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化学必修2 课时作业(全套)

高中化学必修2 课时作业(全套)

高中化学必修2  课时作业(全套)
高中化学必修2  课时作业(全套)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基础快练]

第1课时元素周期表

1.以下关于元素周期表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元素周期表有7个主族,8个副族

B.元素周期表有4个长周期、3个短周期

C.第ⅢA族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3列(从左往右)

D.0族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16列(从左往右)

答案 B

解析元素周期表有18个纵行,有16个族,其中7个主族,7个副族,1个0族,1个第Ⅷ族,第ⅢA族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13列(从左往右),0族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18列(从左往右),故A、C、D均错误;元素周期表有7个横行,叫做周期,第一、二、三周期为短周期,第四、五、六、七周期称为长周期,B 正确。

2.某元素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A.第五周期0族B.第六周期第ⅠB族

C.第五周期第ⅦA族D.第六周期第ⅠA族

答案 D

解析核电荷数为55,核外电子总数为54,很明显是失1个e-形成阳离子,故最外层是1个e-,可推出该元素是第六周期第ⅠA族,D正确。

3.下列选项中,所含元素种数最多的族和周期分别是()

A.第ⅠA族第六周期B.第Ⅷ族第六周期

C.第ⅢB族第六周期D.第ⅢA族第六周期

答案 C

解析现行元素周期表中,第六、七周期第ⅢB族分别为镧系和锕系元素,各有15种元素,由于第六、七周期均已排满,故第六、七周期、第ⅢB族元素最多,依据所给选项,故答案选C。

4.以下关于原子序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序数与原子核电荷数一定相等

B.原子序数与该元素微粒的核外电子数一定相等

C.原子序数相同的原子一定是同一种原子

D.原子序数为16、核外电子数也为16的原子,其质量数为32

答案 A

解析B错误,微粒不一定是原子,它可能是阴离子、阳离子等;C错误,可能有同位素存在;D错误,质量数是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

5.元素X的原子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有4个电子,则该元素位于周期表的()

A.第四周期ⅢA族B.第四周期ⅦA族

C.第三周期ⅣB族D.第三周期ⅣA族

答案 D

解析根据周期序数=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知D正确。

6.原子序数为83的元素位于:①第五周期;②第六周期;③ⅣA族;④ⅤA族;⑤ⅡB族,其中正确的组合是()

A.①④B.②③C.②④D.①⑤

答案 C

解析可根据与该元素原子序数最接近的0族元素的位置来确定。与83号元素最接近的0族元素为86号元素Rn,则83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应为Rn左边第3个格,即第六周期ⅤA族,C正确。

1.元素周期表中的数量关系

(1)周期序数=核外电子层数

(2)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3)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元素周期表结构的记忆口诀

七个周期横着看,三短和四长;纵看共有十八列,七主七副零Ⅷ三;副族元素中间站,主族元素靠两边;若分金属非金属,硼砹之间划连线。

3.根据0族元素原子序数推断

已知0族元素的原子序数如下表:

周期一二三四五六七

原子序数 2 10 18 36 54 86 118

(1)比大小定周期

比较该元素原子序数与0族元素原子序数的大小,找出与其相近的两个0族元素,那么该元素就和比其原子序数大的0族元素位于同一周期。

(2)求差值定族数

①若某元素比与其邻近的0族元素的原子序数多1或2,则该元素应位于该0族元素所在周期的下一周期的第ⅠA族或第ⅡA族。

②若某元素比与其邻近的0族元素的原子序数少1~5,则该元素应位于该0族元素所在周期的第ⅦA~第ⅢA族。

③若差值为其他数,则由相应差值找出相应的族。

(3)实例

①53号元素

由于36<53<54,则53号元素位于第五周期,54-53=1,故53号元素位于54号元素左侧第一格,即第ⅦA族,故53号元素位于第五周期第ⅦA族。

②88号元素

由于86<88<118,则88号元素位于第七周期,88-86=2,所以88号元素位于第七周期的第二格,即第ⅡA族,故88号元素位于第七周期第ⅡA族。

7.短周期元素A、B、C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已知B、C两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是A元素的4倍,则A、B、C分别是()

A.Be、Na、Al B.B、Mg、Si

C.O、P、Cl D.C、Al、P

答案 C

解析A、B、C均为短周期元素,设A的原子序数为m,则B、C的原子序数分别为m+8-1和m+8+1,由题意可知(m+8-1)+(m+8+1)=4m,则m=8,故C正确。

8.下列各表中的数字代表的是元素的原子序数。表中数字所对应的元素与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相符的是()

答案 D

解析A中Na、He的位置错误;B中稀有气体Ne应该位于0族;C中13号元素正上方应为13-8=5号元素,正下方应为13+18=31号元素。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ⅡA族某元素的原子序数为a,则原子序数为a+1的元素一定位于ⅢA 族

B.除短周期外,其他周期均有32种元素

C.原子最外层只有2个电子的元素可能是金属元素,也可能是非金属元素D.Ca是碱金属元素

答案 C

解析ⅡA族某元素的原子序数为a,若该元素为短周期元素,则原子序数为a+1的元素位于ⅢA族,若该元素为长周期元素,则原子序数为a+1的元素位于ⅢB族,A错误;第四、五周期各有18种元素,B错误;碱金属元素是指ⅠA 族中除H以外的所有元素,Ca是第ⅡA族元素,D错误。

10.根据元素周期表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周期表中第六周期共有32种元素

B.周期表中共有18列,其中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在第14列

C.除过渡元素外周期表中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都位于同一族中

D.L层电子为奇数的所有元素所在族的序数与该元素原子的L层电子数相等

答案 C

解析 元素周期表中第六周期共有32种元素,A 正确;周期表中共有18列,其中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碳元素,在第14列,即第ⅣA 族,B 正确;氦的最外层电子数是2,但不在第ⅡA 族,而是在0族,C 错误;L 层电子为奇数的所有元素分别是锂、硼、氮、氟,所在族的序数与该元素原子的L 层电子数相等,D 正确。

11.已知1~20号元素中A 、B 、C 、D 四种元素原子的质子数大小顺序为A

(1)元素的名称:C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

(2)原子结构示意图:A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

(3)工业上由A 元素的单质制取B 元素的单质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没有“质子数大小顺序为A

答案 (1)氯 钙

(2)

(3)SiO 2+2C=====高温

Si +2CO ↑ (4)锂(或Li)

解析 A 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次外层只能是K 层,A 为碳元素;B 元素的原子核外M 层电子数是L 层电子数的一半,L 层电子数为8,M 层电子数为4,B 为硅元素;C 元素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比最外层电子数多1,符合此条件的元素有锂和氯,因为质子数:B

(3)高温条件下碳可还原二氧化硅制取硅,反应方程式为SiO 2+2C=====高温

Si +2CO ↑。

12.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所列的字母分别代表某一化学元素。

表中所列元素中:

(1)属于短周期元素的有__________________。

(2)属于主族元素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3)c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________周期________族。

(4)k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________周期________族。

答案(1)a、b、c、f、h、i、j、l、m

(2)a、b、c、d、f、g、h、i、j、k、l

(3)三ⅡA(4)四ⅥA

解析第一、二、三周期为短周期,故b、h、j、a、c、f、i、l、m为短周期元素。b、a为第ⅠA族,c、d为第ⅡA族,f为第ⅢA族,h、g为第ⅣA族,i 为第ⅤA族,j、k为第ⅥA族,l为第ⅦA族。

13.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针对表中的①~⑨种元素,填写下列空白:

(1)写出元素符号和名称: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⑧________,⑨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⑦单质跟④的氢氧化物溶液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⑤的氧化物跟④的氢氧化物溶液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的单质在③的单质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C 碳 ②N 氮 ⑧Ar 氩 ⑨K 钾

(2)Cl 2+2NaOH===NaCl +NaClO +H 2O

Al 2O 3+2NaOH===2NaAlO 2+H 2O

S +O 2=====点燃

SO 2

解析 由各元素族序数和周期数可判断:①为碳,②为氮,③为氧,④为钠,⑤为铝,⑥为硫,⑦为氯,⑧为氩,⑨为钾。由此可得出各小题答案。

第2课时 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

1.少量的钾保存在煤油中与钾的下列性质无关的是( )

A .单质钾的密度比煤油大

B .金属钾质地柔软

C .钾易与氧气反应

D .单质钾能与水反应

答案 B

解析 钾沉在煤油中说明其密度比煤油大,A 项有关;钾保存在煤油中是为了防止其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等反应,C 、D 项有关。

2.如图表示碱金属的某些性质与核电荷数的变化关系,则下列各性质中不符合图示关系的是( )

A .还原性

B .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

C .熔点

D .原子半径

答案 C 解析 由图可知,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大,碱金属的性质呈增大趋势,而碱金属单质的熔点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降低。

3.已知金属钾有如下性质:

①钾的密度比水小;②钾的熔点低;③钾与水反应时放出热量;④钾与水反应后溶液呈碱性。

某学生将一小块金属钾投入滴有酚酞溶液的水中,该实验能证明上述四点性质中的()

A.①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 D

解析类比钠与钾性质的相似性与递变性。钾、钠与水反应的现象相似,但钾比钠活泼,与水反应更为剧烈。

4.现有下列实验仪器或用品:a.试管夹b.镊子c.小刀

d.冷凝管e.滤纸f.研钵g.坩埚h.石棉网i.玻璃片j.培养皿

要演示钠和水反应的实验,需要用到上述仪器或用品中的()

A.3种B.4种C.5种D.6种

答案 C

解析用镊子取钠,用滤纸吸干煤油,置于玻璃片上用小刀切割后将其投入盛有适量水的培养皿中,故需要用到5种。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碱性:LiOH>NaOH>KOH>RbOH

B.金属性:Rb>K>Na>Li

C.和酸反应时Fe能失2e-,Na失1e-,所以Fe的金属性强于Na

D.Rb不易与水反应放出H2

答案 B

解析因为金属性Li<Na<K<Rb,所以碱性LiOH<NaOH<KOH<RbOH,Rb比K更易与水反应,B正确,A、D错误;金属和酸反应时失电子数目多,其金属性不一定强,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Na在Fe的前面,所以Na的金属性强于Fe的,C错误。

碱金属元素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1.相似性

2.递变性

具体情况如下(按从Li→Cs的顺序):

(1)与氧气、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逐渐增强。

①与O2反应越来越剧烈,产物也更加复杂,Li只生成Li2O,Na能生成Na2O 和Na2O2,K则能生成K2O、K2O2、KO2等。

②与水反应越来越剧烈,K能发生轻微爆炸,Rb、Cs遇水则发生剧烈爆炸。

(2)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逐渐增强,即碱性:LiOH

6.将少量氯水加入KI溶液中振荡,再加入CCl4振荡,静置观察到的现象是()

A.形成均匀的紫红色溶液

B.有紫色沉淀析出

C.液体分层,上层呈紫红色

D.液体分层,下层呈紫红色

答案 D

解析由于Cl2的氧化性强于I2,所以将氯水加入KI溶液中,发生反应:Cl2+2KI===2KCl+I2,I2易溶于CCl4,而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又因CCl4的密度大

于水的密度且不溶于水,故液体分层,下层呈紫红色,D正确。

7.部分卤族元素的某种性质A随核电荷数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则A可能表示()

A.原子半径

B.氢化物的稳定性

C.原子的电子层数

D.单质的密度

答案 B

解析从氯到碘,原子半径逐渐增大,A不符合题意;从HCl到HI,稳定性逐渐减弱,B符合题意;从Cl到I,原子的电子层数逐渐增多,C不符合题意;从Cl2到I2,单质的密度逐渐增大,D不符合题意。

8.氟、氯、溴、碘四种元素,下列有关它们的性质递变规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单质的密度依次增大

B.单质的熔点和沸点依次升高

C.Cl2可以从KI溶液中置换出I2

D.Br2可以从NaCl溶液中置换出Cl2

答案 D

解析Cl的非金属性强于Br,Cl2的氧化性强于Br2,故Br2不能从NaCl溶液中置换出Cl2。

9.关于卤素(用X表示)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卤素单质与水反应均可用X2+H2O HXO+HX表示

B.HX都极易溶于水,它们的热稳定性随核电荷数增加而增强

C.卤素单质的颜色从F2→I2随相对分子质量增大而加深

D.X-的还原性依次为F-

答案 C

解析A项,F2与H2O反应为2F2+2H2O===4HF+O2,不可用X2+

H2O HXO+HX表示;B项,HX的热稳定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减弱;D项,F2性质极活泼,遇盐溶液先和水反应,故不能将相对分子质量大的卤素从它的盐溶液里置换出来。

10.下列各组性质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A.还原性:HF>HCl>HBr>HI

B.稳定性:HF

C.与水反应的难度:Cl2>Br2>I2>F2

D.密度:F2

答案 D

解析还原性应是HI>HBr>HCl>HF,A错误;稳定性应是HF>HCl>HBr>HI,B错误;与H2O反应由易到难的顺序为F2、Cl2、Br2、I2,C错误。

卤族元素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1.相似性

2.递变性

具体情况如下:

(1)与H2反应越来越难,对应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还原性逐渐增强,

其水溶液的酸性逐渐增强,即:

稳定性:HF>HCl>HBr>HI;

还原性:HF

酸性:HF

(2)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减弱(F除外),即HClO4>HBrO4>HIO4。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某微粒核外电子排布为2、8、8结构,则该微粒一定是氩原子

B.最外层电子达稳定结构的微粒只能是稀有气体的原子

C.F-、Na+、Mg2+、Al3+是与Ne原子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离子

D.NH+4与OH-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电子数

答案 C

解析结构的微粒可以是Cl-、S2-、K+、Ar等;最外层电子达稳定结构的微粒可能是稀有气体的原子,也可能是离子;NH+4和OH-质子数分别为11和9,电子数都为10。

12.在硬质玻璃管中的A、B、C处依次放有浸有KBr溶液、KI溶液、淀粉溶液的三个棉球(如图所示)。由左端导入Cl2,在B处加热,可观察到A处棉球呈________色,B处棉球呈现________色,C处棉球呈________色。将试管冷却后,在B、C之间的玻璃管内壁上有________色的___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红棕紫红蓝紫黑固体碘蒸气冷凝为固体

解析非金属性Cl>Br>I,则单质的氧化性Cl2>Br2>I2,Cl2与KBr溶液、KI 溶液反应分别生成Br2和I2。

13.(1)向NaBr和KI的混合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l2后,将溶液蒸干并灼烧,

最后蒸发皿中剩余的物质是________,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2)向KI溶液中滴入淀粉溶液,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再滴入氯水,现象是________,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NaCl、KCl2NaBr+Cl2===2NaCl+Br22KI+Cl2===2KCl+I2

(2)无明显变化溶液变蓝色Cl2+2I-===2Cl-+I2

解析(1)Cl2通入NaBr和KI可以置换出Br2和I2,同时生成NaCl和KCl,蒸干并灼烧时Br2挥发,I2升华,所得固体物质为NaCl和KCl。

(2)Cl2置换出I2,遇淀粉显蓝色。

第3课时核素

1.对核素(A Z X)的质量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A.等于A Z X的中子数与Z之和

B.一定有A>Z

C.等于A Z X的相对原子质量

D.等于X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答案 A

解析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A正确;由11H可知B错误;质量数近似等于A Z X的相对原子质量,C错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按照该元素的各种原子所占的百分比算出的平均值,D错误。

2.质子数和中子数相同的原子A,其阳离子A n+核外共有x个电子,则A的质量数为()

A.2(x-n) B.2(x+n)

C.2x D.n+2x

答案 B

解析已知阳离子A n+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n=x+n,故其质量数为2(x +n)。

3.我国研制出“全碳气凝胶”,其密度是0.16 g·cm-3,成为已知的最轻固态材料。对这种物质认识正确的是()

A.是碳元素的一种同素异形体

B.是碳元素的一种同位素原子

C.全部由12C组成

D.能溶于水

答案 A

解析“全碳气凝胶”应是碳的一种新单质。

4.下列有关钯原子(106 46Pd)的说法错误的是()

A.原子序数为46 B.质子数为46

C.电子数为46 D.中子数为46

答案 D

Pd可知,钯的质子数为46,原子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质子解析由106

46

数=46;核内中子数为106-46=60,D错误。

5.氕化锂(LiH)、氘化锂(LiD)、氚化锂(LiT)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产生极高的能量,被广泛应用在火箭推进剂和核反应中,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LiH、LiD、LiT互为同素异形体

B.LiH、LiD、LiT中氢元素的化合价均为+1

C.H、D、T互为同位素

D.H、D、T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都相同

答案 C

解析同素异形体是指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A错误;Li在化合物中只有+1价,故LiH、LiD、LiT中氢元素的化合价是-1价,B错误;H、D、T是氢的三种核素,它们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故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物理性质不同(如密度),C正确、D错误。

6.下列各组中属于同位素关系的是()

A.金刚石与石墨B.T2O与H2O

C.40K与39K D.16O与16O2-

答案 C

解析A中金刚石与石墨都是碳元素形成的不同的单质,属于同素异形体;B中T2O与H2O是化合物;D中16O2-是离子,16O与16O2-的关系为同一种元素形成的不同的微粒。

7.下列关于12C和13C说法正确的是()

A.两者互为同位素B.两者属于不同的元素

C.两者属于同一种核素D.两者互为同素异形体

答案 A

解析12C和13C是同一种元素的不同的核素,互称同位素,而同素异形体是由相同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

(1)在任何原子中,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但质子数与中子数不一定相等。

(2)有质子的原子不一定有中子,有质子的微粒不一定有电子。如11H只有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不含中子;H+只有一个质子,既没有中子也没有电子。

(3)“同位”是指核素的质子数(核电荷数)相同,元素符号相同,在元素周期表中占据同一个位置。

(4)因大多数元素存在同位素,故原子的种类数大于元素的种类数。

(5)并非所有的元素都有同位素。

(6)同一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且这些单质的结构有差异,如18O2、17O2不互为同素异形体,而O2、O3互为同素异形体,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

8.某元素的一种核素X的原子质量数为A,含N个中子,它与1H原子组成H m X分子。在a g H m X中所含质子的物质的量是()

A.

a

A+m

(A-N+m) mol B.

a

A(A-N) mol

C.

a

A+m

(A-N) mol D.

a

A(A-N+m) mol

答案 A

解析根据题意,X原子的质子数为A-N,1个H m X分子中所含质子数为m +(A-N)个,则a g H m X中所含质子的物质的量为a g

(A+m) g·mol-1

×[m+(A-N)]

=a

A+m

(A-N+m) mol。

9.下列互为同位素的是()

A.H2D2B.14N14C

C.16O17O D.金刚石石墨

答案 C

解析同位素是指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种元素的不同核素的互称,只有C符合。

10.医学界通过用放射性14C标记的C60,发现C60的羧酸衍生物在特定条件下可断裂DNA,杀死细胞,抑制艾滋病。关于14C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14C原子与C60中普通碳原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B.14C原子与14N原子所含中子数相同

C.14C是C60的同素异形体

D.14C与12C、13C是碳元素的三种同位素

答案 D

解析C60中普通的碳原子为12C,12C、13C、14C互为同位素,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故A错误,D正确;14C中含有8个中子,14N中含有7个中子,B错误;14C是一种核素,C60是碳元素的一种单质,二者不是同素异形体,C错误。

11.据报道,某些花岗岩会产生氡(222 86Rn),从而对人体产生伤害。请回答:

(1)该原子的质量数是________,质子数是________,中子数是________。

(2)研究发现,镭能蜕变为222 86Rn,故将222 86Rn称为镭射气;钍能蜕变为220 86Rn,

Rn称为钍射气;锕能蜕变为219 86Rn,故将219 86Rn称为锕射气。222 86Rn、220 86Rn、故将220

86

219

Rn________。

86

A.属于同种元素B.互为同位素

C.属于同种核素D.属于同种原子

(3)由(2)可知,________决定元素种类,________决定核素种类。

答案(1)22286136(2)AB

(3)质子数质子数和中子数

Rn中的质量数是222,质子数是86,中子数是222-86=136。

解析(1)222

86

(2)222 86Rn、220 86Rn、219 86Rn的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但三者的中子数不同,故三者互为同位素。

1.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辨析

元素核素同位素概念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

(1)判断元素、同位素和核素时,要抓住各种微粒的本质区别。

(2)应用A Z X进行判断。只要Z相同,就是同种元素;Z和A均相同,是同种核素;Z相同,A不相同的互为同位素。

12.在63Li、14 7N、2311Na、2412Mg、73Li、14 6C中:

(1)________和________互为同位素。

(2)________和________质量数相等,但不能互称同位素。

(3)________和________的中子数相等,但质子数不相等,所以不是同一种元素。

(4)填写下列表格:

答案(1)63Li73Li(2)14 7N14 6C

(3)2311Na2412Mg(4)208101840

解析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故63Li 与73Li互为同位素;14 7N与14 6C质量数相等,但因质子数不同,不能互称同位素;2311 Na和2412Mg的中子数均是12,但质子数不相等,所以不是同一种元素。

[综合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元素中,不属于同一周期的是()

A.氢B.硫C.钠D.氯

答案 A

解析氢为第一周期元素,其余为第三周期元素。

2.下列各组元素中,属于同一主族的是()

A.氧、硫、钠B.氢、氧、氯

C.氢、钠、钾D.碳、硅、钾

答案 C

解析同一主族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氢、钠、钾最外层都只有1个电子,故符合题意。

3.在元素周期表中,氮(N)元素右下角的元素为()

A.P B.S C.Cl D.Si

答案 B

解析N元素位于周期表的第二周期第ⅤA族,其右下角为第三周期第ⅥA 族,元素符号为S。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周期表中的主族都有非金属元素

B.周期表中的第一主族都是金属元素

C.周期表中的非金属元素都位于短周期

D.周期表中的过渡元素都是金属元素

答案 D

解析第ⅡA族都是金属元素,第一主族中的H是非金属元素。而第ⅤA、第ⅥA、第ⅦA族中的非金属元素长、短周期都有。

5.下列有关元素周期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周期表含元素最多的族是第ⅢB族

B.元素周期表有18个族

C.副族元素既有金属元素又有非金属元素

D.第ⅡA族与第ⅢA族相邻

答案 A

解析第ⅢB族中包含锕系与镧系元素,共有32种元素,A正确;元素周期表中共有18个纵行,16个族,B错误;副族元素全部为金属元素,C错误;从

第四周期到第七周期;第ⅡA族与第ⅢA族之间隔着7个副族和1个第Ⅷ族(3个纵行)共10个纵行,D错误。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种元素的质子数必定相同

B.不同元素原子的质量数必定不同

C.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D.凡是核外电子数相同的粒子必定属于同一元素

答案 A

解析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A正确;不同元素原子的质量数可能相同,B不正确;原子11H的原子核内只有质子而无中子,C不正确;核外电子数相同的粒子可能是不同的分子或离子,D不正确。

7.在粒子NH3D+中,电子数、质子数和中子数之比为()

A.10∶7∶11 B.11∶11∶8

C.10∶11∶8 D.11∶8∶10

答案 C

解析在粒子NH3D+中有1个14 7N、3个11H、1个21H,故NH3D+中含有的电子数为7+3+1-1=10,质子数为7+3+1=11,中子数为7+1=8。

8.具有下列特征的元素,一定是短周期主族元素的是()

A.原子序数为20

B.最外层只有2个电子

C.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26

D.最外层有3个电子的非金属元素

答案 D

解析A项,对应的元素是钙,属于长周期元素,错误;由氦是0族元素可知B项错误;C项,对应的元素为铁,属于第Ⅷ族元素,错误;D项,对应的元素为硼,位于第二周期第ⅢA族,正确。

9.钾的金属活动性比钠强,根本原因是()

A.钾的密度比钠小

B.钾的熔点比钠低

C.钾原子比钠原子多一个电子层

D.加热时,钾比钠更易汽化

解析金属活动性强弱,与金属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和原子半径有关,一般来说,最外层电子数越少,原子半径越大,金属性越强。钠和钾相比较,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由于钾原子的半径比钠原子的半径大(多一个电子层),故钾的金属活动性比钠强,而与其物理性质无关。

10.碱金属钫(Fr)具有放射性,它是碱金属元素中重要的元素,下列对其性质的预言中错误的是()

A.在碱金属元素中Fr的原子半径最大

B.其氢氧化物的化学式为FrOH,是一种极强的碱

C.钫在空气中燃烧,只生成化学式为Fr2O的氧化物

D.它能跟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和氢气,由于反应剧烈而发生爆炸

答案 C

解析钫位于碱金属最下面,其金属性最强,原子半径最大,FrOH应为强碱,钫与H2O反应剧烈且易爆炸;钫在空气中燃烧,产物不只是Fr2O,而是更为复杂的氧化物。

碱金属单质的性质

(1)对钾的用量,一般取绿豆大小为宜。若取得过多,易发生爆炸。在使用前,要用滤纸吸干钾表面的煤油。

(2)碱金属在空气中加热与O2反应,Li只能生成Li2O,Na生成Na2O2,K生成KO2,Rb和Cs生成更复杂的产物。

(3)由于锂、钠、钾能与氧气和水反应,故实验室中钠、钾保存在煤油中,锂常保存在液态石蜡中。

(4)碱金属与盐(NaHSO4等除外)溶液反应时,都是先与H2O反应生成碱和H2,而不是直接与盐发生置换反应。

11.下列关于卤族元素由上到下性质递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单质的氧化性增强②单质的颜色加深③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增强④单质的沸点升高⑤阴离子的还原性增强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④⑤D.④⑤

人教 高中化学必修2 教师用书

说明 为了帮助教师理解和体会课程标准,更好地使用教科书,我们根据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和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化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2(必修)》的内容和要求,结合高中化学教学实际,组织编写了本教师教学用书,供高中化学教师教学时参考。 全书按教科书的章节顺序编排,每章包括本章说明、教学建议和教学资源三个部分。 本章说明是按章编写的,包括教学目标、内容分析和课时建议。教学目标指出本章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内容分析从地位和功能、内容的选择与呈现、教学深广度以及内容结构等方面对全章内容做出分析;课时建议则是建议本章的教学课时。 教学建议是分节编写的,包括教学设计、活动建议、问题交流和习题参考。教学设计对各节的内容特点、知识结构、重点和难点等作了较详细的分析,并对教学设计思路、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等提出建议。活动建议是对科学探究、实验等学生活动提出具体的指导和建议。问题交流是对“学与问”、“思考与交流”等教科书中栏目所涉及的有关问题给予解答或提示。习题参考则是对各节后的习题给予解答或提示。 教学资源是按章编写的,主要编入一些与本章内容有关的教学资料、疑难问题解答,以及联系实际、新的科技信息和化学史等内容,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教科书,并在教学时参考。 参加本书编写工作的有:王晶、王作民、李桢、吴海建、孙琳琳、张晓娟、宋锐等。 本书的审定者:李文鼎、王晶。 责任编辑:吴海建。 图稿绘制:李宏庆、张傲冰。 由于时间仓促,本书的内容难免有不妥之处,希望广大教师和教学研究人员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便修订改进。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 化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 2004年6月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1) 本章说明 (1) 教学建议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2)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 (5) 第三节化学键 (6) 教学资源 (8)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14) 本章说明 (14) 教学建议

高中化学必修一全册基本内容

. 高中化学必修一全册基本内容梳理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一、化学实验安全 )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11 点燃等)。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烫伤宜找医生处理。(2)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浓酸沾NaHCO3)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O3 (或(3溶液淋洗,NaHCO3在皮肤上,宜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水冲净。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然后请医生处理。)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4(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如粗盐的提纯过滤用于固液混合的分离一贴、二低、三靠如石油的蒸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防止液体暴沸,蒸馏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如石油的蒸馏馏中冷凝管中水的流向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萃取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 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 使漏斗内外空打开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的水孔,分液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如用四氯气相通。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及时关闭活塞,上层液体由上端倒出 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后再分液 要用玻璃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蒸发和结晶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混合物NaCl和KNO3棒不断搅动溶液;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分离三、离子检验现象离子方程式离子所加试剂 AgCl↓Ag+=HNO3 产生白色沉淀Cl-+、稀Cl-AgNO3 +=BaSO4↓、BaCl2 白色沉淀SO42-+Ba2SO42-稀HCl除杂四.;但过量的试剂必须”过量”,而应是“注意事项:为了使杂质除尽,加入的试剂不能是“适量在后续操作中便于除去。五、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n)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1.物质的量(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尔。1023)2.摩尔(mol: 把含有6.02 ×叫作阿伏加德罗常数。6.02 X1023mol-13.阿伏加德罗常数:把/ 4.物质的量=物质所含微粒数目阿伏加德罗常数n =N/NA . . g/mol 单位:2)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摩尔质量.(5.摩尔质量(M)(1) . g..mol-1(3) 数值: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或 ( n = m/M ) 摩尔质量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6.六、气体摩尔体积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全册)精品课时练习汇总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全册)精品课时练习汇总 课时跟踪检测(一)化学实验安全过滤和蒸发

1.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主要是出于实验安全考虑的是( ) A.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试剂瓶 B.点燃可燃性气体前的验纯 C.气体实验装置在实验前进行气密性检查 D.胶头滴管不能交叉使用 解析:选B A、D项防止污染原试剂,B项防止可燃性气体不纯引起爆炸,C项防止漏气。 2.进行化学实验必须注意安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药品 B.可用酒精灯对烧杯直接加热 C.用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的气味 D.尝一下实验室里酒精的味道 解析:选A 烧杯不能直接加热;在闻有毒气体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仅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孔;在实验室里,不能品尝药品的味道。 3.下列仪器常用于进行物质分离的是( ) 解析:选B 应用烧杯、漏斗、玻璃棒等可进行过滤操作,可用于分离难溶性固体与液体。 4.实验室进行过滤和蒸发操作时,都要用到的仪器是( ) A.烧杯B.玻璃棒 C.蒸发皿D.酒精灯 解析:选B 过滤时要用玻璃棒引流,以免外洒;蒸发时要用玻璃棒搅拌,防止由于局部液体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5.下列生产、生活、实验中的行为,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 A.进入煤矿井下作业,戴上安全帽,用帽上的矿灯照明 B.节日期间,可以在热闹繁华的商场里燃放烟花爆竹,欢庆节日 C.点燃打火机,可以检验液化气钢瓶口是否漏气 D.实验室里,可以将水倒入浓硫酸中及时用玻璃棒搅拌,配制稀硫酸 解析:选A 煤矿中的瓦斯气体和液化气都是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容易发生爆炸,A正确,C不正确;燃放烟花爆竹应在人少的空旷处燃放,B不正确;将水倒入浓硫酸中容易因放热过多而导致酸液沸腾溅出,D不正确。 6.下列对事故的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 ) A.如遇到电线着火,应该先关掉电闸 B.发现实验室中有大量的可燃性气体泄漏时,应立即开窗通风 C.不慎将稀盐酸溅到眼睛里,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 D.不慎将少量浓硫酸溅到皮肤上,应立即用水冲洗,然后涂抹10%的NaOH溶液 解析:选D 关掉电闸以防二次伤害,A正确;开窗通风以减小可燃性气体的浓度,以防爆炸,B正确;酸溅到眼睛里,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C正确;NaOH溶液具有强腐蚀性,会造成二次伤害,D错误。 7.进行过滤操作应选用的一组仪器是( ) A.滤纸、烧杯、试管夹、漏斗、玻璃棒 B.烧杯、酒精灯、试管、漏斗 C.铁架台(附铁圈)、烧杯、漏斗、玻璃棒、滤纸 D.铁架台(附铁圈)、烧杯、漏斗、玻璃棒 解析:选D 由过滤装置可知使用的仪器是铁架台、烧杯、漏斗、玻璃棒,注意滤纸是实验用品不属于实验仪器。 8.下列混合物适于用过滤法分离的是( ) A.KCl、NaNO3B.水、酒精 C.Na2CO3、CaCO3D.MgSO4、ZnSO4 解析:选C A、D两组中的固体物质都是易溶于水的物质,过滤法不能达到分离的目的;水与酒精都是液体,互溶后仍都可以透过滤纸,因此也不能采用过滤法分离;C组中Na2CO3能溶于水,CaCO3不溶于水,可采用过滤法分离。 9.可用于分离或提纯物质的方法有: A.过滤B.蒸发C.加热 下列各组混合物的分离或提纯应选用上述哪种方法最合适(填字母)? (1)除去NaCl溶液中的AgCl悬浮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化学必修2教案——化学键

授课教案 常见的简单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分子的形成过程 教学内容(①温故而知新;②新课知识要点;③例题经典分析;④课堂作业(5—10分钟);⑤家庭作业;○6下次课预授内容(和学生讨论下次课要上的内容)) 【新课内容】 (一)化学键 一、离子键 1、定义:使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作用,叫做离子键。 2、成键粒子:阴、阳离子 3、形成条件: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之间化合时,已形成离子键,如第ⅠA族、第ⅡA族中的金属与第ⅥA族、第ⅦA族中的非金属化合时易形成离子键。 二、离子化合物 1、定义: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 2、表示方法: ①电子式:在元素符号周围用“?”或“×”来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价电子)的式子。如: Na、Cl、Mg、S的电子式可分别表示为: ②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AB型(如NaCl): AB2型(如MgCl2): A2B型(如Na2O): 注意: 1. 2. 3. 4.不能把“→”写成“==== 5.用箭头标明电子转移方向(也可不标) 三、共价键 1、定义: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的相互作用。如: 用电子式表示Cl2的形成过程: 2、成键粒子:原子 3、形成条件:一般是同种或不同种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课形成共价键,某些金属与非金属(特别是不活

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的比较、化学反应的本质:

7. 晶体共有五种:金属晶体、离子晶体、原子晶体、分子晶体和过度晶体 金属晶体熔化破坏金属键,离子晶体熔化破坏离子键,原子晶体破坏共价键,分子晶体破坏分子间作用力(即范德华力和氢键),过度晶体(主要是石墨)破坏共价键和范德华力。所以,熔化时破坏共价键的是原子晶体和过度晶体,原子晶

高中化学必修2实验

目录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1) 实验1-1 卤素氧化性强弱P9 (1) 实验1-2 化学键中的离子键P21 (1)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1) 实验2-1 放热反应P32 (1) 实验2-2 吸热反应P32 (1) 实验2-3 酸碱中和热P32 (2) 实验2-4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换P37 (2) 实验2-5 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P44 (2) 实验2-6 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P44 (3)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 (3) 实验3-1 检验苯是否具有饱和性P63 (3) 实验3-2 乙醇的化学性质(酸性)P68 (3) 实验3-3 乙醇的催化氧化P70 (3) 实验3-4 乙酸的酯化反应P71 (4) 实验3-5 糖类、蛋白质的特征反应P74 (4) 实验3-6 蔗糖的还原性P74 (4) 第四章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5) 实验4-1 铝热反应P83 (5) 实验4-2 证明海带中存在碘元素P85 (5)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实验1-1 卤素氧化性强弱 P 9 药品:新制氯水、溴水、NaBr 溶液、KI 溶液、四氯化碳 实验1-2 化学键中的离子键 P 21 药品:金属钠、氯气(必修1制取)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实验2-1 放热反应 P 32 药品:6mol/L 的盐酸、铝条 仪器:温度计、试管、砂纸 实验2-2 吸热反应 P 32 药品:Ba(OH)2 ?8H 2O 、NH 4Cl 仪器:烧杯、玻璃片、玻璃棒

实验2-3 酸碱中和热 P 32 药品: 2mol/L 的盐酸、2mol/L NaOH 溶液 仪器:烧杯、量筒、玻璃棒、温度计 实验2-4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换 P 37 药品:锌片、铜片、稀硫酸 实验2-5 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P 44 药品:5%的H 2O 2溶液、1mol/L FeCl 3溶液

高中化学必修1全册教案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 2.树立安全意识,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 3.掌握物质过滤、蒸发操作的方法,能根据常见物质的性质设计除杂质方案。 情感目标: 1.树立绿色化学思想,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 2.能发现学习和生产、生活中有意义的化学问题,并进行实验探究 教学重点难点:过滤、蒸发操作的掌握及应用。 实验准备:(4人一组)烧杯(15)、玻璃棒(15)、过滤装置(15)、蒸发装置(15)、试管4×15、稀硝酸、氯化钡。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将P2及P3化学家做实验及实验室投影到教室前面,引导学生从思想意识中进入化学世界。

[讲述]故事:1774年,拉瓦锡在发现氧的著名实验中,经过科学分析得出了反应事物本质的结论:空气是有两种气体组成的。拉瓦锡通过严谨的化学实验拭净了蒙在氮元素上的尘土,人们终于科学的认识了空气的基本组成。 [引言]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科学规律是通过对自然现象的发现、探究和反复验证形成的。化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实验方法,所以学习化学离不开实验,掌握实验方法以及完成实验所必须的技能,是学好化学的关键。 [板书]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问题]回顾初中我们所学习的化学基本实验操作有哪些? [学生讨论、回答]固体、液体的取用、物质的加热、以及基本仪器的使用。 [问题]一般情况下,怎样取用固体、液体? [学生回答] 固体盖住试管低、液体1~2ml。 [讲解]为了完成更多的实验,我们还需进一步学习一些基本的实验方法和基本操作。[板书]一、化学实验安全 [投影]以下图片,请同学们想一下在哪些地方见过?你知道什么意义吗?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化学键

化学键 A组基础达标 1.短周期元素X、Y可以形成化合物XY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XY2是共价化合物,则X与Y的原子序数不可能相差1 B.若XY2是离子化合物,则X与Y的原子序数不可能相差8 C.若X与Y的原子序数相差5,则离子化合物XY2不溶于水 D.若X与Y的原子序数相差6,则共价化合物XY2不可溶于强碱溶液 2.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化学键是相邻分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B.共价化合物中各原子都一定满足最外层8电子稳定结构 C.某化合物熔融态能导电,该化合物中一定有离子键 D.某纯净物在常温常压下为气体,则组成该物质的微粒一定含共价键 3.由短周期元素形成的某离子化合物X中,一个阳离子和一个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之和为20。则有关X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X中阳离子和阴离子个数一定相等 B.X中可能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 C.若X只含两种元素,则两种元素可在同一周期也可在同一主族 D.X中阳离子半径一定大于阴离子半径 4.下列各组物质中,所含化学键类型相同的离子化合物是( ) A.NaF、HNO3B.NaOH、KHS C.HCl、MgF2D.Na2O、Na2O2 5.下列物质的变化过程中,有共价键被破坏的是( ) A.I2升华 B.NaCl颗粒被粉碎 C.乙醇溶于水 D.NH4HCO3加热分解时可以闻到刺激性气味 6.有X、Y、Z、W、M五种短周期元素,其中X、Y、Z、W同周期,Z、M同主族;X+与M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离子半径:Z2->W-;Y的单质晶体熔点高、硬度大,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X、M两种元素只能形成X2M型化合物 B.M与X、Y形成的化合物均为离子化合物 C.X2M、YM2中含有相同类型的化学键 D.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熔点比Z的最高价氧化物的熔点高 7.下列关于化学用语的表示中,正确的是( )

高中化学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必修一知识点汇总 必修二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一、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 1.常用的物理方法——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上差异来分离。 混合物的物理分离方法

i、蒸发和结晶蒸发是将溶液浓缩、溶剂气化或溶质以晶体析出的方法。结晶是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可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结晶的原理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的不同,通过蒸发减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解度变小,从而使晶体析出。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例如用结晶的方法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ii、蒸馏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 操作时要注意: ①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底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l/3。 ④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⑤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例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 iii、分液和萃取分液是把两种互不相溶、密度也不相同的液体分离开的方法。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并且溶剂易挥发。 在萃取过程中要注意: ①将要萃取的溶液和萃取溶剂依次从上口倒入分液漏斗,其量不能超过漏斗容积的2/3,塞好塞子进行振荡。 ②振荡时右手捏住漏斗上口的颈部,并用食指根部压紧塞子,以左手握住旋塞,同时用手指控制活塞,将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荡。 ③然后将分液漏斗静置,待液体分层后进行分液,分液时下层液体从漏斗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例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 iv、升华升华是指固态物质吸热后不经过液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利用某些物质具有升华的特性,将这种物质和其它受热不升华的物质分离开来,例如加热使碘升华,来分离I2和SiO2的混合物。 2、化学方法分离和提纯物质 对物质的分离可一般先用化学方法对物质进行处理,然后再根据混合物的特点用恰当的分离方法(见化学基本操作)进行分离。 用化学方法分离和提纯物质时要注意: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必修1全册基本内容梳理 从实验学化学 一、化学实验安全 1、(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3)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O3 (或NaHCO3)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浓酸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水冲净。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分离的物质应注意的事项应用举例 过滤用于固液混合的分离一贴、二低、三靠如粗盐的提纯 蒸馏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防止液体暴沸,温度计水银球的位臵,如石油的蒸馏中冷凝管中水的流向如石油的蒸馏 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 分液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打开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的水孔,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及时关闭活塞,上层液体由上端倒出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后再分液 蒸发和结晶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三、离子检验 离子所加试剂现象离子方程式 Cl- AgNO3、稀HNO3 产生白色沉淀 Cl-+Ag+=AgCl↓ SO42- 稀HCl、BaCl2 白色沉淀 SO42-+Ba2+=BaSO4↓ 四.除杂 注意事项:为了使杂质除尽,加入的试剂不能是“适量”,而应是“过量”;但过量的试剂必须在后续操作中便于除去。 五、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1.物质的量(n)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 2.摩尔(mol): 把含有6.02 ×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尔。 3.阿伏加德罗常数:把6.02 X1023mol-1叫作阿伏加德罗常数。 4.物质的量=物质所含微粒数目/阿伏加德罗常数 n =N/NA

化学必修二化学键练习题(附答案)

2020年03月06日化学必修二化学键练习题 学校:___________ 注意事项: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1卷 一、单选题 ) A.氢氧化钠晶体熔化时只破坏了离子键 B.HCl 、HBr 、HI 均是强酸 C.BF 3分子中所有原子的最外层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D.碘升华只克服了分子间作用力 2.下列关于化学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离子化合物中只存在离子键 B.共价化合物中只存在共价键 C.物质中都含化学键 D.只含非金属元素的物质一定不含离子键 3.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元素a 、b 、c 、d,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6、7、1。a -的电子层结构与氦相同,b 和c 的次外层有8个电子,c -和d +的电子层结构相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元素的非金属性次序为c>b>a B.a 和其他3种元素均能形成共价化合物 C.d 和其他3种元素均能形成离子化合物 D.元素a 、b 、c 各自最高和最低化合价的代数和分别为0、4、6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干冰和石英晶体中的化学键类型相同,熔化时需克服微粒间的作用力类型也相同 B.化学变化发生时,需要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并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 C. 4CH 和4CCl 中,每个原子的最外层都具有8电子稳定结构 D. 4NaHSO 晶体溶于水时,离子键被破坏,共价键不受影响 5.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相互吸引称为离子键 B.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化合时,不一定形成离子键

C.某元素的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它跟卤素结合时所形成的化学键不一定是离子键 D.非金属元素原子间也可能形成离子键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碘单质升华过程中,只需克服分子间作用力 B.BaCl2属于离子化合物,该晶体中只存在离子键 C.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一定伴随着电子的转移和能量变化 D.NaHSO4和NaHCO3两种晶体溶于水时,被破坏的作用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 7.物质的下列性质能肯定该物质为离子化合物的是( ) A.水溶液能导电的化合物 B.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C.在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D.熔点高的物质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冰融化时,分子中H﹣O键发生断裂 B.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卤化物CX4分子间作用力逐渐增大,所以它们相应的熔沸点也逐渐升高 C.由于H-O键比H-S键牢固,所以水的熔沸点比H2S高 D.在由分子所构成的物质中,分子间作用力越大,该物质越稳定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aOH溶于水共价键被破坏 B.稀有气体的原子间存在共价键 C.二氧化碳分子的结构式:O═C═O D.MgF2、H2O2含有的化学键类型相同 10.下表物质与其所含化学键类型、所属化合物类型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二、填空题 :①碘的升华②氧气溶于水③氯化钠溶于水④烧碱熔化⑤氯化氢溶于水⑥氯化铵受热分解 (1)化学键没有被破坏的是;仅发生离子键破坏的是。 (2)既发生离子键破坏,又发生共价键破坏的是。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实验总结

化学必修1实验总结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P5实验1-1】 实验仪器:玻璃棒、烧杯、漏斗、滤纸、铁架台、蒸发皿、酒精灯 实验药品:粗盐、蒸馏水 过滤实验注意事项: 1、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滤液液面低于滤纸边缘,三靠——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处,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2、漏斗中沉淀洗涤方法:向漏斗中加入蒸馏水淹没沉淀, 待蒸馏水自然流出,重复2—3次。 蒸发实验注意事项: 1、蒸发皿中液体的量不得超过容积的2/3. 2、蒸发过程中必须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而使液体飞溅. 3、当加热至(大量)固体出现时,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 4、不能把热的蒸发皿直接放在实验台上,应垫上石棉网. 5、用坩埚钳夹持蒸发皿 补充: 检验沉淀洗涤干净的方法:取最后一次洗涤液与试管中,加入某种试剂,出现某种现象,则证明洗涤干净 【P6 实验1-2】SO 42-的检验 实验仪器:试管、胶头滴管、托盘天平 注意事项:加入稀盐酸可以排除CO 3、SO 3、Ag 的干扰,不能用稀硝酸代替稀盐酸 涉及反应:排除干扰离子的反应: 生成白色沉淀的反应:

【P7思考与交流】 杂质加入试剂化学方程式 硫酸盐氯化钡BaCl2 + Na2SO4 = BaSO4↓+2NaCl MgCl2氢氧化钠MgCl2 + 2NaOH = Mg(OH)2↓+ 2NaCl CaCl2碳酸钠CaCl2 + Na2CO3 =CaCO3↓ + 2NaCl 注意事项:1、除杂不能引入新杂质、除杂试剂必须过量,过量试剂必须除去 2、加入试剂顺序要求碳酸钠在氯化钡后加入,盐酸要在过滤后加入除去过量的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3、最后过滤后得的滤液经过蒸发结晶可以得到较纯的NaCl 补充:1、KNO3中混有氯化钠除氯化钠的方法: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2、氯化钠中混有KNO3除KNO3的方法:蒸发结晶、趁热过滤 【P8实验1-3】检验Cl-、蒸馏(用来分离沸点相差较大的液体混合物) 实验仪器:试管、胶头滴管、蒸馏烧瓶、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酒精灯、铁架台 实验现象 1.在试管中加入少量自来水,滴入 几滴稀硝酸和几滴AgNO3溶液 ——检验Cl-的实验 加硝酸银有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生成 2.在100mL烧瓶中加入1/3体积的 自来水,再加入几粒沸石(或碎瓷 片),连接好蒸馏装置,向冷凝管 中通入冷却水。加热烧瓶,弃去开 始馏出的部分液体,用锥形瓶收集 约10mL液体,停止加热 加热,烧杯中的水温升高至100℃后沸腾。在锥 形瓶中收集到蒸馏水 3.取少量收集到的液体加入试管 中,然后滴入几滴稀硝酸和几滴 AgNO3溶液 加入稀硝酸和硝酸银溶液,蒸馏水中无沉淀生成

(完整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整理【史上最全】---人教版

高一化学必修1知识点综合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一、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 1.常用的物理方法——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上差异来分离。混合物的物理分离方法

i、蒸发和结晶蒸发是将溶液浓缩、溶剂气化或溶质以晶体析出的方法。结晶是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可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结晶的原理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的不同,通过蒸发减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解度变小,从而使晶体析出。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例如用结晶的方法分离NaCl 和KNO3混合物。 ii、蒸馏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 操作时要注意: ①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底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l/3。 ④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⑤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例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iii、分液和萃取分液是把两种互不相溶、密度也不相同的液体分离开的方法。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并且溶剂易挥发。 在萃取过程中要注意:

①将要萃取的溶液和萃取溶剂依次从上口倒入分液漏斗,其量不能超过漏斗容积的2/3,塞好塞子进行振荡。 ②振荡时右手捏住漏斗上口的颈部,并用食指根部压紧塞子,以左手握住旋塞,同时用手指控制活塞,将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荡。 ③然后将分液漏斗静置,待液体分层后进行分液,分液时下层液体从漏斗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例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 iv、升华升华是指固态物质吸热后不经过液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利用某些物质具有升华的特性,将这种物质和其它受热不升华的物质分离开来,例如加热使碘升华,来分离I2和SiO2的混合物。 2、化学方法分离和提纯物质 对物质的分离可一般先用化学方法对物质进行处理,然后再根据混合物的特点用恰当的分离方法(见化学基本操作)进行分离。 用化学方法分离和提纯物质时要注意: ①最好不引入新的杂质; ②不能损耗或减少被提纯物质的质量 ③实验操作要简便,不能繁杂。用化学方法除去溶液中的杂质时,要使被分离的物质或离子尽可能除净,需要加入过量的分离试剂,在多步分离过程中,后加的试剂应能够把前面所加入的无关物质或离子除去。 对于无机物溶液常用下列方法进行分离和提纯: (1)生成沉淀法(2)生成气体法(3)氧化还原法(4)正盐和与酸式盐相互转化法(5)利用物质的两性除去杂质(6)离子交换法 常见物质除杂方法

高中化学必修2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一、教学设计 在初中化学中,只简单地介绍了乙醇和乙酸的用途,没有从组成和结构角度认识其性质、存在和用途。乙醇和乙酸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用品,又是典型的烃的衍生物,从这两种衍生物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出发,可以让学生知道官能团对有机物性质的重要影响,建立“(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教学设计中,在学生初中知识的基础上,突出从烃到烃的衍生物的结构变化,强调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在学生的头脑中逐步建立烃基与官能团位置关系等立体结构模型,帮助学生打好进一步学习的方法论基础,同时鼓励学生用学习到的知识解释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本节教学重点:官能团的概念、乙醇、乙酸的组成、乙醇的取代反应与氧化反应、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 本节教学难点:使学生建立乙醇和乙酸分子的立体结构模型,并能从结构角度初步认识乙醇的氧化、乙酸的酯化两个重要反应。 1.教学模式设计 乙醇、乙酸教学模式设计是各类公开或观摩课经常选用的内容,具有很丰富的素材来源可参考,在新课程中,乙醇、乙酸的教学模式也将是重点开发的领域。 【教学设计Ⅰ】 合作教学模式(乙酸为例):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注意组间的水平接近,组内水平有差异,使小组探究和讨论能顺利开展起来。 提出问题:怎么证明食醋中含有醋酸?→小组设计→组内讨论、组间质疑→探究乙酸酸性实验→实验乙酸的酯化反应→分析乙酸的结构和酯化反应发生时断键的位置→讨论官能团对有机物性质的影响→讨论乙酸在生活中的妙用。 【教学设计Ⅱ】 探究教学模式(乙醇为例) 观察、归纳和总结乙醇的物理性质→完成探究实验:乙醇与金属钠、乙醇与氧气的反应→ 总结实验现象→分析乙醇结构→认识乙醇性质、书写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讨论或网上查阅乙醇的用途→ 调查酗酒造成的社会危害,强化责任意识。 【教学设计Ⅲ】 探究教学模式(乙醇为例)。 提出问题:观察乙醇的物理性质→回忆乙醇的组成→讨论乙醇分子中原子的连接情况, 提出假设①CH 3OCH 3 ;假设②CH 3 CH 2 OH→讨论两种假设结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必要时教师从键 的类型和连接情况点拨)→实验验证: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进一步假设乙醇发生氧化反应时的断键方式→实验验证:乙醇的氧化反应→ 总结乙醇的结构和性质→课后活动①小论文:调查酗酒造成的社会不安定因素,你的建议,课后活动;②课本剧,酒后驾车,课后活动; ③辩论赛,公款消费与中国酒文化。 虽然上述每种模式各有特点,但都强调学生在课堂内外的参与程度,要特别注意学生的生活背景、兴趣和认知水平。例如,【教学设计Ⅲ】是假说法在教学中的应用,要求学生基础扎实、综合素质好,并在教师组织引导下发挥学生的水平优势,提高探究教学的质量。 2.教学策略设计 本节可能用到的策略主要有: (1)课时划分:乙醇1课时、乙酸1课时。 (2)问题创设:生活图片或录像、实践活动:认识酒和醋;化学史:酒和醋的历史;小实验:食物发酵、自酿米酒;调查:参观啤酒厂。 (3)内容呈现:观察样本、探究实验、图表、图片、乙醇、乙酸结构模型或多媒体动画等。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汇总.doc

必修 1全册基本内容梳理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一、化学实验安全 1、( 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 处理(吸收或点燃等)。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 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3)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O3 (或 NaHCO 3)中和,后用水冲擦 干净。浓酸沾在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NaHCO3溶液。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 NaHCO 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或硼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浓碱 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浓碱溅在眼中,用 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 6 )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 7 )若水银温度计破裂,应在汞珠上撒上硫粉。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分离和提纯的方法 过滤用于固液混合的分离一贴、二低、三靠。如粗盐的提纯 蒸发和结晶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 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 热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1

蒸馏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 防止液体暴沸,应在底部加一些沸石或碎瓷 片。水冷凝管中进水应下进上出。 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 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 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如用四氯化碳或萃取碘水里的碘。 分液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打开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的水 孔,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及时关闭活塞, 上层液体由上端倒出如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里的碘后再分液 三、离子检验 ( 1) Cl -离子的检验: 待测溶液 +AgNO 3生成白色沉淀 +少量稀 HNO 3沉淀不溶解:则证明有 Cl - ( 2) SO 42-的检验:

高一化学必修2 化学键练习题

高一化学必修2练习题化学键—离子键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题 4 分,共36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离子键就是阴、阳离子间的静电引力 B.所有金属元素与所有非金属元素间都能形成离子键 C. 钠原子与氯原子结合成氯化钠后体系能量降低 D.在离子化合物CaCl2中,两个氯离子间也存在离子键 2、下列物质中含离子键的是() A.Cl2B.CO2C.NaCl D.CH4 3、下列原子序数所对应的元素组中,两者可形成离子键的是() A.1和17 B.12和9 C.14和6 D.15和8 4、下列物质中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是 ( ) A.苛性钠 B.碘化氢 C.硫酸 D.醋酸 5、下列关于离子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双选) ( ) A离子化合物中的阳离子只能是金属离子 B..离子化合物中都含有离子键 C.离子化合物如能溶于水,其水溶液一定可以导电 D.溶于水可以导电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6、下列化合物的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 ( ) 7、下列表示电子式的形成过程正确的是 ( )

8、下列各组微粒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电子数的是() A OH-、H2O、F- B NH3、NH4+、NH2- C H3O+、NH4+、NH2- D HCl、F2、H2S 9、下列关于离子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双选) ( ) A.离子键是由阴、阳离子通过静电作用达到平衡时形成的 B.只有金属和非金属化合时才能形成离子键 C.凡是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D.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二、填空题(每空 3 分,共64 分) 10、用电子式表示。 ①氮原子_________________ ②硫离子________________ ③钠离子_________________ ④铵根离子________________ ⑤氧化钠________________ ⑥氯化镁________________ ⑦硫化钾的形成过程_________ 11、X元素位于ⅡA族,原子核内有12个中子,它在最高价氧化物中的质量分数是60%,Y元素原子的原子核外有9个电子,X与Y能形成稳定化合物,该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它是通过________键结合的,用电子式表示它形成过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A、B、C、D、E为元素周期表中前三周期的主族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按 A、B、C、D、E的顺序增大。A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C与E最外层电子数相等,E的最高价氧化物中含氧60%,D与C可形成D2C、D2C2两种离子化合物。填写下列空白: (1)写出上述五种元素的元素符号:A____ B_____ C_____D_____E______。(2)写出D2C2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_。 13、下列微粒的化学式 (1)2核10电子的阴离子为_________ (2)2核10电子的分子为_________ (3)3核10电子的分子为__________ (4)4核10电子的分子为_________ (5)5核10电子的阳离子为_________

高中化学必修实验报告

平山中学高中化学必修Ⅱ探究实验报告 班级:姓名:座号 【实验名称】钠、镁、铝单质的金属性强弱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钠、镁、铝单质的金属性强弱。 【实验仪器和试剂】 金属钠、镁条、铝片、砂纸、滤纸、水、酚酞溶液、镊子、烧杯、试管、剪刀、酒精灯、火柴。 【实验过程】 1.实验步骤 对比实验1 (1)切取绿豆般大小的一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在一只250mL烧杯中加入少量的水,在水中滴加两滴酚酞溶液,将金属钠投入烧杯中。 现象: 。 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 (2)将已用砂纸打磨除去氧化膜的一小段镁条放入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再向水中滴加两滴酚酞溶液。 现象:。 然后加热试管,现象:。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对比实验2 在两支试管中,分别放入已用砂纸打磨除去氧化膜的一小段镁条和一小块铝片,再向试管中各加入2mol/L盐酸2mL。 现象:。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实验结论: 【问题讨论】 1.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有哪些? 2.元素金属性强弱与元素原子结构有什么关系? 平山中学高中化学必修Ⅱ探究实验报告 班级:姓名:座号

【实验名称】探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有快慢之分; 2.通过实验探究温度、催化剂、浓度对过氧化氢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仪器和试剂】 4%的过氧化氢溶液、12%的过氧化氢溶液、0.2mol/L氯化铁溶液、二氧化锰粉末、热水、滴管、烧杯、试管。 【实验过程】 【问题讨论】对比实验3中加入的FeCl 溶液有什么作用? 3

平山中学高中化学必修Ⅱ探究实验报告 班级:姓名:座号 【实验名称】探究化学反应的限度 【实验目的】 溶液与KI溶液的反应的探究,认识化学反应有一定的限度; 1.通过对FeCl 3 2.通过实验使学生树立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观念,并能作出合理的解释。 【实验仪器和试剂】 、KSCN溶液。 试管、滴管、0.1mol/L氯化铁溶液、0.1mol/LKI溶液、CCl 4 【实验过程】 1.实验步骤 (1)取一支小试管,向其中加入5mL0.1mol/LKI溶液,再滴加0.1mol/L氯化铁溶液5~6滴。 现象:。 (2)向试管中继续加入适量CCl ,充分振荡后静置。 4 现象:。 (3)取试管中上层清液,放入另一支小试管中,再向其中滴加3~4滴KSCN溶液。 现象:。 2.实验结论 。 【问题讨论】 的检验与Fe3+的检验顺序可否交换?为什么? 1.实验步骤(2)和实验步骤(3)即I 2 2.若本实验步骤(1)采用5mL0.1mol/LKI溶液与5mL0.1mol/L氯化铁溶液充分混合反应,推测反应后溶液中可能存在的微粒?为什么? 平山中学高中化学必修Ⅱ探究实验报告 班级:姓名:座号 【实验名称】探究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 【实验目的】 1.了解化学反应中往往有热量变化; 2.知道化学反应中往往会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 【实验仪器和试剂】 试管、剪刀、砂纸、塑料薄膜袋、2mol/L盐酸、氯化铵晶体、氢氧化钙固体、镁条。 【实验过程】 实验1 步骤:向一支试管中放入用砂纸打磨光亮的镁条,再加入5mL2mol/L盐酸,用手触摸试管外壁。 现象:。

高中化学必修二:化学键教案

人教版高一化学第三节 化学键 一. 知识目标: 1. 使学生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概念,能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形成. 2. 使学生了解化学键的概念和化学反应的本质. 二. 能力目标: 通过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教学,培养对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力. 三.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用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 2.培养学生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方法,从微观到宏观,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 四. 教学重点、难点: 1. 重点:离子键、共价键的概念;用电子式表示物质的形成过程. 2. 难点:用电子式表示物质的形成过程;极性键与非极性键的判断. 五. 知识分析: 写出下列微粒的原子结构示意图:Ca Mg Na O Cl 、、、、 (一)电子式 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黑点(或×)来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的式

子叫做电子式.例如: ::...Cl . .....O .Na ..Mg ..Ca 1. 原子的电子式:常把其最外层电子数用小黑点“·”或小叉“×”来表示. 例如:锂原子 ?Li 铍原子:..Be 硫原子:. .....S 2. 阳离子的电子式:不要求画出离子最外层电子数(除复杂阳离子如+4NH 等要用中括号外),只要在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n ”电荷字样阳离子. 3. 阴离子的电子式:不但要画出最外层电子数,而且还应用于括号“[ ]”括起来,并在右上角标出“-n ”电荷字样. 例如:氧离子:-2....:][:O 氟离子:- :][:....F 电子式是用“元素符号+最外层电子”来表示的,一般要求要表明成对的电子与未成对电子,并注意对称. ..?,..?,...?,....?,.....?,......?,.:. ...? (二)离子键 1. 形成过程: 用电子式表示的形成过程: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材分析化学教材分析人教版

化学必修2模块教材分析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化学2有三个一级主题:物质结构基础、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与可持续发展,对应的教材在内容设置上包括四章,分别是第一章: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四章:化学与可持续发展。《化学2》在化学1的基础上突出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作用,强调化学变化与能量的关系,同时通过有机化合物的知识来进一步认识化学结构和反应的关系。最终将化学与可持续发展这一大背景相联系,更加显现化学的重要性。化学2的主要特点是突出化学理论: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以元素知识为基础,将其应用于理论:化学反应反应与能量、有机化合物知识、化学与社会等。化学2在整个化学教材中起一种承前启后的作用。承前是指化学1所学的元素知识在化学2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中、在第四章化学与可持续发展中又遇到,化学2的学习是对前面知识的一种复习和拓展。如在化学1中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中学习了Na、Al、Mg、Cu的性质,在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中学习了Cl等元素。在化学2的物质结构周期律中有碱金属当然主要是Na,有卤素,主要有Cl,而在化学与可持续发展中Na、Al、Mg、Cu、Fe、Cl、Br、I等都有。而启后是指通过对化学2的学习,为学习后面选修模块的知识打下一定的基础。化学2所学的知识在选修模块中都要继续学习。如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对应了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与能量对应了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合物对应了有机化学基础,化学与可持续发展对应了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下面分章讨论。 1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1.1 地位和功能 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是化学中的重要理论知识,也是中学化学中的重要内容。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所学元素化合物等化学知识进行综合、归纳,从理论进一步认识、理解。同时,也作为理论指导,为学生继续学习化学打基础。这部分知识作为化学2(必修)的内容,既是必修化学的重要内容,也是选修化学的基础。 在初中学生对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就有所了解,在化学必修1学习了元素及其化合物(包括金属、非金属)的知识,这为我们学习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打下一定了基础。同样,这对我们后面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如对我们在化学2第二章我们要学习的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三章要学的有机化合物知识,在选修模块要学的物质结构与性质都有极大的帮助。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是化学的核心内容,在初中学生对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就有所了解,在化学必修1学习了元素及其化合物(包括金属、非金属)的知识,这为我们学习物质结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