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材料成形原理复习要点总结

材料成形原理复习要点总结

材料成形原理复习要点总结
材料成形原理复习要点总结

材料成形原理 复习要点精编

第1章 液态金属的结构和性质

第1节 材料的固液转变(★)

z名词解释

1、空穴

2、熔化潜热

第2节 液态金属的结构与分析(★★)

z名词解释

1、液态金属中的三起伏

2、近程有序和远程有序

z简答题

1、纯金属和实际合金的液态结构有何不同?(习题2.1)

第3节 液态金属的性质(★★★)

z名词解释

1、粘度

2、表面张力

z简答题

1、影响液态金属粘度的主要因素?

答:(1)化学成分:难熔化合物的液态粘度较高,而熔点低的共晶成分合金的粘度低。

(2)温度:液体金属的粘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3)非金属夹杂物:液态金属中呈固态的非金属夹杂物使液态金属的粘度增加,夹杂

2、粘度在材料成形过程中的意义?

答:(1)对液态金属净化的影响:液态金属中存在各种夹杂物及气泡,必须尽量除去,否则会影响材料成形件的性能,甚至发生灾难性后果。

(2)对液态金属合金流动阻力的影响:粘度越大,流动阻力越大。

(3)对凝固过程中液态合金对流的影响:粘度越大对流强度越小,而对流强度影响金属凝固质量。

(注意:简答题以上述两个题目为例,这类题的标准答案是相似,作答的关键是每一个要素不能漏,同时用一两句话去简要解释每点要素就行。同样,在记忆时也是一样,先记大的主干,然后对每个主干进行说明一下就可以了。考试的时候运用这样的方式分条理、分主干的去答题,一般都是满分。后面这类较简单的题目我就不一一写答案了,自己对着教材总结一下,这样有助于理解和记忆。)

3、影响表面张力的因素?

4、表面张力在材料成形过程中的意义?

答:(1)表面张力引起的毛细管现象,其产生的附加压力对液态成形(铸造)过程中液态合金的充型性能和铸件表面质量产生很大的影响。

(2)金属凝固后期,枝晶之间存在的液膜小到微米时,表面张力对铸件的凝固过程的补缩状况,对是否出现热裂缺陷有重大影响。

(3)在熔焊过程中,熔渣与合金液这两相间的作用会对焊接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熔渣与合金液如果是润湿的,就不易将其从合金液中去除,导致焊缝处可能产生夹渣缺陷。

(4)界面现象影响到液态成形加工的整个过程,晶体成核及生长、缩松、热裂、夹杂、气泡等缺陷都与界面张力关系密切。

第4节半固态金属的流变性及表观粘度(★★)

z名词解释

流变铸造(私人总结的,仅供参考):

通过机械搅拌或电磁搅拌等方法制作半固态浆料,使其固相分数达到50%~70%,合金浆料仍具有很好的液态流动性,施加压力就可以很好的填充压铸机等成型设备的型腔,然

后进行压铸和挤压至金属模具中成形为零件。

z简答题

1、流变铸造的优点是什么?(教材P21 最后一段)

第2章 液态金属的流动和传热

第1节液态金属的流动性和充型能力(★★★)

z名词解释

1、流动性

2、充型能力

z简答题

1、液态金属的流动性和充型能力有何异同?如何提高液态金属的充型能力?(习题2.3,

06年真题A-2)

2、两种成分液态金属的停止流动机理?(理解记忆)

(1)纯金属或节共晶成分合金和结晶温度范围很窄的合金——层状凝固,由外到内逐层凝固。

(2)结晶温度很宽的合金——体积凝固。

注意:“液态金属充型能力的计算及相关复杂数学模型”不用看,目前考试未出现过这方面的计算题。

第2节凝固过程中的液体流动(★★)

z名词解释

1、自然对流

2、强迫对流

3、双扩散对流

z简答题

1、液体在枝晶流动的驱动力?

注意:本节的数学模型也不用看了。

第3节凝固过程中的热量传递(★★)

z理解温度场和凝固动态动态曲线(也可以结果实验教材看)

z简答题

1、传热的三种方式?

2、铸件的凝固方式及影响因素?(★★★★)

第4节铸件凝固时间(★)

z名词解释

1、铸件的凝固速率:

2、凝固速度:

z知道凝固时间的3种计算方法(理论计算法、经验计算法、数值模拟法)就可以了,记一下平方根定律的定义及其公式,其余的数学模型不用看。

第3章 液态金属的凝固形核方式及生长方式

第1节凝固的热力学条件(★★★★)

z理解形核→凝固这一过程:

Δ或

G

Δ

T

(教材P40:在相变驱动力的作用下…………直至凝固结束)

v

z简答题

1、为什么过冷度是液态合金结晶的驱动力?(06年真题A-1)

2、何谓热力学能障和动力学能障?凝固过程中是如何克服这两个能障?(05年D-三)

第2节均质形核与异质形核(★★★★★)

z名词解释

1、均质形核

2、异质形核

3、形核速率

z简答题

1、理解润湿角和界面基底的形状与异质形核能力的关系。

2、影响异质形核速率的因素?

3、什么样的界面才能成为异质形核的衬底?(06年真题A-3)

z计算题

1、(07年B-1)假设液态金属在凝固时形成的临界核心是边长为a*的立方体:

(1) 求均质形核时的a*和ΔG*的关系式。

(2) 证明在相同过冷度下均质形核时,球形晶核较立方形晶核更易形成。

2、(08年、四-1)

第3节纯金属的长大方式(★★★★★)

z名词解释

1、正温度梯度

2、负温度梯度

3、粗糙界面

4、平整界面

5、二维晶核

6、螺旋位错生长、旋转孪晶生长、反射孪晶生长(这3个名词理解记忆就可,不是很重

要)

α值的范围;分清楚非小平面界面、粗糙界面、非(注意:粗糙界面与平整界面,x

小平面生长、平整界面、小平面界面、小平面生长这6个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

z简答题

1、阐述影响晶体生长的因素?(习题3.4,下面的答案与习题上的答案有所不同,自己综

合下)

答:(1)晶体宏观长大方式取决于界面前方液体中的温度分布,即温度梯度G L,当G L>0时,晶体生长以平面方式生长;如果G L<0,晶体以树枝方式生长。

(2)晶体微观长大方式取决于固-液界面结构:粗糙界面的生长方式叫非小平面生长;

平整界面的生长方式叫小平面生长。

2、晶体平面方式长大与树枝晶方式生长的机理?

答:(1)平面方式长大机理

理解该图,并以教材中相对应的一段话作答(固-液界面前方液体中的温度梯度G L >0,液相温度高于界面温度Ti …………导致晶体以平面方式生长)

X X

理解该图,并以教材中相应的一段话来作答(固-液界面前方液体中的温度G L <0…………成为树枝晶生长方式)

(2)树枝晶方式生长机理

X X

3、阐述晶体的生长机理和及生长速率?

(1)连续生长机理:当液固界面在原子尺寸内呈粗糙结构时…………并随机地受到固

相中较多近邻原子的键合。

(2)晶体的二维生长:当液固界面在原子尺寸内为平整界面时,界面上会形成一个二

维晶核。由于二维晶核的形成,产生了台阶……如此继续下去,完成凝固过程。 (3)晶体从缺陷处生长 ①螺旋位错生长 ②旋转孪晶生长 ③反射孪晶生长

第4章 单相合金与多相合金的凝固

(注:本章是作为液态成形部分的重点,也是考试的重点,需要花时间研究的) 理解教材P52第1段、第2段

了解两个扩散定律(没有教过,但也需要知道一下,最好能大概记下定义。)

第1节 单相合金的凝固(★★★★★)

z 名词解释

1、溶质再分配

2、界面平衡

3、正常凝固过程

4、溶质平衡分配系数

5、成分过冷

6、枝晶间距

z 简答题

1、液态金属凝固时的热过冷和成分过程有何区别?成分过冷对单相合金晶体生长方式有何影响?(06年D-1,牢记“成分过冷”判别式及本题答案,11年和12年都考过)

2、影响枝晶间距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枝晶间距与材质质量有何关系?(习题5.4)

z 计算题(相当重要) 1、05年D-2 2、06年D-2 3、11年、第三大题1

(其它几年也有,这里就不一一全部列出来,留着做真题时自我评估。)

z 本章需要牢记的公式: (1)平衡凝固:)1(10k f k C C s s ??=

)

1(0

k f k C C L L ?+=(最好能理解推导方式)

(2)近平衡凝固:

10*)1(??=k s s f kC C 1

0*

?=k L L

f C C (3)成分过冷判据:

k

D k C m R G L L L )

1(0?≤(注意应用的时候用大于等于号,什么时候用小于号)

第2节共晶合金的凝固(★★★)

z名词解释

1、规则共晶合金

2、非规则共晶合金

3、伪共晶组织

4、离异生长和离异共晶

5、规则共晶凝固

6、层片状共晶组织

7、棒状共晶

z简答题

1、Mg、S、O等元素如何影响铸铁中石墨的生长?(习题6.3)

2、共晶合金的共生生长、共晶共生区、离异共晶、离异生长、规则共晶凝固相关的概念

和知识点。

3、层片状共晶和棒状共晶结构的判断。

4、了解非规则共晶的特点,了解Al-Si合金的共晶凝固,了解加入Na、Sr等变质元素的

影响(没考过,但也不能忽略,容易考)

本章概念较多,容易混淆、忘记。可以换照共晶、非共晶、离异共晶三大类来分类进行梳理,共晶中又分为层片状共晶和棒状共晶。

z补充两个名词解释:变质处理、孕育处理(第5章的名词解释)。

z本章的第3、4、5节内容略微记忆一下相关概念即可,了解下其中内容就行了。

第5章 铸件凝固组织的形成与控制

本章很重要(近几年都有考到,题目也是大同小异)

z理解教材P87第一段话

第1节铸件宏观凝固组织的特征及形成机理(★★★★★)

z名词解释

晶粒增殖过程

z简答题

1、铸件典型宏观组织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它们的特征和形成机理如何?(06年D-3)

2、试论述铸件宏观凝固组织的内部等轴晶的形成机理。(07年B-4)

第2节铸件宏观凝固组织的控制(★★★★★)

z名词解释

1、孕育处理

2、孕育衰退

z简答题

1、细化凝固组织的生核剂主要有哪几类,其生核机理分别是什么?(05年D-1)

2、简述促进生成等轴晶的方式。

第3节气孔与夹杂的形成机理及控制(★★★★★)z三种气孔的定义、特征、形成机理、防止措施(常考内容)

z名词解释

气孔、一次夹杂、二次夹杂、内在夹杂、外在夹杂、偏析夹杂

z简答题

1、简述一次夹杂物的形成,分布和排除途径?

2、简述二次氧化夹杂物的开成,分布和排除途径?

3、影响偏析夹杂物大小和数量的因素?(★★)

第4节缩孔与缩松的形成机理(★★★★★)

z名词解释

1、液态收缩

2、凝固收缩

3、固态收缩

4、缩孔

5、缩松

z简答题

1、试分析缩孔、缩松形成条件及形成原因的异同。(06年D-4)

2、阐述灰铸铁和球墨铸铁的缩孔和缩松的形成倾向(07年B-3)

3、影响缩孔与缩松大小的因素?(P111)

4、影响灰铸铁和球墨铸铁缩孔和缩松的因素(P111)

5、防止铸件产生缩孔的途径(05年A-二-3,P111)

第5节化学成分的偏析(★★★★)

z名词解释

1、偏析

2、微观偏析

3、晶内偏析

4、晶界偏析

5、宏观偏析

6、正常偏析

7、逆偏析8、“锡汗”9、V形偏析和逆V形偏析10、带状偏析11、重力偏析

z简答题

防止或减轻重力偏析(也称密度偏析)的方法?

z本章很重要,几乎每年都有一两个大题考到过。液态成形和焊接都有气孔、裂纹的内容,但气孔的内容在本章考,裂纹和变形都在焊接中考,都是必考内容。

z本章的第6节“裂纹和变形”的内容就不用花太多时间,了解一下就可,如果后期实在没时间就不用看了。

第6章 特殊条件下的凝固(★★)

z名词解释(★★★★)

1、快速凝固

2、定向凝固

3、微重力凝固

4、超重力凝固

z简答题(★★★)

1、快速凝固的基本原理?快速凝固晶态合金的组织与性能有何特点?

2、定向凝固有哪些方法?有哪些应用?

这一章考试内容比较少,时间紧张的同学就把上述几个题目背一下就好,重视一下名词解释就可以了。

第7章 焊缝及其热影响区的组织和性能

第1节焊接及其冶金特点(★★★★)

z名词解释

1、焊接及其物理本质

2、焊接方法(熔焊、压焊、钎焊定义)

3、焊接温度场及温度梯度

z简答题

1、简述熔焊焊接接头的形成过程?(细看P137第7段,记住各个符号代表的含义。理解

记忆焊接接头形成的3个过程:焊接热过程、焊接化学冶金过程、焊接物理冶金过程)2、影响焊接温度场的因素。(注意05年A-7是焊接参数的影响)

答案要点:包括焊接参数和金属物理性质两个方面的内容。

3、焊接接头的组成部分:焊缝、热影响区和母材;如何保证焊接接头的性能?

第2节焊缝金属的组织和性能(★★★★)

z名词解释

1、联生结晶(也称外延结晶或交互结晶)

2、定向晶

3、偏向晶

4、WM-CCT图

z简答题

1、焊接熔池的特征?

2、熔池凝固的特点?

(2)择优生长:

(3)凝固线速度(理解公式7-3)

记得丰富下每个要点。

3、下图是几种因素对结晶形态的影响,其中纵、横坐标各代表什么?并结合该图讨论焊接熔池凝固组织的特点。(07年C-5)(★★★★★)

4、简述焊接熔池的凝固组织形态,并分析结晶速度、温度梯度和溶质浓度对组织形态的影响?(习题第二部分第2题)

5、低碳钢焊缝的室温组织。

P149页最下角,低碳钢焊缝含碳量较低………(一直到P150页)在初晶奥氏体中更容易形成。(自己总结一下)

6、低合金钢焊缝的室温组织?(考试的时候不会直接问你低碳钢的室温组织,而是给你

一个钢号,如Q235,你得知道它是低碳钢。平常看一下钢种的命名,注意细节,教材P154也有几个,这几个常考。)

7、低合金钢焊缝的室温组织(出题可能性不大,看两遍即可)

8、如何控制焊缝金属的组织和性能?

第3节 焊接热影响区的组织与性能(★★★★★)

z 名词解释

1、热影响区

2、焊接热循环

3、5

8t , 4、SH-CCT 图 5、回火软化

100t

z 简答题

1、焊接热循环的主要参数及其影响。

答:(1)加热速度V H :加热速度越快相变温度越高,奥氏体的均匀化及碳化物的溶解越

不充分。

(2)最高温度m θ:m θ越大,奥氏体过过热严重,冷却后组织粗大,韧性下降。 (3)相变温度以上的停留时间:越长,HAZ 区奥氏体均质化越充分,但奥氏体晶粒长大也比较严重。

H t H t (4)冷却速度是决定HAZ 组织与性能的主要参数。 2、焊接热循环的特点?

3、焊接加热过程中奥氏体化的特点?(两个方面)

4、低碳钢及不易淬火的低合金钢HAZ 组织分布?(05年B 三)

注意:这类题目,若不知道题目所给的钢号是什么类型的钢,背得再熟也是枉然。 5、易淬火钢HZA 组织分布?

注意: Q235、20、Q345(16Mn )、Q420(15MnVN )为低碳钢及不易淬火钢 18MnMoNb 、30CrMnSi 、45为低中碳调质钢、中碳钢及易淬火钢 6、简述HAZ 脆化的类型及产生条件?(07年A-7) 7、提高HAZ 韧性的措施是什么?

第8章 成形过程的冶金反应原理

第1节成形工艺中的冶金反应特点(★★★)

z理解液态成形的冶金反应特点

z理解连接成形的冶金反应特点

以电弧焊为例,可分为三个冶金反应区。

z简答题

简述各反应区的特点?

第2节液态金属与气体界面的反应(★★★)

z名词解释

1、氢的浓度扩散、相变诱导扩散、应力扩散

2、氢脆、白点

z简答题

1、简述焊接气体的来源?(★★)

答案有3个要点,自己总结一下,了解即可

2、液态金属中其它元素的影响。(12年考到了N元素)

元素与金属的作用影响控制途径N 理解溶解的4个阶段 P163四点,注意总结3点

H 理解溶解过程和H的3种扩散方式四点(重点内容)4点

O 理解O在金属中的溶解 P168最后一段3点

S S的危害P176 2点自己总结一下P P的危害P177 2点

例如可以像下面这样总结:

材料成型原理题库

陶瓷大学材料成型原理题库 热传导:在连续介质内部或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不发生相对位移而仅依靠分子及自由电子等微观粒子的热运动来传递热量。 热对流:流体中质点发生相对位移而引起的热量传递过程 热辐射:是物质由于本身温度的原因激发产生电磁波而被另一低温物体吸收后,又重新全部或部分地转变为热能的过程。 均质形核:晶核在一个体系内均匀地分布 凝固:物质由液相转变为固相的过程 过冷度:所谓过冷度是指在一定压力下冷凝水的温度低于相应压力下饱和温度的差值 成分过冷:这种由固-液界面前方溶质再分配引起的过冷,称为成分过冷 偏析:合金在凝固过程中发生化学成分不均匀现象 残余应力:是消除外力或不均匀的温度场等作用后仍留在物体内的自相平衡的内应力 定向凝固原则:定向凝固原则是采取各种措施,保证铸件结构上各部分按距离冒口的距离由远及近,朝冒口方向凝固,冒口本身最后凝固。 屈服准则:是塑性力学基本方程之一,是判断材料从弹性进入塑性状态的判据 简单加载;在加载过程中各个应力分量按同一比例增加,应力主轴方向固定不变 滑移线:塑性变形金属表面所呈现的由滑移所形成的条纹 本构关系;应力与应变之间的关系 弥散强化:指一种通过在均匀材料中加入硬质颗粒的一种材料的强化手段 最小阻力定律:塑性变形体内有可能沿不同方向流动的质点只选择阻力最小方向流动的规律 边界摩擦:单分子膜润滑状态下的摩擦 变质处理:在液态金属中添加少量的物质,以改善晶粒形核绿的工艺 孕育处理;抑制柱状晶生长,达到细化晶粒,改善宏观组织的工艺 真实应力:单向拉伸或压缩时作用在试样瞬时横截面上是实际应力 热塑性变形:金属再结晶温度以上的变形 塑性:指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而不破坏其完整性的能力 塑性加工:使金属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塑性变形并获得所需形状的一种加工工艺 相变应力:金属在凝固后冷却过程中产生相变而带来的0应力 变形抗力:反应材料抵抗变形的能力 超塑性: 材料在一定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下,呈现出异常低的流变应力,异常高的流变性能的现象

高三生物复习要点总结考试说明版

高三生物复习要点总结考试说明版 自由水:良好溶剂,有利于物质运输和化学反应的进行 1、结合水:细胞结构组成部分 自由水越多,新陈代谢越强;结合水越多,抗逆性越强,自由水和结合水可 相互转化 组成成分:Mg→组成叶绿素、Fe→血红蛋白、P、Ca、I 维持细胞形态和功能:生理盐水 1、无机盐功能生命活动:哺乳动物血液中钙盐太低,就会出现抽搐 维持细胞渗透压和酸碱平衡: 浓度越高→渗透压越高 单糖: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 (单糖动植物都有) 2、糖的分类植物二糖:蔗糖、麦芽糖;动物二糖:乳糖 植物多糖:纤维素、淀粉;动物多糖:糖元(肝糖元、肌糖元) 脂肪:储能 2、脂质分类类脂:磷脂膜结构基本骨架 固醇类:胆固醇、性激素、VD 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写出通式 肽键:-CO-NH- 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种类、数量、排列顺序、空间结构 3、蛋白质结构组成成分:肌肉 催化作用:酶 蛋白质功能运输作用:载体、血红蛋白 调节作用:蛋白质类激素(生长激素、胰岛素、促激素) 免疫作用:抗体 肽键个数=氨基酸个数(N)-肽链条数(M) 相关计算蛋白质分子量=N*a-18*(N-M) 基因(DNA)中碱基:mRNA中碱基:氨基酸个数=6:3:1 几条肽链至少几个氨基和几个羧基(至少两头有) 3、写出核酸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的连接方式 五碳糖 A、T、G、C 脱氧核苷酸→DNA 磷酸核苷酸 含N碱基 A、U、G、C 核糖核苷酸→RNA 3、DNA功能遗传信息的传递→复制 遗传信息的表达→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转录和翻译)DNA 转录RNA翻译蛋白质 (6:3:1) 解旋三种RNA参与

非细胞生物:病毒 代表:蓝藻、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4、生物原核生物细胞壁:肽聚糖 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无其他复杂细胞器细胞生物核区:无成型的细胞核 代表:除蓝藻之外的植物,动物(含原生动物) 真核生物真菌(单细胞酵母菌、霉菌、大型真菌) (无核膜核仁)→有DNA不与蛋白质结合→无染色体→不能进行有丝分裂,也不进行减数分裂→不遵循三大规律→只有基因突变无其他变异 组成成分:蛋白质、磷脂、糖蛋白(识别、信息传递等) 结构特点:流动性体现:动物细胞膜内陷,受精作用,细胞工程,内吞外排 5、细胞膜功能特点:选择透过性(取决于蛋白质) 体现:海水淡化、污水净化 出入C膜: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胞吞、胞吐 5、粗面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内质网运输加工高尔基体加工成熟蛋白质胞外 6 能产生水细胞器:叶绿体、线粒体、核糖体 能产生ATP的结构:叶绿体、线粒体、细胞质基质 高等植物根中无中心体,无叶绿体 7、连续有丝分裂有细胞周期的细胞:分生区、形成层、受精卵、癌细胞、部分干细胞

材料成形原理课后习题解答

材料成型原理 第一章(第二章的内容) 第一部分:液态金属凝固学 1.1 答:(1)纯金属的液态结构是由原子集团、游离原子、空穴或裂纹组成。原子集团的空穴或 裂纹内分布着排列无规则的游离的原子,这样的结构处于瞬息万变的状态,液体内部 存在着能量起伏。 (2)实际的液态合金是由各种成分的原子集团、游离原子、空穴、裂纹、杂质气泡 组成的鱼目混珠的“混浊”液体,也就是说,实际的液态合金除了存在能量起伏外, 还存在结构起伏。 1.2答:液态金属的表面张力是界面张力的一个特例。表面张力对应于液-气的交界面,而 界面张力对应于固-液、液-气、固-固、固-气、液-液、气-气的交界面。 表面张力?和界面张力ρ的关系如(1)ρ=2?/r,因表面张力而长生的曲面为球面时,r为球面的半径;(2)ρ=?(1/r1+1/r2),式中r1、r2分别为曲面的曲率半径。 附加压力是因为液面弯曲后由表面张力引起的。 1.3答:液态金属的流动性和冲型能力都是影响成形产品质量的因素;不同点:流动性是确 定条件下的冲型能力,它是液态金属本身的流动能力,由液态合金的成分、温度、杂 质含量决定,与外界因素无关。而冲型能力首先取决于流动性,同时又与铸件结构、 浇注条件及铸型等条件有关。 提高液态金属的冲型能力的措施: (1)金属性质方面:①改善合金成分;②结晶潜热L要大;③比热、密度、导热系大; ④粘度、表面张力大。 (2)铸型性质方面:①蓄热系数大;②适当提高铸型温度;③提高透气性。 (3)浇注条件方面:①提高浇注温度;②提高浇注压力。 (4)铸件结构方面:①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小铸件厚度; ②降低结构复杂程度。 1.4 解:浇注模型如下:

重点总结 (1)

第一节了解即可,没有出过题。 第二节 1. 纯金属的液态结构(11 页第三段) 2. 实际金属的液态结构(11 页第四段第五行,从“因此,实际液态金 属-----”到段末) 3. 名词解释温度起伏,结构起伏,能量起伏(11 页三、四段中) 4. 13 页第一段“X 射线衍射-----” 第三节 5. 影响液态金属粘度的因素(14 页) (1)化学成分,难熔化合物的液体粘度较高,熔点低的共晶成分合金粘度低 (2)温度,液体金属的粘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3)非金属夹杂物,非金属夹杂物使液态金属粘度增加 6. 粘度在材料成形过程中的意义 (1)对液态金属净化的影响 (2)对液态合金流动阻力的影响 (3)对凝固过程中对流的影响 7. 名词解释,表面张力(15 页最下面一句“总之,一小部分---”) 8. 表面张力产生的原因,(16 页第一段) 9. 衡量界面张力的参数(16 页第五段及第六段) 10. 影响表面张力的因素(见2005 年A 卷二大题1 小题) 第四节 11.流变铸造及特点(21 页第一段“即使固相体积分数达到---”至最后,及21 页最后一段,22 页第一段) 12.半固态金属表观粘度的影响因素(21 页2 3 4 段)

1. 铸造概念(22 页第一段第一句) 第一节 2. 液态金属充型能力和流动性有何本质区别(见2006 年A 卷第2 题) 3. 两种金属停止流动机理 (1)纯金属和窄结晶温度范围合金的停止流动机理(22 页最后一段) (2)款结晶温度范围合金停止流动机理(23 页第二三段) 4. 影响充型能力的因素及促进措施 (一)金属性质方面的因素 1.合金成分2.结晶潜热3. 金属比热容4. 液态金属粘度5. 表面张力 (二)铸型性质方面的因素 1. 铸型蓄热系数,蓄热系数越大,铸型的激冷能力就越强 2. 铸造温度 (三)浇注条件方面因素 1. 浇注温度 2. 充型压头 3. 浇注系统结构 (四)铸件结构方面因素 1. 折算厚度 2. 铸件复杂程度 (每点后最好总结一句话) 第二节 5. 金属凝固过程中的流动(第二节1、2 段) 第三节 6. 了解存在三种传热;对流传热,传导传热,辐射传热即可 7. 铸件的凝固方式及影响因素(34 页倒数第二段到36 页第一段) 第四节 8. 了解存在三种计算凝固时间的方法1 理论计算法2 平方根定律3 折算厚度法即可

材料成型原理考试试卷B-答案

2.内应力按其产生的原因可分为 热应力 、 相变应力 和 机械应力 三种。。 11、塑性变形时不产生硬化的材料叫做 理想刚塑性材料 。 12、韧性金属材料屈服时, 密席斯屈服 准则较符合实际的。 13、硫元素的存在使得碳钢易于产生 热脆 。 14、应力状态中的 压 应力,能充分发挥材料的塑性。 15、平面应变时,其平均正应力 m 等于 中间主应力 2。 16、钢材中磷使钢的强度、硬度提高,塑性、韧性 降低 。 17、材料在一定的条件下,其拉伸变形的延伸率超过100%的现象叫 超塑性 。 18、材料经过连续两次拉伸变形,第一次的真实应变为 1=0.1,第二次的真实应变为 2=0.25,则总的真实应变 =0.35。 19、固体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永久变形而不破坏其完整性的能力叫材料的 塑性 。 1、液态金属的流动性越强,其充型能力越好。 ( √ ) 2、金属结晶过程中,过冷度越大,则形核率越高。 ( √ ) 3、实际液态金属(合金)凝固过程中的形核方式多为异质形核。 ( √ ) 4、根据熔渣的分子理论,B>1时氧化物渣被称为碱性渣。 ( √ ) 5、根据熔渣的离子理论,B2>0时氧化物渣被称为碱性渣。 (√ ) 6、合金元素使钢的塑性增加,变形拉力下降。 ( × ) 7. 合金钢中的白点现象是由于夹杂引起的。 ( × ) 8 . 结构超塑性的力学特性为m k S 'ε=,对于超塑性金属m =0.02-0.2。 ( × ) 9. 影响超塑性的主要因素是变形速度、变形温度和组织结构。 ( √ ) 10.屈雷斯加准则与密席斯准则在平面应变上,两个准则是一致的。 ( × ) 11.变形速度对摩擦系数没有影响。 ( × ) 12. 静水压力的增加,有助于提高材料的塑性。 ( √ ) 13. 碳钢中冷脆性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硫元素的存在所致。 ( × ) 14. 塑性是材料所具有的一种本质属性。 ( √ ) 15. 在塑料变形时要产生硬化的材料叫变形硬化材料。 ( √ ) 16. 塑性变形体内各点的最大正应力的轨迹线叫滑移线。 ( √ ) 17. 二硫化钼、石墨、矿物油都是液体润滑剂。 ( × ) 18.碳钢中碳含量越高,碳钢的塑性越差。 ( √ ) 3. 简述提高金属塑性的主要途径。 答:一、提高材料的成分和组织的均匀性 二、合理选择变形温度和变形速度 三、选择三向受压较强的变形方式 四、减少变形的不均匀性

高考总复习知识点总结(一)

第一章 集 1、 常用数集的符号: (1)全体非负整数的集合通常简称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 (2)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也称正整数集,记作N+(或N*) (3)全体整数的集合通常称作整数集,记作Z (4)全体有理数的集合通常简称有理数集,记作Q (5)全体实数的集合通常简称实数集,记作R (6)复数集合计作C (7)属于∈,不属于?,并集?,交集?,真包含?,被真包含?,包含?,被包含?,不包含?,空集? 2、 集合部分 (1)集合的三个特性:无序性、确定性、互异性 (2)集合的分类:按元素的个数分为有限集合无限集;按元素的性质可分为数集和点集等 (3)集合的表示法:举例法、描述法、图示法 (4)集合的运算: ①n 元集合共有2n 个子集,其中有2n -1个真子集,2n -1个非空子集; ②交集:=?B A {x/x A ∈且x B ∈} ③并集:A ∪B={x|x ∈A 或x ∈B} ④补集:CuA={x/A x ?且x ?}(其中A ? ) (5)集合中常用的运算性质: C B B A ??,,则A=B ; C,B B,A ??则C A ?; A A A =?, ?=??A ; A A A =? A B B A ?=? A A =??; ?A CuA=? A ?CuA=U B A A B A ??=? A B A B A ??=? A ??且?≠A ,则A ?? 注意: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包括:属于与不属于,分别用符号∈与?表示,注意区分0和? 3、 简易逻辑部分 (1)命题: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做命题。 命题分为:简单命题(不含逻辑连接词的命题)和复合命题(由简单命题和逻辑连接词的命题组成的命题) (2)逻辑连接词:且、或、非这些词叫做逻辑连接词。 (3)复合命题的真值表 p q ?p q p ∨ q p ∧ 真 真 假 真 真 真 假 假 真 假 假 真 真 真 假 假 假 真 假 假 (4)四种命题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材料成型原理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材料成形原理》命题大纲 第一部分考试说明 一、考试性质 《材料成形原理》考试科目是我校为招收材料成形及控制工程、材料加工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由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命题。考试的评价标准是普通高等学校材料成形及控制工程和相近专业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 二、考试的学科范围 应考范围包括:焊接热源及热过程,熔池凝固及焊缝固态相变,焊接化学冶金,焊接热影响区的组织与性能,焊接缺陷与控制;金属塑性成形的物理基础,应力分析,应变分析,屈服准则,应力应变关系,变形与流动问题,塑性成形力学的工程应用。 三、评价目标 《材料成形原理》是材料成形及控制工程和相关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考试旨在考查考生是否了解材料成形的基本过程、基本特点、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是否掌握了材料成形的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及应用。 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 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二) 答题时间:180分钟; 第二部分考查要点 一、焊接热源及热过程 1、与焊接热过程相关的基本概念 2、熔焊过程温度场 3、焊接热循环 二、熔池凝固及焊缝固态相变 1、焊接熔池凝固特点 2、焊接熔池结晶形态 3、结晶组织的细化 4、焊缝金属的化学成分不均匀性 5、焊缝固态相变 6、焊缝性能的控制 三、焊接化学冶金 1、焊接化学冶金过程的特点 2、焊缝金属与气相的相互作用 3、焊缝金属与熔渣的相互作用 4、焊缝金属的脱氧与脱硫 5、合金过渡 四、焊接热影响区的组织与性能 1、焊接热循环条件下的金属组织转变特点 2、焊接热影响区的组织与性能

五、焊接缺陷与控制 1、焊缝中的夹杂与气孔 2、焊接裂纹 六、金属塑性成形的物理基础 1、冷塑性变形与热塑性变形 2、影响塑性与变形抗力的因素 七、应力分析 1、应力张量的性质 2、点的应力状态与任意斜面上的应力 3、主应力,主切应力,等效应力 4、应力球张量与偏张量 八、应变分析 1、应变张量的性质 2、工程应变、对数应变、真实应变 九、屈服准则 1、Tresca屈服准则与Mises屈服准则 2、屈服轨迹与屈服表面 十、应力应变关系 1、塑性应力应变关系 2、增量理论与全量理论 十一、变形与流动问题 1、影响变形与流动的因素 2、摩擦及其影响 十二、塑性成形力学的工程应用。 1、主应力法的应用 2、滑移线法的应用 2014试题范围:今年的真题跟去年论坛里回忆的真题考的内容有80%都不一样。还是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100分,选做题50分。必做题包括塑性和焊接,选做题塑性焊接二选一。必做题前四题是塑性,后五题为焊接。选做题中:塑性部分是三题计算题,焊接部分有五题,第一题是计算题,后四题为分析简答题。 必做题:塑性考了 1.冷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2.什么是应力偏张量,应力球张量以及它们的物理意义。 3.考了对数应变和相对应变。4.还考了塑性成形过程中的力学方程。焊接考了 1.结晶裂纹的影响因素,防治措施 2.还考了熔渣的脱氧 3.熔渣的碱度对金属氧化,脱氧等等的影响。其他的忘了,跟去年考的很不一样,好多不会。 选作题;塑性是考了三个计算题,我没注意看,反正考了利用屈服准则来计算,还考了正应力,切应力,主应力的计算。最后一题利用主应力法来计算什么,我选做题选的是焊接,

模式识别复习重点总结

1.什么是模式及模式识别?模式识别的应用领域主要有哪些? 模式:存在于时间,空间中可观察的事物,具有时间或空间分布的信息; 模式识别:用计算机实现人对各种事物或现象的分析,描述,判断,识别。 模式识别的应用领域:(1)字符识别;(2) 医疗诊断;(3)遥感; (4)指纹识别 脸形识别;(5)检测污染分析,大气,水源,环境监测; (6)自动检测;(7 )语声识别,机器翻译,电话号码自动查询,侦听,机器故障判断; (8)军事应用。 2.模式识别系统的基本组成是什么? (1) 信息的获取:是通过传感器,将光或声音等信息转化为电信息; (2) 预处理:包括A\D,二值化,图象的平滑,变换,增强,恢复,滤波等, 主要指图 象处理; (3) 特征抽取和选择:在测量空间的原始数据通过变换获得在特征空间最能反映分类 本质的特征; (4) 分类器设计:分类器设计的主要功能是通过训练确定判决规则,使按此类判决规 则分类时,错误率最低。把这些判决规则建成标准库; (5) 分类决策:在特征空间中对被识别对象进行分类。 3.模式识别的基本问题有哪些? (1)模式(样本)表示方法:(a )向量表示;(b )矩阵表示;(c )几何表示;(4)基元(链码)表示; (2)模式类的紧致性:模式识别的要求:满足紧致集,才能很好地分类;如果不满足紧致集,就要采取变换的方法,满足紧致集 (3)相似与分类;(a)两个样本x i ,x j 之间的相似度量满足以下要求: ① 应为非负值 ② 样本本身相似性度量应最大 ③ 度量应满足对称性 ④ 在满足紧致性的条件下,相似性应该是点间距离的 单调函数 (b) 用各种距离表示相似性 (4)特征的生成:特征包括:(a)低层特征;(b)中层特征;(c)高层特征 (5) 数据的标准化:(a)极差标准化;(b)方差标准化 4.线性判别方法 (1)两类:二维及多维判别函数,判别边界,判别规则 二维情况:(a )判别函数: ( ) (b )判别边界:g(x)=0; (c n 维情况:(a )判别函数: 也可表示为: 32211)(w x w x w x g ++=为坐标向量为参数,21,x x w 12211......)(+++++=n n n w x w x w x w x g X W x g T =)(为增值模式向量。 ,=为增值权向量,T n n T n n x x x x X w w w w W )1,...,,(),,...,,(21121+=+

材料成形原理试题总复习题

材料成形原理-金属塑性加工原理考试总复习 一、填空题 1.韧性金属材料屈服时,准则较符合实际的。 2、硫元素的存在使得碳钢易于产生。 2.塑性变形时不产生硬化的材料叫做。 3.应力状态中的应力,能充分发挥材料的塑性。 4.平面应变时,其平均正应力 m中间主应力 2。 5.钢材中磷使钢的强度、硬度提高,塑性、韧性。 6.材料在一定的条件下,其拉伸变形的延伸率超过100%的现象叫。 7.材料经过连续两次拉伸变形,第一次的真实应变为 1=0.1,第二次的真实应变为 2= 0.25,则总的真实应变 =。 8.固体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永久变形而不破坏其完整性的能力叫材料的。 10、塑性成形中的三种摩擦状态分别是:、、。 11、就大多数金属而言,其总的趋势是,随着温度的升高,塑性。 12、钢冷挤压前,需要对坯料表面进行润滑处理。 13、为了提高润滑剂的润滑、耐磨、防腐等性能常在润滑油中加入的少量活性物质的总称叫。 14、对数应变的特点是具有真实性、可靠性和。 15、塑性指标的常用测量方法。 16、弹性变形机理原子间距的变化;塑性变形机理位错运动为主。 17、金属塑性指标有:延伸率,断面收缩率,扭转转数,冲击韧性。 18、真实应变是用表示的变形,反映了工件的真实变形程度,即,工程应变(或名义应变)用绝对变形量与工件原始尺寸的比来表示,即。两者关系 为。 19、两向应力状态的米赛斯屈服轨迹在应力主空间为。 20、物体的变形分为两部分:1) , 2) 。其中,引起变化与球应力张量有关,引起变化与偏应力张量有关。 二、下列各小题均有多个答案,选择最适合的一个填于横线上 1.塑性变形时不产生硬化的材料叫做。 A、理想塑性材料;B、理想弹性材料;C、硬化材料; 2.用近似平衡微分方程和近似塑性条件求解塑性成形问题的方法称为。 A、解析法;B、主应力法;C、滑移线法; 3.韧性金属材料屈服时,准则较符合实际的。 A、密席斯;B、屈雷斯加;C密席斯与屈雷斯加; 4.塑性变形之前不产生弹性变形(或者忽略弹性变形)的材料叫做。 A、理想弹性材料;B、理想刚塑性材料;C、塑性材料;

期末复习要点及复习总结

期末复习要点及复习总结

————————————————————————————————作者:————————————————————————————————日期:

八年级下册复习要点 一、字词 1、给加点的字注音 绯.红( ) 不逊.( ) 广漠.( ) 瞥.见( ) 滞.留( ) 禁锢.( ) 炽.热( ) 罪孽.( ) 胆怯.( ) 翡.翠( ) 混淆.( ) 弥.漫( ) 茁.壮( ) 炮.制( ) 诘.责()畸.形()匿.名()绰.号() 宽裕.()体谅.()文绉绉.()驮.()马鬃.()磨蹭.()黝.黑()侏儒 ..()()锃.亮()筑巢.()颔...()()尴尬 首低眉()广袤.无垠.()()庶.()笙.()眼翳.()繁衍.() 藏污纳垢 ..()()..()()迁徙.()栖.息()朔.方()钥匙 冥.思遐.想()()褪.尽()凛冽 ..()()磬.口()胭脂.() 芦荟 ..()()粘.连()脂粉奁.()污秽.()犀.利()迸.射 ()搓捻 ..()()..()()虐.待()雷霆.()踌躇 鞭挞.()祈.祷()忏悔 ..()() ..()()稽.首()蜿蜒 天穹.()心扉.()璀璨 ..()()咫.尺()千山万壑.()蓬. 蒿.()()狼藉.()呐.喊()执拗.()憔悴 ..()()馈. 赠()真谛.()呻吟 ..()()陷阱.()深邃.()相形见绌.()萧瑟.()和煦.()干涸.()油光可鉴.()抑.扬顿挫.()杳.无消息()吞噬.()裸.露()泵.站()庇.护()狩.猎()媲.美()挑衅.()笃.信()收敛.()缄.默()窥.探()贪婪.()凋.零()雾霭.()频.繁()环颈雉.()哂.笑()牟.取()铆. 钉()迤.西()鹭鸶 ..()()履.行()门 ..()()秤砣 楣.()蹲踞.()酬和.()熹.微()吆.喝()箍.桶()忌讳.()招徕.()即物起兴.()龙吟凤哕.()众目睽.睽()门槛.() 腌腊.()囿.于()钹.()酪.()铁铉.()饽.饽()橄榄 ..() ()卤.()荸荠 ..杆()..()()支棱.()荞.麦()秫秸 ()枸杞 ..()()划.拳()挑剔.()蔫.()..()()煨炖 怵.()抠.()甭.()褒贬 ..()()露馅.()发怔.()泠.()缥.碧()经纶.()嗜.()辄.()褐.()箪.()欤.()晏.如()加冠.()骈.()一食.()食.马者()才美不 外见.()其真无马邪.()祗.()叱咄 ..()()俟.()负箧.()折戟.()皲.裂()衾.()被.绮绣()容臭.()烨.然()寥. 落()宫阙.()婵娟 ..()()曳屣 ..()()篁.竹()清冽.()卷.石()坻.()属.予作文()翕.乎()斗.折蛇行()

材料成型原理(上)考试重点复习题

《材料成形原理》阶段测验 (第一章) 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1、下图中偶分布函数g(r),液体g(r)为c图,晶态固体g(r)为a图,气体g(r)为 b 图。 (a)(b)(c) 2、液态金属是由大量不停“游动”着的原子团簇组成,团簇内为某种有序结构,团簇周围是一些散乱无序的原子。由于“能量起伏”,一部分金属原子(离子)从某个团簇中分化出去,同时又会有另一些原子组合到该团簇中,此起彼伏,不断发生着这样的涨落过程,似乎原子团簇本身在“游动”一样,团簇的尺寸及其内部原子数量都随时间和空间发生着改变,这种现象称为结构起伏。 3、对于液态合金,若同种元素的原子间结合力F(A-A、B-B) 大于异类元素的原子间结合力F(A-B),则形成富A及富B的原子团簇,具有这样的原子团簇的液体仅有“拓扑短程序”;若熔体的异类组元具有负的混合热,往往F(A -B)>F(A-A、B-B),则在液体中形成具有A-B化学键的原子团簇,具有这样的原子团簇的液体同时还有“化学短程序”。 4、液体的原子之间结合力(或原子间结合能U)越大,则内摩擦阻力越大,粘度也就越大。液 体粘度η随原子间结合能U按指数关系增加,即(公式):?? ? ? ? ? = T U T B B k exp k 2 3 τ δ η。 5、加入价电子多的溶质元素,由于造成合金表面双电层的电荷密度大,从而造成对表面压力大,而使整个系统的表面张力增大。 6、铸件的浇注系统静压头H越大,液态金属密度 1 ρ及比热 1 C、合金的结晶潜热H ?越大,浇注温 度 浇 T、铸型温度T型越高,充型能力越强。 7、两相质点间结合力越大,界面能越小,界面张力就越小。两相间的界面张力越大,则润湿角越大,表示两相间润湿性越差。 8、铸件的浇注系统静压头H越大,液态金属密度 1 ρ及比热 1 C、 合金的结晶潜热H ?越小,浇注温度 浇 T、铸型温度T型越高, 充型能力越强。 9、右图为碱金属液态的径向分布函数RDF,请在图中标注液 态K的平均原子间距r1的位置,并以积分面积(涂剖面线)表 达液态K的配位数N1的求法。见图中标注 10、试总结原子间相互作用力、温度、原子间距、表面活性元 素对液态金属的粘度、表面张力的总体规律。(可写于背面)

材料成形原理经典试题及答案

《材料成形基础》试卷(A)卷 考试时间:120 分钟考试方式:半开卷学院班级姓名学号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20分) 1. 润湿角是衡量界面张力的标志,润湿角?≥90°,表面液体不能润湿固体;2.晶体结晶时,有时会以枝晶生长方式进行,此时固液界面前液体中的温度梯度为负。3.灰铸铁凝固时,其收缩量远小于白口铁或钢,其原因在于碳的石墨化膨胀作用。 4. 孕育和变质处理是控制金属(或合金)铸态组织的主要方法,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孕育主要影响生核过程,而变质则主要改变晶体生长方式。 5.液态金属成形过程中在固相线附近产生的裂纹称为热裂纹,而在室温附近产生的裂纹称为冷裂纹。 6.铸造合金从浇注温度冷却到室温一般要经历液态收缩、固态收缩和凝固收缩三个收缩阶段。 7.焊缝中的宏观偏析可分为层状偏析和区域偏析。 8.液态金属成形过程中在附近产生的裂纹称为热裂纹,而在附近产生的裂纹成为冷裂纹。 9.铸件凝固方式有逐层凝固、体积凝固、中间凝固,其中逐层凝固方式容易产生集中性缩孔,一般采用同时凝固原则可以消除;体积凝固方式易产生分散性缩松,采用顺序凝固原则可以消除此缺陷。 10.金属塑性加工就是在外力作用下使金属产生塑性变形加工方法。

1.12.塑性变形时,由于外力所作的功转化为热能,从而使物体的温度升高的现象称为 温度效应。 2.13.在完全不产生回复和再结晶温度以下进行的塑性变形称为冷变形。 14.多晶体塑性变形时,除了晶内的滑移和产生,还包括晶界的滑动和转动。 3.15.单位面积上的内力称为应力。 4.16.物体在变形时,如果只在一个平面内产生变形,在这个平面称为塑性流平面。17.细晶超塑性时要求其组织超细化、等轴化和稳定化。18.轧制时,变形区可以分为后滑区、中性区和前滑区三个区域。19.棒材挤压变形时,其变形过程分为填充和挤压两个阶段。20.冲裁件的切断面由圆角带、光亮带、断裂带三个部分组成。 二、判断题(在括号内打“√”或“×”,每小题0.5分,共10分)1.酸性渣一般称为长渣,碱性渣一般称为短渣,前者不适宜仰焊,后者可适用于全位置焊。(√ ) 2.低合金高强度钢焊接时,通常的焊接工艺为:采取预热、后热处理,大的线能量。( x ) 3.电弧电压增加,焊缝含氮量增加;焊接电流增加,焊缝含氮量减少。(√ ) 4.电弧电压增加时,熔池的最大深度增大;焊接电流增加,熔池的最大宽度增大。( x ) 5.在非均质生核中,外来固相凹面衬底的生核能力比凸面衬底弱。( x ) 6.液态金属导热系数越小,其相应的充型能力就越好;与此相同,铸型的导热系数越小,越有利于液态金属的充型。(√ ) 7.在K0<1的合金中,由于逆偏析,使得合金铸件表层范围内溶质的浓度分布由外向内逐渐降低。(√ ) 8. 粘度反映了原子间结合力的强弱,与熔点有共同性,难熔化合物的粘度较高,而熔点较低的共晶成分合金其粘度较熔点较高的非共晶成分合金的低。 (√ ) 9.两边是塑性区的速度间断线在速端图中为两条光滑曲线,并且两曲线的距离即为速度间断线的间断值。(√ )

《材料成形原理》复习资料

《材料成形原理》复习题(铸) 第二章 液态金属的结构和性质 1. 粘度。影响粘度大小的因素?粘度对材料成形过程的影响? 1)粘度:是液体在层流情况下,各液层间的摩擦阻力。其实质是原子间的结合力。 2)粘度大小由液态金属结构决定与温度、压力、杂质有关: (1)粘度与原子离位激活能U 成正比,与相邻原子平衡位置的平均距离的三次方成反比。(2)温度:温度不高时,粘度与温度成反比;当温度很高时,粘度与温度成正比。 (3)化学成分:杂质的数量、形状和分布影响粘度;合金元素不同,粘度也不同,接近共晶成分,粘度降低。(4)材料成形过程中的液态金属一般要进行各种冶金处理,如孕育、变质、净化处理等对粘度有显著影响。 3)粘度对材料成形过程的影响 (1)对液态金属净化(气体、杂质排出)的影响。(2)对液态合金流动阻力与充型的影响,粘度大,流动阻力也大。(3)对凝固过程中液态合金对流的影响,粘度越大,对流强度G 越小。 2.?表面张力。影响表面张力的因素?表面张力对材料成形过程及部件质量的影响? 1)表面张力:是金属液表面质点因受周围质点对其作用力不平衡,在表面液膜单位长度上所受的紧绷力或单位表面积上的能量。其实质是质点间的作用力。 2)影响表面张力的因素 (1)熔点:熔沸点高,表面张力往往越大。(2)温度:温度上升,表面张力下降,如A l、Mg 、Zn 等,但Cu 、Fe 相反。(3)溶质元素(杂质):正吸附的表面活性物质表面张力下降(金属液表面);负吸附的表面非活性物质表面张力上升(金属液内部)。(4)流体性质:不同的流体,表面张力不同。 3)表面张力影响液态成形整个过程,晶体成核及长大、机械粘砂、缩松、热裂、夹杂及气泡等铸造缺陷都与表面张力关系密切。 3.?液态金属的流动性。影响液态金属的流动性的因素?液态金属的流动性对铸件质量的影响? 1)液态金属的流动性是指液态金属本身的流动能力。 2)影响液态金属的流动性的因素有:液态金属的成分、温度、杂质含量及物理性质有关,与外界因素无关。 3)好的流动性利于缺陷的防止:(1)补缩(2)防裂(3)充型(4)气体与杂质易上浮。 4. 液态金属的充型能力。影响液态金属的充型能力的因素? 1)液态金属的充型能力是指液态金属充满铸型型腔,获得形状完整,轮廓清晰铸件的能力。 2)影响液态金属的充型能力的因素有: (1)内因是金属自身流动性;(2)外因有型的性质、浇注条件、型腔结构形状[(1)金属性质:1)合金成分2)结晶潜热3)比热、密度、导热系数 4)粘度5)表面张力;(2)铸型性质方面因素:1)型的蓄热系数大2)型的温度3)型中气体;(3)浇注条件方面因素:1)浇注温度2)充型压头3)浇注系统结构;(4)铸件结构方面因素:1)折算厚度2)复杂程度] 5.?液态金属的充型能力与流动性的区别和联系? 1)液态金属的充型能力首先取决于液态金属本身的流动能力,同时又和外界条件密切相关。 2)液态金属自身的流动能力称为“流动性”,由液态金属的成分、温度、杂质含量等决定的,而与外界因素无关,流动性可认为是特定条件下的充型能力。 3)液态金属流动性好,其充型能力强,反之其充型能力差,但这可以通过外界条件来提高充型能力。 第三章 液态金属凝固热力学和动力学 1.?什么是溶质再分配?溶质分配系数表达式? 1)溶质再分配:合金析出的固相中溶质含量不同于其周围液相内溶质含量的现象,产生成分梯度,引起溶质扩散。 2)溶质分配系数k:凝固过程中固液界面固相侧溶质质量分数m S 与液相中溶质质量分数m L 之比,即k=m S/mL 。 2. 均质形核与非均质形核(异质形核)。 1)均质形核:依靠液态金属内部自身的结构自发的形核。 2)非均质形核:依靠外来夹杂或型壁所提供的异质界面进行形核过程。 3.?界面共格对应关系及其判别? 1)固体质点的某一晶面和晶核的原子排列规律相似,原子间距离相近或在一定的范围内成比例,就可能实现界面共格对应,该固体质点就可能成为形核的衬底。这种对应关系叫共格对应关系。 2)共格对应关系用点阵失配度δ衡量即 % 100||?-=z z s a a a δ (1)δ≤5%为完全共格,形核能力强;(2)5%<δ≤25%为部分共格,夹杂物衬底有一定的形核能力;(3)δ>25%为不共格,夹杂物衬底无形核能力。 4. 点阵失配度 点阵失配度δ即 % 100||?-=z z s a a a δ 其中a s 、a z 分别为夹杂物、晶核原子间距离。用来衡量界面共格对应关系。 5. 晶体的宏观长大方式? 1)平面方式长大 条件:(1)固液界面前方液体的正温度梯度分布G L>0,液相温度高于界面温度T i;(2)固液前方液体过冷区域及过冷度极小;(3)晶体生长时凝固潜热的析出方向同晶体生长方向相反。生长过程:生长时,一旦某一晶体生长伸入液相区就会被重新熔化,从而导致晶体以平面方式生长。 2)树枝晶方式长大 条件:(1)固液界面前方负温度梯度分布G L <0,液相温度低于凝固温度T i ;(2)固液界面前液体过冷区域较大,距界面越远的液体其过冷度越大;(3)晶体生长时凝固潜热析出的方向同晶体生长方向相同。生长过程:界面上突起的晶体将快速伸入过冷液体中,一次晶臂长出二次晶臂,甚至长出三次晶臂,产生枝晶,以树枝晶方式生长。 6. 固液界面微观结构有哪几种? 1)粗糙界面:当a ≤2,x=0.5时,界面固相一侧的点阵位置有50%左右被固相原子占据,另部分位置空着,其微观上是粗糙的、高低不平的,大多数金属都属于这种结构。

复习重点总结

人力资源重点整理 题型:填空、选择、简答、案例、应用 第一章.人力资源管理导论 1.生产要素理论:生产要素理论大概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两要素理论:土地、劳动;第二阶段——三要素理论:土地、劳动、资本;第三阶段——四要素理论:土地、劳动、资本、企业家;四阶段——五要素理论:土地、劳动、资本、企业家、知识。理论上讲,人力资源的概念应当包括劳动、企业家、知识三种生产要素。 2.X效率理论:在企业生产中决定产出的不仅是企业的投入和技术状况,还有一个未知的因数,即X因素,并将由这种X因素引起的效率称为“X效率”。由于经济单位(包括企业和家庭)内部原因,没有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或获利机会的一种状况,被称为“X低效率”。在其性质尚无明确定义的情况下,这种理论被称为“X效率理论”。 (1)生产过程并不是一个机械的技术过程,企业也并不是一部可以将投入变成极大化产出的有效转换器。 (2)任何人都只具有有限的或有选择的理性,并非完全理性。 (3)个人努力程度存在不确定性以及惰性区域 (4)劳动者的行为取决于他们所受到的压力 (5)企业与员工的利益并非总是一致的。 3.人力资本投资理论:经济增长和发展取决于物力资本和人力资本两个方面的投资,并且人力资本的投资收益率高于物力资本的投资收益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更大。该理论强调了人所具有的智力、受过的教育与培训、工作经验的重要性。 4.企业资源基础理论:(1)企业是一个资源集合体,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资源影响企业的竞争优势和收益水平,企业成长战略实质是在运用现有的资源与培育新的资源之间寻求平衡。 (2)企业核心竞争理论:竞争力来源于区别于其他组织的异质性资源 异质性资源四个特征:价值性、稀缺性、难以模仿性、难以替代性 人力资源恰好容易具备这四种特征→人力资源能够成为组织的核心竞争力来源 5.人力资源的特性 (1)能动性:人是价值创造过程中最为主动的因素,对自己的价值创造过程具有可控性。(2)社会性:具有人性、社会、道德,与一般的物力资源不同,必须从人性的角度加深理解。 (3)开发性:不是一种既有的存量,是可以被开发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可以不断积累和更新。 (4)时效性:涉及时间的概念,人力资源必须加以使用才能创造价值,未进行生产的时间无法保存。 6.人力资源管理及其功能 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组织为了实现组织战略或经营目标,围绕一整套员工管理理念而展开的提升组织绩效、吸引、激励、留住和开发员工的政策、制度以及管理实践。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功能:人力资源的吸引、保留、激励、开发—选、育、用、留。 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作用:为组织的核心价值创造流程提供支持。 7.组织高层管理者责任/四个方面的角色:战略制定者和外部资源获取者、中层管理人员的导师和教练、企业的精神领袖、自我开发者。 课后复习题

材料成形原理课后习题解答

材料成型原理 第一章(第二章的内容) 第一部分:液态金属凝固学 答:(1)纯金属的液态结构是由原子集团、游离原子、空穴或裂纹组成。原子集团的空穴或裂 纹内分布着排列无规则的游离的原子,这样的结构处于瞬息万变的状态,液体内部存在着能量起伏。 (2)实际的液态合金是由各种成分的原子集团、游离原子、空穴、裂纹、杂质气泡组成的鱼目混珠的“混浊”液体,也就是说,实际的液态合金除了存在能量起伏外,还存在结构起伏。 答: 液态金属的表面张力是界面张力的一个特例。表面张力对应于液-气的交界面,而界 面张力对应于固-液、液-气、固-固、固-气、液-液、气-气的交界面。 表面张力σ和界面张力ρ的关系如(1)ρ=2σ/r,因表面张力而长生的曲面为球面时,r 为球面的半径;(2)ρ=σ(1/r 1+1/r 2),式中r 1、r 2分别为曲面的曲率半径。 附加压力是因为液面弯曲后由表面张力引起的。 答: 液态金属的流动性和冲型能力都是影响成形产品质量的因素;不同点:流动性是确定条 件下的冲型能力,它是液态金属本身的流动能力,由液态合金的成分、温度、杂质含量决定,与外界因素无关。而冲型能力首先取决于流动性,同时又与铸件结构、浇注条件及铸型等条件有关。 提高液态金属的冲型能力的措施: (1)金属性质方面:①改善合金成分;②结晶潜热L 要大;③比热、密度、导热系大; ④粘度、表面张力大。 (2)铸型性质方面:①蓄热系数大;②适当提高铸型温度;③提高透气性。 (3)浇注条件方面:①提高浇注温度;②提高浇注压力。 (4)铸件结构方面:①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小铸件厚度; ②降低结构复杂程度。 解: 浇注模型如下: 则产生机械粘砂的临界压力 ρ=2σ/r 显然 r = 2 1 ×= 则 ρ=4 10*5.05 .1*2-=6000Pa 不产生机械粘砂所允许的压头为 H =ρ/(ρ液*g )= 10 *75006000 = 解: 由Stokes 公式 上浮速度 9 2(2v )12r r r -=

材料成形原理1总复习题2015

0《金属塑性加工原理》总复习 一、填空题 1.韧性金属材料屈服时,准则较符合实际的。 2.描述变形大小可用线尺寸的变化与方位上的变化来表示,即和. 3.弹性变形时应力球张量使物体产生体积变化,泊松比 4.在塑形变形时,不需要考虑塑形变形之前的弹性变形,又不考虑硬化的材料叫做。 5.塑形成形时的摩擦根据其性质可分为, 和。 6.根据条件的不同,任何材料都有可能产生两种不同类型的断裂:和。 7.硫元素的存在使得碳钢易于产生。 8.塑性变形时不产生硬化的材料叫做。 9.应力状态中的应力,能充分发挥材料的塑性。 10.平面应变时,其平均正应力 m中间主应力 2。 11.钢材中磷使钢的强度、硬度提高,塑性、韧性。 12.材料在一定的条件下,其拉伸变形的延伸率超过100%的现象叫。 13.材料经过连续两次拉伸变形,第一次的真实应变为 1=0.1,第二次的真实应变为 2=0.25,则总 的真实应变 =。 14.固体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永久变形而不破坏其完整性的能力叫材料的。 15.对数应变的特点是具有真实性、可靠性和。 16.就大多数金属而言,其总的趋势是,随着温度的升高,塑性。 17.钢冷挤压前,需要对坯料表面进行处理。 18.为了提高润滑剂的润滑、耐磨、防腐等性能常在润滑油中加入的少量活性物质的总称叫。 19.对数应变的特点是具有真实性、可靠性和。 20.塑性指标的常用测量方法。 21.弹性变形机理;塑性变形机理。 22.物体受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变形分为变形和变化。 23.当物体变形时,向量的长短及方位发生变化,用、来描述变形大小 24.材料的塑性变形是由应力偏张量引起的,且只与有关。 25.金属塑性加工时,工具与坯料接触面上的摩擦力采用三种假设。 26.轴对称条件下,均匀变形时,径向的正应变周向的正应力。 27.弹性变形时应力球张量使物体产生体积变化,泊松比。

《材料成形原理》重难点复习题

第一章 练习一 一、填空题 1、液体的表观特征有: (1)类似于 体,液体最显著的性质是具有 性,即不能够象固体那样承受剪切应力; (2)类似于 体,液体可完全占据容器的空间并取得容器 的形状; (3)类似于固体,液体具有 表面; (4)类似于固体,液体可压缩性很 。 2、按液体结构和内部作用力分类,液体可分为原子液体、分子液体及离子液体三类。其中,液态金属属于 液体,各种简单及复杂的熔盐属于 液体。 3、偶分布函数g(r) 的物理意义是距某一 粒子r处找到另一个粒子的 ,换言之,表示离开参考原子(处于坐标原点r=0)距离为r位置的数密度ρ(r)对于平均数密度ρo(=N/V)的相对偏差。 4、考察下面右图中表达物质不同状态的偶分布函数g(r)的图(a)、(b)、(c)的特征,然后用连线将分别与左图中对应的结构示意图进行配对。 固体结构(a)的偶分布函数 气体结构(b)的偶分布函数 液体结构(c)的偶分布函数 5、能量起伏:描述液态结构的“综合模型”指出,液态金属中处于热运动的不同原子的有高有低,同一原子的能量也在随不停地变化,时高时低。这种现象称为能量起伏。

6、结构起伏:液态金属是由大量不停“游动”着的组成,团簇内为某种结构,团 簇周围是一些的原子。由于“能量起伏”,一部分金属原子(离子)从某个团簇中出 去,同时又会有另一些原子到该团簇中,此起彼伏,不断发生着这样的涨落过程,似乎原子 团簇本身在“游动”一样,团簇的尺寸及其内部原子数量都随和发生着改变,这种现 象称为结构起伏。 7、在特定的温度下,虽然“能量起伏”和“结构起伏”的存在,但对于某一特定的液体,其团簇 的统计平均是一定的。然而,原子团簇平均尺寸随温度变化而变化,温度越高原子团簇平 均尺寸。 8、浓度起伏:工业中常用的合金存在着异类组员;即使是“纯”金属,也存在着大量原子。 因此,对于实际金属及合金的液态结构,还需考虑不同原子的分布情况。由于同种元素及不同元 素之间的原子间结合力存在差别,结合力的原子容易聚集在一起,把别的原于排挤到别处, 表现为游动原子团簇之间存在着成分差异。这种局域成分的不均匀性随原子在不时发生着 变化,这一现象称为浓度起伏(也称为成分起伏)。 9、对于液态合金,若同种元素的原子间结合力不同元素的原子间结合力,即F(A-A、B-B) F(A-B),则形成富A及富B的原子,具有这样的原子团簇的液体仅有“拓扑短程序”;若熔 体的异类组元具有负的,往往F(A -B)>F(A-A、B-B),则在液体中形成具有A-B化学键 的原子团簇,具有这样的原子团簇的液体同时还有“化学短程序”。具有“化学短程序”的原子团 簇,在热运动的作用下,出现时而化合,时而分解的分子,也可称为不稳定化合物,甚至可以形 成比较强而稳定化合物,在液体中就出现新的固相。 10、金属熔化潜热ΔH m比其气化潜热ΔH b小得多(表1-2),为1/15~1/30,表明熔化时其内部原子 只有部分被破坏。 二、判断题(括号中添“√”或“×”) 1、在描述液体结构时,以结构参数N1表示参考原子周围最近邻(即第一壳层)原子数,即配位数; 以r1表示参考原子至其周围第一配位层的原子平均原子间距,同时r1也可表达此液态体系的原子 平均原子间距。() 2、所有物质熔化时体积变化率ΔV m/V均为正值,表明液体的原子间距接近于固体。() 3、理想纯金属液体中只存在“能量起伏”,而实际液态金属或合金同时存在能量、结构和成分三 种起伏。() 4、液态金属及合金中,一些化学亲和力较强的异类原于之间还可能形成不稳定的(临时的)或稳定 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可能以固态,气态或液态出现。() 5、液态领域最新理论及实验表明,单组元液体中存在“拓扑短程序”,而多组元液体中则可能同 时存在“化学短程序”,液体结构和性质随压力或温度的改变只发生连续渐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