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玉山七一水库工程地质实习

玉山七一水库工程地质实习

玉山七一水库工程地质实习
玉山七一水库工程地质实习

玉山七一水库地质实习报告书

专业班级: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班

学号:2012

指导老师:

2013年12月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时间:2013年12月20日至2013年12月24日

地点:省市玉山县双明镇

人员:老师、唐老师及12水利水电建筑工程 . 班

实习目的:

工程地质野外教学实习是课本教学实践的重要环节,目的在于巩固和加深理解在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提高教学效果;学会野外观察地质现象和分析评价工程地质问题的初步能力,为今后学习、工作中使用分析地质资料打好基础。

1.通过实习,使学生获得地质实体的感性认识,巩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通过基本技能的训练,如地质现象的观察、描述,地质资料的收集、整理,简易地质仪器、工具的使用等,使学生初步掌握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3.了解地质病害对工程建设的影响,病害区地质工作的方法,典型病害的防治措施,使学生掌握在工程建设中如何应用地质知识。

实习的任务

这次的野外的地质实习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我们对课本上的理论知识的认识,并在野外的地质环境下实践老师所教授给我们的知识和有效地解决实习的问题。

或者准确的说是学会野外观察地质现象和分析评价工程地质问题的初步能力,为今后学习、工作中使用分析地质资料打好基础。在这次的实习中老师主要要求我们:

(1)学会正确使用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

(2)学会在野外地域判别工程地质的方法;

(3)学会在野外观测的笔记记录方法;

(4)学会分析工程地质问题;

(5)学会岩层产状的测量;

(6)了解岩石种类及物理性质;

(7)了解地层年代、岩层、断层。

实习地区概况:

玉山县七一水库位于县城东北,信江上游主要支流之一金沙溪中游,距城16公里。地理坐标:东经118度16分,北纬28度49分。东为少华棠梨山、茗坞村、东坑村,南与双明乡徐村毗邻,西为家山,北邻紫湖乡。水库控制流域面积324平方公里,流域地形多山,东北高,西南低,山区性气候显著。库区地质:老虎滩以上为为奥纪、志留纪不透水岩石组成,其下分水岭两侧虽有卡斯特石灰岩现象,但多被不透水砂、页岩截断联系,成为库水向邻谷渗透的屏障,地下水均高于库水位。

七一水库因水发源于国家著名风景旅游区三清山,故又称三清湖。湖区自然景区面积60平方公里。以其秀丽的湖光山色、奇特的地下溶岩、瀑布构成了独具风采的景观、景点,并与三清山浑然一体,已成为三清山的景区之一。

实习地区为低山区和中部平原丘陵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上游接近北部怀玉山,三清山区,低湿多雾,昼夜温差大,高山气候较突出。中游一带气候温凉湿润,下游与中部平原丘陵区相接,气候温和,光热充足。降水以亚热带锋面气旋雨为主,为典型的江南梅雨。

实习容:

河漫滩

实习的第一天,我们8点从饭店出发,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棠梨山大桥旁的河岸,在这里,老师停了下来给我们讲解了此处河漫滩与阶地等状况。河漫滩是在河床两侧,洪水季节被淹没,枯水季节露出水面的一部分谷底。山区河谷中河漫滩一般较大,但较少出现,多在河曲的凸岸或局部河谷开阔地段才有,围也较小。丘陵和平原地区的河谷则广泛分布,围也大。平原区宽阔的河漫滩亦称泛滥平原,一般高出河面数米,较低的河漫滩可被常年洪水淹没,较高的河漫滩只在特大洪水时才被淹没。

(河漫滩)

河漫滩的形成是河床不断侧向移动和河水周期性泛滥的结果。在河流作用下,河床常常一岸受到侧蚀,另一岸发生堆积,于是河床不断发生位移。受到堆积的一岸,由河床堆积物形成边滩,随着河床的侧移,边滩不断扩大。洪水期间,水流漫到河床以外的滩面,由于水深变浅,流速减慢,便将悬移的细粒物质沉积下来,在滩面上留下一层细粒沉积。河漫滩就是这样形成的,其上部由洪水泛滥时沉积下来的细粒物质组成,下部由河床侧向移动过程中沉积下来的粗粒物质组

成。这种下粗上细的沉积物结构,称二元相结构。上部的细粒物质称河漫滩相沉积,多为亚砂土或亚粘土;下部的粗粒物质称河床相沉积,多为砂、砾。有些坡陡流急的山区河流,侵蚀作用较强,河床两侧常常没有沉积物保留,只有狭窄的石质漫滩,或者只有粗大的砾石组成的漫滩。一般只在宽阔的河谷或平原地区的河漫滩,才有较厚的二元相沉积。

河漫滩的地面大多比较平缓。在平原区比较顺直的河床两侧,常有自然堤发育,堤外地势一般比较低洼。在弯曲河床的两侧常有迂回扇发育,地面出现鬃岗与岗间洼地相间分布的现象。在河曲发育的河漫滩上,由于河流裁弯取直,还可能留下许多牛轭湖或废弃河道。

在河谷发育过程中,由于地壳上升、气候变化、侵蚀面下降等因素的影响,使河流下切,河床不断加深,原先的河床或河漫滩抬升,高出一般洪水位,形成顺河谷呈带状分布的平台,这种地貌形态称为阶地一般河谷中常常出现多级阶地。从高于河漫滩和河床算起,向上依次称为一级阶地、二级阶地等。一级阶地形成的时代最晚,一般保存较好,越老的阶地形态相对保存较差。

阶地的形成基本上经历了来两个阶段。首先是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构造环境下,河流以侧蚀或堆积作用为主,形成宽广的河谷。然后,地壳上升,河流下切,于是便形成阶地。地壳稳定一段时间后,再次上升,便又形成另一级阶地。

根据成因,阶地可分为侵蚀阶地(其特点是阶地面上基岩直接裸露或只有很少的残积物)、基座阶地(它是由于后期河流的下蚀深度超过原有河谷谷底的冲积物厚度,切入基岩部而形成的。其特点是上部的冲击物覆盖在下部的基岩之上)和堆积阶地(完全由冲积物组成)等几种类型。

来洪水时,水一般会漫上阶地,但一般不会被淹没。老师给我们介绍的地方有两级阶地,为砂卵砾石层,平时,阶地和河漫滩都不会被淹。

罗盘的使用

而后,我们沿河床直上,在一路上,我们看见了千奇百怪的岩石,老师一一为我们讲解,在一块泥岩与砂岩交汇的河床上,老师给我们介绍了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首先老师教我们认识了地质罗盘的大致构造。(一)磁针——一般为中间宽两边尖的菱形钢针,安装在底盘中央的顶针上,可自由转动,不用时应旋紧制动螺丝,将磁针抬起压在盖玻璃上避免磁针帽与项针尖的碰撞,以保护顶针尖,延长罗盘使用时间。在进行测量时放松固动螺丝,使磁针自由摆动,最后静止时磁针的指向就是磁针子午线方向。由于我国位于北半球磁针两端所受磁力不等,使磁针失去平衡。为了使磁针保持平衡常在磁针南端绕上几圈铜丝,用此也便于区分磁针的南北两端。

(二)水平刻度盘---水平刻度盘的刻度是采用这样的标示方式:从零度开始按逆时针方向每10度一记,连续刻至360度,0度和180度分别为N和S,90度和270度分别为E和W,利用它可以直接测得地面两点间直线的磁方位角。

(三)竖直刻度盘----专用来读倾角和坡角读数,以E或W位置为0度,以S或N为90度,每隔10度标记相应数字。

(四)悬锥---是测斜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悬挂在磁针的轴下方,通过底盘处的觇板手可使悬锥转动,悬锥中央的尖端所指刻度即为倾角或坡角的度数。

(五)水准器---通常有两个,分别装在圆形玻璃管中,圆形水准器固定在底盘上,长形水准器固定在测斜仪上。

(六)瞄准器——包括接物和接目觇板,反光镜中间有细线,下部有透明小孔,使眼睛,细线,目的物三者成一线,作瞄准之用。

罗盘使用方法:

(1)测方位

测量某物体的方位是野外地质工作者应具备的最基本的技能。再定点时,首先要做的就是测量观察点位于某地形或地物的方位。测量时打开罗盘盖,放松制动螺丝,让磁针自由转动。当被测量的物体较高大时,把罗盘放在胸前,罗盘的长水准器对准被测物体,然后转动反光镜,使物体及长瞄准器都映入反光镜,并且使物体、长瞄准器上的短瞄准器的尖及反光镜的中线位于一条直线上,同时保持罗盘水平(圆水准器的气泡居中),当磁针停止摆动时,即可直接读出磁针所指圆刻度盘上的读数,也可按下制动螺丝再读数。

(2)测量岩层产状要素

岩层产状要素包括岩层的走向、倾向和倾角。岩层走向是岩层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延伸方向。岩层倾向是岩层面上的倾斜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所指方向。倾角是倾斜线与水平面的夹角。

测量岩层走向时,将罗盘的长边(与罗盘上标有N—S相平行的边)的一条棱线与层面紧贴,然后缓慢转动罗盘(注意:在转动过程中,罗盘紧靠层面的那条

棱的任何一点都不能离开层面)。使圆水准器的气泡居中,磁针停止摆动,这时读出磁针所指的读数即为岩层之走向。读北针或南针都可以,因为岩层走向是朝向两个方向延伸的,相差180°。

测量岩层的倾向时,将罗盘南端(标有S)的一条棱紧靠岩层面,这时长瞄准器指向与岩层的倾向一致,并转动罗盘,转动方法及原则同上。当罗盘水平、磁针不摆动时,就可读数,应读磁北针所指的读数。当测量完倾向后,不要让罗盘离开岩层面,马上把罗盘转90°,(罗盘直立),使罗盘的长边紧靠岩层面,并与倾斜线重合,然后转动罗盘底面的手把,使测斜器上的水准器(长水准器)气泡居中,这时测斜器上的游标所指半圆刻度盘的读数即为倾角。

若被测量的岩层表面凹凸不平,可把记录本平放在岩层面上当作层面,以便提高测量提高测量的准确和代表性,如果岩层出露很不完整时,这时要找岩层的断面,找到属于同一层面的三个点(一般在两个相交的断面易找到),再用记录录把这三个点连成一平面(相当于岩层面),这时测量记录本的平面即可。

因此,在测量地层产状时,一般只需测量地层的倾向和倾角,而走向可通过倾向的数字加或减90°在测量倾向和倾角时,必须先测倾向,后测倾角。

节理

岩石中的裂隙,其两侧岩石没有明显的位移。地壳上部岩石中最广泛发育的一种断裂构造。通常,受风化作用后易于识别,在石灰岩地区,节理和水溶作用形成喀斯特。岩石中的裂隙,是没有明显位移的断裂。节理是地壳上部岩石中最广泛发育的一种断裂构造。

按成因节理可分为:

(1)原生节理,成岩过程中形成,如沉积岩中因缩水而造成的泥裂或火成岩冷却收缩而成的柱状节理;

(2)构造节理,由构造变形而成;

(3)非构造节理,由外动力作用形成的,如风化作用、山崩或地滑等引起的节理,常局限于地表浅处。

按节理的成因,节理包括原生节理和次生节理两大类。

原生节理是指成岩过程中形成的节理。

次生节理是指岩石成岩后形成的节理,包括非构造节理(风化节理)和构造节理。

其中构造节理是所有节理中最常见的,它根据力学性质又可分两类:节理和剪切节理。前者即岩石受应力形成的裂隙,后者即岩石受切应力形成的裂隙。沿最

大切应力方向发育的细而密集的剪切节理,称为“劈理”。

以节理与岩层的产状要素的关系而划分为四种节理:

走向节理:节理的走向与岩层的走向一致或大体一致。

倾向节理:节理的走向大致与岩层的走向垂直,即与岩层的倾向一致。

斜向节理:节理的走向与岩层的走向既非平行,亦非垂直,而是斜交。

顺层节理:节理面大致平行于岩层层面。

前三种最为常见。

其次,节理的分类还可以节理的走向与区域褶皱主要方向、断层的主要走向或其他线形构造的延伸方向等关系而进行,可划分为三种:

纵节理:两者的关系大致平行。

横节理:二者大致垂直。

斜节理:二者大致斜交。

如果褶皱轴延伸稳定,不发生倾伏的话(水平褶皱),则走向节理相当于纵节理,倾向节理相当于横节理,斜向节理相当于斜节理。

玫瑰花图是一种用以表示节理空间方位及其发育程度的图解。其作法是:首先对一定地区围的节理进行系统测量,将测得的节理产状及密度数据按空间方位间隔分组(如5°或10°为一组),求出每组的节理数量和平均走向(或倾向)。然后在节理走向玫瑰花图标明地理方位的圆,以半径方向表示节理方位,以半径上的长度单位表示该组节理的数量,将各组节理投入图上,连接相邻各投影点(如某一方位无节理,则连至圆心),即得到节理玫瑰花图。

断层

地壳岩层因受力达到一定强度而发生破裂,并沿破裂面有明显相对移动的构造

称断层。在地貌上,大的断层常常形成裂谷和陡崖。

断层是构造运动中广泛发育的构造形态。它大小不一、规模不等,小的不足一米,大到数百、上千千米。但都破坏了岩层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在断层带上往往岩石破碎,易被风化侵蚀。沿断层线常常发育为沟谷,有时出现泉或湖泊。

地壳运动中产生强大的压力和力,超过岩层本身的强度对岩石产生破坏作用而形成的。岩层断裂错开的面称断层面。两条断层中间的岩块相对上升,两边岩块相对下降时,相对上升的岩块叫地垒;常常形成块状山地,如我国的庐山、泰山等。而两条断层中间的岩块相对下降、两侧岩块相对上升时,形成地堑,即狭长的凹陷地带。我国的汾河平原和渭河谷地都是地堑。

破裂面两侧岩块发生显著相对位移的断裂构造。规模大小不等,大者沿走向延伸数百千米,常由许多断层组成,可称为断裂带;小者可见于手标本。几何要素断层由断层面和断盘构成。断层面是岩块沿之发生相对位移的破裂面。断盘指断层面两侧的岩块,位于断层面之上的称为上盘,断层面之下的称为下盘,如断层面直立,则按岩块相对于断层走向的方位来描述。断层两侧错开的距离统称位移。按测量位移的参考物的不同,有真位移和视位移之分,真位移是断层两侧相当点错开的距离,即断层面上错断前的一点,错断后分成的两个对应点之间的距离,称为总滑距;视位移是断层两侧相当层错开的距离,即错动前的某一岩层,错断后分成两对应层之间的距离,统称断距。通常按断层的位移性质分为:(1)上盘相对下降的正断层。

(2)上盘相对上升的逆断层。断层面倾角小于30°的逆断层又称冲断层。

正断层和逆断层的两盘相对运动方向均大致平行于断层面倾斜方向,故

又统称为倾向滑动断层。

(3)两盘沿断层走向作相对水平运动的平移断层,又称走向滑动断层(简称走滑断层)。

断层形成时代的确定:

1.角度不整合法:在存在地层角度不整合区,可利用断层与同期变形的地层、褶皱的相互关系确定断层形成时期。断层形成于卷入同期变形地层(下伏地层)中最新地层之上、上覆未卷入同期变形地层中最老地层形成时代之前。

2.穿插法:利用断层和侵入体(岩体、岩脉)、矿脉穿插关系确定断层形成时期。若断层形成于侵入体之前,则可被侵入体穿切;若断层形成于侵入体之后则可能穿切侵入体。通过确定侵入体和矿脉形成的时间,可以确定断层是形成于侵入体或矿脉之前或之后。

3.组合法:利用断层和褶皱或者其它地质构造的组合关系确定断层形成时期。在同一构造应力场控制的构造活动期间所形成的褶皱、断裂之间存在有规律的几何关系和成因联系。确定了这些构造作用时期也可以推断断层的形成时间。地质剖面图

实习第二天,是由唐老师带队到七一水库西干渠道旁做渠道工程地质分析,首先,他让我们对山体进行剖面分析,由于对课本知识的不熟练,我们查阅了相关资料:

地质剖面图是按一定比例尺,表示地质剖面上的地质现象及其相互关系的图件。地质剖面图与地质图相配合,可以获得地质构造的立体概念。

垂直岩层走向的地质剖面图称地质横剖面图;平行岩层走向的剖面图,称地质纵剖面图;按水平方向编制的剖面图,称水平地质断面图。按地质剖面所表示的容,可分为地层剖面图、第四纪地质剖面图、构造剖面图等;按资料来源和精确程度,又分为实测、随手、图切剖面图等。

于是我们依照概念先对岩层进行分析,通过观测和地质锤的挖掘,我们初步断定岩体表层为泥岩,地层为砂岩,无明显分界层,且山体右侧风化严重,为全风化带,左侧较弱,为强风化带,根据这些,我们初步勾勒出了山体剖面图,随后在老师的指导下,用地质罗盘测出了其走向、倾向和倾角,并完成了坡面图的数据采集。

七一水库左岸

实习进入了第三天,我们来到了七一水库的左岸,七一水库附近岩石的种类有以下几种:。

1.砂岩。

石英、长石等碎屑成分占50%以上的沉积碎屑岩。砂岩是源区岩石经风化、剥

蚀、搬运在盆地中堆积形成。岩石由碎屑和填隙物两部分构成。碎屑除石英、长石外还有白云母、重矿物、岩屑等。填隙物包括胶结物和碎屑杂基两种组分。常见胶结物有硅质和碳酸盐质胶结;杂基成分主要指与碎屑同时沉积的颗粒更细的黏土或粉砂质物。填隙物的成分和结构反映砂岩形成的地质构造环境和物理化学条件。砂岩按其沉积环境可划分为:石英砂岩、长石砂岩和岩屑砂岩三大类。砂层和砂岩构成石油、天然气和地下水的主要储集层。砂和砂岩可用做磨料、玻璃原料和建筑材料。一定产状的砂层和砂岩中富含砂金、锆石、金刚石、钛铁矿、金红石等砂矿。

2.砾岩

砾岩是指由50%以上直径大于2㎜的颗粒碎屑组成的岩石。其中由滚圆度较好的砾石、卵石胶结而成的成为砾岩;由带棱角的角砾石、碎石胶结而成的成为角砾岩。

粒径大于2毫米的圆状和次圆状的砾石占岩石总量30%以上的碎屑岩。砾岩中碎屑组分主要是岩屑,只有少量矿物碎屑,填隙物为砂、粉砂、粘土物质和化学沉淀物质。根据砾石大小,砾岩分为漂砾(>256毫米)砾岩、大砾(64--256毫米)砾岩、卵石(4--64毫米)砾岩和细砾(2--4毫米)砾岩。根据砾石成分的复杂性,砾岩可分为单成分砾岩和复成分砾岩。根据砾岩在地质剖面中的位置,可分为底砾岩和层间砾岩。底砾岩位于海侵层序的底部,与下伏岩层呈不整合或假整合接触,代表了一定地质时期的沉积间断。如震旦系底

部长城统石英岩质砾岩。层间砾岩整合地产于地层部,不代表任何侵蚀间断。如中国北方寒武系和奥系的竹叶状灰岩。

砾岩的形成决定于3个条件:有供给岩屑的源区;有足以搬运碎屑的水流;有搬运能量逐渐衰减的沉积地区。因此,地形陡峭、气候干燥的山区,活动的断层崖和后退岩岸是砾岩形成的有利条件。巨厚的砾岩层往往形成于大规模的造山运动之后,是强烈地壳抬升的有力证据。砾岩的成分、结构、砾石排列方位,砾岩体的形态反映陆源区母岩成分、剥蚀和沉积速度、搬运距离、水流方向和盆地边界等自然条件。愈靠近盆地边界,沉积物的粒度愈大,其中陆源碎屑总含量也愈高。

底砾岩位于某个地层组合底部的侵蚀面上,代表长期沉积间断以后,一个新的沉积时期开始的产物,故在不整合面或假整合面上时有所见。

(1)位于侵蚀面上,其砾石成分具有其下伏各岩层所成的砾石。

(2)砾石的成分比较简单,常见的以石英质的砾石最多。

(3)砾石的磨圆度良好,分选也好。

(4)分布的围不大,但分布的层位相当稳定。

(5)同一底砾岩层中的砾石及砂粒,自下而上变细,磨圆度变好。

确定底砾岩存在与否的意义十分重要,因为它既是划分地层(系、统、组)界的标志,又是阐明地壳运动的标志,是恢复古地理面貌的重要资料。

层间砾岩它的产生大多数是由于沉积过程中局部的环境发生变化,比如水流的冲刷、波浪的冲击、暂时的干涸、岸坡的滑动、地壳的微弱升降等均可导致层间砾岩的形成。

(1)相夹在普通的岩层之间,与侵蚀面、不整合面、假整合面无关。

(2)其砾石的成分与其下最接近的地层岩性相关。

(3)有时层间砾岩层之下有冲刷面。

(4)砾石的磨圆度较差,而且含有石灰岩、粘土岩类等容易溶解或易破碎的岩石所形成的砾石。

(5)胶结物、充填物比较复杂。

在观察砾岩的岩石性质时,还可以根据砾石的外形和排列情况判断其形成时的环境。例如在河流中形成的砾石的外形对称性较差,其长轴方向与水流的流向垂直,倾斜方向与水流流向相反,倾角较大,可达15°~30°。形成于海滨的砾石,排列的倾斜方向对着海洋,倾角较小,7 °~8 °,长轴方向与海岸平行。还有的具有干裂、孔隙、结核等。常见的沉积岩有:直径大于3毫米的砾和磨圆的卵石及被其它物质胶结而形成的砾岩,由2毫米到0.05毫米直径的砂粒胶结而成的砂岩,由颗粒细小的粘土矿物组成的页岩,由方解石为其主要成分,硬度不大的石灰岩等。

不同成因的砾岩,在砾石成分成熟度、粒度分布、形状、圆度表面特征,以及砾石空间排列上都有较明显的差异。按支撑类型、分选性、组构和沉积造物等4个成因标志,可把砾岩划分为6种成因类型。在F.J.裴蒂庄的砾岩和角砾岩的成因分类中首先按碎屑化作用力和碎屑来源,把岩石分为四类,即外力碎屑的、火成碎屑的、压碎碎屑的和陨石的;其次根据碎屑来源,将外力碎屑的分为层外的和层的;再按杂基多少,进一步把层砾岩分为正砾岩和副砾岩。

正石英岩质砾岩主要由稳定性高的石英岩和少量的燧石、脉石英等碎屑组成,呈颗粒支撑,填隙物较少,常被硅质胶结。砾石分选性好,圆度高,

砾石粒度偏小,砾岩层厚度较薄。石英岩质砾岩常形成底砾岩。中国北方长城系底部有石英岩质砾岩。岩屑砾岩的砾石成分大多属不稳定组分,如玄武岩、花岗岩、石灰岩等。岩屑砾岩的砾石粒度较大,砾岩层厚度较大,砾石分选和圆度较差,反映出碎屑搬运不远,常常在盆地边缘或邻近沉积区快速堆积而成。岩屑砾岩多数是大陆成因的。纹层状砾质泥岩含有稀散砾级碎屑,其中杂基具纹层,纹层在较大的砾石处上凸和下凹。这种岩石常与冰碛岩共生。若分散的砾级碎屑嵌入无纹层的杂基中,这种泥岩称为块状砾质泥岩,它主要是水下重力流沉积。若岩块具磨光面和擦痕,则说明为冰川成因。河流砾岩的砾石通常成分复杂,稳定和不稳定的岩屑均可出现,碎屑分选较差,圆度较低,长轴与水流方向垂直,砾石扁平面倾向上游,倾角一般为15°~30°,砾岩体底部常有冲蚀面。滨岸砾岩形成于滨海和滨湖地区,砾石成分单一,多为坚硬岩石,分选好,圆度高,长轴多平行于岸线方向,最大扁平面向海方向倾斜,倾角一般7°~8°。砾岩层通常呈薄的透镜体产出,常与石英砂岩共生,滨海砾岩有含海生生物化石。

按地质作用和形成条件,砾岩还有许多类型。发育在地形高差很区的粘度极大的泥石流,沿斜坡下滑而堆积,可形成泥石流砾岩和角砾岩。由河流携运的粗碎屑堆积在山前的山麓斜坡上,可形成扇砾岩和角砾岩。由冰川作用可形成冰碛砾岩和角砾岩。典型的冰碛角砾岩完全没有分选,砾石棱角尖锐,在部分冰碛角砾岩中,具有典型的“丁”字擦痕。

3.页岩

页岩是一种沉积岩,成分复杂,但都具有薄页状或薄片层状的节理,主要是由黏土沉积经压力和温度形成的岩石,但其中混杂有石英、长石的碎屑以及其他化学物质。

钙质页岩、铁质页岩、硅质页岩、炭质页岩、黑色页岩、油母页岩等其中铁质页岩可能成为铁矿石,油母页岩可以提炼石油。

页岩形成于静水的环境中,泥沙经过长时间的沉积,所以经常存在于湖泊、河流三角洲地带,在海洋大陆架中也有页岩的形成,页岩中也经常包含有古代动植物的化石。有时也有动物的足迹化石,甚至古代雨滴的痕迹都可能在页岩中保存下来。

页岩的特点由黏土物质硬化形成的微小颗粒易裂碎,很容易分裂成为明显的岩层。粘土岩的一种。成分复杂,除粘土矿物(如高岭石、蒙脱石、水云母、拜来石等)外,还含有许多碎屑矿物(如石英、长石、云母等)和自生矿物(如铁、铝、锰的氧化物与氢氧化物等)。具页状或薄片状层理。用硬物击打易裂成碎片。是由粘土物质经压实作用、脱水作用、重结晶作用后形成。由极细的粘土、泥质,经过紧压固结、脱水、重结晶后形成的,具有薄页状层理构造的粘土岩,称为页岩。(页理是鳞片状的粘土矿物在压

紧过程中,平行排列而成的)页岩致密,硬度低,表面光泽暗淡。含有机质的呈灰黑、黑色。含铁的呈褐红,棕红等色,还有黄色,绿色等多种颜色。页岩抗风化力弱,在地形上常形成低山低谷。页岩不透水,往往成为不透水层或隔水层。

页岩物理性能有,硬度一般为普氏硬度系数1.5~3,结构比较致密的,其普氏硬度系数可以达到4~5,有的硬质页岩的硬度更高。页岩的颗粒组成与它的自然颗粒级和成岩原因有关,颗粒组成变化的波动幅度较大,从而影响页岩的其他性能。根据形成岩石时沉积情况的不同,页岩的塑性指数围在5~23,有的页岩的塑性指数甚至超出了这一围。故有的页岩实际上是不能作为烧结砖的原料的。页岩原料的干燥敏感性的高低,表现为多种多样的形式。通常用干燥敏感性系数来衡量,它的围一般在0.4-1.6之间,对于有些塑性非常高的页岩来说,它的干燥敏感性系数可能更高。页岩的干燥线收缩率,根据其种类不同也有很大的变化,其变化围在2.5%-10%。

斜裂缝的产生:

我们首先见到了一个有裂缝的平房,并对此做出讨论与分析。

墙体裂缝分析:主要原因是地基不均匀沉降所造成的裂缝。房屋的全部荷载最

终通过基础传给地基,而地基在荷载作用下,其应力是随深度而扩散,深度大,扩散愈大,应力愈小;在同一深处,也总是中间最大,向两端逐渐减小。也正是由于土壤这种应力的扩散作用,即使地基地层非常均匀,房屋地基应力分布仍然是不均匀的,从而使房屋地基产生不均匀沉降,即房屋中部沉降多,两端沉降少,形成微向下凹的盆状曲面的沉降分布。在地质较好、较均匀,且房屋的长高比不大的情况下,房屋地基不均匀沉降的差值是比较小的,一般对房屋的安全使用不会产生多大的影响。但当房屋修建在淤泥土质或软塑状态的粘性土上时,由于土的强度低、压缩性大,房屋的绝对沉降量和相对不均匀沉降量都可能比较大。如果房屋设计的长高比较大,整体刚度差,而对地基又末进行加固处理,那么墙体就可能出现严重的裂缝。裂缝对称的发生在纵墙的两端,向沉降较大的方向倾斜,沿着门窗洞口约成45。呈正八字形,且房屋的上部裂缝小,下部裂缝大。这种裂缝,必然是地基附加应力作用使地基产生不均匀沉降而形成的。

当房屋地基土层分布不均匀,土质差别较大时,则往往在不同土层的交接处或同一土层厚薄不一处出现较明显的不均匀沉降,造成墙体开裂,其裂缝上大下小,向土质较软或土层较厚的方向倾斜。

在房屋高差较大或荷载差异较大的情况下,当未留设沉降缝时,也容易在高低和较重的交接部位产生较大的不均匀沉降裂缝。此时,裂缝位于层数低的荷载轻的部分,并向上朝着层数高的荷载重的部分倾斜。

当房屋两端土质压缩性大,中部小时,沉降分布曲线将成凸形,此时,往往除了在纵墙两端出现向外倾斜裂缝外,也常在纵墙顶部出现竖向裂缝。

在房屋旁边是水库的水,水的侵蚀作用使得房屋下方的土体或岩石造成了不同程度的裂缝,缺失。所以造成了房屋地基应力分布不均匀,造成了房屋的墙体出

环境工程地质复习资料ppt

第一章 1、环境及其类型 环境:指作用于人类这一客体的所有外界事物,即对人类来说,环境就是人类的生存环境。 1)聚落环境:是人类聚居场所的环境,是人类有计划、有目的地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而创造出来的生存环境。 2)地理环境:位于地球表层,处于岩石圈、土壤圈、水圈、生物圈、大气圈等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相互转化的交替带上。 3)地质环境:系指岩石圈及其表层风化产物,包括地球岩石圈和表层风化层两部分地质体的组成、结构和各类地质作用和现象。 4)宇宙环境:又称为星际环境,是指地球大气圈以外的宇宙空间环境,由广漠的空间、各种天体、弥漫物质、以及各类飞行器组成。 (1)环境问题:主要是指影响人类生活的环境污染与环境破坏。 十大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的耗损与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酸雨蔓延,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大气污染,水污染,海洋污染,危险性废物越境转移 (2)环境问题的分类 ◆原生环境问题:也称第一类环境问题。它的产生是由自然界本身运动引起的,不受或较少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如地震、海啸、火 山活动、台风、干旱等自然灾害。 ◆次生环境问题:也称第二类环境问题,它是由于人类不适当的生产和生活活动而引起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1) 环境污染:是指由于人类的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恶化,以及这种恶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的影响问题。 ◆岩石圈污染:主要表现为人类工程经济活动诱发的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土壤圈污染:主要表现为人类工程活动而引发的地面沉降、地表塌陷、土地沙漠化、沼泽化、盐碱化、河湖海岸侵蚀变化、水 下岸坡的失稳破坏,废矿、矸石、城市工业和生活垃圾堆放引起的环境恶化等。 ◆水圈污染:主要表现为水量的减少,水质的恶化和洪水、干旱灾害的发生。 ◆大气圈污染:大气圈的污染已远远超出了传统环境工程所研究的空气污染的范畴,而涉及到全球气候变化、海气相互作用、海平 面上升、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厄尔尼诺现象等。 ◆生物圈污染:生物圈污染表现为生物变异和种属灭绝,其结果将影响到水圈、大气圈、土壤圈和岩石圈。 (2) 生态环境破坏:是指人类开发利用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活动超过了环境的自我调节能力,使环境质量恶化和自然资源枯竭,影响和破坏了生物的正常发展和演化以及可更新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 环境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人类工程活动、工程建设对地质环境的作用,以及地质环境的改变所带来对人类生活及工程建设的不良影响,预测工程地质环境的动态变化和人为地质灾害趋势,为保证工程建设的社会、经济、环境效益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对策的学科。 2、学科特点1)多学科性2)区域性3)预测性4)系统工程性5)法理性 四、环境工程地质研究的主要内容 1、按自然学科形态划分:1)诱发地震;2)人类活动与地表岩土工程边坡;3)地面沉降;4)人工堆积物引起的地表环境恶化 2、按社会部门形态1)城镇环境工程地质;2)矿山环境工程地质;3)水库环境工程地质;4)交通线路环境工程地质;5)文物性地质景观地区环境工程地质。 第二章水资源开发与地质环境 水资源:人类长期生存和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水,既有数量和质量的涵义,又包括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2)水资源的特点:①储量的有限性②补给的循环性③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④用途的不可替代性⑤利用不当的危害性二、水资源开发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一)水资源开发的负环境效应 1、区域地下水位下降 (1)区域水位下降的原因 (2)区域水位下降的危害①城市地下水资源枯竭②泉水流量减少③生态系统改变④地面沉降和岩溶地面塌陷灾害加剧 (3)防止区域性地下水位下降的措施 ①保证开采均衡条件下的“合理降深”②保持地下水埋藏条件与水压状态分布的正常状况 ③施行节制性有计划开采④保证不减少补给因素⑤实行人工回灌 (1)地面沉降:指某一区域内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地表浅部松散沉积物压实加密引起的地面标高下降的现象,又称作地面下沉或地陷。(2)地面沉降的特点:波及范围广、下沉速率缓慢、以垂直运动为主(3)地面沉降的形成机制(4)地面沉降的分布规律(5)地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实习报告的范文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实习报告的范文 目的与要求: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是水利水电工程,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教学地质实习,使学生掌握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的基础知识:包括三大岩石类及其主要矿物的肉眼鉴定,学会分析野外常见的各种地质现象及岩石的鉴别,结合水利工程,分析和评价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为今后学习其他专业课打下基础。 实习内容:(实习期间各阶段基本内容) 石佛寺水库。 具体内容:初步了解水库在解决洪水灾害、改善生态环境和全流域的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中起到的作用。 2.沈阳市森林公园。 具体内容:地质构造的野外识别;实习区域内的岩石及矿物的肉眼鉴定及标本的采集;了解各种层面构造(波痕,雨痕,泥裂等);观察沉积岩的层理构造;岩石的风化及岩石不同风化程度的风化带的观察;认识丘陵地带地貌。 3.棋盘山水库。 具体内容:水库坝址与坝型选择的工程地质条件。1.明确水库的构成,了解水库的整体情况;2.坝址与坝型选择的工程地质条件;3.库区选择的工程地质条件;4.土坝的防渗措施5.了解护岸的类型等。 实习内容(包括日期和每天的具体实习内容、心得、体会和收获等) 2021年6月25日星期六石佛寺水库今天是进入实习的第一天,天气十分的晴朗。我们在老师的安排下,早上七点半准时出发,于大约九点达到石佛寺水库库区。 当汽车行驶在一条通往水库控制中心的长约7公里沿河大坝上的时候,远远地就能看见一条白色的护坡。 怀着对水库的大坝的强烈的好奇心,下车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看那个横跨于辽河之上的拦河大坝上的基础设施,观看泄洪闸门,以及泄洪道的构造。 接下来便是石佛寺水库的高局长给我们讲解了有关水库的一些相关知识,使我们对石佛寺水库有了而更进一步的认识。

某水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四川省宜宾市 屏山县老海龙水库工程 地质勘察报告 (可行性研究) (报批稿) 四川省宜宾市水利电力建筑勘测设计研究院 二○一四年九月

项目名称:四川省宜宾市屏山县老海龙水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建设单位:屏山县水务局 设计单位:四川省宜宾市水利电力建筑勘测设计研究院 勘察设计资质:水利行业设计乙级、勘察乙级

目录 1 前言.......................................................................................................................................................... - 1 - 2 区域地质 .................................................................................................................................................. - 3 - 2.1地形地貌 (3) 2.2地层岩性 (3) 2.3地质构造及地震 (3) 2.4区域构造稳定性评价 (7) 3 水库区工程地质条件 ............................................................................................................................... - 9 - 3.1基本地质条件 (9) 3.2水库区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评价 (12) 4 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 ............................................................................................................................. - 1 5 - 4.1基本地质条件 (15) 4.2岩、土体工程地质特性 (16) 4.3岩体物理力学参数建议值 (24) 4.3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 (29) 4.4坝址比选 (31) 4.5坝型比选 (30) 4.6推荐坝址(上坝址)工程地质条件 (31) 4.7推荐坝址(上坝址)水工建筑物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37) 5 渠系工程地质条件 (43) 5.1渠道基本地质条件 (43) 5.2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 (46) 5.3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建议值 (51) 5.4渠系水工建筑物分类原则及建议数据值 (53) 5.5渠系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54) 6 天然建筑材料 (63) 6.1防渗土料 (63) 6.2石渣料场 (66)

最新大桥水库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分析评价

大桥水库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分析评价

大桥水库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分析评价 辜明清 四川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勘察分院 四川郫县 611731 摘要:大桥水库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本文根据勘察、施工及运行资料,对大桥水库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分析评价(区域稳定评价,水库诱发地震,副坝昔格达岩组建坝条件,“三洞”进口边坡稳定分析评价和引水隧洞围岩分类及稳定评价)为在高烈度地震区和复杂地质条件环境修建水利水电工程提供借鉴和有益的启迪无疑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区域稳定、水库诱发地震、昔格达岩组、边坡稳定、围岩分类 1、工程概况 大桥水库工程位于四川省凉山州冕宁县境内,是安宁河流域水资源总体规划确定的第一期开发的骨干工程和龙头水库。主要水工建筑物有:主坝、副坝、溢洪道、导流、放空隧洞、发电引水隧洞、调压井、压力管道和发电厂房。水库正常蓄水位2020m,总库容 6.58×108m3,主坝最大坝高93m,副坝最大坝高29.4m,电站装机4×2.25MW。 大桥水库于1993年11月15日开工兴建,1999年6月19日水库下闸蓄水,2000年6月28日通水发电。 2、工程区地质概况 工程区内出露的岩石以印支期中酸性混染岩为主,少量华力西期辉长岩和下更新统昔格达组(Q1x)的半胶结的砂岩、泥岩。 工程区处于川滇经向构造带之安宁河断裂带北段,主、副坝、发电引水隧洞及厂房均位于安宁河断裂带之东、西支两条断裂之间。两条断裂相距8-10km,主坝距东、西两条断裂垂直最近距离分别为1.6km和0.5km。西支断裂被水库库水淹浸长度为5.0km,东支断裂在苗冲河支库尾段淹浸长度约2.2km(见图1)。 地震地质研究表明:第四纪以来,东、西两条断裂活动强度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西支断裂活动微弱,很少有地震活动;东支断裂在活动时空,强度上具有明显的分段性。西昌——

山东的主要地质构造特征及工程地质问题(大字)

山东的主要地质构造特征 及工程地质问题 工程地质学是研究建筑工程与地质构造关系的学科。山东的地质构造特征如何?本省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有哪些?这就是这节课的主要内容。 一、山东的地质构造特征及工程地质分区 (一)山东的地质构造特征 1山东处在欧亚板块的东部活动大陆边缘 受太平洋板块向北西西扩张及印度洋~澳大利亚板块向北运移的影响,山东目前(0.7Ma以来)地应力:最大主应力σ1的轴向方位为70~80о、大小是51.5Mpa; 最小主应力σ 3的轴向方位为340~350o、大小是33..9 Mpa;σ1与σ3差应力值为17.6 Mpa。 2.基岩区的地层褶皱不发育,地层多呈单斜构造;发育NNE、 NW、EW走向的主要断裂构造,其中的NNE向和NW断裂为活动断裂主要NNE向活动断裂:(1)沂沭断裂带,由四条大断层组成“两堑一垒”的构造格局;(2)聊考断裂带。 主要N W向活动断裂:(1)威海~烟台~渤海~天津断裂带;(2)诸城~益都(青州)~惠民断裂带;(3)骆马湖~微山湖断裂带。 证据:近代地震活动记录;第四纪岩土层被断裂错开、逆掩。

(二) 山东的工程地质分区 据基岩地层的出露情况、地貌特征和地壳稳定性分3个分区: σ1 σ 1 σ 1 σ 1

1.鲁中南中低山丘陵工程地质区: 其范围是:济南~淄博~潍坊以南、东平湖~南四湖一线东北、昌邑-大店大断层(沂沭断裂带最东侧的大断层)以西及济南~东阿~东平一线以 鲁东低山丘陵工程地质区 鲁西北平原工程地质区 鲁中南中 低山丘陵工程地质区 鲁西北平原工程地质区 昌邑~大店断层

东地区。是其北、南和西由平原环绕的以中低山丘陵为主的地区。 该区的地质作用、工程地质与地貌特征:基岩地层出露广,主要出露古生代寒武纪~奥陶纪的石灰岩、白云岩;前寒武纪的花岗质变质侵入岩和片岩、片麻岩等变质岩;地壳上升,剥蚀、切割作用强烈,泰山、沂山、蒙山、俎徕山、鲁山、俎莱山等千米高程以上的中山主要分布在本区。地形地貌起伏变化大,常发育“崩滑流”(崩塌、滑坡、泥石流的简称)等不良工程地质现象”,东部~东南部是抗震、防震重点地区,该区周边发育厚度不等的黄土状地基土(湿陷等级为I 级(轻微)),临沂地区沂沭河两岸附近发育膨胀土。 (第三纪65Ma以来处于构造上升状态中山体构成骨架,四周为低山丘陵组成。切割深度 300~400以上,谷坡陡峻。由石灰岩地层层组成的500m左右的低山:黑山、九顶山、万灵山、冶山、嵩山、大寨山等,水系稀、缺水,发育岩溶。剥蚀堆积山间平原有新泰、蒙阴、淄川、大汶口、临朐盆地。堆积山间平原有莱芜、肥城、平邑、费县、沂水、沂南、莒县、临沂等,海拔小于200米)。 (1)西~西北部地壳稳定,地震烈度6度(指基本烈度,下同),包括济南、泰安、淄博西部、莱芜等地。 (2)东部~东南部地壳较不稳定至不稳定,地震烈度7~8度,包括淄博东部、潍坊、临沂、枣庄等地。

工程地质条件

工程地质条件:包括地形地貌条件,岩土类型及工程地质性质、地址条件、水文地质条件、不良物理地质现象及天然建筑材料等六个条件。 工程地质问题:指已有的工程地质条件在工程建筑与运行期间会产生一些新的变化与发展,构成威胁影响工程建筑安全的地址问题。 岩石:岩石就是矿物的天然集合体。多数岩石由一种或几种造岩矿物按一定方式结合而成,部分为火山玻璃或生物遗骸。 矿物:矿物就是在地壳中天然形成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与物理性质的天然自然元素或化合物,通常就是无机作用形成的均匀固体。 岩浆岩:由岩浆冷凝固结而形成的岩石。 沉积岩:沉积岩就是在地壳表层常温常压条件下,由先期岩石的分化产物,有机物质与其她物质,经搬运、沉积与成岩一系列地质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变质岩: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岩石称为变质岩。 地层:将各个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岩石称为该时期的地层。 褶曲:褶皱构造中任何一个单独的弯曲称为褶曲。 构造:包括褶皱,节理与断层等最基本的地质元素,它们就是岩石圈中构造运动的产物 节理:岩层受力断开后,岩面两侧岩层岩断裂面没有明显相对位移时的断裂构造。 断层:岩层受力断开后,断裂面两侧岩层沿断裂面有相对位移时的断裂构造。 河流阶地:河谷内河流侵蚀或沉积作用形成的阶梯状地形阶地或台地。 隔水层:虽有孔隙且能吸水,但导水速率不足以对井或泉提供明显的水量的岩土层。 含水层:存储地下水并能够提供可开采水量的透水岩土层。 河流地质作用:侵蚀性、搬运与沉积作用;河谷横断面及河流阶地;河流地质作用于工程建筑的关系。 弹性模量:应力与弹性应变的比值。 变形模量:应力于总应变的比值。 抗压强度:指岩石在单向压力的作用下,抵抗压碎破坏的能力。抗拉强度:岩石单向拉伸时抵抗拉断破坏的能力。 抗剪强度:指岩石抵抗剪切破坏的能力。 风化作用:地壳表层的岩石在阳光、风、电、大气降水、气温变化等外应力作用下及生物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下,会引起岩石矿物成分与化学成分以及结构构造的变化,使岩石逐渐发生破坏的过程成为风化作用。 黄土:黄土就是以粘粒也为主,含碳酸岩,具大孔隙、质地均一、无明显层理而有显著垂直节 理的黄色陆相沉积物。 湿陷系数:黄土试样在一定压力作用下,浸水湿陷变形量与原高度之比。 软土:就是天然含水量大、压缩性高、承载力与剪切强度很低的呈软塑—流塑状态的粘性土。不良地址现象:就是指自然地质作用与人类活动造成的恶化地质环境,降低环境质量,直接或间接危害人类安全,并给社会与经济建设造成损失的地质条件。崩塌:陡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或其她外力作用下,突然向下崩落的现象。 滑坡:人工边坡或天然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向下崩落的现象。 泥石流:泥石流就是一种含大量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 岩溶:就是指地表水与地下水对可溶性岩石的长期溶蚀作用及形成的各种岩溶现象的总称。构造地震: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地震称为构造地震。 地震等级: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程度的等级。 地震烈度:指地震时地面震动的强烈程度。 岩体:岩体通常就是指在地震历史时期由各种岩石块体自然组合而成的“岩体结构物”,具有不

建设水库初步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初步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正文应包括绪言、区域地质概况、工程区及建筑物工程地质条件、天然建筑材料、结论与建议。 绪言包括 1.工程位置、工程主要指标、主要建筑物的布置方案。 2.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地质勘察主要论文及审查、评估意见。 3.本阶段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概况,历次完成的工作项目和工作量。 区域地质概况应包括: 1.区域基本地质条件。 2.可行性研究阶段区域构造稳定性的结论和地震动参数。 3.区域构造稳定性复核工作及结论。 工程区及建筑物工程地质条件: 对于不同的工程区及建筑物对应着不同的工程地质条件,现将其复述如下; A.水库区工程地质条件应包括以下的内容: 1.基本地质条件。 2.水库渗漏的性质、途径和范围,渗漏量及处理措施建议。 3.水库浸没的范围,严重程度分区及防治措施建议。 4.库岸不稳定体及坍岸的范围、边界条件、稳定性和危害程度,处理措施建议。 5.水库诱发地震类型、位置、震级上限,对工程和环境的影响,监测方案总体情况。 B.大坝及其他枢纽建筑物的工程地质条件包括以下内容: C. 1.坝址工程地质条件应包括地质概况,各比选坝线的工程地质条件及存在的问题,坝线比选的地质意见,选定坝线与坝型的工程地质条件、防渗条件、坝基岩体分类、坝基坝肩稳定、物理力学参数及工程处理措施建议等。 2.引水隧洞、泄洪隧洞工程地质条件应包括进出口边边坡,隧洞工程地质条件分段说明,围岩东城地质分类和工程地质问题评价及处理建议。 3.厂址工程地质条件应包括厂区工程地质条件,调压井或压力前池、地下压力管道或明道、地面(地下)厂房、尾水渠(洞)的工程地质条件,地下洞室围岩的分类,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评价与建议。 4.溢洪道、通航建筑物和导流工程等工程地质条件及工程地质问题评价。 D.边坡工程地质条件应包括基本地质条件,主要节理、裂隙和断层等结构面分布及组合关系,边坡稳定性分析的边界条件和物理力学参数,边坡稳定性及工程处理措施建议等。 E.引调水工程的工程地质条件应包括基本地质条件,渠道、隧洞、渠系建筑物的工程地质条件、物理力学参数、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评价及处理措施建议等。 F.水闸及泵站工程地质条件应包括基本地质条件,物理力学参数,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评价及处理措施建议等。

沟座水库大坝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沟座水库大坝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水城县沟座水库位于湾河中上游河段阿家开沟上,枢纽工程区建筑物由重力坝(最大坝高45.8m)、取水兼泄洪放空隧洞底孔、溢洪道等组成。推荐上坝线经地质条件综合分析认为:水库诱发地震的可能性小,蓄水条件好;坝址区岩体较破碎,节理裂隙较发育,可能会出现绕坝裂隙型渗漏,需作防渗处理。 标签:沟座水库;大坝工程;地质评价 1 工程概况 水城县沟座水库位于北盘江左岸一级支流古牛河右岸支流湾河中上游河段,属珠江流域北盘江水系。库坝区位于果布嘎乡高石村西部约 3.5km的阿家开沟上,距果布嘎乡约8.0km,有果布嘎至高石村的乡村泥结石公路通过库坝区、料场区,交通条件较好。沟座水库主要以烟水灌溉为主,兼顾人畜饮水,工程规模为Ⅳ等小(1)型[1]。 2 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 2.1 地形地貌 推荐上坝线位于1号冲沟至2号冲沟之间,坝段长约135m,河流流向近N 向,河谷呈基本对称“V”型,左岸地形坡度30°~40°,右岸地形坡度40°~55°,局部为陡壁。河床高程1646~1649m,谷底宽约12~30m,河床纵比降2.39%,设计正常蓄水位1681.5m高程时,河谷宽101.7m,宽高比为2.49。 2.2 地层岩性 上坝线河床及两岸地层岩性为二叠系中统峨眉山玄武岩,厚度大于100m。第四系河床冲洪积层(Qal+pl)物质成份为砂卵砾石,主要分布于河床底部,厚度0~4m;残坡积层(Qel+dl)主要成份为粉砂质粘土夹碎石,分布于两岸缓坡地带,厚度0.5~12.0m。 2.3 地质构造 坝址区无大型构造发育,主要为玄武岩特有的柱状节理,发育密度大,规模小,在强风化岩体中充填物明显,进入弱风化岩体逐渐闭合。坝址区最发育节理裂隙有3组:①N20~80E/NW∠34~86°,②N30~80E/SE∠38~88°,③N40~80W/SW∠60~83°。一般延伸长均小于1m,宽1mm左右,主要充填铁锰质、岩屑及少量泥质。 2.4 水文和物理地质条件

环境地质问题

一、当前出现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 ⒈地面沉降 我国地面沉降最早发现于沿海工业城市,首先是上海,其次是天津,后来又陆续报导浙江省的嘉兴、宁波、杭州等地也发生地面沉降。究其原因是由于松散介质中过量开采地下水,使孔隙水压力降低,导致土层固结。另外,由于基础处理不当,引起地面均匀沉降或大幅度沉降的事例也不少见。杭州武林门附近一幢4层楼房由于楼房一角有暗河,为淤泥及人工土地基,部分桩基础的软弱持力层明显压缩,致使建成不久就开裂。 ⒉地表塌陷 主要发生在石灰岩喀斯特溶洞区,由于过量开采浅埋溶洞水或排水疏干溶洞水所致。杭州玉泉前山某疗养院深井,因过量开采地下石灰岩溶洞水,引起地表严重塌陷,使周围6幢大楼严重开裂,并波及到200m远的地方。 ⒊滑坡 早在建设新安江水电站时,工程勘察就注意到大坝左岸坝头的千里岗砂岩层面裂隙与顺坡节理和一条逆断层三者相互切割,形成一个不稳定的岩体结构面,加之粘土充填,很可能形成滑坡,施工时证实了这一情况,由于预先采取了有效措施,故未造成损失。温州瓯江沿岸,以及三门健跳码头,舟山部分码头,杭州至长兴铁路等,在工程建设

中都遇到过这类问题。 二、工程建设中环境工程地质问题的防治意见 ⒈应高度重视对环境工程地质问题的调查研究 重视对工程建设范围内场地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的调查研究,特别是一些重要建设项目,如城市基础设施、能源基地、水利工程、交通运输干线、地下铁路等,认真调查了解该地区是否发生过或今后有可能发生地面沉降、地表塌陷、滑坡、崩塌、水土严重流失、砂土震动后引起液化,以及水库蓄水时是否可能引起诱发地震等不良环境工程地质问题,或针对今后可能发生的问题提出预防或治理的意见,供规划和建设部门决策参考。 ⒉合理开发地下水,积极开展地下水人工回灌 严格管理地下水的开采,开采量与天然补给量的大致平衡,并对开采地下水源地的补给量进行水量均衡分析,做到计划开采。有条件的单位应积极开展地下水人工回灌,利用人工回灌的方式将低温水灌入含水层,冬灌夏用。由于灌入的低温水与原含水层中的水存在温差而产生热交换,灌入的低温水使含水层变成一个“冷库”。夏季将水从“冷库”中抽出,其经济效益十分显著。杭州第二棉纺厂每年冬季回灌110万m3低温水,夏季抽用,每年可获得冷量335~394亿kJ,仅节能一项可省10万元,而且还防止了地面沉降。在石灰岩溶洞区开采岩溶水,也要严格限

环境工程地质学介绍

环境工程地质学介绍 胡经国 作者说明 该文发表于1985年3月出版的《重庆水利》总第8期。该刊由重庆市水利学会和重庆市水利电力科技情报网编辑、出版。当时该刊不定期出版,内部发行。 该文是作者于1978年10月来重庆市水利电力学校任教以来,在市级以上学术刊物上发表的第一篇学术论文。 该文在1985年9月召开的重庆市水利学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上,被列为交流论文,并被评为表扬论文。 下面是正文 一、环境工程地质学的逐步形成 近十余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人类工程-经济活动的广度和深度与日俱增。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已成为一种强大的地质营力。这种地质营力正在以越来越大的规模和强度改变着岩石圈表部——地质环境,造成不少区域性或地段性的地质灾害。例如,由于工业发展而引起的农业地区土地退化和污染,由于人类砍伐和耕种而引起的水土流失,由于过量抽取地下水而引起的地面沉降,由水库和大型引水工程引起的水库区淤积、塌岸、浸没等。各种地质灾害反过来又对人类工程-经济活动以及人类的生活、生存产生巨大的影响。 值得指出的是,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对地质环境的作用强度,现在已不亚于自然地质营力。例如,全世界铁路、公路路基石料的用量,可以与全球近代河流堆积物的数量相比较。目前,人类每年从地壳中提取的矿产约为1000亿吨,平均每人25吨。规模如此巨大的石料、矿产开发活动,必然使地质环境

产生深刻的变化。 同时,自然环境中的诸因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统一体。岩石圈的变化,必然引起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的变化,从而造成多方面的环境问题。 如果不对人类工程-经济活动与地质环境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不是合理地开发、利用和保护地质环境,不是合理地规划人类工程-经济活动,控制其对地质环境的不利影响,那么环境工程地质问题以及其他环境问题就不可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因此,国民经济规划地区地质环境的评价以及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工程地质研究,日益引起国际上的普遍重视。这正是环境工程地质学赖以开始逐步形成的强大动力。 环境工程地质学是传统工程地质学的一个重大发展,同时又是工程地质学与环境科学或环境地质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也就是说,它是在工程地质学和环境地质学的基础上,当然主要是在工程地质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开始逐步形成的。 工程地质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已是本世纪30年代的事。在70年代初,国际上环境保护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开始,比较偏重于大气圈和水圈的问题,但很快就涉及到岩石圈。并且,从1970~1981年,相继出版了几本环境地质学专著。 1980年,在巴黎召开的工程地质协会全体会议,提出了进行环境评价和开发的工程地质研究的任务。1982年,在新德里召开的第四届国际工程地质大会,列出了“环境评价和开发的工程地质研究”这一专题进行学术交流和讨论,出现了一批实例性和方法性的论文。可以认为,这次大会是环境工程地质学开始逐步形成的起点。 我国的环境工程地质学研究起步较晚。1982年,全国环境工程地质专题学术座谈会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会议着重讨论了环境工程地质学的科学概念和研究方法以及我国当前的研究重点,并交流了已有的工作经验。对我国环境工程地质工作的开展,有较大的推动和指导作用。1984年3月,在成都召开的第二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收到了与环境评价和开发有关的文章达119篇。这表明我国环境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取得了新的成果。

黄河小浪底水库环境工程地质评价(精)

黄河小浪底水库环境工程地质评价 (摘要) 黄河小浪底枢纽主体工程已经完工,并于1999年10月25日下闸蓄水。水库蓄水后,随着库水位的升高将引起水文地质条件的一系列变化,对周围的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有的问题已经出现。本文就水库诱发地震, 岸坡变形破坏,水库渗漏,库岸水库浸没等环境问题进行分析评价。 (主题词) 水库诱发地震岸坡变形破坏库区渗漏绕坝渗漏水库浸没 前言 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位于河南省洛阳市以北40km的黄河干流上。坝高 154m,坝顶长1317m,水库正常高水位275m;最大水深约140m,总库容126.5亿m3。发电装机180万kw。是一座以防洪、防凌、减淤为主,兼顾供水、灌溉和发电的特大型工程。主体工程已经完工,于1999年10月25日下闸蓄水。截至2002年5月,小浪底水库最高蓄水位已达240 m。可以肯定:随着库水位的升高,必将引起一系列的库区环境地质问题。而这些环境工程地质的发生发展将直接或间接影响到水库工程的正常运用以及水库周边的工农业生产。 1 水库诱发地震分析 库区及周边展布有多条第四纪活动断裂,如城崖地、塔底、石井河、王良、封门口、——盘古寺、焦洛等(图1)。小浪底水库最大水头抬高值为140m,在库水淹没或回水影响范围内延伸长度达10km以上的断层有石井河、塔底、城崖地、石家沟等断层。位距坝址下游6 km~6.5km的断层有连地、王良、坡头等断层。这些断层第四纪以来大都有过不同程度的活动。 通过多年的对断层的调查分析认为,小浪底水库无论是地层岩性、地质构造,还是水文地质条件,都具备了发生水库诱发地震的可能。对于诱发地震的可能最大震级,采用多种方法分析计算,其上限震级定为5.6级,小于本区构造地震考虑的最大可能震级。即使发生≤5.6级诱发地震,经过数十公里或百余公里的衰减,对大坝的影响烈度也在其设防烈度以内。(小浪底水库地区的地震基本烈度经多次鉴定为Ⅶ度)。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所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地震地质背景较为复杂,具有发生水库地震的可能。为了监测水库地震动态,对水库地震作好预测预报工作,更好地为枢纽运行服务,专门设置了水库遥测地震台网,并于1995年10月全面建成投入运行,保证了大坝截流前记录到两年地震本底资料。重点监控范围,坝上游可达40km,下游8km,面积1400km2,库首区的重点地段和可能诱发地震的主要潜在震源区,都在有效监控范围之内。有效震级监测下限 ML≥0.5级,震中定位精度≤0.5km。 台网自1995年10月投入运行,共分析处理地震事件数百次,其中网内及网缘地震一百二十余次,最高震级为1997年3月23日发生在汾渭地震带(怀来—西安地震带) 边缘的山西绛县附近的ML3.0级地震。水库区最高震级为1995年11月25日和1997年1月1日震中位于架桑断层东侧的ML2.7级、ML2.6级地震(表1)。 小浪底水库于1997年10月实现了顺利截流,1999年10月下闸蓄水,年底库

木拱河水库库区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木拱河水库库区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根据木拱河水库库区基本勘察资料,对工程建设有影响的水库渗漏、库岸稳定、淹没及固体径流、水库诱发地震等关键地质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木拱河水库库区工程地质较好,能满足工程施工建设要求。对库首段存在绕坝渗漏问题,通过防渗处理后,具备成库条件。 标签:木拱河水库;库区地质条件;岸坡稳定 1 工程概况 木拱河水库位于三岔河右岸支流波玉河上游木拱河上,属长江流域乌江水系。库坝区总体交通条件一般。木拱河水库坝高约40m,正常蓄水位高程1233m,库区水3.0km,库容692万m3,工程规模为Ⅳ等小Ⅰ型水库枢纽。工程主要解决附近乡镇、当地农民的人畜饮水、农业灌溉及附近工矿企业用水问题[1]。 2 库区工程地质条件 2.1 地形地貌 库区所在河段为木拱河中下游白岩脚至塔山坡一带,河流蜿蜒曲折,库尾段总体流向为S65°W左右;库腰段总体流向为N70°W左右;库首段总体流向为N10°W左右。建库河段河谷走向与山脊方向基本一致,地形切割相对较浅,左岸最高点为靠库尾的老偏山顶,高程为1401m,右岸最高点为库尾的龙头山顶,高程为1401m,河床高程为1209~1235m,相对高差50~170m,为以溶蚀、浸蚀、构造作用为主形成的溶蚀丘林地貌。 2.2 地层岩性和地质构造 库区及周边主要出露三叠系上、中统和第四系地层。库区地质构造相对简单,区内共发育两条断层,分述如下:F1断层:为性质不明断层,延伸长约7.5km,断层轴向为N64E,属NE向构造体系,起点位于库区西侧朵贝一带,终点位于库区下游河湾处。F2断层:为平移断层,延伸长约8km,断层轴向为N50~80E,属NE向构造体系,起点位于库区南西侧田坝一带,终点位于库区左岸坡,未穿越库区。 2.3 岩溶水文地质条件 测区岩溶主要发育于关岭组第二段第二层(T2g2-2)及永宁镇组(T1yn)地层中,该地层分布于库区以外或岸坡正常蓄水位以上,库区为浅切河谷,河床内岩溶发育较弱。区内地下水径流运移受岩性、构造制约作用较强,受马关至后寨大型岩溶管道影响较大。

长江中游环境地质调查

长江中游环境地质调查 一、香溪河流域岸坡稳定性 (一)通过遥感和地质调查,查明了香溪河流域岸坡地质结构和地质灾害的发育状况及其控制因素,对区内岸坡稳定性和主要地质灾害问题进行了定性和定量评价,为三峡库区香溪河沿线移民安全性评价、建筑场地适宜性规划和移民区新农村建设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1、引水线路环境地质问题调查 通过香溪河河口—高阳段1∶5万专门环境工程地质调查(图1),基本查明了区内的工程地质条件及存在的关键工程地质问题,对130处滑坡和不稳定斜坡的基本特征及其危害情况进行了调查。 图1 香溪河河口-高阳段环境工程地质图(1:5万) 2、遥感解译 用43幅1:3.5万黑白航片和两景卫星影像,结合已有各种资料,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 )技术支持下的遥感解译方法,得出以下结论: (1)香溪河流域地貌类型分为3大类(河流地貌、山地及坡地地貌、岩溶地貌)和16小类。 (2) 流域内第四纪松散堆积物类型分为冲积物、坡积物、残积物和滑坡堆积物四类 。其中以坡积物面积占88.75%。

(3)对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进行了解译。根据有关资料并进行了汇总和分析。 (4)解译了断裂构造。 (5)遥感影像解译人类工程活动。除了居民点外,主要表现为城镇、道路、水库、桥梁。 3、分析研究了香溪河流域地质灾害的主要控制因素 滑坡主要分布在坡度20~30°斜坡中;侏罗系香溪组、聂家山组、蓬莱镇组碎屑岩与滑坡关系最为密切;滑坡发育多终止于平缓的高阳Ⅰ、Ⅲ级阶地面上,相当于整个香溪河流域的Ⅱ、Ⅳ级阶地;滑坡后缘的高程多分布在190~250m,400~500m,说明多数滑坡的启动面都在这两个层位上,与流域的Ⅳ级阶地和500m系列溶洞相当; 滑坡在汛期时的运动量明显大于非汛期的滑动量,滑坡的变形与降雨存在滞后关系。渗透系数较大的崩塌堆积物,蓄水后变形反应最快,滞后时间最短,滑坡堆积物变形的滞后时间长于崩塌堆积物的滞后时间。而残坡积物,蓄水后变形微弱,且变形滞后时间较长(图2)。 A B C 图2 (A-崩塌堆积物;B-滑坡堆积物;C-残坡堆积物)滑坡的变形速率曲线

辽宁省白石水库环境工程地质问题综述_杨殿臣

综述与专论 辽宁省白石水库环境工程地质问题综述 杨殿臣 狄旭东 李 浩 (辽宁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沈阳 110006) 摘 要 白石水库位于辽宁省北票市上园乡附近的大凌河干流上,是大凌河流域第一期开发的控制性骨干工程,水库建成后,将产生许多环境工程地质问题。从库坝区的地质背景出发,对水库渗漏、库岸再造与泥沙淤积、淹没与浸没、水库诱发地震、坝下冲刷坑稳定性等主要环境工程地质问题进行了综合评述。 关键词 环境工程地质 水库渗漏 淹没与浸没 水库诱发地震 坝下冲刷坑稳定性 Abstract Baishi Reservior,located on upstream of Daling River close to Sshangyuanxi Village in Beipiao,Liaoning,has been built as a key p roject in Phase I Development Plan in Dal ing drainage.Its completion,however,is bound to create many environmental geology troubles,as a result of local geological background conditions.These troubles include leakage in reservoir area,neces sary rebuilding of reservoir bank,sedimen t accumulation,submersed consequence,earthquake induction,potential inability of scour hole at foot of reservoir dam. Keywords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geology reservoir leak age s ubmersed reservoir area stability of scour hole at foot of reservoir dam 1 前言 白石水库是辽宁省大凌河流域第一期开发的控制性骨干工程,地处辽西低山丘陵区,山势开阔平缓,高程一般在200m~300m之间,河谷高程一般为100m左右,河谷弯曲,多呈北东与北西相间出现,宽则达10km,窄的仅1km左右。坝址位于辽宁省北票市上园镇境内的大凌河干流上,距北票市46km,距义县45km,坝址处河床宽380m,河床平均高程94m。左岸山势较缓,平均坡角为30°,右岸山势陡于左岸,平均坡角为40°。白石水库总库容为16.45亿m3,工程规模为大(Ⅰ)型,大坝为RCD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坝顶长513m,最大坝高49.3m。 白石水库建成后,会使库坝区原有的环境地质平衡状态发生改变,从而产生一系列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发生、发展将直接影响到水库的正常运用及附近人民的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从环境地质背景出发,对建库后可能产生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综述如下。 2 库区环境地质概况 白石水库地处辽西地区,在大地构造上处于中朝准地台的西北部辽西台陷内,构造线方向以北东向为主。白石水库正处在北北东向朝阳—北票断裂和医巫闾山西侧断裂之间,库区所在的大凌河段流经金岭寺—羊山盆地和阜新—义县盆地,构成了库区基本的地质构造格局。库区内由库尾向南东至坝址连续发育有西山向斜、下府向斜、孤家子向斜三个大型平行展布、平缓开阔的褶皱,轴向NNE~SSW。三条褶皱构造成生于中侏罗世~晚侏罗世初,属于燕山运动第二期,在NWW~SEE主压应力和NNE ~SSW主张应力作用下并受后期构造影响而形成。库区内规模较大的断裂有5条,按走向大体分为NE(NNE)和NW向两组。NE(NNE)向有北票断裂、乌速皋断裂和三巨星断裂;NW向有常河营子断裂和下喇嘛洞断裂。另外,在坝址附近还发育有一系列平行展布的NW向断裂。库区构造形迹的展布特点决定了本区的构造体系是以NNE向褶皱、压性、压扭性断裂为主体和与之垂直的张性、张扭性断裂共同构成NNE向的新华夏构造体系。 新构造运动本区主要表现为小幅度升降运动和地震活动,同时局部伴随小规模NW、NNW向压性、压扭性结构面和老断裂的复活。通过地震危险性分析,坝址区50年超越概率为10%的基岩峰值加速度为102.89cm/s2,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 3 水库主要环境地质问题 — 1 — 辽宁省白石水库环境工程地质问题综述

工程地质条件

工程地质条件:包括地形地貌条件,岩土类型及工程地质性质、地址条件、水文地质条件、不良物理地质现象及天然建筑材料等六个条件。 工程地质问题:指已有的工程地质条件在工程建筑和运行期间会产生一些新的变化和发展,构成威胁影响工程建筑安全的地址问题。 岩石:岩石是矿物的天然集合体。多数岩石由一种或几种造岩矿物按一定方式结合而成,部分为火山玻璃或生物遗骸。 矿物:矿物是在地壳中天然形成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天然自然元素或化合物,通常是无机作用形成的均匀固体。 岩浆岩:由岩浆冷凝固结而形成的岩石。 沉积岩:沉积岩是在地壳表层常温常压条件下,由先期岩石的分化产物,有机物质和其他物质,经搬运、沉积和成岩一系列地质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变质岩: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岩石称为变质岩。 地层:将各个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岩石称为该时期的地层。 褶曲:褶皱构造中任何一个单独的弯曲称为褶曲。 构造:包括褶皱,节理和断层等最基本的地质元素,它们是岩石圈中构造运动的产物 节理:岩层受力断开后,岩面两侧岩层岩断裂面没有明显相对位移时的断裂构造。 断层:岩层受力断开后,断裂面两侧岩层沿断裂面有相对位移时的断裂构造。 河流阶地:河谷内河流侵蚀或沉积作用形成的阶梯状地形阶地或台地。 隔水层:虽有孔隙且能吸水,但导水速率不足以对井或泉提供明显的水量的岩土层。 含水层:存储地下水并能够提供可开采水量的透水岩土层。 河流地质作用:侵蚀性、搬运和沉积作用;河谷横断面及河流阶地;河流地质作用于工程建筑的关系。 弹性模量:应力与弹性应变的比值。 变形模量:应力于总应变的比值。 抗压强度:指岩石在单向压力的作用下,抵抗压碎破坏的能力。抗拉强度:岩石单向拉伸时抵抗拉断破坏的能力。 抗剪强度:指岩石抵抗剪切破坏的能力。 风化作用:地壳表层的岩石在阳光、风、电、大气降水、气温变化等外应力作用下及生物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下,会引起岩石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以及结构构造的变化,使岩石逐渐发生破坏的过程成为风化作用。 黄土:黄土是以粘粒也为主,含碳酸岩,具大孔隙、质地均一、无明显层理而有显著垂直节理的黄色陆相沉积物。 湿陷系数:黄土试样在一定压力作用下,浸水湿陷变形量与原高度之比。 软土:是天然含水量大、压缩性高、承载力和剪切强度很低的呈软塑—流塑状态的粘性土。不良地址现象:是指自然地质作用和人类活动造成的恶化地质环境,降低环境质量,直接或间接危害人类安全,并给社会和经济建设造成损失的地质条件。崩塌:陡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或其他外力作用下,突然向下崩落的现象。 滑坡:人工边坡或天然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向下崩落的现象。 泥石流:泥石流是一种含大量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 岩溶:是指地表水和地下水对可溶性岩石的长期溶蚀作用及形成的各种岩溶现象的总称。构造地震: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地震称为构造地震。 地震等级: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程度的等级。 地震烈度:指地震时地面震动的强烈程度。 岩体:岩体通常是指在地震历史时期由各种岩石块体自然组合而成的“岩体结构物”,具有不

水库工程环境影响评价

水库工程环境影响评价 水库工程的典型组成:水库枢纽工程、灌区工程、配套施工辅助工程、移民安置工程。 环境影响类型:生态影响型。 一、项目工程概况 主要包括:工程所在流域和河流开发利用规划情况、已建水库工程、拟建工程概况 重要的图表:流域水系图、工程项目组成表、工程特性表。 1. 简要说明项目所在流域的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开发利用(说明梯级已建、在建工程)与保护管理状况、规划环评的开展情况及其对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流域存在的环境问题。 2. 阐明工程地理位置、建设必要性、开发任务、规模、开发方式、项目建设内容及主要工程特征参数等,工程项目组成要完整,包括主体工程、施工辅助工程、水库淹没及移民安置等部分。 (1)主体工程: a.工程及主要建筑物级别、工程布置和主要建筑物型式、规模及工程特性指标,给出工程平面布置图、枢纽布置图、水库淹没图、施工总布置图等。 b.简要介绍灌区范围、渠系线路、主要工程建筑物、灌溉水量、灌溉面积和季节要求、主要农作物等。 (2)施工辅助工程: a.图件:施工导流、交通工程、料场、渣场规划、施工辅助企业、施工工艺、进度安排和施工总人数、给出施工总布置图等; b.简述水库淹没与移民安置规划方案(包括淹没面积、人口、搬迁、生产安置人口、迁建、新建城镇及工矿企业情况、复建专项设施等),说明给出初期蓄水计划、运行调度方式。 二、工程分析与环境影响识别 1.与产业政策及相关规划的一致性和协调性分析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鼓励类

《某县环境保护规划》(2010-2030) 《某县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十二五”发展规划》 《湘南地区水利工程规划报告》 说明水库工程建设的必要性:有效保障灌区生产生活对水质水量的要求,同时可显著新增耕地资源,工程建设与相关规划协调一致。 2.从环境保护角度,综合比选各工程设计及施工工艺方案,并对工程推进的生产、施工组织和调度运行方式进行环境合理性分析。 说明工程在设计各阶段,对坝址、坝型、正常蓄水位、施工布置和移民安置等方面做多方案优化和比选,在充分考虑环境影响和效益最大化的同时,选择环境合理的方案。 3.影响源分析与环境影响识别 分施工期、运行期,将环境作用因素和影响源、影响方式与范围、污染源强和排放量、生态影响程度等,确定评价因子。 (1)施工期 a.工程施工 影响源:施工占地、废水、弃渣、施工废气、施工噪声、施工人员进驻。 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破坏施工区植被,新增水土流失;对周边水体水质有一定影响;对施工区植物有较大影响;对施工区周围动植物有轻微影响;对土地资源、人群健康及社会有一定影响;隧洞开挖影响地下水。 b.移民安置: 影响源:移民生产开发、专项设施复建。 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破坏植被、引起水土流失;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安置点污水排放和垃圾堆放的影响。 (2)运行期 a.水库运行 影响源:大坝拦截,水库调度,饮水灌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