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冲刺试卷二

高考冲刺试卷二

基础知识
套卷训练三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 I 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
2.将学校、班级、姓名填在弥封线内;
3.将第 I 卷的答案填在卷首答题表中,第Ⅱ卷则在答题纸上作答;
4.考试结束,试卷与答案一并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共 27 分)
一、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 ....的一项是 ( )
A.指摘 沤心沥血 绿.林(ù) 为.虎作伥(wéi)
B.冒然 老骥伏枥 炽.热(zhì) 原形毕露.(1ú)
C.歉收 一筹莫展 着.装(zhuó) 阴错阳差.(chā)
D.皈依 以逸代劳 刹.那(shà) 十二生肖.(xiào)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 ...的一项是 ( )
A.今年央视春晚,赵本山因向节目中植入过多广告而遭网友?炮轰?,:、勾大众所诟病..。
B.李明同志的行为虽然不足为训 ....,但他的某些议论却有很多独到之处,不应一概否定。
C.无论著述或教学,都需不断开拓与更新,如果只是一味炒冷饭 ...,学问是难有长进的。
D.出色的棋手对弈,必全神贯注,轻率不得,任何一丝微言大意 ....都可能导致局面逆转。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不管是企业的低碳行为,还是我们每个人的低碳行为,其实都是要行之于简朴自然, 处理好
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B.香港中文大学前校长高锟 2009 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以表彰他在光纤通讯方面的开创性工作以
及取得的显著成绩。
C.谁来抑制过快增长的房价呢?关键在于政府起主导性作用。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是政
府不可推卸的责任。
D.?小虎队?这个演唱组合的名字,对 80 后的年轻人,是再熟悉不过的了,那是他们青春岁月所无法抹去的集体记忆。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排序最恰当 ...的一项是 ( )
山塘街号 称?姑苏 第一名 街?, 长约七里 ,?七 里山塘 ?由此得 名。入 夜漫步 七里山
塘, , , , , 。一点连着一点,
一片连成一片,把现实中渐生出寒意的那颗心徐徐地温热了起来,紧接着,眼角边沁出一股潮热之气。
①沧桑的老街老墙和林立的新妆商铺参差并存,熟悉陌生得如同梦境
②我带着五分酒气、三分诗意外加两分聊发的少年情怀坐于船中
③街灯一盏一盏次第亮了,仿若一扇一扇远古的窗户打开了[
④顾左右,瞻前后,前后左右黑幕之中全是红色的灯笼
⑤河中的繁灯流动着,明明灭灭,消消沉沉,朝朝暮暮,是乘船夜游的好时光
A.③①⑤⑦④ B.①③②④⑤

C.④⑤③①② D.②④⑤③①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梁父吟成高士志,出师表亮老臣心?、?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人木三分?和 ?铜板铁
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这三副对联称颂的对象分别是屈原、
蒲松龄和辛弃疾。
B.诗歌发展到唐代,体制最为完备,有古体诗(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律诗 (如白居易的
《琵琶行》)、绝句(如杜牧的《过华清官》)等。
C.《悲惨世界》《羊脂球》和《老人与海》的作者分别是法国的雨果、美国的海明威。
D.?文艺复兴?指十四至十六世纪欧洲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从文学成就上来看,意大利诗
人但丁、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是主要代表人物。

文言文
二、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6—9 题。
伐树记
欧阳修
署之东园,久茀.不治。修至始辟之,粪瘠溉枯,为蔬圃十数畦,又植花果桐竹凡百本。
春阳既浮,萌者将动。园之守启曰:?园有樗①焉,其.根壮而叶大。根壮则梗地脉,耗阳气,而新植者
不得滋;叶大则阴翳蒙碍,而新植者不得畅以茂。又其材拳曲臃肿,疏轻而不坚,不足养,是宜伐。?因
尽薪之。明日,圃之守又曰:?圃之南有杏焉,凡其根庇之广可六七尺,其下之地最壤腴,以.杏故,特不
得蔬,是亦宜薪。?修曰:?噫,今杏方春且华,将待其实,若独不能损数畦之广为杏地邪。?因勿伐。
既而悟且叹曰:吁,庄周之说曰:樗、栎以不材终其天年,桂、漆以有用而见伤夭。今樗诚不材矣,
然一旦悉翦.弃;杏之体最坚密美泽可用,反见.存。岂才不才各遭其时之可否邪?
他日,客有过修者。仆夫曳薪过堂下,因指而语客以所疑。客曰:?是何怪邪。夫以.无用处无用,庄
周之贵.也;以无用而贼.有用,乌能免哉。彼杏之有华实也,以有生之具而庇其根,幸矣。若桂、漆之不能
逃乎斤斧者.,盖有利之者在死,势不得以生也。与乎杏实异矣。今樗之臃肿不材,而以壮大害物,其见伐
诚宜尔。与夫‘才者.死、不才者生’之说,又异矣。凡物幸之与不幸,视其.处之而已。?客既去,修善其
言而记之。
[注]①樗(chū):臭椿树。
6.下列语句巾,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 )
A.署之东园,久茀不治 茀:杂草丛生。
B.然一旦悉翦.弃 翦:修剪,修整。,
C.庄周之贵.也 贵:看重,崇尚。,
D.以无用而赋.有用 贼:侵害,妨害。,
7.下列符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 ( )
A.①其.根壮而叶大 ②视其.处

之而已
B.①以.杏故,特不得蔬 ②夫以.无用处无用,庄周之贵也
C.①桂、漆以有用而见.伤天 ②美泽可用,反见.存
D.①若桂、漆之不能逃乎斤斧者. ②才者.死、不才者生
8.下列语句编为旧组,与庄子?才者死、不才者生?的态度完全相反 ....的一组是 ( )[来
①(樗)不足养,是宜伐 ②以杏放,特不得蔬,是亦宜薪
③今樗诚不材矣,然一旦悉翦弃 ④杏之体最坚密,美泽可用,反见存
⑤若桂、漆之不能逃乎斤斧者 ⑥凡物幸之与不幸,视其处之而已
A.①③④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②⑤⑥
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 )
A.守同人向作者建议把东园里的一些树木砍去,使园子更加宜于种植蔬菜。
B.改造东园时,作者生出疑问,觉得园内树木的去留原则与庄周之说相反。
C.在客人看来,树木的去留要看它的地位作用,有用者留之,无用者去之。
D.作者记伐树事,主要意图是反思自己的主观和片面,主张看问题应客观。

断句、古诗
三、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30 分。
10.用斜线(/)给下列短文划横线的部分断句。(5 分)
根 壮 则 梗 地 脉 耗 阳 气 而 新 植 者 不 得 滋 叶 大 则 阴 翳 蒙 碍 而 新 植 者 不
得 畅 以茂 又 其 材 拳 曲 臃 肿 疏 轻 而 不 坚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 12—13 题。
新城道中①(二首选一)
苏轼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②。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西崦③人家应最乐,煮葵烧笋饷④春耕。
[注]①此时是神宗六年春诗人在杭州通判任上出巡,于赴新城道中所作。
②铜钲:铜锣。③西崦:西山。④饷:犒劳。
12.(7 分)
(1)细致体会,说说这首诗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 分)
(2)从全诗来年,前二名胜?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有何作用?(4 分)

现代文阅读
五、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25 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6~19 题。
在这里,看到不同的鲁迅
董 阳
①走进《鲁迅的艺术世界》,透过一幅幅画作、书法、篆刻、书籍封面装帧、徽标设计及收藏的碑帖邮品,我们看到一个如此不同的鲁迅,那一张张精美的信笺,亲自设计的书籍封面,仿佛留有他的温度,
影影绰绰显出一张可爱的面庞,那分明是一个顽童,忘我的,在海难上玩赏一枚枚拾到的心爱的贝壳。
②在 1936 年的《死》中,鲁迅留下遗嘱,希望后代切不可做空头评论家或美术家;他还曾表示:?关
于绘画,我本来是外行,理论和派别之类,知道是知道一点的,但这并不足以除去外行的徽号,因为所


道的并不多。?
③然而鲁迅对美术的热爱,却在他的文字中有过多次流露。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写到:
?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于我们是很相宜的……我是画画儿,用一种叫作‘荆川纸’的,蒙在小说。的绣
像上一个个描下来,像习字时候的影写一样。读的书多起来.,画的画也多起来;书没有读成,画的成绩
却不少了,最成片段的是《荡寇志》和《西游记》的绣像,都有一大本。?
④绘图本《 山海经》也曾经让少年的鲁迅时常惦念。当保姆阿长送给他一包有画儿的?三哼经?时,
鲁迅回忆说:?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
完全消灭了。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⑤那些美好的回忆深深地烙在鲁迅的心头,像闪光的露珠散落于清晨的片片花瓣上。时的经验往往影
响人的一生,后来鲁迅集藏了大量汉画像石刻拓本,曾手摹《秦汉瓦当文字》一卷,印过大册的珂勒惠支
画册,他还支持新生的中国青年木刻家,不遗余力……
⑥1929 年 5 月鲁迅北上探亲期间,适逢许广平怀孕待产,这是两人自三年以来第一次分别。鲁迅给许
广平写了一封信,所用信笺两张,一张是许广平喜食的枇杷,一张为寓意孕育其子的莲蓬,素雅的笺纸,
隽永的笔迹两 I 有寓意的图案。许广平后来在回信中说:?那两张纸必不是随意选择的。?
⑦在《二十四孝图》中,鲁迅说:?每看见小学生欢天喜地地看着一本粗拙的《儿童世界》之类,另
想到别国儿童用书的精美,自然要觉得中国儿童的可怜。?也许正因为这一点,鲁迅十分经心美术教育。
⑧1913 年,任职教育部佥事的鲁迅在《教育部编纂处月刊》上发表了《拟播布美术意见书》,集中阐
述了他对美术教育的观点。他指出?美术之用?在于?表见文化?、?辅翼道德?和?救援经济?,尤其在
?救援经济?一条,鲁迅的见解可说是超越时代的,他以为?品物材质,诸国所同,莫.差异者,独在造
作……故徒言崇尚国货者末,而发挥美术,实其本根。?这与我们今天?创意文化产业?的要义是毫无二
致的。尽管鲁迅早已深谙?美术之用?,但对于美术教育,却并不?沾沾于用?,他以为,美术的真谛在于
发扬真美,以娱人情,而美术的?见利致用?,?乃不期之成果?。因此他主张将美术?传诸人间,使与国
人耳目接,以发美术之真谛,起国人之美感,更以冀美术家之出世也?。
⑨在今天听来,鲁迅这番话仍有不寻常的意义,即?见利致用?并非美术教育的初衷,?沾沾于用?
以及师长过高的期许往往破坏了孩童本性中的爱。对于美术

启蒙者而言,其目的并非要人人都成为美术家,
他们的第一要务是?发美术之真谛,起国人之美感?,从而有益于修养,有益于人生。在这一点上,鲁迅
正是最好的例子。
⑩黄裳在序中说:?他在美术园地,均辛勤耕耘与他在《自由谈》上写战斗杂文几乎是‘双峰并峙’
的同样的战斗工作。?在《鲁迅的艺术世界》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如此不同的鲁迅。
(选自 2009 年 10 月 6 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 ...的两项是(4 分) ( )
A.在第①段中,作者用可爱的?顽童?来形容沉醉于艺术世界的鲁迅先生。
B.鲁迅先生的遗嘱表达了他对美:术的投人与热爱以及对后代的殷切嘱托。 C.第⑤段中?集藏?
等动词,凝练地概括出鲁迅先生为美术所作的贡献。
D.鲁迅先生为许广平精心挑选信笺这一细节主要表现了他的艺术追求。
E.?创意文化产业?的提法与鲁迅先生?起国人之美感?的思想毫无二致。
17.赏析第⑤段中画线的句子。(5 分)
18.联系全文,说说我们看到怎样一个?如此不同的鲁迅?。(6 分)
19.第⑨段提到?在今天听来,鲁迅这番话仍有不寻暂的意义?,联系现实,谈谈你对?不寻常的意义?
的看法。(200 字左右)(10 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