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质版通用技术必修1知识点.

地质版通用技术必修1知识点.

地质版通用技术必修1知识点.
地质版通用技术必修1知识点.

地质版《技术与设计 1》知识点复习

第一章 走进技术世界

1. 技术的产生:技术员于人类的需求和愿望。案例:造纸术和印刷术;飞机的诞生。

2. 技术的内涵:

技术是指人类为了满足社会需要,遵循自然规律,在长期利用、控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积累 起来的知识、经验、技巧和手段,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创造人工自然或人工环境的方法、手 段和技能的总和。

广义技术:是人类改造自然、改造社会、改造本身的全部活动中,所应用的一切手段和方法的总 和,简言之,一切有效的手段和方法都是技术。

狭义技术:是具体“技术工作“中的技术,是生产技术、工作技术、医疗技术、驾驶技术等,是 针对人与自然的技术。课本中的技术指的是狭义的技术。

通用技术:是指信息技术之外的,较为宽泛的,体现基础性和通用性并与专业技术相区别的技术, 是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针对广大同学的发展具有广泛影响和迁移价值的技术。

3. 技术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自然属性:技术是对客观自然规律的应用,任何技术都必须符合自然规律,这是技术的自然属性。 例:立体农业生态生态工程(正面案例);永动机梦想的破灭(负面案例)

社会属性:技术作为人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受到社会条件的制约,这是技术的社会属性。 例:大面积蝗灾的成功防治

4. 技术创新的两种表现形式:技术发明与技术革新。 技术的创新性) 技术发明举例:四大发明;眼镜;马镫;阿拉伯数字;电子计算机等 (从来没有的)

技术革新举例:多功能缝纫机、新型马桶、升降篮球架等 (在原来基础上的改进)

5. 技术的性质(总结)

1)技术的目的性:技术总是从一定的目的出发,针对、具体的问题,形成解决方案,从而满足 人们的某方面的需求。人类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技术活动推动了技术的不断发展。

2)技术的创新性

⑴创新是技术发展的核心。

⑵技术的发展需要创新。

⑶技术创新是一个艰难的历程。

3)技术的综合性

⑴技术活动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

⑵技术与科学的区别与联系(含义、成果形式、任务、与生产的关系、验证方式)

技术与科学有着紧密的联系。技术表现为劳动者的技能、生产过程的物质手段、工艺流程和 操作方法等,使生产的组成部分,因而它是直接生产力,具有实践性。科学则是自然界逊在的自 然规律,它对生产不发生直接的关系。只有利用技术这个中介,讲科学理论知识转化为技术原理、 技术设计、技术措施,变为劳动者的知识、能力,物化为工具、机器、技术装备等,科学才能转 化为生产力。

科学是技术的基础,技术是科学的应用;技术发展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手段。

技术与科学的区别:

a 含义不同:科学是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客观规律的分科知识体系;技术是人类利用自 然和高造自然的过程中积累起来,并在生产劳动中体现出来的经验、知识技巧和物化成果。

B 成果形式不同:科学成果一般表现为理论、概念、定律、规则、论文等,此类成果一般不 具有商业性;而技术成果一般以工艺流程、设计图、操作方法等形式出现,此类成果可以商品化。

C 任务不同:科学的基本任务是认识世界,有所发现,以增进人类的知识财富;技术的基本 任务是改造世界,有所发明,以创造人类的物质财富,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科学回答“是 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技术则要回答“是什么”和“怎样做”的问题。

D 与生产的关系、验证方式

4)技术的两面性

任何事物客观上都有两面性,技术也不例外。它既可以给人们带来福音,也可能给人们

带来危害。

举例:技术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

网络技术(方便人们交流沟通,但也有人利用网络犯罪) B 超技术(可以用于医疗,但 也有人进行胎儿鉴别)、克隆技术(克隆人体器官用于医疗,但也会挑战人类伦理道德) 核技术 (发电,但也会用于战争)、空间技术(科学实验,卫星通讯。产生太空垃圾)

5)技术的专利性

技术作为创造性劳动成果,是技术发明人的智慧和劳动的结晶,它包含丰富的社会价值

和经济价值。在技术实现其价值的过程中,技术发明者对此项有一定权力,这种权利受法律保护。

知识产权:知识产权是人们在自己的努力活动创造的成果与经营管理活动的标记、信誉

而依法享有的权利。狭义的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三部分。

专利制度:专利制度是技术、法律、经济三位一体的知识产权的重要形式,它以技术的

发明创造为基础,在《专利法》的保护下,以独占市场为主要特征,以谋求发明获得最大经济效 益为目标的国际公认和通行手段。

明确:何谓专利、专利的三个特征(独占、时间、地域)、专利的三种种类(发明、外观设

计、实用新型)、申请专利的方法(原则、途径、步骤)。

第二章 步入设计殿堂

设计就是从确定的目标出发,经过一定的规划、分析和决策,产生相应的文字、数据、图形等信 息的过程

1. 设计的一般过程(不是规定程序,可以变化、重复)

发现与明确问题

制定设计方案 原型或模型制作 优化设计方案

编写产品使用说明书

2. 设计的特点

1) 设计课题的源泉是人类的需求

2) 设计的本质是创新

3) 设计的领域很广泛

4) 设计工作需要考虑多方面的问题

5) 设计需要发挥团队精神

3. 技术设计的三种类型

1) 开发性设计。在没有先例的情况下进行的独创性的设计

2) 综合性设计。利用现有技术及其原理,进行重新组合,使设计系统化、综合化,从

而创造出具有新功能的技术产品。

3) 改进性设计。在总的方案原理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对已有的产品进行局部变更,使

其进一步满足某些特定需要的设计。

4. 影响外观设计的因素

1) 造型:平面设计的基本元素;物体的对称与平衡

2) 色彩

3) 美感:动感;节奏感;方向感;比例:

4) 人机工程

5. 设计的基本原则

科学性原则;实用性原则;创新性原则;安全性原则;经济性原则;美观性原则;技术规范性原 则;可持续发展原则。

6. 技术与设计的关系

1) 设计是技术发展的基础。设计为技术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2) 技术发展为设计创新提供了条件。设计追求的是创新,创新是设计的灵魂,然而这

种创新是继承基础上的创新,如果没有技术作基础,设计将难以实现。

3) 综上,技术的发展需要发明与革新,设计催化了发明与革新,从而促进了技术的发

展。可以说,设计是技术发明和技术革新的核心过程,但设计也要依赖技术水平这个重要基 础,任何新技术设计都是在已有技术基础上产生的。技术的发展又为设计的创新提供了新的 基础,使设计进入新的世界。技术与设计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其闪亮的结合点是创新。

第三章 体验设计实践

1. 发现问题:

(1) 问题的来源 : 人类生存活动中必然会遇到的问题 ; 别人给出的问题 ; 基于一定的目的 由设计者自己主动发现问题.

(2) 发现问题的途径与方法: 观察日常生活; 收集和分析信息(文献法、问卷法、询问法); 技术研究与技术试验

2. 明确问题及要求 : 明确问题的内容与价值 ; 明确解决问题受到的限制及具体的设计任 务

3. 制定设计方案:(1)收集、处理信息;(2)设计分析(8 原则+工艺便于制作,三要素: 物、人、环境,具体分析);(3)设计方案构思(草图法、模仿法、联想法、奇特性构思法—头 脑风暴等);(4)方案呈现、筛选(图纸、模型、原型)

4. 设计的表达与交流:(1)技术语言的种类和应用(图样、图表、模型、符号、标志、声

音语言、手语和旗语、计算机程序语言、信号灯)(2)技术语言的特点(简单明确;形象、直

观,通俗易懂;规范、统一)(3)制图标准(图纸幅面及格式、绘图比例、图线形式、尺寸标注、 图样中字体)(4)三视图(尺寸数值、尺寸线和尺寸界线) 5)电路图(5)设计交流注意事项 (虚心征求、取长补短、重视意见、交流主动、反复完善)

第四章:展现设计成果

(一) 材料的初步知识

1、 分类:

①天然材料:如木材,黏土,石材。由于直接取材于大自然,这类材料能保持原本特质。 ②合成材料(人造材料) 塑料,玻璃,钢铁。这类材料由于经过化学变化,将不保持原 来的特性。

③混合材料:胶合板,混纺料。这类材料能保持部分原来的特性。

2、 性能

强度,弹性,韧性,硬度,延展性,其他性能。

3、 常见的材料

①木材:

软木:松木,杉木。

硬木:樟木,槠木,梓木。其中樟木有樟脑的气味,其枝叶可提制樟脑,能防虫防腐,是 制作书橱,衣橱的上等材料。

人造板材:胶合板,饰面板。

②金属:

黑色金属(含铁的金属)

有色金属(不含铁的金属)

③塑料:

热塑性塑料(加热会变软,甚至熔化)

热固性塑料(一次成型,如机械零件,电器外壳,工具手柄等。 (二)、工具

1、木工工具

①锯子:是用来锯断或锯开木料的工具。

②刨子:用锯子锯开的木料, 表面是粗糙的,也不一定平直,为进一步加工,需要刨子。

刨子有多种,最常用的是平刨,而且刨身越长,越能将木料刨削的平直。

③凿子:主要用于凿削榫眼。

其他工具包括:斧头,钻子,羊角锤等。

2、 钳工工具

钳工指利用手工工具及设备对金属工件加工。

①画针:在木料上画线,可用铅笔,墨斗等,而在金属工件上画线,则需要特制的工具

-------画针。画针由钢丝磨制而成,为提高硬度,须经淬火处理。

②錾子:用于錾削金属。

③锉刀:用于锉削金属。按用途不同,可分为普通钳工锉,整形锉和异形锉。整形锉主

要用于修整工件上的细小部分。异形锉是用来锉削工件特殊表面用的。

钳工加工方法除了锯割,錾削,锉削外,还包括攻丝和套丝。攻丝是加工内螺纹的过程,套丝是 加工外螺纹的过程。

(三)、工艺

工艺指利用工具和设备对原材料或半成品进行技术处理,使之成为产品的方法。工艺的

种类繁多,各行各业都有自有的生产工艺(木工、钳工、机械加工 5、焊接、铸造、锻造、冲压、热 切割、热处理、表面涂覆)

工艺的一般过程;(以木工工艺为例)

备料-----形成坯件-----零件加工------部件制作-----总装配-----表面涂饰。

(补充)模型的种类及作用:

在设计过程的不同阶段,根据不同的要求,需要制作不同的模型

①草模: 初级阶段,构思阶段。

②概念模型:造型风格、布局安排、人机关系等,从整体上表现产品造型的模型。

③结构模型:清晰地表达产品的结构尺寸和连接方法,并能进行结构强度试验的模型。

④功能模型:用于研究产品各种性能以及人机关系的模型。

⑤展示模型:真实材料,准确的尺寸,做成的与实际产品几乎一致的模型或按一定比例

缩放的、作为产品样品进行展示的模型。

第五章 再创设计新意

一、实现创新设计

定位:创新思维是优化设计的基础,优化设计为创新思维的发展提供了平台。

1 创新思维的特征

⑴开放性:敢于突破思维定势,乐于接纳新信息,善于输出新信息;能够打破现有框架的束 缚,把设计过程视为推陈出新的过程。(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⑵多向性: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设计时能提出多种设想,能灵活地变换影响事物的因 素。当思维在一个方向受阻时,善于转向思考或逆向思考。 人和物过河有多少方案?) ⑶独立性(或叫独创性、求异性):这种思维方式敢于追求与众不同、前所未有的见解,能

大胆突破前人设计的时代局限。(半导体的发明)

2 创新设计的类型

⑴原理创新:原理创新是运用一种新的技术原理于产品设计中,从而产生出新颖、先进的技 术产品。(自行车→电动自行车)

⑵结构创新:涉及材料选用、加工制作的工艺性、产品的经济性及与社会环境的适应性等诸 多因素。(普通自行车→折叠自行车)

⑶外观创新:是运用技术手段与艺术处理相结合而赋予产品美观外形的创造活动。 手机) 3 实现创新设计:一要注意训练创新思维;二要明确创新设计的方向。

二、技术测试

一项新产品设计出来后,它的设计是否科学合理,性能和质量是否符合要求,需要技术测试 来回答。技术测试是检验产品性能、质量的科学手段,也是评价、优化设计方案的必要前提。

1、技术测试包括技术检测和技术试验,它是科学评价技术产品、优化设计方案的科学依据,是 根据一定的科学道理,使用通用的或专用的量具或仪器设备,按照一定的测试工艺进行的。

2、技术测试一般存在于三个阶段:

①生产施工前的测试:如材料的性能测试、原料的质量检测、建筑工程的测量准备等。

②生产施工过程中的测试:如加工零件的尺寸与形状检测、部件的组合质量与功能测试、工 程的施工质量检查、食品药品的配料成分检测等。

③生产成品的测试:包括各方面的质量、功能和性能的测试等。

3、技术测试所用仪器:

① 常用检测仪器:游标卡尺、内外径千分尺、百分表、硬度计和多种专用量具等。

② 专业技术测试:电子水准仪、万能试验机、钳式硬度计、高精度测试仪、测厚仪

等。

4、简单的技术测试方法:

①对两种不同型号电池进行性能测试(P 123 技术试验)

②材料的抗弯强度测试(P 124 图 5-8)

③木纹的横向和竖向抗剪强度比较测试(P 125 图 5-9)

三 技术试验(Technical Test )(补充)

1、定义:技术活动中为了某种目的所进行的尝试、检验、优化等探索性实践活动

2、作用:它不仅是对技术成功与否的验证,更是发现问题、探究规律、优化技术的关键。 技术试验是技术研究不可缺少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它对技术应用的实现起到了有力的保障作 用。通过技术试验,可以使设计得以改进和完善,将设计的风险和失误降到最低。

3、分类:

⑴按应用范围分:农业试验、工业试验、国防试验、科学技术试验等

⑵根据试验目的分:性能试验、优化试验、预测试验、信息试验等

a 性能试验:通过改变所给的条件,测量试验对象的状态变化并分析其原因,明确试验对象 的性能或性能故障,如对产品的高(低)温试验、振动颠簸试验等。

b 优化试验:对试验对象进行条件优化或条件组合,如农业中不同品种的对比试验等。

c 预测试验:通过试验,预测被试对象状态的变化及产生的后果,如可以通过老化试验预测 零件老化后的结果。(安全帽的超载试验)

d 信息试验:通过测量、采集、识别和处理信息来影响试验效果。

4、技术试验的方法:

⑴优选试验法: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选定若干次典型意义的试验,逻辑地推出全部试验所 达到的最佳效果,这种试验方法称为优选试验法。如不同品种水稻的对比试验等。

⑵模拟试验法:通过再现的形式来模拟现实发生情况的方法称为模拟试验法。如汽车的碰撞 试验,在专用的场所模拟现实中的撞车事故,以考察汽车的性能。采用这种方法试验,可以减小风险, 提高效率。另外,模拟试验还可以通过缩小(放大)比例来模拟所设计的现场效果。如水利大坝从论 证到、设计到开工建设进行了许多试验,可以将大坝制成等比例的缩小模型,进行水利试验。图

⑶虚拟试验法:利用计算机技术来虚拟现实中的技术设计原型并进行试验的方法称为虚拟试

验法。如:用计算机模拟“勇气”号火星探测器登陆火星表面的场景效果。图

⑷强化试验法:通过扩大和强化试验对象的作用,以提高试验效率的方法称为强化试验法。

如:检测产品的抗压性能时可采用强化试验法,选用专用的压力设备,对产品施加一定的压力,来考察产品承受压力的最大限度,这是强化外力对产品作用的试验方法。

⑸移植试验法:在相互具有差异的事物之间,将某些共同相关的因素从一物移植到另一物进行试验,这样的方法就是移植试验法。如:作物的移植、学习方法的借用等。

5、技术试验的实施与报告的写作

⑴一般地,技术试验的实施包括制订试验计划、抽取样本、进行试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等几个步骤。

⑵技术试验报告是技术试验工作完成后应当形成的成果,其项目包括试验目的、试验准备、试验步骤、试验记录、试验总结等。试验报告的文字应力求简明扼要。

(3)试验记录作为试验的原始记录,应该是完整和真实的。记录内容应包括试验的全过程,当试验现象反常时,应做出明显标记,作详细的记录。

四、评价、优化设计

⒈设计评价的基本原则及运用

一般说来,可以将科学、实用、安全、经济、美观、新颖作为评价的基本原则,并以此作为优化设计的方向。运用好上述原则,还得深入探讨以下问题:

⑴问题一:存不存在“一票否决”的情况?(P

126

⑵问题二:评价原则应不应该分轻重主次?(P

127

⑶问题三:如何协调互相矛盾的评价原则?(P

127

⒉评价、优化简单物品的设计: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应优先考虑什么评价原则。

例一:对多功能用品盒评价的首要原则是使用功能,其次是美观性,然后考虑其他因素。

例二:对自制小板凳评价的首要原则是实用性、安全性(结构强度是否达到),其次是美观性,然后考虑新颖性等

五、技术产品的使用和保养

(一)产品说明书(Product Specification)

1、产品说明书及其作用

产品说明书,也称为用户手册,是指导用户选择产品、使用产品的“路标”和“向导”,它可帮助用户了解产品特性,确保用户正确、安全地使用产品。

2、产品说明书的编写:

⑴一般结构:标题、正文和产品标记。

a标题:置于文首或封面,完整的标题由产品的商标、型号、货名以及“说明书”或“使用说明书”构成。力求简洁、鲜明、醒目。

b正文:说明书的主体,包括产品构造、性能、适用范围、技术参数、安装、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

c标记:包括产品的商标、厂家名称、地址、电话、邮编、代号或批准文号等。内容要写清楚明白,地址要用全称。

⑵产品说明书的形式:条款直述式、直问直答式。

a条款直述式:把说明的内容分成若干类别,然后按照一定顺序逐项书写。

b直问直答式:将说明的内容归纳成问题,按一定顺序提出逐一回答。

⑶产品说明书的写作要求:

①充分考虑用户的阅读需要。②体现产品设计的特点。

③不必平均用力,应有所侧重。④语言准确、通俗、简洁,内容条理清楚。

(二)技术产品的使用、维护和保养

⒈技术产品的使用。为了恰当、安全、高效地使用产品,在使用产品之前应认真阅读产品使用说明书,了解产品的性能,懂得产品的使用或操作方法,掌握产品的保管和养护常识。以来电显

示电话为例,人们若通过说明书掌握了自动追拨功能的使用方法,就可方便地拨打诸如电台之类的热线电话了。在使用此功能时,电话若未能拨通则自动挂机,16秒后会自动重拨。

⒉技术产品的维护和保养。它是指维护产品完好技术状况或工作能力而进行的作业。为了便于维护和保养,在设计时应注意:使用标准部件;为产品配备必需的一般维修工具以方便产品维修;尽量提供维修者易识读的符号标志;产品设计上要便于拆卸并确保操作安全。

3、技术产品的服务途径:

(1)查阅说明书获得厂家的服务电话、服务网站网址、服务网点分布等信息。

(2)打电话咨询或上网查找。

(3)请教其他用户获取服务信息。

信息技术必修一_信息技术基础试题

主题一:信息技术与社会 (一)信息及其特征 1、现代社会中,人们把()称为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 A.物质、能量、知识 B.信息、物质、能量 C.财富、能量、知识 D.精神、物质、知识 2、盲人摸象体现了信息交流的重要性,信息可以交流说明了信息具有( A.价值性B.时效性C.载体依附性D.共享性 3、下列叙述中,其中()是错误的 A.信息可以被多个信息接收者接收并且多次使用B.信息具有时效性特征 C.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D.获取了一个信息后,它的价值将永远存在。4、网络上的信息被人下载和利用,这正说明信息具有( A.价值性B.时效性C.载体依附性D.可转换性 5、()不属于信息的主要特征 A.时效性B.不可能增值C.可传递、共享D.依附性 6、下面哪一个不属于信息的一般特征?() A.载体依附性B.价值性C.时效性D.独享性 7、天气预报、市场信息都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这体现了信息的() A.载体依附性B.共享性C.时效性D.必要性 8、交通信号灯能同时被行人接收,说明信息具有( 。 A.依附性 B.共享性 C.价值性 D.时效性 9、关于信息特征,下列说确的是( A:信息能够独立存在B:信息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 C:信息不能分享D:信息反映的是时间永久状态 10、下面对信息特征的理解,错误的( ) A.天气预报、情报等引出信息有时效性 B.信息不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 C.刻在甲骨文上的文字说明信息的依附性 D.盲人摸象引出信息具有不完全性 11、在朝鲜战争即将爆发的时候,蓝德公司向美国政局高价兜售一份调查报告没被理会,战后美国政府分文未花就得到该报告,这体现了信息的:( ) A:价值性B:可伪性C:具有可传递性D:具有失效性 12、关于信息共享与物质的共享的差别,以下说确的是: A:信息一方使用时另一方就不能使用B:信息使用后就会损耗 C:信息可无限复制、传播或分配给众多的使用者D:信息可以有限的使用 13、将几副相互无关联的图像通过图像处理软件(如Photoshop)的加工后,形成一副富有创意,有实际用途的图像,这体现了信息是() A:可以共享的B:需依附一定载体的C:可以增值的D:具有实效性 14、武王伐纣作为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却没有甲骨文资料记载其确切年代。现代考古工作者根据历史传说中的“天象”,利用天文知识成功地完成该时间的判定。这说明信息具有()特征。 A、可传递性 B、时效性 C、载体依附的可转换性 D、价值性 15、某次语文测验成绩已经按学号顺序录入到Excel表中,对语文成结在100分以上的学生筛选,得出相应的,这体现了信息的( ). A、可以共享的 B、可以增值的 C、需依附一定载体 D、具有时效性 16、下面有关对信息作用事例的理解,错误的是() A.许多历史事件以文字的形式记载在书上,体现信息的依附性。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 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地月系(课本P3图1.2) 太阳系 银河系其他行星系总星系 总星系其他恒星世界 河外星系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课本P4图1.4) 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八大行星分类(课本P5图1.5)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课本P6) 一、为地球提供能量 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8图1.7) 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11) ⑴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课本P11活动); ⑵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⑶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⑷两极地区产生极光;⑸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二、太阳直射点移动23°26′N ★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图示 0° ★2..地球公转过程中两分两至点的判断23°26′S 依据:看日地球心连线和赤道的位置关系——连线在赤道以北说明太阳直射23°26′N,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夏至点;连线在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23°26′S,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冬至点 简便方法:看地轴——地球逆时针公转时,地轴左偏左冬,地轴右偏右冬。如下图 3..地球公转过程中速度变化的判断 依据:1月初,地球运行至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地球运行至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 二、昼夜交替和时差 ★㈠昼夜交替 1.⑴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不透明、不发光;⑵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是——地球自转。 2.晨昏线的判读:在晨昏线上任找一点,自西向东越过该线进入昼半球,说明该线是晨线,反之是昏线。3.晨昏线与赤道的关系:相交且平分,因此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 4.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的关系:垂直且相切,因此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度。 5.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变化范围:0°~ 23°26′ 6.太阳高度的分布:昼半球上>0°,夜半球上<0°,晨昏线上=0°。 7.昼夜交替的周期:一个太阳日=24小时 ★㈡地方时的计算 1.地方时计算原理: ①地方时东早西晚(同为东经,经度越大越偏东;同为西经,经度越小越偏东;一东一西,东经偏东时间早) ②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 ③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既1°=4分钟) 2.地方时计算方法:

通用技术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汇总

必修一 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 一、技术的价值: 1、技术与人的关系 技术是人类满足自身的需求、愿望,更好的适应大自然,而采取的方法和手段。 (1)人类需要着衣裳遮身避寒——纺织、印染、缝制技术。 (2)人类需要进食补充能量——食品烹饪加工、农作物栽培、家禽饲养技术。 (3)人类需要住所以避风挡雨——建筑技术 (4)人类需要抵御野兽攻击和伤害——武器制造技术。 (5)人类需要出行——车、船制造技术。 (6)人类需要交往、保持联系——邮电通讯技术。 技术的作用: 保护人:提供抵抗不良环境,防止被侵害的手段和工具。 解放人:解放或延长了身体器官,拓展活动了空间,提高了劳动效率,增强了各方面的能力。发展人:技术促进人的精神和智力的发展,使得人的创新精神和批判能力得以提高,思维方式发生转变,自我价值得以体现。 2、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技术促进社会的发展,丰富社会文化内容,改变社会生活方式,是推动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主要动力之一。具体为: (1)技术是社会财富积累的一种形式,对社会生产具有直接的经济意义。它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增长,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并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如福特T型车的生产流水线。 (2)随着技术的发展,劳动力结构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第一第二产业从业者数量减少,第三产业从业者数量大幅度增加。例如:因为农业技术的发展与劳作方式的变革使农业从业人口减少。 (3)技术不仅为生产提供了先进的手段和工具,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而且丰富了人们的社会生活,使人们衣食、住、行、交往、娱乐、教育等方面都发生了改变。 (4)技术进步不仅带动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活动的变化,而且渗透到军事、政治、文化各领域。 3、技术与自然的关系 (1)利用技术,人类可以改造和利用自然。如:填海造田、南水北调、西气东输、都江堰、荷兰的风车。 (2)人类利用技术和改造自然要有合理的尺度,要注意对自然的保护,不能忽视对自然的保护,不能忽视一些技术或产品对环境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 (3)技术的发展给自然环境带来了问题,但也给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可能。 “绿色”技术:主要包括绿色产品的生产技术以及清洁工艺等。 绿色产品:指在生产和生活中,不会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产品的总称。 二、技术的性质 1、技术的目的性 技术总是从一定的目的出发,针对具体的问题,形成解决方案,从而满足人们的某方面的需求。例如:助听器的发明。人类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技术活动推动了技术的不断发展。 2、技术的创新性

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复习课一地球和地球仪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大小: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3、赤道的周长约4万千米,经线圈长约4万千米 二、地球仪 纬线经线 定义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形状除极点外,均为圆;只有赤道平分 地球 半圆,两条正对的经线组成经线 圈,每个经线圈均可平分地球 ★长度从赤道到两极逐渐变短,赤道最长相等(2万千米) ★相互关 系 所有纬线都相互平行所有经线都相交于南、北两极点 间隔任意两条纬线间的间隔处处相等任意两条经线的间隔在赤道上最大 ★指示方 向 东西方向南北方向 纬度经度 划分方法以赤道为00,向南北两极度量 到900,北极点为900N,南极点 为900S 由00经线(本初子午线)向东西各分作 1800,00经线以东的1800属于东经,以 西的1800属于西经。 分布规律北纬度越向北度数愈大 南纬度越向南度数越大 自西向东,度数增大的是东经,度数减 小的是西经;两条正对的经线度数之和 是180,东西经相反 代号北纬用N,南纬用S 东经用E,西经用W 纬线经线 ①0°南北半球分界线; ②23°26′热带和温带分界线,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 ③66°34′温带和寒带分界线,有极昼极夜现象的界线; ④90°极点①0°和180°经线是东西经的分界线; ①20°W和160°E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20°W—0°--160°E是东半球160°E—180°--20°W是西半球 地球仪侧视图上的经纬 网 地球仪俯视图上的经纬网方格状经纬网 纬线是直线,经线连接南北两极纬线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同 心圆,经线是由极点向四 周呈放射状的线 纬线是横线,经线与纬线 垂直 N S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图文版,最全面最详尽

习一地球和地球仪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大小: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3、赤道的周长约40000千米,经线圈长约40000千米 二、地球仪 ㈣经纬网的常见形式 N S 纬线是直线,经线连接南北纬线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同心 圆,经线是由极点向四周呈放

★三、经纬网的应用 1.确定地理坐标 方法:⑴确定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间隔,一般情况俯视图是45°,侧视图是30° ⑵从已知经线开始沿自西向东的方向,依据东经增大,西经减小,标出各条经线的度数 2.利用经纬网确定方位 (1)位于同一条经线上的两点为正南或正北的关系,位于同一条纬线上的两点为正东或正西的关系。 (2)既不在同一条经线上又不在同一条纬线上的两点的方位,既要判定两点间的南北方向,又要判定两点间的东西方向。 南北方向的判定:北半球纬度越高越偏北,南半球纬度越高越偏南 东西方向的判定:①两地都为东经,度数大的偏东,②两地都为西经,度数小的偏东。③一东一西,当二者经度和小于180度,东经偏东,当二者经度和大于180度,西经偏东。(在已知各地经纬度的情况下,用此规律最简单) 【说明】在经纬网图中判定东西方向,只要保证两点间的经度间隔小于1800 ,均可按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方向确定东西方位. 3.利用经纬网计算距离 (1)经线上1°对应地面上的弧长(即经线长度)大约是111km (2)赤道上1°对应地面上的弧长大约也是111km,由于各纬线长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其他纬线上l °对应的实际弧长大约为111×cos 纬度km 。 4.两地间最近航线方向的判断----球面上任意两点间的最短距离,是通过这两点的大圆的劣弧部分长度 ⑴同一经线圈上的两点,最短距离的劣弧线就在这个经线圈上. ⑵出赤道外,同一纬线上的两点,其最短距离的劣弧向较高纬度凸. ⑶晨昏线是大圆,处在晨昏线上两点的最短距离就是两点之间的最短晨昏线 复习课二 地 图 一、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1.比例尺 ①概念: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120°E

信息技术三年级上知识点

信息技术三年级知识点 1、桌面上的这些小图形称为图标。 2、桌面下面的一行称为是任务栏。左面是一个开始按钮,用来执行各种应用程序。右面有时间显示。 3、硬件就好比是电脑的身体,而软件是电脑的灵魂。软件就是使用计算机的所有技术,没有软件的电脑就成了一堆废铁,什么都不能干。 4、鼠标上通常有两个键,左边的键是最常用的,简称左键;右边的键简称右键。鼠标的正确握法是:把右手食指轻轻放在左键上,中指或无名指轻轻入在右键上,大拇指和小指轻轻握住鼠标两侧。 5、快速连按两下鼠标左键,再松开手,注意两次单击的速度一定要快,这样的两次单击操作就叫做双击。 6、一开机,Capslock指示灯灭,可以输入小写字母。按一下该键,指示灯亮,可以输入大写字母。再按一下该键,又可以输入小写字母。 按下该键的同时,再按双字符键,可以输入双字符键的上档字符。利用该键也可以实现大小写的互换。当处于大写字母锁定状态时,先按下该键不放再按相应的字母键,可以输入小写字母。当处于小写字母锁定状态时,先按下该键不放再按相应的字母键,可以输入大写字母。 7、 8、橡皮键)按一下该键,光标回退一格,可以删掉光标左边的一个字符。 9、 10、 序运行。 11、中英文切换键:control+shift(空格) Word知识

“帮助”9个菜单项。每个菜单项都包含了若干个菜单命令,其中包括了Word 中的所有功能。 (3) 工具栏 列出了各种常用命令的快捷按钮,Word 中包含多个工具栏,如“常用”工具栏、“格式”工具栏、“绘图” 工具栏等。 (4) 标 尺 利用水平标尺、垂直标尺与鼠标可以进行文本定位、改变段落的缩进、调整页边距、改变栏宽、设置 制表位等。 (5) 文本区(编辑区) 1.Word 的启动和退出(5分钟) (1)Word 的启动(两种方法) a. 在“开始”菜单中选择“程序”→“Micorsoft Word”选项。 b. 双击桌面建立了的Word 的快捷图标。 (2)Word 的退出(四种方法) a. 单击 Word 窗口右上角的 “ 关闭 ” 。 b. 双击 Word 2000 窗口标题栏上的控制菜单图标 。 c. 单击“文件”→“退出”命令。 d. 使用键盘组合键 Alt+F4 。 2. Word 工作窗口的基本组成元素(10分钟) 启动Word 后,打开名称为“文档1”的Word 窗口,如下图所示。窗口中各组成部分的作用如下: (1)标题栏 标题栏包含了程序图标、程序名称、正在编辑的文档名称以及标题栏右边控制窗口的三个按钮(最小化按钮 、 还原按钮 、 关闭安钮)等。 (2)菜单栏 在默认状态下,菜单栏包含了“文件”、“编辑”、“视图”、“插入”、“格式”、“工具”、“表格”、“窗口”、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整理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整理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整理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高一,地理,必修,知识点,整理,,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高一作文中查看更多范文。 篇一: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完全篇 地理必修I复习提纲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1.1地球的宇宙环境 天体系统:天体之间因万有引力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结构层次(略) 可见宇宙:也称为“已知宇宙”,是指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半径约为140亿光年。 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外部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 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使地球处于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 内部条件:日地距离适中(1.5亿千米)——适宜的温度 地球体积质量适中且原始大气经长期演化—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 地球内部水汽逸出形成水圈 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1能量太阳中心的核聚变反应(4个氢原子核聚变成氦原子核,并放出大量能量); 2特点: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 3意义:维持地表温度,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和生命活动等运动的主要动力,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 太阳常数:表示太阳辐射能到达大气层上界的能量指标,大小为8.24焦/cm2.分。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的外部结构:指太阳的大气结构,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 2对地球的影响:(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周期约为11年) 1.3地球的运动

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提纲)

地理必修一知识点 第一章行星地球 1.天体系统的层次(P3)太阳系八大行星分类及顺序(P4) 2.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创新设计P3反思归纳) 3.太阳辐射对地球和人类产生的影响(P8)、太阳的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P10)、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P11)(创新设计P4) 4.青藏高原年太阳辐射量多的主要原因?(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弱)气温低的原因?(空气稀薄,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弱) 5.地球自转的方向(北逆南顺)、周期、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变化规律、地球公转的方向、 公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变化规律(1月初近日点速度快,7月初远日点速度慢)(P14)6.地球自转的意义(昼夜更替、时差、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南左北右)地球公转的意义(昼 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的更替、五带的形成) 7.黄赤交角产生的影响:黄赤交角存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 化---四季。若黄赤夹角变大,热带和寒带变大,温带变小;若黄赤夹角变小,热带和寒带变小,温带变大。若黄赤交角为零,太阳永远直射赤道,全球永远昼夜平分,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不变,没有四季 8.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创新设计P10反思归纳) 9.晨昏线的特点和判读(创新设计P12反思归纳) 10.日界线、今天和昨天的范围(创新设计P14) 11.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规律和纬度变化规律、昼夜长短的计算(创新设计P17) 12.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变化规律和应用(创新设计P18) 13.横波、纵波的特点以及地球圈层的划分(P21 图1.25和图1.26)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1.大气的受热过程(创新设计P26) 2.热力环流成因及几种常见形式(创新设计P27) 3.等压线的弯曲规律(高低低高—气压变高,等压线向气压值低处弯曲) 4.等压线图中风力和风向的判读(创新设计P28) 5.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P34 图2.10)、每个气压带的成因(创新设计P31)、气压 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P35 图2.11 北半球夏半年向北移) 6.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名称(P37) 7.东亚和南亚季风的成因、风向及气候类型(创新设计P34) 8.气候类型分布范围、成因、气候特征(创新设计P34) 9.冷锋、暖锋、准静止锋的概念、过境前后的天气变化(创新设计P36)、冷暖锋的判读(创 新设计P38) 10.气旋和反气旋的定义、方向、天气情况(创新设计P36) 11.等压线图中高压脊和低压槽的识别(P43)、锋面气旋的判读(创新设计P39)

通用技术必修一 试题及答案

通用技术试题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系统分析的目的是:( ) A 、为了减少实验的失败 B 、为了减少系统内子系统的要素 C 、为了减少设计决策的风险 D 、为了减少设计过程的不确定因素。 2.自行车刹车控制过程如下:刹车时,施加一定的握把力,通过杠杆系统,使刹车片压紧车圈(或轮轴),车轮减速。刹车握紧力与车轮转速一一对应。这是一个开环控制系统,其方框图如下。 在这个控制系统中执行器是( )。 A 、握把 B 、杠杆系统 C 、刹车片 D 、车轮 3.早期人们到银行存取款需要人工填单、记帐、确认等工作,自从引入计算机管理系统后,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请问这种流程优化属于( ) A 、工期优化 B 、技术优化 C 、成本优化 D 、质量优化 4.下面关于流程中环节和时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任何流程环节的时序都是可以调整的 B .任何流程环节的时序都不能调整 C .有的流程时序可调整,有的流程时序不可调整 D .环节多的流程才能调整 5.普通家用自行车的刹车控制是属于:( ) A 、机械控制 B 、气动控制 C 、液压控制 D 、电子控制 6.下列控制系统中,属于开环控制系统的是( )。 A 、智能电冰箱的温度控制 B 、计算机的CPU 上的风扇的转速控制 C 、现代化农业温室的温度控制 D 、红绿灯定时控制系统 7.1912年,在电灯发明50周年的时候,包括美国总统在内的500多名社会名流在华盛顿隆重集会庆祝。爱迪生在经久不息的掌声中出场,他激动的说“倘若我

做的工作给这个社会哪怕只带来一丝的幸福,那我也就因此而更加满足了……”这说明() A.技术解放人B.技术具有两面性 C.技术活动能实现自我价值D.技术改变世界 8.为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不受侵犯,设计部们应进行技术的什么保护。() A.综合性B.两面性C.专利性D.目的性 9.具有MP4功能的手机要求能够长时间播放视频节目,这种设计要求电池的容量要大、体积要小,这促使电池生产厂家加快研发高能微型电池。这个案例说明()。 A.设计创新促进了技术的发展B.设计与技术的发展无关 C.技术总是无法满足设计的要求D.技术的发展不需要设计10.我国古代中医经过长期的实践,总结出了一套比较科学的诊断工作流程:望诊->闻诊->问诊->切诊->处方;但是现在,中医的诊断也借助西医的物理检验手段来加强中医的诊断准确度,这样的流程优化属于:() A.工期优化B.技术优化C.成本优化D.质量优化 11.“虽有乎千金之玉卮,至贵而无当,漏不可盛水……”这句话出自2000多年前战国时期思想家韩非子之口。意思是说:一个酒杯价值千金,但若是它漏了不能盛酒,也就失去了基本的功能,就没有了使用价值。它说明了设计必须要符合什么原则?() A.美观原则 B.经济原则 C.实用原则 D.技术规范原则 12..某村民刘某买了一种名为“保果灵2号”的农药。农药说明书上清楚地标着“连续使用2次,间隔期为20天”。刘某看后,当天便对果园的柿树连续喷洒了2次农药,准备20天后再喷洒2次。七八天后,他家200棵柿树的叶子、果实全部掉落!请问,造成刘某家200棵柿树叶子、果实全部掉落的原因是() A.说明书没有充分考虑用户的阅读需要; B.说明书的内容条理不清楚,“说而不明”; C.说明书的内容没有侧重点; D.刘某没有看清楚说明书就盲目使用农药。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一:第二章信息获取知识点(无答案)

信息技术基础(必修)复习讲义和练习 第二章 信息获取 相关知识点: 一、信息的获取过程 1. 信息来源的主要途径 (1)直接获取信息(相对而言,获得的信息最可靠):如,实践活动,包括参加社会劳动、参 与科学实验;参观活动等 (2)间接获取信息,如,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查阅书刊资料、广播电视、影视资料、电子读物 2.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3. 信息获取的方法和工具 信息来源分类 (1)_文献型_信息源:报纸、期刊、图书、辞典、论文、专刊 (2)_口头型_信息源:通过交谈、聊天、授课、讨论等方式进行口头相传的信息 (3)电子型_信息源:广播、电视、电话、因特网 (4)实物型_信息源:运动会、动物园、销售市场、各类公共场所 信息获取的工具 (1)扫描仪扫描图片、印刷体文字,并借助文字识别软件OCR 自动识别文字。 (2)录音设备可采集音频信息(麦克风、录音笔、mp3) (3)数码相机可采集图像信息,部分相机还有摄像功能 (4)数码摄像机可以采集视频和音频信息 (5)计算机可以获取来自光盘、网络和数码设备的多种类型的信息 二、因特网信息的查找与下载 1. 搜索引擎及其类型 搜索引擎指用于因特网信息查找的网络工具。 定位信息需求 选择信息来源 确定信息获取方法,获取信息 评价信息 调整

按工作方式划分为: (1)全文搜索引擎(_关键字_查询) -----全自动 代表网站:百度_(baidu)_、_ _谷歌(google)_、_北大天网__ (2)_目录索引类_搜索引擎(分类搜索引擎)-------人工 代表网站:_搜狐(sohu)_、_新浪(sina)__、__网易(163)__、雅虎(yahoo) 实际上,当前许多搜索引擎都在朝着两者兼备的方向发展,Google、新浪、搜狐等都设置了以上两种搜索方式。 (3)元搜索引擎能方便地检索多个搜索引擎,扩大检索范围,提高检索的全面性。 2. 信息下载与保存 (1)下载文字:选中指定文字,再使用“_复制_”、“__粘贴__”命令,将其保存到word(doc)或记事本(txt)中 (2)下载图片:__右击图片__——“_图片另存为__”命令——选择保存路径,输入文件名(3)下载网页:“文件”菜单——“_另存为_”命令——命名和选择保存类型,再按保存按钮。(4)下载文件、软件: ?文件——“目标另存为……”下载(适合小文件下载) ?利用FTP服务(适合大文件的上传和下载) ?利用下载工具软件:如_网络蚂蚁_(NetAnts)、_网际快车__(FlashGet),其他还有迅雷(ThunderBird)、影音传送带(Net Transport)、BT下载等(适合大文件下载)(特点:断点续传、批量下载、多线程) 关键词解释: 断点续传:当下载文件过程中,如果断网,它会保存已经下载的部分信息,当再上网时,可以从断点处继续下载,而不必从头开始下载,大大提高效率。 URL(统一资源定位器)(课本P25补充三种存储位置) (1)统一资源定位器,表示网页所在的WWW服务器的名称以及存放路径 (2)URL的组成:协议名或传送方式://服务器域名或IP地址:端口号/路径/文件名。 例如:https://www.doczj.com/doc/f35205752.html,:80/index.jsp UNC(通用命名约定)用来标识局域网中的共享网络资源 例如:“\\计算机01\计算机技术\复习资料.doc” 本机路径本机中的文件的位置例如:“C:\Windows\复习资料.doc”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知识点

第一单元:行星地球(地球运动规律)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一.人类认识的宇宙 1.宇宙的概念:宇宙是天地万物的总称,是的时间和的空间的结合。 3.宇宙的特性(1 )物质性——天体(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统称为天体。)①基本天体:恒星和星云——质量、体积都很大 ②其它天体:行星、卫星、流星体、彗星、星际物质(气体和尘埃)、人造天体(人造地球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空间站、空间探测器等) (2)运动性一一天体系统①概念:距离较近的天体因相互吸引而相互绕转,构成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 ②天体系统的层次:按由小(低)到大(高)的排列,有以下4 个层次 ③太阳系概况:是由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行体、行星际物质构成的天体系统,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八大行星距离太阳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在火星、木星之间夹有小行星带。二.宇宙中的地球——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1.地球的普通性:就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而言,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1)八大行星的结构特征: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王、海王 (2)八大行星的公转运动特征:同向性、近圆性、共面性 2.地球的特殊性——存在高级生命 (1)外部环境:①太阳是单颗、中年恒星,太阳光稳定;②八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稳定、安全。(2)自身条件:③日地距离适中、昼夜更替周期短一一适宜的温度(平均温度15C);④体积、质量适中一一形成 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氮和氧为主);⑤地球内部物质运动使水汽凝结,形成原始海洋 ----------- 液态的水。⑥ C H、O N 等元素——生命体的基本物质组成; 其次,地球具有磁场,也是生命存在的条件之一;臭氧防止紫外线对生物的伤害,大气防止陨石对地球的撞击等都是地球生命诞生的条件。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指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放射光热(按波长分可见光、红外区、紫外区)。 2.太阳辐射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即太阳通过质量的损耗而放出光和热。 3.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4.1程序设计语言的基础知识-粤教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一练习

4.1程序设计语言的基础知识 一、选择题 1.Python语言属于()。 A.机器语言 B.汇编语言 C.高级语言 D.科学计算语言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Python特点的是()。 A.面向对象 B.运行效率高 C.可读性好 D.开源 3.Python程序文件的扩展名是()。 A..python B..pyt C..pt D..py 4.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A.Python 3.x与Python 2.x兼容 B.Python语句只能以程序方式执行 C.Python是解释型语言 D.Python语言出现得晚,具有其他高级语言的一切优点 5.下列选项中合法的标识符是()。 A._7a_b B.break C._a$b D.7ab 6.下列标识符中合法的是() A.i'm B._ C.3Q D.for 7.Python不支持的数据类型有()。 A.char B.int C.float D.list 8.字符串s='a\nb\tc',则len(s)的值是()。 A.7 B.6 C.5 D.4 9.下列属于math库中的数学函数的是()。

A.time() B.round() C.sqrt() D.random() 10.Python表达式中,可以使用()控制运算的优先顺序。 A.圆括号() B.方括号[] C.大括号{} D.尖括号<> 11.下列表达式中,值不是1的是()。 A.4//3 B.15 % 2 C.1^0 D.~1 12、(多选)作为学习python的开始,需要事先搞清楚,什么是编程语言?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编程语言是程序员与计算机沟通的介质 B 能够被计算机识别的表达方式即是编程语言 C 编程即程序员根据需求把自己的思想流程按照某种编程语言的语法风格编写下来 D 人类编程控制计算机工作 13、(多选)Python的设计具有很强的可读性,相比其他语言具有的特色语法有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A 交互式 B 解释型 C 面向对象 D 服务端语言 14、python3解释器执行 not 1 and 1的结果为( ): A True B False C 0 D 1 二、填空题 1、Python是一种()、()、()的编程语言。 2、在python里,标识符有( )、()和()组成。,但不能以()开头。 3、python中的标识符是区分()的。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第一部分地球的宇宙环境 ★考点1:了解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说明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1)天体系统的含义: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2)天体系统由高到低的层次: (3)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太阳系成员:太阳、行星及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行星际物质;中心天体是太阳。八大行星按距日由近到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考点2:知道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1)普通性体现在: ①八大行星绕日公转运动的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②八大行星根据距日远近、质量、体积等特征分为三类: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2)特殊性体现在:地球存在生命物质 ★考点3:了解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地球上生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

(2)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大气、水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3)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直接和间接的能源。(石油、天然气).太阳辐射影响因素(三个) 我国太阳能资源分布特点及原因 太阳能风能开发条件评价 能源丰富,市场大小距离,资金,技术,政策 新能源的优点:清洁无污染,可再生。缺点:能量密度小,变化大不稳定。 ★考点4: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大气层由内至外可以分为光球、色球、日冕层。 (2)太阳活动最主要的类型是黑子和耀斑,分别出现在太阳大气层的光球和色球,其活动的平均周期为11年。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 ①影响无线电短波信号,导致通讯衰减或中断。②产生“磁暴”现象,指南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③两极地区高空大气产生极光现象。④地球上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相关性。 ★考点5:知道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考点6:理解昼夜更替和地方时产生的原因,能够进行简单的区时计算。 (1)昼夜更替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因此有昼半球和夜半球之分;地球持续不停地自转,因此昼、夜半球所处部分不停地变化,就有了昼夜更替现象。昼夜更替的周期是1个太阳日。(2)地方时产生的原因:地球自转使得同纬度地区不同地点见到太阳的时刻会有早晚。地方时的确定与经度的对应关系:太阳直射的那条经线地方时为12点,晨线与赤道相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相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点。同一条经线上的地方时相同,经线(经度)不同地方时不同。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 (3)时区与区时 时区:为了统一标准,国际上把经度15°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06401

高中地理必修一考点复习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 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地月系(课本P3图1.2) 太阳系 银河系其他行星系总星系 总星系其他恒星系 河外星系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课本P4图1.4) 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八大行星分类(课本P5图1.5)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课本P6) 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为地球提供能量 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8图1.7) 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11) ⑴特点:周期性(约11年)、整体性。(课本P11活动); ⑵影响:①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②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③两极地区产生极光;④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地球自转 地球公转 运动方式 围绕地轴转动 在椭圆轨道上围绕太阳转动 运动方向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南极上空为顺时针。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 运动速度 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点为零。 角速度:除两极点外各地相等(15°∕h )。 近日点(每年1月初),速度快 远日点(每年7月初),速度慢 运动周期 真正周期:一个 恒星日=23时56分4秒 昼夜交替周期:一个太阳日=24时 真正周期:一个恒星年=365日6时9分 10秒 直射点回归周期:一个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地理意义 1.昼夜交替 2.地方时 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1.昼夜长短的变化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3.产生四季和五带 二、太阳直射点移动 23°26′N ★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图示 0° ★2..地球公转过程中两分两至点的判断 23°26′S 依据:看日地球心连线和赤道的位置关系——连线在赤道以北说明太阳直射23°26′N, 则地球处 于公转轨道上的夏至点;连线在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23°26′S,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冬至点 简便方法:看地轴——地球逆时针公转时,地轴左偏左冬,地轴右偏右冬。如下图 3..地球公转过程中速度变化的判断 依据:1月初,地球运行至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地球运行至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 二、昼夜交替和时差 ★㈠昼夜交替 1.⑴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不透明、不发光;⑵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是——地球自转。

信息技术必修一知识点

第1章知识要点 1. 什么是信息 信息是客观事物存在的第三种基本形态,也是区别于物质与能量的第三类资源。信息可以用来消除客观事物的不确定性,从而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科学决策,指导人们的行动。 2. 信息的主要特征 ◇普遍性 ◇依附性 ◇共享性 ◇价值性 ◇时效性 3. 什么是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是指在信息的获取、整理、加工、存储、传递和利用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和方法。 从本质上说,信息技术是人类在了解、把握和改善自身生存环境过程中实现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控制信息等的相关技术,其作用是代替、扩展和延伸人的信息功能。 现代信息技术包括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网络技术、存储技术等等,其中微电子技术是基础,计算机技术是核心。 4. 信息技术的历史 自从人类诞生以来,信息技术已经经历了五次革命。 (1)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产生。 (2)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是文字的发明。 (3)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是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 (4)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是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应用。

(5)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电子计算机的普及使用和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结合)始于20世纪60年代,这是一次信息传播和信息处理手段的革命,对人类社会产生了空前的影响,使信息数字化成为可能,信息产业应运而生。 5. 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略) 第2章知识要点 1. 信息需求的确定 信息需求就其含义而言,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指信息本身所表达的意义,即信息的内容;二是所需信息的载体形式,如文字、声音、图、视频等。所以,人们在确定信息需求时,可以从内容和载体两方面进行思考和分析。 (1)确定信息内容。 (2)确定信息的类型。 2. 信息来源的确定 按承载信息的载体的不同,信息来源可以分为四大类:纸质媒介、电子媒介、人和事物。 这些信息来源有其特点,在考虑从什么渠道能获取所需要的信息时,一般要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1)可用的信息来源有哪些? (2)哪些是可靠的信息来源? 3. 信息获取的方法 通过阅读报纸、杂志、图书、资料获取信息的阅读法;通过查阅专业文献资料获取信息的文献法;通过与人沟通获取信息的访谈法;通过广播、电视、影视资料获取信息的视听法;通过实验研究获取信息的实验法;通过亲临现场进行实地考察获取信息的调查法;

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1.1地球的宇宙环境 1.宇宙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体,宇宙是运动、发展和变化的物质世界。 2.天体:宇宙间物质存在形式的统称。包括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等,其中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彗星、流星体、太空中遨游的“神州七号”飞船、航天飞机是天体,而飞机、陨星(陨石和陨铁)、以及发射前的“神州七号”飞船不是天体。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阳,距离地球最近的卫星(自然天体)是月球,这两种天体也是对地球影响最大的天体。距离地球最近的行星是金星。 3.天体系统:天体之间因相互吸引、相互绕转构成的系统。 4.天体系统的层次: 5.太阳系:中心天体是太阳,八大行星按照距离太阳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小行星带位于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彗星的轨道扁长。 6.八大行星运动的共同特征有共面性、同向性和近圆性。类地行星有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包括木星和土星;远日行星有天王星、海王星。 7.日地平均距离为1、5亿千米(叫1个天文单位)。 8.太阳:是一颗炽热的气体球,太阳大气从里向外依次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其中肉眼可见的是光球层。 9.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直接为地表提供光能和热能,维持地表温度,为生物繁衍生长、大气和水体运动等提供能量。太阳能可再生、稳定、廉价、无污染。 10.太阳活动:光球层的太阳黑子(暗黑斑点——因为温度低于周围地区、周期为11年,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色球层的耀斑(与光球层的黑子具有相关性,周期也是11年,能量的强烈释放导致突然的增亮现象,也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 11.太阳活动的影响:⑴对无线电短波通信的影响:干扰电离层,导致无线电短波通信出现暂时中断;⑵磁暴现象:干扰地球磁场,使指南针摇摆不定;⑶对气候的影响:太阳黑子相对数与降水量的多少具有相关性,有的地方是正相关,有的地方是负相关,有的地方有时正相关、有时负相关。 12.地球在太阳系中的地位——地球既是一颗普通的行星,又是一颗特殊的行星。其普通性主要是指:从运动特征来看,它与其它7大行星具有三个共性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从结构特征来看,它与类地行星有许多共同之处。其特殊性主要是指地球上有生命存在。 1.2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3、经线的特点:半圆;长度都相等;所有经线都相交于两极;指示南北方向。 14、纬线的特点:圆圈;长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所有纬线都平行;指示东西方向。 15、经度:国际上规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为0°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从0°经线向东的180°为东经(E),自西向东度数由小变大;向西的180°为西经(W),自西向东度数由大变小。 16、纬度: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为0°纬线,从赤道向北的90°为北纬(N),自南向北度数由小变大;向南的90°为南纬(S),自北向南度数由小变大。 17、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 18、东西半球的划分:以20°W和160°E的经线圈划分东半球和西半球,20°W以东、160°E以西以东经度为主,为东半球;160°E以东、20°W以西以西经度为主,为西半球。 19、高、中、低纬度的划分: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20.地球的自转:周期(1个恒星日,为23时56分4秒),方向为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变化规律:角速度除了两个极点为0以外,其余各地相等,为15°/h;线速度是赤道最大,自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点为0(纬度60°为赤道的一半)。同纬度地区,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 21.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产生昼夜交替、产生时差和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发生偏转。 22.昼夜的形成原因: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任何时刻,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 23、昼夜交替的原因:地球的自转。昼夜交替的周期为1个太阳日,时间为24小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