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经济学习题答案提示

国际经济学习题答案提示

国际经济学习题答案提示
国际经济学习题答案提示

第四章习题答案提示

1.会的。在长期内,低技术劳动力可经过技术培训成为高技术劳动力,劳动力则不具备特定性2.:不变。因为要素密集度不变

3.:劳动增加并且完全就业,则整个经济的资本-劳动比例下降,劳动力价格将下降。劳动力增加将增加密集使用劳动力产品的产量;资本密集型产品的产量下降。

4.:某一特定要素增加,将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产品的产量上升,同时由于另一个部门释放出了一部分共同要素,使得另一个部门的产量下降了。共同生产要素的收入将上升。

5.依然有效。

6.:随着世界市场能源价格上升,一部分劳动力将由制造业部门流到能源部门,能源部门产量增加,制造业部门的产量下降。

7*.:根据特定要素模型,短期内,特定要素在两个部门间无法流动。按照本章的分析,虽然都是资本,但是x和y部门的资本回报是不一样的,所以不会导致要素价格均等化。

第五章习题答案提示

1. 试比较重叠需求理论与要素禀赋理论的异同。

答案提示:这两个理论都解释了国际贸易的原因。不过,二者也有很大区别。第一,这两个理论解释国际贸易的出发点并不相同。要素禀赋理论是从供给方面来探讨国际贸易的基础;重叠需求理论从需求角度探讨了国际贸易的起因。第二,要素禀赋理论主要解释发生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产业间贸易,即工业品与初级产品或资本密集型产品与劳动密集型产品之间的贸易;而重叠需求理论则适合于解释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即制造业内部的一种水平式贸易。

2. 你认为重叠需求理论适合解释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吗?为什么?

答案提示:适合。因为不同的发展中国家在不同的产品生产上有优势,虽然这些产品有可能都是劳动力密集型的产品。发展中国家虽然从总体上发展水平相近,但是在具体产品上却不一样,发展中国家之间也可能有产业内贸易,并用重叠需求理论来解释。

3. 重叠需求理论与第三章中所提到的需求逆转都是讨论需求因素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

答案提示:需求逆转主要解释产业间贸易,而重叠需求理论则解释产业内贸易。需求逆转解释要素禀赋理论为什么在有的时候不符合现实情况,强调需求有可能使得贸易方向发生变化;重叠需求理论解释的是产业内贸易发生的原因。

4*.如果考虑收入分配格局这一因素的话,重叠需求理论的结论会受到影响吗?为什么?

答案提示:会有一定影响,但是基本结论不会变。当一个国家收入分配越是平均的时候,本国有代表性的需求所占份额越大,当所有国家的收入分配都非常平均的时候,重叠需求的份额会减少。但是,一个国家的收入分配不可能会完全平均的,所以重叠需求理论的基本结论不会变。5.试举例说明产品周期理论。

答案提示:可以以东亚地区的电子产业发展为例。

6.试比较产品周期理论与要素禀赋理论的异同。

答案提示:产品周期理论是一个动态理论,产品周期理论从技术变化的角度,探讨了比较优势的动态演变;而要素禀赋理论是静态的。两个理论都强调生产方面的优势,即从供给角度讨论问题。

7.如果创新国在丧失比较优势之后,转而研究开发新品种,在这种情况下,是否可发生产

业内贸易?如果发生产业内贸易,那么贸易应发生在哪些国家之间?

答案提示:创新国如果研究的是相同产业中的更新品种,则创新国和其他发达国家之间会出现产业内贸易,因为此时其他发达国家生产的是此产业产品的旧品种。

8.结合重叠需求理论和产品周期理论,试解释为什么美国始终是世界汽车生产和出口大国?

答案提示:根据产品周期理论,美国作为创新国,一直保持在汽车新产品方面研发和生产的

优势,是其保持生产和出口大国的原因。由于欧洲等发达国家的部分消费者也对汽车新品有需求,这使得美国对汽车新品的研发和生产有了动力,较大市场使得新品的研发和生产有利

第六章练习答案

1.:生产可能性边界将向内凹。因为出现机会成本递减

2.比较贸易后的国际相对价格线与贸易前的相对价格线的位置关系。

4.有关系,这是为什么各国都希望提升出口结构的原因。不过,各国在分工格局中的地位并不会依人们的意志改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比较优势、国内市场规模等因素。所以,提升产业结构不能操之过急。

6.本章所介绍的产业内贸易理论与前一章的重叠需求理论有什么异同?

答案提示:本章所介绍的产业内贸易理论和前一章的重叠需求理论都可以解释产业内贸易。不同点是:第一,本章的理论是从供给角度讲的,而前一章的重叠需求理论是从需求角度讲的;第二,本章的产业内贸易理论探讨的是在不完全竞争情况下的国际分工与贸易,而前一章的重叠需求理论并不是针对不完全竞争市场的理论。

7*.:考虑贸易后用于X部门的要素量的变化。

9.试比较“新贸易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之间的异同。

答案提示:新贸易理论解释的是产业内贸易,而比较优势理论解释的是产业间贸易;新贸易理论的假设是不完全竞争市场,而比较优势理论的前提假设是完全竞争市场;比较优势理论都是从供给角度已经研究,新贸易理论还从需求角度进行了说明;新贸易理论强调差异产品在形成国际贸易中的作用,比较优势理论假设所有产品都是同质的。

第七章练习答案

1.:因为消费者无法消费到更加便宜的国外产品,消费量减少了;国内相对没有效率的生产代替了国外有效率的生产。

2.不会。

3.试比较上述两种作法的净福利效应。

答案提示:征收关税将减少消费者的福利,至于整个国家的福利,如果是小国,则福利下降,如果是大国,福利是下降还是上升,不一定。采取补贴的做法,将不会减少消费者的福利,因为产品价格将不会上升;不过,政府支出补贴是一个很大的成本。

4*.关税的征收有利于进口竞争部门密集使用要素的收入提高。

6.进口配额与关税在保护本国产业方面的有什么异同?如果让国内生产者来选择的话,他们会选择哪种措施?

答案提示:进口配额与关税都在保护本国产业方面能够发挥作用,不过,进口配额是比关税更加严厉的限制措施。关税将导致进口产品价格一定幅度的上升(与关税幅度一致),当消费者对此种产品的需求上升以后,产品价格不会进一步上升;配额也会导致进口产品价格的上升,当消费者对此种产品的需求上升以后,由于配额已经确定,产品价格将会进一步上升。所以,对消费者有利的是关税而非配额。

7.以大国情形为例,试画图分析配额的福利效应。

答案提示:在图7-4的基础上进行讨论。由于大国实施配额,此种产品的国际价格将下降。不过,国内价格不会变化,因为配额已经确定了。

8*. 以小国为例,在下列两种情况下,试比较关税与配额对国内生产、消费及进口的

影响效果的变化。

(1)由于某种外来冲击,进口商品世界市场价格突然下跌;

(2)由于收入水平的提高,国内需求增加。

答案提示:(1)关税情况下,进口国进口价格也将下降,这有利于消费者福利提高,不利于国内生产商的福利。在配额情况下,进口国的价格不会变化,这实际上增加了对国内生产商的保护,不利于消费者的福利。

(2)考虑国内需求曲线的外移。

9.:在图7-5的基础上进行讨论。小国情况下,出口补贴不会造成产品价格的下降,即补贴后的国外或者国际价格不会下降。

10.欧洲的飞机制造得到好几个国家政府的资助,根据估计,这些资助相当于某些售价的20%。也就是说,1架卖5,000万美元的飞机,其成本可能为6,000万美元,成本与售价的差额就是由欧洲各国政府来补贴的。同时,一架欧洲飞机售价的一半是从其他国家购买的零部件成

本(假设对零部件进口不征关税),按照这种估计,请问欧洲飞机制造商得到的有效保护率是多少?

40%

第八章练习答案

1.最佳关税收入的来源是生产出口产品企业的垄断租金。确定最佳关税的条件是进口国由征收关税所引起的额外损失(或边际损失)与额外收益(边际收益)相等。

3.试析幼稚产业论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意义。

答案提示:幼稚产业论指出发展中国家的某些产业由于是幼稚产业而应该在国际贸易中受到保护,以促进发展中国家这些产业的发展和成熟。这对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有很大意义。4.如果自由贸易下国内市场完全由外国厂商垄断,那么征收关税除了可抽取一部分外国厂商的垄断利润外,是否还可导致国内的一些潜在厂商(或投资者)进入市场?为什么?

答案提示:可能,因为关税将提高此种产品的国内售价,有可能使得国内技术稍差的投资者由本来无利可图变成可以获得利润,这样,国内生产者将进入市场。

5.如何看待凯恩斯主义的贸易保护理论?

答案提示:参考本章第三节。

6.战略性贸易政策是怎样改变市场结构的?

答案提示:根据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内容,在寡头垄断市场结构下,政府对贸易活动进行干预目的是,改变市场结构或环境,以提高本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使本国企业获得更多的垄断利润或租金。战略性贸易政策最为强调的政策主张主要有两种:一是出口补贴;二是进口保护以促进出口。通过这些政策措施改变市场结构,使得本国在原来没有优势的产品中获得优势。7.在完全竞争和规模收益不变的情况下,进口保护能否使某一行业由进口替代部门转变为出口部门?为什么?

答案提示:在完全竞争和规模收益不变的情况下,进口保护无法使国内企业的边际成本随着国内产量的增加而减少,即国内企业无法通过这种形式获得优势以变成出口部门。

8.试根据贸易政策政治经济学,解释出口补贴政策的制定过程。

答案提示:贸易政策政治经济学是基于这样一种思想:任何一项经济政策都可能会影响到一国的收入分配格局,因而不同社会阶层或利益集团对此会有不同的反应,受益的一方自然支持这项政策,而受损的一方则会反对这项政策,各种力量交织在一起最终决定政策的制定或选择。我们把利益集团分成三种:进口替代部门、出口部门和消费者群体。对于出口补贴政策,出口部门是支持的,进口替代部门和消费者虽然不支持此项政策,但是从此项政策中受到的直接损失不明显,也不会激烈反对。另外,需要考虑的还有民族情绪。

9.根据幼稚产业论,新兴产业在成长壮大之后应取消保护,但为什么现实中一些产业在成长之后仍然继续享受保护?

答案提示:原因在于,一方面,有的产业在经过保护以后并没有成为有竞争力的产业,所以需要继续保护,另一方面,受到保护的产业虽然已经具备竞争力,但是不愿意失去既得利益,所以要求继续给予保护。

10.假设现有三套政策选择:进口保护、出口鼓励、进口保护与出口鼓励同时使用,你认为哪一套政策出台的可能性比较大?为什么?

答案提示:进口保护政策出台的可能性较大。对进口替代部门的影响是间接的,对消费者有影响,但消费者缺乏组织,出口鼓励政策需要增大财政支出,不易实施

第九章练习答案

1.试比较各种经济一体化形式之间的差异。

答案提示:参考本章第一节。

3.共同对外关税的高低对关税同盟的福利效应有什么影响?

答案提示:共同对外关税越高,贸易转移效应越大。

4.既然区域一体化在消除贸易壁垒方面与贸易自由化是一致的,但为什么它并不一定能增进世界福利?答案提示:由于贸易转移效应等的存在。

5.新成员不断加入关税同盟对关税同盟的贸易转移效应有什么影响?

答案提示:新成员不断加入关税同盟将有助于减少关税同盟内原来存在的贸易转移效应。6.组成关税同盟后,规模经济利益的实现对同盟内企业在同盟外市场上的竞争力有什么影响?答案提示:组成关税同盟后,同盟内企业更容易实现规模经济,这样,在与同盟外企业进行竞争时更容易获得优势。

7.关税同盟对那些垄断程度较高的停滞产业有什么影响?

答案提示:有利于促进竞争。

8*.关税同盟更有利,但征收关税可以使A的生产者和政府获得更多利益

第十一章练习答案

1.参考本章第一节。

2.参考本章第一节。

3.参考本章第一节以及附录关于资产分散化的证明。

4.参考本章第二节。

5.存在。

6.:蒙代尔模型关于要素流动和商品流动的替代关系,见本章第三节。现实中虽然贸易与投资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蒙代尔模型完全失灵。一方面,蒙代尔模型本身有一定的应用范围,它是在严格假设下的一种的精密的思想试验,在蒙代尔模型中的资本流动是一种纯粹的要素流动,它不涉及任何诸如企业在全球范围进行资源重组和技术扩散等方面的影响,以及随着直接投资活动而发生的资本品和产出品在母国和东道国之间的流动等现象。另一方面,除了要素流动和商品流动的替代关系,要素流动和商品流动之间确实也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所以现实中与蒙代尔模型的不一致是可以理解的。

7.如果要素流动是完全没有障碍的,那么资本流动和劳动国际间流动具有完全替代性。关于要素价格均等化的途径,一个国家资本相对丰裕,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会促使要素价格均等化,此国资本流出会促使要素价格均等化,劳动力的流入也会促使要素价格均等化。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出口、资本的流出会提高资本的价格,劳动力的流入会降低此国劳动力的价格。要素价格均等化的前提有很多,在讨论资本流动和劳动国际间流动对要素价格均等化的影响时,这些条件同样重要。

8.系统风险一直都存在,只是高低的问题。虽然各国经济发展的同步性在增强,但是各国经济之间的差异还是明显的。是否能够降低和分散风险,一方面要看各国经济发展的差异情况,另一方面也要看进行风险分散的操作者如何操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