿挠度差.

3)预应力法,在辊筒轴承的两端预先施加额外的负荷,其作用方向正好与工作负荷相反,达到补偿目的。这种方法可以调节预应力的大小使辊筒弧度有较大变化范围,以适应变形的实际要求,比较容易控制而且补偿效果更好。

在实际生产中往往把上述三种补偿方式结合使用。

3.用四辊压延机压延塑料薄膜时各辊的温度和转速应如何控制为什么

答:压延成型所用热塑性塑料大多都有容易黏附高温、高转速辊筒的特点,为了使压延成型顺利进行,操作上应控制温度和转速,以四辊压延机为例:

T Ⅲ≧T

>T

>T

; V

≧V

>V

>V

(第Ⅲ辊筒为主辊筒)

速比为1:-1:

4.何谓压延效应产生的原因及减小的方法是什么

压延成型过程中,黏流态塑料在通过压延辊筒间隙时,线形大分子沿着压延方向作定向排列。出现制品的各向异性,制品的纵向和横向的物理机械性能不同,这种现象在压延成型中称为压延效应。

↑温度;↓速度及速比;辊距↑;尽量不使用各向异性的配合剂、改变喂料方向和提高物料的塑性,压延后缓慢冷却,可降低压延效应。

第十章习题与思考题

2.根据型坯生产特征,中空吹塑成型可分为哪两大类型请用框图表示这两种成型方法的工艺过程。

答:注坯吹塑、挤坯吹塑

注坯吹塑:

型坯注射成型→脱注射模→(型坯加热)→移入吹塑模→(型坯拉伸)→移入吹塑模→吹胀→冷却定型→脱模

挤坯吹塑:

型坯挤出→型坯垂挂直接入吹塑模→合模切断吹胀成型→保压冷却→开模脱出

3.用平挤逐次双向拉伸法成型PP薄膜时,挤出的厚片为何要急冷冷却后的厚片在拉伸前为什么又要预热

答:PP此类含有晶相的聚合物在拉伸过程中不容易使其定向程度提高,因此要保证其是无定形的,工艺上为达到这一要求,对PP结晶性聚合物采取方法是挤出后的熔融态厚片实行急冷,控制其结晶度在5%以下。

预热作用是将急冷的厚片重新拉伸到所需温度,以便二次成型。

大学英语四级模拟试题十五(附含答案解析)课件.doc

大学英语四级模拟题十五 7’) Directions: In this section, you will hear three news reports. At the end of each news report, you will hear two or three questions. Both the news 一二三四五主观题客观题总分核查人 report and the questions will be spoken only once. After you hear a question, you must choose the best answer from the four choices marked A), B), C) and D). Then mark the corresponding letter on Answer Sheet with a single line Part I Writing through the center. (1 5’) Directions: For this part, you are allowed 30 minutes to write a letter to News Report One express your Questions 1 and 2 are based on the news report you’ve just heard. thanks to one of your friends whohelped you most whenyou were in difficulty. 1. A) 250, 000 at 50 centres. C) 255, 000 at 50 centres. You B) 250, 000 at 55 centres. D) 255,000 at 55 centres. should write at least 120 words but no more than 180 words. 2. A) Electronic detection. B) Telephone call screening. C) Fingerprints identification. Part II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D) Sunday’s dress rehearsal. (2 5’) Section A (1 ’×7 = News Report Two word 版本整理分享

近代史纲要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作业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标志着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彻底放弃抵抗外国侵略者的事件是() A .《南京条约》的签订 B .《天津条约》的签订 C .《北京条约》的签订 D .《辛丑条约》的签订 2 .清末“预备立宪”的根本目的在于() A .仿效欧美政体 B .发展资本主义 C .延续反动统治 D .缓和阶级矛盾 3.1903年6月,()在上海《苏报》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批驳康有为所谓“中国之可立宪,不可革命”的谬论 A.陈天华 B.邹容 C.章炳麟 D.梁启超 4.1903年邹容写的()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宣传革命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思想的着作 A.《猛回头》 B.《警世钟》 C.《革命军》 D.《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5.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是( ) A.强学会 B.兴中会 C.同盟会 D.国民党 6. 孙中山民权主义思想的主张是( )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7.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概括为() A.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C.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8.武昌起义前同盟会领导的影响最大的武装起义是( )

A.浙皖起义 B.萍浏醴起义 C.镇南关起义 D.黄花岗起义 9.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 A.《钦定宪法大纲》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华民国约法》 D.《试训政纲领》 10.南京临时政府中占领导和主体地位的派别是() A .资产阶级维新派 B .资产阶级保皇派 C .资产阶级立宪派 D .资产阶级革命派 11. 辛亥革命取得的最大成就是() A.推翻了封建帝制 B.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C.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权利 D.打击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势力 12.清帝被迫退位,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终于覆灭的时间是()。 A、1911年10月10日 B、1912年1月1日 C、1912年2月12日 D、1912年4月1日 13.中国第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指()。 A、辛亥革命 B、国民革命 C、北伐战争 D、抗日战争 14.1915年,()在云南率先举起反袁护国的旗帜,发动护国战争 A.黄兴 B.段祺瑞 C.蔡锷 D.孙中山 15.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展护国运动的主要原因是 ( ) A.袁世凯指使刺杀宋教仁 B.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 C.袁世凯解散国会 D.袁世凯复辟帝制 16.袁世凯为复辟帝制不惜出卖主权,与日本签订了卖国的() A.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定 B.承认外蒙自治

2020年心理学模拟试卷及答案(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下列哪一个事件是心理学脱离思辨性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A. 1879年,德国学者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B.1890年美国学者詹姆斯发表了他的经典著作《心理学原理》 C.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试验,研究儿童思维发展的规律 D.俄国生理学家巴浦洛夫提出条件发射说 2. 个体在3~6岁处于()期。 A.童年 B.幼儿 C.少年 D.青年 3. 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获得个体经验并有经验引起相对()。 A.升华 B.发挥 C.表现 D.持久的变化 4. .看到一朵红花,这时的心理活动为()。 A.感觉 B.知觉 C.视觉 D.色觉 5.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显示,遗忘是有规律的,其规律是()。 A.先快后慢 B. 逐步减慢 C.先慢后快 D.逐步加快 6. 思维的主要特征为( ) A.间接性和概括性 B.分析性和概括性 C.间接性和整合性 D.分析性和整合性 7. 意识的()是意识的最基本特征。 A.觉知性 B.能动性 C.目的性

D.社会历史性 8. ()是指个人对于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事力求达成的欲望。 A.成就需要 B.交往需要 C.权利需要 D.进食需要 9. ()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A.气质 B.性格 C.人格 D.自我 10. ()是信息的载体或媒介,即信息通过什么方式、用什么工具从信息源把信息传递给接受者。 A.信息源 B.信息 C.信息渠道 D.接受者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两项或两项以上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人格特征是个人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它集中反映了人心理活动的独特性,包括()。 A.兴趣 B.能力 C.气质 D.性格 E.理想 2. 1.中枢神经系统包括()。 A.脑垂体 B.脑 C.面神经 D.脊髓 E.脊神经 3. 技能按其本身的性质和特点可以分为()。 A.逻辑技能 B.动作技能 C.具体技能 D.抽象技能 E.智力技能 4. 产生深度知觉的单眼线索有多种,如:()。

结构力学习题及答案(武汉大学)

结构力学习题 第2章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2-1~2-6 试确定图示体系的计算自由度。 题2-1图题2-2图 题2-3图题2-4图 题2-5图题2-6图 2-7~2-15 试对图示体系进行几何组成分析。若是具有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则需指明多余约束的数目。

题2-7图 题2-8图题2-9图 题2-10图题2-11图 题2-12图题2-13图 题2-14图题2-15图

题2-16图题2-17图 题2-18图题2-19图 题2-20图题2-21图2-1 1 W = 2-1 9 W - = 2-3 3 W - = 2-4 2 W = - 2-5 1 = W - 2-6 4 = W - 2-7、2-8、2-12、2-16、2-17无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2-9、2-10、2-15具有一个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2-11具有六个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2-13、2-14几何可变体系为

2-18、2-19 瞬变体系 2-20、2-21具有三个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第3章静定梁和静定平面刚架的力分析3-1 试作图示静定梁的力图。 (a)(b) (c) (d) 习题3-1图 3-2 试作图示多跨静定梁的力图。 (a) (b)

(c) 习题3-2图 3-3~3-9 试作图示静定刚架的力图。 习题3-3图习题3-4图 习题3-5图习题3-6图 习题3-7图习题3-8图

习题3-9图 3-10 试判断图示静定结构的弯矩图是否正确。 (a) (b) (c) (d) 部分习题答案 3-1 (a )m kN M B ?=80(上侧受拉),kN F R QB 60=,kN F L QB 60-= (b )m kN M A ?=20(上侧受拉),m kN M B ?=40(上侧受拉),kN F R QA 5.32=, kN F L QA 20-=,kN F L QB 5.47-=,kN F R QB 20=

近代史课后习题答案

1、怎样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原因有四: 第一,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第四,是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3)基本特征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但是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 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力的生活。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1)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第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的相互关系: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历史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第一,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第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 第一章 1、资本-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时间:2015-03-07 分类:期末试题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哪项不归之于学习与教学的系统过程中。(C )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反应过程 D、评价/反思过程 2、在皮亚杰看来,当学生的思维已超越对具体的可感知事物的依赖,能作出一定的概括时,他的思维水平已进入( D ) A、感知动作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3、下列规律中,不属于尝试——错误学习论的主要规律的是(D ) A、效果律 B、练习律 C、准备律 D、接近律 4、学生由过分重视成绩名次而产生的学习动机属于(B )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交往内驱力 5、举一反三属于(A ) A、水平迁移 B、垂直迁移 C、一般迁移 D、负迁移 6、学习正方体、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再学习一般立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这属于(C ) A、并列结合学习 B、下位学习 C、上位学习 D、相关类属学习 7、运算技能属于哪种技能(B ) A、操作技能 B、心智技能 C、动作技能 D、运动技能 8、通过对要学习的新材料增加相关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的方法,如补充细节、举出例子,或使之与其他观念形成联想等。这种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是( B ) A、过度学习 B、深度加工 C、组块化编码 D、及时复习 9、创造思维的核心是(C ) A、直觉思维 B、形象思维 C、发散思维 D、聚合思维 10、根据柯尔伯格的分类,中学生的道德主要处在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他律水平 11、心理辅导的主要目标是学会调适和(D ) A、诊断问题 B、克服障碍 C、行为矫正 D、寻求发展 12、在教学设计时,下列哪项不是分析教学任务涉及的主要内容(D ) A、确定学生原有基础 B、分析使能目标 C、分析支持性条件 D、分析学习结果 13、课堂里某种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被称为(C ) A.群体凝聚力B.群体规范C.课堂气氛D.人际关系 14、衡量一个测验能否测量出所要测量的特征或品质的指标被称为(A ) A.效度B.区分度C.信度D.难度 15、福勒等认为,当教师较多地关注"学生是否喜欢我"、"同事怎样看我"、"领导怎样评价我" 时,他此时主要处在教师成长历程的( A ) A、关注生存阶段B 、关注情境阶段C、关注学生阶段D、关注成就阶段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6、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17、在中学生人格发展的过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同伴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过父母的影响。

《结构力学习题集》(含答案)

第三章 静定结构的位移计算 一、判断题: 1、虚位移原理等价于变形谐调条件,可用于求体系的位移。 2、按虚力原理所建立的虚功方程等价于几何方程。 3、在非荷载因素(支座移动、温度变化、材料收缩等)作用下,静定结构不产生内力,但会有位移且位移只与杆件相对刚度有关。 4、求图示梁铰C 左侧截面的转角时,其虚拟状态应取: A. ; ; B. D. C. =1 =1 5、功的互等、位移互等、反力互等和位移反力互等的四个定理仅适用于线性变形体系。 6、已知M p 、M k 图,用图乘法求位移的结果为:()/()ωω1122y y EI +。 M k M p 2 1 y 1 y 2 * * ωω ( a ) M =1 7、图a 、b 两种状态中,粱的转角?与竖向位移δ间的关系为:δ=? 。 8、图示桁架各杆E A 相同,结点A 和结点B 的竖向位移均为零。 A a a 9、图示桁架各杆EA =常数,由于荷载P 是反对称性质的,故结点B 的竖向位移等于零。 二、计算题: 10、求图示结构铰A 两侧截面的相对转角?A ,EI = 常数。 q l l l /2 11、求图示静定梁D 端的竖向位移 ?DV 。 EI = 常数 ,a = 2m 。 a a a 10kN/m 12、求图示结构E 点的竖向位移。 EI = 常数 。 l l l /3 /3 q

13、图示结构,EI=常数 ,M =?90kN m , P = 30kN 。求D 点的竖向位移。 P 3m 3m 3m 14、求图示刚架B 端的竖向位移。 q 15、求图示刚架结点C 的转角和水平位移,EI = 常数 。 q 16、求图示刚架中D点的竖向位移。EI = 常数 。 l/2 17、求图示刚架横梁中D点的竖向位移。 EI = 常数 。 18、求图示刚架中D 点的竖向位移。 E I = 常数 。 q l l/2 19、求图示结构A、B两截面的相对转角,EI = 常数 。 l/3 l/3 20、求图示结构A 、B 两点的相对水平位移,E I = 常数。

英语四级模拟试题及答案.

Part II Reading Comprehension (35 minutes) Directions: There are 4 passages in this part. Each passage is followed by some questions or unfinished statements. For each of them there are four choices marked A), B), C) and D). You should decide on the best choice and mark the corresponding letter on the Answer Sheet with a single line through the center. Passage One Questions 21 to 25 are based on the following passage. Unless we spend money to spot and prevent asteroids (小行星) now, one might crash into Earth and destroy life as we know it, say some scientists. Asteroids are bigger versions of the meteoroids (流星) that race across the night sky. Most orbit the sun far from Earth and don’t threaten us. But there are also thousands of asteroids whose orbits put them on a collision course with Earth. Buy $50 million worth of new telescopes right now. Then spend $10 million a year for the next 25 years to locate most of the space rocks. By the time we spot a fatal one, the scientists say, we’ll have a way to change its course. Some scientists favor pushing asteroids off course with nuclear weapons. But the cost wouldn’t be cheap. Is it worth it? Two things experts consider when judging any risk re: 1) How likely the event is; and 2) How bad the consequences if the event occurs. Experts think an asteroid big enough to destroy lots of life might strike Earth once every 500,000 years. Sounds pretty rare—but if one did fall, it would be the end of the world. “If we don’t take care of these big asteroids, they’ll take care of us,” says one scientist. “It’s that simple.” The cure, though, might be worse than the disease. Do we really want fleets of nuclear weapons sitting around on Earth? “The world has less to fear from doomsday (毁灭性的) rocks than from a great nuclear fleet set against them,” said a New York Times article. 21. What does the passage say about asteroids and meteoroids? A) They are heavenly bodies different in composition. B) They are heavenly bodies similar in nature.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

1.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3)基本特征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下,他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 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力的生活。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及其特征,是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扩大,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结合的加深而逐渐形成的。 2.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1)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第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的相互关系: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历史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

2021年心理学考试发展心理学知识全真模拟试卷及答案(一)

2021年心理学考试发展心理学知识全真模拟试 卷及答案(一) 一、选择题 1.儿童心理学是研究()的科学。 A.儿童心理发展规律 B.儿童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 C.A和B D.儿童个体心理发展 2.从动物到人类的演化过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历史是指()A.动物心理发展 B.人类心理发展 C.心理的个体发展 D.心理的种系发展 3.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的科学。 A.儿童心理发展规律 B.儿童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 C.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年龄特征 D.儿童个体心理发展 二、填空题 1.所谓心理的种系发展,是指从动物到人类的演化过程中的历史。2.儿童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儿童各年龄阶段的的科学。

3.儿童心理研究的类型从时间的延续上,可分为和横断研究。三、名词解释 1.儿童发展心理学 2.心理的种系发展 3.心理的个体发展 4.纵向研究 5.横向研究 四、简答题 1.简述儿童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基本内容。 2.简述心理的种系发展。 3.简述心理的个体发展。 4.简述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五、论述题 1.结合教育实际,论述遗传、环境和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上的作用。2.结合教育实际,论述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 3.论述教育与发展的辩正关系。 4.论述儿童心理不断发展和发展阶段的关系。 第一章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D 3、C 二、填空题 1、心理发生发展 2、心理特征 3、纵向研究

三、名词解释 1、儿童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儿童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的科学。 2、所谓心理的种系发展,是指从动物到人类的演化过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历史。 3、心理的个体发展是指人的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到衰老的过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历史。 4、纵向研究就是对同一人群在不同的时间里对他们的某种心理活动进行评价,比较两次或两次以上的研究结果,以此作为这种心理活动在这些年内发展变化的依据。 5、这种研究设计就是在同一个评价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的人群进行心理观察或实验,比较各个年龄的人群在所观察或实验的某种心理活动上的差异,作为这种心理活动发展变化的依据。 四、简答题 1.儿童心理发展是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①儿童心理发展首先是一种心理现象。 ②关于心理发展的研究,一般是从心理的种系发展和心理的个体发展进行的。 ③儿童心理发展是个体心理发展中的一个具有自己特点的部分。2.心理的种系发展是指从动物到人类的演化过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历史。 ①心理这一反映形式是在动物出现以后才开始产生的,是跟神经系统、

结构力学课后习题答案1

习题 7-1 试确定图示结构的位移法基本未知量数目,并绘出基本结构。 (a) (b) (c) 1个角位移3个角位移,1个线位移4个角位移,3个线位移 (d) (e) (f) 3个角位移,1个线位移2个线位移3个角位移,2个线位移 (g) (h) (i) 一个角位移,一个线位移一个角位移,一个线位移三个角位移,一个线位移7-2 试回答:位移法基本未知量选取的原则是什么?为何将这些基本未知位移称为关键位移?是否可以将静定部分的结点位移也选作位移法未知量? 7-3 试说出位移法方程的物理意义,并说明位移法中是如何运用变形协调条件的。 7-4 试回答:若考虑刚架杆件的轴向变形,位移法基本未知量的数目有无变化?如何变化? 7-5 试用位移法计算图示结构,并绘出其内力图。 (a) 解:(1)确定基本未知量和基本结构 有一个角位移未知量,基本结构见图。 l 7- 32

7- 33 Z 1M 图 (2)位移法典型方程 11110 p r Z R += (3)确定系数并解方程 i ql Z ql iZ ql R i r p 24031831 ,82 12 12 111= =-∴-== (4)画M 图 M 图 (b) 解:(1)确定基本未知量 1个角位移未知量,各弯矩图如下 4m 4m 4m

7- 34 1Z =1M 图 3 EI p M 图 (2)位移法典型方程 11110 p r Z R += (3)确定系数并解方程 1115 ,35 2p r EI R ==- 15 3502 EIZ -= 114Z EI = (4)画M 图 () KN m M ?图 (c) 解:(1)确定基本未知量 一个线位移未知量,各种M 图如下 6m 6m 9m

2012年12月英语四级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4)

Questions 47 to 56 are based on the following passage. Have you ever been afraid to talk back when you were treated ____47 ___? Have you ever bought something just because the salesman talked you into it? Are you afraid to ask someone for a date. Many people are afraid to assert(表现)themselves. Dr. Alberti thinks it's because their self-respect is low. "Our whole ____48 ___ is designed to make people distrust themselves," says Alberti. "There's always '____49 ___' around-a parent, a teacher, a boss-who 'knows better'. These superiors often gain when they chip(削弱) away at your self-image." But Alberti and other scientists are doing something to help people ____50 ___ themselves. They ____51 ___ "assertiveness training" courses-At for short. In the AT courses people learn that they have a right to be themselves. They learn to speak out and feel good about doing so. They learn to be more ____52 ___ without hurting other people. In one way. learning to speak out is to ____53 ___ fear. A group taking a course will help the timid person to lose his fear. But AT uses an even stronger ____54 ___-the need to share. The timid person speaks out in the group because he wants to tell how he feels. Whether or not you speak up for yourself depends on your self-image. If someone you face is more "important" than you, you may feel less of a person. You start to ____55 ___ your own good sense. You go by the other person's ____56___ . But, why should you? AT says you can get to feel good about yourself. And once you do, you can learn to speak out. [A] doubt [I] peace [B] active [J] demand [C] system [K] ask [D] offer [L] superior [E] unfairly [M] overcome [F] unfortunately [N] confidence [G] motive [O] roar [H] image Section B Directions: There are 2 passages in this section. Each passage is followed by some questions or unfinished statements. For each of them there are four choices marked [A], [B], [C] and [D]. You should decide on the best choice and mark the corresponding letter on Answer Sheet 2 with a single line through the center. Passage One Question 57 to 61 are based on the following passage. Among all the animals, the ape is most like human beings. Both people and apes have the similar brain structure, the similar nerve system, and the similar kind of blood. There are four kinds of apes: the chimpanzee(黑猩猩), the orangutan(猩猩), the gorilla(大猩猩), and the gibbon(长臂猿). They live in the deep forests and warm tropical regions of Africa and of Southeast Asia, including Indonesia.

2012年中学心理学模拟题及答案1

2012年中学心理学模拟题及答案1(1)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某教师通过调查、访谈、观察等方式研究本地区十几所学校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他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属()。 A.实验研究B.个案实验C.描述性研究D.实验室实验 2.某学生对待事物的态度容易受到同学、老师的影响,善于察言观色,其知觉方式属于()。A.沉思型B.场依存型C.冲动型D.场独立型 3.某同学每周都对自己的学习情况做出小结,分析自己在学习上取得的进步,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他这种行为属()。 A.自我认识B.自信C.自我体验D.自我调控 4.新课程倡导的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教学对话等教学方式,其主要理论依据是()。A.建构学习论B.结构学习论C.认知学习论D.联结学习论 5.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对相似的单词不能加以正确区分的现象属于()。 A.分化B.泛化C.消退D.遗忘 6.学生学习是为了改变自己在班集体中的排名,这样的学习动机属于()。 A.认知的驱力B.附属内驱力C.自我提高内驱力D.交往内驱力 7.学生原有知识对新学习的影响属于()。 A.逆向迁移B.负迁移C.顺向迁移D.正迁移 8.学习正方体、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再学习一般立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V=Sh,这属于()。 A.并列结合学习B.下位学习C.上位学习D.相关类属学习 9.通过对要学习的新材料增加相关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的方法,如补充细节、举出例子,或使之与其他观念形成联想等。这种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是()。 A.过度学习B.深度加工C.组块化编码D.及时复习 10.下列哪种学习策略属于元认知策略()。 A.设置目标B.列提纲C.寻求同学帮助D.做笔记 11.学生在学习弹奏钢琴曲的练习中,当练习到一定阶段时,常会感到自己的进步似乎停了,这种现象属技能学习中的()。 A.高原现象B.倒摄抑制C.生理极限D.及时反馈 12.画线是阅读时常用的一种()。 A.精加工策略B.复述策略C.组织策略D.资源管理策略 13.在解几何证明题中,学生常从问题的目标状态往回走,先确定达到该目标所需要的条件,然后再将达到目标所需要的条件与问题提供的已知条件进行对比,完成证明过程。这种方法属于问题解决中的()。 A.反推法B.算法式C.简化法D.类比法 14.某儿童开始认识到规则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协商或修改的。按照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该儿童道德发展处于()。 A.他律阶段B.前习俗阶段C.自律阶段D.寻求认可取向阶段 15.在课堂上,某教师注重创造自由气氛,鼓励学生自由发表意见,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学生。该教师对课堂管理的领导方式主要属于()。 A.参与式B.监督式C.放羊式D.控制式

结构力学课后习题答案

习题及参考答案 【习题2】【习题3】【习题4】【习题5】【习题6】【习题8】【习题9】【习题10】【习题11】【习题12】【习题13】【习题14】【参考答案】 习题2 2-1~2-14试对图示体系进行几何组成分析,如果是具有多余联系的几何不变体系,则应指出多余联系的数目。 题2-1图 题2-2图 题2-3图题2-4图题2-5图 题2-6图题2-7图题2-8图 题2-9图题2-10图题2-11图

题2-12图 题2-13图 题2-14图 习题3 3-1 试作图示多跨静定梁的M 及Q 图。 (b) (a) 20kN 40kN 20kN/m 40kN 题3-1图 3-2 试不计算反力而绘出梁的M 图。 (b) 5kN/m 40kN (a) 题3-2图 习题4 4-1 作图示刚架的M 、Q 、N 图。 (c) (b)(a)20kN /m 2kN /m 题4-1图 4-2 作图示刚架的M 图。

P (e) (d) (a) (b) (c) 20k N /m 4kN 题4-2图 4-3 作图示三铰刚架的M 图。 (b) (a) 题4-3图 4-4 作图示刚架的M 图。 (a) 题4-4图 4-5 已知结构的M 图,试绘出荷载。 (b) (a) 题4-5图

4-6 检查下列刚架的M 图,并予以改正。 (e)(g)(h) P (d) (c)(a)(b) (f) 题4-6图 习题5 5-1 图示抛物线三铰拱轴线方程x x l l f y )(42-= ,试求D 截面的力。 题5-1图 5-2 带拉杆拱,拱轴线方程x x l l f y )(42-= ,求截面K 的弯矩。 C 题5-2图 题5-3图 5-3 试求图示带拉杆的半圆三铰拱截面K 的力。 习题 6 6-1 判定图示桁架中的零杆。

近代史纲要 上篇综述 习题及答案

上篇综述作业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是:() A.手工业 B.农业经济 C.工业 D.小农经济 2.19世纪初,大肆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国家是( ) A.美国 B.英国 C.日本 D.俄国 3.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A.《望厦条约》B.《南京条约》C.《辛丑条约》 D.《马关条约》 4.《南京条约》中割让的中国领土是:() A.香港岛 B.九龙 C.新界 D.台湾 5.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美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 A.《黄埔条约》 B.《虎门条约》 C.《望厦条约》 D.《瑷珲条约》 6.中国近代史的起点是:() A. 第一次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中日甲午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7.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演变为:() A. 封建主义性质的国家 B. 半殖民地半资本主义性质的国家 C. 资本主义性质的国家 D. 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国家 8.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起点的事件是() A.英国的鸦片走私 B. 林则徐的虎门禁烟 C.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 9.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 A.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B.资本—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C.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D.清朝统治和汉族的矛盾 10.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经济中占统治地位的是:() A.商品经济B.封建经济C.半殖民地经济D.资本主义经济 11.近代中国的历史表明,要争取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首先进行:() A. 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 B. 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 反对封建主义压迫的斗争 D. 反对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 12.在近代中国,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的前提条件是:() A. 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 B. 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C. 推翻封建主义的统治 D. 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13.中国工人阶级最早出现于:() A.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 B.十九世纪六十年代 C.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 D.十九世纪七十年代 14.近代中国产生的新的被压迫阶级是:() A农民阶级B工人阶级C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15.中国的资产阶级出现于:() A.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 B.十九世纪六十年代 C.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 D.十九世纪七十年代 单项答案1. D 2.B 3. B 4. A 5. C 6. A 7.D 8. C 9. B 10. B 11.B 12. B 13. A 14. B 15. C

2020年自考《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卷一)

2020年自考《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卷一)单选题 1.格式塔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BCD )。 A.佛洛依德 B.魏特墨 C.考夫卡 D.苛勒 2.根据活动任务的要求,有意识地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称为( C )。 A.注意的稳定性 B.注意的分心 C.注意的转移 D.注意的分配 3.我们知觉到月亮在动,而浮云是静止的,是因为( B )。 A.动景运动 B.诱发运动 C.自主运动 D.真实运动 4. ( ABD )属于深度知觉的单眼线索。 A.线条透视 B.相对大小 C.辐合 D.遮挡 5. 语言的基本语音单元是( B )。 A.短语 B.音位 C.语素 D.单词 6. 支持语言获得的后天学习论的研究者是( ACD )。 A.巴甫洛夫 B.乔姆斯基 C.班杜拉 D.斯金纳 7.“情绪。只是一种身体状态的感觉”是( D ) 的观点。

A.拉扎勒斯 B.阿诺德 C.兰格 D.詹姆斯 8.独立、果断、勇敢、坚韧等属于性格的( B )特征。 A.态度 B.意志 C.情绪 D.理智 9.有些原本学习很好的学生在升入高中之后,会出现学习成绩下降、心情烦躁、无所事事,甚至出现想退学的想法,这种现象通常属于( A )。 A.适应性障碍 B.急性应激障碍 C.心境障碍 D.情绪障碍 10.下列运动中,容易出现沉浸体验的是( AD )。 A.运动 B.逛街 C.做家务 D.从事自己喜欢的活动 二、名词解释 11.感觉:是人们认识和理解外部世界的最初阶段。外部的物理刺激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人的头脑接受和加工了这些刺激的属性,进而认识了这些属性的过程,这就是感觉。 12.定势: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如果先前曾采用某种方法解决某类问题并多次获得成功,以后再次遇到同类问题时还会重复采用同样的方法,这就是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定势。 13.情绪:是有机体反映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态度体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