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油藏工程基础知识

油藏工程基础知识

油藏工程基础知识
油藏工程基础知识

1 单储系数:单位面积单位厚度油藏中的储量。

2 面积注水:是指将注水井和油井按一定的几何形状和密度均匀的布置在整个开发区上进行注水和采油的系统

3 井网密度:单位面积油藏上的井数或单井控制的油藏面积。

4 注水方式(开采方式):注水井在油藏中所处的部位及注水井与生产井的排列关系。

5 油藏的压力系统:对于每口探井和评价井,准确确定该井的原始地层压力,绘制压力与埋深的关系图。

6 油藏的温度系统:指由不同探井所测静温与相应埋深的关系图,也可称静温梯度图。

7 重力驱:靠原油自身的重力驱油至井的驱动。

8 储量丰度:单位面积控制的地质储量。

9储采比(储量寿命):某年度的剩余可采储量与当年产量的比值。

10 原油最终采收率:指油田废弃时采出的累积总采油量与地质储量的比值。

11 采出程度:到计算时间为止所采出的总采油量和地质储量的比值。

12 采油速度:指油田或气田年产量和地质储量的比值。

13划分开发层系:把储层和流体特征相近的含油小层组合在一起,与其它层分开,用单独一套井网进行开发。

14 边缘注水:指注水井按一定的规则分布在油水边界附近进行注水的一种布井形式。

15 点状注水:是指注水井零星地分布在开发区内,常作为其它注水方式的一种补充形式。

16 驱动指数:油藏中某一种驱油能量占总驱油能量的百分数。

17 流动系数:为地层渗透率乘以有效厚度,除以流体粘度。

18 采收率:油田报废时的累积采油量占地质储量的百分比。

19 含水上升率:单位时间内含水率上升的值或采出单位地质油藏含水率上升的值。

20 基础井网:以某一主要含油层为目标而首先设计的基本生产井和注水井,是开发区的第一套正式井网。

21 详探阶段的任务:1、以含油层系为基础的地质研究2、储层特征及储层流体物性3、储量估算-油田建设规模4、天然能量评价-天然能量的利用、转注时机5、生产能力(含吸水能力)-井数、井网

22 生产试验区的主要任务:1、详细解剖储油层情况;2、研究井网;3、研究生产动态;4、研究采油工艺、集输工艺、油层改造措施。

23 油田开发方案编制步骤1.油藏描述2.油藏工程研究3.采油工程研究4.油田地面工程研究5.油田开发方案的经济评价6.油田开发方案的综合评价与优选

24 油田开发方案编制内容:1油田地质情况2流体物性3储量计算(指开发储量及其核实情况)4油田开发原则5油藏驱动类型6油藏温度压力系统7开发层系、井网、开采方式、注采系统8钻井工程和完井方法9采油工艺技术10油气水的地面集输和处理11开采指标12经济分析13实施要求。

25 弹性驱开采特征:油藏压力不断降低,日产油量不断降低,瞬时生产气油比不变,一般处于无水采油期,变化很小.

26 溶解气驱开采特征:油藏压力不断降低,日产油量不断降低,瞬时生产气油比变化剧烈,一般处于无水采油期,变化很小.

27 刚性水驱生产特点:油藏在生产过程中油层压力不变,井底流压不变,压降越大,采油量越大,压降不变,采液量不变;油井见水后产油量急剧下降;生产气油比始终不变(开采过程中气全部呈溶解状态)

28

原始

地质

量:

指已

发现

资源

量的部分,根据地震、钻井、测井和测试,以及取芯和液体取样等取得的各项静动态资料,利用确定参数的容积法计算的油气地质储量。

29 原始可采储量:又称为总可采储量或最终可采储量,它是在现代工业技术条件下,能从已探明的油气田或油气藏中,可以采出的具有经济效益的商业性油气总量。

30 剩余可采储量:是指已经投入开发的油气田,在某一指定年份还剩余的可采储量。

31 储量的计算方法:类比法,容积法,动态法。

32 类比法:利用已知相类似油气田的储量参数,去类推尚不确定的油气田储量。

33 容积法:在油气田经过早期评价勘探,基本搞清了含油气构造、油气水分布、储层类型及岩石物性与流体物性之后,计算油气田原始地质储量的方法。

34 单储系数:单位面积和单位厚度控制的地质储量。

35储采比(又称为储量寿命):某年度的剩余可采储量与当年产量之比值。

36 采收率:累积采油量占原始地质储量的百分比。

37 最终采收率:油田废弃时采出的累积总采油量与地质储量之比值。

38 无水采收率:油田在无水期(综合含水小于2%)采出的总油量与地质储量的比值;

39 阶段采收率:油田某一开采阶段采出的油量与地质储量的比值;

40 影响采收率的因素分析:1天然驱动能量的大小及类型 2油藏岩石及流体性质 3油气藏的地质构造形态

41 油田开发和采油技术对采收率的影响:1油气藏开发层系的划分2布井方式与井网密度的选择3油井工作制度的选择和地层压力的保持程度4完井方法与开采技术 5增产措施以及采用新技术、新工艺的效果6提高采收率的二次、三次采油方法的应用规模机效果。

42 采出程度:截止计算时间为止所采出的总采油量和地质储量的比值。

43 常用采收率测算方法:经验公式法,室内水驱油实验法,岩心分析法,地球物理测井法,分流量曲线法,动态资料分析法

44 划分开发层系:把特征相近的含油小层组合在一起,与其它层分开,用单独一套井网开发,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生产规划、动态分析和调整。

45 为什么要进行开发层系的划分?

各油层之间的差异:1河流相储层,沉积相变化复杂,导致形成的油藏不同,不同的油藏开采机理,驱动方式都不同,需要分层系进行开发2即使油藏类型相同,不同层系之间的油水关系可能不同3各个油层的油气水性质,地层压力可能不同4储油层的物性有差别,主要体现在油砂体的几何形态、分布面积,渗透率上。

46 开发层系的划分原则:1一个独立的开发层系要有一定的厚度和储量2同一层系内的油层物性应接近,尤其是渗透率3各开发层系间必须有良好的隔层4考虑采油工艺技术水平和经济成本,不宜划分过细。

47 为什么要进行注水开发?(天然能量开采的缺点和人工注水的优点)

人工注水的优点:1能保持高产,注水保持地层压力,可以保持较高压差生产,因而产量高2驱油效率高,高压注水,水可将油层中的油驱向生产井底3容易控制和调整4采收率

高,砂岩油田溶解气驱采收率为15~31%,而水压驱动则可为36~60%。碳酸盐油田溶解气驱采收率平均为18%,而水压驱动采收率可达44%以上5经济效果好。

存在的问题:I 多数油田天然能量不充足,同时局限性大,不易控制,作用时间短II 能量发挥不均衡,一般初期大,油井高产,但很快递减,不能实现稳产III 油田的调整和控制困难IV 采收率较低

49 早期注水特点:地层压力高于饱和压力时注入,使地层压力始终保持在饱和压力以上 50 晚期注水特点:地层压力低于饱和压力时注入,地层驱动方式已经转为溶解气驱

51 中期注水特点:地层压力低于饱和压力时注入,地层驱动方式转为溶解气驱,但析出气体未形成连续相

52 目前国内外油田应用的注水方式归纳起来主要有四种:边缘注水、切割注水、面积注水和点状注水。

53 边缘注水:边缘注水指注水井按一定的方式分布在油水边界处。 边缘注水的适用条件:油田面积不大(油藏宽度不大于4~5km );构造比较完整;油层结构单一,油层稳定;边部与内部连通性好,油藏原始油水边界位置清楚;流动系数(有效渗透率×有效厚度/原油粘度)较高,(渗透率一般大于200×10-3μm2,粘度小于3mPa ?s ,注水井吸收能力好,能保证压力传递以使油田得到良好的注水效果 )

54 切割注水:是利用注水井排将油藏切割成为较小单元,每一块面积(叫做一个切割区)可以看成是一个独立的开发单元,分区进行开发和调整的注水方式。

55 井网密度:每口井所控制的面积km 2/口,或每平方公里所钻的井数(井/平方公里)

56 影响井网密度的因素分析:地层物性及非均质性,原油物性(主要是原油粘度),开采方式与注水方式,油层埋藏深度,其它地质因素

57面积注水是把注水井和生产井按一定的几何形状和密度均匀地布置在整个开发区上的注水方式。

58 面积波及系数:水淹面积与井网控制面积之比。

59 体积波及系数:把水所波及到的孔隙体积与所研究的注水单元的孔隙体积之比称为体积波及系数。

60 体积波及系数的影响因素有哪些?油层非均质性对体积波及系数的影响,重力对体积波及系数的影响,毛细管力对体积波及系数的影响,注水速度对体积波及系数的影响 。 61 地层油的压缩系数:单位体积地层油在压力改变一个单位时的体积变化率

62 地层水的压缩系数:单位体积地层水在压力改变一个单位时的体积变化率

63 地层岩石的压缩系数:单位岩石体积在压力变化一个单位时孔隙体积的变化量

64 原油体积系数:一立方米地面脱气原油在地层压力和温度下溶解有一定量气体的原油体积量(m3/m3)

65 气体体积系数:就是同等重量的气体在地下的体积与地面的标准体积(在0℃和0.1个兆帕时)之比

66 物质平衡方程的主要用途?①确定油气藏的原始储量②判断油藏驱动类型,计算驱动指数③计算油藏水侵量④预测油藏动态,包括产油量、压力、气油比等动态指标⑤计算油藏各阶段采出程度和最终采收率。

67 递减率:单位时间内的产量变化率,或单位时间内产量递减百分数。

68 弹性驱油藏(采出油的地下体积=原油的膨胀体积+岩石孔隙减小体积+束缚水的膨胀体积 )

69 溶解气驱 (累积产油量+累积多产气量=地层原油的膨胀体积+束缚水的膨胀体积+岩石孔隙减小体积1wc P o o oi P oi w oi oi oi S N B c NB P c NB P c NB P S S =?+?+?e oi c NB P ?P o e oi N B N c B P =?1wc e o w P oi oi

S c c c c S S =++

)

70 气顶驱(考虑岩石和束缚水弹性膨胀时的物质平衡方程)

71 综合驱动(考虑岩石和束缚水弹性膨胀时的物质平衡方程)

72 任意时刻递减率与初始递减率的关系

n=1:调和递减 n=0:指数递减 n=0.5:产量衰减 0

1. 油田正式投入开发前的准备工作有哪些?

答:整体上油藏的开发分为三个部分,即区域勘探、工业勘探和投入开发。但是投入开发过程中首先要进 行基础井网的钻井,以便于更加详细的了解油藏情况。主要论述前两部分的内容和工作。

2. 试从处理好认识油田和开发油田的关系,说明整装油田和断块油田的开发程序的差别。 答:从认识油田的角度出发,应该在初期取得更多的资料,尤其是第一手的探井详探井资料,从开发油田 的角度看,前期的资料井比较多会影响到后期开发井网的完善性。对于整装油藏和断块油藏来说,其含油 的范围和特征不同,整装油田需要较少的井数即可大致了解油藏特征,但是对于断块油田来说,由于油藏 范围比较小,井数少很难了解全面其油藏的分布特征。

3. 在裂缝或断层较发育的地区,井排方向如何布置?

答:主要从裂缝和断层的性质出发考虑,天然裂缝或人工压裂的裂缝导流能力比较高,注入水很容易在其 中窜流,因此含油裂缝的油田最好裂缝的方向与水驱油的方向垂直;断层可以分为开启性、半开启性、以 及密封性断层,对于开启性质的断层来说,其对油水流动阻挡能力没有影响,但是封闭性断层可以阻挡流 体的流动,因此如果在水驱油的方向上存在封闭断层,则断层一侧的生产井很难受效。(注意水驱油的方 向与井排方向的关系)

()()1P o P s g wi o oi si s g w p oi oi oi N B R R B N S B B R R B C C B P S S ??+-??=??-+-++? ???

()()()11P o P s g g gi wi o oi si s g oi w P oi gi oi oi N B R R B N B B s B B R R B mB m c c B P B s s ??+-??=-??-+-++++?????()()()()11P o P s g e P w g gi wi o oi si s g oi w P oi gi oi oi N B R R B W W B N B B s B B R R B mB m c c B P B s s ??+---??=-??-+-++++?????()()

n i i a t Q t a Q ??= ???

11. 如何分析各种面积注水井网在注采平衡条件下所需要的采油井数和注水井数?

答:这是一个油田开发井网选择的问题。首先在明确油藏地质储量和预定的年采油速度指标下确定初期每年要采出的油量;然后根据试油试采资料确定油藏内平均每口井每天的产油量,天采油量乘以每年的有效生产天数即可以得到一口井年采油量(可以以每年 300 天计算);根据要求的油藏年采油量和单井年采油量即可以确定出需要的生产井数目;根据测试的注水井吸水指数和采液指数大小确定需要的油水井数比,例如如果吸水指数和采液指数相同,则可以确定采用油水井数比为 1:1 的注采井网,可以是行列注采井网,或者是五点法井网,如果吸水指数小,采油指数大,相应要求的注采井数比要大,可以选择反七点,反九点定井网;在油水井数比确定之后就可以确定出需要的水井数目,即可以部署需要的井网。数的极值,即求解出函数的导数,令导数等于 0,求出f we1或f we2的具体数值,最终结果为 110 和 40。

第二章

1. 平均视粘度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答:将油水两相流体视为一种流体得到的粘度称为视粘度,该数值是油水分布比例的函数,即含水饱和度的函数,地层中任意位置上含水饱和度不同,该数值也不同,如果将整个地层中各点的视粘度采用距离加权平均,即得到地层平均的视粘度,也就是说整个地层中油水看成一中流体,整个地层流体粘度的平均值。

2. 剩余油饱和度与残余油饱和度有何差别?

答:剩余油饱和度是在驱替流体驱过之后,剩余的油饱和度,驱替的程度不同,剩余油饱和度的大小不同。残余油饱和度是再采用水驱替,其饱和度也不会减小,是取决于油水性质和岩石微观孔喉特征的参数。即剩余油饱和度是变量,而残余油饱和度是常数,一般剩余油饱和度大于等于残余油饱和度。如果采用化学驱,相应的可以降低残余油饱和度的数值。

3. 在油田开发中,常用的水动力学方法有哪些?

答:见教材第二章第六节。

4. 在油田开发中,水动力学方法与三次采油方法在挖潜中各自起什么作用?

答:水动力学调整方法主要着眼于提高油藏纵向和平面上的波及系数,而三次采油方法不仅提高波及系数(例如聚合物驱替),还可以大大降低残余油饱和度(例如表面活性剂驱替),从而提高油藏的采收率。

第三章

1. 分析对比均质油藏具有有限导流能力裂缝的直井与水平井的流动形态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

答:有限导流能力压裂裂缝井试井过程中出现的流态有:井筒存储阶段、裂缝线性流阶段、

双线性流阶段、地层线性流阶段、拟径向流阶段和拟稳态阶段。水平井经历的流态有:井筒存储阶段、早期纵向上的径向、早期线性流动阶段、晚期径向流阶段和拟稳态阶段。该题的目的是考查不同的井底条件和时间段内下,主要的流动特征是什么。

2. 分析对比由两个生产层组成的油藏和双重介质油藏生产时的渗流特点。

答:假设两个油层的渗透率差异比较大,在试井曲线上也会出现两段直线,早期的直线反映高渗透率层的地层特征,晚期的直线段反映低渗透率层的地层信息,两直线段之间也有过渡阶段,但是两直线不平行。双重介质油藏出现的两条直线斜率相同。

3. 由试井分析方法、测井方法及试验方法得到的渗透率值各代表什么意义?

答:试井确定的是地层条件下地层的流动有效渗透率,能最大程度表面地层的实际渗流能力;实验室得到是地面条件下的绝对渗透率,该值一般偏高;测井得到的是地下条件下的静态渗透率,受到的影响因素比较多,准确程度不高。

4. 无限大层状油藏中水平井有哪几种流动形态?

答:水平井经历的流态有:井筒存储阶段、早期纵向上的径向流、早期线性流动阶段、晚期径向流阶段

5. 用井间示踪方法确定油藏井间参数的步骤是什么?

答:建立数值地质模型、拟合油藏动态、拟合示踪剂产出曲线浓度变化特征、反求地层参数。

7. 有一生产井位于直线断层附近,该井到直线断层的距离为d,它以定产量q生产t p 时间后停产,试推导生产时间t(t

第四章

1. 如何确定已开发油藏的水侵规律?答:主要从生产指标的变化规律来研究。如果地层压力基本不发生变化,可以判断为稳态的水侵形式;如果地层压力降低比较缓慢可以其阶段压降与时间的乘积和水侵量之间是否有线性关系;如果地层压力持续下降,可以判断为非稳态水侵。

工程流体力学复习知识总结

一、 二、 三、是非题。 1.流体静止或相对静止状态的等压面一定是水平面。(错误) 2.平面无旋流动既存在流函数又存在势函数。(正 确) 3.附面层分离只能发生在增压减速区。 (正确) 4.等温管流摩阻随管长增加而增加,速度和压力都减少。(错误) 5.相对静止状态的等压面一定也是水平面。(错 误) 6.平面流只存在流函数,无旋流动存在势函数。(正 确) 7.流体的静压是指流体的点静压。 (正确) 8.流线和等势线一定正交。 (正确) 9.附面层内的流体流动是粘性有旋流动。(正 确) 10.亚音速绝热管流摩阻随管长增加而增加,速度增加,压力减小。(正确) 11.相对静止状态的等压面可以是斜面或曲面。(正 确) 12.超音速绝热管流摩阻随管长增加而增加,速度减小,压力增加。(正确) 13.壁面静压力的压力中心总是低于受压壁面的形心。(正确) 14.相邻两流线的函数值之差,是此两流线间的单宽流量。(正确) 15.附面层外的流体流动时理想无旋流动。(正 确) 16.处于静止或相对平衡液体的水平面是等压面。(错 误) 17.流体的粘滞性随温度变化而变化,温度升高粘滞性减少;温度降低粘滞性增大。(错误 ) 18流体流动时切应力与流体的粘性有关,与其他无关。(错误) 四、填空题。 1、1mmH2O= 9.807 Pa 2、描述流体运动的方法有欧拉法和拉格朗日法。 3、流体的主要力学模型是指连续介质、无粘性和不可压缩性。 4、雷诺数是反映流体流动状态的准数,它反映了流体流动时惯性力 与粘性力的对比关系。 5、流量Q1和Q2,阻抗为S1和S2的两管路并联,则并联后总管路的流量 Q为,总阻抗S为。串联后总管路的流量Q 为,总阻抗S为。

化学反应工程试题集

化学反应工程考试总结 一、填空题: 1.所谓“三传一反”是化学反应工程学的基础,其中“三传”是指质量传递、热量传递 和动量传递,“一反”是指反应动力学。 2.各种操作因素对于复杂反应的影响虽然各不相同,但通常温度升高有利于活化能高 的反应的选择性,反应物浓度升高有利于反应级数大的反应的选择性。 3.测定非理想流动的停留时间分布函数时,两种最常见的示踪物输入方法为脉冲示踪法 和阶跃示踪法。 4.在均相反应动力学中,利用实验数据求取化学反应速度方程式的两种最主要的方法为 积分法和微分法。 5.多级混合模型的唯一模型参数为串联的全混区的个数N ,轴向扩散模型的唯一模 型参数为Pe(或Ez / uL)。 6.工业催化剂性能优劣的三种最主要的性质是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 7.平推流反应器的E函数表达式为 , () 0, t t E t t t ?∞= ? =? ≠ ?? ,其无因次方差2θσ= 0 ,而全混流反应器的无因次方差2θσ= 1 。 8.某反应速率常数的单位为m3 / (mol? hr ),该反应为 2 级反应。 9.对于反应22 A B R +→,各物质反应速率之间的关系为(-r A):(-r B):r R=1:2:2 。 10.平推流反应器和全混流反应器中平推流更适合于目的产物是中间产物的串联反 应。 11.某反应的计量方程为A R S →+,则其反应速率表达式不能确定。 12.物质A按一级不可逆反应在一间歇反应器中分解,在67℃时转化50%需要30 min, 而 在80 ℃时达到同样的转化率仅需20秒,该反应的活化能为 3.46×105(J / mol ) 。 13.反应级数不可能(可能/不可能)大于3。 14.对于单一反应,在相同的处理量和最终转化率条件下,选择反应器时主要考虑反应器 的大小;而对于复合反应,选择反应器时主要考虑的则是目的产物的收率;15.完全混合反应器(全混流反应器)内物料的温度和浓度均一,并且等于 (大于/小于/等于)反应器出口物料的温度和浓度。

油藏工程复习题及答案

《油藏工程》综合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在自然地质条件和开采条件下,在油藏中驱油能量一般有:油藏中流体和岩石的弹性能、溶解于原油中的天然气膨胀能、边水和底水的压能和弹性能、气顶气的膨胀能和重力能 2、开发调整的主要类型有层系调整、井网调整、驱动方式调整、工作制度调整和采油工艺调整。 3、油藏动态分析方法一般分为历史拟合、动态预测、校正和完善三个阶段。 4、层系组合与井网部署是相互依存的,但两者各有侧重。层系划分主要解决纵向非均质性问题;井网部署则主要解决平面非均质性问题。 5、采用边缘注水方式时,注水井排一般与油水边界平行,能够受到注水井排有效影响的生产井排数一般不多于 3 。 6、产量递减的快慢取决于递减率、递减指数两个参数的大小。 7、在双重介质试井分析中,先后出现的两条直线斜率的关系是平行,两直线间的纵向截距差反映弹性储容比的大小。 8、动态分析方法计算的地质储量一般__<_(>、=或<)容积法确定的地质储量,因为它一般指__动用_储量。 9、在底水锥进中,锥体的上升速度取决于该点处的势梯度、垂向渗透率。 10、油藏的驱动方式可分为弹性驱动、溶解气驱、水压驱动、气压驱动和重力驱动 11、列举三种以三角形为基础的井网方式反七点(歪四点)、七点系统、交错排状系统 12、在应用渗流阻力法进行反七点面积注水开发指标计算时,见水前从注水井底到生产井底一般视为三个渗流阻力区;见水后从注水井底到生产井底一般视为二个渗流阻力区。 13、在递减指数相同的情况下,初始递减率越大,则产量递减越__快 _,在初始递减率相同的情况下,递减指数越大,则产量的递减速度越慢 _。 14、直线封闭断层附近一口生产井,在试井分析中先后出现两条直线,其中第二条直线的斜率是第一条直线斜率的2 倍。 15、油气藏储量分为预测储量、控制储量、探明储量三级。 16、列举三种以正方形为基础的井网方式五点法、九点法、歪七点法。 17、注水方式分为边缘注水、切割注水和面积注水。 二、名词解释 1、单储系数:单位面积单位厚度油藏中的储量。 2、面积注水:是指将注水井和油井按一定的几何形状和密度均匀的布置在整个开发区上进 行注水和采油的系统。 3、含水上升率:单位时间内含水率上升的值或采出单位地质油藏含水率上升的值。 4、驱动指数:油藏中某一种驱油能量占总驱油能量的百分数。 5、流动系数:为地层渗透率乘以有效厚度,除以流体粘度。 6、采收率:油田报废时的累积采油量占地质储量的百分比。 7、井网密度:单位面积油藏上的井数或单井控制的油藏面积。 8、采油速度:年采油量占地质储量的百分比。 9、注水方式:注水井在油藏中所处的部位及注水井与生产井的排列关系 10、递减率:单位时间内产量的递减分数。 11、基础井网:以某一主要含油层为目标而首先设计的基本生产井和注水井,是开发区的第一套正式井网。

采油工程

《采油工程原理与设计》试卷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30分) 1、试油资料包括、压力数据、和温度数据。 2、是油田开发总体建设方案实施的核心,是实现方案目标的重要。 3、采油工程配套工艺包括解堵工艺措施、、防蜡工艺方案、油井堵水工艺方案、等。 4、油气层敏感性评价实验有、水敏、盐敏、、酸敏评价实验,以及钻井液、完井液、压裂液损害评价实验等。 5、完井工程和完井对油井生产能否达到预期指标和油田开发的经济效益,又决定性的影响。 6、防砂管柱的设计包括缝隙尺寸设计、、筛管长度设计、、光管的设计和扶正器设计。 7、碳酸盐岩油层的酸化常用的酸有、、多组分酸、乳化酸、稠化酸、泡沫酸和土酸。 8、酸处理效果与许多因素有关,诸如、选用适宜的酸化技术、及施工质量等。 9、压裂液类型有、、泡沫压裂液等。 10、双液法可使用的堵剂有、凝胶型堵剂、、胶体分散体型堵剂。 11、按实测井口压力绘制的,不仅反映油层情况,而且还 与井下配水工具的有关。 12、注水井调剖封堵高渗透层的方法有和。 13、分层吸水能力可用、、视吸水指数等指标表示,还可以用相对吸水量来表示。 14、水力活塞泵井下机组主要是由液马达、和三个部分组成。 15、当潜油离心泵的所需功率确定后,选择电机功率时,还应考虑和的机械损耗功率。 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4 分) 1、示踪剂: 2、注水井调剖: 3、泡沫流体: 4、抽汲 5、替喷法: 6、酸敏性: 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36分)。 1、Vogel方法对油气两相的流入动态曲线的计算时的假设要求是什么? 2、气举法排液的方式有哪几种? 3、采油工程方案编制的要求是什么? 4、采油工程方案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5、射孔液选择的要求是什么? 6、PKN模型的基本假设是什么? 四、计算题:(10分) 某注水井分三个层段注水,已测得层段指示曲线。正常注水井口压力为8.5MPa,目前全井注水量为230m3/d,三个层段目前的日注水量的分配如下:层段 1 2 3 4 注水量/(m3.d-1) 88 51 81.5 220.5 ㎡相对注水量/% 39.9 23.1 37.0 100 试求每段层的注水量。

工程流体力学知识整理

流体:一种受任何微小剪切力作用,都能产生连续变形的物质。 流动性:当某些分子的能量大到一定程度时,将做相对的移动改变它的平衡位置。 流体介质:取宏观上足够小、微观上足够大的流体微团,从而将流体看成是由空间上连续分布的流体质点所组成的连续介质 压缩性:流体的体积随压力变化的特性称为流体的压缩性。 膨胀性:流体的体积随温度变化的特性称为流体的膨胀性。 粘性:流体内部存在内摩擦力的特性,或者说是流体抵抗变形的特性。 牛顿流体:将遵守牛顿内摩擦定律的流体称为牛顿流体,反之称为非牛顿流体。 理想流体:忽略流体的粘性,将流体当成是完全没有粘性的理想流体。 表面张力:液体表面层由于分子引力不均衡而产生的沿表面作用于任一界线上的张力。 表面力:大小与表面面积有关而且分布作用在流体微团表面上的力称为表面力。 质量力:所有流体质点受某种力场作用而产生,它的大小与流体的质量成正比。 压强:把流体的内法线应力称作流体压强。 流体静压强:当流体处于静止或相对静止时,流体的压强称为流体静压强。 流体静压强的特性:一、作用方向总是沿其作用面的内法线方向。二、任意一点上的压强与作用方位无关,其值均相等(流体静压强是一个标量)。 绝对压强:以完全真空为基准计量的压强。 相对压强:以当地大气压为基准计量的压强。 真空度:当地大气压-绝对压强 液体的相对平衡:指流体质点之间虽然没有相对运动,但盛装液体的容器却对地面上的固定坐标系有相对运动时的平衡。 压力体:曲面上方的液柱体积。 等压面:在平衡流体中,压力相等的各点所组成的面称为等压面。特性一、在平衡的流体中,过任意一点的等压面,必与该点所受的质量力互相垂直。特性二、当两种互不相混的液体处于平衡时,它们的分界面必为等压面。 流场:充满运动流体的空间称为流场。 定常流动:流场中各空间点上的物理量不随时间变化。 缓变流:当流动边界是直的,且大小形状不变时,流线是平行(或近似平行)的直线的流动状态为缓变流。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一口井的设计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一口井的设计

哈尔滨石油学院本科生课程设计 报告 课程钻井课程设计 题目一口井的设计 院系石油工程系 专业班级石油工程10- 班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

哈尔滨石油学院课程设计任务书 主要内容: (1) 油藏地质概况; (2) 油藏流体物性分析; (3) 油藏温度、压力系统; (4) 油藏储量计算; (5) 油藏驱动能量及开发方式的确定; (6) 开发井网、开发层系及开采速度的设计; (7)开发方案的经济评价与对比。 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根据实例分析,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地完成设计任务,最终以设计报告的形式完成本专题设计,设计报告具体包括以下部分: (1) 封面;(2)任务书;(3) 基本数据;(4) 目录;(5)正文;(6)结论;(7)参考文献。 设计报告采用统一格式打印,要求图表清晰、语言流畅、书写规范、论据 充分、说服力强,达到工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主要参考资料: [1] 刘德华.油藏工程基础.石油工业出版社,2004 [2] 李传亮.油藏工程原理.石油工业出版社,2005 [3] 何更生.油层物理.石油工业出版社,2006 [4] 刘吉余.油气田开发地质.石油工业出版社,2006 [5] 陈涛平等.石油工程.石油工业出版社,2000 [6] 李颖川.采油工程. 石油工业出版社,2009

目录 第1章油藏地质概况 (2) 1.1油藏构造特征 (2) 1.2 油藏储层特性分析 (3) 第2章油藏流体物性分析 (6) 2.1油水关系(边底水,气顶,溶解气) (6) 2.2油气水的高压物性 (7) 2.3渗流物理特性 (8) 第3章油藏温度、压力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油藏压力系统 (11) 3.2 油藏温度系统 (13) 第4章油藏储量计算 (15) 4.1油藏储量计算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 各种储量参数的获得 (18) 4.3最终计算N、 Gs (18) 4.4可采储量及采收率的预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 4.5储量评价 (19) 第5章油藏驱动能量及开发方式的确定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天然能量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开发方式的确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6章开发井网、开发层系及开采速度的设计 .. (22) 6.1开发层系的划分 (22) 6.2开发井网的设计 (22) 6.3开发速度的设计 (22) 第7章开发方案的对比与经济评价 (25)

化学反应工程复习题 (1)

第一章 绪论 1. 化学反应工程是一门研究______________的科学。(化学反应的工程问题) 2. 化学反应工程是一门研究化学反应的工程问题的科学,既以_______作为研究对象,又以_______为研究对象的学科体系。(化学反应、工程问题) 3. _______是化学反应工程的基础。( 三传一反) 4. 化学反应过程按操作方法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操作。(分批式操作、连续式操作、半分批式) 5. 化学反应工程中的“三传一反”中的三传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传质、传热、动量传递) 6. 不论是设计、放大或控制,都需要对研究对象作出定量的描述,也就要用数学式来表达个参数间的关系,简称_______。(数学模型) 7. 在建立数学模型时,根据基础资料建立物料、热量和动量衡算式的一般式为_______。(累积量=输入量-输出量) 第二章 均相反应动力学 1. 均相反应是指_。(参与反应的物质均处于同一相) 2. aA + bB pP + sS 对于反应,则=P r _______)(A r -。(a p ) 3.着眼反应组分K 的转化率的定义式为_______。( 00 K K K K n n n -=χ) 4.当计量方程中计量系数的代数和等于零时,这种反应称为_______,否则称为_______。(等分子反应、非等分子反应) 5. 化学反应速率式为βαB A C A C C K r =-,用浓度表示的速率常数为C K ,假定符合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如用压力表示的速率常数P K ,则C K =_______P K 。()()(βα+RT ) 6. 化学反应的总级数为n ,如用浓度表示的速率常数为C K ,用逸度表示的速率常数f K ,则 C K =_______f K 。(n RT )() 7. 化学反应的总级数为n ,如用浓度表示的速率常数为C K ,用气体摩尔分率表示的速率常数y K ,则 C K =_______y K 。(n p RT ???? ??) 10. 活化能的大小直接反映了______________对温度的敏感程度。(反应速率) 12.生成主产物的反应称为_______,其它的均为_______。(主反应、副反应) 13. 平行反应A P(主) S(副)均为一级不可逆反应,若主E >副E ,选择性S p 与_______无关,仅是_______

石油工程综合设计教学大纲

《石油工程综合设计》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Comprehensive Design of Petroleum Engineering 课程编码:02902 学分:5(7留学生)实践周数:5(7)上机学时:适用专业:石油工程 大纲执笔人:步玉环于乐香孟红霞系(教研室)主任:步玉环 一、课程目标 石油工程综合设计是石油工程专业本科生必修的实践性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 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油田工程 设计中开发方案设计、钻井工程设计、采油工程设计和油藏工程评价等的设计方法和设计步骤,提高学生工程设计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基本要求 学生在修完全部基础及专业课程后进行综合设计。按本大纲完成石油工程综合设计后,应对大纲规定的全部内容有系统的理解,掌握其中的工艺设计方法及设计思路,并达到下列要求: 1.掌握油藏工程设计的基本方法,会编写简单的油田开发方案; 2.学会井身结构的设计方法; 3.学会钻井工具的选用及钻井参数的设计计算; 4.掌握固井工程设计方法,包括套管柱强度设计、注水泥设计等; 5.掌握完井方法、生产管柱尺寸及射孔工艺参数的优选方法; 6.掌握常规有杆泵抽油系统设计的主要思路和工艺设计方法。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建议 综合设计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学生根据所提供的以下基本数据进行设计:油藏地质特征参数、测井资料、取心资料、试采、开发试验等动静态资料;以及井别、井深、地质概况、油层位置、完井方式、地层孔隙压力、地层破裂压力、地层温度、流压及对应产量、饱和压力、套管直径、含水、生产气液比、原油密度、水密度、天然气相对密度、出砂情况、结蜡情况等,完成以下设计内容: (一)油藏工程设计 1.5周 1.开发方式确定 溶解气驱,水驱,溶解气驱转水驱等。 2.开发层系划分与组合 开发层系划分与组合原则、层系综合评价等。 3.注水方式及井网密度确定 注水方式及井网类型、井网密度及注采井距等。 4.开发指标预测 (1)排状注水(2)面积注水 开发年限,无水采油期,日产液量、日产油量、日注水量,累产液量、累产油量、累注水量,含水率,采出程度等。 5.经济指标概算与方案优选 经济指标概算方法、可行性研究、方案优选方法等。 6.油田开发方案的编写 油田概况,油藏描述,油藏工程设计,钻井及完井、采油和地面工程设计要求,经济评价,方案实施要求等。

油藏工程课后习题答案

油藏工程(教材习题) 第一章 1.一个油田的正规开发一般要经历那几个阶段? 答:一个油田的正规开发一般要经历以下三个阶段: (1)开发前的准备阶段:包括详探、开发试验等。 (2)开发设计和投产:包括油层研究和评价,全面部署开发井、制定射孔方案、注采方案和实施。 (3)开发方案的调整和完善。 2.合理的油田开发步骤通常包括那几个方面? 答:合理的油田开发步骤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基础井网的布署。 2.确定生产井网和射孔方案。 3.编制注采方案。 3.油田开发方案的编制一般可分为那几个大的步骤?答:油田开发方案的编制一般可分为以下几个大的步骤: 1、油气藏描述 2、油气藏工程研究 3、采油工程研究 4、油田地面工程研究 5、油田开发方案的经济评价 6、油田开发方案的综合评价与优选。 4.论述油气田开发设计的特殊性。 答:一切工程实施之前,都有前期工程,要求有周密的设计。有些工程在正式设计前还应有可行性研究。对于油气田开发来说,也不例外,但又有其不同的特点。 (1)油藏的认识不是短时间一次完成的,需经历长期的由粗到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认识过程。 (2)油气田是流体的矿藏,凡是有联系的油藏矿体,必须视作统一的整体来开发,不能像固体矿藏那样,可以简单地分隔,独立地开发,而不影响相邻固体矿藏的蕴藏条件及邻近地段的 含矿比。 (3)必须充分重视和发挥每口井的双重作用——生产与信息的效能,这是开发工作者时刻应该研究及考虑的着眼点。 (4)油田开发工程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资金密集的工业。油气田地域辽阔,地面地下条 件复杂、多样;各种井网、管网、集输系统星罗棋布;加之存在着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干扰,使得油田开发工程必然是个知识密集、技术密集、资金密集的工

《化学反应工程》试题和答案基础部分

《化学反应工程》试题库 一、填空题 1. 质量传递、热量传递、动量传递和和化学反应称为三传一 反? 2. 物料衡算和能量衡算的一般表达式为输入-输出二累 积_____________ 。 3. 着眼组分A 转化率X A的定义式为 X A=( n A—n A)/ _____________ 。 4. 总反应级数不可能大于£—。 5. 反应速率-r A=kC A C B的单位为kmol/(m3? h).速率常数k的因次为 nV(kmol ? h ) 。 6. 反应速率-r A=kC A的单位为kmol/kg ? h.速率常数k的因次为mVkg ? h 。 7. 反应速率.kc A/2的单位为mol/L ? s.速率常数k的因次为 (mol) 1/2? L-1/2? s 。 8. 反应速率常数k与温度T的关系为lnk 10000 102.其活化能为 T mol 。 9. 某反应在500K时的反应速率常数k是400K时的103倍.则600K

时的反应速率常数k时是400K时的10 5倍。 10. 某反应在450C时的反应速率是400C时的10倍.则该反应的活化 能为(设浓度不变)mol 。 11. 非等分子反应2SO+Q==2SQ的膨胀因子sq等于________ 。 12. 非等分子反应N2+3H2==2NH的膨胀因子H2等于-2/3 。 13. 反应N b+3H2==2NH中(& )= 1/3 (仏)二1/2 扁3 14. 在平推流反应器中进行等温一级不可逆反应.反应物初浓度为G°. 转化率为X A.当反应器体积增大到n倍时.反应物A的出口浓度为 C A0(1-X A)n . 转化率为1-(1- X A”。 15. 在全混流反应器中进行等温一级不可逆反应.反应物初浓度为C A0. 转化率为X A.当反应器体积增大到n倍时.反应物A的出口浓度为 匚些.转化率为nxA—。 1 (n 1)X A 1 (n 1)X A 16. 反应活化能E越大.反应速率对温度越敏感。 17. 对于特定的活化能.温度越低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越大。 18. 某平行反应主副产物分别为P和S选择性S的定义为(n P-g)/ (n s- n s0)

西南石油大学油藏工程课后习题答案(李传亮)

1.8 简述油气藏的分类方法与主要类型。 答.油藏分类通常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储集层岩性。储集层岩石为砂岩,则为砂岩油气藏,如果为碳酸盐岩,则为碳酸盐岩油气藏。 (2).圈闭类型。主要类型有断层遮挡油藏,岩性油气藏,地层不整合油气藏,潜山油气藏,地层超覆油气藏。 (3).孔隙类型。主要类型单一孔隙介质油气藏,如孔隙介质油藏;双重介质油气藏,如裂缝-溶洞型介质油藏,三重孔隙介质油气藏;如裂缝-溶洞-孔隙型介质油藏。 (4).流体性质。油藏按原油密度大小分为轻质油藏、中质油藏和重质油藏等;气藏根据凝析油含量的多少细分为干气藏、湿气藏和凝析气藏。 (5).接触关系。如底水油藏,边水油藏;层状油藏,层状边水油藏等。 1.9 简述砂岩储集层与碳酸盐岩储集层的主要区别。 答.大多数的碎屑岩都发育有开度较大的原生粒间孔隙,碳酸盐岩中发育了开度较大的次生孔隙(裂缝,溶洞等),则可以成为好的储集层。 碳酸盐岩与碎屑岩储层的区别: 碳酸盐岩与碎屑岩相比,由于其化学性质不稳定,容易遭受剧烈的次生变化,通常经受更为复杂的沉积环境及沉积后的变化。有以下几点区别: 1.碳酸盐岩储集层储集空间的大小、形状变化很大,其原始孔隙度很大而最终孔隙度却较低。因易产生次生变化所决定。 2.碳酸盐岩储集层储集空间的分布与岩石结构特征之间的关系变化很大。以粒间孔等原生孔隙为主的碳酸盐岩储层其空间分布受岩石结构控制,而以次生孔隙为主的碳酸盐岩储层其储集空间分布与岩石结构特征无关系或关系不密切。 3.碳酸盐岩储集层储集空间多样,且后生作用复杂。构成孔、洞、缝复合的孔隙空间系统。 4.碳酸盐岩储集层孔隙度与渗透率无明显关系。孔隙大小主要影响孔隙容积。

生活中的流体力学知识研究报告

工程流体力学三级项目报告multinuclear program design Experiment Report 项目名称: 班级: 姓名: 指导教师: 日期:

摘要 简要介绍了流体力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涉及到体育,工业,生活小窍门等。讨论了一些流体力学原理。许许多多的现象都与流体力学有关。为什么洗衣机老翻衣兜?倒啤酒要注意什么诀窍?高尔夫球为什么是麻脸的?本文将就以上三个问题讨论流体力学中一些简单的原理,如伯努力定律,雷诺数,边界层分离等,展现流体力学的广泛应用,证明流体力学妙趣横生。 关键字:伯努利定律;层流;湍流;空气阻力;雷诺数;高尔夫球

前言 也许,到现在你都有点不会相信,其实我们生活在一个流体的世界里。观察生活时我们总可以发现。生活离不开流体,尤其是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鹰击长空,鱼翔浅底;汽车飞奔,乒乓极旋,许许多多的现象都与流体力学有关。为什么洗衣机老翻衣兜?倒啤酒要注意什么诀窍?高尔夫球为什么是麻脸的?本文将就以上三个问题讨论流体力学中一些简单的原理,如伯努力定律,雷诺数,边界层分离等,展现流体力学的广泛应用,证明流体力学妙趣横生。生活中的很多事物都在经意或不经意中巧妙地掌握和运用了流体力学的原理,让其行动变得更灵活快捷。

一、麻脸的高尔夫球(用雷诺数定量解释)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高尔夫球的表面做成有凹点的粗糙表面,而不是平滑光趟的表面,就是利用粗糙度使层流转变为紊流的临界雷诺数减小,使流动变为紊流,以减小阻力的实际应用例子。最初,高尔夫球表面是做成光滑的,如图1—1,后来发现表面破损的旧球 图1-1光滑面1-2粗糙面 反而打的更远。原来是临界Re数不同的结果。光滑的球由于这种边界层分离得早,形成的前后压差阻力就很大,所以高尔夫球在由皮革改用塑胶后飞行距离便大大缩短了,因此人们不得不把高尔夫球做成麻脸的,即表面布满了圆形的小坑。麻脸的高尔夫球有小坑,飞行时小坑附近产生了一些小漩涡,由于这些小漩涡的吸力,高尔夫球附近的流体分子被漩涡吸引,

化学反应工程基本概念

第一章 1. 化学反应工程是一门研究 (化学反应个工程问题)的科学。 2. 所谓数学模型是指 (用数学方法表达各变量间的关系)。 3. 化学反应器的数学模型包括 (动力学方程式、 物料横算式子、 热量衡算式、 动量衡算式 和 参数计算式) 4. 所谓控制体积是指 (能把反应速率视作定值的最大空间范围)。 5. 模型参数随空间而变化的数学模型称为 ( 分布参数模型)。 6. 模型参数随时间而变化的数学模型称为 (非定态模型)。 7. 建立物料、热量和动量衡算方程的一般式为 (累积量=输入量-输出量)。 第二章 1. 均相反应是指 (在均一的液相或气相中进行的反应)。 2. 对于反应aA + bB → pP + sS ,则r P =( p/a )r A 。 3.着眼反应物A 的转化率的定义式为(转化率Xa=转化了的物料A 的量/反应开始的物料A 的量)。 4. 产物P 的收率ΦP 与得率ХP 和转化率x A 间的关系为( Xp/Xa )。 5. 化学反应速率式为r A =k C C A αC B β,用浓度表示的速率常数为k C ,假定符合理想气体状态方 程,如用压力表示的速率常数k P ,则k C =[ (RT)的a+B 次方]k P 。 6.对反应aA + bB → pP + sS 的膨胀因子的定义式为 (P+S )-(A+B))/A 。 7.膨胀率的物理意义为 (反应物A 全部转化后系统的体积变化率)。 8. 活化能的大小直接反映了 (反应速率) 对温度变化的敏感程度。 9. 反应级数的大小直接反映了(反应速率) 对浓度变化的敏感程度。 10.对复合反应,生成主产物的反应称为 (主反应),其它的均为(副反应)。 11. 平行反应A → P 、A → S 均为一级不可逆反应,若E 1>E 2,选择性S p 与 (A 的浓度) 无关,仅是 (A 的浓度) 的函数。 12. 如果平行反应A → P 、A → S 均为一级不可逆反应,若E 1>E 2,提高选择性S P 应(提到 温度)。 13. 一级连串反应A → P → S 在平推流反应器中,为提高目的产物P 的收率,应(降 低)k 2/k 1。 14. 产物P 的收率的定义式为 (生成的全部P 的物质的量/反应掉的全部A 的物质的量) 15. 产物P 的瞬时收率φP 的定义式为(生成的物质的量/反应的A 的物质的量) 16. 产物P 的选择性S P 的定义式为(单位时间内产物P 的物质的量/单位时间内生成产物S 的物质的量) 17. 由A 和B 进行均相二级不可逆反应αA A+αB B = αS S ,速率方程为: r A =-dC A /dt=kC A C b 。 求: (1)当C A0/C B0=αA /αB 时的积分式 (2)当C A0/C B0=λ≠αA /αB 时的积分式 18. 反应A → B 为n 级不可逆反应。已知在300K 时要使A 的转化率达到20%需12.6min ,而在340K 时达到同样的转化率仅需3.20min ,求该反应的活化能E 。 第三章 1. 理想反应器是指(理想混合反应器 平推流反应器)。 2. 全混流反应器的空时τ是 (反应器容积) 与(进料的体积流量)之比。 3. 全混流反应器的放热速率Q G ={ 00()A A Hr Ft y x ? }。 4. 全混流反应器的移热速率Q r ={ 012()pm Ft C T T - } 5. 全混流反应器的定常态操作点的判据为{ G r Q Q = }。 6. 全混流反应器处于热稳定的定常态操作点的判据为{ G r Q Q = G r dQ dQ dT dT > }。

中国石油大学考试期末复习题——《油藏工程》

《油藏工程》期末复习题一、概念/解释题(可用公式答题) 1、复杂断块油田 2、切割注水 3、井筒存储效应 4、采油速度 5、水侵系数K2 6、试采 7、地层系数 8、含水上升率 9、储量丰度 10、表皮效应和表皮因子 11、注水方式12、驱动指数 13、底水锥进 14、面积注水 15、周期注水 16、产量递减率 17、视粘度 18、单储系数 19、导压系数 20、油田开发 21、调查半径 二、简述题 1.简述划分开发层系的原则。 2.应用水驱特征曲线示意图评价油田开发调整后措施有效、无效、变差。 3.若规定采油井为中心注采单元为“正”,试绘出反九点法面积井网示意图(井位画在节点上),写出这种井网的注采井数比,并通过绘图说明如何将油井转注把“反”九点法井网变为五点法井网。4.地层压力频繁变化对弹塑性(压力敏感)介质油藏产生的影响。 5.解释常规试井分析方法早期、晚期资料偏离直线段的各种原因。 6.简述油田开发的程序。 7.油藏物质平衡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其方程的推导方式。 8.水压驱动的开采特征。 9.井网密度对采收率的影响及布置井网时应满足的条件。 三、综合应用题 1.给出弹性水压驱动的形成条件,推导其物质平衡方程式,并指出这种驱动方式的生产特征(画出示意图)。 2. 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特征及改善注水开发效果的水动力学方法。 3. 叙述MBH法求取平均地层压力的方法与步骤。 4. 推导考虑毛管力、重力,一维均质地层的分流量方程,分析影响含水率大小的因素?

《油藏工程》期末复习题参考答案 一、概念/解释题(可用公式答题) 1、复杂断块油田:含油面积小于l km 2 的断块油藏,且地质储量占油田总储量50%以上的断块油田,称为复杂断块油田。 2、切割注水:利用注水井排将油藏切割成较小的面积,成为独立的开发区域 3、井筒存储效应:在压降或压力恢复试井中,由于井筒内流体的压缩性或其它原因,往往会出现在油井开井和关井时,地面流量和地下流量不相等,出现了续流和井筒存储现象,而这两种现象对压降试井和压力恢复试井产生的影响叫井筒存储效应。 4、采油速度:年采油量占地质储量的百分比。 5、水侵系数K 2:单位时间单位压降下,侵入到油藏中的水量。 6、试采:开采试验。试油后,以较高的产量生产,通过试采,暴露出油田生产中的矛盾,以便在编制方案中加以考虑。 7、地层系数:地层渗透率与厚度的乘积,可根据试井曲线的不稳定流阶段曲线斜率求得 m B q kh μ310121.2-?= 8、含水上升率: ()'w w w w f s f s ?= ? 9、储量丰度:oi o wi o B S h A N /)1(100/ρφ-==Ω 10、表皮效应和表皮因子:地层受到损害或改善,井筒附近地层渗透率发生变化,在渗流过程中存在附加的压力降,该现象称为表皮效应。其影响大小用无因次常数s 表示,称作表皮因子。并且: ) 2//(kh q p s s πμ?= 11、注水方式:注水井在油层所处的部位和注水井与生产井之间的排列关系。 12、驱动指数:某种驱油能量占总驱油能量的百分数。 13、底水锥进:在有底水的油藏中,油井生产时的压力梯度使近井地带的油水界面升高,油层下面较重的水使流体梯度得以平衡。在平衡力作用下使油水界面呈锥状分布,这种现象叫底水锥进。 14、面积注水:注水井和生产井按一定的几何形状和密度均匀地布置在整个开发区上,其实质就是把油层分割成许多更小的单元,一口水井控制其中之一并同时影响几口油井,而每一口油井又同时在几个方向上受注水井影响。 15、周期注水:周期注水就是周期性地改变注入量和采出量,在地层中造成不稳定的压力场,使流

工程流体力学学习心得

工程流体力学学习心得 工程流体力学对于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我来说,属于专业必备课程,对专业后续的无论是就业还是研究生学习研究都是必备的知识。 工程流体力学介绍了工业生产中的基本流体特性、流体流动的基本特性以及流体在储运设备以及管道中储存和流动时流体对储运设备的影响等相关知识。对于自己的专业来讲,工程流体力学对以后自己在选择设计承压储运工程流体设备的工作中,为不同流体对不同形式的承压储运设备的力学及性能影响提供理论依据,从而使工作顺利进行下去。 对于本门课程主要的知识点归结如下: 1、柏努力方程 2、流体流动时的动量守恒方程 3、连续性方程 4、流体流动时的动量矩守恒方程 5、流体管程流动阻力计算 6、流体局部流动阻力计算 另一个自己感觉重要的知识便是获得上述各方程前期的假设性,在假设的基础上,由最简单形式开始展开对公式的推导以及验证。 事务研究的基础任务,例如假设性条件和忽略性因素,才是研究取得成功的根本,因此,要探究事物的根本,就应该努力培养如何提出假设的这种能力,培养先创性及大胆实践探求的精神。同时,作为工科专业,又应该具有工程概念,工程概念中的一个很大特点就是“人各异性”。同一个工程建设中,很可能有多种施工方案,并且每一种方案都会有自己的特点及优势,而且也并不存在真正绝对的答案供自己选择。因此,在培养先创性及大胆实践探求的精神同时,一定不要钻死牛角尖,同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自己的设计方案。 在学习这门课程中,有些基础知识掌握的不是很到位,并且,在自己感觉相对简单的知识点方面,本以为自己已经掌握了,但是,当真正拿到手亲身做的时候,就会发现很多问题,因此,在今后的学习及生活中,也要克服自以为是的坏毛病,亲身实践去获取所需。 对这个学期的课程来讲,我并没有因考察考试的区分来看待所学的各门课程,而是对照自己的毕业从业计划有目的的投入到学习中,这虽是一门考查课,但是在以后的工作中,这门课程将会给予我实际的操作应用。 一门课程的结束都会教会我很多专业必备的知识技能,这也将会是我今后学习以及工作的宝贵财富。

化学反应工程考试题

化学反应工程考试题

第一章 绪论 1.“三传一反”是化学反应工程的基础,其中所谓的一反是指__反应动力学__。 2.“三传一反”是化学反应工程的基础,下列不属于三传的是_______。 “三传”指的是质量传递、流量传递、动量传递 3. 一级连串反应在全混流釜式反应器中,则目的 产物P 的最大浓度_____、 _ _。 4. 一级连串反应在平推流反应器中,则目的产物 P 的最大浓度__、 ____。 5. 一级连串反应在间歇式全混流反应器中,则目 的产物P 的最大浓度_ 、 _。 6. 一级连串反应在平推流反应器中,为提高目的 产物P 的收率,应__降低__。 7. 化学反应速率式为 ,如用浓度表示的速率常数为, 用压力表示的速率常数为,则=__D__。 A. B. C. D. 8.反应,,则反应级数n=__B___。 A. 0 B. 1 C. 2 D. 3 9.反应A + B → C ,已知,则反应级数n=___B____。 A S K 1 K 2 P =max ,P C 2 2/1120 ]1)/[(+K K C A = opt τ2 11K K A S K 1 K 2 P =max ,P C 1 22 )(2 10K K K A K K C -= opt t 1 221) /ln(K K K K -A S K 1 K 2 P =max ,P C 1 22 )(2 10K K K A K K C -=opt t 1 221)/ln(K K K K -A S K 1 K 2 P 12/k k β αB A C A C C K r =-C K P K P K C K β α+-)(RT ) ()(βα+RT ) ()(βα-RT )()(βα+-RT C 4H 2C 2H 4 + H 2 1 0.2-=s k 1 15.0-=s k

浙大工程流体力学试卷及答案知识分享

浙大工程流体力学试 卷及答案

2002-2003学年工程流体力学期末试卷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一密闭容器内下部为水,上部为空气,液面 下4.2米处的测压管高度为2.2m,设当地压强 为98KPa,则容器内液面的绝对压强为水 柱。 (a) 2m (b)1m (c) 8m (d)-2m 2、断面平均流速υ与断面上每一点的实际流速u 的关系是。 (a)υ =u (b)υ >u (c)υ

的流量。 (a)等于 (b)大于 (c)小于 (d) 不能判定 8、圆管流中判别液流流态的下临界雷诺数为。 (a) 2300 (b)3300 (c)13000 (d) 575 9、已知流速势函数,求点(1,2)的速度分量为。 (a) 2 (b) 3 (c) -3 (d) 以上都不是 10、按与之比可将堰分为三种类型:薄壁堰、实用堰、宽顶堰 (a)堰厚堰前水头 (b) 堰厚堰顶水头 (c) 堰高堰前水头 (d) 堰高堰顶水头 二、简答题(共24分) 1.静水压强的特性(6分) 2.渐变流的定义及水力特性(6分) 3.边界层的定义及边界层中的压强特性(6分) 4.渗流模型简化的原则及条件(6分) 三、计算题(共56分) 1、(本小题14分) 有一圆滚门,长度L=10m,直径D=4m,上游水深H1=4m,下游水深H2=2m,求作用在圆滚门上的水平和铅直分压力。 题1图题2图 2、(本小题12分) 设导叶将水平射流作的转弯后仍水平射出,如图所示。若已知最大可能的支撑力为F,射流直径为d,流体密度为 ,能量损失不计,试求最大射流速度V1。

油藏工程试题(后附答案)

油藏工程复习题(后附答案) 一、名词解释(16分,每个2分) 1、采出程度:某时刻的累积产油量与地质储量的比值。 2、递减率:单位时间内的产率变化率。 3、注水方式:注水井在油藏中所处的部位以及注水井和油井之间的排列关系。 4、驱动指数:某种驱动能量占总驱动能量的百分数 5、弹性产率:单位压降下依靠油藏中的弹性采出液的地下体积。 6、地质储量: 油藏未开发前油藏孔隙体积中所含油气的总和。 7、含水上升率:单位采出程度下的含水变化量。 8、驱油效率:注入水或者溶剂波及到的孔隙体积中采出的油量与被注水波及到的地质储量之比。 二、填空题(20分,每题2分) 1.油田勘探开发的过程一般可以划分、和三个阶段。2.常见的注水方式有、、。 3.当封闭油藏系统中一口井压力传播到边界,渗流达到拟稳态时,井底压力和成直线关系,一般根据此关系可求得。 4.油田开发调整的方式主要有_____________、、、 、。 5.油藏中常见的天然能量有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动态分析方法计算的地质储量一般容积法确定的地质储量,因为它一般指储量。 7.改善注水开发效果的水动力学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 。 8.试井中探边Y函数的物理意义_____________ 。9.双重介质油藏中流体的流动阶段可分为、、 。 10.水侵系数的含义是。二、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 弹性产率 2. 底水锥进 3. 驱动指数 4. 单储系数 5. 面积波及系数 三、简述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 叙述MBH 法求取平均地层压力的方法与步骤。 2. 试写出甲、乙型水驱特征曲线基本关系式,并简述其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 3. 试绘图并说明溶解气驱油藏开采特征。 4. 试分析常规试井分析方法早期、晚期资料偏离直线段的原因。 5. 试画出反五点、反七点、反九点的井网示意图,并写出各井网的油水井数比。 四、应用题(共40分) 1.推导天然水驱油藏物质平衡方程(油藏压力高于泡点压力)及驱动指数表达式。(8分) 2.一维油水两相非活塞式水驱油,当出水端含水饱和度为we S (wf we S S )时,利用图解法确定此时油层内平均含水饱和度w S ,并用公式表示此时油藏的采出程度。(岩石孔隙体积为p V ,束缚水饱和度为wc S )。(8分) 3.某油田地质储量为N ,开发到T 0时刻,累计生产原油N P0,产量为Q 0,此时油田产量开始以初始递减率为D 0的指数递减规律递减,到T 1时刻产量递减到0.5Q 0,此后又按调和递减规律递减,求到 T 2时刻油田的产量和采出程度。(12 分)

工程流体力学复习知识总结

是非题。 1. 流体静止或相对静止状态的等压面一定是水平面。(错误) 2. 平面无旋流动既存在流函数又存在势函数。(正确) 3. 附面层分离只能发生在增压减速区。(正确) 4. 等温管流摩阻随管长增加而增加,速度和压力都减少。(错误) 5. 相对静止状态的等压面一定也是水平面。(错误) 6. 平面流只存在流函数,无旋流动存在势函数。(正确) 7. 流体的静压是指流体的点静压。(正确) 8. 流线和等势线一定正交。(正确) 9. 附面层内的流体流动是粘性有旋流动。(正确) 10. 亚音速绝热管流摩阻随管长增加而增加,速度增加,压力减小。(正确) 11. 相对静止状态的等压面可以是斜面或曲面。(正确) 12. 超音速绝热管流摩阻随管长增加而增加,速度减小,压力增加。(正确) 13. 壁面静压力的压力中心总是低于受压壁面的形心。(正确) 14. 相邻两流线的函数值之差,是此两流线间的单宽流量。(正确) 15. 附面层外的流体流动时理想无旋流动。(正确) 16. 处于静止或相对平衡液体的水平面是等压面。(错误) 17. 流体的粘滞性随温度变化而变化,温度升高粘滞性减少;温度降低粘滞性增大。(错误) 18流体流动时切应力与流体的粘性有关,与其他无关。(错误)二填空题。 1、1mmH 2。= 9.807 ______ Pa

2、描述流体运动的方法有欧拉法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 。 3、流体的主要力学模型是指连续介质、无粘性 _____________ 和不可压缩性。 4、雷诺数是反映流体流动状态的准数,它反映了流体流动时惯性力 与粘性力的对比关系。 5、流量Q1和Q2,阻抗为S1和S2的两管路并联,则并联后总管路的流量Q 为__________ ,总阻抗S为__________ 。串联后总管路的流量Q为_____________ ,总阻抗S为_________ 。 6、流体紊流运动的特征是脉动现像_________ ,处理方法是时均法_________ 。 7、流体在管道中流动时,流动阻力包括沿程阻力________ 和 ________ 。 8、流体微团的基本运动形式有:平移运动__________ 、旋转流动 ___________ 和_变 形运动_________ 。 9、马赫数气体动力学中一个重要的无因次数,他反映了惯性力 ___________ 与弹性力 ____________ 的相对比值。 10、稳定流动的流线与迹线重合___________ 。 2 11、理想流体伯努力方程z p—常数中,其中z p称为 ___________ 水 r 2g r 头。 12、一切平面流动的流场,无论是有旋流动或是无旋流动都存在流线_________ ,因而 一切平面流动都存在流函数,但是,只有无旋流动才存在______ 。 13、雷诺数之所以能判别邈态___________ ,是因为它反映了惯性力___________ 和粘性力的对比关系。 14、流体的主要力学性质有粘滞性_________ 、惯性___________ 、重力性_________ 、表面张力性_______ 和 __________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