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矿山综合性修复之景观探析——以淄博四宝山生态文化综合发展区为例

城市矿山综合性修复之景观探析——以淄博四宝山生态文化综合发展区为例

城市矿山综合性修复之景观探析——以淄博四宝山生态文化综合发展区为例
城市矿山综合性修复之景观探析——以淄博四宝山生态文化综合发展区为例

56Research papers

研究论文

一、项目概况

1.1背景介绍

项目所在地淄博四宝山片区,隶属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淄博。历史悠久,齐文化的发祥地;资源型城市(再生型城市)和全国老工业基地;山水组团型城市(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博山)。整个城市都处于转型与再生阶段,经济发展与生态破坏、悠久文化与风貌灰暗等矛盾并存,亟待城市修复修补的工作建设。

2017年7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关于将保定等38个城市列为第三批生态修复城市修补试点城市的通知》,山东省济南、淄博、济宁和威海4市成功入选。

2018年1月,山东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研究起草了《山东省加强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建设美丽宜居城市实施方案》和《山东省城市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技术导则》,淄博市“城市双修”试点工作调研全面铺开。处于淄博高新区的四宝山片区就成了重点修复区域。

淄博市响应国家“生态文明”战略,建设“美丽中国”。四宝山片区作为古法冶铁的发源地自古就是开山挖矿、冶金制造的重地,解放后期一度成为淄博市水泥企业最集中的区域,鼎盛时有近百家小矿山开采企业和水泥厂,给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破坏。

2003年起,淄博市先后实施两轮“碧

水蓝天行动计划”,编制了《四宝山地区生

态恢复与建设总体规划》,“关停水泥生产

线,关闭矿山采石场,整理土地植树造林”,

确立了“以山体整理复绿为主线,以产业

结构调整为关键,以工程带动为纽带的发

展思路”。但是修复手段传统,效果不佳。

因此,最新规划《淄博市高新区四宝

山生态文化综合发展区总体规划》提上日

程,目的就是构建可持续的生态环境、建

设有特色的城市绿心风貌、主题旅游带动

生态文明发展及土地价值、为市民提供更

为丰富优美的城市公共绿色空间、保留更

多的历史文化遗迹和生态区域。淄博四宝

山生态文化综合发展区生态修复工程就成

为项目启动的重点工作。

1.2项目区域及建设内容

总体规划范围包括:柳毅山、四宝山、

牧龙山、花山、玉皇山、九顶山、黑铁山、

蟠龙山等城市非建设区域及部分待开发城

乡建设区,共计17.28平方公里(如图1)。

修复工程重点区域:柳毅山、四宝山、

牧龙山、玉皇山、九顶山5个山体和山下

军屯水库→凤凰水库→万盛村1#塘坝→万

盛村2#塘坝→太平水库5个塘坝,共同构

建山上山下完整生态链。

修复完成后的山体根据现状资源、历

城市矿山综合性修复之景观探析——以淄博四宝山生态文化综合发展区为例

文|北京东方园林投资控股有限公司齐岱蔚马栋

【摘要】近年来国内城市土地再利用需求激增,城市矿山废弃地成为生态修复及土地

再利用的重点领域。城市矿山修复工作内容由早期单纯的国土生态修复逐步发展成综合性

的修复再利用,包括山体修复、水利水生态重建、景观特色营造、文旅运营植入、周边土

地开发等。淄博四宝山生态文化综合发展区就是综合性城市矿山修复的典型代表,其景观

营造工作与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也密不可分。

【关键词】矿山综合性修复;“四位一体+文旅”工程专项;

矿山特色景观营造

图1淄博高新区四宝山生态文化综合发展区规模范围

河水水体生态修复及景观设计方案

河水生态修复及景观工程 设 计 方 案 宁波市清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二零一二年四月

目录 一、项目概述 (1) 1.基本情况 (1) 2. 水体生态环境调查与评价 (2) 3.甲方要求 (2) 二、设计原则 (3) 三.设计概要 (3) 四.设计目标 (4) 1、总体目标 (4) 2、水生植被修复目标 (5) 3、水面景观目标 (6) 五、施工流程和单元说明 (7) 1、施工流程图 (7) 2、单元技术说明 (8) 3、生态修复景观平面布置图 (12) 六、工程概算 (13) 1、水生植物清单 (13) 2、浮岛(含水生植物、器材)费用列表 (13) 3、微生物、载体、药剂费用列表 (13) 4、投资预算表 (14) 七、承诺 (14) 工程效果参考图(附) (15)

水体生态修复及景观工程设计方案 一、项目概述 1.基本情况: 现企业厂区内有环厂房内河河水富营养化,造成水体污染,环厂内河治理段总长约2500米,水面宽度10-15米,治理段总面积约达30000多平方米。水体透明度差,高温季节水面经常爆发蓝藻水华,且水质易发绿发臭。经我公司现场取水样检测,水质数据如下:COD:100mg/L; BOD:15mg/L; PH:7.3 氨氮:5mg/L; 总磷:17mg/L; 2.水体生态环境调查与评价 2.1、内源污染影响:工程水域长期受雨、污水及死亡藻类沉积影响,故有较多的有机污染物和化学物在河床底部淤积,通过与上覆水体的反复交换,不断向上释放高浓度污染,成为对水域污染贡献率较大的内源性污染源。而且平时河道水体基本不流动、交换量小,自净能力丧失。 2.2、面污染源进入:河道的雨水汇集区域面积较大,而河道护坡设计单纯考虑了水利防洪的需要,忽略了水陆交界的生态性,造成了沿河地面污染随雨水地表径流未经湿地、生态驳岸的阻拦和缓冲直泻入河。

在全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在全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2017-06-23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主要目的是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上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最新部署要求,总结2014年以来我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成果,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安排部署下一步工作。省旅游发展委员会杨宇宏副主任专程到会为我们作指导,这是对我市旅游业发展的巨大鼓舞和有力支持。刚才,我们表彰了全市文化旅游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借此机会,我代表市委,向省旅发委多年来对我市旅游业发展给予的关心指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向获得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关于这几年的工作 过去三年,对金昌旅游发展来说,是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艰辛探索过程,在社会各界的全力支持和全市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我们认真贯彻国家和省上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战略部署,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集中一切优势资源,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历史性突破,旅游接待人数和收入实现了翻番增长,旅游产业实现了速度、质量和效益的同步提升。主要表现在:一是发展共识逐步形成。金昌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随着矿产资源的

开发,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资源和环境约束加剧、产业结构单一等问题。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困难局面和转型发展的艰巨任务,我们认真践行五大发展理念,贯彻落实习总书记视察甘肃时“八个着力”的重要指示精神,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转思想、改观念,打破常规思维,摆脱路径依赖,坚持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促进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把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业作为“一把手”工程和“首位工程”来抓,通过各种途径、多种方法加强学习,统一思想认识、凝聚发展共识,多次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为文化旅游业把脉会诊、辅导培训,成立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研究提出了“123456”旅游发展总体思路,逐年加大财政专项资金投入,出台了一系列产业发展、奖励考核、优惠补贴政策措施,带动引领社会各界积极投身旅游产业发展,“紫金花城、浪漫金昌”成为城市新名片。通过近几年的实践,干部群众逐步改变了“工业城市无法发展旅游”的理念,旗帜鲜明抓旅游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进一步形成。二是景区建设取得突破。坚持规划先行,高质量编制《金昌市“紫金花城·神秘骊靬”旅游大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利用滩涂荒地探索发展香草花卉产业,“紫金花城·神秘骊靬”大景区建设加快推进,一批生态园林景观相继建成,城郊通乡公路“十里花海、百里绿廊”车窗景观走廊、新城子镇七彩花谷、黑土洼虞美人种植基地初步成景,房车露营地、旅游集散中心等一批旅游综合体启动运营,香草文化旅游节、骊靬文化国际旅游节、薰衣草之约集体婚礼、国际青少年生存训练营、黎

景观生态规划案例

东庄乡景观生态规划 1研究区概况 1.1地理位置 东庄乡位于鲁中地区,泰安市南部。 东庄乡区位图 1.2地质地貌 东庄乡地形东西窄,南北长,地势南高北低,主要地貌类型有低山、丘陵、平原和水面。南部多低山,中部多丘陵,北部多为平原。 1.3气候状况 东庄乡属于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寒暑适宜,光温同步,雨热同季。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晴和气爽,冬季寒冷少雪。

1.4河流水系状况 境内有较大河流4条,分别为柴汶河、石崮河、北鄙河和故城河。地表水主要源于上游客水和自然降水。 1.5土壤植被状况 东庄乡的土壤土壤类型主要有棕壤、褐土两种类型,其中褐土又有淋溶褐土和潮褐土两种。而且由于复杂地形的影响,土壤也呈现出复杂的垂直分布。 东庄乡植被中林业和栽培作物占有很大的比例。境内森林覆盖率达到44.5%,主要是林木和果树,包括杨树、侧柏、刺槐、板栗树、核桃树、桃树等。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地瓜等;经济作物有花生、土豆等。 1.6自然资源条件 境内资源丰富。主要矿产品、水资源丰富。 1.7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东庄乡辖45个行政村,2007年全乡总人口68000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9亿元。 1.8环境质量状况 东庄乡风光秀丽,环境优美。境内森林覆盖率达44.5%,虎头山地貌奇特,直界水库景色宜人。

2东庄乡景观生态适宜性和敏感性评价及分区 2.1研究数据来源及处理 2.1.1研究所需资料的收集 东庄乡基本图件与资料包括:东庄乡1:1万地形图及土地利用现状图、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及实地调查资料;宁阳县土壤志。 2.1.2资料的预处理 景观格局空间分析数据库属于空间信息系统,它包括各类图形资料、数字高程模型、表格属性资料、文字或图片等。对于纸质的基础图件,经扫描后在MAPGIS软件中进行光栅文件的数字化,并赋予相应的属性,得到东庄乡1:1万景观类型分布的矢量数据。 2.2景观格局分析 建立格局与过程之间的相互联系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将景观格局数量化,使景观格局的表示更加客观、直观。有3条途径:(1)文字描述;(2)图、表描述;(3)景观指数描述。 FRAGSTATS计算出三个级别上的景观指数: 1)斑块水平(patch-level)指标,反映景观中单个斑块的结构特征,也是计算其它景观级别指标的基础;2)斑块类型水平(class-level)指标,反映景观中的不同斑块类型各自的结构特征;3)景观水平(landscape-level)指标,反映景观的整体结构特征。 将东庄乡2007年栅格数据资料装入到FRAGSTATS软件,设定

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根据2013年度工作安排,**市人大常委会民族侨务外事工作委员会对**市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按照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元法的指示精神,在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的协助下,我委主动与市旅游局和市文广新局等相关部门取得联系,在征求意见后,拟定了调研计划和方案。在市内调研、听取相关工作情况汇报的基础上,又分别赴开封、洛阳、驻马店等地进行了学习考察,并收集整理了国内一些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发展成功的城市经验资料。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全国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快速、迅猛发展的新形势和我市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形成了我市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一、当前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发展趋势及表现形式 文化创意旅游产业是文化创意和旅游的有机融合后形成的产业。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体验经济成熟、知识经济发展、文化和创新得到全球重视的时代背景条件下,创意产业迅速发展起来,其发展前景得到了世界旅游组织、欧盟旅行委员会等有关国际组织的重视。中国的旅游业,过去的发展模式主要以景区为依托,以旅行社团队旅游为运行方式,旅游景区大体分三类:一类是自然景区,二类是近代和古代景区,三类是人造景区。但目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对旅游的需求也在改变。中国由点线旅游体系转变成板块旅游体系,旅游载体变成一个城市。以景区开发为主转向旅游目的地开发,这需要相关产业的配合,所以旅游和文化创意融合后形成的产业---文化创意旅游产业的发展是大势所趋。 目前,我国的文化创意旅游业主要有四 。 摘节、石榴采摘节等各种节庆活动,涵盖了文化创意旅游产业的四种表现形式。我市的文化创意旅游产业整体水平在全国范围内是走在前列的、是比较好的。 **是一个历史文化厚重悠久的传统城市,也是一个充满生机活力、富有无限希望的发展中城市。近年来,有关部门紧紧围绕**“在全国找坐标、在中部求超越、在全省挑大梁”的工作思路,依托**文化积淀和工业科技基础,以重大项目带动,以旅游文化产业园区建设为基础,积极谋划旅游产业发展的空间结构布局,着力打造有影响力的文化创意产业中心。研究制定《打造**市国家文化动漫创意中心实施方案》,结合**文化特点和资源优势,创新发展理念,重点谋划动漫业、演艺娱乐业、数字出版业、广播影视业、文化旅游业等文化创意产业项目46个,总投资达282.136亿元。目前,加快建设**嵩山文化产业园、国家动漫产业发展基地(河南基地)、**市动漫产业基地、**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基地等文化创意产业基地,着力培育登封嵩山文化产业示范园区、黄帝故里文化产业园区、石佛艺术公社文化产业园、《快乐星球》文化产业园等特色园区。根据《关于加快推进**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的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我市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和区位优势,合理规划布局文化创意旅游产业集聚区。 据统计,自2009年以来,全市接待游客量每年保持13%以上的增长率,旅游总收入每年保持13.7%以上的增长率。2012年共接待游客615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700亿元人民币,预计2013年全年接待游客将超过6800万人次,同比增长12%左右;旅游总收入将达到79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左右。文化创意旅游业发展所取得的显著成绩,为促进我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升**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做出了积极贡献,在开展“三走进,三**”活动中得到了社会上的一致好评。2013年09月省旅游局正式出台《关于旅游业支持**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了要把实验区建设成为以旅游业为驱动的现代服务业示范区。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城绿地景观结构分析与生态规划

摘要: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必然产物,是一个国家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城市化过程在推动人类文明高速发展,促进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迅速增长的同时,也毫无疑问地给人类带来了一系列迫切需要解决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问题,并已经成为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进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城市景观生态研究,作为宏观领域生态学…… 关键词:城市化;生态环境;城市景观;生态研究 Abstract: It is inevitable outcome that city turn that the inevitable trend that the human society develop, is also an economy to develop to progresses with the technology, is a nation to realize modern and important marking.The city turns the process in push human civilization high speed develop, promote social material wealth with spirit wealth quickly increase of at the same time, and also beyond all doubtly, brought mankind a series of urgent the ecosystem environment that demand resolve with person reside environment problem, and already became mankind exist with social economy can kept on develop progress, one of the key problem that face.The city landscape ecosystem studies, being used as the macroscopic realm ecology …… Key words: The city turns the city landscape ecosystem environment ecosystem research

文化休闲广场设计说明书

文化休闲广场设计说明书 一、基本概况: 某小城市集中建设文化局、体育局、教育局、广电局、老干部局等办公建筑。在建筑群东侧设置文化休闲广场,安排市民活动的长虹第、绿地和设施。广场内还建设了图书馆和影视厅等,设计面积约36000m2。 二、设计依据: 1.文化休闲广场设计要求,具体如下: (1)建筑群中部有玻璃覆盖公共通廊,是建筑群两侧公共空间的步行主通道。 (2)建筑东侧的入口均为步行辅助入口,应和广场交通系统有机衔接。 (3)应有相对集中的广场,便于市民聚会锻炼以及开展节庆活动等。 (4)场地和绿地结合,绿地面积(含水体面积)不小于广场总面积的1/3。 (5)现状场地基本为平地,可考虑地形竖向上的适度变化。 (6)需布置面积约50m2的舞台一处,并有观演空间(观演空间固定或临时均可,观演空间和集中广场结合也可以)。 (7)在丰收路和跃进路上可设置机动车出入口,幸福路上不得设置。 (8)需布置地面机动车停车位8个,自行车停车位100个。 (9)需布置3m见方(9 m2)的服务亭两个 2.规划设计图纸一份。 3.规划设计的相关规范。 三、设计主导思想: 1.充分发挥绿地效益,满足不同要求创造一个幽雅的环境,美化环境、陶冶情操,坚持“以人为本”,充分体现现代的生态环保型的设计思想。 2.植物配置以乡土树种为主,疏密适当,高低错落,形成一定的层次感;色彩丰富,主要以常绿树种作为“背景”,四季不同花色的花灌木进行搭配。尽量避免裸露地面,广泛进行垂直绿化以及各种灌木和草本类花卉加以点缀,使广场达到四季常绿,三季有花。 3.广场之中道路力求通顺、流畅、方便、实用。并适当安置园林小品,小品设计力求在造型、颜色、做法上有新意。使之与建筑相适应。周围的绿地不仅可以对小品起到延伸和衬托,又独立成景,使全区的绿地形成以集中广场为中心的绿地体系。 四、设计原则: 1.“以人为本”,创造舒适宜人的可人环境,体现人为生态。 “人”是文化休闲广场的使用者。因此首先考虑使用者的的要求、做好总体布局,提高环境质量等方面的功能要求。 2.“以绿为主”,最大限度提高绿视率,体现自然生态。 设计中主要采用以植物造景为主,绿地中配置高大乔木,茂密的灌木,营造出令人心旷神怡的环境。 3.“因地制宜”是植物造景的根本。 在文化休闲广场的景观设计中,“因地制宜”应是“适地适树”、“适景适树”最重要的立地条件。选择适生树种和本地特色树种,要做到宜树则树,宜花则花,宜草则草,充分反映出地方特色,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最经济、最节约,也能使植物发挥出最大的生态效益,起

景观设计优秀案例整理

俞孔坚教授作为土人景观的创始人,是世界顶尖的优秀设计师。他的“功能性景观”的概念与当代瑞士对农业的定义惊人地一致,在瑞士很久以前农业就不仅仅是为了提供农产品而存在。我们的文化景观,也就是我们所认为的自然,其生态和保护正在变得前所未有的更加重要。 “最小的投入最大的回报”——这是对如诗般的“红飘带公园”最为贴切的描述。 俞孔坚教授从回顾个人经历开始,展开了他在苏黎世市政厅的演讲。俞教授生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中国,来自农村。这样的背景影响了他对自然和景观的培育之间的关系的理解。他相信,景观的培育只有适应自然条件才会有好的收益,这种生态经济的方法,成为了他规划设计中最明显的特色。 俞孔坚曾经是全中国几百候选人当中60个得到学习园林设计机会的学生之一,讽刺的是,他之前那些在植物方面的学习和工作经历与其说是为了志趣更不如说是为了谋生。直到后来在完成学业后的一次旅行当中,他忽然意识到环境状况的重要性,并从此投身其中力图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后来他得以带奖学金进入哈佛大学学习,获得博士学位后,这个谦逊有礼的中国人怀揣着不亚于发起一场“大脚革命”的决心,踌躇满志地回到了祖国。

红飘带不仅仅是装饰性的设施,其目的不是去征服和禁锢自然,而是更醒目地呈现自然之美。 镶嵌在长椅内的灯具在晚上不仅可以渲染出浪漫的氛围,同时也保证了步道的安全。 “大脚革命”是一种借喻,取自中国妇女解放以后破除缠足陋习这一史实。它基于这样一种认识:压制自然的文明发展意味着对资源的浪费和挥霍。相比之下,融合了生态学原则,并顺应自然法则的文明发展则会更加繁荣、多产。

俞孔坚教授开创了一条简单但是革命性的解决之道:运用生长于当地“繁殖力旺盛的植物”进行大面积的造景。这些俞孔坚教授以“杂乱无序”形容的植物无需修剪和灌溉,它们却有着天然的美。向日葵和稻谷则有着象征性的特质,它们的果实可以被收获。 红飘带公园:上千米长的长椅甚至可以从空中看到。 堤岸和河道被修建成公园,并为水体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沼泽植物比如莲花、芦苇、水稻等,可以为河堤提供自然灵活的防护。对于土人设计如此大尺度的项目来说,这种“自然的手段”可以用很短的时间使大面积被遗弃的土地重焕生机。 沈阳建筑大学校园 在沈阳建筑大学项目中,土人设计运用多产景观、自然水灌溉的理念,在六个月内就完成了校园

城市旅游文化营销策略——以西安为例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院(系):经济贸易系 专业:市场营销 姓名:刘楠楠 学号: 07 完成日期:2011年3月25日

试析城市旅游文化的营销策略——以西安为例 文献综述 【摘要】 旅游文化是人类过去和现在所创造的、与旅游有关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一种成功的旅游文化,不仅仅表现在对这种文化的培育和树立,还需要有成功的 营销策略。因此,在我国旅游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对城市旅游文化如何开展文化 营销显得迫切而紧要。本文通过针对西安旅游文化营销的路径分析,提出相应的 营销实施具体策略。分析旅游产业在西安市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有特别重要的位置, 找出西安市旅游产业的资源优势远未发挥出来、产品结构等问题, 研究投资导向 问题和市场营销问题, 必须实现上述几个方面的多元创新, 才能在真正意义上 推动西安旅游文化产业的高速、健康发展。 【关键词】城市旅游文化西安营销策略 【正文】 一、目前国外理论的研究进展 在城市旅游研究方面, Stansfield (1964)首次阐述了旅游研究中不可忽视城市旅游研究至今,西方学者纷纷从旅游经济学、旅游心理学、旅游文化学、城市规划与建设等角度对城市旅游进行了探讨,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细致,基本上已形成多学科综合研究的局面。但国外旅游研究的高度分散与独立活动,在旅游文化研究方面,文化概念的抽象性与复杂性,决定了旅游文化概念的广泛性。国内外学者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对旅游文化概念的界定各不相同,目前仍没有形成普遍认同的定义解释。笼统地说,西方对旅游文化概念的表述比较注重从人本主义的角度出发,把旅游者放置在旅游文化结构框架研究之中心位置,以交际(或跨文化交际)为媒介,研究旅游过程中主客“碰撞”而产生的各种文化现象,突出这个概念的动态特征。在国内,旅游文化概念这一问题已经引起了旅游界的足够重视,对课题的研究也已经作了许多工作。但从总体上说,静态的片面研究颇多,系统、动态的全面研究较少。在旅游文化概念的语言表述、构成要素、文化特点等问题上,专家学者们也难以达成共识,所以,旅游文化课题的理论体系还有待在继续探讨和深入研究中不断完善和发展。在这种背景下,对旅游文化现象表征之一的城市旅游文化的专

城市景观的研究及其对城市生态的作用

城市景观格局研究进展及其对城市生态系 统的作用 (作者:代龙利学号:2012020733 专业:自然地理学) 摘要:本文从森林景观动态、森林景观干扰和城市森林景观格局与过程三个方面,综述我国森林景观生态学的研究现状,并明确了各领域的发展方向。分析了我国在森林景观生态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森林景观的基础性研究不足、研究系统性不强,方法相对落后、研究质、量有限。提出了今后一定时期内中国森林景观生态研究面临的主要挑战和应当重点开展的研究工作。 关键词:森林景观;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展望 前言:景观格局(Landscape pattern)一般来说是诸多种生态过程在各种尺度上作用的结果。景观格局的形成主要受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二者的共同作用,它不仅体现了生物、自然和社会的诸多生态过程在各种尺度上的作用的结果,还决定了各种自然环境因子在景观空间上的分布与组合,研究景观功能的基础就是研究景观格局的结构。景观生态学理论的发展,突出体现它们在不同空间和时间尺度上相互作用的研究以及其对景观异质性格局和过程的关系。城市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口集中、工商业发达、居民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地区,是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城市景观格局及其变化反映了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因此对城市景观格局的研究是城市绿地规划的基础,也是城市景观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同时也为解决城市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一西昌市城市绿地的发展规划 为了促进西昌市园林绿化发展,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美化城市,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进人民身心健康,适应西昌未来发展的需要,西昌市编制了城市绿地

发展规划,对西昌市城市总体规划中绿地规划部分的补充、完善和深化,是西昌市城市园林绿地详细规划和建设管理的指导性文件。规划范围内任何单位和个人的建设活动,不得违背本规划的相关规定。 (一)规划期限 近期:2006—2010年 远期:2011—2020年 (二)规划范围与规模 本规划的规划范围与西昌市城市总体规划一致,分为两个层次: 城市建设区:近期用地27.3平方公里,人口35万人;远期用地46平方公里,人口45万人。 市域:用地2655平方公里,人口65万人。 规划指导思想按照科学发展观,坚持“五个统筹”精神,以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目标,以生态学的理论和观点为指导,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建立系统、高效、安全、宜人的城市绿地系统,把西昌建设成经济高效、文化浓郁、环境优美的生态园林城市新区。 规划原则:生态优先,以人为本的原则;地方特色原则;系统性原则;生态性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 (三)规划目标与指标 近期目标(2010年):初步形成城市园林绿化体系框架,2007年达到省级森林城市的要求,到近期末全面达到国家森林城市标准。实现城市绿地率33%,绿化覆盖率38%,人均公园面积10m2/人。 远期目标(2020年):完善各种绿地系统、提高已建设绿地的质量,初步建成绿化体系完善、富有地方特色,具有良好生态环境的城市。把西昌建设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适宜人居的国家级生态园林城市。实现城市绿地率38%,绿化覆盖率45%,人均公园面积12 m2/人。

城市旅游文化的传播战略的研究

城市旅游文化的传播战略的研究 一、引言 旅游文化的传播战略研究是将传播学和旅游文化学融汇整合,从而实现跨学科的综合研究。在国际旅游业的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的旅游文化传播研究较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旅游文化传播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旅游目的地利用媒介实现其旅游文化传播,逐渐成为目前大众传播的新兴手段。20XX 年实施“旅游立市”战略后,河北省秦皇岛市计划通过整合旅游资源,明确市场定位,用文化引领旅游产业由资源依赖向创意提升的转型升级。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文化传播战略研究对秦皇岛旅游业的转型升级至关重要。本研究拟从秦皇岛旅游文化的传播战略现状着手,发现旅游文化的传播与媒介的关系,探索分析秦皇岛旅游文化的传播战略及对策,从而实现秦皇岛传统旅游模式的蜕变,促进秦皇岛旅游在国际旅游背景下的战略性发展。 二、秦皇岛旅游文化传播现状 (一)文化传播目标定位问题 20XX年,秦皇岛市确立了“旅游立市”战略,计划将秦皇岛建设成为休闲度假胜地、山海生态宝地、长城文化高地、健康长寿福地,整体打造“国际旅游名城”。可以说,这一决策把旅游业提高到“立市”的高度,反映出秦皇岛市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旅游产业。但运用文化传播媒介推动秦皇岛市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对旅游业进行具体清晰的文化传播目标定位。在政府主导型的旅游产业发展政策的环境下,秦皇岛市将旅游业定位为主导产业还是支柱产业对文化传播定位具有导向作用。秦皇岛市应依据自身旅游资源特色进行具体的文化传播定位,满足旅游市场不断发展的需求。同时实现秦皇岛市打造成“国际旅游名城”的目标,需要针对国际旅游市场和受众做出更为清晰的跨文化传播目标定位,从而形成有效的跨文化旅游传播策略。 作为传播环节的终端,受众在旅游文化传播的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秦皇岛旅游文化传播具有庞大而又多元的受众群体,然而在20XX年秦皇岛市提出的“旅游立市”的城市经济发展战略中,着重城市生态资源和文化资源开发战略的同时,受众文化传播战略未得到充分重视。受众在旅游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决定了受众需求分析对于秦皇岛市旅游业战略性发展的重要性。秦皇岛市的旅游发展战略具备长期性和统一性,但受众群体的分散性和多样性加大了市场目标定

景观水体生态修复公司-南京蓝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景观水体在现代化大都市建设和整体布局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是城市人居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美学价值、文化功能和经济意义。 我们主要以生态治理为宗旨,运用生物措施,以微生物为先锋,水生动植物为辅进行景观水体修复。经过多年研究,针对不同污染水体我们从环境中筛选出了几种净水效果较好的微生物菌株。通过多年的治理经验我们已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景观水体治理体系,能依据不同的水体类型以生态治理为中心,灵活的调整辅助措施进行治理。其次,人工湿地作为生态治理的一部分也是我们研究的重点,目前我所可承揽湿地的设计、施工和水质监测等业务。 为了进一步的优化技术,我们的研究范围目前已扩展到了城市河道的改造和水体生态修复、农村生活污水的湿地处理、养殖废水污染的治理等方面。 景观水体特性 景观水体包括城区范围内的天然湖泊、河道以及公共场所(公园、生活小区、娱乐场所等)的人造湖泊、观赏水池、景观河道等。由于景观水体大部分为封闭

水体,流动性差,水体自净能力低,加之缺乏管理,很容易成为生活污水、雨水及垃圾的受纳体,致使水中悬浮物增多,浊度增大,水体变黑变臭,在温度较高时,富含氮、磷等营养元素的水体就会滋生藻类,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健康。 工艺简介 水体修复技术以微生物为前期技术核心,通过施用从环境中筛选出的有益微生物菌群来降解水体中的污染物,并辅以其它生物修复措施和景观造景技术来恢复水体生态系统,以达到对污染水体的治理的目的。 服务项目 ◆公园、小区景观水体富营养化的咨询、防治及其生态修复。 ◆湖泊、河道水体生态维护和治理 ◆水体景观改造咨询与设计。 ◆人工湿地设计、运行咨询与动态监测。

国内外著名景观设计案例分析

国内外著名景观设计案例分析 华夏园林网2010-02-25 浏览量5588 化腐朽为神奇: 中山岐江公园的场地与材料再生于再用 中山岐江公园在粤中造船厂旧址上建设,占地11公顷,从1953年到1999年,走过了由发展壮大到消亡的简短却可歌可泣的历程。本案例以产业旧址历史地段的再利用为主旨,对产业旧址及构筑物和机器的采用了多种利用方式,在此基础上了新的设计形式,并由此引 发对生态设计概念的理解(俞孔坚,2001; 俞孔坚庞伟,2002,2003; Pudua,2003)。 (1) 保留:尊重没有设计师的设计 良好的景观不是职业设计师的凭空创造,它们经历时间而发展,创造良好而富有含意的环境的上策是保留过去的遗留。作为一个有近半个世纪历史的旧船厂遗址,过去留下的东西很多:从自然元素上讲,场地上有水体,有许多古榕树和发育良好的地带性植物群落,以及与之互相适应的生境和土壤条件。从人文元素上讲,场地上有多个不同时代船坞、厂房、水塔、烟囱、龙门吊、铁轨、变压器及各种机器,甚至水边的护岸,厂房墙壁上的“抓革命,促生产”的语录。正是这些“东西”渲染了场所的氛围。 公园设计组对所有这些“东西”,以及整个场地,都逐一进行测量,编号和拍摄,研究其保留的可能性:包括自然系统和元素的保留,水体和部分驳岸都基本保留原来形式,全部古树都保留在场地中,为了保留江边十多株古榕,同时要满足水利防洪对过水断面的要求,而开设支渠,形成榕树岛;构筑物的保留和再利用:两个分别反映不同时代的钢结构和水泥框架船坞被原地保留,一个红砖烟囱和两个水塔,也就地保留,并结合中在场地设计之中。机器的保留和再利用:大型的龙门吊和变压器,许多机器被结合在场地设计之中,成为丰富场所体验的重要景观元素。 (2) 改变:再利用 原有场地的“设计”必竟只反映过去人的工作和生活,以及当时的审美和价值取向,从艺术性来将,还需加以提炼,与现代人的欲望和功能需求有一定距离。所以,有必要对原有形式和场地进行改变或修饰。通过增与减的设计,在原有“设计”基础上产生新的形式,其目的是能更艺术化地再现原址的生活和工作情景,更戏剧化地讲述场地的故事,和更诗化地揭示场所的精神。同时,更充分地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和欲望。岐江公园中几个典型的加法和减法设计包括:旧水塔的利用和改造;烟囱与龙门吊的再利用,船坞的再利用,机器肢体的再利用。 除了大量机器经艺术和工艺修饰而被完整地保留外,大部分机器都选取部分机体保留,并结合在一定的场景之中。一方面是为了儿童的安全考虑,另一方面则试图使其更具有经提炼和抽象后的艺术效果。 (3) 再生设计 原场地内的材料,包括钢材、乡土物种等,都可以通过加工和在设计,而体现为一种新的景观、满足新的功能。经过再生设计后的钢被用做铺地材料,乡土野草成为美丽的景观元素。甚至场地的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也通过诸如“红盒子”的设计,而再现。 岐江公园注释了一个完整的生态设计概念:设计师的首要任务是阅读场地,保留“没有设计师的设计”,因为那是时间的作品,是自然过程和历史的积淀。 中山岐江公园 3.2 雨洪利用与野草之美:浙江台州永宁公园的生态化设计 这是一个关于河流生态恢复与重建的案例。把一个以防洪为单一目的的硬化河道,用最经济的途径,恢复重建为充满生机的现代生态与文化游憩地(俞孔坚等,2005)。永宁江公

城市群文化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策略-最新范文

城市群文化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策略 中原城市群的文化旅游资源数量多,种类齐全,资源品位高,拥有九中原城市群的文化旅游资源数量多,种类齐全,资源品位高,拥有九个世界遗产、四大古都,现已形成以黄帝故里、龙门、音乐大典、清明上河园、殷墟和红旗渠等为代表的文化旅游资源核心吸引物,为其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一、中原城市群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中原城市群的文化资源特点鲜明,种类繁多,但是从中原城市群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整体情况看,普遍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文化内涵挖掘不够,资源缺乏科学整合。现有的旅游产品只是肤浅地附上了文化的外衣,并没有对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剖析挖掘其文化内涵与底蕴。一方面体现在文化旅游产品开发过程中忽视文化活化,仅通过物品展示来体现文化,方式死板,没有突出文化地精髓之处,难以让游客鲜活地感受到文化内涵;另一方面体现在脱离文化本质和文化根源性,盲目地对遗址遗迹进行修复复原,与当地的历史相悖,文化相斥,难以为游客们传播真实准确的历史文化信息,反而会误导游客,影响

游客旅游地的认可度,降低游客体验与游客满意度。中原城市群文化旅游资源不缺乏鲜明的特色,如武术文化、宗教文化、古都文化和民俗文化每一项都具有区域特色,具备很强的文化竞争力,缺乏的是对这些文化旅游资源文化内涵的深入挖掘和有效整合。(二)追求眼前短期利益,忽视可持续性发展。当前旅游业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在市场竞争当中,城市群部分政府急于求成,没有计划地对不可复制性的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开发过程带有极大的盲目性。长此以往,会导致历史文化资源遭受到不可逆转的破坏,并且容易导致区域内旅游分布混乱,难以发挥旅游产业空间协同发展地效应。此外,在城镇化发展地过程中,某些政府缺乏城市文化、历史文化保护意识,为了所谓地“现代化”“都市化”而将珍贵地历史文化街区一举拆除,用毫无文化内涵的钢筋水泥地现代化建筑来取代,使得城市丢失了历史发展中沉淀下来的文化灵魂。(三)产业链条短小不均,综合发展效益低下。中原城市群文化旅游产业链在旅游交通、文化创意商品、休闲娱乐、饮食住宿和旅游信息服务等方面还不够完善,尚处于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初级阶段。尤其是在文化旅游商品方面,中原城市群中普遍存在文化内涵挖掘不够、产品创新度不高、形式雷同等问题,例如,焦作市太极拳的发展以太极拳博物馆、太极拳祖祠祖林、杨露禅学拳处等景点为主体,至今没有形成独具特色的产业链。(四)产品项目创新性弱,地域特色缺乏体现。中原城市群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数量多、类型全,但是中原城市群各旅游地对文化的表现手法类似,同质化严重,无法适应日益多变的市场需求,难以凸显资源优势,形成

(完整版)文化旅游产业

文化旅游产业 概述 文化的发展固然有着自己独特的方式和途径,但通过过去发展历程的实践证明,以旅游为载体发展文化,不仅能够引起大众对相关文化的认识兴趣,从而促进文化的挖掘和弘扬,而且还可以通过旅游活动实现文化资源的保值增值甚至创新。在198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文化统计框架中,将文化统计分为十类,而这十类大多数都是与旅游密切相关,其中的文化遗产、环境与自然、社会文化活动等更是旅游的主要资源。由此可见,旅游和文化的融合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定义 文化旅游产业泛指以鉴赏异国异地传统文化、追寻文化名人遗迹或参加当地举办的各种文化活动为目的的旅游,是一种特殊的综合性产业,因其关联性高、涉及面广、辐射性强、带动性强而成为新世纪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具有活力的新兴产业。文化旅游包括历史遗迹、建筑、民族艺术、宗教等内容。其涵盖性强,几乎可以囊括所有相关的产业。文化旅游产业,是最近几年才出现并流行的一个名词,它的出现与游客需求的转变密切相关。因此,其目前较为流行的定义是

“那些以人文资源为主要内容的旅游活动,包括历史遗迹、建筑、民族艺术和民俗、宗教等方面”。还有说法认为文化旅游属于专项旅游的一种,是集政治、经济、教育、科技等于一体的大型旅游活动。综上所述,文化旅游产业就是以旅游经营者创造的观赏对象和休闲娱乐方式为消费内容,使旅游者获得富有文化内涵和深度参与旅游体验的旅游活动的集合。 “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与同样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的旅游业将有越来越多的融合发展,其中,文化旅游产业将是挖掘地方文化、完善旅游产业、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撬动地方经济腾飞的重要发展方向。 二、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及对地区经济的推动 文化产业是工业文明、物质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发展文化产业的要求也越来越强烈,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众多文化产业的利好政策,推动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希望通过文化产业的振兴,迅速提高国家软实力,实现经济实力和国民素质的并速腾飞。 2009年国务院审议通过我国第一部文化产业专项规划——《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正式将文化体制改革和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2010年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

第九章景观生态学的应用

第九章景观生态学的应用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景观生态学在城市建设、农村建设、园林规划、生态系统恢复等主要领域的应用现状。 重点难点:重点是景观生态学原理在生态系统恢复中的应用。 景观生态学的发展是基于土地利用评价和利用规划、森林管理、自然保护区设计、景观规划和设计、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研究和需求。20世纪80年代以来,景观生态学概念、理论和方法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被广泛用于自然保护、森林管理、乡村景观建设、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评价等方面。 第一节景观生态学与城市景观规划 一、城市景观规划的发展历史 “在生活条件迅速变化的社会中,能保持与自然和祖辈遗留下来的历史遗迹密切接触,才是适合人类生活的环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遗产及自然遗产保护的国际公约》77)城市圈内的风景资源的开发是创造最优人居环境的自然化,人类通过保护风景,来享受生活。因此风景资源具有的独特环境特征和生态功能,不仅包括客观事物(空间、植物、水体、人的活动等)、蕴涵着无形的文脉和人类漫长时间跨度内形成的历史轨迹,更重要的是风景资源内孕育着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生态能,我们对风景资源要倍加珍惜。 城市建设中,既有生态问题,也有文态问题,还有生态与文态相结合的问题。所谓生态,主要是讲人与环境的关系——这当然很重要,但在讲究生态时,要全面考虑园林网络系统对市民工作和生活环境质量的提高。不能只讲生态,而很少讲文态;也不应相反,即只抓文态,不管生态,而要把两者融会贯通,巧妙地结合起来。 从中国悠久历史来看,人们强调"天人合一"、"师法自然"和"患有人作,宛自天开",主张人与自然和谐,奉行朴素的生态观,把文化艺术等文态氛围当作园林绿化的灵魂来对待。实现大地园林化,尤其是城市大园林,就要求有丰富文化内涵,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素质。生态是最重要的,现在城市生态失去平衡,亟须通过整体园林网络,来逐步收复失地、恢复平衡——这是不容置疑的。这也是很多有识之士把城市园林地位抬得很高的实质所在。大地园林化是个大气磅礴的理想,其重点城市园林化(大园林)应当早日实现。 生态建设和文态建设,都是实现大地园林化的重要内容。生态是重要的,现在城市生态失去平衡,亟须通过整体园林网络,来逐步收复失地,恢复平衡。文态建设深含风景名胜、文化历史、植物群落的艺术性与科学性、古树名木之美与文化故事、古建筑的艺术美、专类林、专类园(如荷花园、竹园、玉兰园、牡丹园等)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更是我国园林古老优秀传统、地方绿化与乡土气息的结合等。我国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唯一一个文化历史没中断的文明古国,这是埃及、希腊、巴比伦等无法望其项背的。中华文化优秀传统浩如烟海,要弘扬、继承并发扬光大才是。当然,应该用今天的眼光来对待传统,古为今用。要改革,要推陈出新,方可切合时代精神,满足人民的需要。风景资源的开发作为大地园林的重要部

构建城市文化休闲区

构建城市文化休闲区寻求当代发展新模式——龙口丁氏故宅策划思路概述 1020 龙口丁氏故宅总体策划“跳出故宅看故宅”,寻求一条以丁氏故宅为基点,以龙口文化为底蕴,以城市发展构架为依据的整合资源、借势发展的新型发展之路。这是北京巅峰智业机构与龙口丁氏故宅联体打造的当代城市文化遗址旅游发展新模式。 一、基础成就发展。 从区位优势来看,丁氏故宅座落在山东省龙口市,龙口市是胶东半岛经济活跃区,水陆空交通便利;并且位于大山东逍遥游黄金海岸旅游节点及环渤海大旅游圈的支撑区。 从历史渊源来看,丁氏故宅是名震四海的“丁百万”家族西悦来支系的住宅,建于清代中期。建筑风格具有浓厚的京城府第和胶东民居的神韵;每路中轴对称布局,五进四合院落;木构架结构,硬山坡顶,屋面覆以仰合鱼鳞青瓦。主体建筑做工精细,用料考究,饰五脊六兽;隔扇门窗,雕梁画栋,涂色漆金,设前后廊。1996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乾隆年间,丁氏以11世丁元沂致富为丁百万创始人,历代重视读书、为官、经商。他们以学入仕,以仕保商,以商养学,将儒、官、商做到有机结合,故长盛不衰。当铺、钱庄遍及我国东部11个省市,被誉为诚信经商的当铺世家。相传资产折合白银5400万两,是清政府两年的财政收入,为山东首富,绰号“丁百万”。 从建筑文化来看,丁氏故宅可与京城的王府媲美,是胶东四合院式建筑的典型代表,堪称清代建筑艺术的精华。丁家的建筑用料及结构是十分讲究的。屋梁、檩条等全以粗大的松柏木、楸木为主,无丝毫裂纹与疤节。屋架主要依靠柱子和梁架组成框架结构,起到支撑作用。故丁家建筑有“墙倒屋不塌”之说。 丁氏故宅的建筑在装饰艺术上也独具特色。纵观其建筑,从屋顶、屋檐到地面,从大门到正厅,从梁柱到门窗都有各种不同的木雕、砖雕、石雕作为装饰。尤其室内以木雕为主,浮、透雕相结合,特别是梁柱上的镂空透雕,不但玲珑剔透,而且涂色

以生态修复为导向的景观设计

以生态修复为导向的滨水景观建设 作者:俞锋, 刘晓惠来源:水利水电科技进展浏览: 3324 摘要:从资源环境保护、生态建设与修复、公共游憩利用和地区景观形象塑造等方面探讨滨水景观建设的多元目标和内容, 提出以生态环境修复为导向的滨水景观规划目标, 强调以景观生态学原理为依据的生态修复机理和方法: 确定合理的滨水土地利用规模、强度和方式; 重塑自然形态水体及滨水环境; 运用景观建设的生态理念和技术, 包括水体及水环境的生态治理、滨水植被保护和生态修复、滨水工程构筑的生态技术等。 关键词:滨水景观建设; 水资源管理; 景观规划; 生态修复机理; 生态技术 近年来,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公众对户外滨水游憩空间的需求日益增长, 经济活 动也对水体水环境造成越来越多的污染和不利影响。当前, 滨水景观的开发利用面临着如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满足公众需求, 如何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 协调各部门机构的职能和利益等一系列挑战。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看, 滨水景观建设应首先强调滨水生态环境建设, 清澈洁净的河流、湖泊才能成为景观利用的对象和载体。以生态修复为导向的滨水景观建设, 对促进水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 营造多样化的生物种群生存环境, 实现地区生态环境修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1、滨水景观建设的目标和内容 、滨水景观建设的目标 美国景观规划学者西蒙兹将水资源概念引入景观规划, 提出滨水景观场地开发应考虑水资 源管理的10个原则:保护流域、湿地和所有河流水土的堤岸; 创建一个净化的计划, 将任何形式的污染减至最小;土地利用分配和发展容量应与合理的水量供应相适应; 返回地下含水层的水质和水量应与水的利用保持平衡;限制用水以保持当地淡水储量; 通过自然排水通道而不是人工修建的暴雨排水系统引导表面径流;利用生态方法设计湿地, 进行废水处理、消毒和补充地下水; 地下水供应和分配的双重系统使饮用水和灌溉及公园用水有不同税率; 开拓、恢复和更新被滥用的土地和水域达到自然健康状态; 推动水的供给、利用、处理、循环和再补充技术的改进等[1]。这些原则体现了致力于健康的水体水环境和水资源的管理, 并成为滨水景观建设规划的前提和基础。 滨水景观建设的目标与水资源规划目标是密不可分的。水资源规划主要指调整水资源时空分布,协调防洪抗旱、开源节流、供需平衡以及发电、通航、水土保持、景观游憩和生态环境保护等专业方面的关系, 并评价方案实施后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潜在影响[2] 。与水资源规划的多元目标相似, 滨水景观规划的目标也具有多重性:自然与人文景观资源保护、防洪防灾工程安全、生态环境改善和修复、地区形象和景观美学塑造、旅游观光组织、娱乐休闲与科普教育功能等。这些目标的综合内容是其他专项或单项规划难以包容的。 、滨水景观规划的内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