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水资源的现状与对策

我国水资源的现状与对策

我国水资源的现状与对策
我国水资源的现状与对策

深圳大学考试答题纸

(以论文、报告等形式考核专用)

二○一三~二○一四学年度第一学期

课程编号22021108 课程名称经济应用文写作主讲教师赵崇毅评分学号姓名专业年级2011级经济学院3班

题目:我国水资源的现状与对策

最近,美国环境保护组织世界观察研究所在出版的名叫《最后绿洲面临缺水》的书中说,世界缺水现象越来越严重,主要原因不是自然条件,而是人类活动。自1950年以来,由于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世界用水量已经增加了3倍。在中国、印度、墨西哥、美国、非洲和中东等国家和地区的有些地方,由于地下水位正在迅速下降,缺水正在成为那些地方的永久性问题。因而,在不久的将来,世界将严重缺水。

中国是个缺水的国家。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水情。当前我国水资源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如何使水资源顺应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根据对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分析,预测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建议和对策。

一、中国水资源现状分析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水旱灾害频繁的国家。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在世界排第110位(按149个国家统计,统一采用联合国1990年人口统计结果),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除了人均水资源量紧张外,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水土资源分布极不平衡,不仅限制工农业生产的发展,而且影响日常生活。

北少

西少

东多

南多

水资源的空间分布和我国的人口、耕地分布不相匹配。我国陆地水资源的总的分布趋势是东南多,西北少,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递减。从上面的水资源地区分布统计地图可以看出,中国水资源的东西南北分配差异十分明显,供需矛盾非常突出。我国包括北京在内的北方缺水区总面积已超过58万平方公里,在这个区域内的人均水资源只相当于全国人居水资源的五分之一。

我国水资源的时间分布很不均衡。由于降水季节过分集中,大部分地区每年汛期连续4个月的降水量占全年的60%一80%,不但容易形成春旱夏涝,而且降水量的年际剧烈变化,更造成江河的特大洪水和严重枯水。大量降水得不到利用,使可用水资源量大大减少。

一方面是水资源的短缺,一方面却是严重的浪费、污染和开发利用不合理的现象。

中国是世界上用水量最多的国家。用水效率低下、用水严重浪费的现象普遍存在。就农业方面而言,我国平均每生产l吨粮食需灌溉972立方米水,而以色利仅需280立方米。全国农业灌溉用水的利用系数平均约为0.45,而先进国家为0.7。在工业领域,由于现有用水设施技术落后,目前我国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为103立方米,而美国是8立方米。我国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仅为55%左右,而发达国家平均为75%~85%。同时,由于水价太低,加之市民节水意识薄弱,城市生活用水浪费现象普遍存在。

水污染环境问题亦十分突出。根据环境部门对全国河流、湖泊、水库的水质状况的监测,由于

近年来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等原因,我国主要水系的水体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全国湖泊约有75%以上的水域,近岸海域约有53%以上受到显著污染。根据全国118座大城市浅层地下水的调查,97.5%的城市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40%的城市受到重度污染。

同时,城市地下水过量开采,开发利用不合理问题突出。水土资源过度开发,造成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地下水开采过量以致抽取的水量远远大于它的自然补给量,造成地下含水层衰竭、地面沉降以及海水入侵、地下水污染等恶果。如我国苏州市区近30年内最大沉降量达到1.02m,上海、天津等城市也都发生了地面下沉问题。

由于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产生了许多不利的影响。首先是对工农业生产影响很大,在中国15亿亩耕地中,尚有8.3亿亩没有灌溉设施的干旱地,另有14亿亩的缺水草场。全国每年有3亿亩农田受旱。其次对群众生活和工作造成不便,有些城市对楼房供水不足或经常断水,有的缺水城市不得不采取定时、限量供水,造成人民生活困难。为了满足生产生活的需求,人们开始采取开采地下水的措施。地下水过度开采,造成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水资源枯竭,有的城市形成了几百平方公里的大漏斗,使海水倒灌数十公里。

二、中国水资源状况发展趋势预测

1、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短缺形势突出

随着人口的增长,工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缺水形势在中国将不断加剧。根据下面的统计图表,2000年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为2193.3立方米,而到2011年则为1730.2立方米,大体呈现逐步下降趋势。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均可利用水资源的空间将越来越小。一方面,水资源的有效供给减少。另一方面,按照现在人口增长态势,预计到2020年人口达到14.5亿,2030年增长达到峰值总人口将达到16亿,就是按照现在的水资源总量不变计算,中国人均水资源量也将远远低于人均1700立方米的安全标准。因此,未来中国水资源的安全形势将十分严峻。

资料来源:《中国环境统计年鉴2012年》,表中水资源总量是指当地降水形成的地表和地下产水总量,即地表产流量与降

水入渗补给地下水量之和。

我国水资源的供需方面亦呈现非常严峻的形势,照这样发展下去,水资源将难以支持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的需求,面临着巨大的危机。

1949~2002年,全国总用水量增加了4000多亿立方米,大约每10年增加1000亿立方米,年平均增加约100亿立方米。近些年,随着城市化的提速,水资源需求量明显增加。在生活用水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自来水供水人口将迅速增长,加之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生活用水量亦逐年增长。全国城镇生活用水量从1980年到1999年增长了四倍,为同期城镇人口增长率的两倍。在工业用水方面,从上表的统计数据分析显示,我国工业用水量2000年为1139.1亿立方米,2011年增至1461.8亿立方米,大体呈现每年逐步增加的趋势。在农业方面,按照各年度水资源公报和上表的数据,2000年,农业用水总量3783.5亿立方米,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为479立方米。2011年,农业用水总量3743.6亿立方米,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415立方米。2011年农业用水总量比2000年减少了约1个百分点,亩均灌溉用水下降了13.4%。

预计未来全国总用水需求量总体将呈不断上升趋势,其中,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和中国工业化的加速,生活和工业用水呈持续增加态势,而农业用水则受气候和实际灌溉面积的影响呈上下波动、总体为缓降趋势。生活和工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比例将逐渐增加,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比例则有所减少。根据往年的经验,进行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建立数学模型,对2015和2020年的用水需求量做出了如下预测表。

中国对水资源的需求预测

另一方面,随着需求量的增加,用水供给量亦呈增长趋势。但是根据上表分析,供水总量2000年为5530.7亿立方米,到2011年为6107.2亿立方米,增长缓慢,仅能与用水总量持平。随着国家城镇化的迅速发展,人口的成倍增长,预计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将超过供给量。据预测显示,2020年后我国将进入严重缺水期,特别是2030年之后,我国人口达到高峰时,水资源缺口将达到400亿~500亿立方米。因而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短缺形势突出。

2、水污染问题加剧,生态环境恶化

据统计,我国每年的工业废水和城镇生活污水排放总量已达到631亿吨,这相当于我们每人每年排放40多吨的废污水,而且其中大部分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了江河湖海。虽然随着我国环境治理力度加大,水质恶化的势头有所控制,但从总体上来判断,由于污水处理进展缓慢,达标排放率不高,我国的江河湖库水域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水污染总体上呈加重趋势。1980年我国地表水的水质评价,全国水质良好的占评价的8成;到2000年,水质比较好的只有3成左右,污染河流接近了7成。1990年环保部门做了一些重点城市的水资源调查,有48%的城市饮用水水源不符合二类标准,到2000年这个比例增加到了59%,形势非常严峻。

资料来源:《中国环境统计年鉴2012年》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在用水量大幅度增加的同时,废水排放量也相应增加,全国水环境总体上呈恶化趋势。从全国情况看,污染正从支流向干流延伸,从城市向农村蔓延,从地表向地下渗透,从区域向流域扩展。根据上表可以看出,2000年废水排放总量为415.2亿吨,而且呈逐年上涨趋势,至2011年已提高至659.2亿吨。

由于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农业活动等因素,预计未来中国水资源问题将日趋加剧。一是人口增长对水资源的污染。由人口增加而带来的社会经济活动,将造成水环境污染以及由于工业生产增加所引起的污水排放量的增加。二是经济发展对水资源质量的冲击。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社会总产值每增加1个百分点,废水排放量将增加0.26个百分点;工业总产值每增加10%,工业废水排放量将增加0.17%。所以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中西部开发步伐的加快,预计中国废污水的排放量将会不断增加,水资源的污染问题将加重。三是农业生产活动对水资源质量的影响。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目前我国化肥年施用量约为三千二百五十二万吨,平均每亩施用量22.2公斤,超过英国和法国的施用量。据农业普查结果,1998年农村化肥施用量比1978年增加3.6倍。因此可以预测,本世纪中国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仍将有大幅度的增加,从而造成水体的污染和水资源质量的下降。

随着水污染问题加剧,生态环境恶化。据监测,目前全国多数城市的水资源污染有逐年加重的趋势。日趋严重的水污染不仅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而且严重威胁到城市居民的饮水安全和人民群众的健康。可以说,水污染产生的危害远远超过水量危机。因此,中国将面临解决水资源短缺和废污水处理、水环境治理的巨大压力。

3、水资源利用率提高,浪费形势减少

根据1997年以来的《中国水资源公报》统计,用水效率明显提高,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均呈显著下降趋势,农田实际灌溉亩均用水量总体上呈缓慢下降趋势,人均用水量基本维持在410~450立方米之间。2011年与1997年比较,农田实际灌溉亩均用水量由492立方米下降到415立方米;按2000年可比价计算,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由705立方米下降到208立方米,14年间下降了70%;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由363立方米下降到114立方米,14年

间下降了69%。

随着节水政策的实施,工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工业节水水平有很大的空间。根据上表分析,2000年,中国工业取水量约1140亿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为285立方米。2011年工业取水量约1462亿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为82立方米。2011年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比2000年下降71%。说明工业用水利用率提高显著。从世界发达国家的工业发展史看出,一般在工业发展初期,主要发展的是基础工业,工业用水需求量增大。而工业化实现后,其产业结构发生变化,高精尖产业占主导,工业用水需求量增长就会逐渐趋缓,最后达到一个比较稳定的水平,从而实现需水量的零增长。中国目前由于一些城市工业企业的设备老化,技术落后,造成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很高,节水潜力很大。今后几十年内通过工业节水措施的实施,预计到2030年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将会降至30立方米。

随着农业节水工作的普及和开展,农业用水效率亦在不断提高。据全国实灌面积统计,从1980年到1999年,我国实际灌溉面积增加了800万公顷,而灌溉用水量变化很小,这说明增加的实灌面积,主要是靠发展节水灌溉实现的。全国平均每亩用水量由2000年的479立方米下降到2011年的415立方米,单位面积的用水量减少了13.4%,说明了农业节水工作的显著成绩。根据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安排和要求,中国在未来的几年内将逐步提高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水平。随着逐步压缩耗水量大、经济效益低的作物种植面积,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以及根据“十一五”计划目标:到2010年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到2020年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5,因此,预计未来十几年,农田亩均灌溉用水会稳步下降,农业用水呈逐年下降趋势。

另一方面,受水资源可利用量的限制,也不可能一味增加供水量,所以预测我国水资源利用率将

提高,浪费形势将减少,呈现向好的方面发展的趋势。

4、地下水过度开采加剧,开发利用达到极限

目前,虽然全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处于安全范围内,但北方已处于高度危险状态,在华北、西北城市所使用的水资源中,地下水的比例分别高达72%和66%,而且危险范围在不断扩大。从全国看,水资源现状承载能力和生态环境容量明显不足。在中国,约有一半的水资源已被开发利用。海河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已达到100%,大大超过国际上公认的30%~40%的河流开发利用率上限。我国有些缺水区,为了保证当地的生产、生活需要,也存在着地下水开采过量问题。调查资料显示,全国地下水多年平均超采量74亿立方米,超采区共有164片,超采面积达18.2万平方米,其中严重超采面积占42.6%,已形成了56个区域性地下水位下降漏斗。

因为地表水量不够,造成地下水开采过量,过度开采引发环境问题,导致含水层中贮水量的减少和地下水位的急剧下降,部分地区出现地面沉陷坍塌、海水入侵倒灌等问题。一些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由于不合理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导致河道断流、河湖萎缩,地下水位不断下降,生态环境严重恶化,荒漠化及沙化面积逐年扩大,已影响这些地区的城乡供水、城市建设和人民生存。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工业化城市化的加快,未来将消耗更多的水资源。根据上面的预测,2020年后我国将进入严重缺水期,特别是2030年之后,我国人口达到高峰时,水资源缺口将达到400亿~500亿立方米。为了满足我国水资源需求,在水资源总量基本给定的情况下,水资源开采力度必将进一步加大,无疑会导致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地下水过量开采往往形成恶性循环,过度开采破坏地下水层,使地下含水层供水能力下降,甚至导致地下含水层衰竭。人们为了满足水资源需求,还要进一步加大开采量,从而使开采量与可供水量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扩大,破坏进一步加剧,最终引起严重的生态环境恶化。因此,地下水过度开采加剧,可开发利用的水资源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开发利用达到极限,预测全国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将会整体逼近或超过安全警戒线,中国未来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将更加艰难。

三、解决中国水资源问题的对策

1、加大节水力度,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从我国用水状况来看,节水的潜力还是很大的,这里将从水资源的需求使用方工业、农业和生活三个方面来对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提出建议。

工业用水方面,要进一步调整工业结构和企业规模,提高生产技术。大力推广应用节水的新工

艺、新技术、新器具,降低单位产品生产耗水量,制定合理的用水定额,推广节水工艺,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使万元产值用水量继续下降。

农业用水方面,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战略,从传统的粗放型灌溉农业和旱地雨养农业,转变为建设节水高效的现代灌溉农业和现代旱地农业。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技术,变沟渠式灌溉为现代的喷灌系统和旋转喷水系统,改变原有的输水系统,发展低压管道田间输水系统。实行节水农业措施,包括节水的轮作制度,节水灌溉制度与管理制度。调整农业种植结构,逐步压缩耗水量大、经济效益低的作物种植面积,耕作栽培抗旱高产优质品种。

生活用水方面,要大力宣传“节约水光荣,浪费水可耻”,增强人们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的观念,形成全民节水的风尚,创建节水型社会。另一方面,完善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建立合理的水费收取制度,把水资源推向市场化,制定有利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经济政策。

2、实行跨区域调水,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格局,使调水具有工程上的可能性和实际上的必要性。通过跨流域引水及长距离调水措施,可以改善我国水资源的分布不均,增加和平衡水的供给,解决区域性水资源的短缺问题。例如南水北调工程,通过跨流域的水资源合理配置,缓解了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促进南北方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同时,修建拦水、蓄水等水利工程,解决水资源供给季节分布不均问题。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保证地下水的持续利用。加强对地下水管理,完善地下水监测网络,在抽取地下水的同时,还应对地下水资源进行回补。

3、科学地对废水进行处理,减少污水排放

随着工业布局、城市布局的调整和城市下水道管网的建设与完善,逐步实现城市污水的集中处理,使城市污水处理与工业废水治理结合起来,建立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实现污水资源化,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使污水得以净化和循环使用。污水处理后使再生水成为第二水源,即缓解水资源紧张的压力,又减少污水及其污染物的排放量,保护环境和水资源不受破坏。同时,发展污水处理新技术,提高污水处理效率,降低处理净化成本。

此外,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实行污染物排放的源头控制和全过程控制。通过生产工艺的改进和改革、原料的改变、操作管理的强化以及废物的循环利用等措施,将污染物尽可能地消失在生产过程之中,使废水排放量减少到最少。同时实行污水处理市场化,通过征收排污费控制污染物排放量。

4.控制人口的增长,减缓水资源紧缺压力

控制人口的继续增长,减缓人口增长速度,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也是缓解人类对水需求紧张形式的必然选择。

我国水资源现状及应对策略

我国水资源现状及应对策略 摘要: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在如今水源短缺的世界形势、人口繁多的国家现实下,如何利用现有水资源是中国经济发展不可回避的问题。本来并不缺水的我国却面临水源短缺危机,这就是当初不重视环境保护只图经济招来的恶果。现在,我们再也不能无动于衷了,应是我们大家携起手来共同保护我们可爱祖国。在全球日益重视环保的今天,将可持续发展落实起来,让每个人都参与环境保护才是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根本途径。 关键词:水源短缺、原因、应对策略 引言:水是国家发展的必需资源。对于一个像中国这样的大国,水资源的情况又是如何呢?我国对于水资源又有什么发展策略吗? 正文: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这是我们经常谈到的。然而,又有多少人在生活中会珍惜身边的一滴水。那是因为大部分人并不清楚我国的水资源现状。我国多年平均降水总量为6.2万亿m3,除通过土壤水直接利用于天然生态系统与人工生态系统外,可通过水循环更新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m3,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四位,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1)。在我国,降水量中约有56%通过陆面蒸发返回空中,其余44%形成径流。全国河川径流量为2.7万亿立方米,折合径流量深为284mm。其中地下水排泄量为6780亿立方米, 约占27%;冰川融水补给量为560亿立方米, 约占2%;从国境外流入的水量约为172亿立方米。全国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约为8288亿立方米,其中有6762亿立方米分布于山丘区,1874亿立方米分布于平原区,山区与平原区的重复交换量约为348亿立方米(2)。从表面上看,我国是个水源大国,担心水源短缺好像是杞人忧天,其实不然:我国人均水资源总量为2200m3, 人均占有量仅有世界平均数的?,居世界第121位,被列为世界上12个贫水国之一。近年来我国连续遭受严重干旱,旱灾发生的频率和影响范围扩大,持续时间和遭受的损失增加。目前全国600多个城市中,400多个缺水,其中100多个严重缺水,而北京、天津等大城市目前的供水已经到了最严峻时刻。与此同时,由于人口的增长,到2030 年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将从现在的2200立方米降至1700至1800立方米,需水量接近水资源可开发利用量,缺水问题将更加突出。而这只是冰山一角而已。由于水源短缺而造成的其他并发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成为日益严重的问题。由于全国每年缺水量近400亿m3,导致农业每年缺水300多亿立方米,每年因旱受灾的耕地达4亿多亩,年均减产粮食200多亿公斤;城市、工业年缺水60亿立方米,直接影响工业产值2300多亿元(3)。 我国明明水源充足却为何如此缺水?如梦幻般婉约清纯的江南水乡为何面上沾满尘土?塞北大漠的风沙怎会如此肆无忌惮?总总的总总,都是有原因的。在浙北杭嘉湖地区,河网纵横,尤其有钱塘江、太湖和长江水可资利用,看似水源丰富,但近些年来,经济迅猛发展,用水量已远超出水资源的承受能力,加上水资源保护不当,大量水体遭污染,可利用的水资源急剧减少,“江南水乡闹水荒”的现象在这一地区尤为突出。被誉为“空气中也能拧出水”的广东,近年来却面临着缺水的困扰,到2010年广东省缺水量将达到82.6亿立方米。广东地处我国亚热带地区,雨量充沛,而且还有我国东南地区最大的水系珠江穿境而过,其水资源总量为4190亿立方米,高居全国之首。但全省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为

农村水资源现状与对策

农村水资源现状与对策 摘要: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养殖业的迅猛发展,化学肥料的大量施用,过去大积土杂肥、堆沤绿肥、挑粪下田的现象少见了。而忽视环境保护,污染水资源的现象在农村普遍存在。另外,随着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持续增加,有限的水资源将大量由农村向城镇或工业等非农产业转移,农村水资源的缺口将更大,农村水资源现状严峻。本文主要针对我国农村水资源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和意见,分析农村水资源现状及其对策。 关键词:农村水资源现状对策 引言:总体来讲,中国是一个水资源相对短缺的国家,有关水资源的问题一直是各界经济学家、地理学家等比较关注的问题。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原本与水资源污染问题搭不到边的农村水资源也慢慢遭到破坏,农村水污染问题也慢慢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关注,那么,农村水资源现状到底如何呢? 一、农村水资源的现状 (一)、农村水污染的主要表现 1、粪便垃圾乱排倒。 由于多数农户将禽畜粪便、垃圾,甚至人的粪便等都直接排入池塘、河道,使之变成了污水坑沟和垃圾坑道,致使部分池塘、河道荒废,这不仅造成了水土、肥的浪费,而且污染了水资源和周围环境,破坏生态平衡。 2、河道沟桑少清修。 一些基层村很少组织农民对河道、灌排沟渠进行除草、清淤、维修,使河道、沟渠杂草丛生,灌溉排水受阻,污染物越积越多,水资源污染日趋严重 ,最终变成臭水沟。 3、杂物废料乱抛弃。 到了春耕生产或夏收等农忙季节,一些农民贪图方便,把杂草、稻草、麦秆、玉米秆等杂物乱抛弃在河道中。同时,一些厂家乱堆废塑料,或点火焚烧,产生二次污染。有毒废料和矿渣经水冲洗后产生有毒、有腐蚀性的废水,严重污染大气和生态环境,有时还造成农作物、牲畜生病,甚至死亡。 4、禽畜死尸投河中。

农村水资源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农村水资源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一、水资源现状 山东省水资源总量(不包括黄河过境水)为489.69亿立方米,仅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左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537.9立方米/人,不到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6,低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20。从近4年情况看,基本属于人均水资源小于500立方米的绝对贫水地区。在水资源总量中,地表水资源222.90亿立方米,占全省水资源总量的18.7%,地下水资源153.52亿立方米,占全省水资源总量的12.9%,可利用的水资源总量仅为160亿立方米(p=75%降雨保证率)。 二、农业水资源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导致水资源短缺与水资源浪费共存。 从所周知,我省的水资源极其缺乏,农业用水严重不足,现行的水资源管理机制,是一种非高效利用水资源的机制,农田灌溉大多采用大水漫灌的方式,主要灌区的渠系利用系数只有0.4-0.6,即约有一半的水被浪费。因此一方面存在水资源严重短缺,另一方面也存在着水资源严重浪费现象。 2、现行体制和政策难以形成有效的节水机制。 现行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存在的弊端,导致管理单位失去节水的积极性如灌区没有法律地位,缺乏经营管理自主权。目前的灌区收入主要依靠水费,在固定的价格条件下,水费的多寡取决于供水量的多少。一些灌区为了获得较多的收益,甚至鼓励多用水,有些灌区虽然节约了水,但被无偿地调给其它部门,无利可图,严重地影响了节水积极性,不利于节水机制的形成。 3、灌溉工程老化,严重威胁21世纪粮食安全。 大型灌区老化失修,效益不能充分发挥,并不同程度地存在险情。仅以渠道工程老化为例,造成老化的原因是多样的,如自然老化、工程质量存在缺陷、规划设计不合理、资金短缺、管理不善等,其中由于管理不善和人为破坏造成老化损坏的占10.9%。如果不对这些老化的工程和设备进行改造和修缮,供水的可持续性受到严重威胁,那么可能难以支撑21世纪我国人口对粮食的需求。 4、过度超采,生态环境恶化。 由于对地下水严重超采,导致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甚至恶化。如在井灌区出现大面积地下漏斗区,漏斗的出现,引起地面沉降或裂缝。黄河流域由于过量不合理使用,多年来不断断流,已经对相关地区产生重大生态环境影响。 5、水利工程管理单位收不低支,举步维艰。

中国水资源现状

中国水资源现状作者姓名:胡竣彰 班号:核技术2班 专业:核工程与核技术

中国水资源现状 摘要:水是维系生命与健康的基本需求,地球虽然有70.8%的面积为水所覆盖,但是淡水资源却极其有限。在全部水资源中,97.47%是无法饮用的咸水。在余下的2.53%的淡水中,有87%是人类难以利用的两极冰盖、高山冰川和永冻地带的冰雪。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是江河湖泊以及地下水中的一部分,仅占地球总水量的0.26%,而且分布不均。因此,世界上有超过十亿的儿童、妇女及男人无法获取足量而且安全的水来维持他们的基本需求。在许多层面,水资源和健康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所做的每项决策事实上都和水、以及水对健康所造成的影响有关,我国是贫水国家之一,保护我们的水资源是我们的责任。 1近十年水资源及其利用状况简析 水资源量 1997~2006年(简称近10年),全国年平均降水量为635.4mm,比常年值偏少1.1%,其中北方六区偏少3.4%,而南方四区则偏多0.3%;全国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26722亿立方米,比常年值偏多0.1%,其中北方六区偏少5.4%,而南方四区则偏多1.2%;全国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8302亿立方米,比1980~2000年多年平均值偏多2.9%。全国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7786亿立方米,比常年值仅偏多0.3%,其中北方六区偏少4.0%,而南方四区则偏多1.3%。按省级行政区统计,近10年平均水资源总量比常年值偏多程度较大的有上海(29.6%),偏多20%~10%的有江苏、新疆和湖南;比常年值偏少程度较大的有天津(49.4%)、北京(42.8%)、河北(36.6%),偏少30%~20%的有辽宁、山西、甘肃和陕西。水资源开发利用近10年,全国平均总供水量5560亿立方米,约占近10年平均水资源总量的20.0%。其中,地表水供水量平均占总供水量的80.7%,地下水供水量基本维持在1050亿立方米左右,平均

我国水资源污染现状以及解决措施

我国水资源污染现状以及解决措施 姓名:程亚专业:土木工程1005 学号:2010011107 摘要:在维系人的生存、保障经济建设和维护社会发展的所有自然要素中,水的重要性毋庸赘述。然而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加快,世界面临着水资源短缺、污染严重的挑战。中国尤其严重,是世界13个缺水国家之一,全国600多个城市中目前大约一半的城市缺水,水污染的恶化更使水短缺雪上加霜:我国江河湖泊普遍遭受污染,全国75%的湖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90%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南方城市总缺水量的60%---70%是由于水污染造成的;对我国118个大中城市的地下水调查显示,有115个城市地下水受到污染,其中重度污染约占40%。水污染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加剧了水资源短缺,对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带来了负面影响。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为了缓解水资源短缺,减少水污染、改善水质、合理调控水量而保护水资源,我们必须制定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各大水系湖泊及沿海、地下水污染现状:国家和普通公民应该如何保护水资源一浅谈现有水系湖泊及沿海﹑地下水的污染: 1.1 简述现状: 我国水体污染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工业发展超标排放工业废水,二是城市化中由于城市污水排放和集中处理设施严重缺乏,大量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进入水体造成环境污染。工业废水近年来经过治理虽有所减少,但城市生活污水有增无减,占水质污染的51%以上。据环境部门监测,1999年全国近80%的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进入江河湖海,年排污量达400亿立方米,造成全国三分之一以上水域受到污染.我国污水的处理能力只占20%左右。全国每年排污量约300亿吨。全国各大城市地下水不同程度受到污染。全国78条主要河流有54条遭污染.我国七大水系:长江,珠江,松花江,黄河,淮河,海河,辽河。七大水系中有一半河段受到污染,86%城市河段污染超标,比较严重的有:黄河,淮河,辽河,太湖,巢湖,滇池等河流湖泊。 1.2 各大水系湖泊污染现状: 2006年,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和辽河等七大水系的197条河流408个监测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46%、28%和26%。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石油类和氨氮。总体上看,我国流域污染状况是干流水质好于支流,一般河段强于城市河段,污染从下游地区逐步向上游转移。2008年,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和辽河七大水系水质总体与2007年持平。200条河流409个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55.0%、24.2%和20.8%。其中,珠江、长江水质总体良好,松花江为轻度污染,黄河、淮河、辽河为中度污染,海河为重度污染。 淮河是一条受污染最严重的河流。淮河在评价的2000km的河段中,78.7%的河段不符合饮用水标准,79.7%的河段不符合渔业用水标准,32%的河段不符合灌溉用水标准。据统计,全国3000家污染严重企业中,属排放工业污染的废水企业,淮河流域占了160家。流域内182个城

我国水资源现状分析

我国水资源利用现状分析 水资源问题是当今全世界最受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我国幅员辽阔、水资源十分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少并且属多水患国家。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快速增长和水资源开发活动的大力开展,水资源保护压力越来越大,同时,不断出现新的生态环境等各种不利于人类生存发展的问题。 我国是世界上水资源最缺乏的国家之一,年水资源总量为2.8万多亿吨, 居世界第六位,人均水量不足2400m3,仅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世界排名第110位,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同时,我国水域普遍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降低了水资源利用的功能。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供水不足,100多个城市严重缺水,每年缺水60多亿m3。同时,浪费又很严重,我国工业产品用水量一般比发达国家高出5-10倍,发达国家水的重复利用率一般都在70%以上,而我国只为20%-30%;此外,还面临着严重的污染,近50%的重点城镇水源不符合饮用水的标准。水资源短缺,迫使一些城市大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入侵和城市地面沉降。城市缺水问题,特别是北方城市缺水问题的严重性,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由于长期以来受“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传统价值观念影响,水资源被长期无偿利用,导致人们的节水意识低下,造成了巨大的水资源浪费和水资源非持续开发利用。水资源日益短缺,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已经成为二十一世纪人类共同的使命。 由于人们节水意识淡薄、浪费现象严重、农业灌溉与工业用水效率低、环境污染、地下水超采等原因,我国水资源短缺形势极为严峻。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应提高水的使用效率,加强人们的节水意识,建设节水型社会,以缓解我国水资源短缺的现状,这是我国当前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 我国节水存在的问题: 1、认识不足。我国人民群众对节水的认识普遍不高,节水往往只停留在口头上。 2、投入不足。节水工作面广、量大,情况复杂多样,需要大量投入和一定的先进技术,这就需要大量的投入。随着节水量的加大、用水重复利用率的提高,

浅谈我国水资源现状与管理对策

浅谈我国水资源现状与管理对策 在认知我国水资源现状的基础上,首先讨论了水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讨论了如何加强我国的水资源管理。 关键詞:水资源管理;水权;水价 1.我国水资源现状 我国是目前世界上严重缺水的国家之一,水资源总量为2.8亿m3,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占有量仅为2300m3,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在世界上排第110位,已经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我国水资源的分布极不均,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夏季水多,冬季水少。全国670个大中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现象,其中严重缺水的城市有108个。总体来看,我国主要城市和地区的地下水水质受人为活动影响较大,硝酸盐、亚硝酸盐、氨氮、氯化物等组分的含量普遍升高。水资源问题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越来越突出,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水资源本身的稀缺性和利益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2.水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水资源管理水平落后 虽然我国水资源总量在世界各国中并不算少。但我国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程度却不理想,无论是农业用水或工业用水,都存在很大浪费。在某些地区,一方面供水紧张,另一方面用水十分浪费。这表明,我国水资源管理还处于比较落后的水平。 2.2 体制和政策上存在弊端 水资源的国家级管理体制上存在两个问题:第一,未建立以经济手段为核心的管理体制和形成一系列的政策措施;第二,我国水资源管理目前处于分散的,没有形成一个有权威的中央统一水管理体系。 2.3 忽视了节水方针的实施 我国用水量在逐年迅速增长。全国用水量达到4700亿m3,尤以大城市用水量增加最为剧烈。2020年将达到6500亿m3,这种用水的迅速增加,使我国不少城市和地区出现了用水和供水之间的矛盾。 3.水资源管理对策 3.1 制定科学的规划以保持水资源可持续发展

浅谈农村饮用水现状与对策

浅谈农村饮用水现状与对策 摘要:本文是针对农村地区饮用水问题的探讨。农村饮用水的污染严重、供给不方便,导致许多农村人口不是喝不上水,就是因喝了不干净的水而导致各种疾病。在本文中,笔者将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重点针对农村饮用水供应的现状问题和完善的对策,做出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农村地区;饮用水;安全问题 前言 我国人口数量世界第一,但人均占有的水资源量却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且分布不均匀。并且在广大的农场地区,有近乎一半的人目前还面临着饮用水水质不安全或是取水、用水不方便等问题。农村地区因地理环境复杂,饮用水多为分散式供水,通常都没有消毒措施,再加上家庭生活垃圾污染、乡镇企业生产经验污染、超标工业废水随意排放等污染,使得农村饮用水质量极差,居民在饮用过程中卫生安全情况难以得到保障。笔者曾参与建设三亚市凤凰镇妙林村自来水管道工程铺设项目,下面就以该镇为背景具体讨论农村饮用水的现状及问题。 一、农村饮用水源分类 农村饮用水水源主要可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两类。其中地表水包括湖泊水、河流水、溪水、坑塘水等,而地下水则包括了泉水、承压水、潜水等。而根据居民取水方式的不同,又可以分为地表水(沟塘取水) 、浅层地下水( 浅层井水) 、深层地下水(自来水)。据2013年三亚市政府统计调查,包括凤凰镇在内的全市共有300个自然村计10万多人存在饮用水水质不达标,或村民取水困难的情况。其中凤凰镇内各村庄因经济条件不允许,村民多依靠在自家开挖手压井来获取浅层地下水,也有的村庄靠村民集资打深井,然后各家铺设自来水管道获取井水;还有极少部分村民甚至依靠储蓄降雨来作为饮用水源。 二、农村饮用水现状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各乡镇将工作重点放在了完善村内基础设施方面,这其中饮用水的安全、便捷供应是首要的任务。现阶段农村饮用水安全供应方面主要存在着以下问题: (1)水源污染严重 在“十一五”期间三亚市采用了打井和引入山泉水来解决部分村庄饮用水安全的问题,但仅几年的时间就因为缺乏相应的消毒和净化设备从而使得水质不达

我国目前的水资源状况

3.22世界水日节水宣传活动 水作为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财富,价 值是无比丰富的。众所周知,去年的这个春天, 美丽的西南地区是河水干枯,田地荒芜,庄稼枯 死颗粒无收。今年的北方同样遭受着干旱的肆虐,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我国却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2.7万亿立方米,地下水0.83万亿立方米,扣除重复计算量0.73万亿立方米,总量并不丰富,人均占有量更少。我国人均水资源约为世界人均的1/4,排在世界第121位,是世界13个贫水国家之一。 我国的水资源环境正在一步步恶化,再加上那些用水浪费,偶然的洪涝灾害、水资源的南北分配不均,我国的水资源形势更是不容乐观。水,作为一种资源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能否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其开发利用程度,标志着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水平,其调蓄能力,决定着国家发展后劲的大小,其供需失去平衡将导致一个国家社会经济的波动。水是人类的生命线,也是农业和国民经济的生命线,可见水决不是一般的资源,而是影响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战略资源。 因此我们借世界节水日,在全校范围内宣传水知识,培植全校师生爱水、节水意识,树立“保障清洁水源,创造健康世界”的观念是至关重要的。

节水小知识 1、洗手间:洗漱时应缩短用水时间,用完后立即关闭用水器具。2.洗澡:学会调节冷热水比例;尽可能先从头到脚冲洗一遍,然后全身涂香皂冲洗,最后一次冲洗干净,不要单独洗头、洗上身和洗脚;洗澡要专心致志,抓紧时间,不要悠然自得。 3.厕所:发现漏水器具应及时修理;如果厕所水箱过大,可以在水箱里放一块砖头或一只装满水的大可乐瓶,以减少每一次的冲水量。4.洗衣:用洗衣机洗少量衣服时,水位不要太高;手洗应先用洗衣粉泡15分钟左右再用手揉搓,漂洗时不要开大水龙头冲,应用一盆水仔细漂洗。 5.收集废水:应预备一个收集废水的大桶,收集洗衣、洗菜后的废水冲厕所。 6.洗餐具:最好先用纸把餐具上的油污擦去,用热水洗一遍,最后才用水冲洗干净。 7.生活习惯:刷牙、取洗手液、抹肥皂时要及时关掉水龙头;正在用水时,如需开门、接电话等应及时关水龙头。 总而言之,珍惜水就是珍惜人类的生命,因此我们倡导:1不浪费水。2节约用水。3合理利用水。坚持一水多用,真正做到节水在身边、科学用水、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珍惜每一滴水,积极行动起来,争当节约用水的宣传者、文明用水的倡导者、科学用水的践行者。

我国地下水资源现状与对策分析

我国地下水资源现状与对策分析 分析了我国地下水资源的现状,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和参考大量文献资料,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标签:地下水;资源;现状;对策 1 有关地下水资源相关概述 (1)地下水定义。地下水就是赋存并运移于地下岩土空隙中的水。含水岩土分为两个带,上部是包气带,即非饱和带,在这里,除水以外,还有气体;下部为饱水带,即饱和带,饱水带岩土中的空隙充满水。狭义的地下水是指饱水带中的水。 (2)地下水利用的利与弊。有利的方面是①分布广泛,便于就地开采使用;②洁净、不易被污染,水质普遍较优;③不占用地表空间;④动态比较稳定;⑤供水量受气候变化影响较小,具有较大到调蓄能力等。有弊的方面是①不合理的灌溉可造成次生盐碱化;②过量开采,可造成:在沿海地区,海水入侵,水质恶化,地面沉降,使区内建筑物失去稳定,不同含水层之间诱发水力联系,产生水的混合作用,使水质恶化,岩溶区地面塌陷;③其它,如矿坑涌水、基础及边坡的稳定问题等。 (3)地下水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全国地下水淡水天然补给量8837亿立方米/年,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3;我国农村普遍饮用地下水,地下水灌溉面积占全国耕地面积的40%;全国660多个城市中,利用地下水供水的400多个;全国城市总供水量中,地下水供水量占30%,华北、西北城市分别高达72%和66%。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地下水的开采量以平均每年25亿立方米的速度递增,说明经济发展对地下水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 2 我国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地下水资源是指在一定期限内,能提供给人类使用的,且能逐年得到恢复的地下淡水量。是水资源的组成部分。通常以地面入渗补给量(包括天然补给量和开采补给量)计算其数量。因此,地下水资源的开采一般不应超过补给量,否则会给环境带来危害,使生态条件恶化。 (1)地下水资源污染严重。随着经济的发展,农药、化肥、生活污水及工业“三废”的排放量日益增大,而这些污水大部分未经处理直接排入环境,构成了地下水的主要污染源。据监测,目前全国多数城市地下水受到一定程度的点状和面状污染,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严重威胁到城市居民的饮水安全和人民群众的健康。 (2)持续过量开采,降水漏斗不断扩大。由于持续高强度的过量开采,使得地下水资源不能得到及时补充,使得降落漏斗不断扩大,甚至造成含水层的疏干。石家庄市由于长年过量开采地下水降落漏斗逐年扩大,漏斗中心水位埋深1989年为36.06m,1999年已发展到为39.98m,并形成区域性水位下降。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对策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及对策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麦积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对策 摘要:通过对麦积区水资源现状分析,要解决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问题,管好用好水资源,要突出水资源的节 约、保护和配置,加强工程管理,科学合理的开发利 用水资源,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 持续发展。 关键词: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策 1、水资源现状 麦积区位于天水市东北部,区内人口万人,其中城市人口为万人,土地面积万亩,其中耕地面积万亩,人均耕地面积亩/人,本区以西秦岭为界,地跨长江、黄河两大水系,属温带半湿润气候区。多年平均降雨量为528mm,且年内分配不均,65%的降水集中在6—9月份;区内季节变化明显,蒸发量较大,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300mm。岭南属长江流域嘉陵江水系,包括党川、利桥两乡,境内流域面积1279km2,主要河流有白家河、花庙河、红崖河,多年平均径流量均在1亿m3左右,且水源稳定性较好;岭北属黄河流域渭河水系,境内流域面积2180km2,主要河流有:渭河及支流藉河、牛头河、颖川河、东柯河。根据水文资料,渭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亿 m3,最大为亿m3,最小为亿m3,且随季节变化十分明显,丰水季节流量骤增,最大为4920m3/s,枯水季节流量突减,最小仅为s,而且含砂量大,多年平均含砂量为73kg/m3。

由于近年来连续干旱,部分河流出现连年干旱断流现象。如葫芦河98年断流时间为120天,99年、2000年断流均为84天;藉河97年断流长达330天,此后基本长年断流,仅在雨洪季节有短时洪水流过。 经现状分析,区内水资源量、需水量,可供水量在不同保证率p=50%(平水年),P=75%(枯水年),P=95%(偏枯年)时分别为:(见下表) 附表一单位:亿m3 从上表可以看出,区内水资源从总量上看虽然相对较多,但其中地表水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而地表水资源在区内利用率很低,造成的原因是:降雨量虽然较大,但年际变化也大,大部分以洪水形式流走;入境水由于没有相应的调蓄工程,再加

我国水资源状况及主要问题分析

我国水资源状况及主要问题分析 环境与资源学院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五班万罕立64120527 摘要:本文从水资源分布,水量及水体水质三方面对中国的水资源状况进行了介绍,并分析了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建议。 关键词:水资源水质水量问题建议 1.水资源含义及主要特点 1.1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能被人类用于生产与生活的物质和能量的总称,它是自然环境的重要总成部分。其主要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等。【1】 水是生命之源,水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生存之源,是关系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物质,是生态环境中最活跃和最广泛的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无法替代的资源。【2】水资源是指在一定时间段内,存在于河流湖泊湿地和含水层系统内以现有手段和经济合理的条件可被人们所开发利用的那部分资源量,由大气降水不断补给的自然资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所称的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为:水资源为可利用或有可能利用的水源,具有足够的数量和可用的质量,并能在某一地点为满足某种用途而可被利用。【3】1.2水资源主要特点 1.水资源的循环再生性:可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来源是大气降水。正是由于降水作用,使得地球上的淡水可以进行永不停歇的水文循环,不断得到更新。因此,睡资源具有循环再生的特点。 2.水资源的有限性:地球上水的总储量为14.6×1017m3,其中97.5%为咸水,淡水仅占2.5%,而其中大部分又储存在冰川当中,或是为土壤水、深层地下水难以被人类利用。事实上易于人类开发利用的淡水资源不足全球淡水资源的1%。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可利用的淡水资源量是有限的。 3.水资源的区域性:淡水资源虽然具有循环再生特点,可利用量尽管有限但仍能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但是淡水资源在地区分布上并不是均衡的,其常常与人口的地区分布不相协调。体现了水资源的区域性特点。 2.中国水资源状况 2.1水资源的分布特征 受到中国西高东低地势的影响,中国水资源分布有明显的空间、时间差异。受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影响,加之地势阻隔,降水主要在东南部,西北部降水量很少。而淡水分布与降水分布一致,从东到西,由南至北减少,地区分布很不均匀。长江及其以南地区的流域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36.5%,却拥有占全国80.9%的水资源量,西北内陆地区及额尔齐斯河流域面积占全国的63.5%,拥有的水资源量却仅占全国的4.6%。【2】 2.2水资源总量 2010年全国水资源总量为30906.4亿m3,比常年值偏多11.5%。地下水与地表水资源不重复量为1108.8亿m3,占地下水资源量的13.2%,也就是说,地下水资源量的86.8%与地表水资源量重复。北方6区水资源总量6049.5亿m3,比常年值偏多15.0%,占全国的19.6%;南方4区水资源总量为24856.9亿m3,比常年值偏多10.7%,占全国的80.4%。全国水资源总量占降水总量的46.9%,平均每平方公里产水32.6万m3。【4】 2.3水体水质 1.河流水质2010年,对全国17.6万km的河流水质进行了监测评价,全国全年Ⅰ~Ⅲ类水河长比例为61.4%,Ⅳ类水河长占13.1%,Ⅴ类水河长占7.8%,劣Ⅴ类水河长占17.7%。 2.湖泊水质对99个湖泊的2.5万km2水面水质进行了监测评价,水质符合和优于Ⅲ类水的面积占58.9%,Ⅳ类和Ⅴ类水的面积共占27.9%,劣Ⅴ类水的面积占1 3.2%。对上述湖泊进行营养状态评价,贫营养湖泊有1个,中营养湖泊有33个,轻度富营养湖泊有37个,中度

中国水资源现状与保护对策

中国水资源现状与保护对策 概要:本文予以简析中国近来的水资源状况以及水资源短缺的部分成因,并且归集了一些水资源保护的措施。中国地大物博,人才众多,但是若要保持良好的发展状态,便要节流资源。 关键词:水资源现状短缺成因措施环保 自古以来,中国素有地大物博,土地肥沃的美称。而中国得以的如此美称,都离不开一种资源——水资源。 水资源,从广义来说是指水圈内水量的总体。包括经人类控制并直接可供灌溉、发电、给水、航运、养殖等用途的地表水和地下水,以及江河、湖泊、井、泉、潮汐、港湾和养殖水域等。从狭义上来说是指逐年可以恢复和更新的淡水量。水资源是发展国民经济不可缺少的重要自然资源。在世界许多地方,对水的需求已经超过水资源所能负荷的程度,同时有许多地区也濒临水资源利用之不平衡,例如中国。 一、中国水资源现状: 根据最近水利部全国第2次水资源评价的结果,我国的多年平均降水总量为6.08万亿m3(648 mm),通过水循环更新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77万亿m3。其中地表水2.67万亿m3,地下水0.81万亿m3,由于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换、互为补给,扣除两者重复计算量0.71万亿m3,与河川径流不重复的地下水资源量约为0.1万亿m3。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为2 200 m3,目前有16个省(区、市)人均水资源量(不包括过境水)低于严重缺水线,有6个省、区(宁夏、

河北、山东、河南、山西、江苏)人均水资源量低于500 m3,预测到203年我国人口增至16亿时,人均水资源量将降到1 750 m3。我国未来水资源的形势是严峻的[1] 水资源是基础性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水资源又是重要的战略性经济资源,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的水资源状况令人担忧:首先,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低。中国是一个贫水国,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中国是世界上公认的13个水资源最为匮乏的国家之一[2]。其次,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总体上看,东南、西南地区水量丰富,西北、华北地区水量贫乏。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径流量占全国的80%,而耕地只占全国的38%;黄河、淮河、海河三流域,径流量不到全国的7%,耕地却占全国的40%[3]。再次,水资源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目前,中国约有1/3以上的工业废水和9/10以上的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就排入江河湖库。最为严重的是淮河、辽河、汾河、海河等流域,南方的黄浦江、滇池等水体也被严重污染。全国约有90%的城市水环境恶化,附近河流或河段已成为排污沟[4]。 二、中国水资源短缺成因: 1、人口快速增加及城市化发展造成对水的需求急剧增加 中国人口从开国以来迅速增加,加之我们还正处于第二工业的发展时期,所以我国不论是从经济,生活,还是工业方面都对水有着大量的需求中国人口已达13亿,今后,中国人口仍将继续增长,预计2030年将达到高峰。2050年,中国人均拥有水资源量将从20世纪

浅析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摘要 水是维系生命与健康的基本需求,地球虽然有70.8%的面积为水所覆盖,但是淡水资源却极其有限。在全部水资源中,97.5%是无法饮用的咸水。在余下的 2.5%的淡水中,有87%是人类难以利用的两极冰盖、高山冰川和永冻地带的冰雪。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是江河湖泊以及地下水中的一部分,仅占地球总水量的0.26%,而且分布不均。 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国的1/5,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扣除难以利用的洪水泾流和散布在偏远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后,我国现实可利用的淡水资源量则更少,仅为11000亿立方米左右,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约为900立方米,并且其分布极不均衡。到20世纪末,全国600多座城市中,已有400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问题,其中比较严重的缺水城市达110个,全国城市缺水总量为60亿立方米。中国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就开始闹水荒,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客观存在的事实。80年代以来,中国的水荒由局部逐渐蔓延至全国,情势越来越严重,对农业和国民经济已经带来了严重影响。 关键词:我国;水资源;短缺

目录 中文摘要 中文关键词 一、我国水资源的现状 (4) (一)水资源的定义与特点 (4) 1、水资源定义 (4) 2、水资源特点 (4) (二)水资源的重要性 (5) 1、调节气候 (5) 2、水磨塑造地球表面的形态 (5) 3、水具有物质运输的功能 (6) 4、水是一切生物必不可少的物质 (6) 5、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生产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 (6) (三)中国水资源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6) 1、我国水资源的现状 (6) 2、当前面临的主要水资源问题 (8) 3、我国目前水资源利用成就 (9) 二、我国水资源短缺产生的原因 (9) (一)社会、自然原因 (9) 1、人均水资源少 (9) 2、水资源分布极不均衡,与土地、矿产资源分布组合不相适应 (9) 3、水资源年内年际变化大 (9) (二)经济、人为原因 (10) 1、供水增长、防治水污染力度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协调 (10) 2、用水设施落后,用水水平与国外先进水平相差较大 (10) 三、我国应对水资源现状的对策 (10)

农村水资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水资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众所周知,水资源极其缺乏,农业用水严重不足,现行的水资源管理机制,是一种非高 效利用水资源的机制,农田灌溉大多采用大水漫灌的方式,主要灌区的渠系利用系数只有 0.4~0.6,即约有一半的水被浪费。因此一方面存在水资源严重短缺,另一方面也存在着水 资源严重浪费现象。 2.现行体制和政策难以形成有效的节水机制 现行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存在的弊端,导致管理单位失去节水的积极性,如灌区没有法律 地位,缺乏经营管理自主权。目前的灌区收入主要依靠水费,在固定的价格条件下,水费的 多寡取决于供水量的多少。一些灌区为了获得较多的收益,甚至鼓励多用水,有些灌区虽然 节约了水,但被无偿地调给其它部门,无利可图,严重地影响了节水积极性,不利于节水机 制的形成。 3.灌溉工程老化,严重威胁21世纪粮食安全 大型灌区老化失修,效益不能充分发挥,并不同程度地存在险情。仅以渠道工程老化为例,造成老化的原因是多样的,如自然老化、工程质量存在缺陷、规划设计不合理、资金短缺、管理不善等,其中由于管理不善和人为破坏造成老化损坏的占10.9%。如果不对这些老 化的工程和设备进行改造和修缮,供水的可持续性受到严重威胁,那么可能难以支撑 21世 纪我国人口对粮食的需求。 4.过度超采,生态环境恶化 由于对地下水严重超采,导致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甚至恶化。如在井灌区出现大 面积地下漏斗区,漏斗的出现,引起地面沉降或裂缝。黄河流域由于过量不合理使用,多年 来不断断流,已经对相关地区产生重大生态环境影响。 5.水利工程管理单位收不低支,举步维艰 由于水价太低,全国平均水费为运行成本的50%左右,导致经营单位亏损严重,生存处 于困境,甚至难以维持生存。 二、农业水资源管理机制探讨 1.面对市场,改革现有的行政管理体制,实施“事企”分离 目前,大中型灌区的经营管理以行政管理经营为主体,即地方行政(政府)或水行政(水利厅、局)行使水权(闸门关启和水量调度)、财权(水费收支和财务管理),灌区无调水权和财权,水费上缴地方财政后,在通过一定方式划拨,行政过多干预灌区管理权限和正常秩序,导致 灌区事企不分,缺乏活力和积极性,既不利于灌区经济的发展,也不利于灌区科学管理和综 合管理水平的提高。 2.拉动经济杠杆,建立节水灌溉经济激励机制 由于水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是具有价值的,因此是受市场调节的。因此运用市场经 济的调节作用,建立补偿奖励机制、惩罚奖励机制及水权交换机制是实现水资源有效利用的 有效措施。 补偿奖励机制。无论水价是否合理,节水对供水单位的收入带采一定冲击,为了鼓励供 水单位节水,国家或政府根据节水的实际情况,给予供水单位适当的补偿奖励,补偿奖励的 数额足以调动节水的积极性。

农村水资源调查报告

农村的水资源情况调查报告 —来自河南省宝丰县商酒务镇的实地调查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专业年级: 10 电子科学与技术 学号: 学生姓名:石克乐 指导教师:叶莉 成绩评定:

农村的水资源情况调查报告 —来自河南省宝丰县商酒务镇的实地调查 前言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也是广大农村人得愿望。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上,水利部综合考虑水利发展的环境、趋势和条件、确定了“十一五”时期水利发展十大目标。决定改变我国一亿农民的饮水安全问题,因此,为了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进程和农村发展情况,以及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制约因素。我所参加的河南省宝丰县商酒务镇暑期社会调查团对此展开了以“农村水资源情况”为主题的问卷调查。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2012年2月2、3、4日,实调查团的19名成员组成调查小组,深入宝丰县商酒务镇赵官营村,古城村,何庄村,对村民特别是家中年长者进行了问卷调查活动。 (二)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以书面问卷为载体,通过一对一访谈方式开展,以入户调查为主,街头随机调查为辅。其中,深入农户38家,随机调查12份,以较客观的方式收集到一定数量真实可靠的原始数据。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50份,回收问卷50份,其中有效问卷50份,回收率100%,问卷容量为50。经统计结果显示:生活用水方面:有46%的村民开始购买饮用水,即村民所说的甜水。6%村民还要靠挑水吃。26%的人认为水费较高,只有32%村民在问卷中填写的不收费。只有2%的村民对水质填写了满意,有56%的村民不满意或非常不满意。只有6%的调查者认为水很充足,有60%以上的人出现不同程度的短缺。农业用水方面:只有6%的人认为当地河流没有污染,而认为中度污染以上的占到了60%以上。只有42%的村民认为建设水利设施对他们会有帮助,而30%的认为无所谓,还有28%认为水利设施的建设可能会使他们的经济负担加重。 (二)调查问题分析 1.农民生活用水卫生安全难以得到保证 由于农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饮水安全知识的了解,有46%的村民开始购买饮用水,即

中国水资源分布现状及发展趋势的研究

中国水资源分布现状及发展趋势的研究 [摘要]水资源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中最为重要的基础性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的联系十分密切,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意义十分重大。然而,对人类生产和生活具有重要影响的水资源却是不可再生资源,水资源危机已经成为继粮食危机、能源危机之后困扰人类生存的第三大危机。我国虽然地大物博,然而水资源的储量却并不多,并且在使用上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将对我国水资源短缺的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并提出相关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水资源短缺现状解决策略 一、前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但发展,人口的逐渐膨胀,对作为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水资源的需求量也逐渐变大,并且社会中存在着许多水资源浪费及利用不合理的问题,这使得许多国家和地区出现了水资源短缺的现状。而我国虽然幅员辽阔,资源众多,但是在水资源的利用上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水资源问题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本文就中国的水资源情况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提出一些解决措施。 二、我国的水资源的现状 1. 我国水资源的情况 从总量来看,按照2009年的最新统计,我国平均年水资源总量28124亿m3,其中河川平均年径流量27115亿m3,地下水8288亿m3,居世界第六位,低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但从人均来看,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28%,不仅有2/3的城市缺水,农村还有近3亿人口饮水不安全。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2.7万亿立方米,地下水0.83万亿立方米,扣除由于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换、互为补给,两者重复计算量0.73万亿立方米,与河川径流不重复的地下水资源量约为0.1万亿立方米。水资源的问题与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衡,尤其是与水土资源不相匹配有密切关系。全国十个流域可合并划分为南方、北方及西北三个明显不同类型区:南方比较充沛,年均降雨量超过

我国水资源现状及面临形势的分析报告

中国水资源现状及面临形势 我国水资源现状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近年来我国连续遭受严重干旱,旱灾发生的频率和影响范围扩大,持续时间和遭受的损失增加。目前全国600多个城市中,400多个缺水,其中100多个严重缺水,而北京、天津等大城市目前的供水已经到了最严峻时刻。与此同时,由于人口的增长,到2030 年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将从现在的2200立方米降至1700至1800立方米,需水量接近水资源可开发利用量,缺水问题将更加突出,因此,节约水资源,强化水资源稀缺意识已刻不容缓,大家得从我做起,从自身做起,节约每一滴水。此外,我国水资源开发中还存在着其他问题:(1) 洪水灾害对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存在潜在威胁(92) 水分利用效率不高(3) 水资源普遍受到污染2003年,淮河、海河、辽河、太湖、巢湖、滇池,其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淮河流域仍有一半的支流水质污染严重,海河、辽河生态用水严重缺乏,其中内蒙古的西辽河已连续五年断流。太湖、巢湖、滇池均为劣五类水质,总氮和总磷等有机物污染严重。以黄河为例,工业污染是黄河水污染的主要原因,占废污水排放总量的73%,每年由于水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约115亿元至156亿元。同时,令人担忧的是,沿黄地区许多农田被迫用污水灌溉,给区域内居民健康带来危害。据初步测算,区域内每年人体健康损失达22亿至27亿元。黄河水污染同时还带来水资源价值损失、城镇供水损失,并增加了处理污水的市政额外投资,每年总损失近60亿元。地球上的水虽然看上去很多,然而在当今经济技术条件下,可供人类开发利用的水资源并不多。据专家估计,地球上的13.86亿立方公里水资源总量中,其中96.7%的水集中在海洋里,目前还无法利用。而大陆上所有淡水资源总储量只占地球上的水量的3.3%,这3.3%里的85%集中在南极和格陵兰地区的冰盖和高山渺无人烟的冰川中,在现阶段内也难以利用。地球上实际上能为人类开发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是河流径流和地下淡水。地下水占地球淡水总量的22.6%, 为8600万亿吨,但一半的地下水资源处于800米以下的深度,难以开采,而且过量开采地下水会带来诸多问题。河流和湖泊占地球淡水总量的0.6%,为230万亿吨,是 陆地上的植物、动物和人类获得淡水资源的主要来源,可是由于水体污染,这一部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