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南京工业大学工程水文地质学全书知识点

南京工业大学工程水文地质学全书知识点

南京工业大学工程水文地质学全书知识点
南京工业大学工程水文地质学全书知识点

第一章地下水

自然界的水包括大气水地表水和地下水,彼此密切联系,经常不断相互转化,这种彼此转化的过程就是自然界的水循环。

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反映了地球水分不断转化的过程,蒸发、降水和径流是这一过程的主要环节

根据岩石空隙的成因不同,可分文:松散岩石中的孔隙,坚硬岩石中的裂隙和可溶岩石中的溶隙。

颗粒之间或颗粒集合体之间的空隙,称为孔隙。

岩石中的空隙是地下水储存的场所和运输的通道。

孔隙度(n)是孔隙的体积(V n)与包括孔隙在内的岩石体积(V)的比值。

岩石孔隙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岩石颗粒的大小,岩石的密实程度即分选型

裂隙主要指固结的坚硬岩石(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受力破裂形成的空隙。

岩石中的地下水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和熔岩水

可溶性岩石(石灰岩、白云岩等)中的裂隙经水流长期溶蚀扩展而形成的空隙,称为溶隙。

岩石中的水的赋存形式:气态水、结合水、毛细水、重力水、固态水。

气态水:水汽存在于未饱和的岩石空隙中。

结合水:在岩石颗粒的静电吸附能力的作用下,水分子能牢固地吸附在颗粒表面,形成水分子薄膜。

毛细水:赋存在地下水面以上毛细空隙中的水。

重力水:岩石颗粒表面的水分子增厚到一定程度,重力对它的影响大于颗粒表面对它的吸引力,因而能在自身重力影响下运动。

固态水:当岩石的温度低于水的冰点时,储存于岩石空隙中的水便冻结成冰,从而形成固态水。

岩石的水理性质:容水性,持水性,给水性,透水性,含水层和隔水层。

含水层:指能够给出并透过相当数量水的岩层。含水层不但储存有水,而且水可以在其中运移。

隔水层:指那些不能给出并透过水的岩层,或者这些岩层给出与透过的水的数量是微不足道的。

透水性的大小跟孔隙的大小有关。岩石颗粒排列越松散越均匀岩石颗粒的空隙直径便越大,地下水受阻力较小,水从中透过的能力越强。细颗粒土由于结合水占据了大部分空隙,粒间孔隙极小,地下水流动阻力极大,所以透水能力差。

第二章地下水类型

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分为上层滞水,潜水和承压水。按含水介质(空隙)类型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

上层滞水:包气带中局部隔水层之上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

潜水是埋藏在地表以下饱和带中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之上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

潜水等水位线图 P16

承压水是充满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重力水。

承压水特征:1、承压水最重要的特征是没有自由水面,并承受大气压强以外的附加压强,这就是作用于隔水顶板以水柱高表示的承压水头;2、由于隔水顶板的存在,承压含水层的分布区与补给区不一致,常常是补给区远小于分布区;3、承压水的承压区不可能自其上部的地表直接补给,所以大气圈中各种气象要素的变化对其影响较小,其动态一般较潜水稳定;4、承压水比较不易受地表污染5、规模大的承压含水层是很好的供水水源。

承压水蓄水构造为承压水盆地和承压水斜地。向斜承压水的蓄水构造盆地称承压水盆地,可分为补给区、排泄区、承压区;单斜承压水的蓄水构造称承压水斜地,含水层的上部露出地表成为补给区。

潜水等水位线和承压水等水压线图用途:潜水等水位线图地形等高线图上,承压水等水压线在地形登高线图和含水层顶板上。

第三章

地下水循环是指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的过程。

地下水的补给源:大气降水、地表水、凝结含水层之间的补给和人工降水补给等。

地下水的排泄:蒸发、泉、向地表水泄流、含水层之间的排泄和人工排泄。

影响大气降水的主要是降水量、包气带的岩性和厚度

人工补给地下水是指借助某些工程措施,将地表水自流或用压力注入地下储水层。常采用地面、河渠、坑池蓄水渗补及井孔灌注,农业灌注、管道渗漏

盐碱化:地下水在毛细力作用下沿毛细孔隙上升至地表附近,在蒸发作用下变成水汽逸出,使水中矿化度升高,甚至可溶盐从水中析出堆积在土壤中,形成盐渍土壤。

地下水由补给区流向排泄区的过程称为径流。承压含水层的开启程度越好,透水性越好,补给区与排泄区的高差越大,距离越近,补给越充沛,径流强度越大。

地下水的水位水量水质水温等随时间做有规律的变化,这种过程称为地下水的动态。

地下水均衡是指某地区在某一时期内,地下水量的收入与支出之间的差额必等于其储存量的变化量。当收入大于支出时,表现为地下水储存量增加,称为正均衡,反之称为负均衡。

泉是地下水的天然露头,是地下水排泄的主要方式之一。含水层或含水通道被揭露于地表时,地下水便溢出地表形成泉。

根据泉水露出的原因可分为侵蚀泉、接触泉、逸出泉、断层泉。

通过对泉水的调查可以得到地下水的类型,化学成分、补给、径流、排泄及动态、均衡等方面的资料。

地下水径流模数(M) M=Q*10^3/365*86400*F

Q——年平均地下水流量 m3/a

F——含水层分布面积 km2

M——径流模数 L/(s km2)

地下水的动态:地下水的水位、水量、水质、水温、等随时间作有规律的变化,这种过程称为地下水的动态。

地下水的均衡是指某地区在某一时期内,地下水的收入与支出之间的差额必等于其储量的变化量。

潜水均衡方程:

(W1+X f+Y f+Z c+Q t)-(W2+Z u+Q d+Q’t)=μ△H

第四章地下水运动

水头:单位质量的流体所具有的机械能。用高度表示,常用单位为“米”。

水力坡度:沿渗流方向单位渗透途径上的水头损失值叫水力梯度。

地下水受重力作用在空隙介质中的运动称为渗透。

(1)对于同一过水断面,假想水流的流量等于通过该断面的真实水流的流量。

(2)作用于任一面积上的假想水流的压力等于真实水流的压力。

(3)假想水流在任意体积内所受的阻力和实际水流所受的阻力相同。

满足上述条件的这种假想水流称为渗透水流,简称渗流。渗流速度小于实际流速。

为了满足上述三个条件,要求渗流场(渗流运动所占据的空间)的边界条件与渗透水流所占区域的边界条件相同。地下水流在其过水断面上的平均流速称为渗流速度。渗流速度小于实际流速

真实流速是地下水流在国税断面中空隙那部分实际流动水流的平均流速。

在静水中有静水压强,在动水中有动水压强,在地下水流中同样也有压强(动水压强),水文地质学中称为渗透压强。渗透压强的大小用水柱高度表示,该高度称为测压管高度。

流线是渗流场中某一瞬时的一条线,线上各水质点在此瞬时的流向均与此线相切。迹线是渗流场中某一时间段内某一水质点的运动轨迹。在稳流条件下,流线与迹线重合。流线平行于隔水边界。

渗流场中水头值相等的各点练成的面为等水头面(可为平面或曲面),它在剖面上可表现为等水头线。各向同性含水层中,等水头线与流线必正交,等水头面也就是过水断面。

渗流场内可以做一系列水头面和流面。在渗流场的某一典型面或切面上,有一系列等水头线与流线组成的网格称为流网。

渗流分类:1、稳定流与非稳定流是分居渗流的运动要素是否随时间变化来划分的。2、有压流与无压流是根据渗流是否有自由表面,即自由表面上的压强是否为大气压强来划分的。3、地下水在流动时,根据水的质点是否成有秩序的运动分为层流与紊流。4、均匀速度沿流程不变的渗流称为均匀流;渗流速度沿流程发生变化的渗流称为非均匀流。5、根据渗流速度向量V与所选坐标系{O-XYZ}的关系,可将渗流分为一维流、二维流和三维流。达西定律实质上就是渗流的能量守恒定律或者能量转换定律。适用范围并不包括所有层流Re<10时,水流保持层流状态运动,服从达西定律。

渗透系数k是表征含水层透水性能的重要水文地质参数。它在数量上相当于水力坡度为1时的渗流速度。m/d,cm/s。渗透系数不仅取决于岩石的空隙性质及水在空隙中的存在形式,而且与地下水的一些物理性质如粘滞性、温度等有关。

根据渗透系数分类:1、根据渗透系数是否随空间位置变化,含水层可分为均质和非均质两类;2、根据渗透系数是否随渗流方向变化,将含水层分为各向同性和各向异性。水平取水构筑物有渗渠、沟、渗水管、深水廊道等;垂直取水构筑物有管井、大口井、钻孔等。

根据井揭示含水层的程度和进水条件可分为完整井和非完整井。

对于管井(井陉小深度大)主要为井壁进水,在管井的最下部常设置沉砂管,因此管井底部进水的情况很少;对于大口井(直径大深度小)要看含水层的厚度、岩性和井的深度、直径,来决定进水方式。

达西定律 =K ωJ=KJ

裘布依微分方程假设:含水层各向同性,隔水底板水平,侧向边界无限远,原始潜水面水平;抽水井为单井(即附近无其他井进行抽水或注水),揭穿整个含水层厚度,并在整个井壁进水;抽水过程中,无垂直方向补给或排泄,地下水补给只来自以井为中心R 为半径的圆柱水体的外侧面 裘布依微分方程:w

w w r R S S h K Q lg )2(366.10-= Q 抽水井的涌水量m3/d ,K 渗透系数m/d ,ho 潜水含水层的原始厚度,hw 井中抽水稳定水位,R 影响半径,rw 井半径,抽水井水位降深Sw=h0-hw

用途:给定抽水井的水位降深就可确定井的涌水量。

影响半径: 对于潜水井,常用库萨金公式Kho Sw R 2= 对于承压水井,长用吉哈尔特公式k Sw R 10=

井损:抽水时井中的水位与外井壁处水位不一致,前者低于后者。这种内外井壁处水位不一致的现象称为井损,水位的差值称为井损值h ?,h w S Sw ?+=',S'外井壁处水位降深,内低外高

Q 不变h 随时间变化为非稳定运动,反之为稳定运动。

释水系数:当水头降低(或升高)一个单位时,从水平面积为一个单位面积,高位含水层厚度的含水层柱体中所释放或贮存的水量。*μ,无量纲。

导水系数:T=KM,m2/d 由达西定律,导水系数在数值上等于水力坡度为1时通过整个含水层厚度的单宽流量。

第一类边界条件又叫做给定水头边界条件(供水边界)。第二类边界条件又叫做给定流量边界条件(隔水边界)。

Sw 一定,完整井Q>非完整井Q;Q 一定,非完整井Sw>完整井Sw

Sw 一定,群井Q>单井Q;Q 一定,Sw 群井>Sw 单井

泰斯公式 ???

????==T r u u W T Q S πμπ4*

)(42 映射原理、叠加原理。用途:在含水层参数T,u*以及井的抽水量给定的情况下,可直接利用泰斯公式,确定井中或含水层中任一点任一时刻的降深,从而可以预测抽水时降落漏斗面的发展规模及变化趋势。当含水层参数下,u*抽水实践t 和降深S 给定时,还可以确定井的抽水量。

第五章

地下水的物理性质:温度、颜色、透明度、气味、味道等。

基本离子:-Cl (高矿化度),-24SO (中矿化度),-3HCO (低矿化度),+Na ,+K ,Ga 2+ Mg 2+

地下水的矿化度:地下水中所含离子、分子、化合物的总量(气体成分除外)称为地下水的矿化度。g/L

地下水的硬度是指水中Ga 2+、Mg 2+的含量。水中所含Ga 2+、Mg 2+的总量是总硬度;若把水加热至沸腾,将导致部分

碳酸盐沉淀,水中由此失去的那部分Ga 2+、Mg 2+称为暂时硬度;水沸腾后仍留在水中的Ga 2+、Mg 2+含量称为永久硬

度。总硬度减去暂时硬度等于永久硬度。

二氧化碳:

游离CO2(气态);平衡CO2,其中与水-3HCO 相平衡的游离CO2;侵蚀性CO2,水中游离CO2超出与-

3HCO 平衡

的部分+-+→+23232Ca HCO CO CaCO

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形成作用:溶滤作用、浓缩作用、脱硫酸作用、脱碳酸作用、阳离子的交替吸附作用、混合作用和人类互动在地下水化学成分形成的作用。

溶滤作用:沿途中某些可溶成分被溶解转入水中而称为溶液的作用。形成低矿化度水

浓缩作用:地下水受到蒸发作用时,水分不断被蒸发,盐分便被积累下来,因而浓度相对增大。形成高矿化度水

第六章

洪积扇中的地下水

划分为三个带:潜水深埋带或称补给径流带;潜水溢出带或称潜水浅埋带;潜水下沉带或称垂直交替带。

洪积扇中地下水的规律是:从扇的顶部向平原,地下水的埋藏深度由深变浅,富水性由强变弱;地下水

流速由大变小,矿化度由低变高,水化学类型由重碳酸盐水向硫酸盐水、氯化物盐水逐渐过渡。

冲积物中的地下水基本特征

岩溶发育的基本条件:岩石的可溶性、透水性和水的侵蚀性、流动性。

岩溶发育与岩溶水分布的分带性:垂直渗入带、水质水平交替带、水平循环带、深部循环带。

第七章

岩土工程与地下水:地面沉降、地面塌陷、滑坡(自然、人工)。

地下水压力对地基基础的破坏作用:基坑突涌、潜水浮托力与基础抬起、承压水压力与基础抬起。

地下水对地基图的渗流破坏:潜蚀、流砂、管涌。

潜蚀:在较高的渗透速度或水力梯度作用下,地下水流从孔隙或裂隙中携出细小颗粒的作用。

流砂:松散细颗粒土被地下水饱和后,在动水压力即水头差的作用下,产生的悬浮流动现象。

管涌:地基土在具有某种渗透速度或梯度的渗透水流作用下,其细小颗粒被冲走,岩土的孔隙逐渐增大,

慢慢形成一种能穿越地基的细管状渗流通路,从而高空地基或土坝,使地基或胁迫变形、失稳。

地下水对混凝土基础的寝室破坏作用:碳酸侵蚀、酸性侵蚀、碱类侵蚀、溶出侵蚀、硫酸盐侵蚀、海水

侵蚀。

基坑突涌:当基坑下伏有承压含水层时,如果开挖后基坑底所留隔水层支持不住承压水压力的作用,隔

水层将被顶裂,发生冒水冒砂淹水甚至毁坑事故,这一工程地质现象称为基坑突涌。

基坑突涌条件:设计基坑时,必须验算基坑底隔水层的可靠性。根据基坑底隔水层安全厚度Ha 与承压水

头压力的平衡条件,0H Ha w γγ=,得到Ha 。当基坑底隔水层厚度H 》Ha 时,不发生基坑突涌;H 《Ha

时发生基坑突涌。

第八章

抽水试验的目的在于查清建筑场地含水层的透水性和富水性,为基坑排水设计与施工提供比较可靠的水文地质参 抽水试验的类型:据井流理论,抽水试验可分为稳定流抽水试验(方法简单)和非稳定流抽水试验(结果符合世界)。按试验井的多少分为钻孔或探井简易抽水(粗略估计弱透水层的渗透系数),不带观测孔抽水(初步判断含水层的渗透性参数),带观测孔抽水(能较准确的求得含水层的各种参数)

第九章

控制地下水方法:1、明沟排水法(当基坑不深,地下水位高出基坑地面不多,且坑壁图层不易产生流沙、管涌、坍塌时可用此方法)2、预排水法(井深不超过6m 用轻型井点系统,降深大而又无法布置多级井点系统用射流喷射系统,地层含有承压水或为含水层组是必须用深井系统,电渗井点降水)3、堵截法

轻型井点计算:1、井管埋深A H 计算JL h H H A ++= H 井点管理设面至基坑底面的距离h 基坑底面至降低后的地下水距离一般取0.5~1米,J 水力梯度 单排井取1/4环井取1/10 L 井点管中心距基坑中心的水平距离

2、井点系统出水量计算??????????????? ??+++-=m R m R R R R S h KS Q 4lg 185.112

2lg 3.220000ππ大井 3、井管数量及井距计算 单管出水量365K

dl q π= 管井数q Q n /大井1.1= 井距D=L/n 4、选择抽水设备 影响半径K h S R 02=

潘绍伟第三版学校体育学(体育课教学)考研知识点

体育课教学 一、名词解释 1、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是指通过理论讲授、讨论等形式学习体育文化知识、体育科学知识、卫生与健康知识及方法的一类课。 2、体育与健康实践课:是指根据学习目标选择安排教学内容,通过组织学生在体育场馆进行身体练习或健康保健操作的一类课。 3、新授课:是指以学习新的教学内容为主的课。 4、复习课:是对所学过的动作、练习、技战术等进行复习、改进和巩固提高的课。 5、综合课:是指既有新授内容,又有复习内容的体育课。综合课可以是同一教学内容(如篮球)的新授与复习的组合,也可以是 不同教学内容(如篮球复习与武术新授)的结合。 , 6、考核课:是指以检查学生阶段学习或学期学习成果,并给予学生综合性评价考核的一种课,主要是对运动技能、体能、体育 与健康知识的全面考核。 7、体育实践课的结构:是指一节课的几个组成部分以及各个部分的教学内容、组织工作安排的顺序与实践的分配等。 8、体育实践课的密度:亦称一般密度或综合密度,是指一节课中各项教与学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与上课总时间的比例,以及各 项教与学活动之间的合理比例。 9、练习密度:是指一节课中,学生练习时间(各项练习之和)与实际上课总时间的比例。它直接反映一节课中学生实际进行身 体练习的时间。 10、体育实践课的运动负荷:是指学生在体育课中从事身体练习时所承担的量和强度对机体刺激以及机体反应的程度。 11、生理测定方法:是指通过测定生理指标(如心率、血压、呼吸频率、肺活量、吸氧量、血成分、体温、心电图、肌电图等)来确定和测出学生生理负荷的手段或方式。运动负荷的测定一般采用手测脉搏或遥测心率方式进行。 12、心率测定法:是在一节体育课中按时间间隔或活动前后多次测定学生的心率,掌握与分析学生在课中心率变化情况的方式或手段,以此推断生理负荷是否合理。 13、心率指数的计算公式:心率指数=课中安静心率/课前安静心率 / 14、备课:是指体育教师在课前所进行的一系列准备工作。 15、集体备课:是指体育教研室(组)或同年级的体育教师在学年、学期或单元教学前集中起来,共同研究学习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评价等的备课形式。 16、个人备课:是每一位体育教师对课的思考、设计和实际准备的过程。 17、体育课的分析:是指根据学习目标.对体育课的教与学的情况和成效进行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18、健康:健康是指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且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都完美的状态。一个人只有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保持良好状态,才算真正的健康。体育是促进健康的重要手段。 19、健康教育:是指以预防控制疾病,促进健康作为主要出发点,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愿采用有利于人健康的行为,消除或降低危险因素,降低发病率,伤残率和死亡率,提高生命和生活质量,并对教育效果作出评价。 20、体育与健康课堂常规:是为使课堂教学有一个严密的组织和正常秩序,保证体育与健康教学的正常进行,对师生所提出的一系列基本要求。它一般包括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部分。 21、社会适应:是指个体为了适应社会生活环境而调整自己的行为习惯或态度的过程。作为学习领域的的这会领域,要求学生培养良好的合作和竞争精神,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 [ 二、简答题 1、简述体育与健康课的类型。 (1)体育与健康理论课。这一类课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理论讲授提高对体育的认识和体育人文素养,掌握体育锻炼的科学方法, 了解影响健康的因素,掌握增进健康的科学知识和方法,提高学生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兴趣,并将所学知识与方法运用到实践中去。 1)体育知识包括体育文化知识,科学进行体育锻炼的知识与方法,运动项目的价值、功能、特点、规则、技术与战术、比赛的 组织与观赏等。体育与健康理论课主要采用讲授与讨论的形式。 2)在义务教育阶段,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习目标,具体选择安排课程教学。高中阶段,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应在三个学 年专门安排健康教育的学时与内容,另外应根据学生所选学的运动项目,讲授相关的体育文化知识以及如何科学进行体育锻炼的方法等。 (2)体育与健康实践课。一般包括新授课、复习课、综合课和考核课4种类型。 2、简要说明确定体育实践课结构的依据。 ^ (1)学生生理活动能力的变化规律:一是由相对安静状态进入工作状态,即集体工作能力上升阶段,这一阶段称为准备部分; 二是机体工作能力在一段时间内保持在相对高的水平,这一阶段称为基本部分;三是机体活动能力逐渐下降,机体在进行比较长时间 的身体活动,承担比较大的运动负荷后机体的工作能力下降,这一阶段称为结束部分。 (2)学生心理活动的变化规律:学生在体育实践课中注意、情感、意志等心理变化的规律。在体育课准备部分,学生体力比较 充沛,其注意往往比较容易集中。随着学生承担运动负荷时间的加长、集体活动能力的下降,其注意力也开始出现下降。 (3)教育学的一般规律: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动作技能形成规律以及教与学辩证统一的规律对体育实践课的结构具有十分重 要的影响。合理地确定与安排体育实践课的结构,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进入工作状态,使学生的机体尽可能长时间地保持稳定、适宜的工作水平,从而为更好地实现体育课的学习目标、完成各种身体练习创造良好的条件。 3、简述体育教学过程的特点。

南京工业大学材料力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南京工业大学 材料力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配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五版 一、填空题: 1.受力后几何形状和尺寸均保持不变的物体称为。 2.构件抵抗的能力称为强度。 3.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各点的切应力与其到圆心的距离成比。 4.梁上作用着均布载荷,该段梁上的弯矩图为。 5.偏心压缩为的组合变形。 6.柔索的约束反力沿离开物体。 7.构件保持的能力称为稳定性。 8.力对轴之矩在情况下为零。 9.梁的中性层与横截面的交线称为。 10.图所示点的应力状态,其最大切应力是。 11.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产生两种效应分别是。 12.外力解除后可消失的变形,称为。 13.力偶对任意点之矩都。 14.阶梯杆受力如图所示,设AB和BC段的横截面面积分别为2A和A,弹性模量为E,则杆中最大正应力 为。 15.梁上作用集中力处,其剪力图在该位置有。 16.光滑接触面约束的约束力沿指向物体。 17.外力解除后不能消失的变形,称为。 18.平面任意力系平衡方程的三矩式,只有满足三个矩心的条件时,才能成为力系平衡的 充要条件。 19.图所示,梁最大拉应力的位置在点处。

20.图所示点的应力状态,已知材料的许用正应力[σ],其第三强度理论的强度条件是。 21.物体相对于地球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为。 22.在截面突变的位置存在集中现象。 23.梁上作用集中力偶位置处,其弯矩图在该位置有。 24.图所示点的应力状态,已知材料的许用正应力[σ],其第三强度理论的强度条件是。 25.临界应力的欧拉公式只适用于杆。 26.只受两个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的构件,称为。 27.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是。 28.平面任意力系向一点简化的结果的三种情形是。 29.阶梯杆受力如图所示,设AB和BC段的横截面面积分别为2A和A,弹性模量为E,则截面C的位移为 。 30.若一段梁上作用着均布载荷,则这段梁上的剪力图为。 二、计算题: 1.梁结构尺寸、受力如图所示,不计梁重,已知q=10kN/m,M=10kN·m,求A、B、C处的约束力。 2.铸铁T梁的载荷及横截面尺寸如图所示,C为截面形心。已知I z=60125000mm4,y C=157.5mm,材料许用压应力[σc]=160MPa,许用拉应力[σt]=40MPa。试求:①画梁的剪力图、弯矩图。②按正应力强度条件校核梁的强度。

水文地质全书重点

序言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绪言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水文地质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及研究内容;了解水文地质学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及水文地质学的发展概况。重点掌握地下水的主要作用(功能),使学生深刻理解学习本课程的意义。 明确水文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了解水文地质学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以及水文地质学的发展历史和学科分支。 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水文地质学从其构词上属于地质学的范围,同时也包括了许多水文学的问题。它是研究地下水的形成和分布、物理的化学性质、运动规律、开发利用与保护的科学。 普通水文地质学是研究水文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的科学。 地下水:埋藏于地表以下的各种形式的重力水。地下水仅是地球上水的一部分,大气水、地表水及地下水本来是密切联系的。 历来人们习惯上这样的划分:研究大气水是气象学的重点;研究地表水是水文学有重点;研究土壤水是土壤学的重点;水文地质学则将研究地下水作为其研究对象。 一水文地质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 1水文地质学研究的对象 研究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以及人类活动相互作用下,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 2水文地质学的任务 从水文地质学定义可以看出,其任务是研究地下水的形成和分布、物理和化学性质、运动规律、开发利用和保护,同时还要研究有效防止并消除地下水危害的措施。目的是:运用这些规律兴利除害,为人类服务。 从任务可以看出包含两个方面有意思:一是理论性问题,即要认识自然;二是技术方法问题,即在认识自然的基础上,要改造自然。 二水文地质学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水文地质学其所以能形成一门独立的科学,是因为它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不可缺少的宝贵资源。地下水由于其水质良好,分布广泛,变化稳定及便于利用,因此是理想的供水水源。在我国北方(华北、西北)地下水是主要的生活,以及工农业生产的供水水源。 1地下水是宝贵的水资源 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地下水只是整个水资源的一个组成部分。之所以说它是宝贵的水资源,是因为与地表水比较,具有如下优点: (1) 地下水资源在内陆分布广泛

南京工业大学工程管理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学生姓名:殷智臻学号:100114154843 所在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专业:工程管理 设计(论文)题目:镇江新区平昌新城4#楼施工组织设计 指导教师:于旭 2015年7 月10 日

开题报告填写要求 1.开题报告(含“文献综述”)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及所在专业审查后生效; 2.开题报告内容必须用黑墨水笔工整书写或按教务处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可从教务处网页上下载)打印,禁止打印在其它纸上后剪贴,完成后应及时交给指导教师签署意见; 3.“文献综述”应按论文的格式成文,并直接书写(或打印)在本开题报告第一栏目内,学生写文献综述的参考文献应不少于15篇(不包括辞典、手册); 4.有关年月日等日期的填写,应当按照国标GB/T 7408—94《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规定的要求,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如“2004年4月26日”或“2004-04-26”。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结合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情况,根据所查阅的文献资料,每人撰写 2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施工组织设计是我国长期工程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一项惯例制度,目前仍继续贯彻执行。施工组织设计是施工规划,而非施工项目管理规划,故要代替后者时必须根据项目管理的需要,增加相关内容,使之成为项目管理的指导文件。在项目开工前,须有项目经理主持编制项目实施规划,作为指导施工项目实施阶段管理文件。 一、施工组织设计的定义 施工组织设计是指根据拟建工程的特点,对人力、材料、机械、资金、施工方法等方面的因素作全面的、科学的、合理的安排,并形成指导拟建工程施工全过程中各项活动的技术、经济和组织的综合性文件,该文件就称为施工组织设计。 二、施工组织设计的必要性和作用 1.施工组织设计的必要性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有利于反应客观实际,符合建筑产品及施工特点要求,也是建筑施工在工程建设中的地位决定的,更是建筑施工企业经营管理程序的需要。因此,编好并贯彻好施工组织设计,就可以保证拟建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取得好、快、省和安全的施工效果。2.施工组织设计的作用 通过施工组织设计,使施工人员对承建项目事先有一个全盘的考虑,对施工活动的各种条件、各种生产要素和施工过程进行精心安排,周密计划,对施工全过程进行规范化的科学的管理。通过施工组织设计,可以大体估计到施工中可能发生的种种情况,预先做好各项准备,创造有利条件最经济最合理解决问题。通过施工组织设计,可以将设计与施工、技术与经济、前方与后方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整个施工单位的施工安排和具体项目施工组织得更好。施工组织设计也是投标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工程预算的编制依据,又是向业主展示对投标项目组织实施施工能力的手段。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重要性已被普遍接受。 三、研究现状分析 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施工企业建造师初步能力,在校获得施工员证书,掌握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方法,是施工员和建造师必备的能力之一,是最重要的能力,因此凡是毕业后从事建筑施工工作的人,都在努力掌握施工组织设计能力。 在施工组织设计方面,在我国施工方法选择越来越合理,施工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工作效率大大提高,施工技术组织措施越来越先进而具体,并在质量上与国际接轨,严格贯彻执行各种规范、规程、标准以及相关法规,施工质量大大提高。网络计划已普遍使用,与横道图并用,充分运用二者各自的优点,提高进度计划的科学性和实践性,同时加强进度控制,保证计划的贯彻实施。文明施工越来越重视,施工平面图设计合理而可行。尤其是尊重人权,重视健康,安全问题得到高度重视。在争取最大利润的同时,“抢工期,保安全,重质量”,实现甲、乙双赢的目标。 房屋建筑作为土木工程建设的一个重要部分,其对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公共部门来说都是比较重要的,是实现这些方面应用的基础工程。房屋建筑工程对人民生活及工业生产等方面起到直接影响,所以,保证房屋建筑的质量是及其必要的。 四、目前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所存在的缺陷 1.目前所累积的道路施工技术资源得不得有效、充分的应用,特别是其中的智力资源,这一方面是编制人员自身素质和经验不足造成的;另一方面是传播渠道不足不畅通所致。对早已

学校体育学知识点整理

学校体育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学校体育学历史演变 一、学校体育学的历史 1.西方体育发展 1632年夸美初斯《大教学论》 1693年洛克《教育漫画》绅士教育思想 1760年卢梭《爱弥尔》自然教育思想,首先使用了“体育”一词2.古希腊:苏格拉底—对活法、产婆术 柏拉图—《身心调和论》、《理想园》 亚里士多德—《形式逻辑》,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并论证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 二、我国学校体育发展 夏—(学校名称):校、序、庠目的:为政尚武内容:礼仪教化商—大学、序 西周—国学、乡学六艺教育:礼、乐、射、御、书、数(乐射御为体育) 1903年从洋务运动开始近代学校体育形成(因为开设了体操课) 1917年毛泽东《体育之研究》 1923年将“体操科”一词改为体育课 1951年强调增加人民体育 1952年《各级各类学校教育计划》

1954年【劳卫制】公布了《准备劳动与保卫祖国制度》国民体育标准 1956年颁布了“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1956年—出版了第一部中小学体育教材 1957年第一个教育方针,毛泽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中1979年粉碎了“四人帮” 在江苏扬州召开学校体育教育会议,里程碑《学校体育工作暂行规定》?1990年,改为《学校体育工作条例》 2001年进行了第八次课程改革年级——(改为)水平小学每两个年级为一水平,初中为水平四,高中为水平五 2003年颁布了《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第二章学校体育学与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生的身体发展主要体现在:身体形态、身体机能、体能 1.学校体育对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作用 (1)促进身体形态正常发育,养成正确身体姿势; (2)提高身体机能能力,促进健康水平提高; (3)提高身体运动能力,全面发展体能; (4)增强人体适应能力和身体抵抗力。 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基本要求 (1)根据学生生长发育规律,合理安排各项体育活动;(2)根据学生身体机能的发育特点,合理安排运动负荷;(3)根据学生体能发展的敏感期,合理安排身体练习。

南京工业大学硕士材料科学基础真题02~10年

一、是非题 3. 2 3T图中的临界冷却速度大,则意味着容易形成玻璃,而析晶困难。 3.2 3T图中的临界冷却速度越大,则意味着熔体越容易形成玻璃。 BL.2鲍林规则适用于共价键的晶体结构。 BL.2鲍林规则适用于所有的晶体结构。 BL.2玻璃在常温下能长期稳定存在,因而它是热力学稳定态。 CV. 2 CVD法制备的非晶态硅也具有玻璃的四个通性。 CZ.1存在4根3次轴的晶体必定属于立方晶系。 DD. 1大多数固相反应是由扩散速度所控制的。 DD.2大多数固相反应是由界面上的化学反应速度所控制的。 DJ.1低价阳离子饱和的粘土,其δ一电位高于高价阳离子饱和的粘土。 DY. 2对于相同的体系,非均匀成核速率≤均匀成核速率。 DZ. 1等轴晶系的对称特点是具有4根3次轴。 FH.2非化学计量化合物结构缺陷也是一种杂质缺陷。 FK.1菲克定律是从宏观统计的角度,定量描述了质点的扩散行为。 FK.2菲克扩散定律是根据微观扩散特点与规律而总结得出的。 GR.2固溶体是一种溶解了杂质组分的非晶态固体。 GS.2硅酸盐晶体结构中,按硅氧四面体排列方式的变化,桥氧数可由1~4变化。GS.2硅酸盐熔体的粘度随碱金属氧化物含量的增加而迅速增大。 GX.2固相反应速度与反应物的浓度成正比。 HX.2化学组成不同的晶体其结构也一定不同。 JG. 2金刚石结构是立方面心格子,所以金刚石中的碳是按立方密堆形式排列的。JL.2晶粒生长与再结晶过程与烧结过程(即烧结一开始)是同时进行的。 JM.1晶面在三个坐标轴上的截距之比一定为一简单的整数比。 JP.1晶胚的临界半径r k随着△T的增大而减小。 JT. 2晶体中的热缺陷只有当温度高于某个值时才能形成。 KS.2扩散过程的推动力是浓度梯度。 LW.1螺位错的位错线平行于滑移方向。 NT.1粘土泥浆的触变性是由于粘土泥浆中存在不完全胶溶。 RW.1刃位错的位错线垂直于滑移方向。 SJ.2烧结过程的推动力是晶界能大于表面能。 SJ.2烧结是一个包含了多种物理和化学变化的过程。 SY.2三元相图中的三元无变量点都有可能成为析晶结束点。 TX.2体系中的质点发生扩散时,质点总是从高浓度处向低浓度处扩散。 WG.1微观对称要素的核心是平移轴。 XB.1相变过程是一个物理过程。 XT.1相图表示的是体系的热力学平衡状态。 YB.1一般能够实际进行的纯固相反应是放热的。 YD.1杨德尔方程比金斯特林格方程的适用范围小。 YD.2杨德尔方程比金斯特林格方程的适用范围大。 YX.2有序一无序转变是指晶体与非晶体之间的转变。 YY.2有液相存在的烧结过程称为液相烧结。 ZD.2在低温时,一般固体材料中发生的扩散是本征扩散。 ZE. 2在二元系统相图中至少存在一个二元无变量点。 ZG. 1在各种层状硅酸盐晶体结构中,其晶胞参数a0和b0的值大致相同。 ZG.2在固液界面的润湿中,增加固体表面的粗糙度,就一定有利于润湿。 ZH. 1在宏观晶体中所存在的对称要素都必定通过晶体的中心。 ZH. 2在宏观上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是晶体的本质。 ZH.1在宏观晶体中进行对称操作时晶体的中心点是不动的。 ZH.1在宏观晶体中只存在32种不同的对称型。

南京工业大学工程地质实习报告22889

目录 一、前言 (2) 二、南京及周边地区地质概况 (4) 三、地层及岩石组成 (4) 四、地质构造 (11) 五、地下水 (14) 六、地表地质作用 (15) 七、结束语 (16)

一、前言 (一)实习时间、地点、路线 12月27日(星期一)门坡——三台洞——燕子矶 12月28日(星期二)石头城——绣球公园——老虎山 12月29日(星期三)栖霞山 (二)实习目的 1、通过实习,巩固课堂所学理论知识,理论联系实际,验证和拓宽视野培养实际工作的能力。 2、了解矿物岩石的形成过程、结构、产状等,掌握野外判断能力,为以后的专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3、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和增强集体观念以及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三)实习内容 1、矿物与岩石 野外实习中认识实习地区常见岩石,主要为沉积岩,少量火成岩。了解岩石的岩性包括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及了解矿物的集合体。 2、地层 野外实习中熟悉实习地区各不同地质时代的地层,包括群与组,弄清岩层产状,地层之间接触关系。 3、地质构造与构造运动 认识明显的水平构造,单斜构造。认识明显的褶皱构造,断裂构造,特别是断层证据。 结合各种地质构造现象,理解构造运动概念。 4、外动力地质作用 认识明显的风化现象,了解各种岩石风化程度;认识地面流水地质作用及塑造的地貌类型单元;认识地下水的地质作用及对石灰岩的溶蚀作用,认识斜坡动力地质作用及产生的崩塌、滑坡等地质现象。认识冲积物、洪积物、坡积物、残积物、重力堆积物。 5、简单的工程问题 建筑物区域、场地地质状况,斜坡地质状况,隧道工程地质状况等。 (四)实习要求 1、野外实习记录 野外现场地质记录要求详细、清晰、客观如实反映地质露头点实际情况。记录分为实际观察到的内容与分析判断的内容,前者不能随意更改,后者可修正。 记录内容与格式按规定要求完成。如:日期、天气、路线、观察点编号

学校体育学考研知识点汇总

学校体育学 1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各国学校体育发展的新特点:1)教学内容更加丰富2)教学形式和方法多样化3)推行体育测试制度4)课外体育活动得到广泛重视 2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关系:1)学校体育竞技体育既不能全盘吸收也不能拖至门外;2)竞技体育进入学校的途径是竞技体育项目教材化 3学校体育的结构、功能与目标:结构:1)学前教育阶段体育2)初等教育阶段体育3)中等教育阶段4)高等教育阶段;功能:1)教育功能(德育、智育、美育)2)健身功能3)娱乐功能4)文化功能5)辐射功能6)经济功能7)竞技功能;目标:1)确定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理论依据:A学校体育基本功能;b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与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c社会发展的需要;d学校体育和国民体育发展的需要;e学校体育的环境条件。 2)学校体育的目标;a)学校体育的目标b.效果目标①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②传授体育运动、卫生保健健康生活知识,以及运动技能和健身方法。使学社具有一定的体育化素养③培养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习惯和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基础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健全人格⑤发展学生的运动才能,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 4体育课程:指在学校的指导下,以身体练习主要手段,以身体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为了使学生能在身体运动认知、运动技能以及情感与社会矛盾和谐发展而进行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 5体育课程的特征:1)实践性: 体育课程必须通过身体实践活 动,并承受适量的运动负荷,以 促进身体器官、抗能的发展,提 高身体质量,并通过实践活动掌 握体育的知识,技能培养对体育 的兴趣及团队精神、合作精神 等。逐步养成自觉锻炼的良好习 惯。2)整体法:根据体育锻炼 的规律,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时无 法实现课程目标的只有课内向 课外的合理眼神与有机结合才 能收到预想效果。3)社会性: 体育教学过程中自然会形成小 集体小社会、随时会出现好多适 应社会问题。4)差异性:体育 教学受学生身体条件和性别的 制约较之其他课程更为显著,更 要讲究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而 且地理气候办学条件,体育传统 等因素对课程的影响,也比以室 内教学为主的深程更为明显。5) 非阶梯性:体育课程的许多内 容和手段在教学安排中没有明 显的阶梯性,本身很难分出先 后顺序,因此,体育课程体系必 须从小学到大学进行通盘研究, 以免顾此失彼。6)复合法:体 育课程融知识,技能,身体,精 神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为一 体,既要提高身体质量,又要提 高“智商”,这与其他课程相比 也具有鲜明的特色。 6体育课程的目标:1)增强体能, 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知识 和运动技能。2)培养运动兴趣 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 3)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 出人际交流能力与合作精神。4) 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 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5)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 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7体育课程的内容的分类:1) 体育知识与技术:主要是指间接 的,传统的,科学的体育文化内 容评价,按传统运动方式项目, 可分为球类,体操,田径,游泳, 冰雪等内容,按运动与外界的关 系,可分为开放式运动和封闭式 运动,按运动结果的判断标准, 可分为评分式,计数式,计时式, 测量式。2)运动参与类:主要 指学生实际进行体育活动的状 态。按人体参与活动的解剖部位 分类。可分为上下肢运动,躯干 运动,合身运动等,按人体参与 活动的基本方式分类,可分为 走,跑。跳,跃,投掷,攀登, 爬越,悬垂支撑和平衡,脚力等; 按参与活动的人数分类,可分为 个人运动和集体运动等内容;按 参与活动的情感分类,可分为接 触与接受,爱好与兴趣,自愿与 自觉,自信与表现等内容。3) 体育活动经验类:主要指学生在 体育活动过程中或结束后机体 及心理的反应。按体育活动过程 中学生素质发展情况分类,可分 为速度,灵敏,力量,耐力,柔 韧等内容;按体育活动过程中防 病治病的效果分类,可分为养 生,健康,防病,治病,康复等 内容;按体育活动对人体新陈代 谢的影响分类,可分为有氧和无 氧运动。 8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的趋势:1) 完善课程体制,增强体育课程方 案的适应性;2)课程的教学功 能与育人功能紧密联系;3)开 发课程种类,优化课程结构;4) 课程教材多样化;5)课程内容 组织现代化,生活化;6)课程 评价强调促进学生发展 9体育教学活动的要素:1)三要 素说:体育教师,学生,教育教 材;2)四要素说:体育教师,

水文地质学-教学大纲

《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译名】:Hydrogeology 【适用专业】:地质工程 【学分数】:2 【总学时数】:32 【实践学数】:0 一、本课程教学目的和课程性质 《水文地质学》是地质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本课程重点讲授有关的基本概念、地下水赋存、地下水运动的规律、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地下水的物化性质、地下水资源、地下水的生态环境特性。介绍了地球上水的循环、包气带水的运动、化学成分成因类型、地下水的动态与均衡等。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系统掌握水文地质的基本知识,学会分析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的问题的基本方法,能阅读和分析常用的水文地质图件和资料,为学生从事该方面的工作打下基础。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所有教学环节,要求学生掌握水文地质的基本知识,熟悉水文地质工作的技术和方法,能阅读和分析常用的水文地质图件和资料。通过以上学习,学生应具有分析、研究、解决水文地质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学习前必须学习《普通地质学》、《矿物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等课程。 后继课程有《土力学与基础工程》等课程。 四、课程内容 注:“*”为重点部分;“#”为难点部分。 绪论 水文地质学概念;研究内容;地下水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水文地质学的分支;水文地质学的发展简史及发展趋势。 第1章地下水概论 1.1 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 地球上水的分布;

*水循环的概念、水文循环、地质循环; *影响水循环的因素; 我国水文循环概况。 *1.2 地下水的赋存 岩石的空隙性:孔隙、裂隙、溶穴的概念、表征和特征; 岩石中水的存在形式:岩石骨架中的水、岩石孔隙中的水(重力水*、毛细水*)。 岩石的水理性质:容水性、持水性、给水性和透水性的概念、表征及相互间的关系; 有效应力原理与岩土压密:有效应力原理*、地下水位变动引起的岩土压密; 包气带与饱水带:概念; 含水层、隔水层与弱透水层:理解掌握概念; 地下水的分类:按埋藏条件分为: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按介质条件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 *1.3 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 *地下水的物理性质:色、嗅、味、比重、透明度、温度等; *地下水的化学性质:PH值、硬度、矿化度、侵蚀性。 *地下水化学成份的形成作用:溶滤作用、浓缩作用、脱碳酸作用、脱硫酸作用、阳离子交换吸附作用、混合作用及人为作用。 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基本类型:溶滤水、沉积水和内和生水。 *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分析与资料整理:简分析、全分析和专门分析;库尔洛夫式、舒卡列夫分类表。 *1.4 不同埋藏条件下的地下水 上层滞水:概念及特征; *潜水:相关概念、特征(分布特征、补给与排泄特征、动态特征及水化学特征等)、等水位线图及其应用; *承压水:相关概念、特征(分布特征、补给与排泄特征、动态特征及水化学特征等)、等水压线图及其应用; 潜水与承压水的转化。 第2章地下水的运动和动态 *#2.1 重力水的运动

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施工试卷A标准答案_2013_2014(二)

工业大学2010/2011学年第 2 学期期终考试土木工程施工(土木工程专业08级)课程考试题(A 卷)标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分) 1、某基坑体积为2000m3,其中基础部分体积为1200 m3,己知:K s=1.2 ,K/s=1.05,除留回填需土方外,其余土方外运,则外运土方(按松散土计算)为:( D )A.1200 m3B.1440 m3C.960 m3D.1486 m3 2、某基坑采用人工降水,其土的渗透系数K=2×10-7(cm/s),宜采用的降水方法是:( D ) A.轻型井点B.喷射井点C.管井井点D.电渗井点 3、某轻型井点降水计算时,计算所得的井点管间距为1.87m,则选择的井点管间距应为:( C ) A.1.8m B.1.2 m C.1.6m D.2.0 m 4、钢筋混凝土预制桩一般应在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方可起吊,达到设计强度的()才能运输和打桩。( D ) A.50%、70%B.70%、80%C.90%、100%D.70%、100% 5、为了减小降水作用对周围建筑物的沉降影响,可采取的措施是( C )。 A .用集水井降水B.停止降水C.设止水帷幕D.分段降水 6、砌筑用砂浆有水泥砂浆、石灰砂浆和( C )。 A .粘土砂浆B.涂料砂浆C.水泥石灰混合砂浆D.冬季砂浆 7、模板系统一般由模板和( D )组成。 A.面板B.扣件C.紧固件D.支撑 8、钢筋冷加工的目的是为了提高钢筋的( B )。 A .直径B.屈服强度C.抗压强度D.抗拉强度 9、混凝土搅拌制度一般包括进料容量、搅拌时间及( B )。 A .水泥质量B.投料顺序C.投料时间D.机械型号 10、某砼设计强度等级为C50,设其强度的方差值为5.0Mpa,则施工配制强度为( C )。 A.55MPa B.57.50Mpa C.58.2MPa D.59.0MPa 11、常温下,砼施工间隙超过下面时间,应留置施工缝:( A ) A.砼初凝时间B.砼终凝时间 C.砼浇注2小时后D.砼强度为1.2Mpa 12、对于地下室外墙混凝土,其浇水养护时间一般不得少于( C )。 A.3天B.7天C.14天D.21天 13、抹灰工程施工一般分层进行,一般分为底层、中层和( C )。

18体育教育专业《学校体育学》专插本考试大纲

2014本科插班生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学校体育学)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插班生(又称专插本)招生考试是由专科毕业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照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本科插班生考试应有较高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 总体要求:要求考生在了解和掌握学校体育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正确把握学校体育与学生全面发展的关系;正确认识与实现学校体育的目标;正确认识体育课程的本质;正确理解体育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正确认识体育课程实施的过程与具体组织;正确对学生的体育学习进行有效的评价,能充分地开发与利用体育课程资源;正确开展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和课余体育竞赛;了解现代体育教师具备的条件与优秀体育教师的成长。 第一章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 ⒈考试内容 ⑴现代体育思想的形成与体育教育化。 ⑵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与学校体育的课程化和科学化。 ⑶各种体育教育思想的实质及对我国学校学校体育发展的影响。 ⒉考试要求 ⑴理解与掌握各体育教育思想的内容。 ⑵了解原各体育教育思想发展的主要年代、社会背景与发展标致及代表人物。 ⑶了解20世纪后期学校体育发展的新趋势,特别是体育课程的新特征。 第二章学校体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 ⒈考试内容 ⑴学校体育与学生身体的发展。 ⑵学校体育与学生心理的发展。 ⑶学校体育与学生社会适应。 ⑷掌握基本概念:体质、个性、社会健康。 ⒉考试要求 ⑴掌握学生身体形态发育、机能发育及体能发展的主要特点。 ⑵了解学校学校体育对学生身体、心理及社会健康发展的作用与要求。 第三章我国学校体育目的与目标 ⒈考试内容 ⑴学校体育的结构:运动教育、健康教育与教育活动和家庭中的体育。 ⑵学校体育目的与目标的本质;制定学校体育目标的4种取向与依据要求。 ⑶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与基本要求。 ⑷掌握基本概念:我国学校体育目的、学校体育目标、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与社会健康目标、课外体育目标。 ⒉考试要求 ⑴通过对我国学校体育目的、目标了解,掌握学校体育内容的构成及种层次目标的定义。 ⑵理解与掌握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与基本要求。

材料专业全国排名

材料物理与化学是一门以物理、化学和数学等自然科学为基础,从分子、原子、电子等 多层次上研究材料的物理、化学行为与规律,致力于先进材料与相关器件研究开发的学 科。 材料学以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和固体化学等为理论基础,应用现代物理与化学研究方法和计算技术,研究材料科学中的物理与化学问题,着重研究材料的微观组织结构和转变规律,以及他们与材料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能之间的关系,并运用这些规律改进材料性能,研制新型材料,发展材料科学的基础理论,探索从基本理论出发进行材料设计,着重现代物理和化学的新概念、新方法在材料研究中的应用。 材料加工工程 主要研究内容涉及高分子材料的加工成型原理、工艺学,先进复合材料制备科学与成型技术、原理,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加工技术及原理,先进的聚合物加工设备设计学,弹性体配合与改性科学,高分子材料的反应加工技术、原理,高分子材料改性科学与技术等方面。 材料专业全国排名 材料专业全国排名 材料学(160) 排名学校名称等级排名学校名称等级排名学校名称等级 1 清华大学A+ 1 2 四川大学 A 2 3 燕山大学 A 2 西北工业大学A+ 1 3 山东大学 A 2 4 吉林大学 A 3 北京科技大学A+ 1 4 武汉理工大学 A 2 5 上海大学 A 4 上海交通大学A+ 1 5 西安交通大学 A 2 6 重庆大学 A 5 哈尔滨工业大学A+ 1 6 北京化工大学 A 2 7 大连理工大学 A 6 同济大学A+ 1 7 北京工业大学 A 2 8 湖南大学 A 7 东北大学A+ 1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A 29 华中科技大学 A 8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A+ 19 天津大学 A 30 昆明理工大学 A 9 浙江大学 A 20 东华大学 A 31 北京理工大学 A 10 华南理工大学 A 21 南京理工大学 A 32 武汉科技大学 A 11 中南大学 A 22 合肥工业大学 A B+等(48个):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兰州理工大学、郑州大学、南京工业大学、西安理工大学、厦门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江苏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陕西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苏州大学、青岛科技大学、湘潭大学、青岛大学、福州大学、华侨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天津工业大学、湖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长春理工大学、沈阳工业大学、长安大学、武汉工程大学、南昌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河南科技大学、安徽工业大学、暨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景德镇陶瓷学院、内蒙古科技大学、河海大学、大连交通大学、西南科技大学、长春工业大学、浙江理工大学

《学校体育学》题目

简述应试教育在学校体育中的反映 (1)只抓学校代表队的尖子运动员 (2)忽视学生个人兴趣 (3)以达标技评为目的 (4)以考试内容为教学内容选择的主要依据简述学校体育目标的理论依据。 (1)学校体育的基本功能 (2)学生身心特点和学习需要 (3)社会发展的需要 (4)学校教育和国民体育发展的需要 (5)学校体育的环境和条件 简述军国民学校体育思想的特征。 (1)以强烈的爱国激情为理论基础 (2)依附教育思想而存在 (3)重视身体训练和培养军人精神

简述我国古代六艺教育的主要内容。 (1)礼指礼节,主要是道德教育 (2)乐指指音乐、诗歌、舞蹈的教育 (3)射指射箭技术的学习。 (4)御指驾车技术的学习。 (5)书指书法的学习。 (6)数指算数知识的学习。 请简要回答什么是体育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是指学科或教材内容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知识和技能 (2)一个学科知识点在整个学科知识中的地位,及通过相关知识的教学能给学生发展带来的贡献决定了它是否为教学重点 (3)“教学难点”一方面是指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内容 (4)“教学难点”另一方面指学生容易出错或混淆的内容 简述学校体育的本质功能 (1)教育功能,即促进智力发展;形成优良品德;培养审美情趣

(2)健身功能,即养成正确身体姿势,促进生长发育;提高机能水平;发展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增强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3)娱乐功能,即调节感情、丰富生活,缓解神经紧张和疲劳;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和精神上的享受 简述体育教学目标表述应包含的要素。 (1)行为主体 (2)行为动词 (3)行为情景或条件 (4)表现程度 简述学校体育的总目标 (1)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 (2)培养学生从事体育运动的态度、兴趣和习惯,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3)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 (4)使学生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 简述体开发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途径和方法。 (1)改造现有的竞技运动项目

南京工业大学材料科学基础试卷

南京工业大学材料科学基础试卷 班级: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一. 名词解释:(12分) 1. 网络形成体 2. 烧结 3. 一级相变 4. 弗仑克尔缺陷 5. 反尖晶石结构 6. 萤石结构 二. 填空:(28分) 1. 1. 空间群为Fm3m的晶体结构属于晶族,晶系。 2. 2. 晶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3. 硅酸盐晶体分类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按此分类法可将硅酸盐矿物分为:结构、结构、结构和结构。 4. 4. 当12mol%的MgO加入到UO2 晶格中形成置换型固溶体,试写出其缺陷反应方程式,其固溶式为。 5. 5. 由于的结果,必然会在晶体结构中产生“组分缺陷”,组分缺陷的浓度主要取决于:和。 6. 6. 在玻璃性质随温度变化的曲线上有二个特征温度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与这二个特征温度相对应的粘度分别为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7. 7. 玻璃具有下列通性:、、 和。 8. 8. 粘土荷电的主要原因有:、 和。 9. 9. 马氏体相变的特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10. 10.本征扩散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引起的质点迁移,本征扩

散的活化能由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两部分组成。 11. 11.熔体的析晶过程分二步完成,先是__________________,然后是_____________过程。均匀成核的成核速率Iυ由_________________因子和_________________因子所决定的。 12. 烧结的主要传质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四种,这四种传质过程的坯体线收缩ΔL/L与烧结时间的关系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三. 选择题:(20分) 1. 1. 晶体结构中一切对称要素的集合称为()。 a.对称型 b.点群 c.微观对称的要素的集合 d.空间群 2. 2. 在ABO3(钙铁矿)型结构中,B离子占有________。 a.四面体空隙 b.八面体空隙 c.立方体空隙 d.三方柱空隙晶体 3. 3. 非化学计量化合物Cd1+xO,由于在化学组成上偏离化学计量而产生的晶格缺陷是()。 a.阴离子空位 b.阳离子空位 c.阴离子填隙 d.阳离子填隙 4. 4. 粘土泥浆胶溶必须使介质呈() a. 酸性 b. 碱性 c. 中性 5. 5. 对于下列化合物表面能最小的是() a. CaF2 b. PbF2 c. PbI2 d. BaSO4 e. SrSO4 6. 6. 在下列几类晶体中,形成间隙型固溶体的次序是()。 a. 沸石>CaF2>TiO2>MgO b. MgO>TiO2>CaF2>沸石 c. CaF2>TiO2>MgO>沸石 d. TiO2>MgO>CaF2>沸石 7. 7. 在CaO—Al2O3—SiO2系相图中,有低共熔点8个、双升点7个、鞍形点9个,按相平衡规律该系统可划分成()分三角形。 a. 8个 b. 7个 c. 9个 d. 15个 e. 22个 8. 8. 在扩散系数的热力学关系中,称为扩散系数的热力学因子。在非理想混合体系中:

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施工试卷A标准答案~2013-2014(二)

南京工业大学2010/2011学年第 2 学期期终考试土木工程施工(土木工程专业08级)课程考试题(A 卷)标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分) 1、某基坑体积为2000m3,其中基础部分体积为1200 m3,己知:K s=1.2 ,K/s=1.05,除留回填需土方外,其余土方外运,则外运土方(按松散土计算)为:( D )A.1200 m3B.1440 m3C.960 m3D.1486 m3 2、某基坑采用人工降水,其土的渗透系数K=2×10-7(cm/s),宜采用的降水方法是:( D ) A.轻型井点B.喷射井点C.管井井点D.电渗井点 3、某轻型井点降水计算时,计算所得的井点管间距为1.87m,则选择的井点管间距应为:( C ) A.1.8m B.1.2 m C.1.6m D.2.0 m 4、钢筋混凝土预制桩一般应在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方可起吊,达到设计强度的()才能运输和打桩。( D ) A.50%、70%B.70%、80%C.90%、100%D.70%、100% 5、为了减小降水作用对周围建筑物的沉降影响,可采取的措施是( C )。 A .用集水井降水B.停止降水C.设止水帷幕D.分段降水 6、砌筑用砂浆有水泥砂浆、石灰砂浆和( C )。 A .粘土砂浆B.涂料砂浆C.水泥石灰混合砂浆D.冬季砂浆 7、模板系统一般由模板和( D )组成。 A.面板B.扣件C.紧固件D.支撑 8、钢筋冷加工的目的是为了提高钢筋的( B )。 A .直径B.屈服强度C.抗压强度D.抗拉强度 9、混凝土搅拌制度一般包括进料容量、搅拌时间及( B )。 A .水泥质量B.投料顺序C.投料时间D.机械型号 10、某砼设计强度等级为C50,设其强度的方差值为5.0Mpa,则施工配制强度为( C )。 A.55MPa B.57.50Mpa C.58.2MPa D.59.0MPa 11、常温下,砼施工间隙超过下面时间,应留置施工缝:( A ) A.砼初凝时间B.砼终凝时间 C.砼浇注2小时后D.砼强度为1.2Mpa 12、对于地下室外墙混凝土,其浇水养护时间一般不得少于( C )。 A.3天B.7天C.14天D.21天 13、抹灰工程施工一般分层进行,一般分为底层、中层和( C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