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贵州国学经典选读(省)

贵州国学经典选读(省)

贵州国学经典选读(省)
贵州国学经典选读(省)

国学经典选读01-0005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问答题

1.

《尚书正义》的作者是()

?伯峻

?颖达

?星衍

?熹

2.

如果说中国传统学术是一座大厦,那么()学就是这座大厦的基柱。

?经

?史

?子

?集

3.

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

?《论语》

?《易》

?《诗经》

?《孟子》

4.

战国后期以至汉,诸子学说开始融合,形成了()两大学派。

?黄老和墨学

?黄老和道家

?儒学和墨学

?黄老和儒学

5.

唐宋至明中叶是中华文明形成的()。

?萌芽期

?形成期

?成熟期

?转型期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问答题

6.

衡量一个学术研究是否有生命力要看下列几个因素:()

?有无丰富的研究对象

?有无系统的研究法

?有无开阔的研究前景

?有无充足的研究人员

7.

儒学的精神追求体现在()几个面。

?经世致用的精神

?政治批判精神

?现实主义精神

?积极开放的精神

8.

对人本身的尊重是子思想的着眼点。通过子及其弟子的实践,使()成为后代士人的基本气质。

?关注现实

?注重修养

?参与社会

?积极进取

9.

国学是研究中华传统学术及其载体的学问,是对中华民族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社会文明进程中所形成的具有永恒意义和普遍价值的()的总结。

?思想体系

?文化观念

?精神追求

?学术法

10.

儒学的思想倾向体现在()几个面。

?法治思想

?人本思想

?道思想

?德治思想

11.

西汉出现了三种尚书,即()和“伪尚书”。

?《今文尚书》

?《尚书正义》

?《古文尚书》

?《古文今古文注疏》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问答题

12.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等说法是子提出来的。

?√

13.

孟子打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广开私学。私学的普及,促成了春秋时期士阶层的形成,促进了学术的全面发展。

?√

14.

《易》的六十四卦全部是由阴爻和阳爻组成。阴爻被称为“九”,阳爻被称为“六”。

?√

15.

“国学”这个词,最初指国立的学校。

?√

16.

礼制规定的是礼仪活动中所使用的器物的形制和数量,包括礼器和礼数。

?√

17.

礼义讨论在不同场合、不同环境下对礼仪和礼制调整的尺度。

?√

18.

《诗经》的“三体”指的是风、雅、颂三种体式。

?√

19.

汉代传习《诗经》的有齐、、、毛四家,齐、、三家属古文经学,毛诗属今文经学。

?√

20.

明中叶以后是中华文明形成的转型期。

?√

21.

《诗经》的颂是祭祀用的乐舞,包括《颂》、《颂》和《商颂》。

?√

22.

晋南北朝儒经转型期的标志是什么?

答:晋是经学的转型期。这一转型期的标志有两个:

一是今古文经学的融合。

二是经学玄理化。

02国学经典选读-0002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判断题

1.

()是通过给人物立传记的式来记叙历史的。

?政书

?纪事本末体史书

?纪传体史书

?编年体史书

2.

《宋书》最有价值的是()这一部分。

?本纪

?志

?表

?列传

3.

()也被称为《汲冢纪年》、《汲冢古文》或《汲冢书》,本是一部先编年体古书,但到战国

以后就不见流传。

?《竹书纪年》

?《春秋》

?《国语》

?《左传》

4.

阅读《三国志》不仅要注意其正文,更要注意阅读()的注文。

?寿

?欧阳修

?裴松之

?宋祁

5.

《诗经?卫风?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采用的表达手法是()。

?赋

?比

?兴

?夸

6.

被称为“太史公书”的史书是()。

?《史记》

?《汉书》

?《三国志》

?《晋书》

7.

历代的“起居注”及“实录”是按年叙述某一历史时期的事件,在体例上属于()。

?编年体史书

?纪传体史书

?政书

?纪事本末体史书

8.

被合称为“三通”的三部史书是()。

?《史通》《通典》《通志》

?《通志》《通典》《资治通鉴》

?《通典》《通志》《文献通考》

?《通典》《通志》《通鉴纪事本末》

9.

()是我国最早的断代政书。

?《唐六典》

?《会要》

?《续会要》

?《唐会要》

10.

纪事本末体史书的体式始创于袁枢的()。

?《资治通鉴》

?《通鉴纪事本末》

?《宋史纪事本末》

?《明史纪事本末》

02国学经典选读-0002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判断题

11.

史书研读要注意的问题包括()等。

?明大势

?知得失

?审源流

?阐幽微

12.

下列史书在体例上属于史评史论类的有()。

?《过论》

?《汉书》

?《读通鉴论》

?《六朝通鉴博议》

13.

《孝经》主要阐述孝道观念,其中讲述了天子、()这几种不同等级的孝道是如体现的。

?诸侯

?卿大夫

?士

?庶人

14.

下列典籍属于“二十五”史的有()。

?《三国志》

?《汉书》

?《新唐书》

?《春秋》

15.

下列史书属于纪传体的是()。

?《后汉书》

?《晋书》

?《南齐书》

?《梁书》

16.

《尔雅》具有下列鲜明特点:()。

?以标准语解释言

?用当代的语言解释古语

?用常用字解释生僻字

?用简化字解释繁体字

02国学经典选读-0002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判断题

17.

感兴是中国诗歌形成的重要机制之一,是中国诗歌乃至世界诗歌所能生发的心理基础。

?√

18.

《春秋》在“十三经”里不是独立成书的,而是以“春秋三传”的形式出现。

?√

19.

《易》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两派六宗。两派分别是指象数派和考据派。

?√

20.

章学诚在《文史通义》开篇提出“六经皆史”的观点,并深入地讨论了经学与史学的关系。

?√

21.

《后汉纪》是编年体的西汉史。

?√

22.

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

?√

23.

史评史论类著述不是以历史叙述为主,而是以历史评论为主的史书体例。

?√

24.

东汉经学大师班固为“三礼”作注,广泛地吸取了古文经和今文经的成果,使“三礼”并称,成为礼学著作的基础。

?√

25.

班固把“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作为其建立史学体系的追求。

?√

26.

“春秋三传”大都成书于战国后期,而《毂梁传》成书最晚,到汉宣帝时才整理完成。

?√

03国学经典选读-0003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问答题

1.

隋代的子学著作()在思想上开启了宋明理学。

?《无能子》

?《文中子》

?《金楼子》

?《子》

2.

()提出的心物交格,将理论与经验并重,并有对立统一的意识,其学说代表了清代子学的新趋势。

?以智

?源

?谭嗣同

?康有为

3.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出自先经典()。

?《论语》

?《庄子》

?《老子》

?《易》

4.

在先,墨学与()是并称的两大显学。

?道家

?儒学

?佛学

?名家

5.

()继承了孟子的学说,作《复性书》专门讨论性,认为性是纯善无恶的,但情分善恶,复性是要求人恢复到本性的善良上来。

?禹锡

?翱#柳宗元

?愈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问答题

6.

竹林玄学的代表人物是()。

?晏

?嵇康

?弼

?阮籍

7.

先子学燕齐派的代表人物是()等。

?孟子

?荀子

?邹衍

?淳于髡

8.

《子》的思想宗旨可概括为()。

?旨近老子

?出入经道

?淡泊无为

?蹈虚守静

9.

墨家以()为其宗教思想。

?天志

?明鬼

?尚贤

?非命

10.

《氏春秋》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面:()。

?一诸说、弃封建

?隆君主、明时变

?天人感应、受命改制

?蹈清静、尚实用

11.

()对天人关系的讨论,基本上可看做中国哲学关于天人关系的总结。

?愈

?翱

?禹锡

?柳宗元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问答题

12.

老子认为德是道的外化,外化到天地万物和社会的运行与治理上。

?√

13.

在道家看来,相对于天地大道和自然来说,人类的所有活动,以及社会中所产生的礼法都不过是大道所派生出来的残渣而已。

?√

14.

玄学的学术基础是对《论语》和《墨子》等经典的解释。

?√

15.

熹和陆九渊同为南宋重要的哲学家,但二人的逻辑不同,陆九渊认为心即理,被称为理学;熹认为性即理,被称为心学。

?√

16.

“白马非马”是先名家合同异派的标志性观点。

?√

17.

庄子的修养立足于两个基点,一是心斋,二是坐忘。

?√

18.

阳明将陆九渊心学理论进行完善和总结,并仿照熹的“求理于物”,提出了“求理于心”的观点。

?√

19.

程颢、程颐兄弟是北宋洛学的代表。

?√

20.

老子提倡“无为”,是指不要违背自然,不要强自妄为。

?√

21.

正始玄学主“越名教而任自然”。

?√

国学经典心得体会1000字作文

国学经典心得体会1000字作文 多读书,读好书是市委的倡导,也是我一直以来的行为习惯。因为读书是工作的需要也是生活的需要,更是做人的需要,而书是最 好的老师。 马斯诺的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类需求从低到高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个层级。我认为可以 将这五种需求简而言之为物质和精神层面需求,人在物质需求得以 基本满足后,更多追求的是精神的满足,精神越富足满足感越强, 而这一满足离不开读书。 我很幸运,有一帮文友,他们善于小说、散文、诗歌、书法、绘画、摄影、收藏等,他们纯粹执着,好学善思,充满了人文关怀, 我在这样的环境和氛围中被感染和浸润。我们定期聚在一起,谈观 念讲感受,各抒己见,海阔天空。国学作为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国国 有学术,它既是中华文明的最好形态,也是中国学术的源头发轫, 更是中国人立身处世的精神家园,自然会成为我们必不可少的谈论 话题。 我是一个物欲感不强的人,所以更趋向精神层面的愉悦。读书让我很享受,读书让我与时代同步,读书让我与老公共修,因为他也 是一个喜欢读书和思考的人。 读书是没有止境的,正如我们的政务服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但读书却是有境界的。首先,要身心合一。要静心而读,在喧嚣中 守住心灵深处的宁静和纯真,专心致志,心无旁骛。一把椅子,一 杯清茶,一本书,一个人,一盏灯,手不释卷,但却惬意满足。其次,要书人合一。读书不仅要坐得下来,还要读得进去,要能沉醉 其中,乐而忘忧。比如读韩愈《进学解》中的千古名句:“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我很有感悟:做任何事都是一分 耕耘一分收获,天上不会掉馅饼,天道酬勤,工作如此,人生如此。第三,要天人合一。读书到一定程度就会高屋建瓴,对事物的认识

《国学经典选读》期末复习题

《国学经典选读》期末复习题 一、课程属性及期末考试有关问题 1.本课程为省开课。 2. 期末考试题型四种:填空、名词简释、简答题、问答题 3. 填空题主要在常识中产生,个别在名词中产生。 二、期末复习题、 (一)常识 1. 中华文明的形成经历了四个时期:先秦是萌芽期,汉魏六朝是形成期,唐宋至明中叶是成熟期,明中叶以后就进入转型期。P4 2. 进入民国,经书成为普通的古文献。作为历史学的资料,章学诚所谓的“六经皆史”得到了全面的体认。P30 3 . 如果说中国传统学术是一座大厦,那么经学就是这座大厦的基柱。P41 4. 在五经之中,《周易》是古代占卜之书。P41 5.《诗经》的价值,一在于文学价值,一在于文化价值。P52 6.西汉出现了三种尚书,即《今文尚书》、《古文尚书》和“伪尚书”。P47 7.《论语》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P60 8. “仁”和“礼”是孔子思想的两个基点。P60 9.《左传》、《公羊传》和《毂梁传》合称“春秋三传”。P58 10.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说“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P70 11. 司马光主持编篡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史书。P87 12. 司马迁把“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作为其建立史学体系的追求。P92 13. 阅读《三国志》不仅要注意其正文,更要注意阅读裴松之的注文。P95 14. 在先秦,墨学和儒学是并称的两大显学。P118 15. 先秦名家“合同异”一派是以惠施为代表的。P128 16. 战国晚期的苏秦和张仪成为纵横家的代表人物。P131 17. 秦汉以后的中国子学,可按五个历史阶段来区分,即两汉子学、魏晋玄学、隋唐子学、宋明理学和清代子学。P135 18.玄学的逻辑基础是汉魏之际清议之风所带来的名实之辩。P142 19. 经史子集四部中,集部多是文章、诗赋的汇编。P160 20. 研究《楚辞》的代表性著作有王逸的《楚辞章句》、洪兴祖的《楚辞补注》和朱熹的《楚辞集注》。这三本书是对《楚辞》进行研读的基本书目。P165 21.西方发达的史诗系统在中国古代没有,蒙古族和藏族的史诗也是后来才整理出来的。P173 22. 四言诗的出现,使中国诗歌形式得到了文学意义上的确认。P178 23. 曹丕所作的《燕歌行》是现存最早的完整的七言诗。P181

电大在线考试国学经典选读答案

国学经典选读-1 一. 单选题(共10题,共6分) 1.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的意思是()(0.6 A.那个仁厚的人就是自己想帮助别人树立起来,自己想帮助别人达成目标。能够就近舍远,由近及 B.那个仁爱的人,就是自己想要树立起来,也想帮助别人树立形象,自己想要达成目标,也想要帮 C.一个仁人,只要自己想自立,便也帮助别人自立;自己想要通达,便也帮助别人通达。能够就 D.夫子之仁德,就是自己欲立而且也要立人,自己欲通达,也要助人通达。能够就近取得帮助, A.孔子答道:“未来知道长生,现在怎么能够知道呢?” B.孔子答道:“不知道生人是谁,怎么能够知道死人是谁呢?” C.孔子答道:“生的道理还没有弄清楚,怎么能够懂得死呢?” D.孔子答道:“生的道理弄清楚了之后,才能够懂得死的道理。” A.孔子教授学生要精通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以及各种职业、技能、爱好等。 B.言行要谨慎,为人要诚实守信,要广泛地去爱众人,并且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 C.立志高远,坚守德操,遵循仁义,精通六艺。 D.亲自积极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可以学习典籍、文章了。 A.孔子说:人在有关生死的关键时刻,才知以往建立的情谊的真假;在贫穷与富足的不同状态,才 B.孔子说:君子相处和谐而不结党,小人结党而内部并不和谐。 C.孔子说:只有仁者真正懂得爱什么人,憎什么人,因为仁者有分辨善恶的标准,所以待人接物

D.孔子说:道德高尚的人,与地位比自己高的人交往,不奉承讨好;与地位比自己低的人交往, 5. 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一句中的“畏”的恰当意思是()(0.6 分) A.畏惧 B.畏缩 C.敬畏 D.崇敬 A.四海之内皆兄弟 B.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C.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D.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A.“孩子们进入家里,就要孝顺,出门在外就要遵纪守法。谨慎地对待事情,泛泛地关心别人,而 B.“弟子们小时候在家里,就要听父母话,要孝顺父母;长大了出门在外,要敬爱兄长,尊重师 C.大人孩子都要关心诚信问题。 D.亲自积极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可以学习典籍、文章了。 A.孔子教授学生要精通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以及各种职业、技能、爱好等。 B.“默默地记住知识,勤奋学习不知厌烦,循循善诱不知疲倦,有谁会让我做比这更多的事情呢?” C.“默默地去做好事,学习不知厌烦,教案不知疲倦,对于我们来说,还有什么比这更快乐的事情 D.“默默地把知识牢记在心,勤奋地学习不知厌烦,教诲别人不知疲倦,对于我来说,还有什么遗

读国学诵经典心得体会

读国学诵经典心得体会 最近,我们都在学习国学。我也读了一本书名叫《国学经典》。读完了这本书,我不由得发出一些感叹。 这本书分为三个单元,每个单元都有两个部分。第一单元主要讲的是节俭。“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这句话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在总结唐朝由盛世走向衰败的历史教训时写下的警世名言。意思是:历观前代王朝和古老的家风,往往勤俭节约意味着成功,奢侈浮夸意味着失败。是呀,这句话用于我们现在是再适合不过了。 节约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它表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只要用心,我们就会想出节约的好办法。你瞧,这是我和姐姐想出来的: 1、将用剩的小块肥皂收集起来,做成了大块肥皂。 2、把雨水收集起来,用来浇花。 3、把没有用完的作业本合订在一起,做成了一个新本子。 怎么样?这些节约的办法你用过吗?如果没有,那就从现在开始行动吧! 第二单元主要讲的是强自信。“天地之性,人为贵。”这句话选自于,《孝经。圣治章》。意思是:天地之间的万物生灵,都一样的得到天地之气成形,禀天地之道成性。但只有人最为尊贵。这句话说得多么好呀!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都有自己的特长,只是有很多人自己没有发挥出来罢了。我就把自己的优点和特长发挥出来了: 1、我把字写得很好。 2、我的作文常被老师称赞。 3、我的舞蹈跳得很不错哦,还获得了证书。

瞧!我的优点和特长很多吧!相信你也一定有很多优点和特长,赶紧发挥出来吧! 第三单元主要讲的是智慧。“知者创物”。这是《周礼。冬官。考工记》中的一句话,意思是:由有智慧的人设计发明。用智慧来 解决问题的人也很多,下面让我给你们介绍一下吧:贺龙同志在紧 要关头让战士们扔掉草帽,使敌军自相残杀。包公运用智慧,使用 了计谋,从毛驴身上找到突破口,巧妙地破了案。还有许多的例子……就不一一说明了。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之柱和心灵家园。国学是中华文化的集中体现,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诵读国学,品悟中华文化,传承民族精神,涵养民族修为,承继民 族智慧,造就具有中华气韵和民族气质的现代中国人,是我们共同 的使命。 记得读中学时老师讲《孔雀东南飞》一文,文章并不算太长,我们学了一个星期,却一点不感到累。在这一周里我们被故事的内容 深深吸引着,作者的文笔是那样的流畅、优美,用词是那样的精辟,凄美的情节让我们为之而动容。后来在课外,读了王勃的《藤王阁序》,更是爱不释手,其文章情文并茂,奔放自然之势,读来摄人 心魄,其中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真是千古绝唱,让我感山川是那么的壮美,意境是那样的深远,有一种想投身 于大自然中,去过闲云野鹤般生活的冲动。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发 展和繁荣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动力,是中国人民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 不可否认,国学之“中庸之道”,也确实影响并发生过中国社会历史上某些被现代人认为丧权辱国的事实。君君臣臣夫夫子子的封 建礼教,也确实是麻痹老百姓思想维护封建贵族利益的一种精神枷锁。但是,1817年,拿破仑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中国并不软弱, 它只不过是一只睡眠中的狮子,中国一旦被惊醒,世界会为之震动。此话一出立即产生了轰动效应。尽管当时拿破仑的预言离现在是那

国学经典选读 第1、2次形考作业参考答案。

以下答案仅供参考!!! 《国学经典选读》形成性考核第一次作业 一、你认为学习“国学”的意义何在?“国学热”的原因是什么? 1、学习“国学”的意义: 第一,重振国学,对于唤起文化自觉,恢复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认同,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二,可以提高人的道德水准,提高个人文化素养。 第三,对于治国理政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第四,对于提升国家的国际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第五,对于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完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2、“国学热”的原因 第一,中国近年来经济的持续发展引发了“国学热”。 一百多年来,中国从一个曾经在经济、政治、文化方面遥遥领先于世界的大国,沦落为在西方的洋枪洋炮前不堪一击的封建帝国。巨大的反差,使人们思考这个问题时,认为中国社会之所以沦落成这个样子,全是传统文化、儒家思想惹的祸。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社会由计划经济走向了市场经济,在各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人越来越需要自己民族的历史,越来越需要自己民族的独特价值的东西,这就激发了中国人复兴传统文化的强烈愿望。 第二,亚洲四小龙的经济腾飞引发了“国学热” 七十年代,欧洲经济不景气,而属于儒家文化的日本及亚洲四小龙出现了经济的持续和快速增长,实现了经济的腾飞,创造了一系列经济奇迹。 二、你喜欢的学习“国学”的方法是什么? 请选择,可多选:() A 读经典 B 观看视频讲座 C 听老师讲解经典 D上网浏览相关知识 E 其他:() 三、我们的文字教材中的十章主题, (1)你认为对你的实际生活和工作有帮助意义的是哪一章?请选择,可多选:()第一章信仰,第二章仁德,第三章中庸,第四章知识,第五章学而,第六章择业,第七章顺逆,第八章人事,第九章为政,第十章理想 (2)请结合实际工作或生活来谈谈为什么对你有帮助意义? 我认为国学对我的工作和生活有很多启发。对我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影响。展开说说 四、请从教学大纲(或教材中)国学经典语录123句中选择你印象最深(或对你影响较大)的三句。简单谈一谈你对于这三句话的独到理解。 从书中挑选。

《国学经典选读》书面作业答案

《国学经典选读》书面作业 姓名:学号:教学点:成绩: 一、阅读分析(每题15分,共60分) 1、阅读《老子》第一章,回答问题: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①本章首句帛书的断句为:“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刘笑敢认为帛书断句合理,他的理由是什么?请浏览网上课堂“自建视频”之《老子》辅导第二节来回答。(4分)答:老子的思想中“自然”的价值为主体地位,老子的自然是自然而然之义,大自然的构成主体。 ②如何理解“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2分) 答:当我们把“道”称为“无”时,是指天长来分的宇宙初始。。 “道”就好像“无”;当我们把“道”称为“有”时,是指“道”成为万物之母。 ③请举属于“异名同谓”的3个例子。(3分) 答: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天地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微。 ④你如何理解《老子》所言的“道”?(6分) 答:客观存在的“道”,自古至今,恒常永存,人无法知道“道”全部,只能知其局部,所以当我们用言语表达宇宙终极之道时,我们所说的“道”(局部),并非客观存在的“道”(整体)。 2、阅读《庄子·大宗师》节选,回答问题: 颜回曰:“回益矣。” 仲尼曰:“何谓也?” 曰:“回忘礼乐矣。” 曰:“可矣,犹未也。” 他日复见曰:“回益矣。” 曰:“何谓也?” 曰:“回忘仁义矣。” 曰:“可矣,犹未也。” 他日复见曰:“回益矣。” 曰:“何谓也?” 曰:“回坐忘矣。” 仲尼蹴然曰:“何谓坐忘?” 颜回曰:“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 仲尼曰:“同则无好也,化则无常也。尔果其贤乎?丘也请从而后也。” ①你如何理解颜回把忘礼乐、仁义视为进步?(3分) 答:除去自身的一些复杂因素,不去考虑太多的方面,就会达到进步 ②何为“离形去知,同于大通”?(3分) 答:沉入于望的境界,忘记外界的一切事物,甚至忘记自身形体的存在,达到与“大道”相合为一的境界 ③从颜回与孔子的对话看,“忘”与“坐忘”有何区别?(3分)

读国学经典心得体会

读国学经典心得体会 读国学经典心得体会(一) 在学习第三模块的过程中,我接触到了《孔子与儒家思想》《老子与道德经》《唐宋诗词》《红楼梦与红学》等七部国学经典,虽然学习时间不长、断断续续,但觉着收获很多。国学经典不仅是中国悠久传统文化的证明,也是每一个中国人 的立身处世之本,更是我们园长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现根据个人学习情况谈两 点体会: 一、学习国学可以提高自身素养 经典的力量能震撼人心,它能启迪思想,开阔文化视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 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正所谓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再远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没有实现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识能够让自己知道自身的不足之处从而去完善。作为园长,我们除了在能力、知识方面外,还应注重自己的表率作用。一个园长的权威,说到底就是"权 力+人格"。尽管园长不是官,是教育家,是学者,但是园长要想管理好幼儿园, 就要真正地为教职工办实事,善于听取来自各方面的不同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 二、学习国学可以提升幼儿园的管理水平 “入则孝,出则弟”。孝敬父母,尊重兄长对幼儿园的孩子来说是首先应该 具备的品质。为此,我镇组织了对幼儿进行爱心、孝心教育的活动。包括听父母 的话,尊敬父母和其他长辈,关心体贴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劳动,珍惜父母的劳 动成果,热爱学习,与家人共同创造和谐快乐的生活。 首先制定了幼儿文明礼貌、爱心、孝心细则,并发放到家长手中,让孩子在

园在家对照执行。其次充分利用本土文化,营造“孝”的文化氛围。加强校园文 化建设,提供与教育相适应的,具有“孝”文化特色的、富有童趣的室内外环境,形成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氛围。三是围绕“孝心献给父母”进行 了一系列德育活动。 (1)利用重大节日、生日音乐会等举行各种形式的亲子活动,对幼儿进行感 恩教育。 (2)要求幼儿在一周内听一个“孝”的故事、“爱”的歌曲、“为父母做一 项洗刷家务”、“帮父母做一种农活”、“给父母做一回健康服务”等。使幼儿 学有榜样,爱有行动,真实的感受父母养育之恩,有效的培养孩子关爱家庭、孝 敬父母的优良品质。 (3)做小小“孝子”。组织幼儿开展“我自己进教室”、“我是妈妈的小乖乖”等幼儿活动,让幼儿通过演一演、做一做、说一说等形式,学会孝敬爸爸妈妈,养成良好的习惯。 (4)评“孝”星。通过一定阶段的活动后,组织幼儿及家长召开家园联谊会,由教师、家长、幼儿沟通参与为每个幼儿以打星的方式评出最佳“孝”星,进行 表彰奖励。让每个孩子都享受到成长的快乐。 学习国学的心得体会5篇心得体会,学习心得学习了国学经典后,我认为还 可以在我们的活动中加入经典诵读,如《弟子规》《唐宋诗词》《三字经》等适合幼儿诵读的经典;其次让我们的环境与经典对话,收集有关宣传资料、图片、布 置幼儿园的环境、氛围;三是利用传统节日对幼儿进行渗透教育。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每个节日的由来、庆祝方式、各地风 俗习惯等内容,让幼儿在接受传统文化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及个性品质,促进幼儿园特色办园。

最新电大作业《国学经典选读》教学大纲

《国学经典选读》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基本说明 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的 《国学经典选读》是河北广播电视大学为开放教育各本科专业开设的一门通识教育性质的公共选修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在如今这样一个与经典普遍疏离的时代,尽量多地向学生介绍中国文化史上从先秦至民国漫长的历史时段中能够代表中国文化传统与文化精神的一批经典巨著。给他们一个引导进入经典世界的门径,从而使之亲近经典、接受经典、传承经典。本课程以普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以践行河北电大“文化塑校”理念为导向,通过修身养性为主的国学教育,从而全面提升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学生健全之人格,并达到整塑校园文化、服务社会,实现学校国学教育与社会道德建设良性互动的目的。 本课程2学分,课内学时36,开设一学期。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 国学作为“我国固有的文化学术”(《汉语大词典》)是一个很大的概念。国学典籍是指中国古籍传统的“经、史、子、集”及其解读和传播的著作。国学经典选读只能是选择其中最为典范名的部分代表性著作,通过本门课程的教学,产生和培养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基本认知。 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必须阅读所选作品。由于篇幅所限,许多作品只是节选,有条件的学生应阅读所选作品的全部内容。 三、教学媒体的配置 (一)文字教材 本课程以覃碧卿、王之方、王光华、王亚生编著,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国学经典导读》为基本教材。 教材注重打通传统与现代,实现国学经典与现代汉语的自由对话,传承中国文化传统的血脉和香火。在编写体例上,注释译释部分非常细致全面,学生自学完全能够看懂。析论导读部分,朴素简练、明白晓畅,是站在时代高度上与国学经典对话。 《导读》是编制教学媒体、组织教学和复习考试的基本范围和主要依据。 (二)音像教材 本课程录像课为重点辅导型,主要讲授学生难以理解的重点、难点问题,以及需要通过录像进行知识扩展的内容。省校拟建10讲录像教材。 (二)其他资源 本课程由于是新开课程,其他一些资源会陆续建设完成,并随时在省校教学平台上发布。 四、教学环节 1、河北电大在线 教学平台是本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学生获得本课程知识的主要媒体之一。在线平台一定要用好、学好。

国学经典选读模拟试题二

国学经典选读模拟试题二 02国学经典选读-0001 试卷总分:100 单项选择(共10题,共40分) 开始说明: 结束说明: 1.(4分) 《新五代史》的作者是()。 A、宋祁 B、欧阳修 C、昫 D、脱脱 2.(4分) 历代的“起居注”及“实录”是按年叙述某一历史时期的事件,在体例上属于()。 A、编年体史书 B、纪传体史书 C、政书 D、纪事本末体史书 3.(4分) 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说“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言为《尚书》。” A、《国语》 B、《左传》 C、《公羊传》 D、《春秋》 4.(4分) 《资治通鉴》是一部()。 A、编年体通史 B、编年体断代史

C、纪传体史书 D、纪事本末体史书 5.(4分)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出自《诗经》的()。 A、《邶风?静女》 B、《周南?关雎》 C、《风?蒹葭》 D、《王风?黍离》 6.(4分) ()是我国最早的断代政书。 A、《唐六典》 B、《会要》 C、《续会要》 D、《唐会要》 7.(4分) 纪传体史书的创立者是() A、班固 B、司马迁 C、袁枢 D、司马光 8.(4分) 《宋书》最有价值的是()这一部分。 A、本纪 B、志 C、表 D、列传

9.(4分) 被合称为“三通”的三部史书是()。 A、《史通》《通典》《通志》 B、《通志》《通典》《资治通鉴》 C、《通典》《通志》《文献通考》 D、《通典》《通志》《通鉴纪事本末》 10.(4分) ()也被称为《汲冢纪年》、《汲冢古文》或《汲冢书》,本是一部先编年体古书,但到战国以后就不见流传。 A、《竹书纪年》 B、《春秋》 C、《国语》 D、《左传》 多项选择(共6题,共30分) 开始说明: 结束说明: 11.(5分) 下列史书属于纪传体的是()。 A、《后汉书》 B、《晋书》 C、《南齐书》 D、《梁书》 12.(5分) 下列史书在体例上属于史评史论类的有()。 A、《过论》 B、《汉书》

国学经典诵读心得500字作文

国学经典诵读心得500字作文 记一次《国学经典》诵读比赛为一步弘扬名族传统,传承国学经典引领我校学生,通过诵读国学经典诗词,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博 大精深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勤奋学习,自强 不息的优良品质,学校定于这个星期五举行国学经典诵读比赛。 这天清晨,同学们早早来到教室,个个精神抖擞,背起了弟子规,老师还让我们演练几遍,并叮嘱我们比赛时不要紧张。叮铃铃,上 课铃响了,这也意味着诵读比赛开始了。我们排好队,慢慢走出去。来到阶梯教室门口,我们紧张的等着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终于, 我听到报号老师叫:“现在是五年级一号班级出场。”我们怀着忐 忑不安的心情进了场。等所有人入场后,只听见沈鹏拿起话筒说完 了总序,接着,全班一起背完了“入则孝”,沈鹏又背起“泛爱众”中的第一排,全班同学有起伏的背完了“泛爱众”,这一章。诵读 完后班长用口令整整队,并向评委敬礼,接着,我班便出场。紧接着,其他班级也进行了诵读比赛。这次比赛,让我知道了一些重要 道理。总序入则孝,出则弟,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这 八章的内容,我基本能按要求做到,但少数部分仍欠缺,如,父母 讲道理时,嫌??拢?庋?兔蛔龅父母教,须敬听。感谢学校给了我这 好的机会,让我明白,发现了自己的缺点和优点。我一定会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妈妈给我买了一本《宋词300首》。随手一翻,我发现我家墙上的字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就在这本书上,一下子就爱不释 手了。天天读,天天背。 刚开始我背的很慢,妈妈见了,便和我一起背。妈妈不愧是大学生,指导背诵很有方法,她让我按词牌名去背。我先背《如梦令》,因为她节奏明快,短小精悍,非常好背。如吴潜的《如梦令·江上 绿杨芳草》:“江上绿杨芳草,想见故园春好。一束海棠花,昨夜 梦魂惊扰。惊晓,惊晓,窗外一声啼鸣。”这首词中“惊晓,惊晓...”的节奏令我大感兴趣。诸如此类的还有“休扫,休扫,管甚

电大《国学经典选读》教学考一体化网考形考作业试题及答案

(2018更新)最新河南电大《国学经典选读》教学考一体化网考形考作业试题及答案 100% 通过 2016年秋期河南电大把《国学经典选读》纳入到“教学考一体化”平台进行网考,针对这个平台,本人汇总了该科所有的题,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内容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并且以后会不断更新,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Ctrl+F),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一单选题 1.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孔子说的“五者”为()(4.00分) A. 历史上五位奉行仁义的人 B. 金、木、水、火、土 C. 仁、义、礼、智、信 D. 恭、宽、信、敏、慧 2. 孔子认为君子有三畏,分别是畏天命,畏大人,畏()。(4.00分) A. 信仰 B. 天子 C. 圣人之言 D. 父母之命 3.关于“国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4.00分) A. 张之洞主张“西学为体,中学为用”。 B. 国学的概念和内容从古至今始终如一,一成不变。 C. 季羡林认为,国学应该是“大国学”。 D. 追溯“国学”一词,最早出自《论语》 4.大人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也。其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焉。(4.00分) A. 一家 B. 天下 C. 一国 D. 一人 5.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4.00分) A. 德 B. 教 C. 礼 D. 仁 6.按照孔子的理念,以下哪一项不属于我们普通人实施“仁”的途径(4.00分) A. 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B.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C.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D.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7.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以下对这句话解释不正确的是()。(4.00分) A. 恭而无礼:恭敬但没有节制 B. 葸:过分小心而显现出畏惧的样子 C. 这句话主要是说不应该拘泥于礼 D. 这句话说了“礼”的重要性 8.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①)。何以聚人?曰(②)。(4.00分) A. ①仁②德 B. ①礼②信 C. ①仁②财 D. ①礼②义 9. 大学之道,(),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4.00分) A. 在明明德,在亲民 B. 在名名德,在亲民 C. 在明明德,在兴民 D. 在明名德,在亲民 10.关于“国学”,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4.00分) A. 国学也可以说是民族国家之学 B. “国学”一词,最早见于《周礼》。 C. “国学”最早的意思是周代设在王城的国家教育机构。 D. 国学仅包括儒家文化。 11.以下几位名人与各自对“国学”的描述,搭配错误的是()(4.00分) A. 张之洞: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 章太炎:国学是七科之学 C. 邓实:一国所有之学 D. 季羡林:国学应该是“大国学” 12. 中国以儒家为主体的传统文化对鬼神、生死的态度,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4.00分) A. 敬鬼神的目的是使人追怀往古,不忘记自己生命的由来 B. 众生必死,死必归土,此之谓鬼

国学经典选读期末复习题

国学经典选读期末复习题 Revised by Hanlin on 10 January 2021

《国学经典选读》期末复习题 一、课程属性及期末考试有关问题 1. 本课程为省开课。 2. 期末考试题型四种:填空、名词简释、简答题、问答题 3. 填空题主要在常识中产生,个别在名词中产生。 二、期末复习题、 (一)常识 1. 中华文明的形成经历了四个时期:先秦是萌芽期,汉魏六朝是形成期,唐宋至明中叶是成熟期,明中叶以后就进入转型期。P4 2. 进入民国,经书成为普通的古文献。作为历史学的资料,章学诚所谓的“六经皆史”得到了全面的体认。P30 3 . 如果说中国传统学术是一座大厦,那么经学就是这座大厦的基柱。P41 4. 在五经之中,《周易》是古代占卜之书。P41 5. 《诗经》的价值,一在于文学价值,一在于文化价值。P52 6. 西汉出现了三种尚书,即《今文尚书》、《古文尚书》和“伪尚书”。 P47 7.《论语》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P60 8. “仁”和“礼”是孔子思想的两个基点。P60 9. 《左传》、《公羊传》和《毂梁传》合称“春秋三传”。P58 10. 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说“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P70 11. 司马光主持编篡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史书。P87

12. 司马迁把“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作为其建立史学体系的追求。P92 13. 阅读《三国志》不仅要注意其正文,更要注意阅读裴松之的注文。P95 14. 在先秦,墨学和儒学是并称的两大显学。P118 15. 先秦名家“合同异”一派是以惠施为代表的。P128 16. 战国晚期的苏秦和张仪成为纵横家的代表人物。P131 17. 秦汉以后的中国子学,可按五个历史阶段来区分,即两汉子学、魏晋玄学、隋唐子学、宋明理学和清代子学。P135 18. 玄学的逻辑基础是汉魏之际清议之风所带来的名实之辩。P142 19. 经史子集四部中,集部多是文章、诗赋的汇编。P160 20. 研究《楚辞》的代表性着作有王逸的《楚辞章句》、洪兴祖的《楚辞补注》和朱熹的《楚辞集注》。这三本书是对《楚辞》进行研读的基本书目。P165 21. 西方发达的史诗系统在中国古代没有,蒙古族和藏族的史诗也是后来才整理出来的。P173 22. 四言诗的出现,使中国诗歌形式得到了文学意义上的确认。P178 23. 曹丕所作的《燕歌行》是现存最早的完整的七言诗。P181 24. 诗和词在风格上有何区别?习惯的说法是“诗庄词媚”。P187 (二)名词解释 1. 国学:国学是研究中华传统学术及其载体的学问,是对中华民族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社会文明进程中所形成的具有永恒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思想体系、文化观念、精神追求和学术方法的总结。P11 2. 今古文经学:经学因为版本的不同,形成了今古文经学。所谓的今文,主要是汉初由老儒生口耳相传的经典,直接用汉代通行的隶书记录下来,这些经

国学经典诵读感悟体会

国学经典诵读感悟体会 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学习国学,让我更进一步的了解孔子及其他教育家、思想家的学说。 (一)修身养性,德行人生。细读《论语》,颇有感触。《论语》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生活,找到个人坐标。因此,《论语》可以作为我们个人尤其是作为教师的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指南。《论语》中关于修德的言论,最具概括性且易于遵循的有: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益者三友,损者三友,益者三乐,损者三乐。孔子认为:血气未定的年少之时,不要沉浸于女色;血气方刚的成年时期,不要与人争斗:而到血气既衰的老年,不要得寸进尺。 一个人遇事不要主观臆测,不要盲目武断,不要固执己见,不要自以为是。孔子还认为,和正直,诚实守信,博学多才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而和谄媚的人,虚伪阴险的人,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同时他还认为,假如以适度的礼乐来节制自己,以称道别人的好处,以拥有很多贤德的朋友为快乐,对人是有益的,而以骄奢淫逸,游荡忘返,宴饮荒淫为快乐,对人则是有害的。这些言论,简洁明了,教人自我警醒,让人持守美德或教人弃去偏执。假如我们每个人都能把这几句话牢记在心,时时警醒自己,应该说在修身行事方面就不会

有大的过错了,作为教师,为人师表,更是要牢记不忘,并依此行事,真正做到身正为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人过分地强调物质利益的追求,因为种种原因而使得人们的利益主体多元化,于是,人们的价值观也呈现多元化,而作为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责任,肩上的担子千斤重,一头挑着学生的现在,一头挑着国家的将来,必须给予学生的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引导,教育学生为民族的复兴而不懈努力并成为国家的栋梁。而要到达此目的,教师自己首先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因此,教师必须修身养性,经得起各种不良现象的诱惑。 (二)学习《国学》,让我懂得如何学习和如何教育学生。 《明儒学案》曰:古人之於学者,其不轻授如此,盖欲其自得之也。即释氏亦最忌道破,人便作光影玩弄耳。古代的教师不随便的传授知识就是想让学生自己去领悟,即使佛教传经也最忌讳完全说破,因为那样学生就会轻松获得而把学习当成玩乐。现在的教学,再也不能用以前填鸭式的方法了,寓教于乐才是教师的首选。师者,善于传道,授业解惑也;道之未闻,业 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也矣。教师要善于传授道理教授学业和解答疑惑,不懂道理,学业不精湛,学生有疑惑却不能解答,这算不上教师。所以,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接受新知识,新技能,新的教学方法;不断参加学习和培训。要想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就要满斛水。 (三)学习《国学》让我学会感恩,懂得待人接物,懂得一切为了

国学经典选读-尝试名词简答全部

《国学经典》复习题 (一)常识 1.中华文明的形成经历了四个时期:先秦是萌芽期,汉魏六朝是形成期,唐宋至明中叶是成熟期,明中叶以后就进入转型期。P4 2.进入民国,经书成为普通的古文献。作为历史学的资料,章学诚所谓的“六经皆史”得到了全面的体认。P30 3 .如果说中国传统学术是一座大厦,那么经学就是这座大厦的基柱。P41 4.在五经之中,《周易》是古代占卜之书。P41 5.《诗经》的价值,一在于文学价值,一在于文化价值。P52 6.西汉出现了三种尚书,即《今文尚书》、《古文尚书》和“伪尚书”。P47 7.《论语》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P60 8.“仁”和“礼”是孔子思想的两个基点。P60 9.《左传》、《公羊传》和《毂梁传》合称“春秋三传”。P58 10. 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说“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P70 11.司马光主持编篡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史书。P87 12.司马迁把“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作为其建立史学体系的追求。P92 13.阅读《三国志》不仅要注意其正文,更要注意阅读裴松之的注文。P95 14.在先秦,墨学和儒学是并称的两大显学。P118 15.先秦名家“合同异”一派是以惠施为代表的。P128 16.战国晚期的苏秦和张仪成为纵横家的代表人物。P131 17.秦汉以后的中国子学,可按五个历史阶段来区分,即两汉子学、魏晋玄学、隋唐子学、宋明理学和清代子学。P135 18.玄学的逻辑基础是汉魏之际清议之风所带来的名实之辩。P142 19.经史子集四部中,集部多是文章、诗赋的汇编。P160 20.研究《楚辞》的代表性著作有王逸的《楚辞章句》、洪兴祖的《楚辞补注》和朱熹的《楚辞集注》。这三本书是对《楚辞》进行研读的基本书目。P165 21.西方发达的史诗系统在中国古代没有,蒙古族和藏族的史诗也是后来才整理出来的。P173 22.四言诗的出现,使中国诗歌形式得到了文学意义上的确认。P178 23.曹丕所作的《燕歌行》是现存最早的完整的七言诗。P181 24.诗和词在风格上有何区别?习惯的说法是“诗庄词媚”。P187 (二)名词解释 1. 国学:国学是研究中华传统学术及其载体的学问,是对中华民族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社会文明进程中所形成的具有永恒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思想体系、文化观念、精神追求和学术方法的总结。P11 2.今古文经学:经学因为版本的不同,形成了今古文经学。所谓的今文,主要是汉初由老儒生口耳相传的经典,直接用汉代通行的隶书记录下来,这些经典多在文、景时期已经得到官方的认可,而古文经,则是在景帝晚期、武帝初期所发现的古本。P24 3.《尚书》:《尚书》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政书,是虞、夏、商、周时期“典”、“谟”、“训”、“诰”、“誓”、“命”的汇编,是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夏、商、周文献中最完整的文献资料。是中国古代散文已经成熟的标志。P46 4.《诗经》六义:《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六义”是对《诗经》内容和诗法的概括,可分为“三体”、“三用”。“三体”是指风、雅、颂三种体式。“三用”是写诗的方法,即赋、比、兴三种方法。P50 5.《论语》: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今本《论语》共20篇,492章,记录的是孔子及其弟子当时的诸葛侯、官僚、士人之间的对话,带有浓厚的语录体色彩,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P60 6.《竹书纪年》:也被称为《汲家纪年》、《汲家古文》或《汲家书》,是战国时魏国的史书。竹简长2尺4寸,每简40字,共13篇。它用魏国的文字书写而成。《竹书纪年》记录了从夏启到魏襄王期间的历史事件,其不仅年表详细,而且很多年记载与《史记》以及儒家经典的描述不同。P85 7.《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全书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贯穿16个朝代,记载了1362年的史事,共294卷。另有考异、目录各30卷。这部书由司马光主持编纂,由刘羲叟编订年历,

国学经典选读模拟试题三

国学经典选读模拟试题三 03国学经典选读-0001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共5题,共20分) 开始说明: 结束说明: 1.(4分) “存天理,灭人欲”是著名哲学家()提出的观点。 A、周敦颐 B、朱熹 C、王阳明 D、程灏 2.(4分) 哲学家()宣称“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把天人合一说法发挥到了极致。 A、张载 B、朱熹 C、陆九渊 D、王阳明 3.(4分) ()记载了纵横家所崇尚的权谋策略和言谈辩论技巧,可以看做是纵横家理论的阐述和概括。 A、《始终》 B、《大圣》 C、《鬼谷子》 D、《淮南子》 4.(4分) 先秦名家“合同异”一派是以()为代表的。 A、惠施

B、公孙龙 C、庄子 D、老子 5.(4分) 墨家以兼爱、非攻为其()。 A、行政学说 B、政治学说 C、经济学说 D、逻辑体系 多选题(共6题,共30分) 开始说明: 结束说明: 6.(5分) 《白虎通》的哲学意识体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A、用五行论政治 B、用天命论成败 C、用三统论历史 D、以因势利导释无为说 7.(5分) 先秦子学三晋派注重质实而简易的学术,其代表人物是()。 A、老子 B、商鞅 C、慎到 D、韩非 8.(5分)

先秦子学燕齐派的代表人物是()等。 A、孟子 B、荀子 C、邹衍 D、淳于髡 9.(5分) 元康玄学的代表人物是()。 A、郭象 B、王弼 C、向秀 D、阮籍 10.(5分) ()对天人关系的讨论,基本上可看做中国哲学关于天人关系的总结。 A、韩愈 B、李翱 C、刘禹锡 D、柳宗元 11.(5分) 墨家以()为其宗教思想。 A、天志 B、明鬼

国学经典诵读心得体会

国学经典诵读心得体会 [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 国学经典诵读心得体会(一) 谈到国学经典,我心十分澎湃,所谓国学,就是一国之所术也,这也必然与我们的古圣先贤紧密相关。 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伟大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了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有许多优秀的思想精华永远值得我们发扬。“自强不息”的开拓精神;“厚德载物”的博大胸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无私奉献精神,“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忧国忧民的情怀等等,这些凝结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思想,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和繁荣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动力,是中国人民精神风貌

的集中体现。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是国学经典,只有接续国学薪火,才能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这是一件大好事。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都要从做人开始。如果没有做人的基础,那就既不会有民族精神,更不会有革命精神。做人从哪里开始?从洒扫庭除,应对进退开始;从国学启蒙的“三百千”开始。这种学习不光是识字和道德思想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文化的传承来对待。 国学圣贤的精神和文化正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文化的主要 组成部分,我们把它称之为“国学”。以国学启蒙的范本“三百千弟”为例。《三字经》最重要的特点是条理清楚、文理明畅、概括精辟地传授历史文化知识,伦理道德知识,团结友爱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应当刻苦等等,被誉为“袖里通鉴”。且反复劝勉学童勤学,敦促家长、老师认真对待对子弟、学生的教育。诵《百家姓》使我了解了中华民族姓氏的渊源。《千字文》是世界上流行年代最久远,使用人数最多的儿童国学启蒙读本,在中国教育史、文化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中国文化的小百科全书。《弟子规》是关于品德修养、行为规范的国学启蒙读本,将中华文化所倡导的忠、孝、仁、义、礼、智、信等理念用通俗的语言,浅近的历史典故讲述清楚。所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发扬和

国学经典选读

《国学经典选读》期末综合练习 参考答案(部分) 一、常识问答 1、诸子百家有哪些主要学派? 答:道家、儒家、墨家、法家、阴阳家、名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2、四书五经分别指什么? 答: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诗经》、《尚书》、《仪礼》、《周易》、《春秋左传》。(加《乐经》为六经)3、道家主要代表人物是谁? 答:老子、庄子(老聃、庄周)。 4、儒家集大成者是谁? 答:荀子(荀况)。 5、“三教合一”是指哪三教? 答:儒教、佛教、道教。 6、什么叫谥号? 答: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前品德事迹,赐予表示褒贬的称号叫谥号。 7、孔子、孟子、荀子在主张上各自侧重什么? 答:孔子重仁,孟子重义,荀子重礼、法。 8、道家的核心观念是什么? 答:天道。 9、“总揽其全”的先秦学术是哪一家? 答:道家。

10、写出道家与法家的价值序列。 答:道家:道德仁义礼乐名法;法家:道法术势。 11、道家、儒家对待“天”、“人”关系分别有何主张? 答:道家主张以人合天;儒家主张人天合人。 12、《道德经》又称什么?作者是谁? 答:《老子》(“五千文”),老子(老聃)。 13、老子如何论天道与人道之不同? 答: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14、最著名的《庄子》注本是哪三本? 答:郭象《庄子注》、成玄英《庄子疏》、陆德明的《庄子音义》。 15、《庄子·齐物论》有“毛嫱西施,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这是哪个成语的出处? 答:沉鱼落雁。 16、请写出三位庄子虚构的“至人”形象。 答:王倪、南伯子綦、伯昏无人。 17、现今流传的33篇版《庄子》是谁编定的? 答:郭象。 18、“间世”是谁的主张? 答:庄子(庄周)。 19、“终生不仕,以快吾志”的诸子是哪位? 答:庄子(庄周)。 20、请写出4个以上出自《庄子》中的成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