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乡镇医院或一级医院手术分级管理办法

乡镇医院或一级医院手术分级管理办法

乡镇医院或一级医院手术分级管理办法
乡镇医院或一级医院手术分级管理办法

????医院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卫(2012)号

------------------------------------------------------------------------------- 为了确保手术及有创操作的安全和质量,加强我院各级医师的手术及有创操作的管理,根据国务院《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卫生部《医院分级管理办法》要及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办法(试行)的要求,参照有关资料,经院办公会研究制定本制度。

一、手术及有创操作分级

手术及有创操作指各种开放性手术、腔镜手术及介入治疗(以下

统称手术)。依据其技术难度、复杂性和风险度,将手术分为四级(根据我院实际情况手术权限为两级):

(一) 一级手术:技术难度较低、手术过程简单、风险度较小的各种手术。(具体手术类别及名称详见附件1)

(二) 二级手术:技术难度一般、手术过程不复杂、风险度中等的各种手术。(具体手术类别及名称详见附件1)

二、手术医师分级

依据其卫生技术资格、受聘技术职务及从事相应技术岗位工作的年限等,规定手术医师的分级。所有手术医师均应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

(一)住院医师

1、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内,或获得获得临床本科学位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并曾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上者。

2、主治医师: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内,或获得临床本科学

位、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上者。

(三)副主任医师:

1、副主任医师:从事副主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内。

三、各级医师手术权限

(一)住院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可逐步开展一级手术。

(二)主治医师: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可主持二级手术.

(三)副主任医师:可主持二级手术。

四、手术审批权限

手术审批权限是指对拟施行的不同级别手术以及不同情况、不同类别手术的审批权限。

(一)常规手术

1、一级手术:主治医师以上医师审批,并可签发手术通知单

2、二级手术:科主任审批,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报批手术通知单。(二)急诊手术

预期手术的级别在值班医生手术权限级别内时,可由科室主任或主治医师以上人员报批并施行手术。

五、具体实施手术的相关规定

(一)二级手术必须有科室主任或副主任医师一名以上的医师参加。(二)一级手术应有科室主任或主治医师一名以上的医师参加。六、手术过程管理规范

(一).凡需住院手术的患者,应做好手术前各项检查,明确诊断,选择

好手术适应证后,方可决定手术,科室要严格遵照各级医师手术范围合理安排手术人员。

(二).手术前,负责医师填写好手术知情同意书(协议书),患者填写委托书者,可由被委托人签署.患者危重急需手术,但无行为能力且家属不在时,由科室或急诊值班医师报告医务科或分管院领导,批准后方可手术,但病历中必须详细记录以便备查。

(三).凡住院施行的手术,手术前负责医师都要写好术前小结,并由上级医师阅批后签字。

(四).急症手术,负责医师及时通知护理部做好术前准备,护理部及麻醉医师应积极主动配合急诊手术,不准无故刁难,推脱或拒绝。(五).手术前麻醉师必须检查手术的患者,如术前准备不符合麻醉要求,麻醉师有权决定延期手术。

(六).各级医师要严格按照制定的"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办法(试行)的要求"进行手术。

(七).参加手术人员要严格执行手术室的各项规定,术前认真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床号,诊断,手术部位后,方可手术.对违反制度以及不按无菌技术进行操作的医务人员,护士长有权停止手术,并根据情节及造成的后果追究个人责任。

(八).手术中,术者和助手应密切配合.参加手术人员在术中对患者应高度负责,不得谈论与手术无关的话题,在患者紧张状态下更应严格执行医疗保护性制度.台上会诊时,有关人员应随请随到,如发生意外,台上和台下医务人员要积极采取措施,由主刀医师负责组织抢救,并

酌情请示上级医师或报告有关领导协助处理.手术当中主刀或助手发生意外(如晕倒等情况),由在场的最高职称人员决定替代人员或启动人员紧急替代程序。

(九).严格执行查对制度,防止差错事故.缝合前,术者和助手应仔细检查术野内是否有活动出血和异物存留.手术结束,要对患者的全身情况和手术情况做一全面严格检查。

(十).患者手术后如病情允许,由负责医师及麻醉医师一同送回病房,手术医师应开好术后医嘱,并向病房值班人员交待注意事项。

(十一).若遇特殊情况(例如:急诊,病情不允许等),医师可超范围开展与其职,级不相称的手术,但应及时报请上级医师,给予指导或协助诊治。

七、医务科负责监督检查,发现违反以上规定者,有权停止其手术并按有关规定处理。

7. 本制度自下发之日起实施。

????医院

2012年10月15日-----------------------------------------------------------

附件1

外科:

一级手术:1、阑尾切除术; 2、疝修补术; 3、体表肿瘤异物摘除术; 4、痔疮切除、肛门旁脓肿切开引流; 5、体表脓肿切开引流术; 6、清创缝合术; 7、静脉切开术; 8、胃十二指肠溃疡修补术; 9、胃镜、结肠镜下活检术; 10、简单开放性胆半切除,胆囊造口术; 11、胸壁伤口清创缝合术; 12、胸腔穿刺术; 13、胸腔闭式引流术; 14、各科轻度头皮外伤清创术; 15、头皮及颅骨肿瘤切除术; 16、硬膜外及硬膜下血肿清除术; 17、单纯包皮环切及外伤缝合; 18、膀胱穿刺造瘘术; 19、睾丸鞘膜翻转术; 20、睾丸——附睾切除术; 21、尿道扩张术; 22、输精管结扎术; 23、静脉曲张高位切扎术; 24、甲状腺腺瘤或囊肿切除; 25、甲状腺部分切除; 26、颈部肿块切除活检。

二级手术:1、肝脓肿切开引流术; 2、异物切除术; 3、腹部损伤剖腹探查术; 4、胃肠造瘘术、吻合术; 5、胃肠穿孔修补术;

6、大隐静脉结扎术及剔除术;

7、单纯胆切除术;

8、单纯乳房肿块切除术;

9、复杂痔、肛瘘手术; 10、胆总管类肿手术; 11、胸壁软组织良性瘤切除术; 12、各种复杂头皮外伤清创术; 13、各种头皮肿瘤切除术; 14、各种外伤骨疣切除术;15、膀胱部分切除、修补术; 16、交通性鞘膜积液高位结扎术; 17、睾丸下降固定术;

18、甲状腺腺叶切除; 19、甲状腺大部或次全切除。

骨科:

一级手术: 1、关节脱位手法复位; 2、关节腔切开引流术; 3、骨牵引; 4、常见骨折手法复位术; 5、植皮术; 6、骨筋膜室综合症切开减压术; 7、截肢术。

二级手术:1、肌腱移位术、跟腱延长术; 2、腱鞘囊肿切除术; 3、拇指外翻矫形术; 4、四肢闭合性骨折复位固定术; 5、四肢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 7、截肢术; 8、关节融合术; 9、三翼钉固定、拔钉术; 10、骨疣切除术; 11、腘窝囊肿切除术; 12、关节脱位的复位内固定。

妇产科:

一级手术:1、异位妊娠手术; 2、后穹窿穿刺、切开术; 3、巴氏腺类肿切开术; 4、诊断性刮宫术; 5、输卵管通液术; 6、宫颈炎的各种物理治疗; 7、会阴侧切缝合术; 8、二度以下会阴裂伤缝合术; 9、处女膜切开术: 10、前庭腺脓肿切开引流术; 11、臀位牵引术; 12、人工剥离胎盘术; 13、抬头吸引术; 14、上环、取环、人流术、药流; 15、宫颈活检、扩宫和刮宫术。

二级手术:1、子宫全切术; 2、子宫肌瘤剜除术; 3、古典式剖宫产手术、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4、宫外孕手术; 5、二度会阴裂伤缝合术; 6、有异常的人流、取环术; 7、附件切除术; 8、前庭大腺囊肿手术; 9、无痛人流; 10、中期妊娠引产术; 11、异常驻环位的取环术; 12、输卵管造新术; 13、无痛引流术; 14、人工胎盘剥离术; 15、产钳术。

中医医院分级管理办法与标准

中医医院分级管理办法与标准 《中医医院分级管理办法与标准》补充规定 【颁布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颁布日期】 19931127 【实施日期】 19931127 1993年11月27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 【章名】全文 一、关于审批权限问题 二级甲等以上中医医院,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卫生)行政部门审批;二级乙、丙等以下中医医院审批按原要求执行。对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我局将组织必要的抽查复核,抽查结果与原评审结论不符者,将通过复审重新判定其级别等次。 二、关于中医医院级别问题 1(卫生部综合医院与中医医院分级管理评审同步开展的省、市,应严格按照《中医医院分级管理办法》总则第二条的规定,中医医院的级别与同级综合医院相一致。 2(卫生部综合医院没有开展分级管理评审的省、市,中医医院的级别应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卫生)主管部门根据中医区域规划,比照其他省市情况,合理确定中医医院的级别。 3(确实具备三级中医医院功能和承担三级中医医院工作任务的地市级中医医院,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卫生)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可以进入三级,按三级中医医院分级管理标准进行评审。 三、关于各级甲等中医医院的必备条件

为进一步强化中医医院分级管理的导向作用,各级甲等中医医院除总分达到 规定要求外,在第一评审周期,其门诊中医药治疗率应达到标准,病房中医药治 疗率的得分数分别不应低于应得分的75,。凡此两项指标没有达到上述要求,全 院总分超过900分以上,也不能评为甲等中医医 院。 以上要求是鉴于试评工作的实际情况而确定的标值,第二评审周期此标值将 上调。 四、门诊、住院病案检查评分问题 按新颁发的《中医病案书写规范》,我司已制定了新的中医门诊、住院病 案、住院记录的检查评分办法,自93年10月起一律按新制定的“ “中医医院住院病案检查评分方法” 中医医院门诊病案检查评分方法”、 、“中医医院住院记录检查评分方法”执行。(见《细则》5,12、5 ,13、5,14) 五、关于第一评审周期调整有关指标的说明 1(住院病案抽样方法 (1)在第一个评审周期内,只查最近一个年度的病案。要求检查的病案必须覆 盖四个季度。 (2)抽样的病案必须是原始记录,凡是经过重新整理加工的病案不能入选,如 检查时发现,要按有关要求扣分。 (3)各科疾病分析登记表改为按病人出院先后顺序登记。 (4)住院病案抽查的数量:三级医院抽查300份;二级医院抽查 200份。调整后 的各科抽查的病案数如下表:,,,,,,,,,,, ,,,,,,,,,,,, 科别三级医院二级医院,,,,,,,,,, ,,,,,,,,,,,,, 内科 100 80

手术分级管理及审批制度

酒泉市中医院 手术分级管理及审批制度 为了确保手术及高风险有创操作的安全和质量,规范各科室各级医师的手术及有创操作管理,明确各级医师手术操作权限,防范医疗事故的发生,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临床技术应用管理办法》、《甘肃省医院手术分级及审批权限》、《全国医疗服务项目手术类别(2002年版)》等法律法规及卫生部、甘肃省卫生厅有关规章制度,并参照有关资料,制定本制度。 一、医院成立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委员会。 负责制定和定期更新本单位的《手术权限目录》及《高风险性有创操作诊疗目录》,各级医师的授权、定期技能评价及资格变更,审定新技术的疗效、安全性、可行性等。办公室设在医务科。 二、手术及有创操作分类 手术及有创操作系指各类开放性手术、微创(腔内)手术及介入治疗,以下统称“手术”。主要根据手术过程的复杂性、对手术技术的要求及手术风险性,把手术分为: 1、Ⅰ类手术:手术过程简单、手术技术难度较低、手术风险较小的普通常见小手术及一般中等手术。 2、Ⅱ类手术:手术过程不复杂、手术技术难度一般、手术风险中等的各种中等手术。 3、Ⅲ类手术:手术过程较复杂、手术技术难度较大、手术风险较大的各种疑难重大手术。

4、Ⅳ类或特类手术:手术过程复杂、手术技术难度大、手术风险大的各种手术,以及探索性(科研性)手术项目、新开展的三类及以上手术。 三、手术及有创操作的准入管理 (一)、本院对手术及高风险性有创操作的人员资质实施准入管理。手术权限的获得本院采取分级授权方式。 1、对手术医师开展Ⅲ类及以下等级的手术资质的考评与授权,由科主任负责,科主任应依托科室质量管理小组做好手术分级管理工作,根据每位医师的临床实际工作能力,其受聘卫生技术职务及从事相应技术岗位工作的年限等,考评合格予以授权。 2、对开展Ⅳ类及以上手术等级的手术资质的考评与授权,由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考评,考评合格后予以授权。 3、第二类、第三类诊疗技术项目的人员资质要求按照卫生部、省卫生厅或相关行业要求执行。 4、各临床科室主任负责对本科室人员开展高风险有创操作的人员资质进行培训、考核、考核合格后予以授权。 5、护理部负责对护理人员开展高风险有创操作的人员资质进行培训、考 核,考核合格后予以授权。 6、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委员会至少每三年应组织科室与专家对医师进行一次技术能力再评价与再授权,再授权是依实际能力提升而变,职称晋升变动不作为主要依据。 (二)、手术及有创操作人员资质权限考评依据 1、医师定期考核合格,符合医院《手术分级管理人员资质一览表》及《高

医院手术分级管理规范暂行

河北省医院手术分级管理规范 为了确保手术安全,提高手术质量,预防医疗事故发生,加强各级医院和医师的手术管理,规范各级医院开展手术的范围,明确各级医师进行手术操作的权限,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河北省医院管理评价实施细则》,结合医院分级管理和基本现代化医院的要求,参照有关资料,制定本规范。 一、手术分类 主要根据手术过程的复杂性和对手术技术的要求,把手术分为: (一)甲类手术:手术操作过程复杂,手术技术难度大,高风险的各种手术。 (二)乙类手术:手术过程较复杂,手术技术有一定难度,中等风险的各种重大手术。 (三)丙类手术:手术过程不复杂,手术技术难度不大低风险的各种中等手术。 (四)丁类手术:手术术式简单,手术技术难度低的普通常见小手术。 注:微创(腔内)手术根据其技术的复杂性分别列入各分类手术中。 二、手术医师分级 根据其取得的卫生技术任职资格及其相应受聘职务,从事相应技术岗位的年限和临床工作经验规定手术医师的分级。所有手术医师均应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

(一)住院医师 1、低年资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工作3年以内,或硕士生毕业,从事住院医师2年以内者。 2、高年资历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工作3年以上,或硕士生毕业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并从事住院医师2年以上者。博士生从事临床工作一年以上 (二)主治医师 1、低年资主治医师:担任主治医师3年以内,或临床博士生毕业2年以内者。 2、高年资主治医师:担任主治医师3年以上,或临床博士生毕业2年以上者。 (三)副主任医师 1、低年资副主任医师:担任副主任医师3年以内,或博士后从事临床工作2年以上者。 2、高年资副主任医师:担任副主任医师3年以上者。 (四)主任医师 三、各级医师手术范围 (一)低年资住院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逐步开展并熟练掌握丁类手术。 (二)高年资住院医师:在熟练掌握丁类手术的基础上,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逐步开展丙类手术。 (三)低年资主治医师:熟练掌握丙类手术,并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逐步开展乙类手术。 (四)高年资主治医师:掌握乙类手术,有条件者可在上级医

乡镇医院或一级医院手术分级管理办法

????医院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卫(2012)号 ------------------------------------------------------------------------------- 为了确保手术及有创操作的安全和质量,加强我院各级医师的手术及有创操作的管理,根据国务院《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卫生部《医院分级管理办法》要及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办法(试行)的要求,参照有关资料,经院办公会研究制定本制度。 一、手术及有创操作分级 手术及有创操作指各种开放性手术、腔镜手术及介入治疗(以下 统称手术)。依据其技术难度、复杂性和风险度,将手术分为四级(根据我院实际情况手术权限为两级): (一) 一级手术:技术难度较低、手术过程简单、风险度较小的各种手术。(具体手术类别及名称详见附件1) (二) 二级手术:技术难度一般、手术过程不复杂、风险度中等的各种手术。(具体手术类别及名称详见附件1) 二、手术医师分级 依据其卫生技术资格、受聘技术职务及从事相应技术岗位工作的年限等,规定手术医师的分级。所有手术医师均应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 (一)住院医师 1、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内,或获得获得临床本

科学位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并曾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上者。 2、主治医师: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内,或获得临床本科学位、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上者。 (三)副主任医师: 1、副主任医师:从事副主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内。 三、各级医师手术权限 (一)住院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可逐步开展一级手术。 (二)主治医师: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可主持二级手术. (三)副主任医师:可主持二级手术。 四、手术审批权限 手术审批权限是指对拟施行的不同级别手术以及不同情况、不同类别手术的审批权限。 (一)常规手术 1、一级手术:主治医师以上医师审批,并可签发手术通知单 2、二级手术:科主任审批,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报批手术通知单。(二)急诊手术 预期手术的级别在值班医生手术权限级别内时,可由科室主任或主治医师以上人员报批并施行手术。 五、具体实施手术的相关规定 (一)二级手术必须有科室主任或副主任医师一名以上的医师参加。(二)一级手术应有科室主任或主治医师一名以上的医师参加。

三级甲等医院评选标准

三级甲等医院评选标准 三级甲等医院(简称“三甲医院”),是依照中国现行《医院分级管理办法》等的规定而划分的医院等级之一。三级甲等医院在中国是国家特殊医院以外的最高等级的医院。 三级甲等医院简称三甲医院,是中国内地对医院实行“三级九等”的划分等级 中最高的一级。考核的主要项目包括医疗服务与管理、医疗质量与安全、技术水平与效率,民营医院也可以参与等级评定。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依照《医院分级管理办法》中的条例进行判定。 条件 三级医院:(病床数在501张以上)是向几个地区提供高水平专科性医疗卫生服务和执行高等教育、科研任务的区域性以上的医院。甲等:按分等评分标准获得超过900分为甲等。 《医院分级管理办法》 (1989年11月29日) 一、医院分级管理的依据、原则 对医院分级管理的依据是医院的功能、任务、设施条件、技术建设、医疗服务质量和科学管理的综合水平。医院分级管理的实质是按照现代医院管理的原理,遵照医疗卫生服务工作的科学规律与特点所实行的医院标准化管理和目标管理。医院的设置与分级,应在保证城乡医疗卫生网的合理结构和整体功能的原则下,由卫生行政部门按地方政府的区域卫生规划来统一规划确定。 二、医院分级与分等 医院按其功能、任务不同划分为一、二、三级。 一级医院:(病床数在100张以内,包括100张。[作者注]下同)是直接向一定人口的社区提供预防,医疗、保健、康复服务的基层医院、卫生院。 二级医院:(病床数在101张--500张之间)是向多个社区提供综合医疗卫生服务和承担一定教学、科研任务的地区性医院。 三级医院:(病床数在501`张以上)是向几个地区提供高水平专科性医疗卫生服务和执行高等教育、科研任务的区域性以上的医院。企事业单位及集体、个体举办的医院的级别,可比照划定。各级医院经过评审,按照《医院分级管理标准》确定为甲,乙、丙三等,其中三级医院增设特等,因此医院共分三级十等。(注:实际执行中,一级医院不分甲、乙、丙三等。等的划分是按医院的技术力量、管理水平、设备条件、科研能力等按1000分计分而划分出来的。)。 各级医院之间应建立与完善双向转诊制度和逐级技术指导关系。 三级甲等医院 医院建设成绩显著,科室设置、人员配备、管理水平、技术水平、工作质量和技术设施等,按分等标准综合考核检查达900分及以上。 三级乙等医院 医院建设成绩尚好,其科室设置、人员配备、技术水平、工作质量、技术设施等,按分等标准综合考核检查达750-899分。

手术分级标准及管理规范标准

手术分级标准及管理规 一、手术分级 依照《卫生部手术分级管理规》结合本专业手术开展的实际情况,根据手术过程的复杂性、科室人员实际业务能力,将手术分为:甲级手术、乙级手术、丙级手术、丁级手术。 注:微创(腔)手术根据其技术的复杂性由科室分别列入各分级手术中;新开展的手术或引进的新手术或重大探索性科研项目手术以及危重、特殊患者手术按特殊手术规定执行。 二、手术医师分级 本规所指医师系在我院注册的执业医师。根据手术医师取得的卫生专业技术职称,将其分为四级: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和主任医师。 三、各级医师具有申报资格的手术围 1、住院医师:限于丁级手术。 2、主治医师:限于丙级及以下手术。 3、副主任医师:限于乙级及以下手术。 4、主任医师及科主任:能完成本专业的各级手术。 注:部分人员越级、超围手术,须提供个人相关手术操作资料,经相关科室主任评定,报医务科审核后报分管院长批准方可开展。 四、手术审批 手术审批是科室控制手术质量、确保手术分级管理规落实的重要措施。审批者主要审核术者资质是否符合规定,同时应对诊断、手术适应症、术前准备、各种知情告知的完成情况进行重点抽检并签署手术通知单。对于不符合要求者,手术暂停。 (一)常规手术:平诊、非特殊手术 1、甲级手术:科主任审批。 2、乙级手术:科主任审批。 3、丙级手术:副主任医师审批。 4、丁级手术:主治医师审批。 (二)特殊手术 凡属下列之一的可视为特殊手术: 1、患者系外宾、华侨、港、澳、台同胞者。 2、患者系特殊保健对象如高级干部、著名专家、学者、知名人士及党派负责人者。 3、各种原因导致毁容或致残者。 4、改变患者社会属性(如性别改变、大面积整容)者。 5、可能引起医疗纠纷者或已存在纠纷再次手术者。 6、同一患者二十四小时需再次手术者。 7、预后不良者或手术风险巨大者。 8、新开展的手术或引进的新手术,或重大探索性科研项目的手术。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随县柳林镇卫生院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为确保手术及高风险有创操作的安全和质量,规范各级医师及有创操作的管理,根据《医疗机构手术及高风险有创操作技术分级与分类管理参考规范(试行)》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手术分级:手术及有创操作系指各类开放性手术、腔镜手术及介入治疗(以下统称手术),依据其技术难度、复杂性和风险度分为四类。 (一)四类手术:手术过程简单,手术技术难度低的普通常见小手术。 (二)三类手术:手术过程不复杂,手术技术难度不大的各种中等手术。 (三)二类手术:手术过程较复杂,手术技术有一定难度的各种重大手术。 (四)一类手术:手术过程复杂,手术技术难度大的各种手术。 第二条手术医师分级 所有手术医师均应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且执业地点在本院。根据其取得的卫生技术资格及其相应受聘职务,规定手术医师的分级。 (一)住院医师。 (二)主治医师。 (三)副主任医师:1、低年资副主任医师:担任副主任医师三年以内。2、高年资副主任医师:担任副主任医师三年以上。 (四)主任医师。 第三条各级医师手术范围 (一)住院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逐步开展并熟练掌握四类手术。 (二)主治医师:熟练掌握三、四类手术,并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逐步开展二类手术。 (三)低年资副主任医师:熟练掌握二、三、四类手术,在上级医师参与指导下,逐步开展一类手术。 (四)高年资副主任医师:熟练完成二、三、四类手术,在主任医师指导下,开展一类手术。亦可根据实际情况单独完成部分一类手术、开展新的手术。 (五)主任医师:熟练完成各类手术,特别是完成开展新的手术和引进新的手术,或重大探索性科研项目手术。 第四条手术审批权限 (一)正常手术:原则上经科室术前讨论,由科主任审批。 (二)特殊手术:凡属下列之一的可视作特殊手术,需经科室认真进行术前讨论,经科主任签字后,报医务科备案,必要时经院内会诊或报主管院领导审批。但在急诊或紧急情况下,为抢救患者生命,主管医师应当机立断,争分夺秒,积极抢救,并及时向上级医师和总值班汇报,不得延误抢救时机。 1、手术可能导致毁容或残疾的; 2、同一患者因并发症需再次手术的; 3、高风险手术; 4、本单位新开展的手术;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及实施细则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1.根据国务院《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卫生部《医院分级管理办法》 要求,根据医院功能制订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2.各科室要认真组织全科人员进行讨论,根据科室各级人员技术状况, 科学界定各级人员手术范围. 3.科室根据科内人员晋升及个人技术水平提高状况,定期调整其手术范围.所称"手术范围",系指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的诊疗科目内开展的 手术. 4.科室应严格监督落实《各级医师手术范围》要求,任何科室和个人 不得擅自开展超出相应范围的手术治疗活动. 5.若遇特殊情况(例如:急诊,病情不允许等),医师可超范围开展与其职,级不相称的手术,但应及时报请上级医师,给予指导或协助诊治. 附:各级医师手术范围 1.主任医师按"各专业手术分类"完成甲,乙,丙,丁各类手术,但应侧 重甲类手术质量,水平的提高. 2.副主任医师按"各专业手术分类"完成乙,丙,丁类手术,但应侧重 乙类手术质量,水平的提高. 3.主治医师按"各专业手术分类"参与甲,乙类手术,做助手;可完成 丙,丁类手术. 4.医师按"各专业手术分类"参与乙类手术,做助手;可完成丙,丁类 手术.

5.助理医师(医士) 按"各专业手术分类"参与丙类手术,做助手;可完 成丁类手术. 考虑到人才梯队建设和后备力量培养问题,高年资医师(取得现有职称3年以上)可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完成高一类手术.对无主任医师的专业,科室可根据副主任医师技术水平状况,选择一位可以完成主任医师手术范围的副主任医师承担主任医师工作;若选择不出,不可 超范围开展此类手术. 各专业手术分类 一,外科系统 甲类手术 1.普通外科 (1)全胃切除术,胃癌扩大根治术; (2)左右半肝切除术,肝左外侧叶切除及楔形切除; (3)胰腺癌根治术,扩大胰买十二指肠切除术; (4)胆道再次手术; (5)腹主动脉瘤切除,移植术; (6)带血管胎儿胰腺移植术; (7)经胸颈无名及锁骨下动脉瘤切除术,血管移植术; (8)扩大全胰腺切除术; (9)甲状腺癌颈淋巴结廓清术,甲状旁腺切除术; (10)右心耳下腔静脉旁路移植术; (11)腹腔内肿瘤联合3种以上脏器切除;

(管理制度)医院分级管理办法

医院分级管理办法 (1989年11月29日卫生部发布) 第壹章总则 第壹条为改善和加强医疗卫生工作的宏观管理,调整和健全三级医疗预防体系,充分合理地利用卫生资源,提高医院科学管理水平和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更好地为保障人民健康服务,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建立医院评审制度。根据医院的功能、任务、设施条件、技术建设、医疗服务质量和科学管理的综合水平,对医院实行分级管理。 第三条医院的设置和分级,应于保证城乡医疗卫生网的合理结构和整体功能的原则下,由卫生行政部门按地方政府“区域卫生规划”统壹规划确定。 第二章医院分级和分等

第四条医院按功能、任务不同划分为壹、二、三级: 壹级医院:是直接向壹定人口的社区提供预防、医疗、保健、康复服务的基层医院、卫生院。 二级医院:是向多个社区提供综合医疗卫生服务和承担壹定教学、科研任务的地区性医院。 三级医院:是向几个地区提供高水平专科性医疗卫生服务和执行高等教学、科研任务的区域性之上的医院。 企事业单位及集体、个体举办的医院的级别,可比照划定。 第五条各级医院经过评审,按照《医院分级管理标准》确定为甲、乙、丙三等,三级医院增设特等,共三级10等。 第六条于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划和指导下,壹、二、三级医院之间应建立和完善双向转诊制度和逐级技术指导关系。

第三章医院评审委员会 第七条医院评审委员会是于同级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下,独立从事医院评审的专业性组织。 第八条医院评审委员会分为部级评审委员会、省级评审委员会、地(市)级评审委员会三级。 1.部级评审委员会,由卫生部组织,负责评审三级特等医院,制订和修订医院分级管理标准及实施方案,且对地方各级评审结果进行必要的抽查复核。 2.省级评审委员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组织,负责评审二、三级甲、乙、丙等医院(包括计划单列市的二、三级医院)。 3.地(市)级评审委员会,由地(市)卫生局组织,负责评审壹级甲、乙、丙等医院。 各级评审委员会要定期向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提交工作计划和工作方案。 第九条评审委员会由同级卫生行政部门聘请有经验的医院管理、医学教育、临床、

医院手术分级管理制度.doc

医院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一、手术分级 本规定所指手术主要包括各种开放性手术、腹腔镜手术、内镜手术及介入治疗等有创操作。依据手术技术难度、复杂性和风险程度,将手术分为四级。 (一)四级手术:技术难度大、手术过程复杂、风险度大的各种手术。 (二)三级手术:技术难度较大、手术过程较复杂、风险度较大的各种手术。 (三)二级手术:技术难度一般、手术过程不复杂、风险度中等的各种手术。 (四)一级手术:技术难度较低、手术过程简单、风险度较小的各种手术。

二、医师手术权限 根据医师取得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受聘技术职务及从事相应技术岗位工作的年限等,在审核其专业能力后授予相应手术权限。 (一)住院医师 1、低年资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工作3年以内(含3年),或硕士生毕业取得执业医师资格,从事住院医师2年以内(含2年)者,可实施一级手术。 2、高年资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工作3年以上,或硕士生毕业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并从事住院医师2年以上者,在熟练掌握一级手术的基础上,可实施难度和风险较小的二级手术。 (二)主治医师 1、低年资主治医师:担任主治医师3年以内(含3年),或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毕业2年以内(含2年)者,可实施二级手术。

2、高年资主治医师:担任主治医师3年以上,或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毕业2年以上者,在熟练掌握二级手术的基础上,可实施难度和风险较小的三级手术。 (三)副主任医师 1、低年资副主任医师:担任副主任医师3年以内(含3年),可实施三级手术。 2、高年资副主任医师:担任副主任医师3年以上者,在熟练掌握三级手术的基础上,可实施难度和风险较小的四级手术、新技术手术及科研项目手术。 (四)主任医师 受聘主任医师岗位工作者,可实施四级手术、新技术手术及经主管部门批准的高风险科研项目手术。

手术分级管理规章制度94959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1、根据国务院《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卫生部《医院分级管理办法》要求,根据医院功能制订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2.各科室要认真组织全科人员进行讨论,根据科室各级人员技术状况,科学界定各级人员手术范围。 3.科室根据科内人员晋升及个人技术水平提高状况,定期调整其手术范围。 所称"手术范围",系指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的诊疗科目内开展的手术。 4、科室应严格监督落实《各级医师手术范围》要求,任何科室和个人不得擅自开展超出相应范围的手术治疗活动。 5.若遇特殊情况(例如:急诊、病情不允许等),医师可超范围开展与其职、级不相称的手术,但应及时报请上级医师,给予指导或协助诊治。一、手术的分类 手术及有创操作分级手术指各种开放性手术、腔镜手术及麻醉方法(以下统称手术)。依据其技术难度、复杂性和风险度,将手术分为四级: 一级手术:技术难度较低、手术过程简单、风险度较小的各种手术。 二、手术医师级别 依据其卫生技术资格、受聘技术职务及从事相应技术岗位工作的年限等,规定手术医师的级别。所有手术医师均应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 1、住院医师: (1)低年资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内,或获得硕士学位、曾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内者。 (2)高年资历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上,或获得硕士学位、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并曾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上者。 2、主治医师: (1)低年资主治医师: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内,或获得临床博士学位、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内者。 (2)高年资主治医师: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上,或获得临床博士学位、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上者。 3、副主任医师: (1)低年资副主任医师:从事副主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内,或有博士后学历、从事副主任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上者。 (2)高年资副主任医师:从事副主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上者。 4、主任医师:受聘主任医师岗位工作者。 三、各级医师手术权限 (一)低年资住院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可主持一级手术。 (二)高年资住院医师:在熟练掌握一级手术的基础上,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可逐步开展二级手术。 (三)低年资主治医师:可主持二级手术,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逐步开展三级手术。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教学内容

北京恒和中西医结合医院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手术技术临床应用管理,确保手术安全和手术质量,预防医疗不良事件发生,加强各级医师的管理:根据国务院《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执业医师法》、《侵权责任法》和《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办法(试行)》等有关资料,结合我院实际管理的要求,制定本制度。 一、手术分类、分级 本规定所指手术主要包括各种开放性手术、腔镜手术及介入治疗等有创操作。 (一)手术分类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将医疗技术分为三类,其中卫生部负责对涉及重大伦理问题、高风险、安全有效性尚需进一步验证和需要使用稀缺资源的第三类医疗技术制定目录和进行临床应用管理:安全有效性确切、涉及一定伦理问题的第二类医疗技术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制定目录并管理:通过常规管理能确保安全有效性的第一类技术由医疗机构管理。 第三类医疗技术首次应用于临床前,必须经过卫生部组织的安全性论证、伦理审查和技术审核。第二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进行审核。医务人员开展第一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医疗机构可自行审核。 (二)手术分级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规定,医疗机构要建立手术分级制度,依据其技术难度、复杂性和风险度,将手术分为四级。 (一)四级手术:技术难度大、手术过程复杂、风险度大的各种手术。 (二)三级手术:技术难度较大、手术过程较复杂、风险度较大的各种手术。 指疑难、重症手术和需6—7人以上人员共同完成的大手术。各种门脉高压症的分流术、肝叶切除术、恶性肿瘤根治术、各种颅类肿瘤切除术、巨大肿瘤切除术等属此类。 (三)二级手术:技术难度一般、手术过程不复杂、风险度中等的各种手术。 指需3—4人共同完成的中等手术,如:胃大部分切除术、胆囊切除术、肺叶切除术、前列腺切除术、剖宫产术、子宫切除术等。二类手术应在住院部手术室完成。是住院治疗较多的一种类型。 (四)一级手术:技术难度较低、手术过程简单、风险度较小的各种手术。 指普通常见的2人可完成的小手术,如:小面积清创缝合、单纯性修补术、体表良性肿瘤切除术、人流术、刮宫术、阑尾摘除术等。许多一类手术可在门诊手术室完成。 二、手术医师分级及手术权限 卫生部要求医疗机构对具有不同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开展不同级别的手术进行限定,在审核其专业能力后授予相应手术权限。本规范依据医师取得的卫生技术资格、受聘技术职务及从事相应技术岗位工作的年限等,规定手术医师的分级及相应手术权限。 (一)住院医师 1、低年资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工作3年以内,或硕士生毕业,从事住院医师2年以内者,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可主持一级手术。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2016修订版

XX市中心医院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2010年12月制定,2016年4月第二次修订) 根据卫生部《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第三十八条、三十九条规定,结合《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河南省卫生厅医疗核心制度》文件精神,为进一步规范我院各级医师的手术管理,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维护患者利益,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一、手术分类 手术及有创操作指各种开放性手术,腔镜手术及麻醉方法(以下统称为手术)。依据其技术难度、复杂性和风险度,将手术分为四级:一类手术:手术过程简单,手术技术难度低的普遍常见小手术; 二类手术:手术过程不复杂,手术技术难度不大的各种中等手术; 三类手术:手术过程较复杂,手术技术有一定难度的各种重大手术; 四类手术:手术过程复杂,手术技术难度大的各种手术 二、手术医师级别 依据其卫生技术资格,受聘技术职务及从事相应技术岗位工作的年限等,规定手术医师的级别。所有手术医师均应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 1、住院医师: (1)低年资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内,或获得硕士学位、曾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内者。

(2)高年资历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上,或获得硕士学位、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并曾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上者。 2、主治医师: (1)低年资主治医师: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内,或获得临床博士学位、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内者。 (2)高年资主治医师: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上,或获得临床博士学位、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上者。 3、副主任医师: (1)低年资副主任医师:从事副主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内,或有博士后学历、从事副主任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上者。 (2)高年资副主任医师:从事副主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上者。 4、主任医师:受聘主任医师岗位工作者。 三、各级医师手术权限 1、住院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逐步开展并熟练掌握一类手术。 2、主治医师:熟练掌握一、二类手术,并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逐步开展三类手术。 3、低年资副主任医师:熟练掌握一、二、三级手术,在上级医师参与指导下,逐步开展四类手术。 4、高年资副主任医师:熟练完成一、二、三类手术,在主任医师指导下,开展四类手术,亦可根据实际情况单独完成部分四类手术,开展新的手术。

宠物诊疗机构分级管理办法(稿)

宠物诊疗机构分级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宠物诊疗机构管理,规范宠物诊疗行为,保障宠物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促进宠物诊疗行业的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动物诊疗机构管理办法》、《执业兽医管理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诊疗活动的宠物诊疗机构,应纳入宠物医院分级管理,并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获得动物诊疗许可证的宠物诊疗机构应到中国兽医协会进行登记。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的宠物诊疗机构,是指以伴侣动物为主要诊疗对象的动物诊疗机构。 第五条农业部委托中国兽医协会负责全国宠物诊疗机构的分级管理工作。 中国兽医协会成立宠物诊疗机构等级评审委员会,负责组织全国宠物诊疗机构的等级评审工作和《宠物诊疗机构分级评审标准》的修订工作。 第六条中国兽医协会对参与分级的宠物诊疗机构实行分级管理。按照建设水平、诊疗水平和管理水平等将宠物诊疗机构划分为甲级一等宠物医院、甲级二等宠物医院、乙级一等宠物医院、乙级二等宠物医院和宠物诊所五个等级。 第二章等级评审 第七条宠物诊疗机构根据《宠物诊疗机构分级评审标准》自查后向中国兽医协会提出分级申请,并提交以下材料: (一)宠物诊疗机构分级申请表; (二)动物诊疗许可证和营业执照; (三)法定代表人身份证;

(四)宠物诊疗机构室内平面图和科室布局图; (五)宠物诊疗机构院长(所长)的兽医专业学历证书; (六)执业兽医师和执业助理兽医师的执业资格证书、工作简历和聘用证明; (七)管理制度、工作制度、岗位责任制度、技术规程的目录及文本; (八)医疗设备清单。 第八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宠物诊疗机构分级申请,不予受理:(一)申请材料存在违法违规的; (二)申请材料弄虚作假的; (三)申请材料不符合要求,在规定期间内未补正的; (四)不予受理的其它情形。 第九条中国兽医协会自收到申请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将决定受理的申请材料送至宠物诊疗机构等级评审委员会进行等级评审。 第十条等级评审委员会按照《宠物诊疗机构分级评审标准》对申请单位进行材料审查和现场审查,并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50个工作日内作出评审结论,报送中国兽医协会。 第十一条中国兽医协会自收到评审结论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查,并向申请单位出具评审结论。 第十二条申请单位应自收到评审结论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向中国兽医协会提出书面意见。对评审结论有异议的,可在1个月内向中国兽医协会申请复审,复审只限1次。 第十三条中国兽医协会对通过等级评审,且对评审结论无异议的宠物诊疗机构进行为期20日的网络公示。公示有异议的,由等级评审委员会组织复审,并于20个工作日内将复审结论报送中国兽医协会;公示无异议的,由中国兽医协会为其颁发全国统一格式的等级证书和牌匾。 第十四条中国兽医协会按年度公布获得等级证书的宠物诊疗机构名单,并报农业部备案。

医院内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医院内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1. 为了确保手术及高风险有创操作的安全和质量,规范各科室各级医师的手术及有创操作管理,防范医疗事故,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维护患者合法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 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制定本制度。 2. 手术分级:手术及有创操作系指各类开放性手术、腔镜手术及介入治疗(以下统称手术)。依据其技术难度、复杂性和风险度分为四级: (1)四级手术:技术难度大、手术过程复杂、风险度大的各 种手术 (2)三级手术:技术难度较大、手术过程较复杂、风险度较 大的各种手术 (3)二级手术:技术难度一般、手术过程不复杂、风险度中 等的各种手术。 (4)一级手术:技术难度较低、手术过程简单、风险度较小 的各种手术。 3. 手术医师分级: (1)住院医师: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内。高年 资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上。

(2)主治医师:主治医师: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 内。高年资主治医师: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上。 (3)副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从事副主任医师岗位工作 3 年以 内。高年资副主任医师:从事副主任医师工作3年以上者。 (4)主任医师:主任医师:从事主任医师工作3年以内。资深主任 医师:从事主任医师工作3年以上。 (5)根据三级医师负责制规定,上级医师有指导和监督下级医师的 责任和义务。 4. 医师手术权限: (1)住院医师:住院医师可担当一级手术的术者,二、三级手术的 助手;高年资住院医师可担当二级手术的术者。 (2)主治医师:主治医师可担当二级手术的术者,或在副主任医师 的帮助下,担当三级手术的术者,四级手术的助手,高年资主治医师可 担当三级手术的术者。 (3)副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可担当三级手术的术者,或在主任医 师的帮助下,担当四级手术的术者。 (4)主任医师:主任医师可担当三、四级手术的术者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手术技术临床应用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加强医院和医师的手术管理,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结合我院实际情况而制定。 第三条本制度适用于包括门诊部、综合诊疗科在内的全院手术科室。 第二章临床手术分级 第四条手术及有创操作指各种开放性手术、腔镜手术及介入治疗(以下统称手术)。依据其技术难度、复杂程度和风险水平,将手术分为四级: (一)一级手术:技术难度较低、手术过程简单、风险度较小的各种手术。 (二)二级手术:技术难度一般、手术过程不复杂、风险度中等的各种手术。 (三)三级手术:技术难度较大、手术过程较复杂、风险度较大的各种手术。 (四)四级手术:技术难度大、手术过程复杂、风险度大的各种手术。 第三章手术医师分级 第五条所有手术医师均应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且执业地点在本院。根据其取得的卫生技术资格及其相应受聘职务,规定手术医师的分级。 (一)住院医师 1、低年资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工作3年以内,或硕士生毕业,从事住院医师2年以内者。 2、高年资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工作3年以上,或硕士生毕业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并从事住院医师2年以上者。 (二)主治医师 1、低年资主治医师:担任主治医师3年以内,或临床博士生毕业2年以内者。 2、高年资主治医师:担任主治医师3年以上,或临床博土生毕业2年以上者。 (三)副主任医师 1、低年资副主任医师:担任副主任医师3年以内,或博土后从事临床工作2年以上者。 2、高年资副主任医师:担任副主任医师3年以上者。

2018年度医院等级医院评审考核奖惩l办法

*- 2018年医院二甲复评考核奖惩办法 二甲复评工作将是我院2018年工作中心,为进一步提高医院行政效能,预防和纠正影响医院二甲复评工作的各项消极行为和不作为现象,确保各项评审工作任务顺利推进,最终促使我院顺利通过二甲复评工作,结合医院工作实际,特制定本考核奖惩办法。 一、工作原则 (一)坚持奖励与问责相结合的原则,做到有岗必有责,权责对等。对评审工作做出突出贡献或取得显著成绩的科室及个人予以嘉奖,对工作配合不力、责任心差、影响评审结果的科室及个人予以问责处罚。 (二)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严格实行目标责任管理。依据《二级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2年版)》做到目标明确、责任落实、分级考核、奖惩兑现。 (三)每分必争,失分必罚。在医院组织的日常督导检查、各阶段大型自查、邀请院外专家督导检查以及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组织的医院等级评审检查活动中,因主观因素造成的失分,追究科室和当事人的全部责任;因客观因素造成的失分,根据实际情况追究科室和当事人的部分责任。 二、考核程序 1、评审工作领导小组组织评审办对照《二级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2年版)》完善《任务分解表》,并根据评审工作推进时间节点,制订全院性月进度工作计划表。 2、各部门(科室)对照《任务分解表》和月进度工作计划表,制订本部门(科室)月工作任务计划表,交评审办备案。 3、评审工作领导小组定期(每月至少一次)组织专班根据《任务

*- 分解表》,结合月工作任务计划表对各部门(科室)进行现场检查评分(占比60%),评审办每周不定期进行督查(包括评审工作员工参与配合度、条款推进情况、持续改进结果、科室或部门的目标管理等等)并记录(占比40%)。 4、评审办将各科室(部门)的定期现场检查结果和不定期督查情况汇总进行评价并按百分制进行排序。 三、奖惩措施 (一)奖惩方式 1、奖励:分为通报表扬、颁发奖金、评优晋升优先等。 2、惩处(问责):分为警告、通报批评、扣罚工资、取消评优评先资格、降级、免职、撤职等。各类惩处兑现到科室层面,由科室根据相关人员责任大小(主要责任和管理责任),在科室内部绩效分配上执行和体现,分管院领导负管理连带责任。 3、执行程序:每月考核后由二甲办(质控办)将百分比考核结果及奖惩建议报医院“二甲”评审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后执行。需要行政问责的由纪检监察室调查核实后,报院两委研究后进行行政问责。 (二)奖励措施 1、对每月综合考核得分80分以上的科室(部门)进行排名,第一名奖励10000元,第二名奖励6000元,第三名奖励3000元。给予分管领导适当奖励。 2、每月经院科两级督导员提名(每人最多提名1名),对表现优秀的员工10名给予通报表扬,并给予每人1000元的奖励。获得3次以上奖励的员工,年度评优授予“评审工作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3、科室奖励由科室(部门)由科室或部门负责人主持奖励分配,分配依据是员工参与二甲工作的积极性、贡献、加班情况、应知应会及其它工作完成情况,严格禁止平均分配。奖励分配结果报二甲办(质

医院分级管理规定精编版

医院分级管理规定精编 版 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

医院分级管理办法 (1989年11月29日卫生部发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改善与加强医疗卫生工作的宏观管理,调整与健全三级医疗预防体系,充分合理地利用卫生资源,提高医院科学管理水平和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更好地为保障人民健康服务,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建立医院评审制度。根据医院的功能、任务、设施条件、技术建设、医疗服务质量和科学管理的综合水平,对医院实行分级管理。 第三条医院的设置与分级,应在保证城乡医疗卫生网的合理结构和整体功能的原则下,由卫生行政部门按地方政府“区域卫生规划”统一规划确定。 第二章医院分级与分等 第四条医院按功能、任务不同划分为一、二、三级: 一级医院:是直接向一定人口的社区提供预防、医疗、保健、康复服务的基层医院、卫生院。 二级医院:是向多个社区提供综合医疗卫生服务和承担一定教学、科研任务的地区性医院。 三级医院:是向几个地区提供高水平专科性医疗卫生服务和执行高等教学、科研任务的区域性以上的医院。 企事业单位及集体、个体举办的医院的级别,可比照划定。 第五条各级医院经过评审,按照《医院分级管理标准》确定为甲、乙、丙三等,三级医院增设特等,共三级10等。 第六条在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划与指导下,一、二、三级医院之间应建立与完善双向转诊制度和逐级技术指导关系。 第三章医院评审委员会

第七条医院评审委员会是在同级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下,独立从事医院评审的专业性组织。 第八条医院评审委员会分为部级评审委员会、省级评审委员会、地(市)级评审委员会三级。 1.部级评审委员会,由卫生部组织,负责评审三级特等医院,制订与修订医院分级管理标准及实施方案,并对地方各级评审结果进行必要的抽查复核。 2.省级评审委员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组织,负责评审二、三级甲、乙、丙等医院(包括计划单列市的二、三级医院)。 3.地(市)级评审委员会,由地(市)卫生局组织,负责评审一级甲、乙、丙等医院。 各级评审委员会要定期向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提交工作计划和工作报告。 第九条评审委员会由同级卫生行政部门聘请有经验的医院管理、医学教育、临床、医技、护理和财务等有关方面专家若干人组成,其成员必须作风正派、清廉公道、不徇私情,身体健康,能亲自参加评审工作。 评审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第十条各级评审委员会要制定工作章程,建立和完善工作制度。要严格遵守国家法律及有关廉政建设、勤俭节约的规定。 第四章评审程序 第十一条自查申报。各级医院应根据医院分级管理标准先行自查,认为符合标准后,填写《医院评审申请书》一式数份,向相应的评审委员会提出申请。 第十二条资格评审。评审委员会根据申请书对医院的申请及时进行初审,确认参加评审的资格。 第十三条考核检查。医院评审委员会对医院实行平时有重点的抽查和周期评审相结合的考核检查。日常考核结果作为周期评审的一部分。周期性评审时应根据评

人民医院手术分级管理规范

潍坊市人民医院手术分级管理规范 为了加强手术管理、确保手术安全、提高手术质量,明确科室开展手术的范围及各级医师手术操作权限,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山东省医院管理评价实施细则》,结合医院分级管理和基本现代化医院的要求,参照有关资料,制定本规范。 一、手术分类 主要根据手术过程的复杂性和对手术技术的要求,把手术分为: (一)甲类手术:手术操作过程复杂,手术技术难度大,高风险的各种手术。 (二)乙类手术:手术过程较复杂,手术技术有一定难度,中等风险的各种重大手术。 (三)丙类手术:手术过程不复杂,手术技术难度不大低风险的各种中等手术。 (四)丁类手术:手术术式简单,手术技术难度低的普通常见小手术。 注:①各手术科室依据上述标准,制定本科室具体手术分级,经医院专家委员会批准后实施。②微创(腔内)手术,根据其技术的复杂性分别列入各分类手术中。 二、手术医师分级 根据卫生技术任职资格及其相应受聘职务、从事相应技术岗位的年限和临床工作经验,规定手术医师的分级。所有手术医师均应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

(一)住院医师 1、低年资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工作3年以内,或硕士生毕业,从事住院医师2年以内者。 2、高年资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工作3年以上,或硕士生毕业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并从事住院医师2年以上者。博士生从事临床工作一年以上 (二)主治医师 1、低年资主治医师:担任主治医师3年以内,或临床博士生毕业2年以内者。 2、高年资主治医师:担任主治医师3年以上,或临床博士生毕业2年以上者。 (三)副主任医师 1、低年资副主任医师:担任副主任医师3年以内,或博士后从事临床工作2年以上者。 2、高年资副主任医师:担任副主任医师3年以上者。 (四)主任医师 三、各级医师手术范围 (一)低年资住院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逐步开展并熟练掌握丁类手术。 (二)高年资住院医师:在熟练掌握丁类手术的基础上,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逐步开展丙类手术。 (三)低年资主治医师:熟练掌握丙类手术,并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逐步开展乙类手术。 (四)高年资主治医师:掌握乙类手术,有条件者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适当开展一些甲类手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