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证据法的法域范围

浅谈证据法的法域范围

浅谈证据法的法域范围
浅谈证据法的法域范围

浅谈证据法的法域范围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非常感谢主办方邀请我参加本次大会。为此我十分荣幸。能与中国和瑞士的老朋友们见面,并有机会能够将在座各位的名字与面孔对上号,我感到很高兴。在过去这些年之中,我阅读过本次瑞士代表团内多名成员的著作并从中获益良多。本次会议的参与者中既有法庭科学家又有证据法学者。大家平时都会使用关于证据、证明和概率的概念及术语。诚然,正如我昨日在“似真性和概率”研讨会上所说,法庭科学家和证据法学者所处的是两个不同的世界,就像英国和美国是被同一种语言分开的两个国家。虽然在一些重要方面彼此关联,但法庭科学和证据法学作为两个独立的学科,有着各自独特的构造和演进,关注不同的问题并运用各具特色的认识论。由此而言,两者的基础性概念和术语有着不同的含义。

今天我想就这些差异的不同方面进行更进一步的阐述。含义上的差异涉及我们工作中的那些最基本假设,因此,这两个学科之间存在着自说自话的重大风险。该风险的迹象体现在了法庭科学家与证据法学者

之间时常沟通不畅,诸如在此类会议上或是在庭审中。至少在美国,证据法领域有时会无视科学的诉求并时常在庭审中不让科学家做他们想做的事情和说他们想说的话。从科学家的角度来说,他们常常有这样的困惑,即法学界并不那么乐于接受知识的明显进步。我在昨天研讨会上的讲述或许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正如我所试图阐明的,即便笼统的概率理论或具体的贝叶斯定理是科学家们的有力工具,其在法律体系架构中仅仅起到微小作用。实际上,贝叶斯定理在法律体系中作用不大,其主要价值就是在于启发探索式地辅助诸如相关性之类的补救讨论。我这些论述的目的是希望使得造成该学科间冲突的个别成因能够明朗化,并且我诚挚地希望这样做能够有利于学科间更有效地交流。在开始正式演讲前,请允许我强调,我们之中那些来自法律界的代表对“科学”可能怀有同等混淆的信念,这同样应当被提出来予以讨论。只是我本人并不够格这么做。

我将通过聚焦“证据法”之基础概念的讨论来达成以上目的。“证据法”对于这两个学科而言均至关重要,而且在这两个学科中均被高频地运用。然而,我认为在这两个学科中,“证据法”的含义有着显著区别。当然,我并非法庭科学家,所以由我来解释在座各位法

庭科学家运用“证据法”时的想法或许有些冒失。尽管如此,未经过法学专业训练的人士有着一个惊人的共识,即证据法是一套有关于决定证据可采性和可排除性之必要且充分条件的规则。总体而言,这是几乎所有未系统学过法律人士所拥有的“法律”概念,包括刚开始学习法律的一年级法科生们。而我和在法学院的同事们在帮助学生们理解法律及法律系统运行的首要任务便是要将这种观念从学生们的思想中消除掉。我们之所以要这样做,是因为这种观念从根本上来说是错误的,并且我接下来会试图去解释其错在何处。揭露出这些误解或许有助于解释为什么法律分析师们有时会对法庭科学家的主张感到不耐烦甚至是排斥,而了解法律分析师们的思路则或有助于法庭科学家理解我们不做你们想让我们做之事时的不耐烦根源,比如,当我们不让你们用你们所偏好的术语来作证,或是当我们询问你们那些寻根究底的、有时令人尴尬的关于支持你们主张之正当理由的问题。

证据法是构建公正社会之关键法律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尽管公众对于这一点并不十分明了。实际上,证据法或是其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其并不仅仅是关于证据采纳和排除之特定规则的集合;倒不如说,证据法是极其复杂、涉及到一个公平、正

义而富有效益的社会互动框架构建最优化问题之解决方案的组成部分。这个优化问题包含了至少五个独立的变量。无论在什么语境下,当你遇到“证据法”时,其并非是一套与你互动的采纳排除规则,而是对以上复杂的最优化问题之尝试性现行解决方案。

正如你们所充分理解的,证据法——某种程度上由诉讼法所补强——构成了法律的认识论。证据法是如何这样做到的则构成了我所称为法律系统的认识论问题,这也是我刚才提到变量当中的第一个。然而并非所有学科都有着相同的认识论。知识具有背景依赖性,这也是其他各种学科与法学之间冲突的首要来源。你所期待的是一回事,但你所得到的是另一回事。然而,这并非唯一的冲突来源。与那些对真相进行无止尽“奢华”追求的许多科学不同,以上所提及的其他四个变量限制着法律在这方面的追求,正如我接下来将进行解释的。

在对其他四个变量进行解释之前,我需要消除你们当中一些人可能持有的一种怀疑,即构建一个公平社会的最基础层面并非证据法而是对权利(及与之相对应的义务)进行设定,但这并不正确。若没有准确的事实认定,权利和义务便毫无意义。对一项权利或义务有争议之主张的解决完全依赖于事实认定,并且是

事实认定的衍生品。举个简单的例子,财产权的存在。拥有某样东西——比如你们穿的衬衫、裤子或者裙子——意味着什么?惯常的回答是你拥有占有、让渡、控制和消费该物品的权利。但是假设现在我主张那件衬衫实际上是我的,要求你脱下来还给我,接着会发生什么呢?你将会去找到一名事实认定者,把购买、赠送、制作或发现这件衬衫的证据呈给他,来说服其相信:在某特定国家的某特定时空里是你而非我有权占有、让渡、控制和使用该争议物品。若没有准确的事实认定,任何类型的权利和义务便毫无意义。正是权利和义务附着于事实——时空在某个特定时刻的实际状态——赋予了权利义务以实质。而审判中若要高效地确立事实则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证据法。

“那又如何”?你或许现在正这么想。回答是法律系统处理着人们的生活和财产,并且其给人们做各种决定时注入了某种保守性。人们不想永久生活在一个混乱的社会,比如大革命时期的法国或文革时的中国。人们想要准确性,但同样也需要可预测性,一个总被最时髦同行评议研究所推动的法律系统或许并非一个有吸引力的模式。

从更深层次角度来说,就知识的构成而言,法律和其他学科的内在动因可以有很大区别。首先就想想

如何高效地确立事实,这是首要的认识论任务。人们可能会合理地假设建立在先天认知能力之上的自然推理过程是运转有效的,因而,显然应当在对事实准确性的追求中予以遵循。然而,在运用自然推理时会有些一再发生的出错情形;比如说,也许某些形式的传闻证据会被事实认定者系统性地赋予太多分量。在这类情形中,证据规则也许会通过采用一条要求排除特定形式、令人厌恶的传闻证据来尝试修正该系统性错误。有关某些形式证据之自然推理造成错误的可能性,解释了对可能具有误导性或是可能引起不公正偏见的证据进行排除的授权。这同样构成一些其他证据规则的基础,例如对品性和倾向证据的限制以及对证人必须以第一手亲身知识作证的要求。证据法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决定为了辅助准确地进行司法裁判,何时应当遵从自然推理而何时不遵从,不过我想此处仅需要提及这是一个复杂的任务。更为重要的是,这实际上不是任何法庭科学领域的首要动机,亦非其他任何对司法有重大影响的科学之首要动机,其实或只有心理学中一个很小分支算是一个例外。在基础认识论动机有如此根本区别的学科之间产生冲突和分歧并不足为奇。

关于认识论问题还有许多可以说的。我会再举一

个例子。不仅学科之间的内在动因不同,知识的基础条件也差别很大。在你们所属的领域,如果没有足够的证据那么就可以延迟做出决定。而这对法律而言却是一种奢望。法律系统极少能对待决问题行使选择,而在现有可用以解决这些问题的证据方面则挑选的余地更小,而一个法律体系亦不能直接选择不作出任何决定,因为这样做本身就是一个实际存在、具有某种价值的决定。某些人会因现状而受益,而未能作出判决则会致使现状原封不动。因此,你们的认识论是被创造出来辅助当下正在进行的对集中而具体、可解决问题之研究,而法律的认识论则是被创造出来为解决某一时刻碰巧发生之任何情况提供一个通用模型,无论有哪些可用的证据。与之相似的,你们有“奢华”的自由去专注研究那些会有极高回报或成果的事情,而忽视其他事情。没有物理学家会申请经费去研究宇宙大爆炸之前究竟发生了什么,即便在我看来这是个很有趣的问题。相反,他们会申请经费去研究他们所拥有精密仪器设备允许他们去研究的事项,那是在可解决的各种问题范畴之内创造出来的精密仪器设备;没有法庭科学家会去申请经费研究星球的排列与因果行为之间的关系。以你们所称的“科学性”方法来研究诉讼中出现的问题事实上是不可能实现的。第一,你们

不知道这些问题可能是什么;第二,这些问题非常特殊甚至古怪,且并不在你们受到嘉奖的对照研究范畴之内。

关于这个冲突造成摩擦之能力有一个很好的例子,即我昨天所说的那个关于材料如何粘贴在不同帽子之不同材质和轮廓上的知识重要性。为那个特别研究之目的,且那是个很不错的研究,你仅仅能够假装在编造这些知识。而对任何合理的法律体系之目的来说这么做都是不够的。你能够靠虚构一位能猜测帽子上存留DNA 样本之贡献者人数的专家而使得一项研究通过同行评议之事实,与法律认识论的要求没有任何关联,法律认识论想要知道的是这并非是猜测而是建立在可靠证据基础之上的知识运用。或者,想一想关于证人可信性的问题吧。比如,如果能够知道出汗就是撒谎的征兆那实在太好了,但事实上人们却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出汗,有些是个人原因,也有些是具体情境所造成的。除非有神经科学方面的重大突破,否则永远也不会存在一个对司法裁判有用、关于证人可信性方面的基本科学,无论心理学家们做多少次模拟实验。

迄止我主要讨论了证据法导向真实的方面——关于其如何构建和使用知识的认识论问题。法学认识论

与各种类型科学的认识论之不同是法学与其他学科间冲突的根源之一。传统观点认为证据法在很大程度上落脚于此处。它以规制证据的采纳和排除之规则来构建庭审,反过来很有可能会促进法律体系的利益以及该体系之外更大范畴的社会整体利益。我希望以上简短述评表明了这个变量是多么复杂。然而,证据法的任务远远超出了认识论问题并且涉及至少其他四个,对我早前提到的复杂最优化问题起到巨大作用的变量,这个最优化问题是其他科学所未面临的并且可能会导致误解。

(1)组织性问题

高效地确立事实仅仅是证据法职责的开始。此外,证据法还规制着法律体系中各方参与者的互动:庭审法官、陪审员及其他外行评估员、律师、当事人以及证人(专家和外行),并为庭审构筑了框架。其为庭审中的每个角色分配了权力和裁量权。例如,通过决定庭审法官有多少裁量权,证据法影响着当事人对庭审进程有多少控制权。同样,证据法构建了庭审法官与上诉法官之间的关系。是否应该允许在上诉法庭中进行重审,还是说上诉审应仅限于法律错误的解决?小型民事案件与大型商事案件之不同是否能够使得对其不同的处理方式正当化?刑事案件又有什么独特之处?证

据法同样规制着政府部门之间——特别是但不限于司法和立法机关之间——的关系。

仅举一例。正如你们所知,经常会有这样的疑问:究竟是适用一项高度复杂的规则或一整套规则来限制审判法官的权力好,还是提供一系列指导性方针并期待审判法官在很大程度上能公正自觉地自我约束好,究竟哪种方式更好。你们也许会认为该选择的言下之意一定又是与认识论问题有关。是否有人能创制理智的先验规则促进准确的事实认定,还是最好将这项工作留给最熟悉该事件的司法裁判官——亲身观察证人作证等活动的人? 诚然,自由裁量权规则允许审判法官在做出判决过程中展现他们在特定情况下对某些关键证据所进行的个性化思考,但这并不是唯一的效用。自由裁量权的水平越高,就会有更多的权力从控制链条上传递给审判层级的法官。自由裁量权规则使得审判法官摆脱了上诉法官的控制,同时也使得司法机关免遭立法机关的掌控。相比之下,类别化规则则将对证据性程序的控制力维系在了那些颁布规则的政府机构手中,无论其是上诉法院还是立法机关。考虑到另一重复杂性,有些人认为减少法官个人的自由裁量权可能是减少“同案不同判”的潜在方式。事实的确如此,但同时这也可能会导致事实认定错误的上升,认定者

们可能会持续一贯地得出错误结论。

复杂性不止于此。任何形式的复杂规则都会为社会中某些群体提供战略和战术上的优势,尤其是那些拥有掌握和运用这些规则之资源的群体。这其中包括了富人群体和法律体制内的常客,而较为简单的规则在很大程度上会有助于那些较不富裕的群体。复杂的证据法典以鼓励上诉的方式造成了司法裁决的不稳定性,增加了诉讼的交易成本。增加保护一项权利的交易成本将会降低该权利本身的价值,这可能会导致有危害的社会性后果,这亦是我在下文中将展开说明的重点。一次伴随着多项撤销原判和重新审理的积极上诉或许并非一个健康法律体系的标志,相反是一种资源实质性浪费的标志。无论如何,证据法的设计必须要考虑到所有这些变量因素。

(2)管理问题

证据法连同程序法是以一种最戏剧化的方式建立公众与法律体系之间的联系。任何不借助法律手段就无法解决纠纷的人都将会融入由证据法构建的法律世界。证据法由国家创制,这意味着沉浸在法律世界之中将会构建并影响公众的观念,这不仅仅是司法机制的重要特性,也是政府自身的职能之一。在英语语系国家,查尔斯·狄更斯的小说《荒凉山庄》完美地诠

释了这个现象。一部促进审判工作平稳有序运行的证据法将会极大增强公众对司法机关乃至政府机关作为一个整体的尊重,也能够表达出公众对“法治”的期许,当然,一部畸形的证据法则会反之破坏这些价值。

尽管准确的事实认定具有不言而喻的重要性,但是公众对理智审判程序之外还有其他的诉求,所以准确的事实认定要同其他的社会价值进行竞争,特别是要面对各种激励机制的产物。况且,精确无误的事实认定是难以实现的,所以如何对错误进行分配以及对裁决进行修正是必须要妥善处理的难题。总而言之,这些构成了我所理解的证据法“管理问题”。

我首先要谈谈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激励作用。事实准确性的价值必须要与政府合理奉行的其他政策相互权衡。这些政策的目录很长而且具有文化差异性。例如,特免权规则会建立并保护诸多关系,包括配偶的、法律的、医疗的、精神的、以及政府的关系。另一个例子,作为一项制度而言,排除那些与事后补救措施相关的证据具有鼓励在意外发生后及时排除危险情况的作用。尽管理性人可能会通过这样的补救行为来推断财产所有人知晓危险情况的存在,但是如果采纳这类证据将会抑制排除危险情况的动机,这会让更多的人陷入危险。争议的和解或许要优先于诉讼程序,

这就要求排除那些在和解过程中所做的陈述。在美国和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中,大量的排除性规则都是以规制警方调查活动的客观需求为前提。

管理问题值得更为深入地探讨。区分日常行为和诉讼行为将会有助于理解这个问题。日常行为是指人们每日的常规行为。诉讼行为则是与争议之官方解决途径直接相关的活动。两者绝非泾渭分明,它们之间存在着显然涉及到争议解决的谈判和妥协之灰色地带,有着启动或终止官方诉讼程序的效果。在此,我将暂且不对那些细节问题予以讨论。规制日常行为是为了应对解决那些社会观念中的是非曲直问题,为高效的经济行为创造条件,并规范社会交往和社会制度等等。总体上来说,为这些行为提供便利是社会机构的典型目标,具体而言,这是法律的目标。相比之下,诉讼行为涉及到试图解决争议的当事人,他们的争议源自于关于不适当日常行为的主张,或者要求纠正那些因违反实体法所造成的社会无序状态。目前大多数的分析要么关注日常行为,要么关注诉讼行为,好似他们是基于各自内部逻辑而各自为阵的地盘。这样的划分虽然在很多情况下具有分析性用途,但是却回避或者扭曲了核心的管理问题。这一点值得展开论述。

在这些事项之外,实体法的任务之一是要确保人

们将为其自身的行为承担实际成本。这是一种简单的描述却有着深刻的含义。日常行为不只是生产具有社会价值的商品,其也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例如,当工厂制造汽车或计算机,这也会造成环境污染。实体法致力于依据行为分配成本,这是为争议中的行为结果提供一种最佳的激励机制。如果工厂可以将废料倾倒入河流之中,这就是把一些成本转嫁给了那些依靠河流获取利益的企业。随后,工厂将会以低于实际成本的方式制造汽车或者计算机,这必将会造成汽车和计算机的产量过剩。比较而言,以实际成本生产社会商品才能更趋近于社会商品的最佳产量。

诉讼成本将会抬高其下日常行为的成本。请再次思考汽车工厂的问题,除了必要的支付工资、购买未加工的材料和机器,以及处理那些废旧产品之外,工厂必须要承担法律诉讼成本。这将增加生产商品的成本,却没有产出任何效益。汽车并不会因此而质量提升,污染也不会降低等等。在这个意义上,绝大多数法律评论家将诉讼支出视为一种无谓的社会损失,没有任何回报。因而,有人会认为目标应定位于让诉讼成本趋于零,换句话说,遵守法律而不消耗任何资源。但是我们并不确定这就是最佳方案。

降低司法成本的问题可能会出在哪里呢?回答来

自于一种认识,即法律体系会生产独立于具体争议功过的社会效益,而一个无成本的法律制度将会大大刺激这类产品的过度生成。个人和机构必须做出决定如何处理争议——是否借助正式的法律程序还是一些其他方式。你将会接触到许多人,他们可能会侵犯到你的权利或你会侵犯到他们的权利。也许你家种植的植物会倒在邻居的庭院之中。也许他们停放的私家车会占据你的私人车位,你将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可以和这些所谓侵犯你权利的人进行协商。然而,如果不存在诉讼成本,你可以直接起诉他们而不必同他们协商。因此,将诉讼成本降低为零会深刻影响到人们在社会中相互交往的方式,这样的变革很可能是不受欢迎的。除了可以同其他人进行沟通和磋商解决日常问题之外,你还可以借助政府提供的官方解决途径。因而,诉讼成本并非一定是无谓的社会损失。他们可以通过其他方式为争议解决建立激励机制,而不需要借助正式的诉讼活动或政府机构的介入,这或许有益于社会福利。

现在,我们能够更清晰地认识这个亟待解决的复杂最优化问题。日常行为和诉讼行为之间并没有处于完全封闭的割裂状态,不能在抽象语境下对他们进行孤立的分析。必须要考虑到他们的交互效应。日常行

为显然影响着诉讼行为,而诉讼行为也同样影响着日常行为并且是以一种比传统观念更为微妙的方式。

这是一种很有影响力的见解,但同样也令人深感忧虑,因为这意味着社会机构的问题比人们想象中的更加复杂。例如,在一些诉讼类型中,行为(包括日常的和诉讼的)可通过低成本或零成本的诉讼程序加以优化。然而,另外一些诉讼类型则可能需要无限高昂的成本才能优化,换言之,这些案件是不应当被引入诉讼的。也许家庭纠纷是后一种类型的典型案例。其他案件可能处于两者之间,需要施加一定的成本才能加以优化。法律体系的各种任务之中就包括了要对如此复杂的局面巧妙地进行回应——哪些案件应当被引入诉讼,哪些案件不应当被引入诉讼,而证据法就是一种极其关键的工具用以贯彻所做出的任何决定。

一个相关联的问题是哪些类型的案件应当被鼓励进入诉讼程序而哪些又应当被抵制进入诉讼程序,这就是错误风险。没有错误的法律体系是不存在的。非常重要的是要理清可能出现的两种错误类型:有利于原告的错判(或是刑事案件中对无辜者的有罪裁判),这属于“错判(假正)”错误;有利于被指控方的错判(或是对于有罪者的无罪判决),这属于“漏检(假负)”错误。资源配置和其他决定将会影响到这两种错误类型之间

的关系。同等重要的是要意识到亦存在两种能够正确做出的判决,因此,错误问题不单单是避免错判的问题,而是要延伸到对审判过程中四种可能出现的判决结果进行统筹优化。

需要再次强调的是,法律分析者必须要思考诉讼行为和日常行为之间的关系。法律体系的目标是对社会福利的整体优化,而不止于对诉讼行为的优化。因而,法律体制同日常行为的交互作用必须要在此得以调和。通过提高诉讼的风险来鼓励人们合理安排自己的事务以避免诉讼风险,从分析的角度看并非难以实现。反之亦然。无论人们采取哪种做法,法律分析者都不应将视野仅局限在法律体系之内,而应当考虑法律体系在更普遍意义上为社会所做的贡献,再者,证据法是实践社会目标的重要手段。

还有两个贯穿于证据法始终的重大问题,但由于时间有限,我在此仅对其进行简要分析。

(3)执行问题

书本上的法律和行动中的法律存在显著的区别。编纂法律和规则是一回事,而遵照法律起草者的意志执行这些法律条文又是另外一回事。证据法典的起草者也许会认为赋予某些人自由裁量权是合乎情理的,无论是法官或律师,但是,起草者对规则的理解或对

裁量权适用方式的认识很有可能并不为那些执行规则的人们所认同。更直白地讲,在审判这样的社会活动中适用错综复杂的法典是件很困难的事情。作为审判活动自身而言,其总是变化莫测,而且也不存在将每一个法庭判决都提交给其他权威机关进行复议的可行性。证据法必须要决定如何应对这些问题。

(4)社会问题

审判活动可能要服务于诸多其他目的,例如象征性和政治性目的。任何机构和个人都可以通过审判的方式发表声明,从中得到各式各样的经验教训。审判活动也可以作为一种维护社会声誉、防止政府过度扩张的手段。显然,证据法能够影响到所有这些问题。公平和平等的原则亦影响着证据法,尽管这些变量的具体效果很难从那些更具功利性的动机之中剥离出来。有些人会认为限制使用具有不公正偏见的证据不仅反映了对事实认定准确性的考量,也是对当事人羞耻心的顾及,这同样适用于品性证据规则。对先前行为和倾向性证据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一种观念,即一个人不应当受困于自己过去的经历。传闻证据规则体现出同反对己方的证人进行对质的权利价值。通过对以上这些内在动因复杂性的阐述,我希望能够对你们理解为什么证据法有时是复杂的,以及为

什么有时证据法看似因内部冲突而受到折损有所帮助。简而言之,这是因为证据法反映了对互为竞争关系的政策和考量之一系列妥协。然而,并非一切都是暗淡的。从这个复杂性的大熔炉中可以提炼出以下指引证据法起草者或改革者的原则。

第一,证据法应辅助准确、高效且公平地发现关于法律争议的事实。一般来说,所有相关的证据(可以影响到理性人推理过程的证据)应可采。只有当存在在特定情景下超越准确司法裁判价值或有助于分析其可能性的很好理由,具有相关性的证据才应当被排除。

第二,证据法不决定待定“事实”;这由实体法来决定。证据法辅助对这些事实的可靠调查。

第三,证明过程应当尊重自然的推理过程。其不应当在缺乏令人信服理由的情况下对证言或实物证据的出示施加牵强或人为的限制。

第四,证据法是为了辅助争议的理性解决,且其本身并非是一个终点,且应当按照在构建和理解。不应要求去一丝不苟地遵循不以准确、高效、公平事实认定为终极目标的诉讼中技术性模式,无论是来自证据法或诉讼法。庭审过程应该是对事实的理性探求过程,而非是要求形式上符合复杂规则的游戏。上诉中改判应当限制在那些对某项权利的重大违反很可能影

响到判决结果的案件中。

第五,庭审的决定总是在不确定中所做的决定,从长期看难以避免会发生错误。证据法应该辅助对各方当事人的平等对待,并降低民事审判中的错误。民事案件中的当事人通常在法律面前地位是平等的,并且不应当因其形式上的身份状态(原告、被告、申请人、答辩人、干预人等等)而遭到歧视。该项原则的例外应该少而合理(例如涉及欺诈主张的民事案件)。在刑事案件中,政府必须要将每一项指控犯罪中的每一个要件证明到排除合理怀疑的程度;在有限的情况中允许积极抗辩有着不同的说服责任。

第六,证据法不应当在社会各群体当中引发歧视。举例来说,不应当赋予反复参与诉讼中的参与者不正当优势。因此,其语言应当精简、非技术性并易于理解。证据法的实施总是应当推进而非阻碍法律制度的内在目的。

第七,在某种程度上,在对以上指导原则没有重大折损的前提下,证据法应该尊重其所适用的社区传统。

第八,可能会存在一些以上指导性原则均不使用的例外情况,但是那些例外应是少量、有限、明确且合理的。例子包括了特免权,以及为其他社会价值目

[笔记]证据法学案例分析题

[笔记]证据法学案例分析题 (2011) 三、(本题22分) 案情:2010年10月2日午夜,A市某区公安人员在辖区内巡逻时,发现路边停靠的一辆轿车内坐着三个年轻人(朱某、尤某、何某)行迹可疑,即上前盘查。经查,在该车后备箱中发现盗窃机动车工具,遂将三人带回区公安分局进一步审查。案件侦查终结后,区检察院向区法院提起公诉。 (证据)朱某——在侦查中供称,其作案方式是3人乘坐尤某的汽车在街上寻找作案目标,确定目标后由朱某、何某下车盗窃,得手后共同分赃。作案过程由尤某策划、指挥。在法庭调查中承认起诉书指控的犯罪事实,但声称在侦查中被刑讯受伤。 尤某——在侦查中与朱某供述基本相同,但不承认作案由自己策划、指挥。在法庭调查中翻供,不承认参与盗窃机动车的犯罪,声称对朱某盗窃机动车毫不知情,并声称在侦查中被刑讯受伤。 何某——始终否认参与犯罪。声称被抓获当天从C市老家来A市玩,与原先偶然认识的朱某、尤某一起吃完晚饭后坐在车里闲聊,才被公安机关抓获。声称以前从没有与A市的朱某、尤某共同盗窃,并声称在侦查中被刑讯受伤。 公安机关——在朱某、尤某供述的十几起案件中核实认定了A市发生的3起案件,并依循线索找到被害人,取得当初报案材料和被害人陈述。调取到某一案发地录像,显示朱某、尤某盗窃汽车经过。根据朱某、尤某在侦查阶段的供述,认定何某在2010年3月19日参与一起盗窃机动车案件。 何某辩护人——称在案卷材料中看到朱某、尤某、何某受伤后包有纱布的照片,并提供4份书面材料:(1)何某父亲的书面证言:2010年3月19日前后,何某

因打架被当地公安机关告知在家等候处理,不得外出。何某未离开C市;(2)2010年4月5日,公安机关发出的行政处罚通知书;(3)C市某机关工作人员赵某的书面证言:2010年3月19日案发前后,经常与何某在一起打牌,何某随叫随到,期间未离开C市;(4)何某女友范某的书面证言:2010年3月期间,何某一直在家,偶尔与朋友打牌,未离开C市。 (法庭审判)庭审中,3名被告人均称受到侦查人员刑讯。辩护人提出,在案卷材料中看到朱某、尤某、何某受伤后包有纱布的照片,被告人供述系通过刑讯逼供取得,属于非法证据,应当予以排除,要求法庭调查。公诉人反驳,被告人受伤系因抓捕时3人有逃跑和反抗行为造成,与讯问无关,但未提供相关证据证明。法庭认为,辩护人意见没有足够根据,即开始对案件进行实体审理。 法庭调查中,根据朱某供述,认定尤某为策划、指挥者,系主犯。 审理中,何某辩护人向法庭提供了证明何某没有作案时间的4份书面材料。法庭认为,公诉方提供的有罪证据确实充分,辩护人提供的材料不足以充分证明何某在案发时没有来过A市,且材料不具有关联性,不予采纳。 最后,法院采纳在侦查中朱某、尤某的供述笔录、被害人陈述、报案材料、监控录像作为定案根据,认定尤某、朱某、何某构成盗窃罪(尤某为主犯),分别判处有期徒刑9年、5年和3年。 问题: 1(法院对于辩护人提出排除非法证据的请求的处理是否正确,为什么? 2(如法院对证据合法性有疑问,应当如何进行调查, 3(法院对尤某的犯罪事实的认定是否已经达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为什么, 4(现有证据能否证明何某构成犯罪,为什么,

证据法简答题(很全面的)

证据制度与诉讼制度的关系。 答:(1)控诉式诉讼制度与神示证据制度的关系;(2)纠问式诉讼与法定证据制度关系;(3)混合式诉讼与自由心证的关系。 2.简述我国证据制度的基本原则及其要求。 答:我国证据制度所坚持的客观真实的原则,是证据制度的基本原则。这种客观真实的证据制度,要求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要求查明案件事实真相,以便正确地据实处理。我国的证据制度为充分确实的证据制度,案件对证据的具体要求,在质上就是要求确实可靠,在量上就是要求全面细致、充分,达到了两个方面的统一,案件的真实性就可以保证。 3.简述证据学的具体研究方法。 答:1)借鉴和创新的研究方法;2)定性和定量的分析研究方法;3)系统、全面研究的方法;4)比较研究方法;5)实证研究的方法。 4.简述证据内容与证据形式的关系。 答:司法公正是核心,证据的内容和形式应为之服务。因此,在证据的内容与关系上应有的观点是:(1)坚持有真实内容的证据,原则上应使其有合法的证据形式,这有利于查明案件事实直相,从而保证案件正确处理。(2)重视对人权的保护,对于证据收集采用过程中的违法行为,一律依法严处;坚持按程序办案,坚持惩治违法行为,以实现诉讼程序公正。(3)对严重违法收集的证据,基于可靠性程序差,必须限制采用。 5.简述法定证据制度产生的历史条件。 答:法定证据制度是对神示证据制度的否定,是历史上一大进步。它的出现是人类文化科学的发展对司法经验总结的结果;同时又是和当时的政治斗争形势联系在一起的,是中央集权君主制的产物。为了结束地方封建割据的分裂状态,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封建君主实行这项法律制度,有利于把司法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从而打击封建割据势力。 6.简述自由心证证据制度产生的历史条件。 答:自由心证制度的形成有其特定的历史过程。为了与诉讼制度的变革相适应,1791年法国宪法会议正式废除法定证据制度,建立了自由心证制度。首先,资产阶级思想家崇尚人的理性的良心,指出“人生而自由”的观点。 7.简述自由心证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自由心证理论的主要内容有两点:一是法官的理论性和良心;二是心证达到确信的程度。两根支柱,一是抽象的理性;一是抽象的良心。其中心则是“自由”,即法官根据理性和良心自由地判断,在内心达到真诚确信的程度。自由心证制度的核心内容,就是对于各种证据的真伪、证明力的大小以及案件事实如何认定,法律并不作具体规定,完全听凭法官根据理性和良心的指示,自由地判断。 8.我国奴隶制度时期证据制度的特点。 答:奴隶制度的证据制度特点是:1)法官认定案件主要依据审判时间经验的总结;2)神示证据制度消失的较早。我国古代奴隶制各个王朝的证据制度,主要是根据审判实践经验形成的,比较重视与案情有拳客观材料,要求法官据证推断;3)除重视采用当事人的证词外,还重视其他证据的作用。 9.我国封建制度时期证据制度的特点。 答:封建制度时期证据特点是:1)坚持口供至上的原则,定罪必须取得被告人认罪的供词。2)审讯是可以依法刑讯。刑讯的程度,违法刑讯应否负刑事责任和负什么刑事责任,历代封建王朝的法律则有不同的规定。3)诬告者反坐,伪证者罚。4)疑罪惟轻兼从赎,实行有罪推定。5)重视勘验检查。6)据众证定罪的制度。7)集成和发展了“以五声听狱讼,求民情”的主观臆断的审判方法。 10.简述新中国证据制度发展的四个阶段。 答:第一阶段是从1931年至1949年的创建期,属于新民主主义时期,属于新民主主义时期。在革命根据地的法律中,已经建立起了先进的证据原则和制度。第二阶段是从1949年至1966年的发展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人民政府在废除国民党伪法统和总结革命根据地司法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了新

(完整word版)证据法期末考试复习题(案例)

证据法期末复习指南(案例分析) 一、案情:于1998年5月借给B人民币2万元,但是A因为与B是好朋友就没要B立借据。还款期已过多时,B仍然不向A偿还该借款。A欲起诉B,但因没有证据就没有起诉。A非常愤恨,于是在B的房间里偷偷地安放了一台窃听器,录下了B对其妻子谈到了他曾向A借了人民币2万元的话语。于是,1999年2月,A提起诉讼,请求B偿还2万元的借款,并向法院提供了该证据。 问:(1)法院审查核实该证据是A通过窃听取得的,没有采纳该证据。法院的做法是否合法? (2)在案件审理过程中,B承认自己于1998年5月向A借了人民币2万元,法院可否根据B的承认作出A胜诉的判决?为什么? 二、甲地A公司将3辆进口车卖给乙地B公司,B公司将汽车运回期间受到乙地工商局查处。工商局以A公司无进口汽车证明,B公司无准运证从事非法运输为由,决定没收3辆汽车。A公司不服该决定提起诉讼。 请问:下列哪一内容是本案受理法院的主要审查对象?并说明理由。 (1)3辆汽车的性质 (2)公司销售行为的合法性 (3)B公司购买行为的合法性 (4)工商局处罚决定的合法性 三、案情:原告在沈阳某商厦买了一批黑木耳,发现质量不好,送技术监察局检验,鉴定为不合格,原告诉至法院,但被告否认原告在其商场购买。 问:(1)案件证明对象有哪些? (2)应当如何分明证明责任? 四、深圳市A公司将3套进口设备卖给长沙市B公司,B公司将成套设备运回至长沙以后,被长沙市工商局查处。长沙工商局以A公司无进成套设备相关文件和证明材料,B公司也没有准运证从事非法运输为由,决定对A公司和B公司进行处罚。A公司不服该决定提起诉讼。 请问:法院受理应当审查的主要对象是什么?并说明理由。 五、赵某被杀害在家中,侦查人员发现一个笔记本和一张纸条,但与案件几乎每一关系。侦查人员通过对笔记本和纸条的笔迹鉴定分析,最后找到了犯罪嫌疑人。 问:(1)在本案中,笔记本和纸条属于何种证据? (2)结合本案件分析物证和书证的关系。 六、吴某诉王某,要求王某支付其拖欠的货款80万元。被告王某则认为,他仅仅拖欠原告吴某货款18万元,而且诉讼时效已经超过,因此拒绝支付货款。吴某则认为他一直向被告王某主张支付货款,没有超过诉讼时效。 问:(1)吴某应当对哪些实事承担证明责任? (2)哪些实事应当由王某承担证明责任? 七、张某由某地购进了属国家一极保护的珍稀动物的皮革250张,打算转卖给王某,双方用手机约定于10月10号在王某家交货.按事先约定的时间和地点,由张某乘马某的出租车将货物运到王某的家中,但并未告知马某所运何物.当张某叫马某从车上卸货时,马某才发现此物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皮革,于是表明自己不参与此事的立场.在张某刚将货物搬下车,公安人员突然出现在现场,并将张某,王某和马某三个一起抓获,同时扣押了面包

证据学期末复习指导案例题参考答案

《证据学期末复习指导》 案例题参考答案 1.甲地A公司将3辆进口车卖给乙地B公司,B公司将汽车运回期间受到乙地工商局查处。工商局以A公司无进口汽车证明,B公司无准运证从事非法运输为由,决定没收3辆汽车。A公司不服该决定提起 诉讼。请问:下列哪一内容是本案受理法院的主要审查对象(D) A .辆汽车的性质 B.公司销售行为的合法性 公司购买行为的合法性 D.工商局处罚决定的合法性 2.在一行政诉讼案中,被告方某行政机关委托刘律师担任诉讼代理人。刘律师为使案件胜诉,诉讼期 间调查收集了充分的证据材料。请问:下列关于刘律师做法的选项哪个是正确的(C) A.合适,因为刘律师有自行调查收集证据的权利 B.合适,因为刘律师需要代为承担举证责任 C.不合适,因为刘律师无自行调查收集证据的权利 D.不合适,因为刘律师的调查未经人民法院同意 3.某市人民检察院在侦查该市教育局主管招生工作的王某受贿案的过程中,除发现王某利用职务之便收受他人贿赂外,还发现王某涉嫌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和非法向外国人出售、赠送珍贵文物罪,根据以上情况,请问:指控王某犯有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首先应当承担证明其财产或者支出明显超过合法收入且差额巨大的证明责任的,是哪些机关或人员 作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承担证明责任的例外,是涉及“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案件。刑法第395条第1款规定:“国家工作人员的财产或者支出明显超过合法收入,差额巨大的,可以责令说明来源。本人不能说明其来源是合法的,差额部分以非法所得论,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财产的差额部分予以追缴。”根据这一规定,对于此类案件,首先承担证明责任的仍然是控诉方,当控诉方收集到足够的证据证明国家工作人员的财产或者支出明显超过合法收入且差额巨大时,证明责任即转移到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身上,它必须说明或者证明差额部分的来源是合法的,若不能说明或证明,差额部分即以非法所得论。

证据法学案例分析题参考

证据法学案例分析题参考: 08年案情:肖某是甲公司的一名职员,在2006年12月17日出差时不慎摔伤,住院治疗两个多月,花费医疗费若干。甲公司认为,肖某伤后留下残疾已不适合从事原岗位的工作,于2007年4月9日解除了与肖某的劳动合同。因与公司协商无果,肖某最终于2007年11月27日向甲公司所在地的某省A市B区法院起诉,要求甲公司继续履行劳动合同并安排其工作、支付其住院期间的医疗费、营养费、护理费、住院期间公司减发的工资、公司2006年三季度优秀员工奖奖金等共计3.6万元。 B区法院受理了此案。之后,肖某向与其同住一小区的B区法院法官赵某进行咨询。赵某对案件谈了几点意见,同时为肖某推荐律师李某作为其诉讼代理人,并向肖某提供了本案承办法官刘某的手机号码。肖某的律师李某联系了承办法官刘某。刘某在居住的小区花园,听取了李某对案件的法律观点,并表示其一定会依法审理此案。两天后,肖某来到法院找刘某说明案件的其他情况,刘某在法院的谈话室接待了肖某,并让书记员对他们的谈话内容进行了记录。 本案经审理,一审判决甲公司继续履行合同,支付相关费用;肖某以各项费用判决数额偏低为由提起上诉。二审开庭审理时,由于一名合议庭成员突发急病住院,法院安排法官周某临时代替其参加庭审。在二审审理中,肖某提出了先予执行的申请。2008年5月12日,二审法院对该案作出了终审判决,该判决由原合议庭成员署名。履行期届满后,甲公司未履行判决书中确定的义务。肖某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而甲公司则向法院申请再审。 1.纠纷发生后,肖某与甲公司可以通过哪些方式解决他们之间的纠纷? 和解;向公司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 2.诉讼中,肖某与甲公司分别应当对本案哪些事实承担举证责任? 肖某应当对以下事实承担举证责任:①与甲公司存在劳动合同关系;②其受伤属工伤的事实; ③各项损失的事实;④未支付全额工资和奖金的事实。 甲公司应当对以下事实承担举证责任:①解除劳动合同的事实;②减少肖某住院期间工资报酬的事实。 3.二审中,肖某依法可以对哪些请求事项申请先予执行?对该申请应当由哪个法院审查作出先予执行的裁定?该裁定应当由哪个法院执行? 肖某依法可以对医疗费,住院期间的工资申请先予执行;肖某应当向二审法院申请;先予执行的裁定应当由B区法院执行。 4.若执行中甲公司拒不履行法院判决,法院可以采取哪些与金钱相关的执行措施?对甲公司及其负责人可以采取哪些强制措施? ①法院可采取以下与金钱有关的执行措施:查询,冻结,划拨被执行人的存款;强制被执行人加倍支付迟延履行债务的利息。 ②法院可对甲公司采取罚款的强制措施;对甲公司的负责人可采取罚款\拘留\的强制措施。 5.根据案情,甲公司可以根据何种理由申请再审?可以向何法院申请再审?甲公司申请再审时,已经开始的执行程序如何处理? 甲公司可以二审审判组织的组成不合法为由申请再审;可以向某省高级法院申请再审;执行程序继续进行。 6.本案中,有关法官的哪些行为违反了法官职业道德? 法官赵某向当事人泄露承办人信息;向当事人就法院未决案件提供法律咨询;法官赵某提出法律意见;法官刘某在居住的小区花园私下会见原告肖某的代理人。 11年案情:案情:2010年10月2日午夜,A市某区公安人员在辖区内巡逻时,发现路边停靠的一辆轿车内坐着三个年轻人(朱某、尤某、何某)行迹可疑,即上前盘查。经查,在该车后备箱中发现盗窃机动车工具,遂将三人带回区公安分局进一步审查。案件侦查终结后,

证据法教学大纲

《证据法》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T06054 课程名称:证据法 evidence law 课程类型:专业课 先修课程:法理学、民法学、刑法学、诉讼法学 面向对象:本科 开课单位:文学与新闻传播学系 总学时数:36 理论学时:36 其他教学学时:0 学分:2 一、课程教学目标及学生能力培养要求 课程教学目标:通过讲授证据法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前沿学术成果,使学生理解证据法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系统掌握证据法学以及三大诉讼法所规定的证据相关原理,做到能够正确区分各种证据的不同特点,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司法个案及相关法律问题。同时在教学中强化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通过案例研讨、课堂辩论等方式,提升学生的法学运用能力。 能力培养要求:法律事实的判断和法律逻辑推理能力;法律思辨和语言表达能力;独立分析和处理各种诉讼案件证据的能力;较强的社会交往、沟通与协作能力。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习目标 第1章证据法学概述 学时:2课时 主要内容: 证据法的性质、渊源和立法模式 证据法学的学科定位及研究对象

证据法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要求:本章内容是学生的入门课,要求学生对我国证据法学的基本框架和体系有清晰的认识,对证据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有所把握,认识我国证据法的学科定位、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重点、难点:证据法的概念、证据法的学科定位、研究对象。 其它教学环节:无 第2章证据法的历史沿革 学时:2课时 主要内容: 世界证据法的历史沿革 我国证据法的历史沿革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我国和世界证据法的历史沿革,理解世界主要国家的古代和近现代证据立法,掌握我国古今证据立法的历史脉络与主要内容。 重点、难点:国外证据立法的特点与自由心证制度、亲亲相隐在我国证据法中的体现与作用;我国三大诉讼法的修改与完善。 其它教学环节:讨论三大诉讼法的修改的意义。 第3章证据法的历史发展 学时:2课时 主要内容: 外国证据法学的历史发展 中国证据法学的历史发展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外国证据法学的历史发展,理解并掌握外国证据法学的历史发展。 重点、难点:我国古代证据法学研究的思想与历史意义;我国证据法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与趋势。 其它教学环节:讨论我国证据法学研究的主要特点。 第4章证据法的基本理论 学时:2课时 主要内容: 认识论

证据法案例分析参考答案

1?证据法案例分析参考答案? 1、某村村民李某与邻村村民赵某为争一头母猪诉至法院。李某在诉状中称我家养的一头黑色母猪于2003年10月15日丢失丢失前未配种。丢失后我向派出所报了案。2004年2月12日听说县水泥库旁有一头黑色母猪我前去看果然有一头母猪带四个猪崽2白1黑1花。我确认这就是我家丢失的那只就赶了回去。第三天赵某带人来我家说这头母猪是他的强行将猪赶走。为此我向法院起诉请求法院确认我对这头母猪的所有权并判令赵某立即归还我家的母猪。审理中李某提出以下证据一母猪是2000年在镇上赶集时买的。二母猪因咬伤自家的小鸡被我用木棒将后腿打坏了留有白印。三邻居刘某证实2000年李某确实买了一头黑色母猪。赵某在诉讼中提出以下证据一该母猪是从邻居王家买来的。二由于母猪好跳圈被栓了个木块结果将后腿磨出白印记。三王某证实他确实卖给赵某一头黑色母猪。法院在审理中收集到以下证据一鉴定人的鉴定结论是母猪配种到下崽需115天黑色母猪生产白色或花色的猪崽只有用白色公猪配种才有可能。二李某现在的邻居朱某反映诉讼前听李某的妻子董某说他家的母猪是10月底丢失的。三镇派出所在2003年11月11日底台历页上记载“李某于10月30日丢失一头母猪黑色。”四法院对所争母猪的检查记录反映该猪为黑色两后腿内侧有白色印记。请问上述证据事实从法律上的分类分析各属于何种法定证据参考答案李某的证据一当事人陈述二物证三证人证言. 赵某的证据一当事人陈述二物证三证人证言. 法院收集的证据一鉴定结论二证人证言三书证四勘验笔录 2、2000年7月

13日凌晨在某公路上发生了一起交通肇事案。有以下证据一尸体、血迹、摩擦痕迹事故现场有被害人的尸体和被害人骑的摩托车尸体旁边有被害人的血迹。尸体不远处有汽车急刹车留下的磨擦痕迹二手表被害人手腕上的表已被摔坏时针指在5点50分三勘验结果侦查人员对现场进行了勘验四照片侦查人员拍摄了一张现场全景照片五鉴定结果经法医鉴定认定被害人系被汽车撞击而死六有妇女张某作证她对侦查人员说事故发生时她行走在离事故现场50米处目击一辆解放牌大卡车撞倒被害人后逃离而去七里程碑事故现场不远处有里程碑记明事故发生地距A市15公里八A市某厂车辆一处漆皮新脱落的痕迹A市交通管理局查明5点50分左右曾有二辆解放牌大卡车经过事故现场处。其中有一辆为A市某厂车辆。经侦查人员察看该车上有一处漆皮新脱落的痕迹九A市某厂调度员证明司机刘某13日早驾车从B市返回A市下车后脸上有慌张的神色十出车登记表该登记表记明司机刘某13日早6点15分回厂2 十一询问笔录侦查人员询问刘某和与司机同车的赵某两人均承认他们当天早上发生过交通事故。请问从法律上的分类分析上述证据中哪些证据属于书证哪些证据属于物证哪些证据属于鉴定结论哪些证据属于言词证据书证2、7、10 物证1、8 鉴定结论5 言词证据6、9、11 3、个体工商户刘某领取的营业执照经营范围为服装、百货。因经营服装亏损与他人合伙改营图书但未依法申请变更经营范围未申领特种经营许可证。县工商局决定吊销其营业执照并处罚款1万元。刘某对处罚决定不服向上级工商局申请复议上级工商局作出维持决定。刘某向县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要求撤销处罚决定。诉讼中县工商局认为处罚决定并无违法和不当。问1

证据法期末考试复习题(案例)

证据法期末考试复习题(案例)

证据法期末复习指南(案例分析) 一、案情:于1998年5月借给B人民币2万元,但是A因为与B是好朋友就没要B立借据。还款期已过多时,B仍然不向A偿还该借款。A欲起诉B,但因没有证据就没有起诉。A非常愤恨,于是在B的房间里偷偷地安放了一台窃听器,录下了B对其妻子谈到了他曾向A借了人民币2万元的话语。于是,1999年2月,A提起诉讼,请求B偿还2万元的借款,并向法院提供了该证据。 问:(1)法院审查核实该证据是A通过窃听取得的,没有采纳该证据。法院的做法是否合法? (2)在案件审理过程中,B承认自己于1998年5月向A借了人民币2万元,法院可否根据B 的承认作出A胜诉的判决?为什么? 二、甲地A公司将3辆进口车卖给乙地B公司,B公司将汽车运回期间受到乙地工商局查处。工商局以A公司无进口汽车证明,B公司无准运证从事非法运输为由,决定没收3辆汽车。A公司不服该决定提起诉讼。 请问:下列哪一内容是本案受理法院的主要审查

对象?并说明理由。 (1)3辆汽车的性质 (2)公司销售行为的合法性 (3)B公司购买行为的合法性 (4)工商局处罚决定的合法性 三、案情:原告在沈阳某商厦买了一批黑木耳,发现质量不好,送技术监察局检验,鉴定为不合格,原告诉至法院,但被告否认原告在其商场购买。 问:(1)案件证明对象有哪些? (2)应当如何分明证明责任? 四、深圳市A公司将3套进口设备卖给长沙市B 公司,B公司将成套设备运回至长沙以后,被长沙市工商局查处。长沙工商局以A公司无进成套设备相关文件和证明材料,B公司也没有准运证从事非法运输为由,决定对A公司和B公司进行处罚。A公司不服该决定提起诉讼。 请问:法院受理应当审查的主要对象是什么?并说明理由。 五、赵某被杀害在家中,侦查人员发现一个笔记本和一张纸条,但与案件几乎每一关系。侦查人员通过对笔记本和纸条的笔迹鉴定分析,最后找

16秋西交《证据法学》在线作业满分答案

16秋西交《证据法学》在线作业满分答案 一、单选题(共40道试题,共80分。) 1.按照最佳证据规则,属于最佳证据的是() A. 合同副本 B. 结婚证书的复印件 C. 原始借款收据 D. 凶器的照片 满分:2分 2.在运用间接证据时,不正确的做法是() A. 只用一个间接证据 B. 每个间接证据都查证属实 C. 各个间接证据之间不存在着矛盾 D. 得出的结论必须是肯定的、唯一的 满分:2分 3.诉讼中未经当事人质证的证据材料() A. 都可以作为定案的根据 B. 在明确告知当事人的情况下可以作为定案的根据 C. 由法院依职权决定是否可以作为定案的根据 D. 一律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 满分:2分 4.下列有关证据保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证据保全是以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为前提条件 B. 证据保全可应申请采取,法院也可依职权主动采取 C. 证据保全可分为诉讼前的证据保全和诉讼中的证据保全 D. 法院可依职权主动采取诉讼前的证据保全

满分:2分 5.询问多个被害人的方法是() A. 坚持个别询问 B. 坚持同时一并询问 C. 以座谈会形式询问 D. 可单独、也可集中询问 满分:2分 6.将当事人陈述分为确认性陈述、否定性陈述和承认性陈述的标准是() A. 陈述的形式 B. 陈述的内容 C. 陈述的方法 D. 陈述的性质 满分:2分 7.讯问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时,不正确的说法是() A. 讯问人员不得少于二人 B. 认真听取、正确对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辩解 C. 讯问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应当个别进行 D. 不得以刑讯逼供的方法讯问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满分:2分 8.根据《刑事诉讼法》第l08条的规定,下列人员中,有权批准进行侦查实验的是() A. 政法委书记 B. 公安局长 C. 法院院长 D. 检察院检察长 满分:2分 9.下列有关公诉案件被害人的诉讼权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被害人有参加法庭调查权

证据法论文参考题目

以下题目仅供参考,也可以重拟题目: 第一、二、三讲证据法学的基本概念: 1.论证据概念(刑事诉讼法第47 条;民事诉讼法第条) 2.论证据法的体系与功能 3.司法证明方式与证据规则 4.论证据能力与证明力的关系 5.论证据可采性与相关性的关系 6.严格证明与直接审理原则 7.论证据的相关性规则 8.论证据的可采性规则 9.论证据能力规范 10.论证明规范 11.严格证明与自由证明 12.论交叉询问制度与证据规则 13.卷宗笔录的证据属性分析 …… 第四、五、六讲证明责任 1.论证明责任分配的依据 2.证明责任的概念解析 3.两大法系证明责任理论的差异 4.诉讼模式与证明责任分配 5.环境侵权诉讼中的证明责任分配(结合法条和案例) 6.医疗侵权纠纷中的证明责任分配(结合法条和案例) 7.产品责任侵权纠纷中的证明责任分配(结合法条和案例) 8.饲养动物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之证明责任分配(结合法条和案例) 9.劳动纠纷中证明责任的分配(结合法条和案例) 10.论民事诉讼中证明责任自由裁量之不自由 11.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证明责任分配(结合法条和案例) 12.我国非法证据排除中的证明责任分配(结合法条和案例) 13.罗森贝克之证明责任分配理论评析 14.汉斯普维庭之证明责任分配理论评析 15.论法官角色与证明责任的分配 …… 第七讲推定 1.论刑事推定 2.推定与证明责任的关系 3.论推定概念的重构 4.罗森贝克推定理论评析 5.论拟制与推定 6.论推定与间接证明 7.论我国民事证据规定中的推定 8.论推定在认定“明知”中的运用 9.论法律推定与事实推定 10.论证据法学中推定的分类

证据法案例分析.docx

证据法案例分析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经济活动日益频繁,人们在经济交往中往往没有保留完整的证据,甚至根本就没有想到会保留证据,有些想到了但也因种种原因而未保留,譬如亲属、朋友之间往往基于信任、面子等问题而未保留证据,在发生纠纷后准备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时,才发现自己面临证据上的欠缺—口说无凭,才意识到当时的情况已无法保存和还原。因此,对于公民自身而言,保留对于自己有力的证据、凭证,合法地获取相关证据是有利于保障自身财产安全的行为。同时,充分地了解我国的《证据法》、《民事诉讼法》等,也有利于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筑建起法律的保护网。 一、案件基本情况 江苏省淮安市人民法院于2014年8月15收到一则民事诉讼的案件,案件的缘由是原告人李某在“好心情”便民超市遗失了一台佳能的单反相机,怀疑“好心情”便民超市的老板钱某捡拾到了自己遗失的相机不肯归还,由此提起了诉讼。 李某于2014年2月日在江苏省淮安市数码广场购得一台佳能的单反相机。2014年7月6日,李某携带单反相机去上班,在下班后,李某曾去家附近的“好心情”便民超市购买物品,回家后发现该单反相机丢失。李某于当日晚10时左右,返还到“好心情”便民超市,询问超市老板钱某是否捡到自己遗失的一部佳能单反相机,但是钱某告知李某自己并未看到有单反相机的存在。 2014年7月7日下午,原告李某经过“好心情”便民超市门口,发现被告钱某的收银台上有一个和自己型号相同的单反相机,原告李某认为被告钱某捡到了其遗失的单反相机,而被告钱某主张该单反相机系其几天前出资购买的。在争执期间,钱某向李某提出,如果其执意认为这只单反相机是其丢失的那一只,那么钱某愿意以18000元的价格让给李某。18000元中包括了钱某在购买单反相机时出资的15000元,另3000元是钱某向李某索要的遗失物保管的补偿金。在钱某提出的18000元要求上,李某在与钱某交涉的过程中数次告知钱某,自己一分钱不会出,这是自己丢失的单反相机,钱某在捡到后应该予以归还。双方为此发生争执,在公安机关调解期间,双方因对补偿款数额不能达成一致,原告遂诉至

证据法的概述

专题一证据法的概述 一、政治法学的概念与其研究的基本内容 证据法学形成的时间是十九世纪的中期,在英国 已经形成了一个专门政治法学体系。这个体系是专门研究如何运用诉讼证据,和与诉讼证据有关的法律规范的学科。它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一)三大诉讼。特别是刑事诉讼、民事诉讼当中运用证据的经验。 (二)和证据有关的各种理论基础。 (三)法律规范当中有关证据的规定。 (四)研究古今中外的证据历史、理论和实践。 (五)研究在司法和执法的过程中调产证据,运用证据认定案件事实的证据规则。 二、证据制度的概念与内容 一般情况下国家的政治制度要解决五个问题: (一)首先要明确证据的概念 (二)什么样的事实才能作为最后定案的根据 (三)调查证据的程序 (四)审查、判断证据的真实性 (五)要规定如何进行证明 三、证据法证据制度形成的背景 研究一个国家的整治制度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形成背景:

(一)要考虑其政治经济背景 (二)要考虑文化传统的背景 (三)要考虑诉讼制度的背景 四、证据法学的科学体系和内容 当今世界有两个有关证据法科学体系和内容的代表性的著作。一个是由美国著名的证据法学家华尔兹教授所著的刑事证据大全。这本书主要是讲究适用,从应用的角度来安排证据法律体系。这本书的证据法学的体系共有十九章。 第一章,证据法的渊源。 第二章,审判程序和证据的种类 第三章,审判的记录,包括审判笔录的功能、内容和制作。特别是在法庭上对各种人证的调查、讯问的方法和规则。 第四章,关于证据的相关性 第五章,排除传闻证据的规则 第六章,排除传闻证据的例外 第七章,证人可靠性的质疑 第九章,用不恰当的方法所收集到的证据,特别是辨认证据的排除。 第十章,武力搜查,没有理由的搜查、扣押以及意思权证据的保护。 第十一章,供述证据 第十二章,面证权 第十三章,证明责任和特定的规则 第十四章,司法认知 第十五章,证人能力 第十六章,各种文字材料和文字证据

证据法案例分析题

证据法案例分析题 1、某皮革厂附近的居民向法院提起诉讼,诉称皮革厂排泄的污水减少其农作物也的收成,并且对 他们的身体造成了损害,请求法院判决皮革厂赔偿他们的损失。对此,皮革厂否认居民的损失是由其排泄的污水造成。 问: 本案中,应由哪一方当事人承担举证责任?为什么? 答:本案中,应由被告皮革厂就排污行为与农作物收成减少和身体受损害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 根据举证责任分配原则:“谁主张,谁证明”,原告居民应当就皮革厂实施排污行为的事实以及农作物收成减少和身体受损害的事实,承当举证责任。 理由是:环境污染属于特殊侵权行为,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 环境污染责任构成要件包括:加害行为(皮革厂排污行为)、损害(农作物收成减少和身体受损害)以及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 根据民诉法规定和最高法院有关司法解释,在环境污染侵权诉讼中,加害人应就因果关系不存在负举证责任,而受害人(原告)则应就排污行为和损害后果负举证责任。 2、甲从广东某老板处进了一批阁楼片(淫秽光盘),打算转卖给乙,甲与乙约定在乙的住处交货。 一天,甲的妻子丙开着一辆面包车,与甲一起将货物运到乙的住处。在清点光盘的数量时,丙才知道是淫秽光盘。于是没有参与清点和搬运。货物清点完毕后,公安人员忽然到场,将甲、乙、丙三人抓获,并且将淫秽光盘、面包车和甲的手机扣押。经过讯问,甲和乙供述了贩卖淫秽光盘的全过程,丙对知道的案件事实也作了陈述。 问: (1)在本案中,侦查机关调查收集到了哪些证据?分别属于什么法定证据种类? 答:证据:淫秽光盘,面包车,甲的手机,——物证 乙和甲的供述,——犯罪嫌疑人的供述 丙的陈述——证人证言 (2)在侦查机关收集的证据中,哪些属于直接证据,哪些属于间接证据?理由是什么? 答:淫秽光盘、面包车、甲的手机——间接证据,因为所谓的间接证据是指凡是不能单独、直接证明案件主要事实,而需要与其他证据相结合才能予以证明的证据。间接证据多为实物证据,且客观性强。本案中是三种证据只能证明案件的部分事实,作为物证在诉讼中一般表现为间接证据。 乙和甲的供述、丙的陈述——直接证据,所谓直接证据是指本身可靠既能单独、直接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据。直接证据多表现为言词证据,在诉讼中,能够指出案件事实的证人证言和犯罪嫌疑人的供述是证明其有罪的直接证据。 3、吴某(17岁)所在学校班主任刘某来到吴某家为吴某、秦某和王某3人复习功课,因王某尚 未到来,刘老师在客厅准备教案,吴某和秦某在阳台观望王某何时到来,吴某跟秦某打赌说他敢把阳台上的花盆扔到楼下去,秦某告诫吴某这样做可能砸伤楼下的行人,吴某不听告诫,举起一盆君子兰就扔了下去,恰巧楼下有位老人赵某(66岁)经过,花盆正中赵某头部,致赵当场死亡。楼下有一10岁的小女孩陈某正在玩耍,她亲眼目睹了吴某将花盆扔下来砸死赵某的经过,陈某立即跑回家把这一经过告诉母亲,后来陈某在母亲的陪同下将所见情况向公安人员做了叙述。 问题: (1)陈某在本案中能否做证人?为什么?(10分) 答:可以。因为根据证人证言知识中对证人资格条件的规定可知,在我国,证人的积极条件包括:了解案件情况;证人是自然人;能够正确表达意志;与诉讼案件的审理结果没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 本案中,10岁的小女孩陈某目睹了案件的发生情况,她具有相应的认知能力和表达能力,并且与案件的当事人没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符合作为证人的条件,所以她有资格作为证人,根据我

民事证据法的基本原则(王利明)

民事证据法的基本原则 王利明 民事证据规则的若干问题 尹飞:大家好!欢迎各位参加我们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与德恒律师事务所共同主办的“民商法前沿论坛”的“证据法系列讲座”。今天我们请到了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主任王利明教授为我们演讲。大家知道,王利明教授一直在大力呼吁对证据法的立法和研究,现在正主持起草我国民事证据法专家建议稿。我们本学期进行的“证据法系列讲座”也正是在他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举办的。王老师今天演讲的主题是“民事证据规则的若干问题”,相信能够给大家带来一定的启发。 今天我们还邀请到了我院汤维健教授作为嘉宾出席我们的讲座。 下面,请王老师开始他的演讲。 王利明: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晚上好!我今天主要想谈谈下面几个问题: 一,我们需要尽快制订民事证据法。 大家知道,最高人民法院于2001年12月6日制订了《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下面简称为“证据规则”。总体上对这个司法解释,我个人的看法是:它应该是非常重要的,对提高司法效率等等,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现在有一些学者提出了这样、那样的批评意见,但是整体上我觉得这个司法解释出台是非常及时的,而且是符合实际需要的。这个规则的出台,确实有助于增进司法的独立和保障司法的公正。这具体表现在:一是规定了一套较为合理的审查判断证据、准确认定案件事实的证据规则,从而弥补了司法实践中法官在审查判断证据方面因缺乏必要的基本规则,而导致对证据的审查、认定的任意性和不确定性。二是明确了法官依职权主动收集和调查证据的范围及程序。同时,在法院调查取证的程序方面,也做了较为合理的规定,这是十分必要的。三是完善了证人出庭制度。这对于提高证人出庭率、保障司法公正是有益的。四是明确了民事诉讼中的证明要求和证明标准。“证据规则”确定了关于证明力的判断规则,这既有利于法官准确的认定事实,同时也是对法官自由裁量权的限制。这个规则适应了司法改革和司法实践的需要,初步完成了证据规则的统一。大家知道,从审判方式改革以来,不仅各地的高级人民法院为适应审判方式改革的需要,大都制订了自己的证据规则,而且一些中级人民法院甚至区县人民法院也制定了有关的证据规则,这些规则之间极不统一,有的甚至在同一省市内部各中级、基层法院的证据规则都不一致,这就会妨碍了司法的统一性。比如,我是一个外地当事人,我根本不了解本地法院的证据规则,打官司就可能吃亏。所以“证据规则”的制定至少在法院内部将民事证据法律制度统一起来,这对于实现司法的统一也是必要的。 但是,我认为,仅仅只是制订司法解释是不够的,还必须要着手制订证据法。这些年我一直大力呼吁,立法机关应当开展证据立法的工作。我认为,司法解释是不能代替证据立法的。理由主要有这么几点: 第一,《证据规则》是以司法解释的形式发布的,在我们的立法还没有出台,在今后一

证据法学 案例分析

1.吴某(17岁)所在学校班主任刘某来到吴某家为吴某、秦某和王某3人复习功课,因王某尚未到来,刘老师在客厅准备教案,吴某和秦某在阳台观望王某何时到来,吴某跟秦某打赌说他敢把阳台上的花盆扔到楼下去,秦某告诫吴某这样做有可能砸伤楼下的行人,吴某不听告诫,举起一盆君子兰就扔了下去,恰巧楼下有位老人赵某(66岁)经过,花盆正中赵某头部,致赵当场死亡。楼下有一个10岁的小女孩陈某正在玩耍,她亲眼目睹了吴某将花盆扔下来砸死赵某的经过,陈某立即跑回家把这一经过告诉母亲,后来陈某在母亲的陪同下将所见情况向公安人员做了叙述。 问题: 1.陈某在本案中能否做证人?为什么?(10分) 陈某能做证人。因为10岁虽然属于限制行为能力人,但法律规定年幼的人如果能辨别是非、正确表达,也可以作证人。 2.证人的诉讼权利和义务有哪些?(10分) 权利 1. 司法人员到证人所在单位或者住处进行询问时,证人有权要求他们出示司法机关的证明文件 2. 证人有权用本民族的语言﹑文字进行诉讼. 3. 证人有权按照自己知道的案件情况提供证言,不受任何机 关﹑团体﹑单位和个人的干涉. 4. 证人在侦查期间,有权要求对自己的姓名保密和在整个诉 讼阶段对自己报案﹑举报的行为保密. 5. 证人对司法人员侵犯其诉讼权利和人身侮辱的行为,有权

提出控告.《 6. 证人有权要求司法机关保障自身及其近亲属的安全.对证 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证人有权要求对行为人予以制裁. 7. 证人出庭作证的通知书至迟要在开庭三日以前送达. 8. 证人有权向司法机关要求补偿因到案作证所支出的费用, 以及所减少的劳动收入. 义务1. 证人有作证的义务2. 证人有向司法人员如实陈述和回答所提问题的义务,即证人有如实作证的义务.《3. 证人有义务保守司法机关向其询问的情况以及他所陈述内容的秘密,不得向无关人员泄露. 4. 证人有遵守法律秩序的义务 2、赵某因盗窃公款潜逃,侦查人员张某在执行其他公务活动时,偶然撞见赵某并拘留了赵某,下面是侦查人员张某开始讯问被告人赵某的一段笔录: 张:①你老实交代你的罪行。 赵:我没有罪 张:②我们党的政策是“坦白从宽、抗拒从严”,不许你抵赖。 赵:我要请律师,让我的律师跟你们说话。 张:③现在你不能请律师。律师不能介入侦查活动。 赵:我抗议,你拘留我时没有出示拘留证。 张:④对你这种在逃犯,可以不出示拘留证。 赵:(沉默)

证据法学复习重点

证据法学复习重点(2011-01-1217:27:36)转载▼标签:案件事实证明责任证据制度实物证据间接证据杂谈 1、法定证据制度是指法律根据各种证据的不同形式,,预先规定各种证据的证明力以及审查判断和运用证据的规则,法官必须据此作出裁判的一种证据制度。该证据形成于13世纪的欧洲大陆国家,于16至18世纪发展到全盛时期。 法定证据制度产生的原因:1、它是封建君主专制政治体制的必然产物。2、它与纠问式的诉讼结构密切联系。3、崇拜权威的思潮和封建等级制度是法定证据产生的社会及文化原因。 法定证据制度的基本内容:1、被告人的自白2、证人证言3、书证 法定证据制度的特点:1、法律预先明确规定了各种证据证明力和判断证据的规则。2、证据的形式化和等级性色彩明显。3、刑讯逼供是收集证据的合法手段。4、具有明显的有罪推定思想。 对法定证据制度的评价:法定证据制度因应封建君主专制政治的需要而建立,它取代神示证据制度具有历史必然性。1、法定证据制度体现了人类的进步和理性。2、法定证据制度有助于提高司法裁决的规范性。3、法定证据制度有助于提高司法裁决的可预见性和权威性。然而,本质上它是反科学的,是具有浓厚的封建性、残酷性和反动性的一种证据制度。(1)法定证据制度违背了认识论的基本法则。(2)法定证据制度束缚了法官的理性,限制了法官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3)法定证据制度容易导致刑讯逼供泛滥。 2、自由心证证据制度,是指一切证明力的大小和证据的取舍运用以及案件事实的认定,均由法官根据自己的良心、理性进行自由判断,并根据其形成的内心确信认定案件事实的一种证据制度。

内容:1法官判断证据证明力并决定证据取舍的依据是法官的良心和理性。2、法官在认定案情时必须达到内心确性的程度。 评价:自由心证证据制度在资产阶级与封建斗争的过程中逐渐确立并广泛适用至今,其优越性和进步性主要体现在:1、自由心证制度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性,符合诉讼文明和民主的发展趋势。2、自由心证制度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可以更好的在个案中实现司法公正。3、自由心证制度对司法制度的发展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自由心证制度较之法定证据制度,有其历史进步性,但同时也有其内在的局限性:1、自由心证制度缺乏统一的认证标准或尺度,容易受司法者个人因素的影响,从而造成司法认证实践中的混乱2、自由心证制度以纯主观的“内心确信”真实为依据,而不是以特定的客观存在性为依据,缺乏主观认识与客观事实真相的统一,因而在认识论上存在一定的缺陷。3、自由心证证据制度可能滋生法官的主观擅断和司法腐败现象。 3、证据法的基本原则 (1)证据裁判原则,据裁判原则又称证据裁判主义,是指对案件事实的认定,必须依据有关的证据作出;没有证据不能认定案件事实。(2)自由心证原则,是指对于各种证据证明力的大小以及案件事实如何认定,法律不预先做硬性的规定,而是由法官本着良心和理性,根据调查和辩论中形成的内心确信予以认定,从而对案件事实作出结论。(3)直接言词原则,直接言词原则是直接原则和言词原则的合称。直接原则又称直接审理原则,具体是指法官必须亲自接触案件材料、审查证据,然后据以对案件事实作出裁判。言词原则又称言词审理原则,是与书面审理原则相对而言的,具体是指法庭审判过程中的举证、质证等都必须以言词或口头陈述的方式进行。 4、证据的含义及特点:证据是指用以证明某一事物客观存在或某一主张成立的有关事实材料。或者说,证据就是证明的根据或凭据。证据有如下特点:(1)证据具有一

证据法学案例

第一章证据概论 第一节证据的概念 案例l 证据的概念 被告人郝景文、郝景龙兄弟被指控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私制的装置侵入银行计算机系统,窃取银行资金72万元,对于被告人所实施的行为,公诉人提出下列证据加以证明: 1、(1)证人吴镇元、李江的证词证实:1998年9月22日,被告人郝景龙没有上班。(2)证人王家朝的证词证实:1998年8月下旬,被告人邢景文以吕俊昌的名义租住其房屋l间,并装了一部电话分机。 (3)证人洪广全的证词证实:1998年9月18日上午,白鹤储蓄所的人员上班时,发现钥匙无法插入卷帘门的锁孔门开不下来,后想办法将门打开,并重新换了卷帘门的锁。(4)证人孙帆的证词证实:1998年9月18日,其上班时,发现储蓄所窗户被锯,窗户上挂了一根电线,这根电线和粗主线接在一起:孙帆还证实:1998年9月22日下午4时30分,白鹤储蓄所结账时,发现往来账上有72万元转入到1998年9月7日在白鹤储蓄所开户的16个活期存款账户上,每个账广是4.5万元。(5)证人张富叶、陶明辉、王定年、王玫、吴健、王润青、朱世荣、卜承庆、钱禾的证词,分别证实了1998年9月22日下午l时左右至2时06分,有一男子持户名为吕俊吕、郭宝连、胡爱明、李军、江峰、李健军等在白鹤储蓄所开户的活期存折,从瘦西湖储蓄所取走3万元、国庆北路分理处取走4万元、史可法路储蓄所取走3万元、沿河储蓄所取走1万元、解放桥储蓄所取走4万元、跃进桥储蓄所取走4万元、琼花分理处取走4万元、仙鹤储蓄所取走3万元以及到汶河储蓄所要求支取4万元,当向其索要身份证时,这名男子称没有身份证,钱未能取走的情况。 2、(1)公诉人当庭出示了无绳电滴底座、配套专用隐压电源、调制解调器、电源插座、自制遥控装置、电脑电缆线、胶带纸、电脑键盘、计算机主机、显示器、电话机、电脑硬盘、变色眼镜、电烙铁、锯条、钥匙、502胶水、起子、大哥大皮包等作案工具的照片;(2)出示了以吕俊昌、吕先生之名在扬州求租带有电话的住房l间的招帖,1998 年8月至9月在扬州数个储蓄所内留下的写有王君、吕俊昌名字的存取款凭条,1998年9月7日以吕俊吕、王君、陈健武、张涛、夏兵、陈军、王建明、胡强、李强、李建军、江峰、鲁明、李军、胡爱明、杨建军、郭宝连名义在白鹤储蓄所开立16个存款账户的凭条,以及1998年9月22日在扬州工商银行下设的瘦西湖、国庆北路、史可法路、沿河、解放桥、跃进桥、琼花、仙鹤、波河等9个储蓄网点取款26万元的9张取款凭条。 3、(1)门公诉人当庭宣读的扬州市公安局(98)公刑文字第30号物证鉴定书证实:署名“吕先生”的求租房招贴字迹以及当庭出示的储蓄存、取款凭条上的字迹,均系被告人郝景文所写。(2)公诉人当庭宣读的扬州市公安局(98)公刑痕宇第7号物证鉴定书证实:1998年9月22日,在白鹤储蓄所案件现场6cm宽的淡黄色胶带纸胶面上所提取的指纹,系郝景文左手食指所留。(3)公诉人当庭出示的现场勘查笔录和现场照片证实:郝景文秘密将部分侵入银行计算机系统装置安置在白鹤储蓄所,并与银行计算机系统相连接。 4、上述证据经过庭审质证,被告人郝景文、郝景龙及其辩护人均未提出异议,能够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郝景文、郝景龙对事实的供述,能够与以上证据相互印证。 案例2 证据的法定种类 被告人董某(1978年9月出),自1995年3月始在某纺织有限公司做临时工,由于深受经理的信任,后被安排至仓库轮值。1995年7月至11月间,董某多次将仓库内的高级色纱窃出,交给表兄何某藏匿,商量若有合适的机会就将它们卖出去。董某前后所盗色纱总价值l万余元。12月初,董某的行为被公司发现,在经理的追逼下,董某交出了所盗的色纱。该公司念其年纪不大,也已将所有色纱退还,故不再追究其责任,只于12月6日作出开除董某的决定。董某认为自己老老实实退赃,没有对公司造成损失,反而遭到开除,心中不服,便继续在公司滞留住宿。12月11日下午,被公司经理发现后,又遭到训斥和驱赶,董某怀恨在心,欲行报复。12月13日凌晨约3点40分,董某离开留宿的四楼4B3宿舍时,拿了一盒火柴,走到四楼仓库的货梯边,乘四周无人之际,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堆放在仓库西南角的一小堆晴纶纱,便转身离开了现场。结果酿成大火,烧毁了四楼仓库内所有的货物和仓库北部用木板违章隔成的女工宿舍。因燃烧时放出了大量的毒气,致使61名公司员工被大人烧死、毒死和熏死,15名女工受伤,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董某作案后,坐长途汽车回到家中,当她知道事件的后果后,愈想愈怕,向自己的父母哭诉,希望父母为其隐瞒,因为当晚没有任何人看到她在工厂中的行动。她的父母感到事件严重,劝说她向政府自首,并待她镇定后陪同她到公安机关自首。董某在公安机关交待了事件的全部过程。公安机关经过侦查,主要收集到如下证据(1)公司职员张某与李某证实,12月11日,公司经理训斥与驱赶董某的事实;(2)受伤女工林某称,董某曾两次对她谈及要设法向公司报复,林某对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