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教学三维目标---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教学三维目标---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教学三维目标---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教学三维目标---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教学三维目标----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稳态与环境

目录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科学史话稳态概念的提出和发展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神经外科医生

第2节通过激素的调节

科学·技术·社会评价应用激素类药物的利与弊

第3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科学·技术·社会拒绝毒品,慎用心理药物

第4节免疫调节

科学·技术·社会艾滋病——威胁人类的免疫缺陷病

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调节

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第2节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第3节其他植物激素

第四章种群和群落

第1节种群的特征

科学家的故事从治蝗专家到生态学巨匠

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

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植保员

第3节群落的结构

科学·技术·社会立体农业

第4节群落的演替

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林业工程师

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

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科学·技术·社会生态农业

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第4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第六章生态环境的保护

第1节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第2节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即是本课题的重点内容,也是一个难点内容,建议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逐层推进。

首先,以人体为例,结合初中已掌握的知识,让学生弄懂由血浆、组织液、淋巴构成的人体内环境及三个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且明确:体内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然后结合人们的日常生活分析实例,证明当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发生变化时,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能够维持内环境的稳态,进而归纳出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并且使学生认识到: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就会引起代谢紊乱并导致疾病。

一、教学目的要求

知识方面

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1.通过内环境稳态的基本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明确只有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才能实现内环境的稳态。

2.使学生逐步树立生物体的局部与整体相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能力方面

1.通过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和水平平衡调节实例的讨论分析,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稳态的生理意义。

2.提高运用学到的生物学知识评价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教学难点

(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一、教学目标

1.明确内环境的概念及组成环境的三种成分之间的关系。

2.理解体内细胞物质交换是通过内环境而实现的。

3.理解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及其生物意义。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及其生物意义。

2.教学难点

(1)内环境稳态的概念。

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一、教学目标

1.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2.简述稳态调节机。

3.关注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及其生物意义

2.教学难点

(2)内环境稳态的概念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一、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1.概述动物和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

2.说明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3.概述人脑的高级功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1.通过内环境稳态的基本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明确只有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才能实现内环境的稳态

2.使学生逐步树立生物体的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能力方面

1.教学重点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2)人脑的高级功能。

2.教学难点

(1)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第2节通过激素的调节

一、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1.描述动物和人体的激素调节。

2.运用建构模型的方法,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

高中数学必修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总结(完整版)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2)知道常用数集及其专用记号; (3)了解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4)会用集合语言表示有关数学对象; (5)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从集合实例中抽象概括出集合共同特征的过程,感知集合的 含义. (2)让学生归纳整理本节所学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到学习集合的必要性,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二.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方法. 难点:表示法的恰当选择. §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 (2)理解子集.真子集的概念。 (3)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间的关系,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 用.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通过观察身边的实例,发现集合间的基本关系,体验其现实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 (2)体会类比对发现新结论的作用. 二.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集合间的包含与相等关系,子集与其子集的概念. 难点:难点是属于关系与包含关系的区别. §1.1.3集合的基本运算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交集与并 集. (2)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3)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 用. 2.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观察和类比,借助Venn图理解集合的基本运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目标、设计思路、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包括

北师大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 第6单元生命的延续第20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第1节《遗传和变异的现象》教案设计 重庆市万州区五桥中学程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正常表述性状、相对性状、遗传、变异等概念; (2)列举或辨别生物的不同性状,以及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3)列举或辨别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性状; (4)观察并描述相关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人体8种性状个体间的差异,识别生物的性状; (2)通过苹果、梨辨别相对性状; (3)通过对遗传性状的讨论,进一步强化学生对遗传和变异的领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身边的人和事仔细观察和辨别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设计思路】 按照“目标引导,反馈矫正”课堂教学模式的“目标引导→自主探究→质疑点拨→反馈矫正”等四个基本环节进行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的制定 只有明确了学习目标,才能引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高度注意,增强学习的目的性,减少盲目性,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在一节课开始时,教师要向学生出示本节课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和自学导引(每人一份),使学生明确本节课具体的教学目标,并且了解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激励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达标意识。 (二)自主探究 补偿教学:学生在拿到学习目标之后,不宜立即布置学生自学。而是首先要引导学生回顾旧知,目的是了解学生学习的认知

初始状态和情感初始特征。它能为新课的达标起到铺垫和迁移的作用。 学生自学: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学习目标和自学导引,认真而全面地通读整节教材或教师指定的部分教材,细致地进行筛选:哪些知识点能够按照要求掌握;哪些知识点似懂非懂;哪些知识点一无所知。 讨论交流:学生通过自学,每个人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和领会可能不同,同一问题也会有不同的见解。教师适时组织讨论交流,让学生提出质疑、明辨是非、相互补充或纠正,使自己归纳的知识更完善。 (三)质疑点拨 教师质疑:通过自读教材和相互讨论,学生对各具体知识点有了一定的理解,但往往不够深入,并且常常也缺乏对具体知识点间内在联系的认识。通过教师质疑就可以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励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的独立思考,深刻理解各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 精讲点拨:学生经过自学探究、讨论交流、教师质疑后,可能有些知识点在头脑中还比较零散,很容易遗忘,同时在前三个环节的学习中,已最大限度地暴露出了学生自学中的疑难问题,

教学目标,重难点

第一单元教学目标 1、了解人物的言行心理及环境对揭示人物品质的作用。并通过人物形象地描写理解高尚的含义。(不分地位、身份、职业、条件、环境等所表现的道德水平高的情操;有意义的,不是低级趣味的)。 2、能用简练的语言准确说明文章所写的事例;在写作中学会抓住人物的言行心理及环境进行细节描写以突出人物的形象;学习选择小事例以小见大突出人物形象。 3、激发学生从小做起,从我做起,关心他人,乐于助人,学习、尊重并成为善良诚实的劳动者。 单元重难点能用简练的语言正确说明文章所写的事例; 了解人物的言行心理及环境对揭示人物品质 习作教学目标:通过一两件事写自己身边高尚的人,把事情写清楚,内容要具体,做到详略得当。 教学建议: 学习本单元课文可采取精读和品读的方法,或采取学生自读为主的学习方式来探究阅读中的疑难问题,指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和健康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第二单元教学目标: 1、学会本单元生字、新词。 2、通过查字典等方法理解自己不懂的词,并主动查阅相关资料。 3、掌握各种表达方式的运用,坚持做摘录笔记和写阅读笔记,在摘录中注意词 句的积累和运用。

4、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正确把握文章脉络,领会写作意图,学习表达技巧,并联系生活实际陶冶美好情操。 单元教学重、难点: 1、进一步培养朗读能力,能在朗读中注意重音、语调和语速。 2、阅读时应抓住重点词语、句子理解课文,学会品味形象生动、富于表现力的词句,增强语言感受能力。 第三单元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长江之歌》《古诗二首》和《三峡之秋》的有关段落。 2.自学生字词语,积累美词佳句。 3.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通过学习课文、查阅有关资料,了解长江、黄河的地理状况、历史演变,以及作为母亲河对中华民族的贡献。 4.组织学生召开歌颂母亲河的诗文朗诵会,激发学生对母亲河的热爱之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5.通过拓展阅读课文的学习以及查阅资料,了解母亲河的现状,学习写《倡议书》,激发学生树立起"保护母亲河"的意识,自觉保护环境。 第四单元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体育颂》中的部分段落,理解什么是体育精神,了解中国女排积极奋进、刻苦训练、团结拼搏的感人事迹,激励学生热爱体育,积极参加体育运动。 2、写摘录笔记,独立识字学词,认字23个,写字30个。理解“匀称、协调、刚毅、关键、搏击、深思熟虑、荣誉、清晰、启迪、较量、机敏、聪慧、幽默、化险为夷、弱不禁风、不解之缘、得心应手、挥洒自如、忍辱负重、默契、眼花缭乱、惊心动魄、过关斩将、梦寐以求”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3、体会反复、比喻等手法在课文中的表达作用。 4、学习记史类的说明文的写法。 5、开展综合活动,在规定的时间内写作班歌班词、班徽说明书、运动员誓词、广播稿、解说词、挑战书等实用文,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目标 重难点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目标重难点 教学内容:认识图形、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找规律。 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的数100以内的数,会认写100以内的数,掌握组成,顺序,会比较大小,会用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用100以内数表示日常生活 中的事物,会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整十数 和一位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 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 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特征,初步感 知所学图形的关系。 5、知道人民币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探索给定的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欣赏数学美的 意识。 【二】能力目标: 1、能熟练的数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几个一组 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2、能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整十数 和一位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特征。 4、掌握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1元=10角,1角=10分。 【三】德育目标: 1、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知道爱护人民币,珍惜时间。 3、形成发现和欣赏美的意识。 4、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良好信心。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加减法口算。教学难点:元、角、分的认识及换算。

怎样确定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

怎样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 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物理教学准备阶段的一个重要环节。要上好一节课,使学生的学习达到预期的质量标准,教师必须事先明确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应该做什么,学习哪些内容,学习这些内容达到什么知识层次和能力水平;在教学活动中重点要解决什么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会遇到哪些困难,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等。这就同作战之前要制定作战计划一样重要。 长期以来对教学起导向作用的是教学大纲,而教学大纲所提出的要求是笼统抽象的。它不可能对每一教学内容(知识点)提出很具体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之前制定出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 一、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的作用及其特点 (一)作用 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正确与否,决定着教学过程的意义。若不正确,教学过程就失去了意义;若不明确,教学过程就失去了方向。在物理教学活动开始之前,首先要明确教学活动的方向和结果,即所要达到的质量标准。因此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是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教学方式方法的依据,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和方向。 可见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对教与学的双方都具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控制作用。 (二)特点 物理教学中的教学目标与原来常用的教学目的是不完全相同的,而且存在很大差异。 教学目的是指通过物理教学使学生达成某一质量规格的总的规定。它指明了学生应在物理知识、能力和物理素质方面所要达到的水平。教学目的的确定主要依据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其着眼点是教师的教。因此它是一个一般性原则。 教学目标是指通过有计划的物理教学过程与学生活动所要实现的教学成果。它是制定物理教学计划、课程编制、教案设计以及评价教学效果的标准。教学目标的确定除依据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外,更主要的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注意教师教的同时,更着眼于学生这个主体。因此它更具体,深广度更明确,操作性更强。 可见,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比较起来具有:整体性——概括整个教材,教学理论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合理性——根据当地或班级学生的实际水

教学目标重难点汇总

【教学目标】 1.理解交变电流的产生原理 2.掌握交变电流的变化规律及表示方法 3.理解交流电的瞬时值,最大值及中性面的概念 4.培养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立体图转化为平面图形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是交变电流产生的物理过程分析 2.难点是交变电流的变化规律及应用 《静摩擦力》教学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静摩擦力的规律,能根据静摩擦力的规律,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 2.知道静摩擦力的变化范围及其最大值;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利用物理语言分析、思考、描述摩擦力的概念和规律的能力; 2.通过具体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分析生活中的摩擦现象,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利用实验和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对科学的求知欲。 2.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能说明生活、生产中采用应用摩擦力的实例,提高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正确理解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 2.静摩擦力方向的正确判定; 7.5 宇宙航行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造卫星的有关知识。 2、知道三个宇宙速度的含义,会推导第一宇宙速度。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用万有引力定律推导第一宇宙速度,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介绍我国在卫星发射方面的情况,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感知人类探索宇宙的梦想,促使学生树立献身科学的人生价值观。 ★教学重点第一宇宙速度的推导 ★教学难点运行速率与轨道半径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单摆·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在物理知识方面的要求: (1)理解单摆振动的特点及它做简谐运动的条件; (2)掌握单摆振动的周期公式。 2.观察演示实验,概括出周期的影响因素,培养学生由实验现象得出物理结论的能力。 3.在做演示实验之前,可先提出疑问,引起学生对实验的兴趣,让学生先猜想实验结果,由教师实验验证,使学生能更好的有目的去观察实验。 二、重点、难点分析 1.本课重点在于掌握好单摆的周期公式及其成立条件。 2.本课难点在于单摆回复力的分析。 解决方案:对于重点内容通过课堂巩固练习加深印象。本课难点在于力的分析上,由教师画好受力分析图,用彩粉笔标示,同时引导学生看书,这部分内容属于A类要求及了解内容,只要使大部分学生能明白基本过程即可,重在强调最后结论。 7.6实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会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计算物体运动的速度; (2)学习利用物理图像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用纸带与打点计时器来探究功与物体速度相关量变化的关系,体验知识的探究过程和物理学的研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学习的快乐,激发学习的兴趣;通过亲身实践,树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科学理念。 【教学重点】 学习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的物理方法――倍增法,并会利用图像法处理数据。 【教学难点】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图像法 16.1 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明确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基本思路. 2、掌握同一条直线上运动的两个物体碰撞前后的速度的测量方法. 3、掌握实验数据处理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习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实验,完成某种规律的探究方法。 2、学习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猜测、探究、发现规律的探究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实验方案的设计,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的习惯,并锻炼其思考的全面性、准确性与逻辑性。 2、通过对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处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能使学生灵活地运用科学方法来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创新意识。

(完整版)高中生物必修一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1.1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上。说出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情感态度】: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二、教学重难点: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是重点;说出生命系统的层次是难点 1.2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教学目标: 【知识】:了解细胞学说的发展过程 理解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细胞形态多样性与功能多样性的关系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 【技能】:显微镜高倍镜的使用 制作临时装片 观察不同细胞的差异 【情感态度】:认同科学探索是一个曲折渐进的过程 认识水华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禁采发菜的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显微镜高倍镜的使用;细胞的多样性,特别是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是本课的重点。而了解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是本课的难点。 2.1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一、教学目标: 【知识】:简述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说出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是碳 【技能】:尝试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探讨细胞中主要化合物的种类。【情感与态度】:认同生命的物质性。 二、教学重难点:了解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是本课的重点,用实验方法检测生物组织中的几种物质是是难点 2.2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一、教学目标: 【知识】:说明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以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概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情感态度】:认同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关注蛋白质的新进展。 二、教学重、难点:氨基酸的结构及其形成蛋白质过程、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是本节重点;而氨基酸形成蛋白质过程和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的原因是本节的难点。 2.3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一、教学目标: 【知识】:能说出核酸的种类,简述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技能】:用实验的方法,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二、教学重难点:理解核酸的结构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 2.4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一、教学目标 【知识】:了解糖类的组成和分类举例说出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说明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二、教学重难点:糖类的种类和作用、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为本课的重点; 而多糖的种类及其结构、理解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是本课的难点。 2.5 细胞中的无机物 一、教学目标: 【知识】:说出水在生物体内存在的形态和功能 说出无机盐在生物体内的分布,功能以及在不同生物体内分布的情况 二、教学重难点:水、无机盐在生物体中的分布、功能是本节重点;学生理解结合水是难点。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教学目标重难点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教学目标重难点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 单元教学目标: 1.直观感受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 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他人交往、合作的意识。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 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体会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1课时:认识图形(二)例 1 教学内容:第2-3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从物体中分离出面,从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感受平 面图形和简单的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2.在用这些形体的面画图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并能识别这些图形,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数学活动中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应用意识。 4.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直观认识并识别这些图形。 教学难点: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第2课时:认识图形例2 教学内容: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拼摆平面图形的操作活动,使学生认识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2.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3.学生通过大量拼摆图形,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增强想象力,感受图形的美。 教学重点:认识所学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语言简单描述图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教师招聘面试说课如何把握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教师招聘面试说课如何把握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在完成对教材的分析和学情的探究之后,就来到说课第一部分非常关键的环节——说教学目标和说教学重难点。合理的教学目标的设置和详实教学重难点的确立,能够帮助我们授课理清思路确立正确方向,使得整堂课一气呵成。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究竟该如何设置才能达到融会贯通呢?下面我们就来一探究竟。 一、教学目标 首先,我们谈一下教学目标的设立。教学目标的是建立在以教材为依据、以课标为标准的基础上制定。符合所教授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以学生终身发展为目的,能够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最终导向来制定。以物理学科为例,在不同的年级阶段所制定的教学目标就会有所不同。初中阶段的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主要要求是对于知识概念定义的了解和初步掌握,能够体会简单的物理学思想比如体会控制变量法在物理探究过程中的应用等等。而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并且具备了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这里学生更多的要求就是要以之前所学习的知识为依据,对于新的知识能够理解推导和应用,并且能够在教师引导下独立设置物理探究性实验方案,并且对于实验结果进行评估和验证。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不同阶段的学生的心理和学习的特点对于教学目标设置的重要性。接着,从教学目标撰写的角度,新课标指出教学应该以三维目标作为教学的主要方向。简而言之就是教师在讲授知识的同时能够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而知识和讲解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又是在教学过程和讲解方法中得以体现。因此教学目标的构成应该设置为——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需要注意的是:三维目标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三维目标也不是逐级递进的关系,三维目标是从三个不同的维度来解

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教学策略(教法和

教学设计包括教学任务、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教学策略(教法和学法的设计)、教学媒体等因素,那么在素质教育观念下的这些设计应该是什么样子? 1.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中对于目标阐述,能够体现教师对课程目标和教学任务的理解,也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归宿。 新的教学理念从关注学生的学习出发,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中师 生共同追求的,而不是由教师所操纵的。因此,目标的主体显然应该是教师与学生。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賃軔朧碍鳝绢。 教学目标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目标, 它与传统课堂教学只关注知识的接受和技能的训练是截然不同的。体现在课堂教学目标上, 就是注重追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突出了过程与方法的地位,因此在教学目标的描述中,要把知识技能、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都考虑到。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祸測樅锯鳗鲮。 2.教学重点和难点、关键点的确定及突破 教学重点是教材中举足轻重、关键性的、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中心内容,是课堂结构的主要线索,掌握了这部分内容,对于巩固旧知识和学习新知识都起着决定性作用。教学难点,是 学生难于理解或领会的内容,或较抽象,或较复杂,或较深奥。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婭骒東戇鳖納。 因此,教师要善于从知识的发展规律确定难点,进行教学。也有的老师在教学中设立关键点,所谓关键就是开启知识之门的钥匙,把一个单元、一节课起决定作用的东西与知识学好, 就可顺利掌握、运用教材,这就是知识的关键。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顧荭钯詢鳕驄。 3.教学策略的设计 教学策略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方式。所谓教学策略,就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 所采用的方法、步骤、媒体和组织形式等教学措施构成的综合性方案。它是实施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是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其主要作用就是根据特定的教学条件和需要,制定出向学生提供教学信息、引导其活动的最佳方式、方法和步骤。彈贸摄尔霁毙攬砖卤庑诒尔肤亿鳔简。 1 / 1

5五年级上册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数学五年级上册教学目标、重难点 $ \

数学五年级上册基于“课标”的 教学目标、重难点细化 ^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单元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 2.学生会用“四舍五入”法求积是小数的近似值。 3.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关于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4.体会小数乘法是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教学重点:理解小数乘法的算理,掌握小数乘法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关于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 。 课时安排:8课时(新授) 第一课时: 课题:小数乘整数 教学内容:P2-3及相应练习题 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计算方法,会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经历将小数乘整数转化为整数乘整数的过程,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

过程,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简单的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算法。 ~ 教学难点:确定小数乘整数的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根据因数和积的变化规律进行转化。) 第二课时: 课题:小数乘小数 教学内容:P5例3及相应练习题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作出合理的解释。 2.经历探索与归纳小数乘小数计算方法的过程。 3.培养学生运用迁移数学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 。 教学重点: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积的小数点位置的确定。 第三课时: 课题:较复杂的小数乘法 教学内容:p6例4及相应练习题 教学目标: 1.能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确定积的小数位数时,位数不够的,应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2.通过规律探索,发现积和因数间的关系。即,当因数比l小时,积比另一因数小;当因数比1大时,积比另一因数大。

高中数学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1、课题:集合的概念 教学目标:集合、子集的概念,能利用集合中元素的性质解决问题,掌握集合问题的常规处理方法. 教学重点:集合中元素的3个性质,集合的3种表示方法,集合语言、集合思想的运用.2、课题:集合的运算 教学目标:理解交集、并集、全集、补集的概念,掌握集合的运算性质,能利用数轴文氏图进行集合的运算,进一步掌握集合问题的常规处理方法. 教学重点:交集、并集、补集的求法,集合语言、集合思想的运用. 3、课题:含绝对值的不等式的解法 教学目标:掌握一些简单的含绝对值的不等式的解法 教学重点:解含绝对值不等式的基本思想是去掉绝对值符号,将其等价转化为一元一次4、课题: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教学目标: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能应用一元二次不等式、对应方程、函数三者之间的关系解决综合问题,会解简单的分式不等式及高次不等式. 教学重点:利用二次函数图象研究对应不等式解集的方法. 5、课题:简易逻辑 教学目标:了解命题的概念和命题的构成;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理解四种命题及其互相关系;反证法在证明过程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复合命题的构成及其真假的判断,四种命题的关系. 6、课题:充要条件 教学目标:掌握充分必要条件的意义,能够判定给定的两个命题的充要关系 教学重点:充要条件关系的判定. 7、课题:映射与函数 教学目标:了解映射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能根据函数的三要素判断两个函数是否为同一函数;理解分段函数的意义. 教学重点:函数是一种特殊的映射,而映射是一种特殊的对应;函数的三要素中对应法则是核心,定义域是灵魂. 8、课题:函数的解析式及定义域 教学目标:掌握求函数解析式的三种常用方法:待定系数法、配凑法、换元法,能将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的解析式表示出来;掌握定义域的常见求法及其在实际 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能根据函数所具有的某些性质或所满足的一些关系,列出函数关系式;含字母参数的函数,求其定义域要对字母参数分类讨论;实际问题确定的函数,其定义域除满足函数有意义外,还要符合实际问题的要求. 9、课题:函数的值域与最值 教学目标:理解函数值域的意义;掌握常见题型求值域的方法,了解函数值域的一些应用.教学重点:求函数的值域与最值的基本方法。 10、课题:函数的奇偶性 教学目标:掌握函数的奇偶性的定义及图象特征,并能判断和证明函数的奇偶性,能利用函数的奇偶性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函数的奇偶性的定义及应用. 11、课题:函数的单调性

必修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

必修1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一. 教学目标: l.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2)知道常用数集及其专用记号; (3)了解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4)会用集合语言表示有关数学对象; (5)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从集合实例中抽象概括出集合共同特征的过程,感知集合的含义. (2)让学生归纳整理本节所学知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到学习集合的必要性,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二.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方法. 难点:表示法的恰当选择.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 (2)理解子集.真子集的概念。 (3)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间的关系,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2.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通过观察身边的实例,发现集合间的基本关系,体验其现实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 (2)体会类比对发现新结论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集合间的包含与相等关系,子集与其子集的概念. 难点:难点是属于关系与包含关系的区别.

§ 集合的基本运算 一.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交集与并集. (2)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3)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2.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观察和类比,借助Venn图理解集合的基本运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 (2)进一步体会类比的作用. (3)感受集合作为一种语言,在表示数学内容时的简洁和准确.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交集与并集,全集与补集的概念. 难点:理解交集与并集的概念.符号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函数的概念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函数是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高中阶段不仅把函数看成变量之间 的依赖关系,同时还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刻画函数,高中阶段更注重函数模型化的思想与意识.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例,进一步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 型,在此基础上学习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 (2)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 (3)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4)能够正确使用“区间”的符号表示某些函数的定义域; 3、情态与价值,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函数的必要性的重要性,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浅谈初中语文新教材中怎样确定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

初中语文新教材中怎样确定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一堂完整的高质量的语文课,如何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呢?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教学目标是一堂可亟待完成的任务,也可说是一堂课的上课目的。根据三个目标维度系统,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每项的目标中,我们完全可以把这些内容合起来加于制定,用上这样的一些动词:感受、理清、揣摩、了解、领悟、培养、理解、体会、体味、学习、品味、积累、把握、引导、激发、认识、感悟、感知、熟读、体验、识记、表现等词语。 这些词语也可以作如下分类: 字词方面:识记重点词语、重点字词、品位关键词语、积累文言词语、句子方面: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揣摩体味相关语句、揣摩关键语句的含义、品味文章诗化的语言、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品味作品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品味作品清新朴实的语言、积累有关诗词、品味揣摩抒情性语言、赏析文中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的精彩语言、品味文中平淡自然而又具韵味的语言特色、品味京味语言、整篇的方面: 1、把握文章的内容和主题、理清思路和线索、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复述课文内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领悟文章的思想内涵、感受并理解文章的观点、理解文章内容、 2、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习崇高品质和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体会爱心献给他人的美好情感、理解作者的感情、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丰富而深厚的精神世界和人生追求、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美好理想和敢于同困难作斗争、勇于拼搏的精神、培养乐观精神、培养勇敢、顽强、乐观、自信的品质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提高认识自然爱护自然的思想、理解文中包含的哲理、理解文中深刻哲理、增强爱护自然的意识、感悟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培养学生关爱动物的感情、探寻并领略民族风情、热爱民族文化、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体味民族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对生活的关注、激发热爱祖国博大文化的感情,促使他们自觉地注意周围的艺术文化、体会作者思乡的情感、感受文中的风俗美、人情美,丰富精神世界,获得思想的启迪、体会作者由观赏自然景物而引发的内心感触、了解作者艰苦勤奋的学习经历,激励学生发愤读书,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学习作者艰苦勤奋的学习态度、体会诗歌的音乐美和意境美、感受中华诗词文化的辉煌灿烂,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体会母亲的宽容、善良、温顺、刚气的品格、感悟深沉的爱和独特的教育方式、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能力方面:1、听。培养学生听的能力、养成良好地倾听习惯、并能听出人家画中有话的“言外之意”等; 2、说。培养学生复述故事内容的能力、能根据老师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回答问题的能力、能口齿清楚普通话流利地说话等; 3、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研读、熟读课文、通过多种形式反复诵读、速读课文、复述故事情节、深情地朗读文章、配乐朗读、默读课文、熟练地背诵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全文、反复诵读、比较阅读、复述课文的大

三年级科学单元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三年级科学单元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科学概念: 1绿色开花植物生长一般都要经历一定的生命周期: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营养生长、开花结果。2一粒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能够萌发、长成一棵植物,这棵植物又能结出许多种子,植物的物种就是这样不断繁衍的。3植物的器官有自己特殊的结构,这种结构与它们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所承担的功能相适应。4植物的根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5植物的绿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6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体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7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8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叶,根总是向下生长的;植物的花要经历花开花谢的过程。花谢后结果,果实是由花发育来的。9绿色开花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器官。10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等条件。 过程与方法: 1种植和培育植物。2使用放大镜。3比较准确地测量植物植株的高度变化。4依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5以已有经验或观察的现象为依据进行预测。6用适宜的方式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记录。7对变化的事物进行观察,发现产生的新变化。8通过记录和比较描述植物所发生的变化。9用统计图表、列表、画图等适宜的方法处理相关信息。10运用查阅分析资料的方法解决问题,获得问题的答案。情感态度价值观: 1形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树立科学要讲求实证的思想。2激发关注和研究生命现象的兴趣。3培养坚持性和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 1、学生们能种植和培育植物。 2、通过种植和培养凤仙花,观察凤仙花的生长变化,了解开花植物的生命周期。 3、知道植物器官的独特结构与生长过程中的功能相适应,了解植物生长需要的生长环境。 教学难点:

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教学目标、重难点及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12个字,积累优美的词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首都北京夜晚的美丽景色。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增强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感受首都北京夜晚的美丽景色,产生对北京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也是一座古老而美丽的城市。你知道北京有哪些风景名胜呢?自由说。其实,夜晚的北京城也很美。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识记生字词,交流识字方法。 同学们刚才读得可认真了,谁愿意来当小老师把课文中出现的这些生字词带同学读一读? 夜幕降临银光闪闪光彩夺目五光十色络绎不绝华灯高照 长安街勾画喷泉王府井紫禁城一束束一幢幢繁华辉煌 3.说说自己记忆生字的小窍门。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轻声读课文,看看课文给我们介绍了北京哪些地方的夜景?边读边思考“每当夜幕降临,北京的哪儿亮起来了”? 2.讨论交流: 每当夜幕降临,北京的()就亮起来了。 3.你觉得夜晚的北京城里什么地方最美?把描写美景的句子画出来,多读几遍吧。 四、指导写字。 1.指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结构及关键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指导学生把字写正确,写美观。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北京亮起来了》一课,谁能美美地给大家读一段课文。(指名学生分节读课文) 2.我们已经学习了课文中的许多优美词语,看一看谁和他们交上了朋友?出示生字、新词卡片,开火车认读。 3.北京是我们祖国的首都,是一座历史悠久的美丽城市。北京白天美,夜晚更美。谁还知道北京哪里的夜色更美? 二、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北京去细细游览。请同学们快速默读2-5段,看看我们今天将要游览哪几个地方? 2.生读,交流: 长安街,环形路,王府井、西单商业街,紫禁城。(在黑板上贴出四个景点的名称) 3.现在,选择你喜欢的景点,开始今天的游览吧!别急,先看看导游的要求。出示自读提示:(1)从2-5段中选择你喜欢的段落自由读。 (2)划出不理解的词句。 (3)细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哪些词句描写了这个景点的美,画出来,读一读。 (4)同桌交流学习体会,并美美地读一读你选择的内容。 4.全班交流,师点拨突破难点。(学生当小导游介绍,说到哪个景点介绍哪个景点) (1)东西长安街 A.你看到了哪些地方的美景?(指导说话:来到长安街,我看到了-----引导读句子。) B.哪些词语写出了长安街亮起来了? 借助图片感知:华灯高照、川流不息、灯光闪烁、金碧辉煌、光彩夺目、轮廓等词语及相关句子的意思。 C.如果现在正是华灯初上,你漫步在长安街街头,身处点点灯光之中,闪烁的灯光如银河从天而降,想象你就身处其中,你能美美地读出这一段吗?自己练一练吧! (2)环形路 A.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把“犹如”换一个词读一读吗? B.你能读读你喜欢的句子吗? C.读,评读,引读,男女分读,齐读 (3)用同样的方式学习商业街、王府井、紫禁城。感知“焕然一新”“绚丽多彩”“五光十色”“繁

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 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就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是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及由内容所 反映的思想方法,也可以称之为学科教学的核心知识。 教学难点是指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或不易掌握的技能技巧。难点不一定是重点,也有 些内容既是难点又是重点。难点有时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定,同样一个问题在不同班 级里不同学生中,就不一定都是难点。在一般情况下,使大多数学生感到困难的内容,教师要着力想出各种有效办法加以突破,否则不但这部分内容学生听不懂学不会,还会为理解以 后的新知识和掌握新技能造成困难。 通常意义上所说的教学难点,即是新内容与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之间存在较大的落差。 课堂教学要讲究分散重点,突破难点。教学重点要分散,既让学生易于接受,又减轻学 生负担;教学难点要分析落差的距离,搭建合适的台阶。这正是教学艺术性之所在。 课堂教学目标就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教与学的互动目标。 新课程倡导的课堂教学目标有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 度与价值观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分解、细化了的一小部分。当完成和落实了每一个课堂小教学 目标的同时,课程需要关注的大目标也就实现了。 课堂教学目标在45分钟之内,是可以达到的。不是理想目标那样的遥远,可望不可及。 平时人们常说的教学目标,在没有特殊说明的情况下,实际上指的就是课堂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目标常常被人们简化为: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的主要内容,就是人们常常挂在嘴边的双基”那就是指:基础知识、基 本技能。后来,又勉强地加上了一个学科情感。这就是如今在教案、教学设计的教学目标中的三个方面:①知识。②技能。③情感。 有了课堂教学目标,教案中的教学过程的撰写,就可以围绕着教学目标展开了。

教学目标设计思路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包括定稿版

教学目标设计思路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教 学过程包括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北师大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 第6单元生命的延续第20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第1节《遗传和变异的现象》教案设计 重庆市万州区五桥中学程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正常表述性状、相对性状、遗传、变异等概念; (2)列举或辨别生物的不同性状,以及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3)列举或辨别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性状; (4)观察并描述相关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人体8种性状个体间的差异,识别生物的性状; (2)通过苹果、梨辨别相对性状; (3)通过对遗传性状的讨论,进一步强化学生对遗传和变异的领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身边的人和事仔细观察和辨别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的能力。【设计思路】 按照“目标引导,反馈矫正”课堂教学模式的“目标引导→自主探究→质疑点拨→反馈矫正”等四个基本环节进行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的制定 只有明确了学习目标,才能引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高度注意,增强学习的目的性,减少盲目性,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在一节课开始时,教师要向学生出示本节课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和自学导引(每人一份),使学生明确本节课具体的教学目标,并且了解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激励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达标意识。 (二)自主探究 补偿教学:学生在拿到学习目标之后,不宜立即布置学生自学。而是首先要引导学生回顾旧知,目的是了解学生学习的认知初始状态和情感初始特征。它能为新课的达标起到铺垫和迁移的作用。 学生自学: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学习目标和自学导引,认真而全面地通读整节教材或教师指定的部分教材,细致地进行筛选:哪些知识点能够按照要求掌握;哪些知识点似懂非懂;哪些知识点一无所知。 讨论交流:学生通过自学,每个人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和领会可能不同,同一问题也会有不同的见解。教师适时组织讨论交流,让学生提出质疑、明辨是非、相互补充或纠正,使自己归纳的知识更完善。 (三)质疑点拨 教师质疑:通过自读教材和相互讨论,学生对各具体知识点有了一定的理解,但往往不够深入,并且常常也缺乏对具体知识点间内在联系的认识。通过教师质疑就可以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励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的独立思考,深刻理解各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 精讲点拨:学生经过自学探究、讨论交流、教师质疑后,可能有些知识点在头脑中还比较零散,很容易遗忘,同时在前三个环节的学习中,已最大限度地暴露出了学生自学中的疑难问题,教师对所有收集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属个别学生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对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