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实验(上)实验报告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实验(上)实验报告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实验(上)实验报告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实验(上)实验报告

数字电路与

逻辑设计实验(上)

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班级:2013211119

姓名:王译锌

学号:2013210563

班内序号:16

一、实验名称与任务要求

实验名称: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实验(上)

任务要求:

本学期数字实验课分为4次,每次4学时,具体安排如下:

实验一:

实验内容:Quartus II原理图输入法设计与实现

实验题目:(1)半加器(2)全加器(3)利用74138实现函数

实验二:

实验内容:用VHDL设计与实现组合逻辑电路

实验题目:(1)数码管译码器(2)8421码转余3码(3)奇校验器实验三:

实验内容:用VHDL设计与实现时序逻辑电路

实验题目:(1)8421十进制计数器(2)分频器(3)将(1)、(2)和数码管译码器 3 个电路进行链接,并下载到实验板显示计数结果

实验四:

实验内容:用VHDL设计与实现相关电路

实验题目:数码管动态扫描控制器、点阵行扫描控制器(二选一)

二、实验三(3)和实验四模块端口说明与连接图(一)、实验三(3)模块端口说明与连接图

实验三(3)要求将8421十进制计数器、分频器和数码管译码器三个电路进行连接。

对于整个电路,输入端口包括输入的时钟信号clk,数码管译码器的灭灯bi和试灯lt信号,译码器的地址选择信号address(选择哪一个灯亮)和计数器的清零dclear;输出端口包括数码管译码器的输出控制信号y(控制显示的数字)和对应于输入地址的亮灯信号cat(选择哪一个灯亮)。其端口的VHDL描述如下:

ENTITY DisCounter IS

PORT(

clk : IN STD_LOGIC;

lt,bi : IN STD_LOGIC;

cclear : IN STD_LOGIC;

address : IN STD_LOGIC_VECTOR(2 DOWNTO 0);

cat : OUT STD_LOGIC_VECTOR(5 DOWNTO 0);

y : OUT STD_LOGIC_VECTOR(6 DOWNTO 0)

);

END DisCounter;

8421十进制计数器的输入端口包括输入时钟信号clk,计数清零信号clear;输出包括计数器的计数输出cnt。其VHDL描述如下:

COMPONENT Counter10

PORT(

clk,clear : IN STD_LOGIC;

cnt : OUT STD_LOGIC_VECTOR(3 DOWNTO 0)

);

END COMPONENT;

12分频器的输入端口为输入时钟信号clki;输出端口为经过分频的输出的时钟信号clko。其VHDL描述如下:

COMPONENT Div12

PORT(

clki : IN STD_LOGIC;

clko : OUT STD_LOGIC

);

END COMPONENT;

数码管译码器的输入端口包括输入8421码的端口code,灭灯信号bi和试灯信号lt,选择亮灯信号c;输出包括译码结果对应的显示控制信号y和选择需要亮的灯的信号cat。其VHDL实现如下:

COMPONENT Seg7_1

PORT(

code : IN STD_LOGIC_VECTOR(3 DOWNTO 0);

lt,bi : IN STD_LOGIC;

c : IN STD_LOGIC_VECTOR(2 DOWNTO 0);

cat : OUT STD_LOGIC_VECTOR(5 DOWNTO 0);

y : OUT STD_LOGIC_VECTOR(6 DOWNTO 0)

);

END COMPONENT;

数字显示译码器的连接图如下:

(二)、实验四模块端口说明与连接图

本实验包括三部分。下面依次介绍端口:

1、012345的静态显示

该部分输入信号只有时钟信号clk;输出信号包括了对显示的数字的控制信号partout和控制显示数字的LED灯的信号catout。其VHDL实现如下:

ENTITY Scan1 IS

PORT(clk: IN STD_LOGIC;

partout: OUT STD_LOGIC_VECTOR(6 DOWNTO 0);

catout: OUT STD_LOGIC_VECTOR(5 DOWNTO 0)

);

END Scan1;

其中分频器的输入和输出分别为输入的时钟clki和分频得到的时钟信号clko。其VHDL实现如下:

COMPONENT Div

PORT(clki: IN STD_LOGIC;

clko: OUT STD_LOGIC

);

END COMPONENT;

译码器的输入只有时钟信号clk;输出包括对显示的数字的控制信号parto和控制显示数字的灯的信号cato。其VHDL实现如下:

COMPONENT Tran

PORT(clki : IN STD_LOGIC;

parto: OUT STD_LOGIC_VECTOR(6 DOWNTO 0);

cato : OUT STD_LOGIC_VECTOR(5 DOWNTO 0)

);

END COMPONENT;

静态显示012345的连接图如下:

2、012345的滚动显示:

本实验实现了012345的滚动显示,即依次显示012345、123450、……501234、012345。

从外部来看,该电路的端口仍然只有三个。输入信号只有时钟信号clk;输出信号包括了对显示的数字的控制信号partout和控制显示数字的灯的信号catout。其VHDL 实现如下:

ENTITY Scan2 IS

PORT(clk: IN STD_LOGIC;

partout: OUT STD_LOGIC_VECTOR(6 DOWNTO 0);

catout: OUT STD_LOGIC_VECTOR(5 DOWNTO 0)

);

END Scan2;

该电路由五个元件组成,两个分频器分出不同的频率,高频实现对显示的控制,低频实现对移位的控制。两个分频器的原理是一样的,只是具有不同的分频系数而已,故只写出其中一个的VHDL描述:

COMPONENT Div1

PORT(clki: IN STD_LOGIC;

clko: OUT STD_LOGIC

);

END COMPONENT;

电路中另一个元件Choose实现选择当前显示数字的LED,其包含了一个时钟输入端口clki,一个选择结果的输出端口cato,其VHDL实现如下:

COMPONENT Choose

PORT(clki : IN STD_LOGIC;

cato : OUT STD_LOGIC_VECTOR(5 DOWNTO 0)

);

END COMPONENT;

实现移位功能也定义了一个元件JudgeMove,它有两个输入端口,分别是分频器分出的低频movei和高频tempclki,这两个时钟配合实现移位的功能;输出端口numbero 输出了要显示的数(011111表示输出0,101111表示输出1,以此类推)。其VHDL实现如下:

COMPONENT JudgeMove

PORT(tempclki,movei: IN STD_LOGIC;

numbero: OUT STD_LOGIC_VECTOR(5 DOWNTO 0)

);

END COMPONENT;

最后一个元件Display把前面元件得到的要显示的数的代码转化为对七段数码管的控制,输入端口numberi为前一元件得到的代码信号,输出端口为代码对应的七段数码管控制信号parto。其VHDL实现如下:

COMPONENT Display

PORT(numberi: IN STD_LOGIC_VECTOR(5 DOWNTO 0);

parto: OUT STD_LOGIC_VECTOR(6 DOWNTO 0)

);

END COMPONENT;

电路连接图如下:

3、012345的滚动与擦除

该部分的功能与第二部分类似,有同样的输入输出端口,且各元件也有相同的输入输出端口。只是元件Choose中对于cat控制信号的赋值较之前更为复杂。为了避免重复,不再一一列出。

电路连接图如下:

三、部分实验原理图或代码

(一)、实验一(2)原理图

全加器可以由两个半加器加上外加门来实现,这一点可以由全加器和半加器的表达式清楚的看出。

对全加器:Si=A i XOR B i XOR C i-1; Ci=((A i XOR B i) AND C i-1)OR (A i AND B i)

而对于半加器:Si=Ai XOR B i; Ci= A i AND B i

(二)、实验三(3)VHDL代码

1、总体电路的实现:

LIBRARY IEEE;

USE IEEE.STD_LOGIC_1164.ALL;

ENTITY DisCounter IS

PORT(

clk : IN STD_LOGIC;

lt,bi : IN STD_LOGIC;

cclear : IN STD_LOGIC;

address : IN STD_LOGIC_VECTOR(2 DOWNTO 0);

cat : OUT STD_LOGIC_VECTOR(5 DOWNTO 0);

y : OUT STD_LOGIC_VECTOR(6 DOWNTO 0)

);

END DisCounter;

ARCHITECTURE Arch_DC OF DisCounter IS

COMPONENT Div12

PORT(

clki : IN STD_LOGIC;

clko : OUT STD_LOGIC

);

END COMPONENT;

COMPONENT Counter10

PORT(

clk,clear : IN STD_LOGIC;

cnt : OUT STD_LOGIC_VECTOR(3 DOWNTO 0)

);

END COMPONENT;

COMPONENT Seg7_1

PORT(

code : IN STD_LOGIC_VECTOR(3 DOWNTO 0);

lt,bi : IN STD_LOGIC;

c : IN STD_LOGIC_VECTOR(2 DOWNTO 0);

cat : OUT STD_LOGIC_VECTOR(5 DOWNTO 0);

y : OUT STD_LOGIC_VECTOR(6 DOWNTO 0)

);

END COMPONENT;

SIGNAL clock:STD_LOGIC;

SIGNAL cnt:STD_LOGIC_VECTOR(3 DOWNTO 0);

BEGIN

u1:Div12 PORT MAP(clki=>clk,clko=>clock);

u2:Counter10 PORT MAP(clk=>clock,clear=>cclear,cnt=>cnt);

u3:Seg7_1 PORT MAP(code=>cnt,lt=>lt,bi=>bi,c=>address,cat=>cat,y=>y); END Arch_DC;

2、十进制计数器的实现:

实验实现的是8421十进制计数器,计数从0000到1001

LIBRARY IEEE;

USE IEEE.STD_LOGIC_1164.ALL;

USE IEEE.STD_LOGIC_UNSIGNED.ALL;

ENTITY Counter10 IS

PORT(

clk,clear : IN STD_LOGIC;

cnt : OUT STD_LOGIC_VECTOR(3 DOWNTO 0)

);

END Counter10;

ARCHITECTURE Arch_Counter10 OF Counter10 IS

SIGNAL Count: STD_LOGIC_VECTOR(3 DOWNTO 0);

BEGIN

PROCESS(clear,clk)

BEGIN

IF(clear='1') THEN

count<="0000";

ELSIF(clk'event AND clk='1') THEN

IF(count="1001") THEN

count<="0000";

ELSE

count<=count+1;

END IF;

END IF;

END PROCESS;

cnt<=count;

END Arch_Counter10;

3、12分频器的实现:

LIBRARY IEEE;

USE IEEE.STD_LOGIC_1164.ALL;

USE IEEE.STD_LOGIC_UNSIGNED.ALL;

ENTITY Div12 IS

PORT(

clki : IN STD_LOGIC;

clko : OUT STD_LOGIC

);

END Div12;

ARCHITECTURE Arch_Div12 OF Div12 IS SIGNAL t:STD_LOGIC;

BEGIN

PROCESS(clki)

V ARIABLE count: INTEGER RANGE 0 TO 5;

BEGIN

IF(clki'EVENT AND clki='1') THEN

IF(count=5) THEN

count:=0;

t<=NOT t;

ELSE

count:=count+1;

END IF;

END IF;

END PROCESS;

clko<=t;

END Arch_Div12;

4、数码管译码器的实现:

LIBRARY IEEE;

USE IEEE.STD_LOGIC_1164.ALL;

USE IEEE.STD_LOGIC_UNSIGNED.ALL;

ENTITY Seg7_1 IS

PORT(

code : IN STD_LOGIC_VECTOR(3 DOWNTO 0);

lt,bi :IN STD_LOGIC;

c : IN STD_LOGIC_VECTOR(2 DOWNTO 0);

cat : OUT STD_LOGIC_VECTOR(5 DOWNTO 0);

y : OUT STD_LOGIC_VECTOR(6 DOWNTO 0)

);

END Seg7_1;

ARCHITECTURE Arch_Seg OF Seg7_1 IS

BEGIN

PROCESS(lt,bi,code)

BEGIN

IF(bi='1') THEN

cat<="111111";

ELSIF(lt='1') THEN

cat<="000000";

y<="1111111";

ELSE

CASE code IS

WHEN"0000" => y<="1111110";

WHEN"0001" => y<="0110000";

WHEN"0010" => y<="1101101";

WHEN"0011" => y<="1111001";

WHEN"0100" => y<="0110011";

WHEN"0101" => y<="1011011";

WHEN"0110" => y<="0011111";

WHEN"0111" => y<="1110000";

WHEN"1000" => y<="1111111";

WHEN"1001" => y<="1110011";

WHEN OTHERS => y<="0000000";

END CASE;

CASE c IS

WHEN"000" => cat<="011111";

WHEN"001" => cat<="101111";

WHEN"010" => cat<="110111";

WHEN"011" => cat<="111011";

WHEN"100" => cat<="111101";

WHEN"101" => cat<="111110";

WHEN"110" => cat<="111111";

WHEN"111" => cat<="111111";

END CASE;

END IF;

END PROCESS;

END Arch_Seg;

(三)、实验四VHDL代码

1、012345的静态显示:

输入时钟经过一个分频器,产生较低频的信号作为时钟,驱动计数器工作。选用模值为6的计数器,通过一个3线至6线译码器,产生控制6个LED的亮灭的信号,使得某一时刻有且仅有一个LED点亮,同时产生对应的数字信号,将工作的LED数码管赋值显示为相应的数码。由于扫描频率较高,利用人眼的视觉暂留效应,在屏幕上即可看到稳定显示的数字。

①总体电路的实现:

LIBRARY IEEE;

USE IEEE.STD_LOGIC_1164.ALL;

USE IEEE.STD_LOGIC_UNSIGNED.ALL;

ENTITY Scan1 IS

PORT(clk : IN STD_LOGIC;

partout : OUT STD_LOGIC_VECTOR(6 DOWNTO 0);

catout : OUT STD_LOGIC_VECTOR(5 DOWNTO 0)

);

END Scan1;

ARCHITECTURE Arch_S1 OF Scan1 IS

SIGNAL tempclk: STD_LOGIC;

COMPONENT Div

PORT(clki: IN STD_LOGIC;

clko: OUT STD_LOGIC

);

END COMPONENT;

COMPONENT Tran

PORT(clki : IN STD_LOGIC;

parto: OUT STD_LOGIC_VECTOR(6 DOWNTO 0);

cato : OUT STD_LOGIC_VECTOR(5 DOWNTO 0)

);

END COMPONENT;

BEGIN

u1:Div PORT MAP(clki=>clk,clko=>tempclk);

u2:Tran PORT MAP(clki=>tempclk,parto=>partout,cato=>catout);

END Arch_S1;

②分频器的实现

只需要改变常亮M的值,即可方便实现分频系数的改变。

LIBRARY IEEE;

USE IEEE.STD_LOGIC_1164.ALL;

ENTITY Div IS

PORT(

clki: IN STD_LOGIC;

clko: OUT STD_LOGIC

);

END Div;

ARCHITECTURE Arch_Div OF Div IS

CONSTANT M: INTEGER :=5;

SIGNAL count: INTEGER RANGE 0 TO M;

SIGNAL clk: STD_LOGIC;

BEGIN

PROCESS(clki)

BEGIN

IF(clki'event and clki='1') THEN

IF count=M THEN

count<=0;

clk<= NOT clk;

ELSE

count<=count+1;

END IF;

END IF;

END PROCESS;

clko<=clk;

END Arch_Div;

③输出信号译码电路

在前面的电路实现中,为了方便修改,012345是通过一个数组来记录的,0记做011111,1记做101111,以此类推。为了让数码可以正常显示,需要加一个译码电路,得到对七段数码管的控制信号。

LIBRARY IEEE;

USE IEEE.STD_LOGIC_1164.ALL;

ENTITY Tran IS

PORT(

clki : IN STD_LOGIC;

parto: OUT STD_LOGIC_VECTOR(6 DOWNTO 0);

cato : OUT STD_LOGIC_VECTOR(5 DOWNTO 0)

);

END Tran;

ARCHITECTURE Arch_Tran OF Tran IS

SIGNAL cat: STD_LOGIC_VECTOR(5 DOWNTO 0);

SIGNAL part:STD_LOGIC_VECTOR(6 DOWNTO 0);

BEGIN

PROCESS(clki)

BEGIN

IF(clki'event and clki='1') THEN

CASE cat IS

WHEN"111110"=> cat<="011111";part<="1111110"; --0

WHEN"011111"=> cat<="101111";part<="0110000"; --1

WHEN"101111"=> cat<="110111";part<="1101101"; --2

WHEN"110111"=> cat<="111011";part<="1111001"; --3

WHEN"111011"=> cat<="111101";part<="0110011"; --4

WHEN"111101"=> cat<="111110";part<="1011011"; --5

WHEN OTHERS => cat<="011111";part<="1111110"; --0

END CASE;

END IF;

END PROCESS;

cato<=cat;

parto<=part;

END Arch_Tran;

2、012345的滚动显示:

本实验的实现原理与基本要求基本一致。为实现移位,新增了一个分频系数更高的分频器,记分出的信号为move。当move输出一个上升沿的时候,做一个标记记录。当另一个分频系数小的分频器输出的时钟信号tempclk到达上升沿(这意味着显示的LED和数字的改变),若此时move也到了上升沿(通过之前所做的标记来判断),则改变当前输出数码的赋值方式(假设第一位本来显示0,若不移动,接下来应该显示1,而由于需要移动数字,则第二位显示的数字应该为3。此处比较巧妙,在移动信号move到来的第一个tempclk时钟周期内显示其实是错误的,但是因为只有一次且时间短暂,故人眼不会看出);若没有到达上升沿,则同实验一中一样正常显示下一位数。通过这种方法,实现012345的滚动显示。

①总体电路的实现:

LIBRARY IEEE;

USE IEEE.STD_LOGIC_1164.ALL;

USE IEEE.STD_LOGIC_UNSIGNED.ALL ;

ENTITY Scan2 IS

PORT(clk: IN STD_LOGIC;

partout: OUT STD_LOGIC_VECTOR(6 DOWNTO 0);

catout: OUT STD_LOGIC_VECTOR(5 DOWNTO 0)

);

END Scan2;

ARCHITECTURE Arch_S2 OF Scan2 IS

SIGNAL tempclk: STD_LOGIC;

SIGNAL move: STD_LOGIC;

SIGNAL number: STD_LOGIC_VECTOR(5 DOWNTO 0);

COMPONENT Div1

PORT(clki: IN STD_LOGIC;

clko: OUT STD_LOGIC

);

END COMPONENT;

COMPONENT Div2

PORT(clki: IN STD_LOGIC;

clko: OUT STD_LOGIC

);

END COMPONENT;

COMPONENT Choose

PORT(clki : IN STD_LOGIC;

cato : OUT STD_LOGIC_VECTOR(5 DOWNTO 0)

);

END COMPONENT;

COMPONENT JudgeMove

PORT(tempclki,movei: IN STD_LOGIC;

numbero: OUT STD_LOGIC_VECTOR(5 DOWNTO 0)

);

END COMPONENT;

COMPONENT Display

PORT(numberi: IN STD_LOGIC_VECTOR(5 DOWNTO 0);

parto: OUT STD_LOGIC_VECTOR(6 DOWNTO 0)

);

END COMPONENT;

BEGIN

u1:Div1 PORT MAP(clki=>clk,clko=>tempclk);

u2:Choose PORT MAP(clki=>tempclk,cato=>catout);

u3:Div2 PORT MAP(clki=>clk,clko=>move);

u4:JudgeMove PORT MAP(tempclki=>tempclk,movei=>move,numbero=>number);

u5:Display PORT MAP(numberi=>number,parto=>partout);

END Arch_S2;

②分频器的实现:

实验中用到了两个分频系数不同的分频器,一个控制移动功能,一个控制显示,具体实现不再赘述。

③亮灯选择的实现:

每次只需要控制一个LED工作而其他LED熄灭。当时钟上升沿到达的时候,只需要一次移动控制信号,保证当前只有一个灯亮就可以了。

LIBRARY IEEE;

USE IEEE.STD_LOGIC_1164.ALL;

ENTITY Choose IS

PORT(

clki : IN STD_LOGIC;

cato : OUT STD_LOGIC_VECTOR(5 DOWNTO 0)

);

END Choose;

ARCHITECTURE Arch_Choose OF Choose IS

SIGNAL cat: STD_LOGIC_VECTOR(5 DOWNTO 0);

BEGIN

PROCESS(clki)

BEGIN

IF(clki'event AND clki='1') THEN

CASE cat IS

WHEN "011111"=>cat<="101111";

WHEN "101111"=>cat<="110111";

WHEN "110111"=>cat<="111011";

WHEN "111011"=>cat<="111101";

WHEN "111101"=>cat<="111110";

WHEN OTHERS => cat<="011111";

END CASE;

END IF;

END PROCESS;

cato<=cat;

END Arch_Choose;

④控制数字移动的实现:

当移动信号与显示控制信号同时到达上升沿的时候改变赋值方式,需要跳过本该显示的一个数字而显示下一个。若移动信号没有到,则正常赋值即可,同基本要求。

LIBRARY IEEE;

USE IEEE.STD_LOGIC_1164.ALL;

ENTITY JudgeMove IS

PORT(

tempclki,movei: IN STD_LOGIC;

numbero: OUT STD_LOGIC_VECTOR(5 DOWNTO 0)

);

END JudgeMove;

ARCHITECTURE Arch_JudgeMove OF JudgeMove IS

CONSTANT M: INTEGER :=200;

SIGNAL judge1: INTEGER RANGE 0 TO 1;

SIGNAL judge2: INTEGER RANGE 0 TO 1;

SIGNAL number: STD_LOGIC_VECTOR(5 DOWNTO 0);

SIGNAL clk: STD_LOGIC;

BEGIN

PROCESS(tempclki,movei)

BEGIN

IF (movei'event AND movei='1') THEN

judge1<=1;

END IF;

IF (tempclki'event AND tempclki='1') THEN

IF (judge1=0) THEN

CASE number IS

WHEN"011111"=>number<="101111";

WHEN"101111"=>number<="110111";

WHEN"110111"=>number<="111011";

WHEN"111011"=>number<="111101";

WHEN"111101"=>number<="111110";

WHEN OTHERS =>number<="011111";

END CASE;

judge2<=0;

ELSE

CASE number IS

WHEN"011111"=>number<="110111";

WHEN"101111"=>number<="111011";

WHEN"110111"=>number<="111101";

WHEN"111011"=>number<="111110";

WHEN"111110"=>number<="101111";

WHEN OTHERS =>number<="011111";

END CASE;

judge2<=1;

END IF;

END IF;

IF judge2=1 THEN

judge1<=0;

END IF;

END PROCESS;

numbero<=number;

END Arch_JudgeMove;

⑤输出信号译码电路

该部分与基本要求相同,不再赘述

3、012345的滚动与擦除显示:

本实验的实现原理与上一个提高要求也基本一致。为实现擦除,需要改动控制亮灯的部分。在基本要求中,当一个tempclk信号到来的时候,只需要循环改变亮灯控制信号保证每次有一个灯亮即可。而在本实验中,需要与move信号结合,在不同的情况下输出不同的控制信号,来实现擦除的功能。

基本要求中cat信号在011111,,101111,……,111110六个取值之间循环改变,而在本实验中,首先还是需要让cat在这六个信号之间来回改变,这样能达到提高要求一的要求。不考虑具体的数字显示的情况下,在人眼看来亮灯一共有12中情况,全亮,然后从右边开始依次减少,全灭,然后从右边开始依次增加亮灯的个数,直到看起来全亮。故在cat原有的取值基础上,还需与这12中情况相结合,具体做法是将正常的cat信号与这12中情况按位或(因为cat信号0有效),如与000000相或,则不会改变原有的cat信号,看起来六个

灯都会亮。若与111111相或,则得到的cat为111111,此时每一个灯都不会亮。当move信号上升沿到来的时候,只需要同时让原本的cat和十二种情况下的一种情况相或,则得到需要的控制信号。在12中状态直接切换,就可以看到六个数字的滚动与擦除。

本实验与提高要求一的端口基本一致,唯一的区别只是显示控制信号部分的差别,故在此只列出与提高要求一中不同的代码,即显示控制信号的实现部分,其他不再赘述。

LIBRARY IEEE;

USE IEEE.STD_LOGIC_1164.ALL;

ENTITY Choose IS

PORT(

clki,movei : IN STD_LOGIC;

cato : OUT STD_LOGIC_VECTOR(5 DOWNTO 0)

);

END Choose;

ARCHITECTURE Arch_Choose OF Choose IS

SIGNAL cat: STD_LOGIC_VECTOR(5 DOWNTO 0);

BEGIN

PROCESS(clki)

V ARIABLE count: INTEGER RANGE 0 TO 11;

V ARIABLE temp:STD_LOGIC_VECTOR(5 downto 0);

BEGIN

IF (movei'event AND movei='1')THEN

IF count=11 THEN

count:=0;

ELSE

count:=count+1;

END IF;

END IF;

IF clki'event AND clki='1' THEN

CASE temp IS

WHEN"011111"=>temp:="101111";

WHEN"101111"=>temp:="110111";

WHEN"110111"=>temp:="111011";

WHEN"111011"=>temp:="111101";

WHEN"111101"=>temp:="111110";

WHEN OTHERS =>temp:="011111";

END CASE;

END IF;

CASE count IS

WHEN 0 =>cat<=(temp OR "000000");

WHEN 1 =>cat<=(temp OR "000001");

WHEN 2 =>cat<=(temp OR "000011");

WHEN 3 =>cat<=(temp OR "000111");

WHEN 4 =>cat<=(temp OR "001111");

WHEN 5 =>cat<=(temp OR "011111");

WHEN 6 =>cat<=(temp OR "111111");

WHEN 7 =>cat<=(temp OR "111110");

WHEN 8 =>cat<=(temp OR "111100");

WHEN 9 =>cat<=(temp OR "111000");

WHEN 10=>cat<=(temp OR "110000");

WHEN 11=>cat<=(temp OR "100000");

END CASE;

END PROCESS p2;

cato<=cat;

END Arch_Choose;

四、仿真波形与分析

(一)、实验一(2)

全加器仿真波形图

仿真波形图中展示了a,b,c全部组合下的函数输出,与全加器的真值表对比,可以发现确实实现了全加器的功能。

全加器的真值表

(二)、实验三(3)

实验三(3)将计数器、分频器和数码管译码器连接起来,使得可以观察到频率较为合理的计数器的计数结果。

除了时钟输入外,计数器包含了清零端,数码管译码器包含了灭灯和试灯端,同时还有

地址选择端,可以选择六个灯中的某一个亮而其他熄灭,这些功能在仿真波形中全部包含。

因为需要展示的仿真过长,故分为两幅图,第一幅图展示了灭灯,试灯与计数器的清零,

如下图所示:第二幅图延续第一幅图(同一个仿真,只是调整了大小便于查看),从计数器

清零信号处开始,展示计数器的一个计数周期的结果,同时在加上了亮灯选择信号,可以观

察到cat信号的改变。

由仿真结果,我们可以发现当灭灯信号为高电平时,所有灯会被灭掉;当试灯信号为高电平时,六个灯的七段数码管会全部亮;当计数器的清零信号有高电平到达时,计数器的计数状态被清零,从零开始重新计数。不同的地址选择可以选择六个灯中的某一个亮。故可以达到实验的要求。

(三)、实验四

1、012345的静态显示:

由于在分频后的第一个时钟上升沿到达之后才会第一次赋值,故最初的一段输出为全零,而后输出正常的波形。

为了能够清楚的看到对应关系,只截取了一个周期的波形,后面的仿真结果与图中完全相同。

由此可以看出,从左到右的六个LED分别显示012345,并以很高的频率循环,由于视觉暂留效应,肉眼看到的就是稳定的012345六个数字的显示。

2、012345的滚动显示:

本实验仿真波形也过长,故分段展示。

下图为初始的状态,可以看到012345分别对应在从左到右的六个LED上显示。

由下图,可以看到在图最左边的周期内,对应关系仍为从左到右显示012345,而经过这个显示周期后,可以推测一个移动信号move上升沿来到,故对应关系变为123450.

由下图,在经过一段时间后,最初的对应关系为501234,在遇到一个上升沿之后,又重新变为了初始状态012345。

由仿真波形我们可以看到,在一定的时间内,数码管的显示是一定的(同基础要求中一样,从而肉眼可见),而在经过固定的时间后(由分频系数大的分频器决定),显示会切换到下一状态,所有数字依次左移。经过六个大的周期后,显示会重新回到最初的状态。即数码管的显示在012345、123450、234501、345012、450123、501234六个状态间有序改变,人看到的就是这六个数字的滚动显示。

3、012345的滚动与擦除

下图为初始状态,与前两个实验一样,最开始显示的为012345

在经过一段时间后,观察波形,我们可以看到经过滚动,本应该显示数字234501,而

此时在01时,cat信号为全1,故后两个灯不亮,得到的显示效果为前四个灯显示2345.

在此状态下,cat一直为全1状态,则肉眼观察到六个灯都是灭的

下图延续刚才的状态,当下一个move到来的时候,只有数字0对应的cat不是全1,而其他数字仍对应于全1,且0对应的cat为111110,故0在最右边的LED上显示。

下图一开始对应于观察到前两个灯熄灭,而后四个显示0123,此时一个move上升沿到来,被灭掉的灯只剩下了一个,又因为移动的原因,所以看到了第一个灯灭,而后面显示01234。

下图最开始和上图的状态相同,第一个灯灭,后五个显示01234。在move上升沿到达后,恢复到初始状态,可以看到012345。

通过仿真,我们可以看到,通过利用move,成功实现了滚动加上擦除功能的实现。在

实验的时候下载后也同样看到了预期的结果,六个LED按照预定的方式工作,达到了任务的

要求。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1.实验名称:室内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 实验目的:测量室内外温度实验器材:温度计、线、笔 实验步骤: (1)取一支温度计用线拴好。 (2)将温度计悬挂。 (3)读数。 (4)比较。 实验结果:室内外温度存在差距,通过对大气温度的测量,可以了解当地的气温。 2.实验名称:气温的测量 实验目的:测量温度的变化实验器材:温度计 实验步骤: (1)阳光下和背阴处测量温度. (2)测量一天中,清晨、商务、中午、下午、傍晚的气温。 实验结果: (1)阳光下的温度高,背阴处的温度低。 (2)一天中,中午的时候气温最高,清晨的时候气温最低。 3.实验名称:食盐在水中溶解了吗 实验目的:食盐能否在水中溶解 实验器材:烧杯2个、搅拌棒2根、沙、食盐、水。 实验步骤: (1)取一小匙食盐,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 (2)观察实验结果:食盐在水中溶解了。

4.实验名称: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 实验目的:面粉能否在水中溶解 实验器材:烧杯1个、搅拌棒1根、面粉、水。 实验步骤: (1)取一小匙面粉,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搅拌。 (2)你发现了什么?实验结果:面粉在水中没有溶解 5. 实验名称:过滤食盐、沙和面粉与水的混合物 实验器材:铁架台1个、漏斗一个、烧杯6个、玻璃棒3根、滤纸三个、(面粉、沙、食盐)溶液三份。 实验步骤: (1)折叠过滤纸放入漏斗中。 (2)将漏斗放在铁架台上,漏斗下放好接盛滤液的烧杯。 (3)分别倾倒食盐溶液、沙和水的混合物、面粉和水的混合物过滤。 (4)观察比较滤纸。 实验结果:过滤后,食盐没有出现颗粒,沙留在滤纸上,面粉留在滤纸上。 6.实验名称:高锰酸钾的溶解实验目的:高锰酸钾在水中溶解吗 实验器材:烧杯、高锰酸钾、钥匙、搅拌棒、水。 实验步骤: (1)水里放入几粒高锰酸钾,观察并描述高锰酸钾和水的变化。 (2)用搅拌棒搅拌,再观察、描述高锰酸钾和水的变化。 实验结果:高锰酸钾在水中溶解了 7.实验名称:观察胶水和洗发液是怎样溶解的 实验目的:观察胶水和洗发液是怎样溶解的 实验器材:烧杯2个、钥匙、搅拌棒2根、水。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

专升本《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作业练习题6 解析与答案 一、单选题(选择最合适的答案) 1. 哪种逻辑门“只有在所有输入均为0时,输出才是1”? () A.或非门B.与非门C.异或门D.与或非门 答案:A 解析: 或非门 2.设两输入“与非”门的输入为x和y,输出为z,当z=1时,x和y的取值一定是() A. 至少有一个为1 B. 同时为1 C. 同时为0 D. 至少有一个为0 答案:D 解析: 与非逻辑 3. 两输入与非门输出为0时,输入应满足()。 A.两个同时为1 B.两个同时为0 C.两个互为相反D.两个中至少有一个为0 答案:A 解析:输入全为1 4. 异或门的两个输入为下列哪—种时,其输出为1? A.1,l B.0,1 C.0,0 D.以上都正确 答案:B 解析: 输入不同 5. 下列逻辑门中哪一种门的输出在任何条件下都可以并联使用?()A.具有推拉式输出的TTL与非门B.TTL集电级开路门(OC门) C.普通CMOS与非门D.CMOS三态输出门 答案:B 解析: A,C普通与非门不能并联使用; D三态输出门并联使用是有条件的:它们的使能端(控制端)必须反向,即只能有一个门处于非高阻态

ADABB 二、多选题(选择所有合适的答案) 用TTL 与非门、或非门实现反相器功能时,多余输入端应该( ) A .与非门的多余输入端应接低电平 B. 或非门的多余输入端应接低电平 C. 与非门的多余输入端应接高电平 D. 或非门的多余输入端应接低高平 答案:BC 解析: 多余输入端对与逻辑要接1,对或逻辑要接0 三、简答题 1. 分析如下两个由或非门、异或门、非门以及与非门构成的逻辑电路,请你:①写出F1和F2的逻辑表达式;②当输入变量A ,B 取何值时,两个电路等效? 答案:{ ① 根据图可写出两个电路的输出函数表达式分别为: 12()F A A B A A B A A B A A B A AB AB A A B F AB A B =⊕+=?++?+=??+++=+==+ = ②列出两个电路的真值表: 可见,无论A,B 取任何值,两个电路都等效。 }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模拟题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模拟题(补) 一. 选择题(从四个被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或多个正确答案,并将代号写在题中的括号内) 1.EEPROM 是指( D ) A. 随机读写存储器 B. 一次编程的只读存储器 C. 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 D. 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 2.下列信号中,( B C )是数字信号。 A .交流电压 B.开关状态 C.交通灯状态 D.无线电载波 3.下列中规模通用集成电路中,( B D )属于时序逻辑电路. A.多路选择器74153 B.计数器74193 C.并行加法器74283 D.寄存器74194 4.小数“0”的反码形式有( A D )。 A .0.0……0 B .1.0……0 C .0.1……1 D .1.1……1 5.电平异步时序逻辑电路不允许两个或两个以上输入信号(C )。 A .同时为0 B. 同时为1 C. 同时改变 D. 同时作用 6.由n 个变量构成的最大项,有( D )种取值组合使其值为1。 A. n B. 2n C. n 2 D. 12-n 7.逻辑函数∑= )6,5,3,0(),,(m C B A F 可表示为( B C D ) 。 A.C B A F ⊕⊕= B.C B A F ⊕⊕= C.C B A F ⊕⊕= D.C B A F ⊙⊙= 8.用卡诺图化简包含无关条件的逻辑函数时,对无关最小项( D )。 A .不应考虑 B.令函数值为1 C .令函数值为0 D .根据化简的需要令函数值为0或者1 9.下列逻辑门中,( D )可以实现三种基本运算。 A. 与门 B. 或门 C. 非门 D. 与非门 10.设两输入或非门的输入为x 和y ,输出为z ,当z 为低电平时,有( A B C )。 A .x 和y 同为高电平 B . x 为高电平,y 为低电平 C .x 为低电平,y 为高电平 D . x 和y 同为低电平 11.下列电路中,( A D )是数字电路。 A .逻辑门电路 B. 集成运算放大器 C .RC 振荡电路 D. 触发器 12.在下列触发器中,输入没有约束条件的是( C D )。 A.时钟R-S 触发器 B.基本R-S 触发器 C.主从J-K 触发器 D.维持阻塞D 触发器 13.标准与-或表达式是由( B )构成的逻辑表达式。 A .与项相或 B. 最小项相或 C. 最大项相与 D.或项相与 14.设计一个模10计数器需要( B )个触发器。 A . 3 B. 4 C .6 D .10 15.表示任意两位无符号十进制数至少需要( B )二进制数。 A .6 B .7 C .8 D .9 16.4线-16线译码器有( D )输出信号。 A . 1 B. 4 C .8 D .16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实验实验四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 电气与计算机工程学院 课程名称: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实验实验题目:译码显示电路

附:实验报告 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年级:18 完成日期:2020年7月05日学号:182018010 姓名:叶健行成绩: 一、实验目的 (一)掌握中规模集成译码器的逻辑功能和使用方法。 (二)熟悉数码管的使用。 二、实验原理 (一)数码显示译码器 1、七段发光二极管(LED)数码管 LED数码管是目前最常用的数字显示器,图1 (a)、(b)为共阴管和共阳管的电路,(c)为两种不同出线形式的引出脚功能图。 一个LED数码管可用来显示一位0~9十进制数和一个小数点。小型数码管(0.5寸和0.36寸)每段发光二极管的正向压降,随显示光(通常为红、绿、黄、橙色)的颜色不同略有差别,通常约为2~2.5V,每个发光二极管的点亮电流在5~10mA。LED数码管要显示BCD码所表示的十进制数字就需要有一个专门的译码器,该译码器不但要完成译码功能,还要有相当的驱动能力。 (a) 共阴连接(“1”电平驱动)(b) 共阳连接(“0”电平驱动)

(c) 符号及引脚功能 图1 LED 数码管 2、BCD 码七段译码驱动器 此类译码器型号有74LS47(共阳),74LS48(共阴),CC4511(共阴)等,本实验系采用74LS48 BCD 码锁存/七段译码/驱动器。驱动共阴极LED 数码管。图2为74LS48引脚排列。 其中 A 、B 、C 、D — BCD 码输入端 a 、 b 、 c 、 d 、 e 、 f 、 g — 译码输出端,输出“1”有效,用来驱动共阴极LED 数码管。 LT — 灯 测试输入端,LT =“0”时,译码输出全为“1” BI R — 灭 零 输入端,BI R =“0”时,不显示多余的零。 RBO /BI — 作为输入使用时,灭灯输入控制端; 作为输出端使用时,灭零输出端。 (二)扫描式显示 对多位数字显示采用扫描式显示可以节电,这一点在某些场合很重要。对于某些系统输出的的数据,应用扫描式译码显示,可使电路大为简化。有些系统,比如计算机,某些A/D 转换器,是以这样的形式输出数据的:由选通信号控制多路开关,先后送出(由高位到低位或由低位到高位)一位十进制的BCD 码,如图(三)所示。图中的Ds 称为选通信号,并假定系统按先高位后低位的顺序送出数据,当Ds1高电平送出千位数,Ds2高电平送出百位数,……一般Ds 的高电平相邻之间有一定的间隔,选通信号可用节拍发生器产生。 如图(四)所示,为这种系统的译码扫描显示的原理图。图中各片 LED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

1.实验名称:室内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 实验目的:测量室内外温度 实验器材:温度计、线、笔 实验步骤: 1、取一支温度计用线拴好。 2、将温度计悬挂3、读数。 4、比较。 实验结果:室内外温度存在差距,通过对大气温度的测量,可以了解当地的气温。 2.实验名称:气温的测量 实验目的:测量温度的变化 实验器材:温度计 实验步骤: 1、阳光下和背阴处测量温度; 2、测量一天中,清晨、商务、中午、下午、傍晚的气温。 实验结果:1、阳光下的温度高,背阴处的温度低2、一天中,中午的时候气温最高,清晨的时候气温最低; 3.实验名称: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雨量器 实验步骤:1、用喷水壶模拟降水,记录好时间。2、把雨量器改在水平桌面,读出刻度。3、换算成24小时,核对雨量等级。 实验结果:根据24小时内测的降水量,对照等级表,确定了下雨的等级。 4.实验名称:观察食盐、沙在水中的状态 实验目的:食盐、沙能否在水中溶解 实验器材:烧杯2个、搅拌棒2根、沙、食盐、水。 实验步骤: 1、取一小匙食盐,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你有什么发现? 2、取一小匙淘洗干净的沙,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你有什么发现? 3、比较食盐和沙在水中的状态。 实验结果:食盐在水中溶解了,沙在水中没有溶解。 5.实验名称: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 实验目的:面粉能否在水中溶解 实验器材:烧杯1个、搅拌棒1根、面粉、水。

实验步骤: 1、取一小匙面粉,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搅拌。2、你发现了什么? 实验结果:面粉在水中没有溶解 6.实验名称:高锰酸钾的溶解 实验目的:高锰酸钾在水中溶解吗 实验器材:烧杯、高锰酸钾、钥匙、搅拌棒、水。 实验步骤: 1、水里放入几粒高锰酸钾,观察并描述高锰酸钾和水的变化。 2、用搅拌棒搅拌,再观察、描述高锰酸钾和水的变化。 实验结果:高锰酸钾在水中溶解了 7.实验名称:观察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实验目的:观察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实验器材:面粉、沙、食盐、高锰酸钾各一份,烧杯4个、钥匙、水。 实验步骤: 1、将四种物质分别放入盛有相同水的烧杯内,观察物质在水中的状态。 2、根据实验现象完成教材26页记录表。 实验结果:食盐、高锰酸钾在水中溶解了,面粉、沙在水中没有溶解。 8.实验名称:观察胶水和洗发液是怎样溶解的 实验目的:观察胶水和洗发液是怎样溶解的 实验器材:烧杯2个、钥匙、搅拌棒2根、水。 实验步骤: 1、取一小匙胶水或洗发液,倒入盛水的玻璃杯中。 2、先轻轻搅拌,观察有什么现象,再充分搅拌,继续观察。 实验结果:胶水或洗发液在水中溶解了 9.实验名称:观察醋、酒精和食用油是怎样溶解的 实验目的:观察醋、酒精和食用油是怎样溶解的 实验器材:试管3个、醋、酒精、食用油、三支滴管、水。 实验步骤: 1、在三个试管中,各盛约15毫升的水。分别用滴管往试管中加入2毫升醋、酒精和食用油。充分震荡后,静置一会儿。 2、观察实验结果:醋和酒精在水中溶解了,食用油不能溶解于水。 10,实验名称:观察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实验目的:观察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实验器材:汽水、注射器、橡皮塞。 实验步骤: 1、打开汽水用注射器吸出约1/3管汽水,再用橡皮塞封住管口。 2、观察汽水析出的气泡。慢慢地往外拉活塞,再慢慢地往回推,反复3 次.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试题与答案(试卷D)

《数字集成电路基础》试题D (考试时间:120分钟)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填空题(共30分) 1. 当PN 结外加正向电压时,PN 结中的多子______形成较大的正向电流。 2. NPN 型晶体三极管工作在饱和状态时,其发射结和集电结的外加电压分别处于 ______偏置和_______偏置。 3. 逻辑变量的异或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B A =⊕。 4. 二进制数A=1011010;B=10111,则A-B=_______。 5. 组合电路没有______功能,因此,它是由______组成。 6. 同步RS 触发器的特性方程为:Q n+1=______,其约束方程为:_____ _。 7. 将BCD 码翻译成十个对应输出信号的电路称为________,它有___ 个输入端,____输出端。 8. 下图所示电路中,Y 1 =______;Y =______;Y 3 =_____ 二、选择题(共 20分) 1. 四个触发器组成的环行计数器最多有____个有效状态。 A.4 B. 6 C. 8 D. 16 2. 逻辑函数D C B A F +=,其对偶函数F *为________。 A .()()D C B A ++ B. ()()D C B A ++ C. ()() D C B A ++ 1 A B 3

3. 用8421码表示的十进制数65,可以写成______。 A .65 B. [1000001]BCD C. [01100101]BCD D. [1000001]2 4. 用卡诺图化简逻辑函数时,若每个方格群尽可能选大,则在化简后的最简表达式 中 。 A .与项的个数少 B. 每个与项中含有的变量个数少 C. 化简结果具有唯一性 5. 已知某电路的真值表如下,该电路的逻辑表达式为 。 A .C Y = B. A B C Y = C .C AB Y += D .C C B Y += 三、化简下列逻辑函数,写出最简与或表达式:(共20分) 1. 证明等式:AB B A B A B A +?=+ 2. Y 2=Σm (0,1,2,3,4,5,8,10,11,12) 3. Y 3=ABC C AB C B A C B A +++?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习题-2016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习题-2016

- 2 - 一、选择题 1. 以下表达式中符合逻辑运算法则的是 D 。 A.C ·C=C 2 B.1+1=10 C.0<1 D.A+1=1 2. 一位十六进制数可以用 C 位二进制数来表示。 A. 1 B. 2 C. 4 D. 16 3. 当逻辑函数有n 个变量时,共有 D 个变量取值组合? A. n B. 2n C. n 2 D. 2n 4. 逻辑函数的表示方法中具有唯一性的是 A 。 A .真值表 B.表达式 C.逻辑图 D.状态图 5. 在一个8位的存储单元中,能够存储的最大无符号整数是 D 。 A.(256)10 B.(127)10 C.(128)10 D.(255)10 6.逻辑函数F=B A A ⊕⊕)( = A 。 A.B B.A C.B A ⊕ D. B A ⊕ 7.求一个逻辑函数F 的对偶式,不可将F 中的 B 。 A .“·”换成“+”,“+”换成“·” B.原变量换成反变量,反变量换成原变量 C.变量不变 D.常数中“0”换成“1”,“1”换成“0” 8.A+BC= C 。

A .A+ B B.A+ C C.(A+B)(A+C) D.B+C 9.在何种输入情况下,“与非”运算的结果是 逻辑0。 D A.全部输入是0 B.任一输入是0 C. 仅一输入是0 D.全部输入是1 10.在何种输入情况下,“或非”运算的结果 是逻辑1。 A A.全部输入是0 B.全部输入是1 C.任一输入为0,其他输入为1 D.任一输入为 1 11.十进制数25用8421BCD码表示为 B 。 A.10 101 B.0010 0101 C.100101 D.10101 12.不与十进制数(53.5)10等值的数或代码 为 C 。 A.(0101 0011.0101)8421BCD B.(35.8)16 C.(110101.11)2 D.(65.4)8 13.以下参数不是矩形脉冲信号的参数 D 。 A.周期 B.占空比 C.脉宽 D.扫 描期 14.与八进制数(47.3)8等值的数为: B A. (100111.0101)2 B.(27.6)16 C.(27.3 )16 D. (100111.101)2 15. 常用的BCD码有 D 。 A.奇偶校验码 B.格雷码 C.ASCII码 D.余三码 - 3 -

(完整)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doc

2、我们的营养 实验名称食物营养成分的检验 碘酒、馒头(面粉)、滴管、酒精灯、白纸、碟子、实验材料 花生、瘦肉等。 1、把少量馒头放在碟子上,用滴管向米饭上滴2—— 3滴碘酒,观察现象。 实验方案实验现象实验结论2、把花生放在白纸上用力挤压,观察白纸上留有的 痕迹。 3、将切成细条的瘦肉放在酒精灯上灼烧,闻一闻有 什么气味? 1、加入碘酒后,馒头变成蓝黑色。说明面粉中含有 淀粉。 2、白纸上会留下油迹,说明花生中含有脂肪 3、闻到一股难闻的、烧焦羽毛的气味,说明瘦肉中 含有蛋白质。 维持人类生命健康的营养素,主要包括蛋白质、脂肪、淀粉(糖类)、维生素、纤维素、矿物质和水。

4、水变咸了 实验名称1、溶解实验。2、不同材料的溶解实验。 1、两个烧杯、玻璃棒、药匙、食盐、高锰酸钾。 实验材料2、烧杯(根据材料种类准备)、玻璃棒、小苏打、洗衣粉、食用油、沙子、木屑等。 实验一: 1、先在两个烧杯中倒入约三分之二的清水。 2、用药匙分别取适量的食盐、高锰酸钾,分别放入 两个烧杯中,用玻璃棒分别搅拌。 3、搅拌后,静置一会儿,再观察现象。 实验方案 实验二: 1、先在烧杯中分别倒入约三分之二的清水。 2、用药匙取适量的小苏打、、食用油、沙子,分别放 入烧杯中,用玻璃棒分别搅拌。 2、搅拌后,静置一会儿,再观察溶解的情况。 实验一:食盐、高锰酸钾颗粒在水中看不见了。 实验现象实验二:小苏打、能在水中溶解,食用油、沙子不能 在水中溶解。 像食盐、高锰酸钾那样,在水中变成极细小的、肉眼 看不见的微粒,均匀的分散在水里,不会自行沉降下实验结论来的现象叫做溶解。 有的物体在水中能溶解,有的物体在水中不能溶解。 (或者具体记录物体名称)

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doc

科学实验报告单1 实验名称物体的沉浮 实验目的观察物体的沉浮 实验材料水槽、水、塑料、小刀、泡沫、橡皮、萝卜、曲别针等各种材料 实验过程实验一:取小石头、木块、橡皮、针等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 实验二:1、把水槽放在展台上,从袋中取出泡沫、回形针、萝卜等分别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 2、把小石块、橡皮、泡沫块、萝卜分别切成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八分之一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 实验结论木块、塑料、泡沫在水中是浮的;小石头、回形针在水中是沉的。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们的体积大小,在水中的沉浮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科学实验报告单2 实验名称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 实验目的研究物体的沉浮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材料水槽、小石块、泡沫塑料块、回型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一套同体积不同重量的球、一套同重量不同体积的立方体、小瓶子、潜水艇 实验过程实验1.按体积大小顺序排列七种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体积大小有关系吗? 实验2、按轻重顺序排列七种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轻重有关系吗 实验结论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质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 科学实验报告单3 实验名称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实验目的橡皮泥排开水的体积 实验材料水槽、水、塑料、小刀、泡沫、橡皮、萝卜、曲别针等各种材料 实验过程实验一:找一块橡皮泥做成各种不同形状的实心物体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 实验二:1、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用上面同样大小的橡皮泥,改变它的形状,即把橡皮泥做成船形或者空心的,橡皮泥就能浮在水面上。 2、取一个量杯,装入200毫升的水,记录橡皮泥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 实验结论实心橡皮泥质量不变,形状改变,体积也不变,橡皮泥的沉浮不会发生改变。 橡皮泥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越大,浮力越大。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实验总结报告

第二次实验是Quartus11原理图输入法设计,由于是第一次使用Quartus11软 件,实验中遇到了不少问题,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 (1)在创建工程并且编译通过之后得不到仿真波形 解决方法:经过仔细检查,发现在创建符号文件时,未对其重新命名,使得符号文件名与顶层文件的实体名一样。在改变符号文件名之后成功的得到了仿真波形。 (2)得到的仿真波形过于紧密不便于观察 解决方法:重新对仿真域的时间进行设定,并且对输入信号的周期做相应的调整,最终得到了疏密有致的仿真波形。 实验总结及心得体会 通过本次实验我初步掌握了Quartus11的使用方法,并且熟悉了电路板的使用。在实验具体操作的过程中,对理论知识(半加器和全加器)也有了更近一步的理解,真正达到了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的目的。 实验操作中应特别注意的几点: (1)刚开始创建工程时选择的目标芯片一定要与实验板上的芯片相对应。 (2)连接电路时要注意保证线与端口连接好,并且注意不要画到器件图形符号的虚线框里面。 (3)顶层文件的实体名只能有一个,而且注意符号文件不能与顶层文件的实体名相同。 (4)保存波形文件时,注意文件名必须与工程名一致,因为在多次为一个工程建立波形文件时,一定要注意保存时文件名要与工程名一致,否则不能得到正确的仿真结果。 (5)仿真时间区域的设定与输入波形周期的设定一定要协调,否则得到波形可能不便于观察或发生错误。 心得体会:刚接触使用一个新的软件,实验前一定要做好预习工作,在具体的实验操作过程中一定要细心,比如在引脚设定时一定要做到“对号入座”,曾经自己由于这一点没做好耗费了很多时间。实验中遇到的各种大小问题基本都是自己独立排查解决的,这对于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一个极大地提高和锻炼,总之这次实验我获益匪浅。 第三次实验是用VHDL语言设计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由于Quartus11软件在之前已经使用过,所以本实验的主要任务就是编写与实验要求相对应的VHDL程序。 总体来说此次实验比较顺利,基本没有遇到什么问题,但有几点需要特别注意。首先是要区分实体名称和结构体名,这一点是程序编写的关键。其次在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实验中时钟的设置很关键,设置不当的话仿真波形可能不正确。 通过本次实验我初步学会用VHDL语言编写一些简单的程序,同时也进一步熟悉了Quartus11软件的使用。 实验八彩灯控制电路设计与实现 一、实验目的 1、进一步了解时序电路设计方法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人民邮电出版社)课后答案(邹红主编)

1-1将下列二进制数转换成等值的十进制数和十六进制数。 (1)(1101010.01)2; (3)(11.0101)2; (2)(111010100.011)2; (4)(0.00110101)2; 解:二进制数按位权展开求和可得等值的十进制数;利用进制为2k数之间的特点可以直接将二进制数转换为等值的十六进制数。 (1)(1101010.01)2=1×26+1×25+1×23+1×21+1×2-2 =(106.25)10=(6A.4)16 (2)(111010100.011)2=1×28+1×27+1×26+1×24+1×22+1×2-2+ 1×2-3=(468.375)10=(1D4.6)16 (3)(11.0101)2=1×21+1×20+1×2-2+1×2-4 =(3.3125)10=(3.5)16 (4)(0.00110101)2=1×2-3+1×2-4+1×2-6+1×2-8 =(0.20703125)10=(0.35)16 1-2将下列十进制数转换成等值的二进制数、八进制数和十六进制数。要求二进制数保留小数点后4位有效数字。 (1)(378.25)10; (3)(56.7)10; (2)(194.5)10; (4)(27.6)10; 解法1:先将十进制数转换成二进制数,再用进制为2k数之间的特点可以直接将二进制数转换为等值的八进制数和十六进制数。 (1)(378.25)10=(101111010.0100)2=(572.2)8=(17A.4)16 (2)(194.5)10=(11000010.1000)2=(302.4)8=(C2.8)16

(3)(56.7)10 =(111000.1011)2=(70.54)8=(38.B )16 (4)(27.6)10 =(11011.1001)2=(33.44)8=(1B.9)16 解法 2:直接由十进制数分别求二进制、八进制和十六进制数。由于二进制 数在解法 1 已求出,在此以(1)为例,仅求八进制数和十六进制数。

2018秋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实验课程要求及题目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实验(下)》课程要求 一、课程安排及要求: 本学期数字实验教学内容为综合课题设计,教学方式采用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第7周和第10周实验按班上课,第8周和第9周实验室全开放,学生根据开放实验安排自行选择实验时间和地点,要求每人至少参加2次课内开放实验。 课程具体安排如下: 二、成绩评定 数字综合实验成绩由三部分组成: ●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20% ●验收答辩:占总成绩的50% ●报告成绩:占总成绩的30% 实验报告评分标准如下(按百分制批改,占总成绩的30%):

三、实验题目 题目1 抽油烟机控制器的设计与实现 利用CPLD器件和实验开发板,设计并实现一个抽油烟机控制器。 基本要求: 1、抽油烟机的基本功能只有两个:排油烟和照明,两个功能相互独立互不影响。 2、用8×8双色点阵模拟显示烟机排油烟风扇的转动,风扇转动方式为如图1所示的四 个点阵显示状态,四个显示状态按顺序循环显示。风扇转动速度根据排油烟量的大小分为4档,其中小档的四个显示状态之间的切换时间为2秒,中档为1秒,大排档为0.5秒,空档为静止不动(即停止排油烟),通过按动按键BTN7来实现排油烟量档位的切换,系统上电时排油烟量档位为空档,此后每按下按键BTN7一次,排油烟量档位切换一次,切换的顺序为:空档→大档→中档→小档→空档,依次循环。 双色点阵模拟排油烟风扇转动示意图 3、设置按键BTN0为立即关闭按键,在任何状态下,只要按下BTN0,排油烟风扇就 立即停止工作进入空档状态。 4、设置按键BTN3为延时关闭按键,在大中小三档排油烟状态的任何一个档位下,只 要按下BTN3,排油烟风扇将在延时6秒后停止工作进入空档状态。延时期间用数码管DISP3进行倒计时显示,倒计时结束后,排油烟风扇状态保持静止不动。在延时状态下,禁用排油烟量档位切换键BTN7。 5、设置按键BTN6为照明开关键,用发光二极管LD6模拟照明灯,系统上电时照明灯 LD6处于关闭状态,按动BTN6来切换LD6的点亮和关闭。 6、系统工作稳定。 提高要求: 1、给油烟机加上音效,分档模拟排油烟风扇的噪音。 2、自拟其他功能。

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认识空气有的性质。 实验材料: 透明玻璃杯、卫生纸、胶带、水槽、水、干抹布;空饮料瓶、气球 实验步骤:方法一 1、将一团卫生会紧塞在一个透明玻璃杯杯底; 2、将杯子倒立竖直压入水中,水面淹没杯底为止,尽量避免水槽里的水溢出来; 3、慢慢竖直提起杯子,并把杯口和外壁上的水用抹布擦干; 4、慢慢取出杯底的纸团,纸团会湿吗? 注意事项: 1、纸团应该塞紧在杯底,以免杯口朝下时落下,必要的话可以用胶带固定一下。 2、实验过程中杯子始终都是倒立杯口朝下,并保持竖直。 方法二: 1、将气球皮放进一个空饮料瓶中,用力吹,气球吹得大吗? 实验结果: 方法一:纸团。 方法二:气球。 实验结论: 空气有的性质。 年班

实验目的: 认识空气虽然很轻但是。 实验材料: 细木棍一根、空气充得同样多且颜色相同的气球两只、细线、胶带、针 实验过程: 1、将两只空气充的同样多的气球分别用细线绑在细木棍的两端; 2、调节细木棍中间的绳套使其左右平衡; 3、用针在其中一只气球口附近扎几个小眼,使气球慢慢漏气。 实验结果: 。 实验结论: 空气。 年班

教版小学科学4年级上册《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实验报告3 实验目的: 认识空气具有。 实验材料: 1、气球 2、扇子(书) 实验过程: 1、让充满空气的气球口对着自己的脸,松开气球口,有什么感觉? 2、用扇子或书在自己的脸旁扇一扇,有什么感觉? 实验结果: 。 实验结论: 空气。 年班

教版小学科学4年级上册《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实验报告4 实验目的: 认识到空气。 实验材料: 塑料袋、注射器、橡皮(手指) 实验步骤: 1、用手压一只装满空气的塑料袋,有什么感觉? 2、注射器吸满空气,用手堵住注射器的口,另一只手推活塞,有什么变化? 实验结果: 1、塑料袋; 2、注射器。 实验结论: 空气。 年班

最新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试卷(有答案)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A 卷) 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表示任意两位无符号十进制数需要( )二进制数。 A .6 B .7 C .8 D .9 2.余3码10001000对应的2421码为( )。 A .01010101 B.10000101 C.10111011 D.11101011 3.补码1.1000的真值是( )。 A . +1.0111 B. -1.0111 C. -0.1001 D. -0. 1000 4.标准或-与式是由( )构成的逻辑表达式。 A .与项相或 B. 最小项相或 C. 最大项相与 D.或项相与 5.根据反演规则,()()E DE C C A F ++?+=的反函数为( )。 A. E )]E D (C C [A F ?++= B. E )E D (C C A F ?++= C. E )E D C C A (F ?++= D. E )(D A F ?++=E C C 6.下列四种类型的逻辑门中,可以用( )实现三种基本运算。 A. 与门 B. 或门 C. 非门 D. 与非门 7. 将D 触发器改造成T 触发器,图1所示电路中的虚线框内应是( )。 图1 A. 或非门 B. 与非门 C. 异或门 D. 同或门 8.实现两个四位二进制数相乘的组合电路,应有( )个输出函数。 A . 8 B. 9 C. 10 D. 11 9.要使JK 触发器在时钟作用下的次态与现态相反,JK 端取值应为( )。 A .JK=00 B. JK=01 C. JK=10 D. JK=11 10.设计一个四位二进制码的奇偶位发生器(假定采用偶检验码),需要( )个异或门。 A .2 B. 3 C. 4 D. 5 二.判断题(判断各题正误,正确的在括号内记“∨”,错误的在括号内记“×”, 并在划线处改正。每题2分,共10分) 1.原码和补码均可实现将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 ( )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设计名称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级150403班 学生姓名陆文祥 指导教师宋宇 2016 年12 月19 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题目:1.简易数字电子钟的设计与制作 2.简易数字频率计的设计与制作 3.简易智力竞赛抢答器的设计与制作 4.简易玩具电子琴的设计与制作 5.自选题目:自动电子钟 目录 设计实验一 (4) 设计实验二 (8) 设计实验三 (11) 设计实验四 (15) 自选题目 (20)

设计实验一 一、实验题目: 简易数字电子钟的设计与制作 二、设计目的 1、了解计时器主体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2、掌握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及数字逻辑电路系统的设计、安装、测试方法; 3、熟悉集成电路及有关电子器件的使用; 三、实验要求 要求设计一个能显示两位秒信号的数字电子钟,分电路设计、电路安装、电路调测三个阶段完成。 四、实验内容 (一).设计原理思路: 本次设计以数字电子为主,分别对时钟信号源、秒计时显示、分计时显示、小时计时显示进行设计,然后将它们组合,来完成时、分、秒的显示并通过本次设计加深对数字电子技术的理解以及更熟练使用计数器、触发器和各种逻辑门电路的能力。电路主要使用集成计数器,如74ls90、74ls48,LED数码管及各种门电路和基本的触发器等,电路使用直流电源供电,很适合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数字钟实际上是一个对标准频率(1HZ)进行计数的计数电路。数字电子钟由以下几部分组成:六十进制秒、分计数器、二十进制时计数器;以及秒、分、时的译码显示部分等。 (二)实验电路图 图1 数字电子钟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含实验目的及实验现象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1)实验名称:室内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 实验器材:温度计、线、笔 实验步骤: 1、取一支温度计,用线拴好。 2、将温度计悬挂,(离地面米左右,不能靠拢,在室外注意通风,阳光不能直射温度计)。 3、读数。 4、记录并比较。 实验结果:室内外温度存在差距,通过对大气温度的测量,可以了解当地的气温。 (2)实验名称:气温的测量 实验器材:温度计 实验步骤: 1、选择两个地点:阳光下和背阴处来测量它们的温度; 2、测量一天中,清晨、商务、中午、下午、傍晚的气温。 实验结果:1、阳光下的温度高,背阴处的温度低,说明测量气温时应该选择背阴的地方。2、一天中,中午的时候气温最高,清晨的时候气温最低;还发现在一天中的气温时从低到高,在从高到低的规律变化的。 (3)实验名称: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实验器材:温度计 实验步骤: 1、用喷水壶模拟降水,记录好时间。 2、把雨量器改在水平桌面,读出刻度 3、换算成24小时,核对雨量等级。 实验结果:根据24小时内测的降水量,对照等级表,确定了下雨的等级。 (4)实验名称:观察食盐、沙在水中的状态 实验器材:烧杯2个、搅拌棒2根、沙、食盐、水。 实验步骤: 1、取一小匙食盐,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你有什么发现 2、取一小匙淘洗干净的沙,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你有什么发现 3、比较食盐和沙在水中的状态。 实验结果:食盐在水中溶解了,沙在水中没有溶解。 (5)实验名称:观察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 实验器材:烧杯1个、搅拌棒1根、面粉、水。 实验步骤: 1、取一小匙面粉,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 2、你发现了什么

中山大学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实验报告

中山大学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实验报告 院系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学号 专业计算机科学类实验人 3、实验题目:AU(Arithmetic Unit,算术单元)设计。 实验内容: 设计一个半加半减器,输入为 S、A、B,其中S为功能选择口。当S=0时,输出A+B及进位;当S=1时,输出A-B及借位。 S 输入1 输入2 输出Y 进/借位Cn 0 A B A+B 进位 1 A B A-B 借位 利用三种方法实现。 (1)利用卡诺图简化后只使用门电路实现。 (2)使用74LS138实现。 (3)使用74LS151实现,可分两次单独记录和/差结果、进位借位结果或使用两块74LS151实现。 实验分析: 真值表 S A B Y Cn 0 0 0 0 0 0 0 1 1 0 0 1 0 1 0 0 1 1 0 1 1 0 0 0 0 1 0 1 1 1 1 1 0 1 0 1 1 1 0 0 卡诺图: S AB 0 1 通过卡诺图可得:Y=A B+A B 00 01 11 100 0 1 1 0 0 1 1

S AB 0 1 00 Cn=AB S +A BS 01 =(A S +A S)B 11 10 实验设计: (1)利用门电路实现。 ①利用74LS197的八进制输出端Q1、Q2、Q3作为B 、A 、S 的输入。 ②用异或门74LS86实现输出Y. ③用74LS86实现A ⊕B ,再用74LS08与B 实现与门。 (2)利用74LS138实现 ①将74LS197的Q3、Q2、Q1作为74LS138的S2、S1、S0输入,G2A 、G2B 接低电平,G1接高电平。 ②将74LS138的Y1、Y5、Y2、Y6利用74LS20实现与非门作为输出Y 。 ③ 将74LS138的Y3、Y5利用74LS00实现与非门作为输出Cn 。 0 0 0 1 1 0 0 0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习题_2016

一、选择题 1. 以下表达式中符合逻辑运算法则的是 D 。 A.C ·C=C 2 B.1+1=10 C.0<1 D.A+1=1 2. 一位十六进制数可以用 C 位二进制数来表示。 A . 1 B . 2 C . 4 D . 16 3. 当逻辑函数有n 个变量时,共有 D 个变量取值组合? A. n B. 2n C. n 2 D. 2n 4. 逻辑函数的表示方法中具有唯一性的是 A 。 A .真值表 B.表达式 C.逻辑图 D.状态图 5. 在一个8位的存储单元中,能够存储的最大无符号整数是 D 。 A .(256)10 B .(127)10 C .(128)10 D .(255)10 6.逻辑函数F=B A A ⊕⊕)( = A 。 A.B B.A C.B A ⊕ D. B A ⊕ 7.求一个逻辑函数F 的对偶式,不可将F 中的 B 。 A .“·”换成“+”,“+”换成“·” B.原变量换成反变量,反变量换成原变量 C.变量不变 D.常数中“0”换成“1”,“1”换成“0” 8.A+BC= C 。 A .A+ B B.A+ C C.(A+B )(A+C ) D.B+C 9.在何种输入情况下,“与非”运算的结果是逻辑0。 D A .全部输入是0 B.任一输入是0 C.仅一输入是0 D.全部输入是1 10.在何种输入情况下,“或非”运算的结果是逻辑1。 A A .全部输入是0 B.全部输入是1 C.任一输入为0,其他输入为1 D.任一输入为1 11.十进制数25用8421BCD 码表示为 B 。 A .10 101 B .0010 0101 C .100101 D .10101 12.不与十进制数(53.5)10等值的数或代码为 C 。 A .(0101 0011.0101)8421BCD B .(35.8)16 C .(110101.11)2 D .(65.4)8 13.以下参数不是矩形脉冲信号的参数 D 。 A.周期 B.占空比 C.脉宽 D.扫描期 14.与八进制数(47.3)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含实验目的及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含实验目的及实验现象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1)实验名称:室内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 实验器材:温度计、线、笔 实验步骤: 1、取一支温度计,用线拴好。 2、将温度计悬挂,(离地面1.5米左右,不能靠拢,在室外注意通风,阳光不能直射温度计)。 3、读数。 4、记录并比较。 实验结果:室内外温度存在差距,通过对大气温度的测量,可以了解当地的气温。 (2)实验名称:气温的测量 实验器材:温度计 实验步骤: 1、选择两个地点:阳光下和背阴处来测量它们的温度; 2、测量一天中,清晨、商务、中午、下午、傍晚的气温。 实验结果:1、阳光下的温度高,背阴处的温度低,说明测量气温时应该选择背阴的地方。2、一天中,中午的时候气温最高,清晨的时候气温最低;还发现在一天中的气温时从低到高,在从高到低的规律变化的。 (3)实验名称: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实验器材:温度计 实验步骤: 1、用喷水壶模拟降水,记录好时间。 2、把雨量器改在水平桌面,读出刻度 3、换算成24小时,核对雨量等级。 实验结果:根据24小时内测的降水量,对照等级表,确定了下雨的等级。 (4)实验名称:观察食盐、沙在水中的状态 实验器材:烧杯2个、搅拌棒2根、沙、食盐、水。 实验步骤: 1、取一小匙食盐,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你有什么发现? 2、取一小匙淘洗干净的沙,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你有什么发现? 3、比较食盐和沙在水中的状态。 实验结果:食盐在水中溶解了,沙在水中没有溶解。 (5)实验名称:观察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 实验器材:烧杯1个、搅拌棒1根、面粉、水。 实验步骤: 1、取一小匙面粉,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 2、你发现了什么?

湖大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试卷答案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1_3试卷和答案 一、填空(每空1分,共45分) 1.Gray码也称循环码,其最基本的特性是任何相邻的两组代码中,仅有一位数码不同,因而又叫单位距离码。 2.二进制数转换成十进制数的方法为:按权展开法。 3.十进制整数转换成二进制数的方法为:除2取余法,直到商为 0 止。4.十进制小数转换成二进制数的方法为:乘2取整法,乘积为0或精度已达到预定的要求时,运算便可结束。 5.反演规则:对于任意一个逻辑函数式F,如果将其表达式中所有的算符“·”换成“ + ”,“ + ”换成“·”,常量“0”换成“ 1 ”,“ 1 ”换成“0”,原变量换成反变量,反变量换成原变量,则所得到的结果就是。称为原函数F的反函数,或称为补函数 6.n个变量的最小项是n个变量的“与项”,其中每个变量都以原变量或反变量的形式出现一次。对于任何一个最小项,只有一组变量取值使它为 1 ,而变量的其余取值均使它为 0 。 7.n个变量的最大项是n个变量的“或项”,其中每一个变量都以原变量或反变量的形式出现一次。对于任何一个最大项,只有一组变量取值使它为 0 ,而变量的其余取值均使它为 1 。 8.卡诺图中由于变量取值的顺序按格雷码排列,任何几何位置相邻的两个最小项,在逻辑上都是相邻的。,保证了各相邻行(列)之间只有一个变量取值不同。 9.卡诺图化简逻辑函数方法:寻找必不可少的最大卡诺圈,留下圈没有变化的那些变量。求最简与或式时圈 1 、变量取值为0对应反变量、变量取值为1对应原变量;求最简或与式时圈 0 、变量取值为0对应原变量、变量取值为1对应反变量。 10.逻辑问题分为完全描述和非完全描述两种。如果对于输入变量的每一组取值,逻辑函数都有确定的值,则称这类函数为完全描述逻辑函数。如果对于输入变量的某些取值组合逻辑函数值不确定,即函数值可以为0,也可以为1(通常将函数值记为?或×),那么这类函数称为非完全描述的逻辑函数。 11.数字集成电路按其部有源器件的不同可以分为两大类:双极型晶体管集成电路和MOS(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集成电路。 12.TTL集成电路工作速度高、驱动能力强,但功耗大、集成度低; MOS 集成电路集成度高、静态功耗低。 13.按集成电路部包含的等效门个数可分为:小规模集成电路(SSI-Small Scale Integration),中规模集成电路(MSI-Medium Scale Integration),大规模集成电路(LSI-Large Scale Integration),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Very Large Scale Integration) 二、判断题(在括号中打×或√;每题3分,共15分) 1.集电极开路门和三态门是不允许输出端直接并联在一起的两种TTL门。(×)2.用集电极开路门可以构成线与逻辑。 ( √ ) 3.普通TTL门的输出只有两种状态——逻辑 0 和逻辑 1,这两种状态都是高阻输出。三态逻辑(TSL)输出门除了具有这两个状态外,还具有低阻输出的第三状态(或称禁止状态),这时输出端相当于短路。(× ) 4.TTL电路和CMOS电路接口时,无论是用TTL电路驱动CMOS电路还是用CMOS电路驱动TTL 电路,驱动门都必须为负载门提供合乎标准的高、低电平和足够的电流(√)5.若F的对偶式为G;则G的对偶式为F。(√)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