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某小区六层一字型住宅楼建筑施工图纸(含说明)

某小区六层一字型住宅楼建筑施工图纸(含说明)

某小区六层一字型住宅楼建筑施工图纸(含说明)

住宅小区建筑设计说明

第三部分规划专篇 一、基地现状 位于建邺区与鼓楼区交界处的xxxxxx,隶属建邺区兴隆街道,南临yyyyy,西靠wwwww。从应天大街高架俯视整个地块,破败的两三层平房和脏乱的生活环境,严重影响城市形象的提升。地块内违建密布,通道狭窄,采光、通风问题严重,防火更是存在严重隐患;同时居民区内人员流动性大,治安管理困难。目前地块已开始拆迁工作。 二、场地研究 本案为xxxx的一部分,距地铁二号线“集庆门大街站”仅900米,靠近南京最大120万平米城市综合体万达广场及白金级希尔顿大酒店,是南京新街口、龙江、河西CBD三重城市核心交集区位,是南京新江东中央活动区黄金核心区。区位条件优越,是一个真正适合人居的风水宝地。 本案由积贤街分为A、B两个地块(其中北侧地块为A地块,南侧地块为B地块),A、B地块西临乐山路,东临华山路,南侧与应天大街以一地块相隔,北临集庆门大街。A地块占地64162㎡,B地块占地21704㎡,总占地面积85866㎡。 地块东侧为集贤雅苑产权调换房项目,共四栋高层住宅,两层商业。地块北侧为苏宁开发的高档商品房小区睿城。B地块西侧为小学

用地,根据现有材料综合分析可得,A地块的东侧和南侧以及B地块东北角商业价值最大,转角可设置集中商业,业态考虑为净菜场和小型百货超市。从长远来看,集庆门大街和乐山路具备一定商业潜力。 三、功能定位与规划目标 规划力图提供一个高品质、安居化的居住环境,创造一个时尚、典雅的建筑群,提供多样化的住宅形式,并且最大限度的使起居室、卧室、观景阳台获得良好的日照,结合成本运用新技术,以打造“绿色、生态、宜居”为目标,极力营造一个具有深刻文化内涵,又充满时代气息的现代新概念居住家园。 四、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3、《住宅设计规范》 4、《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5、《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7、《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8、《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 9、《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 9、用地红线图

某小区住宅楼工程工期保证措施(最新版)

( 安全技术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某小区住宅楼工程工期保证措 施(最新版) Technical safety means that the pursuit of technology should also include ensuring that people make mistakes

某小区住宅楼工程工期保证措施(最新版) 经我公司施工科和项目部共同研究,我公司决心在210天内完成全部工作量,为保证目标实现,公司将在人、财、物上优先供应,农忙季节不停工,保证工程连续进行。 我公司中标后,由施工管理科编制详细的施工组织计划和网络控制计划,确定主要分部分项工程的完成时间。在此基础上,由项目部编制月进度计划和网络图,工地在月进度计划指导下编制具体的周日计划安排,每周召开生产调度会,对延误工期工序分析原因,做出对策,并制定赶工措施。 展开流水作业,组织分段流水施工。 在混凝土中掺入早强剂,保证下道工序进行。 建立完整的物资供应体系。计划→采购→供应三位一体,保证各种工程材料及时进场,避免停工待料。

采用硬架支模的空心板安装方式,可缩短工期。 安全防护措施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系好安全带,防止高空落物伤人,在高空作业时,禁止向下扔任何物体,现场不准吸烟、穿高跟鞋及拖鞋。 基础槽边1.5m以内,不要堆积物品,并有围栏,防止塌方,清理槽底的工人要配合械挖土,躲开挖土斗4m以外,以免伤人,基础打夯要二人操作,要有绝缘鞋,绝缘手套,并且穿戴好,一人扶夯、一人托线,下班要盖好或苫好,以免发生触电事故。 楼层的施工垃圾、废扣件、碎钢筋等物体,清理垃圾不要从高处随意往下扔、乱倒、防止砸伤人,各孔洞临边四口、楼梯口、阳台口、预留洞口、楼梯口搭设长6m,宽3m的防护棚,同时五临边:阳台周边、屋面周边、结构楼层周边,卸料台外侧边、斜道两侧边也要进行防护,一定要按标准及时跟上,安全网按规定要求全部采用有合格证、准用证的密目式安全网,在楼四周沿立面架设并高出建筑物l米,拉紧牢固。 使用机械要严加管理,非工作人员不准随意乱开乱动搅拌机。

小区设计说明范文

小区设计说明范文 长春市某居住小区规划设计说明书 一、规划设计依据: 1、国家有关的规范、标准; 2、项目策划公司提出的原则设计概念要求。 二、区位分析: 该居住小区位于长春市,毗邻市中心区,规划建设用地面积约27000平方米,该居住区东面与前进大街相邻,北面是住宅小区,西面和南面是规划路。 二、现状分析: 基地现状大多为闲置空地,两条市政主要道路在用地两侧。基地地势平坦,基地内现有约27000平方米的水塘面积,长230米,宽118米。 三、总体规划设计理念: 本规划设计旨在面向未来、面向大众、创造一个布局合理、配套齐全、环境优美的新型居住小区,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充分结合起来。 1、充分利用基地的自然条件和资源,强调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将自然环境充分地溶入建筑群中;同时,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创造园林式的生态型小区。 2、通过设计丰富的住宅类型,合理的规划布局,现代气息的建筑造型,创造现代化风格的居住小区。 3、设计流畅而经济实用的道路系统,体现“人车分流”的基本原则。 4、结合基地的自然环境,进行总体的景观规划和设计,为总体规划锦上添花。 四、总平面布置: 该小区西侧和东侧各开一个大门并有一条主路贯穿于小区中部,基地的东北角;C区位于基地东南面。 在本规划中,该区入口设于基地西面规划路的西侧,由于规划路切割的影响,用地较规整且和其余地块联系,住宅应地形环境错落布置,绿化庭院,活动场所及停车区则有机的与建筑相结合。 该小区位于规划路的东侧前进大街之间,相对位置充分利用其地段优势,同时可阻隔城市干道的噪音及汽车废气对居住区带来的影响。其余沿街裙楼设有配套的超级市场,方便居民的生活。区内布置的户型均为一梯两户8+1层的套型,正南北朝向,同时,通过种植绿化、隔音墙、部分建筑首层架空等措施,提高2区的整体环境质量。 该小区整体呈长方形规则地形,。北面接临普通住宅区,本小区主要布置以8层为主的多层住宅。3区由多种住宅单体拼接而成,总体布局大致呈现南北向的行列式布置方式。以最大限度地争取良好的朝向,住宅南北向间距大于1H,保证每户均有足够的日照和采光。主要户型以一梯两户套型为主,包括少量一体四户套型。本规划设计了一条环形的休闲步道,将住宅群体串接成一体,形成一大型中央景观区。 本居住小区的停车以地上带棚的停车库为主,并结合小区的主要干道设置地面停车以节约用地。。 六、道路交通系统设计

小区住宅楼招标文件

目录 目录1? 第一章概述 ............................................ 2第二章质量目标?5 第三章工期目标 (6) 第四章工程概况 (7) 第五章施工组织机构 ................................... 8第六章施工部署及主要部位形象进度9? 第七章施工准备及人力、设备、材料计划.................. 10 第八章主要项目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13 第九章工程质量保证措施16? 第十章主要安全施工方案?17 第十一章安全保证措施 (19) 第十二章工期保证措施2?0 第十三章安全防护措施?21 第十四章现场文明施工措施............................. 22第十五章原材料质量保证措施?23 第十六章成品与半成品保护措施.......................... 24第十七章屋面卫生间地面及管道重要部位防渗漏技术措施?25 第十八章创优质工程质量保证措施及制约措施26? 第十九章创市级文明工地措施27? 第二十章资金使用保证措施28?

第二十一章农忙季节、节假日连续施工措施及违约承诺 (29) 第二十二章创无质量通病工程措施 (30) 第二十三章技术管理措施 (31) 第二十四章雨季施工措施................................ 32第二十五章停水停电保证连续施工措施.................... 33 第二十六章环境保护措施................................ 34第二十七章回访保修措施及维修承诺...................... 35第二十八章降低燥音,减少污染的具体措施................. 36 第二十九章现场消防措施?37 第三十章协调友临关系,保证施工现场的安定团结措施?38 第三十一章创优工程保工期制约措施..................... 39

高层住宅楼可行性研究报告

高层住宅楼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2016年10月

第一章工程概况 一、工程简述: 1、工程名称:某住宅小区; 2、项目法人:; 3、建设地点:*****依东路以南,****市环保局以西。 4、合同承包范围:施工图纸范围内的所有内容[不包括消防工程、地暖、电梯、防水工程(其中的管线预埋预留除外)]。 5、拟建工程六个单元,由(B+B+B+B+C+C)组合,住宅楼均为一梯两户,每个单元安装一部电梯。 二、建筑设计

三、结构设计

四、水、电设计 (一)、水、暖、卫设备工程: 1、给水、热水系统 (1)给水系统:竖向分为2个区,其中地下一层~五层为低区,直接接市政给水,六~十六层为高区,由2#楼地下一层的变频泵提供水源,2#楼地下室设生活给水箱。 (2)给水管采用内涂塑外镀锌钢塑复合管,热水管采用聚丁烯管。 2、排水系统 (1)主排水管设在卫生间内,各排水点分别排入排水主管。由地下一层顶板排出室外。 (2)生活污水采用柔性抗震排水铸铁管,沟槽式卡箍连接。 (3)卫生陶瓷器具。 3、采暖系统 (1)采暖管采用焊接钢管。 (2)一层采用散热器水平串连系统采暖,散热器采用铸铁760型,(3)住宅二~十六为壁挂炉地板采暖系统。 (二)、电器设备工程 1、高低压配电系统 (1)两路380/220V低压电源由2#楼变配电室直埋引至地下室强电竖井。(2)直埋供电电缆供电给单元采用树干式配电,T字分支供电单元。(3)单元垂直干线采用动力配电,一路供电-1层至8层,一路供电8层至16层。 (4)单元垂直干线采用ZR-VV-1KV铜芯塑料护套电缆,支线采用ZR-BV-500V阻燃铜芯塑料线。 (5)照明、动力支线及弱电系统线路全部穿管暗配。

住宅小区设计说明

叶集区广场东苑小区概念性规划设计说明 第一章项目研究 一、城市概况 叶集区是2015年10月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市辖区(原为叶集改革发展试验区),2016年2月28日正式挂牌成立。全区辖镇、洪集镇、三元镇、岗乡、平岗办事处、镇区办事处共6个乡镇(办事处),区域面积568平方公里,总人口26.9万人。 叶集区文化底蕴厚重。徽商文化源远流长,自古即为江淮之间重要商品集散地,明清时期商贾云集。未名文化薪火相传,涌现出与鲁迅并肩战斗的台静农、济野等“未名四杰”燃灯文坛。红色文化彪炳史册,孕育出勇、国夫、桂绍忠等8位国开国将军名垂丹青。美食文化享誉外,羊肉、沙锥贡鱼、空心挂面、启航茶油等特产驰名四方。 产业特色鲜明。为全国建筑模板之乡、华东四大木材集散地之一、省林产业十强县区。木竹加工企业2000余家,规模企业91家,从业人员5万人,年木材加工量500万立方米、销售收入超过百亿元。省级开发区建成面积10平方公里,成功入选国家级循环化改造示试点园区。中国中部家居产业园通过中家协评审授牌,荣获第三届中国家具品牌节新兴产业基地示奖。 二、区位环境 叶集地处、皖豫两省交界,东望长三角,南枕大别山,西接中原地,北连淮河水,素有“西大门”和“大别山门户”之称。境史河(干渠)环绕,105、312两条国道、宁西、阜六、合武三条铁路和沪陕、合武、济广三条高速交汇于此,距新桥国际机场1小时车程,是东进西出的咽喉、贯穿南北的节点,交通便捷。 本项目用地周边基础设施较为完备,交通便利,周边已建成住宅小区和教育配套商业配套众多,地理位置较优越,区政府、未名湖、人民广场近在咫尺。

三、现状分析 1、基地现状 现状基地为建设用地,整个基地以自然植被为主,西侧有河流,基地有部分民房,沿街有部分临时简易棚。 项目用地总面积110904平方米(约166亩,扣除创新路道路面积),其中综合商业用地面积26737平方米,住宅小区用地面积84167平方米。 2、地形地貌 整个基地地势西高东低,地形高差较小,总体竖向标高在55.3-54.2之间,在竖向设计中应合理解决排水,同时有效地降低土方工程,减小成本。 3、周边道路分析 项目地块南侧为城市道路,北侧为万寿路,东侧为柳林大道,南侧为南海路,综合商业和居住区之间为创新路,场地周边基础设施较为完备,交通便利。 4、出入口设置 综合商业地块:用地北侧为万寿路(红线宽度30米),东侧为创新路(红线宽度24米)。两条市政道路交叉口处设置步行主入口与集散广场,用地东南角于创新路设置车行次入口,用地西北角于万寿路上设置车行出入口。 住宅小区地块:小区四面临路,分别为西侧创新路(红线宽度24米)、北侧万寿路(红线宽度30米)、东侧柳林大道(红线宽度40米)、南侧南海路(红线宽度40米)。小区车行主入口设置在北侧万寿路,车行次入口设置在南侧南海路,东侧柳林大道道路等级较高,小区沿此道路不设置出入口,小区步行出入口设置在西侧创新路上,与综合商业地块贴近,同时能方便小区居民快捷到达商业区、市政广场等休闲购物场所。

住宅小区总规划设计说明

住宅小区总规划设 计说明

总体规划设计说明 第一章建筑专业设计说明 ◆规划设计专篇 一、工程概况及用地现状条件 1.工程名称: 2.建筑性质及规模:- 由一,二期两部分组成。分别由22栋4-7层多层住宅,21栋别墅,一栋五层宾馆组成。总用地面积为74457.2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87505.49平方米,地上总建筑面积为87505.49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为18910.48平方米。 3.用地位置及现状 北面,东面,南面,西面为农业用地。规划设计根据------总体规划,-----县经济发展水平相协调,力争有所突破,建设一个适宜居住的新型生态小区。 二、设计依据 ----------------------任务书及附件 基地现状地形图(用地红线) -----县相关建筑技术规范 国家相关的规范法规 《-----县城市规划管理规定》《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25 - ) 《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 )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三、规划原则 a.根据-----县城市总体规划,与屯昌县经济发展水平相协调,力争有所 突破,建设一个与农业配套的适宜居住的新型生态小区。 b.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加强环境意识,创造环境优美、居住舒适的 小区环境,争取每栋住宅有最佳的朝向和景观。 c.适当加大开发力度,节约用地、完善配套,贯彻经济效益、社会效 益、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d.运用现代设计手法,强调小区特色与风格,加大建设开发的科技含 量,建设智能化居住小区。 ◆建筑设计说明 1、规划总平面设计 1)规划构思 ﹡强调组团式布局,组团绿化与中心绿地相结合,经过景观步道联接为一个绿色生态系统。 ﹡人车分流的交通组织形式,将车流与小区休闲人流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出来,互补干扰。

小区住宅楼工程工期保证措施

小区住宅楼工程工期保 证措施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某小区住宅楼工程工期保证措施经我公司施工科和项目部共同研究,我公司决心在210天内完成全部工作量,为保证目标实现,公司将在人、财、物上优先供应,农忙季节不停工,保证工程连续进行。 我公司中标后,由施工管理科编制详细的施工组织计划和网络控制计划,确定主要分部分项工程的完成时间。在此基础上,由项目部编制月进度计划和网络图,工地在月进度计划指导下编制具体的周日计划安排,每周召开生产调度会,对延误工期工序分析原因,做出对策,并制定赶工措施。 展开流水作业,组织分段流水施工。 在混凝土中掺入早强剂,保证下道工序进行。 建立完整的物资供应体系。计划→采购→供应三位一体,保证各种工程材料及时进场,避免停工待料。 采用硬架支模的空心板安装方式,可缩短工期。

安全防护措施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系好安全带,防止高空落物伤人,在高空作业时,禁止向下扔任何物体,现场不准吸烟、穿高跟鞋及拖鞋。 基础槽边1.5m以内,不要堆积物品,并有围栏,防止塌方,清理槽底的工人要配合械挖土,躲开挖土斗4m以外,以免伤人,基础打夯要二人操作,要有绝缘鞋,绝缘手套,并且穿戴好,一人扶夯、一人托线,下班要盖好或苫好,以免发生触电事故。 楼层的施工垃圾、废扣件、碎钢筋等物体,清理垃圾不要从高处随意往下扔、乱倒、防止砸伤人,各孔洞临边四口、楼梯口、阳台口、预留洞口、楼梯口搭设长6m,宽3m的防护棚,同时五临边:阳台周边、屋面周边、结构楼层周边,卸料台外侧边、斜道两侧边也要进行防护,一定要按标准及时跟上,安全网按规定要求全部采用有合格证、准用证的密目式安全网,在楼四周沿立面架设并高出建筑物l米,拉紧牢固。 使用机械要严加管理,非工作人员不准随意乱开乱动搅拌机。运转中,不要用工具伸进简内扒料,发生故障时拉闸停机,查看修理并挂好安全健。电锯、砂轮、无齿锯.切割机要有保护装置,并要固定专人看管,禁止用手直接清理刀具以免伤手,送料要缓慢均匀,电锯锯料时为了防止木料反弹伤人,应安装分料器,木工房内刨花锯末要及时清理、严禁烟火,钢筋切割机要先固定好钢筋的位置,防止钢筋回弹伤人,手

某住宅小区高层住宅楼施工组织设计.

某住宅小区3#高层住宅楼 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章工程概况 一、工程简述: 1、工程名称:某住宅小区; 2、项目法人:; 3、建设地点:*****依东路以南,****市环保局以西。 4、合同承包范围:施工图纸范围内的所有内容[不包括消防工程、地暖、电梯、防水工程(其中的管线预埋预留除外)]。 5、拟建工程六个单元,由(B+B+B+B+C+C)组合,住宅楼均为一梯两户,每个单元安装一部电梯。 二、建筑设计

三、结构设计

四、水、电设计 (一)、水、暖、卫设备工程: 1、给水、热水系统 (1)给水系统:竖向分为2个区,其中地下一层~五层为低区,直接接市政给水,六~十六层为高区,由2#楼地下一层的变频泵提供水源,2#楼地下室设生活给水箱。 (2)给水管采用内涂塑外镀锌钢塑复合管,热水管采用聚丁烯管。 2、排水系统 (1)主排水管设在卫生间内,各排水点分别排入排水主管。由地下一层顶板排出室外。 (2)生活污水采用柔性抗震排水铸铁管,沟槽式卡箍连接。 (3)卫生陶瓷器具。 3、采暖系统 (1)采暖管采用焊接钢管。 (2)一层采用散热器水平串连系统采暖,散热器采用铸铁760型,(3)住宅二~十六为壁挂炉地板采暖系统。 (二)、电器设备工程 1、高低压配电系统 (1)两路380/220V低压电源由2#楼变配电室直埋引至地下室强电竖井。(2)直埋供电电缆供电给单元采用树干式配电,T字分支供电单元。

(3)单元垂直干线采用动力配电,一路供电-1层至8层,一路供电8层至16层。 (4)单元垂直干线采用ZR-VV-1KV铜芯塑料护套电缆,支线采用ZR-BV-500V阻燃铜芯塑料线。 (5)照明、动力支线及弱电系统线路全部穿管暗配。 2、接地系统 (1)本工程按三类防雷建筑考虑,设整体综合防雷保护。 (2)防雷采用柱内两根直径≥16的主筋相互连通做引下线,所有引下线上下可靠焊接。 (3)建筑物外墙内敷设一条-25×4扁钢避雷带与引入线焊成均压环,外墙上所有金属栏杆、门窗等较大金属物体与均压环可靠连接,以防侧击雷。电梯轨道上下两端分别采用-40×4镀锌扁钢相互连通并与接地装置可靠焊接。 3、接地保护系统 (1)本工程采用TN-S保护接地系统; (2)所有配电箱内PE、N线接地端子均分开设置; (3)接地装置利用基础内钢筋网主筋并辅以-40×4扁钢可靠焊接做接地装置; (4)联合接地电阻不大于1Ω。 (5)有线电视、电话、防雷系统与保护接地共用一组联合接地装置,接地电阻不大于1Ω。 4、弱电系统 (1)本工程弱电设有闭路电视、电话系统、火灾报警系统。 (2)弱电系统仅敷设线槽及暗敷管、盒。 五、水文、地质情况

住宅区规划设计的新理念

住宅区规划设计的新理念---《滕绍华》作者:卜一峰.Cute.? 住宅在规划、建筑、装修设计等方面都有完备的国家规范,在这些方面也有不胜枚数的成功实例和典范,这都是我们在实践中必须遵循的规范和学习的楷模。本文拟就住宅区规划设计的新理念、住宅建筑设计的细节思考、住宅装修设计的本源等问题进行探索,以寻觅住宅建设的新趋向,研讨住宅设计的超前性和适用性。 住宅区的规划设计因经济社会、自然历史、风土民情、地域气候、政治宗教等诸多因素的不同而千差万别。在此仅对当代大中城市的住宅区规划设计中新的取向、一般性的发展规律,略举其中的一些较为普遍关注的观点,与同业专家讨论。 1、规划理论的创新 居住区在整体结构的架构上有了许多新的突破。首先,“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的三级组织结构的单一模式已被打破,依业主的生活水平、兴趣爱好、生活习惯等特点为主题的居住社区受到欢迎,尤其是健身、健康型的社区楼市红火;其次,单一居住的区域规划遇到挑战,居住与从业相结合的区域规划开始萌生,这种模式可以解决一部分居民就近就业问题,同时也解决了所设产业的就近招工问题,并可减小城市人流交叉对交通的压力;再有,对集中规划大面积的居住区提出质疑,居住区过小配套项目发挥不出作用,但居住过大也会造成上、下班时城市干道的单向交通负荷过重,以及商品房销售困难等问题;高层和超高层不应作为居住区的景观点缀,因为高层不但居住不方便,还会将高空强风引至地面及热岛效应等环境灾害问题。为此,许多城市已不再建造高层住宅;住宅区的交通组织影响居住质量,

路网规划应给住宅建筑以好的朝向,干道应以东西向为主,使楼间距加大,居民的视界开阔。甬道以南北向为主,山墙间距小不影响使用与视觉。进入居住区的机动车应适当限制,庭院中应“人车分流”,车不进庭院,但在需要时车可以到单元门前,如病人救护、搬家等情况。居住区的干道应“人车混行”,但要通而不畅,既照顾乘车者方便,又保障居住区安全和安静。 城市元素的利用与引进。所谓城市元素是指构成城市功能的诸多因素,具体的如医疗卫生、环卫环保、道路交通、供水供气供热供电、邮电通信、商业购物、体育健身、就学就业等等,抽象的如繁华景致、商贸环境、文化氛围、民风民俗等等。概括起来说就是我们常说的配套设施及城市气氛,这些都是城市居民生活不可缺少的条件。随着我国城镇化的进程加速,城镇土地资源越来越紧缺,居住区郊区化已在大中城市开始,为满足居民的需求与生活方便,一个居住区的规划首先应考虑周边可利用的城市元素,以节省投资,并繁荣现有业界,再考虑居住区内的配套设施完善,所引进的业界应注意选优的原则,如重点学校、知名医院、热销商场等等。住宅区的配套项目一定要列入规划,包括选择对象的洽谈,并且应先于住宅工程建设,以利居民入住后的生活,这也会促进住宅的销售。同时,规划中应注意营造城市氛围,以尽快形成“人气”足的社区。 住宅区规划与国际接轨的趋势。我国近几年引进国外设计,规划出一些学习发达国家住区的实例,但在理论上还缺少研究。首先,我们应充分注意到我国人口多耕地少的国情,坚持不占或少占耕地的原则,研究应用不能耕种的荒地建住宅的措施。并要限制大量占用土地的“豪宅”,反对恣意扩大

居住小区设计说明

一、基地情况概述: 小区位于长安区环山路北侧,沣河东岸,批准用地3.6hm2,南北长250m,东西宽159m,地势总体南高北低,基本平坦(见示意图1)。计划住户2026户。此地位于南郊郊区,拥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周围旅游景点众多,居住环境优雅安静,是人们休息度假的好地方。 二、设计理念、构思原则: 继承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建筑规划理念,并却尽可能的解决和完善了人们观赏、娱乐、休闲、集会、居住、健康、工作、交流等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这一永恒的主题。基于此地地理位置及自然景观优势,将“自然”这一话题充分考虑到本次设计中,认真的思考了“人--建筑--健康--自然”这个四元体之间的关系,充分的利用和改造原有的自然环境,营造了一些人工环境,让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相结合,使建筑空间更能满足人们的健康需要。本规划设计旨在面向未来、面向大众、创造一个布局合理、配套齐全、环境优美的新型居住小区,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充分结合起来。 、充分利用基地的自然条件和资源,强调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将自然环境充分地溶入建筑群中;同时,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创造园林式的生态型小区。 、通过设计丰富的住宅类型,合理的规划布局,现代气息的建筑造型,创造现代化风格的居住小区。 、设计流畅而经济实用的道路系统,体现“人车分流”的基本原则。 、结合基地的自然环境,进行总体的景观规划设计,为总体规划锦上添花。 、强化院落空间,在追求合适开发强度的情况下,有利于物业管理与分期开发,并增强小区的安全性、趣味性、识别性。 、体现以“人为核心”的设计理念,把科技先行、环境优美、可持续发展思想贯穿于设计全过程中。 三、空间布局 空间布置可概括为:多点、一中心。 多点--即以住宅为主体围合的四个院落组群。 一中心--即由小区中心内的集中绿地、水面、广场、雕塑及造型别致的社区公共建筑,构成了小区文化娱乐交往中心和纵横轴线交汇的空间构图中心。 在本规划设计中采用的是周边式布局方式,住宅共有五个组团构成主要围绕着中心广场区和中心水景区四周布置,以及南向沿街布置对外商业组团。小区四周分散设置了四个出入口,其中,主入口在西南角面向南,有最佳的朝向和风景,然后,北向、南向、东北向

某住宅小区设计说明2020

第一章规划设计 1.1 概况 项目位于湛江市霞海港以北、航运船厂以东,规划用地范围东临32米广州湾大道和28米江日路,西临70米海滨大道,南侧是36米文东路,规划周边配套设施成熟,交通便利。规划总用地面积为62127.14平方米。项目的建成将会提升周边居住质量,美化此地的空间环境。 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为62127.1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344587.36 平方米,计算容积率建筑面积为193059.26平方米,容积率为3.5,建筑密度为25%,绿地率为35%,并配套有1843辆的机动车停车位。 1.2 主要设计规范及依据 1、湛江市城市规划局关于下达湛江市霞海港以北、航运船厂以东62127.14平方米用地规划条 件的批复湛城规(赤坎)【2018】565号 2、《湛江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3、 1:500实测地形图 4、《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16年版) 5、《广东省居住小区技术规范》(DBJ15-11-94) 6、《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4年版) 8、《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2014) 9、《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 10、《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 11、《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48-2014) 12、《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2015) 13、《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 1.3 总平面规划设计说明 1.3.1 规划理念及原则 1.设计理念--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购房者不再满足于最基本的居住功能,对居住环境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现代住宅小区设计不仅要满足基本的设计规范和功能构成,更要为居民提供高品质的居住环境。 2.规划设计原则 整体性原则—规划注重与周边环境的有机衔接,以城市为出发点进行规划设计。 生态性原则—在环境设计方面强调自然生态景观的塑造,环境设计注重“宜居”“人文”的价值品质,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使居住于此的人充分享受到城市中的自然风光,于闹市中享得闲逸之情趣。 因地制宜原则—建筑布局时在保证良好朝向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地形条件,建筑与建筑的关系,合理布局,使小区规划统一而不呆板。 3.“以人为本”的设计宗旨 项目依据建设用地红线,充分结合周边环境现状,综合分析,在有限的用地空间内合理组织内外部空间,创造舒适宜人的生活环境,满足人们的生理需要及社会不同家庭生活模式的需求。 4.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创造地方特色 以城市设计为前提,结合南方城市的特点,利用现代设计理念,高科技、工艺和材料,充分考虑生态、节能、环保等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力求创造出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面向未来的居住环境及建筑新形象。 5.场所精神,增强居住环境的舒适性,创造归属感 设计采用现代居住建筑设计理念,考虑用地的实际情况,结合人的尺度及活动规律,组织高效、丰富的空间以及营造和谐的场所精神,增强居住环境的舒适性,创造归属感。 1.3.2规划布局 项目位于湛江市霞海港以北、航运船厂以东,用地因地制宜展开布置8栋高层住宅,用地东面布置小区人行主出入口,本规划充分考虑周边的现状建筑,合理展开布置,最大限度的营造出大中心园林景观。 规划布局依据朝向、主导风向等因素,充分考虑与周边建筑的关系,通过合理的规划布

居住区规划设计说明.doc

居住区规划设计说明一、总体概述 基地西侧、东侧为住宅区,北侧为田地,南侧则为河流。东侧及南北侧均为城市主干道,30m宽。规划用地约15公顷。本项目的目标是建成一个环境优美,造型新颖,设施完善,设备齐全,使用方便的中高等档次的居住小区。 此方案共有居住建筑总计51栋,其中高层17栋,小高层14栋,多层20栋。会所2个,小学1所,幼儿园1所。其中东南步行入口处为商业街,向西、向北皆设有沿街商铺。 二、总体构思 本规划设计旨在面向未来、面向大众、创造一个布局合理、配套齐全、环境优美的新型居住小区,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充分结合起来。 (1)、通过设计丰富的住宅类型及富有现代气息的建筑立面造型,更好地契合了当今时代人们得需求,创造了现代化风格的居住小区。 (2)、设计了流畅而经济实用的贯通式小区主道路系统,在汽车驶入小区后,能就近地停靠,使小区内部靠近中心的道路做到了“人车分流”,保证了小区内部中心区的人流的安全与便捷。小区路及宅间小尽量做到流畅且方便使用,以满足人们对于小区内部的步行的要求。 三、设计构思说明 1、总体布局

本居住小区用地布局的分布主要为:住宅用地、公共建筑用地、道路用地、绿化用地。小区主干道以及中心绿地把小区分为六个大组团,每个大组团围绕中心绿地进行布置 2、规划结构 根据用地现状条件和规划用地布局,结合道路系统结构,小区分为六个大组团,每个大组团中的小组团围绕组团景观节点布置。 3、道路交通组织 本小区共设有4个主要出入口,其中三个车行出入口,一个步行出入口,满足了小区居民的就近进出。考虑到小区内主要人流方便乘车,南、北、东面各有一个车行出入口。道路网大致设置为S型,整体上看小区路网结构丰富活泼,充满变化。小区道路分为三级:小区干道路宽10米,为方便小区居民的晨练,散步和出行要求。;组团级道路路宽4-5米,满足了内部的一些日常出行,地面停车位主要布置在这片区域。宅间路宽2-3米,造型多变,活泼生动,与周边环境及建筑很好的结合在一起。 4、公建系统 本小区小学设在基地西南,为18班小学,设有250米环形跑道,满足本小区及周围孩子上学需求。会所以及幼儿园围绕中心绿地布置,拥有良好的环境,让住户有一个良好的休闲环境,让孩子有一个好的成长空间。 5、景观系统 小区以主入口广场和中心绿化广场为主景观节点,主景观节点不仅是小

某小区规划设计说明电子教案

某小区规划设计说明

襄南怡景小区规划设计说明一、项目概况及项目分析 1. 区位分析 该小区位于紧临某省道,荣踞某镇新镇区核心,距某市区和某县各20多公里,乘车一刻钟可达。基地南面临现有堰塘。 2. 现状分析 规划地块交通比较便利,居住环境良好。规划居住区地块基地地势平坦,规划用地约5055.45平方米(合 7.58 亩)。 二、规划设计依据 1.法规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 (2)《某镇镇总体规划》 (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4.1)》 (4)《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GB 50137-2011)》 (5)《住宅建筑规范》GB 5038—2005 (6)《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 (7)《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5352-2005)》 (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 (9)《住宅设计规范(GB 50096-2011)》 (10) 相关的国家建筑设计规范 2.现状依据 (1)规划区地形图 (2)规划区土地利用现状图 (3)居住区详规设计任务书 三.规划设计理念 本次规划突出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原则,在满足交通的情况下体现了规划的核心思想,另外鉴于本区域周边环境优美,水域丰富,本规划方案结合临近堰塘,着重考虑居住区内的水域环境优化,并且在道路、建筑、景观等各项布局中尽量配合已有水环境来布置,打造亲水平台,环境优美宜人的居住小区。通过水系将人与环境和谐相处展现在本小区规划设计中来,此外“以人为本”,使得居民与水环境和谐共处,力求给居民一个优美的生活环境、齐全的生活设施、健康的生活方式。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居住小区规划设计说明书

居住小区规划设计说明书 一、规划项目基础信息概况 澜沧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因东临澜沧江而得名。地处东经99度29分~100度35分、北纬22度01分~23度16分之间。全县总面积8807平方公里,为云南省县级面积第二大县。县境与景谷、思茅、勐海、孟连、西盟、沧源、双江7县(市)相邻,西部和西南部有两段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80.563公里。县城勐朗坝,海拔1054米。 澜沧县地处北回归线以南,气候主要属南亚热带夏湿冬干山地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干雨季分明。由于地形地貌复杂,海拔高差悬殊,立体气候明显。其中海拔700米以下的澜沧江、小黑江、黑河等河谷地区为北热带,700~1400米之间的大部分坝子河谷低丘地带为南亚热带,这两个气候带的面积约占全县总面积的44%,气温高,热量足。县城勐朗镇年均气温19.2℃,年降雨量1624.0毫米,年日照2098.0小时。 澜沧县地处横断山脉怒山山系南段,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五山六水纵横交错,主要山脉有公明、孔明、帕令、芒黎和扎发谷5座,山峰绵延纵横,仅海拔2000米以上山峰就有150多座。最高海拔2516米(新城乡麻栗黑山),最低海拔578米(雅口乡勐矿)。山区、半山区占98.8%。 ⒈项目名称:南朗茗秀 ⒉地理位置:项目基地位于澜沧县西南角南朗河畔,县城总体规划确定为二类居住用地,四周用地为公共设施用地、绿化用地以及二类工业用地,总用地面积约为10.0公顷(长约400m,宽约为250m)。规划项目西南侧与南朗河相连,东面为规划的绿化用地,北面为规划的居住用地,南面是公共设施用地,整个规划区范围内有较好的地形和绿化环境。 二、设计依据 本设计主要有一下书籍为参考文献,结合澜沧县县域内的基本情况和基础资料,以及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相关强制性条文为设计依据。 ⒈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乡规划部分和房屋建筑部分; ⒉城市居住区规划规范2002年版GB5018093; ⒊民用建筑设计通册GB50352—2005; ⒋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 ⒌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 ⒍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 ⒎总图制图标准GB/T50003—2001; ⒏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50001—2001; ⒐西南地区建筑标准设计通用图; ⒑居住规划与设计; ⒒规划设计中的社会调查方法和实践; ⒓城市规划与设计; ⒔城市规划原理。 三、设计理念

高层住宅小区室外配套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住宅小区室外配套工程 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章、工程概况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住宅小区室外配套设施工程,施工内容包括室外给排水工程、室外供热管网工程、室外强弱电管路工程。本次施工范围为1﹟--5﹟楼,其中3﹟、5﹟楼主体未施工,先依照设计在不影响主体施工情况下将各类管网甩口预留,待3﹟、5﹟楼主体施工完成后进行管网连接。 本工程室外采用雨污严格分流的排水体制,雨水就近排入市政雨水管网,生活污水由支管汇入主管,经化粪池沉淀处理后再排入市政污水管网。雨、污水管道1﹟、4﹟楼排入经三路市政排水管网,2﹟、3﹟、5﹟楼排入三贤大道市政排水管网。给水管路由三贤大道市政管网接入。供热主管网由小区3﹟、5﹟楼南面临时换热站接入。 二、工程内容 室外生活给水管干管采用钢塑复合管,卡箍或法兰连接;室外消防给水管采用球墨铸铁管,卡箍或法兰连接。 室外排水管及雨水管均采用高密度聚乙烯双壁波纹管,采用弹性密封圈承插链接。 供热管道DN>200mm的采用焊接钢管,DN≦200mm的采用无缝钢管,管道之间的连接采用焊接连接,与设备和阀门等需要拆卸的附件连接采用法兰连接。 强电弱电线管采用焊接钢管,管道过道路时加钢管保护。 三、工程特点及施工顺序

本工程管网配套项目,给排水、供热、雨污水、强弱电管网分部面广,管线量大;在保证不影响楼座施工前提下,先开挖主线,后开挖支沟。先挖雨污水管道,后挖其他压力管道。对其雨水与污水管道相互交错处,应先开挖污水管道。 因室外管线较多,施工时遇到管线交叉,应遵循以下原则: 1、压力管道避让重力自流管道,新建管道避让已建管道。 2、小管径管道避让大管径管道,临时性管道避让永久性管道。 3、生活给水管道与污水管道交叉时,给水管道应敷设在污水管道上面,且无接口重叠;当给水管道敷设在污水管道下面时,给水管道的接口离污水管道的水平距离不小于1米。 四、施工总体布置 1、施工总体布置 根据管线多、工程量大、工期短的特点,做到长计划、短安排,在施工中不断抓好施工准备工作。准备工作要做到全面充分,不能仓促上马。开工后应集中力量组织多个作业面,全面全工,齐头并进,组织好流水作业和立体交叉作业,采取一切安全和质量保证措施,优质高效地完成施工任务。 2、施工平面布置 办公及生活区域借助一期主体施工搭设的办公及生活区。 根据本工程特点,总施工方案的选择及现场客观条件,需在附近设置一块场地作为常设砂石拌合机械,材料等堆场,考虑施工需要,上述施工 场地中的需设置在二期空闲范围内。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增设移动电箱四只。 选定合适地点(不致影响3﹟、5﹟楼将来施工),集中作业区需占地2

住宅小区设计说明1|住宅小区设计

古堰春晓住宅小区 区住户提供人际交流的多样空间。 1 总 则 4 设计构思及理念 1 尊重原有地形,通过建筑的走向及空间效果极力营造建筑群体特征。 2 设计依据 1 建设方提供的建设用地地形图 2 梳理建筑群得空间关系本设计极力弱化市政道路对住宅小区的干扰,作为本设计方案的基点。 2 建设方提供的设计要点文件 3 充分利用绿化,充分考虑建筑布局及天际线的变化于地势,绿地与水景相互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相成,使本住宅小区及景观设计融入到整个自然中。4《民用建筑设计通则》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6《多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9 其他技术性规范文件3 设计思想及指导原则 1 设计原则 4 重视风水理念通过对本地块风水要素的挖掘,并经过设计的改造,力求使住户都享受到得天独厚的风水高位,轻松愉快

的生活。 2 总平面设计 1 总平面布置1 规划目标根据建设方要求及对这块地的定位分析,充分考虑回迁安置房的特性,在规划设计力求表现自然主义风格和城市庭院生活方式,住宅小高层和中高层。 (1) 该小区是一个尊重地方文化和塑造社区文化的宜居性住宅小区。充分考虑该地区和 周围环境特点,体现时代特色和地域城市风貌。引导社区文化的形成,塑造一个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充满生机的并为住户认同的居住小区。 结构清晰、道路顺畅、配套齐全等要求,创造出“以人为本”尊重环境,舒适优美 (2) 小区是一个与自然和谐的“绿色”小区。规划与住宅设计处理好建筑及道路、绿地、 树木关系,注重利用自然资源和条件,减少对生态的影响。重视地方气候条件和景观因素。

的商业及居住空间,同时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时代气息。2 规划思想宜居之城 一个以人为本的居住小区,要体现浓厚的居住气息,要营造一个让居民心旷神怡的居住环境。3 总体布局符合规划、消防、人防、环保、防灾、减灾等要求。实现可持续 (3) 小区是一个重视人际交流的家园性住宅小区。合理组织室外水景、步行和活动场 地,进一步提高室外公共设施水平。通过景观设计为居住者创造宜人的空间环境,为社 古堰春晓住宅小区 卧室休息区相对独立,私密性较强,每户保证充足的阳光。3 设计特点小区由小高层、中高层住宅类型构成,设计主要特点是动静分区明确,流线顺畅,内庭院的设计将自然内环境引入住宅,设计中有效地利用空间,创造出丰富的空间效果,各种功能皆能满足住户的要求,外形设计现代、简洁,力 求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的创作理念。4 户型多样,适应多种需求。幢每户的

住宅小区项目方案设计说明-环保专篇

住宅小区项目方案设计说明:环保专篇 住宅小区项目方案设计说明:环保专篇 本项目位于漳州市芗城区东南角、芗城区与龙文区的连接地带,东侧是城市主干道-九龙大道,南侧是规划中的下洲路和诗浦中、小学。西临规划中的丹霞路,北侧是建设中的住宅区及已建成的闽南综合大市场。 本项目总用地面积为89578.0平方米,规划地上总建筑面积268000平方米,地下室建筑面积为14996平方米。本次规划为zz小区一期的Ⅱ、Ⅲ区,一期总用地面积为35176.93平方米,地上总建筑面积为85913.7平方米。本次方案包括底层带商业网点的小高层、高层住宅;12-18层二类高层住宅及相关配套公建会所、八班幼儿园。 一、建筑部分 高层住宅部分为分体式空调,备用发电机房、高低压变配电室、水池、泵房等分区域均设于地下一层。 (一)发电机房、泵房等设备用房墙体采用190空心砖砌,内墙面与顶棚均作内贴矿棉毡,外包铝板网吸音墙。 (二)生活水池与消防水池分开设置,生活水池选用玻璃钢水池,以确保生活用水水质要求。 (三)地下一层发电机房及厨房的烟囱结合主楼直上屋顶,实现高空排放。 (四)Ⅱ、Ⅲ区分组团分设若干垃圾收集点,服务半径小于70米。沿小区内主干道及人流密集处设若干废物箱,间距约为50米。 (五)结合各个组团的景观设计及周边绿地,适当种植大乔木,小灌木等适应洛阳地区树种,结合休闲绿地,创造宜人的社区环境。同时能起到很好的隔声减噪的作用。 二、给排水部分 (一)本工程室外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室内污水经三级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城市污水管网。 (二)本工程水泵房设于Ⅱ地块3#楼地下室,水泵均采用减振及减噪措施。 (三)生活水池选用玻璃钢水池,屋顶水箱采用玻璃钢水箱,并设置有水箱自动清洗设备,提高用水水质,地下生活水池单独设置,减小用水循环时间 (四)洁具采用节水型。 三、电气部分 (一)本工程电气产品均为无噪声无污染环保型产品,对环境无影响。 (二)柴油发电机组原则上为消防应急专用,机组放在地下层,可利用大地本身及建筑结构墙体对噪声的吸收,以减少对环境的噪声污染;机组排烟管道上装有消声器,以降低排气噪声;机组底座安装减震垫;柴油机废气利用竖井排放高空以降低对大气的污染。 四、通风部分 (一)选用高效、节能、低噪音和低振动的设备。主要有风机、水泵。 (二)对噪音较大的设备采用隔音消音处理,包括设置通风、风管上设消音器、机房设吸音板等。 (三)对有振动的设备采用隔振措施,包括采用橡胶或弹簧减振器,弹性吊架、柔性接头等。 (四)发电机组配置排烟消声装置,排烟管接至高层屋面排放。 感谢您的阅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