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病句辨析技巧

高考病句辨析技巧

高考病句辨析技巧

高考病句辨析技巧一八个“词”

(一)数量词

1、知道每斤蜂蜜中包含蜜蜂的多少劳动吗?据科学家统计,蜜蜂每酿造一斤蜜,大约采集50万朵的花粉。

标志;50万朵

病症:搭配不当。“50万朵”后要加“花”

2、县里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报到。(94年高考题)

标志;15日

病症:歧义。去掉“前”或把“去”改为“到县里”。

3、公园门票定价过高,像世界公园和中华民族园的门票均在50至60元上下。

标志:50至60元

病症:不合逻辑。“上下”改为“之间”。

4、想起过去500多个岁月,我不禁流下了眼泪。(“500多个”不能修饰集体概念的名词“岁月”,改为“日子”)总结:如果一个句子中有数量词,先看其本身表达是否正确,再参照其前后紧邻的内容看搭配是否相符或者表达是否明确。辨析带有数字的病句有规律可循:

(1)“至少”、“最多”、“最高”、“最低”、“超过”这一类词语,它们后面搭配的应是确数,而不能是概数。

(2)使用“降低”、“减少”、“缩小”等词语时不能用倍数,可以用分数或百分数。

(3)使用表递进关系的词“甚至”时,如往穷或少里说,数目小的在“甚至”的后面,往富或多里说,数目大的在“甚至”的后面。

(4)句子出现数词和集体概念的名词时,容易出现搭配不当,表义不明等毛病。

跟踪练习——分析下列句子中的数词使用是否正确

(1)这次火灾造成的经济损失,据有关部门保守估计,直接损失至少在三千万元以上。

(2)我们的语文教材本子几乎是世界上最薄的,比几个主要国家的同类教材要少好几倍。

(3)这个城市的居民很富,存款百万元甚至几十万元的不少。

(4)这些软件如果单买共要

1000元,可合在一起才340元,价钱便宜了近三分之二。

分析:(1)“至少”一词,后面搭配的数应是确数,而“三千万元以上”是一个概数,此句是病句。(2)数字的减少不能用倍数表示,是病句。(3)的错误在于“甚至”前后的数量词构成的递进关系不恰当,应把“百万元”与“几十万元”位置对调。(4)是正确的。因为“价钱便宜”意为“1000元”与“340元”之差,即是660元,而660与1000

之比值近似三分之二,故整个句子的表述是正确的。

(二) 介词

1、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并没有消沉,而是在大家的信赖和关怀中得到了力量,树立了克服困难的信心。(97高考题)

标志:在

病症:搭配不当。“在……中”应该改为“从……中”。

2、为了全面推广利用菜籽饼或棉籽饼喂猪,加速发展养猪事业,这个县举办了三起饲养员培训班。(97高考题) 标志:为了

病症:成分残缺。“喂猪”后应加上“的技术”。

3、3月17日,6名委员因受贿丑闻被驱逐出国际奥委会。第二天,世界各大报纸关于这起震惊国际的事件都作了详细报道。(99高考题)

标志:关于

病症:主客体倒置。“关于”改为“对”。或将“关于这起震惊国际体坛的事件”与“世界各大报纸”互换。

总结:介词和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代词组成的介宾短语在句子中可做定语、状语和补语实际运用中很常见,也最容易出错,所以与介宾短语有关的病句在实体中出现频率最高。如果一个句子中有介词,先看它有无宾语,再看它搭配是否正确和有无歧义。由它而起的病症,一般是搭配不当、

成分残缺和表义不明(歧义)。在介词的运用上,极容易出语病。一个语句中如出现介词,应注意以下几点:

(1) 介宾结构是否掩盖主语,造成主语残缺。

(2) 由介词和它后面的宾语组成的介宾短语是否完整。

(3) 句中介词是否错用、赘余或残缺。

跟踪练习——分析下列句子中的介词使用是否正确

(1) 在张闻天同志逝世前的十多年里,一直都鼓励儿子好好劳动,积极工作。

(2)参加亚运会的中国游泳队,是由20名集训队员中挑选出的12名选手组成的。

分析:例(1)滥用介词导致“鼓励”没有主语。“在……里”是一个介宾结构,在句中只能作状语,应将介词“在”移到“张闻天同志”后。例(2)介词残缺,后一分句应是两个套合在一起的介宾短语,即“由……组成”和“从……中挑选”,所以应在“由”后加“从”。例(3)

“关于”错用,应改为“对于”。因为“关于”表示关涉,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只能放在主语之前;“对于”指出对象,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可放在主谓之间。

●“对”、“对于”与“关于”区别:

规律:首先,“对”在介绍动作行为的对象时能表示“向、朝、对待”,例如:我对他笑。他对我好。除此以外,它与“对于”基本上可以互换。其次,

“关于”表示关涉,只能放在主语前,不能放在主语后;另外,“关于”可以做文题。而“对于”没有特别的位置限制,也不能做文题。

例如:焦裕禄这个名字对青年人可能还有些陌生。(青年人对焦裕禄这个名字可能还有些陌生。或:焦裕禄这个名字对青年人来说可能还有些陌生。)

(三)否定词

1、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饮食;三忌睡处不可当风。(94高考题)

标志:忌、不

病症:不合逻辑。去掉“不可”。

2、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标志:防止、不。

病症:不合逻辑,去掉“不”。

3、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

标志:否认、不。

病症:不合逻辑。“否认”改为“认为”。

总结:此类病句有三大难点:一是像例句中的“忌、防止、否认”还诸如“禁止、忘、避免”等含有否定意义的词语,在辨析中容易被忽略;二是否定词与“无时无刻”(一重

否定)并用时容易弄错;三是否定词用在反问句中,不易辨清正误。辨析这类病句应把握以下三点:

(1)牢记“奇数否定为否定,偶数否定为肯定”的原则。

(2)反问句本身相当于一重否定:肯定句式的反问句表

达否定的意思;否定句式的反问句表达肯定的意思。

(3)要注意一些特殊的否定词,如“反对”、“拒绝”、“禁止”、“防止”、“避免”、“推辞”、“阻挡”、“忌”、“难以想像”等,还要注意“无时无刻”的特殊用法,类似“无时无刻”“不明不白”等格式的词表达一重否定意思。

跟踪练习——分析下列句子中的否定词使用是否正确

(1)为了避免这类事件不再发生,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

(2)澳门漂离祖国400年,难道能否认澳门回归祖国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共同心愿吗?

(3)近几年来,王芳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

(4)谁能否认苏伊士运河不是在埃及国土上?

(5)法院在审理终结前,既不肯定被告有罪,也不否定被告无罪。

分析:例(1)中“避免”是否定词和后面的“不”构成

双重否定,与要表达的意思正好相反,为病句。例(2)中“否认”是否定词,另加一个反问,形成双重否定,表示肯定,

与句子表达的意思吻合,表述正确。(3)“无时无刻不”是固定用法,等于“时时刻刻都”;又如:“无日不”等于“天天都”。(4)反问本身已经表达了一重否定的意味,本句是三重否定。(5)“不肯定”与“不否定”的宾语应该相同。

(四)两面词

1、电子工业能否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去,关键在于要加速训练并造就一批专门技术人才。

标志:能否

病症:搭配不当。“能否”改为“要”。

2、我们能不能培养出“四有”新人,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也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96年高考题)

标志:能不能

病症:去掉“我们能不能”。

总结:这种类型的病句,要抓住前后的呼应。如果不注意,容易误选。比如这样两个正确的句子:A、储蓄所吸收储蓄额的高低对国家流动资金的增长有重要作用。(97高考题)B、他能不能如期而来,的确还是个问题。一个句子中,若出现两面词,如“能否”、“是否”、“高低”、“快满”、“好坏”、“有没有”等,要仔细分析,不要一律视为病句。有两种情形:前半句(或后半句)有两面词,后半句(或前半句)只涉及到一面,且不能作相反的理解,则为病句,如例

(1)、例(2);前半句(或后半句)有两面词,后半句(或前半句)虽没有两面词,但后半句(或前半句)的动宾搭配或作为宾语的名词性短语可作正反理解,则不是病句。

跟踪练习——分析下列句子中的两面词使用是否正确

(1)机器质量的好坏,是保证生产安全的一个重要条件。

(2)加快西部地区发展的步伐,除了要尽力争取国外投资,努力发展高新科技产业之外,搞好节水农业,也是能否发展西部经济的一条重要的路子。

(3)居住环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居民的心情。

分析:例(1)前半句有两面词“好坏”,后半句只涉及到正面“保证生产安全”,因此前后两面与一面搭配不当,为病句。例(2)前半句没有两面词“能否”,“搞好节水农业”是正面,而后半句则出现两面词“能否”,因此前后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为病句。例

(3)前半句有两面词“好坏”,后半句虽然没有两面词,但“心情”一词,可作正反两面理解,因为心情有好有坏,因此能与前半句的两面词“好坏”搭配,表述正确。

(五)连词

1、不管气候条件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顶峰。(93年高考题)

标志:不管……

病症:搭配不当。“不管”应为“尽管”。

2、对于这个人,我既不了解他,更没见过他。

标志:既……更……

病症:语序不当或不合逻辑。应为“既没见过他,更不了解他”

3、一厂生产的灯泡,价格不是比二厂的高,就是寿命比二厂的短。

标志;不是……就是……

病症;语序不当。应为“不是价格比二厂的高”。

总结:关联词的运用首先是搭配要正确,其次是看它是否符合句意,以及分句的顺序是否正确。较难辨析的是关联词与主语的位置是否正确,

一个语句中若出现了关联词,应从以下方面思考辨析:

(1) 关联词与主语的位置是否颠倒。前后两个分句主语一致,关联词应放在主语之后;主语不一致,关联词应放在主语之前。

(2) 关联词是否配套使用。有些关联词必须配套使用,如“只有……才……”就不能用作“只有……就……”。

(3) 关联词表达的分句间的语意是否合乎逻辑。

(4) 关联词是否赘余或残缺。

跟踪练习——分析下列句子中的连词使用是否正确

(1)我不但信任他,而且以前反对过他的人,现在也信任他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