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花生原种一圃制生产技术

花生原种一圃制生产技术

花生原种一圃制生产技术
花生原种一圃制生产技术

花生原种一圃制生产技术

白瑞繁

山西省晋中市种子管理站,山西榆次030600

为了防止花生新品种在推广应用过程中出现混杂与退

化现象,保持该品种原有的种性,延长花生品种在生产中的使用年限,花生引种与提纯保纯工作必须同步进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采取“三年两圃制”生产花生原种,不仅投资大、成本高,而且因为生产周期长,容易造成品种遗传漂移,致使一个花生新品种在生产中还没有大面积推广应用,便出现了种性退化及混杂现象。为此,我们通过多年花生繁种技术研究与生产实践,对花生原种繁殖技术进行改进与简化,总结出一圃制生产花生原种新技术。一圃制有四个优点:一是生产周期短,减少于繁殖代数,加快了繁种进程,相对延长了品种的使用年限。可以随着品种更换步伐随时调整花生品种,增强了繁种工作的应变能力。二是确保种性和纯度,有利于实现种子的标准化。三是操作简便易掌握,省工省时成本低。四是繁殖系数高,节省种源。一圃制生产花生原种新技术,主要包括使用低代种源、单粒点播、分株鉴定、整株去杂、混合收获。

1 选好种子和地块

最好是从育种单位引进原种,或从良种繁育单位引进纯度高、代数低的原种。原种圃要选择地势平坦、地力均匀、

旱涝保收、无倒秧病与线虫病、不易受周围不良环境影响和损害的的田块,最好为沙壤土,

2~3年内没有种过花生。原种生产田周围30~50 m内不得种植其他品种的花生。

种子处理

要做到“一选三拌”。“一选”即精选种子,去掉秕籽、小籽、病籽。“三拌”即一拌杀虫剂,每50kg种子,用含量40%甲基异柳磷100g拌种,或用辛硫磷乳油150g拌种;二拌杀菌剂,每50kg种子用多菌灵200g拌种;三拌微肥,每50kg种子用250g磷酸二氢钾拌种。

2 施肥起垄,单粒点播

前茬作物要重施有机肥,培肥地力改良土壤。当季可用45%高效复合肥,施用量525~675kg/公顷。起小高垄种植,垄距40~45cm,垄高10cm,垄长10~20m。每垄上种一行花生,采用单粒点播的方法,株距15~18cm。每隔9

行或19行设一对照行,对照为具有典型性状的高纯度的同一品种。

3 分株鉴定,整株去杂

在花生生长发育过程中,在苗期、花针期、结荚期、饱果成熟期和收获期,边观察,边鉴定,边淘汰。主要是根据原品种典型性状进行鉴定,发现杂株、病株,要及时整株拔除。成熟期与收获期,观察成熟早晚、株丛高矮、荚果形状与大小和整齐度等,与对照行单株的典型性、丰产性和综合抗性等进行全面的比较,并作出最终的鉴定。

4 清棵蹲苗

花生齐苗后清棵,齐一块清一块。深度以子叶节露出地面为宜。齐苗后中耕松土,蹲苗15-20天,二次分枝分生时进行第二次中耕蹲苗。结荚初期有旺长苗头的高产田,每公顷用15%多效唑600g-750g对水750kg-1200kg均匀喷洒。

5 加强田间肥水管理

一是在花生的花针期,如天气不下雨,土壤耕层50cm 含水量低于10%时,应进行浇水,浇水时以顺畦沟缓慢浸润,浇匀,浇透,避免大水漫灌。二是花生一生中需要氮素化肥的量最大,但由于花生自身具有固氮作用,因此氮素化肥的施用量较少,采用底、追一次清的施肥原则,即:每公顷用15000kg腐熟圈肥、450kg生物有机肥或600kg优质复合肥,结合整地开厢使用。

6 病虫害防治

在花生收获后,将病残体或落叶收集带出田园,进行无害化处理,以消灭病害初次侵染源和越冬虫害。还要注意保护和利用田间瓢虫等自然天敌,杀灭蚜虫等害虫。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8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600倍-800倍液,或波尔多液2000倍液,每公顷用药液量

1125kg,间隔10-12天连续喷雾2次-3次,可防治叶斑病、焦斑病、褐纹病。在消灭传毒蚜虫的基础上,用20%病毒A 可湿性粉剂500倍-600倍液或1.5%植病灵乳油600倍-900

倍液喷雾防治病毒病。

7 混合收获,安全贮藏

收获前根据原种圃面积大小,选若干有代表性的样点,每点选20株进行一次田间纯度检查。通过原种质量验收后,即可混合收获。收获要做到适时、单收、单晒和单贮。并定期检查,注意防混杂、防霉变和防鼠害。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

你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