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语三百讲》之五(第121-150讲)

《论语三百讲》之五(第121-150讲)

《论语三百讲》之五(第121-150讲)
《论语三百讲》之五(第121-150讲)

《论语三百讲》之五(第121-150讲)

第121讲任重道远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欤?君子人也。”

——《论语·泰伯第八》【译】曾子说,可以把年少的孤儿托给他照顾,可以把国家的命脉交给他负责,遇到重大关节也不能使他放弃操守,这种人称得上是君子吗?这种人是君子呀。

我们曾经提过孔子说的话特别重要,因为我们是学《论语》,本来就要学孔子的话。但是孔子学生的话我们要多加思考,不见得讲得完全对。但是曾参这句话说得是不错的,念起来就觉得很有气魄。他认为君子就是当国君家里面有事了,他的孩子托给你,你将来可以让他再回到这个位置上。然后遇到重大的关节,我不会放弃我的志向。但是这样的君子好像只适合做一个忠臣,范围稍微窄了一点。孔子讲君子不一样,除了各种说法之外,他很喜欢强调君子所应有的德行,所以我们在学习的时候就要分辨清楚。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论语?泰伯第八》【译】曾子说,读书人不能没有恢弘的气度与刚毅的性格,因为他承担重任而路途遥远。以行仁为自己的责任,这个担子还不沉重吗?直到死的时候才停下脚步,这个路程还不够遥远吗。

我们读书当然是希望能够懂得立志,知道什么是高尚的目标跟理想,所以你要有恢弘的气度、刚毅的性格、开阔的心胸。行仁这个责任很重,它要持续到死为止,所以需要坚持。从这两段话可以知道,曾参的体会有个地方值得我们参考,从他个人学习跟成长的经验,更可以给我们许多启发。知道念书求学,不要去在乎谁比较聪明,IQ比较高,而要在乎的是谁比较用功,谁比较坚持长久。

第122讲成就一生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论语·泰伯第八》【译】孔子说,启发上进的意志要靠读《诗》,具备处世的条件要靠学《礼》,达成教化的目标要靠习《乐》。

《诗经》是谈文学的作品,一定要出于真诚的情感,所以念《诗经》的时候就会感觉到都是非常真诚地表达出人类共同的情感。平常我们在社会上呆久了之后,往往都忘记年轻的时候那种纯洁高尚的理想。

礼在古代是包括很多具体的行为规范,孔子说他自己三十而立,也是立于礼,等于是我把这个礼的规范学会之后跟别人来往,就有一定的分寸了。当然今天要包括法在内,因为法是把礼的某些具体的要求再明文规定,法律是比较强调禁止你去做坏事,而礼仪是引导鼓励你去跟别人建立适当的关系,所以在社会上立足的话,要守法而重礼。

乐是最能够强调人际情感的沟通跟协调的,一个社会到最后就要看你的音乐教化,能不能让社会上大家的情感可以交流。所以古代往往就一个社会,一个国家流行的音乐,来判断这个社会到底好不好,是否和谐的。一个社会强调《诗经》的话,它就会让很多人都有真诚的情感互相沟通交流,这种真诚的情感就会让大家变得温柔敦厚。一个社会推行礼仪这样的规范,整个社会就很上轨道,任何事情都做得恰到好处,人与人相处更没有问题,每一个人都有分寸,这是礼的教化。唱歌是欢乐的事,当你唱歌的时候跟别人情感交流,有时候远远胜过言语,歌词里面也包含着千言万语。

第123讲才华与美德

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馀不足观也已。”

——《论语·泰伯第八》【译】孔子说,即使一个人才华卓越有如周公,如果他既骄傲又吝啬,其他部分也就不值得欣赏了。

我们生活在一个社会是很有缘分的,属于同一个时代,那么同一个时代的人就要互相珍惜、互相欣赏。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我正好有这个能力,也有这个机会,那么要争取服务。而不要说我自己很骄傲,看不起别人或者我很吝啬舍不得给人。那么你再好的才华只放在自己身上,用处很有限,到最后只能制造人与人之间更多的隔阂跟误会。当你越有成就,别人就会越讨厌你。所以儒家的思想是一定要把个人成就跟社会的发展结合在一起,个人有一点成绩,我周围的人都可以一起来发展得更好。这样一来的话,你一个人的成就,所有人都替你高兴,你越有成就大家越觉得开心,这才是儒家一种所谓的人文主义,一种社会关怀的基本的精神。

第124讲有道无道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论语·泰伯第八》【译】孔子说,以坚定的信心爱好学习,为了完成人生理想,可以牺牲生命。不前往危险的国家,也不住在混乱的国家,天下上轨道就出来做事,不上轨道就隐居起来。国家上轨道时,要以贫穷与卑微为可耻。国家不上轨道时,要以富有与高位为可耻。

孔子认为关于学习必须要有坚定的信心,每天都要学一点新东西,这样才会让自己的观念不断地有运作的空间。在国家上轨道的时候要去追求富贵,因为那是公平的竞争。反之,你就要收敛,这个时候贫贱是没关系的。所以问题在于你如何判断国家是否上轨道,简单的方法就是你不要把有道、无道当作二分法,要当作趋势,国家正在走向有道或正在走向无道,因为天下没有黑白分明那么清楚的政治现象。所以这一章我们可以学到一些孔子教导学生们处事的方法,及在世间如何安排自己的出处进退。

第125讲三种毛病

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愿,倥倥而不信,吾不知之矣。”

——《论语·泰伯第八》【译】孔子说,狂妄而不直爽,愚昧而不忠厚,无能而不守信。

这三种人代表三种毛病,他本来有这样的毛病,相对的就有某些方面还算可取。狂妄的你可以直爽些,然后愚昧的就比较忠厚些,没什么能力那至少要老老实实守信吧。结果不行,变成是另外一种缺点,他相对优点不但没有,还有相对的缺点。孔子特别提出来这几种不理想的情况,有时会觉得很迷惑,我对这种人不知道该怎么办。

性格会决定命运的话,那一个人何必努力呢,又为何要受教育,我们受教育之后就是建立自己做人处事的风格。经过教育的琢磨,设法让你改善,改善了之后就可以发挥你性格的优点,相对的就把缺点给慢慢地消减。一个人受教育就是要培养他的价值观,认为什么事情比较重要,什么事情属于次要的,久而久之就有自己做人处事的一种风格了。所以我们在任何地方,碰到任何障碍,都要自我反省,找机会来做修正,不断地改善自己,这样两三年下来整个人就不一样了。

第126讲学习的秘诀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论语·泰伯第八》【译】孔子说,学习时,要像赶不上什么一样,赶上了还担心会失去呀。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己矣。”

——《论语·子张第十九》【译】子夏说,每天知道一些自己原来不知道的,每个月再设法复习一下你知道的东西,以免忘记了,这样叫做好学。

我们每天念书的时候,不要太过于零乱或是琐碎,最好有几个大的方向。学习真不容易,一辈子学不完,并且学习是很有趣的事,而学习的秘诀就是每天学一点新东西。我们平常念书的时候如果只知道本科,会觉得同样的东西重复了之后会比较无趣。那么不属于本科的东西选择两三个,对于基本的知识不断地去了解,那么对你一定也会有帮助。

第127讲圣人大禹

子曰:“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恤。禹,吾无间然矣。”

——《论语·泰伯第八》【译】孔子说,禹,我对他没有任何批评啊。他吃的简单,对鬼神的祭品却办得很丰盛;他穿的粗糙,祭祀的衣冠却做得很华美;他住的简陋,却把全部力量用在沟渠水利上。禹,我对他没有任何批评啊。

饮食方面:他本身吃得很简单,但是对于鬼神,对于祖先的祭品,却办得非常丰盛。代表他很感恩,一个人要懂得感恩,要报本返始,感谢我们的祖先。

服装方面:禹本身穿得很粗糙,他大概早期到处工作,习惯穿得很简单。但是他在祭祀的时候,所穿的衣冠却非常华美。服装是你个人的事,但是一旦进入祭祀的典礼就是大家的事,要让天下百姓都看到非常隆重庄严,因为那是祭祀的活动。

住宿方面:禹他本身住的很简陋,却把全部的力量用在沟渠水利上,这样使农业社会的各种种植,各种农夫们的需要都可以得到解决了。

我们从孔子对禹的称赞可以了解,在儒家的思想里面,如果你担任什么职位,你就有责任照顾所有相关的人。从禹的身上我们可以得到很多启发,念书人都知道“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虽然我们做不到,一定要有这个意念,有这个志向,要学习这些古圣先贤。

第128讲利益与命运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论语·子罕第九》【译】孔子很少主动谈有关利益、命运与行仁的问题。

孔子很少主动谈到三件事:

第一件事是利益,因为利益是很多人都想要,而很少人可以得到的,所以利益谈多的话,大家的心就乱了。孔子说过一句话,见小利则大事不成,你要做任何事只看小利益的话,很难完成大事。因为小的利益让你迷惑,让你忘记了更大的目标,更高的理想,所以孔子不会主动跟别人谈起利益。

第二件事是命运,因为命运代表遭遇,这个世界上很多人都对于命运或是对自己的命运有一种了解,或是根据某些传统的方法,你可以得到某些结果,但是你尽量不要主动多谈。谈的话很多人就希望说,我为什么没有好命呢,他就不去努力了;而另外一些人说你看我命不错,所以我不用努力也可以,这两个都不好;假设我知道我的命不好,再努力也没用了,这些都不是儒家的立场。

第三件事是仁,孔子所谓的仁是跟每一个人具体的行为有关,所以每一个学生请教仁的时候,他都因材施教给出不同的答案。孔子很少主动说什么是仁,因为说了大家都以为仁有一个普遍的定义,大家都照这个做就可以了,其实我们一再强调仁跟道有一点点差别,道是普遍的每一个人的理想,大家都一样,人生的正路叫做道。但是讲仁的话,就要按照每一个人个别的情况,要自己去判断。

第129讲减法的哲学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子罕第九》【译】孔子完全没有四种毛病,就是他不凭空猜测,他不坚持己见,他不顽固拘泥,他不自我膨胀。

孔子完全没有以下四种毛病:

●●他不会凭空猜测,通常我们有时候很喜欢去表达自己猜测的想法,什么事情都说我认为,我猜测如何,这样很容易混淆是非。

●●他不坚持己见,人跟人相处有许多事情,只要牵涉到别人的,你坚持的话,对于那个人恐怕就是一个压力。人很容易主观,个人认为这样最好,而没有考虑到别人的情况。

●●他不顽固拘泥,一个人会很顽固,是因为他学识有限,如果多方学习的话,就知道古人在各种情况下,或是西方人在这样的情况下,他有什么样的选择的空间。你学习多的话,很容易想到以前有人在这种情况下他的做法,你立刻照搬就可以了。

●●他不会自我膨胀,一个人在某方面有成就之后,很容易自我膨胀。以孔子来说的话,他最大的特色是好学,代表他永远不够,就因为他能够好学,知道自己永远不够,他在同时代人心中反而是最杰出,最亮眼的一位学者。

第130讲天估斯文

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论语·子罕第九》【译】孔子被匡城的群众所围困,他说周文王死了以后,文化传统不都在我这里吗?天如果要废弃这种文化,后代的人就不会有机会学习这种文化;天如果还不要废弃这种文化,那么匡人又能对我怎么样呢!”

我们谈孔子思想的时候不必太消极,要了解的是这是个事件。一个人不能够在事后才说我当时很勇敢,因为现在已经过去了,所以我可以说我当时知道没有问题的,当时就是当时,那个情况是没有人有把握的,万一真的出了事,孔子照样问心无愧。

在这段话里面我们可以看到,孔子确实面对着生命的危险,重要的不是他最后是否逃过了这一劫,而是他怎么在面对困难的时候,表达自己最深刻的信念。我们一再强调孔子在六十岁前后周游列国叫做顺天命,因为他顺天命,所以他在这个关键时刻可以说“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把天抬出来作为他的后盾,作为他的靠山,因为他相信自己是在奉行天命。

第131讲君子不多

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欤!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论语·子罕第九》【译】太宰向子贡询问,孔先生是一位圣人吧,他竟有这么多才干?子贡说,这是天要让他成为圣人,并且具有多方面的才干。孔子听到这段话时就说,太宰了解我呀,我年轻时贫困卑微,所以学会了一些琐碎的技艺,一个君子需要具备这么多才干吗?我想不需要的。

牢曰:“子云:‘吾不试,故艺。’”

——《论语·子罕第九》【译】牢说,老师说过,我没有机会发挥抱负,所以学会了不少技艺。

如果一个人一直没有机会在社会上发挥抱负,他不但不要抱怨,也不要浪费时间,更要进一步去把握这个机会充实自己。等哪一天你有机会,别人让你做事的时候,才发现我的准备还是不够。但是如果你一定要等准备要了再做事,事实上你也不知道该做什么事,也不知道说你准备的对于你要做的事是不是有真的帮助。所以人有时候也要一边做一边学,学习是永无止境的。

第132讲学会思考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论语·子罕第九》【译】孔子说,我什么都懂吗?不是这样的。假设一个乡下人来问我,态度诚恳而虚心,我只是就他的问题,正反两端详细地推敲,然后找到了答案。

我们在念《论语》的时候会发现,孔子很在意这种细节的地方,因为他是老师,他教书的时候,这些学生都是专心来跟他学的,跟着他周游列国。所以他就举例假设有一个乡下人来问我,这是在做一个示范,让同学们知道。因为他的很多学生将来也会当老师的,当老师的时候最怕有一个标准的答案,固定的答案,任何人问我,都是这一套方法。这样是不行的,我们要懂得思考,而儒家的思想就是推敲两端,找一个中庸之道。

第133讲循循善诱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论语·子罕第九》【译】颜渊赞叹一声说,越抬头看,越觉得崇高,越深入学,越难以透彻。看起来是在前面,忽然又到后面去了。老师很能循序渐进地带领学生,他以文献知识,广博我的见解,又以礼制规范,约束我的行为,使我想停下来都不可能。我尽了全力之后,好像学会了,立身处世的本领,但是当我想要再进一步追随老师,却又找不到路可以走了。

这段话自古以来被认为是学生们对孔子的一种最可信的描述,一个老师千万不要以为说我是老师,所以我每一个方面都要胜过学生,如果是这样的老师,那学生如何去长进,学生一定有些方面,各有他的才华,甚至比老师都要杰出。但是是否好学,是否用功,往往是最后的决定关键。孔子用文化的常识或知识来教育学生,让他们心胸开阔,而在行为上的话,用“礼”来自我约束,这也就是学习上的秘诀。

第134讲孔子的信仰

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病间,曰:“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欺天乎!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纵不得大葬,予死于道路乎?”

——《论语·子罕第九》【译】孔子病得很重,子路安排学生们,组织治丧处,后来病情缓和些。孔子说,这段时日以来,由的做法太偏差了,不该有治丧的组织,却假装有,我想欺瞒谁呢?难道要欺瞒天啊?我与其在治丧的人手里过世,不是不如在你们几位学生的手里过世吗?我就算得不到隆重的葬礼,难道就会死在路上没人管吗?

孔子的生平从一般人眼光来看是非常不幸的,他在生病期间,也就等于生命的关键时刻。他并不认为就要弄个排场,弄一个大的治丧处,让我很有面子。生病的时候,他还是想说按照平常的方式来,你不能够欺骗天。还是把天抬出来,不管你赞不赞成他,理不理解他,至少你对于他这种信仰的一种虔诚的表达要表示尊重。最后孔子已经过了七十岁是老人家了,他能够在这个时候,还说我不能欺骗天,要按照我的身份来过一个正常的生活。万一不行的话,也要照规矩来,不要勉强,同学们的好意他心领了,所以他对子路有这样的一种苛责是可以理解的。

第135讲待价而沽

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论语·子罕第九》【译】子贡说,假设这里有一块美玉,那么是把它放在柜子里藏起来,还是找一位识货的商人,卖掉它呢?孔子说卖掉吧,卖掉吧,我是在等待好商人那。

子贡认为老师这么有学问,这么有德行,那你为什么不来做官呢?所以他就用比喻的方式询问孔子,美玉是要藏起来,还是卖掉。孔子就说卖掉吧,我只是在等待识货的商人。孔子本身就是一个人才,他曾经说过,有人用我的话,三年一定有可观的成就。他后来做官,也确实做得不错,不到一年,鲁国就治得很好,在史书上说,“路不拾遗,男女分途”。五十一岁出来做官,从中都宰开始到后来还能够行摄相事。孔子在各方面的表现让人刮目相看,但是后来下场不是很理想,所以他对于自己是有自信的。

第136讲形式与理念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论语·子罕第九》【译】孔子想到九夷去住,有人说那种地方很简陋怎么能住呢?孔子说君子去住的话,怎么会简陋呢?

跟身体有关的衣食住行的要求叫做必要的,但是必要的不等于需要的,更不等于重要的。学习儒家不是学那些衣食住行方面,或是在生活制度方面的,重要的是基本的观念,把儒家的思想和价值观学会,在我们生命里面实现成为一个君子。所以孔子说,“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这句话是放诸四海而皆准,到任何地方去,不要问他的文化科技方面是不是进步,而要问我在这里能不能实现我的理想,推广我的思想,这才上重要的。

第137讲生活的规范

子曰:“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

——《论语·子罕第九》【译】孔子说,在外服侍有公卿身份的人,回家侍奉长辈亲人,为人承办丧事不敢不尽力而为,不因为喝酒而造成任何困扰,这些事情我做到了多少?

这四句话不仅反映出了孔子的职业是办丧事,也说明孔子的原则是对自己很了解,生活上每一个细节,都可以拿出来检验。这就是我们喜欢孔子的地方,他没有什么隐瞒的,我也是平凡人,我就这样一步步走过来。小时候家里面贫贱卑微,做很多琐碎的事,然后慢慢成长,就经常自我反省。他自我提醒这些事情我做到了多少,也许我做得不错了,但还要继续做得更好。

第138讲大自然的智慧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第九》【译】孔子站在河边说,消逝的一切就像这样,白天黑夜都不停息。

这段话是孔子的一种感叹,孔子作为一位儒家的创始人,是以人做中心的人文主义,所有的一切都要从人的角度来考虑。所以他对自然界纯粹只是一种客观去了解,同时设法从自然界里面找到一些参考做比喻来提醒我们,要跟自然界学一学。这句话也是提醒我们只要你有目标、有方向,继续努力下去,每天提醒自己这是新的一天。我要继续努力,这样就可以跟孔子的想法配合了。

水对人类来说的话确实是充满启发性,遇到山它就转弯,遇到坑洞就把它填满。君子要设法自强不息,而他的自强不息,不是叫你每天慢跑运动,也不是叫你每天念书学习。他的自强不息很简单就是,每天都要培养更好的德行,因为人在这一生里面只有在德行上可以一直自强不息到生命的结束。别的你要保持运动的习惯,要保持阅读的习惯,那些到一个时候就必须停下来。人的生命,人的体力是有限制的,而只有在德行方面是你没有任何限制的。

第139讲自我与个性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论语·子罕第九》【译】孔子说,譬如堆土成山,只要再加一筐土就成功了,如果停下来那是我自己停下来的。譬如在平地上即使才倒了一筐土,如果继续做,那也是我自己向前进的。

这段话里面特别强调停下来是我停下来,要前进是我在前进。很多人谈到儒家的思想都会强调儒家不重视个人,不重视个体,所以儒家影响中国文化。其实中国文化特别重视人际网络,把一个人放在家庭、社会、国家里面成为一个分子。这个分子的话,它没有什么独立性,他随时都要注意到相对关系,相互关系。

从《论语》里面就要知道,儒家当然是要重视个人,重视个体的。你自己要负责,不要推卸责任,尤其在德行方面,其他方面你还可以说念书有各种理由,做事有各种条件好像不能配合,但是德行修养是要你自己完全负责的。而且表达个性时也不需要非常的狂放,也可以放在我就坚持德行修养,坚持做人的原则上。主要强调的是我自己负责,这是儒家的思想。

第140讲持续奋进

子曰:“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

——《论语·子罕第九》【译】孔子说,与他谈话而从不显得懈怠的,大概就是回吧?

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

——《论语·子罕第九》【译】孔子谈到颜渊时说,可惜他已经过世了,我只看到他不断进步,没有见到他停下来。

其实人活在世界上没有不累的,但是如果说完全随顺本能的需要,一有什么想法就冲动跟着去做,有什么欲望就去满足的话,那算什么人生呢。所以这两段话合起来看的话,前面是讲颜回从来不懈怠,后面再一步证明只看到他往前进,没有看到他停下来,这就是颜渊的表现。

一个人奋斗向上到最后会迷糊,会困惑有些人不学好好像也很开心。但是他们的快乐跟我们的快乐其实不一样,孔子也说过快乐有益的有三种,有害的也有三种,孔子并没有否认有些快乐是存在的,但是它有害。我们不能否认这事实,所以在这个时候我们就要设法拿颜渊作为榜样,努力往前进,自我要求,配合前面孔子说过的,要进是你自己进,要止是你自己止,人就看自己。

傅佩荣论语三百讲傅佩荣笔记一(1-30讲)

《论语三百讲》 傅佩荣 第1讲崭新的开始 孔子,公元前551年到公元前479年。这个年代称之为“轴心时代”,人类的理性、人文的思想整个得到展开,而在中国,老子的道家和孔子的儒家,对整个中国历史的影响跟中国人心灵的塑造更是扮演了关键的角色。 孔子年轻的时候,家里面贫困卑微,在社会上没有什么地位,所以他是一个从平凡的人生走出伟大的结局。孔子的特色就是好学,他知道自己只能念书到15岁,那叫做乡村的教育。所以孔子到处请教各方面的专家,结果他能够集大成,把别人所学的加以精益求精,不断发展,成为当时有名的博学之人。 孔子了解了中国文化发展关键的原因何在,所以他五十而知天命,在“礼坏乐崩”的乱世,他希望重新建立价值观的基础,那就是让每一个人都受教育,启发他内在真诚的心意。任何一种行为,一定要由内而发,它才有道德价值,否则只是外在应付别人而已,不管你做多少都改变不了自己,而人生最可贵的就是要改造自己,改善自己,把个人的成就跟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所以儒家的思想非常重视人的社会责任,因为没有人可以离开社会而成就自己。 学论语,春天的时候开始,年轻的时候开始。

孔子思想的特色: 温和的理性主义; 深刻的人道情怀; 乐观的人生理想。 第2讲学而时习之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学而篇》【译】孔子说,你学了做人处事的道理,在适当的时机去印证练习,不也觉得高兴吗?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相聚,不也觉得快乐吗?别人不了解你,而你并不生气,不也是君子的风度吗? 学习的内容:“五经”“六艺” 五经就是《诗经》、《书经》、《礼经》、《乐经》跟《易经》这五本经典,《六艺》是六种生活技能,包括礼跟乐、射箭、驾马车,还有书写跟计算。 学会这些才能安身立命。 学习的方法:学思并用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你光学习不去思考,毫无效果。考完试就忘了,要不然就觉得说没有心得,你很难有什么特别的理解,要是光思考而不学习,那你所想的只有生活经验的范围,你没有系统的知识,那也没什么用,只会陷于迷惑。

傅佩荣 论语心得

第1节:傅佩荣《论语》心得(1) 序一 由《论语》出发研究哲学的人喜欢定标签~像唯心论、唯物论、理性论、经验论~是西方所常用的~而理学、道学、心学、实学~则是我们自己的发明。定了标签之后~就可以品评一番~因为任何立场皆有所见~亦有所弊。其结果~好像除了受品评的当事人之外~天下人都知道他的立场有什么优点缺点~应该如何撷长补短。 但事情恐怕没有这么容易。以儒家为例~光是熟习经典~入乎其内~大概就需十年八年~等到融会贯通~可以出乎其外~就不是时间的问题~或许要看造化了。因此~笔者近年来探讨儒家思想~总是避免两件事:一是借用西方的概念及术语~二是凌空比较儒家与其他学派。就?借用?而言~我相信越是了解西方哲学的人会越谨慎~因为即使借用得尚称妥当~读者也未必能够分辨及受益。就?比较?而言~则易流于空泛~说些儒道互补或相互援引之类的话。 当然~我们一方面不应盲目崇拜儒家~好像孔子与孟子已经发现了宇宙与人生的一切真理,另一方面则须时时参考自己的经验~发挥理性的反省作用。然而~这两方面之间有一个重大的环节~必须先加辨明~那就是经典。由经典自然衍生?诠释?的问题。汉代以来的学者~甚至上推到孔子的及门弟子~就发生因为诠释不同而各立派别的情形~孔子之后~?儒分为八?。如果配合后来的孟子~亦即由孔孟这两个定点~也许可以画出一条直线~作为后人诠释的依据。有了上述了解~我们不妨由孔子着手。 《论语》是一部格言录~其中记载四百九十九段文字~多为孔子所言或与弟子、时人相互问答的话。这些文字不可等量齐观~而至少应该区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是孔子个人的人生体悟~最富理趣~值得细加玩味。第二层是孔子与一流弟子的对话~智慧之光闪现~生动活泼~最具启发性。第三层是孔

《论语300讲》读后感

《论语300讲》读后感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这三句话分为三段。孔子说,你学会了做人处世的道理,在适当的时机去印证练习,不也觉得高兴吗?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相聚,不也觉得快乐吗?别人不了解你,而你并不生气,不也是君子的风度吗? 这是《论语》的开始,似乎,夫子对学生提出了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夫子把自己最基本的读书和做人的原则和标准暴露给学生:“每天学习并经常复习;知己不期而至,远道而来,高兴之情,无法形容;君子的标准之一即是别人不了解你你也不愠恼”。 的确,这三条于我有切身的体会。先说第一条,学习过的知识重温旧梦时,快乐之情确乎无法形容和控制。比如年少背诵的诗词歌赋,留存在记忆的某个角落,渐渐被时光冲淡,一天因某种机缘又一次含英咀华,烂熟在心时,朗朗在口时,何止是快乐,简直是对逝去年华最美好的回忆和温存、无言的感动和感恩。 第二条,“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似乎是套话,但我们谁能否定,人生终究是走向愈来愈孤独和寂寞?个体生命无疑在社会和他人的碰撞中被无形地伤害。即便人生坦荡没有任何坎坷,也会被无可阻挡的时光无情地伤害。慢慢老去本来就是件残酷的事,更残酷的是,从一出生就注定了这种趋势。既然人生就是如此,有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以互相取暖,而由于某些原因,这些朋友并不能时常见到,忽然有一天不请自到,你会做何感想?不手舞足蹈才怪。

第三条,自己被别人误会的时候经常有,人与人有时是很隔膜的,但只要机缘凑巧,依然会互相了解。

《论语》六至十章参考答案

高一语文《论语》练习答案 雍也篇第六 一、(1)D(“宽恕”之心应为“仁爱”之心。) (2)这两章都是讲救济贫苦。孔子主张“仁者,爱人”,但他注意把握分寸,做到适度而为;也就是要“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 二、(1)B(“不大赞成他们从政”错。孔子向来主张“学而优则仕”,只要有能力有机会就要积极参与国家管理。) (2)本章体现了孔子“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古时一般学习三年为一个阶段,此后便可做官。孔子办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治国安邦的人才。但要注意的是,如果一个人一开始学习就只是一心想当官,而不专注进德修业,会影响今后的为政。) 三、(1) B(孔子否定了宗法传统的神权观念,力求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否定鬼神的作用。) (2)不矛盾。孔子“敬鬼神而远之”,并不过多提及鬼神之事。“祭如在,祭神如神在”是说祭祖先、祭鬼神,就好像祖先、鬼神真在面前一样,并非认为鬼神真的存在,而是强调参加祭祀的人,应当内心虔诚。孔子主张进行的祭祀活动主要是道德的而不是宗教的。 四、(1)B(“那不是仁人,只能算是圣人!”错,是“岂止是仁人,简直是圣人了!”) (2)孔子认为,在仁德面前,即使是老师,也不谦让。可见仁德是做人的根本,是处于第一位的,是衡量一切是非善恶的最高准则。同时孔子强调,仁德的人应该凡事能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在追求个人成功的同时要帮助别人有所建树。如此看来,人活在世上不能光想自己好,也要想到让他人好,要尽社会责任。 (3)A(“只有尧舜那样的圣王才能够做得到”有误,孔子认为,即使如尧舜这样的圣王,都不一定能做得到。) (4)孔盂最高的道是“仁”,而“恕”是通向仁道的最基本的途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都是以推己之心来对待别人,这种“恕”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 (5)C(应是孔子提倡“能由自己推及到别人身上”的实行“仁”的方法) (6)前一章谈论的内容是“仁”与“圣”的区别,本章孔子认为难以找到他观念中的“圣人”“善人”,能看到“君子”“有恒者”就心满意足了。这是孔子晚年在春秋末期社会“礼乐崩坏”的情况下心态悲观的情绪反映。 五、(1)C(“推己之谓恕”,孔子劝子贡从浅近易行的“恕”道做起,推己及人。) (2)在孔子看来,忠恕之道是行仁的有效途径:要想修养仁德,要竭尽全力地“立己”“达己”,这就是“忠”道;同时,凡事要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全力地“立人”“达人”,这就是“恕”道。孔子一生“学而不厌”,是为了立己、达己;“诲人不倦”则是为了立人、达人,可见他对忠恕之道身体力行。

(word完整版)五年级奥数速算与巧算(二)

第二讲 小数的速算与巧算(二) 【知识概述】 若干个数排成一列称为“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称为一项,其中第一项称为首项(1a ),最后一项称为末项(n a )。从第二项开始,后项与前项之差都相等的数列称为“等差数列”,后项与前项之差称为公差(d ),数列中的数的个数称为项数(n )。 对于等差数列,我们要熟练运用三个公式: 通项公式:第n 项=首项+(项数-1)×公差 项数公式: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求和公式:和=(首项+末项)×项数÷2 1、对于一个数除以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数,我们可以把多个除数先用乘积的方式算出结果,再用被除数除以所求的结果,得到最后的商 例1 计算8.376÷3.2÷2.5 解析:8.376除以3.2再除以2.5也就是8.376除以3.2与2.5的乘积 练习 计算7.68÷2.5÷0.4 2、 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就等于这个数乘以这个数的倒数,即a ÷b=a ×1/b=a/b 例2 计算(4.8×7.5×8.1)÷(2.4×2.5×2.7) 解析 :因为乘除是同一级运算,我们可以把式子拆开,看作是(4.8÷ 2.4)×(7.5÷2.5)×(8.1÷2.7)

练习 1.1÷(1.1÷1.2)÷(1.2÷1.3)÷(1.3÷1.4) 3.数列通项公式:第n项=首项+(项数-1)×公差, 项数公式: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求和公式:和=(首项+末项)×项数÷2 等差数列就是一列数,后面的数减去前面的数所得的差都是相等的例3 已知等差数列0.2,0.5,0.8,1.1,1.4,…。 (1)这个数列的第13项是多少? (2)4.7是其中的第几项? 解析:第13项等于首项+(n-1)×公差=0.2+(13-1)×0.3, 4.7=0.2+(n-1) ×0.3,求得的n就是第几项 练习:有一列数0.1,0.5,0.9,1.3,1.7,…。 (1)它的第1000项数是多少? (2)492.1是它的第几项?

《论语三百讲》之二(第31~60讲)

《论语三百讲》之二(第31~60讲) 第31讲表里如一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论语·八佾第三》【译】孔子说,一个人没有真诚的心意,能用礼做什么呢?一个人没有真诚的心意,能用乐做什么呢? 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锺鼓云乎哉!” ——《论语·阳货第十七》【译】孔子说,我们说礼啊礼啊,难道只是指玉帛吗?我们说乐啊乐啊,难道只是指钟鼓吗?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论语·八佾第三》【译】林放请教礼的根本道理。孔子说,你提的真是大问题啊,一般的礼与其铺张奢侈,宁可简约朴素;至于丧礼,与其仪式周全,不如心中哀泣。 我们对别人有各种礼仪方面表现的时候,一定要记得有真诚的情感做基础,这样表现出来才能恰到好处。否则的话,你外表一切都合乎规矩,但内心没有情感,别人只会觉得这个人好像在演戏,这是浪费生命。每一次的作为都有真诚的情感做基础,人的生命他内在就有比较强的力量,他的自我就凝结得比较完整。他的生命就比较能够显示一种长久的、长期的发展,最后慢慢累积起来形成一种人格的特质,内外表里可以追求一致,这其实也是一种非常愉快的事情。 第32讲如何竞争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论语·八佾第三》【译】孔子说君子没有什么可争的,如果一定要有那就比赛射箭吧,比赛时上下台阶与饮酒,都拱手作礼,互相谦让。这样的竞争,也是很有君子风度的。 在希腊人观念里面,身体方面的健康跟心灵方面的美丽,可以成为对照的来配合发展。一个人如果说身体不健康,他的心智也可能受到干扰,那么相反的身心都健全了是一个很好

五年级上册奥数培优 第二讲 一般应用题

第二讲一般应用题 例1、五年级有6个班,每班人数相等。从每班选16人参加春季运动会,剩下的同学相当于原来4个班的人数,原来每班有多少人? 随堂练习 1.5位同学有同样多的存款,若每人拿出16元捐给“希望工程”后,5位同学剩下的钱正好等于原来3人的存款数,原来每人有存款多少元? 2.把一堆货物平均分给6个小组运,当每个小组都运68箱时,正好可以运走这堆货物的一半。这堆货物一共有多少箱? 3.老师把一批树苗平均分给4个小队栽,当每队栽6棵时,剩下的树苗总数与每队分得的棵数相同。这批树苗一共有多少棵?

例2、某洗衣液生产厂计划每天加工50箱洗衣液,实际每天生产56箱。这样,不仅提前3天完成原计划生产的任务,而且还多生产了120箱洗衣液。这个洗衣液生产厂实际生产了多少箱洗衣液? 练一练 1星期天楠楠一家开车去旅游,爸爸原计划每小时行50千米实际每小时多行了10千米,这样比原计划提前2小时到达了景点。楠楠家与景点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2.昊昊骑自行车上学,原来每天每分钟行200米,正好准时到达学校,有一天因下雨,他每分钟只能行120米,结果迟到了5分钟。他家离学校有多远? 3.李双骑自行车以320米/分的速度从A地驶向B地,途中因自行车故障推车继续向前步行5分钟到距B地1800米的某地修车,15分钟后以原来速度的1.5倍继续向前驶向B地,到达B地时,比预计时间多用17分钟,则李双推车步行的速度是多少?

例3、工程队要铺设一段地下排水管道,用长管子铺需要25根,用短管子铺需要35根。已知这两种管子的长相差2米,这段排水管道长多少米? 练一练 1、一班的小朋友在操场上做游戏,每组6人。玩了一会儿,他们觉得每组人数太少便重新分组,正好每组9人,这样比原来减少了2组。参加游戏的小朋友一共有多少人? 2.甲、乙二人同时从A地到B地,甲经过10小时到达了B 地,比乙多用了4小时。已知二人的速度差是每小时5千米,求甲、乙二人每小时各行多少千米? 3生产一批零件,甲单独生产要用6小时,乙单独生产要用8小时,如果甲每小时比乙多生产10个零件,这批零件一共有多少个?

2021年傅佩荣论语三百讲(1-300讲)

《论语三百讲》 欧阳光明(2021.03.07) 傅佩荣 第1讲崭新的开始 孔子,公元前551年到公元前479年。这个年代称之为“轴心时代”,人类的理性、人文的思想整个得到展开,而在中国,老子的道家和孔子的儒家,对整个中国历史的影响跟中国人心灵的塑造更是扮演了关键的角色。 孔子年轻的时候,家里面贫困卑微,在社会上没有什么地位,所以他是一个从平凡的人生走出伟大的结局。孔子的特色就是好学,他知道自己只能念书到15岁,那叫做乡村的教育。所以孔子到处请教各方面的专家,结果他能够集大成,把别人所学的加以精益求精,不断发展,成为当时有名的博学之人。 孔子了解了中国文化发展关键的原因何在,所以他五十而知天命,在“礼坏乐崩”的乱世,他希望重新建立价值观的基础,那就是让每一个人都受教育,启发他内在真诚的心意。任何一种行为,一定要由内而发,它才有道德价值,否则只是外在应付别人而已,不管你做多少都改变不了自己,而人生最可贵的就是要改造自己,改善自己,把个人的成就跟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所以儒家的思想非常重视人的社会责任,因为没有人可以离开社会而成就自己。 学论语,春天的时候开始,年轻的时候开始。 孔子思想的特色: 温和的理性主义; 深刻的人道情怀; 乐观的人生理想。 第2讲学而时习之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学而篇》 【译】孔子说,你学了做人处事的道理,在适当的时机去印证练习,不也觉得高兴吗?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相聚,不也觉得快乐吗?别人不了解你,而你并不生气,不也是君子的风度吗? 学习的内容:“五经”“六艺” 五经就是《诗经》、《书经》、《礼经》、《乐经》跟《易经》这五本经典,《六艺》是六种生活技能,包括礼跟乐、射箭、驾马车,还有书写跟计算。

(完整word版)时代光华--管理者管理技能培训系列课程

管理者管理技能培训 系列课程 西安时代光华企业管理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二0一二年 一、课程背景

中高层经理是企业的脊梁,是企业的核心人才库,是企业得以生生不息的创新源泉!在多数企业中,由于利益和职责界定模糊导致部门之间、中高层管理者之间矛盾重重的现象比比皆是,而面对自己的左膀右臂,企业高层管理者则身处两难境地,中高层经理的素养与能力已经成为企业纵深发展的软肋!“中高层革命”迫在眉睫!由于在管理体系中的特殊位置,中层管理人员常常处于尴尬局面:决策层批评太同情员工,不执行命令;员工批评没有人情味,只顾抓工作。作为中层管理者,如何处理好自己、员工和组织之间的关系,如何完成公司下达的任务做出业绩,并非一件容易的事。 西安时代光华企业管理咨询服务有限公司推出《管理技能培训体系课程》,使所有管理人员由浅入深,逐层递进地完成管理人员所必备的管理技能、理念及方法的学习,帮助管理者全面提升管理技能走向卓越. 二、课程目标 ?初级经理人培训目标 1)提升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计划能力、指导能力、沟通能力; 2)掌握常用的管理工具方法 3)专业人向管理人的转变 4)掌握提升驭人之术 5)性格品格综合素质的训练。 ?中级经理人培训目标 1)提升管理人员领导能力、协调能力、沟通能力、专业能力 2)理解和掌握管理工具、提升驾驭群体的能力 ?高级经理人培训目标 1)提升学员洞察能力、决策能力、创造能力、统筹能力 2)掌握行业发展的分析判断,组织规划的能力及个人形象及影响力的训练 三、课程安排

管理技能培训体系课程 培训安排培训方式课题时间目的来源 方式一线上 学习 +拓 展训 练 线上 学习 相关 管理 技能 课程 初级经理 人:101学 时 1年 提升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计 划能力、指导能力、沟通能力; 掌握常用的管理工具方法;掌 握提升驭人之术;性格品格综 合素质的训练。“时 代光 华网 络学 院” 提供 中级经理 人:113学 时 提升管理人员领导能力、协调 能力、沟通能力、专业能力; 理解和掌握管理工具、提升驾 驭群体的能力 高级经理 人:106学 时 提升学员洞察能力、决策能力、 创造能力、统筹能力;掌握行 业发展的分析判断,组织规划 的能力及个人形象及影响力的 训练 拓展 训练 团队凝聚力、沟通协 调 一天 一夜 加强团队之间的彼此了解和沟 通,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增加团 队凝聚力,相互建立信任感。 “时 代光 华” 提供 服务 客户 可选 择课 题 方式二面授 培训 +拓 展训 练 面授 培训 自我发展 各一 天 认识并提升自我,把个人的生 涯规划与企业的发展相结合, 实现双胜共赢 组织管理 宣导企业文化,制定良好的经 营战略,增强员工凝聚力 人员管理 了解员工的人格与行为特点, 增强沟通与执行力,建立高效 团队。

《论语》经典名句100句

《论语》经典名句100句 001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002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003 敬鬼神而远之 004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005 譬如为山,未成一篑 006 未知生,焉知死 007 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008 不患人之不己知 009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010 鸟兽不可与同群 011 无可无不可 012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013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014 吾日三省吾身 015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016 不迁怒,不贰过 017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018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019 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020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021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022 小不忍则乱大谋 023 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 024 巧言令色,鲜矣仁 025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026 朽木不可雕也 027 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028 子不语:怪、力、乱、神 029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030 仁者,其言也切 031 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032 邦无道,危行言孙 033 知其不可而为之 034 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035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036 君子有三戒 037 乡原,德之贼也 038 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039 望之俨然,即之也温 040 不学诗,无以言 041 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042 有事弟子服其劳

043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044 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045 礼,与其奢也,宁俭 046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047 犁牛之子,驿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048 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049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050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 051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052 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 053 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054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055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056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057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058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059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060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061 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062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063 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064 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五年级奥数平均数第二讲

平均数第二讲 例1小莉读一本小说,第一天读74页,第二天读82页,第三天读71页,第四天读63页,第五天读的页数比这5天中平均每天读的少6页,小莉第五天读多少页? 举一反三1: 1.一个技术工人带4个普通工人完成了一项工作,每个普通工人各得200元,这位技术工人的收入比他们5人的平均收入还多80元,问这位技术工人得多少元? 2.小宇与五名同学一起参加数学竞赛,那五名同学的成绩分别为79分,82分,90分,85分,84分,小宇的成绩比6人的平均成绩高5分,求小宇的数学成绩。 例2 一位同学在期中测验中,除了数学外,其他几门功课的平均成绩是94分,如果数学算在内,平均每门95分,已知他数学得了100分,问这位同学一共考了多少门功课? 举一反三2: 1.小明前几次数学测验的平均成绩是84分,这次要考100分,才能把数学的平均成绩提高到86分,问这是他第几次数学测验? 2.老师带着几个同学在做花,老师做了21朵,同学平均每人做了5朵,如果师生合起来算,正好平均每人做了7朵,求有多少人在做花? 例3 小亮在期末考试中,政治、语文、数学、英语、自然五科的平均成绩是89分,政治、数学两科平均91.5分,语文、英语两科平均84分,政治、英语两科平均86分。英语比语文多10分。小亮的各科成绩是多少分?

举一反三3: 1.甲、乙、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82,甲、乙两数的平均数是86,乙、丙两数的平均数是77。乙数是多少?甲、丙两个数的平均数是多少?、 2.小华的前几次数学测验的平均成绩是80分,这一次得了100分,正好把这几次的平均分提高到85分。这一次是他第几次测验? 课堂巩固练习 1.两组工人加工零件,第一组有30人,平均每人加工60个零件。第二组有25人,平均每人比两组工人加工的平均数多6个,两组工人平均每人加工多少个零件? 2.小明前五次数学测验的平均成绩是88分。为了使平均成绩达到92.5分,小明要连续考多少次满分? 3.五个数排一排,平均数是9.如果前四个数的平均数是7,后四个数的平均数是10,那么,第一个数和第五个数的平均数是多少? ·

《论语》半部治天下傅佩荣讲孔子

` 《论语》半部治天下傅佩荣讲孔子.txt我爸说过的最让我感动的一句话:“孩子,好好学习吧,爸以前玩麻将都玩儿10块的,现在为了供你念书,改玩儿1块的了。”《论语》半部治天下傅佩荣讲孔子.txt昨天是作废的支票;明天是尚未兑现的期票;只有今天才是现金,才能随时兑现一切。人总爱欺骗自己,因为那比欺骗别人更容易。本文由轻浅漾贡献《论语》半部治天下傅佩荣讲孔子 南方周末2007-05-17 160503 □本报记者石岩发自北京 孔子的《论语》在汉学典籍中翻译最早,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利玛窦就把《四书》翻成拉丁文。 西方人眼中的孔子,时好时坏,16-18世纪,狂热崇拜,19世纪坏话很多。 4月21日,北京大学第四届“华夏儒商论坛”。 早上8点30分,来自全国各地的总裁们在领诵者的带领下齐声朗读《中庸》。这是他们的晨课。半小时之后,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傅佩荣走上讲台,他要用3个小时串讲一遍《论语》。 … 这不是傅佩荣第一次带企业界人士读经。 从1998年起,受飞碟电台和几家民间基金会邀请,傅佩荣开始给大众讲孔孟、老庄和易经。在台湾傅佩荣也赢得了大批听众。父母开车送小孩上学,电台里傅佩荣讲《论语》,小孩到了校门口不肯下车。 傅佩荣认为自己的成功之道很简单。“老百姓希望能听懂,听懂之后他们对照原文,发现有根据,并且(所有的条目)连起来作为一个系统有道理,看完就可以实践。” 凭这些原则,傅佩荣把脑子里商机无限的儒商们拴在讲台下,极少有人中途退场,间或有笑声。傅佩荣深谙演讲之道,被演讲技巧装饰过的孔子似乎显得更加自然、亲切。他的演讲从孔子“没有人能了解我呀(莫我知也夫)”喟叹开始。 人们极容易把傅佩荣比附成“台湾的于丹”。 事实上,去年和今年,傅佩荣曾两度和《百家讲坛》讨论合作。线装书局、国际文化出版公司等出版机构,已着手把傅佩荣讲古典文化的系列书籍在大陆翻新出版。这些书从书名到开本、装帧都和《于丹〈论语〉心得》有几分相像。《于丹〈论语〉心得》的封面上写“《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傅佩荣〈论语〉心得》的封面上写“古人半部〈论语〉可以治天下,今人半篇〈论语〉可以护一生”。 在大陆,傅佩荣不时遭到媒体这样的追问:你觉得于丹做得怎么样(于丹)怎么能把“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的小人说成小孩呢每次,傅佩荣都以台湾人特有的机智圆通把问题化解掉:“能引起这么大的注意,本来就是很大的贡献。至于她讲得好不好当然可以讨论。问题是如果让我讲《论语》恐怕照样也会有十个博士出来。学术和媒体不同,要两面兼顾,肯定两面不讨好。这点我同情于丹。至于说改善,谁不需要改善已经做成的事情,我学孔子,既往不咎。” 南方周末:读您书的时候,我有一个感觉,您企图在孔子的道德训诫和上天之间建立联系,为什么要这么做是不是您觉得只有挖掘孔子思想里的宗教情怀,他的学说才更高级 [ 傅佩荣:孔子自己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很多人把天命讲成命运,这是不够的,因为命运只是你在现实世界的遭遇。孔子的生命在五十岁的时候起了重大的变化,他五十岁出来做官,做得很好,但是鲁国是扶不起来的阿斗,内部斗争一塌糊涂,三家大夫把鲁君赶走,鲁国根本没有国君。

论语300讲 四

论语300讲(四): 第91讲智者与仁者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论语·雍也第六》【译】孔子说,明智人欣赏流水,行仁的人欣赏高山;明智的人与物推移,行仁的人安稳厚重;明智的人常保喜乐,行仁的人得享天年。 智者与仁者的区别: 智者就是在任何状况下该怎么判断,该怎么做,他很快就可以做个选择,并且选择都正确。水是活泼流动、山是安稳厚重的,这跟智者保持一种开放,随时准备迎接挑战的心态是类似的。 仁者比智者要更为再进一步,儒家强调的是最后都要达到仁者。智者是透过学习懂得怎么判断,它强调的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是就方法上、手段上、技巧上,去把什么事情做好的能力。仁者是代表目的,比如我生命的目的就是要成为仁者。 智者能够快乐,而仁者不但能够快乐,还可以安享天年。所以仁者是一个更开阔的领域,更高层次的境界,要比智者要高。 孟子把圣人分为四种:最清高的、最随和的、最负责的、合乎时宜的人。 第92讲仁的挑战 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论语·雍也第六》【译】宰我请教说,行仁的人若是告诉他井里有“仁”可取,他是否跟着跳下去呢?孔子说,他怎么会这么做呢?对于一个君子来说,你可以让他过去,却不能让他跳井,你可以欺骗他井里有“仁”可取,却不能诬赖他分辨不了道理。 当人与人相处的时候,你要相信一个人,就要先了解这个人是谁,如果随便相信路边人的话,那是很冒险的事,恐怕让自己陷入困境。所以我们要懂得跟朋友来往是在什么情况下认识的,要判断他说的话是否都合理,否则的话我们好心人一再受骗之后,就对于人性向善这一面,失去了信心,这个损失的是自己。 从儒家的思想里面可以延伸想到其他不同民族,在不同情况下的遭遇,要记得别人有他的恶意,或者有他的想法,那是他的事情。我们还是要保持真诚的心,对人性有基本的信念,

五年级奥数第二讲:列方程解应用题

第二讲列方程解应用题 【专题精析】列方程解应用题是运用方程来解决实际问题,很多稍复杂的应用题,特别是需要逆向思维的, 运用算术方法解答有一定困难,列方程解答就比较容易。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是: (1)弄清题意,找出未知数,用x表示(直接设),也可以把一种量用x表示,待求出x的数值后再求出未知数(间接设) (2)找出应用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对于所设的未知数要当作已知数来用,通过已知与未知的有关数组成两个表示同一个数量的式子,构成一个方程 (3)解方程; (4)检验,写出答案。(也可以用算术解法检验) 【我的心得】列方程解应用题通常有两个等量关系,我们可以用第一个等量关系设未知数,用第二个等量关系 列方程。 列方程的方法通常可以这样做: 1、提炼出题中的等式,抄在纸上。 2、将文字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 3、代入数字解方程。 如这道题:修一条公路,未修长度是已修长度的3倍,如果再修300米,未修的长度就是已修的2倍,这条公路长多少米? (1)提炼: 未修长度是已修长度的3倍。(解:设已修长度为x米,则未修长度是3x米。) 未修的长度就是已修的2倍。 (2)转化:未修的长度=已修×2 (小窍门:将文中的关键字如:是、等于、比、相当于等用“=”代替。) (3)带入求值。3x-300=(x+300)×2 基础提炼 例1一种香梨的价格比橘子的2倍还多0.3元,已知4千克与9千克的价格一样多,每千克香梨和橘 子各多少元? 例2修一条公路,未修长度是已修长度的3倍,如果再修300米,未修的长度就是已修的2倍,这条 公路长多少米? 例37年前爸爸的岁数是小华的3倍,7年后是小华的2倍,小华今年多少岁?例4甲、乙两人原来身上的钱分别是丙身上钱的6倍和5倍,后来甲又收入180元,乙又收入30 元,甲身上的钱就是乙的1.5倍,原来甲、乙、 丙三人钱数之和是多少? 例5今年爷爷78岁,三个孙子的年龄分别是27岁,23岁,16岁,经过几年后爷爷的年龄等于三个 孙子的年龄和? 例6被除数和除数的和是80,如果被除数和除数都减去13,那么被除数除以除数的商是5,求原来 的被除数和除数。

《论语六则》

《论语》六则 1、给下列字注音: 论()语说()愠() 罔()殆()好() 2.文学常识填空。 《论语》是记录孔子的一部书。是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家,《论语》是经典著作之一。 “四书”是指。“五经”是指。3.解释词语。 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 ⑵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愠: ⑶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新: ⑷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殆: ⑸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乐: ⑹择其善者而从之从: 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逾: 4.默写填空。 孔子强调学习和温习相结合的句子是:,。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阐述读书求学问的三重境界的句子是:,。孔子强调虚心向别人学习的句子是:,。怎样向他人虚心求教:,。 5.翻译句子。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论语》六则主要记录孔子关于教育思想的谈话。他在学习态度和方法上有哪些主张?用课文中的话来回答一下。 7. 课文中有些话已凝固为成语,你知道有哪些? 8.请联系自己的学习情况,谈谈你对《论语六则》的体会。 师旷论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 1 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 2 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3 ;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 4 昧行 5 乎?” 平公曰:“善哉!” [注释] 1 炳烛:把蜡烛点燃。 2 盲臣:瞎眼的臣子,师旷是个瞎子所以这么说。 3 阳:这里指阳光。 4 孰与:一种固定格式,用来比较,相当于“比……怎么样”。 5 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延伸训练: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恐已暮.矣()安敢戏.其君乎() 臣闻.之()善.哉() 2.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臣闻之 B.如日出之光 C.默而识之 D.学而时习之 3.翻译文中画线的文言句子。

论语六则

论语六则 原文: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译文:仲弓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出门办事如同去接待贵宾,役使百姓如同去进行重大的祭祀,自己不愿意要的,不要强加于别人;做到在诸侯的朝廷上没人怨恨(自己);在卿大夫的封地里也没人怨恨(自己)。”仲弓说:“我虽然不聪敏,也要照您的话去做。” 原文: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智,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措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向也吾见于夫子而问智,子曰:‘举直措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译文:樊迟问仁,孔子说:“对人慈爱。”问智,孔子说:“对人了解。”樊迟不理解。孔子说:“选拔正直的人,罢黜邪恶的人,这样就能使邪者归正。”樊迟退出来,见子夏说:“刚才我见到老师,问什么是智,老师说:‘以正压邪,能使邪者正’,是什么意思?”子夏说:“这话很深刻!舜管理天下,从群众中选拔人才,选了皋陶,邪恶之徒从此销声匿迹。汤管理天下,从群众中选拔人才,选了伊尹,不法之徒从此无影无踪。” 原文: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译文:樊迟问怎样才是“仁”。孔子说:“平常在家规规矩矩,办事严肃认真,待人忠心诚意。即使到了夷狄之地,也不可背弃。” 原文: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朽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译文:宰予在白天睡觉。孔子说:“腐烂了的木头雕刻不得,粪土似的墙壁粉刷不得;对于宰予麽,不值得责备呀。”又说:“最初,我对人家,听到他的话,便相信他的行为;今天,我对人家,听到他的话,却要考察他的行为。从宰予的事件以后,我改变了态度。” 评析:孔子的学生宰予白天睡觉,孔子对他大加非难。这件事并不似表面所说的那么简单。结合前后篇章有关内容可以看出,宰予对孔子学说存有异端思想,所以受到孔子斥责。此外,孔子在这里还提出判断一个人的正确方法,即听其言而观其行。 原文:子谓仲弓,曰:“犁牛为之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棒舍诸?” 译文:孔子在评论仲弓的时候说:“耕牛产下的牛犊长着红色的毛,角也长得整齐端正,人们虽想不用它做祭品,但山川之神难道会舍弃它吗?” 评析:孔子认为,人的出身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在于自己应有高尚的道德和突出的才干。只要具备了这样的条件,就会受到重用。这从另一方面也说明,作为统治者来讲,选拔重用人才,不能只看出身而抛弃贤才,反映了举贤才的思想和反对任人唯亲的主张。 原文: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译文:子路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有父兄在,怎么能听到就行

5102五年级奥数上册第二讲质数合数和分解质因数

五年级奥数上册:第二讲质数、合数和分解质因数 五年级奥数上册:第二讲质数、合数和分解质因数 一r基本慨念和知识 L质数与合数 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不再有别的约数,这个数叫做质数(也叫做素数〉. 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陶约数,这个数叫做台数。 要特别记住’ 1不是质教,也不是台数。 Z质因数与分解质因数 如果一个质数是某个数的约数.那么就说这个质数是这个数的质因数。 把一个合数埔质因数相乘的形式春示出耒,叫做分解质因数。 例’把孔分解质因数。 解建30=2X3X5e 其中2、3s 5叫做孔的质因数。 又如12 = 2X2X3二上X3* 2. 3都叫做12的质因数。

二例题 例1三个连续自然数的乘积是210,求这三个数- 解,V210=2X3X5X7 ???可知这三个数是5、&和7。 例2两个质数的和是40,求这两个质数的乘积的最大值是多少? 解:把40表示为两个质数的和,共有三种形式: 40 二17+23=11 + 29=33。 717X23 = 391> 11X29 = 319>3 X 37= 111. ???所求的最大值是391。 答:这两个质数的最大乘积是391。 例3自然数123456789是质数,还是合数?为什么? 解:123456789是合数。 因为它除了有约数1和它本身外,至少还有约数3,所以它是一个合数。 例4连续九个自然数中至多有几个质数?为什么*? 解:如果这连续的九个自然数在1与20之间,那么显然其中最多有4个质数(如:1?9中有4个质数2、3、§、7)。 如杲这连续的九个自然中最小的不小于3,那么其中的偶数显然为合数,而其中奇数的个数最多有$个?这5个奇数中必只有一个个位数是5,因而5是这个奇数的一个因数,即这个奇数是合数.这样,至多另4个奇数都是质数。 综上所述,连续九个自然数中至多有J个质数。 例5把5、6、7. 14. 15这五个数分成两组,使每组数的乘积相等。 解;丁5=5, 7=7, 6=2X3, 14=2*7, 15=3X5,

《诗意语文——王崧舟语文教育七讲》摘录和读后感

《诗意语文——王崧舟语文教育七讲》摘录和读后感 常州市百草园小学严伟华 一、向王崧舟学读书 王崧舟说:教的是底蕴,底蕴是靠书堆起来的。P62 王崧舟这样概括自己读书的状态:为己读书,天天读书,随性读书。 1、流行的书:于丹的《论语心得》,易中天的《品三国》、 刘心武的《揭秘红楼梦》。 2、不流行的书:王荣祖的《史学九章》,钱穆的《晚学 盲言》,杨成寅的《太极哲学》 3、入世的书:傅佩荣的《哲学人生》,卡耐基的《积极 的人生》,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 4、出世的书:六祖慧能的《坛经》,南怀瑾的《如何修 正佛法》,索甲仁波切的《西藏生死书》。 5、教育类的书: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 田正平《中国教育经典解读》,石中英《教育学的文化性格》 6、非教育类的书:范曾《吟赏风雅》,王小波《我的精 神家园》,刘小枫《沉重的肉身》。 7、语文课程类的书:王尚文《语感论》,潘新和《语文: 表现与存在》,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 8、非语文专业的书:兰色姆《新批评》,韦勒克《文学 理论》,汪曾祺《人间草木》,史铁生《务虚笔记》。

9、学术类的书:朱光潜《诗论》,王元化《文心雕龙讲 疏》,朱良志《中国美学十五讲》。 10、国学经典类的书:王阳明《传习录》,熊十力《体用 论》,牟宗三《中国哲学十九讲》。 11、西方经典:尼采《人性的,太人性的》,海德格尔《存 在与时间》,汉莫顿《思想的盛宴》。 12、儿童的书:《小王子》《爱的教育》《麦田里的守望者》。 13、显学的书:用于管理、用于治人的书:曾仕强《管 理思维》、余世维《赢在执行》,曼狄诺《羊皮卷》。 14、潜学的书:《了凡四训》讲命运的改造。胡兰成《禅 是一枝花》《今生今世》,邵伟华《四柱预测学》算命的。 王崧舟说:一个人的心灵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所读的书的结构;一个人的思想境界从根本上说就是他的读书境界。 反思:我的读书。 1、为己读书。有一点点,但大部分是功利的读书,为 文凭而读书,为教学而读书,为写论文而读书。 2、天天读书。根本做不到,能够偶尔翻翻书就不错了。 很多时候是叶公好龙,手边有书,床头有书,可就是静不下心 来看书。网络的诱惑太大了,逛逛淘宝,看看韩剧,新浪读书 上看看流行的快餐文化,忙碌的一天就结束了。 3、随性看书。从王崧舟的书单来看,他阅读的涉及面 是非常广阔的。他所列出的这些作者中,我听说过的人物大概

五年级奥数第二讲

第二讲图形的变换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 3、初步学会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经典例题 例1:画一画,画出下列各图形的对称轴。 例2: (1)指针从“12”绕点O顺时针旋转900到()。 0(2)指针从“12”绕点O逆时针旋转60到()。(3)指针从“1”绕点O顺时针旋转()到“3”。 (4)指针从“6”绕点O顺时针旋转1800到()。 (5)指针从“3”绕点O顺时针旋转()到“4”。 例3:你会把下边的三角尺绕A点旋转90°吗? 例4:画出三角形ABC绕点C顺时针旋转180°后的图形。 例5:画出下面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例6:画出下面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例7:一块正方形土地,它的边长是18米,土地中有横、竖各两条路(如图),路宽2米。问:这块土地可耕种的面积有多少? 例8:图中是一块长方形草地,长16米,宽10米。中间有两条路,一条是长方形路,另一条是平行四边形路。求有草部分(阴影部分)的面积有多大? 例9:你能把下图分成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4份,而且每份中有一个圆吗? 练习: 1、在下面图形中,你还能画出其它对称轴吗?如果能,请画出来。 ( )条对称轴 ( )条对称轴 ( )条对称轴

( )条对称轴 ( )条对称轴 ( )条对称轴。 2、如图 (1)指针从“1”绕点O顺时针旋转60°后指向 (2)指针从“1”绕点O逆时针旋转90°后指向 3、画出下面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4、(1)画出三角形绕“A”点顺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 (1)(2)(2)画出小旗绕“O”点逆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 5、画出长方形向右平移3格后再绕点 “O”顺时针旋转90得到的图形。

小学五年级奥数-整除问题

五年级思维第二讲 基础知识: 1. 整除的定义、性质.定义:如果a 、b 、c 是整数并且b 0≠ ,b=c a ÷则称a 能被b 整除或者b 能整除a ,记做b a |,否则称为a 不能被b 整除或者b 不能整除a ,记做a b |. 性质1:如果a 、b 都能被c 整除,那么他们的和与差也能被c 整除. 性质2:如果b 与c 的乘积能够整除a ,那么b 、c 都能整除a . 性质3:如果b 、c 都能整除a ,并且b 、c 互质,那么b 、c 的乘积也能够整除a. 性质4:如果c 能整除b ,b 能整除a ,那么c 能整除a . 性质5:如果b 和c 的乘积能够被a 整除,并且a ,b 互质,那么c 能够被a 整除. 2. 被2(5)整除特征:以2,4,6,8,0(5,0)结尾. 3. 被3,9整除特征:数字和被3,9整除. 4. 被4(25)整除的特征:后2位能被4(25)整除; 被8(125)整除的特征:后3位能被8(125)整除. 例题: 例1、如果六位数2012□□能够被105整除,那么后两位数是多少? 解:设六位数为,105=3,依次考虑被3,5,7整除得到3∣a+b -1,b=0 或5, 7∣(10a+b-1),得到唯一解a=8,b =5.故后两位为85. 例2、求所有的x ,y 满足使得72∣. 解:72=8×9,根据整除9性质易得x +y =8或17,根据整除4 的性质y =2或6,分别可以得到5位数32652、32256,检验可知只有32256满足题意. 例3、一本陈年旧账上写的:购入143只羽毛球共花费□67.9□元,其中□处字迹已经模糊不清,请你补上□中的数字并且算出每只羽毛球的单价. 解:设两个□处的数字分别是a 、b ,则有143 ∣,根据11∣,有a+b =8,再根据13∣,所以13 ∣(100a +67-90-b ),再根据a+b =8得到13∣(10a -5)解得a =7 b =1所以方框处的数字是7和1,单价5.37元. 例4、把若干个自然数1,2,3….乘到一起,如果已知这个乘积的最后14位都是0,那么最后的自然数至少是多少? 解:最后14位都是0说明这个乘积整除1014,由于1×2×3×…中因数2比因数5多得多,只需考虑其整除514,5的倍数但是不是25的倍数可以提供一个因数5,25的倍数但是不是125的倍数可以提供2个因数5…可得出至少需要60个数,即这个自然数至少是60. 例5、请用数字6、7、8各两次组成一个六位数使得这个六位数能够被168整除. 解:168=3?7?8,用6,7,8各两次,数字和42,是3的倍数.而用6、7、8组成的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