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特点

高中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特点

高中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特点
高中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特点

一、高中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特点

(一)明确提出未来国民素质的基本要求

(二)体现素质教育的理念,确定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整合的课程目标

1.把课程功能从单纯强调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中解放出来,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在课程功能上完成了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换。

2

3.体现国家对人素质的基本要求。

4.课程目标具有可理解性和可操作性。

(三)课程标准打破学科中心,为终身发展打基础

(四)关注学生的学习,强调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1.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2.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3.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五)评价的多元性

课程评价由量化评价走向质性评价,评价关注人的发展,这是课程评价发展的基本趋势。高中课程标准淡化了终结性和筛选评价的功能,把评价作为促进学生和教师发展的工具。发展性的教师和学生评价在课程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在各科课程中综合运用测验、观察、交流、实际操作、作品展示、自评和互评方式。课程评价也重视档案袋评价方式的运用,通过它来考查学生学习的过程和体验。

(六)实行弹性指导,为课程实施提供广阔的空间

1.给教师实施课程提供广阔的空间。

2.为教材编写提供了条件。

二、结合高中课程改革实践,谈谈指导教师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从广义上来说,指导教师的职责很多。教师明确自己的职责后,能够对自己在选课指导中的角色有更深入的认识,更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指导。一般而言,指导教师的主要职责有:

(1)向学生解释选课指南(选课指导手册)的内容,确保学生能理解选课指南的各项规定。

(2)通过心理测试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优势、弱势和兴趣点。

(3)帮助学生了解高校招生的各种规定,从而为学生选择提出相应的建议。

(4)要经常过问学生的学业进展情况。

(5)根据选课指南(选课指导手册)控制学生的课业负担。

(6)要积极创造一种温暖、真诚和开放的师生关系。

(7)必须无条件保护学生的有关隐私。

三、结合我国教学的现状,谈谈教师进行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会遇到哪些问题?其影响因素是什么?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换角色,由“经验型教师”成长为“研究型教师”、“学者型教师”。新课程的深入实施也需要将教学的研究重心下移到学校。由此可见,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既是新课程实践的需要,也是新课程顺利开展的保障。

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是以中小学教师为研究主体,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方法对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探究的一种活动。它是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研究,有利于教师及学校的专业发展。

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是教学研究发展的一种国际趋势。但对于我国的教育教学发展而言,它并不是一

个全然新鲜的事物。在许多教学研究活动开展得好的学校,已经充分运用了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的形式,只是并未成为一种主流地位的研究方式。目前社会发展日趋民主化,教学研究也朝以学校、教师为研究主体的方向发展,由此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既是必要的,也是符合研究发展趋势的。

所谓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就是教师为了改进自己的教学,在自己的教室中发现某个教学的问题,并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以‘追踪’或汲取‘他人的经验’的方式解决问题。有人称之为‘为了教学’,‘在教学中’,‘通过教学(教师)’”。“为了教学”是指研究的目的是改进、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中”,是指研究的题目是教学之内的,非教学之外的,研究发生在教室里的教学问题,而不是别人的问题,研究现实的问题,而不是某种抽象的理论假设与思辨;“通过教学”是指问题研究与问题解决的过程都应由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进行,不是到教学之外寻求解决途径,也不是放弃问题由别人来帮助解决。

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则是尊重研究者(中小学教师)的观点,以及从他们看世界的方式了解他们眼中的教学现实。从以校为本的研究者对具体实践进行描述和总结的角度,可以将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理解为是以“中小学教师为研究主体,以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研究的对象,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教育教学现象进行探究、使用归纳分析资料、总结经验与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其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

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虽然是针对学校的实际问题展开和进行的,教师是研究主体,但它绝不是仅仅依靠本校内的力量,依靠教师个人的力量,还需要同伴合作和专业人员的引领。“教师个人、教师集体、专业研究人员是校本研究的三个核心要素,他们构成了校本研究的三位一体关系”,这三要素是开展校本教学研究和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三种力量。其关系可用下图表示:从不同的逻辑出发点来思考和陈述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可能会有多种含义。但各种言说都应突出“以校为本”的特征,应该以学校所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为选题范围,以学校教师作为研究的主要力量和主体,通过一定的研究程序得出研究成果,并且将研究成果直接作用于学校实际状况的研究活动

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不仅仅是学校的事,也不仅仅是教师自己的事,而是一个系统工程。校本教学研究的顺利开展离不开方方面面的保障,需要资源的保障、制度的保障、行政政策的保障等。明晰校本教学研究的保障机制,不仅可以普遍增强校本教学研究的研究意识,还可以促进各方面的协调配合,使校本教学研究蓬勃开展。

一、校本教学研究的资源保障

(一)人力资源保障

校本教学研究,既向教师提供了机遇,也为教师提出了挑战。因为我国的教学传统将教师定位于“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在教学研究中教师多是被研究者。新校本教学研究挑战并改变了教师传统的研究观念,向教师提出更高的能力要求。具有开展校本教学研究的意识与能力的教师正是校本教学研究顺利进行的重要人力资源保障。新校本教学研究要求教师转变埋头教学的观念,而应具有自由的主体意识、敏锐的问题意识、积极的课程意识以及友善的合作意识。主体意识可以让教师明了自己的研究优势,明晰自己在校本教学研究中应该承担的责任,积极主动地参与校本教学研究;敏锐的问题意识是开展校本教学研究的源头活水,教师在提出问题的前提意识可以让教师明了自己的研究优势,明晰自己在校本教学研究中

应该承担的责任,积极主动地参与校本教学研究;敏锐的问题意识是开展校本教学研究的源头活水,教师在提出问题的前提下深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积极的课程意识可以促进教师逐步成为课程开发的主要承担者,仔细研究课程内容,使得课程实施更富有针对性;友善的合作意识可以尽量发挥每一个教师的积极作用,避免校本教学研究的自我封闭、孤陋寡闻。为了促使教师形成积极的教学研究意识,具备较强的教学研究能力,可采取多种培训的形式,或鼓励教师开展行动研究,在实践中学习。

教师是校本教学研究的主体,是主要的人力资源保障。除此以外,教研专业人员和校长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他们也是丰富的人力资源保障。因此,除了注重教师的人力资源开发外,还要开发教研专业人员和校长的人力资源潜力,以期为校本教学研究的开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二)物质资源保障

新课程校本教学研究的展开需要相应的物力资源作保障,包括教学材料、图书资料以及必要的教学及科研设施等。它们是开展校本教学研究的物质基础,否则校本教学研究只能是空洞的、形式主义的。

教师开展校本教学研究所需要的物质资源也是多种多样的,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其一,教学材料。教学材料是教师进行校本教学研究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它既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的最基本的工具,也是开展研究的得力助手。需要注意的是,新课程改革过程的教学材料已不仅仅是指教科书,还指围绕教科书开发的系列教学资料,包括与教科书同步的教学指导书、视听教材和学生辅助读物等。新的教材开发政策还鼓励一线教师自主开发适宜的教学材料。其二,图书资料。图书资料是教学材料之外的供教师进行新课程校本教学研究之用的书籍、报刊、杂志等书面材料。丰富的图书资料可以帮助教师获得教学研究所需要的方法指导、前沿信息和相关研究的经验以及更广阔视野的资料信息。其三,必需的科研设施。针对新课程校本教学研究主要解决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的特点,教师必需的科研设施主要表现为必需的教育教学设备,如现代电子技术设备、光学投影设备、模型等,还包括一些基础设施,如实验室、研究室等。

开发和利用校本教学研究所需的物力资源,不仅是教师的事务,也是学校工作的重点。教师要有开发

多种教学资料的意识,学会甄别和选择各种教学及研究的资源,如拓宽自己的视野,广泛汲取从事教学研究的方法论方面的书籍,并积极获取他人研究的信息及成果。学校则应把为教师的校本教学研究所需的物质资源作为学校工作的基础和重点,帮助教师提高教学研究能力,以丰富学校的软资源。学校应尽力为教师购置各种各样的教学材料及研究资料,鼓励教师自主开发适宜的教学资料。对于图书资料的管理,要注重图书资料的丰富性,及时更新,并提高图书资料的使用效率。科研设施对于教师的教学研究也是至关重要的,学校应该根据教师研究的切实需要和本校的经济状况建设和采购相应的基础设施,并妥善管理。

(三)经费保障

经费是校本教学研究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然而,经费短缺又是我国课程改革及教师教学研究所面临的一个重要现实。有多数学校空有改革的蓝图,但因为资金短缺,教学研究难以开展。贫困地区的学校甚至无力为教师购置课程标准等必备教学资料,教师连课程改革的新理念都不十分了解,何谈开展教学研究?

各级行政部门应为学校开展教学研究投入一定的资金。在学校层面上,应把校本教学研究所需的费用列入学校财政预算,保证每年或一定时期内都要有一定数量的研究经费。此外,学校还应注意扩展其他的经费来源,如吸纳社区资助、私人捐赠、申请课题经费等。在校本教学研究的经费的利用和管理上,应做到合理使用,节省开支。学校及教师要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发挥研究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感,克服资金上的困难,开展相应的教学研究。

(四)时间保障

时间是开展校本教学研究的必要因素。没有时间,就谈不上校本教学研究。实际上,基础教育工作是很繁重的,教师几乎没有时间进行教学研究。教师每天将大量的时间花费到上课、写研究争取必需的时间保障。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尝试性努力:第一,提高教育教学工作效率,“挤”出时间搞校本教学研究;第二,减轻教师不必要的工作负担,特别是不必要的行政事务;第三,利用行政手段,制定必要的奖惩措施,保障教师进行校本教学研究的时间;第四,结合教学开展研究,以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带动校本教学研究工作的开展。

二、校本教学研究的制度保障

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是以教师为主体的研究活动,需要教师的主体意识,也需要制度上的保障。制度保障可以为教师从事研究活动给予一定的支持和限制,提供基本的活动框架。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上的保障具体体现在激励制度、运行制度及评价制度等方面。

(一)激励制度的建设

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的顺利进行从根本上取决于教师的能力和积极性。调动教师的积极性离不开激励制度的建设。

激励教师的研究积极性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主要表现在对教师的尊重上。要尊重教师的兴趣和性格特点,尊重教师的劳动方式和劳动成果。激励教师的研究积极性,还要坚持公平的原则,公平对待所有的教师,创设一个宽松又具有竞争性的合作环境。激励教师的研究积极性,还要有所针对性,不能笼统、模糊不清。此外,还要将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在物质激励基础上,结合精神激励,并逐步将激励的重点过渡到精神激励上来。

(二)运行制度的建设

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运行制度的建设具体体现在教学研究活动的管理上。教师在开展研究活动之后,会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学校应该大致对可能遇到的问题作前提性的预设,并拟订解决的方案,以免在问题真正出现时手足无措。以校为本的教学制度在我国是新兴的一种以教师为主体且占主导形式的研究方案,运行制度的建设还要在尝试中逐步摸索。

(三)评价制度的建设

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是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研究和解决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的。它与教育专业研究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另外,许多教师过去在实践中从事一些研究,但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在过去不是占主体地位的研究形式。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方式,多数教师还要逐步学习和摸索。所以说,我们不必要求教师像专家那样来搞教学研究,在评价教师的研究时,要建立合适的评价机制。

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是解决实践问题的,这是评价原则的第一出发点。校本教研重在反思和解决实践问题,不是要宏观地建构什么理论或模式。评价时也要着重看问题的选择及解决情况,尽量避免学院式的教育专业研究评价模式。不要过度重视研究程序的标准化,使得教师不得不将大量精力花费在课题的立项、开题、结题上,因而忽略了课题研究的教育教学实践意义。在研究成果的评价上,要注重研究成果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价值,而不是看教师发表多少论文。

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的评价要以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为原则。评价的目的不在于给教师的研究活动定性,也不在于给教师的研究活动贴任何形式的标签,而是以综合评价教师的研究活动为手段,以此激励教师深入地反思自己的研究活动及教学实践活动,使教师明了自己的优势与缺憾,以提高自己的研究及实际教学能力。

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的评价还要贯彻专家评价和自我评价相结合的原则。专家参与评价可以借助专家的力量对教师的研究给予适当的点拨,教师的自评则可以让教师客观地了解自己。当然,无论是专家的评价,还是教师的自评,都要尽力做到公允。

三、校本教学研究的行政保障

依据教育行政实施主体的不同,可以将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的行政保障分为两部分(一)校外行政保障

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我国改变了过去的中央集权的单级课程管理体制,实施三级课程管理体制。

由此,可以促进国家和地方各级行政部门由管理角色转变为服务性角色。对于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国家及地方各级行政部门要给予一定的保障。

首先,要在行政上赋予教师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权利。事实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规

定,教师享有“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

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的权利。但长期的升学竞争压力使得教师无暇顾及教学实践研究。

其次,在校本教研管理上尽量分权。我国过去实行的是集权化的科研管理体制,倾向于标准化的管

理方式,课题申报、实施、结题过程中追求规范性,这限制了教师从事研究的积极性。国家和地方在改变传统科研管理的方式基础上,对校本科研的管理应尽量分权。中央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还应通过各种途径,

此外,中央和地方各级行政部门应由管理者转变为服务者。校本教研刚刚开始实施之际,学校、教师在此过程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学校科研经费紧张、教师研究能力不足、家长的责难等。中央和地方各级行政部门应尽力为学校及教师解除困难和障碍,由过去发号施令的角色转变为服务性角色。

面面的支持。从行政保障的角度来说,校本行政管理是校本教学研究顺利进行的校内行政保障。

关于校本管理的概念,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著名的校本管理学者戴维(David,.L)在总结了校本管理的实践后给校本管理作了如下两个界定:(1)学校是需要的决策单位,教育决定和决策应该尽可能在最底层作出,所以,学校在经费和管理方面的自主权应该增加,学区教育中心办公室的控制应该减少;(2)有效的改革不仅需要依赖于外部程序,更多的需要有关人员的决策参与。变革不是外部强加的结果,而是来自于内部的需要。

有学者从组织的角度对校本管理的概念及原理作了进一步的阐述。“校本管理是针对外控式的传统

学校管理提出来的。外控管理指的是学校的管理工作是根据外界的权威或中央的指令进行的,并不照顾学校本身的特性和需要,校内成员只是执行工具,没有多大的自主权和责任承担。与此相对的是,校本管理指的是学校的管理工作是根据学校本身的特性和需要而制定的,学校的成员(包括校董、校监、校长、教师、家长、学生等)有相当大的自主权和责任承担,为了学校的长远发展,他们会运用各种资源解决面对的问题及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

从校本管理的概念可以看出,校本管理的核心问题是权力下放。在校本管理中,中央和地方各级行政部门会给予学校更大的权力和自由,使学校拥有更多的办学自主权。在分权的基础上,校本管理强调参与式管理。学校的管理决策不再是由校长一人说了算,而是在管理过程中,强调教职员工的人人参与,每个教师甚至社区人士、家长、学生也可参加学校管理决策的制定。

“校本教学研究学校文化就是在学校领导、教师等在进行校本教研活动时,依据学校自身特点,利用各种资源,构建适合于学校进行校本教研活动的文化氛围的过程”。营造校本教研的学校文化,要从不同层次着手。既要重视观念层次的文化更新,也要注重制度层面的文化熏陶,还要注重物质层面的基础保障。

校本教学研究对于许多教师来讲还存在着困惑。解除教师的困惑、树立正确的校本教学研究观念是营造校本教学研究文化的前提。要尽量改变教师长期只搞教学不搞科研、年复一年重复自己习惯行为的倾向,树立尊重和相信校本教学研究的思想。在转变学校领导、教师的校本观念的基础上,还要让领导和教师树立正确的校本教研观念,进行真实、真正的校本教学研究。

必要的校本教研管理制度为教师的校本教研提供了一整套的行为规范模式。校本教研的的场所——“校内”。校本培训是以学校课程和整体规划的需要为出发点的,贴近学校实际,有利于解决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学校是培训的主要场所,覆盖面广,便于实施全员培训;以满足教师个体需求为目标,这样有利于不同层次教师学习的需要,形成教师在职教育的积极动力;校本培训还可以充分利用学校人、财、物、信息等有限资源,充分发挥学校在职教育中的导向、管理、监控、评估、激励等功能。校本培训作为教师在职教育的培训形式,有其自身的特点,具体表现为:针对性强,灵活性大,培训方式多元化,可操作性

校本培训灵活性大,没有固定的模式和方法,关键在于是否和特定的培训内容、培训目的、参与培训的教师的素质相吻合。校本培训的方法灵活多样,每一种方法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缺点,需要根据每次校本培训的具体目标和内容来选择合适的方法。校本培训的方法具体有讲授法、小组讨论法、头脑风暴法、案例分析法、教学观摩法等。

五、教师进行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会遇到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

(1)、教学研究大多是由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来承担的。这些研究人员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但由于他们缺少对真实的学校教学问题的了解,课题的选择多是偏重于理论,研究的过程有预设、推断的印记。课题的实验、论证过程看上去完美无缺,也给中小学教师勾画了一个理想的蓝图及实施过程,可是研究没有针对学校具体的问题,因而实际意义不大。在推行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中小学校是师生交往、构建知识的场所,也是教育意义生成的场所。

(2)、教学研究从校外专业研究者的角度来进行研究,把中小学教师看作被研究的对象。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强调教师是研究的主体,应该享有从事研究的权利和能力,同时要对研究负责。

(3)、在有些学校,教学的研究项目往往是由学校里的“科研能人”乃至校外专家代劳,教学的研究寻求宏大的理论背景,研究可能越做越大,动辄就建构某种理论。这不仅让许多有心于教学研究的教师望尘莫及,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否定了教师从事教学研究的能力,对教师的研究兴趣起到消极的作用。加强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提高教师从事教学研究的意识和能力,让教师积极、深入地研究教学实践问题。在此,校外教学研究机构也要帮助教师确立起研究意识和持续研究的动力。

六、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可能进入的误区及如何避免走入误区:

(1)容易把它当作基础性研究。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是应用性研究,不是基础性研究。要分清二者的区别:A基础性研究旨在增加科学知识的组织体系,但并不一定会产生直接的具有实际价值的结果。应用性研究则旨在解决直接的实际问题,增加科学知识的目的是第二位的。B基础性研究以抽象、一般为特征,目的是要揭示、描述、解释某些现象和过程以及它们的活动的内在机制,表现在对教育理论中的个别原理、概念等作修正、发展及予以更详细地说明,或是对某一领域中已形成的概念、原理等作进一步的探讨,乃至建立某种新的理论体系,在核心概念、基本范畴和基本原理方面有所突破。应用性研究以具体、特殊为特征,它是对基础性研究的成果作进一步的验证,所关注的为某一实际问题,其目的在于解决某些特定的问题或提供直接有用的知识,具体表现为,或是解决教育实际中某些典型的、涉及面广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或是直接解决个别实际问题,更具操作性。

(2)容易把它当作量的研究。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是以中小学教师为研究主体,以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研究的对象,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教育教学现象进行探究,以提高课程实施与教学实践的效果为理论旨趣。研究过程中,比较重视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因此,它是一种质的研究,而不是一种量的研究。

(3)容易把它理解成专业研究。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不是由专业研究人员发起的自上而下的专业性研究,而是属于在教育领域运用的行动研究。教师的行动研究是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它以寻找一个起点为开端,之后通过观察、访谈及其他收集资料的方法,寻找相关资料,再通过对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以达到对情境的深入理解和透视。在理解基础上,发展自己的行动策略,在实践中验证策略,审视行动的结果,并发展出新的行动策略应用于实践。

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听教育专家的讲解以及与同行的互动,对化学课程标准有了新的认识。为了在教学过程中能让每个学生都得到社会性的发展,让每个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们教师必须依据新课程理念对每一堂课认真思考,精心准备,让化学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 在已往的教学中,还有部分教师将学生的大脑作为一个简单的容器,把课堂作为灌输和填鸭的场所,将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为"灌"和"填"的流程,久而久之,课堂就成为了一潭死水。而《新课程标准》则强调:现在教师的职责已经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教师必须集中更多地时间和精力从事那些有效果和有创造性的活动。因此我们要把学生的大脑看成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想方设法去点燃这把火把,激发学生潜在的能力,让学生自觉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充分地活动起来。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活动,充实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真正体现了在乐中学、趣中学、动中学、做中学,让每一堂课都充满活力。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做好如下准备: 一、深钻课程标准,领会课改精神。 化学课程标准,有意识地把“化学素养”凸现出来。化学素养内涵十分丰富,它以能力为核心,是化学能力和化学知识、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因此本次课程改革不再将学生掌握系统知识放在首位,而是将学生价值观和情感态度的培养、激发学生关注和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放在首位。同时,还要培养学生感受、观察、体验、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以上目标达到之后,知识的获得将是很自然的事。这就要求教师在活动设计的时候,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爱上这门课,产生强烈的学习动力和参与欲。在活动中,让学生自觉去获取知识。 二、了解学生,有的放矢。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课程活动设计的首要目的是把学生吸引到教学中来,引导他们体验情感,培养能力,构件自己的知识体系。因此,深入地了解学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现在所面临的学生好奇心强,有活力,情感单纯而强烈,记忆力强,想象力丰富,处在形象思维强而抽象思维正在形成阶段,由于学生们受到现代各种传媒的影响,有较广的知识面,对所学的内容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如果能根据学生们的情感和年龄特征,找到学生们感兴趣的话题作为切入点进行教学,再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一定会得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 为了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提供直观的教学材料,仅凭教师的语言和行为动作是无法完全达到效果的。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能够给学生以具体形象、有声有色的情境感受,还有其它手段不能代替的跨越时空的信息量,都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抽象教学形象具体化,使学生在体会、感悟中获取新知。 四、与时俱进,提高自身素质。 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特征之一是综合化,强调每个学科彼此建立联系,跟科技发展及日常生活建立联系;同时强调跨学科的、建立在各个学科之上的综合实践活动。这是对传统教育的极大挑战。传统的课程体系偏重于书本知识传授。课程的综合化,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教师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用他们有切身感受的事情教导他们,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综合实践课的开设,对于传统“应试教育”的教育观也是一个挑战。通过课程改革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甚至需要全民的一种教育观念的转变。课改力图在课程目标、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学 习心得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参加工作已经有20多年了,但高中语文新课程在中学的实施情况却并不乐观,好多教师仍是一头雾水,而且经常能够听到老教师这样说:“真是不知道怎么教才好,越改越迷茫啦”,其实,并不是改革不好,而是好多人还没有彻底地去改变自己头脑中的老观念,以至觉得无从下手。下面谈谈自己在这次学习中的一点体会。 心得一:高中语文因该把教学的目标定位在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和旨在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上。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语文课的教学设计应努力挖掘课文中的人文因素,教学目标从单纯地提高听说读写能力,转向情感、能力、审美情趣的同步发展。语文课堂既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又有利于形成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着眼于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和语文学习兴趣的提高,使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得到均衡发展,因此我们要敢于“跳出”语文看语文。 心得二: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民主、平等、和谐,教师和学生在自由愉悦的心态下积极参与教学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教师要设法创设愉快的学习情景,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体现“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人”的现代师生关系观,教师的角色定位要准确,在自己全身心“投入”教学的同时,尽量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选择合适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允许学生用自己特有的方法学习课文,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不断把教学引向深入。教师在

教学组织形式上力求有所创新。使用同桌伙伴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提高课堂上师生交往和生生交往的效率。 心得三:以读为本,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读与写相结合。 我们语文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作为阅读教学的首要目标,用“以读为主、自悟自得、读法渗透”为特色的现代阅读新模式代替以“内容分析、烦琐提问、写法分析”为特征的阅读教学旧模式,使阅读教学返璞归真,成为真正的阅读能力训练课,语言文化修养课。教师在阅读指导上,要从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出发,注重诵读、感悟和积累,引导学生用各种形式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独特理解。 心得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把“阅读小课堂”引向“阅读大课堂”。 开放语文课堂,实施课内外结合,拓展阅读教学的深度和广度。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要搞好课堂阅读教学改革,“向40分钟要质量”。但是我们不能因此把发展学生阅读能力的希望全部寄托于课堂教学,把学生的阅读视线限制在课本上。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课堂上所获得的内容远远达不到广泛阅读的标准,所以阅读课堂教学必须是开放性的,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语文教学资源,跳出教材,放大阅读范围,把“阅读小课堂”引向“阅读大课堂”。引导学生读书报杂志、“电子书”(电脑、网络、光盘)和“无字书”(自然万物、人情世故等),让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习阅读、积累感悟、提高能力。 心得五:恰当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使音像材料和文字材料互相补充,实现超文本阅读,提高阅读教学效率。但多媒体在语文课堂上要慎用。曾看过这样一事例:一堂优质课《蘑菇该奖给谁》,一开课教师就让媒体展示了故事

2011版新课程标准解读

2011版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解读 刘美林8.29 一、课程标准修订的背景 1、是《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要求 《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摘要 (四)战略主题。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坚定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和信心;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加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切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 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 坚持全面发展。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坚持文化知识学习与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加强体育,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确保学生体育课程和课余活动时间,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加强美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重视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国防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新课标学习总结

新课标学习总结 短短的三个月里,在学校领导和全体教师的努力下,圆满的完成了“新课程标准教材学习”计划的各项工作内容,对学习好新课程标准,实施好新课程,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以为的工作中力求: 一、要改动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课堂上教员要多给学生考虑的时间和空间,教员要少讲,少给学生详细办法,充沛发挥学生主体位置的作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去发现、探究、研讨,让学生成为发现问题、剖析问题、处理问题的主人。 二、要思索不同才能学生的需求。教员上课时要改动过去“一刀切”的做法,要从学生的个体差别动身,对开展程度不同、才能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请求;教员要改动以往只注重学问技艺的传授,无视学生的需求和情感体验的现状;在组织课堂教学时,要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时机,少些干预,创设情形,让学生在教员的引导下潜移默化得到锻炼。 三、要激起学生学习的兴味,充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今学生对上体育课为什么不感兴味?我以为缘由有四:1.学生体质差,在活动中很难找到成就感。2.局部学生怕吃苦,由于体育课不同于其他文化课,运动量大,一节课下来学生感到身心疲惫。3.教学内容单一,如今体育课上主要是几类大项目中的几个小类:跑跳类主要是短跑、中长跑、跳远,球类主要是篮球。4.受学校硬件设备的限制,如天公不作美(长时间下雨),再加之学校不注重,体育课经常被挤占,学生就以为体育课可上可不上。那么怎样才干让学生感兴味呢?1. 依据学生的生活经历设计活动,设计的活动要生活化、有兴趣,这样学生才会有兴味,才会积极参与,才会克制艰难坚持下来。2.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判。一个有经历的教员,在整个教学中,会时辰留意课堂上的变化,仔细察看每个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擅长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褒扬,鼓舞指导,对局部素质较差的学生,不应过于苛责,不应使其丧失自信心。教师在表扬或鼓励学生时,要防止简单的说“好”“很好”,而应说:“你做得十分好,教师很喜欢”, “教师置信你一定能行”等言语停止鼓励。3.要留意评价方式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 此次高中语文新大纲和新教材,变化都很大。如何用好高中语文新大纲,特别是新教材,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急需解决的迫切课题。下面,我结合个人的学习体会,提出五点建议,仅供使用的老师们参考。 一、更新语文教育观念,整体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高中语文新大纲和新教材,在语文教育理念上变化很大。这就要求我们高中语文教师首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树立先进的语文教育观。我认为至少要树立下列的语文教育观: 1、“工具性”和“人文性”并重。 新大纲明确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既肯定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也明确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我认为“工具性”和“人文性”是并重的,不应该片面强调某一方面,更不能否定任何一方。一段时间以来,人们对语文学科任务的认识存在一些偏颇,如过分强调工具性,热衷于大量的字、词、句、篇的机械、重复的“基本训练”,使学生陷于无边无际的题海之中,这是错误的。但是,绝不能据此就彻底否定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 我认为高中语文教育在传授适当的语文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还应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一定要切记:语文不仅是交际工具,而且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既有使用功能,也有教育功能和发展功能。 2、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我们的语文教学,过去走过不少弯路,如:有时侧重思想政治教育,忽略语文能力培养和语文知识传授;有时又干脆不提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学教育,这些教训是非常深刻的。新大纲根据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提出了语文教学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这是非常及时的,也是很有针对性的。我们认为学生的语文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必要的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的同时,更要提高思想水平,发展思维能力,丰富文化素养,培育审美观念,锻炼心理意志,扩大知识视野等。新教材的教学中一定要真正做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与民族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文字是民族文化的地质层,积淀着民族文化的精粹。语言和思想、感情,是同时发生的,它不仅仅是载体,实质上它就是意识、思维、心灵、人格的组成部分。我们教学生学习语文,也就是同时在用中华民族的精神文明,用中华优秀文化的乳汁哺育着学生的成长,提高他们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中华民族的母语中流淌着中华的文化,血浓于水,是它,联结着中华民族儿女的每一颗心,它是民族凝聚力的纽带,是民族文化之根。 3、语文教育要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我国古代的语文教育基本上是文字型教育,乃至二十世纪初,则出现了第一次重大转变,即从文字型教育转变为“文字——语言”型教育;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又出现了第二次重大转变,即从“文字——语言”型教育转变为“语言——思维”型教育。有人预测二十世纪末与二十一世纪初,我国语文教育将出现第三次重大转变,即从“语言——思维”型教育转变为“语言——人的发展”型教育 .我们认为语文教育要发展学生健康个性,让学生形成健全人格,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这是时代对语文教

体育新课程标准解读

体育新课程标准解读 1 理念的改变 长期以来,体育教师在上体育课时,更多地只是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来设计和安排教学,教学过程以“教”为中心进行教学安排,这一切都只是围绕教师为中心进行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新一轮的体育课程改革,让我们已清醒地认识到教育的技能发展,不仅需要教师自身提高专业水平,尤其需要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开展有效的实验与科学研究,要求我们要具有具体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必须转变我们的思想,改变我们的观念。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了一个口号,其实也就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的四个新理念:3.1.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体育课程是所有学校课程中唯一与生命延续息息相关的课程,因此理应为促进学生健康,培养合格、健全的国民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无论哪个国家哪个民族,学校教育课程中都不可能缺少体育课程,这是因为体育课程在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方面所起到作用是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例如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课程标准认为:“体育可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并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习惯,以达到中国传统五育并重的教育宗旨。”新的课程标准强调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明确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它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融合与学生身心发展密切相关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方法,关注学生健康的意识和良好生活方式的形成。无论学生选择何种运动项目进行学习锻炼,都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以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确保“健康第一”的思想落到实处。 3.1.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生体育的意识 兴趣是激发和保持学生行为的内部动力,也是影响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的重要因素。而运动兴趣对学生的体育学习又特别重要,因此只有学生对体育活动有兴趣,并使体育活动成为学生自己的内部需要,他们才会自觉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因此,体育课程应将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放在重要位置,学生有了运动的兴趣才会经常参与体育锻炼,才能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才能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也才会将体育活动作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3.1.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的体育课程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意味着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感受和情感体验,重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但并不排斥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指导作用,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需要进行示范和讲解,但并不是要过分强调教师自己的指导作用,也不要花费过多的时间进行示范和讲解,应该留有尽可能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行学习,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释放情绪和体验愉快,并获得更多的认识和理解。 3.1.4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体育课程是为所有学生所设置的一门课程,体育教师的教学对象是全体学生,而不是少数有运动天赋的学生。因此,体育教学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有可能受到同等的尊重和关注,都能体验到体育学习的乐趣,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和进步。许多国家或地区,特别强调这一问题,例如美国加里福利州的课程标准强调:“教师要重视学生的种种差异,为所有学生规划学习进程,并有利于所有学生的发展,让所有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乐趣。” 要以新的课程理念指导教学工作,我们必须明确体育与健康课程所关注的是学生如何通过身体活动去实现健康目标;实际上,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健康教育强调的是在学好体育基本技能与发展身体过程中,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今后我国中小学的体育课程不仅要关注学生课堂的行为表现,更要重视学生在课外坚持锻炼身体的行为习惯的养成。 3.2 教案的改变 3.2.1教案的格式

新课标高中英语教案

1.May Day, Spring Festival, Christmas Day, Valentine’s Day, Fool’s Day, New Year’s Day, National Day, Mid- autumn Day, Teachers’Day, Mother’s Day(falling on the second Sunday in May)/Father’s Day/Children’s Day, Dragon Boat Festival, (falling on the fifth day of the fifth lunar month) 2. Obon, Halloween(10.31), Pure Brightness Day/Clear and Bright Day 3. Festivals you have discussed 1.May Day, Spring Festival, Christmas Day, Valentine’s Day, Fool’s Day, New Year’s Day, National Day, Mid- autumn Day, Teachers’Day, Mother’s Day(falling on the second Sunday in May)/Father’s Day/Children’s Day, Dragon Boat Festival, (falling on the fifth day of the fifth lunar month) 2. Obon, Halloween(10.31), Pure Brightness Day/Clear and Bright Day 3. Festivals you have discussed 1.May Day, Spring Festival, Christmas Day, Valentine’s Day, Fool’s Day, New Year’s Day, National Day, Mid- autumn Day, Teachers’Day, Mother’s Day(falling on the second Sunday in May)/Father’s Day/Children’s Day, Dragon Boat Festival, (falling on the fifth day of the fifth lunar month) 2. Obon, Halloween(10.31), Pure Brightness Day/Clear and Bright Day 3. Festivals you have discussed 1.May Day, Spring Festival, Christmas Day, Valentine’s Day, Fool’s Day, New Year’s Day, National Day, Mid- autumn Day, Teachers’Day, Mother’s Day(falling on the second Sunday in May)/Father’s Day/Children’s Day, Dragon Boat Festival, (falling on the fifth day of the fifth lunar month) 2. Obon, Halloween(10.31), Pure Brightness Day/Clear and Bright Day 3. Festivals you have discussed 1.May Day, Spring Festival, Christmas Day, Valentine’s Day, Fool’s Day, New Year’s Day, National Day, Mid- autumn Day, Teachers’Day, Mother’s Day(falling on the second Sunday in May)/Father’s Day/Children’s Day, Dragon Boat Festival, (falling on the fifth day of the fifth lunar month) 2. Obon, Halloween(10.31), Pure Brightness Day/Clear and Bright Day 3. Festivals you have discussed 1.May Day, Spring Festival, Christmas Day, Valentine’s Day, Fool’s Day, New Year’s Day, National Day, Mid- autumn Day, Teachers’Day, Mother’s Day(falling on the second Sunday in May)/Father’s Day/Children’s Day, Dragon Boat Festival, (falling on the fifth day of the fifth lunar month) 2. Obon, Halloween(10.31), Pure Brightness Day/Clear and Bright Day 3. Festivals you have discussed

中小学教师课程标准培训总结

中小学教师课程标准培训总结 我非常荣幸参加了2020年xx市中小学教师课程标准培训,也非常感谢学校领导给我 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对待这次物理学科的远程培训,我非常珍惜,始终以骨干教师的标 准对照自己,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参加骨干班的每一次活动。一个多月天的时间非常有限,但这次培训活动给我的收获是无限的。 一、改变山区落后的教育,是我培训工作的原动力。 科研兴教,科研兴校,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大程度取决于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推动学生掌握知识 和获得能力的一种强烈欲望。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就要用各种教学手段,努力为学生 创设一种宽松、愉快、和谐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培养学生学习主 动性的方法是很多的,手段不尽相同。但无论什么方法,都必须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从而 为社会培养出一代新型人才。通过这次的培训学习,使我学到了很多课堂教学的技能。如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合理应用,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随着国家对“普九”的纵深实行,学校的硬件设施已经达标了,但是,作为年轻的教师,在课改的浪潮中,保持与时俱进的觉悟,争取每一次学习培训机会给自己“充电”, 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为改变山区落后的教育奉献一生。 二、专家兢兢业业、严谨治学的态度,辅导老师不迟辛劳的工作,令我钦佩不已在 这次培训中,专家们他们身上散发出治学严谨的态度、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是我今后工作 学习的不竭源泉。他们对工作的极大热情,将永远激励着我。 三、培训对我观念上的冲击和冲击后的反思 通过观看专家制作的音视频资料、撰写的电子讲稿,各位同仁们在教学中的心得,使 我思想又一次经过洗礼、心灵产生震撼、观念的革新。 如今,培训即将结束,在感叹时间过的太快,想学的东西太多的同时,所幸的是每一 次活动都过的充实,聆听智者的教诲,参加伙伴们的探究……收获颇丰!也让我反思到了自 己平时的课堂教学,需要学习与改进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 1月19日,人社部副部长胡晓义表示,国务院已经下发了调整公务员基本工资、事业单位人员基本工资、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费的三个方案。 在实践工作中,“讲信念、讲政治、讲道德、讲规范”就要保持振奋的精神和良好的 作风,面对矛盾和问题要深思熟虑,准确把握,寻找突破口,要一如既往,任劳任怨,能 够吃苦、善于吃苦,契而不舍地去完成。对看准了的事情要有一股韧劲,面对任何难题要

2019-2020年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案 人教版

2019-2020年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案人教版 (一)指导思想 普通高中教育是面向大众的、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的基础教育。社会的发展对我国高中教育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必须顺应时代的需要,调整课程目标和学习内容,变革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构建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高中语文课程。高中语文课程要充分发挥其促进学生发展的独特功能,使全体高中学生获得应该具备的语文素养,并为学生的不同发展倾向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 高中语文课程的建设,应以马克思主义和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改革的基础上继续推进。高中语文课程要为造就时代所需要的多方面人才,增强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课程性质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理念 高中语文课程继续坚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的基本理念,根据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设计课程目标,努力改革课程的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 1.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整体素质。 高中语文课程应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在继续发展和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有效地发挥作用,以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 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应增进课程内容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实现本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 2.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 高中语文课程,应注重应用,加强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的沟通,更新内容,以适应现实生活和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要使学生掌握语言交际的规范和基本能力,并通过语文应用养成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文学艺术的鉴赏和创作是重要的审美活动,科学技术的创造发明以及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都贯串着审美追求。未来社会更需要美,崇尚对美的发现、追求和创造。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未来社会要求人们思想敏锐,富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具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高中学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积累,发展他们的探究能力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 3.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

教师新课程标准培训总结

南昌二十八中青云学校教师新课程培训工作总结 按照青云谱区教委及区进修学校的工作要求,我校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为核心、以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实践能力为重点,着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积极组织并认真开展了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就这一领域的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领导重视,组织到位。 首先,在每学期初,学校校委会都召开专题会议,认真研究布署此项工作,修定完善学习培训考核制度。成立领导组织。实行一把手负责制,由校长任组长,承担第一责任人,由业务领导主抓此项工作,任小组副组长,其他成员由学校业务主任、政教主任及各教研组长共7人组成。分项落实责任,明确具体工作任务。 第二,在每学期初,学校召开全体教师会,宣传布置此项工作,对教师实施新课程的培训目标、任务、原则、内容等均做了详细的宣传及说明,使广大教师明确树立了终身学习意识,进一步牢固树立起新课程理念,并决心用新意识、新理念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使全校上下达成一致,形成共识,确保此项工作能得以顺利开展。 二、理清思路,扎实工作,稳步开展新课程师资培训各项活动。 1、开展以“树行风、促发展、塑形象、做主人”为主题的师德教育活动,寓师德教育于新课程师资培训全过程。 通过开展此项活动,教师们认真自觉地学习“教师行为规范”,并重新审视自己的师德水平,自发制定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 的行动目标,使教师们真正认识到了新的时期赋予教师的新的使命,决心内塑师德、外树形象、刻苦钻研、力求发展。活动中涌现出了一些先进人物和事迹,其中,彭清老师被评为青云谱区优秀班主任,黄娜琴老师被评为青云谱区优秀班主任,徐晨辉老师被评为青云谱区德育工作先进个人。 2、认真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新课改理论,为实施新课程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石。 首先,由业务主任制定了学校教师教学理论学习计划,然后,每位教师均制定出个人的教育、教学理论学习计划,人人备有学习笔记,有的教师的学习非常认真细致,学习笔记多达每学期25次,最少的也有17次左右。在学校组织理论学习测试中,一部分教师取得很好的成绩。 3、刻苦学习专业知识,大多数教师的文化专业知识水平有大幅度提高。 通过此项培训工作,广大教师有了终身学习意识,有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人人参加不同层次的文化进修及提高学历层次进修。除此之外,教师们也大多能深入钻研本学科文化知识及相关科知识的学习,通过这些学习,使大多数教师的文化知识水平有很大提高。 4、扎实开展“把新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专题活动,人人树立新的教学观念,研究新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使校本教研活动得以深入开展。 ①进一步认真组织开展了学习新的课程标准的活动,全体教师都能认真学习新课标、研读新课标。使大多科教师能准确把握学科改革的突破点,正确理解教学实施建议,改变教学策略,更新教学技能。 ②以学科备课组为龙头的教研组工作有新的起色。

高中语文考试说明及新课标解读

而 蟹六跪而二螯 一、《新课标高考考试说明》(节选) 必考内容必考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 (三)语言文字运用 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 1.识记 A (1)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2)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2.表达应用 E (1)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3)辨析并修改病句 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4)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5)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6)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

常见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7)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 33=9分 1.理解 B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 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二)古代诗文阅读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12分 1.识记 A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2.理解 B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3.分析综合 C (1)筛选文中的信息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4.鉴赏评价 D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最新新课程标准解读方案

《新课程标准》解读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提高学校教师的数学学科实施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学科教育教学质量水平,根据数学学科的解读要求,特制定此计划: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变传统的教材分析为具有科研意义的课标解读,探索一种高效的课标解读流程和一套评价考核课标解读工作的办法,形成各学段、各学科具体的教学标准,从而增强教师的新课程实施能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建立领导小组 课标解读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三、具体要求 1、各学科小组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按照学校课标解读共组实施方案制定出各学科课标解读工作计划。并针对课标解读任务作出详细分工。 2、各学科要针对课标解读共组开展研讨,大力借鉴外校在课标解读工作方面的成熟经验。 3、各位教师要求人人参与,依托教材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为最终目的开展解读。对于工作不积极,承担任务不按时完成的不予评优表先。 4、各小组在开展课标解读工作方面的过程性资料要及时上交学校教导处。 四、解读流程 (1)课标解读的流程包括三个环节: 个体研读——同伴互助——实践反思。 (一)个体研读 在个体研读前,教研组内先进行内容标准的整体梳理,事先让每一位教师有一个宏观的视野。然后进行分工,可以按照教学内容的单元分配,根据教师个体的实际情况和自身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研读。 (二)同伴互助 在自主研读课标的基础上,我们要根据解读的内容在学科小组内相互交流,共同讨论。在这个过程中,经验比较丰富的老师,要多提供经验和策略建议,思维敏捷的年轻教师要多提出具有新意的办法和点子,这样相互配合,发挥各自的优势,力争做到让组内教师“带着 问题和思考来,带着收获经验和建议离开”。 (三)实践反思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新课标 英文版

New Course Syllable for English Shaanxi Institute of Education, October 2005 Part 1: Introduction With the advent of the information age and the global economy, English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important. English is the dominant carrier of information and the most widely spoken language in the world. Many countries have made English a cornerstone of quality education when developing strategies for basic education. Since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the scale of its English education has continually grown, attended by significant achievements in teaching and learning. However, English education in its current form is failing to meet the needs of contemporary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current round of reforms to the English curriculum aim to end the following practices: 1 l Over-emphasizing the transmission and explanation of knowledge about grammar and vocabulary l Neglecting to develop students? ability to use language for real In their place, the reforms aim to establish a curriculum that: l Develops students? comprehensive language competence l Motivates students, is relevant to their life experiences and cognitive level l Promotes task-based teaching methods

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说真的,新课程实施已经多年,但我并没有认真地去研读过新《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在教学上也是浑浑霍霍,凭着十几年的老经验不知误了多少子弟。去年第二个学期以来,我摆正了心态,挥手告别过去,认认真真,真真正正地研究教学,以求自我专业的发展。我开始学习其他教师的论文,学习过程当中,我发现了一个现象:这些教师的论文中都不约而同地谈到了新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因此,带着疑问,我认真地学习了这个新课标,再结合自己具体的教学实践,我有了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一、教师要成为终身学习者教师要走进新课程,实现课程目标,其自身必须有先进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理念。为达成这一目标,教师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学习者”。 1、要学新的《课程标准》,理解新课程的目标,准确把握课程功能、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实施、课程评价,把握新课程的精髓。例如: 新的课程标准与以往使用的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比较,其体例、结构、表述与呈现方式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进。新的思想品德课程设计以心理、道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内容为横坐标,以成长中的我、自我与他人、自我与社会为纵坐标,作为内容整合的逻辑。 2、教师要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构建课程目标。在新课程目标下,教师自身应具备宽厚的基础知识和现代信息素质,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知识结构;有开阔的视野,善于分析综合信息,有创新的教学模式,创新的教学方法和以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的评价标准等。因此,为了

适应教学,教师应通过自学或培训等方式,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其次,通过报刊,杂志等收集有关的教育教学资料,充实知识。总而言之,教师一定要通过学习后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构建课程目标。 3、教师要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上,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识,还要学习与提高对人的认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识,构建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使自己不仅会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与风格。现代教师不再比喻为“一桶水”,而应当被比喻为“一条不断流动的河流”,“装满一桶水,享用一辈子”的思想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二、师生之间和教师之间要积极主动合作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 1、师生合作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被认为是知识传授者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建立起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营造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创设师生“对话”的情境,使学生体验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宽容,形成自主自觉的意识、探索求知的欲望、开拓创新的激情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平等而又密切合作的关系,以达到共同合作完成知识建构的目的。 2、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合作例如,在新的课程中要开设思品综合实践活动课,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包括的知识的内容很广,有信息技术、各种专业知识、科研方法等。因此,对绝大多数教师而言,是不能包打天下的,几乎很难独自一人很好地完成该课程的教学指导工作。这就要求教师从个体走向合作,从仅仅关注本学科走向关注其它

最新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前言 (一)指导思想 普通高中教育是面向大众的、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的基础教育。社会的发展对我国高中教育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必须顺应时代的需要,调整课程目标和学习容,变革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构建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高中语文课程。高中语文课程要充分发挥其促进学生发展的独特功能,使全体高中学生获得应该具备的语文素养,并为学生的不同发展倾向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 高中语文课程的建设,应以马克思主义和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改革的基础上继续推进。高中语文课程要为造就时代所需要的多方面人才,增强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课程性质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理念 高中语文课程继续坚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的基本理念,根据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设计课程目标,努力改革课程的容、结构和实施机制。 1.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整体素质。 高中语文课程应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在继续发展和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有效地发挥作用,以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 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应增进课程容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实现本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 2.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 高中语文课程,应注重应用,加强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的沟通,更新容,以适应现实生活和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要使学生掌握语言交际的规和基本能力,并通过语文应用养成认真负责、实事的科学态度。 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文学艺术的鉴赏和创作是重要的审美活动,科学技术的创造发明以及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都贯串着审美追求。未来社会更需要美,崇尚对美的发现、追求和创造。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未来社会要求人们思想敏锐,富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具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高中学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积累,发展他们的探究能力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 3.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 高中语文课程应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根据课程目标,精选学习容,变革学习方式,使全体学生都获得参与社会生活所必需的语文素养;同时,必须顾及学生在原有基础、自我发展方向和学习需求等方面的差异,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增强课程的选择性,为每一个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条件和更广阔的成长空间,促进学生特长和个性的发展。 高中语文课程应该具有相对稳定的结构,并形成富有弹性的实施机制。学校应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有选择地、创造性地设计和实施课程,帮助教师提高水平、发展特长,开发和利用各方面的课程资源,建立互补互动的资源网络,建设开放、多样、有序的语文课程体系。 (四)课程设计思路 1.为了适应高中教育发展的趋势,适应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和学生对语文教育的不同期待,高中语文课程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