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房颤动的 临床治疗

心房颤动的 临床治疗

心房颤动的  临床治疗

心房颤动的临床治疗

发表时间:2010-12-02T15:53:59.75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31期供稿作者:王晓丽[导读] 这些药物能同事减慢旁道和房室结传导。也可联合使用作用于房室结的药物和只作用于旁道的药物。王晓丽(黑龙江省森工总医院150040)

【中图分类号】R54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31-0134-02 【关键词】心房颤动

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是由心房主导折返环引起许多小折返环导致的房律紊乱。它几乎见于所有的器质性心脏病,在非器质性心脏病也可发生。在人群中的发生率约为0.4%~1.0%。随年龄的增长,AF发生率也逐渐增高,80岁以上人群的AF发生率可达10%。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心力衰竭和动脉栓塞,严重威胁人民健康。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我院自2007年8月-2009年8月住院共收房颤患者82例,男62例,女20例;年龄6~85岁。其中冠心病45例,高血压病15例,肺心病1例,急性心肌炎11例,急性心肌梗死6例,预激综合征合并房颤2例,肥厚梗阻性心肌病2例。

1.2 临床表现与其他心律失常一样,临床表现差异较大。常见症状包括心悸、胸闷、惊慌、疲乏、呼吸困难、气短、眩晕、出汗,虽然心室率较快,但有些患者可能无症状。少见症状包括部分患者可能有血流动力学紊乱的某些严重表现,如胸痛、肺水肿和晕厥。临床上出现新的卒中并不少见,据文献报道发生率大约为10%~40%。

1.3 临床诊断住院患者均有有心悸、头晕、疲乏、呼吸困难等相关的临床症状。少数并人出现胸痛、肺肿、晕厥;心脏听诊示心律绝对不整、心音强弱不等、脉搏短绌,还伴有基础心脏的相关体征。心电图可明确诊断。

2 治疗

对所有不稳定的患者应立即给予直流电复律。“不稳定”患者是指有明显症状(如胸痛、肺水肿),亦包括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一般治疗包括三个方面:控制心室率;使栓塞风险最小化;转复和维持窦性心律。

治疗原则:病因治疗;控制心室率;有器质性心脏病,尤其合并心功能不全者,首选洋地黄制剂。药物复律常用奎尼丁或胺碘酮。射频消融治疗。预防复发:常用奎尼丁、胺碘酮等。预防血栓栓塞:持续房颤,伴心功能不全或(和)二尖瓣病变、心肌病者,宜长期服华法林、阿斯匹林等抗凝药物预防血栓形成。

用药原则:症状较轻甚至无症状、阵发性房颤且心室率不快者可暂不用药;非预激综合征的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伴心室率增快或心功能不全时,需立即用药,首选西地兰;长期反复发作者在去除病因后进行复律,方法有药物复律和同步直流电复律,常用药物是胺碘酮和奎尼丁;慢性持续房颤,宜长期服华法林、阿斯匹林等抗凝药物预防血栓形成;某些特发性房颤或药物治疗无效时可进行射频消融治疗。

对于风险增高但既往无症状的患者,或旁道靠近正常传导途径行射频消融时可能发生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或有创操作会增加危险的患者,可选择药物治疗。单一药物治疗可以试用胺碘酮、索他洛尔、氟卡尼或普罗帕酮。这些药物能同事减慢旁道和房室结传导。也可联合使用作用于房室结的药物和只作用于旁道的药物。

3 讨论

房颤是成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因此,发生过房颤者必须到医院查明原因并及时治疗。尽可能在去除病因后转复为窦性心律,复律方法有药物复律和同步直流电复律两种,常用的药物有奎尼丁、胺碘酮等,持久发作房颤者应长期服华法林、阿斯匹林等抗凝药物以防止心房血栓形成,对器质性心脏病,如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引起的房颤,可在手术治疗二尖瓣狭窄时行心房迷宫术治疗房颤。

心房颤动规则有序的心房电活动丧失,代之以快速无序的颤动波,逐渐伴随心房机械功能的退化,是最严重的心房电活动紊乱。心房无序的颤动失去了有效的收缩和舒张,心房泵血功能恶化或丧失,加之房室结对快速心房激动的递减传导,导致心室率的绝对不规则。因此,心室律紊乱、心功能受损、心房附壁血栓形成以及心房肌的消耗破坏是房颤的主要病理生理特点。房颤常与二尖瓣疾病、心功能衰竭、缺血性心肌病以及高血压相联系,并能增加脑卒中以及心功能衰竭的全因死亡率。目前国内房颤的整体治疗状况不够理想,存在复律和控制心室率治疗的药物单一使用不规范等一些问题,抗凝治疗率及剂量不足等问题。面对房颤这一世纪顽疾,亟待将最新的研究证据和指南精神应用到临床实践中,以加强房颤的防治工作。

参考文献

[1] 陈贵廷,薛赛琴. 最新国内外疾病诊断标准[S].北京:学苑出版社,1992:209.

[2] 石毓澍.临床心律学[M].天津:天津科技出版社,1994:165,180,197.

[3] 黄宛.心房颤动及心房扑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0.

[4] 周自强,胡大一,陈捷,等.中国心房颤动现状的流行病学研究.中华内科杂志,2004,43(7):491-494.

[5] 黄从新.进一步加强心房颤动防治的研究.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6,26(3):161-162.

[6] 心房颤动治疗的现状及评价[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杂志,2008,8,10(8).

[7] 心房颤动治疗的新思路[J].中华内科杂志,2008,2,47(2).

[8] 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的体会 [J].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杂志,2008,8,10(8).

一例老年房颤的个案护理护理个案

一例老年阵发性房颤的护理体会 清华大学医院急诊科主管护师 引言:(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随着年龄增长房颤的发生率不断增加,75岁以上人群可达10%。房颤时心房激动的频率达300~600次/分,心跳频率往往快而且不规则,有时候可达100~160次/分,不仅比正常人心跳快得多,而且绝对不整齐,心房失去有效的收缩功能。房颤患病率的增长还会与冠心病、病和等疾病的增长密切相关,未来50年房颤将成为最流行的心血管疾病之一。 一、病历介绍 患者女性,85岁,间断发病;主因“间断心悸16年再发7 小时”来院就诊。 既往史:高血压病史2年,最高血压160/70,间断服施慧达2.5-5次,1天1次。16年前劳累后出现心悸,在香港医院诊治后好转出院。2005年再次发作心悸,心电图诊断:心房纤颤,予胺碘酮治疗(具体治疗方案不详)后好转,之后一直病情平稳。今年3月份劳累后感心悸,自服10粒速效救心丸约30分钟后好转。 现病史:7小时前因劳累再次出现心悸,无胸闷、胸痛,无恶心、呕吐,无发热,无头晕,自服5粒速效救心丸无好转,为

进一步诊治来院。 查体:T36.5℃,P90次/分,R16次/分115/70。神清,精 神可,自动体位。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呼吸平稳,口唇无紫绀,双肺呼吸音清,双肺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界不大,心率100次/分,心音强弱不等,心律不齐,未闻及杂音。 腹平坦,无压痛,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无浮肿。 急诊心电图检查:心房纤颤。心梗三项:阴性。 二、病程及治疗过程 急诊5小时未转复窦性心律后收治内科病房。心电血压监测,给予胺碘酮静点抗心律失常治疗;低流量鼻导管吸氧;患者高龄,最高血压160/70,可暂不予降压治疗,进一步监测血压;。完善辅助检查;血尿便常规,生化、凝血功能、甲状腺功能,心脏、腹部彩超等。入院19小时经治疗护理心电监测显示转窦性心律。肝功化验结果异常,给予水飞蓟宾胶囊、护肝宁保肝治疗5.280,目前为亚临床甲减;凝血功能:986.5, 抗凝防栓塞给予低分子 肝素皮下注射,入院后第7天,给予停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口 服华法林抗凝治疗。入院治疗10天后,593.1自觉症状无,病 情好转,患者要求出院,嘱门诊随诊,带药出院。 三、护理 1、观察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观察生命体征,尤其血压、

房颤的护理措施

房颤的护理措施 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阵发性房颤可自然终止。持续性房颤、 房颤常见的病因包:括高血压病、冠心病、心脏外科手术、瓣膜病、慢性肺部疾病、心力衰竭、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栓塞、甲亢、心包炎等等,与饮酒、精神紧张、水电解质或代谢失衡、严重感染等有关;此外还可以合并有其它类型心律失常。 房颤护理措施: 1、积极治疗原发病:当出现心律不齐时,应考虑其他疾病因素,积极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心房颤动患者要经常观察心率和血压,观察心脏节律的变化,如突然出现心率过快,过慢,不齐,或有明显心悸,气短, 心前区不适,血压下降等,应及时发现,立即前往医院就诊。在服药期间应定期复查心电图,并密切注意其不良反应.如出现身体不适,明显头晕,言语不清,胸闷, 不能平卧等症状,应警惕有血栓脱落造成栓塞及 心力衰竭的可能,及时到医院检查以及早处理。 2、心房颤动患者急性发作期应绝对卧床休息,若发作程度较轻时,可以根据原发心脏病的状况及体力状态而进行适当的活动或休息。 3、注意饮食保健:多吃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如瘦肉,鱼虾,蛋,奶类等;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如卷心菜,青菜,西红柿,柑橘,苹果,香蕉,柠檬等;不吸烟,少饮酒,少饮浓茶和咖啡等;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如葱姜,咖喱,辣椒等;如果患者心功能欠佳,出现明显浮肿时,应限制钠盐摄入,每天摄入量应超于5g。 4、心房颤动患者心情多较忧郁,烦躁,情绪低落,消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和恐惧感,保持心情平和,增强其治疗疾病的信心,避免五志过极及长期精神紧张思虑。 常见症状:心慌、胸闷、气促、心悸不适 房颤常见的临床症状包括: (1)心悸:感到心跳、心脏跳动紊乱或心跳加快,体力疲乏或者劳累; (2)眩晕:头晕眼花或者昏倒; (3)胸部不适:疼痛、压迫或者不舒服; (4)气短:在轻度体力活动或者休息时感觉呼吸困难;此外有些病人可能没有任何症状。 房颤如何预防? 1.房颤的预防应从病因和诱因的防治开始治疗原发心脏病,控制诱发房颤的因素。 2.房颤转复后,通常需要抗心律失常药物来维持窦性心律以防房颤的复发。近年来,应用植入起搏器内设的特殊程序控制和预防房颤,已在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使一些原来药物难治、反复发作的房颤得到满意的控制。 3.目前人的房颤致病基因的发现也将在未来给房颤的预防开辟更新的途径。

心房颤动患者的护理

内三科业务查房 心房颤动患者的护理 查房时间:2014年09月22日16:00 查房地点:内三科办公室 主持人:母娟娟 参加人员: 患者杨秀义,男,68岁,因“反复血压升高12年,加重伴头晕.心悸1天”以“高血压3级,冠心病”于2015年9月14日9:40收入我科住院。步入病房,神清,精神差,脉搏短绌。舌青紫、苔薄白、脉沉细,辨证;肝阳上亢,脉络瘀阻证。来时体温36.4度,脉搏74次/分,心律12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40/84mmhg,医嘱予以内科一级护理,病重,吸氧,心电监护及血氧饱和度监测,低盐低脂饮食,完善相关检查,心电图示:心房颤动伴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确诊为:“冠心病、心律失常—心房颤动”。查血常规,生化,大小便常规均为正常。医嘱予以口服胺碘酮,颉沙坦,阿司匹林等药物,静脉于红花黄花素、丹参酮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环磷腺苷蒲胺营养心肌,中药汤剂平肝潜阳,经治疗患者心率控制在60—70次/分之间,头晕心悸症状消失,心电监护示窦性心律,脉率齐,病情好转于9月16日停心电监护。现患者已出院. 一、概述 心房颤动是成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常见于器质性病变的患者,也可能发生在无心脏病变而有其他疾病的人,它是一种以心房不协调活动而导致心房机械功能恶化为特征的快速心律失常。 二、病因 心房颤动常见的病因包括高血压、冠心病、瓣膜病、心力衰竭、先天性心脏病、心脏外科手术、肺动脉栓塞、甲状腺功能亢进;与精神紧张、饮酒、水电解质或代谢失衡、严重感染有关;此外还可以合并有其他类型的心律失常。 三分类 (一)按持续时间可以分为首诊心房颤动、阵发性心房颤动、持续性心房颤动、长期持续性心房颤动及永久性心房颤动。通常认为首诊心房颤动是指首次发作或首次出现;阵发性心房颤动指能在7d内自行转复位窦性心律者;一般持续时间小于48h;持续性心房颤动是指持续7d以上,需要药物或电击才能转复位窦性心律者;长期持续性心房颤动指持续时间在一年以上,患者有转复愿望;永

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房颤患者的护理探讨

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房颤患者的护理探讨 摘要】目的:对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房颤患者的临床护理疗效予以探究。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4月期间于我院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的房颤患 者共100例,作为本次护理干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予以综合护理干预,从术 前和术后进行全面护理,观察并了解患者的病情以及做好并发症的预防工作。结果:本次研究中随机选取的100例房颤患者予以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后,采用 综合护理干预方式,患者全部康复出院,且恢复正常体质。结论:对房颤患者进 行临床治疗中,采用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同时对所有患者予以综合护理干预,其 临床护理效果十分显著,患者手术非常成功,从而有效降低和减少了患者并发症 的发生率,逐步恢复正常生活。 【关键词】射频消融术;房颤;护理;探究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3-0221-01 房颤是临床上非常常见的一种持续性心律失常症状。该病的主要发生人群是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其发病率也在逐渐上升,据统计我国80岁以上的 自然人群中房颤患者占到10%以上。患者临床症状表现在:房颤时心房激动的频 率达到每分钟300~600次,伴有心律失常其频率达到每分钟110~160次,患者 心跳明显加快,心房逐渐失去有效的收缩功能,常常表现出胸闷、心悸、乏力以 及头晕等,严重时会引发其他的并发症,有心力衰竭、脑血栓等死亡率较高的症状,因此,房颤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生命安全。患者在发病时采用药 物治疗,其临床效果不佳,易反复发作,还有可能会导致并发症的出现。经导管 射频消融术治疗房颤患者,其临床疗效显著,手术成功率高,同时在综合护理干 预中,明显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次研究中选取2014年3月~2015年4月 期间于我院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的房颤患者共100例,现将具体的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中选取2014年3月~2015年4月期间于我院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 疗的房颤患者共100例,男性患者64例,女性患者36例,患者年龄在(42~79)岁之间,患者平均年龄(31.2±3.6)岁,患者病程在1~19年之间,平均病程在(10.1±0.8)年,所有患者均采用药物治疗后,临床效果不佳,易反复发作,并 出现了并发症,在医生的建议和解释下,所有患者均自愿接受导管射频消融术治 疗房颤,并签订手术知情同意书。所有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中无 显著性差异,P>0.05,无统计学研究意义。 1.2方法 所有患者在手术治疗中,取平卧位,对其消毒后进行麻醉,确定左右肺静脉 的开口位置,之后给予冷盐水灌注消融导管入左心房,构建出左房电解剖图,选 定消融靶点后对患者左右侧环肺静脉口外线性消融,至房颤自行终止。 2.结果 所有患者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后,出现阵发性房颤患者5例,出现恶心患 者9例,出现发热患者8例,医生对其进行处理后,症状消失。同时随机对患者 进行调查,结果显示:81例患者房颤症状完善消失,12例患者症状明显改善,7 例患者处于恢复阶段。 3.讨论

2021年心房颤动患者的护理

内三科业务查房 欧阳光明(2021.03.07) 心房颤动患者的护理 查房时间:2014年09月 22日16:00 查房地点:内三科办公室 主持人:母娟娟 参加人员: 汇报病史 患者杨秀义,男,68岁,因“反复血压升高12年,加重伴头晕.心悸1天”以“高血压3级,冠心病”于2015年9月14日9:40收入我科住院。步入病房,神清,精神差,脉搏短绌。舌青紫、苔薄白、脉沉细,辨证;肝阳上亢,脉络瘀阻证。来时体温36.4度,脉搏74次/分,心律12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40/84mmhg,医嘱予以内科一级护理,病重,吸氧,心电监护及血氧饱和度监测,低盐低脂饮食,完善相关检查,心电图示:心房颤动伴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确诊为:“冠心病、心律失常—心房颤动”。查血常规,生化,大小便常规均为正常。医嘱予以口服胺碘酮,颉沙坦,阿司匹林等药物,静脉于红花黄花素、丹参酮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环磷腺苷蒲胺营养心肌,中药汤剂平肝潜阳,

经治疗患者心率控制在60—70次/分之间,头晕心悸症状消失,心电监护示窦性心律,脉率齐,病情好转于9月16日停心电监护。现患者已出院. 一、概述 心房颤动是成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常见于器质性病变的患者,也可能发生在无心脏病变而有其他疾病的人,它是一种以心房不协调活动而导致心房机械功能恶化为特征的快速心律失常。 二、病因 心房颤动常见的病因包括高血压、冠心病、瓣膜病、心力衰竭、先天性心脏病、心脏外科手术、肺动脉栓塞、甲状腺功能亢进;与精神紧张、饮酒、水电解质或代谢失衡、严重感染有关;此外还可以合并有其他类型的心律失常。 三分类 (一)按持续时间可以分为首诊心房颤动、阵发性心房颤动、持续性心房颤动、长期持续性心房颤动及永久性心房颤动。通常认为首诊心房颤动是指首次发作或首次出现;阵发性心房颤动指能在7d内自行转复位窦性心律者;一般持续时间小于48h;持续性心房颤动是指持续7d以上,需要药物或电击才能转复位窦性心律者;长期持续性心房颤动指持续时间在一年以上,患者有转复愿望;永久性心房颤动不能转复位窦性心律或在转复后24h内复发者。 (二)按照无基础心脏疾病分为病理性心房颤动(心房颤动同时伴有其他基础心脏疾病)和特发性心房颤动(临床检查无基础心脏疾病)特发性心房颤动往往发生在年龄较轻者,多数小于50

房颤病人护理

一、定义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心肌丧失了正常有规律的舒缩活动,而代之以快速而不协调的微弱蠕动,致使心房失去了正常的有效收缩。房颤总的发病率为0.4%,随着年龄增长房颤的发生率不断增加,75岁以上人群可达10%。房颤时心房激动的频率达300~600次/分,心跳频率往往快而且不规则,有时候可以达到100~160次/分,不仅比正常人心跳快得多,而且绝对不整齐,心房失去有效的收缩功能。我国大规模调查研究显示房颤患病率为0.77%,男性房颤患病率(0.9%)高于女性(0.7%),80岁以上房颤患病率达7.5%。 二、发病原因 房颤常见的病因包括高血压病、冠心病、心脏外科手术、瓣膜病、慢性肺部疾病、心力衰竭、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栓塞、甲亢、心包炎等等,与饮酒、精神紧张、水电解质或代谢失衡、严重感染等有关;此外还可以合并有其它类型心律失常。 三、疾病分类 房颤分类的定义没有统一,按持续时间可以分为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通常认为阵发性房颤指能在7天内自行转复为窦性心律者,一般持续时间小于48小时;持续性房颤指持续7天以上,需要药物或电击才能转复为窦性心律者;永久性房颤指不能转复为窦性心律或在转复后24小时内复发者。 按有无基础心脏疾病分为病理性房颤(房颤同时伴有其他基础心脏疾病)和特发性房颤(临床检查无基础心脏疾病),特发性房颤往往发生在年龄较轻者,多数小于50岁,特发性房颤有时也称孤立性房颤,约占房颤患者的6%~15%。 四、临床表现 (1)心悸:感到心跳、心脏跳动紊乱或心跳加快,体力疲乏或者劳累;(2)眩晕:头晕眼花或者昏倒;(3)胸部不适:疼痛、压迫或者不舒服;(4)气短:在轻度体力活动或者休息时感觉呼吸困难;此外有些病人可能没有任何症状。 五、辅助检查 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可初步诊断房颤,但确诊需要心电图检查,简单易行;但是对于房颤短暂发作者难以扑捉到的患者,需要进行动态心电图等检查。 心电图1)p消失,代之以f波2)频率为350~600次的间隔、大小、形状不同的f波3)心室率极不规则 疾病治疗 治疗原则

促脉证(阵发性心房颤动)中医护理方案

促脉证(阵发性心房颤动)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气阴两虚证:心中悸动,五心烦热,失眠多梦,短气,咽干,口干烦躁。舌红少苔。 (二)心虚胆怯证:心悸怔仲,善惊易恐,坐卧不安,恶闻声响,多梦易醒。舌质淡红,苔薄白。 (三)痰热内扰证:心悸,睡眠不安,心烦懊恼,胸闷脘痞,口苦痰多,头晕目眩,胸闷或胸痛。舌红苔黄腻。 (四)气虚血瘀证:心悸怔仲,气短乏力,胸闷心痛阵发,面色淡白,或面唇紫暗。舌质黯淡或有瘀斑。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心悸 1.严密观察心率、心律、呼吸、面色、血压等变化。重症患者遵医嘱持续心电监护。患者出现呼吸不畅、面色苍白、大汗或自觉濒死感时,报告医师并留置静脉通路,遵医嘱予吸氧、药物治疗,配合做好急救工作。 2.心悸发作时,卧床休息,取舒适体位,尽量减少搬动患者;病室保持安静,避免噪音干扰,减少探视。 3.遵医嘱中药泡洗。 4.遵医嘱穴位贴敷,取关元、气海、膻中、足三里、太溪、复溜、内关、三阴交等穴。 5.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心、肺、肾、神门、皮质下等穴;伴失眠者可配交感、内分泌等穴。

6.遵医嘱穴位按摩,取神门、心俞、肾俞、三阴交、内关等穴;伴汗出者可加合谷穴。 (二)胸闷胸痛 1.密切观察胸闷胸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遵医嘱监测心率、心律、脉搏、血压等变化。绝对卧床休息,遵医嘱给予氧气吸入。出现异常或胸痛加剧、汗出肢冷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遵医嘱用药,并观察服药后症状缓解程度。 2.遵医嘱穴位贴敷,取心俞、膈俞、脾俞、肾俞、内关、膻中等穴。 3.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心、神门、交感、内分泌、肾等穴。 4.病情稳定时可遵医嘱中药泡洗。 5.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内关、神门、心俞、膻中等穴。 6.遵医嘱艾灸治疗,取心俞、膈俞、膻中、足三里、内关、气海等穴;气虚血瘀者,给予隔姜灸,取心俞、膻中、关元、气海等穴;也可给予艾条灸,取足三里、内关等穴。气阴两虚、痰热内扰病证者慎用此方法。 (三)气短乏力 1.卧床休息,限制活动,减少探视。 2.加强巡视和生活护理,做好患者安全防护。 3.遵医嘱中药泡洗。 4.遵医嘱穴位贴敷,取内关、神门、关元、气海等穴。 (四)夜寐不安 1.环境安静舒适,光线宜暗,床被褥松软适宜,避免噪音。 2.遵医嘱穴位按摩,睡前按摩神门、三阴交、中脘等穴。 3.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心、脾、神门、三焦、皮质下、肝等穴。

心房颤动患者的护理之欧阳家百创编

内三科业务查房 欧阳家百(2021.03.07) 心房颤动患者的护理 查房时间:2014年09月 22日16:00 查房地点:内三科办公室 主持人:母娟娟 参加人员: 汇报病史 患者杨秀义,男,68岁,因“反复血压升高12年,加重伴头晕.心悸1天”以“高血压3级,冠心病”于2015年9月14日9:40收入我科住院。步入病房,神清,精神差,脉搏短绌。舌青紫、苔薄白、脉沉细,辨证;肝阳上亢,脉络瘀阻证。来时体温36.4度,脉搏74次/分,心律12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40/84mmhg,医嘱予以内科一级护理,病重,吸氧,心电监护及血氧饱和度监测,低盐低脂饮食,完善相关检查,心电图示:心房颤动伴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确诊为:“冠心病、心律失常—心房颤动”。查血常规,生化,大小便常规均为正常。医嘱予以口服胺碘酮,颉沙坦,阿司匹林等药物,静脉于红花黄花素、丹参酮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环磷腺苷蒲胺营养心肌,中药汤

剂平肝潜阳,经治疗患者心率控制在60—70次/分之间,头晕心悸症状消失,心电监护示窦性心律,脉率齐,病情好转于9月16日停心电监护。现患者已出院. 一、概述 心房颤动是成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常见于器质性病变的患者,也可能发生在无心脏病变而有其他疾病的人,它是一种以心房不协调活动而导致心房机械功能恶化为特征的快速心律失常。 二、病因 心房颤动常见的病因包括高血压、冠心病、瓣膜病、心力衰竭、先天性心脏病、心脏外科手术、肺动脉栓塞、甲状腺功能亢进;与精神紧张、饮酒、水电解质或代谢失衡、严重感染有关;此外还可以合并有其他类型的心律失常。 三分类 (一)按持续时间可以分为首诊心房颤动、阵发性心房颤动、持续性心房颤动、长期持续性心房颤动及永久性心房颤动。通常认为首诊心房颤动是指首次发作或首次出现;阵发性心房颤动指能在7d内自行转复位窦性心律者;一般持续时间小于48h;持续性心房颤动是指持续7d以上,需要药物或电击才能转复位窦性心律者;长期持续性心房颤动指持续时间在一年以上,患者有转复愿望;永久性心房颤动不能转复位窦性心律或在转复后24h内复发者。 (二)按照无基础心脏疾病分为病理性心房颤动(心房颤动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