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雨水资源合理利用

雨水资源合理利用

雨水资源合理利用
雨水资源合理利用

雨水资源开发利用研究分析

摘要:随着可利用水资源的日趋紧张,雨水以其处理成本低廉,处理方法简单等优点而成为一中新的可利用水资源。城市雨水利用是一个方兴未艾的广阔领域,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它涉及到雨水的收集、处理、利用技术以及城市雨水资源的科学管理等方面。通过对国内外城市雨水利用情况的比较,为促进我国城市雨水利用的迅速发展,建立完善的雨水收集、处理和利用的综合系统,本文在城市水利学的基础上,通过国内外与浙江宁波雨水资源开发利用研究现状分析为对比。注重分析了浙江省雨水资源利用的现状,并简述了城市雨水资源化的提出及其内涵,提出了实现城市雨水资源化的基本途径,为城市进行雨水的高效利用提供了依据,同时也为水资源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有效途径

关键词:水资源城市雨水利用雨水利用技术

一、国内外、浙江雨水资源开发利用研究现状分析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开发、高效利用、全面节约、有效保护和综合治理,已成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加强水资源管理,控制水资源污染,从根本上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越来越成为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雨水作为一种极有价值的水资源,早已引起世界各个国家的重视。国际雨水收集利用协会(IRCSA)自成立以来,不断地促进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两年一度的交流大会使各国之间的雨水利用技术和信息能够很快地传播。网络技术的发展也为雨水利用技术的国际化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其中,发展较快的是德国和日本等国家,德国雨水利用技术已经从第二代向第三代过渡,其“第三代”雨水利用技术的特征就是设备的集成化,各项雨水利用技术已达到了

世界领先水平。[1][14]

德国的城市雨水利用方式有三种:一是屋面雨水集蓄系统,集下来的雨水主要用于家庭、公共场所和企业的非饮用水。二是雨水截污与渗透系统。道路雨水通过下水道排入沿途大型蓄水池或通过渗透补充地下水。德国城市街道雨水管道口均设有截污挂篮,以拦截雨水径流携带的污染物。三是生态小区雨水利用系统。小区沿着排水道建有渗透浅沟,表面植有草皮,供雨水径流流过时下渗。超过渗透能力的雨水则进入雨水池或人工湿地,作为水景或继续下渗。

另外,德国还制订了一系列有关雨水利用的法律法规,对雨水利用给予支持。如目前德国在新建小区之前,无论是工业、商业还是居民小区,均要设计雨水利用设施,若无雨水利

用措施,政府将征收雨水排放设施费和雨水排放费等。[2]

日本于1963年开始兴建滞洪和储蓄雨水的蓄洪池,还将蓄洪池的雨水用作喷洒路面、灌溉绿地等城市杂用水。这些设施大多建在地下,以充分利用地下空间。而建在地上的也尽可能满足多种用途,如在调洪池内修建运动场,雨季用来蓄洪,平时用作运动场。近年来,各种雨水入渗设施在日本也得到迅速发展,包括渗井、渗沟、渗池等,这些设施占地面积小,

可因地制宜地修建在楼前屋后。日本于1992年颁布了“第二代城市下水总体规划”正式将雨水渗沟、渗塘及透水地面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要求新建和改建的大型公共建筑群必须设置雨水就地下渗设施。日本“降雨蓄存及渗滤技术协会”经模拟试验得出:在使用合流制雨水管道系统的地区,合理配置各种入渗设施的设置密度,强化雨水入渗,使降雨以

5mm/h的速率入渗地下,可使该地区每年排出的BOD总量减少50%。[3]

我国对于雨水资源的利用和开发起步比较晚,还处在探索和研究阶段,目前在全国的许多地方已经开始了进行雨水利用的实践和研究。在我国干旱少雨的农村地区,人们修建一些小型的“旱井”进行雨水的收集和存储,可作为人畜的饮水资源,同时还可以实施农作物的灌溉。对于城市雨水资源的利用,北京、上海、大连、哈尔滨等许多城市相继开展研究,特别是北京的步伐较快,北京的城市雨水利用工程已经走入了实施推广阶段,一批雨水工程已经得到实

施,2008 年的北京奥运会的场馆建设中也将采取雨水利用技术。[4][13]

目前我省雨水资源的利用现状有多种方式,但归纳起来有3个方面:就地拦蓄人渗利用、覆盖抑制蒸发利用和雨水富集叠加利用。

1.1就地拦蓄入渗利用研究

利用水分的重力效应和土壤的水库效应,根据土壤的可渗透性,以及雨水通过下渗被土壤接纳后的可贮性,通过采用营造田问微集水面和改进耕作措施等水保耕作技术,使降雨就地拦蓄人渗,减少雨水径流流失,提高土壤的贮水量,延长土壤水分的有效供应时间,进而提高植物对雨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就地拦蓄人渗利用技术包括水保工程技术和耕作技术。

水保工程技术:通过修筑水平梯田、水平沟、隔坡梯田、鱼鳞坑、丰产沟、反坡梯田、集水面整地等水保工程技术,对原地形特征进行改变,使降雨就地拦蓄人渗,提高雨水利用率。据试验观测,在年降雨量450~500mid.的半干旱地区,其拦蓄功能与坡地相比为:水平梯田

35~100 121121/a,隔坡梯田25~65 mm/a,水平沟15~57 mm/aⅢ[16]。

水保耕作技术:水保耕作技术主要包括t带状问作技术、粮草等高带状轮作技术、等高耕作技术、水平沟耕作技术、沟垄耕作技术、人渗坑渗水孔耕作技术、蓄水聚肥耕作技术等,这些技术的应用在不同程度上起到拦蓄径流、减少土壤冲刷、提高粮食产量的作用。

1.2覆盖抑制蒸发利用

雨水被土壤接纳成为土壤水分后,受光、热和风力作用具有可蒸发性。在干旱半干旱区,无效蒸发十分剧烈。研究资料表明:其中70~80 以径流和蒸发形式损失掉,仅有20 ~30被作物利用。特别是一年中大部分时间处于裸露和半裸露状态的土地,由于忽略了减少地面蒸发,造成雨水资源的蒸发损失。因此,利用覆盖抑制蒸发,延长水在土壤水库中的集蓄时间,是提高雨水资源利用率的有效途径之一。目前,覆盖技术有以下6类。

(1)黑色覆盖技术:利用秸秆、干草、枯草等植物残余或各种物质燃烧后的灰分或畜禽粪便沤制的厩肥直接覆盖于土壤表面,可以增加温度,降低土壤水分蒸发速率,保蓄水分,避免板结,供给营养等作用。梅旭荣等详细报导了陕西永寿和山西屯留等地用秸杆覆盖小麦、玉

米地等,水分利用率提高15.3 ~57.6。据陈国良研究:黑色覆盖可减少蒸发12~42 mm,使播前土壤水分增加27.5mm。厩肥覆盖和灰分覆盖虽有减少土壤水分蒸发的作用,但由于养分损失过多,其利用率远低于底肥使用,不宜于大面积推广应用。

(2)白色覆盖技术:白色覆盖技术即塑料薄膜覆盖技术,用工业生产的塑料薄膜覆盖地面,利用其透光性好、导热性差和不透气等特性,改善土壤生态环境,提高水分利用率。王斌瑞

等通过塑料薄膜覆盖,林地土壤水分提高24.3。[17]

(3)绿色覆盖技术:绿色覆盖又称为生物覆盖,利用植物种植在地面,发挥其根系、叶的固定和遮盖作用,具有减少径流和抑制蒸发的双重作用,其中减少径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截留降雨和增加入渗两个方面。据王斌瑞应用低等植物石果衣覆盖地面,一般可以减少土面蒸发

量30 ~ 40。[17]

(4)化学覆盖技术:化学覆盖是利用化学方法,施用在土面后,形成一种连续性薄膜,切断土壤毛细管,阻止土壤水分通过,抑制水分蒸发,提高水分利用率。国外曾使用胶乳、石蜡、沥青、石油等喷洒在地面上,防止土壤水分蒸发,我国亦在一些地区试验应用,虽效果较佳,但成本太高,目前还不宜大面积推广。

(5)砾石覆盖技术:利用卵石、砾石、粗砂和细砂的混合体覆盖在土壤上,改变水分人渗方向,保持土壤水分,是“砂田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坎那利岛兰查洛特地区利用火山灰

覆盖在葡萄园,成为一种极好的蒸发抑制剂[18]。砾石覆盖技术在我国新疆、甘肃河西地区应用较多。

(6)土壤覆盖技术:土壤覆盖技术是在农田土壤表层,人为地创造一层松紧适度的土壤覆盖层,以起到减少蒸发、保蓄水分的作用。它投资少、见效快、易操作,是我国干旱半干旱作物栽培的重要技术之一。

1.3雨水富集叠加利用技术

干早半干旱地区降雨偏少,分配不均,供需错位,由于自然降水具有再分配性和可移动性,利用自然和人工创造的集流面进行雨水资源的再叠加,即把多个地块的雨水径流叠加于一个地块上或把多个时段的雨水径流叠加在一个时段上,减少集流区水分的无效消耗,增加水分供应;减少作物非生育期的水分消耗,增加生育期的水分供应,提高雨水资源的利用率。主要包括集水、贮水、高效利用3个方面。

(1)集流技术:集流技术是利用自然和人工营造集流面把降雨径流收集到特定场所。目前采用村庄庭院集雨,硬化路面集雨,荒坡集水面集雨,塑料大棚棚面集雨等形式。集水面材料有:塑料棚膜、混凝土、混合土夯实、素土夯实、砖瓦面、喷沥青夯实地面等。据定西地区水保所测定:用塑料薄膜、混凝土混合土、原土处理集水面,集水效率平均59%,58% ,13% ,9% ,单位面积年集流量分别为0.259,0.256,0.055,0.038 m/m均高于自然状态下的集流面。⒆另据山西省临扮地区水保所测定,村庄道路、砖瓦屋顶、水泥砂浆抹面、塑料薄膜覆盖面、灰土夯实的集流效率分别为15.50%,30.30% ,83.03% ,89.63% ,32.34%

(2)贮水技术:贮水技术是通过修筑小水库、塘坝、水窖等工程设施,把集流面所拦蓄雨水贮存起来,以备利用,小水库、塘坝、涝池等由于蒸发下渗等,贮水效率低,国外一些地方采用在水面上覆脂族醇等液态化学制剂,也有采用轻质水泥、聚苯乙烯、橡胶和塑料等制成板来抑制蒸发,但这些方法成本较高,目前许多国家正着手研究一些廉价而且绝热,浅色能避免太阳能过入水体的反射材料,以便能在水库等水面上覆盖抑制蒸发。水窖是一种相对较好的贮水施。水窖有红胶泥水窖,三合土或二合土抹面水窖,也有混凝土薄壳水窖。据定西水保所研究表明,红胶泥水窖年损9.35 m ,保存率75.4 ,投资少,贮水成本0.23元/(m。.a),但寿命短。混凝土薄壳水窖,年损1.08 m ,保存率97.1 ,虽一次性投资高,

但寿命长,贮水成本0.41元/(m。.a)r。[20]

(3)雨水高效利用技术:雨水高效利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主要包括输水方法、节水灌溉方式、节水灌溉制度及先进的集水农业技术4个方面。

①输水方法:输水是雨水贮存与利用之间的重要环节,传统水渠输水因人渗蒸发等,造成水资源利用率低,且有渠道占地等缺陷。为了提高输水的利用率,现采用管道输水,其输水利用率可达到97 ~99 ,比土渠输水节水35 左右,比硬化渠道节水5 ~15 。

②节水灌溉方式:节水灌溉方式是雨水资源利用的最重要环节主要有喷灌、滴灌、微喷灌、雾灌、渗灌、管灌等几种形式。

喷灌:喷灌是利用加压设备或利用高处水源的自然水头,将水流通过管道,经过喷头喷射到空中并散成水滴来进行灌溉的。喷灌分为固定式、半固定式和移动式。喷灌有灌水均匀(均匀度达0.8~O.9),自动化程度高,可以控制灌水量,不易产生深层渗漏和地面径流,不破坏土壤结构,可调节田问小气候等优点,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据测定;喷灌水资源利用系数可达0.72~O.93,比坡面灌溉省水3O%~5O% 。但喷灌一次性投资高,受风和空气温度影响很大,对水质要求高。因此,适宜于水资源短缺、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推广应用。

滴灌:漓灌是通过安装在毛管上的滴管、孔口和滴头等灌水器,将水漓逐滴均匀缓慢地滴八作物根区附近土壤的灌水技术。有固定式和移动式两种。灌溉系统采用管道输水,输水损失很少,可有效地控制水量,水资源利用率高,用水量仅为大田灌溉用水量的1/6~t/8,比喷灌省水1/2。另外,由于滴灌实现自动化管理,不需要开沟等,可溶性肥料随水施到作物根区,水流滴八土壤后,靠毛细管力作用漫润土壤,不破坏土壤结构,有省肥、省工和水资源利用率高等优点。但存在滴头容易堵塞,限制根系发展,一扶性投资高的缺点因此,滴灌只能在集约化程度较高的果园、经济林中使用。

微喷灌:微喷灌是在漓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一种技术。是通过低压管道系统,以小的流量将水喷洒到土壤表面进行灌溉的方法。微喷灌通过网系直接将水输送到根部土壤表面,水分利用率高。实践证明:微喷灌系统一般比喷灌系统省水2O~3O ,比地面喷灌省水5O%左右微喷灌管理方便,节省劳力,耗能少,不易堵塞,能防止土壤冲刷和板结,容易控制杂草生长,是一种较先进的灌溉技术。但仍有受风影响降低灌水均匀度,限制根系发展,水质要求高的缺点,因此,只能根据实际情况来发展微喷灌。

渗灌:渗灌是利用修筑在地下的专门设施将灌溉水引人田间耕作层,借助毛管作用自上而下浸润作物根系附近土壤的技术。渗灌可分为无压渗灌和有压渗灌两种,渗灌除能使土壤湿润

均匀、湿度适宜和保持土壤结构良好外,还具有减少地面蒸发、节约用水、提高灌溉效率、便于从事其它田间作业等优点。

③节水灌溉制度:灌溉制度是田间灌水的工作制度,它是指在一定的气候、土壤和农业技术措施等条件下,为获得农作物的高产稳产所规定的一系列田间灌水制度,包括灌溉定额、灌水定额、灌水次数和灌水时间。根据各地情况,按照作物需水规律,应用水对作物生产力影响的研究成果,确定每种作物最佳灌溉时期、灌溉定额等,制定科学合理的节水灌溉制度,使有限的雨水资源用于作物生长最关键时期,达到对雨水资源的最有效利用。

④先进集水农业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国内外研究出许多先进的集水农业技术。如应用保水剂、抗旱剂为作物集水。我国研制的保水剂有sA一3保水剂、1、CB一1O保水剂、KH841、IABC、兰州晶体、PAMN等,它们有较好的保水效果,如使用PAMN,可使玉米整个生育期的灌水量减少1 5.7 ~42.8 o.4。抗旱剂主要有黄腐酸(FA)抗旱剂,它依靠强大的吸水能力,为作物聚集水分,一般可使作物增产8 ~15 。另外,还有土壤蓄水保墒荆(IAc —B)、APT生根粉、腐殖酸钠等化学药剂,它们的应用在不同程度上都对作物具有集水作用,可减少灌水量,促进作物增产。

二、浙江降水特征分析

浙江主要气象灾害大都与降水有着直接的关系, 降水量是浙江气候要素中最活跃的要素之一, 也是反映气候资源与环境条件的主要参数. 相对于全年的降水而言, 夏季降水具

有重要的作用, 是历年汛期气象预报的重点对象。[5][6][7]

下面着重分析下浙江夏季降水量及其特征:浙江各地夏季降水量常年平均为390~ 650 mm. 6 月, 全省各地降水量在130~ 340 mm之间, 雨量分布为东少西多; 7 月, 全省各地降水量在80~ 220mm 之间, 东部地区, 尤其是括苍山地区为多雨区, 沿海岛屿及西北山

区为少雨区; 8 月, 各地降水量在90~ 280mm 之间, 多雨区分布与7 月基本相同, 而金衢盆地和沿海岛屿为少雨区. 全省夏季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各地降水量历年极差值在540~1010 mm 之间, 约为常年平均值的0. 9~ 1. 8 倍, 而作为夏季多雨区的括苍山地区, 其

极差值相对偏小.[8]

通过相对变率和变差系数等统计特征量可进一步反映各地降水年际变化的程度. 6 月, 全省降水量相对变率为23%~ 41% , 变差系数为0. 31~ 0. 50, 其中浙南山区为小值区, 两统计特征量分别小于30% 和0. 40. 7 月, 全省降水量相对变率为38%~ 72% , 变差系数为0. 49~1. 17; 8 月, 两统计特征量分别为37%~ 59% 和0. 44~ 0. 78. 7 月、8 月全省绝大部分地区降水量相对变率和变差系数均在40% 和0. 50 以上, 这两个月相对变率和变差系数的分布特点基本一致, 其中7 月各地统计特征量差异最大. 图1 为7 月降水量变差系数分布. 由图可见, 西北山区为变率低值区, 金衢盆地、沿海和海岛地区为大值区, 变差系数在0. 7 以上, 个别海岛站达1. 17.

根据浙江气候背景, 夏季降水主要为梅雨和台风降水L7 月正是常年梅雨结束以及台

风影响最多的月份之一, 由于台风雨年际变化大, 故造成受台风严重影响的沿海和海岛地

区降水量变率偏大, 使7 月成为全年各地降水量变率差异最大的月份, 这也表明梅雨和台风对浙江夏季降水的重要作用.[15]

三、浙江雨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探讨

结合以上的总结经验,我对于浙江雨水的利用主要可以分为两种途径,一种是建立雨水的蓄积设施进行雨水收集、处理、利用;另一种就是通过工程措施增加雨水的入渗量,使雨水转化为土壤水和地下水蓄积待用。

3. 1 建立蓄积设施

建立雨水蓄积设施汇集并且存储,用于绿化,冲厕和一些对于水质要求不高的工业用水。城市雨水蓄积设施可分为几个部分组成:雨水集流,雨水存储,雨水处理以及供应。

雨水集流是雨水收集工程,作好这部分工作可以保证雨水利用有充足的水源。雨水的收集主要是通过不透水层进行汇流到一定的存储地点进行存储,屋顶是最常使用的汇流面,屋顶对雨水的利用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种雨水经过雨水斗、雨水立管汇流至地面,由地面的存储设施集中存储;另一种则是在屋顶直接建立存储池存储雨水。将城市路面作为集流面,在道路两旁设置合理的排水设施将雨水汇集到存储池。庭院、广场、人行道等,也应该建设汇流设施,将雨水引入透水区域或储水设施中。

城市中的雨水存储形式主要是蓄水池,一般可分为地表蓄水池和地下蓄水池。在大型的建筑物地下或者在居民小区内建立地下蓄水池,可以充分利用空间;地表的蓄水池要考虑多种用途,比如日本在调洪池内修建运动场,雨季用来蓄洪,平时用作运动场。建立蓄水池时,需要参考长降雨系列和用水过程线进行计算机模拟分析来求算蓄水池的容积,一般可以采用简化方法,一是把日用水量乘以连旱天数即可求得所需蓄水容积;二是按年用水量乘以一个系数。

雨水收集后的处理,与一般的水处理过程相似,雨水的水质比一般回收的水质好,水质比较稳定,且悬浮固体含量较低,经蓄水池调节,沉淀后过滤,一般过滤有两种形式,一是压力滤池过滤,二是利用人工土壤自然净化。经处理(消毒) 之后水质能满足《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将净化的水用水泵提升至楼顶水塔,供冲厕用,此外,也可作为消防用水、洗车用水、花草浇灌、景观用水等。

3. 2 增加雨水入渗量

雨水渗透设施是采用透水性管、井或透水性地面,使地面的雨水能直接渗入地下。城市绿地具有良好的入渗性,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径流入渗设施,而且绿地还可以阻留和吸收径流中的污染物,因此将城市公园、草坪、公路绿化带等现有绿地改造成良好的入渗场地,用于收集居民区和道路上的雨水。为了充分利用绿地的贮蓄、渗透作用,应该很好的确定绿地与周围建筑物或道路的相对高程以及坡度和集蓄水池的位置、结构。常见的是下凹式低绿地草坪,在绿地内设计雨水滞留设施,雨水口设在绿地上,让它高于绿地、低于路面,不仅能接纳上面的降雨,还可将附近屋顶、路面等不透水面积上的雨水导入绿地。在住宅区、厂区布设大面积的贮渗花木草地,采用在绿色植被与土壤之间增设透水层等办法,减缓雨水地表径流速度,增加城市土壤的相对含水量。

四、雨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策

目前我国水资源严峻,科学合理地、充分地利用雨水资源,对于缓解城市水资源短缺状况、补给地下水、防止地面沉降、海水入侵,减轻城市水涝负担等方面有重大的意义,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我们必须对雨水资源利用开发采取一定的措施。

4. 1 加强宣传,确立雨水是宝贵的水资源

通过各种煤体、社区活动等形式进行宣传,提高全社会的雨水资源利用意识,取得民众的广泛参与和支持,不能使雨水放任自流白白的浪费,要确定综合利用在前、排放在后的指导

思想。[10]

4. 2 因地制宜,针对不同地区进行科学规划

要研究城市的雨水资源利用,首先要充分了解城市的雨水状况,通过对城市降雨量和城市雨水水质的分析,并根据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差异,才能选择适合的雨水利用系统、集流系统、储水和处理用水系统。

4. 3 结合规划,改建雨水专用排水系统

大多城市排水管网都是雨污合流,雨水相对于污水水质较好,易处理,将雨水和污水分流是雨水能很好利用的一个前提条件。传统的排水系统主要是将雨水及时排走,避免路面积水,而雨水利用则是需要将雨水进行存储、运输,所以需要将现有的排水系统进行改造成为既能很好的利用雨水又不影响城市环境。

4. 4 制定法规,鼓励和强化雨水利用

针对我国水资源和环境状况,并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合理、充分地利用雨水资源,应尽早制定一系列有关雨水利用的法律法规和条例,规范新建城区、居民小区和工、商业区设计雨水利用及蓄水设施等内容。同时,采用鼓励雨水利用政策,调动开发商和企事业单位的积极性。

4. 5 深入研究,加强雨水资源科技人员培训

国外雨水资源利用已经比较成熟,并已经形成了产业化,而我国还处于探索和研究的阶段,应当鼓励科研单位和高校对雨水利用的研究工作。同时雨水利用在我国刚刚起步,为保证

雨水利用的规模化、科学化,必须加强科技人员的培训和技术指导。(3.1-3.5)[11][12]五:结束语

城市雨水利用是解决城市水资源短缺、减少城市洪灾、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举措。国外发达国家的城市雨水利用技术逐步成熟起来,从不同程度上实现了雨水的利用。就目前情况看,我国城市雨水利用系统建设尚处在起步阶段,随着全国人民节水意识的增强,相信城市雨水利用技术将会逐步发展起来。

参考文献:

[1]尉永平,张国祥.《国内外雨水利用情况综述》.山西水利科技.1997.2

[2]丁跃元.《德国的雨水利用技术》.北京市水利科学研究所

[3]晏中华.国外雨水利用的方法『J1.节能,2000(6):17—21

[4]杨建锋.城市化和雨水利用『J1.北京水利,2001(1):22

[5]吴国雄, 孙凤英, 王敬方等. 降水对热带海表温度异常的邻域响应ê : 资料分析[J]. 大气科学, 1995, 19 (6) : 663~ 676.

[6]林学椿, 于淑秋. 厄尔尼诺与我国汛期降水[J ]. 气象学报, 1993 51 (4) : 434~441.

[7]费亮, 王玉清, 薛宗元等. 赤道东太平洋海温与长江下游地区降水异常的相关分析[J]. 气象学报, 1993, 51 (4) : 442~446.

[8]顾骏强, 陆大鑫, 陈丽珍. 浙江省汛期降水量场的几个主要模型[J]. 科技通

报,1993,9(1) :25~ 30.

[9]汪慧贞,车武,胡家骏. 浅议城市雨水渗透[J]. 给水排水,2001(2) :12 -13

[10]刘应宗,李明,金宇澄. 城市排水规划中雨水资源化问题探讨[J]. 中国给水排

水,2003(12) :97 - 98.

[11]曹永强,田富强,胡和平. 雨水资源综合利用研究[J]. 中国农村水利水

电,2004(11) :45 - 46.

[12]孙晓英,牛争鸣,赵廷红. 城市雨水资源化问题研究[J]. 西安理工大学学

报,2001(1) :203 - 207.

[13]王彦梅.国内外城市雨水利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7年8期

[14]许兆昆,潘全瑞,曹睿喆,赵元保. 城市雨水资源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作用[J]《河

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07年第7期

[15]顾骏强,徐集云,樊高峰.浙江夏季降水变化及与北太平洋海温关系[J].科技通报2001年3月第17卷第2期

[16]中国科学院水利部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丘陵沟整区水土保持生态农业研究(上册).陕西扬睦:天则出版社,1990

[17]王斌瑞,王百田.黄土高原径液林业.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6

[18]美国科学院编(唐登锒等译).干旱地区集水保水技术.北京·农业出版社,1979

[19]张富.集藏节灌是雨养农业持续发展的主要支柱.中国水土保持,1997(8)

[20]王健等.干旱地区水资源高效利用技术研究.中国水土保持·1996(7)

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

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的探讨 摘要:本文针对我国城市雨水资源的特点,分析了雨水资源化 利用的模式,提出了雨水渗透利用和雨水汇集、调蓄利用的途径,并建议将雨水利用技术纳入到城市规划设计中,构建科学的城市雨水利用系统,实现城市水系统的良性循环。 关键词:雨水资源,水资源利用,雨水收集 abstract: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urban rainwater resources, this paper analyse the pattern of rainwater resourcfulization, propose the way of rainwater infiltration utilization and rainwater collection accumulation utilization; and suggest we should bring the technology of rainwater resourcfulization into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build a scientific system of rainwater utilization; and achieve the virtuous cycle of municipal water system keywords: rainwater resources;water utilization;rainwater collection 中图分类号: f29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前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人工地貌的大量建设造成城市降雨径流特性产生了明显的变化。城市大量蓄水场地被侵占,不透水面积增加,使得产生的地表

雨水资源收集利用系统及处理技术方案

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地区,水资源问题已日益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为实现科学发展的目标,必须选择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是解决城市水资源短缺、控制城市雨水径流污染,减少城市洪灾的有效途径。为此,应将雨水利用与雨水径流污染控制、城市防洪、生态环境的改善相结合,应坚持技术和非技术措施并重,工程性措施与非工程性措施并用的原则,因地制宜,择优选用,兼顾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标本兼治,促进城市水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本篇文章讲述雨水资源收集利用系统及处理技术方案,该方案由:“海绵雨水”公司,一家从事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十多年专业企业。 城区不透水面积逐年增加,雨水径流量增大,流出时间缩短。这不仅造成水资源的巨大浪费,加大了城市排水系统的负担,还对城市的生产、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并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那么如何将雨水有效收集利用? 首选,我们讲下关于雨水收集与利用的意义。 1、节约城市水资源 近年来逐渐增多的城市道路冲洗,晒水减雾,甚至于城市洗车行业的逐步增多,对于城市自来水的需求也相应增多,而供水负担加重,自来水等原水资源的浪费和过度使用,使得回用雨水作为循环用水水源的呼声也日渐增大。 2、改善城市水源环境 对城市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地表河流,湖泊及地下水等水体的用水将相对减少,有利于维持河、湖、地下水源等天然水体的正常生态环境用水量,另一方面通过收集雨水的调蓄构筑物的运作,既可以缓解城市的内涝灾害,还可以变废为宝,稀释污水污染物,改善污水的水质。 3、具有经济和生态意义 对雨水进行收集利用,既可缓解城市对自来水依赖,又能解决水源污染,最终达到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的目的。另一方面,回用雨水在一定程度还可以做到城市区域自给自足,对于飞速发展的城市来说,尤其是城市不断扩张,而后续配套的管网无法跟上的时候,采用雨水回用,减少城市建设管道的费用,使得城市管网合理优化,而且对于雨水使用,可部分替代自来水以减少自来水的使用量,与其它非传统水源利用对比,雨水收集利用具有明显经济优势。 雨水收集与利用的系统及处理技术 随着国际雨水集流系统会议的召开和国际雨水集流系统协会的成立,国际上掀起了雨水收集利用理论和技术研究的热潮,内容涉及集雨水面处理、集雨系统设计、集雨模型和收集雨水的高效利用等。 雨水收集系统将进一步细分为四种类型: 一、集雨系统 1、屋顶收集系统:在屋顶和庭院安装管道,输水设备和蓄水设备,收集屋顶上的与供家庭

永定河上游城市雨水资源化模式选择

永定河上游城市雨水资源化模式选择 永定河上游城市雨水资源化模式选择 摘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剧,水资源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非常明显,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位于北京市的永定河上游的雨水资源利用问题一直影响着北京市民 对水资源的应用,因此,本文将对我国城市与水资源的利用情况进行分析,结合永定河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探索永定河上游城市雨水资源的潜力与与水资源的利用模式。 关键词:永定河上游;城市与水资源化模式;选择;方法 中图分类号:P746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提升,城市中水资源短缺的情况日益凸显,成为限制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永定河位于北京市,是为北京市提供水资源的重要河流,对永定河水资源的利用,影响着北京的长远发展。当前国家采取了很多治水措施,并鼓励居民节约用水,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市水资源供给紧张的情况,但是城市雨水资源却往往被忽视。在夏季等雨水多发的季节,大量的雨水通过地下水系统进入管道中并排走,如果不对其进行妥善利用,即增加了城市污水的处理难度,也浪费了丰沛的雨水资源。因此,将城市雨水进行存储并进行利用,既能减轻城市防洪和排水的压力,提高对雨水的利用效率,达到缓解城市用水困难的目的。 一、永定河上游地理环境及雨水资源分析 永定河位于北京的西南部。全河流经山西、内蒙古、河北、北京、天津五省市,入渤海,全长 740 多公里,是海河水系北系的最大河流。永定河流域夏季多暴雨、洪水,冬春旱严重,所处的北京市的气候为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秋短促。降水季节分配很不均匀,全年降水的80%集中在夏季6、7、8三个月,7、8月有大雨。 城市雨水资源化模式的现状 雨水处理的技术

浅析雨水的回收利用

浅析雨水的回收利用 水资源问题早已成为世界各国所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国水资源紧缺,全国700多个地级市以上的城市中,有近400个城市缺水或严重缺水,大部分分布在我国北方及西北半干旱、干旱地区,其中华北地区水资源紧缺已是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障碍。总体来说:我国水资源的分布是南方多于北方,东部地区多于西部地区。由于水资源分布的差异以及水资源污染的日益加重,城市的水资源正在面临着不足和短缺等问题。一方面为了解决浇灌绿化、洗车等用水短缺问题,另一方面为了解决暴雨季节雨水泛滥所引起一系列的矛盾,雨水的收集和利用正好可以合理地缓解这两大矛盾,不仅可节约水源,还可减轻城市排水设施的负担。 雨水利用技术分为:收集、净化、储存、供水与利用四个方面。 1.雨水收集 ①平时做好屋顶和房檐雨水槽、雨落管和雨水储存罐等维护工作,以保证收集的雨水有良好的水质,并且应尽量扩大集雨面积。 ②收集经过简单过滤处理并去除水中悬浮颗粒物的雨水。 ③摒弃初期污染雨水(屋顶等集雨面积上堆放物和附着物会污染雨水,尤其在干旱期过后的第一次降雨污染较重。初期降雨的第一毫米雨水含污染物最多,即使作为非饮用水也不能使用,所以初期雨水必须排走不能收集)。 ④雨量大时排放多余雨水避免雨水漫流。

⑤从公路和轻轨路面收集的雨水多含有油类、垃圾、烟灰、金属粉末和其他有害物质,必须过滤处理,并只能限于冲洗厕所。 2.雨水净化 ①雨水水质分析 雨水在降落过程中,空气中的溶解性气体,溶解或悬浮状固体,重金属及细菌等会进入其中。地表径流中的污染物主要来自降雨对地表的冲刷,所以地表沉积物是地表径流中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地表沉积物的组成决定着地表径流污染的性质。因此,雨水的水质会因地点、时间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从雨水质分析结果看,天然雨水中主要考虑的污染指标为SS、COD、硫化物、氮氧化物等,但浓度相对较低。 ②针对用水要求进行处理 通常收集来的雨水作为中水原水进行处理。用途主要是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分类中的城市杂用水类,城市杂用水包括绿化用水、冲厕、街道清扫、车辆冲洗、建筑施工、消防等。污水再生利用按用途分类,包括农林牧渔用水、城市杂用水、工业用水、景观环境用水、补充水源水等。依据不同的用水要求进行不同深度的处理净化。 ③必须设有消毒设施(如与人体接触的用水) 消毒剂宜采用次氯酸钠、二氧化氯、二氯异氰尿酸钠或其他消毒剂。当处理站规模较大并采取严格的安全措施时,可采用液氯作为消毒剂,但必须使用加氯机。对采用药剂可能产生的危害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④净化方法 生物法:人工湿地法、氧化塘法、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

雨水资源收集利用系统及处理技术方案 (2)

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地区,水资源问题已日益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为实现科学发展的目标,必须选择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就是解决城市水资源短缺、控制城市雨水径流污染,减少城市洪灾的有效途径。为此,应将雨水利用与雨水径流污染控制、城市防洪、生态环境的改善相结合,应坚持技术与非技术措施并重,工程性措施与非工程性措施并用的原则,因地制宜,择优选用,兼顾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标本兼治,促进城市水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本篇文章讲述雨水资源收集利用系统及处理技术方案,该方案由:“海绵雨水”公司,一家从事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十多年专业企业。 城区不透水面积逐年增加,雨水径流量增大,流出时间缩短。这不仅造成水资源的巨大浪费,加大了城市排水系统的负担,还对城市的生产、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并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那么如何将雨水有效收集利用? 首选,我们讲下关于雨水收集与利用的意义。 1、节约城市水资源 近年来逐渐增多的城市道路冲洗,晒水减雾,甚至于城市洗车行业的逐步增多,对于城市自来水的需求也相应增多,而供水负担加重,自来水等原水资源的浪费与过度使用,使得回用雨水作为循环用水水源的呼声也日渐增大。 2、改善城市水源环境 对城市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地表河流,湖泊及地下水等水体的用水将相对减少,有利于维持河、湖、地下水源等天然水体的正常生态环境用水量,另一方面通过收集雨水的调蓄构筑物的运作,既可以缓解城市的内涝灾害,还可以变废为宝,稀释污水污染物,改善污水的水质。 3、具有经济与生态意义 对雨水进行收集利用,既可缓解城市对自来水依赖,又能解决水源污染,最终达到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的目的。另一方面,回用雨水在一定程度还可以做到城市区域自给自足,对于飞速发展的城市来说,尤其就是城市不断扩张,而后续配套的管网无法跟上的时候,采用雨水回用,减少城市建设管道的费用,使得城市管网合理优化,而且对于雨水使用,可部分替代自来水以减少自来水的使用量,与其它非传统水源利用对比,雨水收集利用具有明显经济优势。 雨水收集与利用的系统及处理技术 随着国际雨水集流系统会议的召开与国际雨水集流系统协会的成立,国际上掀起了雨水收集利用理论与技术研究的热潮,内容涉及集雨水面处理、集雨系统设计、集雨模型与收集雨水的高效利用等。 雨水收集系统将进一步细分为四种类型: 一、集雨系统 1、屋顶收集系统:在屋顶与庭院安装管道,输水设备与蓄水设备,收集屋顶上的与供家庭饮水、卫生、养畜等使用。

雨水资源收集利用系统及处理技术方案

雨水资源收集利用系统及处理技术方 案

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地区,水资源问题已日益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为实现科学发展的目标,必须选择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是解决城市水资源短缺、控制城市雨水径流污染,减少城市洪灾的有效途径。为此,应将雨水利用与雨水径流污染控制、城市防洪、生态环境的改进相结合,应坚持技术和非技术措施并重,工程性措施与非工程性措施并用的原则,因地制宜,择优选用,兼顾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标本兼治,促进城市水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本篇文章讲述雨水资源收集利用系统及处理技术方案,该方案由:“海绵雨水”公司,一家从事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十多年专业企业。 城区不透水面积逐年增加,雨水径流量增大,流出时间缩短。这不但造成水资源的巨大浪费,加大了城市排水系统的负担,还对城市的生产、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并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那么如何将雨水有效收集利用? 首选,我们讲下关于雨水收集与利用的意义。 1、节约城市水资源 近年来逐渐增多的城市道路冲洗,晒水减雾,甚至于城市洗车行业的逐步增多,对于城市自来水的需求也相应增多,而供水负担加重,自来水等原水资源的浪费和过度使用,使得回用雨水作为

循环用水水源的呼声也日渐增大。 2、改进城市水源环境 对城市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地表河流,湖泊及地下水等水体的用水将相对减少,有利于维持河、湖、地下水源等天然水体的正常生态环境用水量,另一方面经过收集雨水的调蓄构筑物的运作,既能够缓解城市的内涝灾害,还能够变废为宝,稀释污水污染物,改进污水的水质。 3、具有经济和生态意义 对雨水进行收集利用,既可缓解城市对自来水依赖,又能解决水源污染,最终达到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的目的。另一方面,回用雨水在一定程度还能够做到城市区域自给自足,对于飞速发展的城市来说,特别是城市不断扩张,而后续配套的管网无法跟上的时候,采用雨水回用,减少城市建设管道的费用,使得城市管网合理优化,而且对于雨水使用,可部分替代自来水以减少自来水的使用量,与其它非传统水源利用对比,雨水收集利用具有明显经济优势。 雨水收集与利用的系统及处理技术 随着国际雨水集流系统会议的召开和国际雨水集流系统协会的成立,国际上掀起了雨水收集利用理论和技术研究的热潮,内容涉及集雨水面处理、集雨系统设计、集雨模型和收集雨水的高效利

雨水回收利用方案设计说明

雨水处理利用工程 设 计 方 案

目录 前言 (1) 一、设计依据及原则 (2) 1.1设计依据 (2) 1.2设计原则 (2) 二、雨水利用系统分析 (2) 2.1项目概况 (2) 2.2水量平衡分析 (2) 2.3系统处理能力分析 (3) 2.4系统工艺流程 (3) 三、雨水弃流系统 (3) 四、雨水处理站 (4) 4.1雨水处理站设计 (4) 4.2雨水蓄水池 (4) 4.3清水池 (4) 五、雨水净化处理 (4) 5.1雨水水质 (4) 5.2回用水质 (5) 5.3处理工艺 (6) 5.3.1 混凝 (7) 5.3.2 过滤 (8) 5.3.3 消毒 (8)

六、主要构筑物及设备明细 (9) 6.1构筑物列表 (9) 6.2主要设备表 (9) 6.3运行成本分析 (10) 6.4人员培训及售后服务 (10)

一、设计依据及原则 1.1 设计依据 ●《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GB50400-2006); ●《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DGJ32/TJ113-2001); ●《室外给水设计规》(GB50013-2006); ●《室外排水设计规》(GB50014-2006);(2014年版)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GB50015-2003(2009年版) ); ●主设计单位提供的参数和图纸等资料。 1.2 设计原则 1.安全性: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对弃流系统进行合理的高程设计,避免暴雨倒灌,保证雨水收集、处理系统的安全运行。 2.经济性:合理进行雨水弃流和处理的工艺设计,减少初投资和运行费用;智能控制,提高雨水利用率,最大限度的体现雨水利用的经济性。 3.可靠性:选择稳定可靠的工艺,保证处理后水质达标,实现用水的安全、可靠。 4.简便性:雨水弃流、处理处理设施应能自动运行,操作、维护简便,以减少劳动强度。 二、雨水利用系统分析 2.1 项目概况 雨水处理利用工程主要收集屋面雨水及路面雨水,前期雨水做弃流处

水资源利用方案

水资源利用方案 1

水资源利用方案 计算人: 校核人: 日期: 水资源利用方案

一、项目概况 xxxxx 本次规划的目标为:将本规划区域打造成为“配套完善、功能合理、具有宜人居住环境,体现威海市高品质生活的高档居住小区。打造优质生态环境,为居民塑造都市中自然优美、舒适便捷、卫生安全的宜居之地”。 本项目水系统规划主要涉及水资源分析、用水定额的确定、用水量估算及水量平衡、给排水系统设计、节水器具、非传统水源利用。为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保护和改进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采取科学合理的行政、经济、技术等措施。加强用水管理,优化用水结构,改进用水工艺,实现计划用水,杜绝用水浪费,有效利用和保护水资源。二、水资源分析 xx市地处山东半岛最东端,内无大江大河,外无客水入境,水资源主要来源于境内的大气降水。全市多年平均年降水量770.6毫米,降水总量44.67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径流深256.0毫米,地表水资源量14.84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5.14亿立方米,扣除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补给的重复计算量后,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16.86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573立方米,约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4,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16,远低于维持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所必须的人均占有量1000立方米的警戒线标准,属于资源性缺水城市。

人均水资源缺乏使雨水回用技术成为降低水资源消耗的必然选择,降雨量较为充沛则使得雨水收集利用成为可行的节水措施。 三、水资源合理利用与节水措施 1.项目水系统规划 建筑水规划的内容涉及到室内水资源利用、给排水系统、室外雨、污水的排放、再生水利用以及绿化、景观用水等问题。在进行该住宅小区设计前,结合该区域的给排水、水资源、气候特点等客观环境状况对水环境进行系统规划,制定水系统规划方案,增加水资源循环利用率,减少市政供水量和污水排放量。2.用水定额的确定、用水量估算及水量平衡: 2.1居民生活用水:拟建项目投入使用后,一二期规划入住2504户,总入住人口约8012人。根据《山东省城市生活用水量标准(试行)》(鲁建城字[ ]14号),考虑到威海市居民用水情况,项目区人均用水定额取100L/(人·d),则总用水量按70%入住率为560.9m3/d,全年居民生活用水量为204707m3。其中,冲厕用水量以总用水量的40%计,为224.4 m3/d ,合计81883m3/a,预留使用威海市水务集团中水回用公司提供的中水管道。 2.2绿化用水:拟建项目绿地率为40.3%,绿地面积13875.4㎡。综合考虑当地气候、气象等因素,并结合类比资料,拟定小区平均绿化用水量按2L/(㎡·d),年洒水天数为120天,则绿化用水量约为27.75m3/d、3330 m3/a.

浅谈我国城市雨水利用(课程论文)

浅谈我国城市雨水利用 摘要:城市雨水资源的利用是一个方兴未艾的领域。本文阐述了城市雨水利用的必要性,并与国外的雨水利用技术相比较,说明了城市雨水利用在我国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城市雨水利用;雨水利用技术;前景 城市是一个国家和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人类生产、生活高度聚集的场所。随着城市化规模越来越大,城市人口增加,工业迅速发展,导致城市需水量急剧增加。据分析,当中国城市化水平为30%时(1997年),用水量为630亿m3;达到40%时,为910亿m3;50%时,为1 220亿m3;60%时,为1 540m3左右。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当前许多城市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目前我国600多座城市中有400多座城市缺水,其中100多座城市严重缺水,严重影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此外,城市对生产和生活污水的不合理排放导致供水水源被污染,使城市水资源更加短缺。使得雨水利用成为必要。 一、雨水利用的必要性 1.1雨水资源的利用,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植被减少和破坏,以及城市发展带来不透水面积的增加,导致水循环系统平衡遭到破坏,并引发一系列环境与生态问题。而随着雨水径流,各种沉淀物和有机废弃物又会使得径流雨水中含有大量污染物。根据调查,初期雨水的污染程度甚至超过城市污水。 城市雨水利用,利于自然界的水循环,能够涵养和补给城市地下水、缓解地面沉降、调节气候、净化空气、增进城市绿化、防治雨洪灾害等,还能减轻城市排水和处理系统的负荷、减轻防汛压力、减少雨水径流污染,利用城市河湖和各种人工与自然水体、沼泽、湿地,调节气候、遏制城市热岛效应,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1.2雨水资源的利用,可有效减少洪涝灾害 城市化的进程增加了城市的不透水面积,使雨水无法直接渗入地下,洼地蓄水大量减少。城市土地利用情况的改变造成从降雨到汇流时间大大缩短,汇流速度和径流量都大大增加,使得原有排水管线的负荷加大甚至排洪能力严重不足。

雨水资源化利用概述

雨水资源化利用概述 摘要水是人类生存与发展必须的物质基础,针对我国水资源紧缺的现状,近几年来人们对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在对雨水资源化利用的概念与内涵进行阐述的基础上,结合古今中外在雨水集蓄利用的状况,总结了在雨水资源化利用的过程中的一些工程技术手段。最后,对我国目前的一些典型的示范工程进行了总结与简单的介绍。 关键词雨水利用;工程技术;示范工程 我国水资源人均亩均占有量少,并且时空分布极不均匀。作为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实践证明,通过水窖等各种工程手段进行的小规模的雨水蓄积,将雨水资源化对解决我国缺水问题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 概念与内涵 所有形式的水资源(包括河川径流、地下水等),从根本上来说都来自雨水,因而雨水利用不仅仅是指雨水集流的家庭利用和雨养农业利用,而且还包括人工增雨、水土保持、水源地涵养、城市防洪和生态环境的改善等水资源利用的各个方面。 2 利用状况 在同干旱气候长期的斗争中,希腊人、阿拉伯人、以色列人积累了收集利用雨水的丰富经验[1]。在我国,早在2700年前春秋时期,黄土高原地区己有引洪漫地技术[2]。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利用窖水点浇玉米、蔬菜等,突破了原来只用窖水作为生活饮用水的传统。80年代后期,2001 年水利部颁发了《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标志我国在雨水蓄积利用这项技术上取得了初步成熟[7]。 3 技术手段 3.1 汇集技术 雨水汇集是指利用天然或人工修筑的汇流面,汇集雨水形成的地表径流以备高效利用。 屋顶庭院雨水汇集主要解决部分缺水地区人蓄饮水问题。路面集水则主要用于灌溉[4]。此外,城市路面及建筑物也被作为集流面,收集雨水用于城市环境及地下水补灌的研究也正在展开[1]。 3.2 蓄存技术

校园节水之雨水收集与利用

校园节水之雨水收集与利用 雨水利用是一种古老的技术。早在公元前6000多年的阿兹泰克和玛雅文化时期,人类就开始将雨水收集起来作为生活和农业生产用水。我国周朝时期也已经开始利用中耕等技术增加农业生产中雨水的利用率。现存于北京的北海团城(明代)是保留最为完整的雨水利用典型。近半个世纪以来,世界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的城市膨胀、环境恶化等种种问题,使各国不得不将目光重新投放在雨水利用技术之上,但此时的雨水利用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雨水利用了。近几十年来,随着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日益突出,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雨水资源的价值,并采取了很多有效措施、因地制宜的进行雨水综合利用。雨水利用就是直接对天然降水进行收集、储存并加以利用。成熟的雨水利用技术一般是从屋面雨水的收集、截污、储存、过滤、渗透、提升、回用到控制。校园一直以来既是集中用水大户,也是浪费水的大户,利用雨水资源来建设一个具有多样性特质的生态和谐校园,可以说是雨水收集系统最具积极效益的运用方式。由于校园占地面积较广,规划大规模雨水收集系统的可行性就大为提高,这一措施运用得当,不仅可以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甚至能进一步发挥培育环境资源的功能。 校园雨水利用有多种方式,可以是直接利用,也可以是间接利用。可根据水量平衡分析和技术经济分析,确定雨水利用的方式和范围。在多数情况下,由于雨水直接利用的经济效益不高, 1 雨间接利用往往成为首选的利用方案。可根据具体情况,将二者与雨水径流污染控制结合起来,建立生态化的雨水综合利用系统。 1、雨水直接利用 雨水直接利用是指将雨水收集后直接回用,优先考虑用于校园绿化、冲洗道路、景观用水、建筑工地用水,有条件时还可作为洗衣、冷却循环、冲厕和消防等

雨水资源再利用

一、 前言 台灣自1981年代開始的高度經濟成長導致人口及產業急遽往都市集中,大都市周邊,例如大台北地區南港內湖區積極開發為住宅用地,使得都市區域迅速擴大。由於像這樣的都市化,都市土地被整治高度利用,明顯提高了居住於此的人之便利性。不過就另一方面而言,都市化導致雨水的不滲透區域擴大,以致明顯減低這些土地曾經所具有的保水機能與蓄水機能。因都市發展造成地貌及水文循環系統改變,在都市開發過程常被忽略其潛在風險因而水患頻繁發生,如下圖1為台北市大湖山莊街都市開發過程將河川水道改為街道導致洪患發生,也因內湖區持續開發,地下水量減少,使得雨水迅速流入側溝及河川裡,增加河川氾濫機率;在此同時因水循環被破壞導致一方面發生洪患,另一方面卻水資源不足,事實上20世紀以前,許多未開發國家鄉村地區因水資源供給設施不足還依靠雨水的收集(如下圖2) 。雨水儲存設施的設置,與河川整修一樣,是因應因開發而產生變化的雨水之流出機 雨水資源再利用( Storm water Re-Use) 陳賜賢 臺灣省水利技師公會榮譽理事長/臺灣雨水利用協會秘書長 圖1:台北市大湖山莊街都市開發過程將河川水道改為街道過程

圖3:滲透型陰井及滲透型水溝,補充地下水及降低洪峰量圖4:台灣地區用水量與世界各國比較圖 構的一種方法。有關雨水儲存設施的計劃,不僅要考量到流出調節功能,也必須從再次認識開發、治水,以及像這樣與河畔環境有關的現狀來開始。因此如何降低洪峰量體之綜合治水對策應被同時考量,其中雨水截留系統設置(rainwater harvesting system)於國內外之評估,結果皆認為對都市洪峰有抑制效益,其可減輕地表逕流及延緩洪峰集中時間。 二、 雨水利用意義 雨水利用理念為模擬開發前的土 地現況其具有之土壤綠帶的保水、儲 水功能,改以建築物等人工構造轉變 恢復其一部份功能,如下圖3利用排 水構造物觀念改變即可補充地下水及 降低洪峰量。 尤其台灣地區之用水量遠超過世 界各國平均用水量如下圖4,也就是說, 一方面必須盡量將因開發等造成變化的水 循環,修復到接近原本的水循環。同時保存 雨水, 這不僅是對水資源保存並且是保護 有限地球資源。 圖2:中國大陸黃土高原充分利用雨水資源情形

雨水收集利用工程

雨水收集利用工程 【篇一:施工现场雨水收集再利用记录表】 施工现场雨水收集再利用记录表 工程名称:公共实验楼(组团4)(沙河校区公共实验楼(组团4))工程 【篇二:雨水收集再利用解决专项方案2】 gd220103□□ 雨水收集再利用解决专项方案 单位(子单位)工程名称:深圳福永碧绿花园5期 工程地点:深圳市福永镇华文大道118号 总承包施工单位:(法人章) 施工单位:(法人章) 编制单位:汕头市第三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编制人: 编制日期:年月日 审核人: 审批人:(编制企业技术负责人) 审批日期:年月日 目录 一、渗漏概 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地下室渗漏水部 位: ............................................................................... 错误!未定 义书签。 1.2渗漏水部位特征 为: ............................................................................... 错误!未定 义书签。二、渗漏水的原因分 析: ................................................................................. 错误!未 定义书签。三、渗水处理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材料选 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主要施工方 法: ....................................................................................... 错误!

国内雨水综合利用政策及现状分析

国内雨水综合利用政策及现状分析 摘要: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的飞速发展,水资源的紧缺愈加显著,本文介绍了国内大中型城市通过雨水利用节约水资源的情况,以及阐述了国内目前综合利用政策及技术。 关键词:雨水资源化绿地渗透调蓄排放收集回用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growth of population,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the shortage of water resources are increasingly significan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domestic large and medium-sized cities through the rainwater to use to save water resources, and expounds the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domestic current policy and technology. Key words: recycling rain utilization of green space to regulate emissions collection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相对贫乏、时空分布又极不均匀的国家,虽然我国淡水资源总量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总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据统计,全国668个城市中,400个城市常年供水不足,其中有110个城市严重缺水,日缺水量达1600万m3,年缺水量60亿m3,由于缺水每年影响工业产值2000多亿元。北方13个省(区、市)有318个县级以上的城市缺水,许多城市被迫限时限量供水。城市缺水问题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然而,我们在为城市淡水资源短缺大伤脑筋的同时,却让身边大量的雨水资源白白流失。 中国城市普遍用自来水浇树、浇花、浇绿地、冲洗马路等,耗水十分惊人,反而对自然赐予的雨水利用率相当低。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日趋严重,2000年,水利部编制了《全国雨水集蓄利用“十五”计划及2010年发展规划》。2001年9月,水利部农村水利司在广西百色市召开了全国雨水集蓄利用现场会。雨水集蓄利用工作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09年3月,我国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发布了《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一五”规划》,确定了到2010年单位GDP用水量比2005年降低20%以上的目标,加快改造城市节水及计量设备和器具,构建和谐的节约型社会和小区。在雨水和污水资源化利用方向是:雨水经收集利用设施进行收集后,进行就地入渗回补、收集直接利用或调蓄排放,实现雨水综合利用;污水再生利用回用水质达到国家相关标准后,分别用于工业用水、农灌用水、河道补水、市政绿化浇灌用水、生态景观用水及城市杂用水。雨水资源化利用是一项水资源管理的新理念、新技术来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首先,要立法将雨水回收设施建设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制定相应的雨水回收利用的政策、法规。今年7月1日起实施的《北京市节约用水办法》明确规定,“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的节水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类似的节水及雨水利用规定应形成国家层面的法规,结合“十二

雨水利用方式

雨水利用方式 【篇一:雨水利用适用条件分析】 我国“雨水利用工程”的适用条件分析 任冰倩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水资源短缺和 水污染日趋严重。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开发、高效利用、全面节约、 有效保护和综合治理,已成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加强水资源管理,控制水资源污染,从根本上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越来越 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相对贫乏、时空分布又极不均匀的国家。水资源 年内年际变化大,降水及径流的年内分配集中在夏季的几个月中; 连丰、连枯年份交替出现,造成一些地区干旱灾害出现频繁和水资 源供需矛盾突出等问题。我国水资源总量28000多亿m3,居世界第 6位,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2300m3,约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全国669座城市中有400座供水不足,110座严重缺水;在32个百 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中,有30个长期受缺水困扰;在14个沿海 开放城市中,有9个严重缺水。 缺水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瓶颈因素。为了缓 解城市水资源供给极度紧张的状况,我们一方面采用调水措施或尝 试农用水资源向城市用水的转换1,以求增加城市水资源的供给总量,另一方面则积极鼓励城市居民和企事业单位节约用水,所有这些, 都在实践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就在我们努力找水、节 水的同时,几乎每个城市都大量拥有的一种水资源——雨水,却普 遍性地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而是直接进入城市地下管网,与城市 污水混在一起,雨污同流,白白地流走了,有的时候还要花费巨大 费用人工排水。对于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来说,城市雨水的资源化 利用问题应该引起重视。 所谓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就是将城市中的闲弃(径流)雨水转化为 可利用水资源并加以实际利用的过程。单纯从量的角度看,城市雨 水总量可观、开发利用潜力巨大。以北京市为例,市区面积770平 方公里,年降雨量630.0毫米,全部城区每年承接雨水量4.85亿 m3;天津市城区面积460平方公里,年降雨量600.0毫米,全城区 每年承接雨水量2.76亿m3;济南市城区面积133平方公里,年降

雨水收集综合利用

浅谈雨水综合利用 一、雨水收集利用的价值和实用性 城市雨洪利用技术是针对城市开发建设区域内的屋顶、道路、庭院、广场、绿地等不同下垫面所产生的径流,采取相应的措施,或收集利用,或渗入地下,以达到充分利用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减少外排径流量、减轻区域防洪压力的目的,系寓资源利用于灾害防范之中的系统工程。与缺水地区农村雨水收集利用不同,城市雨洪利用不是狭义的利用雨水资源和节约用水,它还包括减缓城区雨水洪涝,回补地下水减缓地下水位下降趋势,控制雨水径流污染、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等广泛的意义。因此,城市雨洪利用是一项多目标综合性控制技术。 集雨用雨不仅可以大大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还可以有效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减轻城市河湖防洪压力,减少需由政府投入的排洪设施资金。据统计,北京城区每年可利用的雨水量达到2.3亿立方米,是一笔不容忽视的宝贵财富。 二、雨水收集利用的社会及经济意义 1、水资源方面 水资源的缺乏已成为世界性的问题,在传统的水资源开发方式已无法再增加水源时,回收利用雨水成为一种既经济又实用的水资源开发方式。雨水利用是解决城市缺水和防洪问题的一项重要措施。雨水利用就是把从自然或人工集雨面流出的雨水进行收集、集中和储存利用,是从水文循环中获取水为人类所用的一种方法。雨水利用将会为解决未来水资源的短缺问题做出重要贡献。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造成地面硬化(如建筑屋面、路面、广场、停车厂等)改变了原地面的水文特性,干预了自然的水文循环。这种干预产生的效果是负面的:大量雨水流失,交通路面频繁积水影响正常生活,雨洪峰值变大加重排水系统负荷,土壤含水量减少,热岛效应及地下水位下降现象加剧等。 建设部已发布的《建设事业技术政策纲要》对加强雨水回收与利用做了明确规定,目前正组织编写的国标《住宅性能评定技术标准GB/T》(征求意见稿)、北京市于2003年4月1日起执行的《关于加强建设工程用地内雨水资源利用的暂行规定》及上海市颁布的《生态住宅小区技术实施细则》,都要求对雨水进行利用。综上,城市雨水利用是城市水资源综合利用中的一种新的系统工程,具有良好的节水效能和环境生态效益。目前我国城市水慌日益严重,与此同时,健康住宅、生态住区正迅猛发展,建筑区雨水利用系统,以其良好的节水效益和环境生态效益适应了城市的现状与需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可见,建筑区雨水利用系统的研究与推广,不仅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也有实际的工程意义。 2、生态方面 (1)改善生态环境,补充涵养地下水,减少水旱灾害雨水集蓄利用有利于水土保持,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利用水土资源,有效减少毁林开荒,推进坡改梯等生态保护措施。在修建小水池、小山塘等小型水利工程后,有效地拦蓄径流,削减洪峰,减少了洪水危害。同时,就地拦蓄雨水径流入渗,减轻了对土壤的冲刷侵蚀和水土流失,提高了农业灌溉用水的保证率、土地的使用效率和林草成活率,增强了抗旱能力,有利于恢复植被,促进山区生产、生活、生态的良性循环。(2)有效缓解农村饮水困难,促进高效农业的发展和农民增

雨水资源综合利用研究(一)

雨水资源综合利用研究(一) 摘要:针对我国尤其是北方部分干旱缺水地区水资源的特点,分析了雨水利用的内涵、特点及其应用前景,阐述了目前国内外雨水资源化的理论与实践进展情况.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雨水资源利用今后的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研究表明,雨水资源利用不仅是开源节流的良策,也是改善生态环境、形成区域健康循环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雨水资源化雨水集蓄综合利用 1国外雨水利用情况评述 目前,在世界各大洲,都有收集雨水解决生活和生产用水的成功做法。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在城市雨水资源化和雨水的收集利用方面的经验和方法,对解决我国缺水问题很有借鉴意义。 (1)美国的雨水利用。美国的雨水利用常以提高天然入渗能力为目的。1993年大水之后,美国兴建地下隧道蓄水系统,建立屋顶蓄水和由入渗池、井、草地、透水地面组成的地表回灌系统,让洪水迂回滞留于曾经被堤防保护的土地中,既利用了洪水的生态环境功能,同时减轻了其他重要地区的防洪压力。美国的关岛、维尔金岛广泛利用雨水进行草地灌溉和冲洗。美国不但重视工程措施,而且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对雨水利用给予支持,如制定了《雨水利用条例》。条例规定了新开发区的暴雨洪水洪峰流量不能超过开发前的水平,所有新开发区必须实行强制的“就地滞洪蓄水”。 (2)德国的雨水利用。德国的雨洪收集利用技术是最先进的,基本形成了一套完整、实用的理论和技术体系。利用公共雨水管收集雨水,采用简单的处理后,达到杂用水水质标准,便可用于街区公寓的厕所冲洗和庭院浇洒。另外德国还制订了一系列有关雨水利用的法律法规。如目前德国在新建小区之前,无论是工业、商业还是居民小区,均要设计雨水利用设施,若无雨水利用措施,政府将征收雨水排放设施费和雨水排放费。 (3)丹麦的雨水利用。丹麦98以上的供水是地下水,但是地下水开发利用率都比较低,一些地区的含水层已被过度开采。为此在丹麦开始寻找可替代的水源,以减少地下水的消耗。在城市地区从屋顶收集雨水,收集后的雨水经过收集管底部的预过滤设备,进入贮水池进行储存。使用时利用泵经进水口的浮筒式过滤器过滤后用于冲洗厕所和洗衣服。 (4)日本的雨水利用。日本于1963年开始兴建滞洪和储蓄雨水的蓄洪池,许多城市在屋顶修建用雨水浇灌的“空中花园”,有些大型建筑物如相扑馆、大会场、机关大楼,建有数千立方米容积的地下水池来储存雨水,以充分利用地下空间。而建在地上的也尽可能满足多种用途,如在调洪池内修建运动场,雨季用来蓄洪,平时用作运动场。近年来,各种雨水人渗设施在日本得到迅速发展,包括渗井、渗沟、渗池等,这些设施占地面积小,可因地制宜地修建在楼前屋后。在日本,集蓄的雨水主要用于冲洗厕所、浇灌草坪,消防和应急用水。日本于1992年颁布了“第二代城市下水总体规划”,正式将雨水渗沟、渗塘及透水地面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要求新建和改建的大型公共建筑群必须设置雨水就地下渗设施泰国在20世纪80年代,建造了0.12亿多个2m3的家庭集雨水缸,解决了300多万农村人口的吃水问题。在澳大利亚、加拿大、瑞典、印度、以色列、巴西和墨西哥等国家,采取修建小型水池、水仓、塘坝、淤地坝等工程措施,拦蓄雨水进行灌溉,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国外发达国家城市雨水利用的主要经验是:建立了完善的屋顶蓄水和由人渗池、井、草地、透水地面组成的地表回灌系统;制定了一系列有关雨水利用的法律法规;收集的雨水主要用于冲厕所、洗车、浇庭院、洗衣服和回灌地下水。 2我国雨水利用情况评述 我国的农民在长期的抗旱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利用雨水的经验,创造了水窖、水窑、水池等小型和微型蓄水工程形式,用于解决生活饮水问题。真正意义上的雨水利用研究与应用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发展于90年代。雨水集蓄利用工作从试点示范到规模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4个阶段:

城市雨水资源再利用探讨

城市雨水资源再利用探讨 摘要:目前水资源越来越匮乏,如何合理的利用和开发水资源,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是二十一世纪人类共同的使命。在建设城市过程中,注意雨水的利用和收集,不仅能增加水资源,还能节约用水。并且,通过对雨水的使用,将雨水留住或是回渗地下,排水量降低,减少洪水对城市的威胁,地下水得到有效的回补,水环境充分改善,生态环境得到修复。本文通过对雨水资源的回收再利用进行探讨,对城市雨水的回收提出具体实施方案。 关键词:城市雨水资源利用探讨 abstract: at present, water resources become increasingly scarc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ow to reasonable, maintain ecological balance,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man and nature protection, is mankind’s common mission in twenty-first century.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ity process, pay attention to the use of and collecting rainwater, not only can increase the water resources, but also to save the water. and, through the use of rain water, rain water retain or recharge underground, drainage quantity to reduce, reduce the flood threat to the city, groundwater can be effectively recovered, water environment fully improve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