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设计的基本概念

城市设计的基本概念

城市设计的基本概念
城市设计的基本概念

城市设计的基本概念

一、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

从城市设计提出的背景看,主要是针对大规模城市建设导致城市形体环境质量下降、环境恶化的现实而再次兴起的。

1991年颁布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规定了我国的规划体系由“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两个物质规划设计阶段,并指出:“在编制城市规划的各个阶段都应运用城市设计的方法,综合考虑自然环境、人为因素和居民生产生活需要,对城市空间环境作出统一规划,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生活质量和城市景观的艺术水平”。

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的特征比较:

城市设计城市规划

强调感性、创造强调科学、理性

偏重三维偏重两维

视觉秩序、人文心理物质环境

整合状态的系统设计城市各系统的功能和效率

形体环境、文化意义社会、经济、环境要素、技术

设计性质计划性质

指导性(概念图、导则)法定性(图则、文本)

二、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

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就工作对象而言,二者有着共同的研究内容——关注建筑形态设计。两者的工作对象和范围在城市建设活动中呈一种整体连续性。

建筑设计其视域范围着重于基地内和建筑物内部的合理性以及空间形态的艺术性。对于城市设计而言,它所寻求的就是“在不设计建筑的情况下仍能设计城市”。[2]

其次,就工作方式而言,城市设计其服务对象是城市中最具普遍意义的“人”。

而建筑设计则强调建筑师个人的专业表现,与城市设计师更多地是扮演一种服务性角色不同,建筑师常常是以一种精英的姿态出现,他更多是以业主和自身的价值取向为目标,常不如城市设计师那样具有高度的城市整体自觉性。

三、城市设计内涵的实证意义

3.1作为一种观念的城市设计

城市设计产生的意义在于首先它表明了一种环境态度,蕴含了特定时期社会的价值观念和城市理想,这种态度是引导控制城市空间、环境建设的潜在力量。

3.1.1保护环境资源的发展观

在城市设计中这一观念不仅意味着对自然资源和能源的保护,而

且更重要的是对“文化资源”的保护:一种对城市形式意义、城市符号的保护以及对城市历史的保护。

城市是一个变迁的过程,是一种动态的环境现象。一个健康的城市成长需要有过去的表征、历史的痕迹,才能使人们在生活价值观中找到自己的定位,也更容易去认同城市的价值。尤其在当代信息高度发达的世界中,要保持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特色将变得相当困难。因此,城市环境的文化意义就显得尤为珍贵。

3.1.2以人为本的城市观

城市设计所处理的对象是城市中一切与“人”相关的环境问题。

城市设计中空间、环境的塑造着重于人的尺度与感受,其最终目的在于反映、包容、支持人的活动。城市设计不是为了雕琢一个橱窗化的、迪斯尼一样的城市空间,其价值在于使平常性、公共性的市民活动能在此城市空间中产生、活跃,这也是城市空间建设的最终意义。

以人为本是城市环境建设、评价的基本标尺,是照顾公众利益的主要手段之一。

3.1.3整合环境的设计观

城市设计是一种整体的设计观,它超越了传统的建筑设计的内容:只考虑基地内或建筑物内的合理性。而扩大处理与基地临接的界面环境,诠释建筑开发在地区内乃至城市内的定位。

O.M.Ungers在其《辩证的城市》一书中,提出“分层的城市”(the City as Layer)。他认为城市是由不同的层级要素叠合而成,每一层

级要素都有其自身内在的理性与机制。城市设计就是要沟通不同专业的分野与隔阂,整合不同的专业内容,处理整体的不可分割的城市环境。

3.1.4一种公共政策

城市设计同建筑设计不同,它不是设计者灵感的表现,城市设计扮演一种服务的角色,提供专业技术来支持市民对城市空间、环境的想法,并通过专业协作,落实到可操作的内容。因此,城市设计是一项公共策略,是一个公共参与的设计过程,体现公众的基本权利与价值。

3.1.5经营城市的法制观

城市设计控制体系的本质,在于监控公共空间形成的过程,有效地对公共环境利益与公共环境品质作最关键的控制。

设计控制的意义,在于它无法保证最好的环境创作,却可以努力避免最坏的设计产生。

3.2作为一项管理策略的城市设计

今天的城市设计已经不再是街道、广场、空间、轴线等这些传统的城市设计问题,而是通过各种管理策略的制订来实现它所追求的目标和价值。

纽约著名的城市设计师J.Barnett在《城市设计——作为一项公共政策》(Urban Design as Public Policy)一书中曾言:城市设计是一种真实生活问题(City design as a real-life problem),现

代城市设计应通过一个“连续决策”的过程来完成城市形体的塑造,城市设计应成为“公共政策”的一部分。美国《城市设计评论》(1976年1月号)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城市设计寻求一个形体塑造所凭借政策框架,并在设计层面上涉及城市组织构造各要素间的联系。

3.3作为一种技术手段的城市设计

就设计技术而言,城市设计不同于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它有自己的思维方法和操作内容,同时又兼具两者的特征。

城市设计一方面以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和职能效率为动态目标;

另一方面,又强调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精神。

城市设计既强调城市规划中的系统的现象和整体的形式,又如同建筑设计一样,关注具体场所和情境的表达。

所以,一方面城市设计侧重各种关系的组合、联接和渗透,是一种整合状态的系统设计;另一方面,又具有艺术创作的特征,以视觉秩序为媒介,溶纳历史与文化,表现时代精神与地方性,并结合人的感知经验,建立起具有整体结构性特征,易于识别的城市意象和氛围。

城市设计工作的本质内涵:即,从城市环境发展和维护公众利益的视点,研究维持“人”和“环境”和谐关系的可能途径与方法。

4.1功能定位

城市设计的引入恰恰可以弥补我国现有城市规划体系的不足,完善规划控制的内容和方法,它不是我国城市规划体系中新增加的一个独立的工作阶段,也不是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之间的空白,而是城市规划的一个侧面和重要组成部分,它应当渗透到城市规划的各个层次。

4.2设计层次

城市设计就范围和作用而言,可分为两个层次:即,整体城市设计和区段城市设计。

此外,从国内外城市设计实践来看,有相当一部分工作是对城市中的道路环境景观、广场、绿地等开放空间和城市主要节点的环境设计,并有专门的环境设计指导纲要进行管制、引导。在设计层次上,可将其视为“城市设计的微观层次”。

4.3 实施方式

只有把城市设计的内容、设计指导纲要和技术渗透到规划控制程序中,以之作为城市设计实施的法制基础才可能实施。

4.4工作类型

就设计对象、设计要求而言,又可分为开发设计(Development Design)、社区设计(Community Design)和保护设计(Conservation

Design)。

开发设计是城市设计的主要类型之一,包括建筑综合体、交通设施和新城建设等工程设计和政策指导等,其主要目标在于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并为公众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社区设计是城市设计中最易被忽视的,其主要目标是通过对社区意象的创造或调整,改善居住环境,提供高品质的居住质量,包括新社区建设和原有社区的改造。

保护设计则是针对高度的经济发展对城市环境适居性的破坏和威胁而产生的,其主要目标是保护自然风貌和城市传统,延续城市生态和文化意象。

在城市设计工作中,必须对设计类型加以区分,并采取有针对性的设计内容和方法。

4.5城市设计的成果形式

现代城市设计成果则多种多样,常包括:

政策(Policies):政策是城市设计的重要成果,它既包括设计实施或投资程序中的规章条例,也是为整个设计过程服务的一个行动框架和对社会经济背景的一种回应。是一种保证设计从图纸文本转向现实的设计策略,它主要体现在有关城市条例和法规中;

规划设计方案(Plans):是城市设计的基本成果,是设计政策的三维表现。规划设计的重点在于是一项形体开发的计划,同时也对许多环境需要和限制做出反应。

设计指导纲要(Guidelines):是城市设计技术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规划管理的要求出发,对重要的城市景观系统和景观要素的设计意念所作的基本规范。现代城市设计已广泛运用设计指导纲要,实现设计与管理的有效衔接,保证城市设计的具体实施。

城市设计经典理论

一、空间和秩序

1、城市空间的美学研究

——卡米勒.西特(Camillo Sitte)的《城市建设的艺术原则》

2、城市空间的运动学研究

——埃德芒德.培根(Edmund Bacon)的《城市设计》

3、城市空间的类型学研究

——罗伯特.克里尔(Robert Crier)的《城市空间的理论与实践》

二、场所和文脉

场所理论

----诺伯格.舒尔茨(Christian Norberg schulz)的《场所精神 ---- 迈向建筑的现象学》

三、生命与活力

简.雅各布(Jane jacob)的《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

C.亚力山大的《城市不是一棵树》(1965),《俄勒冈试验》(1975),P.达维多夫的《倡导规划与多元社会》(1965)

A.雅各布与D.阿普尔亚德的《城市设计宣言》(1987)等等。

三、环境与意象

凯文.林奇(Kevin Lynch)的《城市意象》

四、城市设计“有机论”

伊利尔.沙里宁(Eliel Saarine)的《城市:它的发展、衰败与未来》。

日本的新陈代谢学派

吴良镛与有机更新理论

一、空间和秩序---- 城市设计“形式论”

1、城市空间的美学研究

——卡米勒.西特(Camillo Sitte)的《城市建设的艺术原则》2、城市空间的运动学研究

——埃德芒德.培根(Edmund Bacon)的《城市设计》

“同一运动系统”(simultaneous movement systems)的概念。他指出:“在路上运动”是市民“城市经历”的基础。培根用这种方法设计了美国费城城市中心。

3、城市空间的类型学研究

——罗伯特.克里尔(Robert Crier)的《城市空间的理论与实践》

二、场所和文脉

1、场所理论

----诺伯格.舒尔茨的《场所精神 ---- 迈向建筑的现象学》从人的文化心理出发,研究人在城市空间与城市环境中的经历和意义,以此作为城市设计的根本出发点。

“建筑师的任务就是创造有意味的场所,帮助人们栖居”。

城市设计也是如此,城市空间从物质层面上讲,是一种经过限定的、具有某种形体关联性的“空间”,当空间中一定的社会、文化、历史事件与人的活动及所在地域的特定条件发生联系时,也就获得了某种文脉意义,空间也就成为“场所”,——成为城市中的永恒。

三、生命与活力——城市设计“活力论”

简.雅各布(Jane jacob)的《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

城市功能与城市活力

雅各布从城市街道入手,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了一幅幅生动的城市生活画面:孩子们在一起嬉戏玩耍,邻居们在街边店铺前散步聊天,街坊们在上班途中相互点头问候……。就在这人与人的活动以及活动场所之间相互交织的过程中,城市仿佛获得了生命。

城市注定是复杂而多样的,城市必须尽可能错综复杂,并且相互支持,以满足多种需求。因此,“多样性是城市的天性”。

因此,对城市设计而言,唯一的解决办法是对传统空间的综合利用和进行小尺度的、有弹性的改造:保留老房子从而为传统的中小企业提供场所;保持较高的居住密度,从而产生复杂性;增加沿街小店铺以增加街道的活动;减小街区的尺度,从而增加居民的接触等等。

雅各布从人们的行为心理出发,关注人与人社会关系的城市设计思想,首次使人们认识到,城市是属于人的城市。

城市设计并不仅仅是功能的组织及空间景观的创造,城市设计必须研究人的心理,满足人们的各种需要。由此,她开启了从社会学角度研究城市设计的先河。

C.亚力山大的《城市不是一棵树》(1965),《俄勒冈试验》(1975),P.达维多夫的《倡导规划与多元社会》(1965)以及 A.雅各布与 D.阿普尔亚德的《城市设计宣言》(1987)等等。

四、环境与意象 ---- 城市设计“意象论”

凯文.林奇(Kevin Lynch)的《城市意象》

1、路径(Path)

2、边界(Edge)

3、区域(District)

4、节点(Node)

5、标志(Landmark)

凯文.林奇从人的环境心理出发,通过人的认知地图和环境意象来分析城市空间形式,强调城市结构和环境的可识别性(Legibility)及可意象性(Imaginability)。并认为城市设计也必须基于市民对城市环境的可识别性。使城市结构清晰,个性突出,而且为不同层次、不同个性的人所共同接受。

五、城市设计“有机论”

伊利尔.沙里宁(Eliel Saarine)的《城市:它的发展、衰败与未来》。

他指出:城镇建筑 ---- 利用城市设计的过程,要使城市社区得到有机的秩序,并且在这些社区发展时使有机秩序保持其生机,这种过程基本上同自然界的任何活的有机体的生长过程相似。

日本的新陈代谢学派

吴良镛与有机更新理论

在总体上“有机更新”主要包含以下三层含义:

1、城市整体的有机性:城市的各个部分之间应像生物体的各个组

织一样,彼此相互关联,同时和谐共处,形成整体的秩序与活力。

2、细胞和组织更新的有机性:同生物体的新陈代谢一样,构成城

市本身组织的城市细胞(如供居民居住的四合院)和城市组织(街区)也要不断地更新,这是必要的、也是不可避免的。

但新的城市细胞仍应当顺应原有的城市肌理。

3、更新过程的有机性:“生物体的新陈代谢是以细胞为单位进行

的一种逐渐的、连续的、自然的变化,遵从其内在的秩序和规律,城市的更新亦当如此。”

第7章-系统设计教学文案

第七章系统设计通过本章学习,应当掌握以下内容 1、系统设计的任务、目标和内容 2、结构化设计的基本思想 3、如何从数据流程图导出结构图 4、一体化设计方法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5、代码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6、输出设计的内容 7、输入设计的原则和内容 8、输入数据的校验方法 9、人机对话设计的原则 识记: 一、系统设计的任务、目标和内容 二、评价信息系统的标准 三、结构化设计的基本理论 四、模块、结构图的概念与使用 五、模块的联系与耦合 六、变换分析和事务分析方法的原理与运用 七、代码的作用、类型、设计的原则及代码检验 八、输出设计的内容 九、输入设计的原则和内容 十、输入数据的校验方法 十一、人机对话设计的原则 领会: 一、系统分析阶段要回答的中心问题是什么? 二、为什么说从系统研制的角度讲,系统的可变更性是最重要的标准? 三、结构图与数据流程图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四、模块划分的原则是什么? 五、怎样度量耦合的高与低 六、什么是模块的控制范围?什么是判断的作用范围? 七、如何编写系统设计说明书 应用:根据给定的数据流程图,能够画出信息系统结构图 计划课时:8课时 第一节系统设计的任务要求 系统分析阶段要回答的中心问题是系统"做什么",即明确系统功能,这个阶段的成果是系统的逻辑模型。系统设计要回答的中心问题是系统"怎么做",即如何实现系统说明书规定的系统功能。在这一阶段,要根据实际的技术条件、经济条件和社会条件,确定系统的实施方案,即系统的物理模型。 一、评价信息系统的标准

根据一个逻辑模型,可以提出多个物理模型。我们怎样评价、选择物理模型呢?为此,我们有必要先简要讨论评价信息系统的标准。面向管理的信息系统,其优劣程度取决于它为管理工作提供信息服务的质量。我们可以从六个方面来衡量。 1、信息系统的功能 2、系统的效率 3、系统的可靠性 4、系统的工作质量 5、系统的可变更性 6、系统的经济性 二、系统设计的目标 系统设计必须从保证系统的变更性人手,设计出一个易于理解、容易维护的系统。为了使系统容易修改,首先要使其容易被理解,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把系统划分为一些部分,其中每一部分的功能简单明确,内容简明易懂,易于修改。我们把这样的部分称为模块。 (2)系统分成模块的工作按层次进行。首先,把整个系统看成一个模块,按功能分解成若干个第一层模块,这些模块互相配合,共同完成整个系统的功能。然后按功能再分解第一层的各个模块。依次下去,直到每个模块都十分简单。 (3)每一个模块应尽可能独立,即尽可能减少模块间的调用关系和数据交换关系。当然,系统中的模块不可能与其他模块没有联系,只是要求这种联系尽可能少。 (4)模块间的关系要阐明。这样,在修改时可以追踪和控制。 总之,一个易于修改的系统应该由一些相对独立、功能单一的模块按照层次结构组成。这些模块之间不必要的联系都已去掉,而且它们的功能及相互关系都已阐明。这就是结构化设计的基本思想。 三、系统设计的内容 系统设计阶段的任务是提出实施方案。该方案是这个阶段工作成果的体现,这个方案以书面的正式文件--系统设计说明书提出,批准后将成为系统实施阶段的工作依据。系统设计的基本任务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1.把总任务分解成许多基本的、具体的任务 (1)将系统划分成模块; (2)决定每个模块的功能; (3)决定模块的调用关系; (4)决定模块的界面,即模块间信息的传递。 2.为各个具体任务选择适当的技术手段和处理方法 这便是详细设计,包括代码设计、数据库设计、输入设计、输出设计、人机对话设计、处理过程设计。 第二节结构化设计的基本概念 一、模块 模块(Module)一词使用很广泛。通常是指用一个名字就可以调用的一段程序语句。可以将它理解为类似"子程序"的概念,例如PASCAL程序设计中的函数、过程,FORTRAN 程序设计中的函数和子程序。 模块具有输人和输出、逻辑功能、运行程序、内部数据四种属性。模块的输入、输出是模块与外部的信息交换。一个模块从它的调用者那里获得输入,把产生的结果再传

城市的规划概念

城市规划的概念 1、国外有关城市规划的概念 苏联(《城市规划原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城市规划就是社会主义国民经济计划工作与分布生产力工作的继续和进一步具体化。 日本(强调技术性):城市规划是城市空间布局、建设城市的技术手段,旨在合理地、有效地创造出良好的生活与活动环境。 英国《不列颠百科全书》:城市规划与改建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安排好城市形体——城市中的建筑、街道、公园、公用事业及其它的各种要求,而且更重要的在于实现社会与经济目标。 美国(国家资源委员会):城市规划是一门科学、一种艺术、一种政策活动,它设计并指导空间的和谐发展,以满足社会和经济的需要。 2、我国城市规划的概念 城市规划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所作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 编辑本段城市规划工作基本属性 1)技术性(城市功能的合理性:土地资源、空间布局、道路和交通、公共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 2)艺术性(城市形态的和谐性:城市天际轮廓、城市公共空间,如街道/公园/广场/滨水地带/城市街区特色/标志性建筑) 3)政策性、法制性(城市规划作为公共政策过程:经济效率和社会公正) 4)民主性(社会资源的再分配:代表最广大的人民利益) 5)综合性(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 6)地方性(结合地方特点设计规划方案) 7)实践性(规划方案充分反映建设实践的要求,同时要按规划进行建设。) 编辑本段作用 要建设好城市,必须有一个统一的、科学的城市规划,并严格按照规划来进行建设。城市规划是一项系统性、科学性,政策性和区域性很强的工作。它要预见并合理地确定城市的发展方向、规模和布局,作好环境预测和评价,协调各方面在发展中的关系,统筹安排各项建设,使整个城市

场地设计的基本概念

场地设计的基本概念 (一)场地: 狭义基地内的室外场地 广义基地内一个整体的系统 基地中包含的全部内容所组成的整体、如建筑物、构筑物、交通设施、室外活动设施等绿化及环境景观设施和工程系统等 (二)场地构成要素 1.建筑物、构筑物 2.交通设施 3.室外活动设施 4. 绿化环境景观设施 5.工程系统 (三)场地类型的划分 1.按使用特征划分为:工业建设场地和民用建筑场地 2.按地形条件划分为:平坦场地和坡地场地 (四)场地设计概念 针对基地内建设项目的总平面设计,依据建设项目的使用功能要求和规划设计条件,在基地内外的现状条件和有关法规、规范的基础上,人为地组织与安排场地中各构成要素之间关系的活动。 (五)场地设计工作的目的 1、达到场地各构成要素之间关系的正确组织 2、使场地中的各项内容与基地形成良好的关系,提高基地利用的科

学性,充分发挥用地的效益。 (六)场地设计的内容 现状分析场地布局交通组织竖向布置管线综合环境设计与保护技术经济分析 (七)场地设计原则 珍惜土地、保护耕地 符合城市规划的要求 满足功能要求、技术经济合理 注意与环境保护、考虑可持续发展 ①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 ②符合当地城市规划要求 ③满足使用功能要求 ④技术经济合理 ⑤满足规范要求 ⑥满足交通组织要求 ⑦竖向布置合理 ⑧管线综合合理 ⑨合理进行绿化景观设计和环境保护 ⑩考虑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八)场地设计的表达方法 等高线法标高控制法坡面法方格网法 (九)场地设计的依据

①工程项目的依据 ②有关法律、法规、规范 (十)东西不同的场地处理观念 1、基本观念 东:人工建造对自然的尊重与谦让。(天人合一背山面水负阴抱阳)西:人工建造对自然的超越 2、基地条件 东:重视与环境的关系,场地处理上善于结合、利用基地的现有条件。西:强调对基地的改造,更多地表现出将人为的秩序施加到基地上的倾向。 3、场地要素 东:重视场地中建筑物之外的部分,重视场地中各组成要素的平衡与协调关系,而不是单独调建筑物。 西:在西方的传统建筑中,相对于场地中的其他要素,建筑物受到了更多的重视。 如果说中国建筑是“虚”、“实”相生,以“虚”为主,那么西方建筑则可以说是“虚”、“实”自立,以“实”为主 (十一)场地设计工作的特点 综合性政策性地方性预见性与阶段性全局性技术性与艺 术性 (十二)场地设计的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场地布局设计

系统架构设计基础知识

系统架构设计基础知识 在讲解系统架构设计之前,有必要补充一下架构相关的概念,因此本博文主要讲述架构、架构师和架构设计等相关的概念以及关系。这是系统架构设计的基础,只有具备了此方面的知识之后,我们才能进一步了解架构师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架构师如何编写架构文档来满足不同利益相关者的需求等相关内容。 现在我们通过定义的概念来了解架构设计中的一些相关术语。 架构:架构是体现在它的组件中的一个系统的基本组织、它们彼此的关系、与环境的关系及指导它的设计和发展的原则。 系统:系统是组织起来完成某一特定功能或一组功能的组件集。系统包括了单独的应用程序、传统意义上的系统、子系统、系统之系统、产品线、产品组、整个企业及感兴趣的其他集合。 架构设计:一个架构的定义、文档编写、维护、改进和验证正确实现的活动。 架构描述:描述一个架构的文档集。

架构机制:对经常遇到的问题的共同的具体解决方案。 架构决策:关于一个软件系统整体或它的一个或多个核心组件的刻意设计决策。这些决策决定非功能性特性和质量指标。 企业架构:当与业务战略和信息需求保持一致时,指导与将来的业务方向保持一致的解决方案的选择、创建和实现的一组原则、指导、政策、模型、标准和流程。 通过以上定义,我们了解了架构中的一些相关概念,通过这些概念,我们能够更好的理解什么是架构、什么是架构、架构师在架构决策中的作用是什么,然后我们以一幅图来详解架构、架构师和架构设计之间的关系。

关于架构的描述: 架构定义组件的结构,同时还定义这些组件之间的交互。比如在一个订单管理系统中,我们有客户组件、账户管理组件、订单实体组件等,我们可以通过时序图来定义这些组件之间的调用过程(交互)。架构虽然定义结构和行为,但是它不关注定义所有的结构和行为。它只关注被认为非常重要的元素。 架构的特点: 架构必须平衡利益相关者的需要。 架构基于合理证据使决策具体化。 架构会遵循一种架构风格。 架构受它的环境影响。 架构影响开发团队的结构。 关于架构师的说法: 架构师是负责系统架构的人、团队或组织。 架构师的特点: 架构师是技术领导。 架构师的角色可能由一个团队来履行。 架构师理解软件开发流程。 架构师掌握业务领域的知识。

同济城市规划原理整理版

17 第一章 复习课时所提重点:1.什么是城市?特征?内涵? 2.不同阶段城市的发展特征 3.什么是城镇化?定义、内涵、S型曲线3阶段 1.城市的概念: 城:防御性的构筑物;市:交易的场所; 字面意思:防御和交易的场所 2.城市的内涵:一定数量的非农人口和非农产业的集聚地,一种有别于乡村的居住和社会组织形式;人口数量、产业结构、职能(城市是有着商业交换的居民点) 3.城市的特征: 1)非农业的(第二、三产业)职能 2)高度密集的生活居住空间 3)较为确定的领域界限 4)公共的人工环境和人工景观 4.城市发展不同阶段特征及影响因素 城市发展两阶段:农业社会(前工业化时期、古代的城市)---工业社会(工业化时代、近代的城市) 1)古代城市的发展: 城市与防御要求; 社会形态发展(社会的阶级分化与对立)与城市的布局; 政治体制对城市的影响: 中国:中央集权,政治统治中心; 欧洲:封建城邦,神权统治 经济体制对城市的影响; 2)近代城市的发展: 城市工业的发展与人口的聚集:工业化吸收大量的农业人口工业化初期城市发展的典型形态:圈层式向外扩张

城市布局变化; 城市与环境; 居住条件恶化; 卫生条件差; 环境污染; 交通问题; 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和人口的聚集——生产力的聚集; 3)二战后的城市的发展: 城市/城镇化进程加快; 生态环境问题凸显; 城市空间布局结构变化; 城镇群/城镇密集区的发展:城市群——有核心城市; 城市发展的主要形式:城市的外延扩展 城市发展的主要形态:大城市----中心向外圈层式扩展; 单中心----沿交通干线放射发展 中心城与周边卫星城发展形式 多中心开放组合式发展 以中心城为核心的城镇群 城市:集聚效应----第三产业的集中造成 辐射效应----强大的经济实力带动 小汽车进入家庭会造成城市蔓延,市中心的衰退 建新城的优点:与大城有关联,疏解城市人口,集聚效应大于卫星城 5.城镇化 1)定义: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镇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镇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2)内涵:农业劳动力转移;人口地域空间积聚;城市物质和环境的改善;城市文明和城市生活方式的传播和完善 3)“S”型曲线:

展示设计概述(2020年整理).doc

第一章展示设计概述 教学目的要求: 展示设计的基本概念,掌握展示设计的意义及其作用,把握展示设计的发展势。教学重点: 1 、展示设计的概念 2 、展示设计在经济建设、文化传播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展示设计的涵义及范畴 教学时间: 2 学时 第一节、展示设计的概念 第二节、展示设计的机能 一、商业与经济意义 二、教育与传播意义 三、生态环保意义 四、保护和发展民族文化意义 五、社会意义 ★课后思考 1 、展示设计的概念是什么? 2 、展示设计具有什么特征? 3 、展示设计的机能是什么?

4 、展示设计研究的范畴包括那些内容? 第二章展示设计的沿革与发展 教学目的要求: 了解展示设计的发展历史,把握展示设计的发展趋势。 教学重点: 展示设计在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 教学难点: 把握现代展示设计的发展趋势。 教学时间: 2 学时 第一节、展示设计的演变 第二节、博览会展览的兴起与发展 第三节、现代展示的发展 ★作业与思考 1 、简述展示艺术的发展历程 2 、简述博览会、博物馆以及展览会在社会中的作用 3 、简述展示设计与社会经济的关系 4 、简述现代展示设计的发展趋向 第三章展示设计的分类 教学目的要求: 重点了解展示设计常见的类型及其对应功能。 教学重点:

博览会、博物馆及商业展示的特征。 教学难点: 不同展示类型的设计要求。 教学时间: 2 学时 第一节、展示设计的分类 第二节、常见的展示设计类型 一、博览会展示 二、博物馆展示 三、商业环境展示 四、橱窗展示 五、美术馆展示 ★作业与思考 1 、常见的展示设计类型有那些? 2 、博览会、博物馆以及商业环境展示的一般特征是什么? 第四章展示设计的程序 教学目的要求: 学习展示设计程序的基本内容,掌握展示设计程序策划的内容、方法,了解展示设计者必备的素质与要求。 教学重点: 1 、展示设计的基本程序

《场地设计》笔记

场地设计(第二版) 张伶伶孟浩 引言 第一节场地设计研究的现实意义 一、学科发展的背景 ……,从社会、文化、经济、信息到资源、环境、生态、技术,建筑学几乎成了一门无所不包的交叉学科。……建筑正在走向城市,走向环境,在与城市规划、城市设计、景观设计、环境艺术相融合的同时创造者崭新的城市形态。……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相关学科的渗透使原本单纯的问题有了新的契机得以进一步完善。与此同时,也促进了学科内部的分化,不断向精细化、专业化的方向迈进,向更科学化、逻辑化的方向发展。 同任何其他学科一样,建筑学科的发展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社会需求的变化是建筑学领域变化的源动力。 ……以功能主义为核心的现代主义建筑观被重新评价,片面的“机器”建筑观被遗弃。后现代主义回顾历史,强调文脉,重视城市发展的延续性,重视精神与意义的表达,这是与整个社会观念的转变分不开的。……从本质上来看,一切建造活动都是人类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手段;一切建造的成果都是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相关联的方式的体现。建筑——作为人与环境相关联的手段,同时又是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必须作出积极的反应,以适应时代的社会需求。这也要求我们对建筑学科内部与环境相关联的部分,相对于形式和风格等问题给予更多的重视。建筑与环境,人与环境的关系问题应成为学科的重点,成为新的核心。 二、设计实践的要求 在设计实践的层次上,建筑设计初期的基地划分与场地布局以及设计末期的场地细部的丰富完善,是设计中决定建筑与环境关系的最直接的工作内容。前一部分主要包括用地划分、建筑物布局、交通流线组织、绿化系统配置等项内容,这些工作决定了场地的宏观形态。……把它作为设计工作的切入点来对待。后一部分处于设计工作的末期,主要包括道路、广场、停车场、场地竖向、管线设施、景园设施的详细设计等内容。 ……场地设计供重视对场地中各要素关系的组织,这种关系包括功能关系,也包括空间、视觉、景观等方面的关系。 第二节场地设计思想的历史渊源 二、两种设计思想的差异 1基本观念认识上的不同 东方建筑(以中国古代建筑为主):追求建筑与自然的和谐,达到“天人合一”(天可以理解为自然;人可以理解为人工的建造和人工对自然的改变)的效果…, 西方建筑:更多体现人的创造力量,重视人工在改造自然和创造环境中的主导地位。(几何结构和数学关系是美的根源) 2基地条件认识上的不同 东方:场地处理上善于结合利用基地的现有条件,如因地制宜、依山就势等。 西方:更多第表现出将人为的秩序施加到基地上的倾向,场地在整体上也具有更明显的抽象性和几何结构关系……

城市规划基础知识和经典理论

城市规划基础知识和经典理论 一现代城市规划理轮的早期探索 1.1898霍华德出版了《明天:通往真正改革的和平之路》为题的论著,提 出了——田园城市。(田园城市的定义: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委员会受托管理。)它的实质就是城市与乡村的结合。(代表作,世界上的第一座田园城市——莱奇沃思) 2.柯布西埃的现代城市设想。1922年勒.柯布西埃出版了《明天的城市》一 书。(阐述了他从功能和理性主义角度出发的对现代城市的基本认识,从现代建筑运动思潮中所引发的关于现代城市规划的基本构思。)1931年,柯布西埃发表了他的“光辉城市”的规划方案。他认为所有的城市应当是“垂直的花园城市”。(代表作——昌迪加尔) 3.西班牙工程师索里亚于1882年提出了线性城市的理论。(线性城市就是 沿交通运输线布置的长条形的建筑地带,城市不再是一个一个分散的不同地区的点而是由一条铁路和道路干道相串联在一起的,连绵不断的城市 带。) 4.20世纪初法国建筑师戛涅提出了工业城市理论。1917年出版了名为《工 业城市》的专著。(阐述了他关于工业城市的具体设想,其目的在于探讨现代城市在社会和技术进步的背景中的功能组织。戛涅将各类用地按照使用功能划分得非常明确,使它们各得其所,这是工业城市设想的最基本思路。) 上述四条,主要集中在通过新建城市来解决城市中已经存在的问题。他们紧对现有城市的问题进行批判,而没有提出改进的意见。

5.法国巴黎建筑师埃纳于19世纪中叶发表了巴黎改建研究。提出了大城市 改建的一些基本原则。 6.西谛的城市形态研究。(即,在主要广场和街道的设计中强调艺术布局, 而在次要地区则可以强调土地的最经济适用。)现代城市设计之父西谛于1889年出版了《根据艺术原则建设城市一书》。(他通过对城市空间的各类构成要素,揭示了这些设施位置的选择,布置以及交通,建筑群体布置之间建立艺术的和宜人的相互关系的一些基本原则,强调人的尺度,环境的尺度与人的活动以及他们的感受之间的协调,从而建立起城市空间的丰富多彩和人的活动空间的有机构成。) 7.盖达斯的学说。盖达斯于1915年出版《进化中的城市》。(他把对城市 的研究建立在对客观现实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周密分析地域环境的潜力和限度对于居住地布局形式与地方经济体系的影响关系,突破了当时常规的城市概念,提出把自然地区作为规划的基本框架。)由此形成了区域规划的思想。盖达斯的名言“先诊断后治疗”,由此形成了影响至今的现代城市规划过程的公式:“调查——分析——规划”。(通过对城市现实状况的调查,分析城市未来发展的可能,预测城市中各类要素之间的互相关系,然后依据这些分析和预测,制定规划方案。) 二现代城市的发展理论 1.城市分散发展理论。 20世纪20年代恩温提出了卫星城理论。(田园城市,卫星城和新城的思想都是建立在通过建设小城市来分散大城市的基础上,但在含以上仍有一些差别,他们应当被看作是同一个概念随着社会经济状况的变化而不断发展深化的结果)

教学系统设计的含义和定义

教学系统设计的含义 教学系统设计(Instructional System Design,简称ISD),通常也称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 Design),这门学科的发展综合了多种理论和技术的研究成果,参与教学系统设计研究与实践的人员由于其背景的不同,他们往往会从不同的视野来界定和理解教学设计的概念,因此人们在教学设计的定义上尚未取得完全的统一。下面是国内外比较有影响的教学设计定义: 加涅认为:“教学是以促进学习的方式影响学习者的一系列事件,而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加涅,1992) 肯普提出:“教学系统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研究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部分的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它们的方法步骤,然后评价教学成果的系统计划过程。”(肯普,1994) 史密斯等的观点:“教学设计是指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资料、教学活动、信息资源和评价的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史密斯、雷根,1999) 梅瑞尔在其新近发表的《教学设计新宣言》一文将教学设计界定为:“教学是一门科学,而教学设计是建立在教学科学这一坚实基础上的技术,因而教学设计也可以被认为是科学型的技术(science-based technology)。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教学设计的目的是创设和开发促进学生掌握这些知识技能的学习经验和学习环境。” (梅瑞尔,1996) 帕顿在《什么是教学设计》一文中提出:“教学设计是设计科学大家庭的一员,设计科学各成员的共同特征是用科学原理及应用来满足人的需要。因此,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帕顿,1989) 乌美娜等认为:“教学系统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乌美娜,1994) 何克抗等认为:“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或教学目的)、教学条件、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何克抗,2001) 上述几种定义反映了人们对教学系统设计内涵理解的不同角度以及各自的侧重点,有的突出教学系统设计的系统特征,如加涅、肯普、乌美娜、何克抗等,有的侧重于学习经验与学习环境的设计与开发,如梅瑞尔,有的则从设计科学的角度出发突出了教学系统设计的设计本质,如帕顿等。 通过对这些定义的分析比较,我们认为教学系统设计主要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目的,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等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有效的教与学系统的“过程”或“程序。教学系统设计是以解决教学问题、优化学习为目的的特殊的设计活动,既具有设计学科的一般性质,又必须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因此它具有如下特征:(1)教学系统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研究、探索教与学系统中各个要素之间及要素与整体之间的本质联系,并在设计中综合考虑和协调它们的关系,使各要素有机结合起来以完成教学系统的功能。如果不考虑影响解决方案实施的各个要素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那么设计出来的解决方案就无法达到其预期的目标。 (2)教学系统设计的研究对象是不同层次的学与教的系统。这一系统中包括了促进

一级注册建筑师场地设计(作图题)概念分析

一级注册建筑师场地设计(作图题)概念分析 摘要:本文通过对当前一级注册建筑师职业资格考试中的场地设计(作图题)的分析阐释,界定了场地设计考试的范围。从应试者自身的考虑出发,分别从场地分析、场地剖面、停车场设计、地形设计、场地规划设计等方面,通过对题目的分析来解决作图考试中遇到的有关场地设计问题。 关键字:场地概念应试 实际工作中,场地设计的内容往往被分散到给排水设计、景观设计、道路交通设计等相关设计工作的范围内,或者由总图专业来完成。大部分建筑师无法通过实际工作来得到相关场地知识的补充和设计能力的提高。对注册建筑师考试中的题目感到陌生,关于场地设计的基本概念不清,设计方法欠缺,成绩自然不理想。 场地分析 在场地设计过程中,设计条件的分析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一般情况下,场地设计工作总是从设计条件的场地分析着手,通过对基础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和研究,明确各种制约因素和有利条件,从中启发场地设计构思,并自始至终制约场地设计全过程,最终保证设计成果的正确合理。 场地分析的题目主要针对基地现状,分析基地内规划控制线的退线要求,以及各建筑之间的各种关系,如:日照间距、防火间距、卫生间距等等,并在图纸上以平面的形式表现出来。主要是分析被各种条件界定下的场地最大可建范围,有时还加绘分项开发的范围(如高层和多层住宅的用地范围等)。 场地剖面的题目则是对场地分析的衍伸,将场地分析中建筑之间防火间距,日照间距的关系以及建筑和保护建筑、保护古树等之间的关系以剖面的形式变现出来。 停车场设计 汽车停车场的设计,必须适用经济,并符合运行安全、技术先进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特殊要求,除满足车辆出入安全,还需满足油气的防火、防灾要求。停车场选址要服从城市总体规划与市政交通部门的布局和安排。车场靠近需求停车附近,靠近主要车流源头,特别是车辆出入要右行,尽量不妨碍道路主干道的通畅。车场出人口要有安全视线保护,注意车行出人口道路坡度,以保安全。 在停车场设计题目中应有效地利用场地,合理安排停车区及通道,便于车辆进出,满足防火安全要求,并留出布设附属设施的位置。停车场出入口及停车场内应设置交通标志,标线以指明场内通道和停车车位。影响停车场出入口设置的主要因素为停车数量和连接道路的等级。

展示设计-答案

展示设计复习题 1、展示空间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主办方、展品、观众。 2、展示设计具有信息载体的特性。 3、展示设计的概念 答:在既定的时间与空间内,运用艺术设计语言,通过对空间和平面的精确创作,使其产生独特的空间氛围, 不仅包含解释产品,宣传主题的意图,并使观众参与其中,达到完美沟通的目的,这样的空间形式,就叫展 示空间,对展示空间的创作过程称之为展示设计。 4、展示空间的功能分类:商业展卖空间、文化展馆空间、专题展会空间。 5、商业展卖空间的种类大致分为:购物中心、超级市场、专卖店三类。 6、购物中心内的售货区的形式分为开放区、封闭区。 7、文化展示推广为室外空间、室内空间两大部分。 8、专题展示的形式有大型产品展示、中小型产品展示、文字与图片展示。 9、文字与图片展示包括政治性展示、公益性展示、地方文化展示、文化艺术展示。 10、文化展示的概论 答:从广义上说,文化展示包含了一切有关人类文明发展的资料和物件,它们的目的是保存和交流;从狭义上看,文化展示能分出几大类型,它们依据领域的不同分成自成一体的展馆 11、购物中心内开放区的功能布局需要考虑的因素宽敞的交通线路、明显的购物导向、充足的光照度、适量的储藏面积、分区的收款台和打包台。 12、文化展示与商业展示的区别 答:与商业展示的区别在于它是一种文化交流和保存艺术品德展览空间,并且展览时间较长,甚至是永久的 展示。 13、文化展示形式与设施配置的具体要求 1.宽敞疏松的平面格局、 2.浓郁的文化气息和恬静的展馆气氛、3.柔和的自然照明设计。 14、专题展示空间的处理要点 答:1.展架设计要便于拆装 2.独立艺术形象和品牌的广告宣传 3.合理的人流疏导 4.适当的照明布置 5.合理的功能布局和适宜的展品陈列 6.强烈刺激的展示氛围 7.鲜明的标识系统 15、造就强烈刺激的展示氛围的手段 答:1.新颖奇特的展架和展示空间,运用常规环境中难以见到的不拘一格的造型来组构 2.色彩别致的展区情调,强烈的色彩对比或怪诞的色彩组合都能营造非同寻常的气氛 3.独特的灯光照明处理,运用各种手法的照明设备,目的让观众恍如踏入了迷幻的空间。印象深刻 4.丰富的材质搭配能表现新颖空间,大胆运用非常规建材或装饰材料,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16、下列哪种形式不是商业展卖空间的种类(C) A.购物中心 B.超级市场 C.美术馆 D.专卖店 17、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商业展卖空间( D ) A.时装专卖店 B.超级市场 C.电器专卖店 D.历史博物馆 18、下列哪种商业展卖空间为了吸引顾客前来购物,需具备开阔的休闲区,其中包括(B.D.E) A.超级市场 B.餐饮区 C.时装专卖店 D.购物中心 E.娱乐区 F.电器专卖店 19、下列那个区域是购物中心内店中店的主体(C) A.形象展示区 B.库房仓储 C.商品展示区 D.门面 20、下列哪个选项不是购物中心的店中店的功能分区(B) A.商品展示区 B.库房仓储 C.形象展示区 D.开放区 21、下列哪种店要为居民提供新鲜的食品、鱼肉类、鲜奶及饮料制品等商品,所以店内的陈设柜,大多数是冷藏柜(A) A.食品保鲜自选商店 B.生活用品自选商店 C.购物中心 D.日用品专卖店 22、下列哪种店展示的是贵重商品,所以商品的陈列柜除具备陈设展示功能外,收纳及防盗功能也至关重要。(C) A.食品保鲜自选商店 B.生活用品自选商店 C.金银首饰店 D.时装店 23、下列哪种店不属于专卖店的形式。(B) A.电器专卖店 B.生活用品自选商店 C.金银手饰店 D.时装店 24、下列哪种场所不属于文化展示的范畴。(A) A.超级市场 B.凡尔赛宫 C.巴黎的卢浮宫 D.科技博物馆 25、下列哪种场所属于文化展示的范畴。(C) A.超级市场 B.电器专卖店 C.历史博物馆 D.店中店 26、下列哪种展馆展示的内容大多是绘画、雕塑、手工艺品、设计作品。(A) A.艺术博物馆 B.超级市场 C.金银手饰店 D.时装店 27、下列哪种展馆的展品多数是图文和标本,还有部分文物、化石,这些空间需要给观众以最大程度上的想象,所以多数都会提供柔和和甚至幽暗的环境照明,只在展品或文字上有较明亮的灯光。(D) A.金银首饰店 B.超级市场 C.时装店 D.自然博物馆 28、下列哪种形式不是专题展示的形式(C) A.大型产品展示 B.中小型产品展示 C.购物中心 D.文字与图片展示 29、下列哪种展示不属于文字与图片展示(D) A.文化艺术展示 B.公益性的展示 C.地方文化展示 D.汽车展示 30、橱窗展示的形式特征是实物性、立体性。 31、商品陈列的形式可以分为货柜式和货架式。 32、商店照明的分类有一般照明、重点照明、装饰照明。 33、导买点广告的功效有:唤起消费者的潜在意识、诱发购买欲望、产生购买行动、充当新型推销员、加深企业印象。 34、POP广告的结构形式有:座架型形式POP广告、附有立牌广告坐架形式POP广告、吊挂与坐架相结合形式POP广告、支架形式POP广告、卡套形式POP广告。

展示设计空间设计的重要意义知识交流

展示设计空间设计的重要意义 学院:机械工程 专业:工业设计 姓名:张雪瑞 学号:1008024213

展示设计是一门综合艺术设计,它的主体为商品。展示空间是伴随着人类社会政治、经济的阶段性发展逐渐形成的。在既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运用艺术设计语言,通过对空间与平面的精心创造,使其产生独特的空间范围,不仅含有解释展品宣传主题的意图,并使观众能参与其中,达到完美沟通的目的,这样的空间形式,我们一般称之为展示空间。对展示空间的创作过程,我们称之为展示设计。 展示设计店面的布置是引导人群和提高自我品位的关键店面布置的主要目的是突出商品特征,使顾客产生购买欲望,又便于他们挑选和购买。专卖商店的设计十分讲究,它需要线条简洁明快,不落俗套。在布置专卖商店店面时,要考虑多种相关因素,诸如空间的大小,种类的多少,商品的样式和功能,灯光的排列和亮度,通道的宽窄,收银台的位置和规模,电线的安装及政府有关建筑方面的规定等。 在展示设计中,空间的分割组合是展示设计的灵魂,它决定着一个展示设计的风格、形式、构造等方方面面的因素,它可以决定展示设计的结构是怎样的,展示设计的功能区怎样划分,展品怎样陈列等。 西班牙巴塞罗那博览会的德国馆是采用围中有透,透中有围,围透划分空间的处理手法,使人进入展览空间后,沿隔断布置所形成的参观路线不断前进,在行进中,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看到几个层次的空间。这种在运动中所看到的不断变化的视觉氛围会引起人们浓郁的兴趣,所以该馆在空间处理上,以变化和灵巧划分空间的手法,是有限的空间变成无限,并且不断变化着的空间导向,让空间序列产生异常丰富和流畅的效果。 贵阳的企业馆对于空间的处理也很精彩,让观者对于前方的展示内容及空间产生强烈的欲望及好奇。此展厅有科幻的效果,整个展示的空间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空间的功能分区相对被弱化了。 展示设计是使参观者与展品交流的一种设计活动。空间的分割与组合使展示设计得到了不同的构成形式,分为了公众空间、信息空间、辅助空间等众多类型,而观众正是在这些空间中活动,从而获得对展品的认识、感受。因此,空间设计是展示设计的的重要环节,一个精美的展示设计离不开非一般的空间设计。

第八章 城乡规划管理基本知识

第八章城乡规划管理基本知识 第一节城乡规划管理概述 一城乡规划管理的概念 (1)城乡规划管理是城市政府的一项行政职能。 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议》中明确指出,城市人民政府的主要职能是搞好城乡的规划、建设和管理。 (2)城乡规划管理的核心。根据对城乡规划管理的概念的解释,城乡规划管理核心包括三方面: 第一,城乡规划的组织编制和审批; 第二,城乡规划实施管理; 第三,城乡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 二城乡规划管理的基本特征 一般特征:综合性、整体性、系统性、时序性、地方性、政策性、技术性、艺术性等诸多特征。 特殊特征:引导与控制的特性、宏观和微观管理特性、专业性和综合性属性、阶段性和连续属性

第二节城乡规划管理系统 一城乡规划管理系统 城乡规划管理是一个系统。 系统的特点:一是系统是由若干部分以一定的结构组成的互相联系的整体;二是系统整体具有层次性,每个层次的系统可以分解为若干基本要素;三是系统整体有不同于各组成部分的新功能。 城乡规划编制、审批、实施和监督检查是一个实践过程。 (1)决策系统:城乡规划的组织编制与审批管理 (2)执行系统:城乡规划实施管理 建设工程、道路交通工程、市政管线工程进行建设项目选址、建 (3)反馈系统:城乡规划监督检查 (4)保障系统:城乡规划法律规范

二城乡规划管理系统要素 1.管理目标 最终目标P115 2.管理者 管理的水平与成败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管理者的素质及其能力。如基层规划管理人员所扮演的角色和所起的作用:(1)(2)(3)3.管理对象 城市规划区内的土地的利用和各项建设活动。 4.被管理者 一是城乡规划项目(政府内部管理行为),二是建设用地或建设工程(政府外部管理行为)。 5.管理中介 (1)权力 审批权:审批城乡规划,审批“一书两证” 惩治权:查处违法建设和违法用地 执行权:执行城市政府方针、正常和重大决策 参议权:向城市政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 表彰权:表彰实施城乡规划优秀建设项目 其他权:其他法律授权或因需制定管理规范的权力 (2)规则 批准的城乡规划文本、图纸,各种有关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

展示空间设计理念

对展示设计中空间问题的初探 对展示设计中空间问题的初探——展示设计是一项强调空间环境和道具形式的独立设计职业,它是一种空间形态的构成。展示环境分为室内空间和室外空间。室内空间是以展品本位为出发点,在展示道具形式作用下的空间形态。本文就针对展示环境中的室内空间设计所涉及的一些问题做相关的探讨。 1.展示设计中的空间概念 展示艺术与空间是密不可分的,甚至可以说展示艺术就是对空间的组织利用的艺术。无论从展示空间设计的概念,展示设计的本质与特征,展示设计的范畴以及展示设计的程序,我们都可以发现,“空间”这个概念是贯穿始终的。展示设计是一种人为环境的创造,空间规划就成为展示艺术中的核心要素。所以,在对空间设计进行探讨之前首先明确空间的概念是非常必要的,也是每一个设计师需要把它当做“理念的基石”铭记在心的。 1.1 空间的两重性 空间这个概念有着相对和绝对的两重性,这个空间的大小、形状被其围护物和其自身应具有的功能形式所决定,同时该空间也决定着围护物的形式。“有形”的围物使“无形”的空间成为有形,离开了围护物,空间就成为概念中的“空间”,不可被感知;“无形”的空间赋予“有形”的围护物以实际的意义,没有空间的存在,那围护物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对于空间及其围护物之间这种辩证关系,中国两千年前的老子曾作过精辟的论述:“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2 空间的时间性 在展示设计中我们所说的空间是四维的,在此给通常意义上的三维空间加上“时间”这一概念。时间意味着运动,抛开时间研究空间将是乏味的,没有意义的。自爱因斯坦“相对论”提出以后,人们对空间的认识有了深化,知道了空间和时间是一个东西的不同表达方式。空间是可见实体要素限定下所形成的不可见的虚体与感觉它的人之间所产生的视觉的“场”,是源于生命的主观感觉。而这种感受是和时间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人们在展示环境中对展品的观赏,必然是一种动态的观赏,时间就是动态的诠释方式。人在展示空间中,就必然体验时间的流逝和空间的变化,从而构成完整的感观体验。空间的时间性在展示设计中是客观存在的一个因素,充分运用时间这“第四维”是创造动态空间形式的根本,也是创造“流动之美”的必经之路。1.3 空间的流动性 在展示环境中,空间具有流动性是必然的,是由展示空间的功能特点决定的。展示空间是一门空间与场地规划的艺术,是在特定的空间范围内用一定的表现手段向观众传达信息,它使观众犹如置身于一个巨大的艺术雕刻中,用陈列手法的动态表现,规划上有意识的引导,使观众在三维空间中体验时空产生的第四维效应。

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GBT条文说明样本

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GB/T 50280 98条文说明 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GB/T 50280 98条文说明 前言 根据国家计委计综合[1992]490号文的要求, 《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由建设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主编, 建设部体改法规司参加编制。经建设部1998年8月13日以建标[1998]1号文批准发布。 为便于广大城市规划的设计、管理、教学、科研等有关单位人员在使用本标准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本标准, 《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编制组根据国家计委关于编制标准、规范条文说明的统一要求, 按《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的章、节、条的顺序, 编制了条文说明, 供国内有关部门和单位参考。在使用中如发现有不够完善之处, 请将意见函寄我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规划标准技术归口办公室, 以供今后修改时参考。 通信地址: 北京三里河路9号, 邮政编码: 100037 本条文说明仅供有关部门和单位执行本标准时使用, 不得翻印。 中华人民建设部 1998年8月 2 城市和城市化 2.0.1 居民点 中国的居民点分为城市和乡村两大类, 城市又分为市和建制镇, 县城均设建制镇; 乡村分为集镇和村庄, 集镇是乡人民政府所在地。 2.0.2 城市( 城镇) 城市是一定地区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城市的行政概念, 在中国是指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和建制镇。国家要求县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县城均设建制镇。 2.0.3 市 在中国的行政区划中, 市是经国家批准建制的行政地域, 是中央直辖市、省直辖市和地辖市的统称。市按人口规模又分为大城市、中等城市和小城市。 2.0.4 镇 在中国的行政区划中, 镇是建制镇的简称。中国的镇是包括县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建制镇和县以下的建制镇。 2.0.5 市域

展示设计的基本概念

展示设计的基本概念 Q1: 什么是展示设计,如何理解展示设计? Q2: 展示艺术与绘画、平面设计、音乐、影视、表演、等艺术媒介有什么区别? Q3: 展示设计与装置艺术? Q4: 展示设计与雕塑、建筑? Q5: 展示艺术与空间? 什么是展示设计,如何理解展示设计 从传统意义上理解: 在既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运用艺术设计语言,通过对空间与平面的精心创造,使其产生独特的空间氛围,不仅含有解释展品、宣传主题的意图,并使观众能参与其中,达到完美沟通的目的,这样的空间形式,我们一般称之为展示空间。对展示空间的创作过程,我们称之为展示设计。 展示空间必须具备以下三个元素: 主办方、展品、观展示空间的主体为展品,所以展示空间是主办方与观众通过展品进行交流的空间。这里所说的展品不光指展示的实物,还包含展示空间本身。由于展示空间表达了主办方及展品的形象特色,使观众在参观的过程中从空间和平面上全面感受展示空间的氛围,使其在艺术设计门类中独具特色,并从其它的设计门类中相对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综合的设计艺术。从空间上看,它既具备建筑空间的艺术风格,又极具象征和表现主义的雕塑精神;从平面上看,每个展示面的设计都充分显示了视觉传达的魅力;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展示空间设计融入了大量的高科技手段,所以展示设计亦是技术含量很高的艺术行为;同时为促使主办方与观众更好的交流,其必须的商业运作也成为展示空间特色之一。众。 随着技术的进步,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电视、电脑网络等新兴媒体的出现,展示正向着虚拟空间,交互的多媒体领域延伸 因此传统意义上的空间展示的概念已不能适应展示艺术的发展、展示设计需要更广义更全面的解释 如果把设计的涵义进一步扩大,在形式和内容上适用于各个不同领域,可以将展示设计看成是一个收集信息、交流信息、重组信息的过程。展示设计是通过对主办者,设计者和观众这几方面的信息进行收集,分析以及重组使信息得以在这几方面间进行有效的交流的沟通过程 展示艺术与商业贸易活动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可以说早期的展示活动很大程度上源自于集市贸易。 但是,展示活动发展到今天,展示活动的种类和性质已大大地丰富,展示的目的已绝不仅仅是为了完成商业交易,展示的重点是作为信息交流的平台,展示活动就是为了完成信息的发布、收集和重组。(两方面含义) 展示艺术是综合艺术门类,是多媒体艺术 狭义的多媒体的定义 an extension of hypertext allowing the provision of audio and video material cross-referenced to a computer text. (也就是指:多媒体是一种计算机文字的扩展,这种扩展允许音频及视频等素材被添加进来作为补充,或者说多媒体是建立在计算机平台上的以文字,图像,视频,音频等多种媒体形式综合起来的一种表现形式。这是通常意义上讲的多媒体的概念。 广义的多媒体的定义 Using more than one medium of expression or communication.( 也就是指:使用一种以上的媒体来进行表达和沟通,即综合使用造型、空间、色彩、文字、图像、视频、音频、表演甚至互联网、行为、光线、气味等等媒介和手段来进行创作,这也正是现代展示活动的特点所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展示活动的多媒体特征日趋显著,如今的展示已不仅仅是空间艺术,而是各种艺术分支的综合。近年来展示活动更有着向虚拟网络空间延伸甚至迁移的趋势(虚拟展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