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采油地质工试题

采油地质工试题

采油地质工试题
采油地质工试题

《采油地质工中级试题库》

一、选择题

1. 倾向是指岩层倾斜的方向。即倾斜线在(B)面上的投影所指的方向。

(A)斜(B)水平(C)铅垂(D)岩层

2. 褶曲的基本类型有(D)。

A.立褶曲与斜歪褶曲 B 长轴褶曲与短轴褶曲

C穹窿构造与鼻状构造 D 背斜褶曲与向斜褶曲

3. 为了便于分析和研究,我们通常把(B)作为一个整体,作为油气生成、运移和聚集的基本地质单元,再进一步划分其构造。

(A)油气藏(B)油气盆地(C)油气田(D)油气聚集带

4. 沉积岩是由各种地质作用所形成的沉积物组成的岩石。它是古老的岩石在地壳表面环境下遭风化剥蚀,再经(D)、沉积及成岩作用而形成的。

(A)溶解(B)分解(C)压实(D)搬运

5. 岩层是由(D)基本一致的岩石所组成,是在较大的区域内沉积环境基本一致的条件下形成的地质体。

(A)颗粒(B)结构(C)颜色(D)成分

6. 不同的沉积相形成于不同的沉积环境,在沉积环境中起决定作用的是(D)。

(A)生物发育(B)气候状况(C)地球化学条件(D)自然地理条件7. 在气压驱动的油田,油层压力等于饱和压力,井底和近井地带地层压力(A)饱和压力。

(A)低于(B)高于(C)等于(D)接近

8. 对于厚底水油藏的开发,当底水能量补给满足不了采油速度的要求时,应在(A)注水,尽量造成纵向驱油条件。

(A)底水部位(B)油藏部位(C)油藏上部(D)油藏边部

9. 在布置开发井网时,若将注水井按一定的方式和距离布置在含油边界以外的含水区内,并大致平行于含油边界。生产井布在含油边界以内,这种注水方式叫(A)。

(A)缘外(B)缘内(C)缘上(D)切割

10. CY613-A型井下压力计是属于(A)压力计。

(A)弹簧管式(B)弹簧式(C)微差(D)电子11. 抽油井正常生产时在油套管环形空间所测得的液面深度叫( C )。

(A)下泵深度(B)沉没度(C)动液面(D)静液面12. 在下列选项中,造成电泵启动失败的原因之一是(A)。

(A)泵排量过大(B)泵排量过小(C)欠载保护电流过大(D)欠载保护电流

过小

13. 电泵的过载保护电流一般为额定电流的(A)。

(A)120%(B)80%(C)60%(D)150%

14. 用酸液作压裂液,不加支撑剂的压裂称为(D)。

(A)前置液压(B)酸化解堵(C)水力压裂(D)酸化压裂

15. 在下列油井出的水中,(A)不属于同层水。

(A)上层(B)底水(C)注入水(D)边水

16. 对解除因CaCO3、FeS及Fe(OH)3所造成的地层堵塞可采用(A)。

(A)盐酸处理(B)土酸处理(C)压裂(D)杀菌

17. 现场施工中经常把修井作业分成大修和维修两个等级,下列修井作业中属于大修作业的是(C)。

(A)油井检泵(B)改换注采层位(C)复杂打捞(D)油井冲砂

18. 为了提高检泵的成功率,要求检泵作业时对从井内起出的抽油杆应整齐排放在具有

(D)个以上支点的支架上,清洗干净。压弯、损坏及丝扣磨损不能再下入井内。

(A)1(B)3(C)4(D) 5

19. 油井作业完成后在(D)天之内报单井施工材料。

(A)1(B)3(C)5(D)15

20. 成片分布的低渗透率薄油层由于受同一层系中较高渗透率油层的干扰,在开采过程中,吸水能力和出油状况均(A),采油速度较慢,水线推进缓慢,油井见水慢。

(A)较差(B)较好(C)较稳定(D)不稳定

21. 每采出1%的地质储量时含水上升的百分数称为(B)。

(A)综合含水率(B)含水上升率(C)含水百分数(D)含水上升速度

22. 油层本身的产液能力是影响影响油井和油田产液量的主要因素,在其它条件不变时,采液指数越大,产液量也就(B)。

(A)越小(B)越大(C)波动越大(D)波动越小23. 在进行量油时应在试井、清蜡、检查油咀约(A)小时后,才能量油,否则产量误差大。

(A)0.5 (B)24 (C)8(D)12

24. 井站联合投产前要做好各种准备工作,对站内、外的管线、阀门、设备按系统进行(C)试压,清扫检查。

(A)严密性(B)强度(C)严密性和强度(D)常规和超常规

25. 在制订班组、岗位(个人)经济责任制时要坚持做到责、权、利相结合,兼顾国家、企业、个人三者利益。在责、权、利三者之中,(A)是第一位的。

(A)责(B)权(C)利(D)责与利

26. 电流是自由电子在(B)的作用下定向移动形成的。

(A)外力(B)电场力(C)磁场力(D)离心力

27. 在对触电者施行胸外心脏挤压法人工呼吸时,要求救护者跪在伤者的腰部,两手相叠,手根部放在心口窝稍高一点的地方,掌根放在胸骨的(D)部位。

(A)下二分之一(B)上二分之一(C)上三分之一(D)下三分之一

28. 岩层顶面和底面之间的铅垂距离叫(D)。

(A)最短距离(B)岩层厚度(C)最长距离(D)铅垂厚度29. 若断裂面两侧岩体没有发生明显位移,这样的断裂构造就称为(D)。

(A)鼻状构造(B)穹窿构造(C)断层(D)裂缝

30. 在沉积相的分类中,湖泊相属于(A)相。

(A)陆(B)海(C)滨海(D)浅海

31.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应尽可能采取有效措施,避免(D)驱动,使油田始终维持在水驱方式下采油,提高油田开发效果。

(A)重力(B)弹性(C)气压(D)溶解气

32. 当油气在油层中流动时,若岩石亲水,则毛细管力(D)。

(A)为水驱油的阻力(B)为油驱水的动力(C)对水驱油无影响(D)为水驱油的动力

33. 对于一般油田的开发原则是:(D)的采油气速度,高采收率,低采油气成本和长期稳产高产。

(A)较稳定(B)较低(C)较高(D)合理

34. 对于热采井在厚砂层注汽时,为了保证注入质量,应将油管下到油层(C)或只射开油层低部,以促使蒸汽通过整个砂层面。

(A)顶部(B)中部(C)底部(D)顶部以上5m处

35. 机械堵水的缺点是:它只适合单纯出水层,并且在出水层上下距油层有(C)m以上的稳定夹层。

(A)0.5(B)1(C)1.5(D)2

36. 油井套管外漏串后油井的产液量上升,原油产量(D)。

(A)上升,油井含水不变(B)上升,油井含水下降

(C)不变,油井含水上升(D)下降,油井含水上升

37. 修井检泵的主要工作是起下抽油杆及油管柱。对有井下故障或压力稍高的抽油井,作业时采用(C)压井。

(A)原油(B)油基泥浆(C)盐水或清水(D)泥浆

38. 正韵律厚油层在重力和渗透性非均质的双重作用下,注入水沿(D)渗透层段快速推进,使油层该部位含水饱和度迅速增长。

(A)顶部高(B)顶部低(C)底部低(D)底部高

39. 在进行玻璃管手动量油时要注意保护玻璃管。量完油后必须把玻璃管内的(B)。

(A)油降到底部(B)水降到底部(C)油升到顶部(D)水升到顶部40. 在油井投产时,对井场有加热炉的要事先(B);对于拌随管线要事先试通预热。对于掺水流程或有加药流程也要事先按规定试运合格,等待油井开井投产。

(A)加好水(B)按规定烘炉预热(C)检查燃料管线(D)检查水位

41. 井站联合投产前要对各种机泵进行解体检查空载运行,一般小型电动机空载运行

(D)h。

(A)24(B)12(C)8(D) 2

42. 若发现触电者心跳已停止但还有呼吸。此时应该采用(C)法抢救。

(A)口对鼻人工呼吸(B)摇臂压胸人工呼吸(C)胸外心脏挤压(D)口对口人工呼吸

43. 穹隆构造为长轴与短轴之比小于(C)的背斜,形状似馒头。

(A)5:1(B)10:1(C)2:1(D)15:1

44. 在含油气构造单元的划分时,可在一级构造单元中的(B)内再分出若干个亚一级构造单元。

(A)隆起(B)坳陷(C)斜坡(D)凹陷

45. 油藏在弹性驱动方式时,油层内的含流体饱和度一般(A)。

(A)不发生变化(B)要发生变化(C)要逐渐下降(D)要逐渐上升46. 当油气在油层中流动时,若岩石亲油,则毛细管力(A)。

(A)为水驱油的阻力(B)为水驱油的动力(C)对水驱油无影响(D)为油驱水的阻力

47. 在开发非均质多油层时,应把(C)相近的油层组合在一起,用一套井网来开采,我们把这个油层组合称为开发层系。

(A)深度(B)厚度(C)性质(D)压力

48. 抽油井关井停产后,待液面恢复稳定时在油套管环形空间所测得的液面深度叫(D)。

(A)沉没度(B)下泵深度(C)动液面(D)静液面

146. 水力压裂时,一般是用高压泵向油层挤入液体。当液体的速度超过油层的吸收速度时,井底压力越来越高,当井底压力超过(C)压力时,地层形成裂缝。

(A)地层(B)裂缝延伸(C)地层破裂(D)井底流动

49. 反韵律油层注水开发时,注入水首先沿上部较高渗透段向前推进,同时在重力的作用下使注入水进入(A)渗透段,既有利于水洗厚度的扩大,又利于水驱效率的提高。

(A)下部低(B)边部低(C)边部高(D)下部高

50. 在原油含水测定时,称量油样规定:含水在5%~10%,称样(B)g。

(A)100(B)50(C)20(D)10

51. 水平层理是在(B)的沉积环境下形成的。

(A)不太稳定(B)比较稳定(C)水的缓慢振荡(D)水的剧烈振荡

52、从含水上升规律的角度分析,做好(C)的控水工作是提高油藏开发效果的关键。

(A)高含水期(B)中含水期(C)低含水期(D)特高含水期

53、对于水压驱动的油藏,其原油最终打收率的经验值为(A)

(A)30%~50% (B)20%~30% (C)10%~20% (D)>50%

54、在注水开发的情况下,渗透率(B )的油层开发效果最好。

(A)正韵律(B)反韵律(C)复合韵律(D)复合正韵律

55、在以下孔隙类型中,( D )属于次生孔隙。P50

(A)粒间孔隙(B)粒内孔隙(C)晶间孔隙(D)印模孔

56、油田的产能是指该油田的( A )。①P239

(A)年产油量(B)月产油量(C)日产油量(D)油田中各单井的年均产油量57、在三角洲相沉积中,储集层主要形成在(B)。②P46

(A)三角洲平原亚相(B)三角洲前缘亚相(C)前三角洲亚相(D)三角洲各亚相58、在下列碎屑岩储集层类型中,( B )具有典型的底砾顶泥的二元结构。②P34

(A)浊流砂岩体(B)河流砂岩体(C)三角洲砂岩体(D)洪积—冲积扇砂岩体

59.下列各选项中,(D)不属于碳酸盐岩类储集层:

(A)石灰岩(B)白云质灰岩(C)生物碎屑灰岩(D)钙质砂岩

60、在地质年代单位一个“纪”的时间内形成的地层叫(B):

(A).统(B)系(C)层(D)界

二、判断题

(√)1、同生断层下降盘地层厚度明显大于上升盘,落差一般随深度增加而增大。P171 (×)2. 岩石的润湿性对油气在油层中的流动有着很大的影响,若岩石亲油则有利于水驱油,若岩石亲水则不利于水驱油。

正确:岩石的润湿性对油气在油层中的流动有着很大的影响,若岩石亲油则不利于水驱油,若岩石亲水则有利于水驱油。

(√) 3. 在非均质油藏内,压裂所产生的裂缝能沟通远处的透镜体或天然裂缝,使油气源和能量得到新的补充,从而达到油水井增产增注的目的。

(×)4. 在原油含水测定时,称量油样规定在含水30%以上,称样100g。

正确:在原油含水测定时,称量油样规定含水30%以上,称样10g。

(√)5. 化学堵水就是利用堵剂本身的物理化学性质,使堵剂与油层中的水发生物理化学(×)6. 单相触电是指人接触到一根零线而发生的触电。

正确:单相触电是指人接触到一根火线而发生的触电。

(√)7. 地质构造是指地质体本身所具有的形态特征,它是由低壳运动形成的。

( ×)8. 隆起是盆地的基底在地质发展历史上以相对下降为主的负向构造单元,与坳陷相伴存在。

正确:隆起是盆地的基底在地质发展历史上以相对上升为主的正向构造单元,与坳陷相伴存在。

(×)9. 对于断层构造来说,断层面只能是一个竖直或倾斜的平面。

正确:对于断层构造来说,断层面可能是平面,也可能是曲面;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倾斜的。

(√)10. 在选择酸处理井层时,应优先选择邻井高产而本井低产的井层。

(√)11. 零星分布形状不规则的油层其特点是,砂体分布零散,形状不规则,油层物性较大,很难使注采系统达到完善,油水分布也极不均匀。

(×)12. 单相触电是指人接触到一根零线而发生的触电。

正确:单相触电是指人接触到一根火线而发生的触电。

(√)13. 油气由油层渗流到井底,是在一定的能量驱动下进行的。驱动能量有油层本身具有的能量和人为补充的能量。

(×)14. 压力记录曲线的坐标规定横坐标代表井深,纵坐标代表压力。

正确:压力记录曲线的坐标规定横坐标代表时间,纵坐标代表压力。

(√)15. 孔隙度是指单位体积岩石的孔隙体积。

(×)16. 注水井地层压力下降是造成注水井吸水能力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正确:注水井地层压力上升是造成注水井吸水能力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17. 由于地壳运动所引起的岩层变形和变位均称为非构造变动。

正确:由于地壳运动所引起的岩层变形和变位均称为构造变动。

(√)18. 断层线可能是直线,也可能是曲线,主要取决于断层面的产状和地面的起伏。(×)19. 工作质量的决定因素是生产设备的现代化程度。

正确:工作质量的决定因素是人。

(×)20. 管壁愈光滑,表面亲水性愈强愈容易结蜡。

正确:管壁愈光滑,表面亲水性愈强愈不容易结蜡。

(√)21. 分层配注的目的就是要对渗透性差、吸水能力低的层加强注水。

(×)22. 抽油井热洗清蜡时,是采用从油管注入热洗介质,同时开动抽油机,边抽边洗。

正确:抽油井热洗清蜡时,是采用从油套管环形空间注入热洗介质,同时开动抽油机,边抽边洗。

(√)23. 注水井排液的目的在于清除油层内的堵塞物,在井底附近造成适当的低压带,同时还可采出部分原油。

(√)24. 砂岩油层的渗透率愈高,其胶结强度就愈低,岩石的内部结构就愈容易遭到破坏而引起出砂。

(√)25. 用硅酸溶胶对注水井进行选择性封堵时,是将硅酸溶胶注入地层,经过一段时间,硅酸溶胶即胶凝变成硅酸凝胶,将高渗透层堵住。

反应,生成的产物封堵油层出水。

(√)26. 油气由油层渗流到井底,是在一定的能量驱动下进行的。驱动能量有油层本身具有的能量和人为补充的能量。

( √)27. 在选择酸处理井层时,应优先选择邻井高产而本井低产的井层。

(×)28、一个油藏的原始油层压力越大,其弹性能量越大。

正确:地饱压差越大,弹性能量越大。

(×)29、资料表明,在断层附近发育着大量裂缝,且大密度的裂缝带可以距断层很远。

正确:裂缝在离断层不远处很快消失。

(√)30、在断层附近布署注水井,有可能导致断层的复活。P268

三、简答题

1、简述剩余油的剖面分布特征并阐述原因?

答:(1)油层剖面动用的一般情况:全井油层的剖面动用程度一般只在40%~80%左右。

(2)在多油层合采的情况下,低渗透层剩余油较多,高渗透层剩余油较少。

(3)厚油层剖面动用程度较差,其上部剩余油较多。主要由于重力作用。

2、说明生储盖组合的类型及特征?P63

答:分四种类型:

⑴正常式:生油层居下,储集层居中,盖层在上。

⑵侧变式:生油层与储集层呈侧向过渡,盖层则位于两者之上。

⑶顶生式:生油层与盖层同属一个岩层,储集层则位于其下。

⑷自生、自储、自盖式:即生储盖同层,该岩层既担当生油层,又担当储集层和盖层,自生、自储、自盖。

3、简述砂岩油藏剩余油平面分布的基本特征?P279

⑴平面非均质性较强的油层,局部低渗透带有较多的剩余油:原因是低渗透带水驱效果差。

⑵两口相邻采油井的中间部位有较多的剩余油:由于该部位远离泄压的采油井,其地层压力较高,使得注入水很难波及到,所以在这样的部位往往存在较多的剩余油。

⑶局部井网不完善的部位有较多的剩余油:在局部井网不完善的部位,往往由于缺少采油井点而存在较多的剩余油。

4、判断油层是否连通的主要方法有哪些?P128

⑴井间干扰:相邻井若存在相互干扰现象,说明油层是连通的。

⑵油气的性质:当两个油层的油、气相对密度,粘度及组分等性质完全不相同时,油层是不连通的。反之,则有可能连通但不能肯定,因为不同油层的油源可能是相同的。

⑶注水分析:在两相邻的油层中,一油层注水后,附近的另一油层中的井见到效益,则两油层可能是连通的;若产能无变化,可能是不连通的。

5、注水井井下压力测试的主要内容和方法有哪些?其目的是什么?

注水井井下压力测试的主要内容是:测流压、静压、启动压力。(1分)

注水井井下压力的测试方法主要有:压力推算法和井下压力计测试法。(1分)

注水井井下压力测试的目的是:通过测得的资料,可计算单井或全井的吸水指数、注水压差,用不同时期的压力降检查注水见效情况,判断油田边水活跃程度等,为确定油水井调整方案或合理的注水量提供依据。(3分)

6、油田开发对注入水水质的基本要求是什么?日前常用的注水水质标准是什么?

油田开发对注入水水质的基本要求是:①具有化学稳定性,不产生沉淀。②具有良好的洗油能力。③不堵塞地层。④腐蚀性小。(2分)

日前常用的注水水质标准有:①悬浮物含量小于2毫克/升。②总铁含量小于0.5mg/l。

③含油量小于30mg/l。(3分)

7、油井洗井的质量标准是什么?

①将油管下至距人工井底2~3m处,冲出井底及井筒内的脏物。(1.5分)

②洗井水量不得小于井筒容积的2倍,排量不小于25m3/h。(1.5分)

③洗井过程中有蹩泵现象,应立即上提油管进行分段洗井,严禁反蹩,以免脏物堵塞油层。(2分)

8、储集层的非均质性分哪几类?

⑴层间非均质性;⑵平面非均质性;⑶层内非均质性;⑷孔隙非均质性。

实训一: 岩心描述及含油级别的确定

取心后岩心整理(了解):

在新探区的第一口井,应安排取心,以便了解新区的地层、构造及生储油条件。岩心取出后立即按上、下顺序清洗干净后,对好断面,使茬口吻合,磨光面和破碎岩心摆放要合理。由顶到底用尺子一次丈量,长度读至厘米。用红铅笔划一条丈量线自上而下作出累计的半米及整米记号,每个自然断块划一个指向钻头的箭头,依次装入岩心盒内,然后涂漆编号。其写法以代分数形式表示:

如:310

5 指第三次取心中共有10块岩心,此块为第五块 式中:整数3表示取心次数(筒次)

分母10表示本筒岩心的总块数

分子5表示该块岩心的块号

最后进行装盒、岩心描述

一、训练目的和要求

1、学会岩心的岩性、结构、构造及其它特征的鉴定及描述方法。

2、掌握岩心含油级别的确定及分析方法。

二、设备及用品

荧光录井仪、放大镜、小刀、粒度管、滤纸、试剂(10%盐酸、水、氯仿)

三、 训练内容

碎屑岩、粘土岩、碳酸盐岩岩心

四、训练方法及步骤

(一)确定岩心顶、底

1、涂漆箭头指向底部

2、岩性特征:如砂岩的粒级是底粗、顶细

3、层理特征:如交错层理、楔形尖端指向底部

4、生物特征

(二)岩心描述

1、描述原则

(1)岩心长度10cm 以上,均分段描述。

(2)一般砂岩,泥岩或碳酸盐岩互层可分层定名,分段描述。

(3)小于5cm 不同岩性可作为条带或薄层处理。

2、描述内容

(1)岩心特征描述

A 、岩性:颜色、成分、岩石名称。

B 、结构:粒度、分选性、胶结物及胶结程度、胶结类型(镜下)。

C 、构造:层理类型、厚度、呈现原因、层系及细层描述、层面特征。

D 、其它特征:缝、洞大小及特征,接触关系及化石等。

(2)沉积环境的判断:根据岩性、结构等特征进行确定

A 、细粉砂岩和泥质砂岩具水平层理的。多在较稳定的水动力条件下形成的。即海(湖)深水地带、沼泽等环境中。

B 、粉砂和泥质互交具波状层理。多形成于稍浅的环境中。即海(湖)浅水或河漫滩等地带。

C 、砂岩具交错层理,是在较动荡环境下形成的。即河流或海、湖等浅水地带。

D、碳酸盐岩粗结构的属于高能环境。即滨海、浅海等环境。

(3)储油物性分析

A、碎屑岩的储油物性与成分和结构有关。

从成分上看碎屑岩成分以石英碎屑物为主,遇油不吸附,储油物性较好;胶结物一般泥质胶结的碎屑岩,较为疏松,渗透性好。储油物性较好。

从结构上看碎屑岩的分选性、磨圆度都较好时,颗粒之间呈点和线接触,粒间孔隙比较发育。储油物性较好。

B、碳酸盐岩:颗粒结构的碳酸盐岩孔隙发育,储油物性好,还有次生的溶洞,裂

缝都可作为原油的储集空间。

(三)含油级别的确定

其方法:浸水法、直照法、氯仿点滴法

1、饱含油:含油岩石面积占95%以上。含油均匀、饱满、原油明显外溢(取心现场)

2、富含油:含油岩石面积占75%~95%。滴水不渗,呈珠状,含油较均匀,饱满,油味浓,

含封闭的不含油的斑块或条带。

3、油浸:含油岩石面积占40%~75%,滴水微渗呈半球状,含油不均匀,常呈条带状的含

油和片状不含油处。

4、油斑:含油岩石面积40%~5%,滴水渗,明显看到岩石本色,含油部分呈斑状、条带状。

5、油迹:含油岩石面积小于5%,滴水渗,在岩石截面上看到零散的含油斑点。

6、荧光:滴水易渗,肉眼看不到原油,荧光试验有显示。

(四)素描图

要求:

1、底朝下找好特征明显的一面,面对观察者放置好

2、采用比例尺1:1,利用透视原理,立体感要强,最好用点、线突出岩心的结构,构造及

含油特征。

3、若岩心纵向结构、构造复杂可在图外补绘

4、注明层理及岩性

举例:(略)

五、注意事项

1、在使用荧光录井仪时,注意安全。

2、岩心鉴定及描述过程中既要全面,又要突出典型特征。

3、进行岩心含油级别确定时要认真、仔细、判断准确

4、素描图线条要清晰、图面干净、反映岩心特征。

补充:

一、沉积岩层理类型的判断

1、水平层理:纹层呈直线状互相平行,并且平行于层面。多分布于细粉砂岩和泥质岩

中。

2、波状层理:纹层呈对称或不对称的波状,但总的方向平行于层面。多分布于粉砂岩

中。

3、交错层理:由一系列斜交于层系界面的纹层组成,斜层系可以彼此重叠、交错、切

割的方式组合。

二、岩心特征描述

1、碎屑岩

(1)颜色:命名次要颜色+主要颜色

(2)成分及含量:碎屑物主要以石英、长石为主,其次是云母、岩屑及重矿物

胶结物有泥质、钙质、铁质、硅质

(3)结构:粒度颗粒直径>2 mm 砾

2~1 mm 巨砂

1~0.5mm 粗砂

0.5~0.25 mm 中砂

0.25~0. 1 mm 细砂

0. 1~0.05 mm 粗粉砂

0.05~0.005 mm 细粉砂

分选性同等粒级含量>75%分选性好

75~50%分选性中等

<50%分选性差

2、粘土岩

(1)成分(根据滴稀盐酸和物性进行确定)

主要是粘土矿物,含少量钙、铁及碎屑物质

(2)结构泥质结构

砂质(含砂)泥质结构

鲕状泥质结构

3、碳酸盐岩

(1)成分(以颜色、滴稀盐酸的反应程度进行确定)

主要方解石、白云石、其次是海绿石、粘土矿物等

(2)结构:根据组分中颗粒、泥、胶结物、晶粒、生物骨架来确定

为泥晶结构、亮晶结构、鲕状结构、竹叶状结构、生物碎屑结构、生物

骨架结构

实训二:编制和分析构造等高线图

目的要求:

根据用等高线表现地面起伏的地形图绘制原理。用等高线反映一特定岩层的顶面或底面的起伏形态的一种构造图称为构造等高线图。也称构造等值线图。这种构造图定量地、醒目地反映了地下构造,特别是褶皱构造形态。这是油气田、煤田和一些层状矿床的勘探和开采中经常编绘的一种重要图件。编绘和分析构造图是本专业学生综合技能之一,通过本项目的训练,要达到:

1.学会钻井资料应用的基本方法;

2.学会根据钻孔资料编制构造等高线图的方法;

3.会分析构造等高线图所反映的构造特点。

训练用具:铅笔、橡皮、透明纸、打头针、尺子,钻井及井位分布资料、工作区地形图。

编图与分析:

(一)编绘构造等高线图的方法

1.换算目的层层面标高所谓目的层是指选定用来反映地下构造的一个特定的岩层或矿层。要绘目的层面的等高线就必须测定或换算出它在各处的标高。如图1所示。每个钻孔口地面标高减去到达目的层面的孔深。即得出每个钻孔处目的层的标高。如钻孔A地面标高是350m。到目的层面的孔深是375m,则在A点目的层面标高为-25m。

2.将计算结果标在图上相应位置如图2中“555”.“5”为孔号.“55”为该点目的层面标高。

图1 换算目的层层面标高示意图图2 分析目的层层面高程变化的特点

3.分析目的层层面高程变化规律找出层面的最高点或最低部位。或高程突变位置(可能是断层存在的显示)。分析层面高程变化趋势。初步确定背斜或向斜以及枢纽轴线或脊线、槽线方位。如图3 ,以11号孔为中心,附近各点高程变化特点是。朝北西和南东方向变低,向北东方向也逐渐降低,可以判断这一个枢纽向弱东倾伏的背斜。沿11-9-7的连线应大致是背斜枢纽或脊线的位置。

4.用插入法求等高距点从最高点(或最低点)开始,向周围距离较短高差较大的点连线。用透明方格纸作高程差线网,按所规定的等高线距,用内插法求出连线等高距点。高程差线

图3 连绘三角网和等高线图4 用等高线网求等高线点

用法如图4所示,2号孔层层面标高为65m,3号孔层面标高为82m,二者高差17m。按等高线间距为10m,应在两孔之间线段上求出70m和80m两高程点位置。将差线网盖在图上,使其某一基线与2号孔吻合,此基线即为65m,用大头针固定2号孔,转动高程差线网,使自基线起算与3号孔标高相等的网上的一条线与3号也重合,则等高差线网中相对应的70m 和80m线与2-3连线的交点,即为所求的等高线点。

5.绘等高线以平滑曲线连各等高点即得出等高线图(图5)。连线时应从最高(或最低)线向外依次完成。绘等高线时要注意相邻等高线的形态与之协调,也要注意高程的突变,以免遗漏断层。

图5 褶皱形态在构造等高线图上的表现

(二)分析构造等高线图

根据构造等高线图可以认识和分析由目的层面的起伏形态所反映的构造特征。

1.构造类型如图5从等高线圈闭形状和高程变化,直接地、定量地表现出背斜、向斜和一些褶皱形态变化的细节。若出现等高线的错开或重叠等异常现象则为断层(图6)。

2.构造的产状变化等高线延伸方向表现岩层走向及其变化,等同线的疏密反映了岩层倾角的陡缓,用作图法可在构造等高线图上求出层面各点的产状。用实线和虚线及二者的重叠表示出岩层产状正常和倒转(图7)。等高线沿轴向的疏密及高程变化,反映枢纽或脊(槽)线的纵向起伏变化。

3.构造组合在较大区域的构造等高线图上,可以看到地下的褶皱及褶皱与断层的组合关系。在资料较丰富、编绘较精细的构造图上,还可以反映出次级构造形态。

图6 断层在构造等高线图上的表现图7 倒转褶皱在构造等高线图上的表现

实训题目:

1.编制凉风垭地区(附图一)中侏罗统介壳灰岩顶面构造等值线图。凉风垭地区由钻孔资料所得该灰岩顶面标高、钻孔地面高程和灰岩顶面的深度,列于表1中。

2.按以上说明,分析编绘出的构造等高线图上的构造形态。

表1 凉风垭地区J2介壳灰炭深度顶面标高数据

结果评定:

1.绘图方法正确。

2.图件正确,图面整洁,布局合理。

3.构造等高线图的构造形态分析正确。

附图一:

实训三:利用录井岩性资料绘制岩性剖面

一、实训目的与任务

掌握分析视电阻率曲线找出储集层和描绘岩心图

二、实训基本原理与要求

1. 正确绘制视电阻率曲线和分析视电阻率曲线找出储集层

2.掌握录井岩心资料描述的方法

3.描绘岩心剖面

三、实训设备:绘图纸、铅笔、橡皮、测井曲线、三角板、绘图仪

四、实训内容:已知书下列岩屑录井资料,试绘出该井段的岩性解释剖面

2062 含油细砂岩 2257微含油粉砂岩

2066 饱含油粒状砂岩 2262 含油斑粉砂岩

2075 含油粉砂岩 2277 粉砂岩

2086 含油粉砂岩 2290 灰质砂岩

2113 含油粉砂岩 2293 粉砂岩

2120 含油粉砂岩 2300 粉砂岩

2146 微含油粉砂岩 2304 粉砂岩

2153 含油粉砂岩 2307 泥质粉砂岩

2162 含油斑泥质粉砂岩 2316 粉砂岩

2174 含油粉砂岩 2321 粉细砂岩

2175 含油斑泥质粉砂岩 2324 粉砂岩

2198 微含油粉砂岩 2332 粉细砂岩

2220 含油粉砂岩 2334 灰质砂岩

2231 泥岩 2340 粉砂岩

2237 泥质砂岩 2359 泥质砂岩

2248 微含油粉砂岩 2371 含砾砂岩

2252 含油斑泥质砂岩 2380 粉砂岩

五、实训步骤:

岩心描述的主要对象是油、气层的岩心。描述岩心应取得的主要资料有:岩性、含油、气情况、岩石结构、构造、古生物化石、岩石胶结情况、分层厚度、

缝洞发育情况以及与上下岩层的接触关系等等。

对含油、气岩心要在岩心取出后立即观察、记录。因为在钻井过程中泥浆冲刷岩心、而且在起钻过程中压力逐渐降低,岩心中的原油已析出很多,特别是天然气几乎全部逸出,如不及时观察记录,以后很难补救。

含气岩心,注意观察岩心表面的泥浆,会发现有气泡冒出,将岩心放入水中也能看到有气泡外逸,并可以澳到汽油味或原油芳香味。

含油岩心具有较浓的汽油味,要描述石油在储油岩石中的产状。对碳酸盐岩储油层应观察石油是储藏在岩石晶洞中,还是在岩石裂缝中,对晶洞的大小、裂缝的宽窄、长短都要有详细的描述。对砂岩储油层要观察砂岩孔隙中含油饱满程度,含油是否饱满肉眼鉴定的具体标准为:

(l)含油饱满:颗粒孔隙被油饱和,岩心呈棕褐色、黑褐色,油脂感强、染手。

(2)含油较饱满:岩心棕色、深棕色,油脂感强、捻碎后染手。

(3)不饱满:浅棕色,不染手。

一般按照砂岩中含油饱满程度及岩心含油面积的百分数将砂岩含油产状分为4级:

(1)油砂:含油面积大于75%,含油饱满,仅局部出现含油较差的斑点。

(2)含油:含油面积在50%~75%之间,含油饱满程度次于油砂,含油部分成连片状,不含油部分成条带状。

(3)油浸:含油面积在25%~50%之间,含油部分成条带状,不含油部分成连片状。

(4)油斑:含油面积在10%~25%之间,只局部含油,成斑点状或条带状,不含油部分成连片状。

为了划一标准,将岩心沿轴线劈开,在其劈开的断面上观察统计含油面积百分比。

含油甚微的岩心,可以用试剂浸泡岩样,然后观察试剂的颜色,着试剂被染

)、成某种程度的黄色,说明岩样中有石油存在。常用试剂有汽油、氯仿(CHCI

3)等。

四氯化碳(CCI

4

含油饱满程度与岩石渗透性及原油性质有关。轻质油易渗出、易挥发,岩心

含油显示则弱于含重质原油的岩心。渗透性好则原油易散失,所以高渗透率的岩心含油显示弱于低渗透率的岩芯。因此,在利用岩心含油饱满程度来预测油层产油能力高低时要考虑这些情况,对含油饱满程度所反映的产油能力要作具体分析。

利用岩心资料可以帮助我们建立完整的地层剖面(图2-1),搞清储集层岩性的组合特征,提供油层物性、含油性等情况。岩心经描述后,要妥为保存,可根据需要选样送实训室进行分析。

图3-1 岩心录井柱状图

实训四:构造圈闭及油气藏分析

一目的

1.通过本次习题,进一步学习和掌握构造圈闭及其油气藏的一些基本知识

2.加强基本技能训练,学习对石油地质图件的绘制和分析应用。

3.学习对构造圈闭及其油气藏的识别和分析。

二要求

1.首先分析某油田A油层顶面构造图(见30页附图)。弄清整个构造的空间形态。

2.通过AA’剖面线(按原比例)作一构造剖面图。

3.结合剖面图,分别确定背斜及断层圈闭在构造平面图上的位置,并求出溢出点标高;在平面图上画出各个圈闭的闭和范围;求出各圈闭的闭和高度。

4.结合所给油井资料,求出各个油气藏的油水界面标高及油气藏高度;并在构造平面图上画出各个油气藏的含油范围。

三资料说明

1.底图见某油田A油层顶面构造图(见30页附图)。

2.该油层为一砂岩层,厚度比较稳定,真厚度为150米。

3.油层上.下均为非渗透性的泥页岩层,厚约300米以上。

4.各油井水距油层顶面高度如下表:

*自带方格纸(15.35cm),铅笔,直尺或三角板。

采油地质工中级试题库

采油地质工中级试题库(含答案) 一、选择题 1. 倾向是指岩层倾斜的方向。即倾斜线在(B)面上的投影所指的方向。 (A)斜(B)水平(C)铅垂(D)岩层 2. 褶曲的基本类型有(D)。 A.立褶曲与斜歪褶曲 B 长轴褶曲与短轴褶曲 C穹窿构造与鼻状构造 D 背斜褶曲与向斜褶曲 3. 为了便于分析和研究,我们通常把( B )作为一个整体,作为油气生成、运移和聚集的基本地质单元,再进一步划分其构造。 (A)油气藏(B)油气盆地(C)油气田(D)油气聚集带 4. 沉积岩是由各种地质作用所形成的沉积物组成的岩石。它是古老的岩石在地壳表面环境下遭风化剥蚀,再经( D )、沉积及成岩作用而形成的。

(A)溶解(B)分解(C)压实(D)搬运 5. 岩层是由( D )基本一致的岩石所组成,是在较大的区域内沉积环境基本一致的条件下形成的地质体。 (A)颗粒(B)结构(C)颜色(D)成分 6. 不同的沉积相形成于不同的沉积环境,在沉积环境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D )。 (A)生物发育(B)气候状况(C)地球化学条件(D)自然地理条件 7. 在气压驱动的油田,油层压力等于饱和压力,井底和近井地带地层压力( A )饱和压力。 (A)低于(B)高于(C)等于(D)接近 8. 对于厚底水油藏的开发,当底水能量补给满足不了采油速度的要求时,应在( A )注水,尽量造成纵向驱油条件。

(A)底水部位(B)油藏部位(C)油藏上部(D)油藏边部 9. 在布置开发井网时,若将注水井按一定的方式和距离布置在含油边 界以外的含水区内,并大致平行于含油边界。生产井布在含油边界以内,这种注水方式叫( A )。 (A)缘外(B)缘内(C)缘上(D)切割 10. CY613-A型井下压力计是属于( A )压力计。 (A)弹簧管式(B)弹簧式(C)微差(D)电子 11. 抽油井正常生产时在油套管环形空间所测得的液面深度叫( C )。 (A)下泵深度(B)沉没度(C)动液面(D)静液面 12. 在下列选项中,造成电泵启动失败的原因之一是( A )。 (A)泵排量过大(B)泵排量过小(C)欠载保护电流过大(D)

采油工高级工理论试题(有答案)

采油工高级工理论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有四个选项,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将正确的选项号填入括号内) 1.AA001 在地质学中认为()是地壳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天然物质记录,也是一定地质时间内所形成岩石的总称。 (A)沉积岩 (B)碎屑岩(C)地层(D)沉积岩 2.AA001 地质()就是各种地质事件发生的年代。 (A)规律(B)现象(C)时间(D)时代 3.AA001 地质时代包含两种意义:其一是各种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另一个是地质事件发生到今天有多大年龄。 (A)规律 (B)现象(C)顺序(D)岩性 4.AA002 表明地层形成先后顺序()的概念称为地质时代。 (A)规律(B)现象(C)年龄(D)时间 5.AA002 用以划分地球()的单位称为地质时代单位。 (A)规律(B)现象(C)历史(D)时间 6,AA002 宙、代、世四个级别是国际性的地质时代()。 (A)单位(B)区域(C)历史(D)地方 7.AA003 地层()可划分为宇、界、系、统、阶、时、带、群、组、段、层等。 (A)单位(B)界限(C)厚度(D)年代 8.AA003 地层单位中宇、界、系、统、阶、时、带等单位,主要是根据()的发展演化阶段来划分的。 (A)地层(B)动物(C)植物(D)生物 9.AA003 群、组、段、层四个单位主要是根据地层岩性和地层()关系来划分的。 (A)时间(B)沉积(C)接触(D)相互 10.AA004 界相当于一个()时间内形成的地层。 (A)代(B)宇(C)世(D)期 11.AA004 统是国际通用的地层单位,统相当一个()时间内形成的地层。 (A)代(B)宇(C)世(D)期 12.AA004 地质年代单位的()与地层单位宇、界、系、统相对应。 (A)群、组、段、层(B)宙、代、纪、世 (C)阶、时、代(D)期、时、组 13.AA005 震旦系沉积地层是指() (A)元古界(B)太古界(C)古生界(D)中生界 14.AA005 哺乳动物是在()产生的。 (A)元古代(B)太古代(C)古生代(D)中生代 15.AA005 属于古生代的是() (A)白垩纪(B)侏罗纪(C)二叠纪(D)三叠纪 16.AA006 沉积()是指地层剖面上相似岩性的岩石有规律重复出现的现象。 (A)储层(B)层理(C)岩层(D)旋回 17.AA006 沉积岩的岩性及岩相变化的规律是受沉积()控制的。 (A)环境(B)气候(C)岩层(D)水动力 18.AA006 由于地壳升降、气候、水动力强弱因素变化的不平衡,所以沉积剖面上的沉积

采油地质工中级试题库含答案

采油地质工中级试题库含答案 一、选择题 1. 倾向是指岩层倾斜的方向。即倾斜线在(B)面上的投影所指的方向。(A)斜(B)水平(C)铅垂(D)岩层 2. 褶曲的基本类型有(D)。 A.立褶曲与斜歪褶曲B 长轴褶曲与短轴褶曲 C穹窿构造与鼻状构造D 背斜褶曲与向斜褶曲 3. 为了便于分析和研究,我们通常把(B)作为一个整体,作为油气生成、运移和聚集的基本地质单元,再进一步划分其构造。 (A)油气藏(B)油气盆地(C)油气田(D)油气聚集带 4. 沉积岩是由各种地质作用所形成的沉积物组成的岩石。它是古老的岩石在地壳表面环境下遭风化剥蚀,再经(D)、沉积及成岩作用而形成的。 (A)溶解(B)分解(C)压实(D)搬运 5. 岩层是由(D)基本一致的岩石所组成,是在较大的区域内沉积环境基本一致的条件下形成的地质体。 (A)颗粒(B)结构(C)颜色(D)成分 6. 不同的沉积相形成于不同的沉积环境,在沉积环境中起决定作用的是(D)。 (A)生物发育(B)气候状况(C)地球化学条件(D)自然地理条件

7. 在气压驱动的油田,油层压力等于饱和压力,井底和近井地带地层压力(A)饱和压力。 (A)低于(B)高于(C)等于(D)接近 8. 对于厚底水油藏的开发,当底水能量补给满足不了采油速度的要求时,应在(A)注水,尽量造成纵向驱油条件。 (A)底水部位(B)油藏部位(C)油藏上部(D)油藏边部9. 在布置开发井网时,若将注水井按一定的方式和距离布置在含油边界以外的含水区内,并大致平行于含油边界。生产井布在含油边界以内,这种注水方式叫( A)。 (A)缘外(B)缘内(C)缘上(D)切割 10. CY613-A型井下压力计是属于(A )压力计。 (A)弹簧管式(B)弹簧式(C)微差(D)电子 11. 抽油井正常生产时在油套管环形空间所测得的液面深度叫( C )。(A)下泵深度(B)沉没度(C)动液面(D)静液面 12. 在下列选项中,造成电泵启动失败的原因之一是(A)。 (A)泵排量过大(B)泵排量过小(C)欠载保护电流过大(D)欠载保护电流过小 13. 电泵的过载保护电流一般为额定电流的(A)。 (A)120%(B)80%(C)60%(D)150% 14. 用酸液作压裂液,不加支撑剂的压裂称为(D)。 (A)前置液压(B)酸化解堵(C)水力压裂(D)酸化压裂

采油工初级试题库选择判断有答案

初级工理论知识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有四个选项,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将正确的选项号填入括号内) 1.石油在化学上是以(碳氢化合物)为主体的复杂混合物。 2.石油中除碳、氢外,还有氧、(氮)、硫等元素,一般它们总量不超过1%,个别油田可达5%-7%. 3.石油主要是由三种烃类组成,即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 4.充足的油气来源是形成油气藏的(物质)基础。 5.石油中碳含量一般占(84%-87%)。 6.石油是以液态烃为主要化学组分的可燃(有机)矿产。 7.石油的主要元素是碳、氢两种,一般占含量的(96%以上)。 8. 地层原油在压力降低到开始脱气时的压力称(饱和压力)。 9. 石油在流动时,其内部分子间产生的摩擦阻力称为原油(粘度)。 10. 地层条件下单位体积原油与其在地面条件下脱气后的体积之比值称为(体积系数)。 11. 原油冷却到失去流动性时的温度称为(凝固点)。 12. 石油的组分主要以(油质)为主。 13. 原油中烷烃的碳原子个数为(16~42)时呈固态的碳氢化合物称为蜡。 14. 石油主要由(碳、氢)等元素组成。 15. 原油压缩系数单位是(Mpa-1)。 16..原油密度单位是(kg/m3 )。 17. 原油粘度单位是(mPa.s)。 18.生成石油和天然气的原始物质是(有机物质)。 19.高等生物含脂肪,蛋白质量多,在油、气(生成)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20.一般认为(生油)物质主要是水生低等生物,台浮游生物、珊瑚、藻类、各种微生物、介形虫、有孔虫等。 21.随着埋藏的深度不断加大,长期保持还原环境,压力、温度也逐渐增高,是促使(有机质)快速向石油转化的有利条件。 22.前三角洲地区,河流带来大量(有机物),为生物提供了大量的养料,使生物更加繁盛,所以这种地理环境中的沉积物具有丰富的有机物。 23.一些有利生油的地理环境能否出现并长期保持,是受(地壳)运动所控制的。 24.压力(升高)可以促进有机质向石油转化。 25.油气生成所需要的(温度),随生油母岩不同而有差异。 26.在还原环境里,(细菌)能分解沉积物中的有机质,而产生沥青质。 27.天然气是以气态(碳氢)化合物为主的气体组成的气体混合物。 28.含重烃多的天然气密度也大,密度大的天然气中甲烷含量相对(较少)。 29.在一定压力下,单位体积的石油所溶解的天然气量,称为该气体的石油(溶解度)。 30.天然气的可燃成分是(CH4)。 31.天然气的化学组成以甲烷为主,甲烷含量为(80%-90%),乙烷与乙烷以上的重烃超过10%-20%,这样的气体称为湿气。 32.一般情况下(湿气)常与石油相伴生,而干气多与纯气藏有关。 33.天然气是以(碳氢)化合物为主的各种气体组成的混合气体。 34. 天然气在接近常压条件下,粘度与压力无关,随温度增加而(上升)。 35.天然气在流动时其分子间产生的摩擦力叫(天然气粘度)。 36.天然气的颜色一般为(无色)。 37.干气多产自(纯气藏)。 38.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按含量大小依次是(甲烷、乙烷、丙烷、丁烷)。 39.甲烷在天然气中含量超过(95%)时称为干气。 40.天然气中乙烷以上的重烃含量超过(5%)时叫湿气。 4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42.主要生油阶段是(干酪根)在温度、压力作用下发生热催化降解和聚合加氢等作用生成烃类。 43.油气生成的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初期生油阶段、(主要生油)阶段、热裂解生气阶段。 44.在主要生油阶段,氧、硫、氮等杂元素减少,原油的密度、粘度降低、胶质、沥青质不断减少,轻质馏分增加,原油性质(变好). 45.在沉积物压结成岩过程中,油气从生油层向临近储集层发生同期运移的过程中,(地层静压力)的作用是极为重要的。 46构造运动力能够造成各种通道为油气(运移)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47.由于地壳运动,在倾斜的地层里,更有利于(浮力)发挥作用。 48.油气二次运移的主要外力作用是动压力、(水动力)和浮力。 49.油气进入储集层后,在储集层内的动移叫油气的(二次)运移。 50.在生油层中生成的石油和天然气,自生油层向储集层的运移称为(初次)运移。

《采油工程方案设计》试题及答案

《采油工程方案设计》综合复习资料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油气层损害2.吸水指数3.油井流入动态 4. 蜡的初始结晶温度5.面容比 6.化学防砂 7. 破裂压力梯度8.财务内部收益率9.油田动态监测 10. 单位采油(气)成本 二、填空题 1.砂岩胶结方式可分为、、、。 2.油气层敏感性评价实验有、、、、和等评价实验。 3.常用的射孔液有、、、和等。 4.油田常用的清防蜡技术,主要有、、、、和等六大类。 5.碳酸盐岩酸化工艺分为、和三种类型。 6.目前常用的出砂预测方法有、、和等四类方法。 7.采油工程方案经济评价指标包括、、、、、和等。8.按防砂机理及工艺条件,防砂方法可分为、、和等。9.电潜泵的特性曲线反映了、、和之间的关系。 10.酸化过程中常用的酸液添加剂有、、、等类型。 11.水力压裂常用支撑剂的物理性质主要包括、、、等。 三、简答题 1.简述采油工艺方案设计的主要内容。 2.简述油井堵水工艺设计的内容。 3.试分析影响酸岩复相反应速度的因素。

4.简述完井工程方案设计的主要内容。 5.简述注水井试注中排液的目的。 6.试分析影响油井结蜡的主要因素。 7. 简述油水井动态监测的定义及其作用。 8. 简述采油工程方案经济评价进行敏感性分析的意义。 9. 简述注水工艺方案设计目标及其主要内容。 10. 简述低渗透油藏整体压裂设计的概念框架和设计特点。

《采油工程方案设计》综合复习资料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油气层损害:入井流体与储层及其流体不配伍时造成近井地带油层渗透率下降的现象。 2.吸水指数:单位注水压差下的日注水量。 3.油井流入动态:油井产量与井底流动压力的关系。 4.蜡的初始结晶温度:随着温度的降低,原油中溶解的蜡开始析出时的温度。 5. 面容比:酸岩反应表面积与酸液体积之比。 6.化学防砂:是以各种材料(如水泥浆、酚醛树脂等)为胶结剂,以轻质油为增孔剂,以硬质颗粒为支撑剂,按一定比例搅拌均匀后,挤入套管外地层中,凝固后形成具有一定强度和渗透性的人工井壁,阻止地层出砂的工艺方法。 7.破裂压力梯度:地层破裂压力与地层深度的比值。 8.财务内部收益率:项目在计算期内各年净现金流量现值累计等于零时的折现率。 9.油田动态监测:通过油水井所进行的专门测试与油藏和油、水井等的生产动态分析工作。 10.单位采油(气)成本:指油气田开发投产后,年总采油(气)资金投入量与年采油(气)量的比值。表示生产1t原油(或1m3天然气)所消耗的费用。 二、填空题 1.砂岩胶结方式可分为基质胶结、接触胶结、充填胶结、溶解胶结。 2.油气层敏感性评价实验有速敏、水敏、盐敏、碱敏、酸敏和应力敏等评价实验。 3.常用的射孔液有无固相清洁盐水射孔液、聚合物射孔液、油基射孔液、酸基射孔液、乳化液射孔液等。 4.油田常用的清防蜡技术,主要有机械清蜡技术、热力清防蜡技术、表面能防蜡技术、化学药剂清防蜡技术、磁防蜡技术、微生物清防蜡技术等六大类。

采油工初级工(扩充题库 带答案)

职业技能鉴定国家初级工题库(采油工) 一、单项选择(第1题~第875题。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将相应的字母填入题内的括号中。每题0.1分,满分87.5分。) 1. 石油在化学上是以(C)为主体的复杂混合物。 A、氮氢化合物 B、氢氧化物 C、碳氢化合物 D、氧化物 2. 石油中除碳、氢外,还有氧、(D)、硫等元素,一般它们总量不超过1%,个别油田可达5%~7%。 A、钙 B、镁 C、铀 D、氮 3. 石油主要是由三种烃类组成,即烷烃、(D)和芳香烃。 A、烯族烃 B、芳烃 C、碳烃 D、环烷烃 4. 一种以液体形式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的可燃性有机矿产是(B)。 A、柴油 B、石油 C、沥青 D、汽油 5. 充足的油气来源是形成油气藏的(C)基础。 A、储量 B、物性 C、物质 D、规模 6. 石油中碳含量一般占(C)。 A、84%~85% B、84%~86% C、84%~87% D、84%~88% 7. 石油是以液态烃为主要化学组分的可燃(B)矿产。 A、无机 B、有机 C、化学 D、固体 8. 石油的主要元素是碳、氢两种,一般占含量的(D)。 A、90%~91% B、92%~93% C、94%~95% D、96%以上 9. 石油中氢含量一般占(A)。 A、11%~14% B、12%~15% C、13%~16% D、14%~17% 10. 地层原油在压力降低到开始脱气时的压力称为(C)。 A、脱气压力 B、地层压力 C、饱和压力 D、流动压力 11. 石油在流动时,其内部分子间产生的摩擦阻力称为原油(A)。 A、粘度 B、阻力 C、毛细管力 D、表面张力 12. 原油凝固点的高低主要取决于(C)。 A、密度 B、粘度 C、含蜡量 D、含气量 13. 地层条件下单位体积原油与在地面条件下脱气后的体积之比值称为(D)。 A、收缩率 B、溶解系数 C、体积变化率 D、体积系数 14. 原油冷却到失去流动性时的温度称为(B)。 A、结蜡点 B、凝固点 C、溶蜡点 D、凝析点 15. 石油的组分主要以(A)为主。 A、油质 B、碳质 C、胶质 D、沥青质 16. 原油中烷烃的碳原子个数为(C)时呈固态的碳氢化合物称为蜡。 A、5~30 B、5~17 C、16~42 D、32~56 17. 原油中烷烃的碳原子个数为16~42时呈固态的碳氢化合物称(A)。 A、蜡 B、胶质 C、沥青质 D、重烃 18. 石油主要由(C)等元素组成。 A、碳、氧 B、氧、氢 C、碳、氢 D、硫、氢 19. 原油压缩系数的单位是(C)。 A、kg/m3 B、MPa C、MPa-1 D、MPa?s 20. 原油密度单位是(A)。 A、kg/m3 B、MPa C、MPa-1 D、mPa?s

采油工初级试题库

采油工初级试题库 采油工 1、石油在化学上是以(碳氢化合物)为主体的复杂混合物。 2、石油中除碳、氢外,还有氧、(氮)、硫等元素,一般它们总量不超过1% ,个别油田可达5%-7& 。 3、石油主要是由三种烃类组成,即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 4、充足的油气来源是形成油气藏的(物质)基础。 5、石油中碳含量一般占(84%~87% )。 6、石油是以液态烃为主要化学组分的可燃(有机)矿产。 7、石油的主要元素是碳、氢两种,一般占含量的( 96% ) 以上。 8、地层原油在压力降低到开始脱氧时的压力称为(饱和压力)。 9、石油在流动时,其内部分子间产生的摩擦阻力称为(黏度)。 10.地层条件下单位体积原油与在地面条件下脱气后的体积之比值称为(体积系数)。

11、原油冷却到失去流动性时的温度称为(凝固点) 12、石油的组分主要以(油质)为主。 13 、原油中烷烃的碳原子个数为(16~42 )时呈固态的碳氢化合物称为蜡。 14、石油主要由(碳、氢)等元素组成。 15 、原油压缩系数的单位是(MPαˉ 1) 16 、原油密度单位是(kg/m3 ) 17、原油粘度单位是(mPa· s). 18 、生成石油和天然气的原始物质是(有机物质)。 19、高等生物含脂肪,蛋白质量多,在油、气(生成)过 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20、一般认为(生油)物质主要是水生低等生物,如浮游 生物、珊瑚、藻类、各种微生物、介形虫、有孔虫等。 21、随着埋藏的深度不断加大,长期保持还原环境,压 力、温度也逐渐增高,是促使(有机质)快速向石油转 化的有利条件。 22、前三角洲地区,河流带来大量(有机质),为生物 提供了大量的养料,使生物更加繁盛,所以这种地理环 境具有丰富的有机物。 23、一些有利生物的地理环境能否出现并长期保持,是 受(地 壳)运动所控制的。

8-《采油工》分析试题与答案

试题一:根据下表进行动态分析 某抽油机井供液能力大,采取换大泵增产措施,前后生产数据见下表。 抽油机井A换泵效果对比表 时间日日含液示泵冲冲泵产产水面功效程次径液油率图 t/d t/d % m % m 次/min mm 换泵前60 7 165 正常63.9 3 9 56 换泵后77 11 536 正常52.7 3 9 70 换泵后三个月76 12 485 正常52.1 3 9 70 换泵后六个月78 11 431 正常 3 9 70 注:泵下入深度956米。原油密度0.86t/m3。 请完成 一、完成表格(40分) 1、利用Excel制表,并计算含水率、泵效两列数据,小数点保留1位; 2、建立WORD文档,文件名为自己名字。 3、将制作完成的EXCEL表格拷贝到WORD中。 表格设置要求:内容居中、宋体、五号字 评分标准:表格制作30分,每列3分;计算10分,每空2分。 二、换泵效果分析(60分) 1、措施效果分析(30分) 2、存在问题(30分); 3、下步治理措施(30分)。 文字设置要求:宋体、五号字、单倍行间距。 上交WORD电子文档

试题一参考答案:《采油工》P511 一、完成表格 (共40分:表格制作30分,每列3分;计算10分,每空2分) 抽油机井A换泵效果对比表 时间日日含液示泵冲冲泵产产水面功效程次径液油率m 图% m 次/min mm t/d t/d % 换泵前60 7 88.3 165 正常63.9 3 9 56 换泵后77 11 85.7 536 正常52.7 3 9 70 换泵后三个月76 12 84.2 485 正常52.1 3 9 70 换泵后六个月78 11 85.9 431 正常53.4 3 9 70 二、换泵效果分析(60分) 1、措施效果分析(共30分) 该井换泵见到了较好效果,达到了换泵提液增油的目的(+5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换泵后日产液量增加17吨,日产油量增加4吨,达到了增油目的。说明注水效果好,地层能量充足,是换大泵的基础。(+5分) ②换泵后液面下降、含水下降,说明达到改善层间矛盾的目的,低含水层得到动用。(+5分) ③液面有所下降,但仍保持合理沉没度,地层供液能力强,示功图正常,说明提液方案正确;(+5分) ④泵效维持在较高水平,说明作业施工良好。(+5分) ⑤换泵使抽油井的生产参数更加合理。地层的供液能力与抽油泵的排液能力相匹配,发挥了地层潜力,抽油机损耗降到最小。(+5分) 2、存在问题(共15分) ①换泵后六个月后,含水有上升趋势,产量有所下降;(+5分) ②换泵后液面仍较高,油井仍有上调参数潜力;(+5分) ③换泵后液面仍有上升趋势,说明注采比大于1,应加强注采调控分析(+5分) 3、下步治理措施(共15分) ①进一步上调参数,发挥油井潜力;(+5分) ②择机换大泵提液;(+5分) ③做好注采调控分析,控制含水上升速度。水井加强剖面测试、控制主要吸水层强度,或者对主吸水层开展调剖等措施;(+5分)

采油工初级题新讲解

一、选择题(每题有四个选项,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将正确的选项号填入括号内) 1 石油在化学上是以()为主体的复杂的混合物。 A、氮氢化合物 B、氢氧化物 C、碳氢化合物 D、氧化物 2 石油中除碳、氢外,还有氧、()、硫等元素,一般它们总量不超过1%,个别油田可达5%~7%。 A、钙 B、镁 C、铀 D、氮 3 石油主要是由三种烃类组成:即烷烃、()和芳香烃。 A、烯族烃 B、芳烃 C、碳烃 D、环烷烃 4 充足的油气来源是形成油气藏的()基础。 A、储量 B、物性 C、物质 D、规模 5 石油中碳含量一般占()%。 A、84~85 B、84~86 C、84~87 D、84~88 6 石油是以液态烃为主要化学组分的可燃()矿产。 A、无机 B、有机 C、化学 D、液体 7 石油的主要元素是碳、氢两种,一般占含量的()%。 A、90~91 B、92~93 C、94~95 D、96以上 8 地层原油在压力降低到开始脱气时的压力称()。 A、脱气压力 B、地层压力 C、饱和压力 D、流动压力 9 石油在流动时,其内部分子间产生的摩擦阻力称为原油()。 A、粘度 B、阻力 C、毛细管力 D、表面张力 10 地层条件下单位体积原油与在地面条件下脱气后的体积之比值称为()。 A、收缩率 B、溶解系数 C、体积变化率 D、体积系数 11 原油冷却到失去流动性时的温度称为()。 A、结蜡点 B、凝固点 C、溶蜡点 D、凝析点 12 石油的组分主要以()为主。 A、油质 B、碳质 C、胶质 D、沥青质 13 原油中烷烃的碳原子个数为()左右时呈固态的碳氢化合物称为蜡。 A、5~30 B、5~17 C、16~42 D、32~56 14 石油主要由()等元素组成。 A、碳、氧 B、氧、氢 C、碳、氢 D、硫、氢

采油工初级理论练习试题集及答案

《采油工》培训教程理论知识试题集 一、选择题(每题4个选项,只有1个是正确的,将正确的选项号填入括号内) 1.通常石油人所说的油藏都是位于( ). (A)地上深浅不一、形状和大小一样的封闭空间 (B)地上深浅不一、形状和大小都一样的封闭空间 (C)地下深浅不一、形状和大小也不一样的封闭空间 (D)地下深浅不一、形状和大小电不一样的任意空间 2.油气藏的地质含义是指在( )的油气聚集。 (A)不同圈团内具有同一压力系统 (B)同一圈闭内具有同一压力系统 (C)同一圈闭内具有不同压力系统 (D)不同圈闭内具有不同的压力系统 3.圈闭有( )等类型。 (A)构造圈闭、地层遮挡圈闭 (B)构造圈闭、岩性遮挡圈闭 (C)地层遮挡圈闭、岩性遮挡圈闭 (D)构造圈闭、地层遮挡圈闭、岩性遮挡圈闭 4.构造圈闭是由于构造运动使岩层发生变形和位移造成的圈闭,主要包括( )。 (A)岩性遮挡圈闭、地层遮挡圈闭 (B)背斜圈闭、岩性遮挡圈闭 (C)背斜圈闭、断层遮挡圈闭 (D)背斜圈闭、地层遮

挡圈闭 5.根据圈闭的成因,油气藏可分为( )三类。 (A)构造油气藏、岩性油气藏、断层油气藏 (B)构造油气藏、地层油气藏、岩性油气藏 (C)沉积油气藏、岩性油气藏、裂缝油气藏 (D)岩性油气藏、断层油气藏、古潜山油气藏 6.油、气、水在储油构造中的分布规律是( )。 (A)顶部是油,中部是水,底部是气 (B)顶部是气,中部是油,底部是水 (C)顶部是油,中部是气,底部是水 (D)顶部是水,中部是油,底部是气 7.油气藏内的油水界面与油层顶界的交线称为( )。 (A)外含油边界 (B)含水边界 (C)油藏高度 (D)含气面积 8.在油田开发中,( )不是用来进行描述油、气、水在油气藏内分布特征的术语. (A)油气藏高度 (B)外含油边界 (C)圈闭直径 (D)含气面积 9.能阻止油气继续运移,并能使油气聚集起来,形成油气藏的地质场所称为( )。 (A)断层 (B)储集层 (C)盖层 (D)圈闭 10.生成的油气经过二次运移之后,必须保存于( )中方可形成油气藏。

采油地质工高级理论试题及答案

、选择题(每题有四个选项,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将正确的选项号填入括号内) C 1 .胶结类型中的基底胶结是指胶结物含量高,岩石颗粒之间( ) 。 (A) 大面积接触(B) 全部接触(C) 很少接触(D) 中等接触 B 2 .胶结的类型分为( ) 种。 (A) 2 (B)3 (C)4 (D)5 D 3 .胶结类型是指胶结物在砂岩中的分布状况以及与碎屑( ) 的接触关系。 (A)粗粒(B) 中粒(C) 细粒(D) 颗粒 D 4 .储层定向分布及内部各种属性都在极不均匀地变化,这种变化称为储层的( ) 性。 (A)均质(B) 物性(C) 特性(D) 非均质 C 5 .碎屑岩储层的非均质性分成( ) 类。 (A) 2 (B)3 (C)4 (D)5 B 6 .储集层的非均质性将( ) 影响到储层中油、气、水的分布规律和油田开发效果的好坏。 (A)间接(B) 直接(C) 严重(D) 可能 D 7 .基底胶结的孔隙度( ) 。 (A)没有(B) 中等(C) 很高(D) 很低 B 8 .在几种胶结类型中,基底胶结的孔隙度( ) , (A)最高(B) 最低(C) 中等(D) 较高 B 9 .基底胶结的渗透率( ) 。 (A)没有(B) 很低(C) 中等(D) 很高 D 10 .胶结物充填于颗粒之间的孔隙中,颗粒呈( ) 接触,这种胶结称为孔隙胶结。 (A)稀疏(B) 紧密(C) 点状(D) 支架状 A 11 .胶结物充填于颗粒之间的孔隙中,颗粒呈支架状接触,这种胶结称为( ) 胶结。 (A)孔隙(B) 基底(C) 接触(D) 支架 D 12 .在几种胶结类型中,孔隙度仅次于接触胶结的是( ) 胶结。 (A)支架(B) 接触(C) 基底(D) 孔隙 C 13. 在几种胶结类型中,接触胶结的孔隙度( ) 。 (A)较高(B) 中等(C) 最高(D) 最低 B 14 .在几种胶结类型中,接触胶结的孔隙度( ) 孔隙胶结。 (A) 低于(B) 大于(C) 等于(D) 小于 A 15 、接触胶结是指胶结物含量( ) ,分布于颗粒相互接触的地方,颗粒呈点状或线状接触的胶结。 (A) 很少(B) 很多(C) 较少(D) 较多 C 16 .层系的旋回性、砂层间渗透率的非均质程度、隔层分布、特殊类型的分布,统称为( ) 非均质性。 (A) 平面(B) 层内(C) 层间(D) 孔隙 D 17 .层间非均质性包括( ) 的旋回性、砂岩间渗透率的非均质程度、隔层分布、特殊类型的分布。 (A) 层段(B) 砂岩(C) 砂体(D) 层系 A 18 、层间非均质性包括层系的旋回性、( ) 间渗透率的非均质程度、隔层分布、特殊类型的分布。 (A) 砂层(B) 地层(C) 层系(D) 隔层 C 19 、隔层分布、特殊类型的分布属于( ) 的范畴。 (A) 层内非均质性(B) 平面非均质性

[实用职业技能类试卷]采油工(高级技师)模拟试卷7及答案与解析

采油工(高级技师)模拟试卷7及答案与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 1 在动态分析中,( )动态分析应从对油藏、油层地质特点的再认识、油田开发状况、层系井网注水方式等方面着手分析。 (A)区块 (B)单井 (C)井组 (D)小层 2 油水界面分析,要特别注意分析油水过渡带( )问题。 (A)孔隙度 (B)地层压力 (C)渗透率 (D)原油外流 3 不同油层对开发井网的适应程度各不相同,造成层间矛盾加剧,( )无水采收率和阶段采收率。 (A)提升 (B)提取 (C)提高 (D)降低

4 油田开发经济评价应做好工程技术方案的经济评价与可行性研究,为提高工程投资项目的综合经济效益提供( )。 (A)决策依据 (B)数据依据 (C)预测依据 (D)可行依据 5 原油生产费用或称生产成本,是在生产过程中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用货币表现的( )。 (A)总和 (B)总成本 (C)总费用 (D)总投资 6 拔键振荡器是为大型( )拔键而制作的专用工具。 (A)曲柄轴 (B)游梁轴 (C)传动轴 (D)输出轴 7 抽油机井不出油井口回压升高很多,一般大于( )MPa,就证明管线不太畅通。 (A)0.3 (B)0.4

(C)0.5 (D)0.6 8 电动潜油泵井因欠载值调得不合理而电流偏低导致停机时,可给电路加( ),延迟抽空时间。 (A)延时继电器 (B)欠载保护器 (C)欠载继电器 (D)过载保护器 9 三视图中的俯视图( )。 (A)只能看到物体长度 (B)既能看到高度又能看到长度 (C)既能看到高度又能看到宽度 (D)既能看到长度又能看到宽度 10 管道安装图中的尺寸定位是指建筑物、设备管线在工艺布置图上所建立的( )中的几何位置。 (A)横向方位 (B)纵向方位 (C)高度方位 (D)平面直角坐标系

采油工理论试题库(附答案)

目录 初级采油工理论试题 (2) 一、选择题 (2) 二、判断题 (20) 中级工理论试题 (27) 一、填空题 (27) 二、判断题 (47) 三、简答题 (53) 三、计算题 (55) 高级工理论试题 (58) 一选择题 (58) 二、判断题 (77) 三、简答题 (86) 四、计算题 (88)

初级采油工理论试题 一、选择题 1、AA001 石油分为(A)两种。 (A)天然石油和人造石油(B)重质油和轻质油 (C)成品油和原油(D)天然石油和轻质油 2、AA001 从煤或油页岩中可以干馏出(D)。 (A)煤油(B)原油(C)天然石油(D)人造石油 3、AA001 石油是由各种(B)混合组成的一种油状液体。 (A)碳氢混合物(B)碳氢化合物(C)碳氧化合物(D)碳氧混合物 4、AA002 为了了解石油在油层中的性质,高压物性取样时,一般要求井底压力(A) 原始饱和压力。 (A)高于(B)低于(C)等于(D)降低到 5、AA002 为了了解石油在油层中的性质,高压物性取样时,要求样品保持在(C) 状态下。 (A)常温(B)常压(C)地层(D)密闭 6、AA002 在地层条件下取出样品,进行各种物理参数分析,叫(D)取样。 (A)物性(B)密闭(C)常规(D)高压物性 7、AA003 油井生产时,每采出一吨原油伴随产出的天然气量称为(A)。 (A)生产气油比(B)生产油气比(C)原始气油比(D)日产气量 8、AA003 原油冷却到失去流动性时的温度称为(B)。 (A)结蜡点(B)凝固点(C)熔蜡点(D)凝析点 9、AA003 地层原油在压力降低到开始脱气时的压力称(C)。 (A)脱气压力(B)地层压力(C)饱和压力(D)流动压力 10、AA003 石油在流动时,其内部分子间产生的磨擦阻力称为原油(A)。 (A)粘度(B)阻力(C)毛细管力(D)表面张力 11、AA003 地层条件下单位体积原油与其在地面条件下脱气后的体积之比值称为 (D)。 (A)收缩率(B)溶解系数(C)体积变化率(D)体积系数 12、AA004 石油主要由(C)等元素组成。 (A)碳、氧(B)氧、氢(C)碳、氢(D)硫、氢 13、AA004 石油的组分主要以(A)为主。 (A)油质(B)碳质(C)胶质(D)沥青质 14、AA004 原油中烷烃的碳原子个数为(C)左右是呈固态的碳氢化合物称为蜡。 (A)5~30 (B)5~17 (C)15~42 (D)32~56 15、AA004 原油中的胶质相对分子质量和沥青质相对分子质量之间的关系为(A)。 (A)胶质相对分子质量小于沥青相对分子质量 (B)胶质相对分子质量大于沥青相对分子质量 (C)胶质与沥青相对分子质量相等 (D)无法确定 16、AA005 天然气颜色一般为(C)。 (A)白色(B)黄色(C)无色(D)蓝色 17、AA005 天然气是以(B)化合物为主的各种气体组成的混合气体。

采油工地质工技师动态分析试卷1-21

动态分析测试题 在一个区块内,采用均匀七点法注水(图1-128),其中区块中心有一个以注水井E为中心的井组,注采井距600m,井组周围水井注水正常,油井未采取任何措施,井组平均单井有效厚度5.68m,井组平均孔隙度Φ=25%,井组原始平均含油饱和度S o=65%,原油体积系数B o=1.35,地面原油密度ρo=0.86t/m3,原始地层压力P=11.8MPa,2007年井组年核实产油3732t。 请结合所给资料(表1-71~表1-75,图1-128,图1-129),完成动态分析报告。 动态分析报告 姓名:得分 一、井组生产数据(20分) 制作完善井组生产数据表(表格格式11分,计算每列3分,共20分)。 要求:用EXCEL制作井组生产数据表,完善含水率、井口累积产油量、井口累积产水量三列,增加月注水量、累注水量两列。用EXCEL格式拷贝到WORD里。表格下面注明公式。 二、井组生产趋势(20分) 用EXCEL制作井组注采关系曲线,复制到WORD答案中(每条曲线5分,共20分)。 要求:日产液、日产油、含水率、沉没度分别各放在一张柱状图里。 三、计算(35分) (1)井组的地质储量。(5分) (2)井组水驱控制程度。(5分) (3)2007年井组年采油速度。(5分) (4)2007年井组含水上升率。(5分) (5)2007年3月、2007年12月井组注采比。(10分) (6)2007年12月井组累积注采比。(5分) 四、分析(25分) 1、井组生产动态特点。(15分) 2、下步措施。(10分) 格式要求:将分析报告的文字材料形成Word文档,具体格式: 标题:二号宋体 一级标题:一、……(三号宋体) 二级标题:(一)……(三号黑体) 三级标题:1.……(三号楷体) 四级标题:(1)……(三号仿宋) 正文:……(五号仿宋) 行间距:固定值20磅 页面格式: 纸张规格:A4 页边距:上3.7厘米下3.5厘米 左2.8厘米右2.6厘米 页码位置:页面底端(页脚)、居中 页码格式:-1-

采油工岗位基本知识试题

岗位基本知识 采油工 1、题目:钳型电流表的优点在于它具有(B )即可测量电流。 (A) 需要切断电源(B) 不需要切断电源 (C) 需要接入电源(D) 与电源无关 2、题目:在抽油机井内不下入( C )。 (A) 油管(B) 抽油泵(C) 多级分离器(D) 丝堵 3、题目:翻斗量油是利用(B)原理。 (A)连通器(B)杠杆平衡(C)记数器(D)流量计 4、题目:抽油机按照结构和工作原理不同可分为游梁式抽油机和(C )抽油机。 (A )链条式(B) 塔架式(C) 无游梁式(D) 液压式 5、题目:游梁式抽油机最主要的特点是有一个绕支架轴承上下摆动的( B )。 (A) 横梁(B) 游梁(C) 连杆(D) 驴头 6、题目:有杆泵采油是通过地面动力带动抽油机,并借助于(D )来带动深井泵采油的一种方法。 (A) 驴头(B) 毛辫子(C) 光杆(D) 抽油杆 7、题目:有杆泵采油是由以(D)为主的有杆抽油系统来实现的。 (A) 电动机(B) 减速箱(C) 驴头(D) 三抽设备 8、题目:某游梁式抽油机型号CYJ10—3—53HB,表明该机驴头悬点最大负荷为(A)。 (A) 10t (B) 3t (C) 53t (D) 5.3t 9、题目:某游梁式抽油机型号CYJ10—3—53HB,其中(D )表示的是平衡方式。 (A) CYJ (B) H (C) HB (D) B

10、题目:直接与驴头相连接的抽油机部件是( B )。 (A) 横梁(B) 游梁(C) 连杆(D) 曲柄 11、题目:抽油机驴头的作用是保证抽油时( C )始终对准井口中心位置。 (A) 毛辫子(B) 悬绳器(C) 光杆(D) 抽油杆 12、题目:抽油机曲柄上的孔是用来调( A )的。 (A) 冲程(B) 冲次(C) 负荷(D) 转速 13、题目:在( D )的作用下,可以减小抽油机上下冲程负荷的差别。 (A)悬绳器(B)减速器(C)游梁(D)平衡块 14、题目:游梁抽油机的动力来自于(B )的高速旋转运动。 (A) 平衡块(B) 电动机(C) 曲柄(D) 减速箱 15、题目:游梁抽油机起变速作用的装置是(D )。 (A) 驴头(B) 游梁(C) 曲柄连杆机构(D) 减速箱 16、题目:游梁抽油机的电动机将其高速旋转运动传递给减速箱,由速箱的( A )带动曲柄做低速旋转运动。 (A) 输出轴(B) 中间轴(C) 输入轴(D) 皮带轮 17、题目:抽油机例保,是每( A )进行一次。 (A) 日(B) 旬(C) 月(D) 季度 18、题目:抽油机一级保养,每( B )进行一次。 (A) 季度(B) 月(C) 一年(D) 半年 19、题目:抽油机一级保养工作中的“润滑”是指在各(A)处加注黄油,检查减速箱机油是否足够。 (A) 轴承(B) 连接(C) 活动(D) 密封 20、题目:每分钟抽油机驴头上下往复运动的次数叫( D)。

采油地质工中级试题库(标准版)

( 安全试题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采油地质工中级试题库(标准 版) Regular examinations and questions are an important means to supplement and consolidate the knowledge of personnel in the company’s security positions

采油地质工中级试题库(标准版) 一、选择题 1.倾向是指岩层倾斜的方向。即倾斜线在(B)面上的投影所指的方向。 (A)斜(B)水平(C)铅垂(D)岩层 2.褶曲的基本类型有(D)。 A.立褶曲与斜歪褶曲B长轴褶曲与短轴褶曲 C穹窿构造与鼻状构造D背斜褶曲与向斜褶曲 3.为了便于分析和研究,我们通常把(B)作为一个整体,作为油气生成、运移和聚集的基本地质单元,再进一步划分其构造。 (A)油气藏(B)油气盆地(C)油气田(D)油气聚集带 4.沉积岩是由各种地质作用所形成的沉积物组成的岩石。它是古老的岩石在地壳表面环境下遭风化剥蚀,再经(D)、沉积及成岩作用而形成的。

(A)溶解(B)分解(C)压实(D)搬运 5.岩层是由(D)基本一致的岩石所组成,是在较大的区域内沉积环境基本一致的条件下形成的地质体。 (A)颗粒(B)结构(C)颜色(D)成分 6.不同的沉积相形成于不同的沉积环境,在沉积环境中起决定作用的是(D)。 (A)生物发育(B)气候状况(C)地球化学条件(D)自然地理条件 7.在气压驱动的油田,油层压力等于饱和压力,井底和近井地带地层压力(A)饱和压力。 (A)低于(B)高于(C)等于(D)接近 8.对于厚底水油藏的开发,当底水能量补给满足不了采油速度的要求时,应在(A)注水,尽量造成纵向驱油条件。 (A)底水部位(B)油藏部位(C)油藏上部(D)油藏边部 9.在布置开发井网时,若将注水井按一定的方式和距离布置在含油边界以外的含水区内,并大致平行于含油边界。生产井布在含

采油工初级技能考试题

2012年职业技能鉴定操作技能考核项目 采油工 初 级

中国石油大庆职业技能鉴定中心 采油工初级试题目录 试题一、取抽油机井井口油样(管理油水井30%)试题二、填写油井班报表(管理油水井30%)试题三、填写注水井班报表(管理油水井30%)试题四、启、停抽油机(维护设备40%)试题五、更换抽油机井光杆密封圈(维护设备40%)试题六、加注设备黄油(维护设备40%)试题七、用指针式钳形电流表测量抽油机电流(使用仪器仪表30%)试题八、更换压力表(使用仪器仪表30%)试题九、使用游标卡尺测量工件(使用仪器仪表30%) 采油工初级试题组合目录 组合一: 1、填写注水井班报表(管理油水井30%) 2、启、停抽油机(维护设备40%) 3、更换压力表(使用仪器仪表30%)组合二: 1、填写油井班报表(管理油水井30%)

2、更换抽油机井光杆密封圈(维护设备40%) 3、使用游标卡尺测量工件(使用仪器仪表30%)组合三: 1、取抽油机井井口油样(管理油水井30%) 2、加注设备黄油(维护设备40%) 3、用指针式钳形电流表测量抽油机井电流(使用仪器仪表30%) 试题一:取抽油机井井口油样 1、准备要求 ( ( ( 2、操作考核规定及说明 (1)操作程序说明: 1)准备工作; 2)检查; 3)停掺水; 4)放空; 5)取样; 6)送掺水; 7)控制温度;

8)清理场地。 (2)考核规定说明: 1)如操作违章或未按操作程序执行操作,将停止考核。 2)考核采用百分制,考核项目得分按鉴定比重进行折算。 3)考核方式说明:该项目为实际操作,考核过程按评分标准及操作过程进行评分。 4)测量技能说明:本项目主要测量考生对抽油机井取样掌握的熟练程度。 3、考核时限 (1)准备时间:1min(不计入考核时间)。 (2)正式操作时间:8min。 (3)提前完成操作不加分,到时停止操作考核。 4、评分记录表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职业技能鉴定统一试卷 采油工初级操作技能考核评分记录表 现场号工位号性别______ 试题名称:取抽油机井井口油样考核时间:8min

采油工考试:中级采油地质工考试考试资料模拟考试卷.doc

采油工考试:中级采油地质工考试考试资料模拟考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 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单项选择题 为了确定构造位置、形态和查明地层层序及接触关系,在( )阶段钻的井称为地质并。A 、地震精查 B 、区域勘探 C 、盆地普查 D 、地震详查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单项选择题 在地层的上倾方向上为断层所封闭的圈闭是( )。A 、断层圈闭 B 、构造圈闭 C 、地层圈闭 D 、岩性圈闭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3、单项选择题 注水方式一般分为四类,即边缘注水、切割注水、面积注水和点状注水。目前,多数油田采用( )注水方式。A 、边缘 B 、切割 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密----------------------------------封 ----------------------------------------------线----------------------

C、面积 D、点状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4、单项选择题 根据断层走向与岩层产状关系,断层可分为走向断层、()断层和斜向断层。A、平移 B、倾斜 C、斜交 D、倾向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5、单项选择题 某油井的流动压力为6.5MPa,饱和压力为9.2MPa,地层压力为11.0MPa,则该并的流饱压差为()MPa。A、1.8 B、-2.7 C、-4.5 D、-15.7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6、判断题 工作质量的决定因素是生产设备的现代化程度。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工作质量的决定因素是人。 7、单项选择题 白喷井分层采油配产管柱的特点是各层段调整配产方便,从()下仪器调整小层油嘴,就可实现调整分层产量的目的。A、井口 B、工作筒 C、套管内 D、油管内 本题答案:D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