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哲学家

哲学家

哲学家
哲学家

作为浪漫派诗人和哲学家的马克思

同学们,下午好。每学期开学前当我拿到花名册的时候,如果文科的同学比较多,我就特别高兴,如果文科的同学比较少,我就特别失望。不是有这么一句话么,文史哲不分家,看到文科的同学,就像看到自己的家里人一样。因此,在我的课堂上,我会给文科的同学更多的表现机会。希望各位同学向你们的学弟学妹们推荐我的课堂。我今天要讲的题目是:作为浪漫派诗人和哲学家的马克思。这个题目我也是第一次讲。

说起诗人和哲学家,我首先想到两本书,一本是刘小枫先生的《诗化哲学》,这本书我是23年前买的,虽然没有读完,但印象极为深刻。尤其是扉页上那首席勒的诗:你不得不逃避人生的煎逼,遁入你心中的静寂的圣所,只有在梦之园里才有自由,只有在诗中才有美的花朵。另一本是周国平先生主编的《诗人哲学家》,书中介绍了十二位富有诗人气质的西方哲学家的生平、思想以及他们对人生的思考。本书堪称诗与思的融合,如周国平所言:“没有哲学的眼光和深度,一个诗人只能是吟花咏月、顾影自怜的浅薄文人。没有诗的激情和灵性,一个哲学家只能是从事逻辑推理的思维机器。”对于今天的青年来说,那个年代已经成为一个遥远的传说。虽然二十多年过去了,物质浪漫取代了精神浪漫。但它优美的文字、深邃的思考、永恒的主题给人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尤其为青年人所爱。

一、浪漫派的哲学与浪漫派的诗

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首先在德国,继而在英、法、美以至全欧洲,出现了一股强大的思潮——浪漫主义。法国的帕斯卡尔是浪漫主义的先驱。帕斯卡尔认为,人不能从理智方向找到安身立命之所,要想找到这一处所,要依靠“情感”与“爱”,他注意到了后来成为浪漫主义哲学核心课题的有限与无限的关系问题,即有限的生命到那里去寻找永恒的归依问题,他说:“我不知道谁把我置入这个世界,也不知道这世界是什么,更不知道我自己。”这是他深为困惑的问题。帕斯卡尔得出的结论是:“人永远无法达到无限,无法攻破人从中产生的虚无以及他淹没于其中的无限之谜。也就是说,人从何而来,去往何处,都是不可知的。除了怀着永恒的绝望外,人没有什么其他办法。在这无限的虚无中,只有爱才是安身立命的根据。”

浪漫主义哲学思潮,可以说是欧洲近代以来文艺复兴之后资本主义工业化化进程的产物。浪漫主义哲学的先驱们,认为工业文明的大发展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甚至会引发许多新的问题。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诗人席勒认为,工业文明把人束缚在整体中孤零零的断片上,机器的轮盘使人失去生存和谐和想象的青春激情。另一个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哲学家费希特觉得自己简直无法在这样的世界里安置自己的灵魂。这一反思和批判,是德国浪漫主义哲学思潮的内在历史要求。

刘小枫先生在《诗化哲学》中特别提到:高古的哲学诗人荷尔德林,是浪漫派的先驱。诗人哲学家海德格尔说:“荷尔德林的诗作受诗的天命的召唤身不由己地表达出诗的本质。对我们来说,荷尔德林是真资格意义上的诗人之诗人”。哲学诗人荷尔德林究竟唱出了什么?如此令人神往?请听:……阿尔卑斯山峦鬼斧神工,那是远古传说中天使的城寨,但何处是人类莫测高深的归宿?

因此,荷尔德林在预感到人的不可逃避的无家可归之境的同时,也预感到人类必将重返故里,重返童贞。他在《帕特莫斯》中吟唱道:既然时间之峰厌倦了相隔天涯的山峦,密集聚居,相偎相依,那么,圣洁浩瀚的水波,请赐我们以双翼,让我们满怀赤诚衷情,返回故里。“还乡”成为荷尔德林晚年思考的一个重要命题。还乡就是返回人诗意地栖居的处所,这就是诗化,就是诗意的人生。

无家可归感正是二十世纪西方社会中那些追求价值生活的人们的普遍感觉,并成为普遍吟唱的主题。在一百年前,荷尔德林就预感到了这一灾难会出现。本世纪许多著名作家和诗人的自杀,就是一个绝对的证明。各种危机的频繁出现,还只是一种外部现象;失落自我,没有归属,空虚孤独,才是更为根本的。到本世纪,经验与超验、现实与理想、自由与必然、存在与思维的两重对立的矛盾,都集中到人的价值生存与技术文明的两重对立这一矛盾上来了,它成了现代浪漫美学思考新的历史出发点。

中国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曾指出:“德国古典哲学本身就是哲学领域里的浪漫运动。”这句话说明了德国古典哲学的浪漫气质和禀赋,因为这一哲学思潮追求的是“诗化的世界”,反抗的是“功利性”、“机械化”的世界,这一思潮不仅有深刻的美学意蕴,也有深刻的哲学意蕴。“诗化的世界”是作为一个与现实的庸俗的世界的对立而提出来的。

浪漫派的出发点是:人面临着一个与他自身分离异在的世界用形而上学的语言来说就是,人发现自己面临着一个不属于他的、与他对立的客观世界。所以,全部问题就在于如何使这个异在的、客观化的世界成为属人的世界,作为人的主体性的展现的世界,这也就是如何使世界诗意化的问题。

从超验的原则来设定世界,可以说是诗意化世界的核心。我们不能以这个世界的眼光来看这个世界,而应从另一个世界的眼光来看这个世界;我们不能站在这个世界中来看这个世界,而应站在另一个更高的世界的角度来看这个世界。诺瓦利斯说:“这个世界必须浪漫化,这样,人们才能找到世界的本意。浪漫化不是别的,就是质的生成。低级的自我通过浪漫化与更高、更完美的自我同一起来。所以,我们自己就如像这样一个质的生成飞跃的序列。然而,浪漫化过程还是很不明晰的,在我看来,把普遍的东西赋予更高的意义,使落俗套的东西披上神秘的外衣,使熟知的东西恢复未知的尊严,使有限的东西重归无限,这就是浪漫化”。

刘小枫先生在《诗化哲学》中说到:德国浪漫美学从早期浪漫派兴起,到当代的新马克思主义美学,形成的思维传统是拼命在寻找人生的诗。他说:“不管是诗的本体论也好,还是本体论的诗也好,最终都是为了解决经验与超验、现实与理想、有限与无限、历史与本源的普遍分裂,渴望人向诗性的生成、人生向诗境的生成。”

诗人哲学家诺瓦利斯指出:“诗才是真正绝对的实在,这就是我的哲学的核心。越富有诗意,越真。”诗的本体化,根本不是一种单纯的艺术理论,而是要解决人生问题,它包含着一种人类理想生存状态的旨归,发现作为人理想生活的世界。人所面临的世界,是与他对立的,不属于他的客观世界,如何使这个与自己分离的客观世界成为属人的世界,使人成为这一世界的主体性存在,也就是怎样更好的使世界诗意化的问题。

在刘小枫先生看来,诗成为人的生存方式,人生态度,并非不可能。中国古代的一些诗人、艺术家(尤其是画家),如竹林七贤、陶渊明、王维、扬州八怪、以及诸多禅师,就身践诗化的人生。这里不仅是说,他们写下了无数的浪漫诗篇,引人超凡脱俗;更主要的是在于,他们的生活态度和方式本身就是诗,这种生活方式不是生硬的单纯逻辑性思维引导下的生活,而是一种极高明之后不言的、或言而不尽却让人感知体会到人生价值及意义的生活,这种生活让人进入理想中的生存状态,应物而不为物所累,这恰恰是一种明明白白的生活态度,是一种生活的艺术。

二、作为浪漫派诗人的马克思

研究马克思与浪漫派的美国作家维塞尔这样说到:“马克思的浪漫派形象有意义地促成了他一生中寻求解决的根本问题的形成。我真正打算论证的是:对马克思而言,无产阶级本质上是一种诗力。如果我的论点是对的,那么,理解马克思的诗是理解马克思哲学的关键。”在维塞尔看来,马克思的形象值得人们思考。马克思的一些浪漫诗歌,是他科学社会主义和无产阶级的诗化形式。当我们研究马克思的诗歌时,我们一定不能忘记马克思的心情具有宇宙的意义;而且他的心情表明他对生命和死亡的阐释。

在《创造》中,马克思向他的读者表露了浪漫方式孕育的宇宙。诗的开篇集中描写了“永恒的创作精神”的活动。世界翻起巨浪,生命不断涌生,一切皆在流动。这是世界心灵的激动,即创作精神把宇宙体验为滋润精神需要的某种东西。马克思创造了一个宇宙,这个宇宙是精神的、爱的延伸。

浪漫派诗人敏锐地看到,一切皆变,一切事物都要遭遇死亡的终极否定。在《人生》这首诗歌中,马克思一再强调事物的短暂性:时光,倏忽即逝;宛如滔滔流水,时光带走一切,永远不会返回。因此,人类生活不是永恒精神的反映,而是另外一种情形:生就是死,生就是不断死亡的过程,人们奋斗不息,却难以摆脱困顿。

尽管客观性是毁灭性的力量,但是,马克思从未在其主体性上感到脆弱过。在《我的世界》里,马克思描述了自己不知疲倦的精力:大千世界无法慰藉我的愁思,就是神仙的魔力也无济于事,我的意志比神明崇高,它在我的胸中激荡如风暴。强大的意志力不断地推动马克思奋勇向前;他不能歇息。

马克思在《感触》中写到:一旦心中涌起了激情,我就再不能从容镇定,我永远不能闲适恬静,我要不停地奋勇前进。不管客观条件如何,人类总可以行动,总是能够反抗:我们要勇往直前、摧枯拉朽,我们将永不懈怠,永不停留,绝不要畏首畏尾噤若寒蝉,绝不要庸庸碌碌无所追求。切莫在空想中虚掷时光,切莫在枷锁中犹豫彷徨,只要胸怀抱负和热望,我们就可以将事业开创。实际上,人具有创造自己,绝对化自己能力的力量。

马克思在《寻找》中这样写道:我寻找的世界应该产生于我心中,它在我胸膛里升起向外涌动,我的生命之泉将化作它的滔滔巨浪,我灵魂的呼吸将造成它的漠漠苍穹。反抗是浪漫的,即它源自于人的主体性。尤其是爱情启发的主体性。例如,在《致燕妮的诗》里,马克思清楚并直接表达了他心中的感情。而马克思《人的自豪》虽然是写给燕妮的爱情诗,但里面有一段却以挑战神灵的狂放抒发了他改造世界的豪情壮志:“面对着整个奸诈的世界,我会毫不留情地把战挑,让世界这庞然大物塌倒,它自身扑灭不了这火苗。那时我就会象上帝一样,在这宇宙的废墟上漫步;我的每一句话都是行动,我是尘世生活的造物主。”

三、作为浪漫派哲学家的马克思

马克思是浪漫派哲学家吗?正如我们说马克思是浪漫派诗人一样,当我们说马克思是浪漫派哲学家的时候,一定会遭到一些人的质疑。维塞尔认为,马克思不仅是费希特和黑格尔的继承人,而且是浪漫主义的继承人。法国的加洛蒂在《马克思思想的演进》中说:马克思的根本论题始终如一——从他最初的著作到他最后的斗争都始终如一。马克思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的关键是:必须使每一个人成为创造者。青年马克思是费希特和黑格尔的继承人,他唤醒了要反对所有的异化形式的创造力量。创造是异化的对立面……深奥的人道主义……赋予每一个人都有成为人、成为创造者、成为诗人的可能性,用嘴确切的话来说,以高尔基的那句有充分含义的话说:“美学是未来的伦理学。”

加洛蒂的话表明,他能够抓住潜伏于马克思思想中的诗化核心。他认为,马克思的“哲学、经济学、政治学”之关键就是浪漫派命令,即使人成为宇宙诗人,即创造者。马克思的浪漫就是寻求人的解放和救赎,总之,就是寻求那“新的救世主”。这样的态度与马克思终身相伴。马克思要寻求一首未来的诗歌,在1852年写的《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中,马克思说:“19世纪的社会革命不能从过去创作诗歌,而是只能从未来创作诗歌。”就是说,当下的某些东西必须把人转变为“创作精神”,必须激励人成为未来的宇宙诗人。

马克思在他的博士论文中称普罗米修斯是人类哲学日历上最高尚的圣者和殉道者。普罗米修斯神话多次出现在马克思的作品中。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说:任何一个存在物只有当它用自己的双脚站立的时候,才认为自己是独立的,而且只有当它依靠自己而存在的时候,它才是用自己的双脚站

立的。对马克思而言,哲学不是抽象物,哲学是征服世界的自由创造。马克思的理论表现,只不过是他以世俗的和乏味的语言写作普罗米修斯诗歌的尝试。

哲学必须成为尘世的(现实的)哲学,而世界必须成为哲学的(观念的)世界。这就是马克思所诗化的现实。要实现哲学与世界的结合,就要“对现存的一切进行无情的批判”。然而哲学的批判并不足以改变现实,哲学批判本身必须被消灭,让位于现实的物质的批判。因为人的异化基于生活的物质条件,只有物质的力量才能消灭现实的异化根源。“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

马克思通过对现实国家的批判,找到了实现这一诗化世界的物质力量及物质实体,这实体便是无产阶级。马克思说到:“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做自己的精神武器;思想的闪电一旦彻底击中这块朴素的人民园地,德国人就会解放成为人。”这个解放的头脑是哲学,它的心脏是无产阶级。法国革命是德国的“复活日”。马克思再次使用神话诗学的话语来解释他所希望的救赎。

马克思说:这个阶级与整个社会亲如兄弟,汇合起来,与整个社会混为一体,并且被看作何被认为是社会的总代表;在这瞬间,这个阶级的要求和权利真正成为社会本身的权利和要求,它真正是社会的头脑和社会的心脏。这使我不禁又想起维塞尔的那句话:对马克思而言,无产阶级本质上是一种诗力。

马克思在谈到未来理想社会时说:“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矛盾的真正解决……”他还说道:“社会(指共产主义社会——引者)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复活,是人的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界实现了的人道主义。”马克思称之为“自由人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正是马克思理论的浪漫观点,他认为世界一定会成为哲学的世界,哲学也一定会成为世界的哲学。按照费洛姆的观点,马克思或许吧自我陶醉转变为集体的理想,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诗歌。

后现代主义重要代表人物德里达在《马克思的幽灵》中指出的:“不去阅读而且反复阅读和讨论马克思——可以说也包括其他一些人——而且是超越学者式的‘阅读’和‘讨论’,将永远都是一个错误……不能没有马克思,没有马克思,没有对马克思的记忆,没有马克思的遗产,也就没有将来:无论如何得有某个马克思,得有他的才华,至少得有他的某种精神。”

德国著名哲学家生平汇总及德国的哲学渊源

德国盛产哲学家的原因 一、思维方式及民族特点 德意志民族是一个严谨、一丝不苟的民族。并且德国人具有“逻辑思维”,是以逻辑推理为基础,强调事物的同一性、非矛盾性和排中性。同一性认为事物的本质不变;非矛盾性认为事物不可能同时存在是与非;排中性认为事物对就是对,错就是错,无中间性,听来具体而实在。 黑格尔(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1770-1831,德国古典唯心主义的集大成者) 黑格尔在《哲学史讲演录》的开讲词中说过,德意志民族重视理性的思辨,而且不止关心那些对生活有直接联系的问题而喜欢追求真理、灵魂的幸福,做形而上的思考,或许这就是德国成为“哲人的国度”的原因之一吧。 二、历史原因 众所周知,德国在历史上长期处于封建割据状态,各国君主都希望有思想来帮助国家强大,鼓励思想家发展,所以在这个时期产生了许多大哲学家。正如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一样。

康德(Immanuel Kant,1724-1804,德国古典唯心主义的创始人) 康德:德国哲学家、天文学家、星云说的创立者之一、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唯心主义,不可知论者,德国古典美学的奠定者。他被认为是对现代欧洲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也是启蒙运动最后一位主要哲学家。 马克思(Karl Marx,1818.5.5-1883.3.14,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和领袖) 马克思: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伟大的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理论家。主要著作有《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他是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是近代共产主义运动的弄潮儿。支持他理论的人被视为

中国古代哲学家及其主要思想

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及其所代表思想 LaoZi From 571 BC to 471 BC 主要思想Dialectical thought, inaction, Shuangxiu life 代表作《The Scripture of ethics.》(道德经) Confucius(孔子)551 BC - 479 BC His main idea:Benevolence, propriety, morality, make no social distinctions in Teaching.His representative work is 《 Spring and Autumn 》and 《 read 》

Zeng zi(BC505-BC436) Each day I examine myself in three ways Carefully handle parents funeral Memory ancestor piously. Mo zi(BC468—BC376) Mutual benefits Universal love of non-offensive Hing world benefit than harm to the world Zhuangzi also known as Zhuang Zhou[1] was an influential Chinese philosopher who lived around the 4th century BCE during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a period corresponding to the philosophical summit of Chinese thought—the Hundred Schools of Thought. He is credited with writing—in part or in whole—a work known by his name, the Zhuangzi, which expresses a philosophy which is skeptical, arguing that life is limited and knowledge to be gained is unlimited. His philosophy can be considered a precursor of relativism in systems of value. Main article: Zhuangzi

哲学家康德名言大全,康德关于自由的名言、道德律名言

哲学家康德名言大全,康德关于自由的名言、 道德律名 1、Freedom is not letting you do whatever you wanna but teaching you not to do the things you don't wanna do. 自由不是让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自由是教你不想做什么,就可以不做什么。——伊曼努尔·康德 2、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震撼人们 的心灵:一件是我们 心中崇高的道德标准;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康德3、发怒,是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康德4、大海之所 以伟大,除了它美丽、壮阔、坦荡外,还有一种自我净化的功能。——康德5、三样东西有助于缓解生命的辛劳:希望,睡眠和微笑。——康德6、要评判美,就要有一个有修养的心灵。——康德 7、痛苦就是被迫离开原地——康德8、天才是自创法则的人。——康德9、世界上唯有两样东西能让我们的内心受到深深的震撼, 一是我们头顶浩瀚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法则。——康德《实践理性批判》10、良心是一种根据道德准则来判断

自己的本能,它不只是一种能力;它是一种本能。——康德11、 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而且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康德12、 越是处心积虑地想得到生活上的舒适和幸福,那么这个人就越是得不 到真正的满足。——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13、一个人的 缺点来自他的时代,他的美德和伟大却属于自己。——康德14、 我们越是忙越能强烈地感到我们是活着,越能意识到我们生命的存在。——康德15、我们所有的知识都开始于感性,然后进入到知性, 最后以理性告终。没有比理性更高的东西了。——康德16、如 果竭尽自己最大努力仍然还是一无所得,所剩下的只是善良意志,它诚如沉睡的宝石一样,自身就发射着耀目的光芒,自身之内就具有价值。——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17、"Only two things in this world so that our souls are deeply shocked First, 这个世界惟有两样东西让我们的心灵感到深深的震撼, our brilliant stars overhead, First,"ourheartslofty morallaws."一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 ——康德《实践理性批判》" 18、对自然 美抱有直接兴趣??永远是心地善良的标志。——康德19、对

最著名的十五位西方哲学家

最著名的十五位西方哲学家 著名的西方哲学家有: 西方古代: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 西方中世纪:奥古斯汀、阿奎那 西方近现代: 英国:培根、霍布斯、洛克、贝克莱、休谟、斯宾塞;罗素、维特根斯坦; 法国:笛卡尔、莱布尼兹、帕斯卡、斯宾洛莎、伏尔泰、狄德罗、卢梭、孔德、帕格森、萨特、福柯--; 德国:康德、费希特、黑格尔、费尔巴哈、马克思、叔本华、尼采、胡塞尔、海德格尔;弗洛姆、马尔库塞、阿尔都塞-- 美国:詹姆士、杜威、波普尔--; 最著名的十五大哲学家:柏拉图、亚里斯多德、培根、笛卡尔、洛克、休谟、康德、黑格尔、马克思、尼采、罗素、维特根斯坦、胡塞尔、海德格尔、萨特。 1. 柏拉图:古希腊最杰出的哲学家。 2. 亚里斯多德:古希腊哲学及科学的集大成者。 3. 培根:第一个提出了实验法、归纳法,进入近代的第一人。 4. 笛卡尔:大陆唯理论的创始人,确定了理性的价值。 5. 洛克:对于经验论哲学进行了最系统的阐述。 6. 休谟:将近代哲学中的根本矛盾揭示出来。

8. 黑格尔:辩证法大师,全面总结了近代哲学。 9. 马克思:提出辩证唯物主义与实践哲学,极大的影响了历史。 10. 尼采:他的唯意志超人哲学让人深受震憾, 11. 罗素:逻辑实证主义权威,学富五车的人物。 12. 维特根斯坦:哲学天才,也属逻辑实证主义 13. 胡塞尔:现象学宗师。 14. 海德格尔:存在主义大师。 15. 萨特:存在主义大师,对时代风气有重要影响。 但这并非我所喜爱的哲学家,我喜欢的十大哲学家是: 柏拉图、霍布斯、拉美特利、霍尔巴赫、斯宾洛 莎;孔德、斯宾塞、马克思、尼采、罗素。

中国古代哲学家哲学流派简介哲学家(a)

中国古代哲学家、哲学流派简介(3)哲学家(a) 根据《中国哲学简史》、《中西哲学小史》的介绍,结合查阅的资料,遴选了31位对中国哲学发展有着不同程度影响的中国古代哲学家,梳理、编录了他们的思想和观点,仅供参考。 一、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南辛镇)人,开创了儒家学派。他编纂了《春秋》,修订了“五经”,创办私学,打破传统贵族教育。在道德哲学方面以“仁”为核心自成系统--孔子之道即是“仁”。孔子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各个时代很不相同。他死后,逐渐被认为是“至圣先师”,高于其他一切教师;到了公元前2世纪,地位更加提高,认为他是接受天命,继周而王,被称为文宣皇帝、文宣王;公元前1世纪,孔子被认为是活着的“神”,这也是孔子光荣的顶点,在汉朝中叶,儒家的确可以称做宗教。之后,孔子的地位回归到理性上来,不再被认为是“神”,但他依旧是“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总的来说孔子如同苏格拉底在西方历史中的地位。根据他与弟子言行编辑的《论语》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是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一)正名说:为了有一个秩序良好的社会,孔子认为最重要的事情是“必也正名乎”!治理国家的原则就是首先要正

好“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各种社会关系的名。比如“君”的本质即所谓的“君道”,这是理想的“君”必备的。“君”若按君道而行,他才于“实”、于“名”,都是真正的“君”。也就是“实”与“名”为它规定的含义相符合。否则纵然使别人称他为君,他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君”。每个名都有一定的含义,都有其对应的责任和义务,也都指向事物的本质“实”。(二)仁、义之说:孔子认为“仁”就是爱人。比如,父行父道爱其子。真正爱人的人是能够履行社会义务的人。“仁”就是人的一切德性的总和,“仁人”就是“全德之人”的意思。所以统治者要“爱人”,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义”,宜也,即当做就做,不该做就不做。且所做的这些事从道德上来说都是正确的。如果出于非道德的原由,虽然做了应该做的事,这种行为也不是义的行为,而属于利的行为。义与利是相对立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义利之辩”在道德学说中是极其重要的。(三)忠、恕之道:“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那么实行仁的方法,即“仁之方”是什么呢?在于“推己及人”!推己及人有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中庸》所举的例证,“己所欲,亦施于人”,孔子称之为“忠”,强调的是忠恕之道肯定方面;另一是《大学》所举例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称之为“恕”,强调的是忠恕之道的否定方面。这正反两方面合在一起,就叫做忠恕之道,也就是

哲学家就餐问题代码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define NUM_THREADS_P 5 /*define the number of philosopher*/ #define CHAIR_NUM 4 #define CHOP_NUM 5 int chairflg[CHAIR_NUM][2],dining_num=0; sem_t chair,chopsticks[CHOP_NUM],mutex,mutex1,print_mutex;// 设定信号量pthread_t threads_p[NUM_THREADS_P]; /*philosopher*/ void* philosopher_thread(int tid); int main(){ int i; sem_init(&chair,0,CHAIR_NUM); /*set the value of semaphores*/ for(i=0;i

哲学家康德名言名句大全关于道德的

哲学家康德名言名句大全关于道德的 哲学家康德名言名句大全关于道德的 我是孤独的,我是自由的,我就是自己的帝王。——康德 要评判美,就要有一个有修养的心灵。——康德 有两样东西,我思索的回数愈多,时间愈久,它们充溢我以愈见刻刻常新、刻刻常增的惊异和严肃之感,那便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康德 想要成就大事业,要在青春的时候着手。 人不能被判为奴,他只能自认为奴。 道德确实不是指导人们如何使自己幸福的教条,而是指导人们如何配享有幸福的学说。——康德 我们越是忙越能强烈地感到我们是活着,越能意识到我们生命的存在。——康德 所谓宗教,就是把我们的义务的一切都看作是神的命令——康德

对自然美抱有直接兴趣……永远是心地善良的标志。——康德 有两样东西,我思索的回数愈多,时间愈久,它们充溢我以愈见刻刻常新、刻刻常增的惊异和严肃之感,那便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康德 能充实心灵的东西,乃是闪烁着星星的苍穹,以及我内心的道德律。——康德 哲学无法教授,哲学永远是思想者的事业。 我不是教给你们哲学,而是教你们如何进行哲学思考 当爱情需要我的时候,我没有资格去享用它,当我需要爱情的时候它却离我而去。 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 理性一手拿着自己的原理,一手拿来着根据那个原理研究出来和实验,奔赴自然。 道德首先被要求的是支配自己

我是孤独的,我是自由的,我就是自己的帝王。 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因为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 羞怯是大自然的某种秘密,用来抑制放纵的欲望。它顺乎自然的召唤,却永远同善、德行和谐一致。 不学会幽默和风趣,人就太苦了。 敬重始终只施于人,而决不施于物。事物能在我们心中唤起禀好,而且如果它们是动物(比如马、犬等),甚至唤起爱怜;它们也能唤起恐惧来,譬如一片大洋,一座火山,但是它们绝不会在我们心中唤起敬重来。……丰特奈尔说:在贵人面前,我的身子虽然鞠躬,而我的内心却不鞠躬。我还可以补充说一句:如果我亲眼见到一个寒微平民品节端正,而自愧不如,那么我的内心也要向他致敬,不论我愿意与否,也不论我怎样趾高气昂,使他不敢忽视我的高位。 遇到缺德事不立即感到厌恶,遇到美事不立即感到喜悦,谁就没有道德感,这样的人就没有良心。谁做了缺德事而只害怕被判刑,不由于自己行为不轨而责备自己,而是由于想到痛苦的后果才胆战心惊,这种人也没有良心,而只有良心的表面罢了。但是,谁能够意识到行为本身的缺德程度,而不考虑后果如何,却

世界最著名的60位哲学家简介

中外60位重要哲学家简介 1. 泰勒士(Thales,约前624—前550),古希腊最早的哲学家。米利都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的“水是万物的本原”被认为是西方第一个哲学命题。他也被看作是哲学唯物主义的先驱。 2. 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约前580—前500)生于伊奥尼亚海域的萨摩斯岛。毕达哥拉斯派的创始人和首领。该派提出数是万物的本原,数是众多的、不变的,他们认为数目是最智慧的,和谐是最美好的,并认为灵魂不朽。 3. 老子(前571—前471)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春秋时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遗留下来的著作,仅有《五千文》即《道德经》,也叫《老子》。其核心观念是“道”,提出了天道无为以及“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 4. 释迦牟尼(Sakyamuni, 公元前565—前485)佛教创始人。姓乔达摩,名悉达多,意译“义成就者”,尊称释迦牟尼。印度人。佛陀的思想代表了当时一定阶层的利益和看法。主要学说有:四谛说、缘起说、无常、无我论、业报轮回论和涅磐论。生前并无著作,死后他的言行由弟子们记录整理汇编为经、律、论三藏。 5.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学以“仁”为核心,崇尚“忠恕”之道,又以孝悌为仁之本。他相信天命,又重视人为;在教育上主张因材施教;政治上提出“正名”的主张,认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应实符其名;提倡德治和教化。主要著作有《论语》。 6. 巴门尼德(Parmenides,约前540—前470)生于爱利亚,爱利亚派的哲学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著有《论自然》一书。他指出了真理之路和意见之路的区分:意见之路按众人的习惯认识感觉对象;真理之路则用理智来进行辩论,“是者”就是真理的对象。 7. 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约前535—前475)出生于爱菲斯王族。是爱菲斯学派的代表人物。他认为火是万物的本原,火转化成万物是火的消耗和熄灭,万物转化成火是火的充裕和燃烧。著有《论自然》一书,现有残篇留存。 8. 苏格拉底(Socrates,约前469—前399)古希腊哲学家,雅典人。他的几个重要的哲学命题是“认识你自己”、“德性即知识”。他是把哲学的对象从自然转向人类的伟大哲学家。他的生平事迹和思想主要由他的学生整理在《回忆录》中。 9. 墨子(约前468—前376)名翟,春秋末战国初思想家、教育家、学者,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的学说和思想收录在《墨子》中,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天志》、《明鬼》、《非乐》、《非命》等篇目。墨子的学说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兼爱非攻②天志明鬼③尚同尚贤④节用。

古希腊三大哲学家关于修辞学的观点(英文版)

Socrorates’s opinion on Rhetoric Socrates believed that Rhetoric (form and eloquence) was impressive but did not tell people much. Perhaps his most important contribution to Western thought is his dialectic method of inquiry, known as the Socrates method or method of “elenchus”, which he largely applied to the examination of key moral concepts such as the Good and Justice. It was first described by Plato in the Socrates Dialogues. To solve the problem, it would be broken down into a series of questions, the answers to which gradually distill the answer a people would seek. The influence of this approach is most strongly felt today in use of the scientific method, in which hypothesis is the first stage. The development and practice of this method is one of Socrates’ most enduring contribution, and is a key factor in earning his mantle as the father of political philosophy, ethics or moral philosophy and as a figurehead of all the central themes in Western philosophy. Plato’s opinion on Rhetoric Plato famously outline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rue and false rhetoric in a number of dialogues; particularly the Gorgias and Phaedrus dialogues wherein Plato disputes the sophistic notion that the art of persuasion (the sophists’ art which he calls “rhetoric”), can exist independent of the art of dialectic. Plato claims that since sophists appeal only to what seems probable, they are not advancing their students and audiences, but simply

古希腊的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

古希腊的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不但才华横溢著作等身,而且广招门生奖掖后进,运用著名的启发谈话启迪青年智慧。每当人们赞叹他的学识渊博,智慧超群的时候,他总谦逊地说:“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自己的无知。” 被人们称颂为“力学之父”的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在热学上,他确定了冷却定律。在数学上,他提出了“流数法”,建立了二项定理和莱布尼兹几乎同时创立了微积分学,开辟了数学上的一个新纪元。他是一位有多方面成就的伟大科学家,然而他非常谦逊。对于自己的成功,他谦虚地说:“如果我见的比笛卡尔要远一点,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的缘故。”他还对人说:“我只像一个海滨玩耍的小孩子,有时很高兴地拾着一颗光滑美丽的石子儿,真理的大海还是没有发现。” 扬名于世的音乐大师贝多芬,谦虚地说自己“只学会了几个音符”。科学巨匠爱因斯坦说自己“真像小孩一样的幼稚”。法国化学家安德烈取得了化学成就时,他对慕基人之一。他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欧文斯学院专门为他设立了有机化学的新教授职位,格拉斯大学选他为名誉博士,这许多荣誉丝毫没有改变他的谦虚为人。肖莱马逝世后,恩格斯在悼文中称他:“是世界上最谦虚的人。 海伦·凯勒1880年出生于亚拉巴马州北部一个叫塔斯喀姆比亚的城镇。在她一岁半的时候,一场重病夺去了她的视力和听力,接着,她又丧失了语言表达能力。然而就在这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里,她竟然学会了读书和说话,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美国拉德克利夫学院,成为一个学识渊博,掌握英、法、德、拉丁、希腊五种文字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她走遍美国和世界各地,为盲人学校募集资金,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她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赞扬,并得到许多国家政府的嘉奖。 美国第16任总统林肯,是闻名于世的大演讲家。他的成功就在于他从青少年时代就开始了对演讲口才的刻苦练习,并做到了多看、多听。他年青时当过农民、伐木人、店员、邮电员以及土地测量员等等。为了成为一名律师,他常常徒步30英里,到一个法院去听律师们的辩护词,看他们如何辩论,如何做手势。他一边倾听那些政治家、演说家的声若洪钟、慷慨激昂的演说,一边模仿他们。他听了那些云游四方的福音传教士挥舞手臂,声震长空的布道,回来后也学他们的样子,对着树林和玉米地反复练习演讲。演讲的成功使林肯终于成为一名雄辩的律师并最终踏入政界。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英国首相邱吉尔,是一位出类拔萃的演说家,被列为世界10大著名的演说家之一。但是,邱吉尔第一次在议会上发表演讲时,却栽过一次大筋斗——当他讲到一半时,突然忘记了下文,怎么也想不起来了,憋得面红耳赤,只好中断演讲,尴尬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但他毫不气馁,潜心研究演讲技巧,经常锻炼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功夫不负有心人,邱吉尔终于成为20世纪的著名演说家和卓越的政治家。 爱迪生在1877年开始了改革弧光灯的试验,提出了要搞分电流,变弧光灯为白光灯。这项试验要达到满意的程度。必须找到一种能燃烧到白热的物质做灯丝,这种灯丝要经住热度在二千度一千小时以上的燃烧。爱迪生找了很多东西做灯丝,可总屡屡失败。有一天,他把试验室里的一把芭蕉扇边上缚着一条竹丝撕成细丝,经炭化后做成一根灯丝,结果这一次比以

中国哲学家表达思想的方式友兰阅读答案完整篇.doc

中国哲学家表达思想的方式友兰阅读答案 - 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冯友兰 ①一个西方人开始阅读中国哲学著作时,第一个印象也许是,哲学作者的言论和著述往往十分简短,甚至互不连贯。打开《论语》,每一小段只包含几个字,各段之间往往也没有联系。打开《老子》,全书只有约五千字,但是老子的全部哲学都在其中了。习惯于长篇大论进行理性论辩的学生,遇到这种情况,会感到摸不着头脑,不知这些中国哲学家在说什么,由此不免会认为,这是中国哲学家的思想不够连贯。假如果真是这样,中国哲学就不存在了。不相连贯的思想,怎能称得上是哲学呢? ②中国哲学家的言论著述,表面看来似乎不相连贯,乃是由于它们本不是专门的哲学著作。按照中国传统,学习哲学不是一个专门的行业。人人都应当读经书,正如在西方传统看来,人人都应当去教堂。读哲学是为了使人得以成为人,而不是为了成为某种特殊的人。因此,中国没有专业的哲学家;非专业的哲学家不认为自己要写专门的哲学著作。在中国历史上,没有专门哲学著作的哲学家比有专门著作的哲学家,为数多得多。如果要想读这些人的著作,就需要从他们对友人和学生的言论集和书信中去辑录。因此其中不免有不相连贯,甚至互相矛盾的地方,这是不

足为怪的。 ③在有些哲学家如孟子、荀子的著作里,的确也有长篇大论的文章。但是和西方哲学家的著作相比,它们仍显得篇幅短小,未曾把道理讲透。这是因为中国哲学家惯于用格言、警句、比喻、事例等形式表述思想。格言总是简短的,而比喻和事例则总是自成段落,与前后文字不相衔接的。用格言、比喻和事例来说理,难免有不够透彻的地方,只能靠其中的暗示补足。明述和暗示正好相反,一句话越明晰,其中就越少暗示的成分;正如一种表达,越是采取散文的形式,就越不像是诗。中国哲学家的语言如此不明晰,而其中所含的暗示则几乎是无限的。富于暗示而不是一泻无余,这是中国诗歌、绘画等各种艺术所追求的目标,它也同样成为中国哲学家表述思想时的风格。 ④《论语》和《老子》中的简短词句是充满提示的箴言。正由于富于提示,才使它们具有巨大的吸引力。我们如果把《老子》书中提到的概念列举出来,重述一遍,可能用上五万字或五十万字,它可能帮读者了解《老子》一书的含义,但它本身将成为另一本书,而永不可能代替《老子》原著。郭象是《庄子》一书的著名注释家,他把庄子使用的寓言和隐喻,用理性论辩的方式加以阐述,又把《庄子》书中的诗句用散文予以重述,他的论述比《庄子》一书清晰得多,但是,《庄子》原书富于提示,郭象的注释则明晰具体。人们会问:两者之中,哪个更好呢?后来一位禅宗僧人曾说:“曾见郭象注庄子,识者云:却是庄子注郭象。”

有关哲学家或哲学派别的命题、论断和观点

有关哲学家或哲学派别的命题、论断和观点 一.马、恩经典作家关于有关哲学问题的经典论断 1.世界上除了运动者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马、恩) 2.物质是从各种事物总和中抽象出来的(马、恩) 3.运动应当从它的反面即从静止找到它的量度(马、恩) 4.一切物质在本质上都具有类似感觉的反映特征(列宁) 5.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马、恩) 6.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列宁) 7.一切以条件、地点和时间为转移(斯大林) 8.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马、恩) 9.头脑的辩证法只是现实世界(自然界和历史)的运动形式的反映(马、恩) 10.所谓客观辩证法是支配自然界的,而所谓主观辩证法,即辩证的思维,不过是自然界中 到处盛行的对立中运动的反映而已(马、恩) 11.任何一般都是个别的一部分,或一方面,或本质(列宁) 12.辩证法对现存事物做肯定理解的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 然灭亡的理解(马、恩) 13.原因和结果经常交换位置(马、恩) 14.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马、恩) 15.被断定为必然的东西,是由纯粹的偶然性构成的,而所谓偶然性的东西,是一种有必然 性隐藏在里面的形式。(马、恩) 16.本质在表现出来,现象是本质的(列宁) 17.假象的东西是本质的一个规定,本质的一个方面,本质的一个环节(列宁) 18.社会一旦有技术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马、恩) 19.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列宁) 20.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 一经群众掌握,也就会变成物质的力量(马、恩) 21.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马、恩) 22.人的思维既是至上的,又是非至上的(马、恩) 23.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马、 恩) 24.实践标准实质上绝不能完全地证实或驳倒人类的任何表象。这个标准也是这样的“不确 定”,以便不至于使人的知识变成“绝对”,同时它又是这样的确定,以便同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一切变种进行无情的斗争。(列宁) 25.思想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为了实现思想,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马、恩) 26.人对一定问题的判断愈是自由,这个判断的内容所具有的必然性就愈大。(马、恩) 27.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毛泽 东) 28.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列宁) 29.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非常有限的领域内才具有绝对的意义(马、恩) 30.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就会变成错误(列宁) 31.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还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 格(列宁) 32.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马、恩)

西方最伟大的30位哲学家

中西方最伟大的哲学家圣贤 (注:本文乃根据哲学家的成就、贡献及深远影响所整理,属个人观点) A,西方最伟大的30位哲学家 一,古希腊时代: 1泰勒斯——有记载的第一位西方哲学家、古希腊7贤之一。水, 2毕达哥拉斯——西方理论数学的创始人、“数学鼻祖”、毕达哥拉斯定理的发现者、毕达哥拉斯学派创始者。数,3赫拉克利特——流变思想的发现者。 火,逻各斯, 提出“我们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一切都在流变之中”。 4巴门尼德—— (1)所提出的“存在”使哲学摆脱了用具体物质形态说明世界本原的原始朴素形式,是认识史的重要进步; (2)“基于逻辑的形而上学”的创造者;

【即创造了一种形而上学的论证形式,这种论证曾经以不同的形式存在于后来大多数的形而上学者的身上,直迄黑格尔为止】; ——或者说,巴门尼德在对逻辑推理领域中提出了一种独特的见解方法。 (3)提出“要么存在着存在,要么存在着不存在”; (4)埃利亚学派创始者; 5芝诺——斯多葛学派创始者。被亚里士多德誉为“辩证法的发明者”。 提出了增强思辨能力、提高思维境界的“芝诺悖论”。 6-7留基波、德谟克利特——肯定了空间存在、提出了原子概念。其原子理论:不仅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最高成就,也是超越了古人思想的科学理论。 8-10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古希腊三杰。【古希腊7贤有两种说法,其中一种说法就有他们三位】 11伊壁鸠鲁——成功地发展了阿瑞斯提普斯(Aristippus)的享乐主义,并将之与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结合起来。

【注:只有不了解哲学的人,或者可悲的人,才会把伊壁鸠鲁的享乐主义与贬义的享乐行为(如纵酒、纵欲)相挂钩!】 12普罗提诺——整个古希腊哲学伟大传统的最后一个辉煌代表。 (1)其学说融汇了毕达哥拉斯和柏拉图的思想以及东方神秘主义的流溢说; (2)其思想对中世纪神学及哲学有很大影响。 二,中世纪 13圣.奥古斯丁——把哲学与神学调和起来,以新柏拉图主义论证基督教教义。 (1)基督教思想家,欧洲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教父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 (2)在罗马天主教系统,他被封为圣人和圣师,并且是奥斯定会的发起人。 (3)对于新教教会,特别是加尔文主义,他的理论是宗教改革的救赎和恩典思想的源头。

东西方哲学家年代对比

初步结论:下表可以看出自秦以后到元之前,西方几乎没出什么哲学人物,最显眼的是托马斯·阿奎那,一人而已,其余如奥古斯丁皆次一等了。而这区间中国有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两宋理学的辉煌。西方思想家群从元代开始逐步增多,明代出现了一个小高潮,包括量的扩容和质的飞跃,与此同时的中国仍然保有足够的并且质量可以与之并驾齐驱的思想家群,如王阳明、黄宗羲、王艮、王夫之、顾炎武、刘宗周、徐光启等西方近代思想的轴心作家和著作出现的黄金时段落在明清交际,即霍布斯、笛卡尔、牛顿、莱布尼茨、孟德斯鸠、斯诺宾沙、卢梭、洛克、伏尔泰这一群人为代表。经过他们的奠基,西方思想迎来爆发性增长,而整个清朝过程中,中国除了一个戴震最为显眼,社会毫无生气思想界一潭死水,终于彻底落后西方。对比表明显得告诉我们,中国思想顿衰于清朝的建立,有清一代远远不及明代,实五千年中国最为暗淡的时刻,更不用谈和西方同步发展的机会彻底丧失。 人名年代(公元)中国纪年 泰勒斯(Thales)前624-前546 约与老子同时 阿纳克西曼德(Anaximander)前610-前546 约与老子同时 阿纳克西米尼(Anaximenes)前585-前525 约与邓析同时 悉达多"乔达摩前563-前483 约与左丘明同时 毕达哥拉斯(Pythagoreans)前540前后约与孙武同时 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前500前后约与孔子同时 巴门尼德(Parmenides)前500前后约与晏婴同时 阿那克萨格拉(Anaxagoras)前498-前428 约与子思同时 恩培多克勒(Empedocles)前493-前432 约与曾子同时 希罗多德(Herodotus)前484-前425 约与子贡同时 高尔吉亚(Gorgias)前483-前374 约与墨子同时 普罗泰格拉(Protagoras)前481-前411 约与子思同时 特拉西马库斯(Thrasymachus)前470前后约与子思同时 苏格拉底(Socrates)前470-前399 约与子思同时 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前460-前375 约与孙膑同时 修昔底德(Thucydides)前460-前400 约与鬼谷子同时 德谟克利特(Democritus)前460-前370 约与墨子同时 柏拉图(Plato)前427-前347 约与墨子同时 第欧根尼(Diogenes)前404-前324 约与商鞅同时

哲学家就餐问题报告

操作系统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哲学家就餐问题 班级:信卓1201班 姓名:钟远维 学号:U201213500 日期:2014年10月30日

一、实验目的 1、熟练使用VC6.0编译环境,调试并正确运行程序。 2、理解哲学家就餐问题中出现的问题,进而掌握死锁的必要条件。 3、理解源程序中产生和防止死锁的算法,及相关窗口操作。 4、熟悉哲学家就餐问题流程并写出其伪代码 二、实验内容 有五个哲学家围坐在一圆桌旁(如图1),桌中央有一盘通心粉,每人面前有一只空盘子,每两人之间放一只筷子。每个哲学家的行为是思考,感到饥饿,然后吃通心粉。为了吃通心粉,每个哲学家必须拿到两只筷子,并且每个人只能直接从自己的左边或右边去取筷子。 图1 图2 三、实验要求 1、程序需有防止死锁发生采取的措施; 2、程序要有产生死锁的分配方式;

四、实验算法实现 1、不发生死锁的方式 由源码gChopstickState[iLeftChopstick] = iPhilosopher; gChopstickState[iRightChopstick] = iPhilosopher; 知基本思路是要么一下子占用两支筷子要么不占用,先确定两只筷子均没被占用才获取筷子,这样就打破了死锁的必要条件。 伪代码如下; var mutexleftchopstick,mutexrightchopstick; beging: resting; waiting; p(mutexleftchopstick); //先改变左手筷子信号量 p(mutexrightchopstick); //马上改变右手筷子信号量 GetResource(leftchopstick,rightchopstick); //同时占用左右手筷子 eating; v(mutexleftchopstick); //释放资源 v(mutexrightchopstick); end 2、发生死锁的方式 基本思路是有筷子即占用,看似效率很高,但因为资源有限,且不可抢占,很容易发生死锁。 源码理解: gDinerState[iPhilosopher] = WAITING; //wants chopsticks result = WaitForSingleObject(gchopStick[iLeftChopstick], INFINITE); gChopstickState[iLeftChopstick] = iPhilosopher; //得到左手筷子 Sleep(P_DELAY/4); //休眠状态 gDinerState[iPhilosopher] = WAITING; //继续等待另一只手筷子 result = WaitForSingleObject(gchopStick[iRightChopstick], INFINITE); gChopstickState[iRightChopstick] = iPhilosopher; //直到等到右手筷子 伪码书写: var mutexleftchopstick,mutexrightchopstick; beging:

【2018最新】哲学家关于人性的名言word版本 (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哲学家关于人性的名言 “人之初,性本善”和“人之初,性本恶”两个关于人性的论述,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深不可测。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哲学家关于人性的名言,欢迎阅读。 哲学家关于人性的名言1 1、人,实则一切有理性者,所以存在,是由于自身是个目的,并不是只供这个或那个意志利用的工具。——康德 2、人的本性中决无行善或作恶的所谓坚定不移的决心,除非在断头台上。——纳·霍桑 3、人的野性无异于橡树林中的各种野兽。——本·琼森 4、人的自大是一种只有在回顾时才被发觉的心态,它的存在只有在受到惩罚后才能被确定。——纳博科夫 5、人就是现世上创造的最终目的,因为人乃是世上唯一无二的存在着能够形成目的的概念,是能够从一大堆有目的而形成的东西中,借助于他的理性,而构成目的的一个体系。——康德 6、人类处于神与禽兽之间,时而倾向一类,时而倾向另一类;有些人日益神圣,有些人变成野兽,大部分人保持中庸。——普罗提诺 7、人类既强大又虚弱,既卑琐又崇高,既能洞察入微又常常视而不见。——狄德罗 8、人是一切事的尺度,是存在者之存在,不存在者之不存在的尺度。——柏拉图 9、人是在动物和超人之间一条绷紧的绳子一条越过深渊的绳子。——尼采 10、人是自然的目的;没有任何东西像他一们在宇宙的每一个地方非常容易使自己有条有理;……他自己动手,从自身中创造出整个社会组织和暂时的环境。——爱默生

11、人有两只眼睛,全是平行的,所以应当平等看人;人的两只耳朵是分 在两边的,所以不可偏听一面之词;人虽只有一颗心,然而有左右两个心房, 所以做事不但要为自己想,也要为别人想。——于丹 12、人允许一个陌生人的发迹,却不能容忍一个身边人的晋升。因为同一 层次的人之间存在着对比、利益的对比,而与陌生人不存在这方面的问题。——于丹 13、世上人的本性都是一样的,但教育和习惯却使它们的表现形式不尽相同,因此,我们必须隔着各种外衣对它们加以认识。——切斯特菲尔德 14、虽然表现的方式和习惯有所不同,但人的本性都是一样的。——切斯 特菲尔德 15、他是他自己本身的目的他自身中有一种无限的价值、一种永恒的使命。——黑格尔 16、倘若人不升空成为天使,毫无疑问,他将下沉成为魔鬼。他不能停留 在**。最野蛮的人并不是野兽,他更坏,非常坏。——柯尔律治 17、我可以计算天体运行的轨道,却无法计算人性的疯狂。——牛顿 18、我是个人,凡是合乎人性的东西,我都觉得亲切。——马克思 19、我只建造一座小庙,在这座小庙里,我供奉的,是人性。——沈从文 20、也许这也是人性的弱点,总爱作自己熟悉的事情。 21、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内心缺少什么。——于丹 22、一个人越在意的地方,就是最令他自卑的地方。——于丹 23、有没有人性这种东西?当然有的。但是只有具体的人性,没有抽象的 人性。在阶级社会里就是只有带阶级性的人性,而没有什么超阶级的人性。——** 24、只要有可能,人人都会成为暴君,这是大自然赋予人的本性。——笛 福 25、不论谁想建立一个国家,并给它定法则,他就应该先假定人都是凶恶的。——马基雅弗利 26、爱情、希望、恐惧和信仰构成了人性,它们是人性的标志和特征。——罗·勃朗宁

西方主要哲学家名录-著作

西方主要哲学家名录(一) 2010年07月07日星期三22:23 转自:https://www.doczj.com/doc/f416825131.html,/yfcheng_schen/blog/item/d6afbf47d71979016b63e511.html 1)泰勒斯 又译为泰利斯,古希腊哲学家,米利都学派的创始人,希腊七贤之一,西方思想史上第一个有名字留下来的哲学家。“科学之祖”泰勒斯是古希腊第一个自然科学家和哲学家,希腊最早的哲学学派——爱奥尼亚学派的创始人。 泰勒斯的哲学观点用一句话来总结就是“水生万物,万物复归于水”,他认为世界本原是水; 2)赫拉克利特 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约公元前540年——前480年),古希腊哲学家、爱非斯派的创始人。赫拉克利特认为万物的本原是火;赫拉克利特在哲学思想上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辩证法方面。 3)巴门尼德 巴门尼德(希腊语Παρμεν?δη? 或?λε?τη? 英语Parmenides of Elea,约公元前515年~前5世纪中叶以后)是一位诞生在爱利亚(南部意大利沿岸的希腊城市)的古希腊哲学家。他是前苏格拉底哲学家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他认为没有事物会改变;我们的感官认知是不可靠的。 4)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Σωκρ?τη?;英译:Socrates;前470年—前399年)苏格拉底是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希腊三贤”。他被后人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古希腊哲学家,与耶酥、孔子和释迦牟尼一同被尊为人类的导师, 5)耶酥 他是一位影响人类历史二千年之久,且继续塑造人类道德文化者的说话。 不是音乐家,但世上无数出色的音乐家,因他的名创作了无数伟大的乐章,“弥赛亚神曲”便是一例。 不是作家,但世上无数出色的作家,以他的言论为题材,写出了无数不朽名着,“约翰福音”便是一例。 不是教主,但当今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乃由他而出,信众遍布五大洲,超过十三亿人。 不是出身君王之家,但人类纪元竟以他的降生为分水岭,人们称他出生前的年代为公元前(B.C.),出生后的年代为公元(A.D.) 6)柏拉图 古希腊哲学家,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他和老师苏格拉底,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古希腊三大哲学家。柏拉图的理论,被1949年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认为是唯心主义的。但他对西方哲学的启蒙作用被普遍认可,也因为他卓越的人格而备受尊重。著有《苏格拉底的申辩》、《理想国》、《巴门尼德》、《智者》等对话体著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